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死組織
」30歲女遇車禍!小腿皮整片撕裂 「植皮手術」讓她找回自信
一場車禍毀了30歲陳小姐的左小腿,皮膚被機車撞擊整片掀起,幸好經過高難度的清創與植皮手術,她重拾美腿恢復自信!事發當天,陳小姐騎著腳踏車被機車撞上,造成大範圍的皮膚、皮下組織撕裂及肌肉損傷,急診醫師確認骨頭無損後,立即會診整形外科醫師進行全身麻醉清創手術及植皮手術,加速傷口的復原。住院照護兩週後,傷口癒合良好,一個月後,她回憶當時的痛苦,感慨表示重新找回自信。全層植皮手術傷口重建 提升皮膚組織存活率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整形外科莊智超醫師表示,雖然皮膚組織具有彈性,但是皮膚受損範圍大且深,若直接清創再縫合,皮膚可能因血液供應不足而壞死,為確保復原,選擇進行全層植皮手術進行傷口重建。先從傷口根部剪下掀起的受損皮膚,移除壞死組織與脂肪,以促進皮膚組織的存活率,再將適當處理的皮膚移植種回原本的傷口處。移植後,以石膏固定和負壓傷口治療裝置來減少患部活動,確保足夠的新生血管能順利長進皮膚,增加皮膚的存活率。術後靜養與護理莫輕忽 避免留下疤痕莊智超醫師強調,皮膚的血液供應依賴深層血管分支「穿通支」,這些血管負責將血液一路運送穿過肌肉、筋膜、皮下脂肪、真皮組織至皮膚層,穿通支一旦受損,皮膚容易癒合不良,造成部分壞死,易導致皮膚缺損,後續換藥的時間就會更長,也容易留下嚴重傷疤,因此術後靜養與護理至關重要。非所有情況都適用 專業評估以達最佳治療成效莊智超醫師說明,造成創傷的機制非常多,傷口也非常複雜,通常都合併許多其他部位的傷害,若傷口底受損嚴重,或有血管、神經,骨頭、韌帶等器官暴露,會建議待病人重要器官構造傷患處保護、修復好,再進行植皮重建。重建後為能加速傷口癒合、盡可能促進與改善恢復程度,需臥床靜養至少一週,細心照護、減少使用患部,並避免抽菸,使新生的穿通支血管能正常運作,全層皮膚植皮的外觀有機會恢復到與過去皮膚相差無幾。需一提的是,全層植皮手術需要醫師更精細的判斷、技術與經驗,並非所有病人都適用,病人的受傷程度、個人體質、術後傷口照護等原因都會影響復原成效。
女子接受牙科手術感染 口腔不適就醫!口中清出「150隻蛆」
祕魯一名40歲女子,日前因為口腔內疼痛不適前往當地醫院就醫。沒想到經過醫生檢查後,竟在她口腔中發現大量蛆蟲,立刻替她安排手術清除。後續經過問診才得知,原來女子先前曾到其他醫院進行牙科手術,當時在嘴裡留下壞死組織,導致感染口腔蠅蛆病(Oral myiasis)),最終一共清出150隻蛆蟲。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祕魯卡亞俄(Callao)一名40歲女子日前因為口腔內疼痛不適,前往當地一家EsSalud AlbertoSabogal Sologuren醫院看診。沒想到經過醫生檢查後,發現女子感染口腔蠅蛆病,口腔內有大量蛆蟲,14日緊急替她進行手術。口腔外科醫生倫佐(Renzo Paredes)表示,經過問診發現,患者是在其他地方接受牙科治療後,才開始出現口腔疼痛的情況。原因就是因為當時手術後患者口中留下壞死的組織,才會長出蛆的幼蟲。倫佐指出,手術過程中,他和團隊設法清除了患者口中所有幼蟲,並清理了壞死組織,然後縫合了傷口「總共有150條蠕蟲從口腔中被清除,這種病通常發生在身體的其他部位。當存在壞死組織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是說,死亡組織發生在行動不便、有精神運動或精神病史、衛生條件不佳的人身上。」手術結束後,該名女患者恢復狀況良好,順利出院,而患者和患者的家屬也向醫師表達感謝。
常見6傷口消毒藥水全解析! 優碘、雙氧水、白藥水、黃藥水你用對了嗎?
