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封控
」 封控 主計總處 GDP庫存清報喜訊1/上游龍頭廠齊報佳音 蘋果M3系列MacBook宣告消費回溫
消費電子好年冬已到?「長達將近兩年的庫存去化壓力,大家在今年上半年都很用力清庫存,特別是在第二季,現在庫存已經回復正常了。」一位電腦品牌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說。近兩周,台美科技大廠法說及財測公布陸續釋出「庫存已去化差不多」的訊息,加上蘋果10/31日發表搭載最新M3系列晶片,分別是M3、M3 Pro、M3 Max,效能皆比前一代M2晶片提升不少,儘管2022年6月推出M2才相隔短短一年半,但蘋果重磅推出新機種,仍點燃市場期待,可望拉動年底傳統旺季筆電銷售潮。台灣經濟靠資通訊業撐起半邊天,然過去兩年陷入去庫存風暴中,業界及投資人始終等不到風暴結束的訊號,直到十月中第三季財報陸續公布及法說會,總算出現明確的訊號。「就各家廠商近期的法說會所釋出的訊息觀察,上游台積電及聯發科都指出消費性電子庫存去化已差不多,晶片大廠高通也認為手機需求回溫,第四季相關營收將季增35%。」一位法人告訴CTWANT記者。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總裁魏哲家在10月19日所舉行的第三季法說中指出,「看到一些落底早期跡象(early signs)在PC與手機上有出現,非常接近、非常接近底部。」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執行長蔡力行在10月27日法說會也指出,「在過去幾個月,我們觀察到整體通路庫存的改善,尤其是在手機,公司的庫也已連續五季降低,我們預期整體庫存環境在未來幾季將繼續改善。」全球手機晶片廠高通執行長CristianoAmon在1日的財報會議上指出,手機品牌客戶庫存已順利去化,下單動能恢復;財務長Akash Palkhiwala更補充點明,已在全球3G、4G、5G手機應用看到需求回穩的早期跡象,預估2023年手機晶片出貨量小幅年減4%至9%,優於公司原先預期。不只科技大廠透露喜訊,工研院的產業模型也出現健康訊號。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岳峻豪告訴CTWANT記者說,2021年資通訊業是處於銷售及庫存年增同步成長,(數字),2022年則是銷售年增衰退,庫存年增持續增加,直到今年第二季才出現同步衰退,8月起衰退幅度縮小,「預估今年底,有機會來到銷售年持平,但庫存繼續下滑的相對健康狀況。」工研院產科所也從模型中預估,最快今年底資通訊產業的銷售及庫存有機會進入銷售成長、庫存續減的狀態。(圖/工研院提供、黃威彬攝)觀察MacBook系列銷售狀況,確實在2020年受惠疫情紅利,出貨大增至2000萬台,2021年再拉升至2300萬台,2022年則為2500萬台,日前再趁勝追擊,推出2023年的系列新機種,但就現況來說,由於蘋果之前已下修今年出貨,到1650萬台,新機是否能推升蘋果相關產品的銷售仍尚待觀察。法人指出。回顧這場庫存風暴始末,可說是前所未見。「庫存問題真的是成也疫情、敗也疫情,因為疫情提前催化了原本的換機潮,但大家大量備貨的狀況下,竟迅速醞釀龐大的庫存問題。」一家電腦品牌高層提起這段驚魂歷程,記憶猶新。2020年一場疫情席捲全球,為了防疫各國實施WFH(Work From Home),家長在家上班、學生在家上學,使得原本只有1-2台電腦的家庭,購機需求暴增,電腦品牌廠的營收也上衝, 2021年宏碁(2353)衝高到3190億元,年增15%,華碩(2357)也來到5352億元,年增高達29%。為因應購機需求,電腦大廠的庫存也跟著水漲船高。半導體出身的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率先示警,下游通路庫存不健康,將進行供應鏈及通路庫存管控,開出「庫存問題」第一槍。兩個月後,中國在3月27日由上海首度宣布分區封控,也讓台積電董事帳劉德音跟進示警,大陸封控將影響消費性產品需求。果不其然,去年4月包括宏碁及華碩的第一季財報都出現庫存過高的數字,其中華碩直接突破2000億元大關,相當於半年的營收,宏碁狀況稍佳,但也達634億元約為3個月營收。台積電也指出,供應鏈庫存有較傳統季節水位高,緊接著,三星宣布暫停採購面板,面板驅動IC廠奇景調降財測,記憶體大廠美光宣布將減產。到了7月,陳俊聖更語出驚人,拋出半導體設備對庫存無感,「還在『嘻嘻哈哈』」。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首先提出庫存問題並啟動調整動作。(圖/劉耿豪攝)也就是說,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庫存風暴,已從零售端往上延燒到老神在在的半導體大廠。直到2023年的上半年,去化庫存仍是眾家科技廠的營運主旋律,到了6月間,陳俊聖在股東會上說,「宏碁的庫存OK,但供應鍊的庫存仍不OK」,才讓這場驚滔駭浪的庫存風暴,露出了可望平息的跡象。如今,隨著蘋果31日推出新款MacBook新產品,搶攻年底的銷售旺季,點燃外界對終端需求將回穩的希望,板卡及電腦大廠技嘉(2376)1日也在法說會上指出,通路庫存第二季降的蠻低,旺季到來,通路庫存回到正常水位,整體來看中國景氣偏淡,但網咖升級需求還是偏多看待。微星高層近期出席電商客戶活動時也透露,庫存去化也已經回歸到健康水位。「當然目前最大的變數還是總體經濟的變化,不過就目前美國升息維持不動,12月預期不升息的機率仍高達82%,剩下的就是以巴戰爭,對於油價的衝擊,畢竟油價已經從每桶70多美元,上揚到90多美元。如果油價能夠穩住,對於通膨的影響應該就還算可以控制,當庫存持續降低,接下來的傳統銷售旺季應該仍可以期待。」岳峻豪說。
