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國際
」 蘋果 郭明錤 天風國際 iPhone 供應鏈AI妖股斷腰1/不只財報風波!美超微另有「不能說的秘密」 1千多美元股價跌剩零頭
「這是我們歷史上最強大的季度之一,接下來12個月DLC(直接液體冷卻)成交量至少上升10倍!」美超微電腦(Super Micro Computer, SMCI)創辦人梁見後11月6日在電話會議上,用緩慢台式英文向全球投資人報好消息,預估新一季銷售可介於55億至61億美元間,毛利率13.3%,但這財報未經會計師審核,當天SMCI股價盤後再大跌17%,台灣時間13日收盤價21.66美元。SMCI可說是最瘋狂的AI妖股,兩年前股價約40美元,去年初翻倍到80美元,今年1月飆上280美元,3月翻筋斗直上1229美元,五個月後一份興登堡機構放空報告出爐,股價中箭落馬,10月跌到400多元,1股拆10股後,股價更一路跌不停,尤其10月底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請辭「跳船」,SMCI跌剩20元出頭,與3月的天價相比,可說是腰斬再腰斬。如今,美超微因未能在8月29日提交年度財務報告,納斯達克交易所要求11月16日前提交,或給予完善計畫,否則將面臨停牌或下市危機。不過,台灣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美超微被困住的原因,恐怕是那件『不能說的秘密』。」因美中貿易戰,美國商務部近期持續向半導體公司出手。(圖/摘自雷蒙多社群平台X)美超微是全球前三大伺服器品牌業者,由嘉義出生、台北工專電機科畢業後赴美求學的梁見後於1993年所創,同一年,黃仁勳創辦輝達,兩家公司車程僅15分鐘,創業初期相互扶持,今年6月的COMPUTEX 上,兩人以國英台語三聲道互相讚美並吐槽,黃仁勳更笑稱自己是美超微的免費員工。不料兩個月後,美超微陷入假帳風暴。美國做空機構興登堡8月27日表示,美超微涉嫌會計操縱,當時被認為是冷飯熱炒,梁見後9月3日寫給員工的信表示,興登堡報告「對公司不實或錯誤陳述」,並預期2024年度的財報結果,不會出現重大變化。梁見後所創辦的美超微事業王國,可說是台灣常見的垂直整合家族型企業,他的大弟是大訊集團(ABLECOM)董事長梁見發,主要供應機殼,二弟是肯微科技(Compuware)董事長梁見達,供應高效能電源供應器,三弟是浩然科技(ALTLED)執行長梁見國,原本做高功率 LED,近年轉型為大訊的機殼打樣。美超微事業王國,由梁見後的大弟梁見發、二弟梁見達,和三弟梁見國一起打理。(圖/報系資料照)但在美國監管系統來看,四兄弟公司的財務關係、相互持股與作帳就成了問題,興登堡直稱他們在財報操控上是「連續累犯」。美超微2017會計年度年報就無法在期限內繳交,2018年曾遭美國SEC(證交會)勒令自那指強制下市,直到2020年1月才重新上市,還被SEC罰款1750萬美元。然而今年最重磅的一擊,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10月底向美超微辭職,消息當日早盤狂殺27%,終場大跌19%,單日市值蒸發60億美元,11月6日,股價最低曾掉到20.20美元。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表示,會計師辭職是很嚴重的事,美超微往最壞結局發展的機會越來越高,也就是停牌或退市。美超微在電話會議後,再度寫信向合作夥伴喊話,表示「特別委員會」調查後,未發現高層有欺騙或不當行為,2025會計年度首季初步財務資訊,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81%,淨利大幅改善,公司正積極尋找會計師,使財報及時更新,「特別委員會還有其他正在進行的工作,但預計將很快完成。」業績不壞、技術仍行,為何會被安永用最絕情的方式大聲切割?「恐怕是踩到政治紅線了!」業內人士透露,因為財報上的「獲利」,可能跟賣給俄羅斯與中國有關。繼台積電被挖出晶片有白手套提供給華為做AI訓練後,其實11月1日,美國商務部也抓出自家的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在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向黑名單的中芯國際旗下的盛合晶微半導體售出74批、總價1710萬美元的貨物。美國總統大選前,就在抓貿易戰「叛徒」,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9月曾分析烏克蘭戰場上的俄羅斯武器,發現40%以上的零件是由4家美國供應商製作的。興登堡也指控過美超微,未篩選客戶,導致大量產品流入俄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10月的請辭,為近期美超微股價再度下跌的引爆點。(圖/翻攝自安永臉書)興登堡報告提到,在2022年2月24日至2024年6月底,美超微產品最終出口至俄國的金額大增至2.1億美元,產品可能由第三地輸往俄羅斯。業內人士表示,除了俄羅斯,也有賣給中國,現在的問題卡在美國政府要求業者提供上下游名單,如果能把幕後的人都抓出來,有希望「大事化小」,就像格羅方德的案子,因為「高度配合」,只被罰了50萬美元。這也是為何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10月底運動會上的憂心忡忡,提到「世界自由貿易已死」,以及「最嚴峻的挑戰就在眼前」。日前傳出美國商務部要求台積電11日起停止供應中國客戶用於AI的7奈米製程或更先進的高階晶片,7日更要求5家半導體企業,提供在中國的銷售量與客戶名單,包括荷蘭的ASML、日本東京威力科創,以及美商應材、科林研發和科磊。現在的問題是,梁見後願意犧牲多少換取輕放,以及美國政府有沒有把他視為「該被保護的美國企業」。郭明錤也認為,如果美超微遇到生存挑戰,美國政府應該不會樂見美超微被中企收購,或是員工跳槽到中國企業。
