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架
」9000億「打水漂」…離岸風電國產化跳票 產發署回應了
112年底離岸風電國產化情形政府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台電多花9000億元購買離岸風電,原期待建立本土產業鏈,創造1.2兆元產值,但是依據審計部決算資料,離岸第二階段遴選的西部海域10個風場,至去年底僅允能二期達標,9座進度皆落後,其中海峽一期風場本土化目標僅達2成。審計部批評,經濟部產發署態度過於消極。能源專家則說,歷經多年推動,卻看不到海外市場在哪裡,那麼多錢是白花了。歐盟狀告WTO 經部朝開放研議歐盟7月底狀告世貿組織(WTO),指台灣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違反WTO規定,要求台灣須在60天內提解決方案。經濟部官員低調表示,會持續與歐盟及WTO溝通。對此,經濟部長郭智輝說,會朝開放方向研議,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面臨轉折。經濟部對離岸風電依產業發展項目,分為風力機製造與水下基礎等20項,在推動與導入時程,從2021至2022年是前置期、2023年是第一階段、2024至2025年是第二階段。在離岸風電的第一、二階段,台電每度平均花5.7元收購電力,20年合計花2兆元,扣除平均購電成本後,多花9000億元。台電配合購電 已花2兆元當時政府信誓旦旦可創造1.2兆產值、2萬個工作機會,但根據審計部決算報告,在第二階段遴選的10個風場,至去年底僅有允能二期的塔架、水下基礎及陸上變壓器等達到20項零組件100%國產化,其餘9座都未達標。沃旭大彰化東南與西南等2座風場,國產化達成率8成。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彰芳一、二期,與西島、中鋼的中能則是3成跳票。海峽一期竟有16項目、高達8成未完成國產化承諾。即使達標率較高的開發商,其實也是政府「開後門」,以成立產業基金,做替代方案繞彎達到,並非如得標承諾的採購國產貨。例如沃旭大彰化風場水下基礎與基樁,因國內廠商沒有足夠能量承接訂單,無法做到100%國產化,最後只得由經濟部前部長沈榮津同意提出國內無產製證明後,開發商成立產業基金輔導次級供應商、電銲人才,與設立機艙組裝廠等替代方案,勉強過關。審計部更指出,監察院2022年糾舉經濟部產發署,對部分風場開發商提出因有短期交貨需求,以利取得「無產製證明」,就可自國外進口,產發署做為主管機關,對「無產製證明」卻無規範,過了1年,還是提不出相關規範。海外市場打不開 只打造世紀鋼能源專家陳立誠批評,花大錢買離岸風電,結果只培養了一家做水下基礎鋼構的世紀鋼,但拿的仍是台電付給外商的電費,根本沒賺到外匯。陳立誠直言,台灣想到國外賺離岸風電錢是不可能,歐商風電很強,不需要台灣,亞洲市場太小,光大陸就把你打死,對岸積極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太強了,亞洲第一艘工作船就是大陸建的,越南在發展離岸風電 也有自己的供應鏈,為何買台灣產品。產發署解釋,9座風電場未達標,是因相關零組件國內無產製能量,或受新冠疫情影響。該署指出,海峽一期風場已提報予能源署,考量是否裁罰。海峽風場則說,因接手較晚,現在達不到國產化,未必不能符合,會持續努力。經濟部官員表示,二階強制要求國產化,但在第三階前2期降至60%、開發商自選組合,明年第3期,會再朝更鬆綁方向走。
中鋼新開發高溫壓力容器用鋼 實現國產化目標
