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仁愛醫院
」 台中老翁被撞路人求助急診室卻被回「請打119」?院方:事發第一時間前往協助
一名老翁在大里仁愛醫院門口數十公尺處遭機車騎士撞倒,有民眾投訴,當下找了醫院保全,也通報醫護人員,但被冷回「請打119叫救護車」,導致老翁痛苦坐在原地等了10多分鐘後才獲救。對此,仁愛醫院表示,警消已在場處理,相關報導均非事實。據了解,這起事故發生在18日上午7時15分,一名少年騎著機車沿大里區東榮路往國光路二段方向行駛,因不明原因撞上了走在路上的郭姓老翁,造成老翁臉部受傷,身上沾滿血跡。民眾見狀後,先請醫院保全協助,保全一度推著輪椅出來,但隨後稱「怕頸腰椎受挫,應該用擔架」便返回醫院後就再未出現。此時,有民眾向仁愛醫院急診室人員反映門外有車禍,傷者滿臉是血,並滴至衣服,卻遭急診室一名工作人員冷回「請打119叫救護車」。當民眾再問「急診室就沒有擔架嗎?」時,該名工作人員則不再回應。期間警方及消防局的救護車陸續到場處理,才將郭姓老翁送醫,而目擊的民眾對醫院的處理態度感到不滿,向媒體投訴。對此,仁愛醫院表示,醫院第一醫療大樓對向車道發生事故後,警衛人員立即前往現場協助交通指引並確保傷者安全。現場人員隨即通報警消單位處理,由國光派出所的警員到場接手處理,隨即返回醫院進行相關通報。而醫護人員前往現場時,消防單位的救護人員已到場處理。仁愛醫院強調,院方人員在事發後第一時間前往協助,並表示相關報導內容均不符合事實。患者抵達本院後,醫療團隊立即全力投入治療,對於協助處理事件的警消人員、醫護同仁及熱心民眾致上最大敬意。消防局也澄清,經調閱報案人通話紀錄,報案人報告的地點為大里仁愛醫院急診室大門口。救護車於7時22分到達後未發現交通事故,隨後透過無線電通報199指揮中心再次確認車禍地點,而再次聯絡報案人,得知正確地點為東榮路與大德街口。隨即在7時23分54秒調整路線後抵達,並未發生跑錯或延誤的情事。經警方調查後發現,少年於18日上午7時15分騎車沿東榮路往國光二段方向行駛,與走在東榮路上的郭姓老翁發生碰撞,導致兩人均有擦傷。該騎士為未成年且無照駕駛,已依違規開單處分,具體肇因將由交通大隊進一步釐清。老翁被撞路人求助急診室卻被回「請打119」?院方:事發第一時間前往協助
醫科洗牌2/牙醫師嘆「醫美科別賺更多」 「五官科」有背景、實力才能進
牙醫系成為熱門科系,但現任牙醫師卻認為已是「紅海市場」,尤其大批海歸牙醫師即將開放執業,恐陷入「僧多粥少」窘境,認為醫學系中的皮膚科、整形外科收入更豐厚,又保有生活品質,眾多資深醫師也憂心科別失衡的問題,點出年輕醫師不願踏入內外婦兒科,未來恐無醫師可開刀,患者甚至可能在不斷轉診中喪命。外界認為牙醫師收入好、生活又有品質,讓牙醫系連2年進入第三類組前十名榜單,但未來牙醫師的日子真有這麼好?林榆芩牙醫師認為過去牙科是藍海市場,但如今已是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競爭者相當多,反倒是醫學系中的皮膚科、整形外科收入更好。一名不願具名的急診醫師表示,雖然海歸牙醫師(俗稱波波牙醫)未來將每年開放200人執業,目前全台1萬6384人的牙醫市場將會更加飽和,「但這種擔心講很久了,牙醫市場還是很好啊,更何況台灣糖尿病患愈來愈多,未來牙周病、植牙需求一定都更高。」這位醫師也透露,皮膚科、整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這些「五官科」並不好進,不只從大學時就要有優異成績,同時還要有「背景」,才能如願搶入這些科別。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三年五大科(外科、婦產科、內科、急診、兒科)住院醫師招募情形,外科近三年召募總人數為162人,相較於內科召募人數357人,足足少了一半,而兒科住院醫師招募率僅有79.2%,是五大科中「最慘」科別。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說,外科已經不如過往「黃金年代」,近年情況更加惡化,前年要招7名外科住院醫師,有60人報名;反觀去年,台大外科預計招收17位住院醫師,來報名者僅有18人,且有人因錄取其他科別而離開,至今仍有二位缺額,持續招募中。陳晉興說,年輕醫師還是嚮往在手術台前執刀,但又希望維持生活品質,兒科、外科都是必須值班的科別,所以大多轉而投入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等,兒科缺人情況最嚴重,連主治醫師也要值班,醫學生見此現象,更不願選擇兒科,造成惡性循環。台中一名婦產科醫師因新生兒死亡判賠1400多萬元,引發醫界震撼,認為類似案例將讓五大科更缺醫師。(圖/翻攝自中天新聞)台北長庚副院長、婦產部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羅明良說,三年前,婦產科住院醫師召募,還維持在招募10人可以來20人,婦產科還能挑人,如今情勢已反轉,得二招、三招才有機會招得滿,「有手有腳」就可以進婦產科。 