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產業
」 太陽能 中美晶 太陽能產業 台塑 再生能源中美晶宜蘭廠員工爆「特休1個月」! 股價一度跌停拖累太陽能族群
太陽能矽晶圓製造廠中美晶(5483)12日遭爆料,強迫員工自明年1月7日起強制特休1個月,且年假不夠還須「預支」,今早股價跳水急殺逾9%,一度殺到跌停價138.5元,連帶太陽能族群今早齊下跌,其中茂迪(6244)、元晶(6443)、安集(6477)、碩禾(3691)等都跌逾3%以上。中美晶員工爆料,資方11日召開勞資會議臨時會,明年1月7日起至2月4日工廠生產線停線,等於提早放農曆年假,扣除國定年假,員工須以個人特休支應,特休不足則採預支,若春節後訂單量不足,休假將以減半計薪。中美晶表示,由於目前國內太陽能市況不佳,宜蘭電池廠整體稼動率低落,為避免對員工薪水造成衝擊影響,利用特休的方式「共體時艱」,該方案也得到了大部分員工認同。中美晶強調,該「協調方案」與無薪假不同,員工薪資不受影響,至於2月則視市場狀況而定,基於營運關係,不公開宜蘭廠放特休假員工人數,宜蘭廠占總營收比重低於5%至6%。消息一出,加深外界對於太陽能產業景氣疑慮,中美晶今天在沉重賣壓出籠下,股價跳空開低,一度殺到跌停價,午盤來到140元,下跌13.5元,跌幅達8.79%。茂迪、元晶、國碩和安集等太陽能族群股價紛紛下挫,跌幅逾2%。中午11點半,安集盤中下挫3.33%,國碩盤中下探15.6元,跌幅2.5%,創1年多來新低。分析師表示,明年角度來看,下半年會比較好,但業績面還是較弱,股價走勢持續創低不會改變。建議未上車者暫不適合進去,若在車上的投資人,要有心理準備要有約半年的整理時間,觀察一、二季產業調整,效率若不佳建議換股、換族群會比較好。
拜登政府對中製太陽能產品加徵關稅 戴琪:將削弱中國的有害政策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於美東時間11日宣布,拜登政府將於1月1日起,對更多中國綠色科技製品進口加徵關稅,包括太陽能發展的關鍵零件太陽能晶圓和多晶矽,將面臨50%的關稅;用於製造電子和半導體的特定鎢製品的關稅將從0增加到25%。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聲明中表示:「今天宣布的關稅上調,將進一步削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害政策和做法。這些行動將補充拜登及賀錦麗政府為促進清潔能源經濟而進行的國內投資,同時增強關鍵供應鏈的彈性。」此舉建立在拜登政府9月所定案的針對中國戰略產品類別的關稅上調政策,其中包括對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對半導體徵收50%的關稅。拜登9月敲定關稅上調後,USTR開啟了為期30天的公眾評審期,據悉太陽能產業支持拜登對太陽能晶圓和多晶矽徵收關稅,但對鎢製品徵收關稅的情緒則更為複雜。 未來幾個月可能會徵收更多關稅,因為當選總統川普一直表示希望對中國製造的商品,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友岸外包的中企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隨著川普即將重啟關稅大棒,許多製造商正在考慮供應鏈多元化,以減少對中國投資,以及對其原材料的依賴。
美擬對「這四國」太陽能板徵稅271% 防中企洗產地
美國商務部美東時間29日初步裁定,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太陽能進口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稅率高達271.2%。美國10/1已對上述四國的太陽能做出反補貼初裁稅率,越南為最高292.61%。這兩項貿易調查的最終裁決,預計將在明年4月出爐。美國對東南亞四國祭出高額「雙反」(反補貼、反傾銷)懲罰性關稅,主要是針對近年中國太陽能業者利用東南亞國家不會面臨對美出口的關稅,因此在當地設廠後出口美國。如今被美國盯上,也彰顯美國在培育國內供應鏈的投資。此次調查是應美國太陽能製造商聯盟貿易委員會4月提交的請願書,該組織代表的公司包括First Solar、Hanwha Qcells等,其認為這些廉價進口產品正損害他們的業務。美國太陽能業者長期抱怨這些國家的業者對美國市場輸出不公平的廉價商品。根據外媒報導,自2023年美方開始調查,今年4月24日,美國商務部對進口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太陽能板發起調查;8月,有結果顯示這些國家生產的太陽能板使用來自中國的零組件並出口到美國,以此規避美對中的制裁;10月1日,美國商務部初裁認定這些產品受惠於非法政府補貼。報導指出,在官方政策與舉國體制支持下,中國已是全球太陽能產業第一大國,占有70%以上的市占率。在美國安裝的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都在海外製造,而約有80%的進口產品來自美國商務部調查的東南亞四個目標國家。
顧家男上班途中遭「大車夾殺」慘死 家屬慟:怎麼跟2個女兒說?
