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吸管
」 塑膠袋 限塑 塑膠 環保 微塑膠台積電董座運動會大推「買這個」 張淑芬笑稱「不敢看」
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在26日於新竹的體育場舉辦運動會,現場熱鬧滾滾,董事長魏哲家致詞時,還幫創辦人張忠謀打書,《張忠謀自傳》下冊將在11月底出版,不過張忠謀夫人張淑芬反而笑稱自己不敢全部看,怕看了之後會批評,然後他又要重寫。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推薦員工都來看《張忠謀自傳》。(圖/陳曼儂攝)《張忠謀自傳》上冊於1998年初版,至今已相隔26年,下冊將在11月29日推出,涵蓋1964年至2018年,也就是張忠謀在德州儀器任職,到2018年自台積電退休的故事。台積電運動會活力十足。(圖/陳曼儂攝)魏哲家在運動會致詞時表示,已經看過上冊的同仁,想必已經迫不及待,還沒看過的同仁,請趕快把握這個機會上下冊一起看,一次飽覽創辦人傳奇的人生故事。台積電也為此推出員工購書優惠。張淑芬表示,這本書是創辦人花了很多時間,不是打字、是一字一句「寫出來的」。媒體問她是否看過,她說她都跳著看、不敢全部看,怕看了之後自己會批評,會讓張忠謀又要重寫。而這次運動會也有能吃能玩的園遊會、約140個攤位,鼓勵帶著家人一起同樂,現場有超過2萬名員工與家屬參加,並推行「減塑行動」,攤位不提供塑膠吸管,並免費提供循環餐具租借服務,而兌換點數則以APP電子支付方式,鼓勵無紙化消費,並使用綠電及氫燃料電池供應會場所需電力,會場布置採可回收材質設計。而現場人氣最旺的攤位,就是「台積電運動服」區,熱門商品就是先前曾被員工放上網拍賣上千元的貓頭鷹包。攤主表示,這是設計拿來裝這次運動服用的袋子、結合洗衣袋功能,特色是貓頭鷹肚子上的花紋,有台積電LOGO晶片圖案,是發給員工的福利。除了洗衣袋可以買,這次推出「運動會限定」的同款貓頭鷹小背包,一個早上就賣出上千個。現場客人都人手好幾袋,排隊結帳至少要花半小時,但沒人抱怨,可見此商品魅力無窮。
高中生「飲料插吸管」被記警告 釣出校園狠人炫奇葩獎懲理由
學生時期受到師長管教,表現好被嘉獎、做錯事可能遭處罰甚至記警告、小過或大過,最近有一名高中生分享因為飲料插吸管被記警告,意外釣出許多「校園狠人」炫奇葩獎懲理由,像是教室烤肉、拿蟑螂嚇教官。有一名男高中生21日晚間在Threads曬出一張獎懲通知單,內容是他因為飲料插吸管,竟遭到記警告1次,他傻眼表示,「我飲料插吸管被記警告這樣夠兇嗎?」好奇有沒有其他更扯的獎懲。這篇貼文才1天就超過80萬瀏覽次數,吸引千名網友留言、轉發,底下不乏奇葩的獎懲理由,像是有學生上課餵蝸牛、教室走廊烤地瓜、上課烤肉或煮火鍋、查字典比賽沒有帶字典、拿蟑螂嚇教官、上課時笑出來等等都遭到記警告或小過。還有人因為國文考卷罰寫未交,竟獲得嘉獎1支,也讓不少看呆。有網友推測原PO因為飲料插吸管被記警告,可能是校方提倡環保,「說不定是為了海龜」。在2015年哥斯大黎加岸邊有一隻海龜,鼻子內卡了一根15公分長的塑膠吸管,還不斷流鼻血,間接喚醒大眾環保意識,也造成各國開始展開「限塑」。但台灣民眾普遍習慣使用吸管,雖然政府有施行減塑的政策,民間也出現其他環保材質製作的吸管取代塑膠吸管,不過手搖飲料店也還是會提供吸管給消費者,超商則是不主動提供,但消費者索取還是會給。
中正高工設計「透光環保磚」申請專利 受邀參加首爾發明展
甫於日前完賽的「2024科學探究競賽」,高雄市中正高工團隊以喝完奶茶後的塑膠吸管為發想,利用吸管加上玻璃製造出透光環保磚,作品除一舉拿下技高組優選,在申請中華民國新型專利同時,更受邀參加韓國首爾2024國際發明展,可望將廢棄物變黃金。中正高工建築科邱乙恩、林侑臻與化工科薛文清3人談到,這項創意發明動機因為珍珠奶茶是台灣常見飲料,喝完後的塑膠吸管經常被隨意丟棄,另外,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棄玻璃瓶,質量重且不容易分解,也會造成環境負擔。因此找來廢棄玻璃和塑膠吸管回收利用,藉由玻璃特性製作透光環保磚,使其轉變成有用的建築材料,不僅可以推動垃圾減量,更能將廢棄物循環再生。透光環保磚可讓光線穿越磚牆,具有採光效果,可應用於玄關、門廳或隔間牆,亦可用在戶外公共空間或庭園造景燈,在夜間開啟光源時,可以發揮照明效果。建築科教師張永翔表示,學生研發的透光環保磚試驗後發現,吸水率只有5%,抗壓強度也符合CNS國家標準。中正高工校長張簡玲娟指出,學生發明已具備產業利用性、新穎性與進步性,希望成果能為國內建築設計帶來全新改變,此件作品已獲得「台灣發明協會」全額補助,將於今年11月27至30日,到韓國首爾參加2024國際發明展。台灣發明協會理事長張家菊表示,國際創意發明展重視題目的發想過程,以及是否能夠實際應用於日常生活。今年推薦中正高工學生設計的透光環保磚參加2024國際發明展,期待能夠得到國際肯定,讓世界看到台灣。
膳馨餐飲集團公益永續餐會!資助部落孩童美學教育基金
