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
」 放生 外來物種 綠鬣蜥 螯蝦 外來種外星生物入侵?荷蘭運河驚見「發光橘色異形蛋」 專家解答:比恐龍更古老
荷蘭烏特勒支市(Utrecht)的運河裡,近日驚現一顆神秘的「橘色發光袋狀物」飄過,其外表像是覆蓋著火山熔岩一樣,還有奇異的黑色斑點、發著亮光,讓不少人猜測它是恐龍蛋、外星生物。根據《太陽報》(The Sun)等外媒報導,生態學家奈斯(Anne Nijs)表示,這其實是大量「苔蘚蟲」(Bryozoans)所組成的群落,苔蘚蟲是一種長度不到1毫米的無脊椎動物,當成千上萬個同時聚在一起時,便會形成黏稠的團塊,可能是袋狀、扇形或片狀等等。奈斯說,這也是荷蘭首次發現苔蘚蟲團塊,牠們平常並不生活在烏特勒支市,是為外來物種,在美國被稱為「水怪」(the blob),直徑可長到2公尺大,然後附著在某個東西上,「但幸運的是,牠們沒有對這裡的環境造成任何損害」。報導指出,苔蘚蟲最初來自美國東部,1883年,牠們首次在德國被發現,並在過去1個世紀中漸漸遍布全球。今年早些時候,就有人曾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一處水庫發現牠的蹤跡,更一度引發大眾對於「外星蛋囊」的猜測及討論。另據美國加州「蒙特雷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官網介紹,苔蘚蟲的歷史可追溯至4億7000萬年前,平時以浮游生物、矽藻、細菌為食,通常棲息於海藻林和岩石海岸。苔蘚蟲沒有呼吸和循環系統,但身體中央有特殊的神經節,以應付外界刺激,並以纖毛觸手來濾食;有趣的是,苔蘚蟲是雌雄同體的生物,可透過休眠芽(statoblast)無性生殖來繁衍後代。苔蘚蟲個體(zooids)並不會孤軍奮戰,牠們會組成群落,並有「自養個蟲」(autozooids)負責餵養、覓食、排泄等等,有些個蟲還會當作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器,或成為防禦結構。據悉,生化科學家對苔蘚蟲進行深入研究,有些苔蘚蟲會產生多種化合物,可能具有藥用價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倡導宗教團體放生須合規合法 內政部:環境永續與慈悲並重
內政部28日指出,宗教放生本是帶著愛與慈悲心的美事,許多宗教團體也藉此實踐宗教教義,但倘因此刻意購買人工飼養繁殖或非棲地的蟲魚鳥獸,未透過合法申請,破壞了自然生態。因此公開呼籲相關團體應學習正確的保育觀念,以護生取代傳統放生,保護環境與生態。為避免宗教團體任意野放、影響環境,內政部表示,政府尊重宗教信仰文化,也重視生態永續,建議宗教團體放生多以收容領養代替購買、以傷病救治野放等智慧放生措施,讓每個生命都能在天地間優游自在,不會因不合時宜的人為觀念,造成生態的破壞。內政部指出,宗教放生本是帶著愛與慈悲心的美事,許多宗教團體也藉此實踐宗教教義,但倘因此刻意購買人工飼養繁殖或非棲地的蟲魚鳥獸,未透過合法申請,即隨意到野地河川裡放生,反而容易造成動物不適應環境而大量死亡。當中放生的背後連帶涉及商業化、反覆捕捉、破壞自然生態平衡、民眾安全等問題,必須慎重處理。加上近年隨著生態保育觀念提升,釋放過程對動物的傷害,外來物種對生態和環境所造成的衝擊,引發社會關注。因此,內政部表示,各種放生行為,務必依動保、環境等相關法令辦理,宗教團體及國人也可以兼顧信仰傳統與社會價值,逐步改變觀念,以護生代替放生。內政部呼籲,宗教團體在辦理放生活動時,能與農政保育機關結合,除學習正確生態保育觀念,避免商業放生模式,以合宜正確、符合法令的放生方式,來落實宗教對萬物慈愛關懷的心意,共同來守護我們豐富美好的生態環境。
外來物種入侵!「花姑娘」現身俄亥俄州 殃及12郡發布隔離令
美國俄亥俄州慘遭俗稱「花姑娘」的斑衣蠟蟬(Spotted Lanternfly,SLF)入侵,這種原產於中國、越南的斑衣蠟蟬已在東北部的4個郡帶來農損,目前俄亥俄州內的12個郡已實施隔離措施,以防止這種來自亞洲的入侵害蟲擴散。美國俄亥俄州因斑衣蠟蟬入侵,造成多處蟲害。(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福斯新聞》(Fox News)等美媒報導,俄亥俄州已在12個郡發布隔離令,其中包括東北部的4個郡:庫亞霍加郡(Cuyahoga)、洛林郡(Lorain)、哥倫比亞納郡(Columbiana)和馬洪寧郡(Mahoning)。所謂的隔離措施亦即任何可能藏匿斑衣蠟蟬的物品,在未採取預防措施防止其擴散的情況下,不得移動。另據俄亥俄的農業官員警告,「斑衣蠟蟬的所有其他生命階段,從若蟲到成蟲,都能飛行、跳躍或掉落到車輛中,這意味著這種害蟲很容易被運送到新的地區,並在那裡發展成蟲害。」官員也呼籲當地居民應留意斑衣蠟蟬在任何生命階段的蹤跡。按照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斑衣蠟蟬會產下30到50顆卵的卵塊,特別是在平坦的表面,這種昆蟲的特徵是其獨特的黑色和黃色斑點翅膀,以及鮮紅色的下翅,此外,斑衣蠟蟬會吸食各種植物的汁液,包括果樹、硬木和觀賞植物。事實上,原產於中國、越南的斑衣蠟蟬在2023年時就曾在紐約市街頭肆虐,且已為當地帶來農損。根據美國財經新聞網CNBC報導,紐約州估計斑衣蠟蟬每年至少造成3億美元損失,主要為葡萄與造酒業。另據聯合國旗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一份報告顯示,外來入侵物種每年讓全球付出超過423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3.5兆的代價。
