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政權
」 俄烏戰爭 俄羅斯 烏克蘭 澤倫斯基俄羅斯放話「西方派兵援烏恐引爆核戰」 警告南韓別介入戰爭
北約發言人、美國防長23日相繼證實,北韓已派兵援助俄羅斯。對此,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也在同天放話,若西方在烏克蘭部署軍隊,將導致核大國之間的直接對抗,且此舉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全球後果,扎哈羅娃也警告首爾:「不要陷入歇斯底里的反俄鬥爭,需考慮南韓自身的安全後果。」扎哈羅娃23日在莫斯科舉行的記者會上發表上述言論,她也提及法國國防部長勒科爾尼(Sébastien Lecornu)最近的論調,也就是建議在烏克蘭部署「非核威懾力量」的可能性。「勒科爾尼並不是唯一一個試圖建議向烏克蘭派遣外國軍隊的西方代表,」扎哈羅娃表示,「這個想法若真的落實,大家知道會帶來什麼後果。我可以向那些可能已經遺忘的人反覆提醒:這將導致核子大國的直接衝突,並帶來災難性後果。」此外,札哈羅娃還警告南韓,不要干涉烏克蘭戰爭,否則領土遠達東北亞的俄羅斯,將對首爾的任何舉動做出嚴厲回應。「我們認為韓國當局不應該與基輔政權合作。俄羅斯聯邦確實可能對任何對俄羅斯及俄國公民構成安全威脅的舉措,做出嚴厲反應,這些措施可以是非常切實的。」她也向南韓政府喊話:「不要陷入歇斯底里的反俄鬥爭,需考慮南韓自身的安全後果。」北約軍隊駐紮在烏克蘭領土上的想法,對俄羅斯來說仍然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莫斯科認為此舉將對其國家安全構成直接威脅。然而,勒科爾尼21日針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提議所發表的評論,凸顯了北約盟國之間針對在烏克蘭部署國際部隊的可能性,正在日益上升。澤倫斯基先前曾呼籲北約軍隊幫助保衛國家,但到目前為止,此類部署尚未實現。勒科爾尼指出,聯盟「考慮這種可能性」至關重要,但這一立場似乎引起了莫斯科的強烈反應。儘管西方領導人一直排除直接軍事介入衝突的可能性,但對潛在更廣泛升級的擔憂仍在醞釀中。
普丁連任總統後「首度出訪」選擇中國 凸顯對華關係優先
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將於5月16日至1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今凌晨他也抵達北京,計畫將出席慶祝中俄建交75週年暨中俄文化年的開幕晚會。對此,《路透社》指出,莫斯科希望藉由此次的領袖峰會,深化與美國的地緣政治對手中國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據《路透社》的報導,普丁曾在2022年2月訪問北京,並與習近平共同發表中俄「不封頂、無上限、無止境」的夥伴關係後,隨即揮兵攻打烏克蘭。如今在基輔政權節節敗退之際,普丁也在宣誓就職第5個總統任期後,選擇將首次出訪的國家定在北京。普丁在接受中國《新華社》採訪時,讚揚習近平協助中國與俄羅斯建立基於國家利益和深厚互信的「戰略夥伴關係」,「正是中俄兩國之間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戰略夥伴關係,使我決定選擇中國,作為我正式就任俄羅斯聯邦總統後,第一個出訪的國家。」普丁也補充:「我們將致力於在工業、高科技、太空、核能、人工智慧及可再生能源等各項創新領域中,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係。」據悉,71歲的普丁和70歲的習近平,稍晚將會出席慶祝中俄建交75週年暨中俄文化年的開幕晚會。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在1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指出,在普丁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將與普丁總統就中俄建交75週年背景下雙邊關係、各領域合作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我們會及時發布此訪有關具體情況。」俄羅斯總統外交政策顧問烏沙科夫(Yuri Ushakov)則表示,普丁此次訪中是對習近平去年訪俄的回訪。