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癌症
」 乳癌 癌症 化療 子宮頸癌每天有42人發現罹患乳癌! 專家曝「護乳5招」讓癌退散
乳癌連續19年為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每天有42人被宣告罹患乳癌,當中約有9人因乳癌失去寶貴生命。乳癌可謂為國人女性公敵,尤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約在45至64歲之間,其中以45至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213人為最高,這年齡也剛好是家庭支柱角色,常身兼照顧長輩及兒女的多重角色,如不幸罹患乳癌,往往造成家庭的嚴重打擊,在經濟或是心理支撐上都陷入危機!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近100% 末期則僅剩約39.4%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呼籲,乳癌雖然恐怖,其實只要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其5年存活率接近100%,但如果遲遲不篩檢,不幸拖到第4期(末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則僅剩約39.4%。「護乳5招」有效降低7成乳癌風險 定期篩檢最重要乳癌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從生活中落實「護乳5招」,就可以有效降低7成的乳癌風險:第1招:蔬果彩虹579蔬菜水果含有植物生化素(Phytochemicals),可增強免疫力、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促進癌細胞凋亡、阻斷癌血管增生、抑制癌細胞分裂訊號的傳遞及抗氧化等作用。蔬果彩虹579是:12歲以下兒童每天攝取5份新鮮蔬菜水果,12歲以上女性每天攝食7份蔬菜水果,男性則應每天攝食9份蔬菜水果,且蔬菜比水果需多1份。第2招:規律運動運動很重要的即是降低20%罹患癌症的風險,尤其乳癌病友如有規律運動比沒運動的病友可有效降低復發率以及降低40%乳癌死亡率。第3招:避免晚生育女性愈來愈晚婚、晚生育,一生中身體受雌激素影響太久,當心包括乳癌、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等風險也跟著增加。第4招:定期乳癌篩檢預防乳癌最重要就是透過X光乳房攝影定期篩檢。政府免費提供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婦女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提升乳癌存活率。第5招:遠離菸檳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調查,菸、酒、檳榔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都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癌症的死亡約有30%和抽菸有關。提醒女性戒菸並避免二手菸害,就可以減少乳癌風險。
CAR-T細胞免疫治療給付滿周年 共45人通過「3.7億藥費健保來幫忙」
自去(112)年11月後,健保署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納入健保已滿一週年。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說,「成人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或「25歲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兩疾病,患者若經過兩線標準治療後,仍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即有機會符合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給付標準,全台約100位癌友符合資格。根據健保署資料,今年有60人申請,健保過件率高達75%,共有45人成功通過,包含3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6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每人819萬、共計約3.7億的醫療費用由健保支付。截至目前為止,已有33位患者已完成治療,包含2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4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讓各界更雀躍的是,已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患者,至今均維持良好的疾病控制。「感謝健保署與專家理解治療的急迫性,持續加速審查進度,從送件至核准平均僅要一至兩週,傾盡全力幫助癌末患者爭取治癒」,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柯博升理事長也鼓勵:「未能成功申請健保的個案,多是經過評估後,患者仍可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尚不需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另外則是檢附資料不全,待補齊資料後即可再次申請,千萬別氣餒!」「健保給付通過後,自費藥價也大幅降低」,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李啟誠理事長接續分享:「國際間CAR-T細胞免疫治療單次費用要價1200萬至1500萬不等,在台灣自費治療有望減少680萬藥費,降價幅度高達45%;再加上台灣血液疾病治療經驗成熟,從檢測、治療可完善提供治療後的各種副作用控制與照護,更是吸引了各國患者特地到台灣治療。」以花蓮慈濟醫院為例,今年就各有一位七十歲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以及十四歲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癌童,特別從越南飛來台灣自費治療,無疑帶動了我國國際醫療發展,讓台灣的血液癌症治療持續於國際間發光。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副秘書長暨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副秘書長指出,國健署《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疾病,在男性、女性癌症發生與致死排行中排名均為第九與第十名,可見得這兩種癌症不僅發生率不容小覷,也嚴重威脅了國人性命。在這兩個疾病當中,又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為常見的類型。