2050碳中和為現今各國政府政策與產業發展之重要指南,為促進國內能源轉型發展,中鋼積極開發先進高強度鋼材,繼日前成功開發及產製水下基礎及風機塔架所需的風電鋼板後,近期也成功開發出高溫壓力容器用鋼A387產品,其除了擁有優異的耐高溫強度外,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下,也具備延緩材料強度弱化的抗潛變特性,可使焚化爐或燃氣電廠鍋爐長期運轉下避免管槽受破壞,並降低維修成本。中鋼新開發的高溫壓力容器用鋼A387產品,目前在國內已有成功銷售實績,打破進口壟斷現況,中鋼將持續向下游高溫壓力容器業者積極推廣使用,朝擴大國產化市占率目標邁進。天然氣發電所排放的汙染物和二氧化碳較燃煤發電來得低,故被視為能源轉型至再生能源期間的過渡性燃料。電廠發電設施通常需長時間於200倍大氣壓力的蒸汽壓及攝氏約450至600度的溫度環境下運轉,一般非耐高溫鋼材承受攝氏450度上的高溫時即迅速軟化,使得設備殼體材料斷裂塌陷而導致工安風險,故發電設施的鍋爐、扇葉、連接管線或是焚化爐體等製作材料,皆必須擁有良好的抗氧化性、高溫強度、抗潛變能力與銲接性等性能。中鋼近期成功開發高溫壓力容器用鋼A387 CL2等級鋼材,此鋼板即使承受攝氏500度高溫時的強度仍不亞於台北101大樓使用之鋼板,且經抗潛變測試評估結果顯示,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可使用超過20年。中鋼成功開發高溫壓力容器用鋼產品,並創新研發製程,省略離線升溫冷卻及縮短回火時間,相較國外鋼廠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與減少20%碳排放。(圖/中鋼提供)國內過往高溫壓力容器用鋼的主要供應商為國外鋼廠,為實現此類鋼材國產化目標,中鋼歷經一連串冶金和製程研發後突破相關瓶頸,先於煉鋼階段採行低碳搭配微合金設計,添加耐高溫合金元素,再於軋鋼階段利用先進控軋控冷與特殊熱處理技術來控制鋼材組織的晶粒大小,形成分布均勻的碳化物顆粒,使得鋼材能同時具備 65kg等級強度、可承受攝氏500高溫以及優異銲接性。此外,國外先進鋼廠的高溫壓力容器用鋼產品,係將鋼板額外進行離線升溫、自然冷卻再回火等流程進行生產,中鋼創新研發的製程可省略離線生產流程,並縮短回火時間,相較國外鋼廠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與減少20%的碳排放。因應全球節能減碳趨勢,中鋼新開發的A387高溫壓力容器用鋼,不但列為精緻鋼品項目中的綠色能源用鋼,深具市場競爭力,在國內已有成功銷售實績,將持續向下游高溫壓力容器業者積極推廣使用,以力助國內能源轉型發展及協助用鋼產業升級。展望未來,中鋼將依照客戶需求及產業發展趨勢,持續開發高技術含量、高產業效益及高附加價值的精緻鋼品,為環保減碳貢獻心力,也全面提升中鋼在綠色能源領域的供料能力,在全球能源轉型之際,率先贏得市場商機。
塔架倒塌!觀光纜車失速撞擊岩石 「車廂爛到只剩骨架」釀1死7傷184人受困
土耳其渡假勝地安塔利亞(Antalya)日前發生一起意外事件,當地的觀光纜車因為塔架突然倒塌的關係,讓一輛觀光纜車失速撞擊岩石,纜車的車廂嚴重受損。而這起事件也造成1人死亡、7人受傷,另外有184人因此受困。根據《衛報》報導指出,整起意外發生於12日傍晚6點左右,在土耳其安塔利亞當地一座從海灘前往海拔618公尺山頂的觀光纜車發生塔架坍塌的意外,結果讓一輛纜車直接失速撞擊岩石,整個車廂因為撞擊而嚴重受損,爛到只剩下骨架。最後造成一名54歲的土耳其男子不幸身亡,同車的6名土耳其民眾與1名吉爾吉斯公民也因此受傷。安塔利亞市長博切克 (Muhittin Bocek) 也在12日晚間發表聲明,由於意外發生後,有184人被困在高空的纜車上,目前已經調派配備有夜視儀的直升機進行搜救。與此同時,土耳其內政部長耶利卡亞 (Ali Yerlikaya) 也表示,7名受傷的民眾中,目前已經有5名被直升機帶走,還有2人等待轉移。另外已經派出110名急救人員前往現場進行救援,另外還有更多專業登山人員也從各地趕來現場,準備參與救援。
離岸風電力拼國產化 明年3GW招標新增「風機葉片維修+海底電纜」評分項目
