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腎
」 腎臟 洗腎慢性腎病成因6大項「病況進展分5期」 醫曝護腎8原則:減輕負擔
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在世界居高不下,腎臟科醫師陳佑丞表示,慢性腎病變的原因大概可分成六大項,病況進展則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若進入第三期就要留意,一旦發展至第五期就要洗腎。他提醒,可藉由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避免不當藥物、足量飲水等舉動減輕腎臟負擔,此外,定期赴門診追蹤也很重要。陳佑丞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慢性腎病變可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首先把eGFR看成是一個時鐘,eGFR 90以上為第一期、60-90為第二期、30-60為第三期、15-30為第四期、15以下為第五期,「第一期、第二期在臨床上意義較不大,此階段重點在於治療相關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一般來說只要腎臟沒有結構上的問題,沒有蛋白尿,通常不太用處理。」陳佑丞舉例,「我們可以把腎臟比喻成一個工廠,當工廠裡有120位員工時,工廠可以順利運作;當工廠只剩60位員工(第三期),而還要做一樣多的工作時,這時員工就會開始過勞;當工廠剩下30位員工(第四期)、15位員工(第五期)時,這間工廠運作起來就會非常吃力,員工開始吃不消。」他也提醒,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進入第三期以後就要留意,開始限制蛋白質攝取、評估及治療併發症;進入第四期後,就要更密切追蹤,此時更需注意腎臟保養,以減緩進入第五期的時間;當腎功能逐漸惡化、進入第五期後,已經完全不可逆,就要準備透析了。對此,陳佑丞呼籲,謹記護腎黃金8守則,分別是三高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健康飲食(少吃加工食品、紅肉、重鹹食物、含糖飲料)、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不當藥物(止痛消炎藥、中草藥、偏方、電台藥、來路不明的藥物)、足量飲水、戒除抽菸、定期門診追蹤,基本上就是在幫腎臟大忙。(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此外,談及慢性腎病變的原因,陳佑丞指出,大概可分成六大項,分別是腎臟實質疾病、系統性疾病、阻塞性腎病變、腎血管病變、遺傳性疾病。他表示,長期服用中藥也會造成腎臟損傷,主要表現為慢性腎間質發炎,而腎臟實質疾病講白了就是腎臟本身的問題,其中最大宗是慢性腎絲球腎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佔了所有洗腎原因的第二名(僅次於糖尿病),診斷上又可分成臨床診斷與切片診斷。陳佑丞列舉,切片診斷則分成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IgA nephropathy,IgAN,又名Berger’s disease)、局部腎絲球硬化症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膜性腎病變(Membranous nephropathy,MN)、膜性增生性腎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間質增生性腎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微小變化型腎病變 (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半月狀腎絲球腎炎(Cresentic glomerulonephritis)、鏈球菌感染後腎絲球腎炎(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PSGN)、腎小管組織腎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止痛藥腎病變 (Analgesic nephropathy)、其他型腎絲球腎炎。