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主教
」都柏林教堂遭人縱火 地下800年木乃伊經「水深火熱」恐難復原
位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聖米佔教堂」(St. Michan's Church),是當地最古老的幾座教堂之一,內部的地下墓穴以葬有多具中世紀木乃伊遺骸聞名。然而該教堂在11日下午遭人縱火,當地警消為了撲滅火勢,不得不放水灌救,保存在教堂地下的5具木乃伊因此浸水受損,恐怕難以復原,所幸無人傷亡。據《BBC》報導,這起縱火事件發生在11日下午16時30分左右,一名男子在聖米佔教堂內縱火,隨即被愛爾蘭警方逮捕。消防隊雖然趕到並撲滅了火勢,不過教堂牧師告訴到場的媒體,有五具遺骸在火災中已經受損。都柏林副主教兼聖米佔教堂牧師皮爾波特(David Pierpoint)表示,這起事件對於都柏林與當地歷史的破壞都是「災難性」的,當地教區的營運多方仰賴於賴於遊客參訪地下室內文物帶來的收入,這場事件後,未來教區的收入可能會銳減。皮爾波特沮喪表示,他打算聯繫愛爾蘭國家博物館,看看專家們能否搶救回一些什麼,但他對此不會抱太大的指望,「我們非常確定它們已經被摧毀,而且無法修復。」愛爾蘭聖公會大主教傑克森(Michael Jackson)則表示,這場災難是幾代人都難以挽回的損失,過去曾有許多都柏林市民、學校團體以及國際觀光客來此瞻仰十字軍東征的戰士們的遺體,然而現在他們再也沒有機會了。都柏林的聖米佔教堂據稱首度建於西元1095年,是當地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之後雖然在歷史變遷中一度毀損,不過1680年在此重新修起如今的聖米佔教堂,並在1725年、1767與1825年進行過翻修。教堂的地下墓穴中,葬有許多木乃伊遺骸,其中包含了十字軍東征期間的騎士、知名歷史人物與17至19世紀間許多都柏林有力家族的人士。這次受損的5具木乃伊中,就包含一具可追溯到800年前十字軍東征時間的戰士遺骸;而另外4具木乃伊也有400多年的歷史。過去,聖米佔教堂在2019年曾遭人闖入,當時被偷走了一顆教堂地下墓穴中保存的十字軍骨骸頭骨,所幸後來已被尋回。
睽違70年加冕儀式 查爾斯三世正式戴上「聖愛德華王冠」
英國王室6日晚間6點舉行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儀式,這是自1953年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後,睽違70年的首場加冕儀式;加冕儀式的5個階段完成後,查爾斯三世也被特伯里大主教主正式戴上象徵王權的「聖愛德華王冠」(St. Edward's Crown)。這場儀式約進行2小時,由坎特伯里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的威爾比(Justin Welby)負責主持,來參與的包括數千名來自各國的王室成員、知名政要等賓客;查爾斯三世宣讀完誓詞後脫下加冕禮袍並坐上「聖愛德華御座」(Saint Edward's Chair),大主教也給予他代表宗教與道德權威的「聖球」、權力和公正的「十字權杖」,以及象徵平等與仁慈的「聖鴿權杖」,最後戴上愛德華王冠完成儀式。
攜手教會巨頭譴責「反同性戀法」 教宗:同志也是上帝的孩子
近日天主教會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與聖公會會長坎特伯里大主教韋比爾(Justin Portal Welby)、蘇格蘭長老會大會主持人格林希爾茲(Iain Greenshields)日前前往南蘇丹進行訪問。在訪問結束後,3人譴責目前部分國家運行的「反同性戀法」是一種罪惡與不公正的行為,其中方濟各甚至直言「同志也是上帝的孩子,應該要受到教會的歡迎」。根據《BBC》報導指出,不管是教宗,還是聖公會會長坎特伯里大主教,甚至是蘇格蘭教會大會主持人,其實都是屬於三大傳統宗教的領導人,而這次聯合出訪南蘇丹也是500年來首次齊聚一堂,因此格外引人注目。