雙D春燕來?1/面板減產降庫存元月出貨回溫 DRAM龍頭美光續裁員「遙望下半年」
被市場形容為「雙D慘業」面板(LCD)及DRAM記憶體族群,在2023年開春後呈現兩樣情。經過半年努力減產後,包括友達(2409)及群創(3481)就要走出「去庫存」洞口,喜迎需求回升;DRAM仍深陷需求低迷,龍頭美光(Mircon)今年繼續裁員,南亞科(2408)則是遇缺不補,業界盼等下半年有轉機。仲英投資投資長陳唯泰向CTWANT記者表示,面板或記憶體雖曾被稱為「慘業」,但基本需求仍在,商品報價取決於供給及需求變化,當需求相對穩定,報價漲跌就會跟著供給面走,「面板雙虎一月營收表現呈現月減及年減,但出貨數量有成長,可推估下游庫存消化的情形良好,因此開始拉貨。」友達1月營收159.5億元,月減11.4%,年減42.7%,出貨面積124.6萬平方公尺,月減19%。群創1月營收126億元,月減21.8%,年減47.5%;大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775萬片,月減20.5%,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2,051萬片,月增8%。這春燕飛來的訊息,面板產業可說是足足等候了半年。話說去年六月中,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在股東會上向股東坦言,「第二季營運恐怕無法達標,加上成本上升,通膨造成消費市場低迷,公司將透過嚴格管理庫存及現金流的方式,維持正常營運。」一語宣告,面板產業進入苦日子。隨後,研究機構TrendForce在同年七月間也發出預警,面板報價持續下探,面板廠開始進行減產,預期第三季稼動率將滑落至7成,較第二季減少近7.3個百分點。其中傳出友達的稼動率只剩下50%。法人指出,彭雙浪的示警,也應驗在財報上,友達第三季月營收平均約170億元,低於第二季的200億元,且友達第二季就盈轉虧,第三、四季更是各虧掉上百億,累計全年大虧198億元,遠遜於2021年大賺600億元。群創的表現,也不相上下,從去年第二季平均月營收190億元,掉到第三季的160億元,因著連三季虧損,2022年也從2021年大賺603億元,轉為虧損279億元。不過,面板雙雄的減產策略,很快就奏效。先是群創總經理楊柱祥在去年12月初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上透露,「美國各大品牌廠祭出的黑色星期五檔期促銷見效,降低面板庫存,預估2023年可望重啟拉貨的『小確幸』。」彭双浪接著在當月21日表示,儘管終端需求還不是很熱,但已看到庫存降低的好現象,「目前來看,快的話,補庫存需求有可能在明(2023)年第2季發生」。今年開春後,TrendForce指出,中國品牌廠近期為「618購物節」展開備貨,代工廠和小品牌也跟進,整體電視面板供需轉趨緊俏;3月開始,又有北美亞馬遜Prime Day促銷備貨,將帶動全尺寸電視面板價格上漲。DRAM廠美光認為疲弱的市場環境已嚴重衝擊記憶體產業,預期將裁員全球10%員工,傳出實際比例將達15%,含台灣員工內將有7200人受影響。(圖/報系資料照)相較於面板,DRAM迄今仍未見春燕的身影。DRAM龍頭美光去年七月釋出市況反轉措手不及訊息後,同步減產,直到12月,美光執行長Sanjay Mehrotra仍稱,「晶片供過於求、庫存過多,已失去定價權。」為撙節度寒冬,美光去年12月開始進行首次全球裁員,預計裁員10%,台灣員工也在內。短短一個多月後,市場傳出美光實際裁員將達15%,約7200人,也讓2月20日美光發布聲明確認,2023年會繼續縮減全球員工數。台系DRAM廠南亞科(2408)總經理李培瑛指出,去年記憶體市況下行,跟俄烏戰爭,造成通膨、全球不景氣,及中國大陸封控影響內需有關,現在則要觀察解封後的復甦狀況。對於同業裁員,南亞科尚無裁員計畫,但會遇缺不補。DRAM模組廠威剛(3260)董事長陳立白也認為,全球疫情、區域戰爭、能源價格高漲及通膨問題,使得2022年DRAM合約價下滑約4成,NAND Flash平均價格跌幅更超過5成,對記憶體模組廠的營運與庫存管理無疑是一大考驗。不過,陳立白不看淡今年,上游記憶體原廠面臨庫存與虧損雙重壓力,控制產能、縮減資本支出與穩住價格,已是當務之急,「預期上半年DRAM價格將回穩,加上各項應用產品的記憶體容量都將倍增,消費性商品需求將以先蹲後跳的態勢於下半年出現報復性增長。」TrendForce表示,在原廠大幅減產下,下半年原廠端庫存有機會開始去化,有助價格跌幅收斂,因庫存壓力仍高,需要更強勁的需求才能回到健康水位,「止穩的觀察重點,要看解封後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目前尚未有好轉跡象。」台系DRAM廠南亞科雖然沒有裁員,則是先採遇缺不補來因應,僅針對製程研發與建廠需求,進行徵才。(圖/報系資料照)
