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據點
」 失智症 侯友宜 日照中心 疫情榮獲長照績優雙冠 侯友宜:讓新北成為長者幸福城市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7日表示,衛生福利部呂建德政務次長代表中央部會頒發長照績優獎項,其中新北市榮獲「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達成進步獎第一名及「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失智確診及獲得服務個案數第一名,高度肯定新北市府於長照領域之努力。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承辦衛生福利部「113年度全國長照業務聯繫會議」於7月26日至27日在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隆重登場並落幕,期間由22縣市代表針對長照政策互相交流學習。新北市65歲以上人口從10年前的37萬到今年年中已近75萬人,平均每個月增加3,000人。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平均餘命79.84歲,然健康平均餘命73.3歲,有長達6-7年處於失能或失智狀態,為減輕家屬照顧壓力,並讓長輩能夠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中安老。新北市衛生局表示,新北市很早就開始推動社區式長照服務模式,服務樣態非常豐富多元,包括有台灣第一家失智日照(頤安)、與公有市場結合的整合型日照(重新市場)、與衛生所結合之日照(樹林、金山),與學校結合之日照(三重興穀、林口東湖及淡水崁頂)、進駐社會住宅之日照(新店央北、土城暖時光),還有設置於原鄉的日照(烏來RAHAW)、微型日照(淡水老同學)等。為配合中央「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之政策,新北採公私協力的方式布建日照,在公的部分,透過跨局處會議,積極盤點低利用率的公有場地、新建公有建物共構及爭取都更法回饋之公益空間及社會住宅之公益設施設置日照中心;私的部分,則是補助設施設備開辦費獎勵民間單位自提場地,在整體策略推動下新北市之日照布建成績斐然,112年積極於雙溪、石門等布建難度高的偏遠學區設立日照中心,「一國中學區一日照」達成率進步幅度為全國第一。新北市衛生局說明,截至113年6月底,新北市失智人口逾5.4萬人,為使失智症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新北市政府號召轄內基層診所、社區藥局、銀行、郵局、企業、公寓大廈及驗光師公會等單位,陸續成立將近3,000家失智友善守護站,於社區中發掘疑似個案並通報衛生所,協助追蹤及轉介就醫。此外,新北市政府與醫院及民間單位合作,成立13家失智共照中心與62家失智據點,藉由綠色通道協助失智症患者快速完成診斷,並提供追蹤關懷、長照資源連結及轉介、緩和失智課程及家屬支持團體等活動,統計自107年至112年底,累計服務近3.5萬個失智症家庭,協助完成診斷及提供服務人數全國第一。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是高齡者最多的縣市,因此長照服務的需求也是最多,為了兼顧長照服務的品質與效率,需要仰賴公部門與民間單位的共同合作。面對高齡化社會,新北市以「安居樂業」為重要的施政主軸,推動「新北醫動養」政策,以「智慧醫療顧健康、運動營養保活力、在地安養更安心」為理念,增加市民健康平均餘命為目標,推動諸多重要的政策,提升長者生活品質及尊嚴,期許中央及地方能持續共同合作,讓新北市成為一座長者幸福城市。
失智症行為多樣化,照顧者易崩潰 長照團隊教照顧技巧
小劉是一位血管性失智症病人,因失語症、記憶力變差、貪食、固執、隨地小便等問題,轉介下來到失智據點接受照顧服務,但小劉失智問題行為日益嚴重,出現遊走、迷路現象,於是透過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個管師協助,安排日間照顧服務、居家服務以及居家喘息服務,讓小劉得到妥善照顧,也讓照顧者可以繼續工作,維持家庭生計,減輕照顧負荷。失智者問題行為症狀分3類 照顧者身心壓力大奇美綜合長照機構督導高金盆指出,失智者問題行為症狀通常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情感性症狀、第二類為行為症狀、第三類為精神病症狀。這些問題行為常會造成失智者與家人的爭執,造成照顧者身心俱疲,照顧負荷過大,倘若照顧者不熟照顧技巧,容易崩潰,甚至釀成家庭悲劇。迎戰失智者情緒 照顧技巧大揭密奇美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個案管理師吳淑媛說明,面對失智者的問題行為,常常會覺得「他很盧」、「花格格」,此時照顧者應避免與其爭執,而是採取接納、順勢而為的方式,透過引導的對話,轉移他的注意力。