陳佑丞說,其他型腎絲球腎炎包括快速進行性腎絲球腎炎(Rapid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慢性腎間質腎炎(Chronic interstitial nephritis,CIN)、中藥引起之慢性間質性腎炎(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慢性腎盂腎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CPN)、急性腎衰竭(未恢復)(Acute renal failure,ARF)、其他腎實質疾病。提到系統性疾病,陳佑丞透露,會影響腎功能的全身性疾病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跟高血壓,在台灣分別佔所有洗腎原因的第一名及第三名,其中糖尿病佔約45%將近一半,其他的系統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腎病變(Ischemic nephropathy)、類澱粉腎病變(Amyloidosis)、紅斑性狼瘡(SLE)、多發性骨髓病(Multiple myeloma)、痛風性腎病變(Gouty nephropathy)、硬皮症(Scleroderma)、肝硬化(Liver cirrhosis)、心衰竭(Heart failure)、敗血症(Sepsis)、妊娠毒血症(子癲前症)(Toxemia/Pre-eclampsia)、其他代謝異常、其他系統性疾病。陳佑丞指出,肝硬化會造成肝腎症候群(Hepatorenal syndrome);心衰竭會造成心腎症候群(Cardiorenal syndrome),兩者都是臨床上造成急性腎損傷的原因之一,若不處理,腎功能持續受損超過三個月,定義上就是慢性腎衰竭。此外,他表示,敗血症也是住院病人常見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必要時會要用到血液透析治療,而臨床上比較嚴重的敗血症病人,或稱敗血性休克,可能需要用到24小時連續透析(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敗血症對腎臟的影響,大多是急性腎臟損傷,大部分病人在治療完成後,腎功能可恢復原本的基準(或接近原本的基準)。至於阻塞性腎病變,陳佑丞透露,其可分為結石(Urolithiasis)、惡性腫瘤(Malignancy)、逆流性腎病變(Reflux nephropathy)、腎結核(Nephrophthisis)、其他原因引起之阻塞性腎病變。他說,尿路阻塞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是結石,用超音波即可診斷;另一個阻塞的原因是泌尿道的惡性腫瘤,在處置上急性期可先做經皮造口引流術(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緩解積水,避免腎功能持續惡化,但最終還是得找泌尿外科拿掉腫瘤。陳佑丞說明,腎血管病變細分成腎梗塞(Renal infarction)、腎動脈栓塞(Renal artery thrombosis)、腎靜脈血栓(Renal vein embolism)、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其他腎血管疾病。陳佑丞指出,遺傳性疾病分為多囊腎(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其他腎囊腫性疾病、遺傳性腎炎(Hereditary nephritis)、腎形成不全(Renal aplasia)、其他遺傳性疾病。最後,他說,中毒分為一般藥物中毒、化學製劑中毒、農藥中毒、其他中毒。(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
他25歲「腎臟長1.5公分水泡」沒定期回診 多年後患1病遭醫揭:洗腎一輩子