也由於全球目前仍有67個國家將同性戀視為犯罪,南蘇丹也名列其中,所以教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再次受到關注。教宗方濟各是明言表示「有同性戀傾向的人,也是上帝的孩子,上帝也會愛著他們、陪伴著他們」,方濟各也認為「將他們的性傾向定義成犯罪是不公平的行為,譴責同志是一種罪過」。先前方濟各也曾表示,天主教教義雖無法認可同性婚姻,但他卻表態支持同志「民事結合(civil union)」。蘇格蘭長老會大會主持人格林希爾茲(左)與聖公會會長坎特伯里大主教韋比爾(右)。(圖/達志/路透社)而對於教宗方濟各的言論,聖公會會長坎特伯里大主教韋比爾也表示強烈支持,也表示他將會在即將舉辦的總會會議上引述教宗的談話內容。而先前也有消息指出,聖公會雖然無法允許同性伴侶在教堂內結婚,但卻允許給與同性公証婚姻祝福。蘇格蘭長老會大會主持人格林希爾茲也表示,自己在閱讀四福音書時,他從裡面只有看到耶穌對任何人表達愛,但沒有看到他拒絕任何人。他也強調「這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可以給予任何人唯一肯定的答案」。
教宗方濟各稱「同性戀不是犯罪」 支持LGBTQ進教堂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稍早接受《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專訪時,批評將同性戀視為犯罪的法律是「不公正的」(unjust),呼籲支持這類法律的天主教主教歡迎LGBTQ人士進教堂。據CNBC的報導,教宗方濟各於24日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同性戀不是犯罪」。他承認,世界上某些地區的天主教主教支持將同性戀定為犯罪或歧視 LGBTQ社區的法律,他本人用「原罪」(sin)一詞來形容這種問題,並將此態度歸因於文化背景,他也表示主教尤其需要經歷這個變革過程,以承認每個人應享有的尊嚴。教宗方濟各說:「這些主教必須有一個皈依的過程」,並補充說他們應該「展現出溫柔,就像上帝對我們每個人的態度。」致力於終止此類法律的英國組織「人類尊嚴信託」(Human Dignity Trust)聲稱,全球約有67個國家或司法管轄區將雙方合意的同性性行為視為犯罪,其中11個國家甚至會判處死刑。專家表示,即使法律沒有確實執行,它們也會助長對 LGBTQ社群的污名化和暴力,但也有反對者認為,西方國家不該將普世價值強加在其他國家,應尊重各國的文化、習俗和價值觀。這些法律在非洲和中東很常見,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時代或受到伊斯蘭法律的啟發。一些天主教的主教強烈支持這些法律,認為這些法律與梵蒂岡的教義一致,並且認為同性戀活動「本質上是錯亂的」。聯合國一再呼籲終止直接將同性戀定為刑事犯罪的法律,稱這些法律侵犯了隱私權和不受歧視的自由,並且違反了國際法規定的義務,也就是各國應保護所有人的人權,無論其性取向與性別認同。教宗引用天主教教理問答稱同性戀者必須受到歡迎和尊重,不應被邊緣化或歧視:「我們都是天主的兒女,天主愛我們原本的樣子,也愛我們每個人為尊嚴而戰的力量。」教宗說,在討論同性戀時需要區分法律上的犯罪(crime)和宗教上的原罪(sin)。教宗說,「身為同性戀者並不是法律上的罪,這不是犯罪;是的,但這是一種宗教上的罪。」教宗補充說,「對彼此缺乏仁慈,也是一種原罪。」儘管如此,教宗方濟各並沒有改變天主教會認定同性戀行為是「本質上錯亂無序的」(intrinsically disordered)基調。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大主教時,他贊成授予對同性伴侶的法律保護,作為支持同性婚姻的替代方案,因為天主教教義仍舊禁止同性婚姻。儘管如此,方濟各仍受到許多LGBTQ社區的批評,因為梵蒂岡教義辦公室在 2021年頒布了一項法令,即教會不能祝福同性性行為,「因為上帝不能祝福罪惡。」
