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模組
」 太陽能 再生能源 太陽能模組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 綠能光電開發2025有望解套! 蔡佳晋:別讓川普有藉口逼半導體出走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18日召開理監事會,理事長暨寶晶能源*(6987)董事長蔡佳晋表示,過去因審查作業繁瑣冗長,讓地面型光電案場進度嚴重落後,不過2025年有機會露出曙光,可望谷底回升,希望讓台灣的「護國神山」半導體業者能買到綠電、度過難關,不要讓川普有藉口逼迫他們出走。受光電案場開發量放緩影響,中美晶(5483)宜蘭廠讓員工放假停工一事引發各界譁然。中美晶董事長徐秀蘭13日表示,因政府打黑及修正,很多項目延誤,2024年總裝置量至今只有1.8GW,加上美國政府以加稅方式封殺東南亞生產的太陽能模組後,導致大量的低價拋售,讓台灣太陽能業者腹背受敵,呼籲政府加速核准案場建置。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在2022年成立,會員數從創始23家,現在已達69家,因應各電子大廠減碳的綠能需求,原本應該是發展蓬勃的產業,但不少業者反應,因審核流程繁瑣冗長,加上先前不肖業者的弊案讓民眾觀感不佳,導致地面型光電進度落後,成本大增,收地困難下失敗率提高,最近連銀行都有些動搖,需要儘快將程序簡化。蔡佳晋表示,為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台灣應該四箭齊發,包括屋頂型、地面型、農電共生及漁電共生,目前屋頂型光電已提前達標,現在該重視地面型光電嚴重落後的原因,檢討用地問題,才能實現2026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0GW的目標,以及2030年占總能源比重30%的目標。蔡佳晋表示,近來政府已跨部會討論農地開發相關議題,並表態會支持產業發展,先前的限制有機會鬆綁,為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帶來一線曙光。蔡佳晋舉例,過去政策限制2公頃以下的農地種電,近三年,20至30公頃的地面型案場能被農業部核准的也少之又少,且常是「負面表列」後再正面表列,導致分散式大型地面電站從申請到逐次併聯完工,需耗費55個月,但以台積電 (2330)的永續報告書來看,海外公司都已100%使用再生能源,而台灣才10%,滿足台積電對RE100的需求應是當務之急。行政院已核定地方創生為國家戰略計畫,蔡佳晋表示,其實太陽光電的收入可促進農村產業復興,不排廢氣廢水,也可讓農業在碳循環中產生的大量碳排得以中和,光電與農村結合的地方創生是地面型光電發展的解方,也能讓地方居民有感,做到與農村共存共榮的光電產業。
獨家/「短暫交往」遭索償2億元 49歲董座在公司上市之日公開道歉認錯
太陽能模組廠有成精密(4949)9日以24元掛牌上市,一開盤就走出蜜月行情,一路衝高,尾盤收在35.45元,漲幅達47.71%,上午在證交所上市掛牌儀式上,五位高階主管開心擊鼓,獨不見創辦人、49歲董事長陳思銘的身影。據CTWANT獨家取得消息,陳思銘正身陷一場危機,內心飽受人生最大煎熬。CTWANT透過特殊管道,聯繫到陳思銘本人,他證實公司上市前夕到今天上午都沒有離開家,他也透過CTWANT發布一篇個人聲明,道出缺席原由,說明他今年初與好友、公司幹部A君之妻有短暫交往後分手,對家人、同事、股東造成的影響鄭重道歉。有成精密董事長陳思銘9日接受CTWANT專訪,吐露缺席上市掛牌儀式的原因。(圖/報系資料)據CTWANT的調查,陳思銘於2003年、28歲時與世交家族合夥創辦有成精密,現與家人同住。數年前,陳思銘結識A君,二年前,看好A君的工作能力而邀請至有成精密,給予的年薪約400萬~500萬元間。由於雙方家庭互有來往,在2024年初陳思銘與A君妻短暫交往,發現釀成大錯,在農曆過年後,向家人認錯且與A君妻和平分手。但自此而後,陳思銘有感於自己在工作上與A君可能因此造成互動生疏,擔憂恐造成的影響,內心不斷地自省與檢討二周後,決定主動向A君道歉,並於5月6日,也就是在有成精密興櫃轉上市掛牌的前三天,向A君坦承不諱,且願扛起責任,給予在自己能力所及合理範圍內補償。接下來的發展,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在這短短三天內,A君方與陳思銘方多次協商。據了解,A君方與陳思銘方溝通過程中,清楚就陳所提出500萬元賠償金額表達「過低」,並認為陳之行為與處理態度,無法彌補賠償對A君的傷害。豈料,公司興櫃轉上市的重要日子前夕,也就是8日晚間深夜11時許,演變為A君本人與一群人匯聚在陳思銘住家大樓一樓,還當場透露索賠金額要2億元,陳思銘在顧及家人和社區安寧後,不予回應。今天,公司在證交所掛牌上市之際,陳思銘選擇在家陪伴家人,A君則繼續向陳思銘方表達,提醒「一旦該案未達成和解,不僅會嚴重影響陳思銘的家庭、名譽,未來還恐將面臨的訴訟,涉及到的求償、事實的公開、損害配偶權所導致的剩餘財產等相關賠償事宜」,並要求「在今天下午2點半以前,提出一個合理的金額。」面對眼前處境,陳思銘深思後決定公開認錯並道歉。CTWANT訪問到陳思銘,他直言,「整件事都是我個人做錯事,我很非常對不起家人,也對帶給公司、股東的影響感到歉意。」陳思銘的公開道歉聲明內容如下:我要沉重地向社會大眾、股東、我公司的同仁致歉,因為我做了一件不可原諒的事,我和我好友兼好同事的太太發生了短暫交往,無論在任何層面,我都不值得同情或原諒;這段時間,我已經先向無辜受害的好友當面致歉,因為種種因素,我選擇以此方式向各界表達歉意。我的迷惘、不理性,鑄成了大錯,傷害了我的好友和家人,也深切地影響了與我一起打拼事業的同仁,辜負大家對我的信任,我再次深深地向各位表達深切的歉意。自從我出社會創業以來,一直將心力投注在事業上,這樣的心態使我忽略自身應有的修為。懇請各位朋友不要再追問此事,讓這位無辜受害的好友或是公司的同仁得以有平靜的生活,我會獨自面對後續可能的司法責任。公司這段時間的營運,從來沒有因為我個人的私德而受影響,公司每位同仁都是戰戰兢兢守著本業,正因為這群盡責的同仁,公司才沒有因為我的荒唐行徑而偏廢,也請社會大眾及股東繼續支持及信任公司與每位堅守崗位的同仁。