日月潭「電撈千尾魚虎」! 網笑稱:酥炸魚條應該不錯吃
有「魚虎」之稱的外來物種小盾鱧,對生態造成嚴重破壞,日月潭遭到魚虎入侵後,也對當地漁業資源及生態造成衝擊。而近日南投縣政府農業處等相關單位,在日月潭中發現魚虎幼魚集結形成的「魚球」,立刻展開「電撈」活動,移除1123尾幼魚。而除虎達人「日月潭一等高」將照片發至網路上後,引起網友熱議,笑稱「酥炸魚柳條應該不錯吃!」南投縣政府魚虎防治作業人員在12日接獲通報,指出日月潭湖面出現魚虎幼魚集結形成的「魚球」。當下立刻展開「電撈」活動,總共移除了1123尾幼魚。事後,除虎達人「日月潭一等高」將電撈成果發在自己的Facebook粉絲專頁後,吸引大批粉絲關注,不少網友紛紛笑稱「炸鹽酥魚虎應該不錯吃!」、「哇塞,厲害!另類酥鹽喜相逢!」、「這個酥炸來一箱啤酒應該可以」。而也有網友建議,政府等相關單位可以舉辦捕捉捕魚虎競賽或抓虎魚大行動,鼓勵民眾捕抓魚虎,換取獎品或獎金。對此,根據《自由時報》報導,縣府農業處表示,過去就曾有人建議舉辦釣魚虎或捕魚虎競賽,但魚虎不是只有日月潭才有,很難認證抓到的的魚虎是否來自月潭。若舉辦1、2天的競賽,防治效果恐怕也不大,現階段縣府將持續辦理電撈移除魚虎幼魚,避免魚虎族群數量擴大。
拜託別來!2024年全球「9大避訪景點」曝 日本富士山也上榜
2023年已經接近尾聲,許多民眾開始針對明年規劃出國旅遊。美國知名旅遊雜誌《福多旅遊》(Fodor’s Travel)日前公布了2024年全球「9大避訪景點」,呼籲遊客考量環境保護、水汙染及垃圾超量等問題,避開這些熱門的旅遊勝地,選擇去其他地方旅遊,其中就包括義大利威尼斯、印度恆河、希臘雅典等地,受到不少台灣人喜愛的日本富士山也在榜上。據外媒《太陽報》報導,《福多旅遊》日前在官網列出2024年「9大避訪景點」,其中有4處位於亞洲,其餘則在歐美地區,該評比開頭就強調,列清單的初衷並非是以偏概全、刻意打壓,而是以尊敬為出發點,清單上的9個知名旅遊勝地,因大量遊客的到來,已造成景點與依存的當地社區難以永續的傷害,《福多旅遊》的避訪清單,也圍繞「旅遊超載」、「過度垃圾製造量」、「影響水資源」這3大方向。文章中指出,日本富士山的登山客人數近年爆增,但許多人沒有理解攀爬富士山的風險,導致山頂人滿為患,也讓自己置於危險當中,此外還有不少人不願支付1千日圓(約新台幣2百元)的安全、維護環境費用,甚至在爬山過程中留下大量垃圾,以及裝著尿液的寶特瓶,讓當地清潔的志工相當困擾。至於義大利威尼斯,《福多旅遊》表示,威尼斯長期受地層下陷影響,加上大幅增加的遊客數量,已經對當地環境及居民造成不利影響,雖然當地政府為了減少遊客到訪,已規定每名遊客需收取5歐元(約新台幣172元)的旅遊稅,但許多威尼斯人仍認為此措施不太可能改善問題。此外,希臘首都雅典也是遊客超載問題,由於過多遊客到訪,導致衛城周遭的傳統文化逐漸消失,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遭破壞,帕德嫩神殿等知名景點的遊客人數也不斷創新高,每天平均約1.7萬人次造訪,對此當地政府城已實施人數管制,每日遊客上限從過去每天2.3萬名遊客,縮減為2萬人。美國加州的聖蓋博山國家紀念區也因遊客人數太多,當地又缺乏環保意識及相關監管機構,如今紀念區被垃圾覆蓋,到處都是遊客的塗鴉;而位於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擁有智利境內最好的自然資源之一,當地自然環境卻受到「快時尚」的汙染,如今已成垃圾掩埋場,堆積大量的紡織類廢物。水資源遭受汙染的部分,《福多旅遊》則列出4個地區,其中越南下龍灣因發展水上活動,大批遊客前來浮潛、釣魚等,導致水汙染嚴重,水中充滿許多垃圾與柴油;位在美國與加拿大邊境、全球的最大淡水湖「蘇必略湖」,如今生態也面臨魚類濫捕、外來物種入侵、藻類繁殖過剩等生態威脅。另外,被印度人稱為聖河的恆河,也因工業排放廢水等原因受到嚴重汙染,加上當地發展豪華遊輪產業,更加導致汙染加劇;泰國蘇梅島則面臨淡水短缺的危機,隨著大量遊客湧入,消耗掉當地近70%的淡水水資源。最後《福多旅遊》呼籲遊客,在規劃2024年旅遊時,請避開這些將被破壞殆盡的熱門旅遊勝地,若前往這些地方旅遊,也要注意保護當地的環境及文化。
信義房屋19年投入5億推動社區一家 支持社區夢想轉動
