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缺工
」 缺工 黑工 大缺工 興富發 少子化少子化也找嘸工作!35歲男提「35K、周休2日、正常白班」 網嘆:只缺廉價奴工
隨著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等社會風氣盛行,台灣面臨嚴重少子化問題,出生嬰兒數更從1980年41萬人,降至2023年14萬人。就有一名35歲的網友抱怨,明明有少子化、缺工的狀況,他卻無法在北部找到月薪3萬5、正常白班、周休2日的職缺,貼文隨即引發網友熱議,紛紛直言「缺的是廉價奴工」、「屎缺大缺工而已,好缺人很滿」。這名網友在PTT八卦板以「少子化缺工但我找不到工作?」為題發文表示,他今年35歲,剛失業1個多月,在北部想找月薪3萬5、正常白班、週休2日的工作,「找了一個月都找不到,都是一堆奇怪基本薪資還要輪班的糞工作來找我面試」。接著,原PO還在留言區喊到,「做那些爛工作我寧願在家裡啃老」、「我家樓下就有小七,近就贏了」、「兩頭班不如在家啃老」、「爛命一條奴性重」、「我很知足,我年薪40萬就好」。貼文一經曝光後,不少網友指出,「屎缺很缺人啊」、「缺的是廉價奴工」、「沒有缺工是缺便宜的外籍勞工」、「人家缺2萬8的工,不是缺你這3萬5的工」、「在需要的是低薪奴工」。也有人認為,「沒有技能的工作一堆很好找,你要是沒技能就別挑了」、「35沒專業技能就別挑東挑西好嗎」、「工地缺人啊,但是你們不要而已」、「飯店房務缺得要死,自己不做的」、「什麼都不會當然只能做體力活,你想挑好工作也要有能力,不然人家幹嘛選你」。此外,還有鄉民建議,「至少先32K,學個經驗與技能再跳槽絕對4萬起」、「你討厭寵物嗎?獸醫助理普遍缺人,你找看看」、「加油站、餐飲、便利商店、麥當勞都比35K高吧?我家附近餐飲都40起跳了」。
6成5企業表態Q4有加薪計畫 可望助攻內需消費
通膨環境遇上求職市場大缺工,人力銀行公布「龍年第4季景氣暨勞動市場趨勢調查」結果顯示,有64.8%企業表態今年第4季有加薪計畫,不僅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53.6%,更創下12年以來新高,預計加薪的幅度平均值落在4.2%:人資專家楊宗斌表示,企業加薪意願創新高,在第4季消費旺季來臨之際,對內需消費有推波助瀾的效益。楊宗斌分析,第4季是傳統消費旺季,除百貨周年慶外,還有網購雙11、耶誕節、新年跨年等,消費會持續到隔年農曆年後,而企業決定該年度加薪,最可能生效的日期落在第4季或隔年第1季,倘若在消費旺季看到薪資增加,上班族購物預算很可能從2萬元提升至2.5萬元,有助於刺激第4季的內需消費。楊宗斌觀察,每年百貨周年慶業績可視為內需景氣指標之一,上班族會將「購物」視為犒賞自己的方式之一,尤其調薪或領到分紅、業績獎金時,出手會比較大方,也有上班族作為宣洩工作壓力的途徑之一,但也要奉勸上班族「量力而為」。人力銀行調查顯示,64.8%企業有計畫於第4季加薪,其中44.5%是採「績效加薪」、20.3%全面,即加薪基本原則是「員工績效至上」,而薪資「獎金分紅」也成公司留才、攬才的主要工具,只是這部分的報酬增減,通常與景氣具有「正向連動關係」:而齊頭式加薪意願比較高的資方,以缺工中的行業為主。楊宗斌從各大產業近來「求才」職缺觀察,第4季景氣屬於「內熱外溫」,從百貨周年慶到耶誕、跨年檔期,內需型店家多面臨缺工問題,徵才需求不斷,不過,有不少的工作,可能屬於「臨時性」職缺,時薪條件也跟著墊高;楊宗斌指出,與去年不同的是,嚴重缺工的行業不再局限於服務業,今年外銷接單加溫,使得製造業、科技業同樣出現人力吃緊窘境的現象。1111人力銀行表示,加薪風潮一波接著一波,如福利上領先同業的鼎泰豐在年中宣布薪資調漲後,加薪幅度6%到9%,無經驗的外場人員起薪已經高達5萬元,大型的連鎖品牌王品集團9月起也有新的薪資方案,規畫在第4季要擴大徵才300人,開出儲備幹部最快一年內,月薪就能達到5萬5000元高薪吸引人才。
已經大缺工還遇颱風假 業者:放1天可能影響工期1個月
全台受到山陀兒颱風緩慢移動的影響,連放颱風假,連風雨不明顯的新北市也連放了2天。不過這樣的颱風假對於很多業者來說,反而造成業績的損失以及工作期程上的影響,尤其現在市場缺工,人力要臨時調配非常困難,可能放了1天颱風假,對工期的影響卻長達1個月。對於風雨不大卻連放2天颱風假,冷氣工程行的業者抱怨,現在台灣面臨缺工的時代,人力已經不好找,更不要說臨時調配,颱風假放1天,原本排定的工程就要往後延宕,所有案場的工作進度都會受到影響,而影響的範圍不會只是單一案場,而是產生連鎖效應。業者抱怨,很多案場的工作及人力都是很早就安排好了,但是颱風假來攪局,打亂原本的施工進度,人力很難臨時做調配,導致所有排定的施工進度都會延宕,影響程度可能長達1個月,同時也會造成部分業績的損失。不過業者也強調,業績的損失倒是其次,影響較大的部分還是在人力,但是政府宣布停班停課,結果隔天發現沒有什麼風雨,一堆人都跑去逛百貨、唱歌、看電影,完全失去颱風假本來是要讓大家「防災」的本意。
新光金團隊拚盈利還被嫌 魏寶生:力爭外資+散戶逾三成支持合併案
新光金控董事長魏寶生25日表示,10月將由總座率隊赴香港拜訪HSBC匯豐集團總部,深化國際跨售市場,還會前往越南、日本等,「國際化不是隨便說說的,還有新光人壽在CSM上的努力,非常期待與台新金的合併。」魏寶生還強調,經營團隊每天都做那些多的事情,還被人家嫌,「我和我的同仁是被屈辱的,麻煩大家幫忙伸寃。」魏寶生也強調,他有發電郵給外資爭取支持之外,也和台新銀行的高層了解,得到他們在理專、櫃員、IT、客服、法遵上都大缺工,新光銀行也是缺人。加上雙方銀行客戶重疊上不高約一成左右,因此在員工安置上是全部留用三年計劃的一體適用,相信合併之後的這段時間,雙方也有一定的適應時間。魏寶生今天和新光金總經理陳恩光、財務長精算師林漢維共同召開記者會,進一步說明董事會選擇與台新金控合意併購的綜效,他即舉例說,在新光人壽的銀行保險通路上,即有很大的期待。「新壽過去在銀行保險通路上的業績是落後的,一直衰退的,因為二個因素,一是受到新光負面消息太多,還有RBC資本適足率未達標,尤其是在公股行庫銀行是不准上架新壽的新保單。」魏寶生說,當然在自己金控旗下的新光銀的努力,以及台新銀行的支持,這一年來靠自己努力而在成績上有所突破。至於在10月9日的股臨會前,魏寶生肯定一定須取得外資過半以上、散戶超過3成以上的支持與委託書,一定努力在股臨會中拼過關,尤其是更專注在新壽在2026年接軌的信心及合併後的效益會出來。