太陽能大廠遭駭客攻擊 聯合再生:工廠已停工
綠能國家隊太陽能模組大廠聯合再生,11日就傳出遭駭客攻擊,公司隨即重訊表示,工廠已經停工,損失難以估計;資安專家指出,若以上市櫃公司來說,被攻擊到停工,應算是今年以來最嚴重的駭客攻擊事件。聯合再生表示,公司部分資訊系統遭受駭客網路攻擊,事發當下,資訊部門已全面啟動相關防禦機制與復原作業,同時與外部資安公司技術專家協同處理。目前對所有網域(頁)及相關檔案做全面徹底的掃描檢測,高標準確保資訊安全後,即能以日常備份資料復原運作;由於遭到攻擊,工廠處於停工狀態,可能損失及影響持續評估中。聯合再生10日開盤價為11.45元,收在12.5元,不少被套牢的股民解套,11日開盤價12.7元,宣布遭到駭客攻擊後,盤中一度下跌至12.05元,最後拉回12.15元。資安專家私下透露,從聯合再生的外部資訊去檢視,其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並不高,最有可能的是ERP系統或者財務資料遭到勒索軟體攻擊,但正常來說並不影響生產線運作,工單、料件管理可以轉為人工紀錄;1名內部員工也在股市社群透露,公司為生產線與電腦作業沾不上邊。聯合再生最初在國發基金允諾投資下,由新日光、昱晶與昇陽科3家太陽能公司合併而成,目前國發基金、經濟部耀華管委會持有約11.9%股權,主要希望能成為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國家隊,但日前因太陽能案場開發違約事件,頻遭藍白立委公開點名。
彭博2024年全球最值得關注50家企業 台灣這家公司登榜
彭博9日公布一項羅列全球2024年最值得觀注的50間企業評比結果,分析師評選出今年最值得關注的公司,其中包括Google母公司Alphabet 集團、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外,台灣晶片大廠聯發科也上榜。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半導體大廠聯發科技(Mediatek)成為台灣唯一上榜企業,根據報導,由於全球市場對智慧手機需求不斷成長,包括行動設備和物聯網的發展,都使得聯發科技收益可能出現令人驚喜的成績,加上聯發科研發的手機晶片,有可能進一步與對手高通(Qualcomm)在競爭過程攻城掠地,除此之外,聯發科和Meta、NVIDIA等國際科技集團的策略合作,有助於該公司產品攻下包括虛擬實境(VR)以及車用、桌上型電腦等市場。這項評比從金融到食品業等各行各業約2000家企業,分析師依據建議清單評選出今年值得關注的50家公司,其中以科技業和金融業最多,各占7個名額,科技業上榜的企業除了聯發科,還包括美國電腦軟體大廠奧多比(Adobe)、日本半導體精密加工設備商迪思科(Disco)等。金融業方面多為銀行,像是匯豐銀行(HSBC)、中國工商銀行(ICBC)、美國儲億銀行(Truist)、沙烏地阿拉伯銀行拉吉希銀行(Al Rajhi Bank)和英商巴克萊銀行(Barclays)等。通訊業方面則是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迪士尼(Disney)、叫車服務業者Lyft和線上約會服務公司Match Group都上榜,在非消費必需品產業方面,除了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Amazon.com)、英國豪華跑車品牌奧斯頓馬丁(Aston Martin)、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等。醫療服務業上榜的有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百濟神州(BeiGene)、丹麥製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和美國藥廠禮來公司(Eli Lilly)、美國醫療器材商波士頓科技公司(Boston Scientific)和美國最大醫院營運商HCA。能源產業方面上榜的企業有4家,分別為美國液化天然氣最大供應商Cheniere、中國最大民營能源企業新奧能源(ENN Energy)、美國石油及石化業巨擘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美國薄膜太陽能模組製造商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這項分析評比也指出,企業受到人工智慧(AI)發展及全球暖化效應日益嚴重的影響外,對通貨膨脹和可能降息,及烏克蘭和加薩的戰事、車輛轉向電動車發展以及中國陷入房地產市場等困境影響也至關重要。彭博2024最值得關注50家企業 台灣聯發科唯一上榜。(圖/翻攝自X)
還喬不攏!2024綠能躉購難產
還喬不攏!往年都在前一年底公告的年度再生能源費率,2024年版卻遲至現在還沒有蹤影。主要是太陽能模組價格走跌,按公式政府要下修平均4.4元的太陽能躉購費,但業者以工資上漲、通膨未降,主張維持原價。雙方還須提資料佐證溝通,能源署表示,最快本月底才能定案預告。國內再生能源主要依據政府的電能躉購制度(FIT),由台電保證收購20年,費率則照每年成本等各項因子去調整,因此每年高低,不僅攸關業者經營獲利,更與消費者荷包有關。另外,光電費率如過低,恐影響業者興建意願。而2023年太陽光電建置併網量約12.12GW,已經落後目標量14GW;目前光電發電1年有100多億度,約占總發電量4%。隨著規模化成本下修,過去太陽光電費率每年約調低1%到3%,但2023年因為原物料、鋼材、人力成本等通膨高漲,最後維持原價不下修,算是罕見。目前屋頂型每度收購4.5元、地面型4元、水面型4.3元。另外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已上路,雖然出現0元競標流血價,可是第二階段遴選風場,至今仍有一家後來遞補的海峽風場尚未簽約。