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饑荒
」 北韓 預言南韓退休情報員爆料「金正恩有兒子」 多年神隱原因曝光:太瘦弱了!
近期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出席一些重要場合的時候,都會帶著11歲的女兒金主愛一同亮相,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金正恩有意將金主愛培養為未來的北韓領導人。而一名南韓國家情報院退休的官員表示,其實金正恩是有另外一名大兒子的,但因為該名兒子實在太過瘦弱,看起來不夠權威,所以多年來一直被神隱。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南韓國家情報院(NIS)退休官員崔秀容(Choe Su-yong)引述一名消息人士的內容表示,金正恩除了金主愛這個女兒外,另外還有一個大兒子,但因為大兒子的面容過於蒼白,身材也太過瘦弱,看起來沒有權威性,也不向北韓前領導人金日成那樣壯碩,所以多年來一直被神隱起來。就因為大兒子身材過於瘦弱而被父親藏匿起來?如此說法雖然看似誇張,但就根據過往北韓的形跡來看,其實並非不可能。北韓領導力觀察創辦人馬登(Michael Madden)表示,金正恩其實在年輕的時候,身材也是十分的瘦弱,而北韓前領導人金日成則認為,身為領導者身材必須要壯碩,才具備有領導威嚴。金正恩在年輕的時候,就一直被父親與親戚要求增重。近期金正恩曝光時,都會帶著11歲的女兒金主愛。(圖/達志/路透社)其實就連金正恩能夠接位北韓領導人也跟體態有關,當時金正恩還有一個哥哥金正哲,同樣也是體態纖細,一直被父親金正日嫌棄,甚至被金正日認為,金正哲的體態就如統小女孩一樣。這也讓北韓領導人的位置,最後落在金正恩手上。除此之外,在1990年代末期,北韓當時面臨嚴重的饑荒,當地有超過百萬民眾因被活活餓死,領導人略帶福泰的體像,比較不容易被民眾聯想到當時的大饑荒。報導中也指出,南韓國家情報院認為,金正恩其實有3個小孩,文章中提到的大兒子是年紀最大的,接著是11歲的金主愛,另外還有一名性別不明的小孩。近期金正恩曝光時,都會帶著11歲的女兒金主愛。(圖/達志/路透社)
台灣民主體制成北京統一威脅 BBC:中國「想要的樣子」已消失
2024大選將在本周六(11日)登場,除了全台高度關心外,同時也備受國際密切關注。《BBC》10日就指出,無論大選結局如何,台灣已不再是中國想要的樣子;尤其中國共產黨想要統一台灣已被威脅,因為台灣人對自己是否為中國人的看法愈來愈不一致。根據《BBC》報導,2024總統大選備受國際矚目,而台灣每一次選舉都再度挑起台海間的緊張局勢。其中BBC就以蔣公頭像為例,並指出像蔣中正一樣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逐漸減少,只有年紀較長,且與中國有商業連結的長者才會支持國民黨。報導指,無論週六選舉結果如何,台灣的自由體制與身分認同接會對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期許構成極大威脅,因為台灣已自成一個民主國家,2024總統大選同時也是一場測試與北京關係的選舉,由於北京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激怒了不少台灣的年輕人。《BBC》實際到台灣走訪,先是訪問了一位94歲的范姓退伍軍人,范先生於1947年自四川從軍,1949年隨著國民軍隊來台。范先生曾以為自己很快就能回家,但一直到1990年他才返回中國尋親,那時他的家人早已去世。而范先生的哥哥與母親皆死於毛澤東時期推動大躍進帶來的大饑荒,范先生透露,儘管在台灣生活了超過70年,但他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對他來說,台灣只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省、是中國30多個省份中最小的一個,范先生說自己從軍的夢想就是統一中國,讓國家強大且獨立。他也是蔣中正的忠實追隨者,因此他也認為台灣撤除蔣公銅像的做法是錯的。另名86歲的陳先生在民國58年於日本唸書並餐與台灣獨立運動,也因為獨立運動讓他遭判刑入獄15年。不過他承認與中國大陸相比,自己更加喜歡日本的生活方式,「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最後,還有一位5年前才開始學習閩南語的Lōa Ēng-hôa拒絕說普通話,現在他只願意說閩南語或英文。