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專家
」 團團 大貓熊 大陸 武漢肺炎 台北市立動物園顛覆舊假說!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帶回土壤樣本 發現恐龍時代月亮還有火山活動
大陸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在2020年12登陸月球,採集了月球土壤樣本,經過化學分析,發現了火山起源的玻璃珠,這意味著月球在約1.25億年前仍存在火山活動,這項發現有助於推翻過去對月球歷史的說法。根據《天文學》(Astronomy)的報導,「嫦娥5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中,約有3000顆極小的玻璃珠,直徑在20至400微米(µm,0.001公分)之間,大部分是由隕石或小行星撞擊產生的,而經科學家分析,發現3顆為火山玻璃珠。這3顆火山玻璃珠的鈾鉛定年(U–Pb dating)顯示,推算它們是在約1.2億年前火山噴發中形成,是至今發現較近期的月球火山活動,當時地球正值白堊紀中晚期(1.25億至8000萬年前),意味著恐龍仍未滅絕。而這項研究結果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於6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顛覆了月球在過去十億年內火山活動已不活躍的假說。報導指出,「嫦娥5號」於2020年11月23日發射,並在2020年12月1日成功降落在風暴洋的呂姆克山(Mons Rümker)附近,回收了1731克月球土壤,包括地表下約1公尺深處的岩芯樣本,這相比美國1970年代早期「阿波羅計畫」更為北邊,也是自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任務以來,首次從月球帶回樣本。另外,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月球的火山活動在30億至38億年前最為活躍,而大陸專家在2021年對「嫦娥5號」月球土壤樣本進行初步分析,當時便發現月球在20億年前就有較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如今,新的分析結果表明,月球可能可能與地球一樣,仍存在著深層的岩漿活動。
陸每年400多萬人罹癌 專家:40%癌症可避免
大陸專家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記者會上說,大陸每年有400多萬人罹癌,儘管人數多,但發生率不是全球最高,在世界平均值,而大約有40%的癌症可靠控制危險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避免。據陸媒《健康時報》報導,國家癌症中心黨委書記張勇說,根據大陸腫瘤年報估算,全國每年的癌症約有406.4萬例,因為人口多,所以罹癌的人多,但還是在世界平均值。據了解,大陸癌症排名,依序為肺癌、大腸癌、胃癌、肝癌、乳癌,男性前3名為肺癌、肝癌、胃癌,女性前3名為乳癌、肺癌、大腸癌。張勇表示,目前已知的人類致癌物質有127種,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而可能的致癌物有95種,所以類型很廣,但癌症是可預防控制的病,約有40%可靠控制危險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大陸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曾在《柳葉刀》發表一篇論文,其中大陸常見的致癌風險有23種,可以區分為5大類,一是不吸菸和喝酒,最好滴酒不沾,二是三餐確保吃4大類食物,也要攝取優質蛋白質和蔬果。研究指出,三是改善代謝,而不讓身體肥胖和遠離糖尿病是有效方法。內分泌科醫師方紅娟談到,第2型糖尿病的患者容易得癌症,可能是肥胖生活習慣又不好,易讓胃腸道長腫瘤。四是遠離污染,如果遇到霾害最好戴口罩,煮飯也要記得用抽油煙機,也要避免陽光曝曬。最後,則是遠離感染,如HPV人類乳突病毒的子宮頸癌,和幽門螺旋桿菌的胃癌,也要預防B肝和C肝的肝癌,以及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的鼻咽癌。