因此2024年度仍會公布離岸風電費率,但是否從現行4.5元往下調,尚未確定。離岸風電下個趨勢「浮動式風場」,經濟部要先選出2到3個示範風場,今年也會首度公布浮動式風電費率,先前風電業者已呼籲要提出具有誘因價格,但過高又可能被質疑圖利,屆時高低會受檢驗。主要關注的太陽能費率,目前經濟部已與光電業者開過3、4次會,雙方仍有歧見。光電業者指出,鋼構、水泥基樁、線材成本變化不大,但確實模組因大陸生產過剩,低價傾銷,價格有下滑,政府按照公式躉購費率要下費率。可是因應晚上用電,電力調節器工作時間變長,增加的經費也應該納入期初成本計算。太陽光電系統商業公會理事長廖禎松指出,模組雖有走跌,但波動仍很大,有可能年中又漲回去。廖進一步指出,再來就是通膨因素仍在,也影響工資上升。因此成本有走跌也有增加,業者主張今年費率不要調降,鼓勵建置,這部分還在溝通中。能源署官員說,相關成本意見都已在收斂中,1月底應該會預告,再看業者有無意見,等正式公告後,會回溯元月適用。
從聖誕燈到車燈1/放棄全球最大LED聖誕燈出貨商 聯嘉董娘靠創新光源成「這家車廠」指定供應商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七月中傳出將到印度,興建年產能50萬台的電動車工廠,售價約2.5萬美元,再度引爆全球EV熱潮,台系供應鏈重回市場關注焦點,包括連接線束有貿聯-KY(3688)、車燈有聯嘉(6288)、機構件有乙盛-KY(5243),其中,從LED慘業翻身蛻變為車燈大廠的聯嘉,堪稱起死回生的最佳案例。特斯拉在2008年開始銷售首款電動車Roadster,接著依序推豪華房車Model S及SUV上掀車門休旅車Model X等高階車種,直到2016年才發布首款入門車款Model 3,隔年上市進入量產,也同步建立供應鏈,而早在2008年為了企業永續而就決定切入車燈領域的台廠聯嘉,便以節能、節流成功打入特斯拉供應鏈。依聯嘉今年6月法說會資料,自2019年起,美國每年平均每6.2-9.4輛新車,就有一輛新車使用聯嘉光電所提供的LED光源模組,而2023年前5月,美國平均每9.1輛新車中,就有一輛車使用聯嘉的產品。而今年前5月營收為17.45億元,年增率12%,產品比重以車燈應用最高,達90%,綠能產品為8%,工業應用則為2%。特斯拉的Model 3,堪稱是聯嘉耕耘車燈市場超過17年最成功的代表作。「我們從最早Tier 3的元件供應商,提升到Tier 2的模組供應商,再到Tier 1.5,提供創新光源設計給車廠,再交由Tier 1的車燈廠來生產。」聯嘉總經理黃昉鈺曾說,「如果可以用100顆的LED能完成的設計,就不要用120顆。」歷經十餘年的技術磨練,聯嘉從原本的光學元件供應商,躍居成為特斯拉及多家車廠的創新光源設計廠。(圖/翻攝自聯嘉臉書)除了獲得特斯拉美國廠Model 3及Model Y訂單,其他包括通用、福特及克萊斯勒等車廠,也都採用聯嘉的LED車燈。「聯嘉切入車燈領域成功的契機,則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當時車廠因為資金問題,選擇尋求外部的光源供應商,讓聯嘉有機會一展長才。」一位LED退休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談起聯嘉,就不能不提創辦人暨董事長黃國欣,1956年出生的他,從清大畢業2年後取得台大機械材料碩士,1987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博士後進入美國惠普公司(HP)光電材料研發部門研發「有機金屬氣相磊晶法(MOVPE)」,並擔任專案負責人。1993年,黃國欣應工研院之邀,放棄HP工作,舉家返台,創業成立國聯光電,當時這是全球第三間能夠生產超高亮度LED晶粒的公司,也讓黃國欣博得了「台灣LED教父」之稱,除了國聯光電外,也另外成立了中下游燈具廠聯嘉,由妻子黃昉鈺負責營運管理。原本一路順遂的國聯光電,在2005年引進策略投資人萬海集團,卻在同年3月,黃國欣在董事會上「被告知」離職,也讓國聯後來併入晶電。國聯被晶電併掉後,只剩下聯嘉等中下游公司,黃國欣只能轉而做起交通號誌、照明等LED下游生意。事實上,近20年來,台灣LED產業命運多舛,面對陸廠及韓廠的殺價競爭,從藍海殺成紅海,與面板、太陽能模組及DRAM並列四大慘業。「有一年全球LED聖誕燈出貨120萬串,聯嘉就出貨了100萬串,但為了要讓公司能長久經營,我們決定跨入門檻高、技術層次高、追求零缺點的汽車產業,現在的客戶會選擇用LED,就是要提升用電效率、節能減碳,只要我們技術好,就有優勢可以談。」黃昉鈺認為黃國欣的專長在研發,應該要重新創業。聯嘉是具有上游晶粒、中油模組及下游燈具的一條龍LED車燈廠。(圖/翻攝自聯嘉臉書)在LED產業驚滔駭浪中,經歷事業遽變三年後的聯嘉決定轉型,直接結合既有的交通號誌、聖誕燈等燈具經驗,轉型創新光源設計領域,以切入門檻更高的車燈市場。法人指出,汽車產業是相當封閉的產業,認證時間長,但特斯拉的橫空出世,反倒成為新業者的機會,像是貿聯-KY原本只是在資通訊領域的連接器廠,就跨足了汽車領域,聯嘉也一樣,雖然認證難度高,但是「黃昉鈺切入車市時就設定,要比競爭對手節能超過20%、成本也低超過20%的目標,因此打敗已經跟特斯拉談了2-3年的韓廠LG,拿下特斯拉Model 3的訂單。」「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LED產業,能夠整合上下游的才有勝出機會。」一位LED廠高層說。聯嘉的優勢就是垂直整合,從上游的晶粒,到中游的光學模組,到下游的燈具,算是台廠產業鏈專業分工的一個異類。有鑑於美國仍是電動車的主要市場,聯嘉在2021年12月在密西根設廠,以就近供應客戶需求,接下來還有第二期、第三期的擴廠計畫。
友達攜手中美晶 強化台灣太陽能本土產業鏈
