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示警
」央行示警「7大不確定因素」牽動台灣經濟 缺水恐衝擊半導體晶片產業
亞洲開發銀行預估台灣經濟成長率放緩至2%,甚至有專家直言可能更差,而中央銀行也點出攸關台灣經濟成長的7大不確定因素,其中點名缺水問題若不解決,可能衝擊經濟活動。根據中央銀行3月下旬公布的經濟預測,估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2.21%,和去年的2.45%相比,今年的經濟成長動能明顯放緩。央行表示,全球需求不振確實對台灣景氣造成影響,但今年應可維持溫和成長的腳步,只是得留意7大不確定性,其中國際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就有5項,分別是主要經濟體通膨降溫速度、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緊縮力道與高利率水準的持續期間、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程度、美歐銀行危機事件的外溢效應,以及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風險增添大宗商品供應變數。國內方面則有2大不確定性,分別是疫後特別預算執行成效,以及南部水情舒緩時點。央行表示,隨著疫情衝擊鈍化、民眾外食、旅遊與交通等支出可望持續增加,且防疫管制措施持續鬆綁與邊境開放,跨國旅遊回溫,均有助民間消費成長。而疫後特別預算除了普發現金,可以帶動民間消費進一步擴增,對於外國觀光客來台旅遊,產業升級轉型也有補助;央行認為,今年經濟成長仰賴內需,疫後特別預算對於消費、投資的帶動成效是否如期達標,將左右今年經濟表現。值得注意的是,南部水情持續吃緊,可能影響後續經濟成長動能。央行提醒,若缺水問題持續,可能衝擊國內製造業生產及民生經濟活動。因為全球消費者使用的許多產品都依賴於台灣公司製造的半導體晶片。全球最高端的晶片約有90%在台灣生產,這些晶片對呼吸機和智能手機等各種產品至關重要,晶片行業對台灣的整體經濟貢獻很大,但需大量的水來清洗晶圓。為確保供水,台灣政府去年停止了對7.4萬多公頃農田的灌溉,台灣政府還每周2天暫停對3個縣市居民和企業供水,在乾旱地區,包括半導體製造商在內的大量工業用戶被要求減少13%的用水量;髮廊和洗車行等非工業用戶則被要求減少20%的用水量,但若是水情持續拉警報,恐怕最後還是會影響晶片生產。
央行揭秘NFT 1/藝人湧入JPG換現金 市場總市值達6,665億元
球股市6月狂跌,加密貨幣市場更是直接崩盤,央行6月中旬的理監事會直指NFT充斥虛偽交易,不適合大眾買進,引起台灣最大「NFT中文討論區」社群8萬名粉絲關注,管理員林汶坦言,「央行對NFT看法無可否認,但不可忽略,目前NFT正朝虛實整合的賦能方向有了新發展。」在2021年底至2022年Q1,NFT關鍵字在Google趨勢上熱搜分數來到100分,也掌管貨幣發行的中央銀行在年中理監事會議中,提出對於NFT的示警;根據NFTGo.io 數據顯示,目前NFT市場總市值為224億美元(約新台幣6,665億元),總交易額597億美元(約新台幣1.77兆元)。過去央行的理監事會中僅討論加密幣發展的走勢,其中央行數位幣(CB/DC)的討論度最高,加密幣中的穩定幣也曾被列為討論議題,此次特別針對由區塊鏈技術發展出的DeFi以及NFT做出完整分析,並呼籲NFT並不適合大眾投資,而在NFT市場看似一片熱鬧的背後,其實藏有玄機。為鼓勵區塊鏈發展,在台北有處區塊鏈創作育成基地,其中也包括NFT創作。(圖/報系資料照)NFT(Non-Fungible Token)從2021年初燒到2022年,原型項目加密龐克(CryptoPunks)2017年在以太坊出現,以每枚不同的代幣代表不同的數位角色;2021年3月藝術家Beeple的《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每天:最初的5千天)》在佳士得(Christie’s)拍出6,934萬美元(約新台幣20.6億元)的天價後,讓想一夕致富的民眾湧入淘金。