對他來說,這是殖民壓迫者的語言,同時他將其比作英國人被迫說義大利語,因為英國曾經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每天早上都會聚在一起唱「中華民國國歌」,但總有一些懶惰的同學不肯唱,我當時就對他們喊『你不愛你的國家嗎?』我真的以為我是中國人。」他表示,閩南語可能不會被禁止,但普通話的「意識形態主導地位」仍然存在。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在北京遭到厭惡,因為蕭出生於日本,母親是美國人,父親則是台灣人,而她最近才因為投入選舉從駐美大使卸職。中國官媒一直散佈她幾乎不會說普通話的謠言,但這並非事實。但中國擔心像蕭這樣的政治人物的崛起,因為他們與中國幾乎沒有親屬關係,並認為台灣比大陸更接近日本與美國。這次選舉的3位總統候選人的家庭均為本省人,其家庭皆非在1949年跟隨蔣介石來到台灣的家庭。如今,民進黨不再談論台灣獨立的必要性,而國民黨也不再與中國面對面對話,而是迴避統一或台灣是否為中國一部分的話題。《BBC》也指出,現職台北市長的蔣萬安在未來也是潛在的台灣總統候選人,對台灣一些人來說,蔣家後代也很重要,因為他們希望看到國民黨在2028年提名蔣萬安,而蕭美琴則被吹捧為民進黨的競爭者。最後,「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這個問題在台灣已存在數10年,但答案越來越不一致,因此BBC就指出,「這對北京來說是個威脅,因為台灣人能自己決定想當哪種人。」
北韓糧食危機!22年來罕見「削減軍糧」 敦促民眾上繳「愛國米」
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2月5日召開會議,決定將於2月下旬召開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討論當前農業問題及農業發展目標。對此,《韓聯社》報導稱,北韓通常每年召開1到2次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而此次決定繼去年底之後時隔2個月再次召開該會議,實屬罕見。分析指出,這從側面印證了朝鮮的糧食短缺問題十分嚴峻。綜合南韓《東亞日報》、《德國之聲》的報導,北韓近期將軍人每天的糧食配給量從原來的620克減少到580克。對此,南韓政府高層於14日接受《東亞日報》的電話采訪時表示:「這是2000年以來北韓首次減少向軍隊提供的正式配給量,連軍隊這種優先配給對象的糧食都減少了,意味著北韓的糧食危機已十分嚴峻。」據悉,北韓地方政府正以儲備軍糧等名義敦促平民每2至3天上繳「愛國米」。報導稱,平壤當局通常把平民每天的糧食配給量定在550克至600克之間。軍人的配給量則是580克,這意味著軍隊配給量也減少到了普通平民的水準。據悉,北韓的糧食分配體系分為1到9級(等級越高,分配量就越多),通常軍人會進入3級以內。北韓農業問題專家、GS&J經濟學家權泰鎮便分析:「如果減少軍隊的供應量,意味著朝鮮100萬噸以上的戰時儲備糧也有可能處於低谷。」據韓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北韓去年實施的軍事演習與2021年相比減少了10%至20%。原因是能源短缺,導致幾乎無法進行空軍夜間訓練。上個月,總部設在美國的朝鮮事務分析智庫「北緯38度」(38 North)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朝鮮的糧食供應很可能已經降到無法滿足人類最低需求的水準,是繼20世紀90年代數十萬人罹難的大饑荒以來最嚴峻的糧食危機。」報告補充:「解決朝鮮長期的糧食不安全問題需要加強產業競爭力,開放和振興工業及服務部門,並採用出口導向經濟模式,但平壤當局擔心內部鬥爭和自己的滅亡,迄今為止不願意進行改革。」但事實上,北韓因其核武器和彈道導彈計畫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嚴厲的制裁,導致能源商品和民生物資難以進入該國,再加上北韓與中俄兩國的邊境貿易又因防疫政策進一步受到抑制。雖然近幾個月來,防疫措施有放寬跡象,北韓也恢復了部分與俄羅斯及中國的貿易往來,但貿易量遠遠不及疫前水準。《韓聯社》報導,去年12月底,北韓開始從中國進口大量大米,以緩解新冠疫情和自然災害導致的糧食危機。當時,咸鏡北道地區已出現大量民眾被餓死的情況。