攜手生態廚師 引領永續美食馨饗宴膳馨餐飲集團與臺灣生態飲食設計中心於 10 月 19 日攜手合作的「幸福島嶼列車」永續餐會,以雲林斗南循環農業為主題,將斗南的產地風情融入每道佳餚。永續餐會收入的30%資助南投賽德克部落藝術教育計畫經費。當晚邀請各界工商士農代表體驗永續餐宴,膳馨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的餐飲業者響應推動永續餐飲。永續餐宴設計者葉柏漢主廚(圖/品牌提供)膳馨餐飲集團創立初衷為「向土地學習」,以及「從產地到餐桌」選用在地食材,來深耕台灣料理的創新,賦予食材嶄新的故事。為實踐膳馨的企業文化及社會價值,輔導集團廚師投入生態廚師培訓課程,在膳馨的廚師不僅僅是烹飪,還必須學習如何選購食材以影響產地的種植方式,並透過烹飪呈現的菜色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飲食選擇。(圖/品牌提供)在環境保護上,膳馨餐飲集團將落實減塑策略,取消塑膠吸管的使用,並更新環保外賣包裝,達到零塑包裝。從 2018 年開始,臺灣生態飲食設計中心致力於培養生態廚師,通過專業的培訓課程,旨在提高廚師對環境永續和在地食材使用的認識。是以專業廚師為主體的公益系統,包括教育、公益和生意三個方面。廚師在接受環境永續課程後,投身於教育,通過食材教導學生認識在地風土文化,同時也參與公益活動,幫助友善農夫設計生態食譜,並利用自己在餐飲界的影響力推廣循環經濟。(圖/品牌提供)「雲林斗南循環農業」從一頭牛的開始說起,12 年前斗南鎮農會開始發展零廢棄物和友善土地的城鎮循環農業。與肉牛產銷班合作將原本要被丟棄的格外品馬鈴薯和紅蘿蔔加入肉牛的飼料中,以避免這些富含營養的農產品被浪費。一隻牛從攝入到排出,都不會離開斗南,並且自行製造飼料和消化牛糞,使得農業循環更為緊密。如今斗南現在擁有市佔率第一的馬鈴薯和出口到日本的高品質紅蘿蔔,以及一公斤售價高達 145 元的臺灣牛肉,實現了農業資源循環整合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圖/品牌提供)當晚餐會菜單融合馨苑小料理主廚柏漢的思鄉情懷,身為斗南囡仔的他,將從小熟悉的家鄉味道,從五味(酸、甘、鹹、苦、辛)開始探索雲林食材,再到具地方色彩的日常料理如2鴨肉麵線、以及斗南地區的民間信仰廟宇「順安宮 媽祖廟」,有個別稱為「菜脯媽」老菜脯高麗菜炊飯等。當晚的餐宴不僅是一場味蕾的盛宴,更是一個故事和文化的交流,讓每個參與者重新認識到斗南的風土人情和台灣的農業價值。(圖/品牌提供)「幸福島嶼列車」永續餐會活動不僅呈現了食材與土地之間的珍貴連結,也是永續飲食理念的實踐。膳馨的初衷「向土地學習」和「從產地到餐桌」的理念透過活動的呈現,也為未來的永續飲食與農業發展種下了希望的種子,期待更多的人能響應和參與,共同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努力。
紙吸管藏癌3/滲血海龜催生環保限塑商機 不要再買了!重複利用才正確
2015年哥斯大黎加岸邊一隻海龜成為全球焦點,因為牠鼻子內卡了一根15公分長的塑膠吸管,使牠不斷流著鼻血,那一刻喚醒大眾環保意識,也催生出巨大的限塑商機。仔細想一想,為了取代一次性塑膠製品,你是不是買了更多環保杯、環保手搖杯帶、環保餐具?專家表示,如果沒有重複利用這些產品直到它壞損,那就失去環保意義,也依舊救不了海龜。近日因紙吸管含致癌成分,而讓環保議題再成焦點,資源循環署表示,禁用塑膠吸管的初衷是希望民眾盡量不要使用吸管,可採直接喝的方式,若有需要也應是使用不鏽鋼或玻璃吸管,「因為它們可以一再使用,不是用過就丟。」但許多消費者因此購買許多相關商品,舉例來說,台北、新北於去年12月、今年5月起開始在連鎖超商速食禁用一次性塑膠杯之後,momo電商平台發現單月環保杯業績瞬間增加4成。不只如此,周邊商品如環保手搖杯袋、吸管等也都賣得嚇嚇叫。根據外電報導,自從2015年塑膠吸管成為眾矢之的後,全球光是一年的拋棄式紙吸管的市場就高達16億美元。就連蘋果iPhone也改採環保再生材料,業界評估將引爆數千億元的環保商機。但回歸到根本,卻有許多民眾不曉得正確的資源回收方式,根據環境部調查,在一般垃圾中有超過4成的可回收資源,包括廚餘、塑膠、紙類、紙製容器通通都被裝在一起丟棄。除此之外,最常見的錯誤方式還有錯誤分類,以1杯手搖飲料為例,紙吸管是一般紙類回收;可生物分解PLA吸管則歸屬於可堆肥處理;塑膠封膜PET應丟棄在塑膠類;淋膜紙杯則是廢紙容器類。2022年4月環保署規定連鎖超商、速食、飲料、超市等通路外帶飲料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杯」,也以降價方式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圖/趙文彬攝)華紙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受訪時表示,由於手搖飲料杯分類方式過於複雜,不免讓人覺得麻煩,所以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整杯丟在一般垃圾類,若能推廣使用不含塑的全紙商品,「從紙封膜到全紙回收杯,民眾只要和過往一樣,整杯丟入『紙類』回收桶,循一般廢紙回收管道處理,就能減少後端回收商的成本與工序,避免因回收不當造成二度污染。」另一個常見的資源回收錯誤是沒有倒掉剩餘的食物液體,資源循環署表示,先倒掉殘留食物與液體、並且稍微沖洗,可以讓後續的回收更順利,也不會污染其他回收物品,「不要留下過多食物殘渣,但也不必洗到非常乾淨,因為後續都會經過專業處理,只要好好分類就可以。」
紙吸管藏癌1/研究證實9成商品都含毒 怎樣才安全?關鍵在「無氟無塑」
