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
」 塑膠微粒 塑膠 汙染2年齡小心「斷崖式衰老」死亡率提升 醫親吐4解決辦法
老化是人類無法避免的自然過程,但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在44歲及60歲時可能經歷「斷崖式衰老」現象,導致身體機能急速衰退,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風險,甚至提升死亡率。急診科醫師張適恆指出,這種現象的背後原因之一,可能是環境汙染物塑膠微粒的侵害。張適恆在YouTube頻道中分享,臨床上有許多患者在40多歲時,感覺體力明顯下降、運動能力不如以往,睡眠品質也逐漸惡化,甚至出現無緣由的情緒低落。他們往往以為進入更年期,但檢查結果卻顯示,荷爾蒙水平及各項身體指數均正常。張適恆表示,這可能是進入斷崖式衰老的徵兆。目前醫學檢測多能發現疾病,但對於器官衰老尚無法直接診斷,需依靠症狀的綜合評估,而衰老通常早於疾病數年出現,及早發現並干預尤為重要。張適恆引用史丹佛大學今年8月的研究指出,人體在44歲及60歲時,內部分子及微生物的組成會出現顯著轉變,並朝不利健康的方向發展,這被視為加速老化的關鍵時間點,不僅會使體力下降及外貌改變,還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甚至增加死亡率。張適恆也分享南韓科學家今年10月的研究結果,認為塑膠微粒可能是重要誘因之一。塑膠垃圾經過環境分解後形成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粒,甚至更小的奈米微粒,能透過腸胃道、呼吸道或皮膚進入人體,並堆積於脂肪等部位。過去醫學界普遍認為塑膠微粒活性低,不會對健康造成顯著威脅,但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微粒可能干擾脂肪生成,進一步引發炎症及加速老化。為降低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張適恆建議日常生活中應過濾飲用水,避免飲用及烹調用水中殘存的微粒;在飲食上,盡量避免食用帶內臟的海鮮,特別是文蛤、牡蠣等容易累積塑膠微粒的食材,選擇食物鏈底部的小魚或去除蝦頭和腸泥的蝦類。此外,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也十分重要,以減少附著塑化劑的灰塵進入呼吸道。張適恆特別提醒,避免使用塑膠容器加熱食物,選擇玻璃或不銹鋼容器替代,以減少塑化劑或微粒滲入食品。張適恆強調,塑膠微粒的影響雖常被忽視,但其對健康的潛在威脅不容小覷。他呼籲大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從日常細節入手,遠離塑膠微粒的侵害,以有效減少斷崖式衰老帶來的健康風險。
塑膠微粒危害人體健康 醫驚曝:別吃「這種」海鮮
塑膠微粒是人體一大危害,但要怎麼避免?醫師張適恆表示,要少吃帶殼海鮮,如文蛤、牡蠣等,因為食用時,會連同消化道一起吃,進而吃進塑膠微粒。醫師張適恆在YouTube頻道發影片指出,今年9月南韓一項研究指出,塑膠微粒污染物,可能是加速人體衰老的原因,因為塑膠微粒會分解塑膠微粒,藉由腸胃道、呼吸道或皮膚進入人體。張適恆說,塑膠微粒會危害人體健康,提供以下4種的方法:1.過濾飲用水:不只喝的水要過濾,還包括煮飯炒菜的水,絕大部分的塑膠微粒,經由飲食進入體內,飲用水更是佔一大部分,過濾不用昂貴設備,用簡單濾水壺也能過濾9成的塑膠微粒。2.海鮮別連消化道一起吃:塑膠微粒會堆積於海洋,海洋動物再吃食物接觸塑膠微粒,塑膠微粒大多累積消化道,「其中,帶殼海鮮最為嚴重,例如文蛤、牡蠣、淡菜,因為人食用時,會連同消化道一起吃。」吃魚大多會去內臟,不容易有問題,吃魚也要選食物鏈底層的小魚,吃蝦不要吃蝦頭。3.常保持地板乾淨:家中灰塵附著塑化劑,有一部分本來就是塑膠微粒,人吸到肺中,會分解成更小粒子,甚至進入器官和大腦,不要再認為地板不乾淨是一件可以忍受的事,不但會讓心情變差,更可能危害健康。4.避免塑膠包裝:千萬不要用塑膠容器來加熱,塑膠包裝不只會漏塑化劑,更容易讓小塊塑膠脫落,能裝冷的就別裝熱的,盡量不要用一次性的容器,去超商買冷藏食品最好用自己的容器微波。
中油搶綠能、洗沐商機 董座:今年虧損300億
中油今(20)日研發洗沐新品全新發表,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表示,「洗沐新品至年底銷售目標約12萬瓶」,未來生技自有品牌系列可望創造每年新台幣2億元營收,對中油來說「不無小補」。他提到,目前中油負債比達92%寫新高,借款近7000億元,今年單年度估虧損新台幣300億,將持續爭取增資;若明年要轉虧為盈,必須調整亞鄰最低價機制,並漲足電業天然氣價。此外,「台灣循環經濟週」今年邁入第5年里程碑,由經濟部、環境部、農業部、內政部、工程會攜手籌劃系列活動,啟動「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策略,9月至11月各部會將接力推出展覽、工作坊、論壇、博覽會及高峰會等一系列活動,聚集產官學界專家學者與業界領袖,深入探討循環淨零策略。經濟部指出,台灣中油以LNG冷海水孕育紅藻「海木耳」,利用綠色萃取製程技術提取海木耳活性成分,推出添加海木耳精粹的「海牡丹」品牌肌膚清潔與保養產品;「鈺祥企業」展示「再生型化學濾網」,透過專利再生技術與訂閱服務,協助半導體等高環境負荷企業,精進綠色供應鏈,落實環保減碳。不僅如此,「大云永續科技」應用AIoT技術,自動化跨地域雲端數據整合,導入零碳排、零廢棄等永續方法,進行風險管控、盤點ESG數據,提供「一站式智慧永續」解決方案。由農業部輔導的「茂茂峰林國際」,運用農業剩餘資材與生物分解樹脂,技術研發「無塑膠微粒殘留材料」,製造出可重複性使用的吸管、餐具、牙線棒等生活用品。內政部推薦「金和泰實業」,可將瀝青混凝土刨除料進行再生,再製為「冷拌冷鋪再生料混凝土」的全新材料,不但降低對傳統瀝青依賴性,且生產全程不使用熱能,降低道路建設和維護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岳明國中小帆船跳島接力抵金門 3校師生登船環航
