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
」 英特爾 Intel 台積電 基辛格 半導體英特爾執行長曾嗆「超車台積電」 張忠謀:5年內難回盛況
美系半導體廠英特爾2 日宣布,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退休,基辛格曾嗆台灣不穩定,更說英特爾要超越台積電,不過英特爾股價今年迄今已跌超過52%。對此,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這個傢伙很不客氣」,更強調英特爾5年內難回盛況。基辛格技術出身,上任後曾說台灣「不穩定」,放話要超車台積電。此話一出惹怒台積電,張忠謀曾在公開場合說,基辛格是人才,「現在對台積電也很不客氣。」而他指出,英特爾在基辛格帶領下,5年內難回盛況,如今真被張忠謀說中。綜合外媒報導,在AI浪潮席捲下,英特爾對手輝達(NVIDIA)股價一直漲,超車英特爾,這讓投資人對英特爾的前景產生懷疑。Intel市值今年曾短暫破1000億美元,不過這不到2021年的一半,今年迄今,英特爾股價已跌超過52%。外媒稱,基辛格面臨很多繼承而來的問題,如英特爾放棄收購NVIDIA等,這讓公司處於劣勢;半導體產業老將陳立武(Lip-Bu Tan)8月底突然辭董事席次,也被認為為基辛格退休埋伏筆。據悉,基辛格辭去董事會職務,1日起生效,結束他在英特爾超過40年的職涯,臨時聯合首席執行長為辛斯納(David Zinsner)和荷索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董事會也正在找新執行長。基辛格說,領導英特爾是他一生最大榮耀,回顧這些年的歲月他很自豪,現在他苦樂參半,因為職涯大部分時間,英特爾一直是他的生活。
英特爾市值損失近50%!拉下季辛格也「難救」 專家:台積電繼續一個人的武林
待在英特爾超過40年的執行長季辛格(Gelsinger)於美東時間12月1日正式退休。曾嗆聲要超車台積電的他,在近4年的任期內,為英特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市場地位仍持續下滑。對此,科技專家許美華點出關鍵稱,英特爾是體質、結構問題,拉掉基辛格也是「神仙難救」,「台積電繼續一個人的武林!」季辛格3年多前甫上任時,曾嗆台灣「不穩定」並揚言超車台積電,但張忠謀當時就神預言「基辛格難在5年內將英特爾拉回盛況」。如今英特爾在今年11月報告季虧損高達166億美元,為該公司史上最大虧損,公司董事會最終也對基辛格失去信心,給了他退休或被解職的選擇,季辛格選擇結束他在英特爾的職業生涯。消息公佈後,英特爾股價2日盤中一度漲超5.7%。現年63歲的季辛格曾被譽為這家晶片巨頭的「救世主」,他表達了對公司的熱愛,並決心幫助英特爾重振代工業務、重新奪回晶片製造業「領頭羊」地位。業界分析師對基辛格的回歸抱持希望,因為他曾是英特爾的工程師,也是公司史上首任首席技術長。然而,季辛格面臨一些結構性問題,這些問題過於龐大,難以迅速克服。即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季辛格雄心勃勃的擴張計畫下,英特爾依然難以擺脫與英偉達和AMD的競爭壓力。季辛格也大力推動了公司與美國政府的關係,成功地獲得了一項為國防部生產安全晶片的合約。但隨著英特爾的開支變得越來越激進,投資人的熱情開始消退。人工智慧革命推動了其他半導體公司的發展,而英特爾在爭奪AI市場份額的努力卻未能奏效,這導致了更多的投資者懷疑,並且今年公司市值已損失近50%。對此,科技專家許美華也直言,其實季辛格被退休,一點也不意外,「這位老兄從上任到現在,除了嘴很秋,開出來的支票沒有一張兌現,董事會的耐心是有限的。」但她也點出關鍵,「說句公道話,英特爾營收衰退、股價大跌,已經是體質、結構的問題,不做翻天覆地的整頓,拉下季辛格換人也沒用,神仙難救。」她補充,半導體先進製程製造方面,英特爾如今陷入低迷,三星情況也差不多,「台積電繼續一個人的武林!」
老AI股變大鏢客2/基辛格發影片跨海祝賀! 探秘苗豐強與英特爾「半世紀情誼」
十一月十八日,台北萬豪酒店的神通50週年活動上,出現了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2分鐘影片,他跨海向聯華神通集團大喊「Happy Birthday!」當AI翻天覆地改變全球科技,擁抱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成了台廠顯學時,78歲董座苗豐強卻與英特爾保持緊密合作,且半個世紀來始終如一。自從今年4月卸任工總理事長,苗豐強鮮少公開露面,不過在神通50周年活動上,他攜著妻子許愛貞難得亮相,一開口就不忘幽默,「慶祝會在兩個禮拜以前,遇到颱風,(改期)造成大家不方便,然後前陣子跟我太太去香港,又遇到颱風,這50週年我們想慶祝一下,遇到滿多的折磨」,逗得台下賓客瞬間大笑。苗豐強掌舵的聯華神通集團,今年營收逼近千億美元,全球員工人數超過37萬人,旗下所屬公司遍布全球各地,其中,聯華實業(1229)、聯成化科(1313)、聯強(2347)、神基(3005)、神達(3706)為台灣上市公司,另外還有在美國掛牌的新聚思(Synnex Corporation)。苗豐強和妻子許愛貞。(圖/劉耿豪攝)現在主攻物聯網和雲端服務等高科技的神通集團,原是從做麵粉的傳統產業聯華集團起家,出生於1946年的苗豐強,則是「山東幫」商人代表、「台灣面粉之父」苗育秀之長子。苗豐強畢業於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電機及電腦工程系,之後曾在英特爾工作,是開發知名的8080微處理器設計小組成員之一。英特爾副總裁、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汪佳慧18日在當天活動上透露,「苗先生在英特爾做IC設計的時候,竟然把他的名字,中文『苗』字放在他的IC裡頭,大部分美國人也搞不清楚。」汪佳慧說,當時客戶收到的Micro Processor(微處理器)和Micro Controller(微控制器)中,實際上隱著苗豐強的名字。1974年,苗豐強創辦「神通電腦」,成了台灣最早期的矽谷海歸派。神通電腦為台灣第一家銷售英特爾微處理器的公司。基辛格在神通祝賀影片中特別提起,「神通是台灣第一家銷售英特爾微處理器的公司,我們的合作見證了一波又一波的科技變革。