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紋螯蝦
」 螯蝦 埃及聖䴉進擊的螯蝦1/大理石紋螯蝦兵團入侵都市之肺 無限自我複製狙殺螢火蟲
隨著外來物種「埃及聖䴉」、「綠鬣蜥」和「綠水龍」等相繼威脅台灣生態,現在就連復育螢火蟲的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也難以倖免,遭到無性生殖的「大理石紋螯蝦」破壞螢火蟲棲息地。對此,立委林奕華指出,農委會每年編列的外來種防治經費少,轄下執行單位更是「多頭馬車」,導致防治「火力」分散,事倍功半。生物專家也提醒,不能再用以往「單一區域」或「單一物種」的舊思維來防治外來物種,務必責成任務編組統籌執行,並給予預算支援,遏阻生態浩劫發生。台北市龍門里里長黃絹家偕立委林奕華、大安森林之友會志工前往大安森林公園會勘,隨便就撈到不少大理石紋螯蝦。(圖/李宗明攝)近來傳出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遭外來物種「大理石紋螯蝦」(螯蝦)肆虐,牠不僅會捕捉原生種小魚,更常剪斷池內的水生植物幼莖,攻擊螢火蟲幼卵,令螢火蟲棲息地危在旦夕。本刊調查,台灣水族業者多年前引進的螯蝦,對水質要求較低,外表五彩繽紛,還相當容易繁殖,立即成為飼主新寵,但是螯蝦長大後,「塞」得小水族箱密密麻麻、不易管理,許多飼主便隨意找公園棄養。復育螢火蟲的大安森林生態池,驚見外來大理石紋螯蝦破壞生態。(圖/李宗明攝)
進擊的螯蝦2/離水一小時還能活!歐日均淪陷 大理石紋螯蝦攻陷北市
國際期刊《全球變遷生物學》今年七月提出警告,全球外來種大幅增加,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急劇變化,讓生態系統受到永久性破壞。尤其被棄養放生的螯蝦,已引發匈牙利、捷克,甚至是日本的生態危機。「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大安森林之友會)祕書長賴素燕引領本刊記者,走向大安森林公園一處生態池邊。她指著一隻剛捕獲的螯蝦,面露憂慮地說:「螯蝦生命力極強,離開水面一小時內都還能活,具孤雌生殖(無性生殖)特性,僅一隻雌蝦一次就能產蛋二百顆。」大安森林公園螢火蟲生態池已遭大理石紋螯蝦攻陷,隨便一撈就一大堆,相當驚人。(圖/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提供)有鑑於螯蝦強靭的生命力,台北市龍門里長黃絹家憂心追問:「牠有沒有可能爬離生態池,順著水道擴散?」所幸根據大安森林之友會顧問、昆蟲博士吳加雄調查,除了公園內四個螢火蟲生態池遭螯蝦肆虐,園內遊客賞鳥的中島大池塘還未受到「汙染」,且生態池並無對外聯繫水道,牠們應暫時還不會向外擴散。不過,吳加雄語帶保留地說:「未來小螯蝦是否會被鳥類無意間帶至公園外繁衍,仍需觀察。」這句話讓立委林奕華和隨行的農委會、台北市政府官員,個個皺起眉頭。雖然大安森林公園的生態池都無對外聯繫水道,但水塘中棲息許多水鳥,可能間接讓大理石紋螯蝦向外繁衍。(圖/李宗明攝)水族業者則表示,理論上大理石班紋蝦是外來物種,不能隨意販賣給民眾,但問題是,國內業者飼育螯蝦能力很強,國外螯蝦被引進後相繼衍生出各式各樣品種,被當成水族寵物販賣。而現行法令對「外來物種」「水族寵物」的分野標準並不明確,大理石班紋蝦販賣就游走在灰色地帶間。該業者說,大多數同業都清楚螯蝦生命力很強,販賣小螯蝦前都會先告知民眾「要想清楚」「千萬別買回家後在任意棄養」,但民眾是否會照辦,並非業者可掌握,只希望大家多關心環境生態,不要因棄養,導致「水族寵物」變成「生態殺手」。
進擊的螯蝦3/「巫婆鳥」在台無天敵繁衍萬隻 長官看到新聞才下令撲殺
「總得等長官下令,態度太消極,外來物種族群數量恐怕一發不可收拾。」立委林奕華說,主管外來種的農委會,有關防治預算的編列,目前仍按「物種屬性」來分配、執行,水面下的物種歸漁業署,陸上及空中的歸林務局,防檢局則專責攔截自海關闖關的外來物種。「以大理石紋螯蝦為例,理論上應由漁業署管理,但漁業署卻以『北市府預算多』為由拒絕補助,雖大安森林之友會慨然同意全額負擔移除防治經費,但外來物種是全國性議題,螯蝦棄養不會僅限於台北市,如果各縣市防治腳步不一,未來難保不會又肆虐全台。」林奕華苦口婆心地說。大理石紋螯蝦生命力、生育力極強,在多國引發生態問題,如今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現蹤,已破壞生態池螢火蟲復育成果。(圖/李宗明攝)本刊調查發現,政府雖逐步宣導防治外來物種的重要性,但預算編列顯然與外來物種入侵速度有段差距。以立法院審查的明年度(一一○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為例,漁業署有六項預算與外來物種防治有關,但預算總額僅二千五百萬元,預算動用卻有「僅限補助有漁港城市」的不成文規定。