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塔哥大學
」 紐西蘭紐西蘭老婦為慢性疼痛參加醫療實驗 意外治好「不可逆」青光眼
Lynley Hood(林莉胡德)是1位80歲的紐西蘭女作家,2011年她罹患青光眼,導致她無法繼續閱讀與寫作。2020年時,她因為跌倒骨折後,長期為慢性疼痛所苦,直到2023年參加了一項與「電療法」有關的實驗療程,沒想到反而治癒了她的青光眼,此病例被稱為是醫學奇蹟,目前醫療團隊正在研究一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期盼能改善更多病患的視力問題。2011年,林莉胡德被診斷出患有青光眼。某天開始,她的左眼變得模糊,然而林莉並未放在心上,她只是把燈關了然後上床睡覺,到了隔天早上左眼仍然視力模糊,於是她前往醫院檢查。青光眼目前是一種無法有效治療的眼疾,也是全世界上因不可逆眼疾而致盲的排名首位,一旦發生,患者只能祈禱它不會惡化的太快。最終,青光眼迫使林莉胡德無法繼續閱讀與寫作,她只能放棄她一生熱愛的工作。2020年林莉胡德因為跌倒導致骨盆骨折,與病痛糾纏了3年多,她在2023年報名參加奧塔哥大學的慢性疼痛治療試驗,實驗有受試組(大腦接受電的刺激)和安慰劑組(電流只經過頭皮)。林莉是安慰劑組的一員,不過在實驗結束前,林莉並不會知道自己是哪一組。醫療團隊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電流穿過頭皮進入林莉胡德的眼睛,視網膜中的細胞開始運轉,向視神經發送訊號並傳遞至大腦,後者從這些電流中獲取訊息生成圖片、文字和顏色。醫療團隊表示,在為期4週的實驗療程後,林莉的視力幾乎完全恢復,醫療團隊任為這是一項奇蹟,目前正在調查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未來期盼能以此改善其他病患的視力問題。
美波士頓大學合成新病毒老鼠致死率80% 第一作者是台灣人!
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研發出一種新的新冠狀病毒株,實驗室人員讓新的變異株感染實驗室老鼠,發現致死率居然高達80%,也引起外界抨擊,波士頓大學表示,實驗目的是為了對抗未來的疫情;也有博士後研究員表示,合成的新病毒與原本的武漢病毒株相比,其實治病性是變低的。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表示,此研究的第一作者來自台灣!蘇一峰20日於個人臉書發布指出,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發出致使率高達80%的新冠變種病毒株,該研究第一作者是來自台灣的博士研究員「陳大元」(Da-Yuan-Chen),蘇醫師也在自己的留言處貼出研究員的資料連結。並忍不住搞笑說「台灣買不到核彈,可以發展生化武器,誰說台灣沒人才!」蘇一峰醫師在臉書表示,新型病毒株第一作者居然是台灣人。(圖/蘇一峰醫師 FB)研究員陳大元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為中興大學獸醫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同時也是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微生物學博士,目前在美國波士頓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病毒學、微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據英國《每日郵報》及其他外媒報導,此病毒株是將新冠肺炎原始病毒株和Omicron BA.1變異株的棘蛋白結合,新製造的病毒株的病毒量也比BA.1高出5倍,消息曝光後引起國際關注,以色列政府專家夏皮拉(Shmuel Shapira)更批評,「這根本就是在玩火!應該要完全禁止。」不過波士頓大學學者柯里(Ronald B. Corley)也跳出來澄清表示,實驗並沒有增強新冠變異株的能力,研究目的是為了檢驗Omicron的致病能力,認為《每日郵報》的報導根本是誇大報導,斷章取義。也有博士後的研究員在討論區版面上發表文章,希望大家不要被誤導,與武漢病毒株相比,其實這個合成病毒致病性是變低,且實驗用的是基因工程老鼠,並非正常老鼠,因此這項實驗只能在不同新冠病毒兼做比較,不能用此來評估對人體的傷害程度。
南極企鵝橫越3200公里大海抵達紐西蘭 筋疲力盡對海發呆模樣曝光
