地震魚
」 地震魚 皇帶魚 地震 漁民 智利災難將來臨?澳洲男釣「超巨馬臉地震魚」! 吸引千人網友圍觀
澳洲一名男子日前在當地梅爾維爾島(Melville Island)釣魚時,意外釣起一隻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Oarfish)。而該隻地震魚體型龐大,還擁有一張馬臉,貼文一出立刻引起千人網友圍觀熱議。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綜合報導,澳洲一名來自提維群島探險公司(TiwiIslands Adventures)的船長柯蒂斯(Curtis Peterson),上週在當地梅爾維爾島夜釣時,意外釣起一隻巨大的皇帶魚。而釣魚節目Fishing Australia TV在Facebook上貼出一張照片,從圖片可以看到,該隻皇帶魚的身軀非常龐大。牠的臉就如同馬臉一般,且眼睛非常大,身長長到需要2個成年男子一同合力抬起。貼文一出也引起網友熱議,甚至有網友懷疑這張照片是AI生成。對此,釣魚專欄作家亞歷克斯(Alex Julius)表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在這裡釣到這種魚,能捕獲這種魚相當罕見,大多數被沖上岸的魚都已經死亡。」事實上,皇帶魚體長可達10公尺,可下潛至1000公尺深海。且皇帶魚在西方國家有「末日之魚」之稱,有一派說法認為,看到這種魚恐是地震或海嘯的預兆。
越南海岸驚現4.5公尺超大地震魚 民眾憂「天災將至」將牠作法安葬
越南順化市海岸日前出現一條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Oarfish),身長近4.5公尺,體重達數十公斤,引發大批民眾拍照圍觀。有民眾想將牠放回海中,不過因為體型太大未能如願,之後被附近漁民依傳統習俗進行魚葬。據《鏡報》報導,這條巨大的皇帶魚在5月17日下午被潮水沖上順化市的海岸,發現牠的民眾曾試圖協助牠游回海中,但因為體型過分巨大,還沒將牠成功海放,就已不幸死亡,並引起大批當地民眾聚集圍觀、拍照。由於在民間傳說中,皇帶魚現蹤是大地震或海嘯的預兆,這條巨大皇帶魚的現身也引發一些居民擔憂「大災難要來了」。不過當地領袖Nguyen Duy Cuong說明,漁民出海時若遇上皇帶魚是好運的徵兆,一旦發現死去的皇帶魚漂上岸,一定會小心埋葬。之後,當地人隨後依照傳統習俗為牠進行魚葬儀式,民眾在沙灘上焚香誦經,擺上祭品,最後用寫滿經文的紅布將魚的屍體包裹下葬,並在晚間9點前完成儀式。
地震魚今年頻現蹤! 口感水嫩似「平價版紅喉」富商機
近年台灣地震頻繁,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頻繁現蹤,台東市富岡籍漁船6日出海捕撈白帶魚,以延繩釣方式捕獲長約2.5公尺、重達12.6公斤的地震魚。船長直言今年數量特別多,批發商表示,此魚價格親民,口感滑嫩,頗具銷路,有望成為新興高檔魚種。近午時分,漁船滿載而歸,新鮮漁獲裝箱上岸,直送漁獲加工廠,壓箱寶「地震魚」一雙炯炯大眼、扁平細長身軀,閃耀銀白光澤,體長比成年男性身高還高,約2.5公尺,放上磅秤一量,重12.6公斤。陳姓船長驕傲地說,今年來陸續在成功、大武海域捕獲10餘尾,數量明顯較往年多,都是以延繩釣白帶魚時意外捕獲,雖然外型令人懼怕,但魚類性情溫馴,力氣小。