哈利王子紀錄片「移花接木」諷刺媒體騷擾 皇室專家:裡面太多畫面造假
哈利王子夫婦為Netflix所拍攝的紀錄片《哈利與梅根》(Harry & Meghan)目前已經正式對外釋出預告片。但有眼尖的媒體發現,這段紀錄片中有部分片段似乎是「移花接木」,目的似乎是為了諷刺媒體的騷擾。而也有資深的英國皇室專家表示,在預告片中看似媒體偷拍的片段,其實都有經過皇室授權。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Netflix稍早釋出了《哈利與梅根》最新的預告片,內容主要是描述媒體針對梅根的騷擾,以及英國皇室內部存在著階級與種族歧視等問題。在預告片22秒處,一個媒體手持相機站在高處偷拍哈利王子夫婦的片段,看起來就好像媒體未經許可入侵後進行偷拍。這個畫面看起來就像是媒體偷拍。(圖/翻攝自YouTube)但其實這個畫面是經過特別安排的,英國皇室評論員喬布森(Robert Jobson)表示,這個場景的拍攝地點是在南非開普頓英國大主教的官邸,「當時就只有我跟哈利王子夫婦在那邊,這是一個經過他們允許的拍攝」。事後他也公布相關照片,表示當時其實是獲准拍攝的,並非是刻意偷拍。而在預告片48秒處,一群攝影記者們手持著設備往前進的畫面中,雖然這個畫面一閃即逝,但仍然被人注意到,這個片段其實是取自於前超模凱蒂普萊斯(Katie Price)因為酒駕前往克勞利地方法院的畫面。這個稍縱即逝的畫面,被人家發現根本與哈利王子夫婦無關。(圖/翻攝自YouTube)英國皇室評論員威廉姆斯(Richard Fitzwilliams)在看過預告片後,表示Netflix這部紀錄片將會對英國皇室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是一個全面性、急遽破壞性的攻擊。紀錄片的問是有可能會削弱英國皇室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年輕人心中。
英女王逝世/國葬9/19在西敏寺舉行 前4天開放民眾瞻仰遺容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於台灣時間9日辭世,享耆壽96歲,在位70年又214天。英國王室宣布,國葬將於19日在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舉行。根據《BBC》報導,女王靈柩將於11日上午10時左右離開巴爾莫勒爾堡(Balmoral Castle),前往蘇格蘭首都愛丁堡的荷里路德宮(Palace of Holyroodhouse),路程約6小時。12日下午,女王的靈柩將在國王和皇室成員陪同下,移靈至愛丁堡聖吉爾斯大教堂(St. Giles' Cathedral),並開放民眾弔唁;到了晚上,皇室成員也會在此進行守靈。13日,女王的靈柩將以空運的方式回到倫敦白金漢宮。14日,女王的靈柩預計於下午2時許,以公開形式,從白金漢宮前往威斯敏斯特宮的威斯敏斯特廳,期間會有大型閱兵儀式。坎特伯里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將在禮堂向公眾開放之前,舉行一次由查爾斯國王和其他皇室成員參加的簡短儀式。15日至18日,女王停靈西敏宮,西敏宮將全面開放讓民眾入內弔唁。19日是女王離世第10天,這天也是「全國哀悼日」,英國全境默哀2分鐘。葬禮結束後,靈柩將移至溫莎城堡,女王安葬於喬治6世紀念禮拜堂(King George VI MemorialChapel),長眠父親喬治六世國王與丈夫菲利浦親王(PrincePhilip)身邊。
70年性侵近22萬未成年信徒 法國主教團高層下跪懺悔