根據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五大科中除了急診醫師平均44.6歲,其餘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醫師,平均年齡都超過50歲。陳晉興說,如果年輕醫師持續不願踏入五大科,長期下來十分危險,萬一半夜或假日需要緊急開刀,可能會找不到醫師,那為了尋找有醫師可開刀的醫院,患者就會不斷被轉診,甚至可能會死在救護車上。五大科還須面對醫療糾紛的風險。今年6月,大里仁愛醫院一名婦產科醫師疑似接生過程疏失導致1名新生兒出生即死亡,台中地方法院判決該醫生與醫院須共同賠償家屬新台幣1400多萬元,判決一出,立刻引發醫界集體沸騰。台大名醫施景中即表示,「如果最後這樣判決成立,其他高風險科別像心臟外科、神經外科等等,真正要濟死扶傷的科別,可能很快就沒人要走了。」兒科醫師蒼藍鴿也表示,此案刑事部分判決無罪,為何民事卻被判賠1400萬元?「這不只是婦產科的事,我們兒科醫師看到也會怕啊!畢竟時常會治療到症狀孩子,這種案例會讓五大科醫師紛紛逃命!屆時就無醫師可用。」
快訊/疑誤吞乒乓球 台中2歲男童無生命跡象搶救中
台中市南區22日下午發生孩童誤食案件,2歲男童因不明原因,吞下疑似乒乓球的物品,大樓保全發現後連忙通知警消,但救護人員趕抵時,男童已失去生命跡象,目前仍在大里仁愛醫院急救中,確切案情仍須釐清。
發現「胎便」未及時剖腹…新生兒死亡判賠千萬釀醫界反彈 阿公說話了
台中1名孕婦2019年住院待產,醫生催生時發現羊水有胎便,未及時執行剖腹產,經使用真空吸引器未果才進行剖腹手術,導致新生兒出生休克、急救後死亡,氣得家屬提出告訴。雖然醫生、醫院刑事部分獲不起訴,但民事法庭審理後認定有醫療疏失,判處醫生與院方應賠償共1400餘萬元,引發醫界反彈。對此,新生兒阿公也有話要說。根據判決書,原告自民國108年4月23日起於被告醫院因懷孕就診並定期追蹤檢查,由王姓醫師負責診療。嗣女方於108年6月27日為進行分娩入院,醫師於同年月28日上午8時35分許催生時,已發現選擇自然產方式之孕婦之羊水有胎便,竟疏未注意胎兒有因吸入胎便而引發窒息之可能,未採取妥適之醫療處置,猶以自然產方式,經使用真空吸引器未果,於同日9時50分方診斷產程遲滯,遲至10時25分許始進行剖腹產手術,致胎兒經剖腹產出後,即因使用真空吸引器失當,造成帽狀腱膜下出血引發出血性休克、呼吸衰竭等症不治死亡,認為醫生有疏失,要求賠償1609餘萬元。台中地院審酌,醫生發現羊水內有胎便出現,仍以自然產方式並使用真空吸引器催生,致胎兒出生時有帽狀腱膜下出血,無任何證據顯示醫生使用真空吸引器符合當時醫療水準,自難認其使用真空吸引器過程已善盡醫療上必要之注意且未逾越合理臨床專業裁量,依舉證責任轉換之原則,應認醫生具有過失,判處他及院方應賠償共1400餘萬元。判決引發醫界反彈,其中胸腔科名醫蘇一峰就在臉書直言,「這判決真的太扯了,刑事不起訴民事還賠一千多萬,難怪沒有人要走救人科別!在台灣救人成功拿不到一萬,失敗賠一千多萬,這就是健保。賠償金根本亂算,薪資不到5萬卻假設扶養費給7萬,不吃不喝還借錢2萬拿給父母?」《ETtoday新聞雲》報導,新生兒阿公不滿地說,如果不是醫療糾紛,根本不會有人出來講話,現在這些醫生出來講這種話,「你們手上有什麼證據,你們手上有小孩的照片嗎,有看到所有的審驗報告嗎?」家人看到孩子照片都很心痛,一個剛出生的嬰兒變成這樣,「如果婦產科醫生你們看到,會有什麼感受!?」對此,大里仁愛醫院說明,本院婦產科醫師於本件產婦生產期間,均依醫療常規進行照護,先後經衛福部醫審會及法醫研究所二機構鑑定,均認本院處置未有疏失,台中地檢署及台灣高等檢察署台中分署亦據此先後予不起訴處分及駁回病家再議(現已不起訴確定)。仁愛醫院強調,針對司法判決結果,院方敬表尊重,並已依法提出上訴,後續將配合法院審理;對於本件新生兒因生產風險致生不幸結果,再次對產婦及家屬表達誠摯慰問之意。
台中男受困排水溝5天 「家中塞滿雜物」鄰居超頭痛…里長揭背景
台中市烏日區中華路巷內昨(25日)晚間突然傳出呼救聲,當地民眾發現聲音從地下傳出,立即報警處理。警消緊急出動,經過長時間挖掘,終於成功將1名60歲廖姓男子從路面下的排水側溝救出,詢問後才知對方已受困近1週。里長透露,廖男精神狀況不佳,常到處撿東西回家堆放,是社區的麻煩人物。據了解,中華路上1家羊肉爐店老闆於昨日晚間10時14分,聽到路邊傳來虛弱的「救命」呼喊聲,發現聲音疑似從地下傳出,嚇得立刻報警求援。消防局獲報後,立即出動5輛消防車、2輛警備車、1輛救護車,共23名人力趕赴現場處理。警消到場後發現,男子卡在距離地面數公尺深的排水溝內,因溝內支管複雜、管道狹小,無法直接將民眾從中帶離,最後動用鑿岩機、軍刀鋸、電動油壓剪、電鑽等多種專業工具,進行精密開挖作業,經過多時努力,於25日深夜11時左右成功地將男子從排水側溝中救出,並送往大里仁愛醫院進行治療。據了解,受困排水溝的廖姓男子住在九德里,有1名同居女友,經常於深夜在長春福德祠附近活動,甚至在水溝中「鑽進鑽出」,有時還會隨地便溺,且廖男家中堆滿雜物,生活狀況有些特殊。經初步調查,廖男失蹤前約已離家5天,家人於25日通報警方,不料他竟受困排水溝,原因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九德里里長陳美香表示,廖男繼承了父母的透天厝,沒有子女也沒工作,經濟情況尚可,常常到處撿拾別人不要的廢品回家堆放,有時還把沙發、桌椅堆到馬路上,影響當地交通,是社區的麻煩人物,自己曾多次勸阻,並請清潔隊協助清運,但一陣子後又堆積如山。陳美香提到,根據同居女友說法,廖男已離家超過5天,但現在天氣炎熱,加上排水溝內惡臭難忍,一般人卡在底下連1晚都受不了,更何況是5天,所以她認為不太可能。
