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垃圾
」 塑膠 垃圾 塑膠垃圾 塑膠袋 塑膠汙染2年齡小心「斷崖式衰老」死亡率提升 醫親吐4解決辦法
老化是人類無法避免的自然過程,但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在44歲及60歲時可能經歷「斷崖式衰老」現象,導致身體機能急速衰退,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風險,甚至提升死亡率。急診科醫師張適恆指出,這種現象的背後原因之一,可能是環境汙染物塑膠微粒的侵害。張適恆在YouTube頻道中分享,臨床上有許多患者在40多歲時,感覺體力明顯下降、運動能力不如以往,睡眠品質也逐漸惡化,甚至出現無緣由的情緒低落。他們往往以為進入更年期,但檢查結果卻顯示,荷爾蒙水平及各項身體指數均正常。張適恆表示,這可能是進入斷崖式衰老的徵兆。目前醫學檢測多能發現疾病,但對於器官衰老尚無法直接診斷,需依靠症狀的綜合評估,而衰老通常早於疾病數年出現,及早發現並干預尤為重要。張適恆引用史丹佛大學今年8月的研究指出,人體在44歲及60歲時,內部分子及微生物的組成會出現顯著轉變,並朝不利健康的方向發展,這被視為加速老化的關鍵時間點,不僅會使體力下降及外貌改變,還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甚至增加死亡率。張適恆也分享南韓科學家今年10月的研究結果,認為塑膠微粒可能是重要誘因之一。塑膠垃圾經過環境分解後形成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粒,甚至更小的奈米微粒,能透過腸胃道、呼吸道或皮膚進入人體,並堆積於脂肪等部位。過去醫學界普遍認為塑膠微粒活性低,不會對健康造成顯著威脅,但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微粒可能干擾脂肪生成,進一步引發炎症及加速老化。為降低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張適恆建議日常生活中應過濾飲用水,避免飲用及烹調用水中殘存的微粒;在飲食上,盡量避免食用帶內臟的海鮮,特別是文蛤、牡蠣等容易累積塑膠微粒的食材,選擇食物鏈底部的小魚或去除蝦頭和腸泥的蝦類。此外,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也十分重要,以減少附著塑化劑的灰塵進入呼吸道。張適恆特別提醒,避免使用塑膠容器加熱食物,選擇玻璃或不銹鋼容器替代,以減少塑化劑或微粒滲入食品。張適恆強調,塑膠微粒的影響雖常被忽視,但其對健康的潛在威脅不容小覷。他呼籲大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從日常細節入手,遠離塑膠微粒的侵害,以有效減少斷崖式衰老帶來的健康風險。
花蓮低碳美食之旅!以不塑生活守護大自然,那就從餐桌開始吧!
現今全球因塑膠製品過於便利,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塑膠垃圾對海洋生物的威脅更是不容忽視。如此,花蓮縣環境保護局積極推動源頭減量,透過宣導「不塑友善餐廳」概念,鼓勵餐飲業者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讓旅客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不塑友善餐廳積極推廣自備餐具外帶以及提供內用一次性餐具,不僅減少垃圾,更帶動旅客們實踐永續生活的意識。(圖/CTWANT)什麼是不塑友善餐廳?永續飲食的先鋒花蓮縣環保局為減少一次性塑膠用品的使用,設立了不塑友善餐廳的認證標準。只要店家符合下列六大條件中的至少兩項,即可申請加入不塑餐廳行列:1. 內用不提供任何材質的一次性用品(此項為必要)。外送餐點採用環保餐具並收回清洗重複使用。店內使用環保標章產品至少一項(如清潔劑、衛生紙等)。優先使用在地有機食材並提供客製化餐點。鼓勵外帶自備環保餐具或購物袋,並給予消費優惠(如折扣或加量)。其他創新減塑作為。