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萎縮
」 大腦萎縮義務役士兵入伍遭霸凌!嚇到漏尿 退伍腦萎縮「智商剩2歲」
台中一名謝姓母親,日前在網路上發文指控,表示她的小兒子去年8月16日入伍後性情大變,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小兒子在軍中遭到霸凌。黃母指出,最後小兒子僅服役4個月,就因為身心問題退訓,後續更被診斷出「大腦萎縮」,智商僅剩下2歲。台中一名謝姓母親近日在Facebook社團「爆料公社」中發文指控,表示她的小兒子在去年112年8月16服義務役,新訓單位位於中坑,下部隊單位位於谷關特戰。小兒子下部隊後,整個人開始反常,很容易忘東忘記,做事情更是提不起勁,精神狀況也不太好。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黃母指出,10月份時她察覺小兒子情況有異,說服小兒子去看身心科,不過小兒子到醫院後,仍不願意鬆口。直到11月17日,小兒子的情況越發嚴重,才勉強透露自己在軍中被很用力的打手背。後續黃母更透過兒子的高中同學,才得知原來小兒子在軍中會被尻頭、潑水、抽菸一次塞4、5根抽到吐、恐嚇、拿手機亂儲值等。且這些事情其實連上長官都知情,但卻都沒有處理,甚至還有長官也會動手動腳、對小兒子講難聽話,原因竟是因為其在軍中表現不理想,導致小兒子還曾經在返回軍中的專車上兩度漏尿。等到小兒子在12月,因為身心問題退訓返家,原先前1、2個月還能溝通,騎車、開車生活自理都不成問題,但到了第3個月開始就答非所問,情況急速惡化。到醫院接受檢查後,才發現是「大腦萎縮」,讓黃母相當崩潰,無法接受,決定走上司法。但在案件開庭時,因為證據相當薄弱,涉事長官並沒有遭到起訴。另外其他7名同梯,也全部否認犯案,讓黃母感到相當無力,最後也因為沒有足夠的金援,最終放棄上訴。黃母透露兒子的大腦萎縮速度相當的快速,整個過程不到一年,兒子就變得無法溝通、無法自理、無法控制自己,連醫生都說,沒有遇過這麼年輕就罹患然後速度如此快速。如今她只能把小兒子當成幼兒照顧,期望能有一天可以漸漸好轉。對此,陸軍教準部回應,前軍事訓練役黃姓役男於去年退伍,家屬於今年4月反映,該員服役期間,疑遭單位某士官不當對待而造成身體損傷;單位獲報後即秉「毋枉毋縱」原則,並主動函送司法偵辦釐清。教準部尊重司法偵結結果,將落實官兵照顧與嚴格內部管理,提升部隊整體戰力。
反覆胰臟發炎!竟是20年都「喝1飲品」惹禍 醫曝2方式有效戒除
49歲蘇先生長期飲酒已經20多年,近日因為多次反覆胰臟發炎,出現腹部疼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到醫院診療,肝膽腸胃科醫師建議戒酒來避免再度復發,經由酒癮藥癮特診診治,醫師與其討論停酒策略,並服用戒酒藥物,蘇先生迄今已停酒逾三個月,身體也漸漸地恢復健康。飲酒過量害健康 這些危害不可不知童綜合醫院心身科林杰民醫師表示,酒是合法物質,超商超市都買的到,舉凡婚禮、應酬、朋友聚會,酒精是最常見的助興物質。但是,喝酒過量對身體有害,除了影響肝臟、胰臟功能外,慢性飲酒增加癌症的風險,例如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和結腸癌,男性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女性飲酒也與乳癌有關。此外,臨床常見因長期飲酒,導致大腦萎縮與認知能力下降。酒醉後的脫序行為,往往導致家庭關係緊張,若是酒後駕車更會面臨罰款與刑責。有害性飲酒女性比例升 當心酒精成癮對此,衛生福利部推出「聰明酒杯記得量,不喝更好最健康」的宣導,以啤酒為例,建議男性每日飲用不超過508毫升(約莫330毫升啤酒1.5罐),女性不超過254毫升。但根據2022年研究顯示,臺灣有害性酒精使用的盛行率為5.79%,女性盛行率在5年內顯著上升0.4%,顯示有部分族群喝酒已造成身心問題,甚至已達到酒精成癮,需要接受治療。酒癮常合併其他疾病 戒酒藥物提升成功率 林杰民醫師指出,過去酒癮沒有特別的治療藥物,但近年來部分醫院已引進專案進口之戒酒藥物,例如「納霍利(Notholic)」和「戒酒妥(Alglutol)」,為研究與臨床上有效之戒酒藥物,經治療之後,可減少個案對於酒精的渴求與延長個案停酒的時間。治療費用的部分,衛生福利部補助每人每年4萬元的費用,可部分補助酒癮治療看診費用與藥物費用,減輕就醫負擔。林杰民醫師強調,酒癮者也常合併睡眠障礙、焦慮症與憂鬱症,需要同時治療。另外,酒癮如同菸癮,治療後容易復發,呼籲戒癮者與家屬不要氣餒,再次地接受治療,就有機會達到停酒的可能。