例如:若失智者認為枕頭有蟲,每天晚上都要洗枕頭,可溝通表示會幫忙清洗,再提供另一顆枕頭,避免爭辯,安撫其不安的情緒。另外,也可根據失智者的專長或興趣,導入相關照護措施,如:一、寵物治療、電子寵物陪伴、娃娃治療;二、藝術治療(粉彩塗鴉、手作創作);三、園藝治療;四、懷舊治療;五、活動治療;六、音樂治療;七、芳香治療。讓他們沉浸在愉快的氣氛中,有助於緩解混亂、遊走、躁動不安的情緒困擾。長照團隊助攻 照護失智幸福老化高金盆督導表示,失智者遊走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避免失智者走失,進入不安全的環境造成意外傷害甚至生命危險,是照顧者照料時最常面臨的困難。因此建議照顧者除了居家環境安全之外,可至警察局捺印指紋申請失智愛心手鍊或配戴衛星定位(GPS)手錶,以防走失。除配合醫師治療,定期運動、參與團體活動:日照、據點、關懷中心等,可延緩失智進展,也降低照顧者壓力。
失智保養班2/首間都會型「記憶保養班」落腳台北 深入社區「讓長者找回尊嚴」
台北市八德路的慈濟環保站二樓,傳出陣陣歡笑聲。CTWANT記者在1月16日時走進一看,許多長者與家人、看護一起唱歌與做活動,這是全台第一個都會型記憶保養班,在這裡有失智症中心的醫師和個管師、志工,大家一起無償付出、陪伴銀髮族減緩老化。這個位在台北蛋黃區的記憶保養班發起人,正是創辦失智伴行病友會創辦人黃國倫與太太江旻真。「這裡許多老人家都是初期失智,但並沒有病識感,一般人可能也難以發現,只有最親近的家人會察覺到長輩『怪怪的』,一直到我們這裡才知道是失智了。」黃國倫望向一旁正在唱歌的長者嘆氣說。原本從事傳產及投資業的黃國倫坦言,自己是因親友受失智所苦,才開始了解這個疾病,創辦病友會就是希望更貼近失智患者的生活,才能真正知道他們的需求。「我發現很多輕中度患者無處可去,日照中心雖然很多,但看得到、用不到,這些家屬該怎麼辦呢?」江旻真(左)輕聲詢問長者是否需要幫忙,在記憶保養班中,有將近80位志工與她一起輪流照顧這些老人家。(圖/黃威彬攝)一年多前,黃國倫與太太江旻真特別到嘉義向曹汶龍醫師請益。曹汶龍是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10多年前在嘉義大崎村創辦第一個記憶保養班據點,之後陸續在中南部如彰化、高雄、台南都有駐點。「曹醫師一直在社區推動『記憶保養班』,透過課程、活動,讓社區內的民眾更了解失智,每周一次的活動也能讓失智患者動動手腳跟大腦,而家屬也能獲得喘息。」因此黃國倫去年在台北八德設立第一個都會型記憶保養班。曹汶龍說,「記憶保養班和長照的失智據點不同,首先,失智據點人力較缺乏,而且大多是領薪水的,所以難免公事公辦;而記憶保養班的醫師、志工、個管師、諮商心理師等都是自發、無償的付出,我們還會去『家訪』,深入失智家庭中,找出家屬真正的需求。」黃國倫認為都會區尤其需要記憶保養班,「都會的居家空間狹窄,鄰里互動較少,失智患者與家屬大多一起待在家中,對彼此來說壓力都很大。如果在社區內有一個地方,它不叫失智據點,而是保養記憶的地方,來這邊的人不是病人,而是大家的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做手作,那長輩就會一直期待來。」黃國倫說,很多初期失智的長者不認為自己生病,部分也會抗拒去一些失智機構,甚至有些會有被遺棄的感覺,而記憶保養班在他們熟悉的社區內,氣氛也很像一個大家庭,讓長輩們自然而然融入其中。80歲的范奶奶就很喜歡記憶保養班的活動,1月7日曹汶龍、黃國倫、江旻真與其他記憶保養班的志工一起到范奶奶家中拜訪。「范奶奶失智退化愈來愈明顯,外勞不想照顧而離開,於是兒子、媳婦搬去一起同住,兩人照顧得身心俱疲,兒子甚至壓力大到去看精神科。」曹汶龍說,當天看了范奶奶的居家設備後,建議兒子媳婦在自己房間裝設電視,這樣想離開照顧壓力時,至少可以回到房間放空。曹汶龍、黃國倫、江旻真與記憶保養班的志工一起進行家訪,不只貼身了解長者需求,最後還一起唱《小城故事》及《望春風》。(圖/江旻真提供)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對照顧者來說卻差異非常大,尤其在都會狹小的生活空間裡,照顧者常常難以逃離那個充滿壓力的空間。「你猜猜失智症家屬最想去哪種旅館度假?不是五星級飯店,而是小小的膠囊旅館,他們不需要豪華的享受,他們只想獨處與放空。」曹汶龍說。這些都是記憶保養班能做,而失智據點做不到的,黃國倫分享,「記憶保養班裡一位90多歲的阿嬤,上周二還跟我們一起開心活動,她的兒子也送餐給大家一起享用,周六阿嬤跟兒子一起去百貨公司逛街,晚上還吃蛋糕,夜裡就在睡夢中安詳辭世了,阿嬤的兒子跟我們說,『過去一年來媽媽每周都期待來記憶保養班,很感謝大家讓媽媽最後的時光如此快樂。』」曹汶龍說,記憶保養班讓這些老人家在熟悉的環境慢慢退化,他們很喜歡這裡,這讓他們有活著的意念,一直活力無窮,直到某一天快樂又有尊嚴地離開人世,這件事非常重要。黃國倫認為台灣應該有更多記憶保養班在各個社區,他們願意無私「輸出」經驗,好讓這些老人家與家屬都能在失智的浪潮中,喘一口氣。
失智保養班3/誰說失去記憶可悲? 「還原到嬰孩階段」才是最圓滿的人生
