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
」 坐骨神經痛健康人生投資術:追求財務自由 別忘了你的無形資產!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上班族生活節奏繁忙,希望在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中,為未來生活有更多保障,許多人在工作之外,嘗試斜槓人生或是熱衷投資理財,為尋找額外的收入來源,但有形資本的累積之外,重視無形的資產「健康」,更是確保未來享受財務自由的根本。投資波段步步往上 你的姿勢也該直線向上長時間的工作、錯誤的坐姿、不規律的生活習慣等,無形中為身體健康埋下了隱患,如果不及早重視與改善,會對身體和生活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不良坐姿對身體的影響尤為顯著,姜封豪診所院長同時是健康領域聯合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姜封豪醫師指出,長時間的久坐、低頭和彎腰駝背,會使得脊椎過度承受壓力,導致脊椎彎曲、關節僵硬以及腰酸背痛等症狀,甚至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還有因為駝背壓迫肺部,長期會導致呼吸不暢,降低個人運動能力與耐力。因此維持「直線坐姿」非常重要,盡量保持頭、頸、肩、背和下肢呈一條直線,幫助肌肉與骨骼的平衡,減少不必要的負荷;此外,長時間保持相同姿勢會加重腰部壓力,應該每30分鐘起身活動或改變姿勢,且平常多訓練核心運動。 對的工具相輔相成 無形資產加倍獲利姜封豪醫師分享要減少腰痠背痛透過核心訓練,強化核心柔軟度和肌力訓練,增加身體穩定軀幹中心,讓脊椎有足夠的支撐力,避免受到外來力量時脊椎彎曲變形。而核心指的是以身體軀幹為中心,從胸廓肋骨下方到骨盆腔,環繞腰椎及背部的肌肉群,連接至髖關節,這些部位除了核心運動的加強,選擇適合的輔助工具也至關重要,使用護腰夾雙管齊下、讓支撐力事半功倍。 由於護腰夾使用鋼條設計緊實包覆的強化效果,通常穿上一天8小時,不僅加強平整脂肪,也能支撐前腰、強化後脊椎與尾椎的穩定性,長時間穿著提醒久坐也不該駝背和側彎、減少腰酸背痛的發生。 另外有些產後婦女因生產骨盆撐大,不論職場或生活中照顧小孩面臨長時間久坐,臀部越坐越寬大,姜封豪醫師則分享利用護腰夾的加壓能輔助骨盆矯正狀態。追求人生財務自由的當下,找到能幫助身體保持良好體態、預防長期健康隱患的工具和方法,達到理想人生的雙贏投資。
金鐘59/吳姍儒坐骨神經痛無法翻身 挺9月孕肚曝「隨時會生」
《第59屆金鐘獎》戲劇及節目類金鐘獎典禮將分別於10月18日及10月19日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正式登場,本屆典禮主持人分別邀來吳姍儒、姚淳耀獨挑大樑接下金鐘獎主持棒。今(22日)記者會上,吳姍儒挺著9月孕肚現身,透露自己隨時都可能生下2胎,「預產期是下個月底,醫生說隨時,可能會提早」。吳姍儒透露自己這胎看來比較瘦,肚子也比較小,還搞笑說「很像假懷孕」,至於到底胖了多少?她賣關子不說,「沒有量體重,我知道你們會問,去檢查時我就不看,因為我沒辦法說謊,醫生說體重算是很標準」。她說孕期唯一比較不適的狀況就是坐骨神經痛,「沒有辦法翻身,很像烏龜跌倒,誇張的時候要等一個小時才能再轉過來」。吳姍儒、姚淳耀一同現身金鐘獎主持人記者會。(圖/趙文彬攝)被問是否會走星光?吳姍儒笑說現在因為懷孕,連主持的服裝都沒有辦法確定,也不怕到時候會有網友給負評,「金鐘主持是跟月子中心請假, 我現在是仗著我到時候坐月子,主持完就可以躲到月子中心哭」。至於會不會想再生第三胎,吳姍儒說:「先把這胎生完,小孩子可愛的是很可愛,累起來很恐怖。」對於金鐘獎下月就將公布入圍名單,吳姍儒說《大明星小跟班》已有報名,至於入圍或是得獎,則不會太在意,還是會專注在典禮主持上面。提到先前老爸吳宗憲曾承諾要給吳姍儒生兒子100萬大紅包,被問這胎是否也有紅包?吳姍儒說:「還沒包紅包,講到這,憲哥都只是說說,也不會去問。」至於吳宗憲也說未來家當不會留給兒子鹿希派,對此,吳姍儒則搞笑回應:「這是很好的投資,因為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他的狀況很特殊,沒什麼心眼,爸爸有什麼想法也是他的錢,就沒關係。」
小時候都打「屁股針」為何沒了? 醫師吐3原因:刺中就糟了
近日,有兒科醫師分享,在替小朋友打水痘疫苗時,小朋友的媽媽提起,「我記得以前都打在屁股,為什麼現在都改成大腿或手臂呢?」醫師解釋,現在打針在屁股上已經很少見了,主要是考量三個原因:怕刺中坐骨神經、導致屁股肌肉纖維化,以及「面子掛不住」。兒科醫師「傑登醫師」在粉專「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發文分享,近日一名4歲小朋友來施打水痘疫苗第2劑,當時醫師問小朋友「想打在手臂還是大腿?」此時一旁陪診的媽媽忍不住問,「我記得以前都打在屁股,為什麼現在都改成大腿或手臂呢?」對此,醫師也說明,小時候常打的「屁股針」現在很少見了,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害怕針頭刺中坐骨神經。坐骨神經是人體直徑最粗的單根神經,主要支配大部分腿部的感覺和運動,屁股剛好是它的必經路徑,「一不小心刺中造成神經受損可就糟了!」再來,打針在屁股上,可能會導致屁股肌肉纖維化,也就是俗稱的「青蛙肢」。反覆的肌肉注射造成肌肉長期發炎,之後攣縮纖維化,導致無法併腿蹲下或活動受限,在過往很愛從屁股打退燒針的年代較常出現。最後也最重要的,是「面子掛不住」。畢竟要把褲子脫下來對陌生人露出屁屁,不管對大人或小孩來說,都需要一些「恥力」,尤其是要大規模接種時,就更難達成了。傑登醫師表示,現在為孩子接種疫苗或注射藥物時,會優先選擇「大腿」或「手臂肌肉」。若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由於手臂的肌肉還不夠厚,通常會優先選擇在大腿前外側注射,但卡介苗除外;而2歲以上的孩子,因手臂有肉了,可選擇在非慣用手的上臂三角肌注射。傑登醫師還透露,他的個人習慣是遇到2歲以上、又可以溝通的小孩,就讓孩子「自己選要打哪裡」,一方面是讓孩子練習自己做決定,而且小朋友面對「自己選的」通常也會比較勇敢面對。