法國獨立調查委員會於10月爆料,法國天主教會從1950年開始,就有21.6萬多名未成年兒童遭到神職人員性侵。為此,法國主教團會議主席博福特(Eric de Moulins-Beaufort)於6日率領主教團高層,在盧爾德聖母朝聖地(Sanctuaires Notre-Dame de Lourdes)下跪懺悔。根據《衛報》報導指出,法國主教團會議主席博福特率領著120名大主教、主教與教會管理層,於6日出席盧爾德聖母朝聖地的哭泣兒童雕像照片揭幕儀式,更有一名教會受害者在現場發表演說,陳述自己過去遭受到的痛苦。除此之外,因應受害者的要求,現場的神職人員均是以便裝出席,並沒有身著神職人員服裝。報導中指出,法國主教團在5日的年度會議上進行投票,投票結果認為教會應該要對性侵兒童一事負起責任。博福特也坦言,議會上也證實過去教會對於兒童性侵一視均視而不見,所以才選擇在盧爾德聖母朝聖地設立照片牆,時刻提醒教會過去所帶來的創傷。而在揭幕儀式過程中,博福特還帶領著一眾大主教與主教下跪懺悔。雖說法國天主教團用行動證明懺悔的決心,但童年時期曾有受虐經驗的75歲神父德爾博斯(Jean-Marie Delbos)表示「這只不過是教會的騙局」,他呼籲法國天主教團應該要嚴懲那些性侵幼童的神父,同時也要解除他們的職務。64歲的信徒雷布 (Anne Reboux) 表示,他認為一般的信徒們應該要在教團中積極的參與各項事務、獲得更多的機會,這樣就可以避免因為等級制度而發生濫用權力的事情。
羅馬尼亞東正教6週大嬰兒受洗!「頭浸泡聖水3次」下秒慘死
羅馬尼亞一名6週大的嬰兒在接受東正教洗禮儀式後,不幸死亡,解剖後發現嬰兒的肺部裡出現積水,引發當地的改革聲浪,盼能調整受洗方式,避免意外再度發生。根據《BBC》報導,這名6週大的嬰兒接受洗禮儀式,沒想到被泡進聖水中3次後心臟驟停,經解剖發現嬰兒的肺部裡出現積水。因這起意外,羅馬尼亞約有6萬人簽署請願書,盼能將洗禮方式改變,其中一名最高階神職人員大主教卡里尼克(Calinic)也支持改革。卡里尼克表示,耶穌受洗時,是站在水深及頸的河裡,之後低下脖子,水由上方倒下,並沒有整個人都浸泡在水中;而他多年前在羅馬尼亞外西凡尼亞(Transylvania)擔任神父時,嬰兒接受洗禮是將腳放進水中,聖水從頭上灑下,也沒有整個泡在水裡。羅馬尼亞請願書發起人杜米特魯(Vladimir Dumitru)則認為,為了防止不必要的風險,洗禮儀式應該要有人在旁監督,且他們提出的建議非常溫和且有建設性。不過東正教許多神職人員認為,嬰兒受洗時將頭部進泡在水中,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希望能夠保留這種古老的儀式,而該名為嬰兒受洗的牧師因過失致死,正在接受進一步的調查。
首次明確表態!教宗方濟各挺同性民事結合 直言:他們有權擁有家庭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21日播出的一部紀錄片中,表態支持同性戀伴侶的民事結合,這與傳統梵蒂岡所持立場大相徑庭。天主教通訊社報導,教宗在一部與其生活有關的紀錄片《弗朗西斯科》(Francesco)中說:「同性戀人士有權成為家庭的一部分,他們是天主的孩子,有權擁有家庭。沒有人應該被拋棄,或因此而痛苦不堪。」教宗補充說:「我們必須制定民事結合法,這樣,他們就得到了法律保障。我堅持這一點。」在擔任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主教期間,方濟各支持同性伴侶的民事結合,代替同性婚姻。然而擔任教宗後,他從未公開表示支持民事結合。這次方濟各在紀錄片中的說詞,是2013年他擔任教宗以來,在這個議題上最最清晰的表態。
牧師裸躺祭壇!揪辣妹「嗨玩3P」拍性愛片 大主教震怒放火除魔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一名男牧師,最近找來了2名色情女星,在教堂內玩起角色扮演,並在祭壇上翻雲覆雨搞3P,一旁還架設器材錄影,行徑相當誇張,最後全都被控該州的重罪。這件醜聞震驚當地社會,大主教震怒下令焚燒遭到褻瀆的祭壇,以驅除惡魔。根據《The Sun》報導,事發於9月30日深夜11點,有民眾路過聖彼得與保羅天主教堂(Sts.Peter and Paul Catholic Church)時,發現裡頭的燈光還亮著,好奇從窗外一探,竟看見37歲牧師克拉克(Travis Clark)半裸躺在祭壇上,與2名穿著緊身馬甲衣的女子,正在發生性行為。