日本核處理水排入太平洋 南韓掀起「囤鹽潮」…大陸專家:不必驚慌
由於日本政府下令24日排放福島核處理水入海,引發包括南韓、大陸在內多地的囤鹽潮。不過,大陸就有專家表示,境內的食鹽原料占比多為井鹽,且不涉及汙染區域,民眾大可不必驚慌。隨著日本開始排放福島核處理水入太平洋,與其鄰近的各國民眾紛紛繃緊神經,其中南韓因此鹽價大漲,超市的海鹽都被民眾搶購一空,就連大陸沿海城市也出現類似景象。綜合陸媒報導,江蘇省揚州市多間連鎖超市購買食鹽的民眾明顯增多,當中不少顧客指出,儘管知道食鹽保存期限只有3年,但因購買人潮眾多,就也想要跟著照做。其實,此股風潮不光蔓延實體店面,包括電商、網購平台的低鈉鹽、無碘鹽均顯示「缺貨」、「補貨」狀態。報導指出,部分民眾的恐慌來自微信群組的囤鹽訊息。不過,超市銷售人員提到,揚州市市場販售的食鹽,均與境內多數民眾平常食用的食鹽相同,都是井鹽而非海鹽。另外,中國大陸鹽業協會執行理事長王小青表示,境內食鹽的生產占比,海鹽22%、井礦鹽61%、湖鹽17%,可見海鹽並非主要原料。中國大陸鹽業協會執行理事長王小青呼籲,民眾不必囤鹽。(圖/翻攝自微博/央視網)中國大陸鹽業協會會長指出,境內都有嚴格的食品安全規定,產鹽量也滿足需求,因此不建議民眾效仿南韓民眾囤鹽。廣東省鹽業集團負責人透露,目前省、市的食鹽儲備總量共有10.8萬噸,涵蓋全省各市縣行政區域,充分保障省內民眾供應。負責人指出,目前已對廣東省主要海鹽生產區的海域進行α、β的放射性檢測,結果顯示安全,呼籲無需過度擔憂,更沒必要囤鹽。
出口金額占近8成!陸對台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保證金」 最高22.4%
大陸商務部公告,自今(15)日起,對台灣地區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開徵16.9%至22.4%的「反傾銷保證金」。根據我財政部統計,聚碳酸酯去年出口金額約10.6億美元,其中8.3億美元、78%是出口到大陸。大陸專家指出,大陸已有多家企業具備生產聚碳酸酯產品的能力,台灣被課徵反傾銷稅後,台灣相關產品在大陸就失去競爭力。大陸商務部在去年11月30日公告,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展開反傾銷立案調查。聚碳酸酯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無定性熱塑性材料,應用範圍廣泛,包括桶裝水瓶、嬰兒奶瓶、樹脂鏡片、防彈玻璃、車頭燈罩、行李箱、手機機殼等。大陸商務部昨日公告,調查機關初步認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令大陸聚碳酸酯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自8月15日起,大陸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各台灣公司生產的相關產品時,應向大陸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公告指明對台灣企業徵收保證金比率如下:台灣化學纖維與台灣出光石化皆為16.9%、奇美實業17%、奇菱科技17%及其他台灣地區公司22.4%。香港經濟通網站引述大陸專家指出,台灣出產的聚碳酸酯被徵收反傾銷稅後,大陸早有多家企業可以生產相關產品,將很快吃掉台企的市占率;一旦台企失去大陸市場,其他地方也很難有競爭力,整個產業將面臨生存危機。經濟部說,台化、奇美實業等已在大陸設廠,可供應大陸市場。短期將協助廠商蒐集有利證據、找律師因應;長期來看,大陸聚碳酸酯業者產能利用率僅約5成,意味PC在陸競爭激烈,已是紅海,工業局會輔導業者,著手產品差異化,如發展車燈材料等,以搶攻其他海外巿場發展。被點名的台化及台灣出光石化董事長洪福源認為,可能是稽查過程有誤會,目前為初裁,將會在中方複查時解釋清楚。因PC並非台化主要產品,加上台化過去幾年持續推動產品高值化,對營收影響不大。大陸商務部今年4月12日公告,對台灣禁止自大陸進口的2455項產品展開貿易壁壘調查,剛好是蔡英文總統出訪過境美國後不久,公告當天是民進黨提名賴清德參選2024總統之日。商務部這次公告剛好賴清德過境美國之際,時機頗為巧合。