信義房屋19年來投入五億元推動「社區一家」全民社造行動計畫,是國內單一企業支持最久的社區改造計畫,對於許多剛踏入社造的個人與團體,信義房屋宛如社區天使投資人,支持夢想轉動。今年社區一家提案總件數再度破千件,個人與校園提案數也較去年成長,在計畫類型上跨世代的社會關懷、社區產業創新以及永續生態等更是熱門關注議題,顯見永續觀念已在社區成形;今年選出4件首獎、88件楷模獎及122件種子獎,並由首次參與提案的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獲得《社區一家-幸福社區類》最高50萬獎金!社區一家發起人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表示,自2004年開始推動的社區一家是希望凝聚人與人的情感,讓家的定義擴大,讓社區成一家,進而走向全台一家。在計畫推展中也不斷發展出能讓更多關心台灣這片土地的人都能來參與的方式,從一開始的社區發展協會、團體、社企、個人、到大專青年,現如今許多國小學童也加入社造行列,近年更有外籍人士、新住民也積極參與。除了擴大影響力,為了讓社區能永續發展,信義房屋也積極推動永續共榮生態圈,透過資源對接與培訓,讓具有發展潛力的社區能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發展模式,為地方帶來生機。社區一家評審團觀察,在疫情趨緩的台灣社會,社區一家強調的「凝聚人與人的情感」,成為提案者關注重點,在計畫展現上,跨世代的社會關懷,如青壯人口對社區長者生活照顧,或是高齡者投入學校教育,世代間相互合作扶持,成為穩定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此外在氣候變遷與永續倡議下,也有越來越多的提案者展現對生態永續的重視,無論是在環境保育、生物多樣性、循環經濟等議題上,都能看到具有創新思維與行動的提案內容。首次參加即獲「幸福社區類-首獎」的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多年來以民間自發力量成功讓稀有保育鳥類水雉在美濃湖畔繁殖。今年更擴大影響力,結合社區居民將荒廢的甲魚養殖池轉化為兼具育苗與環教功能的水草樂園,營造水雉棲地與生態產業的運作典範。同樣也是初次提案就獲得「築夢個人類-首獎」的葛韋成,因為希望讓家鄉長輩「健康老化、在地老化」,他從長者飲食切入,以原型餐食出發,將「健康」、「友善」帶⼊社區,改變食物質地,讓食物更好入口的同時能保有食物原狀與味道,滿足健康營養需求,更與社區關懷據點、長照機構共同深耕社區,打造長者友善餐點、建置友善美食知識庫,促進大眾對長者友善餐食議題的關心。「國小師生組-首獎」得主為桃園市高原國小,由長期投入環境教育的黃怡平老師,邀請地方專家與導入科學工具,規劃溪流教育課程,帶領孩子從河川生態的認識和學習中,建立完整的環境保育觀念與行動,更重要的是熟悉自己的家鄉與培養在地認同感。特別是更與在地的河川巡守隊及公民團體合作,一起淨溪、移除外來物種,擴大影響力感動居民共同守護家鄉溪流。「中學師生組首獎」得主為新北市華僑高級中學「根與芽志願服務社團」,是長期深耕社造,並屢獲社區一家楷模獎肯定的團隊。他們藉由淨灘、弱勢兒童閱讀培力,以及青銀世代交流等活動,從社團出發,邀集更多師生投入服務,也引導學生觀察與反思,共同為環境盡一份心力,也帶給兒童、長者活力與希望,激發手心向下帶來的感動,讓服務種子生生不息。今年大專青年組首獎雖然沒有出現讓評審為之一亮的提案,但是整體提案件數與水準仍較去年成長。今年所有社區一家獲獎提案已經公布於官網,有心改變社區關心家鄉事物的個人或團體,都可以從中獲得促發改變的可能。未來也會邀請歷屆得主來分享社造經驗,期盼擴大影響力,鼓勵全民一起加入社造行列,永續社區美好。
千萬別碰!海邊驚見夢幻「半透明假水母」 竟是世界第3毒
英國民眾日前在北威爾斯海岸發現1隻半透明的夢幻生物,此生物的外型十分獨特,除了擁有氣球般的半透明身軀,還有長長的藍色觸鬚。事實上,此生物是被稱為「葡萄牙戰艦」的僧帽水母,牠們的觸鬚上佈滿有毒的刺絲胞,其毒素在水母類中排行第3,若人類不甚碰到,嚴重還有致命可能。據North Wales Live報導,有名遛狗的民眾於4日在北威爾斯海岸發現1隻僧帽水母,英國當局也警告民眾,不要觸摸到這種「假水母」,因為牠的觸鬚上面佈滿刺絲胞,一旦碰到獵物後就會注射麻痺毒素,除足以殺死魚類外,若人類不甚被螫傷,還會留下螫痕,並引起劇烈疼痛,嚴重還有致命可能。僧帽水母會被稱為「假水母」是因為牠們其實是包含水螅體及水母體的群落,且一般棲息在海平面,部份像帆浮在水面上,其餘部份在水底下,分佈地區則在大西洋熱帶海域。而英國的10月,海水溫度將達到高峰,因此目擊到僧帽水母的機率也逐漸增加。此外,隨著海洋溫度持續變高,專家也預計未來幾年威爾斯海岸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
日月潭捕獲120公分綠鬣蜥 南投縣府查哪來
綠鬣蜥入侵日月潭地區,南投縣魚池鄉民日前騎機車時,瞥見1隻疑似綠鬣蜥的尾巴在草叢中移動,經上前捕抓,果然是1隻長約120公分的綠鬣蜥。南投縣府表示,綠鬣蜥已被列為「有害外來種」,為患南台灣,縣內通報均屬零星個案,為謹慎起見,將派員進行調查。發現綠鬣蜥的魚池鄉民葉文平說,27日中午他騎機車去新城國小接小孩,經過十一股溪附近,看到綠鬣蜥的尾巴在草叢中移動,立即停車追上去,該隻長約120公分綠鬣蜥手到擒來,驚呼「新聞裡看到綠鬣蜥危害南台灣,沒想到日月潭也有。」綠鬣蜥又名「美洲鬣蜥」,為雜食性動物,以植物嫩芽、花、果及小型動物為食,性情溫馴,不會攻擊人,常被作為寵物飼養,由於最大可長到2公尺,疑因民眾不當飼養脫逃或遭棄養,野外族群不斷攀升,危害南台灣生態,2019年農業部已公告綠鬣蜥為有害外來物種。截至去年底,全台移除近10萬隻綠鬣蜥,南投縣近2、3年在野外也發現零星個案。南投縣農業處指出,2015年在高屏地區發現綠鬣蜥野生族群後,野外數量不斷攀升,近年有往北擴張之勢,南投縣草屯鎮、南投市、埔里鎮及集集鎮都曾接獲通報,日月潭所在地魚池鄉首度發現綠鬣蜥。農業處指出,這隻綠鬣蜥是遭不當棄養或從飼主家脫逃,尚待調查,目前初步研判縣內出現的綠鬣蜥均屬零星個案。民眾若想飼養綠鬣蜥,一定要向戶籍所在地的縣市政府辦理登記,違者將依《野生動物法》處1萬元至5萬元罰金,並得沒收。