國道3號北上194.4公里和美路段,10日上午發生死亡車禍,一輛轎車遭聯結車、砂石車前後夾擊,42歲林姓駕駛當場失去呼吸心跳,送醫搶救後仍因傷重宣告不治。林男家屬接獲噩耗,趕赴醫院見他最後一面,林的岳父悲痛表示,女婿是顧家好男人,身後留下就讀大班、2歲多的2名女兒,令人不勝唏噓。今(10)天上午約8點,國道3號北上194.4公里彰化縣和美路段發生嚴重事故,共有1輛租賃自小客車與砂石車及聯結車發生事故,因該自小客車有如夾心餅乾遭兩大車夾擊,車體嚴重扭曲變形,42歲林姓駕駛被夾在車內動彈不得,消防局派遣人車攜帶破壞器材到場搶救,將林男緊急送至彰化基督教醫院,後仍因傷勢過重宣告不治。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林男岳父表示,女兒、女婿住在台中,育有2女,大女兒就讀大班,小女兒才2歲多。女婿十分顧家,平常都是他在哄小女兒,如今發生憾事,家人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小孩講。岳母也說女婿人很好,一家人接到噩耗後馬上從台南趕到醫院,而林男的父母及大姊住在台北,到醫院看到兒子遺體後,忍不住放聲痛哭。據了解,林男從事太陽能產業,時常往返台北和彰濱工業區兩地奔波,岳父說林男今天一早也是開車要去彰濱工作,沒想到在等下交流道時遭後方砂石車撞擊不幸喪命。
再生能源去污防弊 立委提違規者拒買、斷銀根規範
立法委員郭國文、賴惠員、蔡易餘7日開記者會指出,在檢察官起訴台南光電弊案後,又因為光電案廠施工時造成周遭環境、居民影響,以及特定政客的操作下,導致光電被污名化,因此提出三大訴求,以期防弊同時去污,重拾再生能源名聲。郭國文等人提出三項訴求:第一,請能源署、中央與地方主管機關公開設立條件,例如:什麼樣的土地符合設置標準;第二,台電躉購綠電前,應確保周遭環境監測數據符合環境評估要求,超出者可退回環境審查委員會;後續電廠出現違規情事,台電應停止購買;第三,在取得電業執照前,若遭退回環境審查委員會,銀行得以停止撥款,並要求業者限期改善;若遭撤銷籌設許可,銀行得以收回款項。郭國文指出,根據「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檢調的實務經驗,由於政府在綠能政策上的遊戲規則不明確,導致行政單位裁量權大,因此外力有介入的空間。他舉例說,目前規定兩公頃以下的土地,全由地方政府審查,毫無規範可言,到底什麼標準可以設置,不只業者不知道,恐怕連主管機關都不知道。「因此,第一點訴求當中,明確要求主管機關制訂遊戲規則,讓審查公開透明,才能避免大家都靠走後門設置光電。」郭國文指出,目前有許多地方政府不願承擔能源轉型的責任下,導致台南扛下重責,若有明確的遊戲規則,不只能防弊,同時也避免地方政府「杯葛」再生能源發展。賴惠員表示,自己與郭國文選區的光電占高達1300公頃,已經遠超越農業部等中央主管機關有讓農地合理利用的責任,應盤點並公告不利耕作用地,而不是都個案審查讓地方握有過大的行政權。地方政府內部都有可能有不同的作法,導致相關業者無所適從,應該要有參與機制,讓一般民眾與社會團體可以納入討論,讓程序更公開透明。蔡易餘說,嘉義布袋、東石、義竹也是漁電共生的先行區,但有不肖廠商為了規避光電板覆蓋率在40%以下的限制,私自挪動魚塭設計而涉及到土方挖填,使不肖業者藉機回填營建廢棄物、事業廢棄物至漁塭土地,凸顯主管機關的把關不足。蔡易餘說,嘉義義竹北華村周遭,光電板跟村莊緊密連結,形成太陽能光電板包圍村莊、影響居民生活品質的問題。現在已經有規定基地邊界毗鄰50戶以上聚落者,毗鄰邊應自基地邊界退縮20公尺以上,但是若在地居民希望光電版要退縮,業者還是要傾聽居民聲音。太陽能產業都是支持,杜絕不肖廠商才能讓產業繼續發展下去。對於三大訴求,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表示認同,並允諾擴大辦理由郭國文推動的環境生態數據平台,並加強追蹤管考的機制。農業部永續司副司長王玉真也強調,非常認同三招去污防弊措施,並表示農業部一向以「農業為本,綠能加值」,因此將修法增訂「終止躉購」條款,面對沒有耕作、養殖事實的用地,將廢止執照。
力暘光電案遭起訴很冤 業者不平:私地零碎狹長、只能鎖定小二甲
台灣私有土地多為小面積,約3000平方公尺以下,尤其非都市土地更為零碎狹長,多維持農牧、養殖等使用方式,較不易整體發展,受限於各自獨立使用,使得光電業者整合私有土地時,經常面臨土地零碎狹長問題,當周邊地主無意願時,土地未達2公頃,業者僅能先行申請開發。有業者透露,力暘案並非單一個案,被迫轉為2公頃(亦稱「小二甲」)以下申請,這是全台光電業者困境,力暘案凸顯所有業者面臨的問題。有業者指出,以力暘公司為例,申請相關「小二甲」光電案,就是礙於台灣私有土地多為小面積,而且非都市土地更為零碎狹長,不得不然的結果,現在檢方認為力暘公司刻意違反小二甲禁令,申請多筆小二甲光電案,其實有點倒果為因,因為民間業者通常只能協調到小二甲的土地,並非刻意鎖定小二甲。檢方2024年4月26日起訴力暘案,案發地點為台南市七股地區,當地因屬農、漁、閒置型態,土地多為狹長零碎,地主若有光電開發意願,於簽約時期僅能遷就既有面積進行規劃光電案場,為求開發效能,前置整合期仍會探詢周邊地主意願,可是地主通常有繼承人眾多、彼此意見不一的情形,業者考量開發時程與成本,及同意光電開發地主之開發權益保障,無法讓已同意開發地主等候多時,所以當周邊地主無意願時,土地未達2公頃,僅能先行申請開發。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曾直言,土地取得困難、收地越來越慢,以及台灣事實上廢除小二甲,這是國內太陽能面臨的重大挑戰。他呼籲,政府應該要規劃太陽能專用土地,而非讓業者背負「滅農」的黑鍋,同時,他也建議,行政院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區域共134處,讓太陽能產業推動再生能源,更促進地方創生。
太陽能大廠遭駭客攻擊 聯合再生:工廠已停工