《學輔法》修正草案政院版曝 教部憂輔諮師綁公務員資格覓才難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國民黨立委柯志恩4日表示,行政院版《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拖到當日才通過,實在耽誤青春,只好於8日當周併入院版續審該法,希望15日本會期結束前,進入二讀協商。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4日審查《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立委主張,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應該賦予法源正式化,並受《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保障。此外,為強化學輔諮商中心功能,修法也主張要明訂規範中心主管人員兼職費、督導設置基準與資格、合理調整專業輔導人員薪給待遇等,力拼降低專輔人員離職率,進一步累積輔導實務經驗,提升輔導工作品質。對此,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分析,以現況來說,各縣市輔諮中心在不綁定公務員資格時,776位專輔員額,也才招了653人,占83%。他警示,若輔諮中心立法正式化,在大缺工時代,還綁定招進來的人必須具備公務人員資格,那在招人時困難將加劇,對於學生輔導工作未必有利。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則說,《學輔法》行政院版草案共5大重點,包括合理調整校園專業輔導人力、健全學生輔諮中心組織運作、促進三級輔導及跨專業合作、維護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強化輔導人員多元在職進修等,期待維護學生身心健康及健全學生輔導工作。柯志恩強調,仍請教育部針對行政院最新版本和立委提案取得平衡,結果將併入8日當周,自己當召委時續審。柯志恩批評,若不是委員會用直接審立委版本方式催促,政院肯定還會讓大家等到天荒地老,實在浪費青春。
疫後大缺工「這職缺」再起 日本推「數位游牧簽證」吸才
畢業季即將到來,104人力銀行23日表示,目前全站有60萬個正職工作機會歡迎所有求職者與新鮮人,創歷史新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先前新冠疫情讓不用進公司的遠距工作興起,疫情後因為缺工問題,讓更多企業願意開放員工遠距工作來吸引人才,讓「數位游牧」(Digital Nomad)的工作機會高達7500個,5年成長5倍,其中又以電子業為主流。「數位游牧」概念最早由日本半導體專家牧本次雄於1997年提出,意思是可同時兼顧旅遊和工作,工作只需電腦工具和順暢的網路就能完成,所以全世界都可以是辦公室。彭博先前報導,2023年最受歡迎的全職遠距工作地點,由日本東京取代葡萄牙里斯本,成為數位游牧民族數量成長最多的城市。日本政府因應日本數位轉型趨勢,想吸引外國優秀人才,以及擴大觀光消費效應,在今年3月31日推出「數位遊牧簽證」,讓想旅居日本的數位遊牧者不再受到觀光簽證90天的限制,可以合法待在日本最長6個月,且能攜帶配偶和子女。104人力銀行行銷長張寶玲表示,雖然疫情結束後,不一定需要遠距工作,但目前缺工已成常態,企業為了搶得好人才,提供越來越多遠距工作機會,依產業類型來看,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業等因全球產業競爭激烈、工程師專案偏多,提供4700個遠距工作機會最多。業者也盤點適合數位游牧的8大職務,包括工程師、自媒體、數位行銷、線上家教、翻譯、剪接師、作家、設計師,這些工作能線上作業,不影響工作效率與產出。挑選數位游牧的國家城市,多為簽證較長、適合旅居的海外地區,例如日本、韓國今年陸續推出數位游牧簽證可停留半年至1年,業者建議三大挑選指標是當地網速快、治安好、消費低。然而數位游牧工作者沒有實體夥伴、遠離原來習慣的生活圈,能否適應孤單感需仔細評估。
缺才焦慮2/外籍員工變身管理層 「最像台灣人的外國人」成製造業生力軍
「印尼、泰國籍的員工在工廠擔任小主管,已經是常態啦!」中科一家工具機廠跟CTWANT記者解釋,最早工廠會選用菲律賓的外籍員工,是英文會通,後來以泰國為主,因為配合好、穩定度高,而近來的確有不少印尼的員工相當活躍,「因為有些是華僑,在台灣念書後就來工作,中文溝通沒問題,也很上進。」善用外籍學生的力量,除了讓因少子化而招生困難的大專院校有喘息餘地,對製造業來說,也是緩解最迫切的缺工問題,在人力配置上能相對穩定。在台灣,缺工不是新聞,但持續缺超過百萬人,從科技廠到傳產製造業都一片怨聲載道,就成了國家競爭危機。104人力銀行最新徵才資料庫顯示,4月工作機會數110.6萬個,再攀歷史新高,也是2023年3月以來,工作機會穩定突破百萬大關,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業就有16.5萬個人才缺口,名列第三大缺工產業。「『人』是台積電最大的資產,我現在特別對這事感受很深,包括我們從全世界找人,用各種方法產學合作。」台積電人力資源副總經理何麗梅大呼「在台積電20幾年,人力資源是最難的一個。」台積電與德國學校產學合作。(圖/台積電提供)因為世界級的缺才暴風圈不斷擴張,以「護國神山」光環加上百萬高薪,台積電是全台畢業生趨之若鶩的公司,甚至在哪開新廠,當地房地產就會被「點石成金」,然而這樣的天子驕子,居然也大喊缺人!何麗梅表示,台積電跟德國Dresden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科技部簽約,讓他們的學生大三時到台灣的大學讀書,並花2個月在台積電的新人訓練中心實習,畢業後到台積電工作,可以在台灣,也可以在歐洲、美國。