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診所
」 衛福部 掛號費 糖尿病 缺藥 健保署醫藥互槓1/才剛漲掛號費基層診所又爭調劑費 健保費傳蠢動
行政院核定114年健保總額成長率介於3.52%至5.5%,估計健保總額將首度突破9千億元,就在衛福部試圖說服健保會同意採5.5%「高推估」之際,不料基層診所「殺出」爭取調劑費與基層藥局一致,藥師界反嗆此舉衝擊「醫藥分業單軌制」,揚言「等比例調高」調劑費,醫、藥界隔空互嗆,勢必牽動民眾的健保費。114年健保總額談判將預定在九月底前協商,一名前衛政官員表示,衛福部若一口氣同意診所與基層藥局的調劑費調漲,每年健保固定支出恐將再增加10多億元,勢必壓縮其他醫療給付的空間,也推升健保費調高的壓力;若只支持調高診所調劑費,雖然預算支出可控制在8億元左右,但衝擊行之有年的「醫藥分業」。所謂「醫藥分業單軌制」,就是指醫院、診所不設藥局,患者拿醫院診所釋出的處方箋到基層藥局拿藥。但該國外行之有年的制度,在台灣卻遭到醫界,尤其是病患為兒童的教學醫院以及小兒科、耳鼻喉科診所等強烈反彈,時任衛生署長張博雅因此宣布,過度時期,醫院、診所仍可設藥局,與基層藥局形成「雙軌」,但健保的長期規劃目標仍是基層藥局「單軌」。他提醒,前衛福部長薛瑞元在總統大選前,取消醫療院所掛號費收費上限,剛從民眾腰包掏完錢,現在診所又要調高調劑費看似與民眾無關,然而牽動健保總額最終還是得調高健保費,除非衛福部能提出診所調劑費調漲的「必要性」、「有效性」,否則民眾不會認同。醫師公會、藥師公會兩大「綠鐵粉」傳出「內戰」,事件源起於今年8月16日綠委賴惠員召開「西醫基層院所藥事人員藥事服務費支付點數、比照基層(特約)藥局調升到54點協調會」。8月13日,藥師公會接到賴惠員辦公室公函,聲稱協調會因故取消,但藥師公會代表8月22日出席衛福部健保署舉辦的113年健保總額預算協商的第三次會議時,卻赫然發現賴惠員宣布取消的協調會,其實只是「沒收」藥界代表與會;而且健保署長石崇良在協調會中裁示共識,意即基層診所目前健保點值39點調劑費,將調整與社區藥局點值54點相同。感覺被耍的藥師公會立馬炸鍋,痛批綠委聯手官員「以欺瞞手段排除藥界聲音」,宣布退出衛福部健保總額協商會議。民進黨立委賴惠員因替「調漲基層診所藥師調劑費」召開協調會,遭藥師公會全聯會強烈譴責刻意欺瞞、排除藥界聲音,賴惠員則反擊是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誤解行政程序。(圖/黃鵬杰攝)一名藥師指出,賴惠員先生是地方診所開業醫師,藥師界認為立委未利益迴避,曾力挺蔡總統的藥師公會理事長、現任總統府資政黃金舜也槓上衛福部長邱泰源,抱怨邱泰源昔日任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不分區立委期間,對其他醫療人員事務立場不公正,還質疑邱「到底是醫師公會部長,還是醫療體系部長?」。「英系」藥師理事長槓上「賴系」醫師部長,層峰高度重視。石崇良公開為紛擾致歉,坦言程序瑕疵,賴惠員澄清原定取銷的協調會後來又恢復,「基於確保討論集中高效」才先邀請已提出調漲案的醫師公會與官員討論,她還批評黃金舜身兼國策顧問與民進黨員,卻誤解行政程序表達遺憾,導致醫、藥界間對立與矛盾。「黃金舜是老江湖,當然不理賴惠員,一狀就告到民進黨中央」知情人士說,黃金舜後來率被「放鳥」的藥師公會全聯會、藥劑生公會全聯會拜會民進黨中央。據藥師公會全聯會後新聞稿指出,民進黨副秘書長何博文告訴黃金舜,賴立委個人行為造成藥界誤會,流程上確實有應檢討之處,民進黨非常重視藥界聲音,讓黃出了口悶氣。但醫界爭取調劑費調高並未中止,傳出醫界要在9月22日層醫療協會晚宴上,向賴總統當面訴苦,但賴總統卻突在當天通知不參加餐會,反引發不想被捲入風暴的聯想。民進黨向來視醫界、藥界為「鐵票區」,選前醫界、藥界也各自組成賴清德後援會,沒想到賴清德當選總統後,醫界與藥界卻為了調漲基層診所調劑費而開槓。圖為賴總統當著黃金舜的面,肯定藥師貢獻。(圖/黃耀徵攝)
醫藥互槓2/醫界爭取漲調劑費 藥界籲衛福部以理服人
醫界以避免「同工不同酬」為由,要求調升診所藥事人員調劑費,比照基層藥局,衛福部健保署初步同意,卻讓藥界炸鍋,揚言「上街頭」,健保署隨後坦承作業不周,保證退回原點「沒共識前不漲」。然而即使健保署「改口」,仍未動搖醫界調漲調劑費的決心,就連健保支出預算的科目都先替衛福部想好了,建議從西醫基層健保總額中「促進醫療服務診療項目支付衡平性」每年10億元預算項下支應。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小兒科醫師林應然日昨也再度抱怨,藥師薪水高,部份診所請不起,即使診所釋出處方箋,基層藥局藥師也未必願幫調劑,「請別再霸凌基層診所」。基層醫療協會還說願「退一步」,僅要求衛福部調高診所前30位病人藥師調劑費就好。面對藥師界強烈抗議診所藥師調高調劑費,健保署長石崇良(圖中)坦言程序確實不夠周延,也承諾在未取得醫藥界共識前,暫緩調漲案。圖右為藥師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圖/報系資料照)一位在藥局服務的G藥師表示,在藥局上班工時雖長,但工時不中斷,可輪班,自行調配下班時間,若到診所上班工時看似差不多,但下午休診藥師不上班,晚上則要配合醫師看診,整體工時有時反而拖很長,若藥局與診所藥師薪資差不多,多數藥師恐怕會選到藥局或大醫院上班,但每個藥師個人考量不同,選擇也會不同。「醫、藥、護本一家,沒必要比較,應以病患權益為先,真要比絕對比不完」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執業藥師沈采穎說,基層診所比藥局調劑費低的制度設計原意,就是為讓台灣醫療走向「醫藥分業單軌制」,落實藥師專業服務民眾,從民國86年起就是歷屆衛生署、衛福部的共識。她說,基層診所抱怨調劑費「同工不同酬」,但卻未提掛號費上限取消後,診所光是掛號費收入就遠高於調劑費點值調高的收入;再看看診所醫師看診一人健保點值是364點,但大型教學醫院醫師卻僅286點,兩者差78點,相當薪資高了78元,這也是配合「醫療分級」政策。若按「同工同酬」主張,大醫院醫師能否要求看診費比照診所醫師。現行健保制度診所醫師看診一人健保點值是364點,大型教學醫院醫師僅286點,但藥師薪資與健保點值沒有正關聯性,大型教學醫院薪資福利仍是不少藥師就業首選。圖為醫院藥師核對慢性病處方箋上藥物種類。(圖/報系資料照)「醫院藥師調劑費也高於基層藥局調劑費,同工同酬又該怎麼比?」沈采穎解釋,醫院藥師要協助臨床巡視、值大小夜班,因此調劑費比藥局高,若基層藥局也無視工作性質不同,要求比照醫院藥師的調劑費調整,社會能認同嗎?針對醫、藥為調劑費互槓,一位衛環立委私下表示,健保餅就這麼大,衛福部若要漲醫界調劑費,是為了解決診所藥師不足問題,應先提精算數據及配套,保證可解決診所請不到藥師的問題,否則只是頭痛醫頭無助於事。與其如此,衛福部還不如先積極媒合診所與藥局合作,更實際。基層藥師協會日前也因此主動拜會台北市衛生局,盼北市府能領先各縣市,扮演媒合角色,居間幫忙藥局、診所互助。據轉述,北市衛生局長黃建華表示,近期會邀請基層診所、基層藥局面對面溝通,加速北市診所、藥局區域互助網絡,讓取得診所處方箋的病人,儘速拿藥,不會無藥可拿。
