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咳
」 氣喘 夜咳高齡產婦產後突發心衰竭! 成功換心順利救回一命
一名46歲的高齡產婦小文,從42歲結婚開始就經歷一連串辛苦的生育歷程,期間不僅曾不得已中止妊娠、懷孕期間車禍,甚至在緊急剖腹產後還心臟衰竭歷經生死關頭;其中經歷共10次大小麻醉、手術後,所幸最後換心成功,順利出院與親愛的家人團聚。高齡接受生殖治療 一次就成功受孕收治小文的彰基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吳信宏醫師表示,小文女士42歲才結婚,43歲時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場懷孕。然而,產檢卻發現胎兒腦部異常,迫使她不得不中止妊娠,並接受陳明醫療長進行全基因定序技術確認胎兒病因。經過數年的努力,她在45歲時至彰基生殖醫學中心接受第一次試管嬰兒療程,幸運地第一次的試管嬰兒治療,就順利懷孕成功,且初期產檢結果顯示一切正常。然而,在懷孕6個月時,小文遭遇車禍導致骨折,所幸尚可保守觀察治療。由於她的子宮曾進行過手術,這次懷孕需剖腹生產,她與先生考慮得來不易的小孩,原計畫38周以後再生產,但醫療團隊綜合評估她的情況,建議在第36周就進行剖腹產,確保母嬰安全。懷孕引發周產期心肌病變 心臟移植成功換心 隨著懷孕進展及規則產檢,並無異樣,並於36周時,依約定計畫到院接受剖腹生產。然而,當天到產房報到準備生產時,她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開始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醫療團隊緊急 進行全身麻醉剖腹產,小文的寶寶順利出生,健康活產。然而,小文卻在生產後突發心衰竭 ( 周產期心肌病變;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 ),並出現休克。接手處置小文心臟衰竭緊急狀況的彰基心臟外科團隊及陳映澄主任,隨即安排小文裝設葉克膜 ( ECMO ),並因腎衰竭接受緊急洗腎;但情況惡化、小文左心室回流鬱積引發肝衰竭,隨即緊急安裝心室輔助器 ( LVAD ) 維持生命,並開始等待換心。陳映澄主任表示,小文的狀況緊急,但在嚴密的觀察治療下竟然在一個月內,等到配對成功的心臟捐贈者,並順利完成換心手術。提高疾病意識感 有異狀快就醫小文也建議婦女朋友,「早點生產,不要像我一樣這麼晚,但晚也沒關係,可以求助醫學中心。」另,也提醒心臟衰竭的有夜咳、喘及水腫等症狀,所以不分男女,如有狀況一定要及早就醫。
這幾個月都狂咳?引一票人崩潰+1 網曝:買止咳的特別多
一名網友日前在網路上發文,表示自己前陣子得新冠,一開始咳嗽都不嚴重,反而後來好了才開始狂咳。原PO還指出,他日咳夜咳「琵琶膏啊、咳藥水啊都狂吞,還是咳不停」還影響到了睡眠,貼文一出立刻引起大批網友共鳴,紛紛表示「我也是這一個月一直咳欸,莫名癢」、「這個月來買止咳的真的特別多」。一名網友日前在PPT中以「有人這幾個月都狂咳嗎?」為題發文,表示他前陣子得了新冠「沒喉嚨痛就累累的一直想睡覺,也不算咳得很嚴重」結果後來好了之後,反而開始狂咳「日咳夜咳,琵琶膏、咳藥水啊都狂吞,還是咳不停。」原PO透露,因為這樣的情況,還影響到了他的睡眠,且2個月前他也才因為得流感咳到不行。因此他便好奇詢問「也有人同病相憐嗎?」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紛紛留言表示「我也是這一個月一直咳欸,莫名癢」、「我啊!咳到喉嚨好痛、好癢,一直咳忍不住」、「這個月來買止咳的真的特別多」、「我!感覺胸腔肺部變得很弱QQ得流感」、「我也是欸!我以為只有我這樣沒救了」。也有網友建議「西醫照X光看有無病變,西藥若無效看健保中醫,開類清冠應該很快就好了」、遇到咳不停的情況最好就是去胸腔科檢查了」、「去看西醫,記得解釋病情,不要只看一次,要不斷回診追問題,因為可能有其它原因造成咳不停」、「弄個洗鼻器看看,也許有點鼻涕倒流」。
長新冠症候群引發免疫系統紊亂 慢性咳嗽與感冒咳嗽治療有差別
按世衛組織(WHO)的定義,長新冠症候群是在新冠狀病毒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的一些徵候,恐怕會長達一年以上。按各國的統計,約有9大器官系統引發的10大以上的症狀,可能仍有病毒殘存、潛伏在人體某些角落,而這些病毒仍會感染某些細胞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雖經過一段時間,急性症狀減輕,但整體的發炎尚未平復而有長期的後遺症,並可能造成後續的不健康老化及多種慢性病。可能的原因有4到6個,但比較重要的有2,一是免疫系統紊亂,炎性反應產生的不正常蛋白或病毒感染後的抗體附在細胞上使自身對抗該抗體產生症狀,另一是從休眠病毒的重新激活和病毒誘導的自身免疫反應。 