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舉措
」華府學者憂「台海危機迫在眉睫」 勸賴清德遵循「務實兩岸政策」
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中華民國新總統賴清德,自520就職後的短短1個多月以來,不斷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台獨、華獨」主張,觸動北京的敏感神經,也因此引來各種前所未見的經濟戰、外交戰、法律戰和軍事脅迫,徹底驚動華府。對此,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S. Glaser),以及「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林碧瑩(Bonny Lin),也在2日聯合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發表文章,示警台海危機已「迫在眉睫」,並以此探討華盛頓如何緩和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根據《外交事務》雜誌的報導,葛來儀和林碧瑩2日在1篇名為「台海危機迫在眉睫—華盛頓如何緩和台北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The Looming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 How Washington Can Lower the Tension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的文章中指出,自賴清德上任以來,中國解除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行動的所有限制,共軍每天都在穿越海峽中線,並在台灣東部進行軍事演習,更宣稱台灣海峽是其內水(internal waters),這讓賴清德顯得灰頭土臉,並促使他採取更堅定、更大膽的立場。首先,賴清德在520上任後的數場公開演說中,都故意不用「大陸」和「北京當局」稱呼對岸,而是直接稱其為「中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術語表明海峽兩岸是不同的政治實體。與此同時,賴也沒有引用1992年起施行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作為他處理兩岸事務的法理依據,該律例承認了「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並規範了「國家統一前」兩岸應如何進行交往。上述表態突顯了賴清德想傳達給北京的信息,那就是中國和台灣是2個不同的國家。因此北京認為,他們需要嚴厲回應賴清德的政治表態,例如他在520就職演說時,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華獨、華台獨、台獨三合一」等主張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隨即狠批賴清德之流「背叛民族和祖先的醜行令人不齒」,解放軍也「首次無預警地」在台灣周圍展開「聯合利劍—2024A」演習,並引來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警告:「該次軍演是中共武力犯台的1次預演」。北京事後更撂下狠話:「每當『台獨分離主義者』掀起波瀾時,就會引來更多的軍事演習。」隨後,中國也利用其經濟實力,禁止了台灣僅存的12個外交夥伴之一瓜地馬拉的夏威夷果和咖啡進入中國市場。5月底,中國又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134項台灣進口商品之關稅減讓。 6月下旬,北京更發布名為《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的新指導方針,內容明確指出,針對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犯下的嚴重罪行,中共可以考慮判處死刑,且依法終身究責。從520開始,北京對賴清德的敵意就日漸升溫,台北和北京之間建立秘密溝通管道的前景也變得渺茫。雙方缺乏溝通和互動的結果,增加了彼此誤判和敵意螺旋上升的風險,這也讓美國在處理北京與台北的關係時,顯得更加棘手。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為了緩和兩岸緊張局勢,美國除了必須鼓勵台灣強化軍事威懾的能力之外,還需呼籲台北加強與北京的外交接觸。中國認為,賴清德加大了賭注,並表示除非華盛頓理解北京的擔憂,否則中國對美國實際上支持並鼓勵台獨的質疑將會加深。因此,北京正在敦促華盛頓限制對台北的軍事和外交支持,並限制賴清德破壞台海穩定的行動。但同時,中國正在加強對台灣的灰色地帶戰術和軍事脅迫壓力,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中國的步步進逼,以及美國兩黨對台灣的大力支持,意味著拜登政府不太可能停止支持台灣。