我們見證了50年的科技變革,很榮幸能與神通攜手前行。」汪佳慧直言,英特爾在台灣的前十年「是苗先生寫下來的歷史」。1985年英特爾也進入台灣設分公司,聯華神通集團旗下子公司如神達、神基、聯強等均與英特爾展開各種合作,神通電腦則在2019年下市,併入子公司神通資科。苗豐強是「山東幫」商人代表、「台灣面粉之父」苗育秀(中)的長子。(圖/報系資料照)與英特爾合作最緊密的,就是神達旗下專注雲端、邊緣運算及5G ORAN等的神雲科技,去年還承接英特爾DSG(資料中心解決方案事業群)業務,獲得英特爾授權銷售及製造伺服器產品,並積極推出基於超微(AMD)EPYC 9005系列處理器、英特爾 Xeon第6代處理器的伺服器平台。與英特爾的關係也反映在神達集團人事佈局上,今年3月神雲科技總經理由黃承德接任,他曾任英特爾移動與無線銷售事業總經理、英特爾亞太區嵌入式產品與移動裝置部門業務行銷總監的接任總經理。神達發布公告指出,「特別是他在英特爾的工作經歷」,將對神雲科技未來發展大有助益。華南永昌投顧認為,神雲科技接手DGS之後,將帶來新契機,因為過去神雲科技以出貨伺服器準系統為主,之後出貨結構提升為整機設備,單價將較以往增十倍之多,去年下半年開始,已有客戶直接從英特爾下單給神雲科技,預料將有助於營收與獲利成長。展望未來,汪佳慧透露,神通與英特爾近年在智慧城市、交通運輸等領域打造出各種AI創新應用,目前雙方正攜手共同打造具備效能與永續性的AI產業生態系統,為台灣科技發展注入嶄新動能。這段半世紀的合作,已邁入新局面。
緯穎砸20億內湖蓋總部全球搶人 董座談電子廠們最擔憂「這件事」
緯創(3231)旗下伺服器子公司緯穎(6669)目前營收全數來自伺服器製造,AI伺服器營收占約20%,是輝達(NVIDIA)最早的合作夥伴之一。緯穎董事長洪麗寗與緯創總經理林建勳,7日跟台北市政府簽下台北內湖潭美段市有土地的地上權案,將建設緯穎的總部大樓,以及實驗室與研發中心,打造內湖的AI科技廊道。林建勳直言,AI勢頭正好,很多外商都打算來台灣建研發中心,所以接下來搶人才、以及找到電力充足的地方都很重要。緯穎目前最新「整機櫃AI運算解決方案與先進液冷技術」,正在台北國際電腦展現身,這幾天也陸續獲得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超微執行長蘇姿丰、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等科技巨頭親自加持。外資也看好緯穎作為雲服務提供商的領先伺服器ODM廠,最新報告給予「買入」評等;緯穎7日股價逆勢走紅,一度上衝2675元、盤中也還有0.38%的漲幅。這次取得的台北市內湖區潭美段標案的兩塊基地,一個1938坪、另一為2468坪,地上權存續期間為60年,決標金額為20.84億元,每年再收3千萬租金,將興建黃金級綠建築的「緯穎總部大樓」,距離緯創內湖行善路辦公區及臺北市數位內容創新中心暨緯創總部僅1公里。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台北市府將不斷活化資產,以此帶動經濟發展,這次預計將創造3500個職缺,2030年達到8000億元產值。洪麗寗表示,緯穎創業12年,過去員工分散在各地工作,公司把所有的錢都花在蓋廠房,像是馬來西亞和墨西哥都蓋得很好,至今終於可以用在台灣的總部大樓,給員工們一個「家」是他的夢想,且若有更好的工作環境,也有助於後續人才的招募,所以會以「如質」、「如期」、「如夢」理念來興建這座大樓,結合集團的力量,帶動在地的AI產業發展。林建勳表示,AI風潮才正開始,已經聽說很多同業和外商打算來台灣建研發中心,台灣人才已被全世界認可,所以接下來搶人才是一大重點,也可能會引進大量的國外人才,所以他們要趕快先把實驗室先建好,才有辦法招募更多的研發人員,畢竟現在不論軟體、硬體都求才若渴,希望台灣的學校們可以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由於前一天黃仁勳提到擔憂台灣的缺電問題,洪麗寗也提到,AI時代來了,業界目前最多的探討就是「生意來了,但全世界都電不夠」,現在狀況非常緊張,研發、測試大客戶的機器都很耗電,像是大家看到輝達的GB200,那一開下去用電絕對很大,「台灣的每一個公司大概都在尋找同樣的東西,並研究怎麼把電做到最省。」
高通總裁艾蒙腳穿Copilot+PC設計鞋款 首度來台演講:「電腦產業即將重生」
「電腦產業將要重生 (Reborn)! 」IC 設計大廠高通(Qualcomm)總裁暨執行長艾蒙(Cristiano Amon)3日首度現身台北國際電腦展演講,展現進軍AI PC的決心,他表示,新世代電腦將由高通驅動。今年是COMPUTEX歷屆以來集結最多國際大咖CEO的一屆,艾蒙穿著高通和Copilot+PC合作設計鞋款上台演講,讓後續上台的合作夥伴們都大呼羨慕;而在台下聽艾蒙演講的業者,包括廣達(2382)副董事長梁次震、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許先越、惠普執行長Enrique Lores等電腦大廠都親臨力挺,連宏達電(2498)董事長王雪紅也現身會場。微軟日前端出Copilot+,主打史上速度最快、最能支援AI PC發展,艾蒙表示,AI在PC上扮演巨大變革,在面對不同等級、價位的筆記型電腦時,高通決不妥協,要和微軟積極打造生態系,對高通、微軟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轉型時刻,他也提到「自家平台AI運算效能勝出蘋果M3平台2.5倍數的數據,更優於英特爾平台電池效能。」演講最後更以一段影片,嘲諷蘋果Macbook的時代已經改變。艾蒙表示,透過Snapdragon X平台,可提供個人化、可靠性以及兼具隱私性的先進AI功能運行,且優化工作型態電源,最長工作待機可達26小時。由於高通的艾蒙、以及早上演講的超微執行長蘇姿丰都拿自家的優秀產品跟英特爾比較,讓網友熱議「COMPUTEX變成聲討英特爾大會 」,這也讓4日將登場的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的主題演講更讓人期待,傳出基辛格將3日將宴請11家供應鏈廠商,包括廣達、仁寶、英業達、和碩、緯創、緯穎、宏碁、華碩、鴻海、技嘉及微星等出席。