全台長照系統2007年上路,初期並沒有社區失智據點時,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2011年決定在社區創立「記憶保養班」,「當時詢問衛生所哪邊適合設失智據點,護理長分析派系、族群結構後,認為大崎村比較適合推動,於是我們就去了。」曹汶龍告訴CTWANT記者,第一個據點設在嘉義大崎村的原由。曹汶龍說,我們在觀察環境適不適合,同樣地村子裡的人也在觀察我們,直到進行第四次失智講座後,村子裡的人才終於放開心胸暢談。「他們說,有太多醫師都是來一次就走,隨著我們一次次去,村民們才知道我們是認真的。」於是曹汶龍帶著醫護人員、個管師等開始進行失智篩檢,找出需要的人參加記憶保養班,然後定期進行各種靜態、動態活動,而這一切都是無償付出,也沒有跟政府申請任何補助。為什麼曹汶龍對村民如此認真?「這可能與我成長經驗有關,我的父親是軍人,後來車禍受傷在家療養,母親扛起家計忙著賺錢,而我是家中老大,就要身兼母職,照顧父親及弟妹,並協助家務。」後來曹汶龍考上國防醫學院公費生,先到三總神經科、然後再到慈濟醫院。「我從小習慣付出、也不會計較,再加上身處的環境都很單純,沒有雜念,我認為自己一切只是順勢而為。」無私付出自然也會吸引一群願意付出的人,於是曹汶龍就與這群志同道合的醫師、志工、個管師一起到彰化、雲林、高雄、台南等地設立記憶保養班,總計有10處,一直到2022年,才在台北八德設立第一個都會型記憶保養班。曹汶龍有許多綽號,有人叫他「曹爸」,也有許多家屬稱他為「老菩薩」,他自己則認為一切只是順勢而為。(圖/江旻真提供)2013年,曹汶龍的母親也罹患失智症,他在臉書上成立《曹爸與失智共舞》粉絲頁,分享照顧母親或到失智社區服務的心得,粉絲頁中有許多曹汶龍與母親相處的影片與紀錄,包括如何扮演現代老萊子逗母親開心,陪母親玩球、看魚、讀報、吃花生等。由於獲得熱烈迴響,曹汶龍的故事被電視台改編成電視劇《你好,我是誰》,也獲出版社邀約,把臉書的文章集結出書。曹汶龍的母親在2021年過世,當時曹汶龍在臉書上寫道:「母親失智多年,我懂她的心。她活得有尊嚴,輕安愉快的走了。」曹汶龍說,其實失智的人生才是圓滿,他們慢慢地退回到小時候,最後還原成嬰孩,然後離開這個世界,這是多麼圓滿的一生啊!「所以家屬要放下心,就把失智爸媽當成自己的孩子,當嬰兒尿床,你會對他生氣嗎?不會嘛!你只要帶著笑容,失智爸媽看到你的笑容,他們也就會跟著開心了。」曹汶龍說。
失智新對策3/家屬必做3件事「資源不漏失」 無病識感勿逼迫!情緒穩定更重要
當失智患者確診的那一刻,許多家屬腦中都是一片空白,緊接著便會問:「接下來怎麼辦?」專家建議一定要做3件事,包括所有家屬一起認識失智、尋求穩定諮詢管道、加入民間支持團體,才能在慌亂時及時獲得支援,且善用各種社福資源。另外,若患者出現疑似失智症狀、但無病識感,其實不必硬逼患者承認失病,情緒穩定更加重要,同時搭配藥物治療、運動、增加社交機會,就能延緩病況惡化。藝人林青霞過去曾透露婆婆生前罹患失智症,而丈夫邢李㷧知道自己母親節儉又怕生,因此便請傭人佯裝是母親的「朋友」,若病況需要住院時,這位「朋友」便會跟婆婆說這是送她的禮物,藉此安撫婆婆的情緒,讓婆婆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多了幾分安全感。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維持失智症患者的情緒穩定、自尊非常重要,除了能延緩退化速度,家庭支持力量也會更強。「例如患者出現失智症狀,卻沒有病識感,可與患者長期看診的慢性病醫師溝通,由他進一步建議患者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千萬不要用硬逼的方式。」陳筠靜說,就算患者不願去醫院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讓患者在接納的情緒下去接受生活中的安排,例如去日照中心或失智據點等。「第一次很關鍵,如果患者有被遺棄的感覺、或感到害怕,未來就很高機率不肯踏出去。」因此,照顧患者的技巧就相當重要,這些需要經驗累積,此時若有穩定的諮詢對象就能獲得幫助。「失智患者確診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所有家人一起認識失智,如果患者已有病識感,也可以一起參與討論,全家人一起準備未來的生活,最好不要只有一位主要照顧者了解病況,否則就容易出現失智患者誤指偷錢、餓肚子等事件。」陳筠靜說,「天邊孝子」的情節屢見不鮮,照顧者已經身心俱疲,若又得不到其他家人支持與理解,恐怕會提早崩潰。林青霞曾經透露老公邢李㷧照顧失智婆婆相當貼心,一切只為了讓母親更有安全感,情緒能夠平穩。(圖/報系資料照)第二,確診後到附近醫院的失智共照中心就醫與諮詢,失智症個管師會與家屬聯絡,開始引介相關的資源,包括長照2.0的照顧資源,共照中心安排的照護課程等。確診後半年,家屬可請醫生開診斷證明申請「身心障礙證明」,以利申請更多相關資源。「全台共有100多家醫院設有失智共照中心,可至衛福部長照專區https://1966.gov.tw/LTC/cp-6456-70024-207.html查詢附近據點。」