不小心擦傷、割傷,要到藥局購買藥水塗抹,但是除了優碘之外,市面上還有黃藥水、紅藥水、白藥水等各種不同的藥水,到底該選哪一種?這些藥水究竟有什麼不同呢?藥師廖偉呈整理了6種常見家用藥水,帶民眾了解各個藥水的作用、注意事項。常見藥水一:優碘 可殺菌但乾淨傷口不需使用「優碘」是家中醫護箱中最常見的藥水,也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消毒藥水。藥師廖偉呈表示,優碘具有強大的殺菌效果,能在15秒內殺死多種病毒、細菌、黴菌、酵母菌、原蟲等,可以預防傷口感染化膿的效果。藥師廖偉呈提到,優碘在與傷口組織接觸時會形成一層薄膜,並逐漸釋放碘以達到殺菌效果,它可以為非乾淨的傷口進行初步消毒,不過消毒30-60秒後要用生理食鹽水將優碘沖洗乾淨,以避免優碘溶液對傷口肉芽組織的傷害,因此若是乾淨的傷口建議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即可,不須使用到優碘消毒。常見藥水二:紅藥水 抗菌效果弱可能會色素沉澱「紅藥水」又被稱為「紅汞」。藥師廖偉呈表示,其主要成分包括2%的紅汞、98%的酒精或水的酊劑,由於紅汞能使蛋白質凝固沉澱,因此具有抑制細菌的作用,這也使它成為預防細菌感染的局部皮膚創傷常用消毒藥水,但因為紅藥水的抗菌效果較弱,目前多數醫療機構已不再廣泛使用。不過,藥師廖偉呈提醒,蠶豆症患者千萬不可使用紅藥水,而且紅藥水中含有汞,需要注意汞殘留的問題,另外紅藥水可能會導致傷口色素沉澱,容易留下疤痕,這也是使用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常見藥水三:紫藥水 傷口已感染化膿不可用「紫藥水」又叫作「龍膽紫」。藥師廖偉呈表示,其主要成分是1-2%的龍膽紫稀釋溶液,其陽離子能與細菌蛋白質的羧基結合,進而影響細菌代謝使其失去活性,因此它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抑制作用,特別是針對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等細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有較好的抗菌效果。不過,根據毒理學顯示,龍膽紫直接接觸黏膜,可能有致癌風險,因此不建議用於鵝口瘡或口腔治療。另外,藥師廖偉呈提到,如果傷口已經感染化膿,也不應使用紫藥水,因為它有收斂作用,會在傷口表面形成痂膜,使壞死組織中的膿液難以排出,增加感染風險。而紫藥水和紅藥水一樣,蠶豆症患者都不宜使用。此外,藥師廖偉呈表示,使用紫藥水可能會導致皮膚出現紫色斑痕,這種斑痕通常不容易褪去,所以在處理較大面積的皮膚創傷或容易看到的傷口時,建議使用其他藥物。常見藥水四:黃藥水 具消毒作用可用於傷口清潔「黃藥水」也是一種染料性抑菌劑,它和紫藥水、紅藥水一樣具有消毒作用。藥師廖偉呈表示,黃藥水通常會使用於大面積的身體消毒,例如:傷口清潔,它的抗菌效力不受膿血蛋白質影響,因此對於化膿性傷口的治療效果較佳。而且和紫藥水、紅藥水不同的是,雖然黃藥水會染色,不過相對於亞洲人的膚色來說,它的著色力較低,所以相對容易清除。常見藥水五:白藥水 僅適用於表面輕微傷口「白藥水」則是不具有染色特性的消毒劑,對於擔心傷口被染色的人或不想讓衣物被消毒劑染色的人來說是個好選擇。藥師廖偉呈提到,白藥水含有多種成分,包括局部麻醉劑、血管收縮劑、抗組織胺、陽離子殺菌劑等,由於它有局部麻醉劑,因此使用上相對於其他消毒劑來說更為舒緩,不會引起疼痛感。不過,藥師廖偉呈表示,白藥水僅適用於表面或較輕微的傷口護理,如果傷口已經傷及真皮或皮下組織,建議使用其他藥物進行處理,因為血管收縮劑的作用可能會使傷口更容易形成包覆,進一步惡化傷勢。常見藥水六:雙氧水 殺菌時效短深層傷口不可使用「雙氧水」也是相當常見的藥水之一。