英特爾揚言明年超越台積電 陸行之狠酸:像是高中生與博士生比賽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今(24日)正式開幕,英特爾(Intel Corp.)這幾天也大張旗鼓,宣布今年(2024年)稍晚將推出18A,揚言將在2025年之前超越台積電,打造全球速度最快的晶片。不過知名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卻認為,英特爾與台積電的簡報像「高中生」與「博士生」。他也建議,台積電如果在美國拿到的補助太少,乾脆就把先進設備移到日本,作為替代方案。陸行之昨在臉書粉專《陸行之 Andrew Lu on global semis and techs》發文指出,他最近看了台積電 業務開發資深副總裁張曉強及英特爾CEO基辛格的IFS PPT後,直言「感覺像是PhD跟高中的ppt 技術藍圖比賽。」分析師陸行之。(圖/報系資料照、台積電提供)不過陸行之也表示,就像台積電研發處前處長楊光磊博士建議的,要讓Intel口頭上拿回技術冠軍,台積電不要去搶風頭,否則老大哥(美國政府)不會給神山好過。至於英特爾傳出有望拿到美國政府百億美元的補貼,但台積電要拿補貼卻困難重重,陸行之便點明,「要是美國政府給的錢比Intel少太多,台積電可以慢慢移入貴鬆鬆的設備,在日本加碼移入先進設備作為替代方案。」但作為投資人,陸行之建議,可以選擇低調,享受2家公司最近的技術叫板。
英特爾赴德設廠19日簽約 斥資270億歐元為戰後最大投資案
外媒報導,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在德國設廠補助一事,已與德國政府達成最終協議,總投資金額將擴大到270億歐元,補助金額可望達99億歐元,周一(19日)將進行簽約。英特爾上周五(16日)亦宣布,將投資最多46億美元,在波蘭興建一座新的半導體封裝與測試工廠,此為提升歐洲晶片產能計畫的一部分。據德國媒體商報(Handelsblatt)上周四(15日)引述官方知情人士報導,英特爾與德國政府的談判進入尾聲,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將在周一會晤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時簽約。知情人士透露,這將是德國戰後規模最大的投資案。為搶進代工業務,英特爾去年3月宣布將在德國東部馬德堡興建晶片廠,初期預估建廠費用約170億歐元,原先規劃今年上半年動工。但後來考量能源與營建成本攀升,加上英特爾打算採用先進製程,總投資金額將擴大到270億歐元。一開始由於英特爾要求的補貼金額太高,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先前已表明該國沒有多餘預算,最後因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認為,德國政府若不滿足英特爾要求,將難以吸引資金流入本國半導體產業,同意從特別預算支應才過關。另一方面,基辛格上周五(16日)也宣布,他們已決定在波蘭西南方的樂斯拉夫(Wroclaw)附近投資46億美元興建半導體組裝與測試設施。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稱讚該廠為波蘭史上規模最大的綠地投資。預計德國晶圓廠將在2024年動工,2027、2028年開始量產;波蘭新廠則預計2027年啟用,將雇用2000名工人,施工期間也將創造數千個工作機會。此外,弗羅茨瓦夫與馬德堡的距離不到500公里,觀察家相信,波蘭這座新廠顯然將為德國製造的晶圓進行封裝和測試。為了提升全球晶片製造實力,英特爾去年宣布將在歐洲投資至少330億歐元,投資領域涵蓋研發、製造與封裝各層面,含括的國家主要包括德國、法國、愛爾蘭、義大利、波蘭與西班牙。
又一國際重量級CEO來台 小摩執行長戴蒙抵台將會兩大金控董座
據彭博新聞報導,摩根大通集團(JP Morgan)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近期啟動亞洲行,為新冠疫情開始後首次訪問上海,參加於上海舉行的年度全球高峰會,峰會結束後即轉往台灣訪問。昨(2日)抵達台灣,今(3日)晚間將在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與集團員工見面,且由於摩根大通大客戶為國泰金、富邦金,戴蒙訪台期間可能拜會大客戶國泰金、富邦金兩大金控高層。過去2周來,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安謀(Arm)執行長哈斯(Rene Haas)陸續來台參訪,金融業的摩根大通集團執行長戴蒙成為第四位訪問台灣的重量級CEO,顯見台灣地位之重。戴蒙自2005年起擔任執行長,曾在2014年首度訪台,隨著疫情解封,戴蒙展開亞洲行,將台灣列為中國行的下一站,隨後預計轉往日、韓。戴蒙在結束中國摩根大通高峰會後前往香港,昨日就飛抵台灣,今日晚間在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與近500名集團員工見面餐敘,此行同時也預計拜訪大客戶國泰金控與富邦金控董事長;對此,富邦及國泰金控都不予回應。據了解,摩根大通目前在台灣業務包括企業和投資銀行、商業金融及資產管理,在台灣總部近期完成重新改裝,戴蒙原訂五月左右來台。中國向來反對外國政治人物與知名人士訪台,在兩岸關係格外敏感之際,戴蒙前腳才離開中國,馬上就來台灣訪問,格外受到外界矚目。
英特爾Q1營收跌36%虧損28億美元 史上虧最大