葉姓批發商也有同感表示,地震魚常與白帶魚一同被捕獲,屬於中價位魚種,市價每公斤約200元,海鮮餐廳多以清蒸方式料理,魚肉口感滑嫩似豆腐,具有一定市場需求,不難銷售。至於皇帶魚、粗鰭魚等巨型海棲魚類,常被跟地震現象畫上等號,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吳瑞賢指出,以東部常見的皇帶魚為例,具有日夜洄游性,白天棲息於深海,夜間則出沒於淺海,上浮時易被捕獲,只要掌握棲地與習性,只要設備齊全,「天天都能捕獲」。吳瑞賢坦言,目前地震魚多屬於「意外」捕獲原因,不外乎是價格低廉、無市無價。他舉例表示,素有深海紅寶石之稱的「紅喉魚」,早年也無人捕撈,近年隨著市場需求高漲,成為高經濟魚種,漁獲量大增,兩者口感近似,若未來若開發出商機,勢必也將出現捕撈熱潮。
台東捕獲2.5公尺地震魚 船長認:數量比往年多
台東富岡漁港有漁船今(6日)在大武外海作業時,捕獲1尾長約2.5公尺、重達12.6公斤的地震魚,由於這陣子花東地震密集,捕獲地震魚的數量也增加,從上個月初到最近,至少就捕獲10多條。據了解,地震魚學名皇帶魚,又有龍宮使者的稱號,因為活動區域都在深海,通常是地殻有劇烈活動才會往近海靠,因此民間盛傳若捕撈到這種罕見的深海魚類,就是地震即將發生的警兆。新鮮的漁獲裝箱上岸直送加工廠,這條地震魚體長遠超過成年男性的身高,目測長約2.5公尺,重達12.6公斤。陳姓船長透露,今年以來陸續在成功、大武海域捕獲10餘尾,數量明顯較往年多,都是以延繩釣白帶魚時意外捕獲,雖然外型令人懼怕,但性情溫馴,力氣小。地震魚比成年男性的身高還長。(圖/報系資料照)批發商表示,地震魚常與白帶魚一同被捕獲,屬於中價位魚種,市場行情價1公斤約200元,因為含水量高,一般民眾不容易料理,通常都是餐廳買回去,以紅燒或清蒸方式烹煮,魚肉口感水嫩似豆腐,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不難售賣。至於地震魚的出現是否與地震有關?日本曾捕撈深海魚,但10天內均沒有發生規模大於6的地震,而規模7地震的前後,甚至沒有深海魚出現的紀錄,所以科學家認為並沒有明顯關聯,只是流傳民間的「迷信」。
台東漁民強震後「捕獲22.8kg地震魚」 民眾驚呼:不要再有地震了
台灣花蓮外海在3日發生芮氏規模7.2的強震,引發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就有一名菲律賓漁民在地震發生前的30小時左右,曾於卡蘭加曼島(Kalanggaman Island)捕獲一條擁有「地震魚」之稱的皇帶魚(Oarfish),而近日在台東縣也有漁民捕獲1條重達22.8公斤的巨無霸地震魚,讓不少人直呼,「希望不要再有地震了」。「阿春新鮮魚貨」11日在臉出PO出照片,照片中正是1條重達22.8公斤的地震魚,一般來說,地震魚在10幾公斤以下,鮮少見過超過20公斤以上的,而照片的文字還寫著,「地震魚肉質十分的細嫩,且相當稀少」,馬上被老顧客買走了。地震魚又被稱作深海皇帶魚,身體側邊扁平,體色為銀白色,各魚鰭則呈現鮮紅色,通常生活於200至500公尺的深海裡,以小型魚類為食,由於被捕捉的數量稀少,因此科學家對牠的習性所知甚少,而關於皇帶魚的傳說也很多,歐洲漁民稱牠為「海魔王」,日本漁民則叫牠為「龍宮使者」,還有鯡魚王、白魚龍等稱呼。坊間更流傳地震魚生活於深海,假若地質發生變動,牠們便會游至淺水海域,還有一說是這種魚會因地震受驚而游至淺水避難,所以牠的出現就預示即將發生地震,因此才被稱為「地震魚」,不過2019年日本東海大學和靜岡縣立大學組成團隊進行研究,發現皇帶魚的出現與地震並沒有明顯關聯性。除此之外,過去也有專家解釋,地震魚會出現在近海,通常是因地球暖化,水溫升高導致海洋水流的速度及方向發生改變,地震魚游泳能力差,容易被海流沖到近攤,請民眾不必過於擔心。