烏日上演刺激1995現實版!男子受困排水溝1週 消防鑿開地面搶救
台中市烏日區中華路巷內,一起驚險事件在25日晚間發生,引起社區轟動,民眾聽到從地底傳來微弱的呼救聲後,立即報警求助。警消緊急出動,經過長時間的挖掘,終於成功將1名60歲男子從路面下的排水側溝救出,而其竟然已被困在這裡整整一周之久。救護人員鑿開地面搶救受困者。( 圖/翻攝畫面)25日晚間10時14分左右,中華路一家羊肉爐店老闆,聽到路邊傳來虛弱淒厲的「救命」呼喊聲,嚇得立刻報警求援,消防局獲報後,立即出動5消防車、2警備車、1救護車、23名人力趕赴現場處理。救援隊伍到場後發現,男子卡在距離地面數公尺深的排水溝內,據了解,受困者廖姓男子,住在九德里,有1名同居女友,其的行蹤曾經引起社區居民的注意,經常深夜在長春福德祠附近活動,甚至在水溝中「鑽進鑽出」,曾有居民報案廖男路上如廁的情況,且廖男的家中堆滿雜物,生活狀況顯得相當特殊。經初步調查,廖男在失踪前大約已經離家5天,家人於25日下午發現其失蹤後馬上通報警方,消防員表示,救援行動十分緊張,因為排水溝內部支管複雜、管道狹小,無法直接將廖男從中帶離,最終,救援隊伍動用鑿岩機、軍刀鋸、電動油壓剪、電鑽等多種專業工具,進行精密開挖作業,經過多時的努力,於25日深夜11點左右,成功地將廖男從排水側溝中救出,並立即送往大里仁愛醫院進行治療。對於這起意外,烏日派出所長高銘顯表示,廖男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向家人透露,可能是在試圖自行脫困時不慎滑入排水溝中,由於管道複雜且狹小,無法自主脫困,最終僵持在水溝中超過一周之久。
台中高三生釣魚跌落溪 溺水送醫不治
台中市大里區17日下午5時許發生溺水意外。當時私立高中的6名學生,傍晚到中投東路旱溪河堤嬉戲,豈料19歲的鄭姓男學生不慎跌入溪中,警消獲報後趕往現場,約1小時後找到鄭男,但已無生命跡象,送醫搶救後仍於晚間7時20分宣告不治。意外發生在大里區中投東路三段福德宮旁河堤。台中市1所私立高中的6名學生到河堤旁釣魚、嬉戲,豈料就讀高中三年級的鄭姓男學生掉入溪中,友人立即報案,警方獲報後,派遣第三大隊、大里、國光、勤工、霧峰、車籠埔隊共計6個單位,出動各式消防車15輛、消防人員34名前往搶救。而後於晚間6時許尋獲鄭姓學生,已無生命跡象,緊急將人送往大里仁愛醫院搶救,但仍於晚間7點20分宣告不治,詳細發生原因待釐清中。
台中警官值勤突倒地失去意識 送院無呼吸心跳
台中市警霧峰分局大里分駐所的一名巡佐,17日晚間值班時突然失去意識倒地,送醫時已無呼吸心跳,目前這位巡佐手術已經結束並送到加護病房觀察。《ETtoday新聞雲》報導,這名巡佐林志凱在17日晚間在值班時突然倒地、失去意識,林志凱隨後被送往大里仁愛醫院救治,手術已經結束,人也送入加護病房觀察。今年51歲的林志凱,任職於霧峰分局大里分駐所,據了解,17日晚間大約7點多時,他正在值班台值班時,沒想到突然昏倒,所幸同仁發現立即撥打救護車,將人送往醫院救治,至於確切的原因仍有待釐清。
運動跌倒「前十字韌帶撕脫性骨折」! 微創手術順利治療隔天立即出院
17歲的小蘭是直排輪的好手,每到週末都會跟好友相約一起去公園或溜冰場溜直排輪。然而,卻因為一個不小心和朋友撞在一起,跌倒後左腳膝蓋劇烈疼痛腫了起來。家人帶去看中醫和民俗療法始終未見改善,經朋友介紹到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門診,檢查後發現其左腳膝關節的前十字韌帶在脛骨處產生撕脫性骨折(Avulsion fracture),立即安排桃園長庚醫院運動醫學科張世昇主任與大里仁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劉永川醫師共同進行微創關節鏡骨折復位固定及韌帶修補手術。小蘭在手術後馬上開始練習做關節活動的訓練,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在週末的溜冰場上又看到小蘭矯健的身影。前十字韌帶受傷 恐致膝關節提早退化劉永川醫師表示,前十字韌帶受傷可能的症狀有膝蓋疼痛、腫脹、膝蓋不穩定或是腿軟無力。診斷的方式除了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外,X光或電腦斷層也可以看到撕脫性骨折的證據,核磁共振則可以進一步提供韌帶、半月板和關節軟骨是否有因為膝蓋不穩定造成受傷的資訊。一旦傷害產生容易造成膝關節提早退化。微創關節鏡縫線縫合固定技術 獲全球醫師引用張世昇主任指出,前十字韌帶撕脫性骨折根據骨折的程度大小可以選擇開放性或微創關節鏡手術,固定的方式也可以選擇使用螺釘、錨釘或是使用縫線縫合並經由隧道鑽孔固定在脛骨上。