前者好發於兒童,後者則好發於中高齡者。雖然兩疾病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容易與疲勞、生長痛、腰痠背痛混淆,但事實上,病程可能惡化的極為快速,未即時就醫治療,可能在短短幾週、幾個月就會危及性命。劉家豪醫師進一步說明,確診後患者與家屬也不用過於擔心,根據臨床經驗統計,在第一線的高劑量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療程後,約有8至9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6至7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疾病可獲得長期控制。劉家豪醫師說,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一旦第一線治療復發或是反應不佳,患者的治療就會變得相當棘手,壽命也將陡坡式下降。舉例而言,約有2成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會在第一線治療失敗或復發,而這群病患高達5至7成的癌童活不過五年,多數的癌童還是來不及長大。若檢視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約一半病患在第一線化療後復發或無效,此時這群病患更是有高達7至8成難以存活超過五年,此類醫學困境一直難以克服。劉家豪醫師鼓勵,近年來CAR-T細胞免疫治療問世,這種集結了基因、細胞、免疫治療等醫療科技於一身,屬於一種藥品,經過多國的大型臨床試驗,在治療成效與安全性上有保障。劉家豪醫師指出,CAR-T細胞製作需要先分離患者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再送往國外實驗室植入可以追蹤癌細胞標的的基因序列,將原本如同「普通士兵」的T細胞,轉變成有如「精銳兵」會辨認癌細胞標的之CAR-T細胞,並透過大量複製,打造一支可以精準殺滅癌細胞的戰隊。將這些CAR-T細胞回輸患者體內後,這群「精銳部隊」還可以在人體內生長,因此可以透過一次性治療達到緩解疾病的成效。治療反應不佳與復發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有8-9成的機率可以完全緩解;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則有4-6成可以完全緩解。病患可以不用接受強力的化療,也可以用此免疫細胞療法控制病情。現衛福部規定僅能在九家擁有專業團隊之醫學中心才可執行。李啟誠理事長指出,在健保支持下,CAR-T細胞免疫治療日益普及,也提醒患者,若治療期間發現治療反應不佳或出現復發的跡象,切莫對治療失去信心。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自己的治療期望,這有助於打造個人化治療方案,並積極遵循醫師的建議治療,便有機會擊退癌症陰霾,重新掌握人生主導權。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49歲女腹痛竟罹晚期卵巢癌 「手術+熱化學療法」穩定控制
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早期診斷困難,馬偕醫院婦癌科與外科團隊針對晚期卵巢癌患者,透過跨科合作進行腫瘤減積/根除性手術,並結合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利用加熱之高濃度化學藥物在腹腔內灌流,殺死癌細胞,達到良好的癌症控制。經過持續追蹤,某些患者如今已成為「癌症班」畢業學姐,成功戰勝病魔。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林玟瑄近日治療一名49歲女性,因腹部脹痛多日於急診就醫,電腦斷層顯示多處腹膜腫瘤合併腹水以及肋膜腔積液,腫瘤指數CA-125亦有上升跡象,會診婦產科後,經診斷性腹腔鏡檢查確認病灶來源,病理結果顯示卵巢惡性腫瘤,在進行三個療程的化學治療後,腹腔內腫瘤及腫瘤指數皆進步良多,因此決定與大腸直腸外科合作,進行減積手術並合併腹腔內熱化學療法,患者術後復原良好,並完成剩餘的化學治療療程,目前正接受口服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治療,無復發跡象。林玟瑄表示,卵巢癌是一種罕見但致命的婦女惡性腫瘤,在女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七。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21年約有1,793名婦女被診斷為卵巢癌,其中696人去世。傳統治療方式包括腫瘤切除和最大程度的減積手術,術後依據病理分期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但如果病情已屬晚期,或患者合併其他內科疾病,經評估後不適合立即手術,或手術無法完全清除病灶時,會先選擇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待腫瘤縮小或範圍減少後,再進行減積/根除性手術,術後則繼續完成化學治療並定期追蹤。然而,針對腹膜內無法完全清除的微小癌細胞,可能導致日後疾病復發,此時則採用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徹底消除病灶。林玟瑄醫師表示,卵巢癌手術中,醫師會儘量切除所有肉眼可見的腫瘤,之後配合HIPEC,將加熱至攝氏41至43度的高濃度化學藥物注入病人的腹腔內,灌流約60至90分鐘。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建勳進一步說明,42度的溫度剛好可以殺死遺留在腹腔內的癌細胞,且不會對腹腔內正常器官造成損害。在此過程中,癌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也會下降,變得更為脆弱,從而增強化療效果。高溫不僅能提升癌細胞的滅殺率,還能刺激熱激蛋白的增長,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同時也能強化病人的免疫系統。根據臨床實證研究結果,新診斷為卵巢癌、腹膜癌或輸卵管癌第三期且不適合手術作為第一線治療的患者,若先行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並在後續手術中結合HIPEC,與僅接受手術和傳統化療相比,接受HIPEC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延長約12個月,死亡風險降低約3成,中位無病惡化期延長約3.6個月,復發風險減少約4成。林玟瑄醫師提醒,儘管研究結果支持這種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控制癌症並延長患者生命,但腹腔內熱化學療法屬於高難度且高風險之手術,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與醫療團隊來進行術前評估,多科團隊協作確保手術的效率與安全,且手術必須在設備完善的醫院進行,才能制定完整的治療計畫,並提供術後全方位的照護。
人美心善《乘風破浪的姐姐》Jessica鄭秀妍登台!關於她的三個小秘密,一起了解!
