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2倍
」迫使各種問題加劇!「孤獨」對人體健康危害大
孤獨對健康的危害國際期刊《Nature》近期引用美國醫療保險公司Cigna Group 2021年數據,探討孤獨對健康的危害。調查顯示,孤獨成年人的睡眠障礙盛行率比不孤獨者多7成、體重問題多5成、藥物或化學物質的使用多2倍、神經系統疾病多3.5倍、腎臟或泌尿科問題多4成。專家分析,3C產品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疏離,現代社會追求功利、個人主義興起,都是造就孤獨感的原因。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3C產品盛行的時代,人與人的關係變得疏遠,少子化、高齡社會來襲,青壯年工作壓力高,陪伴長者的機會變少,許多長照家庭,長者都由外勞照顧,文化、語言都不同,少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每個人都沒辦法以單獨的個體存活在世界上」。南方心理諮商所院長羅惠群表示,從出生開始,人就與各種人事物產生關係,包括父母、手足、同學等,不是單獨存在。關係在人類社會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但進入工業化社會後,在追求個人功能、創造的價值等功利主義之下,聚光燈也開始打在個體上。過去社會中,人們內在探尋、關係經營的比例都很高,但隨著痛苦指數升高,人的狀態就失衡。羅惠群表示,當今的社會是追求個人主義的社會,太關注內在,害怕不優秀、不成功,忘了人在關係中的定義,就會由內而外產生孤獨感。羅惠群表示,當人們失去了往外看的機會,沒辦法「利他」,就難以體會到生活中互相關懷、助人的快樂。人際關係的疏離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構成影響,當壓力荷爾蒙增多,就會增加癌症等健康風險,而失去親密感,也難以分泌對人體有益的催產素。面對當今社會的孤獨感,陳秀熙認為,須善用AI解決,行動不便而難以外出者,可藉由「社交元宇宙」方式與人互動,例如聊天機器人、虛擬實境等。羅惠群也指出,AI現已被開發用於悲傷輔導中。面對失去孩子的家長,AI可模擬孩子成年後的樣子、聲音變化,甚至還能擁抱。當穿戴式裝置興起,沉浸式體驗未來將有望取代實體接觸,虛擬角色也會越來越真,雖然不是真的,但也是一種「關係」,或許將成為特定時代、特定族群的社交來源。
工作量多2倍…25歲男導師「結婚前10天跳樓」 學校堅持:0責任0過失
中國廈門技師學院一名25歲徐姓男導師,原本和未婚妻打算在這個月結婚,卻從13樓跳下自盡,家屬查看遺物才發現,徐男每周的課業壓力龐大,猜測就是輕生主因。然而學校至今仍堅持「0責任0過失」,讓他們無法接受。本站曾報導《1周後要結婚…25歲男導師絕望跳樓 家人翻遺物驚見「兇手」:太可惡》,徐男在2022年2月份正式入職廈門技師學院成為老師,今年9月成為2023級機械繫模具班導師,姊姊從手機、電腦和辦公資料找到相關線索和證據,認為就是學校的違規行為導致悲劇發生。徐男姊姊向《頂端新聞》指出,學校11月17日派發任務,要求5個工作日內完成84篇教案,但徐男11月23日因為生病發燒,申請延緩提交教案,但上級不予理會。根據徐男被派發的工作量,2023~2024學年第1學期工作量為263.5個課時,而學校教學、學生管理制度中寫明,「擔任導師工作的教師教學工作量為每月32標準課時…導師工作(含班會課)視為每周2課時的工作量」,也就是說工作量足足多出2倍。徐男姊姊淚訴,弟弟周末經常不回家,放假也很少有時間,每次都說很忙,就連在家也是在趕教案,今年51勞動節的假期中,也只是回家吃頓飯,就匆匆忙忙離開,「他生前的最後一個周末也是沒有回家的」。原本打算在12月14日領證結婚,婚禮定在2024年1月份,酒席、請帖、婚紗照什麼都安排好了,卻選擇在結婚前10天結束生命。徐男被交付多2倍的工作量。(圖/翻攝自頂端新聞)徐男姊姊無奈表示,和學校進行調解的結果並不理想,校方仍堅持沒有責任和過失,「他們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覺得他們有責任,就直接去法院告他們」,認為交付的工作沒有問題。對他們來說,主要是學校事後態度和處理方法讓人心寒,身為家屬她已經盡量保持理性,想要客觀呈現事實。徐男姊姊坦言,目前正在收集相關證據準備提告,但訴訟這條路太漫長,最後是否會起訴仍要依學校態度來決定。他們除了想讓外界知道真相,也希望其他學校和教育單位,能夠重視教師的工作量已及心理健康等問題。《CTWANT》提醒您: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專線:1995※反霸凌專線:0800-200-885
中年男三年中風四次! 檢查竟發現是心房顫動惹禍