布林肯將訪北京 分析人士:對中美關係「無實質轉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預計5至6日訪北京,他將是自2018年以來,第一位訪問北京的美國高層外交官。但分析人士認為,布林肯此次的北京之旅,不會對美國和大陸的關係有實質性轉變。據《VOA》報導,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弗里曼中國研究主席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說,「我認為不應對此次訪問,抱有任何重大突破或期望。」但考慮到過去5年,中美2國逐漸惡化的關係,訪北京也不是一件壞事。布林肯曾對芝加哥大學政治學院對聽眾表示,在日漸緊張的情勢下,開啟溝通管道,可以為美中關係設置護欄,在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美關係降溫,去年11月總統拜登在G20也有會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是俄烏戰爭1周年,美國官員和大陸觀察家表示,布林肯在北京會議會談到俄烏戰爭議題。美方表示,大陸很清楚他們對俄烏戰爭提供支持的影響。一位不具名的美國官員說,2國官員正在籌備今年2國領導人的另一次臨時會議。據了解,美國財政部最近才制裁大陸長沙天儀空間研究院有限公司,因為該公司為俄羅斯提供烏克蘭的衛星影像,長沙天儀的盧森堡子公司同樣遭殃。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他去年花了6週時間待在大陸,大陸專家界都認為他們犯了戰略失誤。對此,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30日表示,美國才是俄烏戰爭危機的始作俑者,也是助長危機的最大因素。
團團來台14年 為兩岸和平扮交流先鋒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19日下午1點48分離世,讓兩岸粉絲不捨,「團團」和「圓圓」在2008年結伴來台14年,不僅是兩岸和平交流的見證,更在兩岸民間交流扮演重要角色,牠們跨越了政治的藩籬,並在台產下「圓仔」和「圓寶」,不管兩岸關係好還是差,兩岸民眾對牠們的關心不曾減少。「團團」、「圓圓」這對一雄一雌的貓熊,是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2005年赴大陸進行「和平之旅」時,當時大陸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宣布致贈。但由於扁政府一直阻撓,直到2008年馬政府執政後,這對貓熊才順利抵台。「團團」、「圓圓」名字由來,是2006年央視春晚現場由1億3000萬觀眾打電話票選產生,寓意兩岸民間交流、和平善意不斷。2008年12月23日「團團」和「圓圓」抵台,掀起了兩岸的貓熊熱潮,長榮航空更以辦喜事的心情裝飾專機,2009年農曆大年初一正式亮相。陸方送來「團團」和「圓圓」,台灣則回贈長鬃山羊「喜洋洋」和梅花鹿「繁星」,開啟兩岸和平大交流時代,儘管近年兩岸關係緊張,但當年兩岸透過民間交流互贈保育類動物,則讓兩岸民間交流一直維持良好互動。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在疫情前,每年貓熊的發情期,陸方都會派專家來台協助,最後一次是2020年1月19日;另「圓仔」和「圓寶」的誕生也促成兩岸民間交流,日前來台的大陸專家魏明,也曾在2013年圓仔出生時幫忙餵奶,對「團團」、「圓圓」一家的感情不言而喻。至於台灣回贈大陸的長鬃山羊「喜洋洋」和梅花鹿「繁星」,都已繁衍後代,也已處於老齡階段,曹先紹表示,不管是貓熊或梅花鹿,若要把物種族群維持繁衍下去,都必須和地主國合作,當年兩岸互贈的保育類動物,一直以來都是與陸方保持民間密切交流的關鍵角色。昨日「團團」死亡消息曝光後,陸媒也在第一時間轉載,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第一。許多大陸網友和台灣民眾同感悲傷,有大陸網友留言,「團團出色的完成了『和平使者』的角色,團團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病痛!」、「團團去胖達星球了」、「團團圓圓還是小時候我們全家發短信投票出來的名字呢,團團一路走好」。
