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法
」 楊金龍 外匯存底 中央銀行外匯買單1/藍白立委合推外匯成立主權基金 稍有差池損及國家信用
為了兌現2024民眾黨副總統選人「新光金大公主」吳欣盈提撥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政見,民眾黨立院黨團正式提案,而國民黨立委也提出同性質法案,然而不僅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力持反對意見,就連學者都認為負責「雙率」和物價調控的央行勢必入左右為難,且無償挪用外匯存底一旦虧損,將衝擊我國際信用。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曾宣布當選後成立主權基金的政見,而基金來源則由央行提撥10%外匯存底,追求7%到8%「低風險高報酬」收益,然而由於吳欣盈新光集團大公主的身份特殊,去年爛賠的新光金控獲利又屈居末座,投資風險引發各界高度討論,且擴及利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可行性。即使「柯吳配」在大選中落敗墊底,央行總裁楊金龍始終力持反對無償撥用外匯存底,然而新科立委甫上任,挪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提案卻悄悄燃起「狼煙」,由民眾黨立院黨團提案落實吳欣盈的政見;藍委羅明才更再度加入戰局、領銜提案落實與白營類似的主張,兩案都要挪用10%外匯存底,並要央行成立「政府獨資之專業化及市場化的投資機構」,立院內盛傳楊金龍近來頻頻私下拜會立委,就是盼該案「留中不發」,並發現楊的白髮更白了。羅明才是立院財委會召委,加上國民黨大黨鞭傅崐萁也參與連署,外界預期該案闖關機率高,央行能否緊鎖外匯存底大金庫很難說,倒是金融界躍躍欲試,研判主權基金若成立,政府基金代操市場將更大,手續費收入可期。台灣外匯存底10%有多少錢?據今年三月央行最新統計顯示,我國二月份外匯存底金額是5,694.22 億美元,10%約569.4億美元(1.8兆新台幣)。著名的星國淡馬錫控股(基金)去年淨值是2855.72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9139億元)。知情人士透露,新立院組成之初,盛傳白營盼藍營禮讓財委會召委,就是為要在財委會兌現「主權基金」政見,沒想到意外引發「柯黑」群起批判白營與財團扯不清,立委賴士葆隨後公開表達早已決定力挺羅明才任召委,民眾黨後來也以黨團名義提出主權基金草案,降低敏感性。新立院第一會期,傳出民眾黨盼國民黨禮讓財政委員會召委給白委黃珊珊,後來賴士葆(左三)表態力挺藍委羅明才(左四)任召委,黃珊珊也否認要藍營禮讓,風波才平息。(圖/趙世勳攝)賴士葆在上屆立委任期曾反對無償撥用外匯成立主權基金,主張整併四大基金(公務人員退輔、勞保、勞退及郵政儲金)成立,現在再與同黨召委、黨鞭站在對立面,賴強調外匯存底是廠商暫存央行的錢,最終要換回外幣,「無償挪用」沒道理,一旦虧損還衝擊我國信用,更甚者是外資撤離;四大基金操作績效遭批不如淡馬錫基金好,只要透過整併成主權基金有助提高績效。他還說,國際上主權基金多以退休金成立,例如星國淡馬錫控股(Temasek)、挪威政府退休基金(GPFC),但也有用銷售天然資源盈餘成立的主權基金,例如全球最大的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就是以賣油盈餘成立。至於國際赫赫有名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GIC),的確由星國外匯存底成立,但星國對GIC建立最嚴格的「防政治力干預」規定,我國政治環境難以移植。