符合條件的店家經環保局審核後,將獲得認證告示牌,並列入「花蓮縣不塑餐廳友善地圖」及清單,方便民眾查詢。申請表單可於「花蓮縣資源回收走透透」粉絲專頁或「花蓮縣環境保護局資源回收資訊網」下載。目前,已有22家花蓮餐廳加入不塑友善餐廳的行列,讓我們一起看看其中幾家的特色與努力!京湘排骨麵店內的環保餐具與高溫消毒設施,體現了店家對環保與健康的雙重堅持。(圖/CTWANT)排骨酥的環保新風味『京湘排骨麵』以獨特排骨酥聞名的「京湘排骨麵」是最早加入不塑友善餐廳的代表之一。他們在內用時提供可重複使用的環保餐具,並設置高溫殺菌的洗碗機,讓用餐更安心。此外,店家也鼓勵外帶顧客自備餐具,為減塑出一份力。六里屯是在地超過70年的經典牛肉麵,不僅滿足味蕾,還讓旅客們感受餐廳對環境的友善理念。 (圖/CTWANT)牛肉麵與低碳的完美結合『六里屯麵食專家』花蓮必吃的「六里屯麵食專家」,除了提供美味的牛肉麵,還以環保理念聞名。店內風格融合紅磚與工業風設計,並採用環保筷及可重複使用的餐具,成為環保與美味兼具的最佳典範。紅帽咖啡以馬克杯取代一次性容器,成為不塑友善餐廳的模範,讓每杯咖啡都充滿環保意識。(圖/CTWANT)美崙濱海的環保香氣『紅帽咖啡』位於美崙濱海公園附近的「紅帽咖啡」,一直以馬克杯供應飲品,並鼓勵旅客們自備環保杯。旅客們常常帶著咖啡來到北濱公園曙光橋,遠眺海景,享受自然與咖啡香氣交織的美好時光。美食天堂作為垃圾減量的表率 『花蓮東大門夜市』夜市向來是垃圾量的重災區,但花蓮東大門夜市透過垃圾分類與減量措施,每日垃圾量已成功控制在2000公斤以內。旅客們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也能參與環保行動,為地球盡一份責任。花蓮縣政府推出的不塑友善餐廳計畫,店家獲得認證標誌,成為旅客們環保用餐的最佳選擇。 (圖/CTWANT)不塑友善地圖讓你輕鬆找到花蓮的永續美食指南為了讓旅客們更方便地找到不塑友善餐廳,環保局建置了「花蓮縣不塑餐廳友善地圖」及清單,詳細資訊可在「花蓮縣資源回收走透透」粉絲專頁或「花蓮縣環境保護局資源回收資訊網」查詢。而花蓮的不塑友善餐廳不僅提供美味佳餚,更是環保理念的實踐者。以實際行動帶領旅客們探索低碳飲食的美好,讓每一次旅行都能成為愛地球的旅程。讓我們從花蓮開始,用餐桌上的小小改變,共同打造更美麗的地球!花蓮縣政府 廣告
花蓮低碳美食之旅!以不塑生活守護大自然,那就從餐桌開始吧!
現今全球因塑膠製品過於便利,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塑膠垃圾對海洋生物的威脅更是不容忽視。如此,花蓮縣環境保護局積極推動源頭減量,透過宣導「不塑友善餐廳」概念,鼓勵餐飲業者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讓旅客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用塑膠碎片做美甲! 日本美甲師每月淨灘「撿垃圾」變廢為寶
隨著環境保護議題愈加受到重視,如何將產品再利用也成了熱門議題。日本就有位美甲師每個月都會在家附近的海灘上「淘沙」,尋找微小的塑膠碎片,篩選後製作成美甲裝飾品,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意識到塑膠污染的問題是需要人們共同努力去解決的。根據《路透社》報導,42歲的日本美甲師有本奈緒美(Naomi Arimoto)在參加社區淨灘活動時,突然靈機一動,想到能將沙灘上的廢棄塑膠碎片拾起,重新製作成各種裝飾品,貼在指甲上。2021年起,她開始將這些海灘垃圾「變廢為寶」,不僅將其製作美甲藝術作品,也會讓它們成為「環保耳環」的一部份。而為了收集原料,她每個月都會去到家裡附近的海灘上,收集其他淨灘人員可能不小心忽略掉的塑膠碎片。奈緒美時常出現在淨灘活動中。(圖/翻攝自Instagram/plumeria_nail17)報導指出,處理海灘垃圾時,奈緒美會先用淡水把塑膠洗乾淨,然後按顏色分類,接著將塑膠切成小塊,放入金屬環中熔化,再重新做成可以放在美甲上的彩色裝飾物。就有一位顧客驚喜道,「我知道有些物品是用回收材料製成的,像是衛生紙和其他日常用品,但沒想到美甲也能這麼做,這真是令人驚訝」。「當我親眼看到海洋有這麼多塑膠垃圾時,我才第一次意識到了環境問題」奈緒美表示,雖然她的美甲藝術只能減少海洋中極少數的塑膠汙染,但她希望能藉此來提高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共同努力尋求解決方案,「我希望透過將這些放在人們的眼前、觸手可及的地方,讓他們能夠享受時尚,同時也更加意識到環境問題」。
