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保單
」 保單 新台幣 壽險業2025壽險責準利率將維持不動 待保險局拍板定案
距離壽險業接軌IFRS 17與ICS雙制度只剩一年多,據了解,上週保險局召集保發中心與壽險業者開會,初步達成共識,2025年壽險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將維持不動,正待保險局做最後拍板定案。由於今年新台幣、外幣保單責準率已升息,加上進入降息環境,壽險業者認為,在接軌前最後一年責準利率維持不變,將不影響到明年業績,也能安心準備接軌。保險局每年約會在11月公布隔年新契約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由於明年(2025年)是2026年壽險業接軌雙制度前的最後一年,壽險業者對於明年新保單的責準利率多是「淡定」看待,業者認為,因2026年1月1日接軌後,保單採市場利率計算,將沒有所謂的責準金利率,2025年調整的意義不大,就算有調整,頂多也只會有短期影響。另一個考量因素是,今年(2024年)新台幣、美元、澳幣、歐元保單皆已有升息,今年前九月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已回到正成長軌道,加上目前正處於降息環境,資金逐漸回流保單,明年責準利率維持不動,也不影響明年的業績。今年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除人民幣外,其他各幣別保單皆已全數升息。目前新台幣保單,存續期在六年以下為1.25%,存續期20年期以上長年期保單2%;美元保單存續期六年以下為2.25%,20年期以上長年期保單為2.5%;澳幣長年期保單在3.25%,歐元長年期保單在2%,人民幣長年期保單則在1.75%。
利用保單逃稅 小心罰鍰上看千萬元
保單是民眾保障生命安全、財產與理財工具,但卻成為民眾的避稅、逃稅工具,國稅局是抓得到。近期高雄國稅局、中區國稅局就發現透過外幣保單、境外保單避稅,補稅都超過千萬元,甚至罰鍰都上看千萬元。高雄國稅局指出,如果欠繳應納稅捐,除了依據《稅捐稽徵法》第24條、34條等,規定對欠稅人施以禁止財產處分、限制出境、公告欠稅人資料等,以作為稅捐保全措施外,並得將繳納期間屆滿30天後仍未繳納者,移送強制執行。若欠稅人刻意隱匿財產,也會追查所得、財產動向,並將蒐集相關資料提供法務部執行分署運用,確保國家租稅債權。刻意漏報、藏匿財產 通通查得到近期高雄國稅局查到一起利用外幣保單,刻意逃避繳納稅捐的案例,高雄國稅局表示,轄區內某位納稅義務人,專營人力供應服務公司,因漏報收入而核課營業稅,且要補徵個人綜合所得稅和裁處罰鍰。該納稅義務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程序終結確定要繳交,但是該納稅義務人期限到仍然不繳,就要送強制執行,卻發現他已沒有任何可供執行的財產。於是國稅局鍥而不捨,發現此納稅義務人竟然有多筆鉅額外幣保單隱匿不繳納欠稅,透過蒐集資料並送強制執行,順利課得1408萬元。高雄國稅局提醒,移送強制執行案件,須加徵滯納金、滯納利息及執行必要費用,如造成保單解約,亦徒增應賠付給保險公司之相關費用,得不償失。靠繼承遺產避稅 國稅局抓得到不只欠稅透過保單隱匿財產被抓到,想要透過境外保單避稅也無所遁形,國稅局抓到透過遺產稅避稅,補稅金額上看2000萬、罰鍰也有1600萬元。中區國稅局表示,被繼承人甲在生前透過保險規畫財產,繼承人主張甲死亡後取得的人壽保險金,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壽險金額,依法是可不計入遺產總額。但中區國稅局認為,甲生前投保部分境外保單,並非我國核准的保單,應計入遺產總額中補徵加罰鍰。保價金變更保人 須課徵稅最後一種即是,要保人變更的話,則要申報贈與稅。中區國稅局提到,許多民眾想透過變更要保人,保價金轉移給他人作為傳承之用,但在國稅局的眼中,保險契約存續期間變更要保人,是要課徵贈與稅。國稅局舉例,某位父親2011年向保險公司買1張保單,卻在今年的8月將保單要保人變更成自己的兒子,變更時的保價金已經累積到600萬元,超過當時贈與稅免稅額244萬,因此,國稅局依此向其課徵贈與稅。中區國稅局提醒,不論是投保境外保單、或者保險存續期間,如果發生繼承或者變更要保人都要記得誠實申報,避免遭到稅捐機關調查,進而補稅、加計利息,甚至是高額罰鍰。
壽險業海外投資規模23兆創新高 連兩個月拋售股票逾3000億元