49歲男「1天狂喝12罐啤酒」長達20多年 醫曝:恐肝硬化
台中市一名49歲蘇姓男子一天最多喝下12罐啤酒,習慣維持長達20多年,後來由於胰臟反覆發炎,出現腹部疼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前往童綜合醫院酒癮藥癮特診診治,肝膽腸胃科醫師擔憂他恐面臨肝硬化,除了建議戒酒避免再度復發、開立戒酒藥物,雙方也進一步討論停酒策略。如今蘇男已成功停酒超過3個月,身體逐漸恢復健康。童綜合醫院心身科醫師林杰民指出,飲酒過量有害身體,除了影響肝臟、胰臟功能,慢性飲酒也有增加罹癌的風險,像是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和結腸癌,男性還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女性則與乳癌有關;臨床常見患者會因長期飲酒,造成大腦萎縮、認知能力下降。林杰民表示,過往沒有特別針對酒癮的治療藥物,但在近年部分醫院已有引進專案進口戒酒藥物,例如「納霍利(Notholic)」和「戒酒妥(Alglutol)」,均為研究與臨床方面有效之戒酒藥物,患者經由治療之後,就可減少對於酒精的渴求,延長停酒時間。談及治療花費,衛生福利部每年補助每人4萬元,用於部分補助酒癮治療看診與藥物費用,以利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林杰民透露,醫院常有個案過量飲酒導致肝硬化,或是需要等待換肝治療,甚至錯過黃金的治療時間;酒癮者也常合併睡眠障礙、焦慮症與憂鬱症,需要一併治療。此外,林杰民也說,酒癮如同菸癮,治療後易復發,呼籲戒癮者與家屬不要氣餒,只要再次接受治療,就有機會達到停酒的可能。◎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睡不飽恐釀大腦萎縮、失智? 挪威研究顛覆學界理論
先前曾有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人類長期面臨睡眠不足的情況,最終恐會導致大腦萎縮、失智症的發生。但如今挪威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大腦萎縮與睡眠時間長短並無直接關聯,甚至就連「8小時睡眠」這件事情也可能不需要。根據《New Scientist》報導指出,許多人都知道,前一天睡眠不足的話,隔天就會發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近幾年甚至有研究指出,常態性的睡眠不足的話,最後會導致大腦萎縮,同時也有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該項研究中表示,夜晚大腦的排毒系統會排除一項名為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的有毒化合物,該化合物與阿茲海默症有直接相關。另外一份研究中也指出,睡眠時間過少或過長的人,其實在腦部健康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但挪威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一項以腦容量為健康指標的系列研究,該研究已4.7萬人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這些人睡眠期間與腦容量,結果結果意外出現一條倒U型的曲線,腦容量最大的人,其睡眠時間為6.5小時。而團隊進一步的追蹤4千名受試者,進行為期11年的監測,當中也沒有發現睡眠時間與腦部萎縮有直接相關。之後研究團隊再進行一次3萬人的基因數據分析,結果研究顯示,基因上顯示睡眠時間較長或較短的人,腦部容量不見得比較小。這三項實驗研究結果也直接顛覆了學界對於睡眠影響的看法。領導這項研究的菲傑爾(Anders Fjell)教授表示,即便如此,還是不建議民眾刻意更改睡眠習慣,因為大腦還是需要確保身體能夠獲得足夠的睡眠量,菲傑爾認為,人體對睡眠的需求,其實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隨時都會改變。菲傑爾也表示,如果人們感覺整天疲倦,那就是睡太少,但只要狀態感覺良好,就不用在意自己的睡眠時長。