克里姆林宮也透露,除北京外,普丁還會出訪有「東方莫斯科」之稱的哈爾濱,並出席第8屆中俄博覽會和第4屆中俄地方合作論壇開幕式,同時也會參觀哈爾濱工業大學並與師生進行交流。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的報導,克里姆林宮還強調,2國元首計劃簽署聯合聲明與多份雙邊文件。雙方將詳細討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所有問題,確定進一步發展中俄務實合作的主要方向,並就最緊迫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報導也分析,此次訪華符合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以及與西方全方位的戰略博弈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加快推動所謂「東轉南近」的對外戰略佈局的再調整。凸顯俄羅斯外交關係當中,對中關係所佔據的優先地位。
烏克蘭指控俄軍將引爆札波羅熱核電廠 國際原子能總署回應了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於5日的演說中指控俄軍,疑似在其佔領的歐洲最大核電廠札波羅熱電廠(ZaporizhzhiaNuclear Power Plant,ZNPP)安裝了「爆炸裝置」,籲請國際社會採取行動。對此,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則回應,目前並沒有在ZNPP的反應爐周圍發現明顯的爆炸裝置。據CNN的報導,烏克蘭外交部隨後又在6日於社群媒體上聲稱:「俄軍在ZNPP部署軍事人員,並在至少3個反應爐周圍建立防禦工事,甚至安裝爆炸裝置,恐直接釀成歐洲最大核電廠事故。」對此,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則反駁稱,基輔政權破壞ZNPP的可能性「極高」,並警告相關行動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因此,我們肯定會採取一切措施來應對這一威脅。」面對俄烏雙方的互相指控,IAEA則在6日指出,目前並沒有在ZNPP的反應爐周圍發現明顯的爆炸裝置,但該機構也要求俄軍允許相關人員進入核設施做進一步的確認,尤其是「3號和4號反應爐的屋頂、渦輪機大廳,以及反應爐的冷卻系統。」報導補充,烏克蘭國家核能發電公司(Energoatom)為防止類似新卡科夫卡水壩(NovaKakhovka dam)爆炸事件的悲劇重演,已在6月10日就將ZNPP最後一座運行中的反應爐轉成「冷停機」狀態,而這項措施將有效降低爆發大規模核災的可能性。
烏克蘭敗象已露? 美媒:華盛頓與基輔出現嚴重分歧
美國是俄烏戰爭中最堅定支持烏克蘭反攻的北約國家,不過美國知名媒體引述美國高級官員及專家說法指出,如今戰爭已持續一年多,華盛頓和基輔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美烏兩國的潛在衝突似乎正在暗示這場戰爭將以何種方式落幕。據美國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於12日的報導,美國眾院外委會主席、共和黨籍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近期批評拜登政府在烏克蘭沒有明確的政策目標,「這些軍援只是為了讓烏軍維持一線生機而已嗎?我目前沒有看到任何可以讓烏軍取勝的政策,如果沒有這個劇本,那我們到底在幹嘛?」報導援引了10位美國高級官員及專家的說法,點出了美烏兩國關係緊張的主因,包括:烏軍不聽從美軍建議,執意死守烏東頓內茨克州城市巴赫穆特(Bakhmut);美國將去年9月底的北溪天然氣管線爆炸推給親烏克蘭團體;基輔政權堅持要收復克里米亞等。烏軍執意死守巴赫穆特烏克蘭地面部隊指揮官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先前表示,每堅持捍衛巴赫穆特一天,烏軍就能多一天時間訓練後備部隊、準備未來反攻,同時間,俄軍也持續損失最精良、最具戰鬥力的主力部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美東時間8日播出的一段預錄訪談中也告訴CNN主播布利澤(Wolf Blitzer):「俄軍拿下巴赫穆特後便可長驅直入,他們可以去克拉莫托斯克(Kramatorsk)、斯拉夫揚斯克(Sloviansk)。若俄軍拿下巴赫穆特,他們去頓內茨克州的其他城市將變得輕而易舉。」