藥師廖偉呈提到,它主要成分為過氧化氫3%水溶液,其氧化功能強,可以分解血液中的酵素,有助於去除血漬。但是,藥師廖偉呈表示,雙氧水的穿透力差,殺菌時效較短暫,因此僅適用於表層出血凝塊的傷口處理,若用在深層傷口容易造成蛋白質變性、組織壞死,導致傷口更不易復原,因此深層傷口不可使用。正確使用合適的藥水,做好傷口消毒才能避免進一步感染、併發症,用錯方法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藥師廖偉呈提醒,在使用任何藥品前一定都要詳細閱讀藥品仿單(藥品說明書),或是諮詢社區藥局、藥師,為自己的用藥安全把關。資料來源:廖偉呈藥師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2486211226&locale=zh_TW)、部落格(https://www.smilerx.com.tw/wound_pharsmile/?fbclid=IwAR1HbAaisSHYdnSsFJXuFQ_WrRBHkS4HUW82rEOw1tV63liFz_efIEz0Ub4)
乳房腫痛潰爛!33歲少婦感染超古老結核菌 醫驚:相當罕見
彰化一名已婚的33歲林姓女子,因乳房有硬塊且紅腫,甚至脫皮潰爛,近期前往坊間診所治療,但一個月後症狀仍未見改善,她擔心自己是罹患乳癌,改去醫院的乳房外科就診,結果醫師檢查後發現,林女並非罹患乳癌,而是感染了古老的細菌「結核菌」,需服藥半年才能根治。據了解,類似案例近150年來不到600個,相當罕見。替林女醫治的員榮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陳國棟表示,林女半年前開始感到左側乳房腫痛、有硬塊,同時伴隨紅腫及疼痛,她起初先到診所求醫,但服用抗生素1個月仍未好轉,林女擔憂乳房不保,因此轉到員榮醫院就診,醫師為林女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已有部分組織壞死,立即手術切除壞死組織,將膿瘍引流出來,再給予抗生素控制,並進行細菌培養。陳國棟醫師指出,林女起初連續2次細菌培養檢查都呈陰性,醫師建議使用超音波導引做切片檢查,結果竟驗出「噬酸性結核桿菌」,才知道林女是十分罕見的乳腺結核病,將其轉到胸腔內科治療,預計需連續服用6個月的抗結核病藥物才能根治。陳國棟表示,根據相關文獻記載,乳腺結核病近150年不到600例,相當罕見,他行醫近30年,這是遇到的第2個病例,他進一步解釋,乳腺結核病有3%至5%機率會轉為乳癌,而乳腺結核的感染有2種可能,一是原發型,當病人皮膚或乳房有傷口,哺乳時感染結核桿菌;另一種是續發型,病人本身就帶有結核菌,經血流帶到乳房,造成乳房結核。陳國棟醫師也指出,,結核菌是相當古老的細菌,人類歷史上最早感染結核病約在5000年前的非洲,主要是藉由空氣與飛沫傳染,後來隨著卡介苗、可對付結核桿菌的抗生素問世,結核病才逐漸受到控制。不過近年來,結核菌的盛行率增加,原因和結核菌的抗藥性、國際間旅遊增加、接觸來自高發生率地區的移工有關,據了解,女子丈夫工作的公司有不少外籍移工,推測可能因此接觸到結核菌。
糖尿病病友險因傷口失去下肢 醫授照護、治療傷口步驟避免截肢
糖尿病患者要特別留意傷口,尤其是下肢,即使是小傷口都有可能嚴重感染,甚至須面臨截肢的風險。萬芳醫院整形外科醫師邱文寬提到,一名居住偏鄉的糖尿病患者,送到當地醫院急救時發高燒、意識昏迷,原以為是確診COVID-19,後來經過詳細檢查才發現腳背處的傷口嚴重潰爛,醫師判定需要截掉下肢。不過,邱文寬醫師表示,在轉診到萬芳醫院後,經團隊及時安排清創手術引流膿水,以及評估血糖、血管是否通暢、感染指數這3項數據後,病人僅需切除幾隻腳趾頭,免於失去下肢的命運,現在經過復健也可以藉由拐杖慢慢行走。