喝到腦萎縮!醫曬「酗酒者」掃描照揭恐怖後果:跌倒就可致命
喝酒可能誤事,酗酒更會讓大腦萎縮!國外有名醫師在社群曬出酗酒者與一般人的大腦掃描照對比圖,勸大家千萬不要酗酒,否則大腦不只萎縮、更容易發生腦損傷,還會引發造成嚴重後果的多種疾病。泰國神經外科醫生帕拉查(Pracha)在TikTok曬出一般車禍與酗酒車禍患者的腦部掃描照,指出該名54歲的長期酗酒男性,某天發生意外撞到頭被送院治療,但他的腦部比起53歲、遭遇類似車禍的未酗酒男傷患明顯不同。(圖/翻攝自TikTok)兩張掃描照一對比,可見酗酒者腦部的「黑色陰影」,也就是俗稱腦皺褶的腦迴變得光滑,整個大腦也出現萎縮、形狀改變,目視即可見酗酒者大腦比一般傷患大腦「離周圍的頭骨更遠」。帕拉查表示,長期酗酒不只會導致大腦萎縮,還更容易發生腦損傷,光是普通跌倒就可能發生腦出血,且酗酒也會導致糖尿病,以及血壓、血脂等慢性病指數更難控制,還增加腦性麻痺、殘疾與死亡風險。
白天小睡竟可降低失智風險 研究發現「大腦萎縮程度」較小
不少人都有午睡的習慣,但隨著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等各種因素,會午睡的人越來越少,研究就發現若白天小睡,可能可以保護大腦,更降低失智的風險。小睡可以降低失智風險,但若睡太長也可能是失智的前兆。(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綜合外媒報導,來自美國、英國和烏拉圭的科學家,分析了37萬8932名年齡在40歲至69歲之間的人,發現長時間的小睡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但若是短暫的小睡則可以提高人們的學習能力,和對抗大腦萎縮的能力。研究發現,白天小睡的人大腦比沒有睡的人年輕2.6到6.5歲,倫敦大學學院 (UCL) 的神經科學家瓦倫蒂娜帕茲(Valentina Paz)表示,「我們的研究指出,習慣性小睡與大腦總體積增大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而小睡的時間要多長,先前研究認為小於30分鐘最好,不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也會讓精神更好。
垃圾食物好吃但傷身 醫師警告:小心大腦也變成垃圾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控制著我們的記憶、學習、行動和情緒。如果想要保持大腦的健康和活力。但現在有醫師提醒,其實平常的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選擇,因為有些垃圾食物會對大腦造成損害,影響我們的智力和心理狀態。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日前在臉書專頁上發文,內容中首先解釋,所謂的垃圾食物是指反式脂肪、含糖飲料、精製碳水化合物、高加工和包裝食品、酒精。他甚至依序解釋這些物質的成分與對人體的危害,更是直言「吃垃圾食物,腦袋也成垃圾」。反式脂肪反式脂肪是一種人工合成的不飽和脂肪,常見於人造奶油、烘焙食品、薯片、餅乾、冷凍和罐頭食品等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風險,也會影響神經發展和血管健康,導致大腦萎縮、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下降和失智症的發生。含糖飲料含糖飲料指的是添加了糖或其他甜味劑的汽水、果汁、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等液體飲品。含糖飲料不僅會增加體重和血糖,還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和營養素吸收,造成神經細胞受損和血管阻塞。長期喝含糖飲料會降低學習能力、記憶力、整體腦功能和新神經元的生成速度,也會增加發生阿茲海默症或中風的可能性。精製碳水化合物精製碳水化合物是指用加工過的穀物製成的產品,如白米、白麵包、白麵粉、餡餅等。精製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過程中會迅速轉化成糖分,造成血糖急劇升高和下降,引發情緒波動和注意力不集中。