大貓熊「團團」突發4次癲癇 後肢明顯無力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17日突發四次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即時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症狀並徹夜守候,今早「團團」休息後已甦醒,但後肢明顯無力需再觀察。動物園表示,18日早上保育員及獸醫師發現「團團」精神不是很好,不太想移動,對食物提不起興趣,連保育員呼喚牠也沒太大反應,於是開始加強對「團團」的行為觀察。動物園指出,17日到了下午4點41分,保育員看到大貓熊「團團」突然發生癲癇,於是立即通知獸醫師。「團團」的癲癇症狀持續約1分鐘左右,當獸醫師陸續抵達時,「團團」的癲癇症狀已停止。園方表示,隨後約10分鐘期間「團團」曾試著想要走動,但左後肢卻明顯無力;4點58分時「團團」再次發生癲癇,獸醫師立即為「團團」注射抗癲癇藥物,1分鐘後藥物發生作用症狀緩解,之後「團團」保持側躺的姿勢休息,醫療照管團隊持續密切觀察並和醫療顧問團及大陸專家取得線上聯繫。園方指出,接下來「團團」在晚間6點28分及7點33分又陸續發作;針對「團團」在短時間內數次發作癲癇的現象,醫療顧問團的專家建議先以施打輸液的方式持續給藥,待症狀穩定下來後觀察「團團」的情況,再適時調整治療方式。園方說,由於「團團」的情形尚未穩定,保育員及獸醫師徹夜留守,以嚴密監測「團團」的變化,幸好經過藥物控制,「團團」昨日晚間7點33分之後未再發作癲癇症狀,並且在鎮定藥物作用下入睡休息,今天早上自然甦醒後開始嘗試起身活動,但後肢仍使不上力。
大陸貓熊專家返回四川! 國台辦:將一如既往提供支持和幫助
由於台北市立動物園「團團」病況不樂觀,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日前也派出吳虹林、魏明2位專家來台探視,並於7日搭機返回四川臥龍。對此,國台辦16日稍早也表示,如果後期還需要大陸專家協助治療和護理,「我們將一如既往提供支持和幫助。」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大陸專家在台期間,根據前期檢查結果等提出針對性治療和護理方案建議,與台北專家團隊進行深入交流。令人欣慰的是,團團的進食情況、精神狀態、走路姿態都有所改善,連續正常走路的時間也在不斷增加。馬曉光續稱,有鑒於團團身體狀況暫不適合麻醉和侵入性檢查,且團團身體狀況不斷好轉,因此兩岸專家達成共識,未來一段時間繼續採取舒緩治療的方式,同時根據病情實時調整方案,爭取達到更好治療效果。大陸專家也將繼續與台北的專家團隊保持密切溝通,實時提供建議和幫助,如果後期還需要大陸專家協助治療和護理,「我們將一如既往提供支持和幫助。」馬曉光最後也回憶,團團和圓圓從四川到台灣安家已經14年,生了一對可愛的寶寶,一家深受台灣同胞的喜愛,這次團團生病大家都很牽掛,兩岸同胞透過不同方式表達了關懷和祝福,希望團團可以戰勝病情、早日康復。
陸專家跟著保育員觀察團團 動物園:將開專家群會議討論狀況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因為腦部病變,改採舒緩治療,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近日派2位大陸專家吳虹林、魏明抵台探視,動物園表示,專家近日都跟著保育員觀察團團,也會討論最近治療、添加營養品後的狀況,之後會開專家群會議,有新結論再跟大家報告。根據園方數據顯示,大貓熊「團團」11月3日紀錄,體重116.3公斤,9月份平均113.46公斤,竹類採食量為8.3公斤,9月份平均12.33公斤,排便量6.3公斤,9月份平均11.32公斤, 行動上「團團」今天的精神或活動量與前兩天差不多,整體狀況持平。動物園表示,大陸專家會跟著保育員觀看團團狀況,也會討論最近治療、添加營養品後的狀況,這幾天專家只會遇到照養的保育員跟主治醫師,跟主治醫師討論內容也已報告過,目前在約外部專家,將與大陸專家一起開專家群會議,有新結論會再跟大家報告。