《星光》女星被診斷難受孕 收Selina好孕棉喜迎寶貝女兒
歌手王茉聿曾參加過《星光大道》、《台灣那麼旺》、《Luxy girl》等節目,熱力唱跳的穩健台風,加上護理師的職業,讓她獲得「性感小護士」的封號,去年她與音樂製作人嚴之結婚,日前誕下女兒「Luna」,讓夫妻倆相當開心。王茉聿去年與音樂製作人嚴之結婚。(圖/時代創藝提供)由於王茉聿有巧克力囊腫與子宮內膜肌腺症,曾被醫師診斷是非常難受孕的體質,在接收到Selina致贈的好孕棉後,去年10月發現懷孕,笑說女兒從22週起就像一尊大佛在肚子裡,臀位姿勢沒有改變過,經醫生判斷需要剖腹產;王茉聿整個孕程增重約10公斤,在36週產檢完後,醫生警告小孩體重有點太輕,讓她很有壓力一直狂吃。但可能是因為寶寶的臀位關係,頭頂抵著王茉聿的胃,讓她吃一點東西就想吐,還很容易感到心悸、一點點運動就很喘,也壓迫到坐骨神經,導致走路都會痛到腳軟,在孕期的後期讓她吃盡苦頭,最後終於在產前一週努力讓小孩從2300公克增重到2700公克。王茉聿懷孕過程吃盡苦頭。(圖/時代創藝提供)王茉聿期許自己能成為地表最強媽媽,也說對於女兒的到來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但是受傷害的成分比較高,畢竟原先的兩人世界突然要有正港小三來打擾了,而且更怕會失去自我、再也不能好好睡覺,不過她對於接下來的育嬰挑戰還是充滿信心,「沒問題的,我的護理常識加上很多演藝圈前輩的經驗分享,我一定可以成為地表最強媽媽的!」
葉天倫攜手「影帝」陳亞蘭再創高峰 林雨宣壓力大到坐骨神經炎發作
《勇氣家族》導演葉天倫昨(29日)與演員陳亞蘭、林雨宣、鄭茵聲、洪毓璟和何佩芸等人共同出席青睞影視春酒。葉天倫宣布今年將製作《東方美人》、《人生歌王》兩部重量級作品,皆改編自台灣本土小說,題材緊扣台灣人文歷史,「這麼多年來,青睞影視致力於拍攝台灣本土題材以及原著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經歷三年疫情,終於恢復正常拍片的日子,因此在春酒要跟大家一起回顧過去的幾年以及展望未來。」更透露《勇氣家族》開啟和金鐘影帝陳亞蘭合作的契機,「接下來會一起推出更多作品!」製作兼主演陳亞蘭相當期待該劇面世。(圖/青睞影視)該片的製作兼主演陳亞蘭相當期待該劇面世,「希望傳承台灣最在地的文化,讓大家從不同角度看見台灣的歌仔戲。」該劇除了是首部歌仔戲職人劇,也可以再度看到陳亞蘭英氣十足的歌仔戲扮相,陳亞蘭和林雨宣、鄭茵聲的母女情也是一大看點。陳亞蘭在劇中飾演歌仔戲團團長,大女兒林雨宣自幼跟著母親練身段,卻在大學攻讀西洋戲劇,個性叛逆有主見,陳亞蘭笑說:「有其母必有其女。」她透露反而是莊凱勛飾演的老公在為這對母女磨掉稜角,「但是他已經不在了,究竟該怎麼與他的靈魂互動,觀眾鎖定《勇氣家族》,一定會和角色一起又哭又笑!」林雨宣透露去年為拍攝該片竟引發坐骨神經炎,有時候甚至痛到幾乎不能走路,「可能一直以來比較緊繃,當時就突然發作!」她坦言雖然很榮幸能與「影帝」共演母女,但拍攝時曾壓力大到做惡夢,「亞蘭姐看我的表情,就像是梅莉史翠普看著安海瑟薇的樣子,一度感覺我沒辦法和她太親近。」但因為劇中這對母女關係確實有些距離,「就順著這個感覺演下去。」她也感受到陳亞蘭拍攝該片的壓力,「從女兒的角度,感受到媽媽要一個人撐起一個家,戲外亞蘭姐也是一個人撐起這部戲。」因此她格外自我要求,希望能讓陳亞蘭多放心一些。為拍攝該片,林雨宣去年竟引發坐骨神經炎。(圖/青睞影視)談到飾演老三的鄭茵聲,角色天真活潑卻有點少根筋,陳亞蘭表示看過鄭茵聲演出的舞台劇,「是我指名她來演,但她根本就不用演,因為角色就是網紅,她本人也是大剌剌、沒心眼。」對於陳亞蘭在戲內的威嚴延伸到戲外,鄭茵聲反而沒在怕,「因為我知道她都是為了戲好,之後就不這麼害怕了,因為我們導演人也超好,總是要有人扮黑臉。」陳亞蘭也很感謝曾以楊麗花歌仔戲電視劇《忠孝節義》入圍金鐘新人的何佩芸參演,表示何佩芸有自己的劇團,這次演出也是希望讓更多人看到歌仔戲,「雖然野台戲難留住年輕觀眾,但希望在《勇氣家族》播出後,大家經過廟口更能體會歌仔戲的美好,給演員一些鼓勵。」鄭茵聲被陳亞蘭指名出演該片。(圖/青睞影視)飾演林雨宣青梅竹馬的洪毓璟,同樣是陳亞蘭在劇中的歌仔戲班底之一,他透露當年曾在《忠孝節義》跑龍套演過小兵,這回見識到歌仔戲的紮頭,勒得超緊彷彿孫悟空的金箍,參與演出後見識到陳亞蘭在現場總是親力親為,陳亞蘭則大讚年輕演員們,「雖然都是第一次登場演專業歌仔戲,但練習時都很認真學習!」《勇氣家族》將於4月21日在華視主頻、公視台語台播出。
陳漢典虧好友陳零九約會Miusa太久 「我兩個小時就逃出去了」