7.2強震有前兆?菲律賓漁民捕獲「災難魚」 30小時後花蓮大地震
4月3日發生芮氏規模7.2強烈地震,造成全台嚴重傷亡,在地震前幾個小時,鄰國菲律賓捕獲一條「災難魚」,傳說可以預測自然災害,引發民眾擔憂。花蓮外海4月3日上午7時58分發生大地震,深度15.5公里,最大震度6強,是繼1999年921地震後最大規模地震,導致12死亡、1106人受傷、705人受困、18人失聯,災情引起國際關注。據《每日星報》報導,在地震發生前不久,菲律賓卡蘭加曼島捕獲一條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Oarfish),這類魚通常生活在海面下3300英尺的深處,不過日本民間傳說,皇帶魚會在地震發生前,游到較淺的水域。菲律賓漁民在地震前30小時捕獲「皇帶魚」。(圖/翻攝自 GMA Regional TV YouTube)漁民回報,他們在地震發生前30小時捕獲這條皇帶魚,「根據迷信,這是一個不祥預兆,而且可能是一個暗示」,因為就在隔天,台灣發生大地震,「以前我不相信,但現在我開始相信了」。漁民描述,由於船員不知道皇帶魚的長相,捕獲到的時候,原本打算放生,「但我阻止了他們,並要求帶上岸」,當他看到立刻認出來,因為以前就看到皇帶魚,但從沒見過這麼大的體型,重達15公斤、長度接近5英尺。不過,2019年《美國地震學會公報》一份報告指出,未能找到皇帶魚與地震之間的關聯,認為日本民間傳說只是一種迷信,歸因於2個事件之間存在虛幻的關係。
2公尺地震魚現蹤加勒比海 發現地點恰巧是斷層帶
今年7月有潛水教練在深澳浮潛教學時,意外拍下並目睹長達2公尺活生生、俗稱「地震魚」的石川氏粗鰭魚,又稱為「皇帶魚」(oarfish),這也是目前台灣最大活體地震魚,未料,加勒比海的島嶼國家多明尼加共和國27日也出現罕見的地震魚,從影片可見幾名小男孩從海灘上撈起一尾貌似近2公尺長的銀色扁平帶狀魚類,民間謠傳,地震魚現蹤就是地震或海嘯即將來臨的預兆。罕見「2公尺地震魚」在多明尼加北部海灘出現。(圖/翻攝自推特)從網路社交媒體流傳的影片中可見,一群男孩欣喜地將這條奄奄一息的皇帶魚從水中撈起來,根據英國太陽報、墨西哥Milenio報導,這尾罕見的皇帶魚出現在多明尼加西北部蒙特克里斯蒂省(Monte Cristi)的洛斯科基托斯海灘(Los Coquitos),據稱這條魚不久後便死亡。罕見「2公尺地震魚」在多明尼加北部海灘出現。(圖/翻攝自推特)根據報導,這次發現皇帶魚的地點在多明尼加北部,附近正好是東北平移斷層帶(Septentrional-Orientfault zone),斷層帶從多明尼加和西部鄰國海地位處的伊斯帕尼奧拉島(Hispaniola)北側,延伸到古巴南部的開曼海溝,由於海地的海地角(Cap-Haïtien)1842年發生規模8.1的地震,奪走5300條人命,而2010年、2021年也發生規模7以上的強震,讓人不禁猜測該地區是否又會發生大地震。先前,日本鹿兒島大學魚類教授本村博之(Hiroyuki Motomura)表示,皇帶魚現蹤代表大地震徵兆的推論並無事實依據,「這些魚在身體狀況不佳的時候,往往會隨著海流上升到水面,這也是為什麼人們過去發現牠時,都已經是死亡狀態的原因」,針對這起事件,多明尼加環境部門海岸與海洋事務部副部長雷耶斯(José Ramón Reyes)也證實發現皇帶魚的蹤跡,不過他表示,這種深海魚因為通常生活在海底深處,不意發現蹤影,但「牠不會構成任何威脅」。罕見「2公尺地震魚」在多明尼加北部海灘出現。(圖/翻攝自推特)