由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詹益聖醫師研發的「微創關節鏡縫線縫合固定技術」是使用健保的縫線縫合修補前十字韌帶後再將脛骨上隧道鑽孔固定。這個微創技術適用各種程度的前十字韌帶撕脫性骨折,術後病人恢復快通常隔天即可出院,兩週後再回診拆線觀察傷口。此技術發表在知名的國際期刊Arthroscopy上獲得全球相當多的醫師引用。青少年運動傷害多 這樣做避免不可逆憾事現在台灣的運動風氣越來越盛行,發生運動傷害的青少年也越來越多。前十字韌帶撕脫性骨折的案例在臨床上並不少見且容易被忽略。「微創關節鏡縫線縫合固定技術」在生長板還未癒合的青少年也適用且不會影響生長;另外,在手術中也可以加上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PRP)的注射來幫助骨折韌帶癒合修復。劉永川醫師建議,若有前十字韌帶撕裂性骨折的情況,可以尋求專業骨科醫師評估與建議。
「2慢性病」控制不佳恐變心臟衰竭! 醫曝背後主因
60歲的中國大陸台商林先生,20幾歲時就檢查出有高血壓,林先生在台灣都是到專科診所就醫拿藥控制高血壓,到中國大陸工作了10多年後,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但病情在當地醫療院所拿藥控制得並不理想,整個人又累又喘,總覺得心臟有一股無力感,考慮後決定趕快回台灣做進一步檢查。心臟衰竭關鍵主因 體內腫瘤影響代謝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黃民評醫師經診斷林先生是心臟衰竭,由於林先生年紀輕輕就有高血壓,黃民評醫師研判「可能有其他問題」,進一步安排抽血結果有低血鉀情形,接著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竟然在腎上腺發現一顆腫瘤,這是由腎上腺分泌的荷爾蒙所形成的腫瘤,除了會造成高血壓影響心臟功能之外,還會干擾體內代謝導致胰島素的阻抗變強,因此讓林先生的血糖變得難以控制,心臟長期以來經歷如此折磨就變成了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常見這些症狀 三高是高危險族群黃民評醫師指出,如果發生心臟衰竭時,會降低血液的供應量,即引發包括:疲倦、喘及下肢水腫等症狀,當心臟衰竭更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以及急性腎臟損傷等情形。黃民評醫師說,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病人屬於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家中休息時測量血壓收縮壓超過130,或者是舒張壓超過80毫米水銀汞柱,就要小心高血壓。一般人的血壓大約從40歲起可能就會慢慢變高,建議應該定期量血壓和體重。假如年輕時即有高血壓,更要提高警覺是否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續發性高血壓,例如腎臟疾病、內分泌腫瘤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注意飲食攝取均衡 適當運動不可少黃民評醫師提醒,心臟衰竭的病人要注意飲食營養攝取均衡,建議可採取少糖、少油、少鹽、少吃加工肉類品、多吃蔬菜,而且攝取適當水份和鹽份的原則。另外,病人亦需要做適當的運動,定期回診追蹤病情,遵照醫囑吃藥,隨時注意身體狀況,確保自身健康。
微創經口無痕切除手術不留疤 傷口癒合快、傷口小是愛美患者最佳選擇
20多歲陳男胸前有一道術後疤痕,多年來造成日常生活不便。陳男最近發現頸部有腫塊而求診,經診治為疑似惡性的甲狀腺腫瘤,原本擔心手術又會造成疤痕,經醫師建議,接受「微創經口無痕切除手術」後,腫瘤不僅完整切除,且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更讓陳男重拾健康與自信。惡性甲狀腺腫瘤 不適合微創消融治療大里仁愛醫院甲狀腺外科巫奕儒醫師說明,陳男小時候因先天性疾患開過刀,造成胸前一道長長的疤痕,雖經多次處理仍難以抹滅,尤其去游泳池或海水浴場,都不敢只穿著裸胸的褲子,一定要套一件上衣或外套遮蔽,對胸前疤痕一直存在心理上的陰影。最近數月以來,卻發現頸部前腫塊,到放射科林偉哲教授求診,經診治為甲狀腺腫瘤且疑似惡性,不適合施作微創消融手術,於是轉介甲狀腺外科專科巫奕儒醫師。微創手術傷口癒合快、傷口小 手術輔助工具多元化巫奕儒指出,大部分甲狀腺結節為良性腫瘤,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甲狀腺癌僅佔其中的5-15%。如果結節過大或懷疑有惡性的可能,就會建議手術治療。但是,傳統手術會在頸部留下一道疤痕,容易影響美觀。而微創手術是利用內視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經口進行遠端手術,優點是傷口在黏膜下癒合快、不易見、且腫瘤清除率與傳統手術相當,適合要求美觀的愛美族群,因此,若發現頸部有異常腫大,應盡早到院檢查與治療。