動物園也說,保育員對團團觀察鉅細靡遺,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一般日常活動都固定進行,包括餵藥、量血壓、打針、吃飯等,目前狀況沒有太大變化,但採食量還未恢復到健康時的量。至於後續照養方式,動物園也說,目前狀況穩定的話,如果跟專家群討論沒有新突破,就維持目前作法。動物園也表示,此次大陸專家親自來看團團,會比電話中描述的更有實體感,像說到團團食慾不像之前好,聽數據比較模糊,親眼見採食狀況比較能理解,他們也很希望可以過來,畢竟團團跟圓圓從臥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出身,四歲多才來台灣,實際見面也會比較踏實。
大陸2專家看到「團團」了 探視畫面曝光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生病了,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2位專家吳虹林及魏明已在1日晚間順利抵台,並直奔大貓熊館探視「團團」、「圓圓」一家,接下來他們將與動物園醫療照護團隊,針對大貓熊醫療及日常照管經驗進行交流並提供建議。大貓熊「團團」經過兩次MRI(磁振造影)檢查,結果顯示腦部病灶區域明顯擴大,病程進展快速,各界都非常關心,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也不例外。園方表示,由於「團團」的病況不穩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曾兩度表示希望能指派專家來臺表達關心與進行經驗交流,共同研析大貓熊的醫療與照護經驗。園方指出,非常感謝中央機關各部會包含大陸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內政部移民署等單位的積極協助,審核並通過相關申請許可。園方說,2位專家預計7日返程,在台期間將與動物園醫療照護團隊,針對大貓熊醫療及日常照管經驗進行交流並提供建議。
陸2熊貓專家抵台直奔動物園探視 細節明天說明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病況不樂觀,陸方已安排2位專家來台,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已接獲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通知,將由吳虹林先生與魏明先生兩位代表來台。園方表示,2位大陸專家在1日即刻出發,稍早前已順利抵達桃園機場,在動物園同仁的陪伴下,搭車直奔動物園,前往大貓熊館探視「團團」、「圓圓」一家。相關細節將在2日下午2點召開記者會說明。大陸專家小檔案:一、吳虹林:職稱:高級工程師經歷:2001年7月到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中國保護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2016年調至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工作至今。長期從事大貓熊疾病防控、科研繁殖工作等。二、魏明:職稱:高級工程師經歷:2001年到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中國保護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2016年調入中國大熊猫保護研究中心工作至今,擅長大貓熊飼養管理和人工育幼工作等。
團團病重申請陸2專家來台 動物園曝主要目的「情感層面」為主