宜蘭岳明國中小串聯全台臨海與離島36所學校,以接力的方式航向海洋的「攜手共創-航向蔚藍」計畫,5日在總統賴清德敲鑼祝賀後,「光腳號」與「阿莫號」2艘帆船從蘇澳港啟航近5日抵達馬祖;11日再度揚帆啟程航向金門,但因途中遭遇頂風、頂流又頂浪,以及修正航向等原因,整整花費超過36小時才順利抵達金門水頭港。一行人13日一早會合當地古寧與安瀾國小近40名師生登船繞行金門海域,為海洋永續行動揚帆航行。岳明國中小校長黃建榮指出,該校於2019年曾由32位小帆手以接力的方式,駕駛著國內最大重34噸,長60尺的重型帆船「光腳號」,成功完成跳島環航繞行台灣一圈共1500多公里的壯舉。經過4年的籌備,今年再次與船公司合作,租用以風力動力為主的大型帆船,預計讓36所離島或臨海的中小學,460位師生乘帆船環台,航行28天以逆時針方向繞行台、澎、金、馬一周,共約1939公里,結合產官學的大手,牽起離島偏鄉的小手,一起向海洋致敬。3校師生13日下午也前往「海之風料羅灣營地」做水上課程共學,包括獨木舟體驗、SUP及OP帆船體驗等,並以公民科學家的方式,分析海洋表層塑膠微粒、溶氧量、海水酸鹼度pH值,以及航行沿途海漂垃圾的調查,為海域健康檢查。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抽空前往現場勉勵3校學童,他表示,金門四面環海,理應更能運用豐富的海洋資源發展觀光,但礙於過往戰地政務與國安考量關係限制了發展,期藉由岳明國中小推展海洋教育的成功經驗,多給地方學校與相關單位指導,極力開發海洋資源與教育。
菲律賓淨灘靠這招成效驚人 「垃圾換白米」撿回4.3噸塑膠
菲律賓是全球海洋塑膠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八打雁省(Batangas)的知名潛水勝地馬比尼(Mabini),也長期飽受塑膠汙染之苦,不過當地推出撿塑換米的政策,只要拿一大袋垃圾就能換取1公斤白米,為經濟弱勢的居民提供很大的幫助。菲律賓的馬比尼推出「垃圾換白米」淨灘政策,近2年蒐集4.3噸垃圾。(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擁有許多迷人海灘的菲律賓,吸引遊客絡繹不絕,雖然為當地帶來觀光財但是遊客所遺留的垃圾卻讓純淨的大海變成「垃圾海」,據《路透社》報導,知名潛水勝地馬比尼為了解決海洋垃圾危機,當地官員推行以垃圾換取白米的計畫,短短2年已經蒐集到4.3噸垃圾,並且發送出2.6噸的白米,成效相當驚人。根據「垃圾換白米」計畫,當地居民只要撿回一袋垃圾,就能換取1公斤白米,足以滿足一個小家庭所需,白米售價每公斤大約30到40菲律賓披索,相當於新台幣18到24塊錢,這對生活在貧窮線下的人來說,是昂貴的花費。這項政策推行之後,根據受惠的46歲居民阿塞維多(Janeth Acevedo)表示,「我1個月需要4袋半的白米,現在我只有2袋需要用買的,這幫了大忙」。據了解,馬比尼以生氣蓬勃的珊瑚礁與海洋生物多樣性享譽國際,但塑膠汙染日益嚴重,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威脅。環保志工恩達亞(Giulio Endaya)指出,「眾所皆知,海龜會吃下吸管和塑膠袋,魚也會吞進在海岸上分解的塑膠微粒」,而在私人捐助者和小型企業的贊助下,菲律賓的低收入家庭仍能藉此減少食物開銷。根據國際多個環保團體在2015年的報告,菲律賓是全球最大的海洋塑膠汙染國,而該國法律對固態塑膠廢棄物何去何從沒有作為,對包裝製造也沒有規範。另據牛津大學「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4月,菲律賓的海洋塑膠垃圾占全球總量的36%。菲律賓的馬比尼推出「垃圾換白米」淨灘政策,近2年蒐集4.3噸垃圾。(示意圖/翻攝自X)
抹香鯨「嘴纏垃圾」向潛水員求助 獲救停現場留無言道謝
全球海洋垃圾問題依舊嚴峻。動保團體「我們愛動物」(We Love Animals)日前公布一段救援抹香鯨影片,1頭在印度洋「受困」的抹香鯨,疑似主動向潛水員求救,希望潛水員替牠取下纏住嘴巴的垃圾。從影片可見,這頭抹香鯨突然游向正在拍攝海洋的潛水攝影團隊,並在潛水員面前張開被纏著各種垃圾雜物的嘴巴,似乎在向人類求助,「雖然無法確定是不是鯨魚的本意,但真的很像(在求救)」。其中一名女潛水員主動回應抹香鯨,靠近後小心清除抹香鯨嘴裡的垃圾,期間抹香鯨除了保持張嘴,還耐心的等待女潛水員拿掉1件又1件垃圾碎片,直到清除完畢才闔上嘴巴。鯨魚耐心等待潛水員清除垃圾。(圖/翻攝自We Love Animals YT)更令人意外的是,抹香鯨事後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在團隊附近徘徊,彷彿在感謝女潛水員的幫助,這短暫的寧靜互動,讓人鯨之間充滿了神性般的連結,最後,抹香鯨游向海面並激起巨大水花後離去。抹香鯨徘迴一陣子後才離去。(圖/翻攝自We Love Animals YT)《有害物質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曾刊出一項研究指出,全球每年產生4億噸塑膠垃圾,並有1270萬噸流入海洋,導致包含抹香鯨在內許多海洋生物,誤食或攝入塑膠垃圾或微粒,或是嘴巴遭垃圾纏住,進而危及生命。研究指出,塑膠微粒會隨海洋生態及整個食物鏈,最終回到產生塑膠垃圾的人類身上,導致人類每年可能吃下3.9 萬至 5.2 萬個微塑膠顆粒。「我們愛動物」也呼籲各界重視海洋垃圾問題,保護海洋讓海洋生物免受威脅。
2024最新「香氛身體乳」、「身體去角質」推薦!想讓肌膚光滑透亮又自帶香氣就靠它們了!