電力設施故障減緩供電 基輔「無電過冬」恐釀禍
烏克蘭電力設備受到俄羅斯飛彈攻擊後,仍未能完全恢復供應能力,但是寒冷的天氣正推動能源使用量持續上升,首都基輔周日降雪,氣溫在零度以下,為了節省能源,只能輪流停電,很多民眾生活在沒水、沒電、沒有供暖的環境中,烏方表示,俄國本周可能還會針對基礎設施發動一波新的攻擊,接下來將是「困難的一周」。據氣象報導,280萬居民的基輔將會持續降雪,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周六晚表示,烏克蘭27個區域中有14個區域將會實施限電,每個區域影響超過10萬人,影響區域包括基輔和其周邊地區,「未來如果需求上升,限電數目將會持續增加。」基輔最大的民營能源供應商YASNO營運長科瓦連科(Sergei Kovalenko)表示,目前基輔狀況已有改善,但是仍然十分困難,民眾每日至少該有4個小時的電力供應,如果供電不到4個小時,工作人員將協助查明問題出在那。烏克蘭指控克里姆林宮正在施行史大林時代的種族滅絕策略,在蘇聯時代1932-33年的冬天,烏克蘭曾因飢荒死了數以百萬計的人,「過去,他們曾經想要以飢餓摧毀我們,現在,他們想要以黑暗和寒冷毀滅我們,但我們不能被擊倒。」澤倫斯基強調。烏克蘭周六紀念「Holodomor」(烏克蘭大饑荒),指1932年至1933年發生在蘇聯時代的烏克蘭大饑荒,據後來估計,大約有240萬至750萬烏克蘭人因此死亡。雖然同一時期在蘇聯各地都發生了饑荒,但Holodomor一詞通常用來指在烏克蘭民族聚居區內發生的饑荒,造成饑荒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政治與人為因素。在烏國的觀點來看,這次饑荒有時被認為是故意製造的、針對烏民族的行動。在基輔,一位23歲行銷專家安東尼柯告訴路透社,「這個冬天本來就夠辛苦了,如果情形再沒有改善,他在歷史教科書讀到的情形,很可能會重演。」
全球人口將破80億 印度明年超越中國
聯合國11日發布報告預測,至今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預計達到80億,印度人口將繼中國之後突破14億大關,至明(2023)年,印度便會超車中國,躍居全球人口最大國,這比原先預估的2027年還要快4年。7月11日為世界人口日,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當天發布《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根據此報告,今年印度人口將達到14.12億,中國則為14.26億,明年印度人口就會超過中國。放眼未來,在中印人口此消彼長下,到了2050年,印度人口將達到16.68億,中國則下降至13.17億,印度將遠超過中國。英國廣播公司(BBC)上個月報導說,中國是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全球占比超過六分之一,經歷40年驚人增長,從6億6000萬膨脹至14億,但今年開始從增轉減,而且是1959年至1961年「大饑荒」以來首度下降。BBC指出,過去中國經濟榮景相當程度靠著人口紅利支撐,這個利多因素日益消失,勞動力豐沛的越南、孟加拉與印度等將取代中國,接手低利潤率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針對全球人口將突破80億大關,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這一里程碑提醒我們,我們有共同責任來照顧我們的星球,也提醒我們時刻反思:我們在哪些方面仍然未能履行諾言」,但他未提及具體細節。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預測指出,世界人口正以1950年以來最慢的速度增長。報告說,世界人口到2030年將達85億,2050年達97億,到2080年代將達到人口峰值,為104億,然後直到2100年都將維持這一穩定水準。報告指出,雖然一些開發中國家的出生率出現淨下降,但未來數十年世界人口的增長,有一半以上會集中在亞非地區8個國家,分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衣索比亞、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坦尚尼亞。
日本地震龍婆早預言 2022年「七災」還有5個未爆發!