一名51歲、無抽菸、慢性病史的中年男子,因左腳無力至急診就醫,經心電圖檢查,顯示心跳明顯不規律,確診是心房顫動引起腦中風,即使積極復健、治療,左腳仍無法正常行走,更令人難過的是初次中風後三年來,該名男子前後還經歷四次中風,不僅導致他智力下滑、視野缺損,甚至左半身癱瘓,終身都得靠輪椅代步。醫師提醒,預防腦中風,除了控制血壓外,心房顫動患者更要當心,因為心房顫動引起腦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5倍!心房顫動者注意!再次中風機率多9倍根據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為國人第四大死因,且腦中風造成失能的後遺症,更是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風中心孫穆乾主任指出,吸菸、運動量不足、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及中風家族病史為腦中風主要的危險因子,其中,心房顫動者中風的機率不僅是一般人的5倍,死亡率多2倍,二度中風的機會更是比一般人高出許多,且風險還會隨著年紀增加而變大。心房顫動者中風,預後較差、死亡率更高!心房顫動是心臟內產生節律訊號的功能異常,導致心跳異常或不規則,無法有效將血液排送出心臟,導致血液淤滯形成血栓,而當血栓隨著血流進入大腦,就會引發缺血性腦中風。孫穆乾主任進一步說明,部分腦中風是因動脈粥狀硬化,導致血管阻塞引發血流不順所引起,但心房顫動引起的腦中風很直接,和膽固醇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所導致的血栓,位置、原理不同。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中風後容易產生較嚴重的臨床症狀,預後較差,死亡率也更高,而且很容易出現再發性腦中風,若再合併抽菸或三高等危險因子,則每年發生中風的風險還會再增加。比電燒有效,抗凝血藥物預防中風更有感!該如何避免心房顫動引起腦中風?孫穆乾主任強調,透過口服抗凝血劑抑制血塊形成,是目前預防心房顫動引起腦中風有效治療方式,因為即使電燒治療好心房顫動,仍無法完全預防陣發性心房顫動,術後患者部份還是得吃抗凝血劑。然而,傳統口服抗凝血劑出血風險較高,需要患者定期回院追蹤凝血時間來調整劑量,加上容易與其他藥物及綠色蔬菜等食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上較不方便。因此,除風濕性心臟病合併心房顫動或裝有機械性心臟瓣膜,大部分患者已轉而開始使用新型抗凝血劑。反觀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因作用於單一凝血因子,穩定性高,效果較可預期,且幾乎不受食物、藥物交互作用影響,可大幅降低出血風險,能夠有效預防腦中風,使用上更安全、方便。擺脫失能風險,別等中風才發現!孫穆乾主任呼籲,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不整,患者可能平常好好的,但有時會突然頭暈、無力、胸悶、呼吸急促或莫名的心悸,提醒若上述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進行評估,一般只要照心電圖就可以確診。比較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上約有四分之一的心房顫動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建議有家族病史的民眾,可以摸摸看自己的脈搏,觀察是否有心跳不規則、忽快忽慢的情形,畢竟心房顫動容易引發腦中風,不可不慎!
小紅書瘦身術3/洗腦口訣「一句話秒懂減肥秘招」 早餐吃什麼才瘦?專家揭答案
各式各樣的減肥方式,是否讓你眼花撩亂?小紅書夯爆的「瘦身公式」就靠著簡單擄獲眾多網友的心,洗腦口訣就是「早吃碳水、午吃蛋白、晚吃維生素」,號稱能月瘦3~5公斤。但小紅書上卻有另一則「一餐半減肥法」,認為早餐吃碳水化合物會餓更快,不利瘦身。專家則認為端看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如果無法割捨碳水化合物,那就選擇在早餐時吃,如果習慣低碳飲食,那吃蛋白質食物較好。減肥方式花招百出,但小紅書上的「萬能瘦身公式」卻始終保持很高的討論度,關鍵就在於它的洗腦口訣「早吃碳水、午吃蛋白、晚吃維生素」,也就是選擇在早餐時吃碳水化合物食物,讓身體有充裕的時間代謝,比較不會囤積脂肪,而碳水化合物最好選擇原形食物,例如玉米、地瓜,或是全麥麵包、燕麥等,同時副有纖維質。午餐則以蛋白質食物為主,且份量建議是三餐中最多的,例如雞蛋、豆類、海鮮、肉類都是不錯的選擇,不只可以補充能量,同時優質蛋白質會增加血液中酪氨酸,可以保持頭腦的清晰度,相反來說,如果攝取較多碳水化合物,由於血糖飆升,再加上忙了一早上後的疲憊,很容易陷入昏昏欲睡的狀態。晚餐時已經快到就寢時間,所以吃過多食物容易增加身體負擔,建議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可多吃十字花科類的蔬菜如花椰菜、羽衣甘藍等,熱量低又能抗氧化。