東北角潛水奇遇2公尺「地震魚」 海科館:能目擊活體非常珍貴
東北角海域生態豐富,是潛友非常喜歡的潛水勝地,近日潛水教練汪承儒潛水時遠遠看見一隻魚「豎直」游水,近看才發現是非常大隻的「地震魚」。海科館表示,此魚為「石川氏粗鰭魚」,平常生活在深海1200公尺,被認為出現可能跟地震有關,因此俗稱「地震魚」,極為少見,能目擊到活體非常珍貴。汪承儒表示,本來當初是要去看沉船,不過在淺灘區遠遠就看到有一隻很大的魚「豎直」在游泳,根據牠特別的游水方式,本來以為是大隻的白帶魚,近看才發現是有2公尺長的超大「地震魚」。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說,石川氏粗鰭魚通常都是擱淺死亡後才被發現,潛友能拍到活體真的非常罕見。據了解,在韓國、日本海域也被目擊到過,但台灣這隻最大,不過發現時,該魚身上有兩個洞,研判是被達摩鯊咬的。汪承儒表示,他潛水10多年第一次親眼目擊,以前只見過照片,並推測可能是被鯊魚咬了之後受傷,有可能想游到岸邊產卵才在淺灘被發現。
軍演擾魚群?漁民狂捕50條地震魚嚇傻直呼沒看過 專家給答案了
台東縣成功漁港魚商指稱,有漁民1次捕獲近50尾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總重量達400餘公斤,地方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是日前天花蓮地震影響,也有人推測是中國大陸可能在海底演習,造成地震魚受驚擾,不過,水產試驗所東部中心主任何源興表示,應該是漁民技術獨到。成功鎮阿春新鮮魚貨的王俞文說,該漁船是小船、不是定置漁網,捕到的地震魚最大尾19公斤、小尾約7公斤,過去一般漁船每次出海能捕到1尾就不錯,3尾已很少見,沒有想到這次能夠捕到近50尾,就連80歲父親也說「從來沒有看過」。小鎮對此議論紛紛,有人推測是地震的影響,也有人懷疑是否對岸在海底軍演,造成魚群受驚擾。不過,水試所東部中心主任何源興表示,這是花蓮地區某漁民以延繩釣法釣得,該漁民對於釣皇帶魚有獨特技法,也能掌握魚的棲息地,才能1次釣到這麼多。
智利漁民捕獲4.8公尺「龍宮使者」 民眾憂:大地震即將來臨?
墨西哥於9月23日深夜發生規模6.9強震,巧的是今年7月智利漁民曾捕獲一尾身長達5公尺、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而智利近日也有漁民捕獲一條4.8公尺的皇帶魚,引發當地民眾擔憂未來可能有大地震發生。根據「LAD Bible」報導,智利漁民本月5日在錫那羅亞(Sinaloa)海岸捕獲一條身長超過4.8公尺的巨大皇帶魚,這種看起來像是鰻魚和蛇混合體的巨型魚類,令當地民眾看得嘖嘖稱奇。皇帶魚通常被稱作「地震魚」,身體側邊扁平、體色為銀白色,各魚鰭則呈現鮮紅色,通常生活於200至500公尺深海裡,由於被捕捉量甚少,科學家對牠們的了解也不多,歐洲漁民稱牠為「海魔王」,日本漁民則叫牠為「龍宮使者」,還有鯡魚王、白魚龍等稱呼。智利漁民近日捕獲到一隻身長超過4.8公尺的皇帶魚。(圖/翻攝自推特)由於皇帶魚主要生活於深海區域,除非出現地震等海底地質變動,才會讓牠受到驚嚇游到淺水區域而被人類看到,因此世界各地漁民都傳說,看到皇帶魚,預示著即將發生大地震。事實上,皇帶魚與海底斷層活動之間關係,是許多科學家爭論議題,如厄瓜多地球物理研究所先前指出,皇帶魚出現與地震同時發生的機率其實相當罕見;但非營利組織e-PISCO的地震學家宏原海清則表示,深海魚確實較其他魚類,對斷層活動更敏感。