抗跌生技股2/醫美保健「韌性類股」等景氣回溫 麗豐KY大江靜待封控解套
隨大陸逐步解封及兩岸電商年度最大檔期雙11即將到來,不少法人將醫療保健美容產業列入觀察清單。「除了保健保養品基本消費需求面,可留意個股展店業績、網路通路發展成長力度,帶動整體營收的獲利空間。」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星展集團投資總監侯偉福與台灣星展銀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也持同樣看法,目前對股市觀點中立,看好高股息股票,包含面臨美國聯準會所引發衰退風險中,仍能保持韌性類股,譬如說醫療保健、奢侈品等產業,都是心生活風格、人口結構變化的受惠者。據CMoney統計,近一個月三大法人買超「醫美保養妝品」個股中,以喬山(1736)居冠,還有雙美(4728)、佐登-KY(4190)、科妍(1786)等;「賣超」最多則為大江(8436),其次為麗豐-KY(4137)、羅麗芬-KY(6666)、達爾膚(6523)、軒郁(6703)、和康生(1783)等。CYWANT調查,全球前三大的健身器材廠喬山股價8月間從52多元起漲,一路攀升到10月初的81.4元,二年來最高點,目前約在73元附近。喬山9月營收32.77億元,年增13%,主要是因為歐美子公司陸續到貨帶動。黃文清表示,由於疫情後歐美等國恢復生活作息,加上第四季原本就是喬山傳統旺季,目前喬山逆勢展店搶占市占率,因此看好2023年營收可望再成長。以美容SPA連鎖通路「克麗緹娜」為主營的麗豐-KY,在兩岸近五千間實體據點中,大陸4700多家貢獻整體營收95%,台灣則200多間。目前麗豐全力推動旗下四品牌,包括克麗緹娜、雅樸麗德、新美力電商、RnD璦緹,從美容保養延伸到醫美診所、美甲美睫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為升級二代店營運核心。克麗緹娜營收近幾年表現平均,在雙十一大型購物節等消費熱度帶動下,第四季都有季增二成表現,該季暢銷產品以滋潤、修護、澎彈、抗敏等保養護膚居家用品為主,包括長銷30年的EPO系列、五大金鋼經典系列、花精部落香氛精油等作為主力促銷組合之外,尤其經典系列童妍精粹液更是名媛貴婦圈討論亮點。麗豐-KY正以核心主品牌「克麗緹娜」搭配醫美診所、美甲美睫與電商平台等四個品牌發展二代店。圖為克麗緹娜法國花嬉美妍中心永和旗艦店開幕,右五為品牌創辦人陳武剛。(圖/報系資料照)由於今年大陸地區疫控政策的干擾,麗豐前三季累積營收30.1億元,相對去年成長減少近二成,即類似2020年疫情爆發時間影響業績,而遞延到隔年2021年回溫,市場認為可因此觀察2023年業績回復程度。黃文清說,目前麗豐美容產品積極拓展線上線下的結合,實施「四美連動轉型升級」,推動「克麗緹娜」加盟店升級至二代店,結合集團旗下品牌衝業績,這一部分帶來的綜效成績可持續觀察。同樣受大陸封控影響的大江生醫,今年前三季營收累積為55.7億元,年成長負16.43%。「從門市營運反饋中可感受整體保健美容妝品的消費力道,逐步回升,預期整體化妝保養品市場仍可穩定增長,加上因長期配戴口罩,對敏弱肌膚的修護需求也大增,預期下半年營收表現將優於上半年。」黃文清說,同時可觀察美國猶他廠導入自動化機台後的美顏產品,帶動整體營收的成長度。配發股利政策上,喬山這三年為0.5元、1.12元、1.4元;麗豐-KY則為12元、8.5元、13.05元,大江生醫則平均都在8.9元左右。「以麗豐、大江的配息殖利率來說,在3%~7%間」「投資KY股除了要看財報資訊公開透明度,還可留意稅務政策,其所配發現金股息屬海外所得,最低稅負制有670萬元免稅額,免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黃文清說。
工具機業跨航太電動車領域 程泰奪大廠訂單拚年營收67億元
工具機大廠程泰(1583)集團董事長楊德華上周五(14日)表示,目前接單已滿到明年1月,第四季營收力拚持穩第三季,全年營收有機會達65~67億元,相當於較去年67.25億元持平或稍微下降。為擴大布局利基市場,提升競爭力,近來工具機廠相繼加大航太領域布局,程泰順利拿下國內一線航太大廠訂單,交貨五軸機,也吸引國內外許多廠商上門洽單,將成為未來營運一大成長動能,而百德(4563)也在航太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東台(4526)則有所斬獲。工具機業者表示,雖然近期中國大陸市場需求放緩,工具機業第三季接單和出貨面臨大陸封控等因素干擾,但近期運費大降、加上台幣匯率貶值,降低營運成本,也有匯兌收益貢獻,業者看好第三季將獲利優於去年同期。隨著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汽車產業原先使用工具機生產汽車零件的需求也因此下滑,但也讓工具機廠轉型朝更高附加價值的電動車市場邁進,大啖相關商機,另一方面,也積極透過加大航太、半導體等領域布局,持續推升產業需求成長。