新冠疫情前的門診常遇到慢性咳嗽的案例,按美國胸腔病學會的定義,咳8週以後的為慢性咳,常被醫生當鼻涕倒流、逆流性食道炎、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及非典型的哮喘發作等原因,而空污或霾害危害人體是因浮懸微粒小於百萬分之一的2.5公尺之直徑的顆粒,可以進入肺泡在局部產生發炎或進入血流到肺、心、神經系統引發發炎反應,而發炎反應產生的細胞肽、自由基及極小顆粒引起的發炎反應,產生的物質循環全身引起惡性循環的發炎反應,產生更多的自由基攻擊組織細胞,當呼吸道過敏反應準備好之後,因吸入髒空氣、溫差改變、情緒反應等引發咳嗽,因一般止喘的症狀治療阻止不了發炎的繼續與加重,尤其咳嗽是反射反應,持續咳可激發該反射系統的C型神經纖維分泌神經肽(细胞肽)而致持續的發炎,稱為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哮喘的病患,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必然存在,但有此反應的人不一定有支氣管性哮喘產生,故使用哮喘的治療(如擴張劑)不見得有效,治療的原則是消除發炎。目前最有效的抗發炎物質是類固醇,但因醫生患者都擔心月亮臉、水牛背、容易皮下出血及免疫力低下而不敢使用,其實在上個世紀的研究,使用治療劑量超過5天才有腎上腺的抑制作用使免疫力下降、細菌感染,按其生理分泌的高峰在早上8點及下午4點,但服用後半小時,血中濃度開始發揮作用,可維持24到36小時,因此,有效的證據不必等到5天後,以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案例治療,只24到36小時,由氧合狀態就可得知是否奏效。2023年2月份,一位25歲女性及一位27歲女性病患,打過疫苗、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咳嗽尤其是夜咳,在新店某大醫院治療兩個月,仍持續咳嗽,2024年2月某天一位男性約30餘歲,也是咳嗽,在家附近的地區醫院治療咳嗽超過1個月,也是無效,3位經使用抗發炎的類固醇及抑制咳嗽有效的止咳藥水治療後,都獲得去除慢性咳嗽的效果。因此,在疫情期間,不管是新冠徵候群、疫苗副作用,和發炎有關的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都要注意抗發炎的處置,正如對 COVID-19感染的處理,不是細菌學、不是病毒學,是免疫學,最後強調的是叔本華的哲學(病毒物種間的平衡或愛人如己的宗教觀),但慢性咳嗽不以抗發炎為主軸治療,就比較難了!
中國「百日咳」再現!幼兒發病率高 案例逾3萬較例年同期增22倍
近日流行性病毒嚴重,就連中國大陸境內的呼吸道傳染病也沒有間斷,近日「百日咳」更出現了捲土重來的趨勢;根據官方統計,光是2個月案例就累積高達3萬例,這數據更是2023年同期的22倍,因此當局就考慮將疫苗接種時間提前安排。根據陸媒報導,自今年春天開始,百日咳似乎捲土重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臨床上出現的幼兒患者也明顯增多,就診的患者中,年齡偏大的幼兒症狀有時並不典型;小嬰兒的咳嗽則更嚴重,尤其是夜咳。據中國國家疾控局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今年1月1日至2月29日,全中國百日咳共有3萬2380例,是去年同期1421例的近22倍,甚至還出現了13人死亡的案例。有鑑於「百日咳再現」的風險,中國疾控部門目前考慮將提前疫苗接種時間,但如何安排還有待研究。在疫苗維持高接種率的前提下,依舊出現百日咳捲土重來的趨勢;而學界認為這種現象被稱為「百日咳再現」。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在最近的一次大會上表示,當前的百日咳防控應當引起重視,而這種不尋常的跡象引起了疾控部門的警覺。
男子飽受胃食道逆流之苦!服藥不想開刀 進行「內視鏡燒灼術」順利改善症狀
任職電子廠的黃姓工程師因長年需12小時輪班,養成經常空腹、狼吞虎嚥和三餐不定等壞習慣,結果常為胃食道逆流所苦,幾乎都靠藥物硬撐,但藥效一過,胃酸倒流症狀立刻上身,由於本身排斥開刀,醫師評估後建議採用「內視鏡抗逆流燒灼術」,果然大幅改善症狀,幫助擺脫「藥」命人生。消化道疾病常見胃食道逆流 致病因一次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曾晟恩指出,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也可說是現代人文明病象徵,典型的症狀包含胸口灼熱、胃酸倒流,也可能會以胸悶、夜咳、呼吸不順、喉嚨異物感等症狀來表現,較嚴重者還會引發氣喘、食道潰瘍及巴瑞氏食道病變相關,患者往往需要尋求醫療的協助。曾晟恩醫師表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病因很多,例如不適當的飲食習慣、肥胖、生活壓力,也會與焦慮及敏感相互影響。抗胃食道逆流黏膜治療 不開刀安全又快速由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會建議考慮手術治療,透過開刀將胃頂部進行摺疊並縫合,減少逆流頻率,然而侵入性較高且改變原有的器官構造,以至於多數患者望而卻步,所幸隨著胃內視鏡技術發展,「抗胃食道逆流黏膜治療」逐漸成為重要的治療選項,不僅侵入性較小且也是相對安全的治療手段。曾晟恩醫師解釋,該技術的原理是透過內視鏡伸入到胃與食道交界的賁門部位,再使用氬離子電凝燒灼部分黏膜,製造出一個小潰瘍,藉由黏膜結痂癒合的過程,將鬆弛的賁門「拉緊」,達到減少逆流的效果,處置治療時間約三十分鐘,恢復快,術後即可返家或工作。除了手術治療 日常飲食應避免這些事曾晟恩醫師強調,研究統計大約8成患者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甚至不再需要服藥,達到接近傳統手術的效果,但仍有1-2成的患者對治療的反應不佳例如吞嚥不順等併發症,可能與過度敏感、假逆流、賁門構造或癒合不良等原因相關,必須在術前安排胃鏡及24小時胃酸逆流測試等檢查評估,才能給合適建議。曾晟恩醫師也建議,患有胃食道逆流的民眾必須雙管齊下,首先要調整飲食,避免吃太多辛辣食物、甜食、酒、菸、咖啡及氣泡飲料等,其次則是改變生活習慣,除了減重之外,晚餐和睡前避免過度進食,吃東西時細嚼慢嚥,不吃完東西就躺下,減少胃部壓力,才能擺脫胃食道逆流的困擾。
