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關稅
」 關稅 歐盟歐盟加徵中國電動車「反補貼稅5年」 稅率最高達45.3%
近日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宣布,因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友好解決方案,歐盟將從31日起,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關稅。根據外媒的報導,歐盟委員會的數據指出,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銷量自2020年佔歐盟市場的3.9%快速增長至2023年9月的25%,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企業壓低了價格,對歐盟產業構成不公平競爭。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宣布,因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友好解決方案,歐盟將自31日起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關稅,這也代表雙方貿易爭端的升級,主要爭端焦點在於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的補貼,以及中國向歐盟迅速出口綠色技術的影響。歐盟表示,這些關稅將持續五年,並強調歐盟與中國之間仍會繼續進行協商以尋求解決方案,但前提是必須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針對不同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關稅將有所不同,其中比亞迪的產品將被徵收17%的關稅,吉利則為18.8%,上汽集團出口的汽車將面臨高達35.3%的關稅,這些關稅是在現有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的10%基礎上額外加徵,合計一般關稅後,最終關稅將達到45.3%。此外,部分西方公司在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包括福斯和寶馬,也將被徵收20.7%的關稅。而美國特斯拉則獲得7.8%的「單獨計算」稅率。不過歐盟的報復性關稅引發了德國的反對,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和主要汽車製造商所在地,德國對此舉表示擔憂。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負責人希爾德加德穆勒指出,徵收關稅對全球自由貿易、繁榮、就業以及歐洲經濟成長都是一大打擊,並增加了引發貿易衝突的風險。穆勒強調,「德國汽車產業也受中國大陸影響,但認為應透過對話來解決與中國之間的挑戰」。
歐盟4國將投票贊成!路透社:有望通過對中國製電動車徵收45%關稅
歐盟將於4日就中國電動車關稅提案進行投票,對此消息人士透露,法國、希臘、義大利和波蘭都決定支持對中國製進口電動車(EV)徵收高達45%的關稅,這樣的投票意向雖有利於推動此項新的貿易措施,但恐招來北京的報復性關稅。據路透社的報導,正在針對中國製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的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日前已向歐盟27個成員國提出最終關稅提案,預計將在4日進行投票。如今,法國、希臘、義大利和波蘭的支持,對推動此項貿易措施的布魯塞爾來說是一大進展,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該地區的最大經濟體和主要汽車生產國德國將如何投票,有鑑於德國聯合政府存在意見分歧,德國可能會延續7月的決定,也就是再次投下棄權票。而先前支持徵收關稅的西班牙,在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9月份出訪中國後,便表示歐盟應重新考慮其立場,目前尚不清楚西班牙的投票意向。根據歐盟規則,歐盟執委會可以在未來5年內向中國製電動車徵收關稅,除非占歐盟人口65%的15個成員國的合格多數投票反對,而法、希、義、波4國占歐盟總人口約39%。對此,1年前發起反補貼調查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盟需要保護自己免受國家補貼的廉價中國製電動車進口所影響。