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疫苗
」 猴痘 天花 疫苗 天花疫苗 境外移入中國「新冠疫苗之父」楊曉明落馬!涉嫌賄賂犯罪 全國人大代表遭罷免
被稱為「新冠肺炎疫苗之父」的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藥集團)原總工程師楊曉明,26日因違反中共中央8項規定的精神和誠信紀律而中箭落馬,包括非法收受禮品;違反組織紀律,不如實報告個人事項;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產,涉嫌賄賂犯罪,遭到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罷免其全國人大代表職務!據《澎湃新聞》的報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6日公告指出,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決定罷免楊曉明的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的相關規定,楊曉明的代表資格終止。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相關規定,楊曉明的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委員職務也相應撤銷。《澎湃新聞》補充,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早前報告,由西藏自治區選出的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4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首席科學家楊曉明,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於2024年3月29日,西藏自治區第12屆人大常委會第9次會議決定罷免楊曉明的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公開資料顯示,楊曉明於1962年2月出生,為生物製品學專家,他曾任國家聯合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863」計畫疫苗計畫首席科學家,以及中國生物董事長等。自從疫苗問世以來,醫學界對楊曉明的質疑就從未停過。許多公衛專家認為,楊曉明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速度太快,根本不符合醫學常識。從過去的經驗也可以發現,疫苗的研發到上市至少需要10年,包括腦膜炎疫苗歷時68年、破傷風疫苗40年、C型肝炎疫苗38年、天花疫苗26年、兒童麻痺疫苗20年、B型肝炎疫苗17年,甚至最短的流感疫苗也花了14年。然而,楊曉明團隊開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從研發上市僅有3個月的時間,完全違反醫學常識,疫苗的安全性恐有非常大的疑慮。
560劑猴痘疫苗抵台! 2族群優先施打
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今(9/1)日表示,為因應猴痘防治需求,依專家建議向丹麥生技公司「巴伐利亞北歐」(Bavarian Nordic,簡稱BN)採購之猴痘疫苗JYNNEOS®,於今日晚間運抵臺灣,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20℃冷儲物流中心儲放,並進行封緘作業。本批疫苗共560劑,效期至2024年5月31日。 後續疫苗使用對象,係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建議,為操作正痘病毒屬培養之實驗室人員及高暴露風險密切接觸者,經由衛生局向疾管署提出申請並經審核後使用。 疾管署說明,目前全球僅BN公司生產猴痘疫苗,產能有限,致世界各國競相採購,該款猴痘疫苗為減毒活性非複製型疫苗(live-attenuated, non-replicating),獲准用於預防猴痘的第三代天花疫苗,相較第一代天花疫苗,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且施打便利,目前已在美國、加拿大和歐盟批准用於預防猴痘。 本次抵臺疫苗,係由疾管署積極洽談採購且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同意專案進口,後續將依疫情狀況,持續採購國內儲備所需數量。 疾管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7月23日宣布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針對猴痘疫情控制,仍建議以公衛措施為主要手段,包括監測、接觸者追蹤、病患隔離與治療照護等。 疾管署表示,我國於今年6月23日公告猴痘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目前已通報27例疑似病例,累計3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感染國家為德國及美國,另自 6月30日起,將具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70個國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該署提醒,國人若前往該些國家,應避免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 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確診猴痘「嘴巴周圍長滿皮疹」畫面曝 他痛到眼前一片黑:像刀在刺