但小紅書上則有另一個減肥方式強調早餐不吃碳水化合物,名為「一餐半減肥法」,這套減肥方式原理出自「血糖波動大的人越容易餓」,當空腹一整晚從睡眠中醒來,早餐第一餐若吃碳水化合物食物,很容易因血糖動盪而迅速感到飢餓,導致午餐吃更多,因此呼籲早餐避免吃碳水化合物,或是考慮不吃早餐,每周挑一天正常吃午餐或晚餐,吃飽但不吃撐,另一餐就吃半餐,稍微墊個胃,讓自己不感覺到餓即可,例如兩顆茶葉蛋或一小盤雞肉沙拉,小紅書網友實測後,一周就瘦了2公斤。海鮮、豆類食物等優質蛋白質,不但有助於肌肉養成,也有飽足感,很適合作為減肥期間的食物。(圖/CTWANT資料照)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萬能瘦身公式」、「一餐半減肥法」的減肥方式都可行,雖然兩者建議的早餐內容不同,但相同的都是不建議吃精緻碳水化合物如蘿蔔糕等,但如果一定要吃這類食物,最好的進食時間點就是早餐,其他飲食則要盡量兼顧均衡與天然。營養師Ricky則認為,吃不吃早餐因人而異,但如果要吃,建議吃蛋白質、纖維類食物當作早餐,不僅有飽足感,思考也會很清晰。程涵宇表示,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真正瘦得長久,例如「地中海飲食」、「低醣飲食」都相當推薦。地中海飲食是指每天全穀類、水果、蔬菜、豆類、天然辛香料、堅果等天然食物,同時攝取健康油脂,例如橄欖油、酪梨。此外,每星期吃兩次魚和海鮮、適量的乳製品、雞蛋、偶爾吃雞鴨鵝,較少吃紅肉和甜食。低醣飲食則是少吃精緻澱粉,改吃南瓜、地瓜這類優質碳水化合物,再掌握蔬菜比蛋白質多2倍的原則,就能吃得飽足又營養,同時又能循序漸進減重。
躺床半小時才睡著「死亡風險多2倍」 研究結果大公開
擁有充足良好的睡眠,對健康相當重要。不過,有不少民眾上床睡覺,可能要花費至少半小時才能睡著。韓國高麗大學研究發現,這類人的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與癌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這篇研究發表在醫學期刊《刺胳針健康長壽》(Lancet HealthyLongevity),針對韓國京畿道安山市3757名居民進行研究,年齡介於40~69歲,進行18年的追蹤,結果發現睡眠潛伏期與死亡風險有關,進一步證明睡眠對維持健康的重要性。睡眠潛伏期代表從上床到入睡這段時間,以16~30分鐘作為標準,如果每月1、2次必須超過30分鐘才能睡著,就是「間歇性延遲組」。如果每周超過1次超過60分鐘才能入睡,被歸類為「習慣性拖延組」,可能反應疾病的慢性和嚴重性。入睡時間長的,死亡風險也較高。(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根據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間歇性延遲組」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1.33倍,「習慣性拖延組」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2.22倍,癌症死亡率可能上升2.74倍。研究指出,失眠是一般人和臨床環境中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有失眠症狀的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高出1.14~1.21倍,其他心臟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客觀來看,睡眠時間短的人,死亡風險增加2~4倍。 研究提到,良好的睡眠對健康很重要,在主觀失眠的主訴調查中,加入客觀的短睡眠時間,可以幫助臨床醫生對該疾病做出更準確的判斷、預後和治療,未來會從大樣本中,對照隨機、安慰劑等試驗,以檢驗不同類型失眠的特定治療功效。
連假鬧肥災2/愈壓抑愈想吃!36歲女辛苦斷食卻變胖 專家教2招自然瘦
「52輕斷食」、「168斷食」相當受歡迎,但也有專家認為過度壓抑反而會造成情緒性暴食,就有一位36歲女性進行168斷食法2周後,反而變胖1公斤,而且還造成便秘,專家建議用餐前喝無糖豆漿、多攝取植物性蛋白,漸進式讓身體回復到年前的食量與狀況,就能自然瘦回去。「其實斷食是很辛苦的,所以不適合所有人!」晨光營養諮詢專科院長趙函穎營養師說,曾有一位42歲的門診女性案例,由於過年時聚餐太多,結果讓她體重大增6公斤,大受打擊的她決心斷食,沒想到胃痛、手腳無力、心情低落的反效果接連出現,痛苦挨餓3天後卻連1公斤都沒少。另一種例子則是愈壓抑愈想吃,趙函穎說,曾有一位36歲女性嘗試168斷食,結果2周後竟然反而胖了1公斤,而且便祕整整一周!原來這位女性一到進食時間,就會補償心態似的狂吃,珍珠奶茶、炸雞都不忌口,為了趕在晚上8點禁食時間之前吃完,吃飯速度變得更快,還曾經一口氣吃下2個便當。趙函穎認為,過年吃太多年糕、油飯、鳳梨酥以及勾芡的湯類,這些精緻澱粉若攝取過量,血液中的血糖濃度會快速上升,進而使胰島素大量分泌、糖分轉化成體脂累積。許多國外臨床研究發現,經常吃精緻加工食物,也會因為胰島素的關係讓人體容易產生飢餓感、想不斷地吃,當身體習慣大魚大肉的飲食,要再回歸到年前狀態,對於生理、心理都是挑戰。趙函穎建議採取「漸進式」做法,讓身體慢慢回到正軌,找回原本的食量和健康。