潔西卡鄭秀妍自從在2018年與美國最大的經紀公司聯合精英經紀公司簽約後,就開始活耀於華人圈,之前參加中國實境秀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讓她備受注目,更結交了一群好朋友,其中也包括王心凌!關於這位韓國資深又美麗的女歌手的幾個小祕密你不能不知道!1.Jessica和Krystal是親姊妹,跟朴敏英是超級好朋友潔西卡的親妹妹正是韓國女子組合f(x)成員Krystal,她們倆也並稱為『鄭氏姐妹』。另外,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Jessica在15歲還沒出道前,在美國的時候就與韓國女演員朴敏英認識了,她們可是超過10年的好友。(圖/擷取自網路、IG)2.潔西卡是超專業Youtuber潔西卡在疫情期間開設了自己的Youtube個人頻道 ,名為「Jessica Land」 ,並稱呼粉絲觀眾們為「Sparkles」,頻道,影片內容以分享日常生活,和粉絲交流為主,也有許多美妝教學,非常貼近大眾!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3.勇往直前不退縮,愛自己努力讓自己變健康自從在陸綜以精彩的表演跟可甜可帥的風格驚豔全亞洲觀眾後,大家綜會 Jessica如何跟她一樣擁有強大的自信與完美狀態,Jessica謙虛地說道:「她一直堅定相信,真實的美來自對於自己的人生的方向毫不猶豫的選擇。她深信生命 中的任何決定,都必須來自於對個人未來的成長與追求,無須擔憂外界的聲音,對於想要的目標,要毫不遲疑的前行。忠於自我,才能時刻綻放最美的自己。更重要的是,女性要懂得時時善待自己,從心靈到身體都要豐沛的滋養自己,讓自己由內而外自然發散光芒。 就像今年「粉紅力量公益協會」所提倡的理念,#相信自己 粉有自信。不論何時何地,身 處何種處境,自信自愛,一定能夠獲得更多力量與幸福!」 被問到跟自身相關的健康議題時,Jessica表示,「關於身體檢查,她絕對是個模範生。 她不僅每年定期做完整的身體檢查。乳房檢測她也會自己做。因為只有自己才能掌握身體 健康的狀態,自己才是最熟悉自己身體的那個人。每年定期的乳房超音波或是乳房攝影, 她也從不偷懶,一定準時向醫生報到!」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4.支持公益,人美心善全能韓國巨星Jessica鄭秀妍今年更成為台灣Pink Power台灣粉紅力量公益協會公益大使,希望能呼籲乳癌防治的重要性,告訴所有的女性愛自己,就從健康做起!每到#全球乳癌防治月,「Taiwan Pink Power Charity Association 社團 法人台灣粉紅力量公益協會」必定會為此費盡心力,邀約重量級人物擔任公益大使,希望藉由正能量的高知名人士影響力,為乳癌防治宣導盡一份心力,同時號召更多人齊心對抗乳癌。(圖/品牌提供)根據最新的全球癌症相關研究中顯示,乳癌高居全球女性癌症的第一位。臺灣衛福部資料則顯示,平均每34分鐘就有1位女性罹患乳癌,根據統計,台灣乳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逐年攀升,但全台平均篩檢率卻不到4成!Pink Power台灣粉紅力量公益協會理事長黃千容Jessie表示,「乳癌不僅在全球女性的罹患率持 續上升,更驚人的是乳癌的好發率正以雙位數的方式成長。這意味著,全球的女性,很多人對於乳癌的篩檢與防治,仍然掉以輕心。在台灣,乳癌不僅長期佔據女性癌症首位,且為台灣20-39歲年輕族群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好發年齡比歐美年輕10歲。」 Pink Power台灣粉紅力量公益協會攜手Motiva、乳癌防治基金會、沃醫學集團 全心致力終結乳癌,守護女性健康面對乳癌威脅。Pink Power台灣粉紅力量公益協會Jessie(左)、公益大使Jessica(右)(圖/品牌提供)
民進黨議員清晨驚傳癌逝 享年47歲
民進黨議員許家蓓數月前發現罹患骨癌,因為恢復狀況不錯沒對外說明,怎料上周病情突惡化,18日清晨過世,享年47歲。據悉原本她罹患的是台灣女性癌症第10名的子宮內膜癌,又惡化擴散變骨癌。許家蓓曾任立法委員高志鵬國會辦公室副主任、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台北市黨部執行委員,2010年代表民進黨參選北市第三選區市議員,以13,945票落選,只差290票就能當選,2014年她捲土重來,以第二高票當選後連任到現在。據了解,許家蓓在社群的最後貼文為17日,她發文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在月圓人團圓的日子,感謝大家的支持照顧,你們的鼓勵一直是支持著我前進的動力。」消息一出,不少人在底下紛紛留言「才19小時之前」、「沒病痛了一路好走」、「怎麼會這麼突然」、「謝謝您一直以來的愛護;願您離苦得樂」。18日清晨許家蓓病逝,享年47歲。據民視新聞網報導,許原本罹患的是子宮內膜癌,不過惡化成骨癌,也擴散到其他臟器,不過她先前沒有對外說明病況。據長庚醫院官網表示,子宮內膜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0名,及早發現治癒率很高,但如果擴散到子宮以外的地方,預後會變很差。據悉,大部分子宮內膜癌患者都是先接受手術,如果擴散就要接受放射線治療。