「這是個很龐大的工程,但相當有力量。」台灣人才不足,去年就有網友熱議,台積電的印度員工越來越多,「美商主管也是越來越多印度人啊,未來趨勢。」那台灣年輕人都跑哪呢?一頂大老師透露,他有好幾個學生畢業半年都還沒有工作,一方面是看不上其他製造業、覺得不急,有些則是在等「理想中的工作」。國發會數據顯示,台灣2023年產業移工為47.8萬人,比起2016年又多加了10萬人,其中以越南籍最多,約23.6萬人,占總數的45%,其次是菲律賓12.2萬人、印尼9.4萬人及泰國6.8萬人;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是「高階白領」。去年新竹科學園區的白領外籍員工超過二百人,超過一半在台積電任職;竹科管理局局長王永壯表示,很多來自清大、陽明交大進修碩博士的外籍生,畢業後就留在台灣工作。竹科也有越來越多高階的外籍員工。(圖/聯發科提供)「中階技術工,其實能讓藍領變白領,」日月光半導體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李叔霞跟CTWANT記者提到,已有不少外籍員工成為管理階級,「其實我12年前有諮詢過他們,想不想繼續讀書進修,當時幾乎沒有人,但大前年問時,居然有一千多個員工有興趣。」所以後來還需要考試篩選再上課受訓,「如果員工有想要學習的動力,其實成功機率很高。」過去日月光的外籍員工以菲律賓為大宗,大約五百人,李叔霞想起兩年前正修科技大學跑來跟他說,有30幾位即將畢業的印尼學生,非常有意願留在台灣工作,但不知道去哪,「他們的中文非常好,也很適應台灣生活,不留下來真的很可惜。」當時日月光缺乏「二次配工程師」,儘管這群學生讀的是其他的電子科系,日月光就自己編教材,以「先聘後訓」的方式把他們留下來,後來成為公司的種子人員、在台灣落地生根,後續協助招募及訓練來自印尼家鄉的學弟妹,有時相較於海外工程師,反而更具優勢。「他們就像是『最像台灣人的外國人』」李叔霞說。因為這樣的成功經驗,正修科大一躍成為印尼基地總召集學校,教育部核准通過的新型專班有13班、348人,主要為印尼與菲律賓學生,已與科技大廠簽署備忘錄,提供獎學金與就業機會,分為學士後專班與二技專班,涵蓋電子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三個系。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表示,僑生政策已實施70多年,培育超過16萬名僑生校友,過去散居全球各地的留台僑生,是支持台灣的重要的力量,不過近來政策轉型,擴大技職學校參與招生,2014年起開辦產攜僑生專班,10年內從281人成長至4千多人,總計產攜僑生專班技高端在學人數已突破8000人,以因應國內及海外台商產業人才需求。
日AV男優「大缺工」 他連拍70部片親曝痛苦極限:做到失憶
日本AV產業相當興盛,每年有將近約1兆3300億台幣的淨利,一般外界比較關注女優,鮮少提及男優,不過AV男優是不少男性非常嚮往的職業,事實上卻非如此!AV男優ニック(Nick)日前在X上親曝痛苦極限,驚曝「會做到失憶」!男優NICK也曝光工作量,並分等級,最大極限會拍到失憶。(圖/翻攝自X)Nick在社群平台X上分享自己1個月不同拍攝次數的感受,他指出,一般來說AV分為兩種拍攝形式,一種就是同個片場和同位女優連拍多次,另一種類型則是在一部作品中,負責特定的部分,結束後即可下班。Nick 繼續表示,若是安排順利,一天內接拍2至3部作品是常態,甚至一天3至4場也沒問題,不過他坦言,「每月有30個拍攝時,心情可以很放鬆,每天都感覺良好;每月有40個拍攝時,有時候會出現忙碌的心情,且每天都很刺激;當每個月有50個拍攝時,會感覺自己每天都在工作;但當每個月有70個拍攝時,你會開始記不住前一天的事情;最後,假使每個月有90個拍攝,通常只有極少數人能達到的壓倒性瘋狂境界」。包括知名AV男優清水健曾在YouTube頻道上透露,同業男優「肌肉澤野」1年曾高達840個現場,預計每月可賺取約350萬日圓,約77萬台幣的收入。事實上,日本AV業界大缺男優,根據日本AV男優漫畫家、事務所Alvirosso代表「赤井さん」先前就在社群平台X招募新血,指出如今AV男優空前不足,估計現存AV男優連100人都不到。另外,台灣AV達人一劍浣春秋在《PlayNO.1》就發文表示,AV男優薪酬分為每次1萬日圓,約2100元台幣到5萬日圓,約1萬500元台幣的5個等級,並以AV男優藍井優太為例,指出他最底層爬到現在被稱為「暗黑大谷翔平」的等級,大概要花10年左右時間,且還沒到一次5萬日圓的AV男優頂端,一劍浣春秋就坦言,不少有志做男優的人,了解實際情況後,都會瞬間冷靜下來,所以要解決日本的AV男優仍有待時間觀察。1個月能拍幾部AV?男優曝極限:拍到失憶。(圖/翻攝自X)
通膨時代+百萬缺工 上班族苦哈哈8成老闆開始計較「這件事」
大缺工浪潮持續!104人力銀行10日表示,4月全站工作機會數110.6萬個,再攀歷史新高,住宿、餐飲服務業人才缺口22.7萬最多,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徵才16.5萬人;不過由於近來電價調漲、物價蠢動,讓經營成本不斷增加,yes123求職網調查也發現,高達82.6%的企業將在第2季實施「要求員工隨手關燈」、「下班後電腦關機」、「午休、下班時間關燈」、「調高空調溫度」,以及「辦公室改用節能燈具」等,還有29.1%的企業表示會影響公司的徵才意願;遇缺不補恐讓上班族更加辛苦。主計總處9日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為2.14%,而今年1、2月CPI分別為1.79%、3.08%,4月1日起的電價調漲還沒算進去,各行各業已感覺到物價蠢蠢欲動。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雖然近期食物類漲幅走低,但服務類價格則有僵固性,外食、房租、醫療費用漲幅處在相對高檔,導致通膨放緩、民眾因為經常購買的品項漲幅居高,對物價上漲的感受還是會比較深刻。