風力發電是2016年蔡政府上台以來規劃的重要綠色能源,特別是離岸風電,去年共有 3GW的併網容量分配給五個風場,第二輪招標也將在明年啟動,預計會釋放3GW的離岸風電資源,業內人士透露,這次投標評分新增了自己維修風機葉片與海底纜線項目,希望鼓勵這兩項本土化經營,確保台灣的供電韌性。海纜通常掩埋在海床下2公尺左右,但塔架與纜管道相交處,常有沙刷及渦漩,環境比陸上複雜很多,導致海纜容易故障,海纜等於是離岸電網的生命線,但台灣過往沒有生產技術,日前電線電纜大廠華新麗華(1605)才剛與丹麥NKT集團旗下「NKT HV Cables AB」合資設立公司,首座海底電纜廠9月底在高雄開工,成為台灣唯一生產離岸風電海底電纜的廠商。但政府希望相關產業越多越好,也包括風機的葉片維運,除了台灣有颱風侵襲,其他包括沙塵、雨滴及鹽害腐蝕等,都可能造成發電效能低落甚至停機,所以風機葉片的檢修服務也很重要。據了解,風電區塊開發3.2期預計明年初將投標,本次包括2028、2029兩年共3GW離岸風電併網量將釋出,離岸風電相關業者協會本周與產發署高層座談,針對3.2政策如何修正並促使產業國產化。而本次規則新增項目就是風機葉片運維及海纜等,產發署的方案顯示,葉片若能全在地生產及運維可得18分,未來20年是否能由台灣團隊運維則占了4分;海底電纜過去沒有在台灣本地生產,但考慮到該項目的重要性,這次政策新增了台灣本地生產部分,能做的話就加14分。此次招標,競標者需要獲得70分以上才有機會,而得分越高,獲得的併網量也越大。政府官員透露,此次政策中必須執行的包括水下基礎、機艙組裝、葉片等在之前階段已經相對成熟的項目。另外,也會考慮塔架、變壓器、葉片樹脂、配電盤等之前階段可選擇的項目。
風電貴森森1/台灣陸域建置成本 比大陸高四倍
蔡政府所規劃的能源政策,是設定在2025年要將核能發電歸零,而核電的缺口,將由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發電來補上,其中風力發電也是再生能源中重要的一環,不過在台灣要蓋風力發電,從土地、設備、維護、回饋金等成本繁瑣,讓廠商有苦難言。根據本刊取得的大陸西北某風場陸域風力發電的建置成本分析,中國建置陸域風店每1MW(百萬瓦)的成本,包含設備費用、安裝費用及其他費用,大約在520萬元人民幣,換算約2280萬元新台幣。至於台灣,以台電陸上風電第五期標案為例,2021年11月招標的布袋港站3機組共9.9MW,得標價為5.49億元,平均1MW約5545萬元,約大陸的兩倍;更早之前,2017年10月的永興風力發電站4機組共9.2MW,得標價10.75億元,平均1MW為1.16億元,更高達大陸的四倍之多。台灣蓋風電為何會這麼貴?綜觀其原因,首要關鍵是風機設備幾乎都是由國外進口,根據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全球陸上風機主要有四家廠商,分別為美國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GE)、丹麥風機商維斯塔斯(Vestas)、德國風機製造商艾納康(ENERCON)及中國的金風科技。以Vestas風機在2023年上半年報價為例,平均售價每MW就從71萬歐元一路飆升到110萬歐元,儘管後續有回跌,但仍高達97萬歐元的水準。而歐洲因為風電市場成熟,甚至已經進入紅海,相較之下,幾乎只能依賴歐洲設備的亞洲市場,就成為廠商的肥肉。除了設備採購,後續維修也是由原廠負責,這又是另一個成本。在疫情過後,因為缺貨,外商風機報價可說是一年數變,上半年先漲40%,下半年再漲30%,廠商也只能接受。台灣風力發電業者必須自行興建從發電地點到台電電網或升壓站所需要的線路,也額外增加成本。(圖/報系資料照)而中國從2010年以來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風電裝機容量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風電設備製造基地,根據維基百科資料,至少15家中國公司是以商業目的生產風力渦輪機,並有幾十個中國公司生產組件,在完整的供應鏈支撐下,中國風機成本也具有競爭優勢。風力發電廠最主要的成本為風力機組,風力發電成本組成分別為風力發電機(葉片、齒輪箱、發電機、機艙、電力轉換器、變壓器及塔架等)、土地與基礎建設(風機土地租賃、基礎土木工程、電網線路、變壓站等)、專案服務(風場設計與規劃、行政作業支出及專案管理等),陸域風力發電廠之風力機組成本約為64%-84%;離岸風力發電廠之風力機組成本約為30%-50%。