首先可以在用餐前先喝無糖豆漿,其中所含的膳食纖維既有飽足感,又可避免吃過多餐點。其次,建議以植物性蛋白質與白肉取代紅肉,例如以豆類食物、魚肉來取代牛、豬肉。趙函穎說,植物性蛋白質除了熱量較低,且含多元植化素,在提升飽足感的同時也減輕身體負擔。「英國研究顯示,優質蛋白質食物可以讓之後的身體燃脂效果更顯著,例如雞胸肉、魚肉、毛豆、豆漿都很好。」小火鍋是外食族減重的好選擇,但建議避免吃精緻澱粉如麵、飯,同時沾醬也要避免熱量較高的沙茶醬。(圖/報系資料庫)若是外食,趙函穎認為火鍋是減重的好幫手,以她自己最近吃的小火鍋為例,她的主餐選擇蛤蠣、魚片、蚵仔、低脂肉片,另外加入大量蔬菜,不加丸子等加工食品,也不吃飯、麵、冬粉或王子麵,避免攝取精緻澱粉。至於沾醬,則是蔥花、醬油、蘿蔔泥、生辣椒,避免熱量極高的沙茶醬。除此之外,進食的順序也很重要,趙函穎建議先吃蔬菜、海鮮,最後再吃肉,如此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攝取過多油脂。另外,只要掌握蔬菜比蛋白質多2倍的原則,改吃南瓜、地瓜這類優質碳水化合物,少吃麵、飯這類精緻醣分,就能吃得飽足又營養,不需要計算卡路里,也能循序漸進減重。
20大高纖水果排行出爐 「芭樂只排第4」冠軍膳食纖維多2倍還可壯陽
近年因健康意識抬頭,不少人為了有更好的體態,紛紛開始注重飲食,其中膳食纖維的攝取攸關排便能否順暢,更是重中之重。營養師高敏敏公布高纖蔬果前20名排行榜,若以每100公克計算,膳食纖維含量最高者為黑棗的10.8克,再來是仙桃的6.1克,百香果的5.3克排名第3,第4才是紅心芭樂的3.9克。高敏敏在臉書粉專發文,很多人在連假期間總是大吃特吃,吃飽就躺著或坐著,容易導致富貴病上身,例如胃食道逆流、便秘、體脂增加、消化不良等,「其實不管是哪種富貴病,都建議可吃高纖食物+多運動,讓消化道清理一下,讓卡在身上的都是暫時的,不過不同的蔬菜水果,膳食纖維含量也會不同,所以選擇就很重要」。營養師公布高纖水果前20名排行榜,若以每100公克計算,膳食纖維含量最高者為黑棗的10.8克,再來是仙桃的6.1克,百香果的5.3克排名第3,第4才是紅心芭樂的3.9克;蔬菜部分,同樣以100公克為單位,膳食纖維含量排名前5分別是紫蘇8.8g、薄荷7.5g、黑豆芽4.9g、山苦瓜4.1g、紫色花椰菜3.9g。營養師高敏敏公布高纖蔬果前20名排行榜。(圖/翻攝自高敏敏 營養師臉書)高敏敏建議,如果想多補充膳食纖維,可以高纖蔬菜、水果為主,且每餐蔬菜至少選擇2種顏色,除了補充纖維,還能攝取到不同植化素,一天最少要吃4個拳頭大的蔬菜量,「蔬菜之外,平時也可以從水果、或是富含纖維的澱粉類攝取(可以用非精緻澱粉取代部分白飯、白麵條等),有足夠的纖維能幫助排便順暢」。高敏敏提到,如果吃了很多高纖蔬菜或水果,卻還是有便秘問題,有可能是水分、粗雜糧、好菌、好油攝取不足,建議透過不同食物幫助腸道順暢,只要吃足清腸好物,就可做好體內環保。另外,中醫師透露,黑棗營養豐富,除了膳食纖維含量高,男性長期服用還可達到壯陽效果,但腸胃不佳者須避免空腹食用。營養師高敏敏公布高纖蔬果前20名排行榜。(圖/翻攝自高敏敏 營養師臉書)
台鐵類火車多2倍時間 民眾批「行程被打亂」:該取名累火車
台鐵今表定列車全面停駛,經台鐵局協調,加開18班區間(快)車,其中,從花蓮開往台東4018次上午7時05分發車,花蓮開往樹林4007次7時14分發車,不過疑因發車時間早,加上民眾有預期心理,車站相當冷清,2班次搭乘人數加起來僅約60人搭車。台鐵今表定列車全面停駛,車站相當冷清。台鐵花蓮運務段長吳金添指出,今天台鐵花蓮台東及花蓮台北樹林各加開1班次區間(快)車疏運,其中花蓮開往台東4018次上午7時05分發車,約25人搭乘;花蓮開往樹林4007次7時14分發車則約35人乘坐。台鐵今表定列車全面停駛,經台鐵局協調,加開18班區間(快)車,其中,花蓮開往樹林4007次7時14分發車,僅約35人搭乘。吳金添指出,近日疫情影響,搭乘旅客人數本來就有逐漸下滑的趨勢,加上今天火車停駛,因此昨到花蓮的旅客人數較往年假日少3成許,由於停駛是連假第2天,返鄉民眾昨天已陸續搭乘火車回家,明是勞動節補假,補休民眾多會選擇搭乘明天的列車回到工作崗位,因此今天搭乘的人數也會比較少。台鐵因應火車停駛,與公路總局合作,今整天將以「類火車」疏運旅客。吳金添坦言,台鐵工會雖發起停駛活動,但還是有部分同仁願意出勤,「看法不是不支持,只是考量旅客需求,希望能出勤提供服務」,因此今天2名在地車長與司機願意出勤,服務旅客,且各站出勤人數稍微減少,但營運不受影響,至於無人力的小站部分,則已派運務段同仁支援。由於台鐵今天僅有2班次分別從花蓮開往台東及台北,順利搭乘到4007次區間(快)車往台北的李姓旅客表示,昨晚得知台鐵有加開班次的消息後,立刻衝到車站買票,因自己要到台南,若搭乘「類火車」前往太過費時,因此打算從花蓮先搭火車到台北,再從台北轉搭客運前往。台鐵因應火車停駛,與公路總局合作,今整天將以「類火車」疏運旅客,吳金添指出,往北部分,國道客運加開約200班次,到羅東201路線也加開84趟,往南部分,也加開近100次往返,運能應充足,且搭乘動線都在車站周邊,方便旅客轉乘,並在搭乘處設置行動售票站,減少旅客購買票券時間。搭乘6時30分「類火車」前往台東林姓老翁痛批,沒有火車造成民眾諸多不便,很多安排好的事情就此打斷,平時去北去南都搭火車,第一次在民主國家遇到這樣的窘況,令人對台鐵感到失望,且「類火車」應該取名為「累火車」,累得是必須舟車勞頓才能抵達目的地的旅客,他認為,台鐵局應與工會好好溝通,而不是重演類似航空罷工的事件。另名陳姓旅客則是沒搭到加開火車,不得不搭乘「類火車」到鳳林,他無奈地說,昨以為是全數恢復行駛,因此就照以往搭乘時間前往車站,怎料列車已開走,只能改搭必須花2倍交通時間的「類火車」。