yes123求職網10日公布「上班族吃住開銷與電價衝擊調查」,調查顯示,受訪上班族今年每月個人「外食」總花費平均達8412元,換算1天約280元,若以「官方經常性薪資」4萬6140元估算,僅外食就「吃掉」月薪的18.2%,尤其是「晚餐」漲價最有感。租屋方面,調查顯示約46%的上班族屬於「租屋族」,每月房租平均支出1萬1098元,約佔「官方經常性薪資」的24%。此次調查顯示,高達88.3%的租屋上班族,擔心「升息與電價調漲」造成租金跟著增加。所以高達92%的上班族覺得個人的薪水「不夠用」,其中52.7%更屬於「實際上不夠用,且因通膨狀況惡化」。針對4月份電價調漲,有45.2%的資方表示「會影響」公司的調薪意願;還有29.1%的企業表示會影響公司的徵才意願。超過8成的上班族擔心電價調漲影響企業的調薪意願。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電價調漲可能會影響部分資方的調薪與徵才意願,但衝擊不會像之前疫情一樣持續很久,應該只是2、3季的延遲與調整。
台灣通膨恐有結構變化? 學者揭「4點」:難用政策處理
中央銀行21日將開理監事會,而央行總裁楊金龍說,要關注台灣通膨有無結構性變化,2%可能是常態。對此,學者認為轉變有4大因素,「很難用貨幣政策來處理。」據《中央社》報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說,台灣物價的結構性改變,是「現在進行式」,受疫情跟台灣內部影響等4大因素,「很難用貨幣政策來處理。」第一能源問題,核電廠逐漸退役,要用火力發電取代取代,或用其他化石燃料,容易被地緣政治牽動,如果一有波動,價格降不下來,如果朝綠能發展,也有維護的資本支出,儘管台電扛很多,但長期來看,台灣電價很難降。第二,吳大任說,疫後時代台灣餐飲大缺工,而企業加薪留人才。今年總統大選,各候選人都說要提高基本工資,未來如果一直上生,那人事成本也會提高,對民生造成影響。吳大任表示,2021年台灣房市漲價,房租跟漲,也持續影響CPI,據主計總處數據,2023年居住類指數創歷史新高,來到104.35,租金年增2.16%,指數103.88,年增率更是27年來新高。最後,吳大任說,ESG是國際趨勢,許多廠商落實減碳,這會讓供應鏈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會變貴,央行貨幣政策如果難擋「綠色通膨」,那要靠產官學研合作。
零售業競爭進入深水區? 全家董座:用「這招」才能再創高峰
全家(5903)便利商店董事長葉榮廷在15日開工日發表新春談話,除了表示存店單店營收成長創新高、毛利率成長以外,也指出零售業競爭已進入深水區。回顧2023年,以零售業三大營運指標「市場規模影響力」、「既存店單店營收前年比」、「毛利率」檢驗,全家展店達4234店,既存店單店營收成長創新高,毛利率成長,代表品牌差異化的「泛鮮食構成比」提前達標、突破33%,意味走在正確營運軌道上。展望2024年市場大環境,葉榮廷認為對「長趨勢」與「快變動」必須有同等關注,尤其當零售業競爭已進入深水區,更考驗2種關鍵能耐的底蘊,包含快速彈性調整的「動能」,以及對改變顧客行為的「驅動力」。這也將決定大環境變動對全家帶來的影響是威脅風險,還是機會商機?他接著以政治(Political)變、經濟(Economics)盼、社會(Social)健、科技(Technology)智4面向分享對今年的看法與展望。在政治部份,延續去年以來不確定性高的基調,像是美中貿易戰、烏俄戰爭、中東以巴衝突等,這些因地緣政治所引起的全球供應鏈危機,都可能為國際經濟情勢、原物料成本等隨時帶來難預測卻巨大的變化。在經濟面向,去年物價通膨較前年緩和,且經濟成長率也逐月上揚、倒吃甘蔗,可期待今年會更好。隨著2050淨零碳排政策與碳有價時代來臨後,學者多指出綠色通膨可能發酵,但相對地,低碳經濟也勢將對終端消費者產生吸引力而成新商機與新經營課題。在社會方面,高齡化、大缺工已是不可逆的趨勢,3年疫情更讓注重健康成為全民運動,即便進入後疫時代,民眾對健康的不安情緒仍伺機而動,健康需求也更細分化、日常化,像過往豆漿只分有糖、無糖、低糖,現在還有加鈣、加蛋白;全家長期推動Clean Label少添加、健康志向鮮食商品,未來應更細膩抓住新的健康趨勢。至於科技面最需要關注生成式AI 與IoT落地的發展,當AI運用門檻降低後,受影響的行業廣度與應用深度飛快開展,IoT落地應用若未來與智慧家電結合,將可延伸出D2C(Direct-to-Consumer)商業模式,而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實體店將有其利基。面對跨業態的深水區競爭賽局,葉榮廷也喊話最終贏家必然是把消費者需求放在第一位、且徹底落地實踐的業者,因此2024年對全家的重中之重,就是「以顧客需求為核心」,加上夥伴正面思考、快速行動的優點,葉榮廷看好全家公司及加盟店舖的經營再造高峰。
大咖觀房市2/建商怨高房價源頭是「他們」 豪客置產「感謝都來不及!」
2024總統大選落幕,由於過去4年政府祭出不少打炒房政策,讓建商怨聲載道,CTWANT記者在大選後採訪各大建商、代銷業者,趁內閣改組前,業者大吐苦水及建言,期待新政府在抑制高房價上能對症下藥,尤其是地價,「政府把地拿出來標,帶動地價大漲,買地成本高,房價當然高!」並提醒居住政策應該是讓人人住得起,不是買得起。」向來大砲型的亞昕國際董事長姚連地,23日趁著30週年記者會上不吐不快,點出高房價來自建商面臨的5大高成本,包括高地價、高造價、高稅負及缺工導致高薪資成本,還有即將徵收的碳費,「開發商就是將本求利,土地成本加上建築成本,以及合理利潤、稅負,成就最終房價。」「各項成本都上漲,房價怎麼會掉得下來?」「未來房價還是高,政府要想辦法控制成本,在經歷多次打炒房政策後,預售屋也都不能轉賣了,房價依舊高漲,且不是個案,是所有建商都如此,顯然是本質問題。」甲山林集團總經理張境在也說,建商怎麼可能虧本做生意,真的想抑制房價,就先想辦法抑制建商成本。如何抑制成本?受訪業者異口同聲地說,從占總成本5~7成的地價開始。姚連地指出,近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為了籌措財源,標售土地,讓地價出現定錨效應,老百姓會看,政府都標這個價,轉手時當然比照辦理,這是制度上的問題,也是造成地價不斷上漲的主因之一。