不過華府擔憂烏軍在巴赫穆特消耗太多人力及彈藥,恐進一步削弱他們在春季展開反攻的能力。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General Lloyd Austin III)就表示:「我當然不想低估烏克蘭士兵和領導人保衛巴赫穆特的決心,但我認為該城市不具有太多的戰略價值。」報導稱,基輔目前仍忽視華府的建議。美國情報聲稱北溪天然氣管線的爆炸是親烏團體所為曾經揭露越戰美萊村大屠殺、巴格達黑牢虐囚醜聞的美國知名調查記者、普立茲獎得主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在2月援引白宮線人爆料,美軍早在2022年夏季北約「波羅的海行動」演習期間,就派遣潛水員在北溪管道下安置了炸藥,並在3個月後由挪威引爆。對此白宮雖極力否認該項指控,但也有美國媒體指出,美國總統拜登其實早在去年2月7日俄烏戰爭爆發以前,就公開警告,「如果俄羅斯的坦克或軍隊越過烏克蘭的邊界,北溪2號將不復存在。」如今美國又透過情報部門的最新報告聲稱,1個親烏克蘭團體必須為2022年9月的北溪天然氣管線爆炸負責。報導稱,這份由《紐約時報》率先披露、缺乏細節的最新情報,推翻了先前美國和部分北約國家指控的「莫斯科破壞說」。雖然美國官方也指出,澤倫斯基及其幕僚並未參與這起破壞事件,但拜登政府還是向基輔表示,不會容忍暴力行動在烏克蘭境外發生。華府抱怨基輔不斷要求軍援、澤倫斯基未表達感激之情報導稱,軍援有時也是造成美烏兩國關係降溫的原因。美國至今已將大量武器及裝備送往前線,不過基輔永遠在「為下一批軍援作打算」,儘管華府多數官員都能體會基輔的心情,不過2名不願具名的白宮官員就透露,確實有人在抱怨基輔「不斷要求美國軍援」的做法,而且澤倫斯基有時並未適當展現「感激之情」。報導還指出,美國政府並未提供烏克蘭遠程導彈,是因為美軍自己的庫存也相當吃緊,另外還有部分人士擔心烏克蘭在絕望之際可能會使用遠程導彈襲擊俄羅斯本土,從而使戰爭升級,加劇核戰風險。如何結束俄烏戰爭,恐是美烏最大分歧報導指出,美烏兩國在戰爭如何結束上呈現越來越大的分歧,尤其澤倫斯基堅持要收復2014年開始就被俄羅斯實質佔領的克里米亞,這讓華府認為,這場戰事將永無止盡的持續下去,但美國過去已向基輔表明,它不可能無限期地為烏克蘭提供資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先前就表示,奪回克里米亞恐踩到普丁的紅線,進一步使莫斯科有藉口將戰事升級。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近日也拒絕了澤倫斯基訪問基輔的邀請,還公開喊話稱美國不會向烏克蘭提供「空白支票」。此外,五角大廈也質疑,即便烏軍配有西方先進武器,也無法具備奪回克里米亞的能力,畢竟俄羅斯已在當地部署了將近10年的防禦工事。報導指出,現階段拜登仍堅持將戰爭的決定權交由澤倫斯基,不過華府內部已有許多耳語。如今隨著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疑慮,民眾支持戰爭的輿論逐漸轉向,這些都將衝擊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拜登還能支持烏克蘭多久已成為一項未知數。
美國財長葉倫「突襲造訪基輔」 宣布加碼12.5億美元援助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於當地時間27日突襲造訪基輔,並同時宣布提供12.5億美元(約新台幣383億元)的經濟援助,以維持基輔政權的基本運作。與此同時,烏克蘭當局聲稱,俄軍當天稍晚對首都基輔及周邊地區發動無人機襲擊。據CNN的報導,繼美國總統拜登突襲造訪烏克蘭後,葉倫隔一週也突然現身在聖米迦勒廣場(SaintMichael's Square)為戰爭中的受難者獻花圈。她承諾「繼續讓克里姆林宮的非法戰爭付出沉重代價」,並稱讚烏克蘭人的勇氣。同時葉倫還宣布美國將提供12.5億美元(約新台幣383億元)的經濟援助支持烏克蘭,「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看到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她還表示,俄軍正在補充被摧毀的軍事裝備,這已產生極大的威脅。儘管如此,最近的美國情資顯示,中國正在考慮增加對俄羅斯經濟和軍事的支持,包括提供無人機和彈藥。葉倫表示這樣的舉措將帶來「嚴重」後果。