明年寬乳癌篩檢年齡! 專家提醒「3個及早」把握治療黃金期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不少國內外知名人士紛紛響應,在胸前別起粉紅絲帶,倡議乳癌防治。在粉紅絲帶的風潮下,乳癌防治的議題已逐漸受到重視,鼓勵婦女把握三個「及早」:「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擁抱健康,把握早期發現及治療的黃金時機。正視粉紅十月 喚起防治意識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2年死因統計顯示,乳癌是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2位,乳癌發生高峰為45歲至69歲。目前仍有約34.5%的45歲至未滿70歲婦女從未接受過乳房X光攝影。為遠離乳癌風險,國民健康署呼籲年齡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的婦女,以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擴大篩檢年齡 提高早期發現率為因應高齡化社會及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國民健康署自明(114)年起,放寬乳癌篩檢年齡,上下各增加5歲,擴大至40歲以上未滿75歲婦女,鼓勵符合資格且有意願接受檢查者,請攜帶健保卡至醫療院所,或逕洽各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乳房X光攝影檢查 有效提造揪出乳癌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目前國際上最具科學實證,可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可偵測出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並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我國於112年有92.3萬名婦女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共發現5,392多名乳癌個案,等於每篩檢169名女性中約有1名罹患乳癌,而因篩檢發現乳癌的婦女,有59.7%病例為早期(0+1期),證明乳癌篩檢的高效益。
全台平均每天約8人因乳癌喪命! 營養師曝「飲食照護秘訣」有效抗癌、防復發
根據民國110年中華民國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指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死亡率第二名,110年因乳癌死亡的女性共2,913人,平均每天約8人因乳癌而喪命。HER2弱陽性乳癌 新一代藥物有助殺癌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一般外科林俊宏醫師分享,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惡性高,HER2表現越多的乳癌,疾病惡化更快速。傳統的HER2標靶藥物只專一毒殺有表現HER2陽性的癌細胞,隨著醫療進步,乳癌有新分型,HER2不再只有陽性與陰性,過去被分類為荷爾蒙陽性與三陰性乳癌的病友,都可能屬於「HER2弱陽性乳癌」,並可使用新一代ADC藥物(魔術子彈),藉由「旁觀者效應」,一併毒殺鄰近沒有HER2強陽性表現的癌細胞,成為「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治療新曙光。 不過,林俊宏醫師補充,新一代ADC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疲累,少見但較嚴重的間質性肺炎等。後續還會有很多新藥出現,希望大家多堅持,不要輕易舉白旗放棄。營養不良影響治療效果 乳癌化療飲食莫輕忽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賴思吟指出,營養不良可能造成體重流失,而每種癌別有不同的體重流失率,文獻表示乳癌大約佔21%,當面臨這樣的狀況會影響患者抗癌效果,降低乳癌患者對化療耐受性。賴思吟引用歐洲腸道靜脈營養學會-癌症患者營養指南指出,癌症治療的營養需求,需要有充足的熱量及較高的蛋白質,熱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25-30大卡,蛋白質則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1.5克。此外,Omega-3脂肪酸(魚油),適合惡病質前期、惡病質或癌症晚期患者的營養補充。若營養不良,以增加飲食攝取及給予口服營養品為營養介入建議。鼓勵運動合併營養支持,維持或增加運動量,有助保持肌肉量、身體機能與代謝。預防乳癌復發 運動+飲食這樣吃在預防復發的飲食策略方面,賴思吟建議病友,維持健康體重,積極鍛鍊身體,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多吃全穀物、蔬菜、水果和豆類,限制速食、紅肉和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及飲酒,不要使用補充劑來預防癌症。可以參考211健康餐盤,以兩等份蔬菜、一等份蛋白質及一等份全穀類的比例來均衡飲食。