美國德州從事成人演員的思帝爾(Silver Steele)7月確診猴痘,所幸經過3周治療,已於8月初痊癒。他指出,他的皮疹主要在嘴巴周圍,痛到好像有刀在刺一樣,希望以自身例子,提高同性族群對可用資源的認識,因此決定將過程分享給大家。根據《insider》報導,思帝爾透露,7月4日參加完一場派對約一周後,開始出現像是疙瘩的腫塊,由於腫塊不會痛,所以以為是一般傷口,未料4天後突然感覺很不舒服,「我的淋巴結腫起來,吞嚥很痛。」接著他出現發燒、畏寒、盜汗等症狀,不舒服的症狀持續了約48小時。他分享過程。(圖/翻攝自IG/therealsilversteele)思帝爾表示,隨著發燒退去,他的傷口開始疼痛,而皮疹主要在嘴周圍,連嘴裡、牙齦和喉嚨都有損傷,「我吃東西的時候最疼,有時候我只是坐著看電視,突然間就好像刀在刺你一樣,疼痛非常劇烈。」除了猴痘,他甚至患上鏈球菌性咽炎,使得他難以吞嚥食物,瘦了不少公斤。思帝爾回憶,當醫師在檢查完喉嚨後,把壓舌板拿掉的那瞬間,痛到眼前發黑,差點昏倒。所幸經過3周治療,思帝爾漸漸痊癒。思帝爾提及,自己已接種天花疫苗,同時也鼓勵其他有風險的人也這樣做。思帝爾認為,自己比起其他人來的幸運,希望提高同性族群對可用資源的認識,因此決定把過程分享給大家。
第3例猴痘案例出現! 北部20多歲男「淋巴腫大發燒」
疾病管制署(以下簡稱疾管署)今日公布,我國第3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於今年7月前往美國旅遊,8月2日搭機返國後進行居家檢疫,8月3日出現淋巴腺腫大、膿疱、背痛及發燒等症狀,8月4日依衛生單位安排就醫並進行採檢,於今日確認陽性,目前在醫院隔離治療中。經疫情調查共計匡列2名高風險接觸者,為個案在美期間同住且有密切接觸,並一起搭機返國之2名友人,目前均無不適症狀,地方衛生單位已開立健康監測通知書密切追蹤至8月23日;另將調閱艙單,並針對其返國航班左右鄰座乘客,列入中風險接觸者,同時衛教該接觸者自我健康監測至8月23日。疾管署進一步說明,猴痘於今年6月23日公告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已進行密切監測並提醒醫師加強通報,截至今日,累計通報疑似病例21例,其中3例確診均為境外移入(德國1例、美國2例),餘18例均排除。另自 6月30日起,該署將具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53個國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國人若前往該些國家,應避免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85國報告至少27,195例確診,其中以歐洲(16,437例)及美洲(10,288例)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美國7,102例、西班牙4,577例、德國2,839例、英國2,759例及法國2,239例,亞洲目前新加坡報告13例,已發生本土病例,日本、韓國等亦有報告境外移入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於7月23日宣布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疾管署提醒,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可能性較高,或與照顧確診者的醫護人員有關,該署除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亦已採購並配置抗病毒藥物 (Tecovirimat)提供國內出現重症患者時使用,且積極洽談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以供儲備,同時將積極監測國際疫情,並適時調整修正相關防治政策。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猴痘疫苗、藥物 最慢8月底前就會抵台
猴痘疫苗及藥物買到了!猴痘已被世衛組織(WHO)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宣布,已買到疫苗(第3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最慢8月底前就會抵台,醫師若發現疑似病例,24小時內一定要通報。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國內累計通報已有10例猴痘,其中2例確診,均是境外移入,感染國家是德國及美國,2位確診者中,1例已出院,1例仍住院治療。全球74國/地區 通報16836例確診莊人祥透露,猴痘藥物Tecovirimat已完成簽約,正在安排飛機,預計8月可抵台,數量不便透露。據疾管署資料,該款藥物作用機制是干擾正痘病毒屬表面蛋白質(VP37),以抑制病毒正常繁殖、減慢感染傳播,適用於成人及體重至少13公斤以上的孩童,成人劑量600毫克,每12小時1次,共使用14天。截至7月22日,全球累計有74國或地區通報有1萬6836例確診猴痘。疾管署對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的49國,將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疾管署提醒醫療院所,如發現符合猴痘病例定義疑似個案,須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猴痘屬接觸傳染 不必人人打疫苗是否比照新冠肺炎,開設指揮中心?莊人祥表示,已將猴痘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臨床端已做出指引和建議處置方式,社區很安全。換句話說,目前還不需要。感染科醫師、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世衛將猴痘列為緊急事件,是提醒各國要「認真處理」,須做到診斷、通報及隔離,才能避免傳染,過去伊波拉也曾被列緊急事件。至於防疫強度,黃立民說,不必像新冠這麼嚴格,猴痘傳染途徑以接觸為主,不會突然有猛爆性傳染,不必人人都打疫苗。但對於藥物治療效果,黃立民認為「恐怕不會太好」,民眾若要去疫區國家,或自我評估是高風險者,最好接種疫苗。新冠確診昨增21460例 65例死亡在新冠肺炎部分,昨天本土確診新增2萬1460例,境外移入277例,新增65例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整體疫情比前一天下降4%。新增136例中重症,兒少新增2例MIS-C個案,均無慢性病史。羅一鈞表示,2歲男童5月22日確診,7月13日發燒嘔吐、腹瀉、結膜炎,7月17日急診就醫疑似MIS-C收治住院,治療後病況好轉出院,是國內第52個MIS-C個案。另1名MIS-C個案是16歲少女,去年打過2劑疫苗,5月30日曾確診,最早於5月17日發燒、腹痛、食慾和活力下降,7月21日急診診斷急性腸胃炎,醫師懷疑是MIS-C安排住院,22日轉醫學中心。醫師根據症狀只有腹痛,暫列疑似個案,未來若確定符合,將是本土年紀最大MIS-C。