來台多年的公大貓熊團團,近期腦部病變擴大,出現後肢無力的狀況,動物園已向市政府申請陸委會讓大陸專家來台會診,今(28)日動物園也感謝大家關心,透露將有2位貓熊專家來台,主要以「情感層面」為主。團團看上去精神相當不好,腦部病變恐讓他生命倒數。(圖/北市動物園提供)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動物組組長王怡敏表示,團團生病以來動物園和大陸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有密切線上討論,陸方專家相當關心,2度提出想來探望團團的需求,動物園方於是協助幫忙申請,強調沒有政治壓力。過去有關貓熊繁殖問題也會和臥龍連繫,貓熊每年一次的發情期都會請到大陸專家,此次是因疫情,需要有專案許可申請,目前已得到陸委會幫助,函請農委會得到專案許可。大陸專家將來探望團團。(圖/北市動物園提供)園方表示團團罹患腦腫瘤機率大幅增加,目前以舒緩照護為原則,因此這次活動主軸是讓陸方專家來探視團團整體狀況,應該不會介入診療,預計會來2人並待7天,有關單位也表示會加速作業,趕快讓大陸專家來探望團團。而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表示,「不是我們需要他(大陸專家)來看那隻貓熊啦,醫療上我們沒有問題,但是送出單位會覺得,牠好像嫁出去的媳婦,快要掛掉了他要來看,我說好吧那隨便。」
大陸專家將來台看團團 邱垂正:給予最多協助
大貓熊團團經檢查罹患腦癌後,園方決定對其採用舒緩照護。先前陸委會就與園方保持聯繫,對團團情況與用藥等做交流,園方稱對方曾2度提出來台:「以探親情意交流為主。」這次台北市政府聯繫了陸委會,申請讓大陸專家來台協助。27日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稱,一定會給予最多的協助,「我們也希望團團一切平安,早日恢復健康。」目前已函請農委會得到專案許可,待通過後即可做出入境申請。另外園方提到團團目前的生活經過評估確認「沒有痛苦」,因此粉絲們可以不用擔心,團團不會走到人道處理的部分。
大貓熊團團傳出病危 農委會:盡速辦理相關程序,讓其專家來看
大貓熊團團傳出病危,台北市政府已向陸委會遞件申請大陸專業人員來台提供相關意見,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受訪時表示,大貓熊團團已經來台10多年,應屬正常老化現象,由於其原生地為中國大陸四川省,如果需要當地專家幫忙的話,「會盡力幫忙沒有問題」,農委會會盡速辦理相關程序,讓其專家來看。大貓熊「團團」疑腦部病變有惡性腫瘤,台北市立動物園昨天表示,考量團團來自於四川臥龍,已向台北市政府申辦大陸專家來台程序,至於專家名單還在與大陸方面討論,陸委會及農委會昨天表示,已收到台北市府申請,將全力提供協助,讓陸方專家盡速來台。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今天出席「國土生態綠網成果交流研討會」。(圖/中國時報林良齊攝)黃金城提及,大熊貓為保育類動物,主管機關為農委會由於當初約定大貓熊仍是中國大陸的資產,展覽期間在台灣展出,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們可以拿回去,「但目前並沒有這樣的訊息」,因為此次貓熊為正常老化,並非因為疫病等造成,貓熊也來台灣已經10多年了,因為其腦部發生病變,因此會影響其行動、行動靈活度及神經系統等,就聽聽大陸專家的意見。
邀大陸專家來台治療「團團」?動物園:陸委會協助處理
大貓熊團團近日狀況不穩定,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27日透露,陸委會27日收到台北市政府來文,申請讓大陸專家來台,關心大貓熊團團的狀況,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余珍芳表示,陸委會有說可以幫忙處理程序,大陸專家確實有提到要來台關心團團狀況,但目前時間還無法確定。邱垂正指出,陸委會多次主動致電台北市立動物園,與對方保持聯繫,今天收到了台北市政府的來文申請,相信主管機關農委會也會以最快的方式辦理核准,讓陸方專家能夠來台協助園方。余珍芳表示,大陸專家來台申請程序比較久,這次陸委會有說可以幫忙處理,看是否能加快申請程序,大陸專家確實有提到要來台關心團團,也看看大貓熊的狀況,但是目前時間還無法確定,人數也還不清楚,等有確定消息會再向大家報告。根據園方紀錄,大貓熊「團團」10月27日測量狀況,體重為122.2公斤,9月份平均是113.46公斤,竹類採食量為3.7公斤,9月份平均12.33公斤,排便量為4.4公斤,9月份平均是11.32公斤,有持續給予「團團」舒緩不適的藥物,這兩天觀察「團團」後肢無力的情形有些許改善。