一般會認為,企鵝就是生活在極圈中,尤其以南極洲為大宗,但先前卻有一隻阿德利企鵝(Adélie penguin)獨自向北游,橫越3200公里的海洋,抵達紐西蘭一處沙灘。第一位目擊民眾還以為是海邊出現一隻企鵝玩偶,直到企鵝動了幾下,他才注意到這是貨真價實的企鵝。根據《BBC》報導指出,紐西蘭基督城南方小鎮「Birdlings Flat」,居住在當地的居民辛格(Harry Singh)在2021年11月10日,在海邊發現了一隻筋疲力盡的企鵝,這隻阿德利企鵝顯得又累又餓,但卻一直站在岸邊眺望著大海。當時辛格在看到這隻企鵝後,也拿起手機進行拍攝,他事後將影片上傳到網路上,表示這隻企鵝看起來又餓又累,但他十分擔憂這隻企鵝成為貓狗的糧食,而辛格與妻子也在這隻企鵝身邊待了4個多小時,直到企鵝專家抵達現場後,才將企鵝交給專家接手。整起事件曝光後,當地居民就以黏土動畫「Pingu」作為這隻阿德利企鵝的名字。基督城企鵝康復中心的斯特拉克(Thomas Stracke)在接獲通知抵達現場後,幫Pingu進行健康評估,發現牠嚴重脫水、營養不良,但身體並沒有大礙,後來就餵食了Pingu一些食物與水,就將Pingu帶回康復中心照顧。並且在同月12日將Pingu帶到一個朝南的海灣,讓他從該處跳海游離紐西蘭。報導中指出,阿德利企鵝通常都棲息在南極洲,十分擅長游泳,游泳離家1200公里可以說是常見的事情。而這也是紐西蘭歷史上第3次發現阿德利企鵝,前兩次分別在1962年、1993年。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動物學教授希頓(Philip Seddon)表示,雖然阿德利企鵝的到訪,讓不少人都會心一笑,但如果每年都發生這樣的事情,就代表著「大海發生了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他認為,如果持續發生有企鵝到訪紐西蘭的事情,就必須回頭去研究企鵝的動向、數量、行為,這也有助於人類理解海洋生態的狀況。
南極企鵝迷路3千公里現身紐西蘭 搖頭擺尾如玩偶…專家:危險訊號
全球氣候變遷正逐漸影響地球上各種生物與生態環境,近日紐西蘭民眾在基督城南部一處海灘碰見一隻迷路的阿德利企鵝(Adelie penguin),此種企鵝原棲息地在南極,離紐西蘭至少3000公里,令人驚訝;不過專家警告,企鵝迷航現象可能跟氣候變遷有關,是個令人擔憂的訊號。根據《BBC》報導,紐西蘭一名男子辛格(Harry Singh)和他的太太本月10日到海邊散步,竟然發現一隻企鵝,起初他還以為這是一隻絨毛玩偶,直到見到牠突然轉頭,辛格這才發現這是一隻真的企鵝。「牠一個小時動也不動,看起來相當虛弱」,辛格表示由於擔心小企鵝的安危,因此和太太一直待在原地守護著,以免牠受到其它動物襲擊,辛格也趕緊連絡獸醫到場,經過檢查發現,小企鵝有輕微脫水和體重過輕狀況。南極阿德利企鵝。(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獸醫接著將這隻企鵝送到當地「基督城企鵝復育中心」接受照顧,復育中心專家細心以餵食管替牠補充水分和食物,並以黏土動畫《企鵝家族》主角「平古」(Pingu)稱呼牠;經過治療後,復育中心專家最終將「平古」放生到沒有狗的班克斯島一處海灘上,希望牠在恢復體力後,能夠自行游回南極。報導指出,這是繼1993年和1962年2起「阿德利企鵝流浪」事件之後,第3次在紐西蘭發現阿德利企鵝,專家表示該種企鵝目前在紐西蘭仍然罕見,但若將來此類情況越來越常發生,將是令人擔憂的現象,因為這代表海洋可能產生了一些變化,奧塔哥大學動物學教授塞登(Philip Seddon)指出「如果每年都有阿德利企鵝到來,代表海洋發生了我們必須要去了解的改變」;復育中心專家則指,這種現象可能和海水變暖有關係,因為海水變暖後,魚通常會往更深海游去,造成企鵝必須游更遠尋找食物。
太監比較長壽?國外從DNA觀察公羊兒閹割變化 壽命增60%
古代中國一大特色,就是太監文化,太監有位高權重、人稱九千歲,當然不是說實際年齡長,不過確實有太監服侍過幾代帝王的,很多太監也比同時代的人類壽命更長,如今,紐西蘭奧塔哥大學遺傳學家的研究,發現閹割過的公羊延緩了DNA老化,壽命最多可以延長60%,由此推斷,若男性切除睪丸的話,可能也會獲得相同的好處。國外首次從DNA觀察閹割後公羊變化 壽命增加60%。(圖/翻攝自News Hub)事實上,很多被閹割的貓狗會比正常的活得久,科學研究表明,雌性動物一般比雄性的要活的更久,這是因為睪丸激素會削弱身體的免疫系統,男人閹割之後,不再產生雄性激素,這也是的原因之一。紐西蘭奧塔哥大學遺傳學家的研究,發現閹割過的公羊延緩了DNA老化,壽命可以延長。(圖/翻攝自News Hub)據英國《每日郵報》和《News Hub》報導,過去農民和科學家都知道閹割後的公羊壽命會比較長,不過奧塔哥大學遺傳學家蘇格魯(Victoria Sugrue)和同事的研究,是首次從DNA來觀察閹割後公羊的變化。研究發現,閹割後延緩了公羊DNA老化,拿正常的公羊比較,閹割羊壽命最多可以延長60%,研究團隊發現,「公羊和母羊的DNA老化模式非常不同,公羊在閹割後,特定的DNA表現會出現女性化」。研究團隊之後又以老鼠進行實驗,原本雄性鼠和雌鼠的DNA模式很不同,但如果沒有了雄性荷爾蒙,兩者就變一樣了,這項研究證實顯示影響DNA老化差異的關鍵,就在雄性荷爾蒙,這個原理可能對人類也適用。