兒童反覆感冒勿輕忽! 嚴重恐會併發肺炎和鼻竇炎
一名4歲男孩林小弟連續咳嗽一個月,原本家長以為是一般感冒,因為家族有過敏史,感冒時有陸續服用診所開立的感冒藥及抗生素,但仍未好轉,之後發燒由媽媽帶至臺北醫院兒科,由兒童感染專科楊子毅醫師檢查。結果確定併發肺炎和急性鼻竇炎。系列病毒檢查 肺炎又鼻竇炎楊子毅醫師表示,檢查時發現林小弟鼻塞鼻音嚴重、喉嚨有許多黃膿鼻涕倒流,精神活力不太好,透過聽診發現痰音很重,進一步進行身體檢查和照X光,確定是併發肺炎和急性鼻竇炎,且經過病毒檢查,林小弟鼻腔中感染的肺炎鏈球菌還具有抗藥性。所幸在安排林小弟住院之後,透過抗生素治療、搭配口服藥物與蒸氣輔助化痰及抽吸鼻涕等治療,在四天後即緩解所有症狀順利出院,返家後繼續服用短期抗生素,一週後回診檢查確定已完全痊癒。盡快接種疫苗 注意呼吸喘息楊子毅醫師說明,肺炎鏈球菌平時會帶原在健康人的鼻腔中,在感冒嚴重時細菌增長形成疾病,是經常造成五歲以下兒童感染肺炎、鼻竇炎及中耳炎等感冒併發症的細菌,也有一定的機率再造成侵襲性的血液和腦部感染,但近年常規疫苗施打之後,細菌帶原率及嚴重病例已減少許多,因此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流感疫苗,提升免疫力,並要經常留意檢查孩子是否有呼吸道敏感,例如鼻過敏或氣喘,也要觀察孩子是否有呼吸喘或是精神胃口下降。透過多方位的控制及呼吸道保養、施打常規疫苗,留意孩子狀況,讓孩子能在症狀初期及早就醫,若有發燒症狀不能大意,盡快就醫,讓醫師能針對細菌感染選正確的抗生素和劑量以對症下藥有效治療,預防呼吸道感染並提高兒童免疫力,降低感染機會及減輕症狀。小心免疫負債 把握早期治療楊子毅醫師提醒兒科門診出現許多免疫負債的小病人,例如久咳不癒、反覆發燒、吃不好、睡不好,孩子感冒不容易痊癒,或是感覺快好轉卻又突然發燒,也有孩子經常在半夜咳不停,甚至因精神與胃口一路下降,嚴重至半夜急診掛號、住院才緩解惡性循環,使孩子與家長身心俱疲。這些「免疫負債」的病人對所有病毒都缺乏免疫力,容易受到疾病侵襲。由於身體抵抗力低,當受到許多病毒輪番攻擊時,就可能出現「感冒好久怎麼還沒好」的狀態,而這不一定是原本的感冒病毒所造成的,所以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感冒很久無法痊癒,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由醫師進一步檢查。
8歲童氣喘!使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劑送醫 醫曝過度依賴恐提升死亡率
一位8歲男童罹患氣喘5年,合併有鼻子過敏和異位性皮膚炎,疫情期間怕感染新冠不敢就醫,發作時自行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沒想到入冬變天狂咳、半夜發作、呼吸困難,藥物越吸越多,甚至送急診住院!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姚宗杰提醒,過度依賴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恐與氣喘急性惡化、死亡率攀升有關,根據最新的2023年台灣兒童氣喘診療指引,建議6歲以上患者首選使用含有吸入型類固醇的治療藥物,可有效控制氣喘。免疫負債+秋冬變天 當心兒童氣喘4大症狀 免疫負債加上秋冬變天,近期兒科、急診通通爆滿!姚宗杰醫師表示,氣喘典型症狀包含喘鳴、呼吸急促、胸悶、咳嗽,急性發作時恐呼吸困難需要到急診室處理,嚴重時可能會致命。近期門診大增3-4成孩童患者,他提醒家長注意兒童氣喘的咳嗽有4大特徵「咳很久、半夜咳、變天咳、跑步吃冰也會咳」,須警覺與一般感冒不同。據衛生福利部110年度統計 ,目前19歲以下氣喘小兒患者約有近20萬人。台灣本土最新研究顯示,近幾十年台灣兒童氣喘盛行率不斷上升,13~14歲青少年,氣喘盛行率由1985年4.1% ,到了2001年提升為7%,目前氣喘盛行率為12.4%。原本有氣喘的病人,確診新冠後會導致支氣管更敏感,容易誘發氣喘,家長不可不慎。過度依賴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恐提升死亡率! 一年使用超過3支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就是依賴!美國過敏氣喘免疫學會(AAAAI)官方期刊2022年發表SABINA program 研究統計,全球12歲以上氣喘患者約4成過度依賴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而且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過度依賴與氣喘惡化風險相關,過度依賴可能會增加32%的氣喘惡化風險;《歐洲呼吸學會期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20年發表瑞典真實世界研究,觀察到一年使用3-5支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死亡率增加了26%,使用6-10支增加67%,使用大於等於11支更會增加135%死亡率!