程泰耕耘五軸機超過十年,近來隨著切入航太領域,已逐漸邁入收割期,五軸車床已交貨給國內航太大廠,未來可望成為挹注未來營運成長的一大引擎。百德2019年併購Winbro集團後,正式跨足航太產業,目前營收占比達到35%,並已與英國勞斯萊斯洽談2023-2025年要交機的航太設備訂單;東台則積極進攻電動車領域,先前已併購法國PCI-SCEMM、奧地利Anger兩工具機廠,攜手搶攻美國電動車設備訂單,旗下亞太菁英及榮田精機也加大航太產業布局力道。由於程泰產品市場分散,中國、台灣營收占比已由過去的5成,降至約40%,受中國需求放緩影響相對較小,其他地區包括歐美、土耳其、澳洲、東南亞等地區需求仍都不錯。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表示,近期景氣看起來較不明朗,但包括新能源、電動車、航太等需求持續升溫,且許多產業都用得到工具機,景氣不好還是可以走出來。
智慧家庭系統需求旺 面板廠全台晶像8月營收逆勢成長12%獲利創新高
中小尺寸面板模組廠全台晶像(3038)今年上半年在大環境諸多變數影響下,營收仍較去年同期成長,今年家用、工控和醫療三大產品線都有新客戶加入,加上智慧家庭控制系統遞延訂單出貨,前八月合併營收約30.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成長12%。全台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22.25億元、年成長12.03%,由於TFT面板價格下跌,毛利率有改善,來到18.88%,營業利益1.65億元、年成長25.95%。此外,新台幣貶值下,上半年匯兌利益約6,000多萬元挹注,拉抬稅後淨利達1.95億元、年成長77.27%,每股盈餘約1.3元。除本業獲利成長,今年又有匯兌收益助威,法人預期,全台全年獲利可望創17年來高點。展望下半年,就客戶訂單和出貨狀況來看,下半年應仍有機會保持同比成長。主要動能仍來自智慧家庭、工控設備、醫療器材等等既有利基應用市場業務。儘管第二季短暫受到大陸封控及供應鏈問題影響,全台今年第二季營收仍來到11.97億元、季增16.48%、年增14.94%,累計上半年營收22.25億元、年增12.02%。預期下半年營收仍有機會保持同比成長,全年營收可能挑戰新高水準。全台表示,今年接單狀況來看,三大應用產品的客戶數都有增加,其中廚具應用訂單穩定,智慧家庭中控系統出貨因為去年訂單遞延出貨,營收上有比較大的成長,整體家用產品面板營收比重大約是40%。工業控制設備拉貨也優於去年,工控產品比重提升到40%,醫療產品包括有注射幫浦、病床照護設備等,營收比重大約是10%以上。下半年是傳統出貨旺季,在歐美解封後,客戶拉貨恢復正常,預期營收會優於上半年,Q4出貨和Q3相當,全年營收比去年同期可望有兩位數成長。獲利率方面,TFT面板價格持續走低、IC價格也鬆動,透過成本改善、營運效率提升,期望提升獲利率的表現。
8月景氣動向調查 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全線下滑
台灣經濟研究院發布8月景氣動向調查報告,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全部下滑,其中製造業86.73點,呈現連續八個月下滑,且是2020年6月以來新低紀錄,服務業為95.60點,營建業93.12點,雙雙再轉為下滑。台經院表示,觀察近期國際經濟情勢,俄羅斯以能源供應為武器,並頒布動員令增員作戰,使得俄烏衝突升級。且多國持續升息對抗通膨,歐洲央行與美國聯準會(Fed)9月都升息3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且同步下修明年經濟成長預期,加上大陸封控措施尚未放寬,顯示美、歐、中經濟前景仍難樂觀看待。國內製造業方面,台經院說明,儘管有國際品牌旗艦新機拉貨效應,然全球通膨壓力抑制民眾消費力道,造成消費性終端客戶仍在調整庫存去化,故整體製造業廠商對當月景氣表現看法較上月調查相比略有改善,但改善幅度有限,且對未來半年景氣看法仍多呈持平與轉差。服務業適逢暑假出遊旺季,疫情影響淡化與國旅補助政策挹注,有助於帶動人潮出籠,然受到物價上漲有感、全球經濟前景不明、股市震盪等影響,消費者信心持續走低,使得零售業看好當月景氣與未來半年景氣的廠商比例較上月調查為低。台經院指出,營建業8月測驗點轉為下滑,主要是對當月與未來半年看法,及不動產業者對於未來半年看法不如預期所致,顯然房建、廠務暨裝修等工程市況出現逆風,致使各工程訂單挹注趨弱,營建項目工期拉長,工程款延遲認列,加上房市買賣雙方觀望的情緒依舊濃厚,近3成廠商認為未來半年景氣表現將轉差,反映市況仍顯保守。
大陸封控衝擊 工總公布調查:近8成台商訂單、利潤減少