台灣近半數民眾體重超標 十大死因中「八項恐中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6年全球肥胖人數已達1975 年的近三倍,2016年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過重者超過19億人,其中肥胖者超過 6.5 億人,表示肥胖已成全球重要的公衛議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定義,18歲以上成人身體質量指數(BMI) ≧24時為「過重」,BMI≧27時則為「肥胖」。2016-2019年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的比率高達47.9%,有近一半的成人有體重的問題,而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的盛行率也高達11.21%,以上數據皆顯示台灣過重與肥胖盛行率仍有改善空間。除了BMI,腰圍也是健康體態重要的一項指標,根據國健署的定義,腹部肥胖的定義為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這間接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增加、血糖升高,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上升。林小弟(化名)從國中起,因為愛喝含糖飲料,體重飆破一百公斤,肝功能指數也跟著體重飆高,多年來歷經數次的減重、復胖,體重如溜溜球般上上下下。在上了大學後,林小弟因為開始重視外表,終於認真配合醫療團隊進行體重控制,透過飲食調控、規律運動,一年內體重降至80公斤且成功維持減重成果,肝功能指數也恢復正常,一併找回自信跟健康。另一位40歲左右的上班族女性,生產後體重持續失控飆至88公斤,因為健康檢查發現高血糖因而前來求診,在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半年健康減重6公斤、糖化血色素大幅改善降至正常範圍。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表示,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代謝、婦科方面的疾病。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還包括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導致醫療費用與社會成本的提升。不僅如此,肥胖還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重症風險,住院率更是正常體重者的三倍,且肥胖住院者較健康體位住院者多2倍死亡率。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張皓翔醫師表示,減重固然困難,但更大的挑戰是要長久維持減重成果,這需要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才能事半功倍。醫師也提醒,減重不需要貪快、貪多,循序漸進地減輕5-10%的體重,對健康已可帶來許多好處,肥胖治療除了飲食、運動之外,還有藥物跟手術等其他醫療選項,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都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的協助及指導,才能達到健康減重、維持體態的目標。
不當胖虎1/瘦得更長久!3大飲食法PK戰 「冠軍出爐」1年後瘦了10公斤
過完9天年假,許多人也發現自己體重跟著「升級」!營養師程涵宇說,如果覺得自己變胖、體脂增加,或因肥胖變得容易疲累,就建議開始減重,尤其若是過年期間胖了3~4公斤,更建議花一個月的時間慢慢調整回原本體重,否則脂肪一旦囤積在身上,就更難剷除。許多人急著減重,所以會嘗試較為激烈的減肥方式,日前宣布與邱澤結婚的藝人許瑋甯,因為實行「66斷食法」維持身材,近來就被廣為討論。所謂的「66斷食法」就是每餐只吃6分飽、晚上6點後就禁食,但因為長時間都處於飢餓狀態,所以執行起來頗有難度。此外,「極低熱量減肥法」也是近來的熱門話題,也就是每天嚴格控制攝取熱量,藉此快速減重,程涵宇提醒,這樣的方式可能會導致身體缺乏必需脂肪酸,進而造成脂溶性維生素利用率降低、導致肌肉流失,如此反而得不償失。藝人許瑋甯實行「66斷食法」維持好身材,但專家認為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對一般人來說頗有難度。