「治療好氣喘的關鍵就是在孩子小時候別太常發作。」姚宗杰醫師提醒,氣喘每發作一次,氣管就會受傷一次,氣管經常發炎久而久之就會纖維化,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依據林口長庚醫院研究,8成兒童氣喘患者約在5歲前就發作,若有接受良好治療,75%可達到緩解,即使不用藥也有望不再發作。最新治療攻略曝光: 「抗發炎緩解型藥物」作為12歲以上治療首選氣喘治療分為控制型藥物及緩解型藥物。姚宗杰醫師說明,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可暫時緩解症狀,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只能治標。由於氣喘根本原因在於支氣管慢性發炎,因此2023年台灣兒童氣喘診療指引更新,接軌全球氣喘治療指引(GINA guideline),建議12歲以上青少年與成人相同,使用含有吸入型類固醇(ICS)與長效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Formoterol)的「抗發炎緩解型藥物」作為治療首選。醫師進一步說明,對於第二階、第三階以上較常發作的患者,除了每天使用控制型藥物,氣喘發作時使用抗發炎緩解型藥物,不只可讓支氣管擴張,同時提供吸入型類固醇達到抗發炎的效果,從臨床研究顯示有較佳的氣喘控制療效。至於6-11歲孩童,急性發作有需要時可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但須注意單獨使用之疑慮,以免增加氣喘惡化風險跟死亡的風險,建議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時一併使用吸入型類固醇藥物。控制氣喘3關鍵 留意過敏原、勿自行停藥遵循醫囑用藥姚宗杰醫師最後呼籲,現今藥物治療技術相當進步,能有效控制氣喘,提醒患者切忌自行停藥,醫師會每3個月會重新評估患者狀況,若控制穩定有望減藥。改善環境家長可多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過敏原刺激物,包括塵蟎、蟑螂、寵物毛髮、黴菌,另外還有二手菸、劇烈運動、壓力、感冒病毒等誘發因子。也建議孩子隨時戴好口罩防範呼吸道病毒,也可為呼吸道保溫。建立醫病夥伴關係找到可信賴的兒童過敏免疫科醫師建立夥伴關係,醫師會持續評估病情、調整治療藥物、檢視治療反應等循環步驟,視情況修改治療方案。預防勝於治療,定期回診即可為孩子健康把關。
季節交替「過敏三兄弟」出現! 中醫師給「3建議」有效改善
奇奇是氣喘兒,平日容易咳嗽、流鼻水、鼻塞、眼睛及鼻癢等,尤其早上起床和夜間鼻塞嚴重,容易夜咳影響睡眠;若下雨多日、環境潮溼,還會導致氣喘不定時發作。經醫院小兒過敏中西醫合療門診治療後,幾乎不再夜咳,氣喘也穩定控制,就連早上起床亦不會一直擤鼻水。過敏三兄弟 常見這些原因導致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林莉華醫師表示,常見過敏疾病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故被稱為「過敏三兄弟」,這三種疾病可能單獨出現,或兩種、三種合併出現在過敏體質患者身上。過敏疾病的原因除了先天遺傳,還與後天的環境、季節氣候、生活習慣、過敏原暴露及情緒壓力等因素相關。過敏苦不堪言 疾病特性一次看林莉華醫師進一步解釋過敏的疾病特性:.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通常伴隨眼癢、鼻癢、喉嚨癢、鼻涕倒流等狀況。好發高峰為學齡期,但學齡期之後,可能仍會有症狀。.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持續性的皮膚炎,且會反覆發作,典型症狀為皮膚紅疹、濕疹狀、皮膚增厚苔蘚化、脫皮、滲出組織液等。通常好發於小兒,但在成年人中也會發生,與遺傳或生活環境息息相關。若年紀小於2歲,好發於臉、頭皮、四肢外側(伸側);若為2歲至青少年時期,則好發於頸部、四肢內側(屈側)。.氣喘的主要症狀有陣發性呼吸困難、呼吸延長、咳喘、呼吸有喘鳴聲等,常常因吸入刺激物質、感染、接觸過敏原等情形而引發。此外,氣溫變化過大也很容易發作,且以夜間和凌晨居多。防範過敏發作 日常3點提醒針對過敏體質,林莉華醫師提供幾點生活習慣與飲食的建議:一、少吃生冷食物,如寒性水果、冰品及冰飲二、避免接觸過敏物質,常見過敏原為塵蟎、黴菌、狗毛、貓毛等三、經常換洗寢具,避免使用地毯、布/絨布沙發,窗簾則盡量採用百葉窗,並適時使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等
夜咳嚴重難以入眠! 檢查竟發現是嚴重心臟衰竭險喪命