陳漢典今(19日)出席「2024戒菸就贏」報名開跑記者會,提到吳宗憲(憲哥)旗下藝人Muisa(妙莎)被本刊拍到和陳零九共處17小時48分鐘,妙莎與陳零九感情疑似曝光,導致憲哥震怒。陳漢典則幫忙緩頰說已和憲哥聊過此事,他也沒有太生氣。憲哥昨日錄影《小明星大跟班》再度怒嗆妙莎,「現在是新人就要放棄七情六慾,就算是真的不能被抓到」。陳漢典說上周碰到錄影碰到憲哥已經聊過此事,而未來《綜藝大熱門》也不會封殺妙莎跟陳零九。陳漢典透露和陳零九因合作《百分之一相對論》成為好友,最近也還會一起去玩密室逃脫,「我跟陳零九是『密逃友』,因為會一起去玩密室逃脫」,也透露兩人合作的節目最近將開錄新集數。陳漢典搞笑說:「他們(指陳零九跟妙莎)後來17個小時就逃脫出來,我兩個小時就逃出去了。」自嘲2013年曾被拍到載一位外型清秀的長髮妹上車,到台北市大直的汽車旅館約會2.5小時一事。媒體詢問陳漢典目前是否單身?他說單身已經兩、三年的時間,「休息是因為沒有錢過夜,都10年前的事情了,我後來就搬出來,現在沒有跟父母同住,雖然我現在坐骨神經不行,請大家可以考慮一下我,給我一點時間它會好的」。《CTWANT》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
陳漢典自爆身體出狀況「會麻」 喊話王偉忠戒壞習慣
陳漢典今(19日)出席「2024戒菸就贏」報名開跑記者會,擔任董氏基金會義工的他,透露日前身體出狀況,「我最近坐骨神經去壓到,因為練舞練到椎間盤第四節、第五節突出,最近每天都要去復健」。他透露症狀說:「就是右腳會麻、不能久坐,最主要穿襪子比較有感覺,不能彎。」這次擔任宣導戒菸活動義工,不抽菸的陳漢典透露自己曾因拍戲吸菸,「我真正第一次吸菸是拍戲,那時候拍戲不會抽,一吸就嗆到,很多人抽了就會有煙癮,但我沒有,我對味道很過敏」。陳漢典也說節目錄影現場不少工作人員抽菸,自己也很難避免吸到二手菸,更透露自己不喜歡煙味,慶幸《綜藝大熱門》錄影休息室沒有跟有抽雪茄的吳宗憲(憲哥)同一間,還搞笑表示「憲哥是抽雪茄,他本來就自己一間休息室,不過我跟Lulu同一間也不會發生什麼事情」。對於同樣也是抽雪茄的王偉忠,陳漢典笑說自己一定會要求情同父子一樣的王偉忠戒掉壞習慣,「偉忠哥有抽雪茄,但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其實有時候也不知道跟偉忠哥聊什麼,正好約吃飯有話題」。陳漢典說先把王偉忠約出來,再跟他聊,「我們每個月都會約吃飯,就說要請他吃飯,讓他卸下心防,有聊有機會,畢竟大部分在這個年紀身體健康都會出問題」。《CTWANT》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
頭痛起來要人命! 大腦沒有疼痛接受器,到底是誰在作怪?
大腦可以感知全身的疼痛,但其實並沒有自己的痛覺接受器,那為什麼頭痛會這麼痛呢?專家表示,大多數頭痛是由於「牽涉性疼痛」引起的,意指人感覺到疼痛的地方與實際的病灶不同,而是與身體其他部位有關。常見的偏頭痛長期累積宛如「失控的大火」,建議患者及早治療效果較佳,能夠大幅降低頭痛的嚴重程度和頻率。頭痛非常普遍,而且有多種臨床表現,從輕微不適到使人衰弱,或持續幾分鐘到幾天都有可能。當頭痛時,甚至有人以為自己的大腦組織受傷,但其實並非如此。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健康中心的神經學家和頭痛專家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表示,頭痛可能肇因於潛在的健康狀況,例如鼻竇腫脹、低血糖或頭部外傷。牽涉性疼痛從廣義上講,大多數頭痛是由於「牽涉性疼痛」引起的,意指人感覺到疼痛的地方與實際的病灶不同。這類似於背部椎間盤突出會導致坐骨神經痛(腿部疼痛)。大多數頭痛其實與身體其他部位的問題有關,例如下巴、肩膀和脖子,會導致大腦周圍的肌肉和神經疼痛。緊張型頭痛以緊張型頭痛為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指出[i],緊張型頭痛是最常見的複發性頭痛類型。克拉克說,緊張型頭痛通常好發於頭頂或前額的肌肉疼痛,也是頭帶所在的位置。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料顯示[ii],這種疼痛是由臉部、頸部和頭皮肌肉緊張引起的,可能與壓力有關。克拉克說,頭部疼痛和顱骨肌肉緊張,還可能是繼發於另一種壓力反應,例如肩膀緊繃或下巴緊縮。NIH表示,頭部、頸部和臉部周圍的肌肉和血管中的疼痛感應神經,可以藉由不同的過程觸發,例如血管擴張、壓力或肌肉緊張。一旦被激發,這些神經就會向大腦發送訊號,但痛覺卻彷彿來自腦組織深處。偏頭痛偏頭痛是另一種類型的頭痛[iii],會透過多種方式和部位讓患者感到疼痛,例如深層疼痛、表面疼痛;頭部的後部、左側或右側;甚至眼睛後側。偏頭痛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嚴重性。偏頭痛比其他頭痛更劇烈,且持續時間更長。這種疾病通常是遺傳性的,而且會導致噁心等其他症狀。偏頭痛的致病原因尚未清楚,其中一種理論認為,疼痛與三叉神經有關,三叉神經是頭部和臉部的感覺神經;硬腦膜是大腦的保護層,血管在這裡擴張和收縮。偏頭痛的另一種解釋是,大腦刺激三叉神經通路並引發發炎反應[iv],發炎透過硬腦膜血管擴散,三叉神經將訊號傳回腦幹[v],然後發炎擴散到對疼痛敏感的腦膜(大腦周圍的保護組織),進而觸發頭痛。克拉克說,血管發炎和神經刺激的傳訊是「一場失控的大火」。他說,這就像一個循環,變得越來越被激怒,導致偏頭痛的經驗不斷累積。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偏頭痛治療方法如果盡早治療效果會更好。克拉克說,雖然身體周圍的疼痛和頭部疼痛之間的關係已經很明確,但引起頭痛的機制仍然不完全清楚。但好消息是目前醫學技術非常擅長治療,例如改善生活方式:練習瑜伽;服用成藥例如布洛芬(ibuprofen)和阿斯匹靈(aspirin);針對嚴重頭痛的處方藥更能夠大幅降低頭痛的嚴重程度和頻率,「如果患者頭痛需要幫助,我們可以讓他們好很多。」 原文出處:If the brain doesn't feel pain, why do headaches hurt?[i]https://www.who.int/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headache-disorders-how-common-are-headaches#:~:text=Headaches%20are%20extremely%20common.,disorder%20is%20tension%2Dtype%20headache.