(圖/侯世駿攝)另一個同樣無法長期執行的減肥方式,則是「單一食物減肥法」,例如每天只吃蘋果、只吃生菜、只吃小黃瓜之類的減肥法,程涵宇說,這樣的方式不僅會餓到發慌,也會有低血糖、肌肉流失、代謝變慢的問題,根本無法長久執行,結果變成只吃一點東西,體重就立即反撲,最後愈減愈肥、惡性循環,體脂也隨之增加。更不用說來路不明的減肥藥物,不僅沒有安全保障,還可能含有禁藥成分,一旦錯誤服用可能傷肝、傷腎,反而危害健康。程涵宇說,相較之下,168斷食法較為安全又有效率,但前提是要「固定時間」、「吃對食物」,否則也可能因為過度飢餓,出現頭暈、心悸等低血糖症狀,或是沒有攝取到足夠營養,結果反而不利健康。如果不追求快速瘦下來,但想要瘦得更長久,程涵宇建議採取「地中海飲食」、「低醣飲食」。「根據2016年的美國醫學期刊,針對地中海飲食、低醣飲食、低脂飲食進行一年的對照實驗,結果發現地中海飲食可瘦下4.1~10.1公斤、低醣飲食可瘦下4.1~7.7公斤,而低脂飲食則是有人增加2.9公斤、有人瘦下5公斤,落差相當大。」程涵宇說,由此可知,相比於低脂飲食,地中海飲食、低醣飲食的長期減重效果更好又穩定。所謂的地中海飲食,是指每天全穀類、水果、蔬菜、豆類、天然辛香料、堅果等天然食物,同時攝取健康油脂,例如橄欖油、酪梨。此外,每星期吃兩次魚和海鮮、適量的乳製品、雞蛋、偶爾吃雞鴨鵝,較少吃紅肉和甜食。晨光營養諮詢專科院長趙函穎營養師也認為,「低醣飲食的瘦身方式更好!」趙函穎舉例,早餐可以喝無糖豆漿、生菜沙拉、雞蛋;午晚餐只要掌握蔬菜比蛋白質多2倍的原則,改吃南瓜、地瓜這類優質碳水化合物,少吃麵、飯這類精緻醣分,就能吃得飽足又營養,同時又能循序漸進減重。
「癌王」威力驚人!李應元驚罹胰臟癌 「男比女風險多2倍」快檢查有無3症狀
前駐泰代表李應元驚傳辭世,後來證實是烏龍訊息,不過據了解,李應元罹患的是胰臟癌,1年多前即已確診,且診斷出來時已是晚期,無法開刀治療,為此半年前曾到台大醫院諮詢,1個多月前請辭返台,健康情形已不好,現在仍不樂觀。針對外傳李應元現正住在台大醫院加護病房,該院發言人陳慧玲說,基於尊重患者隱私,院方無法證實這項消息。近年來,許多名人皆罹患胰臟癌,包括包括體育主播傅達仁、資深名嘴劉駿耀、男高音帕華洛帝,「時尚老佛爺」卡爾拉格斐也因胰腺癌辭世,也讓胰臟癌因此被封為「癌王」,最主要是因為胰臟癌很難早期發現,就連知名度甚高的健檢機構聯安診所總經理李文雄也死於胰臟癌,震驚醫療界。與其他癌症相較,胰臟癌的發生率雖不高,但確診就幾乎宣告死亡,到底哪些人是胰臟癌高危險族群?根據《好心肝》報導,目前醫界仍無法確切知道造成胰臟癌的原因,但有些危險因子已經被找出,其中特定遺傳基因突變者發生胰臟癌的機率比平常人高。遺傳基因導致的罹癌風險可高達一般人的30∼40倍,若合併抽菸,風險更高達100倍,家族內有2人以上罹患胰臟癌,也算是高危險群。另外,慢性胰臟炎或是肥胖、糖尿病患等,罹患胰臟癌的危險也較高,而年過50歲才罹患糖尿病的人,更應該留意,有時並非普通的糖尿病,而是胰臟癌所引起的糖尿病。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也證實,「高糖」會造成胰臟的代謝異常,傷害胰臟細胞的DNA,使致癌KRAS基因突變,進而產生胰腺癌。所以避免「高糖」的攝取,可保護胰臟免於因代謝異常所造成的損傷。隨著人口老化、飲食西化,近幾年胰臟癌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目前國內胰臟癌的發生在40~70歲之間,男性患者比女性多了1.5~2倍。胰臟癌的症狀相當多樣,有60%腫瘤所在位置為胰臟頭部,常造成膽管堵塞而發生黃疸、眼睛及皮膚變色發黃,或是尿液顏色變深,類似烏龍茶一般,另外,也可能出現血糖突然不穩定的現象,若出現上述3症狀都要有所警覺。
中秋4天連假「旅遊加返鄉」 國道車潮高峰時間曝
今年中秋節連續假期共有4天,交通部公路總局預估,由於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趨緩,本次連續假期將湧現自行開車外出旅遊及返鄉過節車潮,且放假前一天下午就會陸續出現,觀光旅遊車潮將於9月19日至20日達到高峰。雙鐵方面,台鐵與高鐵都將9月17日至22日列為連假疏運期,台鐵加開126班次、高鐵加開179班次列車,今日凌晨起開放旅客預訂購。由於雙鐵列車目前有7成載客率限制,隨著疫情趨緩,交通部已著手評估放寬7成載客與飲食解禁的可能性,但方案要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核定為主。易塞路段 出遊避尖峰公路總局預測,省道易壅塞路段包含台9線蘇花公路、南迴公路、台1線水底寮路段、台61線鳳鼻香山路段及竹南路段等;銜接高速公路路段也容易塞車,例如台64線接國3中和交流道、台65線接國3土城交流道、台74線接國3快官及霧峰交流道、台86線接國3關廟交流道等。重要觀光風景地區鄰近路段,包括台2線福隆~瑞濱及萬里~大武崙路段、台2線及台2乙線關渡~淡水路段、台3線及台7線大溪~慈湖路段、台9線礁溪路段、台14甲線清境路段、台21線日月潭周邊、台17線水底寮路段、台26線墾丁路段等,前往的民眾建議先評估路徑與時間。交通運量 比平日多2倍公路總局指出,為紓緩壅塞路況,會依各路段連續假期的交通特性規畫疏運措施,例如替代道路、彈性調整號誌時制、部分路口封閉管制、大貨車通行管制省道即時路況資訊提供等,並協調警察加強違規取締。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表示,疫情警戒降回二級後,國道交通量幾乎已恢復至三級警戒前水準,而連假交通量會是平日的1.5倍至2倍。針對今年中秋連假國道路況,若不受疫情及天候影響,預期國5、西部國道北區及中區路段將會發生長時間壅塞情形。