甲狀腺周圍的血液循環豐富,又緊貼頸動脈、喉返神經,一旦傷害可能造成大量出血及聲音沙啞等併發症,患者術後需要較長的復原時間;巫奕儒表示,目前已有手術輔助工具能有效降低甲狀腺手術的併發症,例如能量器械手術刀可大幅縮短患者手術時間,有效減少術後出血;而神經監測器則能保護聲帶,避免造成術後聲音沙啞,更是一大福音。家族史者需多加留意 男性也勿輕忽巫奕儒提醒,國人每3人就有1人有甲狀腺結節,尤其是女方直系親屬有家族史者,應特別留意;但男性也不能輕忽,建議高危險族群應做頸部超音波檢查。另外,如果容易變胖、新陳代謝差,卻找不出原因,有可能是甲狀腺異常,建議抽血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台中大里73歲父認持水果刀捅兒!他當場「臟器外露」 手術保一命
台中市大里區有名73歲張姓男子疑與兒子因經營理念不合,於23日下午發生爭執,他竟一時衝動持水果刀刺傷兒子,因刺得深,導致兒子腹部臟器外露,所幸送醫縫合急救後,目前暫無生命危險,而警方到場後,將張男帶回,他也坦承動手,警方詢後將依照殺人未遂罪嫌送辦。台中市警察局霧峰分局於23日下午3時接獲通報,大里區某間工廠發生家庭糾紛,警方初步了解,張姓父親與兒子在討論事情時,發生爭執,張男一氣之下竟持水果刀刺向兒子腹部,往右上腹往下刺,當場導致兒子的腹部臟器外露。行凶的水果刀。(圖/翻攝畫面)驚方將三兒子送至大里仁愛醫院就醫後,救護人員發現他的右上腹往下有15公分長的刀傷,且因刺得深、力道猛,導致臟器外露,所幸未傷及重要器管和血管,傷者意識清楚,緊急將進行縫合手術後,目前暫無生命危險,已轉至一般病房休養。據悉,此工廠為塑膠射出工廠,當時張男的3名兒子都在現場一起討論事情,受傷的為年約40歲的三兒子,而鄰居聽聞消息後,則說平常未聞有爭吵,如今傳出兒子被殺傷的意外,左鄰右舍都很驚訝。
頭痛、視力模糊以為眼壓高! 檢查竟發現9公分巨大腦膜瘤險喪命
65歲吳小姐最近幾年來,時常感覺頭痛、頭暈與視力模糊,到眼科診所檢查結果為眼壓過高,再接受眼科診所建議去大型醫院檢查後,才偶然發現右側前額葉有一顆直徑9公分的巨大腦膜瘤,決定至醫院腦神經外科求診。醫師預估半年內極有可能會導致昏迷死亡,緊急動手術解除這個腦中的「不定時炸彈」救回一命。顱內壓升高 短時間恐昏迷死亡大里仁愛醫院腦神經外科張育銘醫師表示,吳小姐求診時已經出現「顱內壓升高」的症狀,包含頭痛、頭暈和眼壓升高等,後續核磁共振影像亦發現因為腫瘤壓迫使得旁邊的腦組織開始出現水腫的情況,有可能再過三個月至半年就會因為壓力升高造成昏迷而死亡。後來幸虧即時安排手術處理,手術中使用精密顯微鏡、導航系統與神經監測系統,小心地將腫瘤完全切除,病人順利地恢復健康,也沒有出現任何神經後遺症。九成腦膜瘤為良性 生長緩慢難察覺張育銘醫師指出,腦膜瘤是顱內最常見的原發性腫瘤,一般來說,九成的腦膜瘤為良性,生長速度緩慢。因此,腫瘤在生長過程之中往往難以察覺,除了有少數病人是在偶然中發現腫瘤的,大多數病人都是等到有神經壓迫症狀或顱內壓升高時才被診斷出來;除了上述提到的症狀之外,也會出現癲癇、肢體麻木無力或口齒不清等較少見的情況。女性比男性易發生 這1情況能追蹤觀察即可吳小姐因為出現顱內壓升高的情況,才需要施以「開顱腦瘤切除手術」將腫瘤切除,後續的病理報告發現是「非典型腦膜瘤」,為世界衛生組織分類第二級(WHO grade II),其分化程度介於良性與惡性之間,發生率較少,需要後續放射治療。張育銘醫師說,依據腦膜瘤的研究認為其成因可能與女性荷爾蒙的黃體激素有關係,女性比男性容易發生,比率大約為2:1,如果發現腦膜瘤時直徑不大,而且沒有影響到神經功能的話,其實也是可以選擇追蹤觀察。持續性出現這些症狀 應盡快就醫張育銘醫師呼籲,如果有出現「持續性」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或視力模糊等症狀,可至門診尋求醫師詳細的問診與理學檢查,若有必要會安排後續的影像檢查以釐清病情。
散瞳劑治療近視畏光! 醫建議「使用1物」預防控制
暑假剛結束,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小華,最近看東西,總是皺著眉頭,讓媽媽十分擔心,尤其因暑假期間使用手機和平板玩遊戲的時間增加,很擔心孩子視力變化。經過眼科檢查後,發現小華近視度數的確增加不少,醫師建議給予長效散瞳眼藥水及指導正確用眼習慣;小華按時點眼藥水及保持良好作息,後續追蹤度數維持穩定,沒有再增加。近視併發症不可輕忽 白內障、視網膜剝離和黃斑部病變大里仁愛醫院眼科醫師彭書彥表示,近視是常見的眼睛屈光異常,看遠的物體不清楚,需要靠近才看得清楚。許多人會覺得戴上眼鏡或是接受雷射近視手術,近視的眼睛就可以看得清楚了,誤以為近視就治療好了,但近視衍生的併發症卻是不可忽視的。大部分的近視是受眼軸增長的影響,就像吹氣球,若氣球吹得越大,氣球壁就會越薄,眼軸增長會讓眼睛的組織受到拉扯而變薄,產生後續的併發症,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和黃斑部病變等。雷射近視手術是針對眼睛前面的構造「眼角膜」進行手術,與戴眼鏡的目的相同都是讓光線可以順利聚焦到視網膜上,並沒有處理到上述近視相關的併發症。