需要穿清涼夏裝的時候,當然更該好好留意身體肌膚的護理!首先要定期去角質,然後再擦上帶有舒適宜人香氣的身體乳,就能放心穿上細肩帶背心、迷你短裙,漂亮見人囉。高好評香氛身體乳首推的當然是這個迪奧「陽光假期香氛潤膚乳液」!去年上市後以其獨特香氣擄獲無數粉絲的陽光假期香氛,在大家瘋狂敲碗後,終於有了全新身體系列登場,陽光假期香氛潤膚乳液有著一抹能融於肌膚的奶油狀清新質地,保濕滋潤還能留下溫柔香氣。迪奧陽光假期香氛潤膚乳液350ml/3,450元(圖/吳雅鈴攝)同場加映~~如果妳鍾愛陽光假期那充滿南法陽光感的無花果綠葉氣息,那除了「陽光假期香氛潤膚乳液」之外,還很推薦可以一起入手「陽光假期香氛」跟「陽光假期潔膚露」,搭配使用能滿足妳的日常生活儀式感;趁現在櫃上有推出夏日度假限量版禮盒包裝服務的時候成套打包,就能獲贈質感好高級的束口袋和十分別緻的約依印花包裝禮盒喔。小孩才做選擇!香氛控的話絕對要把迪奧陽光假期香氛、迪奧陽光假期香氛潤膚乳液跟陽光假期香氛露,通通帶回家阿。(圖/吳雅鈴攝)6/1起凡於全台迪奧香氛世家專櫃購買任一迪奧香氛世家系列香氛,或是購買兩件以上迪奧香氛世家系列單品達5,000元,就能獲贈夏日度假限量版束口袋&夏日度假限量版禮盒包裝服務。(圖/吳雅鈴攝、品牌提供)雅頓備受好評的蜜滴舒體霜,2024夏天的限量香味是以經典的綠茶香氣融入海鹽椰子的熱帶風情與佛手柑的清新香氣,再搭配上混和純正蜂蜜與歐盟有機認證的精油配方,能幫助舒緩並滋潤乾燥的肌膚,讓身心環繞在清新的柑橘花香調裡,睡前用它來滋潤全身手足,彷彿置身於熱帶天堂般好放鬆。雅頓綠茶微風椰影蜜滴舒體霜500ml/1,800元(圖/品牌提供)高好評身體去角質推薦被譽為科學美體保養專家的碧兒泉,新品「奇蹟煥膚身體輕磨砂凝膠」是以細緻天然杏桃顆粒取代塑膠微粒,替肌膚溫和去除老廢角質,暗沉粗糙感不見了,摸起來膚觸柔嫩又細緻。碧兒泉奇蹟煥膚身體磨砂輕磨砂凝膠200ml/1,500元(圖/品牌提供)更棒的是「奇蹟煥膚身體磨砂輕磨砂凝膠」從製程到包裝備採用94%以上可生物分解及純素配方,搭配可回收PET瓶身,從源頭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讓每個購買碧兒泉保養的女孩都能為海洋盡一份心力,愛美也能同時愛地球。「奇蹟煥膚身體磨砂輕磨砂凝膠」是碧兒泉落實海洋友善保養的證明。(圖/品牌提供)而一直擁有死忠愛好者的Melvita粉紅胡椒美體磨砂蜜,藉由富含粉紅胡椒精華、玫瑰果油,及結合天然矽與蔗糖微粒的磨砂蜜,可以快速淨化老廢角質及髒污,針對角化顆粒困擾還可以局部厚敷後,等待約30到40秒再按摩沖洗,光滑效果更加倍!而今年適逢粉紅胡椒美體系列全面改版,粉紅胡椒美體磨砂蜜還特別換上了新包裝,時髦簡約風的字體設計,視覺效果也滿分。Melvita粉紅胡椒美體磨砂蜜150ml/1,080元(圖/品牌提供)
海漂垃圾超嚴重!屏東環保局淨灘 單日清出3千寶特瓶
「海漂垃圾真的比想像中嚴重!」屏東縣政府環保局去年底為追查一起海上油汙染來源,意外在出風鼻海岸發現大量海漂垃圾,近日決定出動20名環保局員工,來回步行7小時,徒手撿拾超過3000個寶特瓶及塑膠垃圾,為守護屏東海洋環境盡一分力。屏縣府環保局長顏幸苑表示,這片海岸線因為洋流及地形等因素,堆積大量海漂垃圾,這海岸線人煙罕至,原本應該是自然生態的天堂,沒想到竟淪為海漂垃圾汙染的死角。海漂垃圾容易被海龜、鯨豚及水鳥等生物誤食造成傷害,廢棄漁網更常成為纏繞海洋生物的死亡陷阱,加上塑膠垃圾難以自然分解,在海上長期漂流或堆積在海岸上,還會遭海浪拍打、撞擊,碎裂成肉眼看不見的塑膠微粒,進入食物鏈後又會回到人類餐桌。這次特地選在3月初氣候宜人之際,環保局人員犧牲假日、前往這片杳無人煙的海岸淨灘,考量人員安全,最終出動20人參與,並特別請海巡人員協助戒護淨員安全;所有人頂著強風,徒步來回7小時深入太平洋海岸,並翻越許多巨石屏障,沿著崎嶇海岸線撿拾卡在岩縫中的垃圾。接著將裝滿垃圾的網袋背負回來,主要垃圾包括漁網、浮球、甚至還有馬桶蓋,其中又以寶特瓶最多,合計清除約3100個,平均每人扛回155個廢寶特瓶,從標籤看出不少是國外長途海漂而來。經計算清理寶特瓶的碳足跡,高達362公斤二氧化碳量,顏幸苑呼籲,民眾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膠容器,因為從源頭減量是解決海廢問題最好方式。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雖然這次淨灘路程遙遠,但能夠為海洋環境盡一分心力,挽救海洋生態,並帶動更多人關心海洋環境及加入淨灘行列;同時承諾,將持續深入這片遠離大眾視線的海岸淨灘,守護屏東美麗海岸線與珍貴海洋生態。
知名瓶裝水「塑膠微粒」比預估多百倍! 專家:90%奈米塑膠恐滲透器官