為了瞭解中國大陸封控對於台商衝擊,工總公布調查,結果顯示近8成的台商訂單、利潤減少,甚至有1成的台商考慮將產線自大陸遷出。因此工總呼籲大陸政府加快落實各項補救政策,降低產業衝擊。工總是自6月1日到30日期間,針對86家在華東地區會員台商進行調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的封控措施使台商訂單、利潤減少者皆有79.1%,將近8成營運受到影響。且甚至超過半數(55.8%)台商反映,封控措施對營運「影響很大」或釀成「部分影響」。其中衝擊最大因素是「人員交通、貨品物流受阻」,受災廠商占比超過9成最高,也有超過5成的廠商反映將面臨「營運成本提高」、「無法按時履行交易」及「停工停產」等困境。這次的疫情,台商普遍認為,供應鏈管理難度增加,7成6台商認為,受到上下游配套廠商停工、物流受阻等問題,供應鏈的管理難度確實會「增加」。隨著運費高漲,超過8成的台商認為這對其有相當的影響,僅1成多台商認為影響很小或不受影響。此情況之下,台商看淡今年的營運表現。46.5%台商預期,全年的訂單將減少、59.3%廠商則預期全年的利潤減少,顯示對於今年營運表現多不樂觀。基於對市況的擔憂,台商對大陸的投資亦趨於保守謹慎,共計有8成台商不會增加對大陸投資,甚至有近3成廠商會「減少」投資。有66.3%台商將「增加大陸以外地區投資」,甚至9.3%的廠商考慮將產線自大陸遷出,動向以台灣及越南為主。工總表示,雖然大陸政府已經提出各項補救政策,但台商希望這些政策能加快落實。
GDP成長率再下修至3.76% 學者直言「要保3不容易」
在俄烏戰爭、通膨升溫以及疫情反覆下,主計總處昨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76%,較5月預測時再降0.15個百分點。但學者仍批評主計總處預估太樂觀,「今年GDP要保3不容易」。另外伙食費、房租漲幅擴大,主計總處也同步上修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2.92%,上修幅度0.25個百分點,物價創近14年新高。日前國內智庫中經院、中研院已下修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數據分別為3.56%、3.52%,都比官方預測來的低。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就認為,主計總處最新預測數3.76%太樂觀了,歐、美升息速度太快,終端消費市場變化快速,我國下半年出口備受壓力,直言「今年GDP要保3不容易」。主計長朱澤民表示,全球經濟受俄烏戰爭、通膨升溫影響,各國央行陸續升息,加上中國大陸封控措施干擾經濟活動,IMF預測今年世界貿易量成長率由原先預估的5%,下修至4.1%,我國下半年出口將受到衝擊;不過我國經濟成長率下修幅度,比其他主要國家經濟體來得小。不過吳大任看法較悲觀保守,他預估美國8月CPI仍然高居8%以上,聯準會9月再升息3碼的機率很高;當歐美利息、家庭支出增加,就會放緩消費產品、3C的汰換速度,最大受害者是中國大陸;其中,我電子零組件對大陸出口的占比高達7、8成,要密切觀察8月以後的出口數據。至於全年物價預測來到2.92%,朱澤民表示,這次調漲電價主要是工業用電,1000度以上家庭用電,因此,對全年CPI推升僅0.08個百分點,由於新電價7月開始實施,因此對今年影響為0.04個百分點。主計總處也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05%,隨油價、原物料價格回穩,明年CPI漲幅可望縮小為1.72%。主計總處表示,當前的經濟前景仍有4個不確定因素,影響未來的經濟走勢與物價波動,第一,各國央行升息對金融市場的衝擊,第二,陸美科技爭端、兩岸情勢發展,第三,俄烏僵持時程對原物料價格的影響,第四,疫情變化也影響各國跨境旅遊的鬆綁時程。
主計總處公布第2季經濟成長率 專家示警:預測第4季會面臨「旺季不旺」窘境
本土疫情升溫,影響民間消費,我國經濟成長表現「不太妙」!主計總處昨公布今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3.08%,較5月底預測的3.31%下修0.23個百分點;主要是股市震盪、本土疫情升溫,民間消費下修等原因,幸好有出口、投資撐盤,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85%。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警示,美國聯準會及歐洲各國央行大幅升息正要展開,對經濟的衝擊7月以後將陸續顯現,當通膨、升息排擠家庭消費支出時,民眾頻換手機、買新筆電的意願就會降低,不僅壓縮半導體、製造業等訂單需求,也同步影響我國出口表現;吳大任表示,當外需市場不佳,將是我國下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最大的風險,預測今年第4季的傳統旺季,會面臨「旺季不旺」的窘境。美國6月、7月連續各升息3碼,商品、服務業需求已出現敗象,7月服務業、綜合PMI初值分別為47、47.5,雙雙跌破50的轉折點(榮枯線),惟製造業PMI還在50以上、來到52.3。吳大任解讀,這意味高通膨、連續升息,已對美國家庭造成消費排擠,包括減少外出用餐、旅遊等非必要的消費,當美國本土服務業需求下滑,下一個將衝擊製造業,下半年這些現象會逐月顯現。台灣近2年各季經濟成長率。主計總處專門委員吳佩璇表示,今年第2季國內疫情升溫,民眾自發性的自主管理約制了消費動能,即使去年同季實施三級警戒管制措施,在比較基期低的情況下,第2季民間消費仍得以維持年增2.96%的態勢,但成長率已低於預期;若下半年GDP預測維持不變,吳佩璇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85%,略低於先前全年3.91%的預測值。吳佩璇坦言,後續要看國外需求的成長動能,是否能一直持續下去;目前來看,受惠新興科技應用、數位轉型商機以及缺料狀況緩解,第2季按美元計價商品出口較上年同季增加15.38%,惟中國大陸封控及終端消費產品需求放緩,約制三角貿易淨收入表現,商品及服務輸出成長4.31%。由於出口需求增加、國際原物料行情高檔,加上半導體設備、防疫用品購置增加,第2季按美元計價商品進口增24.10%,其中,農工原料及消費品增27.07%及19.62%,資本設備亦增17.04%,商品及服務輸入成長8.81%,較上次預測值增加3.73個百分點。