陳筠靜說,目前的失智症患者可使用的服務資源包括日照中心、失智據點、居家服務、長照機構失智症專區等,都可諮詢共照中心獲取資訊。 第三,可加入民間相關組織,進而獲得支持與協助。「例如失智症協會設有家屬必修班,讓家屬能快速了解失智;此外也有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因為失智患者的問題千變萬化,透過諮詢可以獲得個人化的解答。」其他民間組織還有失智者照顧協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立心慈善基金會等。陳筠靜說,失智症協會還在台北市民生社區設有瑞智互助家庭,因為有些失智症患者不願到日照中心等據點,但踏出家門口,其實對患者相當重要,除了能學習新事物,也會增加社交能力,更能延緩退化。瑞智互助家庭就把環境布置得居家、但又設有各種課程,讓患者覺得彷彿在家一般有安全感,除了患者受益,家屬也能彼此分享、扶持,獲得更多支持力量。「舉例來說,如果你為失智家人不洗澡而苦惱,和其他家屬分享後會發現『喔,原來大家都一樣!』,同時也獲得更多解決不洗澡的答案。」陳筠靜說,失智是漸進又漫長的退化過程,照顧者要學習與失智者的相處之道,更為重要。
李柏毅爭取中油宿舍旗艦型日照中心 獲陳其邁正面回應
高雄市左楠區立委參選人李柏毅今(11)日在高雄市議會質詢時,提出有關舊中油宿舍的日照建設後續進展和建議,他主張,未來不管是在地或外地長輩皆需要妥善待遇,這些提議獲得高雄市長陳其邁的肯定答覆。李柏毅曾在今年八月底爭取中油宿舍區建旗艦型日照中心,獲得市府的正面回應。他認為,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照護長輩也非常重要,設立日照中心可以照顧因應高雄產業發展而隨就業人口移入的外地長輩,也能兼顧當地長輩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建設。李柏毅表示,基於長照2.0的基礎,2022年全國長照據點的涵蓋率已達67%,高雄更是擁有69,095人正在使用長照2.0,需求服務涵蓋率達到68.87%,高雄在六都中表現出色,秉持「公設先行 」的態度,要在現有基礎上更進一步,不只建立楠梓的日照中心,左營眷村的長輩也很多,希望市府來做規劃。陳其邁表示贊成,並指出「一國中、一日照」對現在的高雄來說已是低標,這些建設的提出並不會受到一國中學區一日照的限制,將會盡速和中油做討論,持續完善長輩的長照環境,同時感謝李柏毅一同為完善長輩生活努力 。李柏毅強調,高雄會全力配合賴清德主席的長照3.0,完善整體制度。日照中心將包含日間照顧中心、健身房俱樂部、診所及復健區、失智據點等等,合計436.11坪的大空間,為長輩提供更好、更健全的環境。
萬芳醫院擴大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服務 照護老寶貝在地安老!
萬芳醫院今(13)日舉辦「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擴大服務啟動典禮」,臺北市衛生局副局長李碧慧、文山區區長鄭裕峯、作家張曼娟女士皆蒞臨參與。萬芳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結合醫療與社會資源,提供完整的跨團隊醫療服務照護失智病人。服務內容包含患者的疾病診療、認知與情緒評估;在照顧者方面,提供照顧技巧與情緒支持窗口,並給予後續追蹤關懷與資源轉介。根據 2022 年衛福部統計,推估目前臺灣失智人口已達 32 萬人。失智症病程發展因人而異,從輕度到重度失智可能歷時十年以上,多數家庭長期照顧失智家人,經常面臨人力、經濟、照護等困境,對於患者和家屬都可能產生莫大的壓力與挫折感。臺北市政府近年積極輔導各大醫院整合失智症照護服務,在萬芳醫院陳作孝院長的領導下,從民國 109 年開始設置中心的雛型,並進行空間整合與跨 科協調,逐步建立萬芳失智共照團隊。110 年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失智共照中心成果發表(圖/萬芳醫院提供)萬芳失智共照中心陳泓儒主任表示,照顧者可能因對失智症的認識有限,或照護與溝通技巧不足,導致身心負荷過重;甚有部分家屬因照顧需求而提早結束職涯,卻面臨後續長期的照顧與經濟之雙重壓力。此時若有失智共照中心的團隊介入,以個人化、家庭化的個案管理服務,適時的由護理師提供家屬照顧方法,由臨床心理師協助家屬了解患者行為背後的原因,衛教相關的溝通技巧與壓力紓解方式,以及透過個案管理師講解適合患者的社會資源,轉介長照 2.0 與連結社 區失智據點課程,定期電訪關心照顧者。以上皆有助於減輕照顧壓力,增進家庭 生活品質,並達到延緩病情惡化與在地老化的效果。 陳泓儒主任也提及,失智症並非單影響病人或其家庭層面,很多時候更衍生走失、財務問題和法律爭議等社會隱憂,因此設置失智共照中心除了提供病人與照顧者所需的資源外,更要落實與推廣護老愛老的觀念,讓失智者能被理解與尊重,共同愛護老寶貝營造失智友善氛圍。
台東縣府發放老弱、社工、一線防疫人員 每人3劑快篩試劑 孕婦7月底前憑手冊可領取!