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壽險業持有海外投資規模跨越新台幣23兆元大關,創史上新高,新台幣瘋狂貶值,推升海外投資帳面金額。同時間壽險業持有國內外現金水位合計高達9520億元,創18個月新高。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止,加計國際板債及外幣保單在內的壽險業海外投資規模達23兆65億元,創史上新高,月增1%,占可運用資金高達7成。其中,壽險業持有國際板債部位連2個月走升,7月底達5兆4549億元,月增1.35%,持有規模占可運用資金達16.6%。股市投資方面,截至今年7月底整體壽險業持有國外股票金額達4645億元,單月驟減14.77%,占可運用資金比降至1.4%,月減0.3個百分點;持有國內股票部位為1兆8269億元,亦月減6.96%,占可運用資金比降至5.6%,月減0.4個百分點。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7月底止,壽險業持有國內債券ETF規模達1兆6724億元,月增4.37%,占可運用資金比攀升至5.1%,配比創至少逾3年新高。然而7月美股高檔震盪,台股單月跌幅亦達3.62%,壽險業繼6月大賣台股1761億、海外股票191億之後,7月接續賣,尤其海外股票賣得最凶,合計壽險業對國內外股票,在7月共處份了1523億,為今年以來單月次高紀錄,且連續二月國內外股票已大賣超過3000億。根據金管會的統計,7月的全體壽險業者的台股部位減少1366億,倘若考量到加權指數7月下跌3.62%,扣掉股票增值部分不手軟續砍656億;而另一方面,若計算S&P500指數7月上漲1.13%的影響,則國外股票減碼867億,可說是今年以來最強力道。
新光金董座為股價不到10元道歉 與台新金併購「像談戀愛有意願優先」
新光金控(2888)今(14)日召開股東常會,會中承認112年度財務決算表冊及虧損撥補案,並決議通過章程修正案、董事選舉程序修正案及長期資金募集案;新光金控113年1至5月已轉虧為盈,累計合併稅後淨利為102.09億元,EPS為0.66元,合併總資產達5.1兆。新光金控14日召開股東常會,左起為新光金控總經理陳恩光、新光金控董事長陳淮舟、新光銀行董事長賴進淵、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圖/新光金提供)對於小股東提問新光金股價不到10元,形容自己像「王寶釧苦守寒窯18年」,對新經營團隊感到失望,新光金董事長陳淮舟為此當場向股東鞠躬致歉,允諾會更努力經營好公司經,為股東創造更高價值。陳淮舟表示,新經營團隊接手時,新光金虧損90多億元,歷經一年來努力,今年前5月自結稅後賺102億餘元,讓他對如此成績感到非常滿意,但股價表現也令人感到委屈。陳淮舟並說,經營團隊力拼獲利表現,接下來努力的目標是要讓新光金股價要高於10元,而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即是子公司新光人壽2026年接軌接軌IFRS 17及ICS新制的增資案,在強化資本結構部分,需要儘快符合主管機關規定。至於是否與台新金控併購?或是與其他金控併購?新光金總經理陳恩光表示,由於新光金普通股現金增資案須儘快於八月前完成,且面臨接軌IFRS 17的挑戰考慮合併之案就如談戀愛,需找到對方有表達意願者為優先。112年進入後疫情時代,因各國央行以升息抑制通膨,使金融市場波動遽大。新光金控合併稅後淨損73.24億元,每股虧損0.48元。主要因人壽子公司受台美利差擴大、外匯避險成本增加影響,112年合併稅後淨損171.08億元,其他子公司則表現穩健,其中銀行及證券子公司獲利分別為67.91億元及24.99億元,均創歷年次高。新光金控合併股東權益達2,460億元,較前一年度成長16%,每股淨值為15.56元;合併總資產為4.95兆元,較前一年度成長逾2%,依資產排名為國內第五大金控公司。新光人壽為降低避險成本並累積合約服務利益(CSM) ,商品銷售策略著重在外幣及分期繳、價值型保單,112年初年度保費收入及總保費收入分別為388.59億元及1,675.13億元;外幣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215.25億元,占整體初年度保費收入比率55.4%;CSM自2020年起每年皆達成累積300億元之目標。新光銀行112年放款業務穩健增長較前一年度成長7.0%,淨手續費收入成長10.1%,在經營規模日益擴大下,合併總資產已突破1.2兆元,且資產品質維持良好,逾放比及呆帳覆蓋率分別為0.12%及1,107.13%。元富證券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經紀業務,而自營與債券業務亦表現不俗。112年經紀業務現貨及複委託業務市占率皆為3.43%,市場排名第六;融資業務市占率為5.11%,市場排名第七;財富管理業務的平均信託資產規模則是達141.28億元,較前一年度增加14.5%,各項業務均顯著成長。
保單藏錢2/欠稅大戶沒法賴 電玩大亨、8億富翁被迫「割地賠款」