一位50多歲婦女,半年來常常在晚上睡覺時一直咳嗽,懷疑是天熱喝冰水造成氣管不好,也懷疑是床舖有塵螨引起氣管過敏,經過轉診與詳細檢查,才找到該病患長期咳嗽的源頭,竟是心臟出了問題,她的心臟衰竭的指數高達正常值的40倍,是相當嚴重的心臟衰竭。心臟功能異常 恐造成肺部積水澄清醫院介入性心血管科主任張耿豪指出,人體內可能積水的地方有幾個,較為常見是肺部積水,會造成肺部無法很好的換氣,導致呼吸不順,容易咳嗽,但沒什麼痰;這個情況尤其容易發生在平躺時,因為平躺時下半身的血液更容易回流到軀幹,所以心臟的血液會比站立時更為增加,若是心臟功能正常則無妨,倘若心臟功能不好,超過了心臟所能負荷,多餘的體液就會滯留在胸腔,導致肺部積水。如果輕忽未及時救治,依照台灣健保資料庫的資料,30天內的死亡率有10%,1年內的死亡率可以接近30%,比許多癌症還要高出許多。早期治療預後佳 夜咳、呼吸不順、水腫、夜尿應就醫所幸,目前心臟衰竭的治療藥物,已有長足進步,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液體,減少心臟負擔,使血管放鬆,減少心臟的氧氣消耗。張耿豪強調,心臟衰竭雖然不像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有明確的治療黃金時間,幾年前國外已經有研究證實,越早開始治療,尤其發病一年內積極的治療,最有機會讓心臟功能恢復最多,而且有些患者在開始治療的第一個月就能看到明顯的治療效果。心臟衰竭是多數心臟疾病進展的最後階段,其原因相當多樣,成年人常見的有心肌梗塞、腎臟疾病、其他慢性疾病等等造成,其中也包含一些原因不明的。如果有夜咳、呼吸不順、水腫、夜尿等等症狀,請不要忽略了心臟衰竭的可能性,早期治療,是有很高的機會能保有正常的生活品質與活動能力的。
娛樂報報/不見周亭羽!九把刀忙宣傳兼顧前世情人
九把刀2017和前主播周亭羽結婚,2020年喜獲大女兒「魯拉拉」,去年周亭羽生下小女兒「拜蹦」,夫妻倆升格當二寶爸媽。近來,九把刀忙於新片《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宣傳,還經常曬娃分享天倫之樂,時報周刊CTWANT更目擊九把刀在忙碌之餘抽空帶愛女到醫院看病,兼顧家庭與事業。6月19日中午約11點半,本刊在醫院巧遇九把刀,獨自推著兒童推車現身小兒科門診外,疑似是帶將滿1歲的小女兒「拜蹦」來看醫生。不知是否忙於台北電影節開幕首映,九把刀進診間前先接了一通電話,帶愛女走出診間又滑了一會手機,才默默推著推車走回座位區等候,看起來十分忙碌。剛看完醫生,似乎有要事的九把刀先滑了一會手機。(圖/本刊攝影組)雖然全程不見周亭羽的蹤影,但九把刀仍獨自顧小孩,直到下樓後,才有一名白衣的中年婦女靠近父女倆身邊,從互動看起來,疑似是小孩保母,沒多久中年婦女再度暫時離開拿藥,忙到一段落的九把刀,則放下手機,推著「拜蹦」四處晃晃,享受父女倆獨處時光。九把刀大女兒「魯拉拉」去年得了呼吸道融合病毒,半夜咳嗽到嘔吐,還因為耳朵痛到哭,讓他心急如焚,特地發文求助有經驗的父母,「可以分享怎麼對抗這個病毒嗎?」足見他對愛女的健康相當上心。九把刀與周亭羽結婚5年,育有2個寶貝女兒。(圖/翻攝自九把刀臉書)
久咳未癒以為是長新冠 出現4大症狀恐是氣喘前兆
新冠疫情雖然降級,但仍有許多民眾出現久咳、易喘等症狀。一位40歲的陳先生久咳未癒,原以為是「長新冠」,直到咳到胸腔發出咻咻聲、夜咳不止,就醫才確診是氣喘,驚覺過往的反覆感冒症狀竟都是氣喘的病根未治!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提醒,民眾若出現4大症狀「久咳不癒、咳嗽咻咻聲、胸口緊、反覆出現感冒症狀」,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台灣氣喘人數約2百萬 但7成不知自己有病症王鶴健說明,氣喘是一種普遍的全球性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有3億人有氣喘狀況。台灣約有2百萬人有氣喘狀況,成人氣喘盛行率約為10%,孩童約有20%。台灣氣喘人數逐年增加,但民眾病識感仍不足,高達7成民眾不知道自己有氣喘情況,診斷率僅3成。王鶴健表示:「反覆出現感冒症狀,其實就是因為未能根治的咳嗽或是喘鳴,可能在氣候變化或是身體免疫力下降的時候惡化,患者以為怎麼2、3個月就感冒,實則是氣喘!」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鄭世隆教授表示,許多人將氣喘跟長新冠混淆,根據英國醫學期刊研究指出,有過半的氣喘患者確診後出現長新冠的症狀,但實則是因為氣喘病因未妥善控制而致。氣喘是慢性氣管發炎導致呼吸氣流受阻,導致患者有咳嗽、喘不過氣等症狀,遇到季節交替、溫度改變就容易發作。過度依賴短效型緩解用吸入劑 死亡風險增9成過度依賴短效型緩解用吸入劑,恐導致氣喘急性惡化發生率增加32%等多項風險。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每年使用3支以上的緩解用吸入劑(急救)近16%患者,可能導致急診住院風險高出7成2,死亡風險高出9成!英國調查研究也發現,氣喘控制不佳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氣喘控制良好的3倍。氣喘急性惡化發生率增加32%急診住院風險高出7成2死亡風險高出9成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於2022年修訂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治療指引,基於安全考量,呼籲病患不應過度使用短效型緩解用吸入劑,建議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做為氣喘抗發炎控制型藥物,以降低氣喘嚴重惡化及死亡風險。王鶴健呼籲,病友應遵從醫師指示治療,避免因觀念錯誤,過度使用短效型緩解用吸入劑,導致不必要的氣喘急診或住院,如此既能控制氣喘,也可減少不必要的碳排放。鄭世隆也說明,每週使用3次以上短效型緩解用吸入劑,代表氣喘控制不佳,每年使用3支短效型緩解用吸入劑,與氣喘惡化呈現正相關。治療首重抗發炎的吸入型類固醇,從根本治療、維持日常保養才能真正達到氣喘控制,降低急診住院及死亡風險。