表現未如理想 主計總處修正第2季GDP為3.08%
主計總處今公布今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3.08%,較5月底預測的3.31%,下修了0.23個百分點;主要是股市震盪、本土疫情升溫,民間消費下修等原因造成,不過,出口及投資仍熱絡,資本形成實質成長9.43%,對經濟成長貢獻2.56個百分點。經第2季GDP修正為3.08%後,主計總處專門委員吳佩璇表示,若下半年GDP預測維持不變,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85%,略低於先前全年預測的3.91%。吳佩璇表示,受惠新興科技應用、數位轉型商機以及缺料狀況緩解,第2季按美元計價商品出口較上年同季增加15.38%,惟中國大陸封控及終端消費產品需求放緩,約制三角貿易淨收入表現,商品及服務輸出成長4.31%。進口方面,出口需求增加、國際原物料行情高檔,加上半導體設備、防疫用品購置增加,第2季按美元計價商品進口增24.10%,其中,農工原料及消費品增27.07%及19.62%,資本設備亦增17.04%,商品及服務輸入成長8.81%。不過,第2季國內疫情升溫約制消費動能,去年第2季因實施三級警戒管制措施,在比較基期較低的情況下,民間消費續呈成長;併計國人在國內及國外之消費,第2季民間消費成長2.96%,較上次預測數減少0.07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貢獻1.31個百分點。
全年實質經濟成長率預測值 中研院下修至3.52%
2022年上半年美國經濟過熱、俄烏戰爭、大陸封控、供應鏈紊亂及全球通膨居高衝擊,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認為,近期國內疫情升溫,加上國內外政經情勢變數,對經濟成長形成壓力,因此將全年實質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從2021年底的3.85%下修至3.52%,是目前國內主要機構預估成長率最低的一家。目前國內主要經濟預測機構對於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除中研院最新發布的估值外,台綜院6月發布預測值是3.8%,央行在6月第二季理事會發布的預測值是3.75%,主計總處5月底發布的估值是3.91%,台經院和中經院均在4月發布預測值各為4.1%和3.96%。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周雨田表示,美國系統性通膨難解,全球疫情反覆、俄烏戰爭等,牽動能源與原物料供需失衡,供應鏈瓶頸仍在,主要經濟體緊縮政策、美國加速升息,使金融市場震盪,國際貨幣基金(IMF)調降美國及全球經濟預測,台灣為小型開放經濟體,難免受到連動而景氣復甦放緩,因此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其中,國內疫情爆發,民眾外出消費意願大減,抑制餐飲、觀光旅遊等需求,上半年消費者信心逐月下降。目前疫情漸緩且趨於輕症化,下半年預計將出現消費反彈,民間消費動能復甦,考量物價及低基期因素,預估全年實質民間消費成長率為2.93%。民間投資方面,周雨田指出,半導體廠商擴增製程設備、航空航運業擴增運能等,廠商擴大資本支出,上半年資本設備進口年增14.33%,延續疫情帶動供應鏈移轉回台投資趨勢,考量物價及高基期因素,預估全年民間投資年成長率將達4.39%,全年實質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4.45%。周雨田說明,全球高階晶片需求不減,加上原物料價格走高,進口因出口衍生需求及廠商採購資本設備帶動,前六個月名目出口與進口年成長率分別達19.24%與24.76%。但全球通膨壓力及大陸封控措施,牽動外貿動能,及高基期影響,預期全年實質商品及服務的輸出與輸入成長率分別為5.64%與4.75%。