禁用iphone「違者一律開除」 公司:鼓勵員工換華為
大陸吉林省白城市某建設公司表示,禁止員工用iphone或蘋果設備,如果被發現「一律開除處理」,公司提倡員工用華為手機會提供補助,「不為什麼,就鼓勵換國產」。公司公告。(圖/翻攝微博)綜合陸媒報導,吉林省白城市一家公司20日發公告,禁員工帶iphone或蘋果設備,違者一律開除。而該公司提倡員工用華為手機,也會補助換華為手機的員工。公司表示,沒有為什麼,鼓勵員工換國產手機。此消息一出,不少人紛紛留言「微軟前段時間禁止用安卓,於是就直接發iPhone15.建議這家公司也效仿,直接送華為p70或mate60.保證很多人會慕名而來」、「你可以不換,辭職不就行了」,也有人說,「公司給補助就很好,我要是這個公司員工我也換」。對此,白城市人社局法規與政策科室表示,這是該公司的規定,他們無權管理,如果有員工被開除可以投訴。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勞方有權力決定自己用什麼品牌手機,如果用蘋果就開除涉嫌違法,公司一定會受罰。此外,蘋果iPhone 16於10日發表,而13日晚間大陸也展開預售。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分析,首個周末預購銷量為3700萬隻,年減12.7%,因受人工智慧(AI)功能沒同步上線,和陸市場激烈競爭等衝擊。
Pro系列不再吃香「銷量慘跌」 分析師公布iPhone新機首周預購數量
iPhone 16系列自10日首度公布後,官方也從13日起開放預購。而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也為此發表最新的報告,表示iPhone 16系列首周預購銷量為3700萬台,相較於iPhone 15系列來講,首周銷量降低約12.7%,其中主要的因素是iPhone 16 Pro的系列預購數量低於預期。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日前撰文表示,根據供應鏈調查以及來自Apple官方網站的預購結果,iPhone 16 Pro系列的交貨時間顯著縮短,這情況與iPhone 15 Pro系列相比,有著明顯差異。在這當中,除了預購前出貨量有所增加外,這也表示消費者對Pro系列的需求不如預期強勁。尤其是iPhone 16 Pro的主要賣點「Apple Intelligence」並未與手機同步推出。郭明錤認為這是銷量下降的關鍵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也進一步影響了iPhone的總體需求。(圖/翻攝自medium)郭明錤表示,iPhone 16 Pro系列的需求疲弱,對Apple來說,可能並不會立即導致供應鏈的生產計劃發生重大變動。在短期內,Apple依然有機會通過兩大因素來提升銷售量,分別是「Apple Intelligence」的正式推出,再來就是年底各類的促銷活動,其中包含美國、歐洲的年末假期,以及中國的雙11購物節,這些活動將是未來觀察iPhone需求變化的重要指標。郭明錤認為,如果Apple Intelligence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發佈及活動促銷均無法顯著提振iPhone 16的銷量的話,那麼Apple很可能會在2025年採取更積極的產品策略,以刺激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銷量。
AI巨頭拖累台股早盤跌逾300點 分析師:下一波看蘋果新機效應
美股兩大AI巨頭遭難,主要指數28日收低,讓台股29日欲振乏力,一度大跌逾300點,十點前最低曾到22010.89點,後續跌幅維持在1%以上,由於權值股大多有AI概念,跌幅更超過2%。分析師認為,這波跌深反彈宣告結束,不過月線21813點走平後,仍有機會往上,下一波看蘋果新機效應。台股28日上漲185.66點,收在22370.66點,但29日電金傳開盤齊跌,以跌234.35點、22136.31點開出,一度跌到22010點,後續跌幅稍緩,台積電(2330)開在942元、跌幅2.2%;鴻海(2317)盤中跌2.1%、在181.5元左右;廣達(2382)跌2.6%、在271元左右。聯發科(2454)盤中由黑翻紅、漲2.5%,在1230元左右;大立光(3008)也是黑轉紅一路向上,漲3.98%、在3135元左右。外界最關注的29日凌晨,「全村的希望」AI教主輝達的財報發表,第二季營收創單季新高,預計第三季營收約325億美元,雖然分析師平均預估值是319億美元,但也有人將高標達到379億美元,所以不如最佳預期,毛利率也有降低等問題,讓輝達盤後股價驟跌逾8%。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目前股價表現,比較像是反應短線投資人預期,不代表未來數月的股價趨勢,Blackwell晶片將在第四季貢獻營收,算是釐清投資人對GB200出貨遞延的顧慮,有利未來數月股價趨勢。然而美超微電腦遭到興登堡盯上,發布針對美超微的做空報告後,爆有會計操縱問題,美超微於28日宣布將延遲提交截至今年6月底的業績,導致股價重挫逾19%。蘋果傳出服務部門裁員約100人,受影響的員工分散於不同團隊中,股價下跌0.68%。美股七雄28日全軍覆沒,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下挫159.08點,或0.39%,收在41091.42點;標普500指數挫跌33.62點,或0.60%,收在5592.18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198.79點,或1.12%,收在17556.03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滑94.07點,或1.83%,收在5059.56點。