藝人、網紅像是陳冠希、余文樂、黃明志、館長、聖結石等,都透過自身名氣發行NFT,也有區塊鏈遊戲Axie Infinity主打「Play to Earn(邊玩邊賺)」,讓NFT市場熱度被炒到最高點,但實際上交易金額較大的NFT,仍是藝術品、收藏品。NFT的交易金額、交易量看似龐大,但央行引用調研機構Chainalysis的報告,指出有單一用戶左手賣給右手超過800筆沖洗交易(Washing Trade),透過頻繁交易使該NFT項目看似相當熱絡,促使不知情的民眾花大錢買進。目前在以太坊平台上的活躍錢包約40萬個,但其中購買NFT的活躍錢包不到2萬個佔比僅4%,相比2021年11月的單日交易12萬個的高峰大幅減少,且NFT在初級市場上市開賣後,到次級市場的轉手率就大幅降低,央行認為這符合藝術品、收藏品低流動性的交易特性。雖然透過區塊鏈可以確保NFT的唯一性,也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轉移,但央行認為單靠區塊鏈技術在現行的法律上,無法認定NFT代表的權利歸屬,NFT所有人也沒辦法佔有或者排除別人使用。比爾蓋茲一直以來對於加密相關資產都相當感冒,出席活動時極盡所能嘲諷NFT。(圖/翻攝自比爾蓋茲臉書、YugaLabs)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一直對於加密幣相當排斥,近日出席活動時就嘲諷地表示「高昂的猴子數位圖片(指無聊猿),將改變世界」,言談中認為買NFT的都是傻子;央行也提到NFT的價值為主觀認定,沒辦法合理估價,加上NFT仍是小眾市場,投資風險過高,並非大眾合適的投資標的。有8萬多名成員的臉書「NFT中文討論區」社團管理員林汶向CTWANT記者表示「央行對於NFT的看法,現階段沒辦法去否認」,但她說,不能只把圖片、音檔做成NFT就丟上平台賣,應該要為它們增加額外的賦能。「像是虛實整合,買紅酒的NFT就可以到酒莊兌換紅酒,買藝人的NFT就可以免費參加簽名會等活動,這些福利都可以透過區塊鏈上的資料進行核對,只有1張圖片沒辦法通過檢驗」她解釋。社團中也有社員表示,有問題的不是區塊鏈技術,是想發財的投機者濫用NFT名義斂財,才會讓外界對NFT有不好的觀感,若是用在收藏、憑證還是有它的獨特性。對於民眾若想購買NFT的話,林汶解釋,如果是使用Opensea的話,門檻其實就會相對的高,需對加密貨幣有些認識,並要學會購買加密貨幣,而大多數的NFT項目都會在Discord(匿名語音社群)經營頻道。若想購買某個項目的NFT,都可以到他們的社群中去感受大家對這個項目的共識看法,以及項目方是否有常常出現社群中幫大家解惑;至於甚麼樣式的NFT適合買進:如果是以純收藏品性質去買進的話,其實就是挑選自己喜歡就好,也就是說就算價格歸零也不會覺得特別心痛。林汶說,「自己比較偏好是投機性質,我會在他們的Discord頻道中觀察聊天風氣及共識,還有對未來的路線圖。並且偏好購買路線圖中對持有者會進行「空投」、「收益分潤」的項目,不過主要還是會去調查項目方的背景資料才決定是否去購買」。林汶認為,現階段無法否認央行對於NFT的看法,但可以透過虛實整合使NFT有額外賦能。(圖/林汶提供)
央行揭秘NFT 2/作品碎片化衝擊金融秩序 只有28.5%買家會獲利
為了因應全球通貨膨脹惡化,中央銀行宣布升息半碼,但除了總體經濟環境外,在6月中的央行理監事聯席會的報告,也點出高價的NFT「碎片化」,可能涉及證券發行的金融行為以及洗錢等不法行為,但目前國內仍無法針對NFT進行系統規範,幣託共同創辦人鄭光泰表示,業者若遵守反洗錢、KYC規範,勢必會將低許多風險。在央行111頁的理監事會議會後參考資料中,其中加密幣DeFi、NFT就佔了其中14頁,對於NFT,央行引用Chainalysis的研究,表示NFT在首次發行時,第一手就購入的買家只有28.5%會獲利,而目前在區塊鏈上產出的NFT有約3分之1沒辦法賣出。