綠能國家隊太陽能模組大廠聯合再生,11日就傳出遭駭客攻擊,公司隨即重訊表示,工廠已經停工,損失難以估計;資安專家指出,若以上市櫃公司來說,被攻擊到停工,應算是今年以來最嚴重的駭客攻擊事件。聯合再生表示,公司部分資訊系統遭受駭客網路攻擊,事發當下,資訊部門已全面啟動相關防禦機制與復原作業,同時與外部資安公司技術專家協同處理。目前對所有網域(頁)及相關檔案做全面徹底的掃描檢測,高標準確保資訊安全後,即能以日常備份資料復原運作;由於遭到攻擊,工廠處於停工狀態,可能損失及影響持續評估中。聯合再生10日開盤價為11.45元,收在12.5元,不少被套牢的股民解套,11日開盤價12.7元,宣布遭到駭客攻擊後,盤中一度下跌至12.05元,最後拉回12.15元。資安專家私下透露,從聯合再生的外部資訊去檢視,其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並不高,最有可能的是ERP系統或者財務資料遭到勒索軟體攻擊,但正常來說並不影響生產線運作,工單、料件管理可以轉為人工紀錄;1名內部員工也在股市社群透露,公司為生產線與電腦作業沾不上邊。聯合再生最初在國發基金允諾投資下,由新日光、昱晶與昇陽科3家太陽能公司合併而成,目前國發基金、經濟部耀華管委會持有約11.9%股權,主要希望能成為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國家隊,但日前因太陽能案場開發違約事件,頻遭藍白立委公開點名。
玩團小子拚充電2/「今年底要超越特斯拉」 41歲陶百群打造第三方快充擁7成電動車主
源點科技EVOASIS進軍充電樁營運不到5年,不僅引來近10間進口車廠上門合作,會員數已突破3.6萬,占全台5.2萬電動車主近7成,創辦人陶百群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信誓旦旦地說,「我們的目標是今年底超越特斯拉在台灣的500支快充樁數。」「充電這件事情很龐大,競爭對手可能是中油、統一超商,甚至像華城電機、中興電工,多是百億、千億集團在做的事,我們要怎麼超過那些大財團?」陶百群坦言,當初想踏入這行時,大家都說不可能。一名業內人士解釋,「一個營業用、快速充電型的充電樁,造價動輒兩、三百萬新台幣,100支電動樁就要3億元,可說是需要龐大資本支出的行業。」陶百群很清楚,充電樁營運商很燒錢。「但巨大產業的誕生,都伴隨巨大的機會。」「而能否帶給人類最便宜最方便的solution(解決方案),才是創新的真理。」他從太陽能產業興起,看到電動車及充電樁的新機會,「所以主事者要看清未來10年或20年,才能大舉投資。」專訪中,陶百群以平靜語調,滔滔不絕地訴說他的看見。為要尋找最適的解決方案,「成立前2年,我們都在打造自己的軟、硬體。」陶百群提起初期的辛苦,台灣雖是充電樁出口大國,但台廠並沒有做台灣規格,「不得已,5年前找到中國硬體製造商做ODM(原廠委託設計),因為中國電動車及充電樁發展走得早,有不少厲害的硬體製造商。」至於軟體,則由曾在Mercedes-Benz團隊做車廠軟體的沈俊祺擔任技術長,開發軟體、充電樁對接、OCPP(Open Charge Point Protocol,電動載具充電樁和中央管理系統之間的應用層通訊協定)協議。源點科技為打造屬於自己的軟、硬體,圖為源點科技充電服務使用者App介面。(圖/源點科技提供)「第一步最難,也是最好的機會。」陶百群解釋,當時國內只有特斯拉的快充站,因此源點科技的充電樁2021年一推出,就引起電動車主、車廠注意,「這是台灣首次第三方(車廠之外)推出第一支120kW公開營運的快速充電站,也是唯一可以支援遠端APP啟動充電功能的業者。」包括Audi、Porsche、Mercedes-Benz、Kia、Volvo、Mini Cooper等各車廠,先後上門談合作。源點科技2021年第一輪共打造20支充電樁,讓電動車主在任何1個縣市都有EVOASIS的充電站。之所以能一上陣就打造環島充電網,與陶百群團隊的找地功夫有關。「從太陽能系統建置,我們已累積上千個案場的找屋頂及尋地的能力,每個案場要蓋上百章跑流程的豐富經驗,充電站也一樣,要與地主簽長約,一簽20年,我們會找地主,幫他比租金、比營運量體,協助複雜的建站流程。」陶百群解釋。除了建置自家充電站,還拓展到其他大型通路,像家樂福、台糖加油站、統一加油站及統一超商等。首支第三方快充樁的推出,使源點科技得到車廠的關注。(圖/翻攝自源點科技臉書)「我們蓋完了一圈,商業模式交出了實績後,很多人找我們要投資。」陶百群底氣十足地說。以投資各國再生能源及充電站為主的全球最大資產公司貝萊德另類資產(BlackRock Alternatives),2022年底,旗下永鑫能源(New Green Power)投資EVOASIS。同年底,源點科技資本額由4800萬變更為2.98億元。貝萊德資金剛到位,源點科技2023年初就拿到中油的案子,預計今年底前將在中油5站共20個充電車位提供服務,「最快2025年前,將完成中油18個直營據點的充電服務,提供80個充電車位。」接著,2023年6月,源點科技又拿下高公局7大國道休息站充電站建置的標案,預計今年6月底提供50個以上的360kW超充車位,陶百群說:「這真的是兵家必爭之地,幾乎所有營運商都去投,因為高速公路休息站是充電樁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實高公局很擔心停電、維修問題,會不會造成車流回堵、排隊措施等考量。」陶百群說,源點科技以營運經驗提出解方,最後順利得標,「預計今年6月底上線,目前整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業者,就只有中興電工跟我們。」更重要的是,交通部去年9月實施「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規定公有路外停車場的充電車位須占小型車位(約40萬個)的1%,民營公共停車場(約54萬個小型車位)須占2%,並給予業者2年緩衝期。陶百群表示,「過去停車場覺得設充電樁有點麻煩,現在規定要做,已有很多停車場及地方政府與我們談合作。」去年底,源點科技取得台北市停車場慢充標案,預計今年6月底,在大安、信義、松山、文山、南港、內湖等6區共60座停車場設置300支充電樁。陶百群從歐美及亞洲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台灣充電停車位比例勢將逐年提高,「像中國已達10%。」在取得中油合作以後,源點科技又再拿下高公局休息區標案。(圖/翻攝自新東陽西湖服務區臉書)至於特斯拉充電網會不會進軍台灣?陶百群分析,「特斯拉雖為歐美最大電車充電網,不過在台灣只以服務自家車為主,公部門也不會將標案給外商。」他直言,「其實有錢就可以做充電樁,但關鍵要有大量會員及品牌的堆疊。」而源點科技搶了先行者優勢,會員數占全台電動車主七成。為了保持現有充電網平均99.5%高妥善率,應付每天密集建站及拓展新業務,源點科技團隊已從2018年3人增加到40人,「施工和客服人員多半採外包方式,我們以核心管理服務為主,包括各區域研發、採購,談合作的業務,以及負責建站、營運和維修的工程師。」目前,特斯拉有99座超級充電站,共逾500支快充槍,源點科技約200支,但在拿下中油、高工局、各縣市停車場標案以及自建充電站,預計今年底快充槍將增至600支,超越特斯拉。總部設在台南的源點科技,春節前已擴編北部團隊,就好戰鬥位置。