台北方面,他們希望美國加大力道反擊中國逐漸壓縮台灣生存空間的軍事脅迫,包括北京試圖常態化針對台灣的大規模侵略性軍事活動,但拜登政府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專注在防止台灣遭到入侵,部分原因是美軍無法獨自應對中國對任何美國盟友或夥伴的軍事脅迫,如果美國承諾協助台灣抵禦北京不斷加強的軍事壓力,那麼日本和菲律賓可能也會存在同樣的期望。葛來儀和林碧瑩指出,到目前為止,北京仍發出信號,表示它不希望看到台灣海峽發生真正的軍事衝突。然而,這種和平態勢還能持續多久,誰都不能肯定。美國必須密切關注兩岸動態並積極管理,以防止緊張局勢升級,進一步引發危機或衝突。對此,他們認為,避戰不僅需要軍事威懾,還要有積極的外交舉措。在與中國官員的私下溝通中,拜登政府應該向北京坦承,賴清德就職演說的論調和內容,確實與蔡英文路線不同。然而,政府官員也應該向北京強調,賴清德的政治表態還是與實際行動有所落差,因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賴清德正在計畫「法理台獨」。而且華盛頓也必須讓中國體認到,其不斷升級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和經濟脅迫,其實也是在加劇兩岸的緊張局勢,並加強了美國保衛台灣的承諾和決心,而這正是中國不希望看到的結果。與此同時,華盛頓更應警告台北,不要有任何中國可能會以此為藉口,升級對台灣脅迫行動的言行,也必須避免做出任何可能會導致國際輿論分歧的行動,並向台北明確表明,只有賴清德遵循國際社會所共識的「務實兩岸政策」,才有可能維持和擴大全球對台灣的支持。葛來儀和林碧瑩還在文末點出關鍵,那就是美國必須更積極地鼓勵北京和台北之間恢復政治對話,並向2國的官員強調缺乏直接溝通所帶來的風險。尤其華盛頓應敦促兩岸建立可靠的秘密溝通管道,這對於澄清意圖和防止誤判至關重要。華府也應該鼓勵兩岸允許他們的學者,在中立的場合進行溝通和會面,這至少有助於雙方了解彼此的真實意圖和想法,「威懾、對話、避免單方面改變現況,是控制台海局勢的關鍵。美國必須鼓勵雙方實現這些目標,以確保台海衝突不會爆發。」
擔憂中國影響力日增!美國首辦太平洋島國峰會 撒逾8億美元拉攏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美東時間29日主持首場由美國主辦的太平洋島國峰會,拜登在會中宣布將提供逾8億美元,援助太平洋島國對抗氣候變遷、強化永續性發展,也宣布一系列外交舉措,例如承認庫克群島(CookIslands)及紐埃(Niue)為主權獨立國家。據美國PBS及CNN Politics的報導,美國近期對中國在太平洋區域與日俱增的經濟及外交影響力感到擔憂,對此拜登於28至29日期間主持首場由美國主辦的太平洋島國峰會,會中邀請14個太平洋島國的領袖齊聚華府,包括今年稍早與中國簽署安全合作協議的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除萬那杜(Vanuatu)及28日剛選出新總統的諾魯(Nauru)外,其他12個太平洋島國皆派出國家元首出席峰會。美國政府在28日首次發布了美國-太平洋島嶼戰略,該計劃旨在補充早先發布的印度-太平洋戰略。拜登在會上致詞表示,未來數十年的世界歷史,很大一部分將聚焦印太區域,太平洋島國在形塑這個未來上扮演關鍵角色,這正是為何他的政府把強化與太平洋島國、「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Forum)的夥伴關係視為優先事項。白宮指出,美國在過去10年已直接援助太平洋島國逾15億美元(約新台幣481億元),29日將再提供超過8.1億美元的額外援助計畫,其中包括1.3億美元對抗氣候變遷投資資金、5000萬美元經濟復甦援助,此外,美國也承認了先前隸屬於紐西蘭的庫克群島(CookIslands)及紐埃(Niue)為主權國家。美國過去把庫克群島與紐埃視為自治領土,未與2國建立邦交。其他外交舉措則包括指派美國前駐斐濟、吉里巴斯、東加、諾魯大使利德(FrankieReed)擔任首位美國對太平洋島國論壇特使,並在太平洋島國增設外交使館等。此外,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也計劃於2023年9月前在斐濟開設太平洋區域辦公室。
安倍遇刺亡/日媒曝「政府計畫替安倍舉行國葬」 時間點曝光
本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助選時,在街頭遭41歲山上徹也槍殺身亡,震驚國際。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透露,會考慮為安倍舉行國葬;據NHK最新消息指出,日本政府計畫在今年秋天替安倍舉行國葬。根據NHK報導,自民黨指出,安倍是日本史上任期最久的首相,且他在8年8個月的任期中功績碩大,對於日本經濟復甦以及日美同盟外交舉措等,都有巨大貢獻,且安倍晉三是在助選時遭暗殺,死亡原因具「罕見性」,因此認為應為其舉辦國葬。有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已計畫在今年秋天替安倍舉行國葬,希望可以展現不屈服於暴力、堅守民主主義的決心。據悉,日本自戰後至今僅舉辦過1次國葬,那就是吉田茂,若日本政府真的替安倍舉行國葬,那他將成為戰後第2名獲得國葬待遇的逝世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