屁股痛不一定是「坐骨神經痛」 醫示警:恐是這裡發炎
屁股痛不一定是坐骨神經痛,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表示,很多人出現類似的感覺,會誤以為是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坐骨神經痛,雖然部位及症狀很類似,不過其實很多時候也可能是因為梨狀肌腫脹發炎,同時伴隨緊繃時,而產生麻木疼痛的感覺。謝炳賢在粉專《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 頸椎 腰椎 微創手術》表示,梨狀肌是在臀部深層臀大肌下方的三角狀肌肉,左右各一塊,主要幫助髖關節做出外轉動作,並協助穩定骨盆,當梨狀肌因為重複動作或壓迫(如久坐久站、翹腳、運動傷害等),導致發炎腫脹或緊繃時,壓迫到下方通過的坐骨神經,而出現類似的屁股痛、腳麻等症狀。梨狀肌症候群有哪些症狀?謝炳賢指出,梨狀肌症候群最主要的症狀是在臀部深處會有明顯痛點,在變化姿勢時會特別疼痛,且症狀大多會出現在單側,而疼痛感也有可能會從臀部延伸至腳底,嚴重時會影響走路,出現跛行無力的狀況。至於和椎間盤突出有什麼差異,謝炳賢說明,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坐骨神經痛常常會和梨狀肌症候群搞混,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椎間盤突出為椎間盤的髓核擠出而壓迫脊椎神經根;而梨狀肌症候群則是肌肉發炎腫脹的壓迫神經,一般不會出現腰痛的症狀。謝炳賢提到,保守治療的主要目的為緩解梨狀肌的緊繃僵硬,一般會採取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同時搭配復健治療,而較積極的治療則會考慮採增生療法,幫助周圍組織修復,並強化骨盆的穩定,以達到改善疼痛。
過年通宵打麻將、追劇小心 「春節疼痛症候群」恐找上門
正值春節假期,安南醫院復健科醫師林芳嫻指出,在春節前後期間,門診常見由於過度運用肌肉,造成各種不同程度肌肉傷害的特別酸痛症,如「麻將肩」、「手機關節炎」,以及頻繁清潔、打包、搬重物,造成手部或腰部肌肉過勞的大掃除「仙杜瑞拉酸痛症」等;這些酸痛症大部分都是因為肌肉使用不當、過度使用及不正確的姿勢所造成。林芳嫻醫師表示,春節假期常見因大掃除造成各種身體疼痛,包含因為清潔工作造成手部肌肉過勞,形成所謂的「網球肘」及「高爾夫球肘」;腰部因過度彎腰或提重物,造成「腰椎神經痛」及「坐骨神經痛」,甚至有時會使先前已存在的椎間板突出或脊椎滑脫症變得更為嚴重,這些症狀統稱為春節「大掃除酸痛症」。另外,有些民眾於春節假期中選擇打麻將聯絡感情,不過由於過久的肩部及手部運動,造成類似五十肩的症狀,往往也被戲稱為「麻將肩」;近幾年出現的青少年酸痛族群,則多為春節期間在家日夜上網,忘了正確的坐姿,造成頸部及背部的肌肉酸痛,患了「上網族酸痛症」;以及許多線上遊戲發燒友,由於長時間以手指推動滑鼠,造成指間的關節過度摩擦,形成關節局部發炎而疼痛,可稱之為「滑鼠關節痛」。林芳嫻醫師說,這些酸痛症大部分都是因為肌肉使用不當、過度使用及不正確的姿勢所造成,因此除要注意正確坐姿、站姿及彎腰的姿勢外,還要避免過度使用肌肉,也就是說,使用一段時間後要給予足夠的時間休息,才可繼續使用。例如大掃除應工作半小時或一小時後,休息5~10分鐘才繼續工作;打麻將也一樣,更不要日以繼夜打電腦、電動或滑手機,應有適當的休息時間或間斷性上網,同時保持良好的姿勢,才不會造成肌肉過度疲勞而酸痛。一旦出現春節疼痛症候群,林芳嫻醫師建議先休息,避免肌肉再度受傷及惡化,同時可做些簡單的復健,例如使用酸痛藥膏或薄荷油(白花油、綠油精…)按摩患部肌肉及熱敷等;如果效果不佳,應找醫師做正確的診斷,找出原因依病情給予適當治療。她強調,其實此類疼痛大部份都是所謂「肌筋膜症候群」,只要找出壓痛點給予適當處理,再加上口服止痛、消炎、鎮靜、肌肉鬆弛藥物等,大部分都可以快速復原。
椎間盤突出導致大小腿痠麻! 接受「這1治療」快速又安全
一名50歲男性,最近3個月開始下背痛,加上左邊下肢痠麻,吃了止痛藥跟復健幾個月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而且痠麻的下肢造成行走不便,有許多次都差點跌倒。經過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是第四、第五節腰椎的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左側神經。椎間盤突出 這些人是高風險族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宇聖指出,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神經系統很常見的疾病。每10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會在一生中遭遇椎間盤突出,最常在30~50歲的族群中發生。有家族病史、吸菸、體重過重、習慣久坐、和進行粗重活動的人是發生椎間盤突出的高風險族群。而椎間盤突出時,容易壓迫到周邊的脊隨與脊隨所分出的神經根,造成下肢的痠麻,這就是大家所俗稱的「坐骨神經痛」。