大女兒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半夜咳到吐」沒藥治 九把刀急發文求救
從作家跨界導演的九把刀,2017年與前主播周亭羽結婚,育有一個寶貝女兒「魯拉拉」,今年4月宣布老婆懷了第2胎,喜迎二女兒「拜蹦」。不過,九把刀日前透露,大女兒最近得了呼吸道融合病毒,半夜咳嗽到嘔吐,還因為耳朵痛到哭,讓他看了十分心疼,「有父母可以分享怎麼對抗這個病毒嗎?」九把刀12日在臉書發文,「魯拉拉得到了呼吸道融合病毒,很可憐,流鼻水,發燒,一直咳嗽,半夜還有一次咳嗽到吐,今天耳朵還痛到哭,希望不要真的嚴重到中耳炎。買了洗鼻器,但她很抗拒,目前還找不到方法騙她就範,只能用蒸臉機拿來蒸鼻子,有父母可以分享怎麼對抗這個病毒嗎?」九把刀提到,「我是看了一些醫生對呼吸道融合病毒的介紹啦,但實際與之戰鬥的爸爸媽媽們可以教一下嗎!暫時是把她們姊妹都分開照顧,真希望拉拉可以快點好起來,嗚嗚」。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留言「我家小朋友也是剛剛康復,只能靠時間與毅力慢慢去磨」、「7歲前都可能反覆復發,要很小心喔」。另外,有家長建議「我家兩個也剛走完RSV,也是發燒、流鼻涕、鼻塞、咳嗽、晚上咳到吐⋯去榮總確認過是RSV之後,醫生說抗生素之類的藥就不需要了,只開針對症狀的藥給我們。回家努力拍痰、吸蒸氣(5ml生理食鹽水,一天四次),大概快兩週才好」、「醫生說這波會咳嗽很嚴重,如果一週還沒好要回診啊讓醫生看看」。
陳冠霖投資百萬做副業 曝確診嚴重後遺症
陳冠霖今(25日)宣布投資百萬做保養品牌「朵美拉」。因為一年半前跌倒破相,傷及鼻樑與眉心,他才接觸保養品牌而投資,第一次做副業,他心態很佛系,「我不是事必躬親的人,我們團隊沒人想看報表,很隨興。」而好搭檔李燕也是發展保養品副業,豈不成了競爭對手?他回:「我跟夥伴只想把好產品推廣出去。」陳冠霖5月確診新冠肺炎,康復後仍有嚴重後遺症,今天講話時常喘不過氣,他表示,後遺症讓肺部纖維化,肺活量大不如從前,有時候晚上會夜咳到無法入眠。不怕競爭眾多,陳冠霖投資百萬做保養品牌「朵美拉」。(圖/焦正德攝)最近《一家團圓》因搭檔李燕離開劇組,他轉而演出一個落海失憶的總裁,近一個月都是素顏上陣,但竟有酸民說他出現老態「不適合再演戲」,陳冠霖EQ頗高,非但沒生氣,還幽默說:「完全素顏的狀態下拍戲,是我的工作,我只是求個溫飽而已。」斜槓保養品副業之餘,他明年還想考政大EMBA,繼續唸書,他說最近和張鳳書合作,看到她拍戲空檔還在線上念「西洋美術史」,決心以她為榜樣,精進自己,也打算等戲殺青後,開設小型畫室,無酬教中低收入戶畫畫。
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竇炎有類似症狀 幾項差異供自我檢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台,許多人一旦出現流鼻水、鼻塞、嗅覺異常等症狀,經常擔心自己是否染疫了。醫師指出,國內慢性鼻竇炎盛行率高,這些長期有鼻部症狀的人,在疫情下很容易造成誤解;如已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且症狀超過2周仍不見好轉,可能是合併鼻息肉問題,建議赴耳鼻喉科安排進一步檢查。慢性鼻竇炎容易導致鼻腔鼻竇黏膜組織增生、出現鼻息肉,拖延治療恐影響生活。(圖/王堂權醫師提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暨聽語中心主任王堂權觀察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侵擾,民眾對於流鼻水、鼻塞、嗅覺或味覺異常等症狀都已有高度警戒,但病人出現2種極端現象,一種是即便快篩陰性仍遭受旁人側目,因而主動安排檢查,另一種是擔心被感染而抗拒就醫。王堂權說明慢性鼻竇炎成因,人體共有4對鼻竇,可以想像成一條條水溝,分布在眼睛和鼻子附近;由於有些地方開口較狹窄,當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時,黏膜發炎會腫脹,使得水溝開口堵塞,水溝裡的分泌物排不出來,不斷累積就會引發細菌滋生及感染,當感染持續3個月以上,身體本身修復能力無法緩解,就成為慢性鼻竇炎。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竇炎雖然有類似的症狀,但有幾個症狀差異可供自我檢視。王堂權指出,慢性鼻竇炎的鼻涕黏稠、呈黃綠色,且容易有鼻涕逆流,咳嗽有黃痰、容易夜咳;新冠肺炎症狀則以鼻水、乾咳為主。另外,慢性鼻竇炎也可能導致中耳炎、臉部腫脹悶痛(顴骨、額頭和鼻樑處)、呼吸有異味等症狀。王堂權指出,慢性鼻竇炎容易導致鼻腔鼻竇黏膜組織增生、出現鼻息肉,使病況加劇,如果拖延治療更會影響生活;近年有大數據研究顯示,慢性鼻竇炎可能跟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焦慮、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慢性中耳炎等有關,甚至會導致聽力受損。