2成急診醫出走離巢率創7年新高!連3年未招滿 醫界憂:恐陷人才斷層
急診科醫師人才告急!台灣急診醫學會公布2024年醫師職業執業狀況調查,竟有高達2成急診科醫師出走,例如改做醫美或到診所服務,離巢率是7年來最高。醫師憂心,訓練一名急診科醫師花費至少5到10年,人才流失對社會是嚴重損失,疾呼政府給予更多支持。根據台灣急診醫學會調查,截至今年度仍在職的急診專科醫師共2139人,相較2023年微幅增加85人。年齡分布以40到49歲、30到39歲為大宗,各有819人和626人,而50到59歲亦有462人,60到60歲為214人,70到79歲17人,80歲以上有1人。2139名仍在職的急診專科醫師當中,有446人已不在急診醫學科服務者,占比高達20.85%,較2023年的390人、18.99%,增加近2個百分點,更是創下2018年以來最高。台灣急診醫學會祕書長薛承君指出,近年急診環境高壓,部分醫師出現職業倦怠而離去,多數是離開醫院、到基層診所服務,或流動到醫美等其他科別,也有人投身藥廠、捐血機構或轉做行政。薛承君直言,急診科醫師韌性強、身段柔軟,去其他機構都是相當受歡迎的人才,但國家訓練一個急診科醫師至少5到10年才會成熟,都是處理急重症的專家,離開醫院對國家、社會都非常不好。「年輕人眼睛是雪亮的。」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陳維恭表示,急診住院醫師已經連續3年沒有招滿,呈現年輕人不來、資深醫師撐著的老化現象。他直言,醫院經營導向之下,醫美、健檢等都是自費醫療,但急診事情多、勞力密集,健保點值卻和其他科別一樣,就像是醫院的賠錢貨,呼籲政府改善健保給付公平性。
榮獲長照績優雙冠 侯友宜:讓新北成為長者幸福城市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7日表示,衛生福利部呂建德政務次長代表中央部會頒發長照績優獎項,其中新北市榮獲「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達成進步獎第一名及「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失智確診及獲得服務個案數第一名,高度肯定新北市府於長照領域之努力。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承辦衛生福利部「113年度全國長照業務聯繫會議」於7月26日至27日在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隆重登場並落幕,期間由22縣市代表針對長照政策互相交流學習。新北市65歲以上人口從10年前的37萬到今年年中已近75萬人,平均每個月增加3,000人。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平均餘命79.84歲,然健康平均餘命73.3歲,有長達6-7年處於失能或失智狀態,為減輕家屬照顧壓力,並讓長輩能夠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中安老。新北市衛生局表示,新北市很早就開始推動社區式長照服務模式,服務樣態非常豐富多元,包括有台灣第一家失智日照(頤安)、與公有市場結合的整合型日照(重新市場)、與衛生所結合之日照(樹林、金山),與學校結合之日照(三重興穀、林口東湖及淡水崁頂)、進駐社會住宅之日照(新店央北、土城暖時光),還有設置於原鄉的日照(烏來RAHAW)、微型日照(淡水老同學)等。為配合中央「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之政策,新北採公私協力的方式布建日照,在公的部分,透過跨局處會議,積極盤點低利用率的公有場地、新建公有建物共構及爭取都更法回饋之公益空間及社會住宅之公益設施設置日照中心;私的部分,則是補助設施設備開辦費獎勵民間單位自提場地,在整體策略推動下新北市之日照布建成績斐然,112年積極於雙溪、石門等布建難度高的偏遠學區設立日照中心,「一國中學區一日照」達成率進步幅度為全國第一。新北市衛生局說明,截至113年6月底,新北市失智人口逾5.4萬人,為使失智症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新北市政府號召轄內基層診所、社區藥局、銀行、郵局、企業、公寓大廈及驗光師公會等單位,陸續成立將近3,000家失智友善守護站,於社區中發掘疑似個案並通報衛生所,協助追蹤及轉介就醫。此外,新北市政府與醫院及民間單位合作,成立13家失智共照中心與62家失智據點,藉由綠色通道協助失智症患者快速完成診斷,並提供追蹤關懷、長照資源連結及轉介、緩和失智課程及家屬支持團體等活動,統計自107年至112年底,累計服務近3.5萬個失智症家庭,協助完成診斷及提供服務人數全國第一。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是高齡者最多的縣市,因此長照服務的需求也是最多,為了兼顧長照服務的品質與效率,需要仰賴公部門與民間單位的共同合作。面對高齡化社會,新北市以「安居樂業」為重要的施政主軸,推動「新北醫動養」政策,以「智慧醫療顧健康、運動營養保活力、在地安養更安心」為理念,增加市民健康平均餘命為目標,推動諸多重要的政策,提升長者生活品質及尊嚴,期許中央及地方能持續共同合作,讓新北市成為一座長者幸福城市。
新冠、流感疫情增溫 台中6旬婦併發重症身亡