菲律賓淨灘靠這招成效驚人 「垃圾換白米」撿回4.3噸塑膠
菲律賓是全球海洋塑膠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八打雁省(Batangas)的知名潛水勝地馬比尼(Mabini),也長期飽受塑膠汙染之苦,不過當地推出撿塑換米的政策,只要拿一大袋垃圾就能換取1公斤白米,為經濟弱勢的居民提供很大的幫助。菲律賓的馬比尼推出「垃圾換白米」淨灘政策,近2年蒐集4.3噸垃圾。(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擁有許多迷人海灘的菲律賓,吸引遊客絡繹不絕,雖然為當地帶來觀光財但是遊客所遺留的垃圾卻讓純淨的大海變成「垃圾海」,據《路透社》報導,知名潛水勝地馬比尼為了解決海洋垃圾危機,當地官員推行以垃圾換取白米的計畫,短短2年已經蒐集到4.3噸垃圾,並且發送出2.6噸的白米,成效相當驚人。根據「垃圾換白米」計畫,當地居民只要撿回一袋垃圾,就能換取1公斤白米,足以滿足一個小家庭所需,白米售價每公斤大約30到40菲律賓披索,相當於新台幣18到24塊錢,這對生活在貧窮線下的人來說,是昂貴的花費。這項政策推行之後,根據受惠的46歲居民阿塞維多(Janeth Acevedo)表示,「我1個月需要4袋半的白米,現在我只有2袋需要用買的,這幫了大忙」。據了解,馬比尼以生氣蓬勃的珊瑚礁與海洋生物多樣性享譽國際,但塑膠汙染日益嚴重,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威脅。環保志工恩達亞(Giulio Endaya)指出,「眾所皆知,海龜會吃下吸管和塑膠袋,魚也會吞進在海岸上分解的塑膠微粒」,而在私人捐助者和小型企業的贊助下,菲律賓的低收入家庭仍能藉此減少食物開銷。根據國際多個環保團體在2015年的報告,菲律賓是全球最大的海洋塑膠汙染國,而該國法律對固態塑膠廢棄物何去何從沒有作為,對包裝製造也沒有規範。另據牛津大學「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4月,菲律賓的海洋塑膠垃圾占全球總量的36%。菲律賓的馬比尼推出「垃圾換白米」淨灘政策,近2年蒐集4.3噸垃圾。(示意圖/翻攝自X)
抹香鯨「嘴纏垃圾」向潛水員求助 獲救停現場留無言道謝
全球海洋垃圾問題依舊嚴峻。動保團體「我們愛動物」(We Love Animals)日前公布一段救援抹香鯨影片,1頭在印度洋「受困」的抹香鯨,疑似主動向潛水員求救,希望潛水員替牠取下纏住嘴巴的垃圾。從影片可見,這頭抹香鯨突然游向正在拍攝海洋的潛水攝影團隊,並在潛水員面前張開被纏著各種垃圾雜物的嘴巴,似乎在向人類求助,「雖然無法確定是不是鯨魚的本意,但真的很像(在求救)」。其中一名女潛水員主動回應抹香鯨,靠近後小心清除抹香鯨嘴裡的垃圾,期間抹香鯨除了保持張嘴,還耐心的等待女潛水員拿掉1件又1件垃圾碎片,直到清除完畢才闔上嘴巴。鯨魚耐心等待潛水員清除垃圾。(圖/翻攝自We Love Animals YT)更令人意外的是,抹香鯨事後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在團隊附近徘徊,彷彿在感謝女潛水員的幫助,這短暫的寧靜互動,讓人鯨之間充滿了神性般的連結,最後,抹香鯨游向海面並激起巨大水花後離去。抹香鯨徘迴一陣子後才離去。(圖/翻攝自We Love Animals YT)《有害物質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曾刊出一項研究指出,全球每年產生4億噸塑膠垃圾,並有1270萬噸流入海洋,導致包含抹香鯨在內許多海洋生物,誤食或攝入塑膠垃圾或微粒,或是嘴巴遭垃圾纏住,進而危及生命。研究指出,塑膠微粒會隨海洋生態及整個食物鏈,最終回到產生塑膠垃圾的人類身上,導致人類每年可能吃下3.9 萬至 5.2 萬個微塑膠顆粒。「我們愛動物」也呼籲各界重視海洋垃圾問題,保護海洋讓海洋生物免受威脅。
鳳頭燕鷗誤食「喉頭卡魚線」 鳥友救援未果恐餓死