慎入!貨輪上驚見德國姬蠊 張家港海關投毒殺滅「逾萬隻蟑螂」
大陸南京海關所屬的張家港海關人員在8月30日對入境船舶實施登臨檢查時,發現一艘貨輪的餐廳、廚房等區域內有大量蟑螂,隨即簽發《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檢疫處理單位也在海關的監督指導下,對逾20平方公尺的侵害區域實施噴灑除蟲處理。經監測,事後未見活體蟑螂,而死亡蟑螂的數量總計1萬餘隻,捕獲的蟑螂經鑒定則為德國姬蠊(Blattella germanica),該貨輪目前在裝卸貨物後已離境。據《央視網》的報導,事實上同樣在上個月,才有4萬多隻蟑螂命喪貨輪,當時青島海關所屬煙臺海關在對入境油輪實施衛生監督時,也是在貨輪的廚房、食品庫等區域發現蟑螂的蹤跡。當下在海關的監督指導下,檢疫處理單位對82平方公尺侵害區實施「噴灑除蟲+毒餌誘捕」的綜合除蟲措施。經監測,蟑螂死亡數量達500至600隻/平方公尺,總計4萬餘隻。捕獲的蟑螂經形態學鑒定同樣為德國姬蠊,除蟲後蟑螂得到有效控制,該油輪在正常裝卸貨物後離境。報導補充,蟑螂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繁殖力,入侵逃逸後極易在入侵地定居繁殖,對該地區生物生態環境造成威脅,並危害人類健康,尤其蟑螂可攜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還可攜帶線蟲,透過污染食物這類途徑,傳播以腸道傳染病為主的各種疾病。此外,牠們的排泄物、屍體碎屑還是哮喘、鼻炎的過敏源。在大陸北京、上海、江蘇等多地,居民家中最常見的就是德國姬蠊,且偶爾也會在家中發現比德國姬蠊大一些的美洲家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近期由於氣溫較高,雨水充足,病媒生物生長繁殖速度加快,更易通過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等檢疫對象跨境轉移。《央視網》也呼籲交通工具管理者、口岸經營者等相關人員,應加強對蟑螂等病媒生物的日常防治,營造乾淨整潔的環境,預防病媒生物的滋生,降低外來物種入侵和疾病傳播的風險,維護國門生物安全。
棄養、放生害外來種入侵 澄清湖、高美館拉警報
許多民眾、團體到公共自然生態環境棄養、放生,危害當地生態。澄清湖、高雄美術館都深受其害,高美館與民間團體攜手,利用假餌方式釣取掠食性外來魚種,減少外來種保護原生物種生態;澄清湖則出現綠鬣蜥、魚虎等外來物種,管理澄清湖的自來水公司第7區管理處指出,會持續觀察因應。高雄市立美術館園區也遭受外來種入侵,館方自去年起舉辦外來種宣導活動,教育推廣同時清除外來種。(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崔正綱高雄傳真)高美館表示,園區內植物、昆蟲、鳥類、兩棲類都有外來種,其中外來種又以入侵種較為麻煩,生存能力強會壓迫到原生生態系統;目前鳥類、兩棲類及魚類的入侵推測應為放生、棄養。高美館指出,水域環境外來魚種以泰國鱧、紅魔鬼、珍珠石斑居多,自2022年開始舉辦入侵魚種宣導活動,並與高雄師範大學生物科技系研究室、台灣路亞擬餌釣推廣中心合作,藉由活動教育推廣並同時清除入侵魚種。高美館表示,陸生植物外來種以世界百大入侵種銀合歡為主,自2020年起每年階段性清除園區大片銀合歡,並種植台灣原生樹種如台灣欒樹、樟樹、大葉山欖等,避免裸地再讓銀合歡占據,持續維護園區環境。此外,澄清湖更是放生「首選之地」,自來水公司第7區管理處指出,目前澄清湖原水水質正常,有傳出釣客釣獲魚虎或民眾放生觀賞魚等魚類,相關防治措施必要時會配合相關單位辦理。自來水公司第7區管理處表示,陸域外來種動物則是綠鬣蜥,發現後直接通報1999或農業局來捕捉;外來種植物為小花蔓澤蘭,志工會透過紅樹林學會向林務局申請補助,每年定期會由志工來園區清除,去年也和屏東縣政府林務局合作,和民間業者辦理清除小花蔓澤蘭活動;目前澄清湖外來種生物尚無異常增加中,將持續觀察因應。
大媽大爺瘋湧水庫「放生礦泉水」!謎之行為網看傻:吃飽太閒
奇葩的一幕發生在大陸山東省,近日一群大媽大爺前往青島市的嶗山水庫進行「放生」活動,沒想到被放生的並非魚類,而是一桶桶的「礦泉水」,詭異行徑曝光後,網友全都看傻直呼「有病吧,還是入了什麼邪教」、「什麼時候放生退休金。」綜合陸媒報導,一群大媽大爺昨(23日)搬運數十桶礦泉水前往嶗山水庫,大批人聚集在岸邊傾倒礦泉水,不停重複「放生礦泉水」的莫名舉動,青島市水務管理局獲報後表示,此舉確實有些不妥,將展開調查並做出適當處置。消息曝光後,引發網友不解嘲諷,「人類發展成這樣我挺意外的」、「吃飽了,就閒得慌嗎」、「腦子進水了,放掉也好」、「有那精力,怎麼不去海邊撿撿白色垃圾呢」、「要確定是礦泉水啊,可別是哪裡偷渡來的髒水。」不過也有人表示不反對,「還好吧至少不會對生態產生危害」、「算了,只要不放生外來物種,礦泉水就礦泉水吧」、「我覺得也挺好,不會對環境有啥影響,也體會了放生的那種感覺」、「想幹嘛就幹嘛又沒破壞環境。」
地中海區域成為氣候變遷「熱點」 IPCC總結5大威脅