中經院:近半業者估物價 續漲到2023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12日公布台灣採購經理人展望半年報調查結果,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指出,96.7%製造業、87.2%非製造業都表示「受到全球通膨,物價上漲的影響」,全球通膨讓81.3%製造業面臨「營業成本攀升」。基於物價持續節節高升,近7成業者估測今年台灣全年CPI年增率將在2%以上,同時有近半數(製造業47.0%、非製造業43.5%)業者認為,物價攀升情況會延續到2023年以後。中經院每半年進行「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今年上半年調查最新結果顯示,高通膨讓廠商營運難度加大,截至6月,製造業、非製造業採購價格指數雙雙連四期呈現上升(高於50),製造業於上半年回報採購價格攀升企業比例,遠高於去年底預估上升的企業占比,非製造業6月指數為74.7,攀升速度創非製造業營運展望調查以來最快。在高通膨未有緩止現象下,中經院指出,製造業預估今年下半年採購價格,將持續較上半年上升,所幸上升速度趨緩,指數為65.6。但是,非製造業預估同期間持續上升,且指數高達71.7。半年報研究計畫報告人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相較於業者估測「全球通膨,物價上漲」會延續至2023年,亦有高達91.2%製造業、61.3%非製造業受到大陸封控的影響,但業者估測此項可於第三季結束,至少是好消息,業者亦回應,航運缺櫃、原物料價格問題已漸緩解。張傳章指出,綜合國發會景氣對策信號、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三項指標的最新訊息,「顯示台灣景氣是有警訊出現」,而下半年還有來自國際的高度不確定性,今年台灣GDP年增率是否可以支撐在4%,值得觀察。
「俄烏戰爭、升息循環」衝擊 經濟成長率下修至3.91%
俄烏戰爭、升息循環、大陸封控,加上本土疫情升溫,拖累今年經濟表現,全年經濟成長率保4落空!主計總處昨日公布最新經濟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91%,較上次預測大幅下修0.51個百分點。近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圖/吳靜君整理)另外,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則大幅上修至2.67%,通膨壓力創近14年新高。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若本土疫情高原期拖到9月,對內需消費衝擊就愈大,出口表現又有疑慮,別說全年經濟成長率保4失利,恐怕連保3都成問題。今年經濟成長率保4失利,主計長朱澤民表示,在全球經濟成長都走緩情況下,坦言台灣硬要把4%當目標有點困難。根據IHS Markit最新預估,全球的經濟成長約2.9%,台灣仍高於全球1個百分點,朱澤民認為,我國經濟表現仍比全球平均值好。主計總處預估今年CPI成長率2.67%,較上次預估上修0.74個百分點,源自國際油價持續升高,推升國內物價上揚,朱澤民仍強調,製造業產能擴充、生產力提升帶動經濟體質改善,今年經濟持續增長,不能算是「停滯性通膨」。主計總處解釋,這次大幅下修經濟成長率預測,最主要的原因是新一波本土疫情,每日確診數居高,民眾自主減少社交接觸,影響零售、餐飲及旅遊等民生經濟活動,汽車供應鏈未見改善,股市從一萬八跌到一萬六、近來交易清淡,都會影響消費成長;今年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僅3.1%,較上次預估大幅下修2個百分點。主計總處表示,疫情升溫導致民間消費動能減緩,對經濟成長率的影響就有0.5至0.7個百分點。外需方面,主計總處認為,新興科技應用及企業數位轉型需求殷切,驅動許多終端產品半導體含量提高,電子零組件也維持出口優勢,持續上修輸出的實質成長率。吳大任分析,去年經濟成長率達6.57%,墊高出口比較基期,今年要再成長挑戰性相對高,原本寄望內需消費可以支撐,沒想到疫情來勢洶洶,疫情高峰變「高原」,意謂民眾自主減少社交接觸時間會拖更久,當出口、內需兩大引擎同時澆熄,今年經濟表現不容樂觀。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認為,主計總處預估偏樂觀,許多潛在的不確定因素尚未考量進去,包含國際景氣趨緩對於高科技產業的潛在風險、匯率波動對傳統產業競爭力和出口衝擊。至於台灣是否出現「停滯性通膨」?殷乃平表示,今年經濟成長預估雖還有3.91%,但房市交易趨緩、店家陸續倒閉,經濟景氣已露「敗相」。
影響比俄烏戰爭還大 中國封鎖政策嚴重衝擊全球經濟
近年外銷訂單與來自大陸香港訂單年增率。中國大陸封控衝擊,今年4月外銷「意外」翻黑,這也是2020年2月後首見負成長。學者示警,實際上不只台灣對中國大陸依存度高、全球不論生產與經濟也相當依賴中國大陸,甚至有國際專家判斷,大陸部分地區封城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更甚過俄烏戰爭,外銷訂單的負成長是經濟轉趨保守的「一大警訊」。經濟部統計處公布4月外銷訂單519億美元,年減5.5%,不僅終結25個月連紅紀錄,甚至遠低於預期,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坦言,4月中國大陸封控對訂單影響頗大。