美股飆高蘋果AI亮相反跌近2% 外媒:「11年來發表會後最大跌幅」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發表會在11日凌晨舉行,推出他們最新的AI人工智慧技術,然而投資人不太捧場,在美股四大指數齊步收紅的同時,蘋果股價卻跌1.9%,被美國媒體稱為11年來、歷屆發表會後最糟糕的表現。道瓊工業指數收在38868.04點、漲0.18%;標普500指數收在5360.79點、漲0.26%;那斯達克指數收在17192.53點、漲0.35%;費城半導體指數收在5362.40點、漲1.42%。標普與那指收盤都締造新高紀錄。近期在台灣掀起黃仁勳旋風的輝達,面臨拆股生效後首個交易日,盤初跌3.2%後轉漲,盤中最高觸及123.1美元,終場收報121.79美元,漲幅0.75%。而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登場,公布了備受矚目的AI領域,將適用於iPhone、Mac、由ChatGPT-4o驅動的AI平台 Apple Intelligence,以及公布混合實境(MR)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的新版本操作系統VisionOS 2,使用AI將普通照片轉換為與Vision Pro相容的空間照片,並宣布Vision Pro也將自本月28日起在中國、日本和新加坡上市。但蘋果AI戰略未能驚艷市場,使其股價收低1.91%,收在每股193.12美元,盤中更一度狂跌4.5%。《華爾街日報》表示,這個走勢已刷新2016年WWDC開幕當天1.5%的跌幅。外媒認為,這次發表會中的智能協助場景很不錯,但並非所有功能都有顛覆性,有待開發者發掘;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認為,長期來看,正向看待Apple對AI的投資有助於硬體換機潮與服務業務,但短期內可能不容易看到AI對營收與利潤有顯著幫助。
蘋果今年股價暴跌逾10% 標普500指數權重下滑至2021年來新低
2024年迄今,蘋果股價累計下跌大約10.5%,代表在標普500指數的權重下降至大約5.7%,創2021年6月份以來新低。相比之下,2023年年中,該權重一度超過7.7%。美國司法部周四(21日)指控蘋果違反反壟斷法,蘋果股價當日創去年8月份以來最差單日表現。美國司法部周四連環暴擊,指控蘋果違反反壟斷法,蘋果股價當日大跌超4%,創去年8月份以來最差單日表現,市值一日「失血」1100億美元,表現遠不及美股大盤。美股截至周四已連漲四日,標普、道指、那指、那指100均創歷史新高。2024年對於蘋果而言是挑戰重重的一年。美國司法部起訴蘋果,利用在手機市場的壟斷地位危害消費者、開發者和競爭對手公司,以獲得天文數字一般的估值,整個iPhone生態系統都支持蘋果壟斷,不排除可能尋求拆分蘋果業務。此外,媒體稱歐盟將針對App開發商收費調查蘋果和谷歌,可能處以重罰。除了上述來自監管的反壟斷打擊,市場還對iPhone需求的擔憂日益加劇,以及蘋果公司在AI競賽中相對落後。今年1月開年僅十多天,微軟市值就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與此同時,位居AI熱潮中心的輝達市值持續攀升,目前步步逼近蘋果。本月初,最懂蘋果的分析師、天風國際證券的郭明錤表示,先前2024年iPhone出貨的市場共識為2.2至2.25億部,現已開始下修,並向他之前預測的2億部靠攏。如果蘋果今年無法推出優於市場預期的生成式AI服務,輝達的市值將很有可能超越蘋果。
小米汽車估2024年發售 郭明錤:憑「這2個優勢」出貨量上看6萬部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上周五(13日)下午在寫作平台Medium上發文,對小米手機、汽車業務進行分析。文中提到,小米集團首款小米汽車將在明年發售,出貨量預估5至6萬部;並提及當前華為跟賽力斯合作的電動車品牌Aito,9月推出新款SUV「問界新M7」銷售量也大幅超出預期。郭明錤說明,華為跟電車公司賽力斯合作的SUV問界新M7自9月12日發布,截至10月6日止預訂已經超過5萬輛。因問界新M7製造方面呈現出高度產業分工,象徵中國電動車市場,在製造方面因高度產業分工,故競爭焦點已開始轉移至自動駕駛、軟件、營銷與管道。而從小米的核心競爭力看,此新競爭格局有利於小米進入汽車市場。談及小米首款汽車的進度和規劃時,郭明錤表示,新車預計2024年發售,出貨量估計5至6萬部,關鍵賣點為自動駕駛、軟體生態、800V快充與動力配置。預期售價低於人民幣30萬元(約新台幣132萬元)。若售價越接近25萬甚至更低的話,則出貨量應該有上調空間。郭明錤認為長期來看,小米汽車有兩個獨特競爭優勢,一是與既有生態整合,包括作業系統、應用程式、手機與IoT等硬件,二是銷售管道遍及海外市場,且小米已是全球知名企業,有利小米汽車業務未來在海外增長。 此外,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小米集團已經與一些汽車製造商就潛在的生產合作關係進行會談,其中包括華晨汽車、奇瑞汽車。據稱,小米仍在努力獲得中國工信部的相關批准,目前與其他汽車製造商的商討仍在進行中。小米集團對此事拒絕評論,華晨、奇瑞方面則沒有回應評論請求。