本土新冠疫情持續高峰,為守護老弱與防疫人員並加強校園防疫,台東縣長饒慶鈴宣布即日起發給社區關懷據點及文健站長者與工作夥伴、一線警消等防疫人員及社工每人3劑快篩試劑,約6萬5千劑快篩,守護鄉親的健康;針對國中小師生及老師等人員,縣府也準備1萬劑快篩,有需要的學校可向教育處提出申請,另有1萬劑提供孕婦同樣於6/13日起可至縣內原定期產檢的院所領取。台東縣政府購置6.5萬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縣長饒慶鈴宣布發放給特定高風險族群。縣長饒慶鈴今日前往台東市新生活之家社區關懷照顧據點以及馬當文健站,發放快篩劑給長輩,現場更由照護員示範並教導如何正確在家使用篩劑,也有老師帶領長輩跳防疫操,讓長者維持身心快樂健康做防疫。饒慶鈴表示,目前國內疫情仍險峻,民眾對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有很大需求,特別針對社區關懷據點、文健站、日照中心、醫事C站點、失智據點等特定高風險族群,今日起先發放每人3劑快篩試劑。台東縣長饒慶鈴至社區關懷照顧據點發放快篩劑給長輩。另外,6/13起發送衛生所、警察局、消防局、殯葬防疫大隊、全縣社工、托嬰中心及居家式托育人員等第一線防疫人員,預計逾1萬5千人受惠。為了照顧懷孕媽媽,孕婦也可免費領取快篩,時間自6/13至7/31,每人領取3劑,請民眾攜帶媽媽手冊至產檢院所領取。饒慶鈴特別呼籲,請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或5至11歲孩童,降低感染風險及提升保護力。台東5月初起開始入校園施打學童疫苗,目前5-11歲第一劑疫苗接種率已達6成,社區涵蓋率75.5%,並預計本週完成兒童BNT疫苗校園接種場次。饒慶鈴也提醒學生復課後若快篩陽或PCR確診,以及同住家人確診要進行0+7自主防疫期間等情況,仍禁止到校。若未被匡列但仍擔憂疫情的學生,可請防疫假,同時鼓勵學生復課前一天可快篩,若呈現陽性或身體不適,則避免到校上課。
高雄港相關確診今+4 陳其邁宣布:旗津防疫加嚴
高雄港埠群聚風暴持續延燒,指揮中心今(25)日宣布新增13例台灣本土病例,其中高雄港相關案例,又增加4例,當中有1人為居住台南的高雄個案親人,高雄市長陳其邁也召開疫情記者會說明。此外,高雄港最先確診一家三口父親診所的三名接觸者,後來因為原檢體複驗陰性,撤除案號。指揮中心下午公布國內新增39例確定病例,分別為14例本土個案及2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新增的13例本土個案,若以個案的居住地縣市分布,分別為新北市新增1例、高雄新增3例、桃園新增7例、台南新增2例,其中台南增加的其中一名確診個案,是高雄港相關案例的親人。而高雄衛生局稍早公布相關個案足跡活動史,地點包含全聯福利中心旗津中洲、大苓市場、八方雲集、7-11嫩江門市、7-11鼓山門市、鼓山區公所、屈臣氏察哈爾門市、十全菜市場、中油漁港路站等。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在記者會中表示,因為旗津在碼頭附近工作的人較多,因此從今天起14天,要針對旗津防疫措施加嚴。其管制包含暫停辦理大型集會活動(如婚宴、廟會、教會、社區活動中心)、暫停接受服務(關懷據點、失智據點、日照機構,餐廳防疫升級需使用隔板、落實實聯制,另外卡拉OK、小吃部唱歌務必戴口罩。
全球之冠!台灣31%因疫情成家庭照顧者 心情差又煩惱沒錢
默克藥廠與全球進行「擁抱照顧者 (Embracing Carers)」合作計畫,旨在關注全球家庭照顧者的健康與福祉,並提升大眾對家庭照顧者的重視。2020年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擁抱照顧者計畫針對台灣、美國、英國等全球12個國家進行調查,調查顯示,台灣有31%的家庭照顧者是因為疫情而首度成為照顧者,居全球之冠;有近半數的照顧者受到疫情帶來情緒與財務上的負面衝擊,而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衝擊是來自於工作時數或是職責的影響,減輕就業與工作壓力成為減輕家庭照顧者負擔的重要關鍵。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資料顯示,全台灣約有114萬名家庭照顧者,約占全台總人口4.5%,是照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的重要支柱。