根據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的研究發現,在測試的市售39種不同品牌的各式材質吸管中,9成紙吸管都含有多氟和全氟烷基物質(PFAS),若在體內長期累積,可能會增加罹患睪丸癌、腎臟癌、免疫疾病的機率。由於2019年環保署下令禁用塑膠吸管時,曾公布可用紙吸管替代,因此消息一出引發軒然大波。紙吸管真有這麼壞?事實上關鍵在於PFAS化合物,就有業者霸氣喊「要當安全的那1成紙吸管」,研發出無氟無塑的紙吸管。專家也表示,若真的需要使用吸管,也可選擇不鏽鋼吸管較安全。2015年,哥斯大黎加一隻鼻孔滲血卡著塑膠吸管的海龜,讓全世界震撼不已,各國於是紛紛推出禁塑政策,台灣也於2019年7月起規定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大類對象,不得提供內用者一次性塑膠吸管,預計2030年將全面限制一次性塑膠吸管。當時環保署推出3種替代方案,包括「10%塑膠吸管」、「紙吸管」和「生物可分解性塑膠吸管」。如今比利時研究證實,市面上9成紙吸管都含有多氟和全氟烷基物質(PFAS),甚至比塑膠吸管(7成5)機率更高,讓許多支持環保的民眾相當吃驚。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這種含PFAS的紙吸管並不如想像中環保,因為PFAS是工業製造產物,也是一種「永久性汙染物」,它包含1萬2000多種以上的化合物,每一種半衰期都很長,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影響人體內分泌、甲狀腺功能,從動物實驗就觀察到它會增加癌症風險。胸腔重症科醫師黃軒則直言,PFAS化合物會增加睪丸癌、腎臟癌、肝衰竭的罹患機率,雖然通過紙吸管攝入的PFAS量可能很小,但低劑量仍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異常等。紙製品業者楊忠達表示,無塑無氟的紙吸管、紙杯不含有害物質,而且對環境友善,能產生良性的循環。(圖/翻攝台灣環保寶臉書)為什麼9成市售紙吸管都含PFAS?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的研究人員推測,廠商可能是把PFAS當作防水塗層,建議若需要使用吸管,可選擇不銹鋼材質較為安全。營養師程涵宇表示,「事實上許多紙製容器都含有PFAS,多倫多大學環境科學系的研究發現,PFAS用於紙碗時,可作為油脂和水的防護劑。」當大眾紛紛撻伐紙吸管時,卻有一家紙製用品業者跳出來,霸氣喊「9成紙吸管都危險?沒關係,我們就做安全的那1成!」紙製品內外銷的業務負責人楊忠達表示,由於PFAS是永久汙染物,許多國家開始不使用這類商品,看準這樣的商機,於是在2020年代理無氟無塑的紙材,再製造無氟、無塑的紙製容器,計畫先拓展海外市場,再回國內布局。楊忠達表示,「我們的紙張通過7種認證,包含不含氟化物、重金屬、無塑、家庭堆肥等,目前主要商品是無塑無氟的紙杯與紙製包裝容器,主要銷售對象是盤商、貿易商、經銷商,目前也在美國好市多上架,預計9月將推出無氟無塑的紙吸管,屆時國內外會一起銷售。」楊忠達坦言,要做到無氟無塑,的確要付出更多的成本,相較於一般紙製容器,未來希望所有紙製品比一般傳統價格增加一成,而且相較於歐美國家,例如丹麥已於2020年禁用PFAS於紙製容器,台灣並沒有強制規定,所以過去一直較著重海外市場,台灣多以推廣分享為主,但若能有更多人使用這類真正的全紙商品,從材質上(源頭)落實環保,到後續完善的回收系統機制,就能成為一個良性的循環,對環境真正友善。
紙吸管暗藏傷身化學物質 專家提醒:會在人體內殘存多年
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抬頭,不少店家都將原本的塑膠吸管更換成紙吸管。但近來卻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其實紙吸管內暗藏對環境、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多氟烷基物質」 (PFAS) ,而且這個物質會在人體內殘存多年。根據外媒報導指出,比利時研究人員測試市面上39個品牌的紙吸管,同時在其中發現大多含有化學物質「多氟烷基物質」 (PFAS) 。其中紙製吸管、竹製吸管、塑膠吸管與玻璃吸管的含量分別為90%、80%、75%與40%,而不鏽鋼吸管則不含化學物質。研究報告中也表示,PFAS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可以在環境中保留數千年,除了危害環境外,人體如攝入後也難以排出,更會在人體內殘存多年,同時也會引發人類甲狀腺疾病、膽固醇升高、肝損傷、腎癌和睾丸癌等疾病。研究報告作者、安特衛普大學環境科學家研究員格羅芬(Thimo Groffen)表示,雖然市場上常以紙、竹子等植物原料製成的吸管來宣傳環保觀念,但這類型的吸管中大多含有PFAS,是否真的「環保」還有待商榷。
6種喝水方式超NG!醫曝「這物吞下肚」恐發胖、罹癌
為了維護正常的生理運作,每天都要攝取充足水分,但就有醫師提醒,若是喝水方式錯誤,不僅導致肥胖問題,嚴重甚至可能罹患癌症,像是使用塑膠容器盛裝熱水,當中所溶出的化學物質將對健康造成危害。高雄榮總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在YouTube頻道《健康2.0-名醫觀點》分享,人體一天需要喝到2000cc~3000cc以上的水,才能促進循環、幫助尿液排出毒素或代謝物,但若是喝水方式不正確,不僅會喝進毒素,還可能導致肥胖或是增加罹癌風險,因此不得不多加留意。對此,祝年豐提醒,有6種錯誤的喝水方式,像是塑膠杯裝熱水、寶特瓶裝熱水、塑膠水壺裝熱水、塑膠吸管喝熱飲、塑膠袋裝熱湯、塑膠湯匙舀湯。醫師提醒6種錯誤喝水方式,恐導致肥胖甚至罹癌。(圖/擷取自YouTube/健康2.0-名醫觀點)祝年豐說明,上述塑膠容器若是用來盛裝熱水、熱湯,容易溶出一些化學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又被稱作「環境賀爾蒙」,恐造成人體代謝內分泌失調、肥胖及罹癌等風險。祝年豐指出,不少人認為只有塑膠袋才會有「環境賀爾蒙」,但事實上它存在於各種塑膠製品,包含沐浴乳、乳液、清潔劑、保鮮膜、美耐皿餐具,以及殺蟲劑、除草劑或是印刷油墨等,這些環境賀爾蒙會造成性早熟、不孕,甚至增加離癌風險,尤其是女性乳癌與子宮內膜癌,而男性則可能出現攝護腺癌或膀胱癌。至於要如何避開環境賀爾蒙?祝年豐建議,最重要的還是減少使用塑膠製品、正確使用塑膠容器,若是要喝熱飲或外帶食物時,多留意塑膠袋是否符合法令規範,微波也需挑選品質合格的保鮮膜。