夏至後氣溫飆高,感冒發燒病號卻異常增多,新冠、流感疫情由北向南蔓延,台中市某國小1班6人罹A型流感發燒請假,基層診所新冠病號近來也爆多,中市上周更有1名60歲婦人因流感併發重症死亡,醫師呼籲民眾注意防範。近日新冠、流感疫情有增溫趨勢,就讀太平區某國小三年級的1名學生因發燒日前就醫,到診所一驗竟是A型流感,媽媽後來才知道孩子班上1周已陸續有6名同學感染A流;根據台中市教育局統計上周(6月17日至21日)學校A型流感請假共28人、幼兒園A型流感請假9人、新冠肺炎請假21人。類流感爆發也造成併發重症個案增多,台中市衛生局統計,台中市近3周(6月2日至6月22日)類流感就診人次分別為9786人次、1萬0182人次、1萬0667人次,急診就診人次為771人次、921人次、874人次。流感併發重症個案新14人,且上周新增1例重症併發死亡個案,1名60多歲女性5月初因流感併發胸悶、胸痛送醫治療,雖經積極搶救,仍不幸於上周病逝;累計2023年流感季(2023年10月)以來,台中市已有18例流感死亡個案。小兒科醫師施勝桓表示,近日天氣變熱,但流感、新冠群聚個案仍多,比例約1:5,仍以新冠為多,有40多歲婦人自稱足不出戶也中獎,1家4口全中的也不在少數,症狀多以喉嚨痛、低燒為主。台中市衛生局呼籲,民眾至人多的公共場所最好主動戴口罩,落實勤洗手,出現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生病不上班、不上課,在家休息,以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
搶留兒科住院醫師人才 衛福部祭「獎勵計畫」完訓每年12萬
兒科住院醫師招募困難,衛福部「兒科住院醫師留任獎勵計畫」最近出爐,兒科住院醫師每年可獲得12萬元,受訓中的兒科組醫學系畢業生(PGY)每年9萬元,及早綁住兒科醫療照護人力,最快7月發出首波獎勵。兒科醫師荒,醫界曾示警「10年後小朋友出現重症,恐怕就得出國求醫」。衛福部今年4月兒童節釋出利多,宣布加碼2億元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衛福部醫事司最新公布「兒科住院醫師留任獎勵計畫」,針對2023年8月1日後在職的第2年PGY兒科組醫師,完成9個月兒科訓練課程,發給9萬元獎勵;兒科住院醫師每完訓1年,就發給12萬元獎勵。衛福部說明,如果完成最後一年專科訓練後,轉任至其他醫院兒科執業,應向前醫院請領留任獎勵費,但若登記於基層診所執業者,不得請領獎勵費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這筆獎金是一年一次發放,而非每個月撥付,重點是希望兒科醫師可以久任,且留在相對需要人力的醫院。兒科醫學會祕書長歐良修說,兒科住院醫師補助並非新的做法,2013年到2020年內外婦兒「四大皆空」,當時就有補助住院醫師每年12萬元,直到2020年住院醫師訓練改制、增加PGY訓練,也就停止補助。歐良修說,這次獎勵重點在於「留任」,因此較上一次增加條件限制,如果在訓練過程中轉換科別,或是訓練完之後沒有繼續留在醫院服務,就無法領取前一年的獎勵,重點在於維持醫院照護兒童的量能。國內每年約有1500到1600位醫學系畢業生,兒科最多只招收到130人,甚至低於100人。「不是說年輕人看錢選科,但經濟因素確實很重要」,歐良修說,年輕醫師會擔心10年、20年後,兒童人口一再下降,恐難支持他們的興趣和成就感。歐良修表示,非常感謝政府重新重視兒科人才培育,但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後續對兒科的投資,以及如何面對少子化問題,政府應該提出對應的兒童福利政策。劉越萍則說,兒科住院醫師留任獎勵只是第一步,後續將再公布針對研修醫師的留任獎勵。
5大危險因子易引發糖尿病併發症 「全面照護」控糖關鍵
糖尿病長年居國人的十大死因之一,111年共有超過1萬2千人死於糖尿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病變與高血壓等也與糖尿病息息相關,威脅不容小覷。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提醒,糖尿病有5大危險因子,包括血糖、血壓、膽固醇、尿蛋白、抽菸,呼籲民眾做好日常照顧,遠離共病威脅。糖尿病5大危險因子瑞典一則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5至7年)將27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平均年齡60歲)依年齡、性別、居住地跟控制組配對,觀察5個危險因子與死亡率、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衰竭、住院的關係。研究發現,若5項危險因子都達標,全因死亡風險與對照組沒有差異(風險比1.06)[i]。糖化血色素A1c≧7%收縮壓≧140 mmHg或收縮壓≧80 mmHg 低密度膽固醇LDL-2≧97mg/dL出現尿蛋白(Albuminuri)抽菸心血管共病最致命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數據顯示,5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疾病。血糖、血脂、血壓管理不當,當心共病提升死亡風險。第二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平均折壽12年。比起一般人,第二型糖尿病友10年內併發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增2至4 倍,引發心臟疾病死亡風險增3.4倍,中風機率增3倍;而且第二型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平均折壽16年。如何穩定控糖?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不只靠醫師與藥品,適當自我管理是減少長期併發症的關鍵。糖尿病不可怕,可以治療、可以維護,不需要躲起來打針。糖尿病照護需要專業團隊,包括醫師、衛教師、營養師、護理師。基層診所擁有4大特點:可近性、周全性、連續性、協調性,並擔負4大任務:早期篩檢、健康維持、醫療診治、延緩失能,堪稱糖尿病友的健康管家。呼籲糖友積極控糖,有需要皆可尋求基層診所就近照護。控制血糖5撇步糖尿病友不減壽,要從健康生活全面照護,定期追蹤,控制好危險因子飲食 運動 血糖 血壓 血脂家人支持也很重要13歲的第一型糖尿病女孩「予安」11年前過年初二發病送急診,血糖超過300 mg/dL,出現酮酸中毒,有大腦休克風險,整整在加護病房與普通病房待了7天才脫離危險!媽媽徐鳳吟心疼愛女身上插滿醫療管子,想喝母奶卻餵不到,痛哭了3天,警覺「還有很多事要學」,因此毅然決然拾起傷心的情緒,投入一連串糖尿病衛教知識的學習中,並且掌握了美食來者不拒,但需懂得計算醣類與營養的「健康飲食秘訣」,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她想對糖尿病說:「雖然我不歡迎你,但我謝謝你,教會我這些年的這些事。」[i] RawshaniA N Engl J Med. 2018 Aug 16;379(7):633-644
三歲童狂咳找不出原因 就醫「症狀導向檢驗」精準治療痊癒!