現今社會塑膠產品無處不在,雖然國內推廣減塑活動,但是民眾仍不時會接觸到相關塑膠產品,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研究團隊針對全美3大知名瓶裝水品牌的抽驗,發現塑膠微粒含量,每公升竟驗出11萬至37萬個塑膠碎片,比過去已知的數據高出10倍至百倍,專家警告,當中的奈米塑膠微粒小到能進入人體細胞,恐帶來潛在危險。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利用新技術,檢測全美3大知名瓶裝水品牌的塑膠微粒含量,每公升竟驗出11萬至37萬個塑膠碎片,當中90%為奈米塑膠微粒(nanoplastics),其餘為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這項研究結果7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研究團隊使用受激拉曼散射顯微鏡(stimulated Ramanscattering microscopy,SRS),這是一種基於雷射的技術,可透過測量分子面對光的振動方式來分析細胞的化學成分。經檢測,這3款瓶裝水發現每公升平均含24萬個來自7種塑料的塑膠微粒,其中90%是奈米塑料(比人類頭髮寬度小1/70),其餘為微塑料。根據研究的共同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地球化學副教授顏備戰(Beizhan Yan)表示,「若民眾擔心瓶裝水中的奈米塑膠微粒,那麼考慮使用自來水等替代品是合理的」,不過他也補充,「我們不建議在身體有需要時不喝飲用瓶裝水,因為脫水帶來的風險,可能超過接觸奈米塑膠微粒帶來的潛在危險」。根據報導,研究團隊拒絕透露檢驗哪3大瓶裝水品牌,因為他們認為所有瓶裝水都含有奈米塑膠微粒,只列出熱門品牌名稱可能不公平。哥大的這項研究相較2018年一份相似研究,發現頻裝水中的塑膠微粒含量署據高出10倍至100倍。當年,賓州州立大學伊利比倫德學院(Penn State Behrend)永續發展主任梅森(Sherri “Sam” Mason)與團隊檢驗9國的11種瓶裝水品牌,檢測出93%樣本中有塑膠微粒,當中平均每公升樣本中驗出10個比頭髮還粗的塑膠微粒、300個較小的微粒,不過當時的技術還無法驗出奈米微粒。最新研究發現,瓶裝水塑膠微粒含量,比先前認為的多上100倍。(圖/翻攝自X)
日研究驚爆雲層中有「塑膠微粒」 遇紫外線將產生溫室氣體
先前才有科學家在全球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中發現塑膠微粒的存在,現在又有日本科學家發現,其實在雲層中也有塑膠微粒,而且更麻煩的是,這些塑膠微粒被紫外線照射到後,就會產生溫室氣體,加劇地球的溫室效應。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學術期刊「環境化學快報」(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日前刊登一篇論文,是由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院教授大河內博領軍的研究,他們從富士山、神奈川的高山上收集雲層的水氣,之後透過成像技術來確認這些水氣的物理與化學特性。結果研究團隊從中發現了塑膠微粒的存在,每公升的雲層水氣中含有6.7至13.9塊的塑膠微粒。而這些塑膠微粒中當中有9種不同的聚合物與1種橡膠,大小介於7.1至94.6微米。也由於部分聚合物具有親水性,這也代表著這些塑膠微粒有著快速形成雲層的作用,對於天氣影響甚巨。除此之外大河內博也提到,這些塑膠微粒被紫外線照射後,會分解並產生溫室氣體,對地球溫室效應影響頗大。大河內博表示,塑膠微粒汙染問題必須要積極解決,否則會在未來帶來不可逆的環境破壞,同時也會讓氣候變遷等問題真正的出現在人們眼前。
不沾鍋陶瓷鍋有刮痕別再用! 醫警告「百萬塑膠顆粒」將致癌
你多久會更換新的不沾鍋?一名醫師指出,當平底鍋出現刮痕時就該丟棄,由於其塗層遭到破壞,數百萬的塑膠微粒(Microplastic)可能滲入食物當中,因而進一步干擾內分泌系統,影響激素、生育問題,甚至增加罹癌風險。根據《太陽報》(The Sun)的報導,美國急診醫師普納姆(Poonam Desai)於TikTok帳號「doctoranddancer」分享,表示應該趕快丟掉有刮痕的不沾鍋或陶瓷鍋,其表面塗層的塑膠顆粒將增加罹癌風險,一旦攝入,便會在體內保留很長時間,鮮少能夠藉由尿液緩慢排出。報導指出,平底鍋常見的不沾塗層以「聚四氟乙烯」為主,而其耐熱顆粒是由「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組成,是種永久性化學物質,而南加州大學研究人員也對此進行實驗,發現這種物質將非病毒性肝癌的產生。另外,普納姆醫師提醒,雖然陶瓷鍋因為不含PFAS,被認為是不沾鍋的更安全替代品,但若是出現刮痕,陶瓷鍋的鋁製塗層也可能摻進食物裡,所以仍該盡快丟棄,不要繼續使用。
夏天最需要的「身體去角質」TOP 6推薦! 用完之後膚觸真的變得好滑嫩!