168解密4/荷爾蒙起伏讓斷食更辛苦 女性宜把握黃金瘦身周
「其實斷食是很辛苦的,所以不適合所有人!」晨光營養諮詢專科院長趙函穎營養師以自己為例,由於工作壓力大、需要大量腦力,只要一嘗試斷食,身體立刻就會出狀況,例如蕁麻疹發作等等。尤其女性每個月都有生理期,還會受到荷爾蒙影響,所以更容易會因為過於壓抑,反而導致情緒性爆食。「如果女性真的想執行168斷食,建議可在生理期結束後的『一周黃金瘦身期』實行。」趙函穎說,生理期結束的7天內情緒穩定、身體代謝力也較好,建議頭兩天實行168斷食,然後休息一天,接著再實行兩天即可,不要過於極端。由於斷食易有風險,營養師建議可採取減醣高纖的飲食方式,大量的蔬果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又能循序漸進地變瘦。(圖/報系資料庫)當然,也有人完全不適合斷食減肥。夏子雯營養師提醒,「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藥物治療又執行斷食法,可能會有低血糖的風險,所以不能貿然禁食,也建議與醫師討論藥物使用該如何調整;因為需長時間空腹,所以患有胃部疾病也建議不要實行。」趙函穎補充,甲狀腺有問題的人、或長期服用藥物者,最好都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較好,「千萬不要為了減重,而影響健康狀況,例如過於激烈導致生理期布來、或是掉頭髮,這樣反而得不償失!」「其實我認為減醣高纖的瘦身方式更好!」趙函穎舉例,早餐可以喝無糖豆漿、生菜沙拉、雞蛋;午晚餐只要掌握蔬菜比蛋白質多2倍的原則,改吃南瓜、地瓜這類優質碳水化合物,少吃麵、飯這類精緻醣分,就能吃得飽足又營養,同時又能循序漸進減重。地瓜是高品質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搭配雞胸肉、雞蛋等優質蛋白質,既能燃脂又能促進肌肉生成。(圖/7-11提供)其他斷食法除了168斷食法,還有五二斷食法、週一斷食法,這些都是在一週選擇特定的日子做輕食跟斷食,趙函穎說,無論是何種的斷食方式,建議先檢視自己的個性與生活模式能否做到,否則實行兩三天就放棄,長期下來反而會復胖增加脂肪。藝人許瑋甯則實行過66斷食法,就是每餐只吃6分飽、晚上6點後就禁食。「我覺得難度很高!」夏子雯說,6分飽等於還處有食物在胃中,但沒有滿足的感覺,再加上6點後就不能吃東西,等於處於飢餓感的時間很長,但若能堅持,減重成功的機率確實能提高。許瑋甯實行過66斷食法,就是每餐只吃6分飽、晚上6點後就禁食。(圖/彭子桓攝)
酬勞多2倍!林志玲威脅侯佩岑代言地位 侯經紀人:已和廠商續約
「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去年與日本「EXILE」放浪兄弟成員AKIRA結婚,不過林志玲婚後事業和人氣依舊旺,近日更傳出一度威脅到同樣已婚的侯佩岑代言地位,酬勞更是對方的2倍。林志玲和侯佩岑因代言互槓?(圖/報系資料照)侯佩岑與林志玲,雖然各自為人妻,但近日卻又扯上關係,據《鏡週刊》報導,原來侯佩岑在廠商力邀下,為燕窩飲品擔任代言人,在她加持下,月銷量最高可達16萬盒,營業額逼近1.6億元。不過林志玲近來因結婚加上替外送平台代言曝光大增,還不時和老公AKIRA一起現身,成為全民焦點,因此想藉代言再撈一筆,傳出林志玲還向廠商逼宮!林志玲近來因結婚加上替外送平台代言曝光大增,還不時和老公AKIRA一起現身,成為全民焦點!(圖/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提供)林志玲近來因結婚加上替外送平台代言曝光大增,還不時和老公AKIRA一起現身,成為全民焦點!(圖/Ubereats提供)其實兩人出道時都是甜姐兒,一個是「甜心主播」,一個是「第一名模」,且都曾和周杰倫有過緋聞,淵源頗深。不過看看侯佩岑替廠商帶來高效益,年度酬勞僅400萬元,而林志玲的價碼則要求是侯的2倍,廠商算盤撥一撥也知道找誰代言最划算,對於遭到逼宮的傳言,侯佩岑經紀人已否認代言被搶走,並強調已經和廠商續約,看來「甜心主播」的地位似乎難以被動搖。侯佩岑經紀人已否認代言被搶走,並強調已經和廠商續約。(圖/報系資料照)
原來韓國瑜倒貼「比小英多2倍錢」才能上《博恩》 董智森脫口譙「這3字」
