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種電
」光電贖罪券1/憂綠能目標跳票!經部出歪招 迫違章工廠裝太陽能板
「綠能政策」是總統蔡英文的重要政見,根據經濟部規劃,2025年全台電力要有20%來自再生能源,太陽光電更是其中主力,屆時需提供2千萬瓩,然而目前僅有580萬瓩,進度嚴重落後。本刊調查,為了力保小英政見,經濟部竟把腦筋動到違章工廠身上,放寬規定大開後門,只要違章工廠在屋頂上加裝一定數量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就能淨身合法,等同賣起「贖罪券」!經濟部5月7日預告修正《特定工廠申請變更編定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審查辦法》,增加「應規劃設置屋頂型太陽光電發電設備」要件,一旦實施,「特定工廠」只要加裝一定數量的太陽光電系統設備,就能申請合法化;立法院原本要求經濟部在5月17日,就現今太陽光電執行進行專題報告,然因新冠疫情加劇喊卡。所謂「特定工廠」其實就是「違章工廠」,只是根據《工廠管理輔導法》透過「就地輔導」,讓工廠得以辦理「特定工廠登記」。本刊調查,目前全台共約4萬家特定工廠,初估有6000家適用《特定工廠申請變更編定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審查辦法》,這些廠家極可能為了「就地合法」而乖乖配合政策。隨著蔡政府逐步推動綠電政策,用電超過5000瓩的桃園捷運蘆竹機廠,屋頂也架設太陽能板。(圖/黃耀徵攝)外界也質疑,經濟部此舉等同替特定工廠大開後門,認為蔡政府為了不讓綠電政策跳票,才變相協助特定工廠合法化,卻無視加裝太陽光電系統設備,可能會危及建築結構而導致意外事故。政府為管理農地上38,000家違章工廠,在2001年制定《工廠管理輔導法》(工輔法),讓未登記的違章工廠納管為「臨時登記工廠」。2019年《工輔法》修法,增列「特定工廠」登記,讓2016年5月20日之前已存在,且非高汙染產業的工廠,提出工廠改善計畫,通過消防、水利、環保、水保和建築等項目審查,即可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證,有機會在20年內轉為合法。經濟部2021年5月7日預告的「特定工廠申請變更編定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審查辦法」草案中,又增列「應規劃設置屋頂型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的審查條件。
光電贖罪券2/民眾環團皆反地面種電 光電業者慘成肥羊遭索「回饋金」
由於要發展綠電,經濟部原本規劃2025年的太陽光電發電量,要達到2000萬瓩,其中「地面型」占1700萬瓩、「屋頂型」占300萬瓩。因為後續屋頂型推動較為順利,經濟部將政策調整為地面型占1400萬瓩、屋頂型占600萬瓩;今年二月,再度調整為地面型占1200萬瓩,屋頂型則拉升至800萬瓩,以補足「達標」所需的2000萬瓩發電量。根據經濟部預訂進程,2020年太陽光電發電量理應達到650萬瓩,但實際執行結果僅有580萬瓩,並未達標,部長王美花卻堅稱有信心在今年底前提升到875萬瓩。知情人士透露,經濟部轉攻屋頂型,其實是因為地面型大多設置在農田、林地、埤塘或海岸,屢屢受到環保團體和當地居民抗爭,進度嚴重受挫,只能轉向發展屋頂型。例如4月26日,營建署審查彰化縣大城鄉海岸的太陽光電廠興建案時,環保團體與當地非法養殖戶在會場大力反對,相當憂心光電設備會衝擊養殖環境。雖然光電業者當下拚命叫屈,強調已合法申請並投入大筆資金租地,而當地的地層下陷是由於養殖業者過度抽取地下水,根本與光電設備無關,不過,官員顧慮環境保護問題,最後多有所保留,指示光電業者重提計劃再審。池上鄉民2020年發現鄉公所有意引進太陽能光電,在知名景點伯朗大道、樟香綠廊周邊種電,表達強烈反彈。(圖/讀者提供弔詭的是,經濟部鼓勵光電業者發展地面型,農委會卻為了避免過多農林地「種電」,2020年7月7日公布《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修正案,原則上不同意2公頃以下的農地變更地目種電,阻礙了地面型的發展,這一天被光電業界戲稱為「光電77事變」。對此,「鑫盈能源公司」執行長徐嘉男指出,光電77事變後,地面型確實就緊縮了。 光電業者不僅要面對多頭馬車的政策,還遭不少官員「權力勒索」成了肥羊。4月27日,檢調大規模搜索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等處,踢爆鄉長林哲凌等13人利用職務之便,向光電業者索賄750萬元,聲押林哲凌獲准;5月12日,檢調再傳訊涉嫌強收光電業者「回饋金」的台南市8名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