候鳥鳳頭燕鷗近期進入繁殖季,在海邊或港口有機會能看到鳳頭燕鷗,但有鳥友在宜蘭縣頭城鎮大溪漁港發現鳳頭燕鷗誤食魚鉤和魚線,恐影響其覓食能力,台灣野鳥保育協會呼籲民眾在海邊或參與戶外活動,不要任意丟棄垃圾,各界也應重視海洋廢棄物的問題。有鳥友在5月30日前往頭城鎮大溪漁港拍攝鳳頭燕鷗,發現有1隻鳳頭燕鷗誤食魚鉤、魚線,因鳳頭燕鷗還能飛行,且警戒心相當強,人一靠近就飛走,增加救援難度。台灣野鳥保育協會理事長蔡秋雄表示,海洋廢棄物問題愈來愈嚴重,在出海口、港口等處也會有釣客隨意丟棄魚鉤或魚線,當鳥類覓食時,常將保特瓶蓋等塑膠製品看成是魚蝦貝類而誤食。蔡秋雄指出,在大溪漁港誤食魚鉤、魚線的鳳頭燕鷗應為成鳥,因誤食影響其覓食能力,從下垂的翅膀來看,這隻鳳頭燕鷗的身體相當虛弱。他表示,鳥友嘗試救援未果,只能從教育層面呼籲大家重視海洋環境。他表示,除了大溪漁港,在各地的港口、出海口等處,也常見鳥類以及海洋生物誤食海洋廢棄物或遭釣線等纏繞,希望大家不要隨意棄置塑膠垃圾、漁具。宜蘭縣政府農業處表示,鳳頭燕鷗是二級保育類動物,民眾如果看到鳥類誤食等情況,可以撥打1999通報縣府救援,但鳥類誘捕不易,救援成功案例不高,呼籲民眾愛惜環境,不要造成生態的危害。
垃圾不減反增…家戶塑膠垃圾成長近3成 環團籲應多從源頭減量
台灣長年推動垃圾減量政策,近年更著重減塑,但環團發現,垃圾不減反增,特別家戶塑膠垃圾成長相當明顯,且至2022年底,全台無法處理暫置廢棄物已達75萬公噸。環團批評,政府過去7年投入高達124億元經費在末端處理,預算分配錯誤致錢花越多、垃圾越多,呼籲新政府重整預算,投注更多經費、資源在源頭減量。綠色和平透過2023年環境統計年報發現,家戶垃圾的塑膠垃圾成長明顯,從2018年的17%,成長至2022年28%,另根據環境部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台無法處理的暫置廢棄物已達約75萬公噸。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強調,全台各地公有焚化爐陸續歲修且年限將屆,過量垃圾進不了焚化爐,只能露天堆置,尤其各縣市垃圾暫置場垃圾堆積如山,其中8處鄰近水源保護區、60處鄰近學校,垃圾山已影響民眾日常生活甚鉅。綠色和平也盤點環境部2018年至2024年廢棄物處理相關預算,發現「末端處理」經費,包含協助地方興建和升級焚化爐、垃圾打包、海洋廢棄物清理等,與「源頭減量」的工作經費,包含禁限用一次性用品、推廣循環杯、補助設置飲水機等,前者7年間共投入124億,相較後者5.7億元,整整差22倍之多。張凱婷強調,新政府上任後應投注更多經費、資源在源頭減量,並採取4大行動,包含加強執行禁止使用免洗餐具與瓶裝水於所有政府出資或是提供補助活動;擴大禁用免洗餐具場所,補助業者轉換環保餐具;補助推動各種行業試辦自主填充、重複填充瓶器計畫;加強部會合作,共同推動重複使用產業鏈。
海漂垃圾超嚴重!屏東環保局淨灘 單日清出3千寶特瓶
「海漂垃圾真的比想像中嚴重!」屏東縣政府環保局去年底為追查一起海上油汙染來源,意外在出風鼻海岸發現大量海漂垃圾,近日決定出動20名環保局員工,來回步行7小時,徒手撿拾超過3000個寶特瓶及塑膠垃圾,為守護屏東海洋環境盡一分力。屏縣府環保局長顏幸苑表示,這片海岸線因為洋流及地形等因素,堆積大量海漂垃圾,這海岸線人煙罕至,原本應該是自然生態的天堂,沒想到竟淪為海漂垃圾汙染的死角。海漂垃圾容易被海龜、鯨豚及水鳥等生物誤食造成傷害,廢棄漁網更常成為纏繞海洋生物的死亡陷阱,加上塑膠垃圾難以自然分解,在海上長期漂流或堆積在海岸上,還會遭海浪拍打、撞擊,碎裂成肉眼看不見的塑膠微粒,進入食物鏈後又會回到人類餐桌。這次特地選在3月初氣候宜人之際,環保局人員犧牲假日、前往這片杳無人煙的海岸淨灘,考量人員安全,最終出動20人參與,並特別請海巡人員協助戒護淨員安全;所有人頂著強風,徒步來回7小時深入太平洋海岸,並翻越許多巨石屏障,沿著崎嶇海岸線撿拾卡在岩縫中的垃圾。接著將裝滿垃圾的網袋背負回來,主要垃圾包括漁網、浮球、甚至還有馬桶蓋,其中又以寶特瓶最多,合計清除約3100個,平均每人扛回155個廢寶特瓶,從標籤看出不少是國外長途海漂而來。經計算清理寶特瓶的碳足跡,高達362公斤二氧化碳量,顏幸苑呼籲,民眾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膠容器,因為從源頭減量是解決海廢問題最好方式。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雖然這次淨灘路程遙遠,但能夠為海洋環境盡一分心力,挽救海洋生態,並帶動更多人關心海洋環境及加入淨灘行列;同時承諾,將持續深入這片遠離大眾視線的海岸淨灘,守護屏東美麗海岸線與珍貴海洋生態。