神經壓迫嚴重時,也可能會造成下肢無力以及大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是如此,應該要儘速就醫。藥物治療及復健為主 把握6個月治療黃金時機 陳宇聖表示,由於90%的椎間盤突出症狀會在3到6個月內消退,目前的第一線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及復健。當症狀在進行第一線治療效果不佳,或是症狀難以忍受,就會考慮進行介入治療。統計發現,跟6個月內介入治療的人比起來,拖延超過6個月才進行介入治療的人麻痛症狀的進步會比較少,所以病患應當密切的關注及追蹤。治療選擇一次看 依突出的位置決定介入治療的常見選擇目前有脊椎硬膜外注射、微創內視鏡手術。陳宇聖說明,脊椎硬膜注射是局部麻醉的處置,在旁側型椎間盤突出可以迅速改善症狀,不會切除任何壓迫組織,所以風險相對於手術也較小。內視鏡手術適用在中央型及旁側型的椎間盤突出,雖然要全身麻醉,但是可以切除壓迫神經的組織。調整生活 避免椎間盤突出復發 陳宇聖提醒,由於椎間盤突出的成因和病患的生活型態高度相關,醫學統計在8年之內復發率仍約有10%。要避免復發除了減少吸菸之外,在進行劇烈運動或是負重時最好穿著護腰。此外,也須調整站與坐姿,避免久坐不動,從事運動改善脊椎周邊的核心肌力。
上廁所還在滑手機?小心暗藏「4大風險」 醫:應盡快改掉
現代人大多患有「手機成癮症」,為了讓如廁不無聊,通常也將對手機的依賴帶進廁所,不過看似日常的習慣,卻暗藏許多健康危機。醫師警告,長時間邊上廁所邊滑手機有「4大風險」,除了久蹲後起身容易頭暈、腿麻外,還會有便秘、痔瘡和頸椎間盤突出等問題,長期下來將對健康埋下一連串的禍端。禾馨醫療直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威智日前在臉書粉專《痔瘡專家 陳威智醫師-微創痔瘡手術》上,提醒民眾不要養成邊上廁所邊滑手機的習慣,並列出不良如廁習慣所隱藏的4大風險:1. 頭暈由於血液下流,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因此在久蹲起身後,容易出現頭昏腦脹的症狀。2.便秘、痔瘡若長時間坐在馬桶玩手機,很可能會干擾大腦給排便神經的訊息傳遞,同時也會在直腸或肛門靜脈產生壓力,影響肛門腸道的功能,進而產生便秘與痔瘡等問題。3.頸椎間盤突出在上廁所時,身體會不自覺向前傾,這種姿勢會帶給頸椎很大壓力,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頸椎間盤突出。4.雙腿發麻由於大部分馬桶座位比較低,如果長時間久坐的話,可能會壓迫到坐骨神經,也間接影響到腿部的血液循環,進而出現腳麻的症狀。陳威智呼籲,應盡快改掉「邊上廁所邊滑手機」的壞習慣,若長期下來,恐為健康埋下一連串的禍端,為身體帶來不少隱患。
Ella曝Selina產後近況 不當乾媽疑惑「要分財產嗎」
陳嘉樺(Ella)擔任寒冬助老公益大使,今(14日)出席記者會,被問到Selina的產後狀況,她表示Selina很享受照顧小腰果的感覺,沒有因為當媽媽失去自己,唯一的改變就是開始接受吃冷食,她也說自己不是小腰果的乾媽,笑說:「我不知道乾媽要幹嘛,要分財產給他嗎?這樣對勁寶不公平吧,我們送給勁寶最大的禮物就是沒有手足!」勁寶也已經跟弟弟小腰果見過面,不過Ella爆料勁寶很無感,「他只說好可愛!然後就去做其他事情,他本來就比較喜歡跟哥哥玩,最近喜歡跟哥哥姐姐一起打電動。」大家很好奇Selina跟男友小徐是否已經登記結婚?她大呼:「這是很私人的事情,我如果在這邊回答真的是多嘴啊!」至於Selina若是辦婚禮,會不會當伴娘?她搞笑說:「我已經結婚了!我當老娘就好,還當伴娘!」Ella透露Selina很享受當媽媽的感覺,但也沒有失去自我。(圖/周志龍攝)Selina之前爆料她生小腰果時,Ella邊吃三明治邊看她縫合,對此Ella笑說:「就餓了啊,我好像沒這麼害怕血,在旁邊看醫生怎麼縫,看傷口裂開的角度。」剛好Ella的新劇《生命捕手》就是醫療劇,因此醫生縫合的手法讓她覺得非常熟悉;她也正在看剛上線的《此時此刻》,前陣子剛追完吳慷仁的《有生之年》,而她曾在《謊言遊戲》與吳慷仁演過床戲,當時已經結婚的她沒跟老公報備,「不用報啊,報了也不能怎樣,難道他要在現場喊『No Way』嗎。」Ella身體近期有些狀況,正在積極復健及治療。(圖/周志龍攝)談及近況,Ella先前發現身體有麻麻的感覺,本來以為是20年前的舊傷導致,但檢查後發現舊傷的部分沒問題,而是梨狀肌在作祟,她上網查詢後發現自己的症狀跟「假性坐骨神經痛」很類似,最近開始復健及治療,她本來懷疑是自己坐太久,因此每天排了滿滿的運動行程,結果體力吃不消,讓她對自己大喊:「陳嘉樺你夠了沒啊!你已經42歲了!不懂得中庸之道!」
每天久坐10小時竟患「死臀症」…連綁鞋帶都會痛 醫嘆:上班族要注意
久坐真的會成疾!大陸浙江一名26歲的女子,2個月前突然感到腰部不適,甚至在彎腰綁鞋帶時都會不舒服,以為是鍛鍊不足便開始運動,卻連膝蓋也變得疼痛,至針灸推拿科看診後,才知其由於每天上班久坐超過10小時,可能罹患了「死臀綜合症」。根據陸媒《極目新聞》的報導,針灸推拿科醫師夏煥娟提到,26歲的小戴(化名)體型偏胖,未婚未育臀部卻鬆鬆垮垮,經過詢問後才知,小戴是一名室內設計師,每天上班時長超過10小時,還常常加班,每天坐在椅子上的時間比睡覺時間長,因此推斷她可能罹患「死臀綜合症」。報導指出,「死臀綜合症」又稱為「臀肌失憶症」,是一種臀肌功能缺失的狀況,這可能與長時間久坐、姿勢不正、腰椎間盤突出等等相關,患者常會感到臀肌痠痛、麻木、灼痛,嚴重時可能讓下肢無力、活動受限,尤其辦公室工作者因長時間保持坐姿,也容易導致坐骨神經受到壓迫而引發此疾病。另外,當臀肌功能減弱時,腰部和膝部的肌肉就會代償,也就是指要分擔臀肌的工作,長期下來,便會引起腰背部或膝關節疼痛。而《北京青年報》也推薦了幾個針對臀部肌肉的運動,包括深蹲跳、用彈力帶做側移步、側箭步蹲、壺鈴深蹲以及側向登階等等,或是在臀肌刺痛時趕緊起身散步、快速爬樓梯,都能夠有效鍛鍊到臀部肌群。