猴痘疫苗採購露曙光 莊人祥曝最快「到貨時間」
猴痘個案再度現蹤台灣,疾病管制署昨天公布第2例境外移入個案,為30多歲美國返台的本國籍男性。為防堵猴痘疫情擴散,我國持續洽談第三代天花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透露,持續接洽當中,「目前都有進展,希望8月可以到貨」。國內第2例猴痘個案為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今年5月至7月至美國出差,7月3日開始出現左睪丸腫脹、發燒、鼠蹊淋巴結腫脹狀況,曾於7月5日就醫服用抗生素,後續未改善且出現皮膚紅疹及腹瀉等症狀。7月10日返國入境時,自述疑似罹患猴痘,由機場檢疫人員後送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通報確診,目前於醫院隔離治療中。莊人祥說明,由於該個案在入境台灣的班機上,鄰座都沒有乘客,且下機就和機場檢疫人員說明旅遊史和疾病情形,僅接觸機場檢疫人員和後送人員,由於都有保護措施,列為低度風險,不需要隔離,並沒有其他密切接觸者。至於6月27日確診的國內首例猴痘個案,莊人祥表示,因為還有些傷口沒結痂,需要多觀察幾天,目前尚未解除隔離。我國持續和廠商洽購第三代天花疫苗和抗病毒藥物,莊人祥透露「目前都有進展,希望8月能到貨」,由於還在接洽中,目前不便說明採購數量。莊人祥說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不會大規模接種疫苗,主要用於幾類對象,第一是「暴露前預防」,可能提供給猴痘相關檢驗人員接種,第二是「暴露後預防」,提供給照顧猴痘患者的醫護人員,另外也會提供給高暴露風險的密切接觸者,例如患者的家人,可能接觸到皮膚或呼吸道分泌物,也會列為接種對象。
「猴痘」第2例境外移入出現! 30歲男睪丸腫脹又發燒
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今(12)日公布,於國際機場經由檢疫發現第2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於今(2022)年5月至7月至美國出差,7月3日開始出現左睪丸腫脹、發燒、鼠蹊淋巴結腫脹狀況,曾於7月5日就醫服用抗生素,後續未改善且出現皮膚紅疹及腹瀉等症狀。7月10日返國入境時,自述疑似罹患猴痘,由機場檢疫人員後送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認陽性,目前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64國報告至少9,664例確診,其中以歐洲(7,838例)及美洲(1,551例)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西班牙2,034例、德國1,556例、英國1,552例、美國866例及法國721例,亞洲目前韓國報告1例境外移入病例,新加坡則已報告3例境外移入及1例本土病例。疾管署表示,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與照顧確診者的醫護人員有關;由於國際猴痘疫情逐漸擴大,疾管署將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並積極與國際藥廠洽談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疾管署呼籲,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疾管署已於今年6月30日起,將具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49個國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基於當地可能已具社區傳播風險,若國人前往前述國家/地區旅遊,應避免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攔截第2例「猴痘」確定病例 30多歲男從美國入境
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今(12)日公布,於國際機場經由檢疫發現第2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於今(2022)年5月至7月至美國出差,7月3日開始出現左睪丸腫脹、發燒、鼠蹊淋巴結腫脹狀況,曾於7月5日就醫服用抗生素,後續未改善且出現皮膚紅疹及腹瀉等症狀。7月10日返國入境時,自述疑似罹患猴痘,由機場檢疫人員後送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認陽性,目前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64國報告至少9,664例確診,其中以歐洲(7,838例)及美洲(1,551例)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西班牙2,034例、德國1,556例、英國1,552例、美國866例及法國721例,亞洲目前韓國報告1例境外移入病例,新加坡則已報告3例境外移入及1例本土病例。疾管署表示,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與照顧確診者的醫護人員有關;由於國際猴痘疫情逐漸擴大,疾管署將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並積極與國際藥廠洽談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疾管署呼籲,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疾管署已於今年6月30日起,將具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49個國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基於當地可能已具社區傳播風險,若國人前往前述國家/地區旅遊,應避免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疾管署公布首例境外移入猴痘案例 分析病毒基因型為B.1西非株