柬埔寨廢棄物再利用 金邊工廠老闆將「40萬噸塑膠瓶」製成掃帚
隨著時代觀念更迭,當今不少民眾、公益團體都在呼籲環保,而在柬埔寨就有一名工廠老闆,日前把塑膠瓶做成掃帚,現已消耗掉約40噸塑膠廢棄物。他也透露,未來計畫是將掃帚推銷至全國,以此鼓勵垃圾利用,從而降低環境污染。根據《路透社》報導,想到將塑膠瓶做成掃帚的人,正是現年41歲的哈斯凱亞(Has Kea),他在金邊的開設的工廠工人,過往平均每天生產500把塑膠瓶掃帚,11個月已經消耗掉約40噸塑膠瓶,「其中絕大部分都回收做成掃帚,這些掃帚非常耐用,可以使用很久。」柬埔寨金邊不到300萬人口,平均每天卻能製造3萬5千噸到3萬8千噸的各類廢棄物,其中2成是塑膠垃圾。哈斯凱亞會從垃圾站購買塑膠瓶,這個無窮無盡的原料供應,也給他的生意增添不少信心。塑膠瓶掃帚的售價,訂在1萬瑞爾至1萬5000瑞爾(約新台幣77元至116元),附近的寺廟僅在今年1月買入80把,26歲僧侶索恩科薩爾(Suon Kosal)透露使用心得,「這把掃帚很結實,不容易折斷。」哈斯凱亞除了大方公開塑膠瓶掃帚製程,也說未來計畫將其推銷至全國,盼能拋磚引玉,減少垃圾汙染,同時鼓勵當地民眾收集塑膠瓶,並以更高的價格變賣給他的工廠,反之也能幫助自己換來更好的生活。
寄居蟹不住貝殼了! 專家示警:全球超過6成使用「人造垃圾」當家
寄居蟹通常以其他動物的殼來當作「盔甲」,例如蠑螺殼、鳳螺殼等等,但有專家指出,已經有大量寄居蟹被拍到生活在「人造殼」中,也就是人類丟棄的廢品,包括塑膠瓶蓋、金屬、玻璃等製品,根據估計,世界上16種陸生寄居蟹中,就有10種被迫使用「垃圾屋」。根據《BBC》的報導,波蘭華沙大學與波茲南生命科學大學合作,即將於下個月發表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這群專家分析了野生動物愛好者發布於網路媒體上的照片,發現有許多寄居蟹住在垃圾裡,華沙大學城市生態學家瑪爾塔(Marta Szulkin)更心碎地表示,「牠們不像我們以前看到的那樣,身上戴著美麗的螺殼,而是在背著紅色的塑膠瓶蓋或燈泡」。她與同事祖扎娜(Zuzanna Jagiello)、武卡斯(Łukasz Dylewski)表示,共有386隻寄居蟹使用了「人造殼」,結合過去的科學文獻來看,經過統計,世界上16種陸生寄居蟹中,有10種使用該類型的庇護所,而且在地球上所有的熱帶地區都能觀察到這種情況。瑪爾塔推測,寄居蟹之所以選擇塑膠垃圾當殼,可能因為它的材質更輕、更小,也或許是由於海岸上垃圾太多,塑膠製品反而能讓牠們在受到污染的環境中偽裝得更好。此外,寄居蟹也可能是想透過更獨特的外殼來吸引配偶,而在2021年一項研究發現,寄居蟹疑似會被塑膠所釋放的化學物質吸引。專家們指出,目前還不清楚對這些塑膠材料,究竟對脆弱的小甲殼類動物來說是否有害,但除了動物的健康問題,他們也想進一步研究,塑膠究竟會不會影響到寄居蟹的進化。不過在2019年,就有一項研究發現,澳洲「科克斯(基靈)群島」就有超過50萬隻寄居蟹爬進人造垃圾中,最終被卡住身亡。在最近一項試圖量化塑膠汙染規模的研究中顯示,目前至少有171兆個塑膠碎片漂浮在海洋中,若不採取行動,這個數字可能會在2040年翻倍。而倫敦大學學院材料與社會學教授馬克(Mark Miodownik)就呼籲,「就像寄居蟹一樣,我們應該循環使用塑膠,而不是選擇丟棄」。
塑膠包裝造成環境汙染、危害大眾健康! 紐約州起訴百事公司