許多民眾為了生活而忙於工作,常常輕忽了身體的小病灶。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一名45歲男子日前就醫看診,透露20年前曾到過門診檢查,發現右側腎臟長了一顆1.5公分的小水泡,之後男子因為工作忙碌,淡忘當時「至少每年回診一次」的提醒;如今他因為身體不適再度就診,竟然就被洪永祥告知罹患「多囊腎」,且要「開始洗腎一輩子」。洪永祥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分享,一名45歲男性上班族,20年前來門診檢查期間發現右側腎臟長了一顆1.5公分的小水泡,之後因為不痛不癢,且沒有任何不舒服,加上驗血、驗尿的結果均顯示腎功能正常,因此當時洪永祥只叮囑對方「至少每年回診一次」,但後來男子上網查資料,得知腎臟小囊泡並非惡性腫瘤,打消了擔憂之餘,後來由於工作日益忙碌,就再也沒回診。孰料,洪永祥指出,直到最近男子發現自己的肚子越來越大,不光被同事笑說像是懷孕6個月,甚至出現肚子脹痛、噁心想吐、精神疲累,臉色死灰毫無血色等症狀,且全身散發一股尿騷味,最終被妻子逼迫去診所抽血檢查;而診所醫師卻直言「腎功能已經到了末期腎病變,必須轉到大醫院」,於是男子才又掛了洪永祥的門診。洪永祥透露,男子到院經查發現,尿毒素的數值非常高,且胸部X光已經顯示有輕微肺水腫,當下他只好將男子直接轉到急診室,隨後對方就在超音波被照出兩邊腎臟腫漲到快20公分,可說是一般人的兩倍大,上方還布滿了數十顆大大小小的囊泡,診斷是「多囊腎合併末期腎病變與肺水腫」,結果一出,男子當天就緊急住院,開始透析治療,45歲便「開始洗腎一輩子」。對此,洪永祥解釋,男子罹患的「多囊腎」,堪稱「凶猛的腎臟破壞疾病」;他進一步指出,「多囊腎,俗稱泡泡腎,多數是顯性遺傳的多發性囊泡疾病,通常是第16對染色體的異常,主要侵犯腎臟,但也會影響到肝臟、胰臟。85%來自父母親的遺傳,子女得病的機率是50% ,男女均等,一旦發現,子女及兄弟姊妹都應接受檢查;另外15%來自基因變異。」洪永祥透露,罹患「多囊腎」的病患,約在20歲左右,腎臟就會出現第一顆的水泡,隨著年紀水泡會越長越多,但年輕的時候常常未察覺異狀,「若有症狀大部分是以腰痛、腹痛最常見;此外有血尿、多尿、頭痛、高血壓、腸胃不適。」他還說,大約有一半罹患此病的患者,在50歲之後會惡化到末期腎衰竭;目前佔台灣洗腎人口的2%至5%,為洗腎第五大原因,「台灣有這樣基因的家族非常多,有時候一整個家族都要洗腎。」要如何延緩腎功能的惡化?洪永祥說明,飲食方面減少攝取高油鹽糖、加工類食品、含糖飲料,「限磷限鉀限蛋白,喝足夠的飲水,不要憋尿避免感染與結石,可攝取腎性益生菌延緩腎衰竭速度,腎性魚油來抗發炎保護殘餘腎功能。」至於生活習慣,他則提醒避免熬夜、抽菸;此外,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像是跑步、跳躍,以免水泡破裂,「水泡大到4.5公分以上有破掉的風險,經醫師評估有破掉風險,可到泌尿外科處理將囊泡內的液體抽掉。」不過,洪永祥也說,「不是每個人腎臟長水泡都是這麼恐怖,若是你的水泡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且不只一顆就要特別小心。」他表示,大部分過了50歲的患者做腎臟超音波掃描,偶爾會發現一兩顆的水泡,通常那是良性單純的腎囊泡,不影響腎功能,也多半沒有症狀,亦不需要治療,追蹤即可,除非有惡性腫瘤藏在囊泡中,就要積極手術處理,「雖然單純囊泡大部分是良性,但長到很大、破裂或感染,還是可能會有症狀,譬如會腰部疼痛、血尿、發燒。」最後,洪永祥提醒,如果年輕的時候就出現腎臟水泡,或是肝臟同時出現水泡,就需要每年至少就醫照一次超音波追蹤;倘若發現年長無症狀的單一水泡,只要請醫師仔細評估,若沒有惡性的象徵,只需觀察即可,通常不用特別治療。
醫師列腎臟病「10大警訊」:符合5個以上就離「洗腎」不遠了!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在台灣有超過20%的腎友第一天看腎臟科醫師就已經嚴重到要洗腎,台灣洗腎原因超過9成以上都是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開始破壞腎臟到洗腎通常有20至30年。因此,洪永祥也臉書《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分享國人腎臟病常見的10大症狀排行榜,「這排行榜並不是根據嚴重程度,而是根據出現的頻率來做一個排名。當這腎臟病十大症狀如雨後春筍般一個一個出現時,通常離洗腎就不遠了。」第10名:腰酸背痛腎臟位於腰部兩側,當腎臟出現問題時,通常會導致腰部出現腰酸背痛的症狀。但列在第10名表示這並不是非常常見的症狀。比較容易出現在多囊腎、泌尿道感染、泌尿道結石、先天性腎臟病導致的腎水腫,或是自體免疫疾病腎病變(像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第9名:皮膚搔癢與變黑腎臟功能障礙還會引起皮膚瘙癢與變黑的症狀,這種症狀通常是由於身體中的代謝廢物無法正常排出所導致的,通常是腎衰竭晚期的症狀,常見於糖尿病、血磷、副甲狀腺過高,或吃過多的加工類食品、重金屬等。