3歲男童小聰,過去健康狀況良好,也從未住過院。剛上幼兒園不久,因發燒及連續咳嗽3天,感到呼吸費力。所幸透過鼻咽採檢,偵測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在經歷加護病房密切觀察和一般病房的支持性療法下,漸漸改善痊癒,最後順利出院。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多重聚合酶鏈式」診斷更精準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感染科陳文發醫師解釋,現在許多基層診所,除了可以針對過去大家較熟悉的流感病毒、腺病毒、新冠病毒外,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也一樣可以藉由抗原快篩被偵測,而較大的醫療院所也有更敏感的分子診斷工具。分子微生物診斷工具,近10年蓬勃發展,經過這2-3年新冠病毒的疫情,大家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這個名詞更不陌生,也知道其為更敏感的檢查方法。小聰就是藉由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偵測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傳統採問診及理學檢查 近年可透過檢驗掌握病源陳文發醫師說明,過去兒童的呼吸道感染,大多仰賴臨床醫師的問診及理學檢查來幫助診斷,但由於呼吸道感染多半症狀都很類似,如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沒有專一性,很難通過臨床問診及理學檢查確定病原菌,若沒有再進一步執行檢驗(如快篩)的話,醫師無法及時掌握致病源。一般幼童的呼吸道感染,大多以病毒為主,而病毒中除了少數(如流感)有抗病毒藥物以外,其他病毒大多以症狀治療的支持性療法為主,故對於輕症病童,醫師不一定每一位都採檢送驗。「症狀導向檢驗」不需重複採檢 精準治療更快速陳文發醫師表示,找出病原菌的好處包含:某些病毒可開立抗病毒藥物以加速復原、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如需使用抗生素則可以更精準地對症下藥(如肺炎黴漿菌)因呼吸道感染症狀沒有專一性,故目前使用「症狀導向檢驗」,可依病人症狀(呼吸道、腸胃道或中樞神經感染症狀)直接採檢該部位,一次可檢驗多達22項病原菌,從採檢到結果出來只要幾小時的時間,不需要分項多次重覆採檢(流感、新冠、腺病毒等),減少病人被採檢的痛苦,也縮短診斷的時間。
掛號費上限取消!基層診所「嫌貴就離開」 立委喊「收回成命」薛瑞元這樣回
衛福部在3月4日公告廢除「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取消掛號費「天花板」,引發民間對於醫療費用飆漲的擔憂,甚至進入「不能看病的年代」,對此,基層診所院長吐露,認為這是反應物價的合理調整,讓掛號費回歸市場機制,「講難聽的『嫌貴就離開』」,而身心科醫師楊仲豪也撰文解釋「掛號費」用途,及對「取消上限」的看法。另外,部長薛瑞元強調,掛號費屬於行政費用,衛福部若要對其加以管理,於法無據。衛福部長薛瑞元。(圖/周志龍攝)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天花板」限制的消息曝光後,據六都衛生局掌握,截至上月中旬,已有300多家醫療院所調整掛號費,調整後費用落在170元至500元間,至於會否引發新一波「掛號費漲價潮」?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引述新竹一家耳鼻喉科診所院長說法,觀察近2個月來,他認為看診人數不受掛號費調漲影響,直言「嫌貴就離開」!認為取消掛號費範圍,讓掛號費回歸自由市場,由診所自決,合理的掛號費調整更有助於提升醫療品質,「珍惜你(診所)價值的人不會背棄你」!另外,身心科醫師楊仲豪也撰文解釋「掛號費」用途和對「取消上限」的看法。楊仲豪認為,不漲掛號費的話經營越來越困難,漲價的話會被民眾罵貪得無厭,所以掛號費上限取消,好像就可以把健保帶來的大問題遮掩住,引導到「診所和民眾」之間的衝突,且實際上的掛號費其實是「掛號費+部分負擔」,部分負擔是替健保局代收,最後要上繳回健保局,所以不是所有掛號費都進了診所口袋。身心科醫師楊仲豪也撰文解釋「掛號費」用途和對「取消上限」的看法。(圖/翻攝自臉書)楊仲豪並指出,健保運作是每個月醫師依照規定申請診療費和藥費,但健保不是你申請多少就給你多少,因為長年虧損,健保給付已經到申請一塊錢,只會給0.8塊錢的程度,而藥價給付越砍越低,有些藥品甚至已經不如成本價、虧本給藥,導致越來越多好藥物退出台灣市場,更多醫師只能選擇可能較差的學名藥。再加上健保規定醫師每天有「合理看診人數」,如果超過的話又會把你的診療費打折,楊仲豪醫師以自己的身心科為例,每天超過45人,診療費直接砍半,「這些都不含日漸漲高的房租、電費、人事成本帶來的影響」。楊仲豪也提到,當然還是很多診所很賺錢,但是傳統只靠「健保」經營的診所,比大家想像中賺得少很多,他認為,這次取消掛號費上限的議題,就像是「健保虧損—>不漲健保費(健康和生病的人不用多付錢)—>診所撐不住漲掛號費—>生病的人多付錢」,最後健保失去「保險」的意義,然後壞人由基層診所來當。他也提到,雖然自己診所暫時也沒有要漲掛號費,「希望能不要漲,但無法肯定啊」,但也替想漲掛號費卻被罵的同業抱不平。這次衛福部取消相關參考範圍,引起消基會、醫改會、病友團體大力反彈。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日邀集相關部會就健保藥價調整等議題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質詢,王鴻薇怒批,衛福部取消參考範圍、此舉形同示範「無政府」,對於民眾面對醫療費用上漲的風險視若無睹、麻木不仁,要求衛福部「收回成命」。此外,國民黨立委羅廷瑋質詢時則詢問,近期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形同告訴民眾「有錢人才能生病」,但對於委員相關質疑,薛瑞元多次強調,掛號費屬於醫療院所的行政費用,衛福部若要加以管制「於法無據」。
醫療院所漲掛號費民眾擔心無上限 衛福部提1要求想漲價必須做