美國紐約州因百事可樂公司(PepsiCo)在布法羅河(Buffalo River)北部和附近地區產生大量塑膠垃圾,造成環境汙染及危害大眾健康。在當地時間15日,正式起訴百事可樂公司。根據《路透社》等外媒綜合報導,紐約州總檢察長利蒂西亞(Letitia James)指控百事可樂公司在布法羅河北部和附近地區產生大量塑膠垃圾,造成公害,還汙染了法羅市的飲用水。因此在當地時間15日,宣布將對百事可樂公司提起訴訟。訴訟內容指出,根據州總檢察長辦公室2022年分析布法羅河內的塑膠廢棄物,發現在1916件可識別品牌的塑膠垃圾中,有17.1%是百事公司生產的,也是所有塑膠廢棄物占比最大的公司。而棲息在伊利湖、布法羅河及布法羅飲用水供應的魚類,體內也被驗出有微塑膠,意味著接觸這些化學物質,會對健康產生多種不利影響。事後,蒂西亞也發布聲明表示「沒有一家大規模公司會無法確保其產品不會損害我們的環境和公眾健康。所有紐約人都享有獲得乾淨水源的基本權利,但百事公司不負責任的包裝和行銷卻危及布法羅的供水、環境和公眾健康。」更指控,百事可樂公司對於旗下的100多個品牌中,都未向消費者提醒塑膠對於健康和環境的影響,並在對抗塑膠污染的努力上誤導公眾。對此,百事可樂公司的發言人回應「公司非常認真執行塑料減少和有效回收,並致力於與當地社區合作。」並表示「百事公司已與全國利益相關者合作,改善回收基礎設施,並提高消費者對回收重要性的認識。」
Janet 5歲兒目睹路人亂丟垃圾 吐真言嚇壞她
女星謝怡芬(Janet)向來致力於環保議題,今年應「綠色和平」之邀,出任「綠色和平減塑大使」,今(14日)公益影片釋出上線,Janet表示過去50年塑膠產量成長了20倍,反思大眾很喜歡去大賣場一網打盡,也時常叫外送,方便又省事,但『方便』只能用塑膠嗎?她心疼在資料影片中看到好多海洋生物危機,而這些塑膠漂流垃圾,「也一點一滴進到生態環境、進入到我們飲用的水和食物中,影響我們和後代的健康。」Janet曾經去到菲律賓海域潛水,她看到非常漂亮的魚和珊瑚礁,但在很深很深的海裡,卻看到很多螃蟹和數量龐大的塑膠垃圾和寶特瓶。最令她驚訝的是,許多螃蟹居然直接躲在垃圾瓶裡面,把它當成棲息的房子,乍看覺得好有趣,蠻有創意的,但當她念頭一轉發現這完全不對。她表示會沈到海底的垃圾可能只是總數的1%,其餘都飄浮在海上,她也擔憂說:「我也曾看到漁民划船在垃圾海中,這個畫面讓我非常震撼,思索我們怎麼會讓世界變成這樣子?」Janet會替孩子準備背包、水壺,養成他們製造塑膠垃圾。(圖/綠色和平提供)本身有小孩的Janet,也很擔心這些塑膠垃圾,「到了環境、到了海中,會不會反過來影響我們小孩的健康?」她也不吝以自身經驗,分享身教、言教對小孩的重要,指出自己平時就會幫小孩準備水壺,養成小朋友看到飲水機就意識到裝水,「這可能比沒水時特別跑到外面去買一瓶更方便!」此外,她也幫孩子準備背包,讓小孩買東西時,養成將物品裝在自備背包的習慣,但最讓她「震撼」的是,有次全家一起上街,她5歲小孩看到有大人亂丟垃圾,居然「仗義執言」:「你正在污染這個世界!」讓Janet相當驚訝,孩子才五歲大,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語和動作,她想跟全天下所有的家長分享:「孩子會默默觀察大人的一舉一動,所以大家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要做好榜樣喔!」
他料理魷魚見「塑膠透明片」 怒批「無法原諒人類」真相曝光
海廢塑膠垃圾不僅危害海龜,就連魷魚也遭殃?近日一名日本網友分享,自己在砧板料理魷魚時,竟挖出像是塑膠一樣的「超長透明片」,讓他氣得直呼「無法原諒亂丟垃圾的人類」。此貼文一出就吸引了破百萬瀏覽數,也揭曉了「超長透明片」的真相。這名日本的幼兒園老師在推特上發文,憤怒地表示「魷魚裡竟然有這麼大的塑膠」,並附上自己切開魷魚後,手持「超長透明片」的照片。不過,根據網友們的解答,這個「超長透明片」其實是魷魚的軟骨,並不是什麼塑膠垃圾。對此,有不少曾料理過魷魚的人回應說「真的殺過,頭拖出來就能取出一塊完整的透明骨」、「真的漂亮,我前陣子也有拔」,而也有網友感到相當驚嘆,紛紛讚美道「一定很新鮮」、「超美的」、「這塊真的完美到像假的一樣」。據網路上的資料顯示,魷魚軟骨由多種物質構成,包括水、多糖、無機鹽等等,也含有20%的甲殼素,可被提煉用於製造藥品、薄膜等原料,或其他工業上的用途。
塑膠、氧氣瓶、罐頭滿地 喜馬拉雅山竟變「巨大垃圾場」