日本昨(16日)發生規模7.4強震,讓不久前預言當天會有大事發生的印度神童,再次成為眾人的焦點。不過保加利亞已故預言家「盲眼龍婆」萬加,生前早就預言2022年將有「七災」發生,而地震只是她7大預言中的其中一項,其餘還有海嘯、全新病毒出現、蝗災、水資源短缺、虛擬世界吞噬現實和外星人入侵等危機即將到來!綜合外媒報導,龍婆雖早在1996年去世,但她生前留下的諸多預言卻一一實現,911事件、南亞海嘯、英國脫歐、ISIS(伊斯蘭國)崛起等重大事件都被她命中。龍婆過去曾點名澳洲、紐西蘭和東南亞國家,在2022年會遭受嚴重洪災;印度則會出現高達50°C氣溫,並因氣候變遷爆發史上最嚴重蝗災,最終導致大饑荒;且埋伏於西伯利亞的致命病毒,也將在今年破土而出,造成堪比新冠肺炎的災難而伊索匹亞在尼羅河上游興建水壩,引起埃及高度不滿,以及中國大陸在湄公河上游興建水庫,引發東南亞各國擔憂,也讓龍婆生前「水資源短缺引發戰爭」的預言增添不少說服力。此外,她也曾預言,普丁將會帶來許多災難、俄羅斯可能成為世界主宰,對照如今俄烏戰爭和莫斯科不時拿核戰威脅,不禁讓人感到不寒而慄。在龍婆預言中看似最荒誕的外星人入侵,其實科學家已在2017年發現一顆脫離物理法則運行的斥候星(Oumuamua)出現,哈佛大學天文系主任亞伯拉漢(Abraham Loeb)更大膽假設這顆形狀和軌道都異於普通彗星的星體,可能是外星人觀測地球的工具,引起天文學界高度爭論。但有專家指出,龍婆許多預言是遭後人「二創」或曲解,甚至憑空杜撰後「冠名」給龍婆,真實性極低。
烏俄另類觀點2/民眾揚言抵制華碩 台灣盲目醞釀仇俄情緒?
烏克蘭副總理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貼出一封給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的公開信,呼籲華碩終止俄羅斯業務,華碩對此要求暫無回應,立刻引來輿論撻伐,台灣政治人物與民眾紛紛要求華碩退出俄羅斯,否則將發起抵制。一位從白俄羅斯來台研習外交關係的D同學認為,台灣在烏俄戰爭上太過偏重來自美國為主的西方觀點,完全忽略俄羅斯的訴求,有可能導致判斷偏差,對台灣並不是件好事。「我不贊成戰爭,我身邊的朋友、其中包括俄羅斯人,也不喜歡戰爭,但看問題要全面性,如果看法主觀、不科學,你後來的行為會發生很多問題。」D同學說,烏克蘭國內的情況比一般國家更複雜,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已存在多年,台灣人沒有必要一頭栽進去、無條件支持烏克蘭,更不需要因此仇視俄羅斯。一位來自俄羅斯的女留學生原本要向CTWANT分享自己對烏俄衝突的觀點,卻在受訪前臨時喊卡,僅透過友人表示,現在這個話題太敏感,考量台灣目前的氛圍,不宜發表意見。友人轉述,俄羅斯女留學生隱約感受到台灣社會開始醞釀一股仇俄的情緒,感到相當無奈。來自白俄羅斯的F同學說,俄羅斯出兵固然不對,但也應該要了解它的訴求與理由,才能解決問題。他說,白俄羅斯是單一民族國家,有95%以上人口都是白俄人,國情相對單純;但烏克蘭是多元民族國家,其中俄裔多集中在烏東,烏東的俄裔分離主義近年遭受政府及武裝民兵強力鎮壓,「我不想用『屠殺』這個詞,但我找不出其他的中文來形容。」他形容,這些俄裔的處境像是伊拉克、土耳其等國境內的庫德族人,只是庫德族人沒有另外一個庫德族大國可以保護他們,烏東的俄裔居民則尋求俄國的幫助,在長期談判未獲實質改善的情況下,終於爆發不幸的軍事衝突。烏克蘭副總理費多羅夫貼文要求華碩退出俄國市場,包括微軟、PayPal、Intel、全錄及中國銀聯等國際大型企業都曾被他點名。(圖/翻攝自費多羅夫推特)「如果你站在俄羅斯的立場,就被貼成你贊成戰爭,但事情不是這麼簡單。」D同學說,他是以一個旁觀者的立場分析烏俄的關係,如果繼續忽視俄國的立場,就沒有辦法解決紛爭,也是不負責任的作法。他希望戰爭趕快結束,不再有更多人死亡,他身邊有很多烏克蘭人的朋友、也有俄羅斯友人,之前白俄羅斯發生大規模反政府的抗議,烏克蘭朋友也曾傳訊息來關心他跟家人。現在情勢下,在台灣的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關係開始惡化,希望台灣人不要加入這樣的仇恨中,也別在一旁助長在台灣雙方人馬的敵對情緒。