麥當勞杯子又改版「不能帶走了」 員工揭密:明年陸續引進
連鎖速食業者麥當勞重視環保及環境永續議題,2019年推出「冷飲直接喝」,不再提供塑膠吸管,減少3~16%的塑膠使料用量,不過有民眾最近到麥當勞內用時,發現杯子似乎不太一樣,不但沒有蓋子、杯子也變厚很多,讓他產生疑惑。對此,有員工就解答了。原PO在《Dcard》討論區透露,最近去麥當勞用餐時,發現杯子和外帶的不同,除了沒有蓋子,杯子材質厚很多,不像外帶杯會軟掉,因此他好奇:「這是重複使用的還是一次性的?我可以帶走嗎?」離開的時候有看到內用杯子回收區,但仍不確定是不是重複使用。麥當勞自2019年就不再提供塑膠吸管。(圖/翻攝自麥當勞季報)貼文曝光後,引發一番討論,網友紛紛留言:「就是像一般餐廳的杯子,要收回去清洗再使用的,不能帶走當紀念哦」、「有點類似外面的餐廳提供杯子的感覺」、「這是循環杯!」、「怎麼覺得不太衛生⋯應該還是可以要求用外帶杯吧」。另外,也有員工解答,「之後麥當勞都會改成有內用杯以及外帶杯可以做選擇!內用杯就是由我們內部清洗重複使用」、「內用杯目前測試店在台北的某一家店,循環杯北部不知道幾家、台南有3家,未來陸續會增到20幾家循環杯,明年估計會陸續引進內用杯,所以以後麥當勞會有內用杯、環保杯、循環杯」。至於杯子如何清洗,「為了配合環保,未來麥當勞會引進洗碗機,杯子全部都會丟進洗碗機洗」。
南韓「限塑令」下月開跑!超商禁止提供塑膠袋 業者祭對策憂:顧客狂討要
為了推動環保意識、減少一次性塑膠垃圾,南韓宣布最嚴「限塑令」自11月24日起,全面禁止店家提供一次性產品,包括餐廳禁止提供紙杯或塑膠吸管、超商禁止提供黑色塑膠袋等減塑政策。對此,南韓超商業者也祭出對策,像是向顧客提供紙袋、不織布袋等替代方案。據《韓聯社》報導,南韓自下個月24日起,將全面禁止店家提供一次性產品,各大超商正積極研擬替代措施,不過此舉也引起業者擔憂,未來恐將遇到顧客強行討要塑膠袋的情況,勢必會出現一些混亂。報導指出,自7月初開始,韓國便利商店品牌「GS25」便已停止採購一次性塑膠袋,同時向各大分店提供紙袋、不織布袋等替代購物袋,過去以來光是該家超商的塑膠袋使用量,每月平均多達2000萬張以上。自8月以來,南韓「CU」超商紛紛向顧客宣導自備環保購物袋,本月起全面禁售一次性塑膠袋,轉而販賣紙袋及環保購物袋。針對「限塑令」即將上路,各大便利超商也相繼貼出公告,宣布提前禁止銷售塑膠袋。當地7-11也從9月開始逐步減少塑膠袋的採購訂單,過去全國7-11超商的塑膠袋使用量約為每月800萬個,但本月已下降至每月300萬個。
獨家∕不敬業激怒粉絲遭喊退粉 爆Keanna慣性遲到還討喝珍奶
謝和弦前妻Keanna(戴一軒、KT)近期因發文標籤歌手ØZI引起一連串爭議事件,就連當初挺她的混血寶包媽媽都透過網紅鳳梨出來指遭KT騙了。而本月15日她下台中為代言保養品牌擔任一日店長卻遲到近三個小時,又引發風波,粉絲不滿等候多時卻看到KT一身「路人打扮」,更在抽獎時直說粉絲抽到的產品「用不到」,現場更討起珍奶喝,等等動作都讓粉絲直批「超不敬業」。大遲到的Keanna被網友批穿的像路人,一路靠主持人宛宛兒撐場。(圖/翻攝自IG)活動當日遲到多時的KT,事後雖由助理發文強調是因身體不舒服也服用了藥物,但粉絲、網友們不買單,在Dcard上討論,認為遲到後KT的作為都很不敬業,不僅腳踩球鞋、穿著普通,比粉絲還像路人,也指出在粉絲抽到防曬產品時竟直說:「哇~抽到現在用不到的。」讓一旁的主持人宛宛兒尷尬緩頰表示,不分季節都會用到防曬,行為被批是不稱職的代言人。最後還是插了塑膠吸管的Keanna遭粉絲批評喊換代言人。(翻攝自IG)網友也指出,姍姍來遲的KT突然看向場外詢問怎麼有珍珠奶茶,宛宛兒趕緊請工作人員遞上KT的飲料,不料她除了表示自己響應環保不用塑膠吸管,甚至為了撕下封膜讓現場再度陷入尷尬沉默,直到宛宛兒出聲控場才讓直播活動繼續,網友認為真的環保就應該隨身帶環保吸管,種種行為都讓粉絲網友看傻了眼。Keanna粉絲被稱為「紫民」,出面指控她慣性遲到因而退粉 。(圖/翻攝自dcard)Keanna粉絲被稱為「紫民」,出面指控她慣性遲到因而退粉 。(圖/翻攝自dcard)原是KT死忠粉絲的網友也留言表示很失望,直指她一直以來「活動、直播都慣性遲到兩三小時」因此怒退粉。此外,獨自撐場的主持人宛宛兒意外圈粉,網友除了誇她臨場反應好、EQ也高,不過這段幾小時沒有一日店長的尷尬畫面已被廠商下架。
人人吃塑膠1/減塑20載愈減愈多 台灣年耗200億個塑膠袋