中年婦確診新冠後咳嗽不止!以為「長新冠」 就醫檢查竟罹肺癌
51歲陳女士去年底確診新冠肺炎,解隔離後原本的咳嗽經藥物治療,不但未緩解還咳的更嚴重。今年初前往臺中醫院經過一連串檢查,竟發現右胸有顆早期肺癌,經緊急會診胸腔外科醫師手術切除惡性腫瘤,術後久咳症狀明顯改善,目前門診持續追蹤中。誤認「長新冠」 主婦不菸酒罹肺癌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信如指出,患者是家庭主婦,不菸不酒也沒有肺癌家族病史,她到院時抱怨,去年底確診新冠肺炎時僅輕微咳嗽,但解隔離出關後卻持續咳不停,她以為是大家口中的染疫後遺症「長新冠」,沒想到吃藥都不見改善還越咳越嚴重,只好到醫院求助醫師。醫療團隊幫她進行胸腔聽診等檢查正常,經開立解咳藥物後症狀也有緩解,原本以為只是單純「長新冠」,卻在進行胸部X光檢查後,意外發現右肺疑有一個約1.5公分之不規則狀結節,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攝影與切片檢查,確診為肺腺癌。持續咳嗽治療未改善 超過兩周應至胸腔內科檢查 陳信如表示,新冠疫情雖已解封,但染疫後卻仍有部分患者久咳不癒,臨床上統計,約有15%~20%民眾,染疫解隔後一個月仍會出現疲憊、久咳不癒、呼吸困難等症狀;染疫後一年仍有2.5%仍持續出現久咳不癒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由於久咳不癒原因很多,陳信如主任提醒,確診新冠肺炎後,若持續有咳嗽症狀經藥物治療超過兩周仍未改善,建議立即至胸腔內科就醫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及時對症下藥,避免延誤治療。精準醫療技術治療 早期治療預後較佳臺中醫院院長黃元德表示,這幾年肺癌已成為台灣男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為了全方位照顧患者,該院已導入精準醫療技術,肺癌患者可選擇微創手術、標靶、免疫藥物治療,大幅提高治療效果,尤其國健署已提供一等親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該院近年因此發現多名早期肺癌患者,呼籲符合資格民眾前往醫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遺憾。
婦女月粉紅灰犀牛來襲!乳癌病友協會公布雙軌調查 提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
乳癌長年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更為婦女常見死因第二名,且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逐年緩升,是大家顯而易見但卻視而不見的「粉紅灰犀牛」。因此在3月「婦女月」的尾聲,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特別於27日舉辦「粉紅灰犀牛來襲 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發佈記者會,公布史無前例針對國內的女性及病友的雙軌調查研究,並提出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會中邀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民進黨立委王正旭、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以及醫師專家學者們等共同出席,探討該如何應對「粉紅灰犀牛」來襲,提高社會大眾及政府對於乳癌防治的重視。黃理事長表示,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在乳癌防治衛教宣導上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因此提出「六大呼籲」,有意識地結合專家學者、病友團體及社區,讓衛教資訊更有效擴散,提高民眾的乳癌防治意識並實際行動(圖/品牌提供)。乳篩防線失守!過半表示未定期篩檢 9成認為篩檢年齡應下修據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顯示,有61.5%的一般女性及過半(52.7%)的乳癌病友罹癌前沒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的習慣。