網路節目「博恩夜夜秀」去年在總統大選時,邀請了各組總統參選人上節目訪問,其中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上節目時,還做出他教博恩「膝蓋走路」等誇張動作,引起網友議論,在當時掀起不少話題。隨著韓國瑜選輸總統、市長職位又被罷免,監察院昨天(10日)公布2020總統大選政治獻金收支明細,赫然發現,原來當時韓國瑜陣營上博恩的節目,是要付錢給節目單位跟主持人的,不但得付錢才能上節目,韓國瑜付的價碼約31.5萬,還比蔡英文總統多出2倍之多,讓名嘴董智森超傻眼,大呼「原來上節目,這些來賓是付錢給主持人的!」董智森在節目中提到,監察院最新公布2020總統選舉各組候選人政治獻金收支明細,赫然發現,韓國瑜當時撥出2筆款項給「博恩夜夜秀」所屬的薩泰爾娛樂公司,這才讓外界知道,原來韓國瑜不但沒有車馬費、酬勞,反而還要自掏腰包,才上得了節目,總計上博恩的節目一集,韓國瑜得花費31.5萬,比小英總統多出約兩倍。董智森昨天在廣播節目中評論此事,忍不住驚呼,「我才知道,原來上節目這些來賓是付錢給主持人的!小董在這裡主持人13年、14年,從來沒有人付錢給我,還是被誰A走?」他還搞笑問工作人員,是不是被現場的小編A走,更脫口直說「太可惡」。董智森更納悶表示,原來現在上節目,還有這種行情。他並稱,平常請來賓都要付錢,還要給對方車馬費坐捷運、搭計程車,因此知道韓國瑜當初是靠金錢倒貼才上得了節目,讓他驚喊:「各位,我不敢想像啊。」
【致命胰臟癌2】患者男比女多2倍 烏龍茶尿要警覺
隨著人口老化、飲食西化,近幾年胰臟癌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5年有2202人被診斷為胰臟癌,1996人死於胰臟癌,位居男性10大癌症死因第8位、女性第5位。在美國,胰臟癌位居10大癌症死因第4位,預估2020年將躍升至第2位,目前國內胰臟癌的發生在40~70歲之間,男性患者比女性多了1.5~2倍。胰臟癌的症狀相當多樣,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資料顯示,中山醫學大學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彭正明主任表示,胰臟分為三部分,根據臨床經驗有60%腫瘤所在位置為胰臟頭部,常造成膽管堵塞而發生黃疸、眼睛及皮膚變色發黃,或是尿液顏色變深,類似烏龍茶一般。更有突然血糖不穩定的現象,患者也比較能有所警覺。在經過醫師確診後,首先會先放置支架疏通膽管減輕症狀,之後再做癌症治療的處置。而體部與尾部的腫瘤,初期僅會感到疲勞,患者不易察覺,等到晚期腫瘤變大壓迫周邊,患者才會有背部、腹部疼痛,以及體重快速減輕的現象。胰臟癌需以血管攝影、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才能確診,彭正明醫師說明,治療會依照腫瘤侵犯程度來決定,如果腫瘤侵犯範圍不大,沒有侵犯到腸繫膜、膽道、血管或肝轉移等,即可先以手術切除,爭取時間;若腫瘤已轉移或範圍較大,建議先做化學治療合併放療,採降階方式,先把腫瘤縮小至可開刀範圍再切除,來提升存活率。胰臟癌也是高度惡性危險的疾病,故採用手術治療是目前最佳選擇,手術方面,過去胰頭腫瘤採用十二指腸切除術,又稱惠普式手術,手術時間約四小時,現在已有達文西微創手術方式,傷口比傳統小,也比較好照顧。體部及尾部的腫瘤會以局部切除加上淋巴廓清為主,若有必要,也會將脾臟切除,有些患者會擔心脾臟切除後免疫力會下降,但其實不用太擔心,將癌細胞清除乾淨才是最重要的。
【醫師治過敏絕招3】焦慮機率多2倍 新藥物終於能減癢
「如果病況控制不好,或是先天就相當嚴重,就會變成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賴柏如說 ,傳統治療方式,如類固醇藥物、免疫調節劑雖能壓抑發炎反應,但會增加肝腎負擔,而且只能改善三至四成病況,對有些患者來說沒有效果。異位性皮膚炎不僅是生理上的疾病,也強烈影響了患者的心理健康,賴柏如醫師引用國外成人病友調查為例,超過7成病友的工作與家庭生活受到影響、7成表示運動或興趣受到限制、5成表示夢想實現受阻。此外,根據皮膚病學研究雜誌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焦慮及憂慮的機率是一般民眾的2倍以上。30歲的胡先生正是屬於這樣的例子,八成皮膚傷痕累累的他屬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曾經嘗試過所有的中西醫藥物,病況卻始終不見好轉,因此曾經一度有輕生念頭,直到使用最新的生物製劑藥物之後,才終於獲得解脫。「尤其是最令我痛苦的搔癢,終於大幅改善。」胡先生是中重度患者,全身八成面積皮膚都充滿抓痕、疹痕。最新生物製劑治療後,胡先生皮膚狀況好轉很多。(圖右為治療前、圖左為治療後)(圖/胡先生提供)賴柏如說,生物製劑新藥可以精準的鎖定免疫系統中的特定致病因子,進而壓抑過敏反應,而且也幾乎沒有副作用,但目前仍需自費,每針大約要價兩萬八千元左右,第一次治療藥施打兩針,之後每個兩周大一針。「藥費的確是個不小的負擔,但隨著病況好轉,可以逐漸減少打針的頻率。」目前胡先生大約一個月打一針,他希望積極控制病情,未來能變成久久打一次針。賴柏如說,如果能在嬰幼兒時期就積極治療、勤擦乳液,也能及早預防病況惡化,建議依照醫師指示、定期回診。醫師賴柏如說,生物製劑新藥可以精準的鎖定免疫系統中的特定致病因子,進而壓抑過敏反應。(圖/賴柏如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