英特爾(Intel)周四(27日)美股盤後,發佈了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淨虧損28億美元爲有史以來最深,至少30年來首次連續兩個季度虧損。第一季營收同期相比跌36%,連續五季下滑,預計第二季續虧。PC和服務器晶片等主營業務部門收入均同比跌三成,轉型計劃核心的代工業務收入始終不佳。財報顯示,英特爾第一季度總營收同期相比跌36%、較前一季跌16%至117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11億美元,仍接近2010年以來低位,但高於公司給出的指引區間上限115億美元。預計今年二季度將繼續虧損且收窄毛利率預期。在PC個人電腦市場持續低迷、晶片市場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英特爾創其歷史上最大的季度虧損,超越2017年四季度的虧損紀錄6.87億美元,不僅是至少三十年來首次連續兩個季度虧損,也是2009年以來首次公佈調整後(非GAAP)的季度虧損,且連續五季銷售額下降。據數據供應商IDC統計,在英特爾收入中佔據很大份額的個人電腦PC出貨量在今年首季同期相比下降29%,延續了去年初開始的下滑趨勢。英特爾預計長期範圍內,一年的PC市場銷量約3億套。近幾個月數據中心對晶片的需求也有所下降,給英特爾銷售帶來進一步壓力。英特爾稱,服務器市場在2023年第一季萎縮。此前,華爾街預計英特爾等晶片股第二季的銷售額將較一季度顯示出復甦跡象,仍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但下半年或反彈,英特爾重申成本削減目標。公司CEO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財報聲明中稱,面對充滿挑戰的商業環境,仍對宏觀經濟前景保持謹慎,將推進晶片製造代工業務,使公司能夠最好地利用未來1兆美元的市場機會。並重申將採取行動裁員並尋求其他成本削減措施,今年將削減30億美元,最終目標是到2025年底的年度成本削減和效率提升高達100億美元。
「摩爾定律」提出者辭世 張忠謀悼念60年摯友
英特爾公司共同創辦人兼前董事長戈登摩爾(Gordon Moore)上周五(24日)辭世,享耆壽94歲。摩爾是半導體產業先驅,提出的摩爾定律已成為半導體製程技術推進速度的遵循依據。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發布聲明表示,摩爾是他相知超過60年的摯友,摩爾過世後,半導體第一代共同奮鬥的朋友,已所剩無幾。摩爾與同事Robert Noyce於1968年7月創立英特爾,摩爾擔任執行副總裁,1975年成為總裁。1979年摩爾任命為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1987年後請辭執行長並擔任董事長,1997年成為名譽主席,直至2006年卸任。摩爾在1965年撰寫的文章中,預測積體電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年將擴增一倍,後修改為每二年會增加一倍,這預測變成後來大家熟知的「摩爾定律」,他也成功預測IC電路將會成為奠定行動式裝置的基礎。摩爾於1975年修改理論,即10年內積體電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二年增加一倍。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摩爾定律是幾十年電晶體在半導體產業的重要作用,並啟發技術專家和企業家。英特爾仍受摩爾定律啟發,打算推進製程直到元素週期表用盡。半導體技術的力量改善每個人生活,摩爾的願景將成為真正指引。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發布聲明表達悲傷之意。張忠謀表示,很悲傷聽到摩爾逝世的消息,他是我很尊重並且相知超過60年的摯友。摩爾的過世,也表示我的半導體第一代共同奮鬥的朋友已所剩無幾。摩爾後來因其慈善事業而廣受人知。他和他的妻子成立了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重點關注環境保護、科學、患者護理和舊金山灣區的項目。自2000年成立以來,該基金會已向慈善事業捐贈了超過51億美元。基金會主席Harvey Fineberg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曾與戈登會面並與之共事的人將永遠被他的智慧、謙遜和慷慨所鼓舞;英特爾董事長Frank Yeary稱摩爾爲傑出的科學家和領先的美國企業家。「如果沒有戈登摩爾的貢獻,我無法想像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計算機對我們的生活如此重要。」
英特爾下修全年獲利、營收預估 計劃進行裁員
美國晶片製造大廠英特爾27日下修全年獲利和營收預估,並表示為了要在明年削減30億美元營運成本,計劃進行裁員。但由於本會計年度第三季(10月1日止)PC晶片業績超預期,推升英特爾股價28日早盤不跌反漲、勁揚8.6%,報28.53美元。儘管如此,英特爾股價今年以來仍重挫約47%,跌幅大於標準普爾500與費城半導體指數,後兩者跌幅各為20.6%與41.9%。英特爾發布上季財報表示,將致力在2023年削減30億美元營運成本,2025年前至多削減100億美元。它還調降本會計年度資本支出,從前估的270億美元降至250億美元。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調降第四季前景反映經濟不確定性料將持續到明年。他說英特爾正花時間提高數據中心銷售額,其第三季銷售額銳減27%。至於提到人力精簡,基辛格表示「人員優化」將是撙節成本的一部分。不過他也補充該成本僅占整體成本結構的一小部分,提高工廠網路效率比人事成本更為重要。他還表示調整勞動力是當務之急,可能從第四季開始,不過未透露有多少員工受到影響。在基辛格接任執行長之前的2020年底,英特爾當時約有11萬600名員工,不過到今年10月初已膨脹到13萬1,500人。此外,經濟衰退疑慮使得PC晶片與數據中心市場前景轉趨黯淡。Summit Insights集團分析師Kinngai Chan指出,英特爾的PC晶片客戶端業務銷售額連續增長,讓投資者抱有一些希望,認為英特爾市占損失已經大幅緩和。英特爾客戶運算部門營收、也是其PC晶片銷售額,從第二季77億美元增至第三季的81億美元。該業者目前預估2022年的年營收約為630億至640億美元,低於初估的760億美元。它還下修全年調整後的每股獲利預測,從2.3美元降至1.95美元。
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至6.15倍」 創近10年來新高