此外,精製碳水化合物也會剝奪原始穀物中的纖維和其他有益大腦的營養素,增加罹患心臟病、糖尿病、肥胖、乳癌和大腸癌等慢性病的風險,以及認知功能衰退和失智症的風險。高加工和包裝食品高加工和包裝食品是指從天然食物中移除了重要營養,並用糖、脂肪和鹽取而代之的產品,如方便麵、速凍餐、罐頭湯、零食等。這些食品缺乏對大腦有益的抗氧化劑、歐米珈-3脂肪酸、纖維等成分,而含有過多的卡路里、反式脂肪、添加劑等有害物質。這種西方化的飲食方式會導致身體積聚過多的脂肪,影響大腦組織和血液循環,減少大腦容量,甚至可能破壞血腦屏障,讓有害物質侵入大腦。酒精酒精是一種神經毒素,會直接殺死大腦細胞,影響神經傳遞素的平衡。偶爾小量喝酒也許無傷大雅,但長期或過量喝酒會造成永久性的大腦損傷,導致記憶缺失、混亂、不穩定甚至失明。另外,有些*長期*有飲酒習慣的人,甚至於再加上營養不良(如缺乏維他命B等),會造成腦細胞更嚴重的傷害。
國外研究抽菸副作用 不僅生殖器變短恐還會讓腦部變小
國外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每天吸菸會使大腦的體積縮減!根據4月發表於醫學預印本數據庫「medRxiv」的資料顯示,每天都要抽菸的癮君子,大腦容量、灰質、白質都比沒有每日抽菸者小,重度吸菸者尤為明顯。根據外媒《現場科學》(Live Science)報導,過往研究人員發現,比起不吸菸的族群,癮君子的大腦容量往往比較小,但當時尚未明確證實是吸菸導致大腦萎縮,或是大腦體積小的人較有抽菸傾向。根據4月發表於醫學預印本數據庫「medRxiv」的最新報告顯示,現今研究人員提出了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吸菸會導致大腦萎縮。這份研究調查了逾28,000位參與者的菸癮民調,並比對分析英國生物銀行的大腦影像數據,這是一個龐大的遺傳和健康數據庫。參與者進行了2次調查,時間分別為2006-2010年與2012-2013年,在第2次調查時,參與者還接受了「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方法對大腦進行了影像檢查。每天抽菸的癮君子 這3個部分會萎縮調查發現,每天抽菸者的大腦容量、灰質與白質都比較小,尤其以重度吸菸者的灰質體積差異更大,若是每天都抽1包菸,1年後灰質體積平均減少0.01立方英寸(約0.15毫升)。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關聯佐證了吸菸會導致大腦容量萎縮的理論。不過,重度吸菸者的白質受影響程度則較不明顯。1平均腦容量小了0.4立方英吋(約7.1立方公釐)2灰質(gray matter)減少了0.3立方英寸(約5.5毫升),這是一種神經組織,為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3白質(white matter)減少0.1立方英寸(約1.6毫升),作用為控制神經元共享訊號,協調腦區之間的正常運作。分析進一步顯示,比起近期才戒菸的人,已長期戒菸的人,腦內灰質略多了一點。研究人員分析,戒菸可以稍微逆轉大腦萎縮的程度,例如比起一般戒菸者,提早一年戒菸的人,腦內灰質多了0.005立方英寸(約0.09毫升)。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參與者的基因資料,以了解基因變異是否與灰質體積差異有關,結果顯示,基因變異的高風險族群有吸煙傾向,但與灰質體積無關。也就是說,灰質變化的關鍵仍在於每日抽菸,並非基因問題。未來研究方向 抽菸是否導致阿茲海默症研究吸煙風險遺傳學的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教授劉大江(Dajiang Liu)表示,這項調查嚴格執行,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由於大腦萎縮會導致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因此在抽菸與大腦萎縮之間確認因果關係,未來可進一步研究吸菸是否透過這種機轉導致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甚至研發有效的藥物以避免腦組織損失。 原文出處:Daily smoking linked to brain shrinkage in massive study