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今(7)日表示,今(2022)年6月24日公布之我國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共197,315 bp)已完成分析,結果為B.1西非株基因型,此基因型為2022年歐美流行型別。疾管署指出,該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已提交至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病毒株名稱為hMpxV/Taiwan/CVDCDC- 110-231642 /2022。與2018年至2019年全球流行病毒株相較,胺基酸序列有28個不同之處,親緣分析結果與近期歐美國家流行病毒株的序列無明顯差異(參考資料:https://nextstrain.org/)。這些變異位點是否與疾病的嚴重度或是傳染力有關,臨床上尚待確認。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至7月7日止,全球累計60國報告至少7,373例確診、3例確診個案死亡(皆發生於非洲),其中以歐洲及美洲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英國1,351例、德國1,304例、西班牙1,256例、美國605例及法國577例。亞洲目前韓國與台灣有境外移入病例,新加坡則於7月6日出現首例本土感染案例,但因未見韓國及新加坡公布全基因組序列,尚無法比對彼此差異。疾管署進一步說明,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為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與照顧確診者的醫護人員有關;鑑於國際猴痘疫情逐漸擴大,疾管署於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以強化猴痘的疾病監測及防治,並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也積極與國際藥廠洽談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疾管署提醒,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疾管署已於今年6月30日,將具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44個國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基於當地可能已具社區傳播風險,若國人前往前述國家/地區旅遊,應避免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病毒之戰3/鞋子別踩進家門!做好5件事預防猴痘 專家:不要只靠疫苗
台灣已於6月23日將猴痘列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表示,猴痘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所以若有接種天花疫苗(牛痘),就具有一定的預防能力,由此推算年齡小於43歲以上的民眾,都沒有保護力,因為台灣在1979年就停止天花疫苗的注射,原因是當時天花已經幾乎絕跡。由於台灣已經出現第一例猴痘境外移入案例,外界也開始關心疫苗問題,疾管署長周志浩6月24日表示,我國已有第一代天花疫苗,但屬於活性疫苗,所以接種後的副作用較嚴重,目前規劃作為戰備使用,現在正在進行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的採購事宜,改良後的第三代疫苗副作用比較小,目前具體的採購數量在洽談中,最晚一定會在年底前買到。周志浩透露,第三代天花疫苗初步規畫提供給照顧猴痘患者的醫護人員、患者密切接觸者以及實驗室人員等3類對象施打。由於猴痘在短短約1個月的時間,就在全球各國家擴散,紐約市因此宣布開打天花疫苗,不過目前只針對高風險族群接種,以目前案例來看,男同志似乎佔比較高,許多同志族群因此擔心被貼上標籤。張凱音說,其實只要是性接觸都有可能傳染。至於未來哪些人需要接種天花疫苗?張凱音說,目前尚未可知,需要再觀察一陣子,才會知道哪些人是高風險則群,不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一般民眾應該不需要接種天花疫苗。台大急診醫師李建璋則認為,想要預防猴痘進入社區,啟動邊境檢疫最要緊,從疫區歸國的民眾若是發燒,或是身上出現紅疹都要主動通報與檢驗隔離,並且疫調。另外,除了醫護人員,李建璋建議前往疫區旅行的民眾、或有高風險性行為者,都要接種天花疫苗。他提醒,有了新冠經驗,這一次猴痘一定要超前部屬。疾管署6月25日也公布猴痘隔離處理、疫調及接觸者追蹤指引,未來依據情境,把接觸者匡列處置分成高、中、低風險,也呼籲民眾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根據葡萄牙研究顯示,目前已有多達50種遺傳變異,突變速率是先前的6至12倍之多。(圖/WHO提供)至於一般民眾,張凱音表示,只要維持現在防範新冠肺炎的方式,例如戴口罩、勤洗手等,就可以預防猴痘傳染了。毒理專家招名威也認為,一昧期待猴痘疫苗與藥物是錯誤的,因為猴痘是接觸性為主的疾病,他建議戴好口罩、勤洗手、減少不必要的身體接觸,同時區分室內外鞋,回家就洗澡換衣服,不要把外面病毒踩回家中,做好上述5件事就能預防猴痘。張凱音說,台灣出現首例猴痘之後,許多民眾紛紛前來詢問能否接種水痘疫苗,事實上猴痘、水痘根本不是同一種疾病,無論是疫苗或抗病毒藥物都不一樣,所以無法替代使用,呼籲民眾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如果不幸感染猴痘,目前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症狀治療為主,多數患者都是輕症,身體會慢慢恢復健康,若屬於重症者則須使用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Cidofovir、Brincidofovir或是注射針對天花病毒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VIGIV)來治療。
