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學科
」108課綱爭議3/「大一生成績差」理工人才恐銳減 英文老師抱怨:竟要我教「辦桌」?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痛批108課綱「無恥」,再度引發社會大眾對教改的關注,除了國語文外,其他學科也傳出「災情」。近日社群瘋傳一篇「108課綱英語也亂搞」,署名彰化女中英文老師不解地說,海明威等經典文被刪掉,卻要用英語教「辦桌」、「媽祖遶境」;多間頂尖大學理工學院也發現,今年升大二的108課綱首屆學生,在基礎物理、基礎化學與微積分三項學科成績,較前屆明顯下滑。區桂芝因批評108課綱,一夕之間成名!區桂芝說,「我不是第一個講的老師,事實上很多老師都有意見,也憋了很多年,這次是有人把麥克風遞給了我,所以我才有機會說出心中的話,很多老師也想講,只是沒人遞麥克風罷了!」的確,近來網路上瘋傳一段名為「108課綱英語也亂搞」的文字,作者署名為彰化女中的英文老師,內容大意寫道「英文課本沒有上顧炎武的廉恥,但是不影響新課綱本質上的無恥,刪掉經典的海明威、海倫凱勒、馬丁路德、金恩、莎士比亞,叫大廠書商置入一堆怪文,逼我要用英文教,辦桌、媽祖遶境、蘭嶼飛魚季,文後署名的作者都是中文姓氏英譯的。Hello??我念那麼多年的語言學和英美文學不是爲了教下一代會用英文跟沒多少人次的外國觀光客介紹好棒棒的台灣好嗎?」這位英文老師說,過去一周7節英文,現在只有4節,學測最要命的高三上學期排音樂和美術,大考卻要小孩學測一次定生死,從4500單直接跳6000單,手寫題之外的閱讀量爆增,還加考篇章結構(要語料分析能力)數據圖表寫作(要小論文結構概念),學生怎麼能學好?英文科時數大砍,且許多經典文學也被刪除,讓部分英文老師感到無奈,且擔憂學測內容變難,更加重學生負擔。(圖/報系資料)一位不願具名的彰化女中英文老師透露,這篇文章內容無誤,但看法卻見仁見智。「對我來說,我覺得海明威等文學著作,或許對孩子來說太過艱深,而用英文教『辦桌』等台灣習俗,我覺得很貼近生活,沒什麼不好。」這位老師說,108課綱才剛推行幾年,難免有一些缺失,但她也認為學測的英文科難度的確增加許多,對學生而言較為吃重。108課綱最大變革是減少必修時數、增加選修,供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與需求選讀,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科時數普遍被砍,除了國文、英文,也包括自然,而這樣的影響,已經在大學校園發酵。今年5月,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受訪表示,108課綱新生的基礎學科成績有弱化趨勢,微積分與普通化學尤其明顯,上學期微積分的課程中,電資學院新生的平均成績較去年同期低了9%,部份學院跌幅更劇,張耀文憂心會傷害台灣理工人才的養成。清華大學也有同樣狀況,清大理學院院長牟中瑜受訪表示,以普通化學為例,不及格率從26%升到33%,一口氣多了7%的人不及格。張耀文認為自然科必修時數偏低是主因之一,不僅讓基礎變得不扎實,也刪減了大量計算練習,然而這些計算正是後續學習理工進階課程的基礎。另外,108課綱的學測考試內容明顯比過去少。以物理科為例,舊綱涵蓋高一與高二物理科內容;反觀新綱,由於將舊綱的高二內容移為選修,等同新綱下的學測直接少考一冊。早在108課綱實施將滿2年時,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曾以「談數理教育與大學甄試」為題投書媒體,對教改及育才大計表達憂心,「我認為,對於未來有志朝數理及工科等領域發展的學子而言,高中的基礎數理教育若學習時數不夠、課程深度不足,必影響紮根,導致未來的科技人才素質降低。」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對教改感到憂心,擔心影響未來台灣的科技人才。(圖/周志龍攝)一位不願具名的高中化學老師表示,108課綱減少的自然科內容太多了,再加上學測著重高一部份,只比國中略深一點;而學測又在寒假舉行,高三上學期的最後1個月,許多學校都已停止上課,好讓學生專心準備學測。學測考完之後,高三下學期只有少部分學生要參加7月舉行的分科測驗,根本無心學習加深廣課程,而物理、化學等科目若一兩堂跟不上,之後程度就會往下掉,到了大學如果就讀理工科相關科系,學科當然表現不理想。張耀文建議在自然科總時數不變的前提下,先增加必修時數,同時增加物理與化學兩科目的學分佔比,不一定要與生物與地科均分。張耀文說,台灣半導體產業要發展,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一定要顧好,「如果半導體是未來國家的發展命脈,那國家政策是不是要適度配合,讓這個領域的學科有基礎,才能有足夠人才支撐這個產業。」