夏天時因為露出肌膚的比例變多了,在身體護理上就特別重要!尤其是想要讓膚觸變得更光滑細緻的話,好用的去角質產品絕對不能少。一直很重視地球永續的LUSH,觀察了女孩們對於身體護理的需求,但又希望能減少對環境帶來負擔的可能,特別推出一系列使用天然磨砂成分如鹽、碎杏仁、砂糖和木炭的相關產品,來取代以往常見的塑膠微粒,像是檸汁香薰磨砂沐浴露就含有大量豐富礦物質的海鹽,具備天然防腐及去角質功效;魔法水晶磨砂沐浴露的磨砂粒子則是以細海鹽+薄荷腦混合而成、赤足腳部磨砂皂是用浮石粉來K.O.足踝的老廢角質,讓雙腳恢復柔滑觸感。LUSH魔法水晶磨砂沐浴露300g/700元、600g/1,300元(圖/品牌提供)LUSH檸汁香薰磨砂沐浴露300g/700元、600g/1,300元(圖/品牌提供)LUSH赤足腳部磨砂皂70g/325元(圖/品牌提供)作為LE LABO隱藏版熱賣黑馬的BHF身體去角質霜是以咖啡製成,因為採用了純天然植物成分配方,混合了咖啡、糖和植物油的泥狀磨砂霜,可以最溫和的方式讓妳的肌膚變得更加乾淨和柔嫩。Le Labo BHF系列身體去角質霜500g/1,950元(圖/品牌提供、取自mariotgomez IG)同場加映!深度清潔後別忘了需要加強肌膚的滋潤,推薦可搭配LE LABO的棕瓶身體乳液,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A、蘆薈、椰子和橄欖油,清爽不黏膩的質地,在夏天使用也毫無負擔感。Le Labo身體乳液各237ml/2,650元(圖/品牌提供)SABON高人氣的身體磨砂膏,是以天然植物油配方-甜杏仁油、荷荷巴油、阿薩伊果油、琉璃苣油,搭配上多角切面的天然死海鹽來溫和拋光,能創造肌膚無與倫比的光滑度,尤其這個今年夏天限量登場的香味-仲夏花果香氣,味道無敵好聞,還沒正式開賣前,就已經有好多粉絲打電話到櫃上想留貨了XD。SABON仲夏花果身體磨砂膏320g/1,580元(圖/品牌提供、吳雅鈴攝)被譽為懶人法寶的DHC礦物泥美膚皂,不但使用了能吸附多餘皮脂、調理膚觸的3種礦物泥,還特別添加了能對付異味的小蘇打跟具滋潤作用的保濕成分,能直接清潔上臂、肩背等在意身體部位,在溫和洗去老舊角質及髒污的同時,還能為身體肌膚注入柔滑感&洗去惱人汗水味,一舉超多得!DHC礦物泥美膚皂100g/280元(圖/品牌提供、吳雅鈴攝)
女生內衣穿好幾天才洗…醫驚喊「真假」 不每天換洗內衣「3物質」傷妳身
身為女性的妳,一件內衣妳會穿幾天才洗呢?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在臉書提到,最近聽到不少女性說「內衣如果沒有髒,可以穿很多天」,讓他聽了非常驚訝,好奇問大家,「真的假的?大部分人不會如此吧?」他指出,女性最好同一件內衣不要每天穿,因為內衣表面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髒污和細菌,加上製造過程中有使用染料、漂白劑等化學物,每天穿同一件不洗,會孳生各種細菌,增加乳房和皮膚感染機率,建議還是要每天更換,定期清洗,才能把內衣穿出健康跟美麗。對於聽聞部分女性說,「內衣如果沒有髒,可以穿很多天」的說法,黃軒醫師表示,自己聽到的時候,感到不可置信。因為即便內衣表面看起來很乾淨,但女性還是不適合不每天更換內衣清洗。他提到每天穿同一件內衣,除了會影響個人形象跟衛生;也會讓上面的細菌、汚染物和排泄物累積,增加乳房和皮膚的感染風險;還會讓內衣的彈性和面料受損,影響內衣的效果和壽命。黃軒指出,內衣是使用合成纖維製成,表面藏有肉眼看不到的髒東西,如聚酯纖維、尼龍和壓克力纖維等,這些都是化石燃料製成的塑膠品,當中的塑膠微粒磨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威脅。另外,內衣製造過程中,會使用染料、漂白劑、防皺劑、防水劑等化學物質,也都可能會殘留在內衣上,恐導致皮膚過敏、發癢或紅腫等不良反應。而內衣和皮膚接觸也會沾染油脂及死皮細胞等污垢,這些污垢成了細菌生長的養分,若不及時清洗或更換內衣,就可能孳生各種細菌。黃軒提醒,內衣穿久了不定期清洗,恐會孳生金黃色葡萄球菌、棒狀桿菌跟酵母菌等細菌。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體皮膚上最常見的細菌之一,通常不會造成嚴重感染,如果有傷口或免疫力低下,就會引起皮膚發炎、皮囊炎、化膿性感染等;而內衣若有棒狀桿菌,則容易引發痤瘡、粉刺等皮膚問題。另外還有一種細菌是酵母菌,若內衣潮濕,可能讓真菌過度增生,而引起汗斑、脂漏性皮膚炎、念珠菌感染等,建議女性要定期清洗且每天更換內衣,並注意乳房清潔保養,才能保持自己的健康與美麗。
別再仰頭喝雨水 醫師提醒恐吞下「塑膠汙染」與「重金屬」