中國大陸百年大旱!長江流域曬出黃土 網瘋傳「大旱3年內必有大地震」
中國大陸近日遭受熱浪襲擊,不只多地出現攝氏40至43度高溫,長江流域甚至因為乾旱嚴重,就連鄱陽湖水位創下71年新低,水量只剩不到600平方公里,周圍的小湖泊全都消失。嚴重乾旱情況讓各種網路謠言四起,其中最離譜的,或許就屬「大旱後必有大地震」的「旱震理論」,不少網友擔憂經歷這次乾旱後,近年恐怕會有大地震發生;不過大陸專家呼籲「旱震理論」仍然有許多可議之處。從今年7月開始,中國大陸多個地區遭遇百年難遇的嚴重乾旱,不少大陸網友紛紛想起「旱震理論」,擔憂近年恐怕會發生嚴重地震;根據網路資料,所謂「旱震理論」是由大陸國家地震局的地震學家耿慶國提出,理論指出6級以上大地震的震央區域,在地震發生前1至3年的時間裡,往往發生了嚴重的乾旱,且乾旱範圍越大,震級也越大,如果旱災之後第3年才發生地震,那麼震級也會比乾旱後第一年發生的地震來得大。中國大陸民間瘋傳「旱震理論」,不少人擔心近期乾旱後3年內,將會發生大地震。(圖/翻攝自微博)簡單來說,該理論認為,在地震形成的過程中,會產生「地熱」,導致地表溫度升高,地表乾熱,將造成地區空氣水含量減少、濕度降低,因此造成少雨、乾旱情況,同時還會使該地區的地殼變薄,造成地殼下流動的岩漿形成「岩漿鏇泉」,引發地震。根據耿慶國的研究,中國大陸在大旱之後3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機率高達84.8,只有15.2%的旱區,在大旱之後3年內沒有發生地震;此理論雖然在地質學界屬於非主流,但據「華人百科」條目資料,耿慶國成功預測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以及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旱震理論」也因此擁有不少擁護者。《澎湃新聞》透過數據解析「旱震理論」真實性。(圖/翻攝自《澎湃新聞》)不過該理論真的準確嗎?《澎湃新聞》近日透過數據解析「旱震理論」真實性,報導首先指出,該理論所定義之「旱區」,占地廣大到25.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江浙滬3地面積總和,也就是說城市A發生大旱,遠在283公里外的城市B在3年內發生地震,就會被旱震理論視為「有效」。另一方面,在過去1百年內,中國大陸發生乾旱的次數並不在少數,再加上理論提到「乾旱後未來3年」,許多地方大多數時候都處於理論所說的「可能發生大地震時段」;以汶川大地震為例,在1900年至2013年共114年中,汶川有58年都是處於大旱或是大旱之後3年內。中國大陸民間瘋傳「旱震理論」,不少人擔心近期乾旱後3年內,將會發生大地震。(示意圖/Unsplash)報導也指出,「旱震理論」指出,大地震前3年半內有大旱的比例是96.6%,因此「大地震前必有大旱」,但如果把統計時間拉長,可以發現從1900年至2013年,中國大陸共發生142次6級以上大地震,大震之前1至4年為旱區的情況有79次,僅有一半出頭;在同樣的時間內,大陸地區共發生1297次大乾旱,1至3年後發生大地震的,只有38次,占比不到3%。報導最後提醒,民間除了「旱震理論」外,還有地震雲、霧霾預示地震等「預測地震的理論」,部分地區甚至有「大旱老虎理論」或是「大旱螃蟹理論」,然而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監測到任何大地震前必定會發生的訊號。
「7大強化措施」規定多? 醫師整理南韓解封疏失:必須防疫微管理
台灣自5月15日宣布進入3級警戒以來,即將在27日降級,不過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7大強化措施」,除維持外出必須全程戴口罩、實施實聯制之外,也必須維持室內人數限制規定,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訂出這麼多規定,是因為要達成基本保護,兼顧防疫與生活;重症科醫師黃軒醫師也在臉書發文,援引南韓解封後疫情反彈的教訓,表示台灣接下來必須專注進行「防疫微管理」。指揮中心今日公布27日疫情警戒降級後的7大強化措施,陳時中表示這些措施並不是為了限制大家,而是要達到基本的保護,同時兼顧防疫與生活。