即使GIC致力絕對中立確保收益,2008年仍曾損失350億美元,導致2018年到2022年間平均報酬率也只有3.7%;淡馬錫雖曾在2020年創下24.53%的高收益率,但兩年後卻淪為負5.07%、損失55億美元,近五年平均報酬率是4.41%,凸顯就算被視為政府基金操作績效「模範生」,也仍可能「看走眼」,成立主權基金絕對要慎重。立院內盛傳楊金龍近來私下密會多位立委,籲請反對財委會修改央行法、挪用外匯成立主權基金,立委體諒楊煞費苦心。(圖/劉耿豪攝)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黃朝熙也曾公開表示,央行主要任務是維持金融、匯率及物價穩定、促進經濟成長,但主權基金目的要累積財富,兩者任務截然不同,央行若主管主權基金,一方面要提高績效,另方面要緊縮金融市場抗通膨,立場對峙動輒得咎。
柯文哲提7大金融政策 吳欣岱:根本禁不起考驗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昨(18)日提出金融政策,指出中央銀行應「獨立、透明、可課責」,提高央行理事會與貨幣政策獨立性,避免政治干預匯率、利率,也不應該讓央行扛起盈餘繳庫重擔。對此台灣基進台北市黨部主委吳欣岱表示,柯學、理性、務實原來就是自相矛盾,根本禁不起考驗。吳欣岱表示,央行從馬英九時代開始就負擔很大部分(約10%)的國營事業體的繳庫KPI,央行應該是控制物價及就業的專業機關,但卻也要肩負業務單位的功能,是非常畸形沒錯。但,就是那個but,柯文哲隨後又喊出要成立主權基金,活絡國家資產?吳欣盈竟然還說,政府應該幫民眾賺錢,不該再從納稅人身上拿錢投資重要民間需求,這一說法馬上打臉柯文哲自己提出要維護央行獨立性的政策。吳欣岱指出,從吳欣盈在今年五月提出的《央行法》修正草案內容來看,是要由央行拿出10%外匯存底,並在其項下設立主權基金。理由是央行目前對於外匯的資產配置投報率約2.75%,吳欣盈認為遠不及新加坡主權基金的7%成長率,至於成立主權基金的收益可以用來補充長照、健保、勞保等。原來政策包牌、兩面討好可以做到這種程度──柯文哲不要央行負擔國家財政收入,好好做貨幣政策的管控;但卻又高喊要設置主權基金,追求外匯存底更高的投資報酬率,並用於補充國內產業發展或社會保險的資金來源。到頭來,央行還是在負責為國家財政來源籌錢不是嗎?這樣是何來的獨立性可言?吳欣岱再說,外匯存底向外投資取得商業利益極大化從來就不該是央行的業務,除了會拖累央行在穩定國內各總經指標的能量,外匯存底向外投資取得商業利益極大化從來就不該是央行的業務,除了會拖累央行在穩定國內各總經指標的能量,我甚至懷疑,是否就是央行內部無人有操盤能力,正好讓吳欣盈身後代表的金融業有分食主權基金成立之後的操作大餅?吳欣岱最後表示,柯文哲自詡天才,但也只不過是用專有名詞東抄抄西抄抄的拼裝車罷了,提出的政策自相矛盾,根本禁不起考驗。
最會賺錢央行1/盈餘上繳國庫2千億沒犯罪 專家學者憂暴賺背後台灣人付上多少代價
11月9日,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一句詢答,「我繳庫2千億是犯罪嗎?」使得央行「利率匯率雙低」政策是否扭曲台灣經濟,讓民眾付上高房價、低薪、貧富差距代價的爭議,再受關注。CTWANT記者採訪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他直言「央行升息太少」,台灣通膨較嚴重;另一位經濟學家形容,央行雙低政策「帶來微笑,也夾雜眼淚!」央行9日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業務計畫及營業預算資料,預計2024年度繳庫2000億2706萬元,較2023年的1800億元增加近200億元,創下2010年來以來14年新高,為央行27年來次高,累計央行總裁楊金龍2018年上任以來至明年,七年繳庫將逾1.26兆元,維持央行向來表現。央行超級會賺錢,不但打贏台灣金控業者,還冠居全球央行,為國庫挹注龐大的財源,這樣有錯嗎?為何近年來不斷被學者專家質疑?