南韓首例猴痘患者確診12天病況曝光 斑疹仍會「反覆出現」
猴痘的感染途徑與新冠肺炎不同,多半是透過密切的身體接觸,只要接種天花疫苗,就有高達85%的預防效果,先前南韓通報的首宗病例在被診斷確診12天後,目前逐漸恢復健康,而49名中低風險接觸者目未有人傳出確診。猴痘證實入侵南韓!全球猴痘確診患者超過5千例,引發世衛組織(WHO)密切關注,而南韓在6月22日通報首宗病例,這也是繼新加坡之後,第2個淪陷的亞洲國家,這名確診患者為從德國入境的南韓30多歲男性,據韓媒《News1》 引述南韓疾病管理廳的說法,這位猴痘確診者A某自確診後,在仁川醫療院隔離治療,經過12天,患者體溫皆維持在正常範圍內的36.5度,雖然身上斑疹反覆出現和消失,但病況呈現好轉趨勢。仁川國際機場恐成猴痘入境的大破口,南韓首例確診患者送往仁川醫療院隔離。報導指出,A某自6月18日起便開始頭痛,6月21日從德國入境後出現微微發燒(37度)、喉嚨痛、無力、疲倦和皮膚病變等全身性症狀,隨後主動通報疾病管理廳通報,在機場檢疫站被中央疫調官歸類為疑似患者,送往仁川醫療院治療,隔天確診。南韓目前保有可供3502萬人接種的天花疫苗,南韓政府更預計7月中旬購入500人份量的治療天花抗病毒口服用藥「Tecovirimat」。至於和A某接觸的49人皆為搭乘同架班機的乘客,其中坐在鄰近座位的8人被歸類為中度風險接觸者,其他41人則被歸類為低度風險接觸者,49人皆表示不願接種南韓國內持有的第2代天花疫苗。南韓目前保有可供3502萬人接種的天花疫苗,南韓政府更預計7月中旬購入500人份量的治療天花抗病毒口服用藥「Tecovirimat」。
WHO警告:猴痘全球持續傳播 恐開始進入孕婦、兒童等高危群體
新冠疫情還沒結束,猴痘(monkeypox)又開始在全球爆發。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猴痘在世界範圍內的持續傳播,可能會導致病毒開始進入高危群體,例如孕婦、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和兒童。《路透社》報導,世衛組織表示,正在調查有關受感染兒童的報告,其中包括英國的2例病例,以及西班牙和法國的後續報告,目前兒童案例中尚無重症。猴痘目前已在非洲以外的50多個國家中被發現,世衛組織表示,這些國家的病例也在增加,呼籲加強檢測。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我擔心持續傳播,因為這表明病毒(正在)建立自己,並可能進入高風險人群,包括兒童、免疫功能低下者和孕婦。」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自5月爆發猴痘以來,已有3400多例猴痘病例,其中大部分發生在歐洲的男男性接觸者中。世衛組織上周裁定疫情尚未構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然而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正在密切追蹤疫情,並將儘快重新召集委員會,以評估情況是否仍然如此。在包括英國和美國在內的國家皆表示,願意分享他們儲存的天花疫苗後,世衛組織指出,這些疫苗也可以預防猴痘,還在研究一種更公平地分發疫苗的機制。
猴痘性行為傳播感染僅24小時 專家:染新冠後恐更容易感染
猴痘已開始在歐美開始蔓延,台灣也出現了首起病例,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尚未將猴痘認為是全球公衛緊急事件,但不少專家依舊相當擔心,會成為下一個猶如新冠肺炎的大型感染病症,甚至認為若確診新冠肺炎後,因免疫力下降可能染上猴痘的機率大增。據澳洲媒體《The Conversation》報導,傳染病醫學專家 Camille Besombes認為,猴痘是一種屬於正痘病毒屬的病毒,該家族還包括天花。像天花一樣,它是一種大型 DNA 病毒,對皮膚組織有特殊的病症,然而他認為天花只影響人類,這意味著可通過全球大規模接種疫苗來根除它,而猴痘是由動物病毒庫攜帶的,然後天花因為在1980年代已經根除,因此大部分的民眾都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才會成為猴痘大規模在奈及利亞感染的狀況。專家目前也不建議大規模施打,只需要對確診患者高接觸親友或高風險醫療人員接種,另外猴痘也有治療方式,牛痘免疫球蛋白與抗病毒藥物等,都是可成功治療的方式。另外,猴痘也被發現潛伏期長,平均需要8.5日才會有症狀,傳染性最長可以達2週。而世衛組織則坦言,對於猴痘疫情仍有3個問題需要專家釐清,分別是猴痘變種的影響,是否會讓病毒變得更具感染性。傳染模式改變,在某些案例中發現,性接觸後潛伏期短到只有24小時,不過雖然曾在患者的患部、口腔、精液中發現病毒,但不能證明就是透過性傳播感染。而各國已經停打天花疫苗數十年,如今民眾免疫力下降,會不會導致猴痘肆虐,甚至確診過新冠肺炎後的民眾,免疫力下降會不會更容易受到感染,都是世衛組織需要專家查證的問題。
皮膚摸一下就會傳染? 猴痘到底怎麼染病…風險、途徑、症狀教你看
猴痘最近正式入侵亞洲,繼新加坡、南韓後,台灣昨天(24日)也出現首例境外移入個案,成為亞洲第三個有猴痘現蹤的地方。昨天這起確診個案,是台南一名25歲本國籍男性,過去半年在德國留學,最近自德國返台確診;由於他跨縣市就醫,他染疫後目前已匡列19位密切接觸者,需健康監測21天。而由於猴痘會人傳人,到底染上猴痘會有哪些風險?傳染途徑有哪些?疾管署表示,猴痘的傳染,可透過接觸其患者的傷口、體液、呼吸道分泌物、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被感染;但被匡列採健康監測者,由於非高度風險的密切接觸者,匡列期間不須避免接吻、性行為,也可與同住家人一起洗衣服。猴痘的傳染,基本上透過接觸到患者的傷口、體液、呼吸道分泌物、黏膜或被污染物品,就會有被感染的機會。而有別於新冠病毒,猴痘在飛沫傳播上,需要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才容易發生。因此比起一般人,有實際接觸到猴痘患者的醫護人員,與同住家人等「密切接觸者」,的確有比較大的感染風險。而猴痘的猴痘潛伏期約為5至21天,多數病例潛伏期落在6至13天。但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目前還無法確定猴痘在潛伏期,或是患者還無症狀時,是否就有傳染力,不過皮疹、水泡摸到了,一定會具傳染性。