還記得小時候在暴雨中仰著頭喝雨水的樂趣嗎?近日,黃軒醫師在臉書一文提醒,「如果有,你現在不應該再那樣做了。」他解釋道,雖然雨水被認為是地球上最純淨的天然水源之一,但因為雨水在大氣中可能受到多種汙染物的影響,包括化學物質、病原體和重金屬等,且根據PubMed國際期刊上的一則研究,雨水汙染物的存在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重症醫療醫師黃軒提到,根據期刊雜誌《PubMed》、《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相關研究,雨水中可能含有多種化學汙染物,如酸雨中的硫酸鹽、氮氧化物和氨等,這些化學物質可能對人體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產生刺激作用。而雨水中最嚴重的汙染之一,是因人類開始大量生產塑膠製品而衍生出的各種塑膠微粒,它們不會在環境中分解,當塑膠微粒在人體中的量超過安全限度時,更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生育能力和兒童發育等生理後果。另外,雨水中可能含有多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直接飲用可能導致腹瀉、嘔吐、發燒等症狀,這將會對公共衛生產生影響。而雨水中的重金屬鉛、鎘、汞、銅等,若在人體內積累過量,可能會對腦部、腎臟、肝臟等器官產生毒性作用。因此,黃軒說道,飲用未經處理的雨水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為降低其風險,應該進行處理和過濾,去除雨水中的化學汙染物、病原體和重金屬等,也應定期檢測雨水水質,以確保其達到飲用水標準。
以AI技術復刻大師海洋名畫 盼大眾關注塑膠垃圾議題
在日本,秋天除了讓人想大啖美食,同時也是舉辦藝術活動的「藝術之秋」,從日本引進、位於桃園的新都會型水生公園Xpark,從10/5~12/31也舉辦「復刻未來•AI海洋名畫特展」,該展透過藝術創作帶出令人省思的海洋污染問題,過去由日本橫浜八景島公司在仙台和東京舉辦過2次,並在亞太地區頗具規模的廣告節「Spikes Asia 2021」獲頒獎項、在英國最大型創意獎「Cresta Awards」消費者廣告獎項獲得最高等級金獎,以及在日本的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2020年度獲獎。首次海外移展選定台灣,最大特色是透過風格轉換(Style Transfer)的AI技術,重現多位大師的畫風與筆觸,並於其中融入和環保結合的「2050年海洋」想像樣貌,台灣展更以同樣技術再現「陳澄波〈濤聲〉2050年版」,成為最大亮點。〈沙灘上的大溪地女人 2050〉把保羅・高更畫作透過AI技術結合環保議題,讓人遙想未來沙灘可能充滿塑膠垃圾。葛飾北斎名畫也融入塑膠垃圾,再現為〈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 2050〉。近年來因塑膠垃圾帶來的海洋汙染在世界各地受到重視,每年因工業生產所排放出的數百萬噸塑膠廢棄物,對整個海洋生態系都造成嚴重影響,目前預估全世界每年至少有超過800萬噸塑膠垃圾被排放到海裡。如果海洋塑膠垃圾持續增加,有預測指出「到2050年時,海洋塑膠垃圾量將會超過世界魚類總量。」本次策畫的「復刻未來.AI海洋名畫特展」,最初是於2019年由日本橫浜八景島公司營運的宮城縣仙台市「仙台海洋森林水族館」所舉辦,目的便是希望人們能更進一步地在「生活周遭」實際感受到海洋塑膠垃圾問題。小巧展場內設置兩個展區。台灣展場分為兩區,第一區:「熱愛海洋的世界名畫大師╳用AI描繪的『2050年的海洋』」,除以AI技術在文森.梵谷、保羅・高更、喜多川歌麿、葛飾北斎、艾鐸・里歐、馬遠等6位知名畫家所描繪的各一幅海洋畫作中,適度放入塑膠垃圾元素,另外還邀請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參與、展出第7幅名畫,即將台灣西畫大師陳澄波的畫作,以同樣技術再現的「陳澄波〈濤聲〉2050年版」。畫中原本描繪1939年壯麗的鼻頭角海岸,畫筆下洶湧海潮一波又一波地朝著岸邊翻捲,而到了2050年,岸邊密布的可能將是塑膠垃圾。水晶球中可見受海洋塑膠垃圾影響的海月水母、綠蠵龜、麥哲倫企鵝、小丑魚等生物模型。特展就在最具人氣的「福爾摩沙Formosa」展區旁,許多遊客會在高達四層樓的觀景窗前和魚群拍照。第二展區為:塑膠微粒飄舞的水晶球「Microplastic Globe_化身水晶球的未來海洋」,展出海洋生物與塑膠微粒共處的5顆水晶球作品,在水晶球裡飄舞的雪花,就是實際使用從海洋裡回收的塑膠製成,球體內同時可觀賞到,據報告指出受到海洋塑膠垃圾影響特別大的5種生物:海月水母、大翅鯨、小丑魚、綠蠵龜、麥哲倫企鵝的模型。各個水晶球的設計、製作皆由雪花水晶球作家石田兵衛負責執行。使用於水晶球的塑膠,則透過以藝術活動方式推行海洋塑膠升級再造事業的「REMARE」公司協助收集取得。此次活動結束後預計會做拍賣活動,所得將作為公益用途回饋社會。「台灣插畫藝術家聯展produced by 秋刀魚」。「樸實無華麵包丁」(左,50元)、人氣飲品「企鵝拿鐵」。(咖啡拉花隨機提供,140元)接著轉往3樓虛實互動區入口處,還有一個從相同議題延伸出來的「台灣插畫藝術家聯展produced by 秋刀魚」小展覽,Xpark與在台灣傳遞日本文化情報的雜誌《秋刀魚》攜手,以「我們都住在地球上~Taiwan Chapter」為主題,邀請10名台灣藝術家思考「地球環境問題」進行創作。此外也於館內的「Xcafe by PRONTO」,利用形狀不完整、顏色不完美的麵包,推出期間限定餐點「樸實無華麵包丁」,落實愛物惜物不浪費的理念(視當日食材狀況,每日限量販售)。為了紀念展覽開展,館方特地將此次7幅畫作原畫,設計製成明信片型票券,並且在誠品線上及門市販售。讓本來應該一次性使用的票券,還能用來寄給親友、做為美麗的明信片重生。