歐盟執委會則指出,中國製電動車在歐盟市場的註冊份額,已從2020年的3.5%上升至2024年第二季的 27.2%,中國品牌的份額則從1.9%上升至14.1%。而且中國每年需要出口300萬輛電動車的閒置產能,是歐盟市場規模的2倍。歐盟汽車產業普遍反對向中國製電動車徵收關稅,尤其是德國汽車製造商,因為它們有近1/3的銷售額依賴中國市場。尤其北京今年才對歐盟的白蘭地、乳製品和豬肉產品進口展開調查,此舉也被視為是針對布魯塞爾向中國製電動車發起調查的報復。如果這項關稅提案通過,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將被迫決定自行吸收關稅,或是提高產品售價,以在國內需求下降之際,彌補進口歐洲市場所新增的數十億美元成本。儘管勞動力和製造成本較高,但關稅提案的通過,將促使部分中國汽車製造商尋求在歐洲投資新工廠。
美國大選對股市造成影響? 高盛:有「這1個」關鍵風險
美股今年來頻創新高,但隨著美國選舉活動的升溫,高盛策略師上週五(21日)發布報告警告稱,美國大選引發的1個關鍵擔憂是,若果真對美國公司海外業務加徵關稅,將對美國股市構成關鍵風險。外媒報導,高盛策略師們指出,美國如果實施關稅,那些在國際市場有高收入的公司的股票表現可能會面臨阻力。這種阻力主要來自3個方面,一是可能引發的報復性關稅;二是因此可能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三則是那些依賴國際供應商的公司,可能因為關稅而面臨困難。報復性關稅的影響,當一個國家(比如美國)決定對另一個國家的進口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時,被徵稅國可能爲了反擊或保護本國利益,也會對來自原徵稅國的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影響美國的出口,增加貿易逆差,從而對美元產生負面影響。這種相互徵稅的行爲稱為報復性關稅。對於那些依賴國際市場銷售的美國公司來說,如果他們的產品在其他國家變得更貴,那麼這些產品的競爭力就會降低,導致銷量和收入減少,進而影響股價和公司業績。地緣政治緊張的影響,關稅政策的實施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往往涉及政治因素,有時候還會觸及到國家安全問題。這些複雜的互動可能導致兩國或多國之間的關係緊張。地緣政治緊張可能使市場感到不確定和不穩定,從而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市場表現。對於全球運營的公司而言,政治緊張可能妨礙其業務運作,增加運營成本,甚至導致某些市場無法正常運營。依賴國際供應商的公司面臨的困難,許多公司依賴全球供應鏈來獲取原材料或製成品,然後再銷售到不同的市場。如果這些原材料或產品進口到美國時需要支付更高的關稅,成本自然會增加。這種成本上升最終可能會被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可能導致需求下降,或者公司可能選擇吸收這部分成本,從而減少利潤。無論哪種情況,公司的財務狀況都可能受到負面影響。高盛策略師們認為,儘管關於關稅增加的規模和範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如果川普再次當選,對所有從其他國家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增加至少10%關稅似乎是很可能的。此外,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可能會對美元及面向國內市場與面向國際市場的公司的相對表現產生重大影響。例如2018年,當美國在川普的領導下對中國宣佈實施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時,公司的國內銷售表現比國際銷售高出9個百分點。
「關稅議題」免談了?裴洛西訪台逼中共軍演 拜登再失「減緩通膨」藥方
數月以來多有消息指出,美國華府有意削減川普時期的對中懲罰性關稅換取中國取消報復性關稅,以解決國內通膨高漲的難題。然而由於美國聯邦參議院試圖透過《台灣政策法案》全面修改《台灣關係法》,片面改變台灣的國際法理地位,以及美國總統第3順位接班人裴洛西執意訪台,引來解放軍於4日開始直接在台灣周圍7處海域舉行多日「環台實彈軍演」,模擬「海空封鎖」情境。這恐怕也導致美中兩國的「關稅議題」免談了。隨著美國11月期中選舉即將來臨,為了避免將參眾兩院拱手讓給共和黨,「減緩通膨」就成了拜登選前的一大施政重點。針對能源供應的問題,拜登其實可以跟俄羅斯進行談判早日結束俄烏戰爭;解除針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在伊朗核協議上做出讓步,或是尋求OPEC領導國沙烏地阿拉伯的增產援助,但美國卻為了讓烏克蘭繼續削弱俄羅斯而不願結束俄烏戰爭,且民主黨內部又因為上述國家的「人權劣跡」和「專制體制」向拜登施壓,表達美國不能輕易跟他們妥協,導致能源供應的問題難解,再加上國內能源商為了賺取暴利也不願增產。