張境在也說,地方政府把地拿出來標,帶動土地大幅上漲,建商買地成本高、房價當然高,又回頭罵建商賣這麼貴,「我們也很無奈!」他多年前就建議,國有土地標售也能像股市有漲停限制,例如不能溢價超過20%,一樣價格就抽籤決定得標者,這樣就不會有土地成本飆高的問題,不過一直未有改善。其次是大缺工墊高營建成本。以高雄為例,因科技業大舉擴廠,導致營建工大缺,去年全年申報開工推案總量相較前年年減約4成,建商減少推案、延後開工、逾期完工,屢見不顯。富旺國際總經理林宗毅直白表示,「因為南部缺工問題嚴重,暫不考慮在南台灣獵地推案。」台灣缺工問題嚴重,尤其高危險、高勞力的營建工人,更是已無年輕人願意投入,多名營建業者反映,現在是有錢也請不到工人,目前引進的外籍移工,不只杯水車薪,還沒有任何經驗,需要時間培訓。(圖/黃鵬杰攝)而為了搶工的建商,只能不斷開出更高的價碼,「現在聘板模工行情已超過每日4000元,且即使高價延攬,還是缺人。」姚連地說,工地高溫、炎熱,從業人員長年只減無增,最終讓營建業缺工困境加劇,推升工人薪資不斷上揚、造價成本也持續攀升。就算引進外籍移工,也非完全能解決缺工問題,張境在說,目前引進的外勞,都只能掃馬路、做簡單工作,都是來這邊才學技術,他擔憂,若不久後又因政策調整把他送回去,等於是白做工。科達建築董事長賴建程就分享,前一波營造成本大漲,他光一個案子營造成本就多了2億元,但某次跟一位上市建商老闆聊天,得知該建商北中南所有建案營造成本超漲快200億元,是他的百倍,讓他不敢再多言。另外,央行針對高總價住宅實行的「豪宅限貸令」,規定自然人購買住宅,台北市總價7000萬元以上、新北市6000萬元以上,其他地區4000萬元以上,只能貸款4成,且必須本息攤還、無寬限期,也引起眾多建商不滿。在成本漲、房價漲之下,豪宅輕而易舉就會觸碰門檻,讓豪宅市場萎靡,甚至出現請建築師「拆門牌」,將房屋一分為二來解套。張境在就稱「限貸令」反而造成市場不健全,讓對大坪數、高總價產品有需求的民眾,卻因為限制,要付出更多自備款或是壓縮很多想換屋的需求,是不合理的,「不是只有照顧首購小坪數,才是健全房市。」去年全台最大案、總銷高達450億元的北市大安區豪宅案「Diamond Towers台北之星」,每坪開價230~290萬元,最小150坪,每戶總價4億元起跳,推案建商三圓建設董事長王雅麟也受到豪宅限貸令不小的影響,他認為一般住宅和豪宅應脫鉤看待,「豪宅客群是事業有成的客人,北市黃金地段房價動輒百萬起跳,超過7000萬元門檻相當容易,不應該對有錢人有差別待遇。」三圓建設董事長王雅麟表示,地緣政治風險下,富豪還願意把錢搬回來台灣買房,帶動周邊經濟消費,感謝他、頒獎給他都來不及了,還要去打他,希望選後對豪宅交易上的限制都能放開。(圖/林榮芳攝、報系資料庫)另外,他也針對法人購屋限制表達不滿,「全世界沒有法人買房還要經過審核的,採報備制即可,法人炒房會重複課稅,要炒房都是用自然人炒房,法人持有不動產多是透過公司管理房地產、股票等,未來也方便做二代傳承及資產分配,但這項管制是打亂人家財產規劃,何必呢?」王雅麟甚至認為,「在地緣政治紛擾下,富豪還願意把錢搬回來台灣買房,都要鼓勵人家,感謝他都來不及了,不應該還去打他。」他希望選後打房不合理的地方都能有所調整,「居住正義不是買不買得起,是合理價錢住到安全房子。」海悅國際總經理王俊傑也有同樣看法,「居住政策應是每個人住的起,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政府應朝這方向加強社宅規劃;另外他也提到,現在通膨物價飆升,薪資不調整就會感覺錢變薄,距離成家也會更遙遠,如何提高國內整體薪資結構,也是政府該改善的方向。
MIT機器人逆襲1/女媧Collibot槓中國一哥普渡 55歲董座:自製伺服馬達取代日系「成本砍90%」
疫情趨緩後,坊間連鎖餐廳出現一種特別的服務生,被民眾暱稱為「貓型機器人」,往來廚房與餐廳,穿梭於餐桌間,為民眾送上餐點。這些貓型機器人多來自大陸,但2024年起,一台名為「Collibot」的MIT服務機器人也將上陣,「我們自行研發伺服馬達,成本大降90%!」55歲的女媧創造董事長郭柳宗告訴CTWANT記者,自信能正面迎擊挾價格優勢的陸廠。據104人力銀行公布的數據資料,2023年11月工作機會達104.2萬個,與年成長4.2%,工作機會已連續9個月破百萬大關,顯示百萬大缺工成為常態,其中最缺工的產業是住宿、餐飲服務業。連帶地,服務型機器人市場需求高漲。研究機構集邦科技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服務型機器人應用場景也迅速擴展,2023年全球服務型機器人產值預估為640億美元,2023年到2028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35%。台灣最大服務型機器人代理商甲電國際總經理任介卿分析,台廠機器人的價格是最大的競爭劣勢。(圖/報系資料照)「台灣目前市場主要的商用機器人,多為中國廠商普渡、擎朗所生產,不可否認,中國廠商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台廠要拚很難。」台灣機器人銷售商龍頭甲電國際總經理任介卿告訴CTWANT記者說。早在疫情初期,醫療院所因人力移動受限,環境消毒作業需求大增,台灣科技大廠緯創(3231)、微星(2377)曾搶進服務型機器人市場,例如微星推出「AI-UVC消毒機器人」,結合醫護人員工作台車,隨時隨地進行消毒與潔淨作業。然台廠機器人受限於成本問題,迄今未能大幅推廣。據了解,一台台廠的機器人,平均成本約需要70-80萬元,而中國廠商的售價是30-40萬元。疫情期間台廠也積極研發不同用途的機器人,圖為微星的消毒機器人。(圖/微星提供)「我們很清楚,機器人的硬體研發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關鍵,因此在成立之初,策略就是『先硬後軟』,先拚降低硬體成本,再增加軟體研發,目前公司約100人中有50人是研發工程師。現在我們的伺服馬達都是自行研發出來的,成本比外購低90%。」女媧營運長張智傑說。