醫療院所在疫情後看診人數增加,讓健保點數遭到稀釋,物價與人力費用調漲,不少基層診所都撐不下去紛紛尋求調漲掛號費,如今衛福部發公文宣布取消掛號費用調整備查制度,但就怕醫療院所亂漲價,醫事司司長劉越萍也說明,會要求醫療院所要將掛號費收費金額揭示於機構明顯處。醫事司司長認為,就算沒有規定上限,醫療院所也不敢亂漲,各地衛生局還是可以要求陳報。(圖/衛福部)醫療院所的掛號費因健保點數稀釋,加上人力、物價、藥品費用調漲,也讓掛號費紛紛調高,過去根據醫療法第21條規定:「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之標準,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之。」現行掛號費屬於醫療院所的行政管理費用,但政府考量民眾就醫權利,因此掛號費設有收取參考範圍,根據2010年公告的內容,門診參考天花板為150元、急診為300元。若是醫療院所考量自身狀況,收取費用超過上限,必須向當地衛生局申請備查的規定取消。但民眾就擔心掛號費會突然高到嚇人,醫事司司長劉越萍就表示,衛福部要求院所要將掛號費用向民眾揭露,且要在明顯處如網站、診所機構去明確標示調漲多少與費用,不能讓民眾搞不清楚成為肥羊。她也認為即便沒有上限,也沒有醫療院所敢亂漲,至於會不會有聯合漲價行為,她強調「這就是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功能,他們要有動作」。另外各地衛生局基於保障民眾就醫權益,還是可以請轄內醫療機構來陳報其掛號費的調整情形。
基層門診漲掛號費不必審查 衛福部開大門「取消掛號費用備查制度」
日前傳出不少基層診所都醞釀或已調漲掛號費,原因為疫情後看診人數增加,讓健保點數遭到稀釋,物價與人力費用調漲,不少基層診所都撐不下去紛紛尋求調漲,如今衛福部發出公文表示,即日起,取消掛號費用調整備查制度,各醫療院所可以自行依照市場機制,調整掛號費用,不必經過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同意。衛福部發出公告,醫療院所調漲掛號費不必再申請地方衛生局備查。(圖/衛福部)醫療院所的掛號費因健保點數稀釋,加上人力、物價、藥品費用調漲,也讓掛號費紛紛調高,過去根據醫療法第21條規定:「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之標準,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之。」現行掛號費屬於醫療院所的行政管理費用,但政府考量民眾就醫權利,因此掛號費設有收取參考範圍,根據2010年公告的內容,門診參考天花板為150元、急診為300元。若是醫療院所考量自身狀況,收取費用超過上限,必須向當地衛生局申請備查。如今衛福部發出公文表示,停止適用「醫療機構收說掛號費之參考範圍」,醫療院所可以回歸市場機制調漲掛號費,不過衛福部長薛瑞元也認為,醫療院所必須要清楚揭露,讓民眾知道所需繳納的費用是多少,同時掛號費調整不能有聯合行爲,否則公平會將出手調查。
過年後掛號費悄悄漲價 診所看病上看300元
過完年不少人發現物價又調漲,不只連鎖便當店調漲價格,連看病掛號費都站上250元的高價,甚至有診所已經要300元,有醫師就透露,藥品變貴外,人事成本與病患變多健保補貼不到為等,都成為基層診所調漲掛號費的原因。據《東森新聞》報導,過去只要百元的掛號費一路調漲,如今台北市許多家醫科診所貼出公告,2/14日起調漲掛號費為250元,全台其他縣市也有不少診所紛紛宣布漲價,桃園市的耳鼻喉科也因考量成本,1日起就先漲掛號費50元。而台南市的診所則從18日起掛號費多50,讓掛號費來到250元,部分原本診所則來到300元,根據六都衛生局統計,過去一年有375間診所調漲掛號費,台北市最多有156間,主要則是中醫診所調漲,而新北市有58間,調漲最多的是小兒科診所,桃園市也有89間。開業醫師車參薇表示,「因為疫情的關係事實上,有很多的藥品費用都是成長的,工作同仁的薪水也是漲了,更不要講說水電房租(漲價)。」除了人事成本增加之外,也有基層醫師指出,因疫情與流感等原因,讓患者大幅增加,健保點值因此被稀釋,現在申請一點只能領到8毛錢,許多診所為了生存只好調漲掛號費,漲幅落在50-100元之間,車參薇醫師也認為,「生病的人數多,所以整個的健保點值也大幅的稀釋了,甚至比0.8還低,可能只有0.75。」
親蛋白腎毒素檢測試劑「及早揪出腎病」 獲食藥署核准上市
根據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統計,臺灣2020年透析盛行數逾8萬人,每百萬人有3,771人正在接受長期透析,末期腎臟病患者總醫療點數也增加至708.8億點,占比全民健保總支出約9.2%。由於早期慢性腎臟病因症狀不明顯,不易被發現而延誤治療,或是治療效果不易完整評估。因此,即早發現病情變化或對病程進行監控至關重要,可以幫助避免亞健康病患錯失慢性腎臟病的黃金治療時機。此外,有效的監控和評估也能幫助腎臟病患者管理治療過程,延緩病情惡化。偉喬生醫憑藉其核心技術,突破抗小分子抗體高技術門檻,成功開發高專一性之專利抗小分子抗體 ,並藉由此專利抗體從原料開發到衍生應用產品-親蛋白腎毒素檢測試劑,全程自主研發及生產。此檢測試劑近日通過衛福部食藥署(TFDA)第三等級體外診斷試劑(IVD)查驗登記核准,此項技術專利為全球首家、也是全臺首款通過查驗登記,將提供臨床檢測新解決方案,希望有助於提升全球腎臟病的預防與管理,後續將佈局全臺各大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診所以及檢驗所等通路。此親蛋白腎毒素檢測試劑組突破高技術門檻,已通過歐盟CE-IVD認證,並獲得臺灣、日本、美國、中國等多國專利,同時也在新加坡、越南等亞太地區進行查驗登記申請,現今通過(TFDA)第三等級體外診斷試劑查驗登記後,更是讓醫界引頸期盼。偉喬生醫董事長莊詠鈞表示,藉由親蛋白腎毒素檢測試劑的上市,期許能降低患者長期的檢驗費用、提供院所更便利及精準的腎功能指標資訊,把握腎病的黃金治療期。也期盼未來能持續技術突破,將核心技術檢測試劑、抗體及重組蛋白開發引領臺灣走向國際,佈局全球市場。
醫院評鑑改革今開會討論 民團反對取消醫學中心上限