全球3大洲近日屢遭極端氣候干擾,其中橫跨南歐、北非及西亞的地中海區域更遭野火肆虐,後被科學家列為氣候變遷「熱點」。同時,綜合《法新社》、《Phys.org》引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統整地中海區域面臨的5大威脅,包括致命熱浪、小麥與橄欖收成降低、水資源管理引發局勢緊張、海平面上升、外來物種入侵。致命熱浪地中海區域正如美國和亞洲部分地區,最近幾週受到極端高溫的侵擾。預測數據指出,義大利薩丁尼亞島(Sardinia Island)及西西里(Sicily Island)將會打破攝氏48.8度(119.8華氏度)的全歐溫度紀錄。IPCC在其2022年公布的「氣候變化影響以如何適應氣候變化」報告當中指出「由於地中海的氣候變化,熱浪正在增多,外加都市化,熱浪會在都市圈被放大」,造成疾病和死亡。另外,瑞士伯恩大學科學家,曾於2010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得出20世紀60年代以來,地中海東部的熱浪強度、廣度和次數陸續多了約6至7倍。小麥與橄欖收成降低北非接連發生的乾旱,導致農民必須為可怕的收成做足準備。其中突尼西亞的小麥農民查瓦奇(Tahar Chaouachi)表示,「我們從未見過如此嚴重的乾旱,過往4年氣候一直很乾燥,但我們預計這個季節會有降雨,實則不然,情况變得更糟了。」同時,高溫的環境也使用於灌溉的地下水乾涸,IPCC表示,一旦全球升溫超過攝氏1.5度,地中海北部的橄欖產量恐會下降5分之1,而自19世紀以來,全球已暖化超過攝氏1.1度。對此,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直指,「地中海對大多數作物都產生了重大不利影響。」水資源管理引發局勢緊張西班牙今年7月23日大選之前,當地的乾旱加劇水資源管理方面的緊張局勢。歐洲乾旱觀測站表示,地中海區域6月有一半的地下水低至見底。IPCC警告,氣候變化將加劇地中海區域大多地區的水資源短缺,預計北非的湖泊和水庫存量將會减少45%,地表水量也將减少55%,「陸地和淡水生態系統受到地中海區域氣候變化的影響,導致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喪失。」海平面上升近幾10年以來,地中海盆地的海平面每年上升2.8毫米,威脅沿海地區與遭受潮汐影響,就會淹水的威尼斯等城市。IPCC表示「海平面上升已波及地中海周邊的沿海地區,預計沿海地區的洪水、侵蝕和鹽化的風險就此提高」、「這些衝擊將侵害農業、漁業、水產養殖業、都市發展、港口營運、旅遊業、文化遺址及許多沿海生態系統」。外來物種入侵除了珍貴的海灘,氣候變化還威脅地中海區域及其漁業帶來的糧食供應。IPCC指出,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影響,「20世紀80年代以來,地中海海洋生態系統發生了變化,特徵是生物多樣性下降和外來物種入侵。」報告揭露,隨著全球升溫超過攝氏1.5度,地中海東部直至2060年,將有20%以上的被捕撈魚類和無脊椎動物滅絕;2050年漁業收入可能减少30%。
搜奇/寺院放生池驚見怪龜 他花2萬買「巨龜」上網查驚呆:放生完蛋
鱷龜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龜之一,由於牠們的體型巨大,所以少有天敵,牠的咬合力可以排入全球前10強,堪比「老虎、鱷魚」等大型猛獸,近年來,中國多地出現外來物種鱷龜,不少都是人為放生所致,外來物種對本地生態環境影響甚大,像是在重慶梁平雙桂堂寺廟,近日放生池內突然出現長相怪異大烏龜,體型碩大、樣貌醜陋,看到人後還不怕生甚至有侵略性,事後證實原來是外來種鱷龜。巨型鱷龜出沒寺廟放生池 。(圖/翻攝自快科技)綜合陸媒報導指出,重慶這間寺廟經常有人放生小烏龜、小魚之類的水生物,寺廟人員卻是第一次見到體型巨大的怪異龜,為了弄清楚牠的身份,漁政部門鑑定後給出了結論,這隻龜不是珍稀保護動物,也不是本土物種,而是外來有害物種鱷龜。經過稱重,發現這隻鱷龜竟然重達到25公斤,在放生池裡絕對屬於巨無霸的存在,其殺傷力和破壞力之大,可能會殘害放生池裡其他物種,最終工作人員把鱷龜進行無害化處理,也就是被「賜死」。單先生花了2萬元買下兩隻鱷龜,後來得知是外來種。(圖/翻攝自微博/@021)據悉,鱷龜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主要棲息在美國南部的水域,是兇猛的肉食類動物,繁衍到一定程度,會對當地河流的生態系統造成威脅。鱷龜因屬於外來物種,而且體型大且攻擊性強,在中國還沒有天敵,而先前也曾有過放生鱷龜案例。來自上海市奉賢區的單姓男子日前在路邊攤買下兩隻體重都重達20公斤的大烏龜準備放生,他花了人民幣5000元(約新台幣2萬元)買回,男子當初認為烏龜好不容易可以長這麼大,被吃掉了會很可惜,所以才將牠們買下來準備放生,事後查資料發現那兩隻烏龜是外來種的鱷龜,屬於性情凶猛的肉食類動物,不適合飼養也不能隨便放歸。警方和專家都表示這種鱷龜性情凶猛,不適合放生。(圖/翻攝自微博/@021)單姓男子不知道該怎麼處置,只好把2隻鱷龜帶到派出所求助,警方聯絡專家前來鑑定,確認物種是鱷龜無誤,最終決定對其進行安樂死。當地農業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程先生指出,鱷龜是凶猛的肉食性動物,如果將其放生到河裡,那麼原生的貝類、魚類都會被牠吃掉,擾亂生態系統,因此絕對不可以隨意放生。