至於猴痘的典型症狀,除了發燒、畏寒、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症狀,通常在 發燒1至3三天後,會開始出現皮膚病灶,並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等上述幾個階段變化,再到最後結痂脫落,才會走完整個病程康復。而多數人症狀多輕微,大約14至21天會痊癒,但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較易重症,必須特別小心。至於猴痘怎麼預防?根據WHO表示,良好的衛生與安全的性行為,可有效控制猴痘蔓延;疾管署則指出,民眾應避免「接觸」猴痘感染者和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 而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莊人祥指出,密切接觸者在健康監測期間,因為會採健康監測,就表示不是高風險接觸者,不須刻意避免接吻、性行為,至於洗衣服,因為通常衣物洗滌會加入洗衣精或洗衣粉,如此病毒不易生存,因此同住家人的衣服一起洗是沒有問題的。 而面對猴痘疫情蔓延比想像中快速,台灣目前正與國際藥廠洽談採購最新第3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但這類疫苗不需要像新冠疫苗一樣要全民接種,主要針對密切接觸的同住家人、醫護人員或在實驗室操作病毒的工作人員,上述高度風險的接觸者,才有需要疫苗的保護。
台灣爆首例猴痘「密切接觸19人」 2傳染途徑曝光:死亡率最高10%
猴痘(monkeypox)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台灣今(24日)也出現首例確診個案,是一名自德國返台的本國籍男子,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就醫採檢後確診,目前收治隔離病房。醫師提醒傳染途徑,死亡率最高10%,要特別注意。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該名25歲男子今年1月至6月至德國就學,6月16日搭機返台,機場新冠檢測陰性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月20日開始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在6月21、22日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及通報,檢體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於今日確認陽性。莊人祥透露,男子昨日已收治負壓隔離病房,將治療至全身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才能解除隔離。目前密切接觸者共19人,包括家人2人、醫療相關人員10人、司機3人及其他4人,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3日。男子出現症狀,採檢後確診。(圖/達志/美聯社)至於猴痘是怎麼傳染的?主要途徑有2種,分別是動物傳染及人體傳染,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和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都有感染風險。不過,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較容易發生,另外產婦感染猴痘,也可能經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在生產過程中因接觸而傳染。外界好奇台灣是否有猴痘疫苗,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國內有儲備第一代天花疫苗,雖然有妥善保存,足夠所有人使用,但第一代、第二代疫苗是活性疫苗,病毒打入體內仍有可能增殖,因此第一代戰備疫苗暫時不考慮使用。目前正在洽談採購第三代疫苗,但世界衛生組織不建議大量接種,僅限於臨床照顧患者、實驗室人員,或與病人有密切接觸的對象。台灣目前正在洽談採購第三代疫苗。(圖/達志/美聯社)針對首例猴痘入境台灣,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在臉書提醒,猴痘的傳染對象多是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照顧確診者的醫護,要小心飛沫與體液接觸就可能會傳染,死亡率1~10%,好在國外研究發現,猴痘的R0值大概2左右,因此努力防疫應該擋得住。
猴痘來了!首例確診個案境外移入 疾管署籲返國民眾留意這些症狀
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今天(24日)公布我國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為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於今(2022)年1月至6月至德國就學,6月16日搭機返國,機場COVID-19檢驗陰性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月20日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於6月21、22日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及通報,檢體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於今日確認陽性。疾管署表示,地方衛生單位已依規定進行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等防治工作,確診個案目前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將治療至全身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才可解除隔離。密切接觸者經調查目前均無症狀,將由衛生單位進行健康關懷。針對我國出現首例確診個案,疾管署將同步透過IHR聯繫窗口通報世界衛生組織。