有研究顯示,腎臟功能衰退腎友常常出現皮膚瘙癢的症狀,尤其是在晚上會更加嚴重。甚至出現一顆顆像是青春痘一樣劇癢無比的尿毒痘,學名叫穿透性毛囊炎,擦一般的藥膏都無效,需要專門的腎臟專用乳液長期保養,或是要去皮膚科照光治療。通常開始洗腎後尿毒搔癢症狀就會大幅降低。第8名:夜間頻尿夜間頻尿定義指的是入睡跟起床的那一次尿尿不算,晚上睡覺中間起來尿尿超過一次就算夜間頻尿,慢性腎衰竭的夜間頻尿通常容易出現在小腿肌肉無力合併下肢水腫,平常白天水積在下半身,睡覺躺平時下肢累積的水大量回到了身體進入血液循環,就類似你睡前喝了大量的水一般,晚上就一直起來上廁所,夜間頻尿又導致睡眠品質下降,睡不好導致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下降無法濃縮尿液,就更惡化夜間頻尿,如此進入惡性循環。第7名:氣喘胸悶腎臟功能衰退還會引起呼吸困難、氣喘胸悶的症狀。這種症狀通常是由於身體中的水分與尿毒素無法正常排出所導致的心肺功能衰退,如肋膜積水、肺水腫、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心包膜積水等,進而引起呼吸困難的症狀。第6名:肌肉抽筋腎臟功能衰退常會引起肌肉抽筋的症狀。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身體中的電解質不平衡,以及腎臟病限制飲食導致營養素不足,如低血鈣低血鎂等,加上貧血引發肌肉氧氣供給不足,以及尿毒素造成的血液偏酸,都容易導致抽筋症狀,好發於老年人與糖尿病腎友。第5名:下肢水腫與泡泡尿下肢水腫合併泡泡尿,通常最可能出現在各種嚴重的急慢性腎絲球炎的腎友,因為長期腎絲球發炎導致蛋白尿流失,除了泡泡尿外也容易造成血液中的白蛋白偏低,這時候即使腎絲球過濾率分數還很高,但很早就出現了嚴重的下肢水腫。當然還有另一種是非腎絲球炎的腎友,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或是痛風所引起的腎病變,通常到了腎絲球過濾率低於30分、許多的腎絲球被破壞時,就會出現泡泡尿與水腫。第4名:高血壓高血壓是慢性腎衰竭非常常見的症狀,有些甚至在第3期就已經出現,腎臟是調節血壓的關鍵器官之一,腎臟可經由調控水分、電解質與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來調控人體的血壓,當腎臟功能受損時,會影響到身體對血壓的調節能力,進而引起腎因性高血壓。高血壓是腎臟功能障礙的相當常見的症狀之一,也是導致腎臟疾病進一步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第3名:貧血頭暈無力貧血頭暈無力幾乎是每一位慢性腎衰竭都會出現的症狀,腎臟會分泌紅血球生成素去刺激骨隨造血,是身體中產生紅血球的關鍵器官之一,當腎臟出現功能衰退時,體內紅血球生成素濃度降低,骨隨產生紅血球的能力就會下降,加上血液中尿毒素會破壞成熟的紅血球減短了紅血球的壽命進而引起腎因性貧血。通常女生會比男生更早出現,通常在第3期就開始出現,男生通常到第4期才會出現。補充鐵劑或是維生素B群效果不佳,必須注射紅血球生成素才能有效矯正腎因性貧血。第2名:噁心嘔吐噁心和嘔吐是幾乎到末期腎病變都會出現的尿毒症狀,也是很多不想洗腎的腎友最後不得不洗腎的原因,若沒有洗腎把尿毒洗掉可能一直噁心嘔吐,最後一口飯都無法進食。人體血液中的尿毒素當然是嘴巴吃進去的食物代謝產生,當身體中的代謝廢物無法正常排出時,身體就不准你再繼續進食,通常嚴重貧血、糖尿病與本來就有腸胃疾病者,噁心嘔吐症狀會更早出現。第1名:嚴重的疲累感因為尿毒的持續累績、貧血、酸血、電解質異常會導致人體處在一個嚴重的疲累狀態,這種疲勞休息也無法恢復,類似一值持續在重感冒時候的疲累,頭重頭暈腦霧不清爽,嚴重的甚至嗜睡跟昏迷,疲累感跟腎功能的嚴重成正比,容易發生在貧血嚴重糖尿病,以及高齡大腦退化活動力不佳的腎友,這種疲累感隨著尿毒素增加疲累感就更加劇烈。洪永祥也補充,出現1至2個症狀,不見得是腎臟疾病,但需要醫師進一步鑑別診斷,若同時出現3個以上症狀,腎臟疾病機率就會大大增加,5個以上就幾乎離洗腎的日子不遠了,「如果你出現了以上症狀,建議盡快到醫院進行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腎臟功能衰退的問題,即早治療避免將來洗腎的噩夢。」
「泡泡腎」疑是小鬼黃鴻升猝死原因 腎臟會漲大20倍猶如橄欖球