「A片看太多傷身」是真的! 醫警告當心「大腦萎縮」失去性慾
為增添伴侶間的生活情趣與調劑身心,有人會藉由「愛情動作片」來助性醫下,但有醫師跳出來警告,過度沉迷色情片,恐怕會招致嚴重傷害,比如大腦前部的腹側被蓋區(VTA)容易萎縮,甚至在「真槍實彈」的做愛當下失去性慾。馬來西亞的山姆漢醫師(Dr.Samhan)經常拍攝TikTok影片宣傳衛教知識,他最近透過影片向外界宣導,頻繁看A片的壞處。他表示,太愛沉迷A片等色情影片的人,還會讓大腦負責神經傳遞質的化學物質產生變化,可能導致健忘、記不住事物,情緒波動會變大,「如果你是一個很愛看色情片的人,最好改掉!」其實過去也有相關研究發現,A片、色情圖片,雖然有助提高性慾,但也可能會如同吸毒、酗酒般的上癮,在頻繁觀看後,反而容易增加大腦萎縮風險。但關於看A片對腦部究竟是傷害還是幫助,醫學界其實說法不一,還未有確切定論,但專家還是建議,觀看色情片不要太沉迷,以免對身心還有實際生活,造成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
康建生技老董腦部中彈!如劉邦友慘案 當年他腦被貫穿倖存…現況曝光
南投縣草屯鎮康建生技公司14日驚傳行刑式槍決命案,槍手闖入該公司後,連續槍殺5人,造成4死,以及81歲公司創辦人賴敏男腦部中彈急救中。法醫高大成表示,槍手犯案手法與26年前劉邦友案相似,而該案唯一倖存者前縣議員鄧文昌也是腦部受到槍擊,目前雖已經恢復意識,但有表達、理解方面障礙。康健生技公司爆發槍決命案,李姓兇嫌今(15日)稍早於台中某養生會館落網,而他行刑式近距離對死者槍殺手法,宛如26年前的桃園縣長劉邦友官邸血案翻版,此案當時造成8死1重傷悲劇,倖存者前縣議員鄧文昌卻也因為腦部中彈,大腦受到重創,日後生活也深受影響。根據「ETtoday」報導,鄧文昌遭槍擊後腦部被子彈貫穿,造成腦神經嚴重損傷,雖之前還能乘坐輪椅至醫院回診,但近年大腦萎縮的情況持續惡化,甚至連坐輪椅也無法;當年參與手術的林口長庚醫院主治醫師張承能透露,腦部被貫穿,一定會對腦神經造成嚴重損傷,雖然鄧文昌經過多年復建,但右手、右腳仍然癱瘓,言語功能受損,有嚴重說話表達、書寫和理解功能障礙,雖然有認知,但無法和外界溝通,生活也沒有辦法自理。此外,對於家人因為南投康建生技公司慘案,再次受到討論,鄧文昌家人並未多做回應,希望外界不要打擾他的生活。
社論/萬華爆染周年政府沒學到教訓 崩潰的「新台灣模式」
去年5月14日,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數一下跳到3位數。當時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毫無準備,篩檢、疫苗、醫療量能都沒有,總計死亡800多人。時隔1年的今天,你以為政府該學到教訓了,結果竟還是要什麼沒什麼,而疫情海嘯已開始席捲台灣。連續兩天單日確診超過6萬例,13日死亡41人,創下新高紀錄。傲慢顢頇、因應無能的蔡政府應該向全體國人謝罪。不只衛福部長陳時中要下台,準備不足便宣布「3+4」居隔政策,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應該滾蛋了!從黑箱到黑數 政府太黑心去年因為陳時中逕自放寬機組員的居隔為「3+11」,疫情在母親節後一發不可收拾。當時指揮中心堅持打壓篩檢,要符合嚴苛條件才可做PCR檢測,自費價格高達7000元,國外入境一律不普篩。快篩試劑根本不准上市,民眾想篩也沒有管道。而且政府疫苗採購太少,一方面為了政治因素卡著BNT疫苗,一方面黑箱作業為高端強力護航。當疫情爆發時,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篩檢能量,以致於確診數還要校正回歸。救護車滿街繞無法送病患進醫院,很多人在家中猝死幾天後才確診。當全球普遍施打疫苗時,我們需要靠著國外和鴻海等民間單位捐贈的疫苗,才能讓民眾有保命的機會。去年台灣疫情爆發已經晚國外1年了,那次沒學到人家的經驗,如今又過了1年,你覺得再笨的學生,在一旁觀摩了2年,就算抄人家的考卷也該抄及格了,結果我們的防疫還是死當。大家明明知道Omicron的傳播力超強,但當它入侵台灣時,指揮中心之束手無策,讓你懷疑這2年官員都在自我吹捧中沉睡嗎?所謂的「超前部署」、「世界怎麼趕得上台灣」、「台灣防疫世界第一」,被火箭式躍升的確診數狠狠打臉。