王堂權分享,最近收治一名40歲音樂錄音師,原本可精確地聽到8000赫茲(Hz)以上的音頻,罹患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後,影響耳咽管的功能及中耳的壓力調節,併發中耳炎,導致嗅覺和聽覺雙雙受損,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由於患者是「靠耳朵吃飯」,很擔心手術治療效果如何,也害怕術後照顧不善引發更嚴重問題,因此決定使用新一代生物製劑,經過治療後,鼻竇炎與鼻息肉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呼吸順暢之外,聽力也恢復到正常標準。當常規藥物治療不盡理想時,功能性微創內視鏡鼻竇手術是目前的標準治療之一。如果將鼻竇通道比喻為溝渠,微創內視鏡手術切除鼻息肉就像疏濬工程一樣,暢通後有機會改善及恢復鼻竇的正常功能,如進階使用3D內視鏡導航手術,可以更精準去除病灶以及重建鼻腔鼻竇的功能。但有國外研究顯示,針對嚴重或頑固型的慢性鼻竇炎,逾3成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術後半年內有可能再復發鼻息肉,且症狀隨時間增長而變嚴重,也可能需要再次手術。王堂權表示,這類患者可能屬於跟免疫系統密切相關的「第二型免疫反應」發炎體質,相較一般患者,有較高的鼻息肉復發風險,除了手術治療,可能還需搭配類固醇鼻噴劑或口服藥物治療,目前也有新型的生物製劑,可以精準調控發炎物質,縮小鼻息肉體積、改善鼻腔阻塞與嗅覺喪失等症狀,並減少7成復發與需反覆手術的機率。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竇炎雖然有類似的症狀,但醫師指出,有幾個症狀差異可供自我檢視。(圖/王堂權醫師提供
柯文哲、高嘉瑜快篩陽 港湖女神大哭了
繼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確診後,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2)日表示,自己快篩陽性,目前正在等待PCR結果;此外,立委高嘉瑜也自爆,今早昏昏沈沈,然後就快篩陽了。柯文哲稍早在臉書表示,向各位市民朋友報告,自己早上因為咳嗽,喉嚨有些不適,主動做了快篩,結果是陽性。他已經透過掛號系統,預約仁愛醫院的防疫急門診,採檢完畢,目前正在等待PCR結果。柯文哲說,目前狀況還好,市政工作不會受到影響,一切如常,只是要小心不能傳染給陳佩琪。他指出,因為還有很多醫療與防疫的工作需要陳佩琪,會萬事小心,也請大家不用擔心!有港湖女神之稱的高嘉瑜則是說,前天開始有點喉嚨癢癢不舒服,當下快篩陰,但昨天開始咳嗽,半夜咳醒幾次,直到今天早上昏昏沈沈,有點喉嚨痛、頭痛、咳嗽。最後她快篩結果是陽性,也將此結果發佈臉書,並同時附上「大哭」的表情符號。
33歲女夜咳元凶竟是鼻竇炎 「新式導航內視鏡手術」精準治療
33歲的陳小姐,長期受鼻塞、鼻水倒流所苦,總是感覺喉嚨有異物,不時會想清喉嚨、咳出黃痰,偶爾還會陣發性頭痛,夜晚總是覺得口乾,嚴重影響睡眠。至嘉義長庚檢查為重度鼻竇炎,並有廣泛性鼻息肉幾乎阻塞整個鼻腔。因藥物治療效果不彰,接受嘉義長庚新式「iCT導航鼻竇內視鏡手術」,精準的將鼻腔與鼻竇內的息肉與膿液完整清除乾淨,無造成併發症,順利解決陳小姐長年的困擾。嘉義長庚醫院耳鼻科主任張耕閤醫師表示,慢性鼻竇炎是盛行率很高的疾病,約佔總人口的3-6.4%;台灣由於環境濕熱、人口密集以及空污問題等,使得鼻竇炎成為國人常見的疾病。病人常因鼻竇流出的膿液倒流到咽喉部,總是覺得喉嚨有痰,且會經常夜咳,並可能會有鼻塞、嗅覺異常、耳鳴、暈眩、頭痛等等併發症狀,不管在生活上或工作上都深受鼻竇炎所苦。鼻竇炎在治療上,多先以抗生素治療;若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為「慢性鼻竇炎」,主要靠鼻類固醇與鼻腔沖洗為主。但若藥物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已出現眼、臉或腦部併發症、鼻瘜肉變化、或疑似黴菌感染時,則建議以手術方式處理,清除鼻息肉與鼻竇內的膿液以改善症狀。有研究顯示,約30%的息肉性鼻竇炎患者曾接受手術治療。張耕閤醫師表示,雖然鼻竇內視鏡手術至今已有四十年以上的歷史,且為相當普遍的手術,但因為鼻竇位於眼睛及顱底的中央,周圍有許多重要器官,像是大腦底部、顱底動脈、眼球及周圍眼肌、嗅覺黏膜、視神經等等,因此這個普遍常做的手術需要相當的謹慎,否則一不小心傷及附近的重要結構,就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張耕閤醫師說,「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能讓病人在手術房中直接接受電腦斷層的檢查,手術醫師可以根據即時的影像,在手術中精準瞭解手術器械位於鼻腔內位置及其與周圍重要器官的距離,這可大大減少傷及重要部位的風險且能顯著提昇手術的精準度。此外,在手術結束時,還能再次使用術中電腦斷層掃描鼻竇,評估病灶是否有清除乾淨。在iCT導航輔助下,醫師因為能更清楚的辨識出重要結構與欲清除區之間的距離,與傳統內視鏡手術相比,可以縮減整體手術所需要的時間。