玩團小子拚充電1/他開特斯拉上阿里山險「刁車」 驚覺台灣充電沙漠要綠洲
隨著馬路上電動車輛多起來,加油站龍頭台灣中油(1328)、高公局國道服務區及地方政府等,這一年多來開始搶建充電站,然而公標案「通殺」的得標業者並非知名科技大廠,而是一間成軍不到5年的「源點科技」(EVOASIS)。究竟這家新創公司有何能耐?41歲的創辦人陶百群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揭曉答案:「競爭對手都是百億、千億大集團,很多人不看好我們,不過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太陽能廠的經驗。」總部設在台南的源點科技,為擴充業務,農曆開春前將北部據點從市民大道搬到仁愛圓環,訪客一進新辦公室,就是EVOASIS充電站藍綠色系的主牆,牆上大螢幕播放公司影片,室內設計簡約,約20個座位,陶百群在新裝修的會議室告訴CTWANT記者,他跨入充電服務商前,在太陽能電廠練足10年功的歷程。台灣中油攜手源點科技,未來在加油站也能充電。(圖/報系資料照、焦正德攝)喜愛大自然總想往外跑的陶百群,讀的是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當完兵2年後,也就是2008年,前往冰島大學讀再生能源工程研究所。在冰島,他看到第一台特斯拉、BMW電動概念車等,因而提了個研究計畫,「我改裝一台傳統燃油車,把引擎全部掏空,從世界各地買來電池、電控系統,重新組起,再搭網站,開放讓大家免費租用,體驗電動車生活。」隔年,陶百群完成學業返台,「我想到電動車公司上班,但台灣幾乎沒有發展電動車,比較成熟的是太陽能製造業。」陶百群轉而到當時全球前十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昱晶(2018年已併入「聯合再生」)當業務,跑遍美洲、中東、韓國、日本、歐洲等國家。當時,台灣太陽能產業發展大好,成了出口大國,但國內建置遲遲未起步,直到2012年經濟部推「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獎勵社區設置屋頂型太陽光電系統,陶百群的故鄉台南也跟進,「我發現台灣太陽能的建置量很少,覺得應該要投入終端系統的發展。」2012年經濟部推「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讓陶百群看到機會,成立「陽光花園」。(圖/陽光花園提供)於是,陶百群離開太陽能板大廠,自籌一百萬,2013年在台南成立「陽光花園」,以屋頂型太陽能發電起家,之後才擴及各類型案場。「其實我做太陽能,從接到第一個案場開始就獲利。」他說,營收持續穩定成長,3、4年前就做到10幾億,「去年成立10周年,總計完成超過1,600個案場、總建置容量超過200MW。」在營收獲利穩定下,陽光花園迄今仍未IPO,一般投資人也就所知有限。成了太陽能系統業者後,陶百群仍不忘電動車。「2018年特斯拉終於引進,我就訂了一台Model S。」「跨年時我開上阿里山,以為電池夠回家,但上山吃了比較多的電,到山頂發現電池只剩150公里,回家需要180公里,當時特斯拉全台只有5個充電站,離我最近的1個在台中、1個在台南,而我在嘉義,就近找不到充電站,『非常沙漠』。」陽光花園的創業基礎、尋地經驗及穩定獲利,讓陶百群勇敢跨入充電樁領域。(圖/報系資料照)平時,陶百群到距離住家8分鐘車程的奇美博物館充電,以「遊牧民族」自居的他意識到,「充電站不足,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於是他開啟一趟考察之旅,觀察韓國、中國、美國、歐洲等充電樁營運商的運作模式。「我參考很多案例,包含硬、軟體各方面的商業模式。」已有太陽能電廠創業經驗的陶百群認為,「以我們的能力跟經驗,其實可以替電動車主打造更好的充電環境,因為我們有機電技術能力、建設能力、找場地能力。」於是,陶百群找到曾在Mercedes-Benz團隊做車廠軟體的好友沈俊祺,以及另一位南加大行銷所畢業,也是太陽能電廠同業「太平洋綠能」的董事長鄭旭捷,3人及其他親友一起出資三千萬,在2019年成立「源點科技」,英文名字為「EVOASIS」,意思是要在充電樁沙漠裡造綠洲,如今已成後來居上的業界黑馬。
台塑打造本土最大鋰鐵電芯廠 家用儲能設備11月開賣
台塑(1301)集團旗下台塑新智能18日參加2023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首度公開展示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及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可使用在各種設備與場域,家用儲能系統則預計11月開始販售,彰濱電芯廠建設進度順利,預計明年7月能產出第一顆本土電芯。台塑集團近年來積極布局新能源,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透露,台塑新智能公司雖然是2022年7月成立,但研究開發磷酸鋰鐵電芯已有10幾年,而今終於完成,打造出真正國產的產業鏈。劉慧啟表示,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用同一套電池模組即可搭載於各種設備或場域,包括電動車、工商業及家用儲能系統、不斷電系統(UPS)等,已接獲車用及商用訂單,此套電池將在彰濱電芯廠製造,該地也希望能擴展、打造成台塑的能源基地,進行電池回收等。而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可根據個人用電需求去組合產品容量,台灣家庭每日平均用電約11度,所以產品有「輕巧型」6.8度電和「標準型」13.6度電可供選擇。若臨時遇到停電,家用儲能就能確保電器正常運作,並搭配台電時間電價於離峰存電、尖峰放電,估算每年約省上萬元電費,劉慧啟表示,預計11月開始販售,希望家家戶戶一起支持節能減碳。台塑董事長林健男也在18日宣布,與旭東環保科技(1343)合作,將台塑HDPE(高密度聚乙烯)用於太陽能產業,研發出抗風浪、高靈活度、不影響生態的離岸太陽能發電浮力系統。旭東環保董事長董基旭表示,他們跟台塑合作二十幾年了,想到用台塑的HDPE強韌性做浮台、以及最新研發的446高抗蝕不鏽鋼做太陽能板的架子,搭配原有的海上風電機,形成風光互補的海上發電廠,該浮台設計已獲全球53國專利,且是亞洲第一個建置。台塑陸續開發新材料,將跟旭東環保共同建構台灣自有設計的100MW大型案場,預計明年8月在屏東外海進行測試。