椎硬脊膜外沾黏引發下背痛 這1治療新選擇可有效改善疼痛
83歲邱先生十年前開始有下背痛問題,經檢查發現是腰椎狹窄造成神經壓迫,因早年工作需要久站引發下背放射性疼痛,後來只要下床走路下背的陣痛感就會襲來,但就算長期服用止痛藥、手術都沒有改善,只能緩解當下的疼痛。萬芳醫院疼痛科醫師許安智表示,「椎硬脊膜外沾黏」是下背疼痛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脊椎退化或接受過脊椎手術,引起的發炎反應更容易造成硬脊膜外沾黏,進一步造成神經壓迫,產生下背痛,而「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是其中一種治療新選擇。下背痛以保守治療為主 疼痛無法改善需考慮手術脊椎退化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之一,若產生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等問題,治療初期多以保守療法(如:止痛藥、復健等)為主,當疼痛無法靠保守治療改善時,可能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隨著醫學進步,現在有許多微創手術可以解決疼痛問題,造福下背痛病人,而「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就是其中一種治療新選擇。萬芳醫院表示,今(2023)年邱先生便在醫院疼痛科進行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術後恢復良好,出門遊玩不再受限。什麼是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 誰適合使用?許安智醫師說明,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是利用X光機進行定位操作,先從靠近尾椎的薦椎裂孔施以局部麻醉藥物並導入導管,再注入顯影劑分辨出沾黏處,接著針對沾黏處利用輕微剝離的方法將神經分離出來,減輕神經因沾黏造成的壓迫,最後注射消炎的藥物減緩疼痛。手術視部位不同大約需要1-2小時的時間,手術過程中病人全程保持清醒,若感到不適可以立即向醫師反應。許安智醫師表示,術後當日病人即可下床行走不需住院,而且傷口小於1公分,術後照顧也相對簡單。不過,許安智醫師也提醒,有凝血功能異常、血糖控制不佳、對麻醉藥物過敏等情形的病人,較不適合接受此治療,建議民眾若有需求應就醫由醫師評估,判斷是否合適再進行治療。下背痛原因有「這些」 釐清病因才可有效改善疼痛根據健保署資料指出,將近8成的成年人曾因下背痛而就醫,隨著年紀增長與退化,出現下背痛的情況也會更加明顯,間接影響日常生活。下背痛已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大多數人多少都會有類似狀況。造成下背痛常見情形包含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脊椎硬脊膜外沾黏等。萬芳醫院表示,手術患部若出現痠、痛、麻等感覺,可能是神經沾黏引起,因此民眾若有疼痛困擾一定要盡速就醫,評估真正的病源才能有效改善疼痛問題。
病痛纏身罹憂鬱症 脊髓刺激術讓她痛感減半
今年23歲的林小姐,在大學時期確診「僵直性脊椎炎」,由於下背不斷反覆出現劇烈疼痛,不得不休學在家養病。經過四年的治療後,雖脊椎炎得到控制,但仍無法有效緩解疼痛,即便服用高劑量的嗎啡類止痛藥物也不見成效,甚至反覆嚴重背痛住院治療罹患憂鬱症。所幸,在接受「脊髓刺激術」後,林小姐的疼痛情形已大幅改善,術後至今一年多,不僅停用九成以上的止痛藥,也不必再服用抗憂鬱藥物,開心恢復正常生活,並於年初順利步入職場工作。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可能是「慢性疼痛」?當疼痛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治療後仍反覆發作就會被歸類為「慢性疼痛」。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腦神經外科林宥潤醫師解釋,一旦進入到慢性疼痛,神經系統會從身體接收到錯誤的疼痛訊號,這種痛感腦部無法正確分辨輕重度,經常造成病人極大的困擾,不少患者因此失眠、罹患憂鬱症,甚至喪失工作能力。而當人體長期處於失眠及情緒鬱悶的狀態下,不只會導致身體壓力指數上升,增加未來罹患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還會引起體內慢性發炎,進而增加惡性腫瘤的機會!慢性疼痛治療新利器,「脊髓刺激術」讓痛感減半!針對疼痛長達六個月以上的慢性難治型疼痛,林宥潤醫師表示,患者可以選擇透過「脊髓刺激術」來治療。這是一種神經調控手術,醫師會依照病人疼痛的部位和形態,來選擇植入神經刺激器晶片的部位,例如在頸椎、胸椎、腰椎,透過通電以後產生的電刺激模組來阻斷疼痛訊號傳導,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以高雄長庚醫院為例,目前脊髓刺激術的治療成效可減痛一半以上,同時還能讓口服止痛藥量砍半。