糖友每10人就有2人險截肢 「這些」原因使風險升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國人糖尿病患者平均大約每10人就有2名病人,因併發糖尿病足、潰瘍等慢性傷口而遭到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是相當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邱文寬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周邊血管硬化、阻塞,再加上血液循環、免疫系統較差,本來傷口就不易癒合,受到細菌感染的機率更會大幅提升,而慢性困難傷口如褥瘡、靜脈潰瘍、周邊動脈阻塞等也都相當常見。傷口該如何照護? 有哪些治療方式?一般傷口照護若遵守傷口照護4要點,包含「清創、上藥、包紮、更換」,大部分都能如期癒合。但邱文寬醫師提醒,如果傷口周圍紅腫、發熱、惡臭等,或有發燒甚至呼吸急促等,很有可能是傷口惡化的表現,切記應盡快就醫處理。而以往治療傷口的常規方式是以清創壞死組織、抗生素治療等為主,不過邱文寬醫師提到,目前還有許多常見的新一代治療方式,例如:注射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幹細胞治療。邱文寬醫師說明,前者是由人體分泌具有強效活性的生長因子,促使表皮細胞規律生長、刺激代謝,加速傷口癒合,後者則由人體脂肪抽取培養後注射到患部,活化傷口附近殘餘的組織細胞,促進周邊組織生長和血管增生,兩者皆能加速傷口復原,民眾若有需求可與醫師討論,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法。
她使用衛生棉條太無感痙攣痛炸險死 下體掉出血塊「一看竟是塞2個月沒發現」
女性衛生用品在市面上琳瑯滿目,像是衛生棉條,不僅體積小,使用起來下體較不會悶熱,還能在游泳等活動時使用,但要是放太久或是忘了拿出來,恐會導致陰道壁破皮、潰瘍,還有輕微發燒、感染現象,澳洲就有一名29歲美妝網美飽受病魔侵擾,總是感覺身體疼痛,甚至痙攣發作,直到某天上廁所時,下體竟掉出一整坨「血塊」,查看才發現那是一條早被遺忘的棉條。根據每日郵報報導,這名美妝網紅凱爾西(Kelsey Foster)自初經來潮後就開始使用棉條,但她從未仔細閱讀使用說明與警語,雖然耳聞過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卻根本沒放在心上。凱爾西近期經歷肝膽問題和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還以為是這些疾病導致不適,直到發現棉條才知道大事不妙,據《澳洲新聞》引述這位網紅的說法,她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壓力及缺乏睡眠,導致自己忘記棉條的存在,「我不確定它在我體內有多久,但肯定至少6周至2個月了,因為那是我最後一次月經來的時間。我的經期非常混亂」。凱爾西把棉條收入夾鏈袋交給院方化驗,經醫師證實,她罹患中毒性休克症候群,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保住性命已經非常幸運,中毒性休克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急性細菌感染,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好發於女性生理期使用棉條或衛生棉時,若雙手未清洗乾淨、長時間使用或忘記取出,就會造成金黃色葡萄球菌增生,出現一系列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腹瀉、噁心嘔吐、肌肉疼痛、吞嚥困難等,嚴重時可能需要切除壞死組織、肝腎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對此,凱爾西很感激找出病灶,否則現在可能根本無法受訪,「你的身體可能在24至48小時內停止運作,這可不是開玩笑。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真實存在,它是致命的,而且比我們想像的更常見」。網美下體掉出血塊「一看竟是棉條」 塞2個月沒發現。(圖/翻攝自推特)