人壽險保單以往被視為富人避稅藏錢管道,不少欠稅大戶名下無財產,卻拿大把鈔票買壽險保單,就是看準法院對保單能否作為執行標的意見不一,不過2022年底,最高法院大法庭做出「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認定壽險保單可為執行標的,從此欠稅大戶少了一條避稅管道,壽險保單也成為稅捐機關和行政執行署獵稅目標。行政執行署新北分署和桃園分署轄下就有兩個欠稅大戶案例,兩人不但積欠稅金額合計達上億元,可是名下沒有財產,而且人早已出境,但卻有多張上千萬元的壽險保單,還向稅捐機關喊窮,直呼生活困難、沒錢繳稅!其中綽號「矮仔義」的林鐘義欠稅大戶,曾是新北市赫赫有名的電玩大亨,林鐘義在板橋地區經營「王爺」、「虎爺」等電子遊藝場而財源廣進,林鐘義之子林一帆2005年曾遭兩岸四地黑幫綁架勒贖1億港幣,家屬付出400萬美元贖金名噪一時,當時主導破案的台北縣警局刑警大隊長,就是現今警政署長黃明昭。林鐘義2011年積欠娛樂稅、綜所稅、營所稅5千多萬元,但只清償9萬多元,被發布「禁奢令」,限制他購買、租賃或使用一定金額以上的商品或服務等。後來林鐘義出境,即使裁定拘提管收對他也沒什麼用處。欠稅大戶名下財產常遭行政執行署查封拍賣,現在壽險保單成為稅捐機關獵稅重點。(圖/翻攝台北分署臉書)還好新北稅捐處發現,林鐘義名下購有累積高達近億元的保單,以人壽保險為主,也包括外幣保單和投資型保單,稅捐處因而提起民事訴訟求償,主張保單解約償付欠稅及遲延利息,林鐘義和保險公司則聲明異議。雙方2020年起纏訟3年,直到最高法院大法庭的裁定出爐,新北稅捐處才反敗為勝,林鐘義為避免保單被解約、失去投保利益,不但撤回上訴,並主動繳納欠繳的2358萬餘元稅款及執行費用88萬餘元。另一起欠稅大戶更離譜,8旬高齡的徐恒夫家庭年收入曾高達2千萬元,淨資產有8億元之譜,卻拒繳1100萬元的所得稅。行政執行署桃園分署發現他賣房子賺了1.1億元,隔年花上千萬元買了好幾張保單,國稅局先執行他在法國巴黎人壽保單,金額377萬元,徐恒夫則主張自己已高齡80歲,他和家人都依賴壽險契約的保障,主張強制扣押不合法,並對法國巴黎人壽提告。不過高等法院認為,徐投保時,家庭年平均收入2000萬元、淨資產8億元,就算保險契約終止,對徐氏夫婦基本生活影響甚微,因此判決敗訴,徐因未繳交上訴費用9萬5500元,2023年4月遭駁回上訴。國稅局還計畫繼續執行他在其他保險公司的保單。
金融股掃陰霾3/擺脫防疫險理賠獲利看俏 新產旺旺保股價逆勢創新高
8月的金融股可說是上沖下洗,先是籠罩中國大陸地產陸企爆雷危機,類指盤丟失半年線,中信金領跌下多家金控跟著走弱,接著揮去陰霾翻紅站回10日線;產險股則擺脫防疫險陰霾報佳音,新產(2850)逆勢大漲4%、旺旺保(2816)股價則創8年來新高。截至8月底,保險公司陸續揭露今年上半年二大財務指標淨值比、資本適足率RBC;RBC未達200%,或連續二期淨值比低於3%,股民可以更進一步了解保險股公司資本是否有不足的問題;其中,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這三家壽險的RBC分別為184.38%、140.23%、145.82%,皆低於法定標準200%;三商壽淨值比2.84%,宏泰人壽淨值比2.42%,皆已連續三期在3%以下。依規定,新壽為「資本不足」,三商壽、宏泰人壽為「資本顯著不足」。在產險股等部分,目前已有新光產險、旺旺保、臺產、第一保、中再保等五家公司,皆在2023年上半年財報交出不錯的成績單,股價也在8月28日當日走揚,旺旺保獲利7.65億元,股價以23.4元漲停作收;新產、臺產也來到近一年來高點。旺旺保上半年稅後純益7.6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3.42元,相較去年同期損的8.16億元來看,可說是轉虧為盈,「除了去年多提存近2億元防疫準備金沒用到之外,今年在投資等也有盈餘獲利。」旺旺保主管解釋說。旺旺保2023年上半年獲利7.6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由虧轉盈。(圖/翻攝自旺旺友聯官網)新產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97.53億元,稅前淨利14.2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11.71億元,基本每股盈餘3.71元,跳空大漲逾4%,改寫近1年高價,躍居金融股領先指標;中再保獲利則為11.79億元,台產5.31億元,第一保2.85億元。再看多家金控的第二季法說會內容,中信金(2891)累計上半年稅後盈餘288.13億元,每股稅後盈EPS為1.48元,受益於股利、投資收入挹注及台灣人壽避險成本降低,2023年第二季金控獲利季成長達22%,累計上半年獲利年成長19%,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16.17%,領先金控業。新光產險總經理何英蘭(前排中)及副總經理劉崇文(前排右三)帶領同仁獲得保險卓越獎二金三銀的肯定。(圖/新光產險提供)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就說,上半年獲利金額已達去年全年九成,加上中信銀上半年獲利201億元年增29%,單是海外獲利達103億元,年增逾59%。從以上數據來看,顯示中信銀多年海外深耕布局大有斬獲。