郭明錤:iPhone 15需求比預期好 今年出貨量上看8000萬部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今(18日)在社交媒體上公佈其對iPhone 15首周末預購觀察。他指出,蘋果iPhone 15 Pro Max需求如先前預期般強勁,並優於去年的iPhone 14 Pro Max。目前仍維持今年iPhone 15出貨量約8000萬部的預估。郭明錤稱,iPhone 15 Pro需求則較去年弱,主因之一可能是更多高階用戶今年轉向預購iPhone 15 Pro Max。不過,iPhone 15 Pro Max的等待時間顯著比其他機種久,不全然是因為需求強勁造成。iPhone 15 Pro Max因量產時程較晚故目前出貨量較少,且目前生產問題較其他機型顯著嚴重。先前中國政府傳出禁用iPhone等產品,市場認為恐將衝擊iPhone 15預購量。郭明錤則表示,iPhone 15的預購結果其實與iPhone 14差不多,因市場預期已先行調降,故iPhone 15預購結果反而比市場擔心的要好。至於華為Mate 60系列衝擊iPhone市場,郭明錤指出,華為歸來不可能對iPhone毫無影響,但影響程度目前仍需觀察。不過,這影響不會表現在iPhone 15的中國市場預購上。會預購iPhone的人本來就是核心用戶或Apple粉絲,這些人本來就不是華為手機目前的目標客戶。此外,根據過去經驗,某些中國購物網站的iPhone預購數字會失真,因為預購不用付訂金,故無法反映真實的預購需求。
蘋果iPhone 15發布在即 分析師預期:性價比將是換機關鍵
蘋果(Apple)將於台北時間9月13日凌晨1點舉行年度「Apple Event」,將推出iPhone 15系列,以及最新款的Apple Watch和AirPods。蘋果股價上周累計跌近6%,市值蒸發1764億美元。蘋果指望新推出的iPhone 15系列手機,能幫助該公司在全球智慧型手機需求放緩之際,提振該公司的收入。在過去七年的時間中,iPhone的年銷量一直保持穩定,但營收卻增長了約700億美元。這種轉變也讓蘋果在2019財年停止公佈各種產品的銷量,轉而關注每種產品帶來的營收。有分析人士指出,iPhone 15系列手機的銷量可能會有著不錯的表現,因為其有著非常大的潛在換機市場。分析人士稱,在當前全球12億的iPhone用戶中,約3億在過去的4年沒有升級新的iPhone。考慮到一般蘋果用戶產品黏性較強,代表會有不少人在未來繼續購買更新的iPhone,但是否換機將取決於新iPhone 15系列手機的價格與性能是否符合預期。而在摩根大通看來,即將發佈的蘋果iPhone 15系列手機並沒有實質性的升級,因此不會吸引大量用戶換新。該行還將蘋果目標股價從235美元下調至230美元。摩根大通表示,蘋果很可能對所有型號的iPhone價格調漲,而不僅限於Pro型號。因為若基礎款和Pro款的價格差距過大,消費者就沒有太大的動力來購買高端型號。此外,對沖基金Satori Fund創辦人奈爾斯(Dan Niles)表示,計劃在iPhone 15新品發佈前後做空蘋果,並表示蘋果現在是他們作空最多的個股。奈爾斯給出的理由是,華為新機Mate 60 Pro的橫空出世令蘋果面臨的競爭加劇。有「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之稱的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上周六(9日)在社交媒體上也表示,估計標準版iPhone 15是首款採用堆疊圖像感測器(CIS)的手機,但如果沒有美國禁令,華為應該會是首個採用堆疊CIS的手機品牌業者,甚至會早於2023年。郭明錤又指,華為回歸手機市場對消費者而言其實是好事,可以促使蘋果走出舒適圈,更積極創新。並判斷,華為Mate 60 Pro發售後4個月銷量即可達550萬至600萬部,發售12個月後的累積出貨量至少將達到1200萬部。
港股走勢震盪 蘋果供應鏈高偉電子漲超10%、阿里巴巴大跌6%
本周港股弱勢震盪,截至周五(19日)收盤,香港恆生綜合指數累跌0.9%至19450.5點,失守2萬點大關。國企股(H股)跌至6594點,恆生科技指數及國企指數分別累跌超1.35%和1.04%。恆生指數今年以來下跌1.2%。本周公布的中國四月工業生產和零售銷售數據表現不佳中概股集體下跌,美團跌3.7%,京東跌4.7%,百度跌4.5%,這些權重科技股主要拉低了大盤,讓人擔憂後疫情的復甦缺乏力道。其中,阿里巴巴大跌6%,報82.5港元;該電商巨擘公布上一季營收增加2%至2082億人民幣,表現低於預期。富瑞將目標價從214港元下調至176港元,但維持買進評級。不過,從個股漲幅榜來看,受益於蘋果AR/MR頭戴裝置,高偉電子(1415HK)本周累漲逾10%,5月以來累漲超過20%。此外,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稱,iPhone 16 Pro、Pro Max都將配潛望式鏡頭,而高偉電子可能是iPhone 16潛望鏡頭CCM的供應商;二代蘋果MR頭戴裝置可能將於2025年量產,高偉電子將是二代CCM的主要供應商。此外,軍工龍頭中船防務(0317HK)表現亦不俗,周內累漲超9%,今年來股價已漲超50%。中信建投證券認爲,目前軍工行業處於板塊估值、業績增速以及資金配置三重底部區間,具備顯著投資價值,隨著新一輪的景氣上行和產能擴張,行業有望重回上升通道,預計二季度下旬板塊出現拐點。機構分析稱,港股指數大盤短期上行動力及空間都不大,主因有四種,一、市場可能基於4月的經濟數據而進一步下調盈利預測;二、海外市場再度修正對年內降息的預期;三、美國債務上限協商對市場情緒帶來擾動;四、人民幣貶值不利港股的風險偏好。因此,市場的交易風險會偏向結構性,看景氣度、政策爲主。業績佳及估值超跌的個股,短期或有存量資金參與博反彈。港股需要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去釋放大部分潛在風險,而後續的調整也是個佈局中長期升浪的黃金窗口。