「我們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我們不會容忍任何國家違反我們實施的制裁,這些制裁旨在剝奪俄羅斯發動戰爭的軍事能力,我們已向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表達清晰立場,違反這些制裁的後果將非常嚴重。」葉倫此行還會見了烏克蘭總理什米加爾(Denys Shmyhal)並參觀了一所接受美國預算援助的學校,隨後將會晤總統澤倫斯基與烏克蘭央行行長。葉倫上週表示,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將是「持久和無條件的」,美國可以承擔經濟成本,尤其是考慮到這場戰爭的重要性,「這場戰爭正在對整個全球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為烏克蘭贏得並結束這場戰爭提供必要的支持,這當然是我們不能不做的事情。」不過美債目前已陷入流動性危機,白宮與國會也為了是否提高債務上限陷入衝突,這點身為財長的葉倫不可能不清楚。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Telegram上發文表示,「自烏克蘭遭受入侵以來,美國一直在大力支持烏克蘭,不僅提供武器,還提供財政援助。我們真的很感激。」
俄烏戰爭將滿1周年 拜登:俄羅斯永遠不會戰勝烏克蘭
25日是俄烏戰爭一周年,美國總統拜登21日在波蘭華沙發表演說,他誓言支持陷入困境的烏克蘭,北約不會分裂,基輔是屹立不要且自由的,俄羅斯也永遠不會戰勝烏克蘭。據《CNBC》報導,拜登表示,1年前,全世界都在為基輔的淪陷做準備,而他剛訪問完基輔,「我可以報告,基輔是屹立不搖、驕傲的,最重要的是,它是自由的。」當俄羅斯總統普丁將他的坦克駛入烏克蘭,他認為北約會分裂,相反的,北約比以往更加團結。據了解,俄羅斯正展開新一輪的進攻,而拜登的言論強調了美國對烏克蘭的承諾。拜登說,在俄烏戰爭爆發的1周年,「我們不會放棄對烏克蘭的支持。北約不會分裂,我們也不會疲乏。」殘暴永遠不會消磨自由的意志,俄羅斯永遠無法戰勝烏克蘭。據了解,拜登19日會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承諾會提供烏克蘭5億美元(約新台幣152億元)的軍援。而自俄烏戰爭開打至今,美國的軍援費用達300億美元(新台幣9154億元),並向北約成員國部署了數十萬美國軍人加強防禦。據《路透社》報導,普丁24日表示,俄羅斯自北約冷戰以來,被迫承擔衝突,「烏克蘭民眾已經成為基輔政權及西方霸權的人質,他們在政治、軍事和經濟意義上,有效佔領了這個國家。」對此,烏克蘭政治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說,俄羅斯正處於死胡同,在絕望之際,俄方可能會讓局勢變得更糟。烏克蘭教育部要求學校在22日24日實施遠端教學,因為在俄烏戰爭一周年,俄羅斯可能會發射導彈。
基輔多位高層官員下台 烏克蘭「貪腐醜聞頻傳」恐動搖西方支持
隨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24日證實多位高層政府官員因涉嫌貪腐而遭撤換,基輔政權自俄軍入侵以來的一連串內部醜聞又再度引起關注,相關事件可能導致西方對援烏舉措的熱情消退。綜合NPR、Fox News的報導,澤倫斯基24日夜間在影片中表示:「我們已就部會和中央政府其他機構、地方和執法單位各層級官員的人事安排作出決定,有些在今天宣布,有些明天宣布。」雖然他並未指名道姓地透露將被撤換的官員,但報導稱,有6名副部長和5名地區行政長官遭到革職,包括澤倫斯基辦公室的一名副檢察長、一名國防部副部長和一名副參謀長已於24日上午下台。其中,副檢察長席孟能柯(Oleksiy Symonenko)被媒體踢爆在長達10天的新年假期中帶著家人前往西班牙馬貝雅(Marbella)度假,遭到外界嚴厲抨擊。另烏克蘭媒體還指控國防部,在採購軍糧時對供應商超額付款,導致國防部副部長沙波瓦洛夫(Vyacheslav Shapovalov)請辭下台。國防部則聲稱指控不實,但沙波瓦洛夫的去職有助挽救各界對國防部的信任。烏克蘭政治貪腐頻傳早已不是新聞。就在2天前,一名基礎設施副部長才因腐敗指控遭捕,據稱他透過發電機採購合同竊取了40萬美元(約1210萬新台幣)。此前烏克蘭人民正因俄軍的導彈和無人機襲擊面臨在寒冬中停電的困境,基輔政權也對此宣稱他們正在艱辛的維持全國能源供應。此次醜聞是基輔自11個月前開戰以來的重大腐敗案件之一。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副主任提摩申科(Kyrylo Tymoshenko)也在澤倫斯基發表談話後表示,已請求澤倫斯基將他解除職務。媒體稍早披露,他可能是這批人事改組的對象之一。總統府辦公室表示,已接受提摩申科請辭。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則在24日表示,美國歡迎澤倫斯基迅速而果斷的行動,且烏克蘭人民希望該國有良好的治理。普萊斯還聲稱,美國並不清楚其任何援烏計畫涉及貪腐事件,但會繼續進行「嚴格監督」。此時歐洲各國正就是否提供烏克蘭豹2(Leopard 2)坦克發生爭執,如今西方媒體擔憂,貪腐事件連環爆可能將削弱北約各國對援烏計畫的熱情。