富邦金(2881)上半年稅後淨利429億元,年減38.2%,每股盈餘3.18元,獲利及每股盈餘成績仍居金控業第一之外,總資產逾10.9兆元,年增4.4%,淨值為7433億元,年增18.6%;其中,富邦人壽貢獻稅後淨利262.3億元,淨值比8.99%,資本適足率RBC逾300%,並發行次債225億強化資本。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還提到,今年5月以115億人民幣買下中國的花旗銀行的房貸資產,承受1萬戶房貸戶,因此讓富邦華一銀行的房貸上半年會比較高。而這一案近期也受到立委的關切質詢。國泰金(2882)上半年稅後純益330億元,年減逾三成,每股純益EPS為1.98 元;其中,國泰世華銀行獲利創同期新高,年成長30%;國泰人壽稅後淨利131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以第一季已實現股票獲利133.97億元來看,年減22%,已實現債券獲利22.45億元年減達八成。國泰人壽發言人林昭廷表示,目前有部分債券為國內的ETF,有實現一些資本利得,投報率較佳之外,正在調整的海外債券中有一些損失之外,新錢有投資海外債券、外幣保單及新台幣ETF。開發金(2883)上半年稅後淨利101億元,每股盈餘0.61元,年減25.7%,股東權益報酬率從11.4%降到9%;旗下金雞母中國人壽,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為49.3億元,年減約六成,受到股債實現78.84億元,較去年同期153.89億元將近砍半,但在台股投報率10.62%優於富邦金的逾4%多。中國人壽總經理黃淑芬表示,中壽外幣保單初年度保單市占率已提高到居業界第一,保障型保單市占率衝高到第2名。至於中壽股票實現47.91億元,年減43%;債券實現30.93億元,年減56%;海外債占比近七成,投報率3.98%;國內股票約1468億元部位,佔比6.5%,投報率10.62%,海外股票投資901億元,占比4%,投報率5.22%。
不動產驟增 追出富豪大逃稅⋯國稅局:連補帶罰上看1770萬元
不動產驟增,引來國稅局注意!南區國稅局表示,個人選案時,發現轄區內有民眾不動產遽增,進一步查核資金來源時才發現,當事人透過海外獲利逐年購買保單,保費逾6665萬元,卻從未申報基本所得額(最低稅負),連補帶罰最高恐達到1770萬元。南區國稅局發現,這位富豪是2017年到2020年陸續購買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保險共計10張,投資的保費約為217萬美元,換算新台幣約6665萬元。國稅局好奇資金動向,並查核其外幣帳戶,發現帳戶金額變動不大。所以請他說明美元保單的資金來源和性質,這位富豪才坦承,是投資香港的公司,該公司幾年來獲配的股利都未匯回到國內,而是由該帳戶直接投資保險公司帳戶購買外幣保單。這位富豪以為,拿海外所得去買保單就不用申報基本所得額,南區國稅局說,海外所得依規定應申報基本所得額;如果保單有收益又是另一件事情,應分階段來看。為此,南區國稅局核定,這位富豪2017年到2020年的海外所得6665萬元,應補徵基本稅額達885萬元,此外,這是屬未申報案件,最高可罰漏稅額1倍,連補帶罰上看1770萬元。南區國稅局指出,除民眾的個案外,近日轄區內還發現另一件類似個案;提醒納稅義務人如果個人海外所得,每一申報戶全年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元就應該全數計入基本所得額,並依規定申報繳納基本稅額,以免漏報遭補稅及處罰鍰。
新台幣升值助攻 這張保單大賣市占率衝破五成
新台幣升值是美元保單的最佳助攻員。據保發中心統計,2020年美元保單全年新契約保費約新台幣4,989億元,在壽險新契約保費全年衰退28%的情況下,美元保單銷量是比前一年成長近9.3%,且占整體新契約保費首度突破五成,達到54.42%。這也代表新台幣保單首次賣輸美元保單,且外幣保單整體占率應逾55%,算是壽險史上新的轉捩點。據中央銀行統計,2020年新台幣兌美元年均匯率是29.578元,是九年來的新高,金管會自2004年開放外幣投資型保單、2007開放外幣非投資型保單以來,2020年應是美元保單占率最高的一年,與新台幣大幅升值、壽險業為降低避險成本大推美元保單、美元保單利率較高三項原因有關。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的歷史新高是2018年,當年銷售約新台幣5,161億元,占整體新契約保費37.4%,當時亦與2020年高度相似,即新台幣兌美元年均匯率30.156元,年初就一再挑戰29元大關,加上台美利差大,壽險業避險成本大幅增加,因此積極推動美元保單,且當時美元投資項目較多,報酬率亦較佳,宣告利率逼近4%,所以買氣急速升高。2018年因為人民幣保單、澳幣保單利率及匯率亦不錯,加上有目標到期基金投資型保單熱賣,當年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合計約新台幣6,180億元,占整體壽險新契約保費的44.78%,但新台幣保單還是主流商品。2020年,台美利差雖縮小,但新台幣匯率強勢,加上國外投資部位比2018年大,壽險業避險成本依舊居高不下,加上新台幣利率降到谷底,新台幣儲蓄型保單魅力大減,新台幣投資資金也較難去化,加上新台幣兌美元急速升值,壽險公司在兼顧保單具吸引力、降低避成本的考量下,大力推動美元保單。