隨著高齡化、少子化,與家庭結構的縮小,家庭照顧者面臨逐漸攀升的照顧壓力,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劇了家庭照顧者所面臨的挑戰。台灣照顧者福祉指數報告指出,在2020新冠疫情肆虐期間,有高達31%的新手照顧者是因為疫情而產生。而原因來自於疫情影響外籍照顧者人數大幅下降約一萬人,造成居家或日間照顧服務員人力不足,加上住宿式機構資源較為缺乏,使得許多被照顧者的家人不得不自行進行照顧工作。此外,照顧時數也從原本的每週平均14.9個小時,大幅增加一倍至每周近30個小時,主要工作集中在居家照護(42%)、提供情緒支持(34%)與處理醫療與通訊的科技需求(24%)。在這樣的壓力下,約半數的照顧者表示疫情對他們的情緒健康(48%)與財務狀況(45%)造成負面影響,且針對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患者的照顧者而言,感到情緒健康惡化的比例更高達56%。根據家總觀察,2020年台灣疫情相較各國平緩,長照機構、日間照顧中心、居家服務等公共化服務仍維持正常運作,但公共送餐、鄰里共餐服務的條件限制、醫院嚴格的陪病禁令與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已為照顧者帶來影響。而2021年5月中台灣疫情升溫,並實施三級警戒後,日間照顧中心、失智據點等被迫關閉,居家服務亦大幅減少,造成家庭照顧者更大的負擔。此外,因警戒提升帶來的經濟衝擊、照顧時間增加、購物困難等狀況,也影響照顧者的健康狀況與情緒壓力。報告中也顯示,有高達6成的照顧者對工作與財務狀況有不安全感,僅次於擔心疫情再度爆發,近9成的照顧者認為照顧者的重要性並未被社會大眾認可,且希望能夠獲得更多來自公司的支持。根據衛福部資料,有35%的照顧者因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照顧而辭去工作,有32%的在職照顧者因家庭照顧而影響工作,因此需要彈性調整或是減少工作時間,甚至必須請假照顧家人,提升職場彈性將有助緩解家庭照顧者的工作壓力。家總理事長郭慈安副教授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家庭照顧者的處境更加艱難,借鏡世界各國經驗,高負荷家庭照顧者的喘息服務應列為優先事項。透過科技的發展,家總也利用數位工具推出『五賴(LINE)有保庇)』線上守望相助活動,在疫情期間即時提供家庭照顧者心理支持與緊急援助,而家庭照顧者服務工作也因應三級警戒更積極推動數位化,包括課程,活動,線上支持團體,另也鼓勵家庭照顧者預先上網填寫『緊急照顧交接計畫』,降低對染疫後無人照顧的憂慮。家總也呼籲政府與鄰里針對『沒有照顧替手』、『照顧不只一人』、『照顧失智症者或精神障礙者』、『老年照顧者』或『長照服務中斷致可能有較高負荷』的家庭照顧者,加強關懷,或提供配套服務。而在職照顧者面臨照顧與工作雙重壓力者,家總也強調政府應儘速規劃『長照安排假』,並鼓勵雇主提升工作彈性,為照顧者創造一個更友善的職場環境。」
長照據點封鎖2個月!失智家庭崩潰籲「快解封」 陳時中回應了
全國三級警戒將屆滿2個月,失智症患者的照護壓力也達到臨界值,民間團體聯合發起一人一信給總統要求「還我日照與失智據點」,呼籲政府盡速解封日照及失智據點。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回應,下周三會朝開會議,研擬如何放寬。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灣失智症協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聯合呼籲,全國547家長照2.0日間照顧中心,494家失智據點已封鎖將近2個月,2.4 萬家庭快崩潰,呼籲政府盡速解封。陳時中說明,65歲以上疫苗注射,預計到7月15日時,有意願的民眾都可以打得到,,因此會達到群體防疫效果,因此下周三會在研議有關長者照顧單位,將如何解封。四大團體共同呼籲,日間照顧中心工作人員與收托者大多已完成疫苗接種,再搭配「減半收托」等管控措施,沒有理由不開放;而失智據點的工作人員、收托對象則應列入疫苗優先接種對象。
疫情封鎖竟釀長照悲歌 7成疲累3成嘆「撐不下去」!