花蓮一家四口海邊撿垃圾千人大讚 當事人:幫幫海洋動物好朋友
為環境盡一份心力,都值得讚許。近日有位網友在臉書貼出一張照片,照片中一家四口一同在花蓮海邊撿垃圾,獲許多網友讚美,感謝他們為環境做出的貢獻,大讚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而當事人爸爸也出面回文。網友近日在臉書社團《花蓮人》人貼出照片並發文說,「不論您們是不是花蓮人,您們做了最棒的親子教育,並感謝為這塊土地做的奉獻。」而當事人在底下回文表示,疫情期間他帶小孩出外放風,「發現海灘上很多海漂垃圾,這些塑膠如果再被沖回海裡,除了讓海洋生物吃進去會讓牠們死亡,塑膠微粒也會吸附有毒物質,跟著食物鏈進入到我們的體內。」民眾如果有機會到化仁海堤,就會發現許多人造垃圾。當事人說,撿垃圾已經變成家庭活動。(圖/翻攝趙毓圻臉書)當事人說,平常就有灌輸小孩環境保育的觀念,「小孩也覺得到海邊撿垃圾可以幫忙海洋動物好朋友(海龜不會被吸管插鼻孔、海豚也不會被漁網纏住)。」他們就這樣撿了2袋垃圾,撿垃圾變成一種另類家庭活動。當事人表示,那邊的垃圾真的多,他們常去撿是撿不完,「既然這次意外曝光,希望藉此邀請大家,只要帶個袋子和夾子,走不用100公尺馬上就可以裝滿,欣賞美景之餘又可以為自己的土地盡份心力。地球只有一個需要我們自己愛護,不能只是寫在作文最後一句的結尾。」
污染無極限 科學家首次在南北極發現有毒奈米塑膠微粒
塑膠微粒是殘害海洋動物的極大元兇,先前才傳出在全球最深的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檢驗出奈米塑膠微粒的存在,現在科學家也在南北兩極首次發現塑膠微粒的危害。根據《unilad》報導指出,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科學家在南極與北極地區,都發現了比塑膠微粒還要更小的奈米塑膠微粒,其中甚至在格陵蘭島發現了至少存在50年之久的奈米塑膠微粒,這代表著塑膠污染已經蔓延到全球各個角落。報導中指出,在北極發現的奈米塑膠微粒中,主要是源自於汽車輪胎的灰塵,推測應該是被北美與亞洲的季風吹拂帶到北極。而在南北極兩地也發現大量源自於聚乙烯的塑膠微粒,這主要是用於購物袋、寶特瓶的原料。目前奈米塑膠微粒對於人類的影響尚不明確,但專家認為,塑膠汙染將會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嚴重衝擊地球的生態系統,專家估計海洋中的塑膠垃圾會在未來20年內直接翻倍。研究負責人馬泰瑞克(Dusan Materic)表示,這次的研究證明了,奈米塑膠微粒並不是一個新的環境問題,而是我們直到現在才發現它的存在。
電影情節將成真?史上首個活體機器人可自行繁殖 科學家也震驚
電影情節即將成為真實?美國佛蒙特大學、塔夫茨大學、哈佛大學研究團隊在11月29日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論文,宣布他們去年通過提取非洲爪蟾幹細胞創造的首個活體機器人「Xenobots」,竟然能夠自行進行繁殖,令研究團隊驚訝。綜合「CNN」、《衛報》等外媒報導,研究團隊以非洲爪蟾的皮膚幹細胞培養出的「Xenobots」不同於傳統意義的機器人,其本質仍然是生物體,長度雖然不到1毫米,但比微生物大的多,外型就像是1980年代的電子遊戲《小精靈》,起初它們可以移動、集體合作與自我修復,也可以感應外界環境等。不過參與本次研究的美國塔夫茨大學生物學教授萊文(Michael Levin)指出,研究團隊近期發現,「Xenobots」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以通過「動力複製」方式進行繁殖,其會用C型的「嘴」將培養皿中的數百個微小幹細胞蒐集起來,接著幾天後便「吐出」新的Xenobots活體機器人。萊文表示他對此情形感到震驚,雖然爪蟾本身具有繁殖方式,但處於新環境的Xenobots顯然「想出了新的繁殖方式」。事實上,Xenobots剛被美國研究人員發表時,引發外界擔憂這種活體機器人,很可能會發展成「人造怪物」,如今它們可「繁殖」的消息曝光後,又一次引發外界憂慮;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機器人目前都被嚴格控管在實驗室,且能夠生物降解,銷毀起來容易,該機器人未來在醫療領域應用範圍廣泛,也可能成為解決海洋塑膠微粒問題解方。
人人吃塑膠2/微塑膠入侵人體 每人每年吃掉1根吸管