疫情緩解後,全球矚目的COP26(「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11月初在英國舉行,減碳淨零議題重磅登場,而就在COP26召開前,台灣綠色和平組織10月底公布,位在台東海拔3,300公尺的嘉明湖水樣本塑膠檢出率是100%,臺灣水鹿糞便樣本微塑膠在玉山塔塔加的檢出率最高,超過3成。此一結果,十分嚇人。地球日網絡( EDN,非政府環保組織) 2018年4月世界地球日定出「終結塑膠污染」(End Plastic Pollution)主題後,各國紛紛訂下限塑期程,台灣提前在同年2月宣布減塑,提出「2020內用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的時程表。事實上,台灣限塑的腳步不只比各國提前2個月,而是整整早了十幾年。早在2002年,環保署就規定部分商店不能供應免費塑膠袋。但遺憾的是,20年來台灣的減塑成果顯然跟不上使用量。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唐安表示,過去10年一次性塑膠用品的使用量至少增加22.8%。(圖/張文玠攝)根據經濟部塑膠袋內銷產量總重的數據估算,2020年台灣約用掉200億個塑膠袋,比2018年的180億個還多,更遠高於2002年的140億個。以每個厚度0.03mm計算,疊起來相當於68個聖母峰的高度,非常驚人。環保署曾在2019年針對4,452家商店、約7,000萬人次的消費者做過統計,發現購買塑膠袋的消費者約只有10%,顯見政府的減塑政策並非沒有成果,而是使用量更多。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唐安表示,「過去10年對一次性塑膠用品的使用量保守估計至少增加了22.8%,這顯示當前的法令的引導減塑政策,根本趕不上後端的使用量。」這兩年因疫情關係,外送外賣的塑膠包材用量更嚴重,餐飲業的外帶率大幅提升,勢必更增加塑膠袋、塑膠吸管及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目前全球各國為了限制塑膠袋的使用,都是採取「以價制量」的方式,購物時若需塑膠袋,每個收取約新台幣1-10元不等。但這個政策在顯然在歐美地區成效較顯著,在台灣並未達到抑制成長的效果。據估算,在塑膠袋收費後,歐盟地區每年每人使用198個塑膠袋,而台灣則仍高達762個,是歐盟的3.85倍。近兩年因為疫情關係,塑膠袋及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圖/于魯光攝)因此,包括綠色和平在內的許多環保團體都認為,從前端禁止生產才是全面限塑的辦法。唐安舉例:「加拿大溫哥華2020年開始禁用塑膠吸管,2022年開始禁用塑膠袋。」台灣有可能禁止或限制生產塑膠袋、塑膠吸管嗎?環保署的立場是「於法無據」。若要立法,勢必變成一場環保與經濟的角力。早在2002年第一次限塑政策時,就曾引發製造業者上街頭抗議;如今相隔20年,世界限塑氛圍更趨熱絡之際,記者前往立法院詢問幾位環保立委,對立法禁止生產一次性塑膠用品這個議題,竟然都三緘其口。不禁令人憂心,政府的限塑政策是不是「被塑膠了」!2002年第一次限塑政策時,曾引發塑膠業者上街頭抗議。(圖/報系資料照)
人人吃塑膠2/微塑膠入侵人體 每人每年吃掉1根吸管
為緩解地球暖化,COP21(「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於2015年12月間通過《巴黎協定》 (Paris Agreement)訂下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就在這一年的8月,一部哥斯大黎加海洋研究者的8分鐘紀錄短片,研究者從一隻瀕危欖蠵龜鼻腔中,拔出一根完整的塑膠吸管,震撼世人,開啟全球減塑議題。而珍珠奶茶、手搖飲大國的台灣,塑膠吸管用量如何?據調查,台灣過去每年要用掉30億根塑膠吸管,排列起來可繞地球12圈。環保署在去年7月起禁止公部門、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大類共8,000多家業者,提供內用者「一次用塑膠吸管」。政策實施至今,環保署估計每年約可減少1億根塑膠吸管。但禁用塑膠吸管就能拯救海洋嗎?根據「荒野保護協會」發佈的國際淨灘活動數據顯示,塑膠吸管僅是海洋垃圾的第四名;但值得關注的是,前十名海洋垃圾中除了菸蒂與玻璃罐外,全都是塑膠製品。台灣每年用掉約30億根吸管,總長度可繞地球12圈。(圖/報系資料照)根據聯合國在2017年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人類從1959年塑膠袋發明以來,已在地球上製造了83億噸的塑膠產品,這其中只有12%被焚燒、9%被回收,其他有許多就成了海洋、山林的汙染源;尤其是海洋。就連2019年5月人類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達10,928公尺深的新紀錄,都發現塑膠垃圾。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影片中那隻不幸的海龜,所有生活在海洋或依賴海洋為生的生物,都會是海洋塑膠垃圾的受害者。譬如2015年英國有一篇關於海鳥的研究報告,便指出全球有超過9成的海鳥,曾經把塑膠垃圾吞下肚。此外,研究人員也分別在印尼、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國沿海城市的市場抽驗,發現平均約有4分之1的魚,內臟內有塑膠垃圾。包括貝類、魚類、頭足類等海洋生物,體積大的可能誤食塑膠袋、吸管,體積小的則吃到微塑膠(直徑或長度小於5mm的塑膠微粒),而這些海鮮都是人類餐桌上的美食,吃進肚後仍有部分會殘留在人體。「綠色和平」在今年初曾公佈一份數據,推估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經由海鮮吃下1.63萬個微塑膠,相當於1根塑膠吸管,這個數字很驚人。此外,綠色和平也與保護保育類動物團隊合作,調查六大保育類動物的水源汙染,發現連海拔3,310公尺、管制甚嚴格的嘉明湖,湖水的微塑膠檢出率居然是100%,也從水鹿的糞便中檢測出微塑膠,顯示「塑膠災難」已遍及台灣陸海空還人畜不分都吃下肚,減塑及限塑行動已是刻不容緩。環團人員在海拔3,310公尺的嘉明湖檢出微塑膠。(圖/綠色和平提供)