警方獲報後隨即趕抵現場,將情趣用品、舞檯燈及錄影設備全數沒收,23歲梅莉莎(Melissa Cheng)與41歲明蒂(Mindy Dixon)表示,她們是獲得克拉克的許可,才會在教堂內錄製性愛影片,3人最後被依公共猥褻罪起訴,最高判處3年有期徒刑,而克拉克隔天就被火速革職。對此,新奧爾良大主教艾蒙德(Gregory Aymond)拍攝影片向教區內的居民道歉,「我對於他的淫穢行為感到可悲且憤怒,等待細節釐清之後,我將把祭壇拆除、燒毀,並建造一座新的祭壇。」據悉,同教堂的前牧師瓦蒂尼(Pat Wattigny),上個月也因不當舉動遭到撤職。
PO柯比「我無法呼吸」黑T照 凡妮莎聲援種族歧視抗議活動
美國因「佛洛伊德之死」使全民怒火沸騰走上街頭抗議。而柯比(Kobe Bryant)的遺孀凡妮莎(Vanessa Bryant)也未缺席這場種族歧視的抗議活動;她在社群媒體上貼出柯比在「麥可布朗」事件中穿著的「我無法呼吸」的黑色T恤照,並一連發了4篇文章表示支持。柯比穿著「我無法呼吸」黑T照。(圖/vanessabryant IG)2014年於美國密蘇里州年時也曾發生過一起種族歧視案件。一名18歲的非裔美國青少年麥可布朗(Michael Brown),在未攜帶任何武器以及和警方交談不到3分鐘的時間內遭射殺,理由僅因當地警方認為他涉嫌一起搶劫案,但直到他被射殺前,都未談到搶案一事。此事件在當時造成輿論譁然。柯比與詹姆斯(LeBron James)、賈奈特(Kevin Garnett)與厄文(Kyrie Irving)等NBA巨星,紛紛穿上「我不能呼吸(I Can’t Breathe)」黑色T恤表達抗議。「麥可布朗」事件發生至今僅6年,又再度發生非裔的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槍殺,瞬間點燃民眾怒火。柯比遺孀凡妮莎為此在社群媒體上先PO出一張當年丈夫曾穿著「我無法呼吸」T恤的照片,之後更是連續發了4篇貼文聲援種族歧視抗議活動。這些貼文的內容分別為,「作為反種族歧視份子,沈默是不夠的,現在是時候大聲譴責種族歧視了。」、「『無視膚色』並不是口號,我看見你的膚色,向你致敬,重視你的貢獻,我會從你的生活經歷中學習,我反抗傷害你的種族主義,你是美好的,告訴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這才是目標。」(圖/vanessabryant IG)另外還引用了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前南非大主教屠圖(Desmond Tutu)的名言,「如果你在不正義的場合中選擇了中立,那你就選擇了和壓迫者為伍。」號召民眾打破沉默,共同響應這次的種族歧視抗議活動。(圖/vanessabryant IG)
【舒心BAR】吳若權:平靜就是最深的喜悅
感官接收的快樂是一時的,心靈深處的喜悅,卻可以持續很久。而更深刻的喜悅,通常也可能伴隨著痛苦而來。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會帶給你真正的喜悅呢?當你碰到不開心的事情,要怎樣做才能夠轉念,讓自己重新獲得恆常的快樂呢? 透過《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這本書中,屠圖大主教和達賴喇嘛,兩位宗教領袖充滿智慧與啟發的對話,我們可以學到:喜悅真正的本質,並因此獲得恆常的快樂。一般人所追求的快樂,往往只是瞬間的感受,費盡千辛萬苦才能獲得的,一旦到手,卻又沒有想像中的滿足。求學時以為成績名列前茅,就可以得到快樂;就業時以為加薪和升遷,就是快樂;戀愛時以為虜獲對方,就會快樂;等到為人父母,以為子女有好的表現就是快樂;最後碰到生病痛苦,以為早日康復就是快樂。其實無論是物質滿足,或是來自外在的條件,都沒有辦法帶來真正的快樂。尤其追求感官的快樂,更是永遠不會滿足。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曾提出「快樂水車」的理論說,人生對於快樂的渴求,就像是部運轉不停的水車,當你的權力與財富增加以後,慾望就會跟著調高,嚮往更多的享受。