脊髓損傷患者福音,電極刺激+復健有望恢復行走能力此外,此療法也是脊髓損傷患者的一線機會,林宥潤醫師解釋,脊髓損傷會破壞脊髓神經元與終端末稍神經之間的聯繫,損傷節段以下區域的運動、感覺、自主神經功能會發生部分缺陷甚至完全喪失,依照損傷部位,會導致全身或下半身癱瘓,除了因癱瘓無力生活無法自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外,更會有排尿排便困難、呼吸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慢性頑固性神經痛等問題。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腦神經外科石富元醫師補充,目前尚無絕對有效治療慢性脊髓損傷的方法。而近年來,多項國內外人體與動物研究皆證實,脊髓電刺激術可活化神經、增加神經可塑性以利建立新的神經迴路,手術中依照病人脊髓損傷位置且參照病人症狀,在適合的位置植入神經刺激器,透過電極發送微量電流到神經節控制的相關肌肉群,可以增強改善原本癱瘓的肌肉能力,再搭配上積極的復健治療,甚至可以恢復行走的能力,同時也可降低原本因脊髓損傷遺留的神經痛與肌肉僵直緊繃張力過強的後遺症。電池年限最長九年,MRI檢查也不受影響!由於脊髓刺激術必須分兩個階段進行,先植入測試電極導線做短期治療測試,確認療效後,再將永久神經刺激器植入體內,以達長期治療效果;換言之,患者可在第一階段結束後,再決定是否進行第二階段。統計顯示,七至八成的病人在測試治療後可確認療效,最後選擇接受植入永久神經刺激器的病人,滿意度可高達八成。石富元醫師表示,由於神經刺激器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給予電刺激,等於無時無刻在做疼痛抑制治療,因此能夠減少患者服用止痛藥物的頻率與施打嗎啡類藥物的劑量,大幅減輕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加上電池充電速度快,且平均年限可達九年;若病患需進行MRI檢查也不受影響。脊髓刺激術可以大幅減緩疼痛,降低了憂鬱的傾向,且能回復病人原本的生活品質。帶狀疱疹、偏頭痛都有效,但脊髓刺激術非萬靈丹林宥潤醫師常跟病人形容,疼痛就像消防警鈴,儘管不論慢性心絞痛、四肢缺血性疼痛、下背痛、頸椎神經根神經痛、坐骨神經痛,還是帶狀皰疹引起的神經痛,都可以透過脊髓刺激術來改善,但在進行這類治療之前,必須先確認體內沒有其他可能引起疼痛的病灶,才能進行疼痛介入治療。石富元醫師也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脊髓刺激術雖然能良好控制疼痛,但防微杜漸,假如有疼痛持續超過兩週,建議盡快就醫診治,別等到惡化成慢性難治型疼痛時才處理!
翹二郎腿有害身體 骨科醫揭4風險:房事也會影響
許多人坐著,會忍不住翹起「二郎腿」,但這個動作其實傷害很大。專家便提醒,翹腳會導致身體出現4個問題,包括靜脈屈張、坐骨神經痛等,甚至房事也會受影響。骨科醫師嚴可倫在臉書專頁分享,上個月受邀演講,無意間發現台下很多聽眾都翹腳,雖然他完全不介意,認為大家用覺得舒服的姿勢聽他講話,自己也會感到自在,只是身為骨科醫師,他必須提醒關於翹腳,可能傷害身體的幾件事。翹腳對身體的4個傷害。(圖/翻攝自嚴可倫臉書)1.梨狀肌症候群:梨狀肌是臀部深處的肌肉,翹腳會讓梨狀肌被過度使用變得緊繃,容易引起腫脹跟發炎。症狀是臀部深處會痛,而且在變換姿勢、跟坐著的時候會特別明顯。2.靜脈曲張:翹腳的時候,兩條腿會交疊在一起,翹起來的那條腿後側神經血管會壓在另一隻腳上,容易影響血液流動,因此會提高小腿靜脈曲張的機率。另外,久坐也容易造成靜脈曲張。3.坐骨神經痛:翹腳會讓骨盆壓力不平衡,引起椎間盤、坐骨神經痛等問題,如果已經有酸、麻、痛、無力的症狀,或者年紀比較大的長輩,更要多加留意。4.異常頻尿:翹腳可能引起骨盆底肌肉筋膜失去彈性,導致排尿下腹疼痛或頻尿,影響排尿功能甚至房事。嚴可倫指出,長輩在叫我們不要翹腳,真的是有他的道理在,偶爾為之沒有關係,但不要養成一坐下來就翹腳的習慣。
77歲婦側腰背痛 竟是針灸害「肌肉感染」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77歲的簡婆婆,平時生活可以自理,突然急性左側腰背痛,前往骨科就診。醫師初步檢查發現,疼痛會轉移至左大腿前外側,左側髖關節痛到無法伸直抬舉。緊急安排腹部電腦斷層下,才發現左側骨盆腔的髂腰肌及梨狀肌膿瘍。「髂腰肌膿瘍」十分罕見 考驗醫師經驗及影像判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晉瑋指出,髂腰肌膿瘍是非常罕見的肌肉感染,臨床表現多樣化且缺乏特異性,初期並不會有典型的三病徵(發燒、腰背痛及轉移痛、髖關節活動受限),經常延遲診斷導致併發嚴重敗血症,非常考驗醫師經驗及敏銳度,及時使用影像學檢查,才能及早診斷。陳晉瑋說明,病人因疑似坐骨神經痛而安排腰椎核磁共振檢查,影像卻沒發現任何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椎體感染或腫瘤,住院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WBC)及發炎指數(CRP)非常高,血液細菌培養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甚至併發敗血性休克。仔細詢問病史後,簡婆婆曾經接受針灸療法緩和背痛,臀部被數支細長的針具扎過,檢查後推斷恐是造成髂腰肌膿瘍的原因。針灸針具消毒未完全 細菌進入腹腔引感染至於細菌是如何到達病人後腹腔引起感染?推測是因針具消毒未完全,造成臀肌外傷性血腫及局部感染,經血行傳播而引起菌血症,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為主,而次發性腰肌膿瘍是由鄰近器官感染(例如盲腸炎、憩室炎、椎間盤感染),直接侵犯髂腰肌引起,致病菌則以腸道桿菌為主,透過血液培養能確定致病菌種,給予適切的抗生素治療。下背痛應及時治療 留意髂腰肌膿瘍或腫瘤可能陳晉瑋提醒臨床醫師,面對急性下背痛的病人求診時,要當心是否伴有發炎症狀。對於有感染病徵的下背痛病人,應留意髂腰肌膿瘍、骨髓炎甚至腫瘤轉移的可能性,以免錯失治療的先機。