散瞳劑需留意畏光現象 也可慮使用角膜塑型片彭書彥指出,為了避免危及視力的併發症發生,預防近視或控制近視就非常重要。目前公認有效控制近視的方式是使用長效散瞳眼藥水阿托平(Atropine),其作用為放鬆睫狀肌,減慢眼軸增長的速度,減緩近視度數的增加。但因為放鬆睫狀肌讓瞳孔放大,讓更多光線進入眼睛造成畏光的副作用,可能會讓孩子不願意點散瞳劑,因此建議若在戶外活動可以做一些保護措施,例如戴太陽眼鏡(需有抗紫外線功能)、戴帽子或多待在陰涼處等方式降低眼睛不適。若無法適應散瞳劑的副作用,可以考慮使用角膜塑型片,晚上睡覺時配戴來控制近視,要提醒的是角膜塑型片需注意清潔保養,否則可能會造成角膜感染或角膜潰瘍。eye眼密碼3010120 共同保護孩子眼睛預防勝於治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出「eye眼密碼3010120」,彭書彥提醒家長和孩子們用眼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每天戶外活動時間120分鐘以上,達到護眼的效果。近視控制需要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努力,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們視力有模糊的狀況,建議到眼科詳細檢查,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共同保護孩子的眼睛。
爸爸要保重1/新國病!每3男就1人罹脂肪肝 新研究曝「輕度也會罹癌」
父親節到了!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最新調查,全台竟有超過半數國人罹患脂肪肝,儼然成為新國病。其中男性風險較高,每2~3位男性中就有1人有脂肪肝,也成為許多爸爸們的健康殺手,過去總認為脂肪肝嚴重才會威脅肝臟健康,但一項新研究指出,就算僅是輕度脂肪肝,也可能導致癌症與增加轉移的可能性,另一項新研究更點出「5年內恐罹腎病」,大幅增加洗腎風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7月23日號召全台北、中、南、東以及離島的金門、馬祖共24家醫療院所參與調查,完成4663人腹部超音波篩檢,結果發現高達53.7%的人患有脂肪肝。一般來說,男性脂肪肝比例是女性的2倍,推測應是愛吃肉、重口味飲食習慣所致,由於脂肪肝患者年齡逐漸降低,呼籲40歲後就要提高警覺。肝基會執行長、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粘曉菁表示,脂肪肝並非指肝臟外面包覆一層油脂,而是肝細胞塞滿小油滴,猶如脂肪泡泡,可能導致肝炎與肝硬化,造成肝臟傷害。許多人認為中重度脂肪肝才具有威脅性,但洛杉磯Cedars-Sinai醫學中心最新研究顯示「輕度脂肪肝也可能罹癌」!研究團隊進行小鼠實驗發現,脂肪肝會讓癌細胞更適合在肝臟生存,尤其是大腸癌患者若有脂肪肝,癌細胞更可能會轉移至肝臟,推測原因是脂肪肝會影響免疫系統,此項研究結果發表於7月《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此外,粘曉菁也提醒,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有脂肪肝、糖尿病及三酸甘油脂都高的人,更容易導致肝癌。另外,長庚醫療體系也在日前發表一項跨院區的長期研究,追蹤1628位脂肪肝患者,結果發現5年內平均有9.3%的機率從「腎功能正常」進展到「慢性腎病」,而這些慢性腎病患者5年內平均又有17.6%的機率從「慢性腎病」進展到「晚期腎病」,恐得洗腎度過餘生。前基隆長庚醫院外科部主任、現任大里仁愛醫院副院長黃挺碩表示,許多研究顯示,脂肪肝並不只是一種局限在肝臟的疾病,而是一種系統性的代謝性疾病。減重是最有效治療脂肪肝的方式,建議飲食調整,避免吃高膽固醇食物,同時多運動,就能逐步改善。(圖/報系資料照)黃挺碩說,脂肪肝會伴隨體內許多代謝異常,例如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胰島素阻抗、全身性的發炎疾病等,所以脂肪肝不僅是肝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疾病,而這些代謝性疾病跟也是心肌梗塞、腦中風、慢性腎病很重要的危險因子,建議脂肪肝患者應生活規律、適度運動,避免高熱量與高膽固醇飲食,並注意體重控制。粘曉菁表示,只要減重5~10公斤,就能有效逆轉脂肪肝,也呼籲40歲以上成人每年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脂肪肝。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提醒,減重後也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持續超音波追蹤檢查,避免病情在不留意時就出現惡化。
「長庚跨院研究」脂肪肝恐罹慢性腎病 及時治療可逆轉!近7成患者痊癒