甚至因此花費更多的心力與金錢,想要換取更多的滿足,最後透過物質所帶來的樂趣,反而會有「邊際遞減」的效果。真正的喜悅 不過度起伏許多人會把喜悅和快樂畫上等號;但屠圖大主教說:「喜悅,比快樂大得多。人們常常覺得要靠外在環境,才會得到快樂。喜悅,卻不用依靠外在條件就可以獲得。」而達賴喇嘛則認為:生命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免除苦痛,發現喜悅。所謂的「不貪著」,意思就是不會因為貪圖享受而執著,並不是完全不可以享受。你可以享受電影所帶來的感官刺激,但電影放映結束之後,你要能夠深刻地體會剛才落幕的只是一場戲,不要讓戲中的所有情緒,影響到自己日常的生活,也不要因為沒戲可看,而讓自己的情緒受到影響。簡單地說,感官接收的快樂是一時的,心靈深處的喜悅卻可以持續很久。但是更深刻的喜悅,通常也可能伴隨著接受痛苦而來。例如:婦女生產,在醫學上屬於最高等級的痛苦,而且隨時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媽媽經歷分娩痛苦的過程,看到初生的嬰兒,得到的是無盡的喜悅。生活中很多的苦,可以歸納為以下的負面情緒,會讓我們遠離喜悅。包括:1.恐懼、壓力與焦慮;2.沮喪與憤怒;3.悲傷與哀慟;4.絕望;5.寂寞;6.嫉妒;7.苦難與困境;8.病痛與恐懼死亡。這些情緒的苦多半是自己找來的。根據達賴喇嘛的說法,除了阻止不了天災,或是天災造成的後果,大多數的痛苦其實是我們可以消除的。有些人遇到苦難時,會習慣跟別人比較,看更不幸的人,相對照之下就會感覺自己其實沒那麼苦。不過達賴喇嘛認為,這個方法並不完善,因為你這樣做,始終還是在尋找外在的參考點,進行無謂的比較。更好的方法是,把自己的境遇和他人的經歷串聯在一起,將自我擴展到他人,這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具體實踐,因此而消融了痛苦。善用8支柱 從情緒脫困相對地,喜悅共有8大支柱。第一大類是來自於「心智理性」的特質,像是:觀點、謙卑、幽默和接納;第二大類是「心靈感性」的特質,包括:寬恕、感恩、慈悲和慷慨。在第一大類「心智理性」中的最後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那就是接受人生中所有的痛苦、遺憾與美好!所謂的「接受」,並不是要你聽天由命,而是承認目前存在的所有客觀事實。舉個例子來說,一般上班族來自人際互動上的痛苦,主要發生於同事之間。你的同事可能是一個忌妒心很強,又喜歡收割別人成果的豬隊友。你可以選擇抱怨也可以長期隱忍。但這兩種態度都無法讓你擺脫痛苦。正確的做法是:先接受這個事實。你的確有一個這樣的同事,然後試圖找出解決的辦法。相對於憤怒、憎恨、恐懼,你可以對他升起悲憫,同情他的自私與困境。這樣做也許無法立刻有效改善他對你的惡意,但你的心靈會慢慢獲得平靜而讓自己常保喜樂。慢慢地也許就會改變你們之間的關係。過度強調自我,是讓自己獲得喜悅的最大障礙之一。如果凡事都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看起來好像會爭取到更多,但不自覺地會招來更多恐懼和不安全感。寬恕不只是單純「諒解他人」而已,也是讓自己從這一刻就可以開始享受喜悅,不再讓憤怒、憎恨、恐懼等負面情緒,繼續殘害你未來的人生。《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圖/天下雜誌提供)《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達賴喇嘛與屠圖大主教,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五天相聚,這可能是一生最後一次相見,他們卻選擇毫無保留地回答來自全球上千個關於喜悅的問題。———————————————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