除了只有少部分投資人可能獲利外,央行表示,目前NFT仍在發展的最初階段,相關市場機制都還在摸索,甚至法律定位也不明確,一般民眾只能透過海內外NFT平台進行交易,很難獲得周延的保護。央行認為,NFT所有人沒辦法佔有,也無法排除他人使用,法律地位相當模糊。(圖/報系資料照)加上NFT的成交價未必會反映真實的價格,且目前可能買到假的NFT,像是地板價格一度飆到147枚以太幣(約新台幣468萬元)的無聊猿遊艇俱樂部(Bored Ape Yacht Club,BAYC),就被不肖人士以左右翻轉的方式重新發行,並進行拍賣。甚至為了宣傳NFT,在網路上已經開始有許多NFT的不實廣告,為此英國廣告標準局(ASA)在去年11月時,特別將NFT廣告列為紅色警示,主因是缺乏投資風險警語。由於部份NFT價格過高,使得想收藏的投資者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因此衍伸出將高價NFT的權利「碎片化」作法,並以發行新代幣的方式將該等持份公開銷售,央行認為,此舉可能涉及證券發行等金融行為,而美國SEC也開始針對NFT碎片化進行調查。香港證監會也認為NFT碎片化跨越收藏品與金融資產之間的界線,應受「證券及期貨條例」規範,大陸當局則嚴禁NFT碎片化,以免轉為另個方式的ICO募資,反觀台灣,目前還未有針對NFT發行、販售進行牽制的相關法規。在NFT市場上曾出現投機者重製無聊猿的NFT,誘使對NFT不懂的投資人花大錢購買;甚至有不法分子借此洗錢。(圖/翻攝自央行報告書)以往藝術收藏品常被用來洗錢或者進行不法交易,作為數位權證的NFT面臨相同的處境,且NFT的交易貨幣為加密幣,具備匿名性且跨境流動便利,有心人士若想透過NFT洗錢將更加便利,流入NFT市場的不法資金又以詐騙的犯罪所得最多,其次為遭美國列入黑名單的資金以及遭駭客盜取的加密幣,透過多次轉手讓將黑錢洗成合法資金。雖然加密幣市場已經開始影響民眾的消費習慣,但央行認為目前加密幣市場總市值僅9,000餘億美元(約新台幣27兆元),比起全球金融資產469兆美元(約新台幣1.39萬兆元)差得遠,但央行指出,目前國際間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已注意到如果加密資產的規模,與金融體系間的連結持續成長,未來仍可能影響金融穩定。對於央行提出的NFT看法,台灣首家加密幣交易所幣託共同創辦人鄭光泰表示,市場果如央行所示警的須留意風險議題,此現象有猶如早期投資市場風靡未上市股票一般,市場上一堆股條到處橫行企圖吸引投資人。幣託共同創辦人鄭光泰認為,投資人務必在事前做足功課,並留意風險,才能找出其中的潛力股。(圖/幣託提供)鄭光泰點出,「誠如央行所示,投資人務必了解投資項目才是最終的保障,也是對自身資產負責任的表現。如同過去股條滿天飛的時代,投資人必須勤做功課,務實的了解企業,才能在風險中找到黃金;而今,投資人也需要在眾多項目中尋找未來的潛力股。」而目前幣託轉進元宇宙O2 META與新推出NFT平台BELS,新平台均基於反洗錢的基礎下,並遵守KYC(Know Your Costumers)規範提供市場所須服務。幣託同維護市場安全與需求,運用創新技術以及團隊一直以來的務實態度,目標打造最符合需求端的實虛融合元宇宙。鄭光泰笑說,央行提示的風險,也是幣託困擾的點,O2 元宇宙也須抵抗該風險將服務做大提供永續服務。
再刷新紀錄!比特幣狂漲 飆5.7萬美元新高
比特幣和乙太幣再創歷史新高,日前雙雙來到57492和2040.62美元,再度刷新歷史紀錄。路透報導,比特幣市值已超過1兆美元,而所有數字貨幣的總市值也屢創新高,達到了1.7兆美元。我中央銀行特別在臉書發文提醒,須對比特幣投資價值劇烈波動有所準備,直言未來甚至有可能會跌至一文不值。比特幣狂漲,也讓日前投資15億美元購入比特幣的特斯拉,截至目前帳面獲利約達10億美元,超越去年電動車銷售收益,不過,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推特上也表示,比特幣及乙太幣似乎有點高。比特幣蛻變主流資產報導表示,比特幣近一周漲幅達18%,今年以來漲幅逾9成。