蘋果自研5G晶片再延期 郭明錤:最快要等2025年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上周四(13日)再度更新了關於iPhone SE 4研究與預測,並透露先前傳出被放棄的蘋果自研5G基頻晶片的量產時程最快可能要等到2025年。郭明錤在1月認為,蘋果已明確取消了iPhone SE 4的發布計畫。緊接著今年2月再改口稱,蘋果已重啟該機的研發,這將是類似是6.1吋iPhone 14為基礎的小改款,並且採用蘋果自研5G晶片 。最新調查顯示,此小改款可能爲工程樣品機,僅供蘋果自研5G基頻晶片的技術與量產驗證,目前並無大量生產與銷售計劃。郭明錤的說法似乎表明,實際iPhone SE 4的研發仍處於暫停狀態,目前尚不清楚蘋果是否會恢復研發或完全取消該設備。郭明錤還透露,蘋果自研5G基頻晶片的量產時程,很大部分會取決於此工程樣品機的測試結果,故量產時程最快可能也須至2025年,而若測試狀況不如預期,量產時程甚至可能會延後到2026或之後;蘋果自研5G基頻晶片會採用何種先進製程量產,需視量產時程決定。稍後,他進一步補充說,認為iPhone SE 4目前不在蘋果2024或2025年新品規劃之列。但也有分析師提出不同看法,分析師Jeff Pu在上周二(11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透露,蘋果計劃在2025年推出搭載5G基頻晶片的iPhone SE 4。據悉,在預期銷量較低的iPhone SE 4率先使用新晶片是為了減低風險,萬一新晶片在實際使用上出現連線效果不佳或是耗電情況嚴重的問題,蘋果還會有相當時間去修正及改良,以配合iPhone 16及iPhone 16 Pro系列的推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蘋果自家5G晶片量產,代表將會結束和高通的合作。
曝AirPods Max 2推出時間 郭明錤:最快2024下半年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Ming-Chi Kuo)在Twitter發帖文談及蘋果聲學產品,表示蘋果至少要到2024年下半年才會推出第二代AirPods Max並量產,而且可能等到2025年上半年才可以更新耳機,當中的產品包括HomePod mini 2、AirPods Max 2及AirPods廉價版也會。郭明錤在最新的一系列推文中概述了他的行業期望,他表示,他認爲蘋果的「下一個重要的聲學產品更新」時間將在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之間。郭明錤列出了三款在此時段內需要更新的產品,包括HomePod mini2,AirPods Max 2和Apple的AirPods的廉價版。在之前的預測中,郭明錤表示,蘋果的目標是爲更實惠的標準AirPods提供99美元的價格。目前,129美元的第二代AirPods是Apple最便宜的選擇,而第三代AirPods的Lightning充電盒售價爲169美元,MagSafe充電盒的價格爲179美元。分析師Jeff Pu也預測明年將推出價格較低的AirPods。由於歐盟將會強制手機、平板以至無線耳機也要使用USB-C作充電介面,因此外界估計下一浪無線耳機更新會全面統一使用USB-C充電,而蘋果相信也必須放棄Lightning充電的設計,因此推動明年AirPods系列作出更新。至於我們在AirPods Max 2中可以期待什麼,郭明錤沒有提供有關Apple高級耳罩式降噪耳機的任何其他細節,儘管對下一代耳機有意義的功能包括USB-C端口而不是Lightning,改進的降噪功能,更長的電池壽命,新的顏色選項,用於「尋找我的」應用程序中精確查找的U1芯片等。AirPods Max於2020年12月首次發佈,售價為549美元(約16459新台幣)。
Twitter大砍8成伺服器訂單 郭明錤:英特爾成主要輸家、緯穎難逃衝擊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上周五(9日)在推特發表最新評論,他表示,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併購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後,Twitte大砍8成伺服器訂單,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成為主要輸家。郭明錤指出,Twitter伺服器幾乎都採用英特爾晶片,而伺服器晶片業務是英特爾的獲利金雞母,因此砍單之舉不利於英特爾2023年的營運收入與盈利。由於伺服器處理器是英特爾驅動盈利的關鍵因素,故此英特爾成為砍單事件的主要輸家。除了英特爾外,郭明錤也指出,伺服器大廠緯穎(6669)可能也將受到衝擊。郭明錤還在發文中指出,伺服器市場最壞時刻仍未到來,2023年伺服器市場出貨可能衰退,表現低於市場預期,關鍵零組件出貨量仍有潛在撤單風險。英特爾股價周四收小紅漲0.39%至28.44美元,是費半表現最差的成份股,股價今年來大跌44.78%。同一期間,費半跌30.45%。