從各地接單趨勢更可看出,來自中國大陸與香港的接單狀況明顯牽動整體外銷訂單表現,今年4月外銷訂單終結25紅,同月來自大陸及香港接單量也較去年同期大減16.9%,上一次外銷訂單呈負成長是在2020年2月,年減0.8 %,同月來自大陸與香港訂單年增率僅0.1%,同年1月外銷訂單年減12.8%,來自大陸與香港訂單亦年減11.1%。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表示,中國大陸不僅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角色,也是全球經濟的重要核心,大陸封控衝擊全球供應鏈,亦影響到全球景氣。在內外夾擊之下,下半年經濟恐怕呈現「內外皆虛」格局。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徐之強直言,這是「一大警訊」恐怕未來景氣不容太過樂觀。他解釋,中國大陸是全球重要的供應鏈,加上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緊密關係,即使歐美地區下單台灣,恐怕也無法順利出貨。徐之強表示,全球經濟因大陸封城,終端需求量、貿易量縮水,這也反映在各地區對台外銷訂單表現上。徐之強指出,外銷訂單屬於「領先指標」之一,預示未來3個月的景氣狀況,經濟部統計處則預期短期內外銷訂單狀況無法好轉,恐怕要等到6、7月才可能等到訂單遞延效應、消費反彈效益;加上內需受到通膨、疫情衝擊,消費不振,台灣經濟面臨下行風險。惟他認為,目前台灣經濟成長率還可以維持在3%以上,但突破4%的機會漸漸渺茫。
大陸封控衝擊 華碩示警:機構件供應狀況比IC產品吃緊
電腦大廠華碩今(11日)召開法說會,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表示,跟之前狀況相比,IC類零組件產品都已經收斂到可控的範圍,比較缺的是電源IC,但是基本上還好,不會因為大陸封控影響,近期比較缺的是機構件、PCB等等。華碩公布第1季財報,受惠於業外收入挹注,單季稅後純益達104.3億元,年增7%,每股稅後純益14元,改寫歷年同期新高。展望第2季,華碩也表示,由於還有大陸封控、物流、通膨、歐洲狀況等變數影響,預估個人電腦(PC)產品營收將季減10%,零組件產品營收將季減10-15%。華碩第1季品牌營收達1279.62億元,季減率10%、年增率18%;營業利益100.72億元,季減率18%、年減率13%;業外收入29.27億元,季增率72%,年增3.28倍,其中匯兌收益達10.91億元;稅後純益104.3億元,季減率14%、年增率7%。另外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也透露,因應留才需求,今年公司將會有結構性的薪資調整,而年度調薪時間也會從往年的下半年,提早到上半年進行。
大陸封控 台商生產成本恐八級跳
大上海地區為了抗疫封城而一團亂,台商也因停工苦不堪言,但熟悉電子產業的供應鏈業者透露,在當地設廠的電子中、下游台商,接下來要面對的生產成本暴增,可能不只像先前零組件漲價三級跳那般,恐怕以「八級跳」來形容會更貼切。根據金管會清查,到目前為止,上海及昆山停工的上市櫃台商共有161家,這些公司均表示已擬定方案,調整生產地、或委託其他協力廠商處理,都沒有因停工產生重大影響。在被立委問及,若事後若證明大陸封城其實對公司營運有影響,誤導投資人,該如何處理?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回應,若有事實證明,交易所會處分。到底大陸封城對台商的衝擊為何?目前物流問題讓大上海地區的材料供應出問題,台科技廠商裡,中游與下游設在上海與周邊的昆山、蘇州、吳江等地的廠區,生產線運作落入「有一搭沒一搭」的狀況,生產線員工賺加班費的機會大減,變成只能賺取不算高的基本薪資,也因為疫情限制人員流動,產線員工不僅無法離開廠區回鄉,或另外找新工作,連去廠區外溜達都有困難,還要不時集合排隊做PCR檢測,本就容易累積不滿。業者指出,偏偏生產線員工大多是血氣方剛年輕人,更容易造成廠區管理問題。為了讓生產線員工安心,供應鏈透露,即使產線工作量大減,廠方該給的薪水絕不能少給或遲給,在中國手機上網沒有提供吃到飽資費的狀況下,甚至還要確保宿舍內WiFi連線通暢無阻,讓在宿舍休息或待命的員工可以免費滑手機解悶,省得因為斷網、無聊而騷亂。但這樣一來,產能下滑卻不能同步縮減薪資,已造成業者在大上海地區廠區的人力成本激增。不僅人力成本增加,大型代工廠的廠區動輒數萬人,在糧食供應與物流處處受阻的大上海地區,工廠得一天照三餐餵飽幾萬人,業者說,以萬物皆漲的現況來說,物流費用與食材費用的壓力也是「只會大、不會小」。以和碩上海廠昌碩為例,在暫停廠區內宿舍的員工叫外賣下,廠方宣布,從4月8日起,只要上海一日維持靜態封控管理,每一天都會對住在廠區內宿舍的員工發放「大禮包」,內容包括泡麵、牛奶、麵包、火腿、雞蛋、即食調理包等,靜態管理期間,昌碩維持物資與食材充足,好讓廠區內的餐廳能正常供應早、午餐,晚餐則由昌碩每份補貼廠商20元人民幣,每份套餐以15元人民幣供應廠區員工。也因此,供應鏈表示,就算4月營收沒有減少,外界也看不見營收背後大上海廠區的各種與人相關的成本暴增,成本三級跳可能還不足以形容慘況,搞不好會暴增到八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