美中持續發布出口禁令…科技戰升級 台灣可利用擴大影響力
美中科技戰升級,在雙方半導體禁令之下,經濟部評估台灣恐在海嘯第二排,但工研院院士同時也是環球晶圓董事的盧明光認為,台灣可利用、創造此機會跟歐美日市場合作,影響力會更大,但也不能輕忽大陸傾財力、國力與人力,仍有機會成長。對於美中持續發布出口禁令,但大陸握有關鍵材料,是否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盧明光認為對岸投入科技半導體資金遠遠大於台灣,但台灣效率、CP值、成功率最高,雖然大陸投入大量資金,但半導體產業搖搖欲墜,只不過因投入大量資金,光電、LED、太陽能產業才超越台灣。盧明光表示,最近美中禁令之下,只有看到台灣更好,延緩大陸成長,但台灣不可輕忽大陸碰到的困難,因為在強大國力、財力及人力挹注下,仍有機會繼續成長,台灣可利用機會跟歐美日市場合作,像台積電就遠赴日美德設廠,影響力會更大。近期有立委質疑援助立陶宛是掏空台灣,盧明光對此表示,台灣在科技上有很好成果,也有很多友好友邦,需要共同成長。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4日在工商協進會演講中,提到美國總統拜登在感謝台積電設廠時說「工會回來了」,環球晶圓在美國設廠是否也受到工會影響?盧明光表示,只要產業注重公司治理、ESG、員工福利,工會跟公司就能共同成長,既然在國外設廠,本來就是要照顧員工,盡量跟工會做好協調溝通,讓員工了解願景、創造利潤造福員工,工會也是希望員工及公司更好。張忠謀也提及國家安全、科技與經濟領先的重要性已凌駕全球化,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認為現在國際局勢下的全球化之外,更重視國家安全,甚至在疫情後,大家重視供應鏈的韌性;台灣首先要把供應鏈做得更好,其次是產業因應此局勢做好布局,壯大自我避免國際爭議。
友達攜手中美晶 強化台灣太陽能本土產業鏈
為掌握全球淨零政策的龐大綠能商機,以及台灣政府持續推廣的再生能源政策,友達(2409)攜手中美晶(5483),雙方將強化台灣能源本土產業鏈,透過在地供應共同打造高品質及高效能的太陽能產品,也期待透過強強聯手,發揮最大的垂直整合效益,一起搶攻再生能源轉型商機。本次友達與中美晶,共同簽署長期電池供應合約,由中美晶為友達太陽能模組供應大尺寸高效能的M10太陽能單晶PERC電池。友達長期深耕台灣及海外能源市場,其高品質的太陽能模組的關鍵元件高效太陽能單晶PERC電池便是由中美晶生產。友達的高瓦數模組產品除了可廣泛運用在各類型的場域,例如大型電廠/漁電共生/農電共生/商業屋頂;同時透過友達自行研發的太陽能發電監控系統,企業/民間用戶都能及時且有效的掌握發電效益,為後續維運作最有效的規劃與資源分配。友達太陽能模組品質長期受到台灣及國際一線大廠的肯定與支持,為符合客戶規範,友達特別在台中園區引進與認證機構相同的可靠度測試設備,經過國際原廠校正與認證,可完整符合台灣VPC品質規範及國際可靠度認證。為滿足友達大尺寸高效單晶PERC電池的強勁需求,中美晶已搶先於2022年完成全新產線M10兼容G12的擴產計畫,平均效率將可達台灣業界最高的23.5%;產品可靠度如光衰/熱光衰/MLT等,皆符合友達/台灣/國際的各項標準規範,並且可在未來持續推升平均效率,同時也呼應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與全球太陽能產業接軌。
能源股掛牌潮2/國發會端9000億元大餅拼減碳 台廠轉攻「這塊市場」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2021年COP26 決議,各國2022年底前要提出2030年減碳目標,據此,國發會去年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以2005年為基準,將減碳目標由原本20%提高至24%±1%,預估2030年累積將投入預算近9000億元。同時,國發會提出12項關鍵戰略,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電力、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公正轉型等,預計自2023年至2030年將帶動民間投資逾4兆元,創造5.9兆產值,提供55.1萬個淨零轉型相關就業機會。就台灣太陽能產業,TrendForce表示,受惠於政府的自願性產品認證(VPC)激勵政策,台灣製造的元件絕大部分都在國內完成裝機,出口占比極小,目前集中在中下游,製造商正努力向上游發展,朝EPC(電力系統工程)和專案開發方向前進。雖然政府重點關注可再生能源發展,並施以高額的激勵措施,但由於土地有限、所有權問題複雜,太陽能地面電站專案發展遭遇瓶頸。TrendForc指出,未來仍需依賴政府加大對太陽能用地的支持力度,方有望釋放地面電站裝機需求,以實現台灣2025年20GW的太陽能裝機目標。此外,漂浮太陽能電站等創新項目的推廣,亦為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帶來更多新的機會。對於風電而言,本土的小型風力發電產業鏈配套成熟,計畫在2025年完成100MW的裝機量。而風電方面,TrendForce指出,台灣大型內陸風場開發趨於飽和,往後政府將以招投標的方式對離岸風電進行重點佈局,並有望帶動本土風電產業鏈向大型風電領域延伸。總體而言,有別於太陽能土地約束導致發展空間不明朗,高額的激勵補貼和明確的政策規劃,則完善了風電的發展路徑和發展空間,使台灣風電產業更具競爭優勢;特別是5kW以下的小型風力發電機,已實現穩步增長的出口量。風力發電分為陸上型及離岸型,不過離岸型目前進度因疫情影響遠不如預期。(圖/趙文彬攝)目前,台灣風力發電設備供應商有10多家,包含東元公司、中興電工和中鋼機械等廠商涵蓋風力機等零組件的生產。台廠對於儲能的布局也不遑多讓,包括台塑(1301)、大同(2371)等都有相當大的動作。