減少依賴中國 郭明錤:蘋果MacBook下個生產中心泰國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昨(11)日在推特發文表示,隨著蘋果公司(Apple)繼續多元化其供應鏈,未來可能會將MacBook產能擴展到泰國。郭明錤指出,蘋果全系列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機型目前都在中國工廠組裝,不過為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未來MacBook在中國以外的主要生產地點可能是泰國。在未來3到5年內,蘋果計畫增加非中國工廠向美國的產品出貨量,預計佔全球出貨量約25-30% 以上,目前還不清楚是否包含將在泰國組裝的MacBook。不過近幾年Apple的長期MacBook供應商廣達電腦一直在擴大其在泰國的業務。過去幾年,蘋果陸續將產品供應鏈擴展到中國以外的國家,部分已經在印度和越南的工廠進行,郭明錤分析,這種多元化生產有助蘋果避免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等風險。郭明錤也表示,長遠來看,未來蘋果非中國市場的產品可能由非中國地區的生產線供應,而中國地區生產線則滿足中國市場。
歐盟決議3C統一用Type-C 外媒預測蘋果iPad今年底改明年換iPhone
歐盟日前已經通過,區域內所有手機、平板、耳機等3C產品必須在2024年底前,將連接口統一改成Type-C。其中蘋果動作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彭博記者戈爾曼(Mark Gurman)在專欄指出,今年底蘋果iPad將全面改用Type-C,明年則是iPhone,至於AirPods、Mac配件則是最後完成轉換的產品。有地表最強蘋果(Apple)分析師之稱的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也曾在今年上半年曾預期,蘋果iPhone將在2023年下半年拋棄Lightning接口,換用Type-C。而《彭博社》也在隨後報導,蘋果正在進行新款iPhone測試,以Type-C取代現有Lightning,以符合歐盟法規。如今隨著歐盟正式定案,也讓蘋果將旗下產品轉換至Type-C的時間表越來越明朗。由於蘋果Lightning接口最被用戶所詬病的,就是傳輸速度過慢,如果改為Type-C,傳輸速度將大為提升。彭博記者戈爾曼(Mark Gurman)在專欄「Power On」表示,蘋果平板電腦將是最早完成Type-C的產品,目前蘋果iPad Pro等高階規格產品已導入Type-C,而iPad入門款也將會在今年底導入,讓蘋果全系列iPad都轉換成Type-C。至於蘋果主力產品iPhone,戈爾曼也預期,明年的iPhone 15也將會改用Type-C。而最後改用Type-C的蘋果產品則是包括耳機及Mac周邊配件,包括AirPods、AirPods Pro、AirPods Max,以及鍵盤、滑鼠、觸控板等,預期要到2024年才會全部改用。
股王大混戰1/群雄各挾利基 輪番領軍攻萬六
台股今年從一萬八千多高點跌落,一路下修到一萬四千點,也讓千金股從13檔,減剩4檔,除了力旺(3529)尚有一段差距外,其中大立光(3008)、信驊(5274)短兵相接,分別在光學鏡頭、伺服器晶片各擅勝場,輪番上演股王大戰,而向來冷門的不斷電系統族群因缺電而走強,在龍頭代工廠旭隼(6409)緊追在後,「何時超車」成了投資人熱議話題。先前7月才因為前股王矽力-KY(6415)股票分拆才重回股王寶座的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對於產業景氣的評論,往往都相當精準。值得注意的是,林恩平在7月的法說會上釋出「營收呈現逐月增長態勢」,台股「老實樹」的這番樂觀訊息,成了大立光近一個半月坐穩股王寶座的關鍵。不過對於大立光全年營收,市場則多以持平看待,法人預估年增率僅約1%。隨蘋果秋季新品發表會提前在9月7日舉行,早於iPhone 13在2021年9月14日發表,以及iPhone 12在2020年10月13日推出,市場對大立光的關注更加提升。手機品牌大廠即將在9月7日舉行發表會,iPhone 14將正式亮相。(圖/apple提供、翻攝自apple官網)被稱為「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的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就曾預告,為了避免通膨對於iPhone新機銷售的衝擊,蘋果將會提早舉辦發表會。「蘋果為了搶市場提早推出新機,言下之意,iPhone銷售高峰期將會提早到來,短線有利大立光營運,但缺點將是續航力不足。」一位產業分析師說。研究機構TrendForce認為,2022年手機相機模組出貨量成長動能主要是來自三鏡頭設計帶動低畫素鏡頭數量的增加,而規格較佳的高畫素主鏡頭雖然能讓品牌廠商提供較佳的手機拍攝性能,但由於畫素規格並未持續往更高階攀升,依舊維持在5000萬畫素上下為主流,因而使得需求略有停滯。換言之,高階產品動能不足,對大立光來說相對不利。而在晶片產業在不時有黑天鵝出沒搗亂下,主攻BMC(遠端控制晶片)的信驊下半年營收仍看好。信驊董事長林鴻明23日在法說會上直言,「全年營收增45%的目標可達陣,主要是受惠於整體伺服器市場需求及供應鏈回穩,第三季營收將介於第一季和第二季之間,第四季則會較第三季有較大成長,也會是全年高點。」外資法人傳出,美系一線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廠商在第三季開始調整庫存,減少資本支出,以減少2023年經濟前景可能放緩的風險。「對於近期的市況,第二季確實有出現客戶下修訂單的狀況,讓7月單月BB ratio(訂單出貨比)比較低,不過8月還是有機會超過1。」林鴻明直言不諱。市場傳雲端資料中心客戶調整庫存,信驊董事長林鴻明直言,營運狀況將在8月逐漸回溫。(圖/報系資料照)「不過信驊的毛利率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因為晶圓代工成本上漲,如果要維持同樣的毛利率水準,就要向客戶反映報價,但很難足額反映,換言之,信驊的毛利率將受到晶圓代工漲價影響。」一位關注信驊的法人說。相較於台股資金主要集中在蘋概股及半導體族群,台股第三季末的股王大戰,背後還有不斷電系統族群緊追,代表公司旭隼(6409)能否發威,將是今年下半年的重頭戲。