72歲嬤腳潰瘍夾出10隻蛆身亡! 護理師授傷口照護4步驟預防感染
72歲阿嬤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中風臥床多年,因腎臟問題至醫院急診,由於阿嬤拒洗腎,醫師改採保守治療;同時發現足部傷口潰瘍嚴重,因未積極處理,傷口出現潰爛、壞死及長蛆情形。傷口照護團隊接手後,夾出近10隻蛆,經過半個月的每天換藥及照護,阿嬤最後仍因全身器官衰竭不幸離世。糖尿病者足部潰瘍 高達25%發生率許多地區糖尿病盛行率不斷上升,而糖尿病病人一生中有高達25%的機率會發生足部潰瘍。奇美醫院傷口照護中心傷口護理師黃文佩指出,糖尿病病人引發足部潰瘍的導因有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及感染等。感覺神經病變易導致皮膚的觸覺較不敏感,當足部出現紅腫或皮層破損時,也較不易發現;運動神經病變會造成受力點改變及足部變形,進而影響前足底受力區域的皮膚厚度,而形成厚繭,導致足部潰瘍的產生;自主神經病變及血管病變則影響末梢神經控制血液供應的功能,使得末梢血循變差,造成組織缺血,皮膚易乾燥與發紅,也易導致皮層受損。此外,由於糖尿病病人的白血球功能不佳,所以傷口較容易感染,且不易癒合。因此糖尿病病人的傷口照護,需要更為費心。傷口衛生四步驟 讓傷口早日癒合黃文佩表示,因應慢性及困難性傷口照護,2019年由International Wound Infection Institute(IWII)提出傷口衛生的概念,2020專家共識所提出的傷口衛生四個步驟:清潔→清創→重塑→敷料覆蓋,並同步發表於國際期刊中,強調傷口清潔與抗菌的重要性。而傷口衛生就像口腔衛生的刷牙一樣,透過傷口衛生四步驟可移除、抑制生物膜,才能有效預防傷口感染,同時促進傷口癒合。傷口衛生四步驟說明如下:1.清潔:徹底清潔傷口碎片、殘留敷料及生物膜。2.清創:移除壞死組織、破壞生物膜及去除感染病灶。3.重塑:去除傷口邊緣壞死組織及生物膜、刺激上皮細胞生長。4.傷口敷料使用:運用抗菌敷料抑制生物膜再生,維持傷口濕潤平衡。
22歲女染髮灼傷頭皮 醫曝:入院晚了病變嚴重
不少人都會染髮,但漂髮劑濃度過高恐灼傷皮膚,在越南河內,就有一名大學剛畢業的女孩,為了慶祝畢業,打算以新面貌成為社會新鮮人,沒想到在染髮過程中,她的頭皮開始出現灼燒性的過敏反應,當下趕緊就醫,經住院4 天後,這名女子頭部出現潰瘍,膿腫狀況。這名22歲的女患者頭部中間有大面積的燒燙傷,呈現紫黑色的壞死狀況。(圖/越南中央皮膚科醫院提供)根據越南媒體報導,這名22歲的女患者在趕抵醫院前,美容院的工作人員已經先幫她處理過灼燒情況,但她燒傷情況仍沒有緩解。根據越南的中央皮膚科醫院整形外科和康復科主任阮洪山醫生表示,「這名女患者頭部潰瘍必須住院,頭部中間有大面積的燒燙傷,呈現紫黑色的壞死狀況」。醫生研判,這名女患者為了染上淺色髮色,故先將整把頭髮漂白再染,髮型師再為她的頭髮上色,她頓時感到頭皮有如被火燒的刺痛感,形容如被潑沸水一樣,雖然染髮劑經皮膚吸收進入體內的量不高,但這名患者可能因為染髮劑所含的大量化學藥劑、加上接觸面積大,引發過敏灼傷。醫生表示,「病人入院晚了,病變嚴重,醫生必須剃光頭,切除並清理壞死組織」,醫生為了讓傷口儘快癒合,必須從另一個區域取出皮膚,以移植到頭頂。過去一些動物實驗或流行病學研究報告指出,持久性染髮劑可能增加泌尿道、淋巴系統的癌症,以及女性乳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但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判斷染髮劑是否會致癌,因此,國內的醫界大多建議不染髮或少染髮,減少接觸這些化學物質最好,不過真要染的話,也無需太擔心,但一定要間隔4到6週以上染一次。