女媧由郭柳宗於2016年成立,初期主攻陪伴型機器人,曾創下2000台銷售成績,後來轉供教育機器人,推出「凱比」在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銷售居冠。三年前高通舉辦台灣創新比賽,女媧以服務型機器人參賽奪冠後,郭柳宗轉而搶進這塊陸廠獨霸的市場。對面中國廠商的價格競爭優勢,郭柳宗一點也不擔心。「關鍵技術我們都自行研發,不依賴外部廠商。」郭柳宗告訴CTWANT記者說。據了解,機器人最關鍵的零組件是伺服馬達,以日系品牌的價格一顆約需200美元,一台需要12顆,女媧透過自製,將成本可以比日系品牌低90%。女媧機器人因為搭載了自行研發的伺服馬達等關鍵零組件,成本比外購低了90%。(圖/報系資料照)「女媧今年將上市的服務型機器人Collibot,正在進行客戶驗證。定價部分,一定跟可以跟中國品牌一搏。」張智傑說。郭柳宗指出,「我們將機器人看作職員的延伸,從硬體、軟體、AI三個層面,讓機器人可以應對各種需求情境,一方面緩解產業缺工問題,另一方面還能做到服務品質再升級。」另個競爭優勢是Collibot整體都是台灣設計、生產。「因為法令限制,很多地方目前不能使用中國產品,像是政府單位、醫院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卡位的市場。」郭柳宗說。「相較於中國產品,MIT產品如果在價格上沒有價差,甚至還低於中國產品,那市場的接受度將會明顯增加,加上女媧在機器人市場已有品牌知名度,可以預見市場勢必會有不小變化。」一名大型機器人經銷商說。
護國神山症候群1/ 百萬大缺工成常態 傳產怨「人才黑洞ing」開高薪等嘸人轉型卡關
2023年一整年,各工商團體企業家聚會、政府官員座談會及產業論壇上,都出現了一個新議題:「人才黑洞ing」(正在進行式)。某汽車零組件大廠老闆表示,許多下游廠商要做淨零減排的升級,但卻找不到「懂的人」;生華科董事長胡定吾11月底在與總統參選人座談會上也說,半導體一枝獨秀,把台灣每年大學、研究所畢業的大部分的人吸光,傳統產業要尋求人才非常困難。主計總處公布2022年全體受僱員工總薪資中位數為51.8萬元,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統計,晶華在同年的薪資中位數其實有53.5萬元,高於平均值,但仍面臨嚴重缺工,晶華董事長潘思亮多次為產業請命,他舉自己的台南晶英酒店為例,「台南有了台積電之後,我們不可能跟他相比!」現在基層員工缺到只能找實習生,更不用說幹部菁英了;一食品業的大老感嘆,AI人工智慧如火如荼,很多學校開相關的AI學程,「就算開了高薪招聘,也無人問津,因為人都往台積電與其他半導體產業跑了。」台積電不但是台灣護國神山,還是全球爭相招手的晶圓廠龍頭,讓半導體產業成了台灣產官學政策的重心,產業及就業市場跟著傾斜,少子化下更加劇缺工問題,不但基層缺工、高階白領也不足,傳產的隱形冠軍、力求轉型升級的老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台積電帶動整體產業欣欣向榮,成最熱門職場。(圖/黃威彬攝)攤開台積電歷年的年報,全球員工總數在2019年時為5.1萬人,2022年底成長到7.36萬人;同一時間,台灣半導體產業雇用人數也由22.5萬人成長至30萬人,儘管在全台就業人口1152萬人中占比不高,但吸納了全台最優秀的電機、資工的菁英。以2023年3月的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為例,當台積電開出6千名新進同仁職缺,碩士畢業新進工程師平均薪酬上看200萬元,CTWANT記者現場直擊,博覽會現場人潮幾乎都湧入半導體產業區,相關公司徵才說明會場場秒殺額滿,同樣是電子產業全球第一的某公司,活動現場就有空位,甚至有些公司遞履歷還能送獎品。依104人力銀行數據顯示,台灣前三大高薪產業在2023年的平均月薪,第一名為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的57940元,半導體業56256元為亞軍,第三名是軟體及網路相關業52850元;但若是上游的「類比 IC 設計工程師」,平均月薪可達 9.9 萬元。104人力銀行在2023年11月的數據顯示,當時工作機會104.2萬個,年成長4.2%,已是連續9個月超過百萬人職缺;104獵才招聘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表示,2023 年第二季半導體平均每月有2.3 萬人的職缺,雖不及因疫情間晶片需求爆發2022年同期的3.7 萬人,但仍超過疫情前2020年同期的 1.9 萬人,接下來AI 相關晶片需求,預料將再度帶旺半導體產業及人才需求。智慧機械產業在這波轉型升級,求才若渴。(圖/業者提供)在「百萬大缺工成為常態」中,2023年11月公布的《人資FBI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企業從面試到到職,成功率僅2成,且平均招募天數47.7天,比上一年多2.2天,主因是薪資福利缺乏競爭力,若企業知名度低,就更難受到青睞。究竟缺才的是那些產業?CTWANT記者查閱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23年5月公布年度調查,19項重點產業人才中,目前台灣最缺「機械工程師」為例,分布於智慧機械、航空、造船、紡織等產業,招募困難主因在於人才數量不足、容易被挖角,及技能或素質不符。國發會的數據預測,2023年到2025年,智慧機械產業平均每年新增需求約2萬人,其次是旅宿業的1.6萬人;隨業界正積極發展 AI 應用與產品化販售,推估未來新增需求人數占就業人數的19.3%,智慧機械產業新增需求人占15.0%。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搶才也搶到外勞市場,但這份數據顯示,最想從海外招募員工的不是傳產「慣老闆們」,而是「IC 設計」產業,其次為「塑膠」、「人工智慧應用服務」及「旅宿」;旅宿業缺的是基層房務、清潔與櫃檯人力,但IC設計類需要的則是設計、演算法開發、工業產品、產品研發等工程師,甚至專案管理主管等高階職業。近來科學園區出現許多外籍面孔,電子業也有海外攬才需求。(圖/聯發科提供)事實上,去年底竹科人發現園區出現不少印度面孔,台積電也證實,印度籍員工已超過120人,占外籍員工近三成,負責業務七成以上與研發相關,再來是與資訊技術相關及營運。網路上有人酸溜溜地說,「被印度高等人管理,是你各位低端台奴的榮幸。」、「我的觀察是只會裝忙和問問題,拉更多印度人進來,然後創造更多問題和混亂。 」然而也有網友提到,根本的問題就是台灣邏輯訓練不夠扎實,這就被印度人找到切入點,能用英語流利與公司對談、行銷自己也是一種能力,「好多井底之蛙,印度軟體業在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