台北區、北區醫學中心評鑑結果即將出爐,衛福部周五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下一年度醫院評鑑的改革,包括是否取消醫學中心上限數、評鑑是否與健保給付脫鉤。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認為,衛福部應先表態,究竟醫學中心真的比較厲害嗎?3級醫院、4級醫療存在的目的是什麼?表態後才有討論的空間。若取消醫學中心家數上限,原本看病看得好好的民眾,因醫院升級就得付上更高昂的費用。此外,許多獎勵都是按層級區分,醫學中心變多,健保財務負擔將加重,保費調漲的時機也會提早來臨。「我們需要這麼多醫學中心嗎?」。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每200萬人口,就需要1家醫學中心,以此估算全台需要的醫學中心只有12家。當醫學中心超過現有需要,意味著評鑑需要被通盤檢討。醫學中心有研究、教學,治療急、重、難、罕患者的責任。不同層級醫院的給付不同,是因為他們有著不同的責任和角色,承擔的醫療成本不同。若醫學中心的給付標準要與其他層級相同,可能會影響醫療取向、分級醫療的執行,也讓醫院失去良性競爭的誘因。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台灣不同於其他國家,有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醫療之分。在國外,基層診所以家醫科為主,轉診到醫院看的不是層級,而是醫院具備什麼特色醫療。國外醫院的設備、人員等差異,並不是以醫院層級來區分。滕西華認為,政府應該檢討的是醫療體系的發展,是否還要繼續維持3級醫院、4級醫療的制度,這涉及整體醫療政策的變革。對民眾而言,可能在一家醫院看病看了幾十年,某天醫院升級醫學中心,不換醫院,就會被罵違反分級醫療精神、加重醫院負擔,若要繼續在那家醫院就醫,就得付上更高的費用。她直言,若打開醫學中心天花板的目的是增加健保給付,「民眾做錯了什麼?」。不光是病房費、護理費,許多獎勵都是按照醫院層級有所區分。滕西華表示,近期政府動支40億補貼護理人員夜班費,也是按照層級補助。明明大家都是上晚班,醫學中心領的錢就是比其他醫院多。若這麼多給付都是按層級劃分,醫學中心家數變多,健保的財務負擔也會加重,民眾除花更多錢就醫外,也會面臨保費提早調漲的問題。「健保署被迫承受財務危機,是倒霉鬼,但更倒霉的是民眾」。滕西華說,若多花錢能得到更多新藥新科技引進、讓支付標準更好就算了,但醫學中心增加,對民眾來說卻是什麼都沒得到。有錢的醫院更有錢,未來地區醫院面臨經營危機,政府是否又要花更多錢補助?這樣的給付有科學嗎?滕西華認為,討論評鑑改革之際,衛福部應先表態,究竟醫學中心真的比較厲害嗎?3級醫院、4級醫療存在的目的是什麼?若每家醫院都很厲害,就不應該有層級的區分,但若醫學中心真的比較厲害,給付要變為一致,就不符合邏輯。衛福部要先表態,此事才有討論的空間。
33萬劑Novavax疫苗供貨不及 疾管署曝問題在這邊
近期新冠疫情升溫,疾管署呼籲民眾接種新版的XBB疫苗,目前可選莫德納或Novavax。但基層診所傳出Novavax疫苗供貨不及,食藥署和疾管署證實,有33萬劑Novavax疫苗在運送過程中溫度不符規定,其中16.5萬劑須補件後重新審查,預計下周放行,另有16.5萬劑則因超出冷鏈規定,已要求廠商換貨,預計1月底完成交貨。基層診所近期接獲衛生局來訊,由於Novavax XBB疫苗供貨不及,請各院所先以民眾已預約名單進行接種,暫不開放隨到隨打,待疫苗供貨穩定後再恢復。羅一鈞證實,Novavax XBB疫苗去年底到貨46萬劑,其中13.2萬劑經食藥署審查放行,目前已提供民眾接種;其餘33萬劑當中,有16.5萬劑依照合約要求原廠提供新貨,預計1月底抵達,另有16.5萬劑待原廠補件後,預計19日封緘放行。食藥署說明,先前赴倉儲抽樣查核時,發現有約33萬劑疫苗運送溫度不符原廠規定(攝氏2到8度),其中16萬4700劑經原廠提供安定性資料,尚符合該產品運送冷鏈規範(不低於0.7度且不超過96小時),待檢驗與審查皆合格後,預計最快可於下周五(1月19日)封緘放行。食藥署說明,另有16.5萬劑疫苗已超出原廠冷鏈規定(低於0.7度),將依生物藥品檢驗封緘作業辦法規辦理退運或銷毀,後續待業者再行進口另一批換貨疫苗抵台後,食藥署會儘速辦理後續檢驗封緘事宜。羅一鈞指出,疫苗必須保存在合適的溫度下,如有溫度偏差,可能導致疫苗結晶或變質、變性,影響疫苗效力。目前Novavax XBB疫苗採控貨方式供民眾接種,而莫德納XBB疫苗庫存相當充裕,請民眾擇一接種。近期國內新冠疫情升溫,民眾接種XBB疫苗意願也增加。疾管署統計,新冠XBB疫苗接種突破百萬人次,迄今累計接種102.7萬人次,其中莫德納100.6萬人次,Novavax2.1萬人次。另1月11日單日接種達2萬6621人次,創9月底開打以來單日最高。
基層醫護爆缺「抗生素」荒!黴漿菌、抗藥性問題棘手 醫生轟:已缺藥1年
大陸黴漿菌自5月以來大爆發,預估冬季將達到高峰,台灣嚴陣以待。不過在網路上卻屢傳用來治療呼吸道感染、鼻竇炎、中耳炎等的抗生素有缺藥危機,多間基層診所指出,不僅抗生素缺的很嚴重,「抗藥性」也是一大頭痛問題,面對基層的焦慮,食藥署卻多次強調「沒有缺藥問題」,讓不少民眾氣炸認為,難道要等到火燒屁股才要解決嗎?根據2023年台灣代表字大選結果,以「缺」字獲選為年度代表字,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於今(8日)在臉書上諷刺的說,「缺床缺藥缺醫護,缺電缺蛋缺工缺新生兒,缺水缺疫苗缺口罩,政府缺德當然甚麼都缺。」事實上,他早就於11月指出,專用於治療小兒黴漿菌感染的原廠抗生素「日舒」藥水,在台灣已經缺貨一年多,不過食藥署卻以「目前無短缺疑慮」回應。國民黨立委林為洲也曾召開記者會痛批,國內藥品短缺,衛福部雖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不過食藥署卻沒有主動查核機制,面對地方藥品短缺更額積極作為,離譜的是,中央根本不知。小兒科醫生林應然則指出,「現在對抗細菌病毒沒有武器,要怎麼去對抗它?如果黴漿菌大流行,台灣該怎麼辦?」如今的事實,就是抗生素都是「借來的」,而食藥署強調沒有缺藥,他更認為官方未免太不食人間煙火,不只治療黴漿菌的抗生素缺,第一線廣效抗生素安蒙西林,還有第二線的抗生素安滅菌,現在也是極少量進貨。世界衛生組織分析,相比於過去新藥上市到抗藥性被證明,大約7到10年,但現在只要2到3年,可見抗生素的抗藥性問題越顯棘手,且這部分的學理相當複雜,感染科新血也不斷減少,造成缺醫生也缺藥的窘境。面對黴漿菌病毒的來勢洶洶,食藥署除回應原廠藥品已於10月底大量輸入,學名藥廠亦正常生產供應中外,還強調不只台灣有缺藥問題,全球皆如此。中央與基層單位的資訊落差,讓不少第一線醫護相當憂心,未來若面臨疫情高漲,恐又會造成一波恐慌。
黴漿菌之亂2/抗藥性細菌10年暴增3倍 致死率增6成!醫嘆:抗生素濫用的後果