因此川普時期推升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成本壓力的對中關稅壁壘就成為聯準會操作貨幣緊縮之外,少數能夠減緩美國通膨的工具。其實先前就有多項消息指出美方有意削減中國關稅,但因為北京目前態度強硬,就算美國取消懲罰性關稅,中國也不見得會跟著取消報復性關稅,因此為了避免被川普批評對華軟弱,不利期中選舉,拜登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打貿易戰,但拜登也沒有把「關稅議題」說死,直到中共以裴洛西訪台為由大動作軍演。《路透社》透露,共軍近日的大規模實彈演訓導致拜登政府必須重新考慮「關稅議題」,他們雖然極力避免做出任何可能被中國視為升級事態的行為,但華盛頓又不想被美方認為他們在對北京示弱。知情人士聲稱,拜登在共軍演習之前都還沒做出決定,但現在也沒有定論,目前所有可能的選項都在考慮之中,沒有特別擱置任何事項,「唯一能下決策的是總統,他會衡量美國利益來決定。」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表示,政府是因為極其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才會花這麼久的時間在「關稅議題」,尤其裴洛西訪台後,情勢變得更加嚴峻,「總統正在權衡各種選擇,他非常謹慎,希望確保不會因此傷害到美國勞工。」
以台制華又有新動作!美眾議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象徵性挺台參與2024環太平洋軍演
美國眾議院於當地時間14日通過了「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FY23),象徵性的呼籲美國政府邀請台灣參與2024年環太平洋軍演。其中,眾議院亞太小組主席貝拉(Ami Bera)提出的「台灣和平與穩定法案」也被納入國防授權法案中,「以台制華」的味道濃厚。美國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最早可以追溯到1961年,是一系列明確規範美國國防部的年度預算和支出的聯邦法律。如今經過多天的表決與冗長辯論後,美國眾議院也於當地時間14日傍晚以329票贊成、101票反對,通過了多達650條修正提案的「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台灣今年並沒有受邀參加2022年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只有出動多家媒體參與軍演進行採訪或受訪。不過「台灣和平與穩定法案」也被納入了這次的國防授權法案中,根據眾議院公布的法案摘要,法案除了重申美國對台灣防衛的支持、還再度表明美軍印太司令部不需顧忌中國,有權與台灣進行聯合演習,包括邀請台灣參加202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以提高台灣軍隊的備戰能力,凸顯出「武裝台灣、打擊中國」的戰略目標。美國目前為了壓制中國崛起,已在多個領域發起攻勢,包括貿易/經濟戰、科技戰、資本/貨幣戰、地緣政治戰等等,但隨著貿易戰並未讓美國製造業顯著回流,還加劇美國國內通膨;科技戰雖精準打擊中國要害但並未使美國取得決定性勝利;資本貨幣戰則由於中國的經濟量體過於龐大,美國若在股市和貨幣體系上與中國脫鉤將重創自身經濟和美元信用;美國透過情報機構、高質量國際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煽動的地緣政治戰又隨著藏獨、疆獨和港獨勢力的瓦解而失敗,美國最終可能只能誘發一場能耗損中國國力的台海戰爭來壓制中國崛起。但由於美國的製造業未顯著回流,進口商品仍依然中國,而屬於美國自己的稀土、車用先進電池、半導體等關鍵領域供應鏈又尚未建成,因此難以確保美國在製造遙遠的地緣政治衝突時能全身而退,這也是華盛頓當局目前仍不敢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的主因。事實上,美國目前的高通膨窘境就有求於中國解套,美國財長葉倫前陣子才暗示美國必須要與中國妥協,使其取消報復性關稅,才能緩解美國的通膨壓力,甚至需要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債,以繼續幫美國的債務融資。尤其美國國內政治目前處於嚴重分裂,且隨著經濟衰退和爆發金融危機的趨勢漸漸成形,美國恐怕將再度因為內部危機而求助於中國,將台灣端上談判桌進行交易,再加上拜登的支持率已來到歷史新低,2024年的美國政局可能出現更多變數。該法案目前在等待參議院表決通過後,還需要將參眾兩院通過的不同法案版法透過協商達成共識,並重新表決初最後版本後,才會送交白宮由總統簽署生效。因此台灣國軍能否在2024年實際參與環太平洋軍演?只能說該法案不但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且法案結果還未完全明朗。