為掌握全球淨零政策的龐大綠能商機,以及台灣政府持續推廣的再生能源政策,友達(2409)攜手中美晶(5483),雙方將強化台灣能源本土產業鏈,透過在地供應共同打造高品質及高效能的太陽能產品,也期待透過強強聯手,發揮最大的垂直整合效益,一起搶攻再生能源轉型商機。本次友達與中美晶,共同簽署長期電池供應合約,由中美晶為友達太陽能模組供應大尺寸高效能的M10太陽能單晶PERC電池。友達長期深耕台灣及海外能源市場,其高品質的太陽能模組的關鍵元件高效太陽能單晶PERC電池便是由中美晶生產。友達的高瓦數模組產品除了可廣泛運用在各類型的場域,例如大型電廠/漁電共生/農電共生/商業屋頂;同時透過友達自行研發的太陽能發電監控系統,企業/民間用戶都能及時且有效的掌握發電效益,為後續維運作最有效的規劃與資源分配。友達太陽能模組品質長期受到台灣及國際一線大廠的肯定與支持,為符合客戶規範,友達特別在台中園區引進與認證機構相同的可靠度測試設備,經過國際原廠校正與認證,可完整符合台灣VPC品質規範及國際可靠度認證。為滿足友達大尺寸高效單晶PERC電池的強勁需求,中美晶已搶先於2022年完成全新產線M10兼容G12的擴產計畫,平均效率將可達台灣業界最高的23.5%;產品可靠度如光衰/熱光衰/MLT等,皆符合友達/台灣/國際的各項標準規範,並且可在未來持續推升平均效率,同時也呼應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與全球太陽能產業接軌。
綠能發酵股3/台電十年電力強韌計劃5645億元大發威 法人點名「這4家標的」
看展覽找投資標的,是台股投資人常用的選股方式,加上綠能話題方興未艾,哪些標的可以投資?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指出,台達電(2308)、聯合再生 (3576)、元晶(6443)及康舒(6282)可以列入觀察名單。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也點明,台電日前宣布為期10年的電力強韌計畫,總金額高達5645億元,包含短中長期各項工程,2年內將加速辦理執行中的韌性工程並強化系統保護及防衛能力,5年內持續推動電網分散及強固工程,10年將完成3大樞紐節點分散工程及相關長程計畫,除全面提升全國電網面對突發事故的因應能力,並為2050淨零轉型目標做好準備,除了重電等廠商外,在創能、儲能領域頗有布局的台達電、康舒等也將受惠。包含短中長期各項工程,2年內將加速辦理執行中的韌性工程並強化系統保護及防衛能力,5年內持續推動電網分散及強固工程,10年將完成3大樞紐節點分散工程及相關長程計畫。其中台達電是最早投入儲能應用研發與製造的廠家,從2017年完成台電示範系統起,至今已完成電力交易輔助服務、傳統電廠緊急備援、微電網、太陽光電廠、工業用電大戶、電動車充電站等應用型態,建置經驗完整,未來台電不只要發電,也要儲能,台達電理應是第一個合作對象。康舒則是在今年初拿下台電智慧電表標案,宣告從傳統的電源供應器,跨足到智慧電表領域。聯合再生在能源展推出能源高效能一拆解太陽能模組產品。(圖/周志龍攝)台達電在充電樁布局逐步發酵,目前出貨已達150萬台,另一方面,北美新廠預計明年底完工投產,將擴大未來儲能、電動車業務版圖。10月初股價創波段新高後,近期間股價在258.7-275.5元之間來回震盪,目前季線上揚為股價提供有利支撐,只要再次突破275. 5元則將有機會再創新高。聯合再生9月營收19.21億元,月增24.4%,年增55.6%,月增幅度冠居同業,股價長期守穩下方19元支撐,並在上方24元壓力區之間作來回震盪,近日受惠能源展及產品及9月業績利多,股價由低走高,短線若能價量站上季線則有利後續往上再次挑戰24元壓力位。反之,則將拉回測19元支撐。元晶9月營收衝上7.73億元,月增3.8%,年增62.5%,元晶股價也是長期走在下方27.3元支撐及上方49.5元壓力作來回震盪,近日同樣受惠能源展及美國設廠及9月業績利多,股價由低走高,短線若能價量站上季線則有利後續往上再次挑戰43元短壓,反之,則將拉回測29.5元下檔支撐。康舒近年積極擴張新能源領域,目前全台已投資建置近容量達150MW的電廠,其中91MW併網發電中,預計2023年第一季再增加45MW併網容量,累計將達到136MW併網發電量。康舒股價在今年5月10日見低點26.3元後 反彈走升至8月1日高點32.6元,後續股價拉回至26.5元已逼近前低26.3元前低位置。短線股價若能再次止穩往上,則有機會形成半年以上的底部型態,有利股價走波段漲勢。法人表示,元晶短線若能價量站上季線則有利後續往上再次挑戰43元短壓,(圖/周志龍攝)
躉購費率「只降不升」慣例將打破? 太陽能業者搶進成贏家
近日有太陽能業界人士透露,蔡政府為衝刺國內太陽能裝置達標,正研擬調升明年太陽光電躉購費率,打破過往躉購費率幾乎「只降不升」的慣例,藉此刺激國內裝置意願,讓國內太陽能市場維持供不應求榮景,元晶(6443)、聯合再生(3576)、茂迪(6244)、安集(6477)等業者成為大贏家。目前國內太陽能模組產能來源以元晶、聯合再生、茂迪、安集四大業者為主,相關模組廠近年來為搶得更多市場商機,正積極加速擴產腳步,加上近期政策持續鼓勵太陽能光電建置,藉此因應通膨所帶來的影響,讓國內太陽能系統業者能維持一定的投資報酬率。 蔡政府再度下猛藥,對付通膨造成原物料報價上揚,期望協助台灣完成2025年太陽光電建置量達20GW的目標。不過,蔡政府力挺國內太陽能發電的決心,早已從過往的政策看出端倪,不僅去年下半年為了激勵光電裝置量提升,祭出優惠加碼措施,今年下半年的躉購費率更維持與上半年一致,打破原先下半年通常低於上半年的慣例。針對明年光電躉購費率將與今年持平,甚至可能上調,經濟部能源局回應,目前還在依照以往程序收集相關成本參數,做為明年躉購費率擬定基礎,針對未來躉購費率走向尚未有定論。國內太陽能業者認為,躉購費率一向是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的風向球,今年因上、下半年維持一致;此次調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太陽能電廠的投資報酬率能維持在一定水準,否則很可能會被通膨吃掉獲利,自然不會有業者想繼續投入開發,拖累國內太陽能光電建置腳步。由於過往光電躉購費率大多只降不升,藉此讓政府補助能隨著時間緩步退場,因此近期市場傳出明年光電躉購費率將調升的消息,實為罕見,正顯示出政府為了達到再生能源轉型目標,對太陽能產業的補助絲毫不手軟。