近來全球各國陸續傳出黴漿菌疫情,包括中、韓、瑞典、丹麥等,然而中國疫情備受矚目,主因是「黴漿菌的抗藥性高於其他國家」,最高達9成,台灣情況也不樂觀,抗藥性達7成。專家表示,這十年來台灣抗藥性細菌比例增加超過3倍,感染後的致死率更增加6成,「抗藥性問題的源頭,就是『抗生素濫用』!」根據2013年《Nature》科學期刊分析,從2008至2012年的追蹤發現,北京的黴漿菌抗藥性最高可達9成。疾管署表示,根據去年的研究顯示,台灣的黴漿菌抗藥性可達7成。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台灣治療黴漿菌最常使用的藥物「日舒」,很多人一般感冒發燒也會用到,當抗生素使用過多、再加上使用方法有誤,自然就會產生抗藥性。新冠疫情也讓抗生素濫用更嚴重,根據WHO統計,高達75%新冠病患曾接受過抗生素治療;但真正併發細菌感染、應該服用抗生素者僅佔15%。換言之,其他60%可能是濫用。許多民眾對抗生素有錯誤認知,其中最常見的便是不遵從醫囑擅自停用抗生素,除了容易產生抗藥性,也容易讓病況惡化。(示意圖/宋岱融攝)根據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年11月最新調查, 6成民眾抗生素使用觀念有誤,包含:誤認抗生素等於消炎藥、誤以為抗生素可以治療病毒感染、誤以為有一樣症狀即可自行服用一樣的抗生素;另外,3成民眾會不當使用抗生素,其中69%會自行服用抗生素。中華民國診所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除了自行服用抗生素,基層診所最常遇到民眾在症狀改善後就擅自停藥。「有一名50多歲患者因泌尿道感染就診,應服完3天抗生素療程並回診,但患者2天後症狀改善就不吃藥,後來高燒、後腰劇痛惡化成急性腎盂腎炎。」陳宏麟說,不論是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或是未完整服用抗生素療程,不只無益治療、患者也可能出現額外副作用,更會讓細菌有機會對藥物發展出抗藥性,是抗藥性細菌出現的主因。重症醫學會副秘書長呂紹煒表示,感染一般細菌者,半數可於12小時獲得控制,但抗藥性細菌者卻需48小時,使得免疫力不佳的民眾感染後容易併發重症,致死率增加6成。「有一名40多歲男性患者因癌症接受化療,卻遭抗藥性細菌感染,出現臉頰膿瘍、敗血性休克、無法脫離呼吸器,歷經18天治療、3次換藥才消滅細菌,但因無法及時接受癌症治療仍不幸病逝。」王復德表示,對抗抗藥性細菌需要醫病共同合作,提醒民眾在使用抗生素時,應謹記「四不一要」觀念:「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落實雙向轉診+分級醫療! 慢性病病況穩定可就近治療免奔波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65歲的趙先生,患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等慢性病,在離家不遠的衛生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與追蹤。近期趙先生發現體重明顯減輕,短短兩個月內從70公斤降到60公斤,減輕多達10公斤。經衛生所轉診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就診,經詢問病史和進行檢查後,發現趙先生血糖值接近350mg/dl,明顯高於隨機血糖正常值上限 (<200mg/dl),後續的檢驗也確認趙先生患有第二型糖尿病。電子轉診平台 減少就醫時間、防重複用藥在醫師的仔細治療下,趙先生的血糖值控制穩定,體力也逐漸恢復。醫師評估病人病情已穩定後,透過健保署電子轉診平台將相關檢驗數據與用藥紀錄傳送回原本看診的衛生所,讓趙先生回到衛生所順利接續糖尿病的治療。目前趙先生的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皆由衛生所醫師負責診治,不僅免去舟車勞頓,也減少就醫的時間及醫療費用,更能避免重複檢驗或重複用藥的風險。分級醫療 就醫更加便利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家庭醫學部的張哲瑞醫師表示,小診所和大醫院在社區醫療網中各司其職,分工合作照顧病患,民眾可安心於就近基層診所就醫,當病情變化需要進一步檢查再上轉醫院進行完整評估,疾病狀況穩定後再轉回原診所接續治療,讓民眾就醫更加便利。張哲瑞補充,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長期參與健保署的分級醫療相關計畫,利用健保署雲端查詢系統及電子轉診平台,醫療機構間的雙向轉診快速且方便。如同案例中所述,許多民眾因慢性疾病長期在診所就近治療,透過醫療院所間落實雙向轉診及分級醫療,將提供民眾更完善的就醫品質。
糖尿病會減壽? 9旬高齡糖友:糖尿病是我的長壽秘訣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罹患糖尿病會短命!?為了導正國人對糖尿病的迷思,台灣三大協會於11月5日世界糖尿病日舉辦頒獎典禮,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指出:「糖尿病只要好好控制,平均餘命可與常人無異!在台灣,罹患糖尿病超過50年的民眾不在少數,活過1百歲的也不是沒有。」本屆長壽獎得主之一、92歲的屏東縣內埔國小前校長劉祿德分享,罹患糖尿病34年來讓自已更正視身體健康,太太也給予更多支持陪伴,「這難道不是長壽的秘訣?」台灣糖尿病患多達220萬人,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每年死於糖尿病的人數超過1萬2千人,比肺癌死亡人數還要高!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以及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於11月5日世界糖尿病日舉辦「2023世界糖尿病日-胰島素跨世紀102年活動:第二屆長壽、幸福、傑出成就獎章頒獎典禮」。劉祿德58歲時確診糖尿病,施打胰島素超過13年,但他認為:「罹患糖尿病只是健康生活調整的一個起始」,因為罹患糖尿病,變得活得更康、更珍惜與家人的感情,且他從未降低為教育界奉獻的熱情,卸下校長一職後持續著作與進修;82歲時更獲得文創研究所碩士學位,並從時任職屏東教育大學校長的兒子手中接下學位證書,蔚為美談。這2種併發症最要命! 心腎出狀況,死亡風險倍增李洮俊指出,糖尿病病友減壽的主要原因來自併發症,糖友因為血糖、血脂、血壓控制不佳,造成大小血管病變,進而引發併發症。根據統計,台灣糖尿病病友超過5成最終死於中風、心肌梗塞等大血管病變相關併發症。此外,每年也有許多糖尿病患因為腎病變,最終需要進入透析治療,這也是造成台灣透析盛行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研究指出,若60歲時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一旦合併有心血管疾病,壽命平均會少活12年。若30歲就發現罹病,一旦合併慢性腎臟病,平均折壽更是高達15年。然而,得了糖尿病,不代表一定會折壽!