人夫5分鐘被雷劈2次「多處燒傷」 治療1個月未好轉…醫曝原因
被雷打到的機率是百萬分之一,非常不容易發生,然而中國貴州遵義有一名劉姓男子,在短短5分鐘內被雷打到2次,幸虧及時送醫,沒有生命危險,本人無奈表示,自己平常也算熱心助人,萬萬沒想到會被雷擊,掀起一番議論。根據微博視頻號《百姓關注》,劉男被雷打暈後,醒來不久又遭受第2次雷擊,一道光又來了,結果再度陷入昏迷。事情發生後,老婆和孩子都嚇得不知所措,醒來後他自己報警,被送往醫院急救。經過醫生檢查,劉男的腳部、腰部和臀部多處被電燒傷,「看到那個白光,那個電閃一下子就來了,當時反應只知道自己被電了」,雖然事發至今將近1個月,但回想起被雷擊,他依舊心有餘悸。因為傷口沒有很好的癒合,劉男還持續在醫院治療。(圖/翻攝自百姓關注)劉男傷後20多天,經過輾轉多家醫院,傷口的情況一直沒有很好的癒合,燒傷創面的壞死組織是比較厚實的,入院後緊急做了清創手術。醫生指出,劉男這樣的情況比較罕見,入院時已經是三度灼傷,由於電燒傷容易對人體的皮膚組織造成嚴重損傷,目前劉男仍然在醫院做進一步治療。消息曝光後,引發網友討論,「頑強的生命力!」、「電擊2次都還活著,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可能已經有特異功能了」、「好好養病,早日康復」、「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基隆彈藥庫爆炸2士兵重傷「7天危險期」 他傷勢最重截肢…全身麻醉插管
基隆陸軍六軍團祥豐營區彈藥庫昨(24日)發生爆炸意外,造成9名官兵受傷,其中2人傷勢最嚴重,雖然到院時意識皆清醒,但未來須持續觀察,這1個禮拜都是危險期,恐怕必須截肢,最新情況也曝光了。六軍團三支部祥豐營區彈藥庫不明原因爆炸,導致7名官兵輕傷、2名官兵重傷,經基隆長庚醫護團隊緊急手術後,由三總接手後續治療,目前7名傷勢輕微者住院觀察,另外2名傷勢較嚴重的士官,經初步處理,狀況穩定。2名士官傷勢嚴重。(圖/報系資料照)據《三立新聞》報導,傷勢最重的洪姓士官,由於病況特別複雜,不但手部上肢遭炸傷,腿部也有出血狀況,因此基隆長庚昨天以處理大出血問題為優先,已緊急截肢。基隆受傷官兵醫療小組負責人、三總醫療副院長蔡宜廷指出,洪姓士官在腿部、腳上仍有出血點,即使輸血,馬上就會出血,加上身體仍有彈片卡在很深的部位,評估醫療風險,暫時無法在第一時間取出。直到今天上午10時,進行腿部和腳部的出血點縫補手術,也一併將卡在身上的彈片全數取出,經過3個小時順利完成,目前全身麻醉插管治療中。蔡宜廷坦言,被炸傷的洪姓中士和尹姓上士,到院時意識皆已清醒,未來得持續清創壞死組織,這7天都是危險期,目前無法談復健規劃部分,因2人都是上肢遭到炸傷,有多少完整的組織就會盡量保留。
女子肛門紅腫忍一周才就醫 醫師一看「卡了3公分魚刺」
55歲的阿秀(化名)從事海鮮運送相關工作,去年12月底,她在早上如廁後覺得肛門紅腫不適,但因在私密處諱疾忌醫,再加上誤以為是痔瘡,因此自行服用藥物治療,然而紅腫不但沒消失,反而更加腫痛,她先至附近醫院求診,驗血後發現發炎指數過高,轉送至臺中醫院,醫師切開患部,竟發現一根長達3公分左右的魚刺卡進肛門周邊組織,在緊急清創壞死的組織後,才讓女子重獲新生!談到這次的經歷,阿秀仍心有餘悸。「我以前即使吞了魚刺,也覺得只要吞一口飯,就能讓魚刺排出來。」因此阿秀對於「吞魚刺」這件事,並不像一般人會緊張,或急著將它取出。而阿秀也表示,那天雖有感覺自己好像吞進魚刺,但因為自覺有排出來,所以並一開始不以為意,而肛門的發炎腫痛,她也一度以為是自己的痔瘡導致,因此拖了將近一周才就醫。