胡先生在22隨時因兵役體檢發現腎臟出現多顆囊腫,確診罹患讓阿嬤早逝,造成爸爸年輕就洗腎的多囊腎遺傳性疾病!胡先生的阿嬤年僅40多歲就因此去逝,讓當時才就讀小學的父親失去母親,奪走父親的幸福童年。而胡先生的父親也因多囊腎,於52歲時開始洗腎,每週有三天要到洗腎中心治療,後半生都在洗腎室度過,最後洗腎數十年後,發生極為罕見的包囊性腹膜硬化症,約莫69歲時過世。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理事長 高芷華醫師表示,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有五成機率遺傳給下一代,發病率幾乎高達百分百。高芷華醫師表示,多囊腎正式名稱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亦有人稱為「泡泡腎」。患者發病後,腎臟會長出充滿體液但沒有任何功能的囊腫(俗稱水泡),遍布腎臟的囊腫會以平均每年超過5%的速度變多、變大,可能膨脹為正常腎臟的20倍,猶如橄欖球大。沒有及時治療,這些囊腫會逐漸取代正常腎臟組織,最後惡化至必須洗腎或需腎臟移植。台灣臨床研究發現有PKD1突變基因的台灣多囊腎病友約52歲(中位數)就邁入洗腎病程,相較於一般慢性腎臟病患者平均67.3歲才洗腎,足足提早15年!不只如此,一旦腎臟受損,血壓調節功能就會降低,超過五成患者不到30歲就出現高血壓,若未即時控制,更有5%至10%的機率發生腦出血,進而增加死亡風險。爆發主動脈剝離而於36歲猝逝的藝人小鬼黃鴻升,就患有多囊腎,許多醫師都推測或許這就是他爆發主動脈剝離的原因。國家衛生研究院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黃道揚醫師表示,多囊腎發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但腎臟囊腫進入快速生長期後,會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腎結石」,這五大常見症狀。黃道揚醫師表示,若出現上述多囊腎五大症狀,應盡快就醫,進行「影像、血液、尿液、基因」四種診斷檢查。透過影像確認腎臟囊腫增長情況,判斷未來疾病惡化速度;藉由血液、尿液評估腎臟功能。若腎臟惡化快速者,更可透過基因檢查掌握致病基因型,調整後續療程規劃,甚至可透過基因及人工生殖技術,減少患者未來子女發病機率或疾病惡化風險。黃醫師也建議,綜合多囊腎的流行病學特性,「具有家族史、腎臟有囊腫者或是因不明原因腎衰竭而洗腎者」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一定要至腎臟科進行相關檢查。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陳呈旭主任表示,過往多囊腎無藥控制,發病初期僅能透過多喝水,減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降低腎臟囊腫生長速度;並且透過少鹽、少蛋白的飲食,降低腎臟代謝負擔。患者難以擺脫年輕就洗腎、腎臟移植的命運,洗腎衍伸的時間成本或移植手術後的排斥反應,嚴重衝擊患者生活品質;患者也因為治療瓶頸,對於罹病的事實更難接受。陳呈旭主任說,部分患者擔心將疾病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中斷結婚或生子計畫。也因為患者不到退休年齡就需要洗腎,每週3次的血液透析治療,對於仍需上班的壯年患者而言,常常造成請假上的困擾,甚至影響工作表現。陳呈旭主任指出,今日已有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此款突破性的藥物可以直接抑制腎臟囊腫增長,有望守住患者腎功能,延後洗腎時機點,改善全身併發症。患者也因為看見治療希望,醫囑配合度大幅提升,對於身體與心理健康都帶來正面改善。陳呈旭主任補充說明,許多患者服藥期間會有頻尿的困擾,但普遍在二至三週後就會習慣。若想要更積極的改善,建議早點起床服藥,延長最後一次服藥與睡眠的間隔,就能有效解決夜間頻尿問題。
突破疫情阻礙!穿過9000英哩的母愛 西非媽為子赴台捐腎