紐西蘭連3次強震「海嘯狂襲岸邊」!民眾拍下驚悚瞬間:吊燈狂晃、花瓶砸地
紐西蘭克馬得群島(Kermadec Islands)外海於5日凌晨發生規模8.1強震,再加上稍早前的2場規模6.2餘震,民防緊急管理部(NEMA)和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一度發布海嘯警報,數千名居民紛紛前往高處避難,抵達安全地帶後,有民眾拍下地震發生當下的狀況,以及強勁波浪直衝岸邊陸地的畫面。推特上流傳多段影片,北島圖圖卡卡(Tutukaka)、托科馬魯貝(Tokomaru Bay)直至中午仍有強浪,海嘯抵達岸邊後儘管看起來高度沒有很高,但仍吸引超過6000位網友轉發分享。也有人捕捉到警報齊發、警鈴聲大肆作響的時刻,還有網友記錄下地震發生時的狀況,可以看到屋頂上的吊燈搖晃的相當激烈,放在桌上的花瓶也直接傾倒。紐西蘭強震,屋頂上吊燈搖晃相當大。(圖/翻攝推特/PrakashLalit3)花瓶掉落在地。(圖/翻攝推特/PrakashLalit3)綜合外媒《Stuff》、《衛報》與《澳洲新聞網》等報導,民防緊急管理部下午1時左右宣布,警告級別從「陸地與海上威脅」降低至「海灘與海上威脅」,因此民眾可以放心返回家中,但仍須遠離水域及沿海地區。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地震科學教授斯特靈(Mark Stirling)研判,第1次強震屬於另一起事件,與後續地震無關,而第2次強震可能是第3次的前震(foreshock)。他認為,未來仍會發生餘震,每次持續時間很短,但將延續數週時間,但比主震小,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紐西蘭「連14天嘉玲」! 政府有望下週擺脫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初爆發,至今已在各國延燒將近半年的時間,隨著疫情的趨緩,紐西蘭也傳出好消息,該國已經連續14天未出現確診病例,加上最後一位染疫者也在上個月解除隔離,科學家表示,他們預計在下週就能宣布新冠肺炎正式被消滅。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紐西蘭最後一位確診者是於4月29日在家中被檢測出染疫,隨後進行隔離,直到上月18日才離開隔離區,奧塔哥大學公共衛生專家威爾森(Nick Wilson)表示,這項數據確實令人相當安心。另外,威爾森也說道:「根據我們的模板顯示,紐西蘭有99%的機率擺脫新冠肺炎。」紐西蘭衛生部指出,在最後一位確診者隔離結束後28天,也就是6月15日,當局有望宣布消滅新冠肺炎。面對當時新冠疫情的爆發,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便實施了嚴格的第四級警戒,強制關閉企業,並限制民眾待在家中長達2個月,如今疫情趨緩,阿爾登日前表示,可能會在下週決定是否解禁社交隔離措施,於8日決定是否準備降級為第一級警戒。
打破多年傳說!遺傳學家揭「尼斯湖水怪」真面目
傳聞在西元6世紀時,一名愛爾蘭修士聖高隆曾將水獸放到尼斯湖中,之後就有不少人指稱看到「巨型水怪」出沒,甚至流傳出驚人的照片,但日前有研究團隊指出,「尼斯湖水怪」其實是條巨大的鰻魚而非恐龍。根據外媒報導,紐西蘭奧塔哥大學遺傳學家格梅爾(Neil Gemmell)團隊從2018年6月開始就在尼斯湖採集「環境DNA(eDNA)」的樣本,取樣湖水中的皮膚、鱗片、羽毛、毛皮或排泄物,進行已知生物的DNA序列比對。格梅爾表示,團隊造訪的每個採樣地點都有鰻魚,湖中可能存在體型巨大的鰻魚,雖然這個說法已經流傳數十年,但卻從來沒有人真的在尼斯湖中捕出巨鰻,「尼斯湖水怪」的真面目到底是恐龍還是鰻魚,又或者是人類未知的生物,目前仍是一道解不出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