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在去年12月20日宣布,要在台灣5縣市蓋6個儲能案廠,預計明年第三季啟用,打造全台最大、穩定安全的「電力倉庫」品牌。至於大同則是透過100%投資的子公司大同智能在桃園觀音全台第一座「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E-dReg) 儲能系統,大同副董事長吳振隆表示,大同預計2023年底前將完成建置共計超過100MW之儲能系統,為台灣供電品質增添助力。TrendForce指出,為了實現電力系統的深度脫碳,儲能技術就成為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不斷提升的重要支撐。為克服風光電的間歇性、波動性,整個電力系統將經歷從「電源、電網、負荷」到「電源、電網、負荷、儲能」的轉變,儲能將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第四大基本要素,新型儲能技術順勢成為電力系統脫碳新動能。技術方面,中國儲能電池廠商以磷酸鐵鋰為主,海外廠商則以三元鋰電池為主,但由於近年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等問題,導致普遍市場接受度低於磷酸鐵鋰電池。以磷酸鐵鋰為代表的鋰電儲能技術,相較於其他儲能技術優勢顯著,目前正成為全球新增儲能的主要裝機力量。 儲能是再生能源的重要環節,也是台灣廠商爭相發展的領域。(圖/趙世勳攝)
環球晶新全球化3/赴美設半導體廠不設太陽能廠? 徐秀蘭自揭一關鍵理由
中美晶董事長徐秀蘭,去年逆勢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中美晶本業太陽能營收破百億,矽晶圓材料製造商環球晶則破700億,年成長15%。然而,兩家營運策略步伐互異,環球晶快速布局全球,中美晶卻固守台灣,「太陽能不像半導體,半導體利潤相對比較多。」徐秀蘭自揭關鍵理由。被問及中美晶的太陽能電池是否在美國生產,她分析中美晶到美國設廠,確實比同業有優勢,因為子公司環球晶已在美國布局:「環球晶在美國德州的生產基地有142英畝,足以容納中美晶」,「美國太陽能發展有相當潛力,當地建置量有20幾GW,未來目標擴充到50~77GW,有需求、有客戶,政策也歡迎,有很多邀約機會。」但對於是否必要,她分析:「我們對通路不熟悉、生產矽晶圓的人力已經很緊、製造成本比亞洲高,太陽能一直薄利,不像半導體相對比較多利潤,是不是MAKE COMMERCIAL SENSE(有商業意義)還要細算。」她謹慎應對:「如果美國客戶有特殊設計需求,會從台灣製造、送出去。」各國政府積極追求再生能源所帶來的安全性及環境效益,持續推行零碳排政策,太陽能產業發展可期。(圖/翻攝自中美晶官網)中美晶在台灣製造具有多項優勢,徐秀蘭也認為台灣應該好好發展太陽能產業,「台灣的化學和光電半導體有雄厚基礎,島嶼地理環境又是一個濕度高、多颱風的實驗場域,可以做很好的太陽能元件。」她還點出,太陽光電進口模組放到台灣,受風承壓力不夠,品質較好的本土模組,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然而,依經濟部統計,2022年1-11月太陽電池進口值9000萬美元,9成以上進口來自東南亞,以泰國、越南占比分別為72.8%及11.9%。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雖然法令規定,陸製太陽光電電池及模組不准輸入,但出於成本考量,仍有案場使用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那是透過第三地、洗產地的產品。」徐秀蘭向太陽能系統商喊話,愛用國產太陽能電池,表示單純比價是中國電池勝出,但品質較無法承受天災,更重要的是,一旦查出中國電池依政府規定案場要拔表、不能繼續經營:「現在進口量壓力非常大,市場因進口侵蝕變小,對本土太陽能產業來說,輕則不敢投資、重則產生很大就業壓力。」中美晶業務涵蓋儲能、太陽能電池。(圖/翻攝自中美晶官網)儘管如此,徐秀蘭仍看好再生能源將迎來新一波成長。因各國政府積極追求再生能源所帶來的安全性及環境效益,持續推行零碳排政策;行政院2022年公布「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台灣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在2030年增至45~46GW,其中做為主力的太陽光電將佔31GW。展望2023年,中美晶女董心有大志地說,「除了希望TOTAL OUTPUT(總產出)做更大,同時,希望把綠電生意比重加高,做綠電銷售,希望一邊創能、一邊儲能、未來希望賣綠能!」
經部擬調降太陽能躉購費率 中美晶:成本高漲不利產業韌性
日前經濟部預告明年躉購費率草案將光電躉購費率調降1至3%,太陽能材料領導廠商中美晶認為此政策將對國內太陽能產業造成很大衝擊。中美晶指出,太陽能產業面臨從源頭多晶矽、各種工程材料成本、人工費用以及銀行融資成本等一連串的成本上漲,然躉購費率不僅未能反映建置成本上升之趨勢,反而調降,對於業者而言是沉重負擔。中美晶指出,依據台灣政府規劃的淨零排放路徑,205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將達70%,日照量充足是台灣最大的優勢,太陽能亦是再生能源主力,台灣的製造實力與國際競爭力仰賴穩定以及充足的綠色能源,期盼政府能夠考量產業情勢與國家戰略目標,制定合宜的太陽能躉購費率,使再生能源成為維持台灣能源韌性的最大助力。時序即將進入冬季,穩定能源供給成為各國關注焦點,今年能源短缺的情況使石化燃料電廠重啟,氣候異常情況加劇。面對環境永續經營與能源供給穩定課題,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地化之建置除可使能源供給自給自足外,乾淨的能源亦可減緩日漸嚴重的氣候變遷問題。今年隨著太陽能建置量逐步攀升,太陽能原料多晶矽面臨供不應求,致使價格上揚,但近期隨著更多產能的投入,供需已逐漸呈現平衡,歐美等國推行的補助和獎勵政策,亦將有助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價格穩定,推升太陽能建置量。中美晶在太陽能領域耕耘多年,為單晶高效電池產品的領先者,於今年完成尺寸產品規格提升,M6電池產線已全面量產,M10高效電池產線也完成建置,將持續開發新製程並提升太陽能產品的性價比,透過技術與產品尺寸差異化戰略,建立鞏固的競爭地位。