前央行副總裁的許嘉棟曾拆解央行的獲利模式,央行主要收入來源是「利息收入」,也就是以外匯存底投資美國公債等收益,主要支出有二,一是「利息費用」,也就是央行發行定存單從市場收回新台幣所支付的成本,二是預期新台幣升值外匯存底恐出現的「匯兌損失」提存準備。依此,許嘉棟解釋,央行創造盈餘需要四條件:外匯存底要更多、定存單發行量不能多、定存單利率不能高,且要阻升新台幣匯率;而這四條件,央行都有相當程度的政策操作空間。依央行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逾5610.8億美元,113年預算報告中揭露的營業總收入逾4125億元,其中因外幣資產利息收入增加等來到3717億元占九成;營業總支出2372億元,其中利息費用1917億元居冠,其次為各項提存366億元,收支相抵後盈餘1753億元,扣除提存法定公積350億元,連同前年度累計盈餘598億,共計繳庫2000億元。由於央行明年盈餘繳庫創14年新高,再度引起專家學者及民代關注。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日前發聲,多年來,一個暴賺的央行,讓台灣人付出「資產價格失控、偏低新台幣匯率不利進口、間接損害國民福祉、所得與財富分配更趨惡化」四大代價,呼籲台灣經濟需要「轉骨」,立委吳秉叡、林楚茵也援用此一論點,質疑央行的利率匯率「雙低政策」,在立法院質詢楊金龍。不料,楊金龍罕見地高分貝反駁說,「根據央行法完成四項目標」「央行沒有失職」。依央行法第二條,這四項目標是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並於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之發展。至於盈餘上繳國庫,則在央行須完成預算、決算的工作範圍內。楊金龍說,央行若因繳庫多導致發生金融危機,來懷疑央行失職,「我可以接受」,但這20年央行都達到經營目標,「我多繳國庫,難道是種犯罪嗎?」嚴格說起來,盈餘上繳國庫雖非央行的主要任務,也是執行預算、決算的工作範圍,從1998年彭淮南升任央行總裁後,每年上繳國庫的成績單最耀眼,20年任期中上繳盈餘逾3兆元,2010年起的連續八年,還創下年年上繳1800億元、占政府歲入約一成的紀錄,楊金龍升任總裁後,也「彭規楊隨」。也因此,引起專家民代憂慮,央行上繳國庫的「任務」,恐影響利率匯率決策的獨立性,恐扭曲台灣經濟發展。央行的匯率政策,常被學者專家討論為「重出口,輕內需」。(圖/CTWANT資料照)對此爭議,一名經濟學家告訴CTWANT記者,「帶來微笑同時,也夾雜眼淚!」「低匯率政策雖有助於出口,進口成本相對貴,台幣貶或升,到底帶給台灣產業甚麼發展?」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則更關心通膨議題,「我覺得台灣通膨問題比較嚴重,這對所得相對較低民眾非常有感,央行升息不夠快,所以應該考慮增加升息的速度,來抑制通膨。不過,因為經濟成長率放緩,所以利率政策也應該考慮這個問題。」立委郭國文告訴記者,「央行曾預測CPI低於2%,我提出質詢,央行不用任何作為就可以讓CPI符合通膨門檻?總裁難以回答,結果該年的CPI超過2%。」在盈餘繳庫的任務上,央行年年拿滿分,面對經濟民生議題上,顯然學者專家及民代認為央行還要再努力。根據央行預算報告強調,央行以穩定物價及促進金融穩定為主要營運目標,營運特性須考量總體經濟面,盈餘受國內外金融情勢影響甚鉅,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外幣資產運用收益為央行營業收入主要來源,影響收益之各項因素,包括營運量、主要外幣利率及匯率,均非央行所能完全掌握;另營業支出則受本行沖銷性措施以及國內利率調整變動影響,因此,亦具有不確定性,此為各國央行面臨的問題。
最會賺錢央行3/「台灣住宅已變成準金融商品」 房市專家:低利率熱錢助長炒房