近日一位環保人士和其團隊表示,登山客將喜馬拉雅山變成「巨大垃圾場」,他們發現滿滿的塑膠垃圾,還有很多氧氣瓶、罐頭食品、帳篷帆布等,讓他直呼太誇張。據《每日郵報》報導,53歲的布瓦納爾(Luc Boisnard)表示,現在大家還是把廢棄物往冰川丟,而冰川200年後又會出現。據探險隊的鏡頭可見,他們艱難地穿過馬卡魯峰成的垃圾堆,滿地都是塑膠瓶、衛生紙和廢棄帳篷等。布瓦納爾和探險隊近日清理了世界第5高峰馬卡魯峰,和第10高峰安納布爾納峰的3.7噸垃圾,這是他繼2010年第二次登聖母峰,布瓦納爾發起了清理喜馬拉雅山的活動,希望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布瓦納爾強調,在每塊岩石後面,你會發現很多氧氣瓶、罐頭、帆布和鞋子,這真是令人震驚,而45%垃圾都是塑膠。據了解,喜馬拉雅山的攀登費是3238英鎊(約新台幣12.2萬元),高於其他海拔8000公尺的山峰的2428 英鎊(約新台幣9.2萬元),如果登山客把垃圾帶下山,就能退還費用,然而,批評者怒斥計畫根本無效。據觀察人士稱,每年大約有600人攀登聖母峰,去年有145名登山者僅用一天時間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印度登山家帕爾(Bachendri Pal)在1984年登上聖母峰,成為第一位攻頂的女性,帕爾痛批:「現在有錢就能登山,那裡變成一個旅遊勝地,這太瘋狂了。」
台南2隻擱淺糙齒海豚 搶救4天仍不治
一對疑似母子檔的糙齒海豚,9日被發現擱淺在曾文溪口南岸青草崙堤防,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歷經4天搶救,惟狀況極度不佳的2隻海豚,12日上午相繼在1小時內停止生命跡象,確切死因待解剖釐清。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文表示,9日上午搶救的這2隻擱淺糙齒海豚,當下狀態非常不理想,尤其是大隻海豚身形極度瘦弱,背肌完全凹陷,「很少看到這麼瘦弱」的海豚。他說,糙齒海豚生性敏感、聰明,這2隻擱淺海豚被發現時,一直「ㄅㄧㄅㄧ叫」,看到彼此才較穩定,研判2隻可能有親子關係,但需鑑定才能確認。王浩文說,2隻糙齒海豚除外觀偏瘦,也各有傷口,經血液檢查結果得知,2隻緊迫指數相當高,皮質醇濃度高,且均處於發炎感染、營養不良、電解質失調,因此採取灌食水分、電解質、維生素,同時進行藥物注射,超音波檢查則發現2隻皮下脂肪都很薄。雖經過緊急搶救,然而,大隻母豚11日起不時出現躁動、擺頭行為,小隻公豚也呈現緊迫狀態,呼吸強度轉弱,12日上午,大隻的先停止生命跡象,1小時後,小隻的也停止生命跡象。王浩文說,會將海豚送往嘉義大學獸醫院斷層掃描,再運回成大做解剖採樣,以還原可能造成牠們極度緊迫、身體狀況不佳的相關證據,並釐清確切死因。他也提到,每逢鯨豚擱淺常被解讀胃裡都是塑膠垃圾,然而,過去1、20年搶救約400隻鯨豚經驗得知,僅8%屬於非天然異物所致。這2隻海豚是台南沿海今年第1、2隻擱淺活體海豚,據海保署統計,全台近5年擱淺鯨豚數量,今年呈現較往年偏低情形。
科學家發現2黴菌可分解塑膠 全球33%萬年垃圾有解了
塑膠產物雖然十分方便,但無法分解這件事情也造成全球許多汙染,甚至有著「萬年垃圾」的稱號。但現在澳洲雪梨大學有科學家發現2種黴菌,竟然可以分解聚丙烯(PP)塑膠,而且只需要140天就可以看到明顯效果。而根據統計,全球有近33%的塑膠垃圾,主要成分就是聚丙烯。根據《sciencealert》報導指出,澳洲雪梨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2種十分特別的黴菌,分別是土麴黴(Aspergillus terreus)和白色側齒黴(Engyodontium album),雖然這2種黴菌十分常見於土壤中,但是根據研究人員的實驗,發現這2種黴菌可以有效腐蝕聚丙烯,90天就可以達到25~27%的腐蝕率,140天內就可以完全腐蝕完畢。報導中也指出,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超過400種微生物可以分解塑膠,其中多功能性的真菌與強大酶混和物的效果,比細菌好上許多,因此被作為長期的研究,但大多數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十分緩慢,是其難以提昇的缺陷。而雪梨大學化學工程師阿巴斯(Ali Abbas)就表示,這2種黴菌將解塑膠的速度,遠遠超越所有微生物的速度,是目前已知最快的降解率。也由於現在還無法理解真菌是如何消化塑膠的,目前研究人員將此列為未來的研究重點。
螃蟹海葵入住塑膠廢料!海洋漂浮垃圾或將造就新生態系誕生