主計總處昨公布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分為五組,最高20%家庭與最低20%家庭相比,差距擴大至6.15倍,較109年略增0.02倍,並創近10年來新高,我國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主計長朱澤民表示,這是經濟發展下,資本運用對財富累積的影響,舉例來說,所得較高者,除工作所得外,還有股市、房地產交易、租金、利息等多元投資收益,這是世界經濟發展下的趨勢。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則指出,錢賺錢很容易,但對最低20%的基層家庭來說,要存到第一桶金卻很困難,政府每年調漲3%、5%的基本工資,對這些族群是非常有感的;吳大任認為,貧富差距不要擴大至7、8倍失控階段,略增是正常現象。我國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朱澤民認為,台灣財富集中程度並沒有比其他國家高,據統計顯示,以全國所得最高1%族群占全國所得占比來看,美國占22.75%最高,新加坡、南韓分別是14%、12%,台灣與日本都是10%。他舉例說明,台灣有半導體董事長年薪為新台幣4億元,同樣是半導體的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年薪卻達80億元,台灣半導體產值不輸國外,但相對於其他國家,金字塔頂端的薪資是非常高。為解決貧富差距,朱澤民表示,政府持續照顧弱勢族群,提供如低收入戶生活補貼、老農津貼、育兒津貼、老人乘車補貼等,都能減緩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的速度;若不計算政府移轉收支縮減的補貼措施,所得差距倍數將高達7.63倍。
美晶片法案26日參院通過拚本周成案 「對半導體台廠供應鏈激勵不小」
半導體產業關注的美國晶片法案26日在參議院進行表決,最後以64票支持對32票反對過關,接下來將送往眾議院,市場預期,晶片法案本周末前就可望通過,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晶片法案可說是一波多折,原本美國參議院訂於25日進行投票,因天候因素干擾,延到26日才進行。外電報導,參議院多數黨領袖Chuck Schumer表示,他個人希望能按計劃盡快完成晶片法案。全球晶圓大廠也紛紛為了催生晶片法案而動作頻頻,包括台積電(2330)劉德因在6月8日以Mark Liu為名,在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投書,向全世界描繪未來幾十年將是半導體的黃金時代。而英特爾(INTEL)執行長基辛格(Pat Gilsinger)也屢屢奔走發聲,包括今年3月在美國會聽證會上稱,「晶片法案正是英特爾在美國本土重大投資需要的及時雨。」不過美國各界對於晶片法案意見仍相當分歧,贊成方多是從穩定晶片供應角度出發,包括美國國家安全顧問Jacob Sullivan就指出,由於美國對海外半導體供應商的高度依賴,這樣是很危險的,因為如果供應中斷,將會對美國產生災難性的損失。至於反對方則認為,錢應該用在其他的優先項目,不應該用來補貼企業。分析師鄭偉群表示,晶片法案順利過關,對於台系半導體供應商將有不小的激勵效果。
台積電大外宣1/一石三鳥之計 穩股東、駁外資、喊話美國補助
對130萬台積電(2330)小股東來說,今年相當煎熬,儘管營收獲利及前景大好,但股價從3月跌破600元大關後,一路探底,6月16日才除息秒填息,股價收在507元,隔天就陷入500元保衛戰,盤中竟見到4字頭,等於2個半月跌掉18%。小股東們不禁要問台積電到底怎麼了?事實上,6月8日股東會這天,68歲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花一個多小時與小股東仔細對話,從股價、半導體產業展望,談到美國「CHIPS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又稱「晶片法案」)會不會因為要培植本土企業,只補助美國企業而排擠到台積電。晚上,他還以Mark Liu為名在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投書被刊登,向全世界描繪未來幾十年將是半導體的黃金時代。其實,台積電近來正迫切地向外界溝通。6月2日才在Linkedin(外國徵才網站)貼出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中的新廠「FAB21」一分鐘空拍影片,一周內再度向美發聲,且是劉德音上任4年以來第一次投書。投書中,劉德音站在科技產業制高點,回顧過去60年,半導體產業發展循著「摩爾定律」(Moore's law),走出一條「縮小電晶體」的路徑,而在COVID-19疫情及各國祭出邊境封鎖下,步入另一個轉捩點,「一年多的數位化進程超過十年」,加劇對半導體的需求,尤其在HPC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高性能計算)及VR/AR需求爆炸性增長下,現已超越智慧型手機,成為半導體產業新驅動力。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伺服器市場需求大增,也讓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看好高速運算需求將成為半導體新動能。(圖/報系資料照)這篇投書,與劉德音2021年12月在李國鼎紀念論壇中的演說,「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下一個十年」相呼應,「在全球半導體未來黃金十年發展中,台積電晶片製造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結合HPC相關應用上,更是遙遙領先競爭對手三星及英特爾。」為何劉德音在台灣講完後,還要到美國投書?「實屬罕見!」產業人士向CTWANT記者分析,「這一篇投書,可說是一石三鳥。一方面,穩定投資人信心,面對股價走跌時能看長不看短,二是反駁之前外資看淡伺服器前景的論點,三是在美國『CHIPS法案』定案前,再次宣示台積電對美國的重要性。」先就股價,身為台股權值王的台積電,今年一月股價登上688元高點後,就一路拉回,6月16日除息雖然秒填息,但17日盤中卻一度驚見499元,陷入500元保衛戰。