而全球第二大數字加密貨幣,乙太幣也觸及2040.62美元的高點,一周漲幅約12%。有報導分析指出,比特幣狂漲和汽車廠商特斯拉宣布,該公司已購買約15億美元的比特幣,並將接受比特幣作為購買其汽車和其他產品的付款方式有關。受此消息影響,比特幣飆漲了逾10%。分析人士表示,這可能有助於加快比特幣成為主流投資資產進程,如也是馬斯克聯合創立的Paypal和大型全球基金管理公司貝萊德已開始接受比特幣。馬斯克在過去一個月不時給散戶投資比特幣狂潮添柴加薪,這股熱潮也推高數字貨幣狗狗幣(dogecoin)和美國視頻遊戲連鎖店GameStop的股價。央行示警恐一文不值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狗狗幣滿天飛,近年崛起的密碼通貨約有8000多種,與過去美國「野貓銀行」時代,私人通貨盛行情況如出一轍。面對走勢猶如雲霄飛車的比特幣,我央行在臉書發文提醒,須對投資價值劇烈波動有所準備,甚至有可能會跌至一文不值的情況。野貓銀行恐歷史重演央行表示,1837~1863年是美國的「野貓銀行」時代,當時各私人銀行均可自行印製銀行券,這些銀行被稱為「野貓銀行」,常設置在只有野貓出沒的荒郊野外並常無預警倒閉,直至美國於1913年成立聯邦準備體系(Fed),建立央行制度,才由Fed獨占鈔券發行權。近期熱門的狗狗幣誕生於2013年12月6日,最初在Reddit上作為打賞,後作為慈善之用,隨著用戶間來回分享並盛行後,也開始提供交易,不過狗狗幣已2年多沒發布系統更新,有學者指出,狗狗幣是易複製的密碼通貨。
房價漲過頭? 央行示警年底將打房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在10月號《台灣銀行家》雜誌撰文提出示警,表示房價持續上漲將對台灣資源配置造成扭曲,更損及長期經濟與生產力,應在房價大幅上漲預期形成前就超前部署,防範金融循環的中期風險。金融圈解讀,若此文對準高房價而來,央行年底就會出招打房。房市到底有多熱?六都地政局公布最新買賣移轉資料顯示,9月六都總移轉量達2.4萬棟,創下2016年以來單月新高,以目前買氣,全年有機會挑戰2014年的32萬棟水準。無法反映餘屋現況陳南光點出,近期房貸、修繕及建築等不動產貸款成長率正加速上升,且占GDP比重頻創新高,資源正快速往房地產相關產業集中,就連承做建商餘屋貸款的金額也是,顯示低利率、房價居高不下,價格機能完全失去作用,無法反映市場上有大量餘屋的現況。陳南光分析,房價上漲不僅幾乎沒有「財富效果」,而且從產業關聯度來看,房地產相關產業從來都不是台灣的經濟火車頭,即使2003至2014年期間超過十年的房市多頭,營建工程業與不動產業對於台灣GDP的貢獻,卻未見顯著上升。陳南光表示,全球各地金融主管當局,近年廣泛採用總體審慎政策與工具,來監測和穩定信用與房市的擴張,央行如對貸款成數設限,其自由度與機動性都比租稅工具來得高,效果比較溫和,也不會對首購族貸款造成影響,抵觸都更、社宅與危老重建等政策。文中以南韓為例,南韓政府在過去3年推出20餘項打房措施,難以遏止漲勢,去年底將房貸成數降至40%到0%,並加徵綜合不動產稅及資本利得稅,但為時已晚,預期房價上漲的心理難以逆轉,房價持續飆漲。買家須留意降溫政策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祕書長于俊明與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紛紛指出,此波巿場熱度和之前不同,主要在於房地合一稅制上路,令投資需求減少,目前巿場主力主要是首購、換屋與置產族三股勢力,如今陳南光已表態,恐要留意後續是否有新一輪的房市降溫政策推出。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說,除房巿熱度外,更值得擔心的是,後疫情時代實體經濟能否在未來順利接軌,支撐現下市場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