搜奇/男連2天目擊湖中水怪拖鵝下水 巨型水怪悠游居民怕爆
國外經常有水怪傳聞,但卻沒有人過這些水怪的真面目,英國一名男子表示自己連續2天親睹「水怪」攻擊湖邊的動物,甚至將一隻約4、5公斤的鵝拖入水裡,不管大鵝如何掙扎、拍打翅膀都沒用,被拖進湖底後再也沒有回到水面上,讓目擊一切的男子嚇傻,急忙警告附近居民眼睛要睜大點。男子推斷,可能是有人野放鱷魚,還有人猜可能是外來物種。(圖/翻攝自推特)據《鏡報》報導,這名61歲的男子歐文斯(WayneOwens)在阿爾斯沃特湖(Ullswater)工作,2022年6月底,他目睹一隻約4、5公斤的灰鵝被不知名生物拖入湖底,儘管大鵝不斷拍打翅膀、拚命掙扎也無法掙脫,最後再也未浮出水面;隔天歐文斯又見到兩隻體型較小的動物,短短15秒內就被「水怪」拖進水裡,和他同行的船長也是目擊者,直呼從業36年從未見過這種的景象。歐文斯指出,當他和其他人談論這起事件時,大家對於水怪的真實身分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是大型鯰魚,還有人覺得是22至27公斤的梭子魚,但理論上來說,成年大鵝是有機會從梭子魚口中逃脫,因此他推斷,可能是有人野放鱷魚,還有人猜可能是外來物種,表示「偶爾會遇到不負責任的人將外來物種釋放到湖泊和河流中」。民眾所看見的巨大生物其實是隻翻車魚。(圖/翻攝自CBS News)歐文斯過去常在湖中游泳,但自從見到水怪出沒後就再也不敢下水,同時也提醒附近居民,讓家中的孩子和寵物遠離湖邊。由於「水怪」的真實身分仍不知,歐文斯希望,國家公園管理局能在湖邊張貼一些標誌,警告人們小心水怪。對此,湖區國家公園(Lake District National Park)的發言人表示,工作人員在得知事件後,已經在該水域進行巡查,並未發現任何異狀,不過有時候人會因為光線昏暗或距離太遠,而將某些事物給錯認,像是美國麻薩諸塞州瓦爾漢自然資源局(Wareham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就因為海面上出現疑似「鯊魚」的生物,電話快要被當地居民給打爆!民眾所看見的巨大生物其實是隻翻車魚。。(圖/NBC News)2020年,在瓦爾翰的海面上出現了不知名的「巨大水怪」,有些人認為是鯊魚出沒到驚恐,還有人覺得可能是受傷的海豹,或是某種大魚擱淺,當地居民狂致電給自然資源局,請求他們前去處理這件事情,局裡也立刻派出兩名人員到場了解狀況。經過調查,他們發現所謂的「巨大水怪」,真實身分其實是「翻車魚」,牠正悠閒地在海面上游泳,但因為翻車魚也擁有「鰭」,所以很容易就被民眾誤會是「鯊魚」。
搜奇/尖嘴利齒水怪專家稱會攻擊人類 大陣仗捕抓「抽乾」湖水吸3700萬人搶看
大陸河南省在2022年7月中旬,接連在許多地區的湖泊或類似水域內,發現不知名大型水怪,據民眾表示,水怪身長超過一公尺、同時有許多尖牙,相當怪異。專家檢視水怪影片後,不但確認水怪真實存在,甚至呼籲居民別招惹牠,以免發生危險;並展開一系列抓捕計畫,起初嘗試捕撈但效果並不好,最後花了1個月抽乾湖水成功補怪,而抓水怪的直播甚至一度湧入超過3700萬人觀看。大陸河南一座人工湖驚傳有水怪出沒。(圖/翻攝自微博)《澎湃新聞》報導,河南汝州市中央公園的雲禪湖內,被居民目擊「巨型水怪」出沒,據目擊者表示,這隻水怪的體長約1公尺,不但神出鬼沒,有時候還會露出恐怖尖嘴長牙,自從水怪出現後,湖裡所有的魚都被吃光了,導致當地人心惶惶。河南的水怪掀起討論。(圖/翻攝自網易新聞) 社群上也有網友分享拍攝影片更引發熱議,從曝光的影片來看,這條水怪並不是謠傳中的1公尺長,但體長至少也有80公分,曾有民眾試圖靠自己的力量捕捉水怪,卻屢屢以失敗收場。根據汝州政府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湖裡的魚已經差不多被吃光,專家擔心水怪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會選擇咬人,若幼童在水淺的地方玩耍,很可能會被牠咬傷。專家檢視影片後,確認「水怪」真實存在,也呼籲居民別招惹牠,專家表示,水怪很可能是極危險的外來種「鱷雀鱔」。經調查、這種外來種魚類主要在廣東一帶販售,當地只需花費數十元人民幣,就可將鱷雀鱔買來當寵物飼養;但隨著體積愈來愈大,所需飼養成本也讓許多飼主悄悄在野外放生或棄養,才會導致這麼多困擾。抓捕水怪的直播仍在繼續。(圖/翻攝自微博)據了解,該魚類為大型食肉動物,最長可長到3公尺,每天須進食體重5%的食物,且鱷雀鱔不只會吃魚,還會吞噬任何牠吃得下的生物,又生性兇猛,全身覆蓋硬鱗,還長有2排如軍刀銳利的牙齒,具有一定危險性,於缺乏天敵、一旦湖內生物被獵食殆盡,牠很可能會有攻擊人類的動作。怪魚已於26日晚被抓住,經確認為外來物種鱷雀鱔。(圖/翻攝自央視)水怪所棲息的雲禪湖,南北長5.5公里、由北向南共有五區,總面積約有50.54萬平方公尺,起初專家嘗試組成捕撈小組,以打撈的方式捕捉鱷雀鱔,但效果並不好,最後只好改成抽乾湖水,經過1個月的抽水,雲禪湖幾乎快要見底,2當時,各家媒體也趕到現場直播,甚至創下超過3700萬人同時線上觀看的驚人紀錄。《央視》報導,怪魚已於同一年8月底被抓住,共有2條,經確認為外來物種鱷雀鱔,公園管理方已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並安排人員對該湖區進行了專業消毒。
湖中撈起巨無霸生物 金魚被放生成61公分巨怪官員崩潰:別再亂放生了