疫後風水輪流轉!「三大慘業」洗牌 薪資縮水3%起跳
風水輪流轉!疫情三級警戒,服務、零售業慘兮兮,現在卻大缺工,內需服務業成當前薪資成長最顯著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暴力式升息後,「三大慘業」正面臨大洗牌;主計總處統計顯示,基本金屬製造業2023年前10月總薪資5萬989元,較2022年同期縮水7.32%,與不動產、金融及保險業總薪資分別衰退3.52%、3.26%,名列三大慘業。人資專家表示,不僅基本金屬製造業受景氣波及,電子零組件等製造業總薪資都受影響;受防疫保單大幅損失、美國升息等影響,相當仰賴業績銷售獎金的不動產、金融及保險業等,從業人員去年收到的獎金也大打折扣。景氣外冷內溫,主計總處官員指出,2023年住宿、餐飲、零售、休閒服務業等,總薪資顯著成長,帶動前10月整體服務業部門總薪資成長2.16%;受上半年製造業庫存去化影響,整個工業部門的總薪資僅成長0.71%,拖累整體表現;依主計總處統計,819萬工業及服務業受雇員工,2023年前10月總薪資平均成長1.53%,追不上通膨上漲速度。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企業發放績效獎金通常以季為單位,現在發放的績效獎金,反映的是上一季或上半年營業狀況,疫情解封後,2023年農曆年餐飲、住宿、旅遊等內需服務業都非常暢旺,企業須多發獎金才能攬才,這波發放獎金、增加福利的趨勢會延續到2024年。對於近日傳出將罷工的航空運輸、金融保險等,在薪資結構上屬高薪的「天之驕子」,即使金融保險業總薪資衰退,但2023年來平均每月總薪資達7.3萬元,航空運輸業也是每月總薪資達9萬5979元的高薪群;相對低薪的餐飲業即使跳脫22k,平均每月僅能領3.8萬元。成之約表示,台灣會喊罷工的族群多屬「企業核心業務」勞工,從機師、空服員到銀行行員等,集體罷工對企業來說,這些工作短期無可取代,薪資水準也相對高,反觀基層、藍領階級,鮮少透過罷工爭取加薪、福利,這與美國汽車、運輸業到影劇業,不論藍領、白領、薪資高低,都有可能上街頭罷工民情不同,惟醞釀罷工的共同點,多選在業務最繁忙的關鍵時刻,如耶誕節、農曆年等,作為逼企業快速調整勞動條件的手段。
缺人手不敢請假!護理師「燒聲一周」硬撐上班 醫1暖舉:不用說話了
超時工作加上薪資待遇不佳,國內醫護人才逐漸流失,長期人力缺口也讓醫護負擔越來越重,甚至只能抱病上班。近日,骨科醫師嚴可倫透露,自己接連2天都與同一位護理師搭班,但卻被對方的嚴重沙啞聲嚇了一大跳,詢問後才得知原來她已經感冒多天未好,於是嚴可倫靈機一動,讓她可以「不用說話」也能與病患溝通。嚴可倫在臉書發文表示,日前晚接早的門診,都是同一位護理師跟診,對方一開口的聲音讓他嚇傻了,原來護理師是因為感冒一周嚴重沙啞,「叫第一位患者進門時,我實在忍不住了!因為她明明很費力、聲音卻很難精準的傳達,看她辛苦的表情,我感到於心不忍。」嚴可倫不忍護理師感冒沙啞卻仍抱病上班,於是寫了大字報,希望能減緩對方的喉嚨不適。(圖/擷取自Facebook/有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醫師 脊椎關節骨鬆專業 - 骨筋中外)嚴可倫透露,當下他立馬請護理師暫停叫號,並與對方討論最常與患者「說到哪些關鍵句子」,接著印出大字報、用紅筆標示重點,「即便她用氣音、甚至不講話,搭配著大字報,也可以讓病人明白旨意、動向」,最後還不忘幫護理師向病患說明原因「拍謝~燒聲!」嚴可倫無奈嘆,全台醫護都在大缺工,導致護理師儘管身體不適,卻仍盡責地硬撐上班,讓他看了相當不捨,希望也能幫忙減輕工作負擔,「我們更應該讓她們感受到醫護互動的那股暖意。祝福姐妹早日康復!」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紛紛留言大讚,「貼心的嚴醫師,醫護辛苦了」、「很貼心的方法!辛苦的醫護人員為了病患還是很努力服務」、「醫生好貼心~現在真的感冒一堆,護理師真的很辛苦。」
缺工潮燒到公車司機 明年3月恐面臨大挑戰
新北市萬里區日前因找不到司機,公車出現減班狀況,新北市交通局長鍾鳴時認為主要是偏鄉地區司機員辛苦,但他也提到,雖然目前司機員沒有大缺工,但2024年3月開放陸團客後才是挑戰。台北客運總經理李建文則呼籲中央應開放外籍移工投入大型車司機員人力,司機員逐漸高齡化、缺人都是隱憂。鍾鳴時說,目前來看公車駕駛員確實有缺工,但在雙北地區情況還算穩定,除了去年調薪外,交通局也請公車業者針對運價檢討,要把薪水跟著物價波動調整,工作環境也要調整,並認為乘客也要對駕駛友善,才能讓駕駛員產生榮譽感,會更願意留下來開公車。鍾鳴時表示,明年3月政府開放陸團客來台後,公車業者都預計會有不少司機員轉往團客載送發展,遊覽車司機員人手已經不足了,到時恐怕才是大挑戰。李建文則說,自從去年調薪後,缺員情況就沒有再減少,「但要增員有困難」,一來現在缺工潮,二來以公司為例,近期就發生乘客、性騷犯毆打司機的情況,再加上部分新興社區對公車服務要求嚴格,都是造成民眾對於從事司機員卻步的原因。李建文盼社會大眾對公車司機不要動輒得咎,司機開太慢就檢舉,甚至說要把他開除,對公車的服務期待超出公車票的價格,「我們做不好的地方給指導,也請大家多多體諒包容公車司機,畢竟他們很辛苦」。李建文也指出司機員逐漸高齡化是個隱憂,呼籲政府應考慮開放外籍技術移工投入大型車司機員,否則司機員不足只會成為常態性。
少子化趨勢、工作價值改變影響 職缺續破百萬創新高!缺工恐成常態