臺中醫院消化外科,也是全靜脈醫學主任的曾旭弘醫師表示,由於患者並未提到飲食的問題,所以醫療團隊一時也未往異物侵入的方向去思考,但由於患者的肛門組織發炎相當嚴重,需緊急施作清創手術,他是在切開患部時,才找到讓阿秀痛不欲生的「罪魁禍首」,一根長超過3公分的魚刺,刺入肛門右側組織,導致組織發炎壞死。曾旭弘表示,由於需清除女子肛門附近的壞死組織,因此開了一個約6公分大小的切口,考慮到如此大的傷口照顧不易,若讓患者正常飲食與排便,恐怕肛門的傷口不易癒合,在經過專業的評估意見,再加上「全靜脈營養醫學」小組與「高壓氧治療」團隊等院內的醫療資源整合後,決定先讓患者施打「全靜脈營養針」,並輔以「高壓氧」來縮小手術傷口。曾旭弘醫師表示,一般的營養針的成份是碳水化合物,但全靜脈營養針除了碳水化合物之外,還能提供患者脂肪與蛋白質,讓無法進食的患者在休養期間,也能獲得充分的營養。不過他也提醒,全靜脈營養針無法取代一般飲食,且使用時機仍需經醫師的專業評估,才能讓患者施打。而高壓氧治療的目的,則是為了為加速傷口癒合。阿秀留院休養期間,每天也輔以一小時的高壓氧治療,以加速傷口復原。原本近6公分大小的面積,在短短二周,就縮小至3公分,讓阿秀能順利出院休養,而阿秀的傷口在經三個月的勤勞換藥之後,目前都已癒合。阿秀表示,雖然之前也曾誤食魚刺,不過卻未吞過這麼長的,究其原因,是因為之前她還未習慣新做好的假牙,導致她在飲食時,對異物的敏感度降低許多。「我回想了一下,那幾天吃東西感覺都比較遲頓,我只覺得好像吞了魚刺,但不曉得有這麼長。」而曾旭弘醫師則建議有牙齒問題的民眾,若經濟許可,能讓咀嚼敏感度較高的植牙可能還是較佳的選擇,而需配帶假牙進食的民眾,由於咀嚼的敏感度較差,一定要謹記細嚼慢嚥,才不會將異物吞進造成穿孔發炎。
長疔仔不要用手擠膿皰 醫提醒:小心感染引發敗血症
台灣的夏季溼熱,若穿著不通風的衣物使皮膚長期悶濕,就很容易感染細菌引起毛囊炎,對此皮膚科醫師陳昱璁提醒,不要自行動手擠破膿皰,以免嚴重細菌感染,罹患菌血症而引發敗血症,造成休克或死亡,若毛囊炎症狀更加嚴重,務必盡快到皮膚科就診治療。皮膚科醫師陳昱璁表示,某日他的診間來了一位患者,在坐下時姿勢彆扭又小心翼翼,他說:「醫生我的臀部和大腿好像長了疔仔」陳昱璁注意到他的大腿和臀部除了許多紅腫小顆例外,在臀腿交界處有一顆小籠包大小般的紅腫塊,冒出膿液,周圍有黑色的結痂,趕緊幫患者做手術,引出大量膿汁,給予抗生素,兩周後患者傷口順利癒合。什麼是疔仔?(圖/翻攝自陳昱璁皮膚科醫師臉書粉專)陳昱璁說明,毛囊炎(Folliculitis)最常由感染及發炎引起,通常是細菌性毛囊炎,初期呈現沒有膿皰的紅色突起狀,如果沒有採取治療,有些人會在一周後逐漸復原,但如果毛囊周圍的組織也連同感染發炎,就會產生「癤(俗稱疔仔)」,數個癤聚在一起會形成「癰(Carbuncle)」,產生紅腫、膿液及疼痛,若因外傷摩擦而破裂,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癰」的外觀是多開口性的膿腫,皮膚腫脹伴隨多孔性流膿,膿腫周圍出現壞死組織,常見於糖尿病及免疫力低下者,若延遲就醫可能致命,所以癰的治療需要使用口服抗生素以及手術,將不健康的組織進行清創排膿,傷口面積可能很大,部分患者術後需進行縫合或皮膚移植,對患者來說是很大的折磨,真的不得不留意!減少毛囊炎的方法。(圖/翻攝自陳昱璁皮膚科醫師臉書粉專)陳昱璁指出,細菌性毛囊炎常出現在容易出汗、悶熱或常受衣服摩擦的地方,如頭皮、臉頰、頸部、背部、腋下、大腿或臀部,經過醫師診斷評估後,方可採取口服或塗抹抗生素治療,除此之外,面積較大或嚴重患者會改採靜脈注射抗生素,於患部引流膿液。對於容易發生毛囊炎的患者,陳昱璁建議,常保皮膚清潔,運動後立馬擦乾汗水並清潔身體;減少刮毛,必要時採用正確除毛方,勤換除毛刀片;避免用過度油膩的保養品、髮膠(蠟),減少毛孔阻塞機會;作息規律,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用手摳抓毛囊炎或腫脹處。