智利發生6.1強震! 5公尺「地震魚」7月現蹤
智利南部近海23日晚間發生震源深度僅10公里的規模6.1強震,7月時智利漁民曾捕獲一尾身長達5公尺的巨大皇帶魚,當時就有人認為這是災難來臨前的凶兆,沒想到2個半月後當地真的發生強震。皇帶魚平時生活在約1000公尺的深海中,由於常在地震前後出現,故有地震魚的別稱。專家普遍認為,牠們可能是受風暴或強勁洋流影響而出現。
搜奇/海灘發現巨型怪魚 驚覺是「龍宮使者」漁民嚇歪秒放生
許多人認為在海邊看見皇帶魚(Oarfish)可能是大地震即將來臨的前兆。大陸廣東幾名漁民在海灘上發現一條3公尺怪魚,由於從未看過這種魚,便上網查資料,發現此為「不祥之魚」,甚至有「惡魔的使者」之稱,嚇得趕緊將牠放回大海。漁民上網查後發現,皇帶魚又被稱為「不祥之魚、惡魔的使者」。(圖/翻攝自微博/星視頻)綜合陸媒報導,廣東汕尾幾位漁民在附近海灘上,發現一條超過3公尺長、重達40斤(大陸1斤=500公克,等於台灣的20公斤)的怪魚,漁民表示,在場的人都沒看過這種魚,他就以圖片搜尋方式上網查詢,才發現是「深海皇帶魚」(地震魚,Regalecus glesne)。漁民當下立刻將此魚放回海裡。(圖/翻攝自微博/星視頻)目擊者表示,「老漁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魚,所以當下就上網查了一下」,由於皇帶魚的出現經常被視為不祥的預兆,因此有不少人稱牠為「不祥之魚、惡魔的使者」,讓他們有點害怕,趕緊將魚放回海裡。對此,不少人說,「這就是地震魚啊」、「皇帶魚生活於深海裡,怎麼會在海灘出現,難道又有大事要發生?」。深海皇帶魚常稱作地震魚,身體側邊扁平,體色為銀白色,各魚鰭則呈現鮮紅色,通常生活於200至500公尺的深海裡。(圖/達志/美聯社)深海皇帶魚常稱作地震魚,身體側邊扁平,體色為銀白色,各魚鰭則呈現鮮紅色,通常生活於200至500公尺的深海裡,以小型魚類為食,由於被捕捉的數量稀少,因此科學家對牠的習性所知甚少,而關於皇帶魚的傳說也很多,歐洲漁民稱牠為「海魔王」,日本漁民則叫牠為「龍宮使者」,還有鯡魚王、白魚龍等稱呼。將近5公尺皇帶魚現蹤智利。(圖/翻攝自抖音)智利漁民先前也捕到一隻16英尺,約4.8公尺的超巨大「皇帶魚」,這罕見一幕不但引來大批民眾圍觀,還拍成影片上傳網路後引發熱議。從畫面可見,這隻皇帶魚身長達16英尺,被機具吊起來的景象相當驚人,令圍觀民眾忍不住拿出手機拍攝,根據每日星報和LADbible等媒體報導,這隻被當地民眾稱為巨大的「蛇形怪魚」其實就是皇帶魚(Oarfish),近期被阿里卡市(Arica)的漁民捕獲。智利漁民釣到一條約5公尺長的皇帶魚,不少人擔心可能是災難的預兆。(圖/翻攝自抖音)巧的是,台灣上個月也出現類似景象,台東一名釣客在太麻里捕獲近6公尺長的皇帶魚,根據釣客表示,經奮對抗40分鐘後才將這條皇帶魚拉上岸,事後發現這條魚重達130公斤。儘管民間傳說不斷流傳,但科學家認為,牠們的出現可能是受到風暴或強勁洋流影響,且皇帶魚只吃微小浮游生物,不會對人類構成危險。林姓釣客在太麻里海灘釣到1條6公尺長的地震魚,現場釣客一片驚呼。(圖/民眾提供)坊間更流傳皇帶魚生活於深海,假若地質發生變動,牠們便會游至淺水海域,還有一說是皇帶魚會因地震受驚而游至淺水避難,所以牠的出現就預示即將發生地震,因此又被稱作「地震魚」,不過2019年日本東海大學和靜岡縣立大學組成團隊進行研究,發現皇帶魚的出現與地震並沒有明顯關聯性。