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50國報告至少3,598例確診,其中以歐洲及美洲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英國793例、德國592例、西班牙520例、法國330例及葡萄牙328例,亞洲目前為韓國與新加坡有境外移入病例。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照顧確診者的醫護;由於國際猴痘疫情逐漸擴大,疾管署將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並積極與國際藥廠洽談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疾管署呼籲,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建議民眾出國應避免接觸猴痘疑似個案,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傳播超快!猴痘恐再掀全球疫情 台灣若開國門「感染是遲早的事」
新冠肺炎尚未結束,但猴痘(monkeypox)似乎逐漸蔓延全球,目前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200例,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開會評估,將猴痘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台灣已於昨(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規定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通報,感染科醫師坦言,台灣若接下來開放國門,猴痘進入台灣是「遲早的事」。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指出,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它與天花屬於同一病毒家族,但嚴重程度要輕得多,之前專家們說其傳染性很低,但至今快速蔓延擴散,這樣的傳播速度太快了!感染猴痘後,最初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疼、腫脹、背疼、肌肉酸痛和全身無力。發燒之後,就會出現皮疹,往往先從面部開始,然後蔓延到身體其他部分,最常見的是在手掌和足底。皮疹可能會非常癢,在最終結痂脫落之前會發生不同變化和不同階段。皮膚破損可能會導致疤痕。感染會持續14到21天,也通常會自行消失。黃軒表示,這種感染本來限制在非洲大陸內,這次的傳播,是猴痘首次出現在中非和西非地區之外的地方大量的快速感染。另外,依據WHO 最近資料,現在全球流行的猴痘84%是來自歐洲大陸,美州大陸(12%)出現的猴痘,也是比本來的非洲地區更多。基於以上的原因,都讓人更擔憂猴痘的後續發展。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受訪表示,台灣若接下來開放國門,猴痘進入台灣是「遲早的事」。猴痘與天花都屬於正痘病毒,基本上疫苗可以互通使用,雖未經過大規模實驗證實。不過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不容易,因各國都有急迫需求,且價格昂貴,難確定是否可以採購到。今日疫情記者會上,疾管署長周志浩透露目前已在洽談「第三代疫苗」。根據WHO資料,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一樣,屬於「正痘病毒」的一種,為罕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針對防猴痘的「天花疫苗」,周志浩表示,WHO不建議「大量接種」,主要接種對象為「猴痘患者的照護者」、「實驗室工作者」及「與患者短時間內有密切接觸者」,使用對象相對有限。此外,周志浩指出,目前接洽的為「第三代」疫苗,還在與廠商洽談供應…等問題,如若有進一步的進度,會再與民眾報告;而台灣現存的「第一代」疫苗為戰備儲用,現階段並不考慮拿來使用,因為「第一代」疫苗為活性疫苗,使用較傳統的方式製作,產生的副作用可能會較多一些,「第三代」疫苗則是細胞培養,使用分子生物的方式來製作。
猴痘入侵南韓8接觸者「不願打疫苗」 機場恐淪防疫破口
就在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之際,猴痘(monkeypox)疫情也自歐美地區蔓延到亞洲,繼新加坡衛生部21日證實發現1例境外移入病例後,南韓也出現疑似猴痘病例,並在22日證實其中1例確診,不過《韓聯社》指出,8名接觸者卻不願施打疫苗,引發外界質疑南韓機場檢疫恐怕已出現漏洞。仁川國際機場恐成猴痘入境的大破口,南韓首例確診患者送往仁川醫療院隔離。根據報導,南韓首宗感染案例為一名30多歲的返國乘客,這名男患者21日從德國搭機、入境仁川國際機場時,出現發疹等皮膚病、37度微燒、喉嚨疼痛等症狀,經確診後,同班機的乘客和空服員被歸類為接觸者,其中坐在確診者前座、後座、斜對角座位的8名乘客為「中度風險」,其他包括2名空服員在內的41人則為「低度風險」。南韓猴痘恐有傳播疑慮?8名接觸者「不願打疫苗」。所謂的「高度風險」接觸者,一般是確診者出現症狀的21天內與確診者接觸的同居人,或是曾經有性行為方面的接觸。據悉,目前南韓首起確診案例並無存在高風險接觸者。南韓疾病管理廳在24日召開會議討論,研擬動用國內持有的天花疫苗進行猴痘預防接種,不過據相關人士透露,雖然官方向被歸類為「中度感染風險接觸者」的8名同機乘客勸導,可以在處於暴露感染風險的14天內接種第2代天花疫苗,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同意接種。南韓輿論擔心才剛開放入境免隔離的機場恐將淪為「猴痘防疫大破口」!另一名猴痘疑似病例患者非韓籍人士,也在同一日入境南韓,雖然最後篩檢結果呈現陰性,不過他從19日起就出現皮疹、喉嚨疼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然而入境時,這名男子竟在健康狀況調查問卷上填「沒有症狀」通過檢疫站,直到隔天才被隔離。針對這位首例確診患者,雖然出現微燒37度、喉嚨疼痛、疲倦、發疹皮膚病等症狀,竟能順利通過機場檢疫站,直到在機場大廳時,他才向疾病管理廳致電通報,懷疑自己感染猴痘,在送往隔離篩檢後呈現陽性確診,隨著猴痘加快傳播速度,外界便擔心才剛開放入境免隔離的機場恐將淪為「防疫大破口」!