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指出,俄羅斯、烏克蘭及白俄羅斯同為東斯拉夫人,在歷史上共同起源於基輔羅斯,後來因為被蒙古征服,各自為政,烏克蘭一再被異族瓜分,終究被帝俄蠶食鯨吞。在俄國大革命時期,烏克蘭短暫獨立,後來加入蘇聯,在1932年的大饑荒有數百萬人餓死,當時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赫魯雪夫為了安撫烏克蘭,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國。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內部親俄與親西派相持不下,後者主張加入歐盟、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自保,但無力阻擋烏東的克里米亞、頓內次克及盧干斯克獨立,造成長期的武力衝突。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四方安全對話」的領導人召開視訊峰會。白俄羅斯留學生認為,台灣對於烏俄戰爭的認知太依賴來自美國為首的西方觀點。(圖/翻攝自拜登推特)政大民族系教授、俄羅斯研究所兼任教授趙竹成指出,烏東當地近300萬居民中,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取得俄羅斯護照,在法理上是俄羅斯公民,但當初烏國雖在2014年與烏東的頓內次克人民和共國及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代表簽定「明斯克協議」,承諾停火並同意給予東南部兩州的自治權,但8年來完全未履行該協議,不斷有攻擊烏東的行為。基輔想採取軍事手段進攻烏東,又擔心俄羅斯介入,所以爭取加入北約,想把美國和北約一起綁住,並使用在北約改造下的武裝力量,解決烏東和克里米亞問題;而由極右民兵團體改編為政府軍的亞速營、艾達爾營等部隊,基本上政府很難管制,極有可能是在基輔未下令的情況下,自行前去攻擊烏東,結果釀成無法控制的後果。「幼小學生的世界只有好人跟壞人。」施正鋒說,過去俄國人不承認烏克蘭民族,現在烏國政府打壓境內的俄裔,這些都是冤冤相報,台灣實在不該斷然把複雜的國際問題簡化成「好人」跟「壞人」,甚至還有親綠媒體在社論指控「俄羅斯編造了北約東擴謊言」,但事實上,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維尼亞等波羅的海三小國以及波蘭、羅馬尼亞等國明明就加入了北約東擴。當年「古巴危機」時,美國不惜開戰,也要阻止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同樣的,俄羅斯也無法坐視烏克蘭加入北約,為什麼新聞媒體可以用錯誤訊息來帶風向?「查核事實中心在混什麼?人民可以用《社維法》檢舉嗎?當側翼也要卡差不多一點。」
陸人口出生率、淨增人口數創新低 專家:人口負增長時代恐逼近
2020年大陸歷經疫情擴散,再加上育齡婦女減少等影響之下,年度人口出生率觸及43年來低點,淨增人口更是繼1959年後的「三年大饑荒」以來新低。專家分析,大陸人口總量增加的動力缺乏,人口負增長時代恐已步步進逼。近10年大陸人口增量第一財經引述「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大陸2020年全國人口總量相比於2019年,共淨增204萬人,規模創下1961年以來新低。回溯當年,在大躍進背景下,大陸爆發「三年大饑荒」(陸稱「三年困難時期」),總人口於1960年、1961年連續兩年呈負成長。各方估計,期間共造成1,500萬至5,500萬人的非正常死亡。大陸人口隨後於1962年迅速反彈,年度淨增規模達1,436萬人,此後延續強勁增勢。直至2000年,大陸淨增人口在39年以來首次萎縮到1,000萬以內,僅增957萬人,至今仍以2012年的1,006萬人,維持新世紀以來的高點紀錄。