對台積電經營團隊來說,72%股權在外資手中,大可不用擔心,但小股東人數已從年初不到90萬人增長到5月的130萬人,經營團隊對股價波動難置身事外。再者,外資5月陸續發布報告看淡伺服器產業,雖沒調降台積電目標價,但伺服器代工廠緯穎(6669)及信驊(5274)遭降評及目標價。產業人士指出,「劉德音投書的目的,也是要告訴外資,你們都看錯了!」而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美國在『CHIPS法案』定案前,台積電必須再次向美國喊話!」產業人士分析。3年前創辦人張忠謀即預言,「台積電將成為地緣政治的兵家必爭之地」。尤其美中貿易戰及疫情掀起晶片荒後,半導體已成重要戰略物資,而台積電正是晶圓代工龍頭。英特爾(INTEL)新任CEO基辛格(PatGilsinger)認為CHIPS法案只應補助美國本土企業。(圖/翻攝自we are intel臉書)果不其然,以台灣為生產基地的台積電,2020年5月宣布斥資120億美元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5奈米產線,預計2024年量產,去年4月才動工,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新任CEO基辛格(Pat Gilsinger)也宣布要蓋廠,同年6月美國就通過「CHIPS法案」,預計提撥520億美元,振興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基辛格也奔走發聲,今年3月在美國會聽證會上稱,「CHIPS法案正是英特爾在美國本土重大投資需要的及時雨。」對此一變局,知名分析師陸行之曾說,「大國角力下,讓台積電變得很不一樣,得配合國際秩序去做不符合股東權益的考量。」今年4月張忠謀則在美國重要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PODCAST受訪時說,「比較成本上,美國生產晶片的成本比台灣貴50%」。台灣政論名嘴郭正亮日前更直言,「英特爾不但拿美國政府補貼蓋廠,還來台以2、3倍高薪跟台積電搶人才,台積電簡直是腹背受敵!」儘管「CHIPS法案」尚未拍板,台積電仍需表明心意,除了公布FAB21空拍影片,劉德音還加碼投書,重申半導體產業技術躍進及成本降低,與台積電35年前創新純代工模式有關,這讓無廠IC設計公司得以專注研發。而這也是英特爾自2018年以來起死回生的關鍵。「這就是透過美國媒體告訴美國政府,台積電是你最堅實的夥伴。」產業人士指出,無論地緣政治如何詭譎,一如劉德音的表白,台積電不但在半導體業未來黃金十年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而且是「世界的台積電」。
改口稱台積電很了不起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拜會「重要供應鏈伙伴」
先前發表「台灣不是個穩定地方」的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已經透過經濟泡泡方式來台訪問,此行將拜會在台合作的重要伙伴台積電(2330),對此,台積電則三緘其口不願證實。基辛格特別錄製影片稱讚台積電及說明英特爾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想法。基辛格在影片中提到,此行來台只和少數人見面,他表示,疫情加速數位化過程,刺激了快速創新和前所未有的工作、學習和互動模式,這種轉變為半導體的需求帶來爆炸性成長,對經濟發展有關鍵的影響,台灣正是這股數位化創新的核心,台灣同時具備完整有活力的產業生態系,而且能將科技、文化與商業競爭融合成為產業的樞紐。過去數十年台灣展現了令人驚豔的成果,英特爾在台灣也有1,000多名的在地員工,和客戶及伙伴合作已經36年。基辛格強調,在台的伙伴關係中,與台積電的關係最長最深遠,台積電協助英特爾釋放晶圓在許多方面的可能性、創造前所未有的產品,台積電所做的事真的很了不起。在今日半導體愈來愈重要的情況下,沒有半導體所有的事東西都會停止,我們在努力解決半導體的問題時,也突顯了半導體及產業鏈的重要性,半導體產業需要找到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以滿足對科技的需求,更快建立工廠、更高良率、安裝更多設備,過程中也考量未來全球供應鏈的平衡,如此則要透過多元地區位置工廠的設置,建立安全及有彈性的供應鏈。基辛格10個月前宣誓要讓英特爾重返榮耀,也要扮演解決晶片短缺問題的角色,確保全球及國家創新引擎的在未來的數十年持續運作,未來也會持續投資台灣。基辛格此行經濟泡泡行程,預計在15日離台。
英特爾CEO嗆「台灣不穩定」 劉德音霸氣回:台積電不中傷同業
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本週三(1日)出席加州Brainstorm Tech大會發表演說,呼籲美國政府應優先投資美國廠商,將珍貴的智財權留在本土,並稱「台灣不是穩定的地方」,有地緣政治風險。對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今(3日)下午表示不作特別回應,台積電不會中傷同業,同時強調在美國的投資照常進行。基辛格日前發表演說時談到,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活動持續增加,北京光是本週就已經向台灣防空識別區派出27架次戰機,因此「台灣不是穩定的地方」,美國政府應該優先投資美國廠商,以留住珍貴的智財權。對此,劉德音今日參加李國鼎基金會論壇前霸氣回應,對方的話語不值得回應「我們不會中傷同業」,認為會相信基辛格話語的人「應該不會很多」,他也同時強調「台積電美國廠仍按照計畫進行中,且非常好」;對於有媒體指出,台積電、SONY正準備在日本熊本興建半導體工廠,恐怕會面臨搶工、缺工問題,劉德音則回應,缺工是全球都正在面臨的問題,不光是日本。台積電日本廠預計將於2022年開始興建,2024年底投入量產,產品則以22奈米、28奈米特殊製程為主。
「怪咖回來了!」 英特爾發表第12代處理器及地表最強遊戲CPU
