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顆粒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95189/sm-40ad3041d425580163edcec96408e672.jpg)
每天一杯咖啡小心紙杯陷阱! 塑膠微粒滲透細胞恐成「垃圾場」
早上為提神,許多民眾都習慣外帶咖啡,但需要注意的是可能有紙杯陷阱,喝進去的不只含有咖啡,還有看不見的塑膠微粒。對此,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表示,塑膠微粒在悄悄進入身體後,最終卡在細胞裡,影響它們的運作。張家銘在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指,紙杯的內層塗有聚乙烯(PE),這層塑膠薄膜本來是為了防止液體滲漏,但遇到高溫、油脂、酸性或酒精飲品時,這層膜會加速釋放出微小的塑膠顆粒,無聲無息地進入大家的血液與器官,最終卡在細胞裡,影響它們的運作。塑膠微粒滲透身體,細胞恐變成「垃圾場」,想像細胞原本是一間高效運作的工廠,每天處理能量轉換、代謝廢物、製造各種蛋白質。但當微塑膠進入細胞,就像是被塞滿塑膠袋的垃圾場,細胞開始「卡住」,運作變慢、發炎、干擾基因運作。這樣的細胞不再健康,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免疫系統,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進而增加疾病風險。不僅如此,荷爾蒙「訊號干擾」,細胞恐無法正常運作,塑膠微粒不只在細胞裡「卡住」,有些還會釋放影響內分泌的化學物質,讓細胞接收錯誤的指令。這可能導致甲狀腺功能紊亂,細胞的能量調控失衡,新陳代謝變慢,讓人容易疲憊、發胖及性荷爾蒙受到干擾,影響生殖細胞,可能影響生育能力、胰島素反應變差,細胞無法正確處理血糖,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當腸道細胞「被堵住」,消化與吸收也會出問題,當微塑膠進入腸道,腸道細胞就像一座有規律運作的地鐵站,負責吸收營養、排除廢物。但當這些塑膠微粒堆積在腸道細胞裡,原本順暢的營養輸送管道開始堵塞,腸道菌群失衡,有害細菌增多,好菌減少,消化變得不順暢、腸道發炎,導致腸漏症,食物中的未分解物質與毒素可能直接進入血液、消化吸收效率下降,長期可能導致營養不良或大腸癌風險上升。肝臟與腎臟負責清理身體的廢物,但當微塑膠進入血液後,這些解毒器官就像是接收到一堆無法處理的垃圾。塑膠微粒不會被分解,反而可能影響細胞的代謝功能,導致肝細胞發炎,影響解毒能力、 腎功能下降,長期累積可能影響尿毒排出、氧化壓力增加,細胞提前老化,影響身體整體運作。張家銘指,紙杯不是毒藥,但可能讓細胞「塞滿垃圾」,用紙杯喝飲料不會讓大家馬上生病,但如果每天都這麼做,這些塑膠微粒就會像長期積存的垃圾一樣,慢慢塞滿大家的細胞,影響它們的運作。它們可能讓細胞功能變差,影響內分泌、消化系統、甚至肝腎的解毒能力。他建議,大家可以選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從今天開始,避免一次性紙杯,選擇對身體更友善的飲用容器,減少微塑膠的影響,讓大家的細胞輕鬆運作,不被塑膠「卡住」。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88641/sm-d8359dae76c5a34fd8a584b4c4c65c2e.jpg)
健康生活卻罹癌? 研究揭「微塑膠」恐是潛在元凶
近日有研究發現,微塑膠可能是許多無法用遺傳、飲食或生活方式解釋的癌症和健康問題的潛在原因。研究人員審查了3000多項有關微塑膠的研究後,提出這些微小的毒性顆粒,可能與肺癌、結腸癌、其他肺部疾病以及不孕症相關。根據外媒《每日郵報》的報導,這項評估本月稍早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研究指出,與許多正在下降的癌症發病率不同,結腸癌的發病率正迅速上升,尤其是在過去被認為是低風險的年輕人中,同樣非菸草引起的肺癌病例也在增加,這一趨勢讓專家倍感困惑。微塑膠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來源包括食品容器、服裝、香菸過濾嘴和輪胎等消費品。它們無處不在,存在於空氣、食物和飲用水中,甚至已被發現在多個主要人體器官內。當免疫系統將其識別為外來物質時,會引發炎症,最終可能導致組織損傷、肝臟和心臟問題,甚至不可逆的健康損害。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本月發表的報告中表示,微塑膠顆粒破壞了結腸中的保護性黏液層,可能促進腫瘤的發展。此外,研究表明,這些顆粒可能導致腸道細胞死亡和慢性炎症,對腸道免疫系統產生負面影響。