在台工作、來自西非甘比亞的傑先生(Mr.Jarjusey),3年前確診慢性腎病變,去年開始洗腎。傑媽媽為了幫助兒子,約在1年前籌備來台,突破疫情的阻礙,今年2月飛越9000英哩,經過檢疫後順利捐腎,感謝台灣醫療團隊、政府協助兒子重生。傑先生、傑媽媽與醫療團隊合影。(圖/中國時報林周義攝)今年40歲的傑先生,8年前來台唸書,畢業後留台工作,是一名英文老師,3年前因血尿就醫,檢查後發現是「雙側多囊腎合併蛋白尿」,且進展到慢性腎病變第5期。在定期追蹤下,腎功能仍持續退化,去年開始洗腎。每次洗腎後都難以好好工作,醫師便提議進行腎臟移植手術。經過家族的商量,傑媽媽決定赴台救子。由於去年正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來台就醫不易,傑媽媽必須申請「特殊或緊急專案入台簽證」才能入境。在外交部、衛福部、長庚醫院協助下,陸續克服簽證申請、國際親屬關係證明等法律文件的跨國認證手續,傑媽媽終於在今年2月抵台,經過14天隔離、7天自主健康管理後,前往長庚醫院由腎臟科主治醫師郭彥志安排捐贈前評估。傑媽媽(中)與長庚醫護團隊合影(左為傑先生的弟弟)。(圖/中國時報林周義攝)郭彥志表示,依我國規定,腎臟移植需經過完整詳盡的檢查後由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而捐贈前的單獨會談對於僅會說曼丁卡語的傑媽媽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台灣多數翻譯社也不提供此語言的服務。經馬不停蹄的協調、溝通,終在外交部亞非司的幫助下,找到了正在台北醫學大學就讀護理的甘比亞留學生前來翻譯,克服了語言上的隔閡與難關。今年3月中旬,長庚醫院泌尿科主任劉冠麟以腹腔鏡手術摘取傑媽媽的左腎,由一般泌尿及腎臟移植科主任王敘涵醫師進行腎臟血管顯微重建移植手術後,將傑媽媽的腎臟移植給傑先生。傑媽媽術後第2天即恢復進食及活動,腎功能也正常,在術後第5天出院。傑先生術後尿量每日皆有3000-6000毫升,不再需要洗腎,術後第13天出院,定期在門診追蹤,目前腎臟功能穩定進步,下個月即能返回工作崗位。劉冠麟指出,移植手術在外科手術中難度最高,摘取器官時為了減短缺血時間,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小心地保留腎臟及其血管輸尿管組織,腎臟植入受贈者時須仔細地重建動靜脈及輸尿管,盡快讓腎臟恢復功能,術後病患也必須規律服用抗排斥藥物。王敘涵表示,由於甘比亞飲食偏鹹,長庚醫療團隊也特別囑咐傑媽媽多留意。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馮思中表示,長庚腎臟移植團隊40年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將愛傳遞給受贈者,這些接受腎臟的患者脫離血液或是腹膜透析的羈絆後,除了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也有較高的比率回到工作崗位。林口長庚國際醫療中心及泌尿科和腎臟科移植團隊很欣慰能幫助這對甘比亞母子完成心願,恢復健康,希望所有的腎友在接受治療後都能有「腎」利人生。
寵物情緣/溝通師吐祕辛 辛樂兒照料貓兄弟不偏心
在療癒系動物喜劇《都嘛是你的毛》飾演寵物美容師的辛樂兒,養了一對可愛的貓兄弟Nolon和Renner,兄弟倆小時候健康狀況都不理想,讓她操了不少心。想不到,體虛的弟弟Renner因特別需要照顧,讓哥哥Nolon有些吃醋,所以辛樂兒最大的功課,就是要當個公平的媽媽。確定接演寵物美容師的角色後,辛樂兒立刻向自家附近的寵物美容店毛遂自薦當助理,卻被店家婉拒,她才恍然大悟:「店家說不方便的原因是,牠們可能會被嚇到,我一直以為只要尊重人,其實寵物更需要被尊重。」Renner跟Nolon相處和睦,經常互相陪伴。(圖/辛樂兒提供)後來辛樂兒向朋友借了狗狗「羅根」來練習,在劇組安排下,和羅根一起到出借拍攝的店家實際操作,羅根也因此成了該劇的狗演員。她笑說:「畫面上只有洗一次,實際上羅根洗了四次,但牠很乖都沒有生氣,有給牠吃零食當福利。」為飾演寵物美容師,辛樂兒特別向朋友商借狗狗羅根合作演出。(圖/七十六号原子提供)體重 決定輩分身為貓奴的辛樂兒,養了兩隻生日只差幾天的公貓,但她是以體積來排輩分。英國短毛貓「Nolon」因為比蘇格蘭摺耳貓「Renner」多了三公斤,被辛樂兒賦予哥哥的頭銜,「我曾經告訴牠們,Nolon比較大隻,所以要照顧弟弟。」果然兄弟倆一向相親相愛,讓她頗為欣慰。其實,哥哥Nolon當初被辛樂兒從繁殖場救回來時,健康狀況很差,還不肯吃東西,在服用醫生開的食慾促進劑後,體重便直線上升,讓她笑說「可能劑量還有殘留」。Nolon兩歲時,還因為斷腿而開刀,但牠堅強的表現很有大哥風範,「Nolon開完刀,我去探望時,原本背對我的牠,很努力地爬起來,讓我知道牠沒事,再轉身回去休息,那幕讓我好難過。」見到辛樂兒帶回家的小魚,好奇的兄弟倆立刻湊上去觀察。(圖/辛樂兒提供)個性傲嬌的Renner,外表也很有王子風範。