蘋果撐大局2/中國市場報佳音 蘋果加大差異訂價穩客群
蘋果新款iPhone 14將上市,到底會如何定價也引發果粉的好奇,市場普遍認為,為了反映零組件價格,蘋果將有可能會調漲報價100美元,但也有消息指出,入門款凍漲但高階款漲。市場眾說紛紜中,需求端捎來好消息,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為穩定新機供貨,中國經銷商支付的訂金,已超過去年的iPhone 13,甚至創下新高紀錄。」顯示中國市場的iPhone 14需求將可高於iPhone 13。台灣手機大盤商透露,相較於中國的供給需求缺口,台灣落差較小,因此非電信及授權經銷商以外的通路商,都是會先觀察產品官方訂價及國內預購時的銷售狀況,看哪款機種比較熱銷,才會來搶貨。例如前兩年,iPhone 12系列是 Pro Max比較搶手,但是iPhone13則是Pro較熱銷,因此今年iPhone 14的狀況還要再觀察。蘋果新機還未上市,法人普遍指出,通膨問題、美元匯率、iPhone定價等,將是影響蘋果iPhone 14銷售的三大關鍵變數。果粉的忠誠度,將是支撐蘋果對抗通膨的變數的關鍵。(圖/蘋果公司提供)研究機構IDC全球研究總監Nabila Popal表示,「今年年初,(手機)市場面臨供給不足,目前已轉變成需求端問題。」隨產能和生產提升,供應端已獲改善,但通貨膨脹和經濟不確定性已嚴重抑制消費者支出,所有地區的庫存都在增加。投資公司Bernstein指出,蘋果的生態系統跟用戶的忠誠度,將是對抗通膨的利器,因為蘋果產品定位在偏高階領域,當客戶群可支配收入影響較小,蘋果受到的傷害也將會是最小。研究機構TrendForce表示,蘋果今年下半年推出的iPhone 14系列將同樣推出四款新機,有別於以往,當中較受矚目的是僅於Pro系列採用最新處理器,除了顧及終端價格策略外,也更能突顯市場定位差異,在高通膨引起消費行為改變的趨勢下,可望廣納更多客源。原本市場傳出,今年iPhone 14訂價將較去年增加100美元,最新則傳出「凍漲」。韓國部落格Naver帳號yeux1122用戶發文轉述一家美國金融機構消息,「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趨緩下,蘋果高層決定,即將推出的入門款6.1吋iPhone價格將予以凍漲,以避免因為價格影響需求。」對於新機定價策略,法人從機種出貨比例推估。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iPhone14的高階機型若採用最新的A16處理器,將大幅推升其出貨比例,預估將從原本的40-50%,拉高到55-60%。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中國經銷商今年為iPhone 14支付的訂金比iPhone 13高,代表市場需求將比去年好。(圖/翻攝自壹讀官網、翻攝自phonearenr官網)「如果蘋果真的凍漲入門機種,但高階機種仍調漲,代表蘋果將利用產品的差異訂價來穩定不同的客群及公司獲利,由於入門機種續用舊款零組件,價格也可望調降,而高階機種也可因為漲價來反映成本,就可穩定獲利。」一位蘋果供應鏈主管說。無論影響蘋果新機銷量因素為何,占蘋果營收比重約20%的中國市場,在解封後傳出佳音,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原本第三季財測曾預期,中國先前封城將影響其在中國營收約40-80億美元,但是最後數字低於40億美元,最後大中華區交出單季營收146億美元,幾與去年同期的147億美元相當,代表中國需求仍屬強勁。」
Type-C大時代1/電子垃圾太多 蘋果難攖其鋒
有地表最強蘋果(Apple)分析師之稱的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日前重磅預期,蘋果將在2023年下半年拋棄Lightning接口,換用Type-C;《彭博社》接著報導,蘋果正在進行新款iPhone測試,以Type-C取代現有Lightning,以符合歐盟法規。對此,業界視為「蘋果總算放棄堅持8年多的Lightning接口,Type-C終於一統江湖」,連帶地,台廠眾家Type-C供應鏈中,有不少蘋果供應商受惠,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指出,「主要有USB控制晶片的威鋒(6756)、祥碩(5268)、創惟(6104)這三家。」回顧這二十多年來,擁有多家品牌3C產品消費者最苦惱的事情之一,就是不同規格的充電線一堆。2000年網路崛起時,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索尼(Sony)手機品牌百家爭鳴,但充電線卻互不能用,為要使電腦及手機等3C產品接頭相通,微軟及英特爾發起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開發者論壇,2001年訂出USB標準。隨著USB規範興起,一路演變Mini USB到Micro USB,2009年各大品牌廠跟進全球行動通訊聯盟協會,支持採用,2014年8月推出接頭不分正反的新接頭Type-C,更大獲市場好評。蘋果iPhone自成生態系,因此獨自採用Lightning接口。(圖/黃威彬攝)蘋果雖身為USB開發者論壇發起成員之一,但選擇走自己的路,2007年先推出使用30 pin(俗稱引腳)的連接線,2012年改推8 pin,定名「Lightning」。而就在Type-C被廣為採用後,蘋果直到2016年才將超輕薄Macbook air的充電口、USB埠等改用Type-C,爾後的Macbook、Macbook Pro等蘋果NB產品,Type-C也成為標配,唯獨iPhone仍堅持用Lightning。