求職市場大缺工,企業高掛「徵才」廣告,永遠補不齊,104人力銀行昨表示,少子化趨勢、新世代工作價值改變,「缺工恐成常態」;10月全站工作機會數來到108萬個,不但再創歷史新高,也是連續第8個月突破百萬大關,對比去年同期成長6%,直呼「產業缺工已經不可逆轉了」。104人力銀行統計報告指出,依產業類別區分,住宿、餐飲服務業工作數21.6萬個最多,其次為批發零售、傳直銷業16.7萬個,電子資訊、軟體和半導體業15.7萬個,排名第3。104人資學院總經理花梓馨分析,台灣人口已連續3年負成長,去年新生兒人數13.8萬人,創史上新低,勞動力只會愈來愈少,雪上加霜的是新世代工作價值觀改變,為小確幸寧可當外送員,博取較彈性工作方便,捨棄具前景、較辛苦的工作,缺工將成為常態。花梓馨提出三大招募策略,首先,企業被動等待求職者,現在應該要主動出擊,第二,HR人資要建立專屬人才資料庫,與潛在人選維持良好關係,未來有招募需求,可以有效縮短3成的招募天數,最後,設計測評辨才機制,篩選符合企業特質人才、提高留任率。面對住宿、餐飲服務業高掛缺工,日前傳出行政院相關部會決議,將開放旅宿業外籍移工,全國產業總工會昨日表達嚴正聲明,反對擴大引進移工,呼籲執政者不要當台灣低薪幫凶。全產總指出,台灣勞工面臨低薪與失業雙重艱困的處境,政府不解決問題還落井下石,在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勞工薪資議價能力終於有機會提升時,擴大引進移工,扼殺台灣勞工爭取調高薪資與工作條件機會。全產總理事長江健興指出,業者要吸引人力、留住人才,應實質提升薪資與勞動條件,藉由職務彈性設計友善中高齡及婦女就業,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引進移工只是繼續幫雇主省錢,陷勞工於低薪泥淖。全產總說,旅宿房務工作辛苦,但很多年輕人投入「居家整理收納師」,可見不是工作辛苦繁重沒人願做,而是薪水太低、工時太長且沒成就感。
總薪資衰退最多!金屬製造、不動產、金融與保險成今年三大「慘業」
升息循環、庫存消化不如預期,景氣前景不明,主計總處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8月全體受僱員工中,總薪資衰退最多的行業分別為基本金屬製造業(如鋼鐵)、不動產、金融與保險業,總薪資分別衰退8.76%、5.65%、4.49%,淪為今年三大慘業。外資回流、台股近來高檔震盪,不過,台經院表示,全球仍處於升息循環,政府信用管制、打炒房等措施,令今年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呈雙位數下滑,房市買氣短期內難好轉。人資專家表示,在全球升息循環下,不僅衝擊鋼鐵等金屬製造業產能,也連帶影響相當仰賴獎金維生的不動產從業人員薪資。金融與保險業則一改過往穩定加薪、「金飯碗」形象,今年也淪為三大慘業之一;保險業者表示,除防疫險可觀的理賠數字外,近來新台幣匯率波動大,加上美國升息循環,壽險業宣告利率調整幅度保守,整體傳統型壽險、利變型壽險等,初年度保費皆同步減少,都影響金融與保險從業人員的獎金與收入。反觀先前新冠疫情爆發時,受創嚴重的內需服務業幾乎全面翻轉,主計總處統計顯示,今年前8月住宿、零售、旅行相關服務業以及餐飲業等,總薪資較去年同期增加8.98%、7.82%、7.38%與6.24%。也有人力銀行統計,目前前三大缺工職務為客服或門市人員、業務或銷售人員、藍領技術型人員。
112學年大學新生不到20萬人 113學年大學生人數跌破90萬
少子化帶來的衝擊相當凶猛,教育部公布最新統計預測,112學年大學1年級學生人數將跌破20萬人僅剩19.1萬人,到127學年的未來16年間,大學1年級學生平均年減3400人或1.9%。此外,自113學年大學學生數將跌破90萬人,而127學年更將僅剩71.9萬人。受到少子化影響,近年許多大學招不到學生而面臨退場,而產業界(尤其是半導體業)也大缺工,進一步影響台灣經濟發展。不過根據教育部對未來16年的預測,少子化的衝擊仍相當大,政府必須提早因應。教育部統計,在101學年時,大一學生數有27.8萬人,之後一路下滑,到111學年時還有20.1萬人。不過20萬人的關卡將被打破,預計9月開始的112學年大一新生將僅剩19.1萬人。也就是11年來,大一新生人數少了8.7萬人或31%。不過教育部預估,大一新生數還會續下滑,到了117學年時僅剩15.7萬人,之後會有一點回升,到119學年時升到18.9萬人,之後又繼續下降,到127學年時僅剩14.7萬人,較111學年減少5.4萬人或26.8%。從112至127學年這16年間,大學1年級學生數平均年減3400人或1.9%。此外,教育部觀察101至127學年這26學年間之大學學生數,105學年前由於對應之大學1年級學生未受少子女化影響,大學學生數約維持於111至114萬人,107至111學年受少子女化效應影響,人數從104.9萬人降至93.6萬人,5年來大減11.3萬人。不這還不是最糟,教育部預測113學年起大學學生數將跌破90萬人,而118學年又逢虎年效應,人數將減至76.6萬人之低點;至122學年之龍年婚育潮,方帶動大學學生數轉增至83萬人。相較於101學年大學學生數有113.9萬人,教育部預估127學年僅剩71.9萬人,26學年間減少42萬人或36.9%。而預計112至127學年未來16年,大學學生數平均年減1.4萬人或1.6%。另綜觀101至127學年26年間之大學畢業生數,107學年以前由於對應之大學1年級學生尚未受少子女化影響,大學畢業生數近23萬人,惟108及109學年適逢虎年效應,人數由107學年之22.9萬人降至 21.3萬人,次年再降至20.9萬人,2學年間減少8.9%。110學年因受少子女化效應衝擊,龍年生育潮僅帶動人數增加3500人,其後即反轉減少,預計自113學年起,大學畢業生數將跌破20萬人,至 120學年又逢虎年效應,人數將減至15.3萬人之低點。至122學年因龍年婚育潮及畢業生對應出生年之生育政策效果,轉增至17.4萬人,次年再增至 17.6萬人。教育部預估,127學年大學畢業生為16.6萬人,較101學年22.7萬人減少6.1萬人或26.9%;而預計未來17學年,大學畢業生數平均年減2700人或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