(圖/辛樂兒提供)關愛 絕對公平弟弟Renner則是從小患有貓最常見的遺傳性疾病「多囊腎」,辛樂兒特別提醒,照顧幼貓需要更費心,「成貓因為發育完全,比較不會生病,但幼貓很不穩定,要花很大心思去關心牠們。」由於Renner從小就吃配方飼料,辛樂兒必須緊盯牠的喝水量,避免鈉攝取過多,四年下來,她已經相當熟練:「我建議以定時定量的方式餵貓,方便觀察牠們的狀況,有一陣子Renner食慾不好,走路怪怪拖著屁股,便立刻帶牠去看醫生。」《都嘛是你的毛》以寵物溝通為劇情主軸,辛樂兒也有類似的經驗,她透露有溝通師告訴Renner「不吃飯身體會不好,會去醫院。」Renner回家後,果真乖乖地吃飯吃了一星期。Nolon的反應則令她大感意外,「因為Renner要一口一口地餵,Nolon說我比較照顧弟弟,但我真的沒有偏心,從那之後我有特別注意公平,要抱就兩隻一起抱,連IG發文也有平衡喔!」小時候身體孱弱的Nolon,如今相當活潑愛玩。(圖/辛樂兒提供)Nolon品種:英國短毛 年紀:4歲性格:陽光好動BOX-Renner品種:蘇格蘭摺耳年紀:4歲性格:傲嬌小王子
小鬼遺物公益義賣 上千粉絲搶買留念
「小鬼」黃鴻升上月16日驟逝,36歲英年早逝,震撼演藝圈,也讓親朋好友及廣大粉絲相當不捨。日前黃家人決定將他生前所有的600件蒐藏包括鞋子、衣物服飾、公仔玩具以及配件等私人物品捐出做公益,同時也留給粉絲做紀念。今(3日)舉辦「黃鴻升公益義賣」,延續他的正能量精神,遺愛人間。僅只一次的活動於下午2點開始,不到1點至少吸引上千名粉絲聚集,600張號碼牌全數發完,甚至有人前一天就來徹夜死守。拿到1號的粉絲顏小姐買到對她來講極具意義的衣物。(圖/中國時報吳松翰攝)經紀人Dino透露,花了將近一週將小鬼的身後物全部整理出來,定價百元至上萬元都有,「都是低於行情的狀態,定價比較高的就是幾個公仔,主要是想讓大家買回去,有個回憶在」,Dino表示,黃爸爸和周遭朋友都有優先留下了與小鬼之間有所意義的物品,他自己則保留無數個珍貴「回憶」,至於黃爸爸過去送給小鬼的勞力士手錶,則轉給黃妹妹繼承。粉絲購入小鬼蒐藏的公仔。(圖/中國時報吳松翰攝)義賣會限制1人購入1樣商品,不過現場也有無法進場的粉絲反應物品不太夠,Dino則表示:「真的很抱歉,沒辦法,他(小鬼)畢竟只有一個人擁有這些東西,600件物品也已經算很多了。」拿到1號的粉絲顏小姐表示自己前一天早上就來排隊,她以500元購入在小鬼離世前夕時,與自己聊天時所穿的綠色帽T,意義非凡。Dino也表示,該義賣所得當天不會公布總金額。至於捐款單位,小鬼8年前健檢時曾發現有遺傳性家族腎臟病史,患有先天性多囊腎,因此將捐贈給台北榮民總醫院多囊腎研究團隊專款專用。
小鬼驟逝/台大醫曝「最有可能2病因」:造成主動脈剝離猝死
藝人黃鴻升(小鬼)16日在北投家中猝逝,讓家人和演藝圈好友感到非常震驚,他平時在螢幕上看起來活蹦亂跳、健健康康的樣子,卻年紀輕輕36歲就辭世;經紀人透露他的死因是「主動脈剝離」引發的血管阻塞。台大急診醫學副教授李建璋表示,可能是兩種病因,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黃鴻升日前在家中猝逝,讓親友及粉絲深感不捨。(圖/滾石提供)李建璋在臉書發文表示,主動脈剝離通常發生在50歲以上的長期高血壓患者,就算黃鴻升1年前驗出三高,但也不應在短短1年內惡化成主動脈剝離。他指出年輕人會主動脈剝離最常見的原因還是先天性遺傳疾病,尤其是「馬凡症候群」。李建璋表示,「通常馬凡症候群的患者手長腳長,關節易於常人柔軟,要肉眼主觀的判斷是否是馬凡症候群,就是看臂展是否大於身高,小鬼顯然不是這樣的身材,不像馬凡症候群。」至於有媒體指出黃鴻升患有「先天性多囊腎」,李建璋憶起16年前曾收治一名40歲左右的病患,他是和朋友吵架時喊了一聲胸痛就倒下,送到醫院時已沒了心跳,雖然急救後有暫時恢復,但6小時後還是宣告搶救無效。在急救過程中,李建璋發現病患主動脈剝離,但也注意到他的腎臟具有大大小小的水泡,也是位多囊腎患者。電腦斷層顯示多囊腎。(圖/李建璋臉書)「這個案例一直盤旋在我心頭,究竟先天性多囊腎和主動脈剝離有關嗎?」李建璋表示,當年查遍文獻只看到一個病例報告,所以沒有一致的結論。至於動物實驗則發現先天性多囊腎也會有纖維蛋白的異常,「但是因為多囊腎患者也容易會有嚴重高血壓的情形,也是導致主動脈剝離的重要危險因子,所以學界當時沒有結論。」另外,李建璋指出該病患手術而留下主動脈標本,最後證實先天性多囊腎患者的主動脈病理變化是和先天性纖維蛋白異常類似,而不是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的病理變化。「從這些經驗來看,黃鴻升猝死最有可能的病因就是先天性多囊腎合併彈性纖維異常與高血壓,造成急性胸主動脈剝離猝死。」李建璋建議先天性多囊腎病患應該要定期檢查相關心血管疾病,控制三高、避免劇烈運動、避免搬重物才不會讓遺憾再度發生。