女子劇烈頭痛「聽力變差」 竟是中耳炎侵犯大腦「5症狀快就醫」
一名39歲女病患右耳有中耳炎的病史,長時間在診所治療,不過近期症狀出現耳朵流膿流血,甚至聽力變差,且合併劇烈頭痛,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堂權,經過高解析度的耳內視鏡檢查及電腦斷層評估,發現病患中耳炎的情況已經進展到乳突炎,且侵犯到顱底,經過機械手臂輔助3D微創內視鏡手術,病患耳朵不再流血,不再頭痛,症狀明顯改善。女子本來就有中耳炎病史,不料竟惡化至乳突炎,且侵犯到顱底。(圖/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提供)王堂權主任表示,該病患中耳炎經過藥物治療仍沒有改善,已經影響到顱底,顱底指的是腦部下面乘載著腦部的那一片骨質的結構,所以病灶已經接近頭顱正中心的部位,經過檢查與評估後,安排3D微創內視鏡手術,術中憑藉著機器手臂的輔助,進行乳突部及岩骨部等顱底區域的手術,清除發炎壞死的組織,並同步重建病患的耳膜及中耳等聽覺相關的功能。王堂權指出,因為耳朵或顱底部的解剖構造有非常多的複雜神經及血管,3D微創內視鏡手術的好處,除了可以將組織構造放大,讓醫護人員看得更清楚之外,在3D視野下,讓醫護可以很精準分辨各種組織的立體結構及相對位置,再進一步結合機械手臂的輔助,提供穩定的視野並提升手術操作的精準度,所以順利地在2個小時內完成手術,也沒有任何的手術併發症。王堂權指出,中耳炎的病患可能會有耳朵悶脹或者聽力方面的問題,合併間歇性耳朵流湯流膿,然而,當有發燒不退的狀況、顏面神經麻痺,或劇烈頭痛,甚至患者分泌物帶著血絲,或顏色變深、變得膿稠或惡臭,若有以上5症狀,一定要儘速就醫,因為有可能已經衍生中耳炎的併發症,例如乳突炎,腦膜炎及腦膿瘍等等。
巴西整形外科醫生遭控害患者毀容、下腹壞死 更狠嗆「胖是你的錯」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拜科技進步所賜,現代許多人選擇透過整形手術獲得理想外貌,不過民眾動手術前可要慎選整形醫生,近日就有3名巴西女子控訴整形外科醫師米萊娜(Milena Carvalho)害他們毀容,不但有人下腹部潰爛需要輸血治療,還有人一邊乳房壞死;受害女子還指控,米萊娜在事後竟然還出言斥責「胖是你的錯」。根據《每日星報》報導,整形外科醫師米萊娜在巴西南湖區(LagoSul)一間診所工作,不過她近期遭受至少3名女子指控,因為其不當的整形手術,害得他們被毀容;其中一名女子表示,她在米萊娜的診所進行腹部除皺、抽脂手術後,竟然出現下腹部壞死、細菌感染症狀,讓他整整住院了12天,其中8天還住進加護病房。一名病患指控,整形外科醫師米萊娜害她下腹部出現壞死症狀。(圖/翻攝自推特)該名女子透露,她在7月1日付了4050英鎊(約新台幣15萬元)進行抽脂手術,手術持續了約8小時,沒想到12日她就發現腹部傷口流出液體、散發出惡臭,為此她重新連絡米萊娜,沒想到對方卻告訴她這是正常情況,並叮囑「不要到醫院就診」不過女子的病狀持續惡化,直到最後她實在受不了,才到醫院就診,並且接受輸血和手術治療,女子痛訴「我的心裡非常震撼,米萊娜甚至說會有這些併發症是我的錯,因為在她看來,我是肥胖的」。目前這名女子除了需要接受心理諮商,還需要再做一次腹部重建手術。另外還有一名女子控訴,她在去年11月支付了1750英鎊(約新台幣6.5萬元)進行隆乳手術,沒想到事後她的右側乳房和乳暈竟出現壞死症狀,必須切除部分壞死組織,另一名受害女子則表示,自己在米萊娜的診所做手術後,竟發生嚴重的細菌感染,住院30天接受治療後才好轉。對於上述指控,米萊娜則是全力否認,並表示她在手術前、中,和手術後,都有遵循嚴格的護理規範並全力照顧她的病人,她也表示會盡力配合警方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