換言之,沒漁港的台北市就無法取得漁業署補助,防治外來物種一且得自己來。為了避免用藥「毒殺」大理石紋螯蝦,卻反而造成公園生態崩潰,大安森林之友會爭取企業贊助,動員大批志工放置捕蝦籠,迄今移除約三千五百隻螯蝦,「人力只能抑制螯蝦密度降至環境可忍受程度,但棄養歪風不止,螯蝦永難根除。」吳加雄語重心長地說,外來物種多半對台灣生態有極強適應力,不同物種對各地生態危害程度情況不一,卻未必都能像大安森林之友會這麼幸運,得到企業財力支援,全力保護園區內的生態平衡。台灣引進外來種蜥蜴種類愈來愈多,卻常爆出惡意棄養,現已是北綠水龍、南綠鬣蜥橫行的窘境。(圖/報系資料照)吳加雄的憂心,只是生態防治冰山的一角。專攻台灣生態研究的國立大學知名學者也透露,雖然近年來政府開始重視外來物種防治,但重心仍聚焦在避免影響本土物種的「經濟價值」;至於對生態的衝擊,大學研究單位、民間團體似乎比政府更為重視,讓政府難免招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新聞報導到哪防治到哪」等質疑,總是要等到外來物種族群「大到管不了」,政府才匆匆投入預算防治。以雲林縣、彰化縣一帶赫赫有名的「埃及聖䴉」為例,早在三十年前起就現身台灣西部,迄今繁衍早已破萬隻。埃及聖䴉會與原生鳥類競爭築巢地,在台灣幾乎沒有天敵,嚴重威脅生態,但防治進度一直很緩慢,兩年前蘇揆南下視察,親眼目睹埃及聖䴉族群之龐大,愕然之餘下令專案移除。林務局從去年底核准人員使用空氣槍應對,今年也編列三千五百萬元預算繼續移除,截至今年中已移除超過二千隻,但未移除的數量還是不少。
進擊的螯蝦4/預算審查期成物種防治空窗 經費沒到位縣府還向學校借錢
在台灣西部族群越來越大的外來物種埃及聖䴉屬於林務局管轄,林務局在110年度預算中,雖針對外來物種編列近二億元的預算,但該筆預算還同時要支應房屋租金、國外旅費、獎補助和研修等,以及持續支援移除埃及聖䴉工作,都已占掉大部分預算,但林務局負責主管的外來物種並不僅有埃及聖䴉而已,其他外來物種還能分配到多少研究、移除經費?至於也與外來物種防治有關的防檢局今年度預算,則仍集中在防治非洲豬瘟,無暇管到已經入境的外來物種問題。南臺灣「綠鬣蜥」防治同樣束手無策,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宣汶帶領的團隊,多年來研究防治綠鬣蜥,許多研究生因綠鬣蜥議題與台灣本土生態有了更多的接觸與瞭解,使命感大增下,在研究之餘也常自告奮勇協助移除作業。大安森林公園螢火蟲生態池已遭大理石紋螯蝦攻陷,隨便一撈就一大堆,相當驚人。(圖/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提供)一位研究生告訴本刊,要觀察、移除綠鬣蜥,必須在夜間進行,配合綠鬣蜥習性,由於綠鬣蜥喜歡在靠山區、樹林多的地方,因此常常只能靠一支手電筒,慢慢尋找其蹤跡,南部天氣熱夏天溫度高、蚊蟲多,其實是相當辛苦的工作,但為了讓台灣生態更好,沒有人喊苦。「嘉義縣政府也很有心要移除綠鬣蜥,但縣府財力有限,只能逐年編列預算,並仰賴中央補助。問題是,每到年底核銷預算的時段,往往也是進入綠鬣蜥繁殖高峰期之際,預算卻得面臨斷炊,大家都覺得很可惜」。陳宣汶說。他指出,不忍心見到縣府防治工作作一半,也不希望防治工作作作停停,研究團隊只好先向學校勻支經費確保替學生辦理保險,這段時間學生們就當成做「志工」,等到新年度縣府經費撥下後再歸墊。但墊支僅能偶一為之,不可能變成常態,陳宣汶因此表示,當然樂見中央政府能給與地方更多補助防治外來物種,雖然他知道有些學者比較悲觀的認為「外來物種怎麼抓也抓不完」,但是國際上確實已經有撤底成功移除外來物種的成功案例,台灣若能比照埃及聖䴉有專案編組及預算,相信也可以複製法國徹底防治埃及聖䴉、紐西蘭移除外來種老鼠等成功經驗,加速讓綠鬣蜥密度下降至生態可容忍的程度,讓台灣原生種動植物可以永續存活。生態保育的重要性,人人都能琅琅上口,面對外來種入侵威脅持續升高,台灣生態也面臨新一波挑戰,政府能否展現更多防治魄力,外界都在等著看。
CTWANT 政治爆掛》外來種螯蝦侵台 農委會拚防治一團亂
埃及聖䴉、綠鬣蜥和綠水龍等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相繼威脅台灣生態,現在就連復育螢火蟲的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也難以倖免,遭到無性生殖的「大理石紋螯蝦」破壞螢火蟲棲息地。生物專家指出,對付外來物種不能再用以往「單一區域」或「單一物種」的舊思維來防治,務必責成任務編組統籌執行,並給予預算支援,才能有效確保台灣原生物種永續生存;立委也發現農委會每年編列外來種防治經費少,轄下執行單位「多頭馬車」,導致防治「火力」分散,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