婦癌死亡率最高…醫曝「定期內診也沒用」發現已3期 4症狀快就醫
卵巢癌是最棘手的婦科癌症,因為晚期卵巢癌患者經治療後,仍有7成的人會在2年內復發。婦科醫師張瑜芹表示,卵巢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往往都是三期以後,所以也是婦癌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然而卵巢癌其實並非完全沒有身體異狀,只是容易被當成其他原因,提醒女性朋友要多注意。張瑜芹在臉書發文,「卵巢癌是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婦科癌症之一。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往往都是三期以後,所以卵巢癌也是婦癌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實卵巢癌也不是完全沒有身體異狀,只是容易被當成其他原因。」醫師指出,「卵巢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腹部腫脹感,伴隨一些腸胃不適,如下腹部不舒服、消化不良、噁心感、食慾不振等。腫瘤大到壓迫到腸子或膀胱時,就會引起便秘或頻尿;如果壓迫到神經時,則會引起腰痛、腹痛、坐骨神經痛。」醫師表示,這些症狀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小毛病,很容易掉以輕心,要請大家提高警覺,身體不適時向醫師諮詢,「除了對上述症狀提高警覺之外,目前我們對於早期發現卵巢癌並沒有理想的做法(就算定期內診、超音波或抽癌症指數也未必有用)運氣好的話,才能在健康檢查中碰巧發現!」雖然如此,張瑜芹仍提醒,「連健康檢查都不好好做的話,就連好運早期發現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姊妹們無論再忙,都要定期去做子宮頸抹片和其他健康檢查。」(圖/翻攝自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臉書)
受長期坐骨神經痛困擾退休 醫喊話:慢性疼痛應重視
一名從事運動相關工作的中年男性,因坐骨神經痛而被迫提早退休,再經過多次手術後仍感到雙腿燒灼、刺痛,經醫師評估疼痛指數高達7分,必須吃嗎啡才能減緩長期疼痛的不適感,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也讓他對於人生下半場十分喪志。慢性疼痛恐造成憂鬱、失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疼痛中心主任溫永銳指出,上述患者的疼痛屬慢性疼痛,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疼痛,如脊椎退化、下背痛、肌腱炎等軀體性疼痛,還有潰瘍、慢性發炎等內臟疼痛;「其實慢性疼痛常只是冰山一角,常會影響心理引發憂鬱,造成生活不便及無法工作,甚至失能」。慢性疼痛治療選擇多元,如口服藥物、復健、注射及手術。溫永銳表示,過去傳統保守治療或手術止痛效果不佳,患者只剩口服嗎啡一途;但長期大量使用,容易噁心嘔吐、昏沉無力,甚至影響免疫系統及內分泌失調,造成性慾下降、不舉、月經混亂等副作用,而不吃又會面臨疼痛難受的窘境。脊髓刺激術直接調控神經 止痛效果佳好消息是,目前已有「神經調控」治療的選項,適合止痛效果不理想、也不適合手術的患者。溫醫師說,這類神經調控植入式技術,如脊髓刺激術(SCS),透過植入放電的電極到脊椎內,以微創不破壞神經的方式,調控神經的疼痛傳導來阻斷大腦的痛覺感受,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能更有效的疼痛管理,非常適合脊椎術後疼痛、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及周邊神經傷害、周邊血管問題、頑固性心絞痛等患者,已證實可以減少疼痛及改善生活品質。溫永銳進一步說明,脊髓刺激器植入方式有如心律調節器,首先會於患者背部脊椎內放入電極導線,並由患者操作連接於腹部的體外測試刺激器,經過數天或數周確認測試效果後,再將神經刺激器及電池永久植入體內。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刺激器還可偵測病患體位,調節電量及參數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且電池充電速度快、壽命長達10年,對於病患更便利,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若需進行MRI檢查也不受影響,初期建議每1~2個月回診確認效果及調整神經調控的狀況。疼痛逾6個月應主動諮詢醫師「疼痛不要拖、也不要忍!」溫醫師強調,許多慢性疼痛像是「不死的癌症」,例如,大家以為手術後疼痛是正常現象,其實開胸、剖腹等手術,容易造成神經傷害及神經痛;此外,帶狀皰疹也可能變成慢性神經痛。若是3~6個月疼痛沒有改善,會敏感化神經系統變成頑固難醫的疼痛,因此建議所有持續的疼痛,都需及早諮詢疼痛專科醫師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