小學同班同學「4劍客」達成約定 均考上清華大學
隨著大陸高考(大學聯招)成績陸續公布,近日許多學子紛紛在網上報喜,引發熱議的內容則有可能被陸媒採訪報導。當中一則消息備受關注,四川省綿陽市「四發小」(發小為北京方言,指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全考上清華大學,4人皆來自綿陽實驗小學2010級9班。據《封面新聞》報導,消息是從綿陽中學理科生景億傳出,四川省2022年普通高考成績放榜,景億在高考中取得706分(總分750分)被清華大學錄取。景億告訴媒體,他和張加奕、譚添一及李布,除了是同班同學也是很好的朋友,下課後常聚在一起玩耍,成績也都很好,被老師稱是「4劍客」。他表示,小學的6年時光裡曾有過不懂事、調皮時刻,幸好有老師的督促才保持了良好的學習態度,成績也因此持續名列前茅。據景億透露,小學畢業後,他和李布在國中是同班同學,高中則和譚添一同所學校,但由於學業繁忙「4劍客」相互之間的聯繫相對較少。他們每年會抽出時間相聚,並彼此約定要考上同所大學。景億對此感慨的說「沒有想到,我們4個又再一次在清華大學聚首」。當時的班主任潘老師在得知他們均被清華錄取後,感到非常高興,還說「他們很調皮,也很優秀」。對於4人即將進入大學生活,潘老師盼望他們繼續努力,在大學裡實現人生理想。據悉,景億通過高考被清華錄取,李布則是在全國化學競賽中拿到過金牌被清華提前錄取,而張加奕和譚添一,是通過「強基計劃」被清華大學錄取。「強基計劃」是2022年啟動的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許多網友對他們能同時讀小學,最後又能考上同所大學感到羨慕,有網友說「太有緣了,從小學到大學,然後到工作也一起那就更有緣了」,也有網友覺得老師很棒,留言說「綿陽實驗小學班主任及學科老師是最可愛的人」、「主要是小學的時候有一個共同的好老師好,又有努力的好學生」,還有網友覺得小學很厲害「一所小學一屆能出一個清華學子就很厲害了,更難得的是,同一個班級的四個好朋友一起考上清華,太勵誌了」。
陸美貿易脫鉤? 陸專家:合作40年離婚難
疫情和北京推行「港區國安法」使中美角力白熱化,外界關於中美脫鉤的觀點也不絕於耳。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認為,對於中美產業鏈脫鉤,中國要早做準備,確保5G等重要的產業鏈保持完整通暢;對於一般企業,可讓他們自行決定去留。余永定近日在上海一個論壇上說,全球化過程不會終結,但必然存在高潮和低谷,「現在是潮落的階段」,中國應該做好相應準備,可以學習華為技術公司的對策,及早準備備胎。對於一般企業,他認為應使其自行確定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並自行決定去留,讓市場發揮更大的調配作用;但對於5G等非常重要的產業鏈,一定要確保產業鏈完整通暢,不能因美國破壞而中斷。對於涉及國家安全的企業,應該傾全國之力加以支援。余永定說,產業鏈越長、越細,越能提高生產效率,但與此同時風險也大為增加。理論上,應該可以通過研究確定產業鏈的最優強度,即在受制於一系列條件的情況下,如何形成產出和風險的最優組合,實現效率最大化。他認為必須具體而深入的研究中國不同的產業鏈,且充分考慮地緣政治因素,然後對產業鏈做出調整。他也指出,中國技術力量儲備不夠強大,是因為基礎研究方面還差得很遠,需要加強基礎學科研究。不過,余永定也提到,由於中美經濟合作已進行了40年,雙方都進行了大量投資,「離婚」成本很高,且對雙方都是如此,這就給中國提供了調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