美國CHIP4戰台廠3/五大集團重兵部署 爭食電動車電源新藍海
「第三代半導體是未來各國搶占電動車、新能源,甚至國防、太空優勢,不能忽視的關鍵技術,誰在這個領域領先,誰就能在這個領域勝出,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台積電。」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炯德說,目前有台積電(2330)及鴻海(2317)等五大集團重兵佈署中。第三代半導體之所以大舉襲來,關鍵就是特斯拉(Tesla),工研院指出,原本半導體的應用都是以光為主,但是特斯拉的電動車將需求轉向,變成主要應用領域在電源部分。當需求轉向電源領域,是之前台灣比較不重視的領域,畢竟台灣所擅長仍是數位及通訊相關IC設計,對於電源相關人才也較為缺乏。為此,行政院去年也擬定推動由企業、大學共同設立3-5所半導體研發中心,預計每年新增1萬名半導體人才,協助半導體產業突破1奈米技術節點。而台灣在第三代半導體的發展現狀是「製造強,兩端弱」,產業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也就是從事代工製造的公司很多,但生產上游原物料及IC設計的公司卻不多,而相較於現在的矽基半導體,高頻電路設計需要數學、物理、電磁波理論基礎,功率IC設計需機電(機械、電子、電機)整合背景,設計人才非常稀有。環球晶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共同合作成立化合物半導體研究中心,攜手研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期能快速建立台灣的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圖/業者提供)另外,如同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所言,台灣也需要突破基板製造的技術。例如,製造通訊IC需要絕緣碳化矽基板,如果台灣有能力自製基板,穩懋和宏捷科的發展會更為快速。劉炯德說,對台廠目前已著墨數年的集團股,包括具有半導體材料優勢的中美晶(5483)集團、具備第三代半導體晶圓代工量產能力的漢民集團以及自太陽能產業轉入的廣運(6125)集團、台積電(2330)及鴻海(2317)。中美晶集團下的子公司環球晶與GTAT簽約,取得碳化矽晶球長約,在SiC與GaN的技術開發已取得優異成果,目前4吋、6吋碳化矽基板已量產出貨;另外環球晶透過轉投資世界第二大砷化鎵代工廠宏捷科(8086)、專精半導體先進製程特殊氣體的台特化、車用二極體模組朋程(8225),與生產高效能GaN功率轉換元件的Transphorm,建立材料、IC 設計、代工、封裝的垂直整合產業鏈,產品守備範圍更橫跨第一代(矽)、第二代(砷化鎵)、第三代半導體(SiC/ GaN)與特殊氣體。漢民集團耕耘化合物半導體超過10年,旗下漢磊(3707)與轉投資磊晶廠嘉晶(3016),分別專注在晶圓代工與生產磊晶材料領域,今年隨著化合物半導體應用被市場重視,漢磊與嘉晶(3016)營運也展現出初熟的成果。廣運集團旗下廣運(6125)和太極(4934)去年合作成立孫公司盛新材料科技公司,成功跨足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矽(SiC)上游長晶技術領域,目前已擁有4吋及6吋碳化矽(SiC)的導電型(車載應用)及半絕緣型(5G通訊應用)及自製晶種的技術能力,其中4吋SiC已開始進入量產。台達電透過子公司碇基半導體布局加速GaN功率半導體技術領域。(圖/報系資料庫)鴻海(2317)買下旺宏6吋廠,成立鴻揚半導體,專注於碳化矽製造,同時為了完備第三類半導體布局,與SIC(碳化矽)基板廠商盛新科技簽立入股合約,投資5億元取得盛新材料10%股權。台積電在第三代半導體的進程上,也是相對領先的,包括在矽基板氮化鎵上,2020年已開發出150伏特和650伏特兩種平台。工研院指出,第三代半導體在生產製程上,除了曝光機可以共用外,基本上其他設備都需要重新建置。2021年2月,意法半導體宣布和台積電合作,由台積電為意法生產車用的化合物半導體晶片。另外,轉投資的世界先進(5347)因為擁有大量8吋的設備,也跟台積電採取相同的策略,大力發展矽基的氮化鎵晶片製造技術,以提升附加價值。
躉購費率「只降不升」慣例將打破? 太陽能業者搶進成贏家
近日有太陽能業界人士透露,蔡政府為衝刺國內太陽能裝置達標,正研擬調升明年太陽光電躉購費率,打破過往躉購費率幾乎「只降不升」的慣例,藉此刺激國內裝置意願,讓國內太陽能市場維持供不應求榮景,元晶(6443)、聯合再生(3576)、茂迪(6244)、安集(6477)等業者成為大贏家。目前國內太陽能模組產能來源以元晶、聯合再生、茂迪、安集四大業者為主,相關模組廠近年來為搶得更多市場商機,正積極加速擴產腳步,加上近期政策持續鼓勵太陽能光電建置,藉此因應通膨所帶來的影響,讓國內太陽能系統業者能維持一定的投資報酬率。 蔡政府再度下猛藥,對付通膨造成原物料報價上揚,期望協助台灣完成2025年太陽光電建置量達20GW的目標。不過,蔡政府力挺國內太陽能發電的決心,早已從過往的政策看出端倪,不僅去年下半年為了激勵光電裝置量提升,祭出優惠加碼措施,今年下半年的躉購費率更維持與上半年一致,打破原先下半年通常低於上半年的慣例。針對明年光電躉購費率將與今年持平,甚至可能上調,經濟部能源局回應,目前還在依照以往程序收集相關成本參數,做為明年躉購費率擬定基礎,針對未來躉購費率走向尚未有定論。國內太陽能業者認為,躉購費率一向是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的風向球,今年因上、下半年維持一致;此次調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太陽能電廠的投資報酬率能維持在一定水準,否則很可能會被通膨吃掉獲利,自然不會有業者想繼續投入開發,拖累國內太陽能光電建置腳步。由於過往光電躉購費率大多只降不升,藉此讓政府補助能隨著時間緩步退場,因此近期市場傳出明年光電躉購費率將調升的消息,實為罕見,正顯示出政府為了達到再生能源轉型目標,對太陽能產業的補助絲毫不手軟。