長庚醫療體系在北台灣執行一個跨院區跨團隊的長期的世代醫學研究,此研究追蹤1,628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5年平均有9.3%的機率從腎功能正常進展到慢性腎病;但一旦發現慢性腎病透過腎臟科醫師的介入治療,5年內平均有69%的機率從慢性腎病回到腎功能正常。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腎病病人5年平均有17.6%的機率會從慢性腎病進展到晚期腎病。這項研究的成員包括一般外科黃挺碩醫師(現任大里仁愛醫院副院長,前基隆長庚醫院外科部主任)、胃腸肝膽科簡榮南醫師(前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志郎醫師(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腎臟科陳永昌醫師(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吳逸文醫師(基隆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主任)。黃挺碩醫師表示,全球約有25%成年人有脂肪肝,除了運動、體重控制及飲食控制外,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之前有研究追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人發現,與沒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人相比,會增加約40%的風險得到慢性腎病,若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更會增加到50%。根據長庚醫療體系跨院區跨團隊的的研究,顯示脂肪肝雖會進展為慢性腎病,但若及時治療,有機會恢復正常的腎功能。黃挺碩醫師指出,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脂肪肝並不只是一種局限在肝臟的疾病,而是一種系統性的代謝性疾病,根據國健署民國102-105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男性年紀19歲以上有25%的肥胖(BMI≥25)盛行率,38%有腰圍過大(≥90公分)的盛行率。女性年紀19歲以上有19.4%的肥胖(BMI≥25)盛行率,46.6%有腰圍過大(≥80公分)的盛行率。而肥胖及腰圍過大只要超音波或生化指標顯示有脂肪肝,就會被診斷為代謝功能障礙相關性脂肪肝疾病(MAFLD)。脂肪肝患者應保持生活作息規律、睡眠充足、適度運動、避免菸酒及高熱量、高膽固醇飲食,並注意體重控制,將有助於控制脂肪肝病情及延緩腎功能惡化。若是有重度肥(BMI≥32.5)合併代謝性疾病,建議轉診至減重及代謝手術門診做進一步的評估,因為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減重及代謝手術不僅可以減重,更可以治療代謝性疾病。
骨質疏鬆無積極治療! 老翁跌倒釀全身七處骨折
骨質疏鬆是高齡社會下最易被忽略的隱形殺手,尤其當跌倒後造成的骨鬆骨折,又以髖部骨折最為嚴重,是導致長期臥床、行動受限,以及肌力萎縮的兇手,這類患者容易出現肺部及泌尿道感染,有極高的死亡風險。仁愛長庚醫療聯盟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提醒,骨質疏鬆是值得關注的老年疾病,而年齡在75歲以上、有糖尿病或有帕金森氏症、中風等長者,一旦跌倒所造成的髖關節骨折,更是危險。醫師警告,髖關節骨折後一年死亡率高達20-30%,對於骨鬆的預防與治療,必須及早介入。高風險骨鬆患者,跌倒易造成多處骨折黃贊文部長分享前陣子有名老翁只是整理花圃不小心跌倒,就發生脊椎多達七處骨折而送進急診,問診後得知老翁屬於極高風險骨鬆患者,因為疫情期間沒有積極治療骨質疏鬆症,跌倒後才會如此嚴重。「骨鬆骨折在接受手術治療後,必須持續使用骨鬆藥物,可減少下次骨折的發生機率。」黃贊文部長說,對於骨鬆高風險的族群,應該要有術前優化的觀念,雖然目前健保規定必須出現骨折後才能開始以骨鬆藥物治療,但從臨床來看,提前使用能促進骨骼生長的骨鬆藥物,除了能減少骨折機率外,即使不幸發生骨折,傷害程度也比較小,手術也較好處理。2022年發表於國際期刊《Bone》的資料顯示,「長效型骨鬆藥物可以顯著提升髖部骨折病患的10年存活率,使用藥物滿一年以上,可降低4成死亡風險,使用滿3年以上更能降低7成以上的死亡風險。」因此,髖部骨折後建議務必接受骨鬆藥物治療,可降低再次骨折的發生,也能降低整體死亡風險。讓骨品質變好,是治療骨鬆的效益之一他提醒,嚴重骨鬆患者,應該優先使用促骨生成劑,快速拉高骨密度,改善骨頭品質,減少骨折發生風險,也能增加骨癒合改善背部疼痛,改善生活品質。目前促骨生成劑也有生物相似藥可以使用,對於自費患者多了較可負擔的選擇。「此外,骨鬆治療不能中斷。」黃贊文提及,上述老翁就是因家庭因素無法固定回診,導致藥物服用中斷,「如果解決不了病患無法定期回診問題,可以選擇長效型針劑,一年施打一次不容易忘記,能減少舟車往返次數,並有效降低反覆性骨折的發生。」當然,除了藥物治療外,平日也需打好基礎,多補充鈣片、維生素D,曬太陽、適度運動等都不可少。他呼籲,即使是健康、活動度高的長者,也可能會發生骨鬆,千萬不要輕忽;對於有高骨折風險的族群,務必與醫師討論骨鬆治療,以避免發生骨折的憾事。