「台灣現在已經是當住宅變成一個準金融商品」「央行不敢升息很多,到底是不是怕房市大跌?影響金融秩序?」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說,「我想,楊總裁應該都知道!」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王儷容提出近日一份學術研究指出,「利率下降1%,對短中期房價有顯著提高,長期則影響不明顯」。對於把房價高、低薪、貧富差距大的社會問題,推給央行的「雙低扭曲政策」,CTWANT採訪多名學者專家都認為「過於單一性苛責」「不公平」,但一致認為,房價居高不下與貨幣政策過於寬鬆有關。章定煊說,我國貨幣政策過於寬鬆,但又不像歐美等有強大的債券市場,以致熱錢無處可去,流入房市、股市等,「房地產」就被當成債券型的金融商品「炒房」,政府要靠稅務等打房措施恐怕難除病根,這已經和住宅函數、所得人口的基本剛性需求脫節。升息會不會動搖房市?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斬釘截鐵地說,「升息初期往往是經濟景氣熱絡時候,因此不會影響房市,中期就會影響到經濟,升息末期就會直接影響房市」。依據央行法,央行工作目標「重中之重」是協助我國經濟之發展,只是台灣這些年國人深感房價炒高、低薪等社會問題加劇,亟需政府儘快找到解方。(圖/黃鵬杰攝)依臺灣銀行揭示2023年11月24日的基準利率3.119%,基本放款利率是基準利率+2.14%來看;再看信義房價指數自2003年迄今走勢,雙北等七個都會區,房價季指數從平均39持續上升,雖2015年至2019年間漲幅放緩,但2020年起重新走高,今年第三季來到149.82,二十年來成長74%。李同榮還說,疫情後,2022年3月首度提高利率升息1碼,連續五季至2023年3月共升息3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房市仍是充滿資金,其中還有台商資金回流,這波升息對豪宅高價房影響有限,反而讓中低房價高漲,國人對買不起房更有感。利息調整的源頭是央行每季公布的「重貼現利率」,「這涉及到1年期定存利率、房貸利率」,一名經濟學家跟CTWANT記者說,「央行若在每季週四會後宣布提高重貼現利率,銀行就會在隔周一跟著提高1年期定存利率」「房貸利率就是會跟著1年期定存利率走」。美國央行暴力升息後,房貸利率從3.3%提高到7.7%,「不過,9成的美國房貸戶是選擇固定利率的,也就是受到升息的衝擊有限。」這位經濟學家繼續分析說,「我國房貸戶若是選擇浮動式利率,受到升息影響就變大,繳房貸壓力就增加。」美國聯準會FED(美國央行)從2022年起迄今升息共11次,累積升息21碼(525bp),利率來到5.25%~5.50%區間,台灣央行則共升息3碼。(圖/劉耿豪攝)李同榮進一步分析,低利率導致高房價,但若升息幅度增高,讓一般民眾對房貸利率負擔更有感,這與國人所得分配不均,跟產業發展不平衡有關,「台灣產業集中在高科技業,但我們是國際觀光島,一般服務業、餐飲業、觀光業等的薪資偏低,因此房價所得比就偏高,高房價與低所得雙重影響年輕人購屋能力」。依金管會統計,截至2023年9月底,國銀不動產放款占比平均比率續升至26.75%、月增0.28%,創下近一年新高,對於不動產資金集中度情況,立委郭國文指出,儘管央行實施5波信用管制,不動產放貸集中度仍比沒有信用管制時高,「我質疑管制手段需不夠多元,央行總裁卻不願面對此問題,導致目前信用管制的成效仍不顯著。」「民眾有感的通膨與官方通膨好像還是有個gap(代溝)」,「到底要如何調整,市場可以自由經濟化一些」,受訪的專家學者期待新政府有新作為。
央行繳庫2千億創14年新高遭疑 楊金龍罕見動怒:這有犯罪嗎