此外,今年6月28日,就在睽違2年之後,中國財政部發佈一紙關於2023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地方資金預算的通知。原本中國國家發改委在2018年就已公告,2020年底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未完成併網者將不再補貼,如今補助重啟,也讓中國風電產業重新回溫。一位風電業者告訴CTWANT記者說,就他們內部分析,中國之所以重啟補助風力發電,其實關鍵原因跟歐洲一樣,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產業都受到衝擊,但是再生能源產業趨勢已定,在大環境不好的狀況下,再生能源又很需要靠政府補助,因此讓各國政府才會持續補助。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布的2017年12月7日公布的再生能源發展策略,2016年各能源來源占比分別為,再生能源5%、核能12%、燃煤45.4%,燃氣32.4%;到2025年各能源來源占比,將為再生能源20%、核能0%、燃煤30%、燃氣50%。不過跟據經濟部在今年6月21日發布的最新「202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已確定2025年再生能源20%目標跳票,最多只能達到15.5%,要達到20%的目標,要到2026年10月。儘管風力發電也被視為重要的再生能源電力來源,但是實際上幾乎都是要靠民間投資,官方所給予的補助或是協助卻是寥寥可數。「以民間風力發電業者最常碰到的抗爭問題,我們早就透過商會跟官方反應,希望能建議一套標準作業程序,在電廠興建之前透過公告,先讓所有有意見的民眾或是團體都能跟業者先行溝通,不要等到要開始建了,才冒出一堆人來表達意見,這樣往往會殺的業者措手不及。」一家廠商無奈的表示。相較於中國,台灣也最常見的,是民眾抗爭所衍生出的回饋金,至於通常會需要多少金額?廠商表示,這個跟各個案場的狀況不同,沒有辦法統計,也不能透露。業者表示,「想要爭取回饋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應該可以跟法院判例一樣,建立一個評判標準。」目前相關的回饋金中,有法源依據的是電力開發協助金(電協金),要求設置裝置容量超過20MW的發電設施,每發一度電就要提撥一定比例的金額(陸域風電0.012元;離岸風電0.018元)做為電協金,在其他部分,還有漁業補償、社區發展、營養午餐、研究費用等眾多名目的回饋金。另外一個問題,是台灣電力制度的問題,因為台灣目前的配電模式,還是由台電的電網來進行,但是再生能源的地點,基本上都不可能在台電電網旁邊,以風力發電為例,選址都是屬於較為偏僻的地方,都會離台電電網的電網或是升壓站有一段距離。在歐洲,通常都會由電力公司來鋪設線路,發電商付租金,但是在台灣,這段的線路是必須由發電商來鋪設,也成為另一個成本來源。對此,台電則回應表示,在躉購價格中的公式已經有計入部分的補助,但不可諱言,補助是通則,畢竟每個發電地點跟電網或升壓站的距離不同,不可能完全補助。
【享美景情報】桃園復興羅浮泡好湯 泰雅風情享美景
位於桃園復興鄉的羅浮溫泉剛好適合冷冷的冬天,穿著泳衣的大眾男女湯,設備齊全,原鄉美湯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時間不寬裕的朋友也可以免費使用戶外泡腳池,體驗泰雅熱情美湯。進入原鄉也要體驗正統泰雅文化與美食。溪口部落文化廣場體驗織布、口簧琴與獵人文化這個位於大漢溪旁的泰雅原鄉,路旁有超大型竹簍、新溪口吊橋等隱藏在翠山與溪流聲中,笑臉迎人的返鄉青年導覽游國慶,泰雅族名字叫Lesa(拉薩),先跟我們介紹小米田,雖然我們看到的農地是休耕期,他說: 對於土地的使用,我們採取足夠即可,過度的耕種與施肥會讓土地疲乏影響作物,讓土地休息才是最好的平衡方式。重頭戲登場之前,我們聽泰雅耆老Batu老師與教會的姊妹,吟唱古調歡迎來訪的遊客,而搭配的樂器就是泰雅傳統的口簧琴,也是等會要DIY的項目,雖然原住民的語言我們不懂,但透過歌聲傳達出來的情感卻能撼動內心。耆老手上竹製的口簧琴透過拉動與吹吸的動作,簧片震動出的聲音也讓我們見識到,原住民在就地取材的功力。