弱勢美元助漲美元保單 2020年前11月大賣4,511億元
2020年利率雖比2019年低,但美元保單買氣卻賣贏2019年,據保發中心統計,2020年前11月美元保單約銷售新台幣4,511億元,比2019年同期成長11%,且新台幣升破29元後,11月單月銷售446億元,占當月新契約保費約6成,即利率不吸睛,但匯率夠吸金。保險局5日亦公布前10月外幣保單銷售量,共新台幣4,068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3%,但主要是人民幣與澳幣保單大衰退,前10月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成長16%,在各幣別保單中「一枝獨秀」。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分析美元保單夯主要有二大原因,一是美國經濟從2020年5月起開始好轉,二是新台幣兌美元升值,保戶覺得美元保單便宜。2020年因為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二度調降,且有最低死亡保障門檻、契約服務邊際(CSM)不得為負、宣告利率平穩機制等,壽險業前11月新契約保費約8,347億元,比2019年前11月衰退達28.3%,但同時間外幣保單只衰退3%,且美元保單還逆勢成長11%以上,代表美元保單不止賣贏人民幣與澳幣保單,還賣贏新台幣保單。新台幣兌美元在2020年10月升破29元,美元保單占當月新契約保費的占率,從10月開始就逼近60%,11月銷售446億元,占當月新契約保費737億元的60.5%,占比僅次7月有停售效應遞延的61%,占比都是同期的歷史新高,即壽險公司每收100元新契約保費,有6成是美元。美元傳統型保單前11月賣逾新台幣3,200億元,主要就是美元保單責準利率較新台幣高至少1碼(0.25百分點),且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多在3%附近,新台幣利變保單則多低於2%,仍是有「利差」,同時新台幣匯率強勢,拿新台幣換美元,讓保戶覺得「划算」,有機會利差、匯差兩頭賺。美元投資型保單前11月約銷售新台幣1,270億元,主要是躉繳月配息型類全委投資型保單,保戶同樣看上年化配息率5%,加上匯兌利益。前10月在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成長16%時,澳幣保單衰退64%,人民幣保單衰退84%,主要是澳幣降息、人民幣2020年較無目標到期基金投資型保單。
外幣保單缺貨? 保險局:免驚還有4兆額度
中央銀行建議金管會檢視外幣保單額度,掀起保戶恐慌擔心買不到美元保單,保險局1日強調,壽險業可不計入海外投資的外幣保單準備金額度還有新台幣2.29兆元。即換算保費可達4兆元額度,保險局組長蔡火炎強調:「目前沒有消費者會因此買不到保單的疑慮。」為了協助穩定新台幣匯率,央行建議金管會檢討國外投資上限45%,及外幣傳統保單占準備金35%的規定,以期讓壽險業增加國外投資或外幣部位,沖抵外資或台商匯入的力道。金管會已交由壽險公會檢討放寬外幣保單額度與種類的配套,但市場即傳出外幣保單額度吃緊,保戶可能會買不到的問題。保險局1日澄清,外幣傳統保單在35%的額度內,可不計入國外投資,目前壽險業只用了約18%,即不計入國外投資的金額約新台幣2.58兆元,還有2.29兆元的額度可用。即換算成外幣保單銷售額,還有新台幣4兆元,並不緊迫,要保戶不要驚慌,不會買不到外幣保單。另外,部分外商壽險公司因為新台幣傳統保單銷售較少,外幣保單額度不足,保險局也在2013年、2018年及2020年共專案核准三家外商壽險,可依其提出的公式銷售外幣保單,大約是可占其準備金的50~60%。保險局仍是要求壽險公會進行相關評估及提出配套方案,即還是會研議擴大外幣保單額度或種類。
央行守滙搬救兵 金管會擬調高外幣保單