大陸官方為此數度推出獎勵生育措施,以刺激不斷下降的人口增勢。2016年全面推出「二孩政策」,淨增人口一度達906萬人,卻未見長期激勵效果。2021年5月再祭出「三孩政策」,如今各地方密集擬定生育假、住房補助等配套措施。江蘇海安住建局等五部門7日公布「關於促進城鄉統籌改善居住條件的暫行辦法」,對子女未滿18歲的二孩、三孩家庭,在市場價格基礎上分別給予每平方公尺人民幣(下同)200元和400元的住房優惠。北京、安徽和廣東等地也相繼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給予多孩家庭優先照顧。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指出,從現有的情況來看,人口總量增加的動力缺乏,發展趨勢將越來越接近於出生人口與死亡人口相交叉的邊緣。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日前表示,若生育率降太快,年輕人口缺乏,老齡化問題就會很突出,削弱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加重經濟社會的負擔。要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建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以提高出生人口數量,改善人口年齡結構。
迎接2021辛丑年!大馬預言家15項預言 「恐迎來真正天災人禍」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蔓延、名人死訊接踵而來,這一年一路走來有點黯然失色,不少人都期待新的一年能一掃陰霾。不過,來自馬來西亞的預言家公布了關於2021年的15項預言,指出明年下半年之後,恐「迎來真正的天災人禍」! 這位大馬的預言家鄭博見,針對2021辛丑年,在個人YouTube頻道「拿督鄭博見DAC」公開了15項預言,分析60年一次的辛丑年,在60、120、180年前皆曾發生過災難大事件。他表示,1961年中國大陸遭逢連續3年大饑荒,導致4000萬人死亡,另外還有豬灣事件以及美國埃斯特颶風侵襲;1901年則是八國聯軍簽定辛丑條約和華爾街股災等,而在180年前也爆發了鴉片戰爭。馬來西亞預言家鄭博見。(圖/翻攝自拿督鄭博見DAC YouTube)對於2021年,鄭博見表示,2021年的卦象為「山火賁卦」,「賁卦」意指假象粉飾、偽裝、掩飾、曇花一現,暗喻山林百花齊放,恐怕只是短暫的假象,山下很快會發生大火「露出真面目」。他認為各國會因疫情重創,經濟和民生產生影響,國與國之間恐會有衝突或戰事發生,各國政府為了安定民心,會想盡辦法粉飾太平,恐將掩飾掉很多致命的問題,讓下半年遭遇真正的天災人禍。鄭博見指出,疫情不會完全消失,病毒會繼續變種,雖然感染率提高但殺傷力降低,人類必須學著和病毒共處,明年3月後疫情會趨緩,直言辛丑年將是「考驗、迷惑和革命年代」。不過他認為,最令人擔心的不是病毒,而是疫情帶來的人禍和人為後遺症,以及氣候變化衍生的極端天災。鄭博見表示,明年上半年各國政府為穩定民心,可能會有「歌舞昇平」的假象,經濟「彷彿」好轉,但是大禍很可能就會降臨,必須提防。除此之外,鄭博見還提到像是動物瘟疫將製造另一波恐慌、出現冷戰或貿易戰等其他戰爭、冷戰讓大國退出聯盟,國際組織失去意義、人類因為種種事件造成沮喪或憂鬱,甚至有報復的反社會心理釀成不少問題、中產階級減少,貧富差距拉大,失去「階級經濟平衡」、恐怖主義恐捲土重來,甚至發生大屠殺、航空業也會有相關災難,甚至有更多大企業面臨倒閉裁員、經濟崩盤等,促成文明革命,改變原有的世界秩序。
北韓人民快餓死 偷牛吃被金正恩處死