前英國首相強生宣稱:德國曾盼烏克蘭基輔政權迅速垮台
英國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於當地時間23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宣稱,俄羅斯於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前,多個歐陸國家的態度與現在截然不同,除了法國在當時否認了俄羅斯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德國也希望若真的發生衝突,烏克蘭能夠迅速潰敗。據波蘭媒體TVP World的報導,強生表示,2月24日俄軍入侵烏克蘭之前,歐陸各國對此抱持不同態度,包括歐盟前3大經濟體: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強生宣稱:「在這個階段,德國人的觀點是,如果戰爭發生了,那將是一場災難,因此整件事情盡快落幕,也就是烏克蘭垮台會更好。我沒辦法支持這種論點,我認為這是種災難性的看法,但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和感受。」強生談到法國時則表示:「不用懷疑,法國人到最後一刻都還不相信(戰爭會發生)」,直到俄羅斯部隊跨過邊境。在此之前,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為了安撫普丁情緒,還出訪了克林姆林宮。至於前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當時領導的義大利政府,強生則稱:「這個階段,他們只是說無法支持我們所採取的立場,儘管在那之前他們告訴義大利媒體《共和報》(La Repubblica),該國政府在這個議題上與我們看法一致。」最後強生也表示,戰爭開打之後,西方很快便意識到無法與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談判,有必要採取一個統一的立場,「發生的事情是每個人——德國人、法國人、義大利人,每個人,包括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都無法選擇妥協的,因為你無法與這個人(普丁)談判。」戰爭之後,「歐盟的所作所為非常出色」。強生補充:「在我所有那些焦慮之後…我對歐盟的作為表達敬意。」
烏軍殘忍處決戰俘 俄羅斯國防部:西方公然忽視暴行
俄烏戰爭持續至今已將近9個月,雙方都互控對方在戰場上犯下暴行。近日便有一段影片在社群媒體上瘋傳,只見畫面中的烏軍,以兇殘血腥的方式暴力處決了12名頓巴斯的俄軍戰俘。對此,莫斯科當局也指控烏軍虐殺戰俘,稱其犯下「戰爭罪行」。據英國《衛報》的報導,最近社群網路上流傳一段影像,只見畫面中,一群俄羅斯士兵雙手抱頭從一棟公寓大樓中走出來,並被要求以臉部朝下的姿勢俯臥在地,此時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步出半毀的公寓,並似乎將槍口對準了一群手臂纏著黃色臂章的烏克蘭部隊,隨後現場便槍聲大作。該段影片似乎是由烏克蘭士兵所拍攝,包括那些俯臥姿勢的所有俄羅斯人,都在隨後的暴力事件中喪生,現場至少出現12具屍體。據報導稱,該事件發生在烏東頓內次克州城市馬克耶夫卡(Makiivka)附近的一棟公寓庭院;不過《衛報》無法獨立核實影片中的涉事人員、具體時間及位置。對此,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也表示,「(烏克蘭)對俄軍的殘忍謀殺及戰爭罪行,既不是第一起、也不是唯一一起!其實,這是烏克蘭武裝部隊的普遍做法,他們得到基輔政權的背書,卻被西方援助者公然忽視。墮落的烏克蘭士兵蓄意、有組織性地謀殺了10多名毫無反抗能力的俄羅斯軍人!烏克蘭政府將對『每一位被折磨、殺害的囚犯』負責。」針對此事,目前烏克蘭國防部門尚未回應該媒體的置評請求。針對莫斯科當局先前的指控,烏克蘭外交部也表示將對任何事件進行調查,儘管所有調查似乎都沒有得出任何結論。至於俄軍與俄羅斯傭兵在烏克蘭對敵方武裝部隊與平民施加的酷刑,莫斯科當局並做出任何類似承諾。聯合國將戰爭罪定義為在武裝衝突期間對平民或敵軍戰俘實施的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中印宣布撤僑!普丁下令俄佔區4州「戒嚴」 「末日將軍」全權接管戰局