太陽能產品洗產地進口暴增 蘇震清要求王美花正視
為配合政府推動綠能政策及能源自主規劃,台灣本地太陽能面板製造業依政府要求大幅加碼投資50億元,立委蘇震清今(14)日卻指出,今年前3月太陽能模組進口量竟比前4年的進口總額還多3成,且疑似有廠商透過東南亞洗產地的方式,進口被禁止的中國大陸模組,他要求經濟部長王美花正視,能源局及工業局更應積極研商對策。蘇震清表示,台灣是僅次於對岸的全球第2大光電模組製造國,過去中國大陸以補助、低價傾銷太陽能模組給全世界,已摧毀日本和歐洲等本土製造商,台灣由於限制對岸模組進口,加上國內政策支持,才有今日成績,但現在國內模組產業正面臨極大挑戰。他說,近期大幅進口的東南亞製模組,可能來源為中國大陸廠商,相關懷疑並非空穴來風,美國今年3月28日已針對大陸廠商透過東南亞規避傾銷稅展開調查。蘇震清認為,太陽能模組近期進口暴增,除了可能違反我國現行禁止中國製太陽能電池及模組產品進口的法規外,台灣多颱風、地震,若依賴進口模組,遇到大規模損害後,恐面臨備用品船期問題,若不能及時更換,甚至可能影響國內供電穩定。蘇震清也強調,由於今年第一季的進口量已遠超過之前4年加總,經濟部等行政部門應積極調查是否有洗產地的產品,違反規定業者,若情節重大恐涉刑事責任;於美國調查東南亞太陽能模組之際,台灣應盡全力防堵轉口傾銷,能源自主將成為另類國安危機,政府相關單位必須注意後續發展。蘇震清近日邀約能源局、工業局及多家太陽能產品製造業者,共同與會討論大陸製太陽能電池及海外模組洗產地,並轉口傾銷台灣等問題。針對海外太陽能模組大量進口,蘇震清要求太陽能製造業者應承諾足額優先供應國內需求,如有不足,再以海外進口模組補足,能源局對此表示同意;有鑑於美國商務部針對東南亞製模組展開調查,行政單位也必須跟進,能源局應立即與進出口相關單位落實管理。蘇震清也認為,國內光電的躉購電價是依照我國面板製造成本等相關參數經公式計算所得,若以國人納稅錢補貼不法洗產地的光電案場更是於情不合,若經查有違反相關規定,必需追溯案場所得,並課以罰鍰。
受頂級家電、電視強勁需求 LG電子2021年營收74.72兆韓元創新高
LG電子(LG)公布2021年財報,全年營收達74.72兆韓元(631.6億美元),刷新歷史紀錄,較2020年成長28.7%,主要受惠於頂級家電和OLED電視銷售增長。營業利益為3.86兆韓元(32.7億美元),較前年下降1%,基本持平。此外,LG也公布第四季單季營收創紀錄為21.01兆韓元(177.6億美元),較前年同期成長20.7%。第四季營業利益則為6,777億韓元(5.7287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下滑21.4%,主要歸因於原物料和全球物流成本上漲。LG表示,2022年商業環境仍充滿挑戰,LG將更進一步改善成本結構、擴大其在全球頂級電器和電視市場的能見度以及競爭力。受惠於健康家電的優異表現,LG 生活家電暨空氣解決方案事業部2021年營收再創紀錄,達27.11兆韓元(229.2億美元),較前年成長21.7%。由於原物料和全球物流成本上升,年度營業利益為2.22兆韓元(18.8億美元),較2020年下降2.9%。而第四季單季營收創紀錄,達6.52兆韓元(55.2億美元),比2020 年同期增長17.7%。疫情期間消費者對頂級電視的高度需求,也讓LG 家庭娛樂事業部2021年營收增長30.6%,達17.22兆韓元(145.6億美元),營業利益較前年同比增長18.1%,來到1.1 兆韓元(9.2968 億美元)。另外因歐洲與北美地區對高規格OLED和大尺寸電視的需求增長,第四季營收為4.99兆韓元(42.1億美元),較前年同期增長16.4%,也比第三季成長19.2%。LG 車用零組件解決方案事業部2021年營收較前年成長24%,達7.19兆韓元(60.8億美元),首次超過7兆韓元。而受到COVID-19變種病毒不確定性影響下,使得車用晶片供給短缺,全球汽車市場嚴重供需失衡,第四季營收則為1.68兆韓元(14.2億美元),較前年同期下降12.3%。LG 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2021年營收達6.96兆韓元(58.9億美元),較前年成長15.8%,但因物料成本上漲以及供應鏈眾多挑戰,年度營業利益為1,443億韓元(1.2198億美元)。由於頂級電腦和電競螢幕需求提升,第四季營收較2020年同期增長14%,達1.72兆韓元(14.6億美元)。然而全球物流成本增加、競爭加劇與太陽能模組銷售降溫,導致第四季351億韓元(2,967萬美元)的營業損失。
大咖憂心3/『缺電』下的指標概念股 光電、風電、儲能及電業吸晴
今年以來,全球「缺電」連環爆,先是大陸大規模限電,接著印度、日本及歐盟各國天然氣、能源及電價也翻漲,台灣在12月中舉辦四大公投後,引爆「2022缺電」議題,連帶地,「能源概念股」成了熱門的投資題材。永豐金證券表示,檯面上能源相關概念股包括除了太陽光電、風力發電、沼氣及生質能源等族群,還有儲能及電業相關個股。太陽能包括聯合再生(3576)、達能(3686)、茂迪(6244)、元晶(6443)、安集(6477)、長興(1717);風電有永冠-KY(1589)、上緯投控(3708)、世紀鋼(9958);儲能的台達電(2308)、漢翔(2634)、綠電(8440)與焚化發電廠崑鼎(6803)、電業的森崴能源(6806)、與甫在近月公開發行的雲豹能源(6869)及泓德能源(6873)等,都市場上引人注意的能源概念股。安集科技的太陽能電廠截至今年10月底,裝置容量已達83MW,明年則有100MW,躍升為能源概念股;圖為董事長黃國棟。(圖/報系資料庫)聯合再生方面,9月台南儲能AFC專案開始對營收有所貢獻,且打入中南美洲大型電腦設備廠商供應鏈,第4季起對客戶供應中小型儲能系統,儲能營收之貢獻將於第4季逐步放大。元晶有鑑於市場需求,斥資7億元在新竹湖口廠建立大尺寸太陽能電池產線,新電池產線年產能可達400MW,未來導入12吋晶片規格,電池年產出可達500MW,屆時高效能電池年總產能可達1GW以上。以太陽能模組及電廠營運為主的安集,太陽能模組部分自用,目前太陽能模組產能200MW,預計明年達到250MW。