人人吃塑膠3/減塑新潮流 無塑商店崛起 循環杯推入都會區
台灣的減塑腳步比歐美早,但成效卻不盡理想。除了塑膠袋杯盤吸管的生產及供應端尚未立法限塑,CTWANT記者調查發現,塑膠袋及吸管回收再利用率偏低,甚至虎頭蛇尾,慶幸的是,民間「無塑商店」及不提供塑膠袋市場興起,在小琉球獨有的「琉行杯」(循環杯)明年將推入台灣都會區。根據環保署統計,塑膠袋的回收率約只有9%,遠低於寶特瓶的96%。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唐安表示,只有單一材質的乾淨塑膠袋才可回收,「市面上像裝洋芋片、洗髮乳或洗衣乳等塑膠袋,為了防潮和避光,生產時會複合鋁箔或錫箔,這些都無法回收。」此外,在塑膠吸管方面,由於不屬於塑膠「容器」,塑膠吸管並非環保署規定的回收項目,是由各縣市政府自行決定是否回收。但目前回收塑膠吸管的僅有新北市、基隆市、南投縣、嘉義市、台南市、金門縣幾個縣市,且吸管必須沖洗乾淨並晾乾才能回收。「只要必須經過沖洗、晾乾的程序,回收成效一定不好。」環保署官員表示,過去就曾有保護水資源的團體,質疑沖洗塑膠垃圾回收的必要性。本刊記者時地走訪幾家資源回收場,也發現除了塑膠瓶、寶特瓶外,對於塑膠袋、塑膠吸管等回收品興趣缺缺,甚至直接當成垃圾處理。回收業者表示,「塑膠袋、塑膠吸管體積小,分類麻煩,根本不夠成本。」北部一位回收業者坦白告訴記者,「號稱可生物分解的環保塑膠袋,在回收業者眼中根本就跟一般塑膠袋毫無差別--都是垃圾。」綠色和平表示,「可分解塑膠袋外觀和一般垃圾袋很難區別,加上必須在特定的溫度、濕度環境下才可分解,政府也沒針對可分解塑膠袋有特別政策,回收業者根本無暇也不願去處理。」台灣在塑膠回收再製方面的研發有不錯的成果。(圖/黃威彬攝)另一方面,台灣在塑膠回收再製成品方面也有不錯的成果,譬如2020年世界杯足球賽的T恤就是「MIT」的塑膠再生利用產品;另外,環保署也表示,最近也有廠商研發出以再生塑膠製成風力發電的扇葉。但記者詢問彰化一家以再生塑膠生產襪子的工廠則表示,「再生塑膠的成本不比一般人造纖維織料便宜,如果政府沒有補貼政策或配套,也只能偶爾做做。」比起令人氣餒的塑膠袋回收及再利用,民間興起的「無塑商店」讓人振奮不少。這些「無塑商店」的經營模式回到古早沒有塑膠袋時期,標榜無包裝,需自備容器包材;再如新北市蘆洲區的永平市場,商家不主動提供新塑膠,或使用回收塑膠袋。台塑生醫建置投幣式洗衣精補給站,自備容器半價優惠。(圖/黃耀徵攝)而台灣石化龍頭台塑董事長林健男更在7月29日股東會上宣佈,自2025年起,停止生產聚氯乙烯(PVC)、聚乙烯聚合物(PE)、聚丙烯(PP)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膠 ,被外界視為「自廢武功」卻贏得讚許;同門的台塑生醫,10月間更建置投幣式洗衣精補給站,自備容器半價優惠,明年將廣設補給站。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副執行秘書魏文宜表示,目前環保署正在規劃「循環杯」的共享模式,預計明年起在都會區實施。據了解,這個在小琉球推行一年多的「琉行杯」,島上共有3,500個不銹鋼環保杯在一百多家飲料店家中流通,由政府補貼委外負責回收、清洗、消毒、鋪送,平均年使用率超過10萬杯,若大舉推入都會區,必能大量減少一次性塑膠吸管及杯品的使用。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副執行秘書魏文宜表示,「琉行杯」的模式若推入都會區,必能大量減少塑膠吸管及杯品的使用。(圖/黃威彬攝)
李應元政治路途上 曾三度為環保議題賭上烏紗帽
回顧李應元擔任環保署長期間,三度為環保議題賭上烏紗帽,包含兩次為了空污未達標,一次則是深澳電廠通過環評時,認為只要公投選擇核四,他會辭職以示負責。李應元擔任環保署長時,三度為環保議題賭上烏紗帽。李應元從總統蔡英文上任以來,就接下環保署長一職,可以說是元老內閣之一。上任後,他隨即面對嚴峻的空污議題以及環境破壞的問題,李應元就任後立刻宣布停止國家公園等的採礦開發,也宣示空污減量目標,他還承諾,若沒有達到細懸浮微粒(PM2.5)的減量目標,就會下台負責。李應元第二次賭上烏紗帽,則是2017年11月再度為空污宣示,當時他表示,若隔年5月20日時,PM2.5紅色警戒站日數減量未達20%,他會提辭呈負起政治責任。除了空污議題,李應元針對深澳電廠爭議,也賭上烏紗帽挑戰擁核者,要求透過公投表決要核四還是要深澳,若選擇核四,願意下台負責。李應元曾不顧外界反對,積極推動減塑措施。為了保護海龜,李應元曾不顧外界反對,積極推動減塑措施,包含要求連鎖速食店等一定規模餐飲業者,內用禁止提供一次性的塑膠吸管等,從源頭減少垃圾流入海洋,另外,2030年全面禁用包含購物用提袋、免洗餐具、外帶飲料杯及塑膠吸管等一次用塑膠製品等,這些擴大限塑措施也帶領國際,包括加拿大等國家也響應限塑政策。不過這位環保署長任內也不是沒有爭議,像是觀塘環評案過關,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就指,李應元並未替環境把關,導致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辭職,希望可以保護大潭藻礁生態。另外,深澳電廠環評過關時,也引發外界爭議;為了減少空污,李應元推出廟宇減爐等措施,被外界視為打壓宗教;推出汰除老舊柴油車,降低對空氣品質影響,也引發車主反彈。除此之外,李應元本身也曾在聚餐時被發現吃魚翅,被認為觀感不佳等,都讓他躍上新聞版面。李應元後來因為空污改善與民眾的期待有落差,為了負起政治責任,於2018年12月1日請辭獲准。