中央銀行預計明年盈餘繳庫2000億元,創下14年來新高,卻遭質疑央行為求盈餘而扭曲雙率,成為貧富差距擴大幫凶。央行總裁楊金龍9日在立法院罕見地動怒,他表示若因失職導致金融危機,當然可以被懷疑,但《央行法》賦予央行的四大經營目標,在過去20年都達到,升降息也是理事會充分討論,「繳庫難道是犯罪嗎?」根據央行交付財委會的書面報告,預計2024年度繳庫2000億2706萬元,比2023年繳庫1800億元還多,不僅是2010年來的新高,也是央行27年來次高,累計楊金龍2018年上任以來迄今,7年合計繳庫逾1.26兆元。央行貢獻國庫達1成歲入,榮登「國庫金雞母」,卻引發外界抨擊,有學者以美國聯準會虧損為對照,認為央行盈餘繳庫過高,導致台灣付出四大代價,包括影響貨幣政策獨立性、市場資金氾濫、貶低新台幣匯率不利進口、控制利率等於課徵鑄幣稅,致財富分配惡化。面對這些指責,楊金龍昨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一開始尚可好聲好氣,表示「某些媒體」向來持此論調。但在民進黨立委林楚茵的追問下,楊金龍開始不耐,他說央行20年來在符合《央行法》政策目標下,以善良管理人的態度,在兼顧流動性之下,讓外匯存底增加收益繳庫,回嗆「繳庫難道是犯罪嗎?」楊金龍表示,《央行法》賦予央行四個經營目標,包括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經營、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穩定及協助經濟發展,若因為央行失職,導致台灣面臨金融危機、房地產泡沫化,還一直繳庫,再來懷疑央行,「我也接受,但是沒有啊!」對於升降息決策,楊金龍表示,央行理事會議事錄清楚記載,升息或降息,都是經過理事會充分討論的決定,從未為達到繳庫而降息或貶值匯率,也從未有理事會成員討論過,因央行要繳庫多少而要求降息,盈餘繳庫並不是央行經營的目標。也有立委質疑,央行外匯存底委外代操的獲利表現不如預期,不如央行自行操盤,楊金龍表示,央行以穩健為主,許多國家央行因為低利率而投入股市,或到國外投資,2022年股市大崩盤時,新加坡、瑞士、挪威、香港都虧損,央行若投資股票,恐怕也會如此。金融圈認為,央行手握雙率決策,在繳庫議題上「本來就是球員兼裁判」,怎麼做都很難不被非議,要維持央行獨立性、不須繳庫的理想當然很好,問題是國庫沒錢,立委也不敢提案要央行免繳庫,現實如此,「又要拿錢、又要嫌棄」的假清高,大可不必。
建商不滿無預警打房揚言要提告 央行火速澄清
中央銀行第二季理監事會後宣布,推出第五波信用管制,針對第2戶限貸7成,引發建商不滿,揚言提告政府施政違背信賴保護原則。央行30日火速澄清,強調此次信用管制規範並未溯及既往,且過去已多次提醒社會大眾續推管制措施的可能性,而非外界認為的「無預警」實施。針對央行第五波信用管制,市場認為認為換屋族首當其衝,相關措施更令不動產業者急跳腳,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會員大會29日通過臨時動議,將聘請律師並聯合台灣省不動產開發公會聯合會,提告政府施政違背「信賴保護原則」。央行30日火速召開記者會,央行官員坦言,「提告部分我們也是媒體上看到」,目前尚未收到相關通知,但強調央行是基於「央行法」授權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責,針對國內整體經濟金融情勢採取必要措施,是本於權責做出政策訂定。官員也說,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是針對貸放成數規範,是規範到銀行辦理信用的規定,至於房市賣方買方之間的約定,則是屬於民間之間的交易內容。央行發出做出3點說明,第一,推出第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主要是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仍高,銀行信用資源仍有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之虞;且第一季自然人新申貸第2筆購屋貸款人數及占比均較去年第四季增加,以及自然人申辦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的平均貸款成數居高且持續上升,貸款條件仍屬寬鬆。