美猴痘染疫人數恐藏黑數 拜登急授權「民營實驗室」大增篩檢量能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美國截至21日已有142起確診案例,隨著病例緩步增加,且猴痘的症狀容易與梅毒或是疱疹搞混,有專家因此憂心實際感染人數可能遠遠超過官方數據。拜登政府於是在22日終於宣布,將授權5間民營實驗室加入檢測行列,有望將每周8000次的篩檢量能提升至上萬次。標有「猴痘病毒陽性和陰性」的試管。(圖/達志/路透社)隨著猴痘病毒透過全球發達的旅遊和航運業,以及氣候變遷的推波助燃下入侵了最初不流行這種病毒的歐美國家,各國紛紛加強病毒檢測、防疫措施和宣導,以預防猴痘成為另一場大流行疾病。猴痘與天花的症狀非常相似,且天花疫苗可以有效預防猴痘,而美國目前的國家戰略儲備(SNS))也儲存了足夠的天花疫苗。「所有美國人都應該注意猴痘疫情。幸運的是,美國現在擁有對抗和治療猴痘的工具。」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貝塞拉(Xavier Becerra)透過聲明指出,「我們將大幅增加全國各地的篩檢站數量,以確保所有需要檢測的人都能立即實施篩檢。」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目前已向全美5間民營實驗室配送篩檢試劑,而醫護人員最快也可以在7月初向它們下訂試劑。這些實驗室包括田納西州的Aegis Science、美國控股實驗室公司(Labcorp)、明尼蘇達州的醫療實驗室Mayo Clinic Laboratories、奎斯特診斷公司(Quest Diagnostics),以及總部位於雪梨的澳洲公司SonicHealthcare。有它們的加入,原本單靠國家實驗室檢測的每週8000次篩檢量能,有望提升至數萬次。目前已有超過40個原本沒有猴痘流行的國家傳出了病例,確診數突破了3000例大關。世界衛生組織將於今天稍晚決定是否宣布猴痘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
猴痘將列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感染症狀」8大QA一次看
猴痘疫情全球擴散,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昨(22日)表示,上周國內有通報疑似個案,不過已經排除,應該在今明兩天會將猴痘正式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至於什麼是猴痘、感染猴痘會出現什麼症狀等,以下8大QA供讀者參考。Q1什麼是猴痘?1958年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因此該病被命名為「猴痘」。人類感染猴痘病毒最早的個案是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歲男孩,此後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陸續有個案報告。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猴痘病毒可分為中非(剛果盆地)分支病毒和西非分支病毒,中非分支比西非分支病毒更容易傳播和嚴重,中非分支致死率高達10%,而西非分支致死率約為1%,隨著1980年天花消滅和之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Q2人類如何感染猴痘?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是一種危險因子,或是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因此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都有較大的感染風險。產婦若感染猴痘病毒,可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儘管密切接觸已知是傳染危險因子,目前尚未確定猴痘是否透過性接觸傳染。Q3感染猴痘會出現什麼症狀?猴痘感染後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一至三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嚴重病患疹子數目可達數千。症狀持續14至21天,致死率低於10%,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容易重症,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Q4猴痘如何治療?大多數猴痘病患的病程為自限性(self-limiting),因此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為主,以減輕症狀和併發症。目前國外有數種抗病毒藥物如Tecovirimat、Cidofovir 與Brincidofovir以及針對天花病毒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Vaccinia Immune Globulin Intravenous, VIGIV)可在試驗情境下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我國目前尚未儲備上列藥物。Q5猴痘是否有疫苗可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於2019年核准由含有減弱天花病毒株(attenuated vaccinia virus Ankara strain)製成之新疫苗(JYNNEOS),可用預防天花和猴痘感染,適用於18歲以上感染猴痘之高風險族群。美國FDA亦核准ACAM2000為含有活病毒的天花疫苗,目前被用於感染天花高風險者,如在實驗室操作天花病毒之人員。台灣目前尚無此兩種疫苗。Q6一般民眾如何預防猴痘?●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醫院照護疑似或確定病例時依循標準防護措施、接觸傳染防護措施及飛沫傳染防護措施。針對陽性個案應啟動接觸者追蹤,並隔離曾接觸之哺乳類動物寵物。●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Q7猴痘的致死率高嗎?哪些人感染後要注意?猴痘對大多數人的的症狀通常輕微,症狀持續14至21天會痊癒。西非分支猴痘病毒株,也就是英國病例的病毒株,其致死率為1%;但中非(剛果地區)分支病毒株致死率則高達10%。免疫功能低下族群,孕婦及幼童感染後要特別當心。Q8發現猴痘疑似個案如何通報?國內迄今尚未曾出現猴痘病例,如果醫師在臨床上發現疑似個案,請於傳染病通報系統之「重點監視項目」項下,進行猴痘通報與採檢送驗。採取病患發病期內皮膚水泡、血液、咽喉擦拭檢體或結痂檢體,以A類(P620)感染性物質包裝,在2-8 0C下送至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