太陽能電廠截至今年10月底,裝置容量已達83MW,預估今年底達到90MW,明年則有100MW。上緯聚焦風電材料開發,近年積極發展碳纖拉擠碳板、碳纖預浸布等,將碳纖維應用在風電葉片,已經陸續打進三菱重工、奇異(GE)、大陸金風等國際大廠供應鏈。世紀鋼的風力發電產品交貨進入高峰期,傳統鋼構事業也穩定,法人預估今年營收上看90億元,將創新高。加上明年在手的風電訂單與傳統鋼構產業供不應求,明年營收挑戰100億元。再生能源受到天候因素的影響甚鉅,太陽能晚上無電可發、風電晚上才是發電重要時段,要發揮再生能源最大效益需透過儲能系統提高電力備援,圖為漢翔今年上線的儲能系統。(圖/翻攝自漢翔臉書、報系資料庫)漢翔航太工業服務跨產業,與台達電合作在台中廠區建置5MW儲能系統,已通過台電動態調頻備轉輔助服務能力驗測,並取得首批專業人員資格,正式跨足綠電儲能服務市場。從11月的單月營收來看中, 安集、元晶和達能等營收年增都是翻倍,而茂迪也有逾9成的年增,聯合再生則是逾4成年增,展望2022年的太陽能市場,在全球供應鏈的帶動下,將開出200GW的水準,年增達到2成。
聯合再生三方面布局迎來轉機
台灣太陽能模組大廠聯合再生,從純製造業轉型跨足系統及儲能建置,三年、三方面布局,將在今年迎來轉機,目前在北美洲、歐洲、拉丁美洲、中東及亞洲等地建置超過600MW電站,聯合再生董事長洪傳獻誓言,目標五年內要於海內外持有1GW電站,為公司創造穩定現金流、讓股東賺錢。2018年,由三大太陽能廠大廠新日光、昱晶、昇陽光電合併成立,聯合再生是台灣太陽能模組出貨占比第一的龍頭廠商,去年全台1.5GW太陽能併網量,聯合再生市占超過四成,今年已取得多個指標型專案,在手訂單已超過既有產量,預計今年將擴產500MW以上。洪傳獻指出「當初合併是為轉型,將過去專注在太陽能電池及模組的核心技術與經驗,擴大運用在系統與儲能端,如今各面向初步皆有所斬獲。」聯合再生太陽事業部持續擴建,今年將增加400MW的電池、模組,盼根留台灣;太陽能系統事業部至今年第二季,在台灣共接獲213MW系統電站,占政府釋出公標案的六成,預計在台灣投資百億;儲能事業部則標下台電南鹽田儲能系統建置採購標案,是台灣目前最大單一案場,更首次與法國知名百年電池大廠Saft合作,確立聯合再生於儲能系統建置實力。當世界各國以「零排放」為目標,走向「零碳經濟」,能源供給正面臨巨大變革,轉型再生能源是全球趨勢也是共識,台灣則規劃二零二五年,再生能源要占發電量20%,太陽光電裝置量要達20GW,目前內需市場仍有14GW需求尚待滿足。照理來說,太陽能需求強勁,模組廠的報價調漲,為何至今仍為能有獲利?洪傳獻指出,關鍵在於「供需」,太陽能產業有過前車之鑑,按照政府規劃,平均每年應有2GW的市場需求,本土業者也都有默契,將產能控制在2GW內,但實則每年真正市場太陽能系統建置量約1GW,如今又面臨上游漲價、下游殺價處境艱難,也是自紅色供應鏈之後,至今仍難以獲利原因之一。太陽能裝置量始終未能達標,最大的原因在於台灣「缺地」問題,政府應於疫情稍緩之際,重新正視能源議題,洪傳獻建議,能夠開放農電共生、低地力與地層下陷區直接容許施作太陽能,才得以縮短地目變更、出流管制計畫等導致開發期延長的問題。此外,想真正解決缺電問題,應盡快建置「分布式系統」,但可惜至今仍未見政策扶植儲能產業的實際作為。聯合再生從純製造業轉型包括系統及儲能,多角化布局有望為公司創造穩定現金流,但洪傳獻表示,不會放棄製造業,因為製造業提供在地大量的就業機會,帶領國家GDP成長,是立國之本。他與執行長都帶有使命感,要為國家創造更好的永續環境,落實企業責任,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讓公司賺錢對得起股東。
LG宣誓2030碳中和2050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
LG 電子公告最新《LG 電子永續報告書》,當中最大亮點是宣示在2050年前達成全面使用再生能源的永續發展目標,承諾於 2030年實現「碳中和」並將製造階段的碳排放量減少至2017年的一半。LG規劃能源轉型計畫將從北美開始,採分區執行,預計今年內,所有辦公室與製造廠將全面改採再生能源供電。在韓國以外的LG廠房則盼能在未來四年內,實現以50%的再生能源供電,目前LG在全球擁有140個營運中心。做法上,包括在公司建築物安裝LG高效太陽能板、允許公司與發電商簽訂購電協議、使用「再生能源憑證」(Renewable Energy Credit,REC)以及參與韓國當地的「Green Premium」計畫,直接向韓國電力公司(KEPCO) 購買乾淨能源。此外,LG透過參與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計畫,投資開發中國家的減碳行動,取得已驗證減量額度(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LG將透過CER的交易、買賣與使用,以達到京都議定書的碳排減量目標。舉例來說,LG在印度諾伊達(Noida)工廠安裝裝置容量達3.2MW(千瓩)的太陽能模組,發電提供LG辦公室使用。
太陽能模組廠與系統廠協調會仍在原點 盼沈榮津帶領破冰
太陽能模組廠與系統廠合約紛擾未止,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出面協調希望雙方盡快達成協議,市場上也傳出雙方已達成協議,對此,與會的系統業者表示「還在原點」、「若交不出貨,協調都是多餘」,與會的多家系統業者口徑一致直言模組業者沒有誠信。國內紛擾數個月的太陽能模組廠對系統廠未依合約走漲價一事,沈榮津上週五出面協調後,市場上也傳出爭議落幕,對此,系統業者直言「沒有」、「還在原點」,目前狀況是「長官為了綠能長期的發展,希望要往好的方向走。」至於爭議已經落幕,這是「自行意測的,還是在原點上。」根據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統計,此次模組漲價事件中,與聯合再生能源出現紛爭的前三大系統廠合計有180MW採購合約,市場價格高達16億元。先前已提告聯合再生能源的韋能能源表示,與聯合再生能源沒有協商新的協議,透露「模組場一切都是未知數,也有空談的可能。」據了解,韋能因有雲林案場併聯的壓力,加上當初得標時明定不能使用國外模組,目前已尋求國內其他模組廠來填補缺口。與會的廠商指出,目前感受到的狀況是模組廠「有些頑強、有些偏頗、有些消極抵抗當中。」要解決此紛擾,認為解鈴還需繫鈴人,若是卡在面子拉不下來要怎麼談?建議雙方談判的方向可以用新訂單來補償價格,舊的合約得依循合約精神。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對此呼籲,政府應當先檢討當前投資電廠所提的躉購物價5.25%的獲利率問題。