中央銀行陷入穩定新台幣匯率苦戰,求救金管會與壽險資金,金管會已請壽險公會評估適度提高外幣保單額度、擴大開放外幣保單種類,及擬定配套措施。初步估算,若外幣保單額度增開10%,就是多出新台幣1.5兆元左右,可協助央行抵抗新台幣急升。金管會強調,會再與央行進行商議,同步研究降低壽險業匯兌成本,並兼顧保戶權益、新台幣穩定的方案。新台幣兌美元苦守28.5元的關卡,央行10月底去函金管會,請求檢討保險法國外投資上限45%,及外幣傳統保單承作上限35%的二項規定,藉由壽險業擴大匯出國外投資、保戶多買外幣保單,反向抵禦資金匯入造成新台幣升值的壓力。金管會對提高國外投資上限,較有「顧慮及審慎」,主要是當初設天花板,即是2018年前後有多位立委批評壽險錢流海外,無助台灣經濟與建設,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時期於2018年11月決定國際板加計國外投資不得逾已核國外投資額度的145%,即最多不超過壽險資金的65.25%。主要壽險外幣保單額度。(圖/工商時報)壽險公會亦多次公開表示,壽險資金投資海外可為新台幣自然避險,降低央行的壓力,且替保戶去海外賺錢,拉高保單收益率,無奈被污名化;但今年以來新台幣大幅升值,央行亦不同意壽險業大量匯回海外孳息,造成壽險業匯兌成本大增,前九月已逼近2,200億元。由於國內對壽險業加大國外投資意見分歧,並與現行政府要引導壽險資金投資國內政策扞格,且提高額度要修保險法,金管會對此較為保留。但提高外幣傳統保單額度,只要修改國外投資管理辦法,這額度是2018年11月時已從25%拉高到35%,目前金管會先交由壽險公會研議方案。不排除是從35%拉高到45%,且外幣保單從只能作壽險,研究擴大到外幣健康險,但仍需要相關配套。據了解,目前外幣保單35%限額,主要是以投資型保單為主的外商壽險公司,沒有額度,不斷透過外僑商會建議不要設額度,至於大型壽險則都還有額度,壽險業者估整體業界約還有新台幣4兆元的可銷售額度,但一年外幣傳統型保單大約銷售3~5千億元,且有部分公司已近30%,所以也都支持預先拉高外幣保單額度。
穩定新台幣匯率!央行陷苦戰 金管會已請壽險公會擬三方案
中央銀行陷入穩定新台幣匯率苦戰,求救金管會與壽險資金,金管會已請壽險公會評估適度提高外幣保單額度、擴大開放外幣保單種類,並要求擬定配套措施,讓保戶清楚相關投保風險。初步估算,若外幣保單額度增開10%,就是多出新台幣1.5兆元左右,可協助央行抵抗新台幣急升。新台幣兌美元不斷挑戰28.5元的關卡,造成相關產業匯兌成本大增,也加重央行維持新台幣匯率中長期穩定的壓力,因此央行在10月底的確去函金管會,請求檢討保險法國外投資上限45%,及外幣傳統保單承作上限35%的二項規定,藉由壽險業擴大匯出國外投資、保戶多買外幣保單,反向抵禦資金匯入造成新台幣升值的壓力。央行的二項建議,金管會對提高國外投資上限,較有「顧慮及審慎」,主要是當初設天花板,即是2018年前後有多位立委批評壽險錢流海外,無助台灣經濟與建設,在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時期,才會在2018年11月決定國際板加計國外投資不得逾已核國外投資額度的145%,即最多不超過壽險資金的65.25%。壽險公會亦多次公開表示,壽險資金投資海外可為新台幣自然避險,降低央行的壓力,且替保戶去海外賺錢,拉高保單收益率,無奈被污名化;但今年以來新台幣大幅升值,央行亦不同意壽險業大量匯回海外孳息,造成壽險業匯兌成本大增,前9月已近2,200億元。由於國內對壽險業加大國外投資意見分歧,並與現行政府要引導壽險資金投資國內政策扞格,且提高額度要修保險法,所以金管會對此較為保留。但提高外幣傳統保單額度,則只要修改國外投資管理辦法,這額度是2018年11月時已從25%拉高到35%,目前金管會先交由壽險公會研議方案。不排除是從35%拉高到45%,且外幣保單從只能作壽險,研究擴大到外幣健康險,但仍需要相關配套。據了解,目前外幣保單35%限額,主要是以投資型保單為主的外商壽險公司,沒有傳統保單的額度,不斷透過外僑商會建議,至於大型壽險公司都還有一定額度,但一年外幣傳統型保單大約銷售3千多億元,額度大約在1~2年內會逼近上限,所以大型壽險公司亦樂見拉高外幣保單額度。金管會強調,會再與央行商議,同步研究降低壽險業匯兌成本的方案,以兼顧保戶權益、新台幣穩定、及壽險業避險成本。
資金大咖錢留台灣 台幣升破29「回頭難」
避險成本太貴、及要接軌IFRS17與ICS,壽險業2020年國外投資大幅減少,前8月僅加碼新台幣8,794億元,若扣掉外幣保單,則只增加3,850億元左右,創至少近六年同期新低,少了壽險資金匯出國外投資金額的「協防」,過往20年內新台幣一衝破29元,即快速回貶,今年卻是「回頭太難」。保險業將在2026年接軌IFRS17與ICS,目前已進入準備期,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23日預言,未來將有三大重大影響,一是保單將無法再保證終身,即未來業者可能會多推定期險或有保費調整機制的保單,降低經營風險,二是錢留台灣,避免造成幣別不匹配的風險,但卻會造成國內資金過剩,台灣將進入更長一段非 常低利率的時期,難以升息;三是新台幣匯率波動加劇,不再升破29元就回頭。也就是說保戶要有認知,保費可能因為市場狀況不斷變化,不再一率到底,保險成本可能會隨年齡、利率變化;同時低利率環境不止20年,可能會跟日本,即會經歷更長一段極低利率的時光,日本甚至已算是負利率環境;三是少了壽險業匯出資金,金融帳淨匯出不再,只要有外資進出,新台幣匯率波動度可能加劇。
31兆資金狂潮流入 保險業搶標公債自保