澳門「限塑令」明年起增新規 禁止進口及轉運塑膠吸管、攪拌棒
《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8月30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自明年1月1日起,禁止進口及轉運不可降解塑膠製的一次性餐飲吸管及一次性攪拌棒至澳門。根據中新網引述澳門環境保護局表示,經綜合分析澳門實際情況及參考其他地區經驗,澳門特區政府根據《對外貿易法》的有關規定,通過第122/2021號行政長官批示,禁止不可分解一次性塑膠餐飲吸管及飲料攪拌棒的進口、轉運至澳門。澳門特區政府近年逐步推動「減塑」,其中《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於2019年11月18日生效,規定除少數特定商品和購物場所外,所有零售行為中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違者每個塑膠袋罰款1000澳門元;2020年1月1日起,通過行政長官批示,禁止進口及轉運一次性發泡膠餐具(包括餐盒、碗、杯、碟)至澳門。澳門新口岸咖啡茶店負責人表示,在此項禁令生效之後,會將塑膠制的吸管及攪拌棒換成紙制的,為「限塑令」出一份力,支持配合澳門政府的環保工作。
陸實施史上最嚴「限塑令」 商家禁用5樣產品!2025揮別塑膠袋
大陸已實施史上最嚴「限塑令」,全面禁用塑膠吸管、超薄塑膠購物袋,超過50個主要城市外賣、超商等商業活動,禁止或限制使用其他的不可降解塑膠製品,違者最高處罰10萬元(人民幣,下同),大陸塑膠汙染治理進入階段性轉捩點,目標在2025年全面禁塑。大陸從2008年實施「對塑膠購物袋收費」政策,陸續推進限塑令,去年1月16日,由國家發改委、環保等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膠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稱《意見》),接著4月修訂《固廢法》、7月發布《關於紮實推進塑膠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漸次為史上最嚴「限塑令」做準備。首先定調「自2021年1月1日起,商場、超商、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購物袋」,各地方政府也陸續推出實施方案。根據《意見》,今年1月以後,全面禁止「生產、銷售」的塑膠製品有: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膠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的塑膠製品、一次性發泡塑膠(保麗龍)餐具、一次性塑膠棉籤、含塑膠微珠的日化用品。此外,陸續到2022、2025年全面禁止的部分禁止、限制「使用」的塑膠製品有:不可降解塑膠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膠製品、電商快遞塑膠包裝、不合格農用地膜。因此,目前以城鎮為主的商家不能用的產品有:1.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吸管。2.不可降解塑膠袋(直轄市、省會城市、計畫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3.厚度小於0.025公分的超薄塑膠購物袋。4.保麗龍餐盒、餐具。5.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膠刀叉勺。此外,禁限的塑膠製品採購替代品時,商家必須注意替代產品環保效能的真偽,政策實施後市場監管部門、生態環境部門已開展執法檢查,根據《固廢法》要求,違規者可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這次「限塑令2.0版」,不只禁限,還建構了覆蓋塑膠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末端處置全生命周期的資源回收政策體系。提出推廣替代產品和模式、規範塑膠回收利用和處置。塑膠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是一大重點,提供塑膠循環經濟產業轉型方向。《意見》表明,到了2022年,要大幅提升塑膠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並要培育有利於規範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膠汙染的新業態模式。建立可循環物流配送器具回收體系,鼓勵重複使用非一次性製品和包裝,徹底跟「生產-消費-丟棄」的一次性時代塑膠告別。
李瑞鎮拍戲現場霸佔兩暖爐 聽聞李周映爆料幼稚拿吸管報復