由於俄烏戰爭情勢逐漸升級,目前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已將烏克蘭戰事的指揮權全權交給了有「末日將軍」之稱的蘇羅維金(Sergey Surovikin)。對此,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於10月19日凌晨緊急發布《關於為在烏中國公民提供轉移撤離指南和領事服務安排的通知》,就連印度的駐烏克蘭大使館也發出「給印度公民建議」通知,敦促在烏克蘭的印度公民盡快離開該國。沒想到普丁隨即在當地時間19日宣布,烏克蘭境內4個被俄羅斯佔領的州將在20日進入戒嚴狀態。據《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每日郵報》的報導,由於當前烏克蘭安全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於10月19日凌晨緊急發布《關於為在烏中國公民提供轉移撤離指南和領事服務安排的通知》,表示對於目前未持有有效證件的人員,中國使館已開通緊急辦證求助通道,建議僑民備好汽車、油料,並提前辦理擬入境第3國的簽證,以備不時之需,「安全至上,生命至上」。印度駐烏克蘭大使館也在19日發出推文,公布一份給印度公民的通知,指出「鑑於烏克蘭各地安全局勢惡化和近期敵對行動升級,建議印度國民不要前往烏克蘭。建議目前在烏克蘭的印度公民,包括學生,盡快通過可行的方式離開烏克蘭。」普丁也在當地時間19日於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上下令,俄軍佔領的盧甘斯克(Lugansk)、頓內茨克(Donetsk)、札波羅熱(Zaporizhzhia)與赫爾松(Kherson)烏克蘭4州自20日起進入戒嚴狀態。此前,俄羅斯任命的赫爾松官員就指示民眾應盡快撤離當地,以避開「俄烏雙方的激烈交戰」。普丁稱此舉是為了保護俄佔區平民,因為烏克蘭不願承認公投結果:「眾所周知,基輔政權拒絕承認人民的意願,否認任何談判機會。他們繼續發動砲擊,而平民正在死亡。我們正努力解決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問題,保護俄羅斯的未來、捍衛我們的人民,並抵禦艱鉅的大規模挑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9月才宣稱,只要普丁繼續掌權,烏克蘭就永遠不會跟俄羅斯談判。目前普丁已將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的全部指揮權交給了有「末日將軍」之稱的蘇羅維金。據悉,俄國在克里米亞大橋恐攻後對烏克蘭本土實施的一系列導彈和無人機打擊,正是由蘇羅維金所下令。蘇羅維金戰功彪炳,指揮過連、營、團、師,歷任俄地20集團軍司令、東部軍區司令,在2017年被任命為空軍總司令,2021年獲得大將軍軍銜。曾參與第2次車臣戰爭、敘利亞內戰,並曾在俄烏戰爭中,指揮俄軍「南方」部隊集群。《紐約時報》稱蘇羅維金是一位「以冷酷著稱,曾在複雜戰爭中長期作戰的將軍」。美國國防研究機構則形容他「脾氣暴躁」,是「相當無情的指揮官」。烏克蘭國防部情報局局長布達諾夫評價他「知道如何與轟炸機和導彈打交道」。烏方也稱近期的空襲,正是蘇羅維金的風格。英國BBC則分析,由於俄軍不斷進行戰略後撤,普丁正面臨國內鷹派人士的壓力,此時換上蘇羅維金,和他的大規模對烏空襲,是「普丁對鷹派的交代」。不過蘇羅維金先前也坦承烏南赫爾松的情勢「非常艱難」:「我們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平民和士兵的安全。這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俄伊軍事合作惹怒以色列?僑民部長疾呼「軍援烏克蘭」 外交部:不代表官方政策