流進保險業的龐大資金煞不了車,最新統計到8月底已破31兆元,其中資產配置以新台幣和美元為兩大貨幣,美元面臨新台幣太強,避險成本高達數千億元,保留本幣新台幣則需找到合適去化商品,金融業者近日發現,保險業竟連10年期公債也大買,只求能去化手上的閒置資金。將於14日發行的財政部「109年度甲類第9期中央政府建設公債」300億元,由央行辦理標售,標售結果不僅得標加權平均利率溜滑梯到新低的0.338%,三成部位被保險業搶標,加上原有主顧銀行業也緊守66%,兩者加總就吃掉九成五的份額,使得10年期公債固定競標者證券業只拿到不到5%的份額,較今年前次(8月)得標大減近三成。就央行的標售資料觀察,此次共吸引774.5億元資金進場搶標,投標倍數2.58倍,不僅再度高於長期平均兩倍以下的水準,較前次開標增加快200億元搶標,突顯投標機構賭大錢的初心。金融業主管分析,大筆資金湧入搶購利率如此低的商品,而大手搶標的機構業別竟是保險業,傳達出令人吃驚的意義。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截至2020年8月底,我國保險業資產總額已達新台幣31.38兆元,這是繼今年上半年突破30兆元大關後,資金累積的速度不見放緩,幾乎每個月增加6,000億元流入保險業。就幣別來說,美元為外幣保單的主流貨幣,美元流入速度也快,基於外匯市場的弱美元趨勢,壽險業在資金管理上需避免貨幣相互轉換,在利率極低下也需降低現金水位。金融業主管指出,保險業偏向長期資金配置,標售公債向來以20、30年期債券為主,這次進場搶標中期資金部署的10年期,肯定是一直處於「淹水」的保險資金無處可去,市場資金極度氾濫、放在銀行更沒有利息收入,只好動員資金進場搶標表態。
壽險業揚眉吐氣!台股漲跟著賺飽近500億 創史上單月新高
台股7月大漲,讓壽險業賺飽。金管會27日公布,壽險業7月稅前大賺492億元,創史上單月新高,主要應是出售台股約6、7百億元,同時也有賣債券,實現資本利得、落袋為安,再加上現金股利,大幅推升獲利;也因為股債價格都上揚,壽險7月淨值暴升3,191億元,是單月最大增加金額,7月底壽險淨值達2兆3,879億元,亦創歷史新高。壽險業7月創五個「新高」紀錄,單月獲利近500億元,創單月新高;累計前七月稅前獲利1,505億元,創同期新高;淨值單月增近3,200億元,是單月新高;累計淨值近2.39兆元,亦創史上新高;而新台幣匯率依舊強勢,壽險前七月匯兌成本達1,789億元,亦創同期新高。據保險局統計,到7月底,壽險業海外投資金額達新台幣18.42兆元,扣除匯兌風險由保戶自負的外幣保單後,國外投資仍有12.86兆元,若完全不避險,則前七月匯損將高達2,278億元,但壽險業花了974億元買避險工具,如換匯(CS)、無本金遠期外匯(NDF)進行避險,因為新台幣升值,所以這些避險工具前七月評價利益1,292億元,再收回171億元的外匯準備金,等於前7月壽險業匯兌總成本是1,789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31.8%。匯兌成本壓力變大,但今年第二季之後股債雙漲,壽險業加速賣股賣債,加上7月原本就是現金股利旺季,前七月稅前已大賺1,50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5%,若扣掉國泰人壽認列140億元投資損失,則獲利成長將會近20%。7月台股繼續上揚,單月大漲近9%,國外股債表現也不錯,壽險業應是繼續大賣國內外股債,帳上現金部位大幅增加,如國內現金已有7,140億元,國外現金已拉高到約新台幣7,983億元,等於帳上有逾1.5兆元的現金部位,創保險局公布以來的新高。由於匯兌成本高,壽險公司開始增提外匯準備金,到7月底回升到375億元,單月增加近70億元,但今年以來還是少了171億元;且匯兌總成本可能在8月、9月左右就破2千億元。
踩雷怎辧? 壽險業海外投資66%
壽險業投資國外太多,又成眾矢之的。立委高嘉瑜21日在財委會質詢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時,指台灣壽險業海外投資占比高達66%,相比其他國家都高,要求黃天牧調降投資上限,黃天牧回應對此高比率「覺得不是很適當」,會承受過高的匯率風險及信用風險,但這是台灣市場的現實狀況,希望外界給他及壽險業時間去調整。黃天牧會後表示,當然希望壽險業海外投資占比能降低,但還是必須考慮現實,一是台灣的債市規模、深度、廣度仍不夠,壽險業早年的保單可能有利差損,必須尋找較高的固定收益商品,二就是海外的投資收益還是比較高,三即是66%是法定45%海外投資上限,加計國際板及外幣保單等不用納入限額的部位,就算要調整,亦需要時間,四是目前首要之急是保險業要度過這波疫情,「穩定很重要」。高嘉瑜質疑,台灣壽險業投資海外逾66%,但大陸壽險業只有2%、韓國8.3%、日本21.6%、美國12%,壽險業拿保戶的錢應是投資台灣,卻去海外投資,且逐年比率提高,要求金管會應調降投資上限。黃天牧會後表示,會希望壽險業調降海外投資占比,但這需要時間,若能降下來,就能少承受這麼高的匯率風險及信用風險,但現在66%是現實及情勢所然,壽險業也不願意承受這麼高的風險去投資海外,目前壽險業管理匯率基本上也很好,所以希望外界再給一些時間,他未來也會再視情況與保險局討論相應的管理辦法。
呂文婉離婚斷開軟爛夫 隔10年認「是我對不起他」?