5公尺「蛇形怪魚」智利現蹤跡憂末日凶兆 太麻里釣過更大尾的
應該有不少人聽過皇帶魚,也就是俗稱的地震魚,這種魚之所以有名並非特別美味,而是坊間流傳,這款生活在深海水域的魚類,若游到淺水海域,可能是大地震即將來襲的前兆,智利漁民先前也捕到一隻16英尺,約4.8公尺的超巨大「皇帶魚」,這罕見一幕不但引來大批民眾圍觀,還拍成影片上傳網路後引發熱議。將近5公尺皇帶魚現蹤智利。(圖/翻攝自抖音)從畫面可見,這隻皇帶魚身長達16英尺,被機具吊起來的景象相當驚人,令圍觀民眾忍不住拿出手機拍攝,根據每日星報和LADbible等媒體報導,這隻被當地民眾稱為巨大的「蛇形怪魚」其實就是皇帶魚(Oarfish),近期被阿里卡市(Arica)的漁民捕獲。畫面曝光後,累積1000萬觀看次數,不少網友害怕的表示,「這恐怕是末日災難來臨之前的凶兆,「這是條可怕的魚」、「現在我們應該逃去哪裡」、「我要向諾亞那樣開始蓋方舟」、「到底為何要抓牠」。釣客在太麻里海灘釣到1條6公尺長的地震魚,現場釣客一片驚呼。(圖/民眾提供)皇帶魚又稱為龍宮使者、鯡魚王,身長可達11公尺,平時生活在約1000公尺的深海中,一般來說,只有在生病、死亡或繁殖時才會浮出水面,因此當被漁民捕獲時,總會讓人擔憂海底板塊是否有變動,會這麼說不是沒有原因,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來襲之前,日本民眾就曾發現數十條的皇帶魚。巧的是,台灣上個月也出現類似景象,台東一名釣客在太麻里捕獲近6公尺長的皇帶魚,根據釣客表示,經奮對抗40分鐘後才將這條皇帶魚拉上岸,事後發現這條魚重達130公斤。儘管民間傳說不斷流傳,但科學家認為,牠們的出現可能是受到風暴或強勁洋流影響,且皇帶魚只吃微小浮游生物,不會對人類構成危險。
太麻里海灘釣到「6公尺地震魚」 他超嗨支解分食曝口感
台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9日下午兩點多,林姓民眾灘釣耗費40分鐘拉起1條長達6公尺、重達130公斤的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有夠爽!」林先生開心表示,這是他第1次釣到地震魚。「有夠爽!」林先生直呼,釣到地震魚是頭一次,剛開始還以爲是一般大魚,奮力對抗40分鐘才將牠拉上岸,才驚覺這條地震魚超級大!他說,全程拉得好爽好過癮!且不太擔心地震。這尾地震魚身長6公尺,重約130公斤,其他釣客拿起大魚合照相對顯得渺小,由於釣到的地震魚實在很少見,林姓民眾在拍照留影後,就現場支解,分成多塊與其他釣客分享喜悅。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何源興表示,林姓民眾所釣得的魚學名「勒氏皇帶魚」,很少聽到被人釣起來,他說,這種魚通常都是受傷被海浪打上岸居多,是否跟地震有直接的關聯性,目前仍無科學根據,民眾不用太過擔心。林姓釣客在太麻里海灘釣到1條6公尺長的地震魚,現場釣客一片驚呼。(圖/民眾提供)台東縣成功鎮漁民2011年9月底在三仙台附近海域捕獲長達463公分、重量80公斤的皇帶魚,而花蓮22日發生芮氏規模5.2有感地震。