妻腎衰竭「功能僅剩14%」!結婚51年夫配對成功秒答應捐贈
美國一名女子罹患多囊腎疾病,後來因腎衰竭必須換腎,經配對發現,她的丈夫就是她的最佳配對者,而丈夫也毫不猶豫,決定將腎捐給妻子,2人結婚51年的夫妻情完全展現,令人動容。綜合外媒報導,這名丈夫麥克尼博(Mike Nipper)表示,妻子珮姬(Peggy)因有家族遺傳性的腎臟疾病,目前她已經進入腎衰竭的第三階段,腎臟功能僅剩下14%,若想要活下去,就必須得做腎臟移植手術或者洗腎。就一般情況來說,要找到適合的捐贈者,要花7年以上的時間,且他們夫妻倆已經高齡70歲以上,很多醫院是不願冒險進行手術的。但麥克尼博意外發現,自己的腎與妻子匹配,醫院向珮姬表示「如果妳懷了丈夫的孩子,妳的血液就會混合,為了生育孩子,會產生對抗這種血液的抗原體,所以我們甚至不知道有這種可能。」珮姬透露,麥克檢查配對成功時,她覺得這就是個奇蹟,麥克真的是她的完美伴侶。而麥克也馬上決定要將腎臟捐給珮姬,「我不必再三考慮要不要放棄一個腎,珮姬是我的靈魂伴侶」,而他們也在11月時完成移植手術,2人的健康也逐漸恢復,珮姬對新的腎臟也適應良好。
柯基犬眼睛常開刀 寵物險醫療理賠又以腸胃、皮膚炎多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統計,全台犬貓等寵物飼養數已突破250萬隻,年增長率高達10%,而國內目前寵物險市占率最高的明台產險累積較多的理賠經驗中,像柯基犬就常見白內障、癲癇,波斯貓為呼吸道問題。明台產物保險總經理陳嘉文表示,2012年推出全台首張寵物保險之後,已成為國內市占率第一的寵物保險公司,累積相當豐富的承保跟理賠經驗,統計今年1至8月已受理犬貓理賠件數超過250件,理賠原因包括常見之呼吸道疾病、腸胃炎、皮膚病、腫瘤等,以及因意外事故所致之傷害。明台產險也積極利用過往的理賠數據,針對各寵物品種之體質特性進行詳細之統計分析,以柯基犬為例,最常見的理賠原因就包括白內障、進行性視網膜退化、癲癇。波斯貓較常見的理賠原因則為呼吸道問題、淚腺、多囊腎等。明台產險也推動認養流浪動物的寵物險,即日起至今(2019)年底,只要在台北市動物之家認養寵物,將由北市動物保護處全額補助首年保費,飼主無須負擔任何一毛錢,就可保障心愛毛孩,並追溯到7~9月已經在台北市動物之家完成寵物認養的飼主也會在補助範圍內。北市府+明台產險合推的「流浪動物寵物險」保障:門診、住院、手術三項醫療範圍理賠:年度醫療理賠總上限為1萬元。另補償寵物侵權及喪葬費用。寵物可投保年齡:初次投保無年齡限制對象:只要是北市動物之家認定可被認養的寵物費用:第1年,全額由北市動物保護處全額補助續保:第2年起,飼主可決定保期接續時是否自費投保,但需視續保當時的體況釐訂承保條件
【誰會洗腎1】這個疾病洗腎第一名 年輕人未來洗更久
衛福部健保署日前公布最新數據,台灣慢性腎臟病去年花掉健保513.78億元,蟬聯「最燒錢疾病」首位,而洗腎人數也攻破9萬人次,一年醫療費用高達449億元,洗腎率再奪世界第一。洗腎人口逐年上升,和糖尿病最為相關,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說,「洗腎患者中,一半以上都是因為糖尿病。」這是因為糖尿病患中有1/3會出現腎臟病變,而糖尿病也是繼慢性腎臟病之後,名列「最燒錢疾病」亞軍,每年健保費約291億元。另外,高血壓若病況控不好,會導致微血管硬化,同樣也會引發腎病變導致洗腎,因此積極控制三高是預防洗腎的關鍵之一。除此之外,免疫功能造成的慢性腎臟病、先天遺傳的多囊腎,以及腎結石處理不當,也都是洗腎的危險族群。顏宗海也提醒,許多人隨意服用來路不明藥物,或是經常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也都可能影響腎臟功能。顏宗海醫師說,隨著三高年輕化,預估未來洗腎年齡層也會逐漸降低,將面臨洗更久的情況,建議定期追蹤腎功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腎臟病依照腎絲球過濾率數值分成一到五期,如果到第三期之後,腎臟功能就難以逆轉,只會持續走下坡,此時要積極配合醫師治療,盡量延後洗腎時間。洗腎5危險族群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多囊腎反覆腎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