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10年
」 經濟日股創歷史新高…民眾卻失落無感 「殘酷現實」讓日本人看衰未來
日經指數(NKI)22日創下歷史新高,打破1989年12月底最高點38,915.87點紀錄,但對許多日本民眾來說,這看似擺脫「失落30年」的輝煌成就,只是當前及未來陰霾中微不足道的小亮光,「能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就很不錯了」。據《路透社》報導,抱持「維持即是好」觀點的34歲網路銀行員工輕部(音譯)直言,自己有長達10年未調薪,而成長於泡沫經濟、3個失落10年的他,也和大多數同世代、上個世代和上上世代日本人一樣,認為該國經濟地位、未來、影響力早已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一再延續的「失落10年」讓不少日本人對井噴的股市無感。(圖/達志/美聯社)最新數據顯示,日本經濟自去年底陷入衰退,遭德國取代世界第3大經濟體地位。國際貨幣基金(IMF)也在日經創新紀錄的同天警告,日本今年經濟可能因去年的疲軟出現下行風險。粗看日股近期上揚原因,不難發現其中雖有日企獲利成長,改善資產負債表、提高營利率、提升資產效率等改革見效,但日圓貶值、陸股崩跌及全球地緣政治使外資大量湧入,除了是上漲主因之一,更是一般民眾「只喝到湯水」感覺的緣由。中國股市暴跌等外在因素間接促成日股榮景。(圖/達志/美聯社)現年57歲婦人的黑島(音譯)與把資產投入美股或全球股票基金的輕部一樣,沒把錢投入本國股市,且她正考慮挹注資金到政府的個人儲蓄帳戶(NISA)免稅股票投資計畫。福岡金融集團首席策略師佐佐木坦言,該國上百萬名散戶深怕30多年前的大崩盤再次上演,投資主要以美國基金及股票等海外為主。另外日股上市公司僅占全球市值6%,過去輝煌的晶片及電子產品業也分別遭台灣和韓國取代,68歲齊藤(音譯)便指,日股當前榮景只是外資狂買造成的假象,經濟其實一點都不好。日本民眾深受物價上漲影響。(圖/達志/美聯社)儘管日圓貶值有助出口,但其效益已隨企業生產外移下降,且又提高食品、燃料等民生必需品價格,任職於建築管理公司的24歲岩槻小姐指出,名牌包和名牌服飾對她而言,只存在於想像。許多日本民眾對未來經濟仍抱持悲觀。(圖/達志/美聯社)另《金融時報》引述美國分析師看法,稱日經今年底可達到41,000點,但日本不像全球其他國家一樣嘗試控制通膨,反而持續在通縮、維持低於0的利率,一旦外資撤離,日股必然再次下跌。
ECFA若喊卡…各方衝擊台貿易 學者示警:恐步入日本失落後塵
ECFA早收貨品陸對我減稅概況ECFA小百科大陸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仍持續進行中,可能導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止;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ECFA若喊卡,而台灣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又遙遙無期,面對南韓、大陸、日本等競爭,加上成本更高的貿易障礙,恐導致台灣出口衰退、經濟成長頹靡,步入日本失落10年、20年的後塵。殷乃平指出,ECFA已經過期,大陸隨時可以書面通知另一方中止協議,現在傳出貿易壁壘調查延到明年總統選舉前後,由於台灣對大陸出口占比仍高達32%至35%之間,ECFA若喊卡,等於台灣賣到大陸的許多產品要多課稅,將會影響台灣產品銷售的競爭力。「前有埋伏、後有追兵!」殷乃平表示,政府一直避談的是RECP,據了解,RECP將建立歐盟模式,不只成員國之間免關稅,明年將全面啟動邊境開放,即生產資本、勞動力等將能相互移動,一旦走到這步,我國面臨的出口、經貿挑戰會更大。大陸加上東協國家,占我國出口貿易高達65%。現在台灣無法加入RCEP、CPTPP,若ECFA也終止,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會讓資源湧向沒有關稅壁壘的產品,如在資訊與通信科技(ICT)產品,因有世界貿易組織(WTO)下的《資訊科技協定》(ITA)享零關稅優惠,亦即不但民間資源湧向那邊,政府政策也是往那方向支持,如此一來,就要非常注重匯率,若台幣弱勢,便可以發揮部分抵銷海外巿場關稅效果,這也意味央行須更加重視匯率變化。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ECFA在關稅減免部分,陸對我早收清單貨品每年減免約8億美元,台灣則對陸減免約1億美元,假設ECFA真的中止,並非完全不能對大陸出口,而是要多給8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259億元的稅。殷乃平警示,全球各國為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紛紛蓋晶圓廠,預計3到5年後量產,台灣半導體的優勢將不再;ECFA若喊卡、RECP將我排除在外,殷乃平預期,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道路愈變愈窄,廠商只好外移找出路,我們將複製日本失落的模式,工廠、年輕人外移,人口持續老齡化,社會結構的改變,經濟長期處於低度成長。邱達生則評估,大陸官方不至於將ECFA全部中止,哪有將政治籌碼一次用完的道理?他以農產品禁令為例,先以鳳梨、釋迦等當目標,對台灣農民殺傷力就很強,達成心理戰,因此,會一項一項來禁止,看台灣反映再調整。
全球經濟成長潛力下滑 世銀:恐陷「失落的10年」
世界銀行(World Bank)27日發布報告示警,2030年前全球經濟成長率恐降至2.2%,創下30年新低紀錄,意味著全球將陷入「失落的十年」,除非政府採行雄心遠大的計畫,提升勞動供給、生產力和投資,才能扭轉劣勢。世銀指出,過去幾年危機層層交疊,包括新冠疫情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斷了持續將近30年的經濟成長,並且加劇生產力下滑憂慮;生產力是收入成長和高薪的關鍵。根據報告顯示,在2022年至2030年間,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成長率估計將下滑至2.2%,不僅低於2011年至2021年的2.6%,更較2000年至2010年的3.5%低了將近三分之一。此外,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縮幅將更大,2030年前的GDP成長率恐跌至4%,遜於2000年至2010年的6%。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吉爾(Indermit Gill)指出:「全球經濟恐正在醞釀失落的十年。經濟成長潛力持續下滑,嚴重打擊全球因應當代經濟挑戰的能力,例如貧窮、收入不均和氣候變遷等。」世銀示警,生產力成長可能創下2000年來最小步伐,2022年至2024年的投資成長率可能只有過去20年的一半,國際貿易的成長速度也大幅放緩。經濟快速成長的「黃金時代」似乎即將結束。為了擺脫逆境,世銀指出,全球政府應該將遏止通膨置於首要,確保金融業穩定,並降低負債,同時促進對氣候友善的投資,此舉可望讓經濟成長率增加0.3個百分點。此外,降低運輸、物流和法規相關成本,有助刺激貿易。增加永續產業的投資、降低貿易成本、利用服務業成長,並擴大勞動參與率,可望讓2030年前的GDP成長率增加0.7個百分點,至2.9%。世銀亦關注銀行業發展,利率上升和金融環境緊縮推高開發中國家的借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