台東太麻里海邊2013年5月31日1條長達410公分的皇帶魚被沖上海岸,民眾一開始還先把地震魚推回海裡,沒想到又被海浪打上岸,最後只好帶回家。巧合的是南投於6月2日發生芮氏規模6.3的強烈地震。台東海濱公園2013年10月20日釣客在海灘釣到5公尺長的皇帶魚,10月31日花蓮發生規模6.3地震。成功鎮海產料理店業者表示,地震魚的口感有如鱈魚,肉質「水水的」,含水量高達5、6成,冷凍後再經蒸煮只剩4成魚肉,因不易保存,過去很少人吃,因經濟價值不高,漁民捕獲都直接丟棄,近年來漁民抓到地震魚時有所聞,加上媒體的報導,吸引饕客品嘗這種來自深海的奇特海鮮。
東部清晨才發生地震 超大地震魚在宜蘭現蹤
宜蘭縣漁民今(6)日清晨在定置魚網範圍內作業時,意外捕撈到一條俗稱「地震魚」的黃帶魚,這條地震魚魚體相當龐大罕見,吸引不少民眾圍觀,而今天凌晨台灣東南部海域才發生芮氏規模5.4的地震,宜蘭漁民隨即捕獲這條地震魚,也引發民眾議論。(圖/讀者提供)今天清晨6點左右,宜蘭南澳漁民透過定置魚網捕撈到一條大魚,仔細一看,原來是俗稱地震魚黃帶魚,經過測量,這條地震魚長度將近5公尺,重量更有40多公斤,打破過去宜蘭漁民的捕獲紀錄。有經營海鮮餐廳的業者聽到消息後,立即前往瞭解,並立即以每公斤45元的價格將這條地震魚買下;餐廳業者陳國濱說,這條魚在上岸時還是活的,但因為是屬於深海魚類,一旦捕撈上岸就活不久,南方澳的漁民也說,過去從來沒有抓過這麼大的地震魚。陳國濱表示,漁民架設定置漁網後都固定會在前一天傍晚收取一次漁貨,因此這條超大地震魚應該是在昨天深夜之後游入了定置漁網中,雖然過去漁民也不時會捕撈到地震魚,但大約都是1公尺多的大小,超過3公尺的就很罕見,這一次一口氣將近有5公尺,相當驚人。陳國濱還說,買回餐廳後,將會以清蒸方式處理,依照過去經驗,宜蘭東北角海域捕撈的地震魚肉質會較為軟嫩、鮮甜,比台東、花蓮所捕撈到的地震魚口感好很多。
末日災難前兆? 地震魚研究結果出爐出乎意料
應該有不少人聽過皇帶魚,也就是俗稱的地震魚。這種魚之所以有名,並非特別美味,而是坊間流傳著,生活在深海水域的皇帶魚,若游到淺水的海域,可能是大地震即將來襲的前兆。但日本有學者於近日發表研究結果,顯示皇帶魚的出現與地震發生其實並無關聯,打破許多民眾腦中的既定印象!根據外媒報導,由日本東海大學和靜岡縣立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調查深海魚的出現與大地震之間的關聯,團隊搜尋相關學術論文、新聞,並將資料和日本氣象廳的地震紀錄做比對,調查自1928年11月26日至東日本大地震發生的2011年3月11日期間共計336起的報告,並比對同時段發生的221起6級以上地震進行交叉比對,結果,意外發現兩者之間幾乎沒有關聯。但研究結果只有一次例外,就是2007年7月發生的新潟地震中,有在地震發生前30天,震央範圍100公里內捕撈到深海魚。對此,東海大學特任副教授織原義明也針對該研究表示,團隊原想調查其關聯性,藉此有助於未來防災準備,對於結果,他也坦言「此次調查結果發現沒有關聯性是令人失望的,但今後也想調查海豚及鯨魚的集體擱淺與地震的關係等。」皇帶魚之所以別名為地震魚是因為坊間流傳著,生活在深海水域的皇帶魚,除非因為地質出現大變動,例如發生地震,否則鮮少游到淺水的海域、改變棲息環境,所以被捕獲的機會微乎其微,也因為這樣的生活特性,又被外界稱為「地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