台中25歲男遭酒駕撞上 送醫腦死「器捐延續大愛」
台中市一名25歲男子6日騎車行經大里區西湖路,遭左轉的酒駕車輛撞上,送醫後宣告腦死。而男子家屬9日讓男子器捐,捐出肝臟和2顆腎臟,希望他能遺愛人間。有網友9日在臉書發文說,「麻煩各位,下午如果遇到從大里長庚仁愛醫院出發的救護車麻煩禮讓一下,一位20幾歲的菩薩捐贈器官,將於仁愛出發!痛恨酒駕!酒駕!酒駕!」據《自由時報》報導,警方說,林男6日騎車行經大里區西湖路,遭一輛左轉的貨車撞上,林男機車撞上貨車頭,他和後座的女性友人紛紛送醫,肇事駕駛的經酒測後,酒精濃度超標0.55mg/l,依公共危險罪送辦。據了解,林男因為頭部傷勢過重,醫院宣告腦死,而家屬還是忍痛器捐,捐出肝臟和2顆腎臟,一顆腎臟在大里仁愛醫院移植,其餘器官送給有需要醫院,延續林男的大愛。◎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台中大里區5死惡火 市長盧秀燕到場關心
台中市大里區東南路161巷,今(6)日凌晨3時許發生火警,警消獲報後,立即出動大量人車前往搶救,無奈最後仍有5人不幸命喪火窟,對此,台中市長盧秀燕得知後,也立即趕往現場關心救災情形,同時到大里仁愛醫院關心家屬。據了解,今日凌晨3時許,台中市消防局接獲民眾報案,指稱大里區東南路1處住宅發生火警,立即出動消防車輛17輛、救護車8輛,共計84名消防員前往現場馳援,火勢大約於5時獲得控制,而屋內的共6人,其中1名66歲的男性屋主脫困外,其餘5人皆當場喪失生命跡象,送醫後仍宣告不治。對此,台中市長盧秀燕得知後也立即到場關心救災情形,同時也到大里醫院關心傷者,據了解,屋主的大兒子趕回台中途中,台中民政局後續將關心提供屋主與家屬相關協助,也將致贈慰問急用金協助度過難關。
阿嬤換尿布驚覺「孫女大腿卡卡」 醫檢查發現這問題
這個奶奶超厲害,因換尿布時發現2個月大小孫女茜茜大腿不易外展開,經就醫安排超音波檢查訝然發現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幸好未到孩子學步才發現,在六個月大的黃金治療期就開始積極治療。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兒童骨科醫師高軒楷指出,茜茜的奶奶日前抱著她到診間,跟醫師表示,幫孫女換尿布時感覺她好像不容易被往外展開,展開時就會大哭,媽媽好擔心,趕快就醫。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兒童骨科醫師高軒楷指出,大里仁愛醫院與長庚醫院合作聯盟,開設兒童骨科門診,引入由長庚體系研發的「AI超音波檢測兒童髖關節發育不良系統」,準確率高達95%。(圖/大里仁愛醫院提供/中國時報馮惠宜台中傳真)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兒童骨科醫師高軒楷指出,如在治療黃金期治療僅需穿著吊帶1-2個月,維持大腿彎曲外展的姿勢,就能恢復髖關節正常發育。(圖/大里仁愛醫院提供/中國時報馮惠宜台中傳真)高軒楷說,髖關節是由大腿骨及骨盆所構成的關節,是全身受力最重的關節,而髖關節發育不良是新生兒最常見的骨骼問題,在台灣發生率約為千分之1到2,但若能在新生兒時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避免將來嚴重的併發症。他強調,髖關節發育不良出生6個月內是治療黃金期,但它是一個隱形的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許多父母都是等到小朋友學走路以後,發覺小朋友走路怪怪的,才帶來兒童骨科門診,才被診斷出髖關節發育不良,就錯過治療的黃金期了,實在很可惜。如在治療黃金期治療僅需穿著吊帶1-2個月,維持大腿彎曲外展的姿勢,就能恢復髖關節正常發育,治療方法簡單且效果良好;但若6個月大之後才檢測出來,則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經常需要骨盆切骨矯正。但即使接受手術治療,也易有殘餘的關節變形,影響將來髖關節的功能。他呼籲新生兒若有長短腿、大腿外展活動度不佳等症狀時,就要特別的注意,建議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而髖關節超音波檢查是公認最有效的篩檢方法。在超音波的影像下,整個髖關節的結構一覽無遺,髖關節發育不良再也無所遁形。大里仁愛醫院與長庚醫院合作聯盟,開設兒童骨科門診,提供新生兒方便就醫的管道,引入由長庚體系研發的「AI超音波檢測兒童髖關節發育不良系統」,此系統的準確率高達95%,可協助醫療人員快速準確的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