坐地起價我最大1/模組廠集體漲價 逾400家太陽能系統業者合約吃悶棍
炎炎夏季用電日益吃緊之際,聯合再生能源(3576)、元晶(6443)、茂迪(6244)等6家太陽能模組製造大廠卻被控集體毀約,坐地起價,要求用新價格才出貨,太陽光電系統業者新加坡商韋能能源,已向聯合再生能源提告。不過,大約400家系統業者只能咬著牙吃悶棍,而模組漲價已拖累今年全台太陽能裝置容量安裝進度。聯合再生能源去年與韋能能源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攜手開發太陽能電廠,如今卻對簿公堂。左圖左為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圖/翻攝自台灣好報網站、韋能能源官網) 本刊調查,太陽能模組製造廠以原料硅片(矽片)漲價為由,3月起漲至今逾4成,有系統業者控訴,模組製造廠被政府補貼保護了5年,卻仍無競爭力,政府應該開放進口模組,以免2025年太陽能發電達到20GW的政策跳票!一家小型系統業者出示與聯合再生能源人員的對話紀錄,指出聯合再生能源漲價態度強硬,他只好咬牙買單,並附上發票證明模組價格上漲。(圖/讀者提供、王永泰攝)原物料大漲下,台灣太陽能產業供應鏈爆出模組價格飆升,陷入斷鏈困境。6月17日,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公開建言,要求政府「多元開放國外模組及電池產品進口」;6月底,包辦台灣太陽能模組七成市占的3大模組製造廠及電池廠──聯合再生能源(URE)、元晶、茂迪及中美晶,也破天荒共同「發聲反制」力阻開放,「此舉將讓台灣成為大陸模組的天下」,強調「上游原物料上漲才是走升的主因」。聯合再生能源、元晶、茂迪與中美晶為台灣模組及電池製造大廠,前三者包辦太陽能模組七成市占。(圖下由左而右為茂迪總經理葉正賢、中美晶董事長徐秀蘭、元晶董事長廖國榮)(圖/報系資料庫)對此,一家系統業者分析,「從原物料成本來看,台灣(太陽能模組)漲這麼多,真離譜!雖然矽片(矽晶圓材料)占電池成本六成、電池占模組成本六成,矽片今年漲了六成,但占模組成本一成的玻璃跌價五成,算一算,這波太陽能模組(以矽晶圓G1尺寸為主)的漲幅應該15%,模組製造廠竟集體喊漲超過四成。」本刊接獲一家向聯合再生能源下單的系統業者投訴,「3月時,雙方以每瓦(W)0.314美元價格簽約,原定分成3梯次交貨,卻一次又一次地調漲價格;上一次已經是0.37美元的價格,最新的報價是0.45美元,快買不下手。」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指出,原物料鋼材、鐵漲價4至5成,進而增加系統業者成本。(圖/開陽能源提供、中鋼提供)「模組製造大廠片面毀約,出貨前夕要求漲價,若不依則不出貨。」另一家簽有保密條款的系統業者董事長痛批「真的是坑人!」
坐地起價我最大2/成本大增40%業者不敢告 就怕吃到「財務歸零膏」
據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統計,目前共400多家系統業者因太陽能模組漲價受害,光是前3大受害系統業者──韋能能源(新加坡商)、開陽能源與寶晶能源的裝置容量就高達180MW(千瓩)至190MW,其中韋能能源約有70MW,開陽能源與寶晶能源加總則超過100MW。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指出,原物料鋼材、鐵漲價4至5成,進而增加系統業者成本。(圖/中鋼提供、開陽能源提供)本刊調查,韋能能源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再生能源開發商,日前考量公司制度與公司治理,且認為聯合再生能源事涉重大毀約,已採取法律途徑提告;至於開陽能源、寶晶能源則已寄出存證信函,要求合作的太陽能模組製造廠履約。記者截稿前有系統廠商表示模組商有進行連繫,但雙方目前仍無結果。因不滿模組製造廠胡亂漲價,系統業者要求政府開放模組進口,卻遭模組製造大廠聯合發聲明反對。(圖/翻攝自鉅亨網)太陽能模組製造廠以原料硅片(矽片)漲價為由,3月起漲至今逾4成,大多數小型系統業者為了讓工程趕快進行,只能咬牙接受太陽能模組漲價,「光是這波漲價,模組成本就多花了2,000萬元;我們除了得考量工程進度能否持續推進,也得讓原訂的財務規畫能夠配合獎勵,只好忍痛被『坐地起價』。」寶晶能源也是此次模組製造廠漲價的受災戶,該公司已寄出存證信函,控告模組製造廠違約。圖為寶晶能源升壓站。(圖/黃威彬攝)一家小型系統業者坦言,一旦走上法律途徑,一來擔心拿不到錢,二來訴訟期很長,可說是曠日費時,就怕吃到「財務歸零膏」。一家小型系統業者出示與聯合再生能源人員的對話紀錄,指出聯合再生能源漲價態度強硬,他只好咬牙買單,並附上發票證明模組價格上漲。(圖/讀者提供、王永泰攝)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分析,「系統業者使用的鋼材及鐵材價格,分別上漲了4成及5成,基樁也調高了3成,模組則有約2至4成的升幅,計時工資也大幅增加3成。整體而言,系統業者的成本硬生生增加3至4成,所有業者都高喊活不下去!」
坐地起價我最大3/價漲要補貼價跌不改合約 台灣太陽能模組廠賣全世界最貴舊產品