然2019年市場出現一大變化,微軟發表的Surface Pro 7,亞馬遜的Kindle Fire HD 10,Sony(索尼)最新遊戲機Play Station 5等,三大品牌的三款產品有了新交集,就是同步導入Type-C,使全球標準充電器規格更走向統一。更關鍵的是,為減少電子垃圾、環保需求,包括歐盟及中國官方直接立法推動Type-C。大陸工信部今年1月10日在書面回覆《關於統一智能電子設備充電器標準端口 進一步減少電子垃圾助力碳中和的提案》指出,當前智能終端市場形成了以Type-C接口為主,因此大力推進充電接口、技術融合,以便降低電子垃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歐洲議會則在4月21日公告,內部市場與消費者保護委員會(IMCO)以43票贊成對2票反對,通過支持電子裝置,包括筆電、平板、手機、電子閱讀器、智慧手表、藍牙喇叭等,全統一改為Type-C規格草案。據歐盟委員會研究,歐盟2020年大約賣出4.2億支手機及電子設備,多數用戶擁有3條充電線,但只使用其中2條。隨著Type-C將一統江湖,尤其蘋果iPhone市占率約為20%,一旦正式導入,光是手機所需用的Type-C數量,後市不容小覷,因此郭明錤在報告中指出,「對於相關供應鏈來說,相關供應商未來2年將成為市場關注重點。」手機等3C產品已成為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用品。(圖/黃威彬攝)
iPhone 14銷量恐遇逆風 郭明錤:最大挑戰是需求端
蘋果的年度大事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將在台灣時間6月7日凌晨舉行,重點在新Mac以及各平台的OS更新,但各界最關心的是預計在秋季發表的iPhone 14,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認為,今年iPhone 14銷量會遇到3個影響,其中需求端是最大挑戰。科技界的關注重點就是每年蘋果的WWDC以及秋季發表會,代表著接下來整年的科技趨勢;外界預測今年WWDC的重點在搭載M2晶片的新一代Mac,以及可能發表的蘋果頭盔。若論蘋果的營收比例來看,秋季發表會的iPhone才是真正的金雞母,約佔年營收50%;綜合外媒報導,今年iPhone將有4個機型iPhone 14、iPhone 14 Max、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由於mini版iPhone的銷量太差,因此今年確定取消。受到大陸當局針對新冠肺炎的封城政策影響,位在上海及衛星城市的組裝廠產能受阻,外界都在猜測8月底9月初是否能如期生產,趕上秋季發表會後出貨,目前確定的是iPhone 14 Max雖然進度落後但仍在可控範圍內,而蘋果也沒有因此延後出貨日。但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認為,今年影響iPhone 14銷量最大原因並非供應鏈,而是因為上半年全球總體經濟遭受通貨膨脹影響,使民眾開始精打細算,在前代機種還能使用的情況下,未必會掏錢換新機。
大陸堅持「動態清零」 蘋果產業鏈恐受影響釀出走潮
在中國堅持嚴格的「動態清零」政策背景之下,蘋果公司傳出調整供應鏈的消息。外媒21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為了因應中國大陸防疫政策等因素,已通知部分代工廠商,希望增加如印度、越南等中國以外地區的產量。以蘋果產業鏈涉及的量能之大,業界正密切關注是否會帶動新一波產業出走潮。全球蘋果供應鏈工廠數量分布。(圖/王璿靜繪圖)華爾街日報報導,分析師指出,超過九成的蘋果產品都是由代工廠在中國大陸製造的,例如iPhone、iPad及MacBook等。但是隨著中美衝突日益升溫,蘋果對大陸的嚴重依賴,已成為潛在風險。另外,大陸嚴格的防疫入境限制,讓蘋果在過去兩年內不得不減少向大陸派遣高層和工程師,使得蘋果人員親自檢查生產現場變得更加困難。除此之外,2021年大陸基於環保「一刀切」的政策目標下突然大規模的拉閘限電,不僅造成產業鏈大亂陣腳,也削弱「中國生產」的可靠度。知情人士指出,蘋果正和一些現有供應商洽談在印度的擴張,包括用於出口的生產。但分析師和供應商表示,由於中印關係緊張,和蘋果有業務往來的大陸代工廠在印度展開業務有困難,因此正將目光投向越南和其他東南亞國家。蘋果2021年公布的全球200大供應商清單中,共有610家工廠。其中,中國大陸的工廠數量最多,高達259家工廠(占比42.46%)。越南的工廠則有23家,領先東南亞各國,而印度的工廠只有9家。值得注意的是,蘋果4月宣布,開始在鴻海的印度清奈(Chennai)工廠生產最新的iPhone 13系列。根據此一生產計畫,蘋果所有暢銷機型,現在都是透過鴻海和緯創在印度生產。報導引述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雖然不少西方公司在中國都面臨類似問題,但蘋果的規模使其具有與代工廠討價還價的能力,只有像蘋果這樣的公司才能推動供應鏈轉變。中國大陸的清零政策備受外界批評。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稍早指出,清零政策行不通,「因為世界已經學會與病毒共存,因此中國必須改變戰略,否則(業者)將會用腳投票,去其他地方投資」。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10日則表示,考量到新冠病毒的特性以及對未來的預期,WHO認為中國的清零政策是不可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