近日,科學家們發現繁榮的沿海生物生活在塑膠碎片上,例如小螃蟹和海葵,牠們隨著洋流逐漸漂浮到距離家園數千英里的地方,科學家們認為,因為塑膠能在海洋中停留更長時間,讓生物有機會生存更多年,因此這樣的海洋塑膠汙染可能促成新的生態系統產生。在觀察了105件從太平洋垃圾帶打撈出的塑膠廢料後,國家食品和農業研究所的研究員Linsey Haram表示,「我們發現有很大一部分是沿海物種,而不是我們主要期望的本地遠洋物種。」她也補充道,「(生物之間)可能存在空間或食物資源的競爭,但牠們也可能互相吞噬,很難確切知道發生了什麼」。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數據,全球每年生產約4.6億噸塑膠,而可能多達22%塑膠垃圾會因管理不善流入海洋。海洋塑膠垃圾除了影響生物棲息,更可能纏住海龜導致死亡,也會產生化學汙染物質,進一步影響到人類的食品安全問題,若不採取緊急政策行動,至2024年,塑膠進入海洋的速度可能會增加約2.6倍。對此,聯合國在去年3月2日批准了世界上第一個全球塑膠汙染條約,將試圖逐步影響並遏止塑膠汙染,包括限制石油、化工公司和一次性包裝的生產。
《山椒魚來了》全台票房近200萬 網友曝「靠北」心情:看紀錄片看到濕
以《MIT台灣誌》囊括無數金鐘獎的導演麥覺明,其執導的生態紀錄電影《山椒魚來了》10日上映至今,全台票房近200萬,引起眾多登山與關注生態環境的觀眾與企業熱烈討論,更有網友於「靠北登山大小事」社團搞笑留言「看紀錄電影看到(眼眶)都濕了!《山椒魚來了》原來這麼催淚」,呼籲大家進場要記得帶衛生紙。PTT上也有好評推文大讚是「絕不冷場的紀錄電影」,稱讚麥覺明導演的敘事技巧非常細膩。《山椒魚來了》描述臺灣特有種「山椒魚」罕為人知的特性,以及目前遭遇到的保育議題,包含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棲地遭到人為活動的破壞,以及塑膠垃圾的入侵。監製小野老師家族也包場力挺《山椒魚來了》,邀請百位親友與小朋友一同觀賞。目前《山椒魚來了》光包場就多達近百場,有教師提及在小學三年級的國語課程中有介紹山椒魚,小學生不一定要爬上2、3千公尺的群峰溪源,就可以在課堂與電影院中,一次蒐羅臺灣的5種特有種山椒魚,看到牠們的棲息環境。其中位於新竹的光明國小謝文惠老師,帶領學生與家長共230人,花了來回一個多小時徒步到影城看《山椒魚來了》。謝老師對同學說:「等大家看完《山椒魚來了》,看到研究學者在山上的付出,就會覺得走這一小時很輕鬆。」《山椒魚來了》麥覺明導演(右1)勤跑電影映後。(圖/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提供)
買票送爆米花「容器不限任你裝」!民眾捧飯鍋、拖登機箱直奔電影院
看電影怎麼能少了爆米花,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事件會令你大開眼界!越南一家電影院日前推出優惠活動,凡是買票民眾即可享有「免費爆米花」且不分容器大小,只要能進大門通通不限。消息曝光後,只見當地民眾紛紛大搞創意,拿出家中的鍋子、水桶等容器裝取爆米花,甚至有人直接拖著登機箱來到電影院,畫面十分逗趣。越南電影院推出買票送爆米花,活動成功掀起話題。(圖/翻攝自FACEBOOK/Discover ASEAN)越南民眾比浮誇,紛紛拿出各種容器裝爆米花。(圖/翻攝自FACEBOOK/Discover ASEAN)越南民眾比浮誇,紛紛拿出各種容器裝爆米花。(圖/翻攝自FACEBOOK/Discover ASEAN)臉書粉專「泰國清邁象」昨(27日)貼出多張照片並發文表示,越南一家電影院日前推出活動,民眾只要憑電影票根,即可「自帶容器」拿取免費爆米花,活動一推出人潮瞬間擠爆電影院,不少當地民眾自備湯桶、收納盒、塑膠垃圾桶、魚缸、飲水機、油漆桶等浮誇器皿,抱著海量爆米花享用,更誇張的是,甚至有人直接就把登機箱拖至電影院,活動成功掀起話題。照片曝光後,台灣網友們紛紛笑翻直呼,「下個月去越南看電影」、「台灣的影城怎麼可以輸給越南呢!拼下去」、「笑死,在台灣的話起碼都扛布袋去」、「原來是被電影院耽誤的爆米花店」、「鮭魚之亂越南版」、「爆米花富翁」、「為了排隊等免費的爆米花,等到電影都演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