他指出,iCT導航輔助鼻竇內視鏡手術的適應症,包括復發性鼻竇炎、廣泛性鼻竇炎、鼻腔鼻竇腫瘤切除手術、經鼻顱底手術、鼻竇結構異常等情況。嘉義長庚醫院從2020年10月開始至2021年底,已累計有50台以上iCT導航鼻竇內視鏡手術案例,同時在楊仁宗院長的帶領下「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臨床應用範圍不斷擴展,從腦部、脊椎、耳鼻喉、頭頸部、口腔、整形外科、血管外科及創傷手術等,都獲得極高的評價。嘉義長庚醫院楊仁宗院長表示,「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在外科手術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屬於新一代的手術硬體與軟體設備,它整合了電腦斷層掃描與導航功能。過去,手術計畫是以醫師判讀影像為根據,現在病人的數位資料上傳到導航系統,可經由導航追蹤工具,即時呈現人體結構的相對位置,結合影像及導航的功能來幫助外科醫師手術前的模擬,達到較小的傷口與減少對正常組織結構的損傷,藉此提升微創手術的安全性與精準度。張耕閤醫師提醒,如果有長期鼻塞、鼻水倒流、慢性咳嗽有黃痰、嗅覺異常、慢性頭痛、不時會聞到莫名異味等問題,請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是否罹患慢性鼻竇炎,以利及早治療,改善呼吸功能與生活品質。此外,就算曾接受手術的患者,也建議定期回診追蹤並規律洗鼻清潔鼻腔以減少鼻竇炎的復發。
停藥是大忌3/中醫說脾虛腎虛易氣喘 秋冬補氣多用這兩味食材
除了西醫藥物控制外,中醫對於氣喘也有獨到之處。中醫師張家蓓說,秋冬好發氣喘在中醫上多屬臟腑問題,其中又分成腎虛型與脾虛型。「今年因為夏天比較熱大家冰品吃得比較多,這一陣子門診中的氣喘病患多是屬於脾虛型。」中醫師張家蓓指出,腎虛型氣喘患者容易夜咳,且咳嗽時喉嚨常有黏液。(圖/報系資料庫)張家蓓解釋,脾虛型氣喘主要都是因為飲食不當所引起,常見症狀以乾咳為主,也常伴隨著過敏疾病發生像是流鼻水、皮膚過敏、濕疹等等;「我發現最近病患的眼睛過敏症狀很多,包括乾眼症、虹膜炎等等。」中醫師張家蓓指出,腎虛型氣喘患者容易夜咳,且咳嗽時喉嚨常有黏液。(圖/張家蓓提供)若幼年型氣喘未控制,容易成為成人型氣喘。至於腎虛型氣喘患者則是發作時間會比較固定,特別是從現在開始到冬至之前;因為溫度下降得比較快,患者調適能力比較差所導致;這類病患會以夜咳症狀為主要表現,而且咳嗽時會伴隨明顯的黏液。張家蓓建議,這時候要以補腎補脾為主,特別是蛋白質最好以紅肉為主,但如果體質是慢性發炎者則要避免;補脾則要避免冰冷食物,另外加工品也會增加體內過敏症狀。「加工品比較常見的就是會讓食物Q彈的修飾澱粉,容易導致血糖震盪造成體內發炎讓過敏變得更嚴重。」想要補腎、補脾,可多吃紅肉,但若身體正處於慢性發炎,就應避免。(圖/于魯光攝)張家蓓建議,中醫在治療氣喘上會使用肉桂、桂圓等藥材調整體質,建議可以適量添加在食物中烹煮,例如可以將3克肉桂加入紅茶中,就是一杯很美味的茶飲;此外,也可以用蔘片補氣。依中醫理論,吃太多冰品易造成脾虛,進而引發氣喘。(圖/報系資料庫)「蔘片可以抑制發炎反應、調節免疫,降低體內慢性發炎,久了過敏症狀就不會再發生」。不過,張家蓓提醒,服用蔘片要遵從「久服、少服」的原則,也就是小劑量、耐心長期服用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例如每天含兩片西洋蔘或是粉光蔘,長久使用就會有不錯的效果。自製西洋蔘茶,是抑制發炎、調節免疫力的好方法。(圖/鄭清元攝)
小感冒竟動用葉克膜救命 只因「二氧化碳濃度超標3倍」
70歲羅姓男子,本身有氣喘疾病,感冒一個禮拜都沒痊癒,夜咳嚴重,進而出現呼吸急促現象而收治在當地醫院,不料病情急轉直下,呼吸衰竭。因情況危急,轉送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該病患送達時,意識已經改變,即便插管使用呼吸器,體內二氧化碳濃度竟高達正常人3倍。最後急診科和心臟外科團隊啟動葉克膜治療,終於把羅姓男子從鬼門關搶救回來。急診科主任游俊豪表示,羅姓病患因為呼吸道感染引發嚴重氣喘發作,內分泌物增多,且持續收縮的支氣管使體內二氧化碳無法排出,造成高二氧化碳血症及昏迷。一般正常人血液二氧化碳濃度為40毫米汞柱,PH值7.4,但羅姓病患體內二氧化碳超過110毫米汞柱,即使插管使用呼吸器搶救,也無法降低二氧化碳數值,到院時血液PH值已不到7,不及時處理恐引起致命性的心臟問題,如心律不整或心跳停止等。急診室接收病患後立刻啟動葉克膜團隊,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醫師迅速置放葉克膜機器,加護病房立即增派照護人力,後續胸腔重症科醫師梁信杰接手治療。經過團隊積極搶救,病患當天二氧化碳數值就恢復正常,意識也回復,兩天後移除葉克膜,一個禮拜脫離呼吸器,目前平安出院。游俊豪提醒,天氣多變,患有氣喘的民眾,建議出門要帶口罩,避免溫差劇變、空氣汙染、黴菌塵蹣、病毒感染等因素誘發氣喘急性發作。第二,隨身攜帶速效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以緩解急性支氣管痙攣。第三,如果感冒症狀都沒改善,甚至夜咳嚴重,呼吸急促,一定要立刻就醫,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