新竹縣日前發生31歲男子不堪長期照顧失智症奶奶而弒親的悲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台灣失智症協會(TADA)、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身心障礙聯盟(身障盟)提醒,照顧失智症、精神障礙者等認知障礙家人是最困難的一類,最近防疫封鎖政策導致外出受限、環境變動,甚至長照服務中斷,導致照顧壓力驟升,政府應優先疫苗接種、服務加速解封、緊急喘息服務,避免憾事發生。而精神障礙者、失智症者擔任家庭照顧者,「病人照顧病人」存在雙重風險,應有加強支持或替手計畫。根據英國調查發現在Covid-19疫情蔓延後,四分之三(74%)的家庭照顧者「因照顧而精疲力竭」,71%感到焦慮,逾三分之一 (35%) 的受訪者表示「再也撐不下去」,英、澳、加、美等國因此將特殊疾病、長照家庭的被照顧者與照顧者,列為疫苗優先施打對象。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失智症協會(TADA)、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身心障礙聯盟(身障盟)共同呼籲,防疫政策應考量長照家庭的特殊性與風險,為家庭照顧者「減壓」,提出4大建議,首先是疫情指揮中心應提供失智症者、精神障礙患者、沒有照顧替手、老老照顧等「高負荷長照家庭」之被照顧者、家庭照顧者或外籍看護工,優先接種Covid-19疫苗。其次,疫情指揮中心應提供工作人員優先接種Covid-19疫苗,加速解封日照顧中心與失智據點等。第三,各縣市政府應加強鄰里對「高負荷家庭照顧者」的關懷,優先提供長照緊急喘息服務。第四,政府針對失智症、思覺失調症等「照顧者本身就是病人」的長照家庭,應予列管,加速長照服務的介入、換手與整合服務。家總分析,家庭照顧悲劇的發生受兩因素影響,家庭照顧者的「照顧壓力」與面對變動的「照顧韌力」,長照服務很重要,但一段平均十年的照顧歷程充滿了變動性,各種服務介入都不可能隨伺在側,如何提升「照顧韌力」,還包括許多非長照服務需求,且目前長照2.0服務僅涵蓋一半長照人口,近半數潛水在社區中,因此長照司、社家署、心口司、保護司、內政部民政系統、勞動部外籍看護工管理單位,必須跨單位共同工作。家總整理照顧悲劇高負荷指標,包括「沒有照顧替手」、「老老照顧」、「照顧失智症者或精神障礙者」、「照顧者本身就是病人」、「男性照顧者」等,尤其碰到「照顧環境變動」、「申請政府服務受挫或中斷」風險程度大增,目前因防疫封鎖政策,導致失智症長輩生活習慣改變或行動受限,可能增加躁動、衝突,提高家庭照顧者的壓力。家總提醒周遭親友鄰里加強關懷,也呼籲家庭照顧者加強對自己身心健康的照顧、提高風險意識,必要時求助,可撥打長照專線1966、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台語:有你真好真好)、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各縣市政府亦有114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95處失智共照中心、494處失智據點就近關懷,目前並因應疫情有多項線上服務計畫,例如「五賴(LINE)有保庇」五人成群線上守望相助,請撥打0800-507272報名。請大家提高警覺,加強關懷疫情下的家庭照顧者,避免憾事發生。
新北第48間托老中心開幕 2022年要開到60間
新北市長侯友宜19日上午出席第48間公共托老中心開幕儀式,侯友宜表示,65歲以上長者近61萬人,平均每月增加近3000人,面臨人口老化的台灣,新北市預計2022年要達到60間公共托老中心,讓長者們能在地安養、在地樂活。新北市衛生局昨於台北慈濟社區長照機構舉辦「第48間公共托老中心開幕儀式」,侯友宜致詞時表示,慈濟醫院成立第1間公共托老中心,也是新北市第48間公共托老中心,它是結合日間照顧、失智據點及銀髮俱樂部「3合1」複合式據點。侯友宜說,國人平均餘命為80.8歲,但健康平均餘命為72.3歲,中間大概有8年處於生病、失智或失能,在這段生命歲月裡,需要更多人關心照顧,9年前擔任副市長時,65歲以上人口約34萬人,如今已增加為近61萬人,平均每月增加近3000人。此外,今年還有3間公共托老中心要成立,分別位於板橋、鶯歌及貢寮,預計2022年要達到全市60間。侯友宜也誇獎慈濟團隊,透過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等指導長者減緩失智、失能,訓練長者動腦動手,健康樂活。衛生局長陳潤秋也補充說,公托中心把握地利推動老幼共融,每周2次由慈濟幼兒園3至6歲之小朋友陪伴長者參與活動,小朋友童言童語刺激長者思維,讓長者保持心境的活潑開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表示,慈濟社區長照機構依公共衛生3段5級建構完整的照護服務網絡,達成「在地就養,健康樂活」的目標。