第二,央行強調,此次規範已考量換屋者權益,借款人清償名下第1戶房貸(如出售舊屋或以其他資金來源清償),即不受貸款成數7成限制;此外,央行規定是以借款人本人為規範對象,並非以家庭歸戶辦理,不影響家庭其他成員申辦購屋貸款的權益。第三,此次規範也並未溯及既往,購屋者(包括已簽訂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者)若已進入向金融機構申貸階段,也就是說,借款人在這次規範修正前,已經向承貸金融機構申貸並經錄案者,貸款條件得按錄案時規定辦理。央行強調,2010年6月央行就曾實施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規範,此次再次實施,僅將貸款成數由現行平均7.7成降至上限7成,相較上次規範上限6成,尚屬溫和,並已考量換屋者權益。央行進一步指出,自2020年12月以來已五次調整管制措施,持續在各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新聞稿及立法院業務報告等,提醒社會大眾有關管制措施調整的可能性,並非外界所稱「無預警式」實施管制措施。
主權基金由誰主管懸而未決 綠委:不適合以《央行法》規範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24)日審查「中央銀行法第20條及第33條條文修正草案」,要央行撥出10%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並由央行負責管理。立法委員林楚茵於質詢中表示,她從進入財委會開始就在關心主權基金是否成立,但不贊成以修正《中央銀行法》來達到目的,主權基金也不宜由中央銀行運作,主管機關是誰,都待取得更多共識。林楚茵表示,成立主權基金是為了增添台灣在經濟上的實力,同時增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在國際上也較能被重視,目前朝野立委一致都認為要開啟主權基金的討論,但是否是透過修央行法來達成,正反意見仍非常多。她在質詢楊金龍時指出,央行在現有的架構中是否有能力運作主權基金,如果無法運作,就須要再討論其他方式。楊金龍表示,開啟討論主權基金是否成立有其必要性,但主權基金不適合放在央行,因為主權基金跟外匯存底的操作完全不一樣,若是放在央行底下,會影響到央行營運目標的執行,也會影響到央行的獨立性。楊金龍說,央行的立場是設立專法,一個在中央銀行外面的專法,至於專法要如何訂立須要再妥善的規劃,至於要聘請那些人才、排除哪些法規,都可以在這部專法中做比較周全的討論與規範。林楚茵詢問,若是央行不適合,大掌櫃財政部、掌握多筆基金的國發會要不要承擔責任?財政部政次阮清華表示,財政部沒有相關的專才,沒有能力主導。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則表示,應尊重目前社會上另定專法的共識,等專法訂立後再交由法定主管機關來主導。林楚茵認為,主權基金的主管機關是誰,是尚未解決的重要問題,應再取得更多的共識才能妥善處理,請相關部會在行政院院會中提出討論,並再提交報告給財委會。
央行總裁也力抗!擬修法撥外匯存底設主權基金 學者狠批台灣沒條件
立委磨刀霍霍,擬修《央行法》動撥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央行總裁楊金龍再舉「五大理由」,力抗急就章修法,學界也說出重話警告,除影響貨幣政策客觀判斷外,台灣想效仿新加坡成立主權基金,根本沒有條件,學者更質疑以「執政黨吃相難看」,台灣低劣的政治文化,幾乎無法達標。早在央行前總裁彭淮南時,就對擬動用外匯存底設立主權基金一事,展現「一毛錢都不准碰」的立場。彭淮南認為,相較於主權基金要創造更多的財富,外匯存底「與主權基金完全不同」,不宜承擔高風險投資,兩者性質截然不同,所以報酬率必然會相對較低。