資深媒體人呂文婉離婚10年,她曾在節目中透露為了要快點斷乾淨與前夫的關係,甘願「淨身出戶」,不過最近她在節目回顧這段婚姻,竟自爆「是我對不起他」!呂文婉曾自爆離婚時「凈身出戶」。(圖/呂文婉FB)呂文婉2010年曾節目中談到老公離婚,共同擔任女兒的監護人,她表示為了早點辦好離婚手續,在夫妻財產分配上做出許多讓步,不僅將大間房子及大車分配給前夫,甚至用對方的名字購買外幣保單,保費全由她負擔,宛如「淨身出戶」一般;但她事後回想,前夫會如此軟爛,自己並非完全沒有責任,「我認為是我對不起他」!呂文婉認為前夫的軟爛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圖/呂文婉FB)呂文婉日前在節目《單身行不行》中聊到這段婚姻,她表示自己一肩扛起養家責任,不只房子是她買的,其他開銷也是她負擔,前夫完全沒付出什麼,她回頭思考這件事,竟說,「我覺得我反而…我認為是我對不起他。我發現男人的軟爛跟沒有責任,是你一手造就的」。呂文婉認為對方會軟爛,也是自己製造了機會給對方,「我後來就告訴我自己,妳不能怪他啊,這是妳一手栽培的」。恢復單身至今過了10年,呂文婉想法有了改變,如今她覺得其實男人的軟爛自己也有責任。
開發金Q1法說會/投資部位虧損4.88億 多為未實現損失
中華開發金控(2883)今(15)日召開2020年第一季法人說明會,該季自結稅後獲利虧損4.88億元,主要損失來自於直接投資部位按市值估價的變動,多為未實現損失,整體評值應隨市場回穩而恢復合理水準。該場採用線上法說會舉行,由開發金控代理總經理許道義、執行副總郭瑜玲、發言人張立荃主持,現場並與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總經理何志傑、凱基銀行總經理曹慧姝、凱基證券代理總經理方維昌、中國人壽總經理黃淑芬異地連線。開發金控表示,2019年開發金控致力於資本重分配,以及充份利用集團資源提升跨售,以推升穩定獲利。2019年稅後淨利達新台幣127.96億,比2018年成長63%,每股盈餘大幅成長至0.88元。而2020第一季自結稅後獲利虧損4.88億元,主要損失來自於直接投資部位按市值估價的變動,多為未實現損失,整體評值應隨市場回穩而恢復合理水準。在因應疫情部分,中國人壽已採用數位工具提升效率以推出應變方案。凱基銀行多為大型企業客戶為主,衝擊相對較小,但也持續關注中小企業客戶營運,並隨著政府的紓困方案,搭配使用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以降低曝險金額。凱基證券則是以嚴格控管曝險、注意持股之基本面及信用面變化等策略因應。中華開發資本則因投資評價大幅下降,中小型創投退出市場,可能有利於未來一至兩年佈局低檔投資。開發金控代理總經理許道義表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子公司擬定及執行多項業務策略,包括全面盤查並評估授信資產及投資組合之信用品質,監控原訂定之各項交易部位風險值限額、敏感度部位限額及停損限額等,已針對疫情加強對損益及淨值影響之評估及監控頻率,並進行壓力測試。以下為各子公司的營運表現及2020年策略目標。中國人壽2019年表現亮眼,稅後淨利達136億元,創下年成長34%的歷史新高。近來採取高價值商品策略,2019年底資產規模已突破2兆元,淨值為1,427億元,成長率為95%;資本適足率達305%,維持充裕的資本水準。2020年將持續推動傳統型分期繳以及外幣保單,並逐步增加醫療與保障型保險的銷售,以帶動整體新契約價值利潤率的成長。2020年的投資策略亦維持審慎的風險管理,尋找穩健的投資標的;同時將聚焦推動高價值產品,新契約價值利潤度提高至23%。凱基銀行的核心收益向來穩健成長,另外,隨著金融投資表現回穩,2019年稅後淨利為36.1億元,年成長68%。資本結構健全,資產品質也相當穩定。2020年將持續專注客戶需求,並以提升效率、提升資產收益率與降低資金成本為核心策略;以及運用數位科技,持續優化內部流程與外部介面,致力提供更友善便利的客戶體驗。凱基證券2019年稅後獲利60.5億元,年成長61%,主因各項業務獲利持續成長,將持續將傳統經紀業務轉型為財富管理,運用金融科技提升數位化交易平台服務,並且優化區域業務發展以使營收來源更加多元化。凱基投信2019年底管理資產規模達1,692億元,年成長達451%,排名已晉身業界第七。中華開發資本因應開發金控的資本規劃,持續處分直接投資部位。2019年受惠於資本市場持穩,稅後淨利22.3億元。由於中華開發資本持續處分自有資金投資部位,2019年底的直接投資組合評價已降至308.6億元。募集中的多檔具有前瞻性的主題式基金,則持續推升資產管理規模,截至2019年底,現有11檔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約42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