值得警覺的是,一般女性中知道乳癌可篩檢,但未進行定期篩檢比例高達61.8%,僅有38.8%受訪者有定期篩檢的習慣。探究不願篩檢原因,一般女性不篩檢的主要原因竟是年齡未到政府補助(46.3%),而乳癌病友罹癌前不篩檢的主要原因則是自認不需要檢查(42.3%)。另外「自認不是高危險群」、「不知道要篩檢」以及「害怕篩檢造成的疼痛」也都是受訪者不願篩檢的原因選項。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根據衛福部公布2023年全台乳癌篩檢率僅3成3,低篩檢率將嚴重影響早期治療的潛在機會。因此協會在乳篩政策上提出「乳癌篩檢年齡下修至40歲」及「篩檢升級自由選」兩大呼籲,一方面因應目前各年齡層病友人數緩增現況,有助於落實早期治療的目標;另一方面透過差額負擔方案自由選,女性可自費補足差額,選擇精準性較高、檢查不適感較少的篩檢方式,有助於提升女性篩檢意願,也不會造成政府預算壓力。針對下修乳篩年齡的呼籲,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於記者會中表示,國健署目前提供的是國際上認可的篩檢方式,會持續研究國際上相關數據,朝向篩檢年齡「下修」跟「上修」的方向努力幫助病人。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目前健保署給付38種乳癌用藥,提供第一線醫師更多武器協助病人對抗癌症,健保署會朝著協會提及的六大呼籲方向努力(圖/品牌提供)。面對癌症最擔心經濟負擔 能接受的自費預算僅實際支出一半調查顯示,女性面對罹患癌症最害怕的事情前三名,不管是一般女性及病友,第一名皆為害怕造成個人及家庭經濟負擔(一般女性46.0%、病友49.3%),第二、三名則分別為害怕造成家人照顧負擔(一般女性14.3%、病友10.1%)及害怕治療副作用(一般女性11.7%、病友14.4%)。而在治療負擔調查上,可發現有67.4%的一般女性及70.2%的病友最能接受的自費預算在50萬以內,且有約半數的一般女性(46.2%)及病友(52.0%)傾向只採取健保方案治療。黃淑芳指出,透過調查可看出,不管是一般女性或病友,一旦罹癌最害怕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多數傾向優先選擇健保治療,但早期乳癌患者如想使用療效較好且能減少後續復發機率的藥物,往往一年動輒須自費百萬元,與受訪者能接受的50萬自費預算相差一倍,僅能負擔實際支出的一半。因此我們呼籲健保應納入更多早期乳癌用藥,將更具效益且有效減少病友的經濟負擔。立委陳昭姿在會中表示,自己在新藥審議委員會擔任委員29年,儘管目前新藥審查走向精準治療,健康投資仍非常不足,不能讓病人因為沒有錢就不治療,這部分會跟衛福部一起努力。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目前心理健康司有與心理腫瘤基金會及全台19家癌症醫院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諮商,去年更在行政院支持下,在全台佈建4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基礎的心理諮商及轉介服務,未來仍會努力擴大服務(圖/品牌提供)。乳癌防治應全方位看待 病友心理支持及生育保存需求急迫本次調查也針對過去較少討論,但對癌友有迫切需求之議題做雙軌調查。黃淑芳指出,根據過去研究統計,癌症病友於罹癌後兩年內自殺率比一般平均自殺率高出約7倍。此次調查顯示,有72.9%的一般女性及87.9%的病友認為罹癌後政府或院所應主動提供心理支持。呼籲政府應將調查結果納入未來降低病友心理健康風險之考量,結合既有心理健康資源主動提供病友,讓病友在獲知重大疾病時有所依歸。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根據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2.5倍;如果是被告知罹癌的第一年,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5.5倍,而與其他癌症相比,乳癌患者還要面臨體態改變及夫妻婚姻關係的挑戰,因此心理資源挹注顯得更為重要。目前心理健康司有與心理腫瘤基金會及全台19家癌症醫院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諮商。去年更在行政院支持下,在全台佈建4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基礎的心理諮商及轉介服務,未來仍會努力擴大服務。立委王正旭於記者會呼應本次記者會主題,指出如果被「粉紅灰犀牛」撞到會有很嚴重的後果,需要我們健保醫療上給予更多支持,也需要心理支持跟篩檢的協助,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圖/品牌提供)。病友罹癌前對乳癌資訊感到不足 病團宣導比政府讓人更有印象最後調查指出,有64.5%的乳癌病友自認為罹癌前對乳癌資訊不充足,一般女性也有近半數(49.5%)認為資訊不充足,顯示乳癌防治衛教仍有努力空間。