全球半導體巨頭之一的英特爾(Intel),首度舉辦Intel Innovation,活動聚焦新產品、科技與開發者工具,更揭曉第12代Intel Core地表最強PC處理器i9-12900K。宣示開放生態系是推動世界改變的科技應用,包括阿里巴巴、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AT&T等全球大企業正搭上這波科技應用。由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主持的Intel Innovation,開場時直言「英特爾這個怪咖回來了!」(The geek is back!)。基辛格表示,他做為英特爾開發者論壇的創建者,能再次將整個生態系統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探索技術的未來覺得榮幸,推動算力、雲端、連結及人工智慧的Superpower是英特爾掌握的4大領域核心。英特爾第12代Core i9-12900K,最高運算速度達到5.2GHz、16核心、24執行緒,堪稱地表最快PC處理器。(攝影/胡華勝)英特爾回歸到開發者根源,強調對社區的承諾、跨軟硬體的開發者優先策略,宣布新產品、開發者工具及技術,強調對開放生態系支持,並確保開發人員選擇使用他們喜歡的工具和環境,藉由雲端服務供應商及開源社群等新創,建立可信賴的伙伴關係。會中宣布將透過開放及標準為基礎、統一的程式設計環境,包括統一的Developer Zone、oneAPI 2022開發工具包和新的OneAPI卓越中心,讓開發者能夠更易於取得AI、客戶端、雲端、5G與邊緣和遊戲領域的相關資源。英特爾也介紹了第12代Intel Core處理器產品線,全產品線將包含60款處理器,其中包含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第12代Intel Core i9-12900K,最高運算速度達到5.2GHz、最多16核心24執行緒,打造桌上型電腦極致效能,滿足玩家和專業創作者。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介紹Intel的半導體製程技術時強調,摩爾定律依舊可行,這套理調仍活得好好的。(圖/翻攝自Intel直播)英特爾表示,第12代Intel Core產品線中有6款新的不鎖倍頻版桌上型電腦處理器,是首波採用英特爾有史以來最高效能的效能核心(P-core),及可擴充多執行緒工作負載效能的效率核心(E-core),兩者結合的英特爾效能混合架構。也是首款支援DDR5記憶體的處理器,新的PCIe 5.0相較前一代PCIe 4.0,多了2倍的傳輸吞吐量。隨著新處理器推出,英特爾同步發表搭配使用的Intel 600系列晶片組。不鎖倍頻的第12代Intel Core桌上型處理器,可以透過部分OEM、通路合作夥伴和零售商開始預購,美國時間11月4號開始發售,預計年底之前將有超過30個國家,超過140個品牌將推出搭載新處理器的PC。不鎖倍頻版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售價從264美元至589美元,英特爾預計在年底之前,將可以出售數十萬顆第12代Intel Core 處理器,2明年3月之前,預計出貨將超過200萬顆。
英特爾CEO一封公開信 承諾「開放生態系統」
面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變局,英特爾(Intel)執行長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發布一封給開放生態系統的公開信,信中以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ntel Developer Forum, IDF)為例,強調英特爾與不同的開發者、合作夥伴和客戶聚集塑造跨平台技術的未來,強調創新與開放平台價值,並提出「成功的關鍵在於讓所有終端用戶、開發者、合作夥伴和企業都能獲得成功。」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LinkedIn上公布一封「我相信開放生態系」文章,點出英特爾未來的方向。(翻攝自LinkedIn)基辛格給開放生態系統的一封公開信,全文如下:當我18歲加入英特爾時,我深受鼓舞—坦白地說是深受震撼—因為我竟然有機會能為一家替全世界人類創造正面影響力的科技公司工作。40年後,我仍然有這種感覺。我相信這種影響力和使命感應該與技術相應,給到每一位開發者和每一家公司。創新在一個開放的、民主化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在這個環境中,人們可以聯繫溝通,並一起對新的刺激作出反饋。早在1997年,我就舉辦了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ntel Developer Forum, IDF),將不同的開發者、合作夥伴和客戶聚集在一起,塑造跨平台技術的未來。這種自由交流提高了我們相互學習的能力。今日的技術專家走在前人奠基的道路之上。在資訊時代的初期,企業、學術界和政府相互合作、彼此交流,創造了對今日世界至為關鍵的基礎:個人電腦、網際網路、網絡通訊使我們成為全球化社會。市場上有良性的競爭,但生態系統是開放的。 今日,世界所面臨的挑戰讓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創新。這些挑戰需要開誠布公的透明度,並可以在開放的環境下獲得解決。舉例而言,美國德州先進運算中心的Frontera超級電腦在COVID-19疫情的初期,對病毒在分子和原子層級的分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員需要這些細節來瞭解哪些藥物和疫苗接種方法可以最成功地對抗和緩解該疾病。但是,所需的數千台伺服器、數十萬個節點、軟體基礎建設和建模軟體,並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憑空建置完成的。早在今日的病毒危機籠罩全球之前,大學、政府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就已經在試圖解決如癌症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重大問題。