研究結果指出,微塑膠暴露與結腸癌的發生存在密切聯繫。在生殖系統方面,微塑膠被懷疑影響荷爾蒙平衡,損害男性精子品質與數量,並干擾女性卵巢和胎盤的功能。一些研究發現,胎盤中的微塑膠與低出生體重相關,而羊水中的微塑膠則與早產有關。微塑膠顆粒對呼吸系統的影響同樣令人擔憂。研究發現,這些顆粒會引發呼吸道炎症,導致肺損傷和慢性炎症,增加肺癌的風險。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指出,微塑膠暴露「懷疑」與人類呼吸系統功能受損有關。研究強調,微塑膠的存在幾乎遍及地球每一個角落,從深海到北極海冰都有檢測到。由於其小尺寸,微塑膠能輕易進入人體,並已在胎盤、母乳和肝臟中發現。根據報告,全球每年生產近4.6億噸塑膠,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11億噸。塑膠污染加劇了微塑膠在環境中的擴散,並對人類健康構成嚴峻挑戰。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婦產科教授特雷西(Tracey J. Woodruff)表示,「微塑膠的健康影響與空氣污染物的危害相似,而我們已知空氣污染對健康不利。」研究人員呼籲政策制定者立即採取措施,減少微塑膠暴露,以防止更多健康問題的發生。該研究首次使用美國國家科學院批准的系統性回顧方法進行分析,為微塑膠對健康的威脅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證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42486/sm-f5497115b1997a5b7f62a3410e75f083.jpg)
抹香鯨「嘴纏垃圾」向潛水員求助 獲救停現場留無言道謝
全球海洋垃圾問題依舊嚴峻。動保團體「我們愛動物」(We Love Animals)日前公布一段救援抹香鯨影片,1頭在印度洋「受困」的抹香鯨,疑似主動向潛水員求救,希望潛水員替牠取下纏住嘴巴的垃圾。從影片可見,這頭抹香鯨突然游向正在拍攝海洋的潛水攝影團隊,並在潛水員面前張開被纏著各種垃圾雜物的嘴巴,似乎在向人類求助,「雖然無法確定是不是鯨魚的本意,但真的很像(在求救)」。其中一名女潛水員主動回應抹香鯨,靠近後小心清除抹香鯨嘴裡的垃圾,期間抹香鯨除了保持張嘴,還耐心的等待女潛水員拿掉1件又1件垃圾碎片,直到清除完畢才闔上嘴巴。鯨魚耐心等待潛水員清除垃圾。(圖/翻攝自We Love Animals YT)更令人意外的是,抹香鯨事後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在團隊附近徘徊,彷彿在感謝女潛水員的幫助,這短暫的寧靜互動,讓人鯨之間充滿了神性般的連結,最後,抹香鯨游向海面並激起巨大水花後離去。抹香鯨徘迴一陣子後才離去。(圖/翻攝自We Love Animals YT)《有害物質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曾刊出一項研究指出,全球每年產生4億噸塑膠垃圾,並有1270萬噸流入海洋,導致包含抹香鯨在內許多海洋生物,誤食或攝入塑膠垃圾或微粒,或是嘴巴遭垃圾纏住,進而危及生命。研究指出,塑膠微粒會隨海洋生態及整個食物鏈,最終回到產生塑膠垃圾的人類身上,導致人類每年可能吃下3.9 萬至 5.2 萬個微塑膠顆粒。「我們愛動物」也呼籲各界重視海洋垃圾問題,保護海洋讓海洋生物免受威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284038/sm-f929ca05921ad838edfe76e22fe9f8b0.jpg)
不沾鍋陶瓷鍋有刮痕別再用! 醫警告「百萬塑膠顆粒」將致癌
你多久會更換新的不沾鍋?一名醫師指出,當平底鍋出現刮痕時就該丟棄,由於其塗層遭到破壞,數百萬的塑膠微粒(Microplastic)可能滲入食物當中,因而進一步干擾內分泌系統,影響激素、生育問題,甚至增加罹癌風險。根據《太陽報》(The Sun)的報導,美國急診醫師普納姆(Poonam Desai)於TikTok帳號「doctoranddancer」分享,表示應該趕快丟掉有刮痕的不沾鍋或陶瓷鍋,其表面塗層的塑膠顆粒將增加罹癌風險,一旦攝入,便會在體內保留很長時間,鮮少能夠藉由尿液緩慢排出。報導指出,平底鍋常見的不沾塗層以「聚四氟乙烯」為主,而其耐熱顆粒是由「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組成,是種永久性化學物質,而南加州大學研究人員也對此進行實驗,發現這種物質將非病毒性肝癌的產生。另外,普納姆醫師提醒,雖然陶瓷鍋因為不含PFAS,被認為是不沾鍋的更安全替代品,但若是出現刮痕,陶瓷鍋的鋁製塗層也可能摻進食物裡,所以仍該盡快丟棄,不要繼續使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254089/sm-1f1d8cb613daeae66a34390765f9c6c5.jpg)