但竹製的成品需要花上一整天,我們拿到的塑膠製但原理相同的DIY簡易包,透過鎖上螺絲調整簧片,最後綁上拉繩,就完成了自己的口簧琴。其他還有織布、獵人陷阱等體驗活動可供遊客選擇。地址:桃園市復興區澤仁里溪口台4鄰59號之1電話:0936314015秀麗地橫跨石門水庫上游的新溪口吊橋新溪口吊橋連結角板山與溪口部落,目前是全台最長懸索橋,2018年完工開通,使用泰雅常用的黑紅藍三色,舊的溪口吊橋僅剩石做塔架躲在下方,石門水庫中偶有遊船經過,搭配著水鳥飛翔更顯幽靜。河那灣民宿的可愛主人夫妻用一大片草地迎接遊客的河那灣民宿露營區,可同時容納五個寬敞營位,女主人春美,用高超手藝做出多樣料理,樹豆豬腳湯、烤鹹豬肉、馬告香腸、放山雞、南瓜等風味餐,搭配上大漢溪的美景,可增進不少食慾。園區內果樹栽種都是男主人簡先生親力親為,另外DIY或是團康活動也是這邊的一大特色,待上一整天都不會無聊,射箭、踩高蹺、甜酒釀製作、泰雅小米糕、傳統搗麻薯、狩獵製作、童玩、多項文化體驗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山谷迴音的體驗,有機會一定要來喊一喊,很有可能喚醒山中的精靈。地址:桃園市復興區澤仁里3鄰溪口台41號 電話0919235303自己釀泰雅小米酒泰雅的主食小米,除了食用外還可以做甜酒釀與小米酒,而這個課程就是自釀小米酒,首先用糯米與小米蒸熟後,拌涼後加入酒麴後,裝瓶封口,第三天加水等待五天後就有自己釀的小米酒。地址:桃園市復興區羅浮里4鄰94號 電話: 0926737877佳嵐美食大推烤香魚後山先生唱起歌來餘音繚繞,在羅馬公路上經營佳嵐美食餐廳,因為他到過日本與美國,所以簡單外語溝通沒問題,但因為疫情關係少了外國遊客與陸客,餐廳生意受到很大的影響。不過他還是保有原住民樂天性格,談到店裡招牌菜現烤香魚,肉質鮮甜產地直送,新鮮程度不在話下。人生一大享受,就是邀三五好友,一同喝杯咖啡眺望沿著羅馬公路沿途的民房聚落,山嵐隨著山勢移動,在伴隨著陽光的照映,營造出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地址:桃園市復興區羅馬公路59.5K 電話: 0977274697
神舟13號載人太空船成功發射 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大陸神舟13號載人太空船北京時間16日0時23分搭乘長征二號F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執行飛行任務的指令長翟志剛、乘組王亞平、葉光富等3名太空人,將首次在軌道駐留6個月,王亞平將成為首次進駐中國太空站、首名實施出艙活動的中國女太空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被稱作東風航太城,是大陸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太發射場。在發射過程中,距離發射塔架僅僅1.5公里的測發指揮大廳,承擔指揮調度任務。15日上午11時左右3位太空人依次完成了腸道清潔。吃過午飯,科研人員安排他們整理個人物品,之後3人休息6~7小時,調整身體至最佳狀態。神舟13號太空人在太空船返回艙進行發射前準備。(央視新聞)15日21時40分以後,神舟13號太空人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太空人公寓問天閣外的圓夢園廣場舉行。21時42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太空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李尚福下達命令,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領命出征,展開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大陸神舟13號載人太空船北京時間16日0時24分搭乘長征二號F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前預備。