社交處方籤奏效! 失智阿公從寡言變得活潑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致力於推動失智病友友善社區,在服務過程中,失智症中心暨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利用歐洲的治療新趨勢,替失智病友試行「社交處方籤(Social Prescribing)」。所謂社交處方箋,是由醫師開立處方箋與社會環境互動的相關活動,無論是藝術、音樂、運動等,都可做為處方箋內容。活動不分年齡性別,病友可依喜好參加,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幫助預防及治療、延緩疾病,也可節省醫療資源。劉建良表示,失智症者並非只能參加為了失智症者所安排的失智據點、日間照護中心活動,鼓勵其參與博物館參觀、音樂會欣賞,這些原本就存在於社會的活動,目的是把失智者當作一般人平等對待,如同國際失智症協會宣導的「去標籤化」,失智者和一般人並無不同,只是腦部生病了,就像高血壓是血壓高、糖尿病是血糖高,不該被標籤化、汙名化。因此,劉建良先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合作,開立「博物館處方籤」,病人及家屬可憑處方箋兌換免費門票參觀展覽,臺博館也提供培訓志工,為失智症病友服務導覽。另亦與國立交響樂團洽談,開立「音樂處方籤」,安排導聆與會後分享,讓失智症病友與家屬了解古典音樂之美。在參與「處方籤治療」的反饋中,有位70多歲輕度失智的阿公,原本木訥寡言,在工作人員帶領及家人陪伴逛臺博館後,竟會主動與人互動,並表達要參與更多活動,甚至在去年失智月展覽上臺表演;音樂會的活動,甚至有將近8成參與者是首次造訪。透過照顧者的回饋表示,以往不敢自行前去的場合,是因為有了專業人員帶領,才有機會帶失智病友到訪國家音樂廳。為延續這種無副作用良方的妙招,北市聯醫今年將繼續拓展社交處方籤的範疇,藝文類串連北中南願意加入的博物館、美術館及音樂廳;運動類包含免費的自然步道、運動中心及公園資源等。另將編製手冊,列出社交處方箋地圖,並設計闖關遊戲,鼓勵病友與家屬走出家門,來個幸福小旅行。另外,為擺脫傳統對於失智的單一視角,傳遞「失智者跟你我都一樣生活著」的平等精神,在今(109)年國際失智症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舉辦特展,即日起至10月4日(星期日)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8樓東南側特展區,規劃以失智症者為主體的藝術創作展,透過「共視」、「共聲」、「共融」三大展區呈現失智者內心的世界,同時展現醫事人員與陪同者的團隊精神。
原鄉守護者1/送醫上山逾60載!屏基開失智班改造托護中心 讓耆老安養部落
為了改善偏遠原住民部落醫療資源匱乏、就醫困難、部落老人失能以及失智照護等問題,屏東基督教醫院(屏基)醫師、護理師與照服員等組成原鄉工作團隊,深入部落進行原鄉醫療計畫,秉持創院宗旨「哪裡有需要,就往哪去」。計畫實施至今已經超過60年,造福成千上萬的偏鄉原住民,團隊更在今年榮獲「醫療奉獻獎」。本月12日,本刊隨著屏基公關杜小姐的腳步挺進三地門部落,隨著越來越接近部落,寬敞馬路漸漸變成崎嶇山路,窗外景色也從水泥叢林,慢慢轉為層巒疊翠的山峰,最後伴隨排灣族悠揚的歌聲,終於抵達屏基口中的「部落失智據點」。據點中的物理治療師,用排灣族語夾雜著中文與部落長者溝通,「Vuvu(排灣族語:長者)你來這邊先量血壓。」接著攙扶著步履蹣跚的長者進行例行身體檢查後,再到復健區做運動、電療。陳亮仁醫師每周巡迴在「瑪家」、「霧台」、「大武山」等部落,原住民們看到他,宛如看到老朋友般。(圖/黃耀徵攝)期間,物理師們像是提醒自家長輩般,貼心叮囑平時要注意的事情外,還會與長者們閒話家常,逗的老人們樂開懷。負責此計畫5年的莊玉美護理師說「希望部落的長者們都能在部落裡安老,不用離鄉下山安養。」循著耆老們爽朗的笑聲以及族語朗讀聲,本刊來到隔壁的族語失智教室,7到8位患有失智症的長輩,一邊朗讀著族語的生活用品,一邊找出對應圖片。其中「普老師」的笑聲最為宏亮,她是這裡「資歷」最久的學生。三地門部落的地磨兒生活機能中心是屏基規劃的失智據點,每天早晨部落長輩騎著電動車前來進行復健,及延緩失智的課程。(圖/黃耀徵攝)70歲的普老師是地磨兒國小的退休老師,某1次教會禮拜中,她突然昏倒撞傷了頭,從此罹患輕度失智,然而,與人對談可難不倒她,「這裡很好玩,不會無聊,可以學東西、做東西,上次我們才學到那個薑黃,吃了對身體很好。」簡單幾句,在在顯示出普老師對於失智教室的依賴。「我原本在當臨床護理師,我也是這裡的原住民,我回到家鄉服務,負責失智教室計畫。」教師顏汝表示,失智教室透過上課的方式,以延緩老人們失智的症狀,藉由教室這個空間,給原住民老人家們1個聯誼的場所,此外,也給患者家屬們1個能夠喘息的機會。
第一階段第二梯次 侯友宜解封銀髮族據點
新北市府將於明(11)日起,開放第一階段第二梯次防疫管制措施,除了第一梯次解封的1148處公有場館,第二梯次增加開放室內社區預防及延緩失能衛教及運動課程單位、十人以下巷弄長照站(醫事C據點)及失智據點等。市長侯友宜強調,但探視長照機構親友,仍要堅守嚴格的防疫原則。市府人員表示,第二梯次開放場所,還包括可進入幼兒園健康檢查、職場健康檢査、客家文化園區內餐廳以及老人文康、行動車;活動中心則開放閱覽書報、會議、簡易體健運動,以及瑜珈、書法、打坐、繪畫等研習課程。侯友宜也指出,探視長照機構親友,除了與中央共同原則,仍要堅守管制原則;每一機構,一次一個會客室,家屬限二人,除產後護理之家兒童不能探視,限時三十分;完全臥床者,每日每寢室限一組探視,同一時間限一人進寢室,限三十分鐘。為配合防疫,侯友宜也提醒民眾,選擇戶外活動、自家或可保持社交距離且通風良好的餐館,室內座位相隔1.5公尺、飯前飯後洗手、使用公筷母匙、進食時少交談防止飛沫噴濺,吃飯前最後一刻摘口罩,用餐後交談佩戴口罩;生病時不上餐館、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孕婦、嬰幼兒等易受感染者,避免出入密閉空間等。侯友宜強調,雖國內疫情舒緩,但防疫工作不能懈怠;尤其像長照機構等高風險族群的場館,須採取更嚴格的標準,沒有百分百把握的情況就必須更審慎以待,嚴謹面對。採最小幅度、最後開放為原則,並責成各局處仔細做好風險評估,視疫情發展隨時調整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