美股50年來最糟糕上半年表現 罪魁禍首是通膨
美股近期多個指數已紛紛跌入熊市,但跌勢還沒完,美股週四早盤3大指數續跌,其中標普500指數更創下1970年以來最差的上半年表現,而許多高風險資產,例如:高本夢比概念股、加密貨幣、NFT、IPO募資ETF,甚至是大宗商品市場的某些領域如今也全面崩潰。由於5月的通膨數據超乎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在6月15日一口氣升息3碼(0.75%),為1994年以來最強力升幅,違背了先前只升息2碼(0.5%)的承諾,而7月可能還會再升3碼,更激進的量化緊縮政策讓市場陷入「經濟衰退已無可避免」的恐慌心理,利率的大幅調升也使融資和借貸壓力逐漸浮現。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一再誤判通膨情勢。(圖/達志/美聯社)「通貨膨脹是聯準會的剋星。」如同LPLFinancial首席股票策略師克羅斯比(Quincy Krosby)說的,聯準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誤判通膨只是暫時,導致目前的量化緊縮政策遠遠落後通膨形勢。通膨的基本邏輯是供不應求,因此美國通膨如此嚴重的原因得從「需求強勁」、「供給疲軟」這2個面向來觀察。首先是需求強勁,2008年的金融海嘯重創了美國經濟,迫使聯準會開啟了量化寬鬆(QE)時代,但當美國還來不及透過量化緊縮(QT)的手段之一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來回收市場的氾濫資金時,又遇到了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於是聯準會在還沒縮表的情況下又開始QE了,而這次的QE規模又更甚以往,導致熱錢過度氾濫,引發股市、房市、加密貨幣等各類資產價格的快速膨脹,使美國民眾和企業的投資收入翻倍,市場需求因此暴增。再來則是供應疲軟的問題,全球尤其是製造業大國中國因疫情封城,以及英美各國缺工等原因引發了供應斷鏈和塞港危機,更糟的是,美國為了能在新冷戰中打敗中國,還積極拉攏盟友脫鉤中國,試圖建構自身的關鍵領域供應鏈,但這種反全球化分工、反市場經濟秩序和邏輯的結果就是推升生產成本,例如:美國發動的關稅戰和科技戰。事實上美國在2008年啟動QE後之所以沒有迎來通膨壓力,就是因為當時中國的廉價商品向全球輸出了通縮的力量。最後,極端氣候災害、印尼和巴西等原物料大國興起資源民族主義、OPEC和美國國內的能源業不積極增產,以及俄烏戰爭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等眾多因素,導致最容易推高各種商品價格的能源和糧食通膨迅速飆升,其中俄烏戰爭又是短期通膨狂飆的關鍵因素。而美國若想要讓通膨回落,除了聯準會激進加息和縮表來抑制需求之外,拜登政府其實還可以透過許多方法來改善供給疲軟的問題,但來自國內的阻力,以及過多的選舉考量,使拜登難以化解此次危機。例如:原油供應的問題,拜登可以解除針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在伊朗核協議上做出讓步,以及尋求OPEC領導國沙烏地阿拉伯的增產援助,但美國民主黨黨內卻因為這些國家的「人權劣跡」和「專制體制」向拜登施加壓力,導致原油供應的問題難解,而拜登政府又無意扶植美國的能源業,導致國內的能源商不願增產。再者,拜登其實可以取消川普時期針對中國的關稅大棒來減緩國內進口商的壓力,使進口商品的成本不會轉嫁給美國民眾,但因為北京目前態度強硬,就算美國取消懲罰性關稅,中國也不見得會跟著取消報復性關稅,因此為了避免被川普批評對華軟弱,不利期中選舉,拜登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打關稅戰。拜登目前只剩下唯一的解方來壓制通膨,那就是採取更為激進的量化緊縮政策回收熱錢,使各類資產價格跌落,才能抑制強勁需求,讓通膨回落,但副作用是美國可能會陷入經濟衰退。目前聯準會和拜登政府面臨了2個難題,那就是到底要採取激進的QT政策來壓制通膨,但同時導致經濟衰退?還是為了避免陷入經濟衰退,而採取溫和的QT手段,但放任通膨繼續飆升?而美國的期中選舉馬上就要來臨了,所以拜登就會為了選舉考量來制定政策,例如:中下階層和少數族群是美國民主黨的大票倉,他們通常沒有投資行為,但卻非常難以忍受通膨之苦,也因此聯準會目前已把「壓制通膨」當成首要之務。上述政策的調整就會提高投資人對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疑慮,美股跌勢恐怕還不會那麼快落幕,在加密貨幣領域,對沖基金三箭資本的風險資產拋售和清算也引發投資人恐慌,擔憂美國經濟可能會因為流動性枯竭而引爆金融危機。