近年來活躍於綜藝真人秀,並以傲嬌又愛碎碎唸個性廣受觀眾喜愛的「美大叔」李瑞鎮,相隔兩年再度接拍電視劇,以燒腦新作《聲死一線TIMES》回歸小螢幕,劇情描述身處2015年,一心追求真相的記者李鎮宇(李瑞鎮 飾),與身在2020年的DBS女記者徐正仁(李周映 飾),藉由電話一起跨時空拼湊真相,合力阻止她父親徐基泰(金永哲 飾)在上任總統後遇害的事件。甫於去年演出變性人角色令觀眾印象深刻的李周映,在記者會上爆料和李瑞鎮頂著強風在屋頂上拍戲時,男方竟然獨自霸佔兩個暖爐,李瑞鎮聞言當場忍不住拿起塑膠吸管戳她;隨後被問到連續兩部作品都是接拍同電視台戲劇的理由時,李瑞鎮不改老實又傲嬌的本色表示:「並非因為我是電視台的粉絲才這麼做,而是因為喜歡這齣劇的體裁才接演的」,可愛的舉動及發言令現場爆笑不斷。提到「收視公約」,金永哲對此豪氣承諾:「若收視率能達到13%的話,我會自掏腰包送1000人各4美元!」(「4美元」是金永哲的經典台詞)。《聲死一線TIMES》2/21起每周日、一於遠傳friDay影音更新。此外,呂珍九也於睽違小螢幕近兩年之後,藉由新作《怪物》回歸,本劇是以被發配邊疆的兩位菁英警察,為了抓住連環殺人犯而打破法律與原則,刻劃人類多面性的心理驚悚片,在預告曝光後便被網友譽為是經典電影《殺人回憶》的戲劇版。呂珍九9歲時曾演過申河均的童年時期,他開心表示因為當初都沒能和前輩碰到面,一直都很希望能再度合作,相隔14年後終於圓夢。呂珍九9歲時曾演過申河均的童年時期,他開心表示一直很希望再度合作,相隔14年後終於圓夢。(圖/friDay影音提供)申河均對此卻爆笑回覆說,自己當初在片場有見過小呂珍九,沒想到現在竟然已成長得這麼棒了,一想到是這麼帥的人演自己的童年時期就覺得壓力很大,笑稱早知道當初應該換個人來演才對,而記者會稍後也揭露了劇中會由新生代男星李到晛來客串演出申河均的年輕時期。遠傳friDay影音自2/20起獨家跟播《怪物》,每周六日更新。不僅如此,NCT成員在玹首挑大梁的青春校園劇《Dear.M》將於2/27起每周六更新;李昇基相隔一年半即再度推出的追緝動作劇《MOUSE》則於3/04起每周四五更新;李帝勳一連推出兩部電影之後,再度主演久違的電視作品《模範計程車》4月登場;不久前才在末世求生片《Sweet Home》中飾演冷靜軍師哥哥與叛逆妹妹的李到晛、高旻示,今年將在《五月的青春》中改組浪漫CP,預計將於5月上線,以上四部全都只在friDay影音獨家跟播。
影/愛上台灣!俄美女見小琉球「一景象」卻暴哭:我的心都碎了
俄羅斯女星安妮的妹妹莉娜已經在台灣住第6年,她相當熱愛台灣,到處走透透。不過,日前她提到自己到小琉球的經驗,邊講邊哭,描述親眼見到海龜在吃塑膠垃圾,「牠們不應該因這樣而死。」莉娜表示,自己14歲就來台參加中文夏令營,18歲時決定要來台灣讀大學,當時安妮已經搬到台灣,而且經常對莉娜說台灣是個好地方,所以莉娜也決定到台灣讀書。她說:「大四時,我決定要開始旅行,好歹看看住了這麼多年的地方到底長怎樣。旅行真的讓我用不一樣的視野看到台灣,也讓我愛上了台灣。」(合成圖/莉娜臉書)「台灣真的好美麗,就像個珠寶盒一樣!」莉娜花了3年的時間上山下海、全台走透透,還沒造訪過的最後一站是馬祖。不過,雖然她認為台灣很美,但也見到許多可怕的景象,尤其在小琉球見到的景象,再度說出口時讓她不禁潸然淚下。(圖/Stopkiddinstudio YouTube)(圖/Stopkiddinstudio YouTube)莉娜當時在小琉球浮潛,但海中卻有許多塑膠垃圾,包含泡麵的包裝袋等。她說:「我看到海龜在吃這些塑膠垃圾,我看到時真的好傷心,心都碎了,牠們不應該因這樣而死。」莉娜認為人類一定能將世界變得很好,方法也很簡單,例如不要用塑膠吸管、自備購物戴和餐具,「我自己一個人是無法改變世界的,但大家一起的話,一定能做到。」
正妹網紅推廣「零垃圾」生活 4年垃圾僅500ml
現今網紅產業崛起,影片主題也愈來愈多元,其中又以化妝品和觀光旅遊為大宗;但美國紐約一名正妹網紅勞倫辛格(Lauren Singer)卻是以環保為題材,標榜自己「4年沒丟過一件垃圾」吸引大批粉絲,成為百萬網紅。勞倫推廣「零垃圾」生活,藉以保護環境。(圖/翻攝自搜狐新聞)根據《搜狐新聞》報導,勞倫表示,自己4年來所製造的垃圾,包括店員堅持給的塑膠吸管、快遞用的塑膠繩、衣服上的標籤、防腐劑以及舊信用卡,而這些垃圾僅須一個500ml大小的玻璃罐就能裝完。不少網友好奇勞倫是如何做到減少垃圾的生活,對此她也大方公開分享自己「零垃圾」的作法;勞倫表示,自己的第一步便是從拒絕使用塑膠製品開始。勞倫說道自己很少外食,食物大多都是自己帶著帆布袋去超市和菜市場採買;出門逛街聚會則會隨身攜帶帆布袋、水杯和一塊方巾,喝飲料就使用自己的水杯和不銹鋼吸管,漢堡則以方巾包覆食用,時尚美觀還可循環使用。勞倫外出聚餐都會使用自己的杯具,減少生產垃圾。此外,勞倫還自豪的表示,像是牙膏、肥皂等個人護理產品以及化妝品等都是自己親手做,用的都是無添加的原料,可以降解,不會產生垃圾;而生理用品,她則使用天然橡膠做的月亮杯代替,一樣可循環利用,既環保又省錢。至於做菜剩下的廚餘,她會先存放在冰箱中冷凍,等回收日子以紙袋包好拿去回收站,而回收的廚餘垃圾2、3個月後就會自然降解成肥沃的黑金土。勞倫將自己身體力行的「零垃圾」生活分享至網路上,立即吸引了大批粉絲,還有人建議她可量產自己手工製作的純天然用品;而勞倫也採納粉絲提議,成立了公司,專門生產和提供「零垃圾」清潔用品。不僅如此,勞倫奉行環保的節約生活也廣受外界注意,經常受邀上各種節目、還曾到聯合國進行演講,推廣自己的「零垃圾」生活方式,「『Refuse』(不用)、『Reduce』(少用)、『Reuse』(重複用)、『Recycle』(重製再用)、『Rot』(歸土)」。勞倫表示,自己幾年前也是個追求當季流行,喜歡購物的女子,但當她在學校的環境科學課程中,認知到人類生產的塑膠對環境的破壞已經產生相當嚴重的影響後,便立志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勞倫持續對外界分享自己的「零垃圾」生活,希望能藉此引起更多人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