(央視新聞)神舟13號載人飛行任務是太空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第6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最後一次飛行任務,主要目的有五:一是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遠端操作等太空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二是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合轉接件及懸掛裝置,為後續太空站建造任務作準備;三是進一步驗證太空人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四是進行航太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太空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與神舟12號任務相比,神舟13號任務主要不同點有:載人太空船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太空站;屆時中國太空站將實現核心艙、2艘貨運太空船、1艘載人太空船共4個飛行器組合運行;太空人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這也是太空站運營期間太空人乘組常態化駐留周期。大陸神舟13號載人太空船北京時間16日0時24分搭乘長征二號F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央視新聞)
海上大戰2/風電毀海床魚屍遍布 討海人收入慘剩10分之1
雲林外海被選定為離岸風電場域,開發商達德能源卻與當地漁民衝突不斷,當地漁民指控,風電作業船擾動海床,魚群棲息地慘遭破壞,出海都會看到滿滿魚屍,夏天本該是重要魚季,今年的收入卻不到昔日10%,生計大受影響外,國人愛吃的白鯧、烏魚等海鮮,未來恐怕將在餐桌上絕跡。本刊調查,「廢核」是蔡英文總統2016年的競選政見,即使2018年公投時,多數民意支持「以核養綠」,蔡英文仍開出「2025年綠電比例達20%」的支票。為達成目標,政府想方設法尋找替代能源,投入千億鉅資重點發展離岸風電,首座離岸風場「海洋風電」於去年底啟用,彰化、雲林和苗栗風場也在今年展開海域工程,雲林風場由德國廠商達德能源承包,上月底還宣告水下基礎及風機塔架超前交貨,在高雄港舉辦交貨儀式,慶祝國產化取得重大成果。但風機還未正式裝設,光是前導作業就已嚴重破壞當地生態,口湖青年漁民許秦源指出,作業船為裝設纜線而擾動海床,魚群的棲息地遭破壞,每次出海都只看到大量魚屍,漁民捧著翻肚的屍體欲哭無淚,收入也備受影響。漁民控訴,如今出海只能看到大量魚屍,漁民撈著翻肚的屍體欲哭無淚。(圖/讀者提供)許秦源說,自家漁船過去光是7月就能賺進逾百萬元,但今年同樣7月收入卻連10萬都不到,白鯧、三牙、石鱸等高經濟魚類都消失無蹤,得越開越遠才能小有收穫,更擔心冬天的烏魚不會回來,這些台灣人慣吃的海鮮恐在餐桌上絕跡。針對指控,達德公共事務部經理張雅惇回應,目前還在與當地居民協商中,漁民認為漁獲量被嚴重低估,也提醒漁民提供相關證據,以證明漁場與風場重疊性和過往年收入,才能作為憑據討論賠償方案。漁民們懷疑,達德的作業船為施作風電設備擾動、破壞海床,才會造成大量魚類死亡。(圖/讀者提供)至於漁民日前收到的信件,張雅惇表示不清楚公司是否有發過該信,但用意應是提醒漁民遠離工作船,為避免危險才使用較嚴厲字眼,目前也已跟找來帶刀男子的下包商解約,希望能回歸理性協商,與漁民取得共識以達到雙贏局面。經濟部能源局則表示,目前找來農委會幫忙,希望漁民拿出銷貨資料,以證明他們的收入狀況,希望能協商出漁民和業者都能接受的方案,在雙方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