美國通膨率創40年新高 美財長葉倫:正考慮降低對陸報復性關稅
美國近日的通膨率已經達到40年來新高點,財政部長葉倫22日在《Bloomberg》的節目上提到,為了抑制通膨,將考慮調降大陸輸美國商品的關稅,這也是美國官員近期釋出抑制通膨的最新做法。美國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飆升到8.5%,創下1981年來新高,拜登(Joe Biden)政府為了挽救日漸低落的支持度,除了透過聯準會祭出貨幣縮減政策、釋出戰略原油等措施,近日也考慮降低在川普政府時期提高的對陸報復性關稅。川普在2018年時與大陸開始貿易戰,當時關稅囊括的商品達66.4%,規模為3,350億美元,目前美國針對這些商品課徵19.3%的關稅,相比貿易戰前的關稅有600%的落差。除了葉倫(Janet Yellen)釋出降低對陸報復性關稅的訊息,白宮副國安顧問辛赫(Daleep Singh)也暗示,初步可能會針對「非戰略性」的中國產品,像是腳踏車、衣服等民生用品調降懲罰性關稅。
對岸搶先台灣申請入CPTPP有貓膩 蔡易餘要求經濟部調查
台灣於9月22日提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正式申請書,朝野不少委員今(27日)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就相關議題質詢經濟部長王美花;立委蔡易餘指出,中國正面臨澳洲等國家抗議「報復性關稅」,因此加入CPTPP有難度,但此時執意申請,是不是從我方得知台灣準備要加入的相關訊息,所以才搶先一步,要求經濟部調查原因。蔡易餘說,對岸近期因為對澳洲煤炭、龍蝦等實施非正式進口禁令,同時也對澳洲的紅酒課徵反傾銷關稅,讓澳洲抗議不斷,因此要加入CPTPP應該有困難。他質疑,中國卻在此時強行申請,是不是透過管道先得知我方準備申請加入,所以要搶先台灣一步。他質疑,經濟部等政府機關內有消息走漏?對此,王美花說,「在這邊,不予置評。」蔡易餘表示,部長若不能在國會發表相關評論也沒關係,但內部一定要調查,了解為何中國會在此時送件申請。他不解地說,北京正與其他國家有貿易摩擦,且違背自由化、競爭中立等原則,現在送件申請加入CPTPP,肯定會被他國吐槽,為何還要早台灣幾天行動,有這麼厲害?「重點還是思考台灣加入CPTPP,能對自家產業的獲益之處在哪?」蔡易餘話鋒一轉也指出,貿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降低關稅障礙等議題,台灣當然是要討論,但是不是也要思考保護部分產業,應審慎評估加入CPTPP對台灣產業有什麼衝擊。對於蔡易餘的質詢,王美花表示,台灣一直在準備加入CPTPP,且前幾年國際在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當時就有非常多產業贊成要趕快加入CPTPP,因為台灣是外貿導向的經濟模式,這對供應鏈重組,以及台灣作為國際一員的參與度都有相當大關係。
糧食自產率低、出口又被禁 鍾佳濱籲重新思考市場策略
繼今年初鳳梨事件後,中國大陸又以無預警的突襲式禁止台灣蓮霧、釋迦進口,立委鍾佳濱要求農委會盡速提出因應措施,以降低衝擊,也籲請國人多多購買消費,協助農民度過難關;長期而言,政府應強化多元產銷,分散風險,避免類似事件再度重演。鍾佳濱說,台灣糧食自產率不到50 %,而跨國貿易除了運費、保鮮、檢疫、品質等多重因素考量外,遇到中國頻頻拿農產品來做政治操作,又多了一層非貿易因素的風險,他認為,農產品主要還是靠內需市場,而政府也應該加強多元產銷,分散市場風險。鍾佳濱舉例說,中國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澳洲、紐西蘭的態度迥異,證明分散市場風險的重要,紐西蘭因為奶粉外銷受制,對中國比較不敢有意見;澳洲原本也依賴中國市場,只是去年被中國針對紅酒課徵報復性關稅後,認清中國的鴨霸手段,因此揚言除非中國撤回不公平的貿易障礙,否則決不接受中國加入CPTPP的協商。據統計,全國蓮霧栽植面積3100公頃,屏東面積2180公頃,鍾佳濱說,中國大陸突襲式的禁止進口,勢必對屏東蓮霧產銷造成重大衝擊,今年初鳳梨事件時,國人同心協力採購鳳梨,協助鳳梨農度過難關,此次事件,他除了要求農委會提出對策,拓展其他通路,也呼籲國人再度發揮愛心,多多購買蓮霧,協助農民度過難關。
纏鬥16年!美歐關稅戰衝擊經濟 川普雖敗選仍可能報復