這樣的例子說明了,當業界落實開放性、多元選擇、和信任時,我們共同的未來—公眾的群體潛力—是可以被釋放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從根本上相信開放原始碼的選擇,它為改變當前的資料中心、以及「以資料為中心」時代的軟體定義基礎建設提供動力。英特爾在推動開放平台和塑造產業標準方面有著豐富的歷史,包括USB、Wi-Fi、藍牙以及其他許多標準 — 以及使其得以實現的所有API。我相信,成功的關鍵在於讓所有終端用戶、開發者、合作夥伴和企業都能獲得成功,因為這將推動新的研發熱情。一個強大的、開放的生態系統,將是永遠的贏家。只有團結合作,我們才能確保本質無關善惡的科技,最終能夠用在良善的用途上。無論你是打造裝置、筆電或是桌機;企業系統、本地或雲端的基礎建設;網路、無線或平台;無論你是開發硬體或軟體;分析物聯網或大數據;領導一個成熟的公司或育成新創企業;我們必須使開放的生態系統體驗令人信服、便利、安全和更上一層樓。這就是為什麼今天英特爾要對開放性做出承諾。英特爾公司將:•充分利用我們在開放平台方面的深厚基礎,特別推動創新和加速我們共同的未來。•對英特爾oneAPI等開放軟體堆疊進行投資,並推動產業的標準。•透過與廣泛的生態系統合作,賦予開發者選擇的權利。•與我們的產業夥伴合作,解決資訊安全和資訊存取與共享的系統性挑戰。•與學術界和開發者合作,在開放環境下進行像是神經形態和量子運算等未來挑戰,以利創新。•而且,作為英特爾價值觀的核心,我們將以包容的態度擁抱和支持社群的行動,同時接受多元選擇和彼此之間的差異,因為他們使我們變得更好。這就是為什麼英特爾在台灣時間28日凌晨零點舉行的首屆Intel Innovation中,重新找回英特爾開發者論壇的精神,我個人將在Intel Innovation進一步談論開放性、多元選擇和信任的影響力和重要性。在此呼籲業界的技術專家和領導人與我一起,承諾開放生態系統的力量。
緊追台積電代工產能 英特爾亞利桑那州2座廠破土2024年營運
全球半導體熱潮進入新里程,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耗資200億美元(約新台幣5,560億元)、兩座位於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半導體廠正式破土動工,意味英特爾追趕台積電(2330)與三星(Samsung)在晶圓代工扭轉領先的新賽局正式起跑。根據英特爾最新公布的資訊,位於亞利桑那州錢德勒Ocotillo園區的兩座晶圓廠正式破土動工,破土典禮由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主持,基辛格表示,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已經有逾40年歷史,這兩座新廠的投資金額高達200億美元,累計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的投資已經超過500億元。基辛格強調,做為美國本土半導體領導企業,將扮演幫助美國重新奪回半導體領先地位角色。這兩座新廠分別命名為Fab 52和Fab 62,在Ocotillo園區中未來將建置共有6座晶圓廠,創造3,000個高技術、高薪的工作職缺、3000個建築工作及15,000個間接性的工作,新廠將在2024年投入營運。新廠以全新RibbonFET和PowerVia創新技術的先進製程為主。英特爾在晶圓廠的布署來自其 IDM 2.0 戰略,英特爾在代工服務(IFS)業務方面,提供承諾的產能,廣泛的展開晶圓代工業務,滿足全球代工客戶的需求。Intel表示,「如果沒有政府合作來平衡競爭環境,我們就無法做到。」不同於台積電單純鎖定在晶圓代工的業務,英特爾是從設計、製造到封裝一條龍的IDM(整合設計製造)廠。台積電在鳳凰城的晶圓廠投資案金額120億美元,英特爾則是砸下200億美元一口氣蓋2座廠,晶圓代工大戰戰鼓已經敲響。
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換人 1億美元差距三星擠下英特爾
雖然英特爾(Intel)才信誓旦旦要拿回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龍頭殊榮,但根據最新的財報數字,三星電子(Samsung)以1億美元營收超越了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大晶片製造商。在美國4-6月財季中,三星電子以22.74兆韓元(約197億美元)數字超越英特爾的196億美元,甚至,若是剔除英特爾同意出售的一個業務部門貢獻,則當季收入只剩下185億美元。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英特爾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在絕大部分時間一直保持銷售額領先,只有在2017年和2018年儲存晶片營業額大幅增長時,兩度讓位給三星。根據英特爾新任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最新的領導方針,英特爾將推動先進製程的布局戰略,預計在4年內重新站上全球晶片龍頭的位置,甚至包括晶圓代工業務,而這項計畫將大幅堆高成本支出,目前已經看到對亞利桑那州兩個工廠的200多億美元投資及新墨西哥州的工廠進行擴建的35億美元投資。相較於競爭對手台積電及三星,這兩家企業在先進製程的投資都超過千億美元,可以預見這場高科技的半導體戰爭也是一場資本戰。以一台EUV(極紫外光光刻機)造價1.5億美元,一座12吋先進製程晶圓廠總造價達到200億美元來看,目前全球也只有這3家公司有能力出手。根據市場研究機集邦科技(TrendForce)公告的第一季數據顯示,台積電目前是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占有全球55%的市場,而第二名的三星也占有17%。另外,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統計,今年的全球半導體收入預計將增長12.5%,來到5,220億美元規模,當前的全球性使晶片短缺,讓製造商不僅拿到大量的訂單,甚至更取得了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