我們的政府是嘴皮發達大腦萎縮,以致擅長吹牛而沒有學習能力嗎?如果陳時中這次去世界衛生大會,還真想不出他有什麼可以和各國分享的成功經驗。現在指揮中心記者會報的確診數,至少要乘個2、3倍才比較接近事實。因為指揮中心要求有症狀才快篩,快篩陽才去做PCR,這就排除了一大批無症狀、買不到快篩,或乾脆潛水起來以免影響生活與生計的感染者。而指揮中心之所以如此要求,很簡單,就是在經過2年後,篩檢能量還是沒準備好。此外,因為感染者多,1922和衛生局電話都被打爆,根本沒有人手進行疫調,索性大幅減少匡列對象,由確診者自己來通報,但確診者本來就有大量黑數,這樣的通報和確診學生座位只匡列九宮格一樣,有什麼意義?誤黃金用藥期 輕症變重症蔡政府一再強調「新台灣模式」,要大家自主應變,正常生活。事實是「新台灣模式」已經崩潰,自主應變意思是自求多福,正常生活就等於正常感染。國外能開放,是因為疫苗覆蓋率達到9成,台灣的第2劑8成、第3劑6成能跟人家比嗎?何況兒童疫苗拖到現在才進口施打,還要幾個月才有完整保護力。指揮中心一直說抗病毒藥物一定夠,但事實上很多人找不到肯開藥的醫生,App視訊看診量能嚴重不足,台大教授陳秀熙估計從4月1日至5月9日,有38人因未適當分流,錯失了5天黃金用藥治療期,以致從輕症轉重症。天災難免,人禍卻不可原諒。2020年民眾排隊買口罩,2021年民眾排隊打疫苗,2022年民眾排隊買快篩劑,在急診室外排隊等PCR檢測,打著永遠接不上的防疫專線。快篩、抗病毒藥物、視訊診療、居隔單、防疫包,經常到解除隔離了也沒收到,有些不幸的患者甚至在等不到任何救助下往生了。政府編了8400億特別預算,5倍券花了1300億,疫苗花了340億,快篩試劑呢?3月31日前支付快篩試劑款項才5264萬!台灣有2300萬人口,算算每人只分到2元的快篩經費,這到底是要怎麼用?何況很多人還不只需要篩一次。新加坡、丹麥等國在街頭免費發放快篩劑或寄送到家,台灣和人家怎麼比?更別提高登和福又達諸多綠營利益輸送的貓膩了。去年有網友大言不慚說:「世界看好了,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2周內解除第3級警戒。」現在台灣向世界示範的是,如何從自我吹捧的防疫神壇稀里嘩啦滾下來。而且令人擔心的是,台灣不會只示範一次。
狠母棄嬰餵安眠藥 女嬰恐終身癱瘓
2018年劉姓女子將自己生育的嬰兒頭部,撞擊不明堅硬表面,還餵食鎮靜安眠藥,最後她將嬰兒棄置在醫院離去,嬰兒缺氧缺血可能成為肢障、智障、癱瘓等,台灣高等法院駁回她上訴,依故意對兒童犯重傷害罪判刑5年6月,遺棄罪判刑8月。可上訴。判決指出,劉女在2018年8月22日至25日間在她位於桃園市楊梅區之居所,徒手抓住被害人反覆搖晃,並將被害人頭部撞擊不明堅硬表面,又不當餵食嬰兒鎮靜安眠藥),致被害人受有顱骨骨折、顱內出血、視網膜與玻璃體出血、胃潰瘍、癲癇等傷害。25日晚間劉女發現被害人有異狀,將被害人送往桃園醫院急救,之後離去且行蹤不明,被害人經醫療中心鑑定,因續發之缺氧缺血,導致腦部、腎臟、肝臟受損,引發癲癇、意識障礙、視力不良、大腦萎縮等傷害,使之嚴重發展遲緩,而受有難以回復之重傷害。
新技術!精準偵測腦神經年齡 及早發現失智症「延緩病況惡化」
2021年最新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提高診斷率」是失智症領域未來的努力目標。根據報告結果推估,全球約有5500萬名失智者,但卻有高達75%的人,相當於4100萬人,尚未被診斷確認,其中未診斷的比率,在中低收入國家更有9成之多。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2021年公告的最新資料,目前失智症診斷率約為54%,雖然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不算低,但依台灣期待能夠在2025年達到7成的診斷率的目標,仍有不小成長空間。有鑑於「失智症」早期診斷之急迫性與必要性,台大醫學院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兼任教授曾文毅與AcroViz總經理陳如芬組成新創團隊「上頂醫學影像科技」(AcroViz Inc.),自臺大醫學院技轉腦神經纖維客觀分析評量技術,並成功研發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檢查,讓國人有機會早期發現「失智症」或是大腦退化的跡象。