根據《每日朝鮮》日前報導,北韓最北端的穩城郡豐溪里一處合作農場發生牛隻消失事件,負責飼養的工作人員怕被處罰一度不敢向上呈報,苦苦在農場周圍搜尋快一個禮拜仍一無所獲後,只好向上呈報,該農場馬上報警尋牛。北韓警方懷疑,農場附近的農家生活貧苦有可能偷牛,因此便挨家挨戶搜查,結果在某一戶的倉庫內,找到大量的牛肉,並在地熱爐的爐口發現牛骨,當場逮捕40歲的男性屋主。在北韓,牛是國家財產,牛肉是禁忌的美食。北韓研究專家高英起解釋,北韓政府禁止人民私自養牛、販售、屠宰,違反者不僅是經濟犯,而且視同政治犯判刑。1990年曾北韓發生大饑荒,當時吃牛的人被判死刑,後來情況稍微緩和,違者改判牢役。但牛肉從此成了禁忌的美味,並淪為私下交易、賄賂工具,新冠疫情發生後,偷牛的處罰日趨嚴格,金正恩委員長曾在9月時下令,個人不得養牛、販賣、屠宰等,違者處死。疫情下,北韓國境封鎖,糧食短缺問題嚴重,穩城郡豐溪里的偷牛屋主是因為食物都吃完了,生活快過不下去才會去偷牛。實際上,這個村子家各自養的豬、山羊、狗、兔子等也都陸續發生被盜事件。該名偷牛的屋主,後來被依反國家、反革命罪名判處死刑。
最糟一年快過完? 命理師「精準預言」疫情:2021恐更慘
2020年全球皆受新冠肺炎影響,普遍被認為是非常糟糕的一年,許多人將期待放在明年,希望新年能有新氣象。不過命理專家林海陽卻預言2021庚子年可能會更糟,提醒大家要小心謹慎。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命理專家林海陽早在今年初疫情剛爆發時,就已預言11月後會有第四波疫情,但隨著各國疫苗紛紛問世、量產,是否會有好轉?林海陽表示不見得,因為許多人不想當白老鼠,所以若想靠疫苗普及後產生防護作用,是不可能立竿見影的。對於直接受到衝擊的店家,已經有許多都因撐不下去而倒閉,林海陽建議生意下滑的夜市攤商可以結合新興產業,接受近年興起的外送服務,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林海陽表示,今年是庚子年,細數歷史上的庚子年,似乎都有大事發生。1840年庚子年爆發第一次鴨片戰爭,一甲子之後的196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再接著的庚子年1960年大陸進入持續3年的恐怖大饑荒。雖然所有人都希望明年可以更順利,但林海陽卻認為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數會繼續攀升,未來可能還會有變化、衝擊,醒大家要小心謹慎。
每逢鼠年就有大災 過去120年來歷史重災令人發毛
「神仙難過豬鼠年,人禍瘟疫多兇險」?明朝開國宰相劉伯溫曾預言「十愁難過豬鼠年」,他預言在豬、鼠年間將發生重大劫難,巧合的是,2019年和2020年正是豬、鼠年,中國爆發一連串的瘟疫,包括非洲豬瘟、鼠疫、新冠肺炎等疫情,尤其是新冠肺炎病毒在短時間內就迅速擴散全球,似乎一一應驗劉伯溫的預言。回首過去120年來,中國每逢鼠年都不平靜。據港媒《東網》報導,20世紀第1個鼠年是1900年,時值清朝光緒年間,發生八國聯軍事件,大量居民在戰爭中喪生、流離失所,後來1912年清朝滅亡、1924年江浙戰爭、1936年西安事變、1948年太原戰役、1960年中國大饑荒。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持續擴散中。(圖/達志/路透社)1972年則發生618水災,於6月16日至18日期間,香港連下3天豪雨,釀成嚴重災難。觀塘區翠屏道的木屋區及港島半山區旭龢大廈,先後出現山泥傾瀉及大廈坍塌慘劇,共造成156人死亡、117人受傷,是香港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雨災。接著就是1984年的兩山戰役、1996年麗江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最後就是今年2020年的新冠肺炎,目前全球都還在與病毒奮戰對抗中,疫情最嚴重的湖北武漢市現在仍處於封城狀態,有著千萬人口的大城市頓時成為末日空城。台灣則繼續嚴格把關防控疫情,力求將損傷降到最小。以下為過去120年來每逢鼠年所遇之重大災難:1900年:八國聯軍1912年:清朝滅亡1924年:江浙戰爭1936年:西安事變1948年:太原戰役1960年:大陸大飢荒1972年:618水災1984年:兩山戰役1996年:麗江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