央行總裁楊金龍今日將赴立院報告,針對立委擬修《央行法》備詢,其書面報告昨日出爐,列舉「五大理由」,包括各國主權基金皆非央行主導、主權基金投資目的與外匯存底不同、修法無法達到成立主權基金目的、不宜無償動撥外匯存底,及聖地牙哥原則恐限縮投資自主性,力抗這項急就章修法。楊金龍指出,設立主權基金想要累積國家財富的目的,投資策略性、關鍵技術產業,及設立外匯投資基金公司等事項,都不是央行法定經營目標;至於外界抨擊外匯存底投資績效,楊金龍也以歷年繳庫數穩定,近8年每年繳庫數占政府歲入比率的平均數為8.98%,不遜色於其他央行。不只央行持反對立場,曾提案要提撥外匯存底設立主權基金的前立委、現任教政大金融系的殷乃平也說,他在拜訪過新加坡後,於2001年擔任立委時,也提議修法動撥外匯存底,但當時就有金融界大老向他告誡,「執政黨吃相難看」,提案要三思,擔心資金進入私人口袋而作罷。殷乃平說,台灣沒有效仿新加坡的條件,新加坡國家投資公司是超然獨立單位,加上貪汙罪處罰很重,沒人敢貪汙,台灣幾乎都不達標,且央行只是代保管外匯存底,「萬一賠錢誰要負責?」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央行不是國營事業,掌管國家重要貨幣政策,對抗通膨、穩定物價與房價、促進整體經濟成長是央行核心業務,不以「利潤」為中心的央行,若陷入主權基金的「獲利」思維,將大大影響貨幣政策客觀判斷。
設主權基金? 央行總裁:不應無償撥用外匯存底
立委提案修改《中央銀行法》,希望提撥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央行總裁楊金龍昨日親上火線,畫出「不應無償使用」的底線,強調沒有反對成立主權基金,但應立專法,央行並不是「不要用衣櫥中的衣服」、「也不是衣櫃衣服總是少一件」、而是動用外匯存底,態度必須很謹慎,他國也無無償撥用先例。立院財委會昨日召開「中央銀行法第20條及第33條條文修正草案」公聽會,瞄準央行超過5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建議提撥外匯存底的10%成立主權基金,以提高收益。民眾黨立委吳欣盈呼籲,目前有64名立委支持修改央行法,希望「央行是否可以維持90%的保守,而有10%的開創」。國民黨立委羅明才表示,連署立委已經過半,央行要思考不是「YES」或「NO」,而是「HOW」,到底要該拿多少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不會說潑冷水!」楊金龍表示,央行對於成立主權基金向來持開放立場,但堅持外匯存底不應無償撥用,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財源雖然部分來自外匯存底,但也是使用委託方式,不是無償撥用。中國主權基金(CIC)則是中國政府發公債籌措資金來源,再去跟人行買外匯存底,同樣不是無償撥用。楊金龍說,央行絕對不是杞人憂天、太過保守,因為有金融穩定的職責所在。對於立委鍾佳濱形容,央行不願動用外匯存底,就像「愛美的人一樣,衣櫥裡永遠少一件衣服;男性永遠少一條領帶,要多少永遠嫌不夠」,楊金龍也駁斥,絕非「衣櫃衣服總是少一件」。出席的學者中,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治邦、華梵大學人文教育中心教授杜震華都是支持由外匯存底提撥一部分成立主權基金;至於清大經濟系教授黃朝熙、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王嘉緯,和成大會計系教授林軒竹,則是持較謹慎的觀點。林軒竹表示,不反對成立主權基金,但目的要清楚,以修改央行法達到成立主權基金的目的是「目的不明、方法偏誤」,累積國家財富更非央行職責。王健全則建議可朝「類主權基金」研究,政府出資49%、民間51%,由民間主導,由政府來監督董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