為此,系統業者要求政府打破「保護國內太陽能模組製造廠」的政策,要求開放國外模組進口。面對系統業者的疾呼,聯合再生能源等太陽能模組製造廠提出警告,「將讓台灣模組市場間接成為大陸模組的天下,這樣的結果,未來光一次颱風,就可能讓台灣出現一個月以上的缺電危機。」資深分析師陳君盈表示,台灣目前的模組G1不再是全球主流尺寸,量少之下使得價格飆漲,而成為模組製造廠調高報價的主因。(圖/InfoLink提供)不過,一家裝置容量超過300MW的系統業者董事長,打臉4大模組製造廠的聲明指出,「太陽能電池及模組是一個規模經濟的行業,且台灣已經保護了5年,都是靠國內的客戶及政府的政策在支持,賣的是前兩個世代的產品(台廠使用G1舊規格,其他各國為M6、M10、G12新規格),卻是全世界最貴的價格。」政府提出2025年發電達20GW的目標,如今卻爆出聯合再生能源等模組製造大廠就地漲價及違約之事,導致太陽能板安裝進度延宕。(圖/翻攝自韋能能源官網、報系資料庫)「國家標準標章VPC(自願性產品驗證,可保證收購價格並獲6%優惠補貼),但補助幾乎都進了模組製造廠的口袋,如今又發生這種不遵守合約精神的事情,造成這麼多的下游系統商的不爽,一切只能怪自己沒有競爭力、經營策略粗糙,除了怪自己不爭氣,還能怪誰!」該位董事長恨鐵不成鋼地說。一家小型系統業者出示與聯合再生能源人員的對話紀錄,指出聯合再生能源漲價態度強硬,他只好咬牙買單,並附上發票證明模組價格上漲。(圖/讀者提供、王永泰攝)InfoLink資深分析師陳君盈也指出,「由於台灣目前主流太陽能模組需要的G1尺寸,在全球不再是主流,成為客製化尺寸,量少之下價格更加飆漲,是造成這一波台灣模組製造廠拚命調高報價的主要原因之一。」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指出,原物料鋼材、鐵漲價4至5成,進而增加系統業者成本。(圖/中鋼提供、開陽能源提供)「哪有用固定制,等到價格漲後,才叫客戶共體時艱!價漲要別人補貼,那價跌要不要也改合約降價給對方?」另一名系統業者分析,「台灣的太陽能模組製造廠已經不是利基型的行業,沒有保護的必要,未來公會可以提一個浮動的機制,來保障業者的權益。再者,只有開放國外進口,才能對抗惡霸無良的廠商。」
坐地起價我最大4/沒有斷料只有價格問題 太陽能模組廠右手拿補助左手阻開
針對國內多家模組業者聯合漲價,更有多家會員直指聯合再生能源坐地起價及公司治理問題,而聯合再生最大股東為國發基金,本刊記者向代表國發基金法人並擔任聯合再生能源董事的中央大學資訊電機學院院長林法正查證,他回覆「絕大部分客戶共體時艱,經協議價格調整為浮動報價機制」、「聯合再生能源仍積極與該客戶溝通弭平認知之差異」及「董事會將隨時依營運表現來監督改善公司治理」等。疫情帶動原物料漲價,基樁所需的水泥漲價3成,讓系統業者苦不堪言。(圖/翻攝自網路)「台灣太陽能模組製造廠根本在混淆視聽。」一名系統業者分析,「太陽能模組已是電子業的大宗物資商品,沒有斷料的問題,只有價格問題,台灣模組製造廠從上游的矽料、矽片到玻璃、鋁框、EVA(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重要材料和設備,通通都來自大陸,台灣只是組裝廠,關鍵是在市場有競爭力,就會生存下來。」2017年,元晶董事長廖國榮(右圖左)在屏東縣成立模組製造廠,與屏東縣長潘孟安(右圖右)簽署興建太陽能電廠合約。(圖/屏東縣政府提供、報系資料庫)此外,日本及德國原是太陽能模組及電池的大咖,市占率20%以上,近年都已經退出,改走開放進口,反而帶動了太陽能裝置容量成長,「以日本來說,核災後增加了70GW(百萬瓩),德國也做了幾十GW,日本也有颱風,他們一樣進口大陸及東南亞的模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一家會員代表舉例。太陽能是台灣發展綠能的重要項目之一。圖為各大廠商參加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圖/報系資料庫)反觀台灣,「太陽能模組製造廠的產能如果有3GW的指標經濟規模產能,就可以賣到國外去,現在就是賣不出去,沒有國際競爭力,一直怪別人(大陸)補貼!再者,台灣與東南亞的模組相較售價差了30%,東南亞更沒有補貼政策,所以台灣的模組比東南亞貴三○%,就會有人去進口。」知情人士表示。一家系統業者氣憤地說,「(太陽能模組製造廠)不能又要有優惠,又要阻止開放模組進口,還就地漲價,擾亂了太陽能工程進度與增加成本支出。」這樣保護下去,廠商、國家及人民通通都會是輸家。因不滿模組製造廠胡亂漲價,系統業者要求政府開放模組進口,卻遭模組製造大廠聯合發聲明反對。(圖/翻攝自鉅亨網)
太陽光電產業「活不下去」 原物料漲4成做多賠多引爆多重危機
自去年至今的原物料及人工薪資節節攀高,引爆太陽光電業者生死存亡危機!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表示,原物料大漲超乎預期,以致工程承包商「做愈多、賠愈多」,加上國產太陽能模組價格漲翻天,價差拉高到3至4成,甚至還出現漲價還買不到貨的奇怪現象。工程承包商哀鴻遍野,恐將引發倒閉及違約潮;買不到料或不堪虧損,也導致太陽光電工程無法如期完工。蔡宗融分析,太陽光電系統使用的鋼材及鐵材分別上漲4成及5成,基樁也調高3成,模組則出現15-20%的升幅,計時工資也順勢大幅上調三成。平均而言,目前系統建置成本硬生生增加3至4成,材料上漲除了吃掉統包商的利潤。業者也指出,國產太陽能模組價格漲翻天,每KW比進口模組貴上10美分以上,甚至還有漲價一樣買不到貨的狀況,不乏模組大廠片面毀約,出貨前夕要求漲價,若不從則不出貨的賣方市場,引發業者反彈。原物料成本大漲,EPC業者「做愈多、賠愈多」,憂心持續下去恐將引發倒閉及違約潮,最後導致太陽光電工程無法如期完工,也將影響政府2025太陽能綠能要達到20GW計畫目標。「甚至還要倒貼,就連投資方原本設定的內部報酬率(IRR)也全部被打亂。」面對當前的危機,蔡宗融直言,以去年及今年的再生能源電能躉購(保證收購綠電一段時間)費率,對照當下的成本,顯示EPC及電廠投資人的困境已迫在眉梢,因為已經影響業者存活,因此建請能源局重視。此外,業者指出台製品的發電效率落後國際2個世代,售價卻長期高於進口,台灣的模組全世界最貴,並以內銷為主,太陽能系統業者成了冤大頭,「用高價買次級品」,代價則是全民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