許多家庭魚缸裡都有養小金魚,但若「養膩了」又不想傷害牠,就有可能「放生」到池塘、湖泊,根據先前英國一項研究指出,一旦寵物金魚被放生到開放水域,大膽又貪心的牠們可以成長到近2英尺(約61公分),近日加拿大就發現寵物金魚被放生到野外水域後,成為溪河中的殺手,對各種生物造成莫大的威脅。加拿大出現超大金魚,原來是棄養惹禍。綜合外媒報導,加拿大安大略省及英屬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又稱卑詩省)的官員近期在當地湖泊中發現好幾尾體型和一顆足球差不多大小的巨無霸金魚,由於金魚繁殖能力強大又快速,已經嚴重危害環境與本土物種,刀際媒體甚至形容是「黑幫份子」般的入侵性外來種。環保人員表示,其實金魚在加拿大算是外來物種,一旦進入加拿大的生態系中,必定會改變加拿大的生態環境,威脅其他生物的生存條件。因此,他們已經開始向民眾宣導,切勿把金魚用馬桶沖掉。加拿大官員多年來也呼籲民眾切勿把金魚冲入馬桶、放生到公共水域,在英屬哥倫比亞省特勒斯(Terrace)、昆乃爾(Quesnel)、威士拿(Whistler)等地區的湖泊,同樣的危機已經存在20多年。小金魚長成巨無霸 繁殖快、破壞力強,讓加拿大飽受困擾。根據報導,金魚繁殖速度驚人,在夏季的溫暖水中,雌性可以產卵三次,每次排出多達5萬顆卵。湯普森河大學自然資源科學系副教授海斯(Brian Heise)指出,雌性金魚能夠進行「雌核發育」(gynogenesis),即使卵子未受精,也能從其他魚類身上獲得精子,藉此繁衍後代。另外,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博士迪基(James Dickey)先前研究被野放的金魚發現,這些寵物金魚能克服北半球的氣候,再結合難以滿足的胃口及大膽行為,導致牠們在開放水域大量捕食昆蟲與蝌蚪、破壞水域的沈積物或是將植物連根拔起,進而導致水質惡化、威脅生物多樣性。大多數人在把金魚放到野外時,可能不會想到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但現在,牠們在許多池塘、湖泊中造成了大問題。迪基認為,越容易獲得的物種越可能被釋放,所以限制供應存在隱患的物種,同時對主人進行飼養教育,才是防止這類物種繼續產生危害的解決方案。小金魚長成巨無霸 繁殖快、破壞力強,讓加拿大飽受困擾。(圖/翻攝自推特)
家人身體不好…女兒放生1.2萬公斤鯰魚祈福 結局超慘烈
放生在佛教中是積福德的善舉,但盲目地隨意放生,反而會害死更多的生命。中國江蘇常州一名徐姓女子,2年前因為家人身體不好,想透過放生為家人祈福,於是花費9.04萬人民幣(約40萬新台幣),向魚販訂購了2.5萬斤「尖齒鬍鯰」,結果使得整個湖面都是死魚,工作人員花了10天才處理好2萬斤的魚。根據《大象新聞》報導,徐女士的放生導致數萬條鯰魚死亡,整條湖布滿屍體,充斥著腥臭味,工作人員耗費10天,才打撈處理20208斤死亡鯰魚。期間的打撈費、存儲費、無害化處置費等應急處置費用,總共9萬多人民幣,要求徐女士支付。不過,檢察機關認為,這樣的懲罰力度不夠,因而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徐女放生上萬公斤的鯰魚。(圖/翻攝自大象新聞)原來,這些尖齒鬍鯰屬於外來物種,是偏肉食性的雜食魚類,生長速度極快,入侵能力很強。但因為是熱帶魚類,適合在溫度7度以上的環境中生活,放生當天湖水的溫度為0度以下,才沒有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傷害。法院審理認為,徐女和魚販構成共同侵權,應連帶承擔3.5萬人民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費用,以及5000元人民幣懲罰性賠償金。這是中國首例非法投放外來物種的民事公益訴訟案,在買賣雙方均被判罰的結局下落幕。
大陸進口原木發現「全新蟑螂物種」 源頭為法屬圭亞那
大陸珠海拱北海關所屬的中山港海關近日在中山港口岸的進口原木中,截獲拉丁蠊屬蜚蠊種,為全球首次報導的新物種。(圖/翻攝自《環球網》)據《環球網》及《央視》的報導,中山港海關、珠海保健中心病媒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中山港口岸對一批自法屬圭亞那進口的原木進行聯合檢疫時,截獲一隻蜚蠊,現場的海關人員迅速取樣送實驗室鑒定,並對同批次貨物實施檢疫處理。廣東拱北海關保健中心病媒實驗室工程師陳健表示:「通過DNA條碼技術及形態學鑒定,均未匹配到已知的蜚蠊種類,經進一步研究,依程式確認該頭蜚蠊為未被描述過的拉丁蠊屬蜚蠊物種,為全球首次報導。」蜚蠊,俗稱蟑螂,目前已知的種類有4000餘種,是各國海關口岸監測的重要病媒生物之一,具有極強的適應力、繁殖力,作為外來物種很容易在入侵地定殖,對入侵地生態環境造成威脅,還可能攜帶未知病原體傳播疾病,危害人類健康。
營造保育類大鱗梅氏鯿種原棲地 縣府於太武池進行野放