深怕放鬆警戒後,確診數字隨即反彈,重症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提醒,接下來必須重視「防疫微管理」。醫師提醒,台灣疫情警戒降級後,重要的是「防疫微管理」。(示意圖/馬景平攝影)貼文表示,世界各地一但疫情失控大爆,馬上宣布封城措施,是阻止疾病傳播鏈不得不的手段,但是這種手段無法維持太久,再加上如荷蘭大規模解封之後1週疫情直接出現反彈,感染率上升500%,於是歐洲各國從去年開始,各自訂出很多「間歇性的防疫措施」(On and Off Strategy)。黃軒舉例,像是英國專家Zisis Kozlakidis、中國大陸專家Gui Quan Sun 與義大利專家Sandro Roleeu就提出了「逐步解封策略」(Gradually Strategy),在感染的第1個高峰完全過去之後,仍然必須封鎖部分人員。3位專家研究發現,在疫情高峰80天後,尖峰開始下降,符合解封條件,這時候部分人群必須仍保持隔離區狀態,接著才能陸續解封其他低風險區域,「就像是在這次的研究中,在第200天後,才能正式第2次大解封」。醫師提醒,台灣疫情警戒降級後,重要的是「防疫微管理」。(示意圖/林士傑攝影)貼文亦提到南韓的解封教訓;南韓近日出現第4波疫情爆發,由於印度Delta變種病毒株肆虐,該國儘管至少接踵一劑新冠疫苗的人已經達到30.38%,但仍擋不住亦確診人數增加,主要是因為其防疫措施犯了幾點錯誤:區域不統一,南韓目前只針對首爾、仁川、京畿道實施最高等級的4級社交距離規範,卻反而造成該區民眾跑到其它地方聚會,增加地區間人流。民眾不配合:當地出現許多民眾為了方便脫下口罩、在餐廳門口抽菸聊天、越過隔離板與旁人說話、餐廳與健身房等場所仍可營業等;雖然政府下令防疫規範,但由於「防疫疲勞」,許多民眾卻不遵守,因此造成疫情反撲。醫師提醒,台灣疫情警戒降級後,重要的是「防疫微管理」。(示意圖/林士傑攝影)參考國外經驗,貼文提出幾點建議,「不論哪種防疫微管理,都必須要有配套措施,要同時進行」,黃軒表示,相關的解封配套措施包括,城內需先連結解封,才能對外解封,逐步實現開放;針對不同場域或年齡層的人,設定不同的開放時段;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手機監控、實名制、接觸軌跡仍要持續記錄,以便匡列追蹤。黃軒貼文最後表示,研究人員認為,解封後政府必須採取多種策略,如透過大眾媒體,告知人民目前的改變,減少人民的焦慮,以便進而產生信任感,促使全民共同遵守防疫措施,「真心希望,這個地球,沒有私心和批判,大家一起防疫微管理成功」。
象群集體北遷 雨季紅河水位上漲「象群過不去」!專家:成功返家大約在冬季
雲南亞洲象群自4月中旬往北遷徙,至今仍未停下步伐,甚至出現公象「脫隊」的情況,引起各界關注其最終去向。大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2日預估,象群未來可能西行至楚雄,或南下返回雲南普洱、西雙版納。不過,大陸專家指出,雲南目前已進入雨季,河水上漲,引導象群回歸需渡過紅河,雨季紅河水位上漲,大象過不去,很可能要長時間呆在玉溪,把象群成功引導回去也「大約在冬季了」。據雲南省北遷亞洲象群安全防範工作省級指揮部消息,12日至13日,象群持續在玉溪市易門縣十街鄉小範圍迂迴活動。其中更有一頭公象已「脫隊」8天,位於象群東北方向,持續在昆明市晉寧區夕陽鄉活動。對於這次象群北上,專家認為,因西雙版納的亞洲象數量逐年增加,而保護區保護得好,樹高林密,森林遮蔽度度增加,致部分野象的可採食植物減少,是這次15頭亞洲象遷徙北上的因素之一。但是,越往北,越不適宜象群棲息,專家預測,象群接下來可能會往西,往楚雄方向走,也可能會返回南邊,回到普洱、西雙版納。不過,目前正值夏季,玉溪天氣炎熱,又有河流,氣候、環境跟西雙版納相近,且正是農作物生長的季節,象群不缺乏食物,經連日來的觀察,「牠們也並不急著趕路」。雲南目前已進入雨季,河水上漲,引導象群回到版納或普洱,需渡過紅河,雨季紅河水位上漲,大象過不去,很可能要長時間呆在玉溪。雲南大學生物與環境學院陳明勇教授也說,把象群成功地引導回去也「大約在冬季了」。此外,雲南省林草局13日表示,將就象群沿途造成的居民的損失實施賠償,民眾無需單獨購買保險亦可獲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