失智症早期檢查輔助工具是以腦部擴散式磁振造影(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影像技術為基礎,結合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建立一套非侵入式的腦神經纖維示蹤技術(Tractography),提供客觀評量腦神經健康情形之服務,依據臨床資料分析,證實可預測失智症及其預後。在台灣,失智症早期檢查輔助工具已經在健檢機構中實務應用,期能藉此降低受測者因教育水平、社經地位、主觀感受等變因,影響檢測結果準確度的可能性。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醫師表示,目前雖主動要求腦年齡(失智症)檢測的人不多,但相比十年前,台灣失智症疾病意識已有顯著提升。鄭乃源醫師分享,有一位50歲金融業主管長期處於高壓工作環境,且作息不正常,生活中突覺自己變得健忘、決策效率降低,因此一年前來到聯安接受「全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檢查」,便採用AcroViz技術,健檢報告上發現腦神經年齡比實際年齡高出了7歲,此後個案積極依循專業建議,改變飲食、作息等生活型態,今年再次進行檢測,腦年齡數據改善消息振奮人心,鼓勵個案持之以恆,維持健康。另外還有一位60幾歲個案,腦年齡高於實際年齡15歲以上,且腦部影像看見大腦已有萎縮跡象,故而當下協助轉診醫院神經內科,進一步追蹤診斷,及時接受治療照護。失智症患者確診後的往後餘生中,個人及其家屬將面臨沉重的金錢、時間及精神負擔等有形與無形的照護成本。患者在平均八至十年的餘命裡,僅是醫護費用預估高達1300萬元,更是需要長時間的近身照護,對患者及照護者而言,等同失去了人身自由。除了上述有形的金錢與時間成本之外,精神負擔更是造成失智症患者家庭關係失衡的最大問題,親情無法割捨,照護壓力又難以負荷,照護者沒有絲毫喘息的空間,長此以往,恐有身心健康之疑慮。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曾文毅表示,失智症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難以自我察覺,且可能經歷長達20年以上的退化期,因沒有外顯症狀,而被忽視,直至終被確診失智症,已到達不可逆的程度,且至今尚未有藥物能夠完全治癒,僅能緩解退化趨勢。因此曾文毅也提醒,提早檢測「腦年齡」,並諮詢專業醫事人員的評估與建議,較能夠在早期發覺「失智症」風險,有機會在大腦退化前期,透過生活型態的改善及多元健康管理介入,維持大腦健康,降低未來失智症造成的損害及負擔。AcroViz目前主要以B2B2C 商業模式經營,透過與醫療機構合作提供接受檢測的C端客戶腦神經年齡檢測報告書,內容包含:腦神經年齡量測結果、腦健康評分、主要認知功能網絡年齡、全腦神經束健康概況、患者主要認知功能網絡健康概況,其報告書有利於醫師參考作疾病評斷、分析,和追蹤治療反應;同時,也附有大腦健康管理及生活型態的多元建議,可供醫師、受測者雙邊參考,讓醫療機構或健檢單位所能提供的檢測項目更加多元。
女嬰頭部3度遭撞擊!發燒抽搐送醫 離譜爸媽被起訴
彭姓夫妻疑因粗心疏於照顧,不但曾讓嫩嬰摔落地上,更曾讓她滑進澡盆溺水、甚至在副駕駛座撞上擋風玻璃等,直到前年8月未滿足歲的女嬰吐奶、發燒、抽搐急送醫,醫師發現女嬰腦部受損,離譜照顧行徑才曝光,但鄰居和社工都證稱夫妻倆疼愛有加,排除故意虐待,偵結依家暴過失傷害罪起訴。檢警調查,彭姓夫妻2019年1月生下彭姓女嬰,但彭妻3、4月間在中壢住處抱起女兒逗弄,卻重心不穩,不慎讓才2、3個月大的女嬰前額撞上牆壁,讓女嬰頭部劇烈晃動。同年5、6月間,彭男開車載女兒外出,竟將安全座椅放在副駕駛座上,女兒坐在安全座椅卻沒繫安全帶,彭男半路發生自撞安全島車禍,女嬰當場彈飛頭部撞上等風玻璃;8月17日晚間8點多,彭男替女兒洗澡後,竟將她獨留裝水的澡盆,逕自到房間床上鋪毛巾,返回浴室驚見女兒已滑落澡盆內溺水,急忙抱起拍打背部,卻又讓女嬰頭部撞到洗手台。女嬰隔天凌晨6點吐奶、發燒、抽蓄,地區醫院一度誤診是腸胃炎,同晚2度前往林口長庚醫院就醫,驚見女嬰硬腦膜下出血、抽蓄、瀰漫性雙側視網膜出血、新舊腦出血、腦梗塞、右大腦萎縮等,通報警方、社工介入,全案才曝光。2人坦承照顧不周,平時抱起時也沒有托住女嬰的頸部、後腦,不諱言女嬰撞到頭時都發出劇烈聲響,但鄰居和房東都證稱夫妻倆平時看起來很疼愛女嬰,女嬰身上也沒其他外傷,更無聽到打罵聲和哭聲,歷次接種疫苗也無其他異狀,女嬰腦部核磁共振也發現小於3天、1至2周、2周至1個月的不同時期出血,和夫妻所述受傷的時間點相符。檢方認為夫妻並未故意凌虐,但女童腦部受損,且有左側肢體無力等後遺症,偵結依家暴過失傷害罪嫌起訴。