歐盟預計於11/9召開貿易部長會議,大多數歐盟成員國贊同對進口美國貨加徵關稅,可能從下周二起開始課稅。歐盟外交人士指出,此舉將衝擊美國製飛機及相關零件、水果和堅果等農產品、柳橙汁、烈酒、營建設備、賭桌等,恐對美國經濟造成影響。美國蒸餾酒協會總裁兼執行長史旺格(Chris Swonger)表示,受到之前歐盟課稅影響,美國威士忌對歐洲出口量已大減41%,歐盟再對烈酒加徵關稅,恐會進一步蹂躪釀酒業。美歐之間的關稅戰已經纏鬥16年,期間已經歷經美國4位總統執政,主要原因是針對波音和空巴的補貼爭議。世貿組織(WTO)上月亮綠燈同意後,歐盟6日表示,將自本周起對價值40億美元的美國貨徵收關稅,以反制美國補貼自家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還有就美國對空中巴士課稅進行報復。去年10月在WTO裁定許可下,美國對75億美元歐洲進口商品課徵報復性關稅,以反制歐盟對空巴的非法補貼。除空巴飛機外,起司、橄欖、單一麥芽威士忌等也列入課稅清單。上月中旬,WTO也以美國政府補貼波音公司為由,裁定同意歐盟對40億美元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華府聲稱歐盟報復性課稅於法無據,理由是美國已撤銷對波音的補貼。歐盟官員反嗆只有WTO有權裁決是否合乎規定,而且歐盟課稅已在上月獲WTO同意。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Robert Lighthizer)上月警告,歐盟若有任何課稅動作,「將迫使美方有所回應」,川普政府揚言「大力反擊」。美國總統大選開票至今,雖然川普仍拒絕承認敗選,但美國媒體、世界各國元首已經紛紛致賀,認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是下一任的美國總統,但即便川普確定連任失利,他的任期要到明年1月20日才結束,仍有餘裕對歐洲貨加重課稅進行報復。歐盟當局將下周的美國貨品徵稅行動,視為終結雙方補貼爭議談判的重要籌碼,未來發展仍有待觀察。
利空加持 比特幣重返9000元
比特幣3日盤中每單位升破9,000美元。儘管美國企業財測與川普威脅對中國大陸祭出報復性關稅等利空,但外界認為避險需求與挖礦獎勵即將減半等利多可支撐其漲勢。根據CoinDesk報價,全球最重要加密通貨比特幣周日一度上漲逾3%報9,134美元。美股三大指數上周五大跌逾2%,但比特幣持續上漲。專家指出,經濟與市場利空所產生的避險需求是比特幣的利多。亞馬遜警告第2季可能虧損,和蘋果做出2003年來首度放棄發表財測的決定,讓人擔心經濟疲弱程度連科技巨擘也撐不住。加上川普指控中國隱瞞疫情甚至扭曲其疫情數據,害美國疫情大爆發而威脅祭出報復性關稅,使市場憂慮中美貿易戰火再起。比特幣從3月13日跌至3,867美元低點後大反彈,有專家認為,這顯示比特幣跟黃金一樣具避險功能,因此經濟前景愈黯淡,就愈有利其漲勢,加上5月12日開始挖礦獎勵減半在即,有助其上攻1萬美元大關。鏈上交易(on-chain)成交量萎縮的現況也反映出,從小投資人到大戶都在獎勵減半前惜售。根據區塊鏈資訊商Glassnode資料,比特幣上周四成交量僅235萬7,741個單位,創去年5月27日來新低。目前成交量跟3月13日相較是減少逾10%。儘管比特幣基本面有利多,但技術面卻一再出現超買訊號而可能拉回。其上周四從盤中最高9,485美元急速拉回而留下很長上影線,顯示高檔有沉重賣壓,也是空頭初現訊號。14天相對強弱指標(RSI)升破70也是超買訊號。瑞訊(Swissquote)數位資產部主管湯瑪士(Chris Thomas)認為在上攻1萬美元之前,其可能先拉回至8,000美元到8,500美元之間一段時間。
【降息亂市 保本大作戰3】貿易戰下誰抗跌? 內需股看俏
陸美貿易戰去年開打至今,打打停停,8月中才出現緩和跡象,8月23日又拉警報。這次大陸宣布對75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5%至10%報復性關稅;川普隨即反擊,宣布對2500億美元大陸銷美商品加徵關稅,從25%提高至30%,原定9月1日起對3000億美元大陸商品要加徵的關稅稅率,也從10%提高到15%。8月26日,川普再度變臉,稱讚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很棒的領導人,陸方表達想重回談判桌和達成貿易協議。川普說,雙方很快將開始磋商,他認為能夠達成協議。「陸美貿易戰和第三次世界大戰差不多,只是不用飛機打仗而已,因為真正想動槍的人沒幾個,未來戰爭型態肯定朝向貿易戰,雖然商人被逼上戰場,但能存活的企業反而更強靭也更穩定。」賀鳴珩如此形容貿易戰。賀鳴珩建議,「投資人可趁陸美貿易戰,檢視股票哪些受惠?哪些受害?未來陸美貿易戰若能解決,投資人就會給予抗跌的股票更高的本益比(PE)。」賀鳴珩說,他看好統一超、寶雅等內需股的前景,也建議持有房地產,像小資族可先從捷運沿線、小坪數開始買起,再一步步換大屋。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YouTube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Ubkty-OfR4_AQ4B0Gt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