為營造僅存金門的保育類魚種合適的生存環境,縣府11日於太武山上的太武池辦理「金門保育類魚種大鱗梅氏鯿野放活動」,於此區域放流逾百隻大鱗梅氏鯿及金門保育類動物金龜,大鱗梅氏鯿目前已列為國家保育類野生動物,在台灣本島可以說是已完全絕跡,目前僅知在金門本島的水域中還僅存少數不穩定的族群,期待恢復過往生態榮景。楊鎮浯縣長表示,金門地區每逢下半年秋冬時節係為枯水期,於2020及2021年更是面臨金門5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不僅對農業灌溉造成影響,更使得原生淡水魚類棲息地面臨嚴重的威脅。近幾年縣府除了增加蓄水空間、導入再生水系統,在林務局經費挹注下,在進行水域基礎工程的同時,同步進行移地保育、外來魚種、龜類以及斑腿樹蛙移除等行動,後續則透過營造原始生物棲息環境,等到環境合適的時候,再將物種送回原始棲地。縣長楊鎮浯今日上午,與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陳課長至瑩、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蘇課長芊遐、金湖鎮代表會蔡主席乃靖等代表,共同於金門太武池野放金門保育類魚種大鱗梅氏鯿。(圖/金門縣政府提供)建設處李有忠處長表示,金門除知名的歐亞水獺外,大鱗梅氏鯿與金龜等同樣為金門重要的保育類物種,此次選定太武池作為保種基地,係該水域為光前溪上遊區域,自然環境較為穩定,外圍環境干擾程度低,不易受到外來物種之侵襲,先前利用旱季已先將太武池中的外來種魚類及垃圾全數移除,且未來若水情穩定,此區域將自然溢流至下游的龍陵湖等區域,從源頭進行管理,透過自然繁衍機制逐步增加族群數量。再生魚坊陳光耀透露,除了太武池環境改善,目前與縣府合作,陸續在許多水源較為穩定之農塘進行改善作業。淡水水域生態系較為脆弱,許多外來魚種因為不當的放生或是刻意引入,影響自然生態,後續威脅原生魚種生存及原始生態環境,如要恢復則需要發揮更大的心力來執行!
生態危機!陸多地發現鰐雀鱔 農業部門展開入侵外來種普查
澎湃新聞報導,近日,河南平頂山汝州市城市中央公園抽乾湖水圍捕「怪魚」一事引發關注。經過近一個月的抽水作業,該公園雲禪湖出現的「怪魚」——兩條外來物種鰐雀鱔已於8月27日零時許被捕獲。相關直播畫面顯示,其間一度有超過3000萬網友在線圍觀「捕魚現場」。資料顯示,鰐雀鱔原產於北美,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墨西哥灣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密蘇里河和俄亥俄河下游,以及尼加拉瓜境內的兩個湖泊。作為大型肉食性凶猛魚類,鰐雀鱔因其鮮有天敵、性情凶猛、無所不吃等特點也被稱為「水中殺手」。近一個月內,除河南汝州外,北京、湖南、廣西、山東多地先後報告發現鰐雀鱔。其中,湖南長沙近日發現的鰐雀鱔系該省首次發現。前幾天,北京百旺茉莉園小區的居民散步時,在小區內的水系內看到了一條半米多長的「鰐魚」。後來在小區業主的努力下,最終將水系內的「鰐魚」——鰐雀鱔抓獲。26日下午,湖南長沙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電話稱,有市民在岳麓區釣起一條「怪魚」,長長的嘴巴與鰐魚有幾分相似。經專家鑒定,這條首次在湖南現身的「怪魚」名為「鰐雀鱔」,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外來入侵物種。25日,廣西桂平市農業農村局在西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的有力配合和協助下,在西山風景區蓮池內成功捕獲2條鰐雀鱔(均長約1米,重約7.5公斤)、20多隻巴西龜和約70公斤羅非魚。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一小區內人工湖中,近日出現了數條「怪魚」,有一米多長,長嘴尖牙,以湖中的其他魚類為食,疑似外來物種鰐雀鱔。當地政府得知消息後迅速組織小區物業,進行抽水捕撈。27日,兩條鰐雀鱔被捕撈上岸。據瞭解,湖內仍有未被捕獲的鰐雀鱔,捕撈仍在進行中。此外,江蘇靖江市、青海西寧市、雲南昆明市也在近期報告抓獲鰐雀鱔,發現地點包括小區景觀池、公園湖泊等。其中,在靖江市某小區景觀池發現的鰐雀鱔咬傷了一名男孩,男孩家長稱,「孩子傷口當時流血了,我們給他清洗消了炎,上面有六、七條傷痕,大概1公分左右吧」。事實上,過去多年,廣東、廣西、福建、河南、四川、江蘇等多個省份均有鰐雀鱔的野外分布記錄。比如,早在2003年,浙江台州就曾發現過鰐雀鱔的蹤跡。目前,大陸多地農業農村部門已著手開展針對包括鰐雀鱔在內的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牟希東25日在接受央視「新聞1+1」採訪時表示,2021年4月15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規定了防範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內容,要求制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和管理辦法。為此,今年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制定《關於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方案的通知》,對10種主要外來水生生物進行全國性普查,其中就包含了鰐雀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