有鑑於德黑蘭與莫斯科的軍事合作因俄烏戰爭不斷提升,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死敵以色列,近期也對此頗有微詞,其僑民事務部長謝伊(Nachman Shai)更在推特上表示,以色列應該放棄中立立場,軍援烏克蘭。不過在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前總統梅德維傑夫(Dmitry Medvedev)用強烈措辭示警以色列後,以國的外交部消息人士向媒體透露,謝伊的論調不代表官方的政策。據《以色列時報》(The Times of Israel)的報導,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伊朗此前已提供俄羅斯「見證者136型」(Shahed 136)等無人機,《華盛頓郵報》更援引情報界消息人士指出,伊朗正在與俄羅斯商議,計畫援助其製造的地對地飛彈「征服者110型」(Fateh-110)與短程彈道飛彈「佐勒菲卡爾」(Zolfaghar),協助俄國防守烏東烏南佔領區。由於伊朗是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最大地緣戰略威脅,以色列僑民事務部長謝伊(Nachman Shai)也針對伊朗和俄羅斯越趨緊密的軍事合作在推特上表示,面對這場血腥衝突,以色列已到選邊站的時候,應當向美國、北約(NATO)那樣,軍事援助烏克蘭。對此,普丁的核心支持者、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維傑夫則在Telegram上發文表示,「以色列似乎正計劃向基輔政權提供武器,這是一個非常魯莽的舉動,它將破壞我們兩國之間的所有外交關係。」梅德維傑夫的示警似乎起了作用,據未具名的外交部消息人士於當地時間17日透過幾家以色列媒體向外界強調,謝伊的言論並不代表政策的走向,以色列沒有就任何提供烏克蘭軍事援助的計劃發表過官方聲明。由於以色列必須透過俄羅斯的力量牽制伊朗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影響力,且有大宗商品和能源從俄羅斯進口的需求,因此耶路撒冷雖持續向烏克蘭運送人道主義物資,卻拒絕提供基輔當局任何防禦武器,特別是可用於抵禦俄羅斯空襲的導彈防禦系統。
克里米亞大橋爆炸 俄議員籲強力報復「恐怖攻擊」
當地時間8日,克里米亞大橋(Crimean Bridge)上一枚安裝在卡車的炸彈爆炸後波及到一旁貨運列車上的7個油罐車廂引發連環爆,部分路段因此坍塌沉入海中,並導致至少3人死亡。對此,莫斯科當局指控爆炸乃烏克蘭策畫的恐怖攻擊,更有多名強硬派國會議員要求政府採取「反恐行動」強力報復烏國。克里米亞大橋(或稱克赤大橋,Kerch Bridge)是一座連接俄羅斯本土與克里米亞半島(Crimea Peninsula)的公路鐵路兩用橋,全長19公里。由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在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後下令建造,並於2018年落成。據國營俄羅斯新聞社(RIA)在新橋落成時說法,這座橋每天可達4萬車流量,每年可讓1400萬名乘客、1300萬噸貨物通行,戰時更是烏南戰區的軍事物資補給要道。該橋落成後,克赤海峽(Kerch Strait)通行的船隻尺寸就遭到限制,而此地也是通往烏克蘭領海亞速海(Seaof Azov)的唯一通道。俄羅斯全國反恐委員會(NationalAnti-TerrorismCommittee)於8日在社群媒體發文指出,爆炸案發生在清晨6時7分(台灣時間11時7分)。俄羅斯調查委員會(Russian InvestigativeCommittee)表示:「根據初步消息,今天上午在克里米亞橋上公路部分,從達曼半島(Taman Peninsula)往克里米亞方向有一輛貨車發生爆炸,引爆一列同向火車的7個油罐車廂。」基輔當局尚未聲稱對橋樑爆炸負責,只有部分官員以幸災樂禍的口吻對此事發表看法。俄羅斯多名強硬派政治人物,8日紛紛要求普丁(Vladimir Putin)宣布展開「反恐行動」(counterterrorismoperation),報復克里米亞大橋遇襲事件。俄羅斯政論家、普丁前顧問馬爾科夫(Sergei Markov)指稱,克里米亞大橋的「恐怖攻擊」證明「美國及其烏克蘭代理人政權太超過了」,認為克里姆林宮如果不加以回應,將讓敵方得寸進尺。俄羅斯議會上院議員多爾戈夫(Konstantin Dolgov)也將這次爆炸視為「恐怖攻擊」和「傀儡基輔政權恐怖主義性質的又一次骯髒表現」。有分析指出,如果烏克蘭發起大規模反攻試圖奪回俄羅斯剛併入的4個俄佔區,將會符合普丁、多位官員,以及俄軍軍事準則中,對俄國國土和國家安全產生威脅的條件,觸發俄軍動用針對烏克蘭軍隊部署的低當量「戰術性核武」(tactical nuclear weap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