貨車掉落太空包塑膠顆粒灑滿地 駕駛最重罰1.8萬
彰化縣溪湖鎮二溪路2日發生貨車的太空包掉落意外,內裝的塑膠顆粒噴灑路上,沿路拖行超過200公尺,沿途布滿大量塑膠顆粒,車輛往來險象環生。公所清潔隊趕緊清理,警方說,將依《道交條例》對駕駛開罰,可處駕駛人新台幣3000元至1萬8000元罰鍰。公所清潔隊派出近20名清潔隊員在現場灑水清除灑滿地的塑膠顆粒,以免造成往來行車危險,現場的塑膠顆粒太多,警方獲報到場維持秩序,並調閱相關監視器畫面,找到肇事的張姓駕駛,當場對其開罰。張姓駕駛到案時表示,並不知太空包掉落,在太空包拖行了近200公尺後,還持續向前開了將近1公里,直到路人通知「你後面的東西掉滿地!」,他才下車察看,所幸,經過人車並未發生其他事故,民眾若不小心踩到塑膠顆粒,後果恐怕不堪設想。溪湖鎮長何炳樺表示,2日上午10時30分左右接獲民眾通報,隨即調派清潔隊同仁到現場清理,他也趕往現場指揮交通,警方火速到場協助交管,並找到車輛駕駛,他要求警方一定要重罰。何炳樺呼籲,駕駛人一定要將貨物綑綁穩固,避免掉落,昨天所幸後方並無來車,不然若造成更大事故發生,後果就不是罰錢可以了事。警方表示,張姓駕駛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第1項第2款「所載貨物滲漏、飛散、脫落、掉落或氣味惡臭」,將按規定進行舉發,可處駕駛人新台幣3000元至1萬8000元罰鍰,警方將進一步釐清意外發生原因及責任歸屬。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8/187398/sm-0ee071929d9626bef98b72883705da15.png)
印度電子設備廠疑「非法製作鞭炮」 廠區意外爆炸釀12死13傷
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哈爾普區(Hapur)道拉納(Dhaulana)於4日傳出廠區爆炸起火,結果造成12人死亡、13人受傷。目前根據初步調查指出,該廠區雖然領有電子設備的生產許可證,但爆炸的原因卻是該廠區涉嫌違法製作鞭炮所導致。根據《Indian Express》報導指出,道拉納警察局副督察庫瑪爾(Sandeep Kumar)表示,這起意外發生於道拉納的北方邦工業發展公司 (UPSIDC) 的廠區。4日下午2點30分接獲意外通報後,隨即派遣20多輛消防車抵達現場進行救災。庫瑪爾表示,目前在廠區發現8具已經燒得焦黑的屍體,另外有4人因為傷勢過重,還沒送到醫院就不幸身亡,目前死亡人數高達12人之多,而另外有13人受傷。而對於意外的發生原因,庫瑪爾表示這座廠區屬於領有合格生產許可證的電子廠,但是在爆炸現場卻發現了塑膠顆粒與一些化學材料,推估這間工廠應該是在私底下非法生產鞭炮,結果不幸釀災。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該廠區隸屬於UPSIDC,但是在廠區大門口卻是撰寫著另外一家公司的名字,目前警方雖然試圖聯繫工廠老闆與承租人,但目前均未連繫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8101/sm-a8d4e5110aae70f423bbdc7a120aab83.jpg)
自然環境的最大殺手 1400萬噸塑膠垃圾汙染海底
塑膠對於大自然環境的傷害真的很嚴重,根據澳洲一份最新報告指出,目前估計有至少1400萬公噸的塑膠垃圾沉沒在海洋深處,是海面塑膠汙染物的兩倍之多。根據《Science Alert》報導指出,由於石化工業的發展,塑膠成為便宜、好用的產品,甚至佔據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但也由於塑膠難以化解的特性,每年估計有數百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中。為了證明塑膠袋給海洋極大的負擔,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科學家哈迪斯蒂(Denise Hardesty)日前就率領團隊,利用無人潛艇,在澳洲南部的海洋上、距離海岸288至356公里距離、6個地點中,從深度1655公尺至3062公尺處,分別挖掘了51個海底泥土。而根據他們的檢測結果,平均1克的泥土中,就發現了多達14個塑膠顆粒(長度小於5公分的塑膠垃圾),如果以此為基準來計算的話,全球海底的塑膠為例總量將在900至1000萬顆之間,推估重量高達800萬噸至1400萬噸之間。哈迪斯蒂解釋,塑膠垃圾固然是傷害海洋的殺手,但微型的塑膠顆粒更是殘害海洋動物的極大元兇,不少魚類的胃袋內,其實都可以發現不少微型的塑膠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