前任總統又被「青瓦台魔咒」纏身!文在寅政府爆貪汙弊案 不法獲利上看225億
南韓歷任總統在入主青瓦台後,多數因為政商勾結、黑金政治或遇刺等問題,最終獲得悲慘結局,因此出現「青瓦台魔咒」一說。南韓前總統文在寅(Moon Jae-in)5月卸任後便返鄉養老,過起遠離塵囂的田園生活,本以為可以安全躲過這個都市傳說,如今卻因為太陽能弊案捲入貪腐醜聞。據《韓國時報》報導,南韓前總統文在寅於執政期間,投入至太陽能發電等產業的基礎基金中,約有2616億韓元(約新台幣59億元)被支付或貸款給非法安裝的發電項目及其他救助名義,涉及違法、詐騙等弊案。調查指出,業者透過偽造稅收發票、誇大工程費用及非法利用農地種電等手法,藉此獲得政府貸款。政府政策協調辦公室(OPC)昨(13日)表示,自去年9月開始,對電力基金事業進行聯合檢查,結果查到2267件違法、不當事由。然而,此次僅針對世宗市附近區域進行抽查,報導指出,南韓政府已決定將搜查範圍擴大到全國,估計有問題資金將超過1兆韓元(約新台幣225億元)。韓國總理韓德洙在下令對該基金援助項目進行調查時表示,「太陽能項目不斷在掏空國庫,納稅人的錢都被濫用了。」政府官員表示,為了解決化石燃料污染及核能安全危機,文在寅政府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由於力拼國家太陽能產業快速發展,導致貸款發放標準鬆懈,政府救助項目漏洞百出。
半導體尖端怎量測? 工研院下半年設新創公司與國際接軌
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邁入35年!工研院日前舉辦「量測35週年慶」,分享創新量測技術研發、建立量測標準與檢驗證服務等重要成果。未來將以精準量測扶植新創公司,下半年也規劃成立以半導體尖端量測技術之新創公司,使國內半導體產業符合國際標準。工研院表示,度量衡是民生、社會、科技以及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研院執行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持續從「國際計量標準」、「推動產業化」與「協助能源測試驗證」三方面為產業提供創新量測服務,不僅建立下世代半導體建立前瞻量測技術,同時,也協助臺灣太陽能產業標準檢驗證與新產品開發。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指出,1987年工研院受經濟部委託執行國內最高量測標準之「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工研院並推進設立「量測技術發展中心」,除了為國內度量衡標準把關之外,35年來致力於新技術研發之量測標準檢驗證,成為臺灣產業成長、國際交流最堅實的後盾。彭裕民表示,因應產業的快速發展,工研院透過深厚的量測實力,率先開發前瞻性技術檢測,建立工業量產良率監控的關鍵工具,協助國內半導體大廠轉型升級。近年全球面臨極端氣候挑戰,工研院以科學為基礎,研發綠色計量標準創新技術更是絕無旁貸,期許在淨零碳排的全球趨勢下,提供臺灣產業全面的檢驗證與標準定訂,協助產業實現低碳綠色轉型。 工研院量測中心執行長林增耀表示,過去35年感謝歷屆量測中心的主管帶領下,致力於建立與維持國家計量標準、發展量測技術產業應用、開發精密檢測儀器與設備、執行醫療器材驗證、以及能源與環境相關量測的研究與發展,也成功彰顯在「國際計量標準」、「推動產業化」、「協助能源測試驗證」三項領域的創新研發能量。林增耀表示,在「國際計量標準」中,隨著國際基本單位的重新定義,工研院於2018年投入矽晶球法之相關技術建置,以精準實現由普朗克常數所定義之公斤,確保國家最高量測標準及自主追溯。在「推動產業化」部分,致力半導體前段製程突破與異質整合的市場需求,例如:「GAA製程X光量測技術」滿足半導體前段製程奈米尺寸三維的複雜需求,率先布局下世代半導體關鍵技術,此技術更於下半年預計成立的半導體尖端量測公司,可望成為產業在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助力。在「能源測試驗證」中,太陽光電計量實驗室取得國際IECEE CBTL實驗室認證資格,依據國際標準發展趨勢,協助國內廠商進行品質改善與新產品開發,並於2021年打造全臺唯一行動式太陽光電測試車,協助臺灣在全球再生能源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國內缺工、缺原料 太陽光電連2年未達標⋯未來幾年挑戰更大
國內公投落幕,攸關能源議題未通過,企業界擔憂明年工業及民生恐缺電。而受國際新冠疫情與國內缺工、缺原料影響,截至11月底,太陽光電併網容量僅7.1GW,達成率81.14%。經濟部說,目前已掌握多個大型案場,會加緊趕工儘量達成目標,不足部分也會在明年第一季補足,連同去年,太陽光電連二年無法達標幾成定局。值得注意的是,明(2022)年經濟部設定太陽光電設置目標要達到11.25GW,比起今年的8.75GW,要成長2.25GW,以目前設置每年至少要成長2GW來說,剩餘可用屋頂或用地愈來愈少,但未來幾年逐年設置容量大幅增加,接下來挑戰恐愈來愈大。為了達到今年底太陽光電8.75GW設置目標,官員說,目前掌握許多大案場,從漁電共生、工業區屋頂,以及地面型等等案場加快設置。以漁電共生來說,就有台泥嘉謙等、工業區有雲林新興區、地面型則有嘉義,以及台南的鹽灘地,另外,部分學校設置屋頂型光電計畫也都有提前達標,總計裝置容量約1GW。官員表示,根據規劃,明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要達到11.25GW,過去寄望農電共生部分,從去年農委會「七七事件」開始,相關建設就停滯不前,原先預定可以推動的台糖屏東地面型計畫,也因農委會仍在「環社檢核」中,光電計畫進度大受影響,目前只能先冀望提升屋頂型設置率。官員指出,由於近幾年大陸台商回台踴躍,部分新設廠房都要求設置太陽光電設備,未來幾年會逐漸出現,並且結合漁電共生,預估未來幾年裝置容量,仍然有成長的空間。不過,今(2021)年下半年受到國際疫情影響,打亂太陽能產業供應鏈,使原物料價格上漲,加上國內疫情緩解後加速復工,造成搶工推升近期人工成本,使太陽光電整體建置成本上漲幅度超乎預期,目前已規劃2019年開始至2021年間完工的太陽光電場域有額外加計費率補貼,希望提升光電裝置容量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