為緩解地球暖化,COP21(「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於2015年12月間通過《巴黎協定》 (Paris Agreement)訂下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就在這一年的8月,一部哥斯大黎加海洋研究者的8分鐘紀錄短片,研究者從一隻瀕危欖蠵龜鼻腔中,拔出一根完整的塑膠吸管,震撼世人,開啟全球減塑議題。而珍珠奶茶、手搖飲大國的台灣,塑膠吸管用量如何?據調查,台灣過去每年要用掉30億根塑膠吸管,排列起來可繞地球12圈。環保署在去年7月起禁止公部門、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大類共8,000多家業者,提供內用者「一次用塑膠吸管」。政策實施至今,環保署估計每年約可減少1億根塑膠吸管。但禁用塑膠吸管就能拯救海洋嗎?根據「荒野保護協會」發佈的國際淨灘活動數據顯示,塑膠吸管僅是海洋垃圾的第四名;但值得關注的是,前十名海洋垃圾中除了菸蒂與玻璃罐外,全都是塑膠製品。台灣每年用掉約30億根吸管,總長度可繞地球12圈。(圖/報系資料照)根據聯合國在2017年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人類從1959年塑膠袋發明以來,已在地球上製造了83億噸的塑膠產品,這其中只有12%被焚燒、9%被回收,其他有許多就成了海洋、山林的汙染源;尤其是海洋。就連2019年5月人類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達10,928公尺深的新紀錄,都發現塑膠垃圾。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影片中那隻不幸的海龜,所有生活在海洋或依賴海洋為生的生物,都會是海洋塑膠垃圾的受害者。譬如2015年英國有一篇關於海鳥的研究報告,便指出全球有超過9成的海鳥,曾經把塑膠垃圾吞下肚。此外,研究人員也分別在印尼、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國沿海城市的市場抽驗,發現平均約有4分之1的魚,內臟內有塑膠垃圾。包括貝類、魚類、頭足類等海洋生物,體積大的可能誤食塑膠袋、吸管,體積小的則吃到微塑膠(直徑或長度小於5mm的塑膠微粒),而這些海鮮都是人類餐桌上的美食,吃進肚後仍有部分會殘留在人體。「綠色和平」在今年初曾公佈一份數據,推估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經由海鮮吃下1.63萬個微塑膠,相當於1根塑膠吸管,這個數字很驚人。此外,綠色和平也與保護保育類動物團隊合作,調查六大保育類動物的水源汙染,發現連海拔3,310公尺、管制甚嚴格的嘉明湖,湖水的微塑膠檢出率居然是100%,也從水鹿的糞便中檢測出微塑膠,顯示「塑膠災難」已遍及台灣陸海空還人畜不分都吃下肚,減塑及限塑行動已是刻不容緩。環團人員在海拔3,310公尺的嘉明湖檢出微塑膠。(圖/綠色和平提供)
沙灘被保麗龍攻陷成「白色海灘」 環團籲找解方
黑潮海洋基金會從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執行「島航普拉斯」,針對台灣東北段、西南段海域採樣調查沿海塑膠微粒,發現每年6月時的「發泡塑膠」占比高,推測是因為每年3至6月為保麗龍浮具汰換季節,環團提及,現行地方政府雖然補助漁民購買EPP(發泡聚丙烯)、HDPE(硬式浮筒),但皆有其弊病,呼籲應找出解方。黑潮海洋基金會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表示,近年來發現海洋廢棄物日趨嚴重,因此發起計畫調查海域,其中在夏季的6月發現發泡塑膠占比多,推估是受到西南沿海牡蠣殖產業汰換影響,以西南沿岸為例,養殖廢棄物占了廢棄物的半數,「部分甚至會看到白色海灘的慘況」。澄洋環境顧問執行長顏寧說,以其他海水養殖大國如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為例,為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如中國大陸就補助耐用浮具,甚至會在近2年完成全數汰換;雖然台南市及嘉義縣擬在3年內禁用保麗龍,鼓勵更換成EPP或HDPE,但前者與保麗龍耐用度相差不多、後者則較重且昂貴,呼籲應找出具體解方,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說,海保署委託縣市政府試辦廢漁網及蚵繩回收再利用、及離島3縣市試辦海廢保麗龍再利用;截至今年9月30日為止,已回收廢漁網及蚵繩逾93公噸、及處理海廢保麗龍33公噸;也推動海廢再生聯盟,串聯回收再利用業者、製造業者、通路商、金融機構及研究機構等共29家,暢通海洋廢棄物去化管道;未來將積極預防與清除海洋廢棄物,並減緩其對於海洋環境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