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指出,研究也發現,糖友若糖化血色素、血壓、血脂都控制達標,沒有蛋白尿、不抽菸,不僅整體死亡率與非糖尿病患相去不遠,發生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的機率甚至比非糖友更低。也就是說,當個案受到良好照護,不只是壽命、生活品質也可以與一般人無異,甚至更好,「畢竟一般人並不像糖尿病病友會定期就醫與追蹤。」以病人為中心 妥善管理糖尿病李洮俊表示,台灣各類藥物都有,但不少病友對藥物存在錯誤觀念,例如認為「西藥長期服用會傷腎」;而對糖尿病較好的治療藥物—胰島素,在部分患者眼中甚至被類比成「嗎啡」,擔心打了就無法脫離。也因此在台灣,胰島素施打情況仍不理想!有鑑於此,大會希望透過頒獎表揚模範病友與照顧者,藉由真實案例分享,激勵糖友與家屬們正向面對疾病,倡導正確照護觀念。免奔波至大醫院 基層診所也能助控制達標李洮俊強調,慢性病照護絕不是醫療為主,「病人自我照護管理」才是重中之重,「良好的血糖控制,不可能單靠醫療院所開藥與指導就完成,重點要以病人為中心,讓病友自己了解並找到最適合的生活模式。」也因此,糖尿病照護並非只有看病、拿藥而已。陳宏麟指出,慢性病照護需要團隊,過去從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糖腎共照等經驗,已經清楚看到衛教的力量與重要性,以及營養師和護理師在糖尿病照護的角色。基層診所對於糖尿病友來說,除了距離近、就醫方便,具有可近性的優勢之外,也具有周全性,為病友持續提供正向、專業、持久的支持,同時還具有協調性。一旦發現糖尿病友有大小血管疾病、併發症等問題時,除了上下轉介,目前還有橫向連結,可以適時適切地轉介。可近性周全性持續性協調性陳宏麟表示,糖尿病追蹤不是給予壓力,而是提供支持,基層診所團隊「就像是以病人為中心的一個虛擬醫療之家,而基層醫師就是病友的健康管家!」糖尿病去污名化 罹患糖尿病不用不好意思除了滿足醫療需求,「去污名化」對於糖尿病照護也非常重要。陳宏麟解釋,糖尿病其實就是血糖過高的一個疾病,但因為疾病遭到污名化,許多病友罹患糖尿病不好意思講,甚至有人打胰島素時還要躲起來,這也間接影響照護成效。不久前,台灣照護團隊響應在歐洲糖尿病學會(EASD)年會發起糖尿病的去污名化活動,這次世界糖尿病日活動,也試圖再度強調這個概念,透過每一個頒發的獎項,回到每一個得獎人有溫度的生命故事,讓民眾更加清楚了解糖尿病。醫師強調,糖尿病並不可怕,雖然無法治癒,但可治療、可以維持、可以照護,「病友只要好好控制,平均餘命可與常人無異!」鼓舞糖友們「接受糖尿病、翻轉人生」。
更年期來臨三高機率攀升 年長女性心肌梗塞送醫比例竟高於男性!
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女性進入更年期除了骨質疏鬆,三高攀升與心血管疾病也是一大威脅。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任、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監事張芳維表示,台灣60至80歲女性因心肌梗塞送醫的比例高於男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呼籲女性把握「心、動、舒、食」口訣,平順快樂度過更年期。停經後三高攀升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根據國發會發布的人口推估報告顯示,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約為468萬人。魏璽倫表示,現今女性平均餘命84.11歲,約50歲會進入更年期,因此女性人生有1/3時間都要跟更年期相處。女性進入更年期不僅會出現熱潮紅、失眠、盜汗、骨質疏鬆等症狀,且因停經後卵巢退化、雌激素分泌降低,造成肥胖、腹部脂肪推積、血脂升高、胰島素抗性增加等,皆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根據統計,45歲以上女性與19至44歲女性族群相比,三高(血壓、血糖、血脂)盛行率高出1至2倍。60至80歲女性 心肌梗塞送醫率比男性更高女性停經後基礎代謝率降低,總覺得「喝水也會胖」!且女性荷爾蒙降低,體內的低密度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開始上升,便形成代謝症候群,身體尤以內臟容易堆積脂肪。膽固醇塞在血管內,逐漸形成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就隨之而來,甚至引發心肌梗塞。張芳維表示,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女性體內許多細胞中都有女性荷爾蒙的接受器,血管裡也有女性荷爾蒙接收器,停經之後缺少女性荷爾蒙,會導致心血管組織脆弱,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外界以往認為男性較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但其實60至80歲女性因心肌梗塞送醫的比例高於男性。荷爾蒙療法 可緩解更年期症狀與預防心血管疾病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蔡永杰表示,女性在整個生育週期的重大事件,都與心血管疾病相關,例如多囊性卵巢患者、有妊娠糖尿病與妊娠高血壓等懷孕生產併發症的婦女,皆較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各國政府關注更年期女性的健康,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管理。國際更年期醫學會也建議,女性若無乳癌家族史等禁忌症,於早期停經時遵循醫師專業建議,適當使用荷爾蒙療法(MHT),可改善更年期症狀,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心、動、舒、食」4字口訣做好日常保健魏璽倫最後呼籲更年期女性把握「心、動、舒、食」4字口訣做好日常保健,並多利用定期成人健檢,還有國健署推出的「代謝症候群防治管理」服務,早期發現風險因子加以控制,主動尋求代謝綜合群防治的基層診所協助控制三高,讓身心靈能夠平順、快樂、健康度過更年期。 時常與三五好友談「心」 多保持規律運「動」習慣 多「舒」緩放鬆 均衡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