不只會猝死 過勞還會讓人變笨
前陣子藝人在表演工作中猝死的消息,再度喚起社會大眾對工作過勞的重視事實上今年初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把「過勞」納入「國際疾病分類」。WHO界定過勞(burnout)是一種「由於長期無法成功克服工作壓力」導致的症狀,包括:工作效率降低、常提不起勁或精疲力竭、對工作有倦怠感或厭世感。過去許多研究顯示長期過勞對身體健康有害,例如中風、心臟病、猝死;近來許多研究也顯示過勞可能會讓腦筋變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周伯翰醫師表示,過勞會影響腦力通常有幾種原因:一. 過勞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會影響睡眠品質,導致大腦無法獲得充分休息,進而影響白天專注力;二. 由於工時長,讓大腦處在長時間固定單調缺乏刺激的環境下,也會讓反應變遲鈍;三. 不良的生活習慣: 由於壓力大,使用菸酒等物質幫助紓壓或是睡眠,對大腦造成的不良影響;四.長期壓力會使身體產生壓力皮質素,導致大腦萎縮。周伯翰引用自己過去發表在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關於「過勞對腦功能影響」的研究,該研究總共收了68位勞工,利用「近紅外光腦光譜儀,fNIRS」測大腦前額葉(frontal lobe)功能,結果顯示過勞指數越高的人,測驗時大腦反應越慢、注意力與記憶力越差,前額葉掌管許多功能,包括注意力、衝動控制、情緒、生活動力與邏輯思考等,也因此過勞的人容易出現記性差、憂鬱、焦慮、暴躁、失控行為等情況。周伯翰也補充說明,大腦前額葉是大腦的司令官,在大腦發展過程中最晚成熟,卻也最容易最先受壓力影響而退化。周伯翰也提供一個臨床案例,一個科技公司高階主管,由於最近要決定數十億的投資案,壓力大到一整個月都沒辦法好好睡覺,導致白天精神差,亂發脾氣,工作上變得容易忘東忘西,擔心自己有失智症而前來就醫,經過藥物飲食與生活作息調整後,睡眠改善,大腦也恢復清醒了。周伯翰表示,過勞常發生在長工時、高壓的工作,此外完美主義、急性子與使命必達的人都是工作過勞的高危險群。新年新希望把握七守則讓自己變聰明,如何預防與改善過勞呢?周伯翰說,輕微的工作過勞可以透過生活與飲食調整,建議1.提升身體的抗壓性:有氧運動333、多吃富含色胺酸的抗壓飲食;2.學習放鬆方法:多練習腹式呼吸、工作時適度休息、可以練太極或瑜珈等;3.學習在適當的時候說「不」,避免工作超出負荷4.在工作之餘培養讓自己快樂的興趣,增加大腦的多巴胺5.培養社交關係,朋友之間彼此互相加油打氣不當邊緣人;6.適當調整工作環境/職務內容;7.減少對工作過度不合宜的期待。
狠母凌虐、餵安眠藥止哭鬧 3個月大女嬰恐成植物人
桃園一名劉姓婦人在去年8月因不滿3個月大的女嬰哭鬧,不只用強烈搖晃、撞擊的方式制止,還餵食安眠藥想讓女嬰停止哭鬧,後來發現女嬰情況不對急忙送醫。雖然女嬰經搶救後撿回一命,但有成智障、癱瘓、植物人的可能。後來院方發現劉母留下假資料後落跑報警。最後檢方依重傷害、遺棄罪起訴這名劉婦。劉婦的行為令人髮指!檢警調查發現,劉婦明知女嬰才3個月大,想要停止女兒哭鬧竟將其猛烈搖晃、撞擊堅硬物表面,甚至餵食安眠藥,直到發現女嬰陷入昏迷才急忙送醫急救。而劉婦擔心自己要負上法律責任,為了躲避追查留下假資料,更在醫護人員救治時逃跑。最後,因院方發現連絡不到劉婦報警處理,警方循線才逮到人。根據醫院診斷指出,女嬰有顱骨、右手骨折,以及因餵食安眠藥產生的持續性缺氧、缺血,導致腎、肝臟受損,其中又以腦部傷害最嚴重,引發癲癇、視力不良、大腦萎縮,後續有成為智障、肢障、視障、精障,甚至癱瘓或植物人的可能。劉婦到案時坦承將女兒送醫,但對於凌虐、餵食安眠藥等事交代不清,甚至一度辯稱是女嬰自己摔下床。對這樣的說法,檢方並不採信,偵結依遺棄及重傷害罪嫌起訴,另外,依兒童及少年婦利與權益保障法加重其刑,並考量劉婦有毒品前科,5年內再犯屬累犯,建議再加重其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