在宣傳口號印象部分,一般女性與病友皆對乳癌病友協會去年的「點亮雙色粉紅絲帶守護健康掌握幸福」口號最有印象(一般女性46.8%、病友79.1%),其次則為國健署的「愛自己從乳篩開始」(一般女性41.8%、病友67.5%)。黃理事長表示,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在乳癌防治衛教宣導上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們也提出「乳癌衛教資源1+N」的概念,呼籲政府機關的衛教資源應做更多釋出,有意識地結合專家學者、病友團體及社區,讓衛教資訊更有效擴散,提高民眾的乳癌防治意識並實際行動。立委王正旭於記者會呼應本次記者會主題,指出如果被「粉紅灰犀牛」撞到會有很嚴重的後果,需要我們健保醫療上給予更多支持,也需要心理支持跟篩檢的協助,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僅3成存活逾5年」 半數骨髓移殖後復發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ALL)在我國2021年男性與女性癌症死亡排行中排名第十名,是一種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但病程發展卻非常快速,短短數週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其好發於兒童患者,但相較於癌童有高達85%以上的治癒率,成人患者因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風險高達7成。「成人患者想要穩定控制疾病的關鍵之一就在於異體幹細胞移植(俗稱骨髓移殖),但移植後若發生復發,五年存活率可能只剩下7%,五十歲以上的患者更是驟減至3%」。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暨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指出:「今日已有多種藥物可讓患者在無經濟負擔的狀況下使用,舉例而言,異體幹細胞移植前,可先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殲滅癌細胞,達到微量殘留病灶陰性,也就是『把癌細胞殲滅到連先進的精密儀器都檢測不到』,提升移植的預後成效、延長存活與疾病控制時間;倘若不幸復發,除了化學治療之外,已有許多不同藥品可以選擇,醫療團隊仍可為患者搶時間救命。」「我平日身體狀況良好,每天爬山、登高600階,但去年卻突然變得容易疲倦、氣喘吁吁,且腰部、腹部的不適感越來越嚴重,爾後輾轉到了現任職於基隆長庚血液腫瘤科醫師蘇柏旭的門診,經血液及骨髓檢查後確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且帶有高惡性度的費城染色體突變。當時完全沒有料想到,看似老化、疲勞的症狀,竟然是急性血癌引起,甚至在完成化療後不到半年,就被醫師告知復發,需要接續進行更高強度的化療以及異體幹細胞移植」。六旬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友黃女士憶起罹癌期間的心路歷程分享:「考量到自己復發風險較高;且身邊親友的幹細胞都不適合捐贈,每一次的移植都要碰運氣、花時間等待善心人士的捐贈與配對,所以我接受了蘇醫師的建議,在移植前先透過藥物,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的目標,降低未來復發的機率。很開心在完成全部治療,並在隔離病房長居兩個月後,我成功在今年農曆年前出院了,終於能夠與一路陪伴我的媳婦、兒子,一起在家中團圓過好年。」「每年台灣約有300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新發個案,兒童發病率高於成人。然而,成人無論是否具有費城染色體等基因突變,其治療難度都相對較大、容易發生復發。患者發病後,淋巴系統與骨髓會製造出過量且不成熟的淋巴細胞,這些多而無用的淋巴細胞會壓迫正常血球、淋巴細胞的生成空間,進而衝擊身體機能」。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暨臺大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醫師黃泰中說明:「發病後的惡化速度可能非常快速,曾有一臨床個案,明明幾天前才做完健康檢查確認血球指標正常,沒想到就診時卻已有發病跡象!」提醒民眾,若莫名出現一週以上的蒼白無力、感染發燒、瘀青、出血不止、骨骼疼痛或是淋巴結腫脹等症狀,務必及時到醫療院所進行血液與骨髓檢查,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黃泰中秘書長接續說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絕非不治之症,目前治療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為誘導期,以高劑量化療為主,並視基因突變與否加入標靶藥物,把癌細胞殲滅至5%以下、達成完全緩解為目標;第二階段為鞏固期,以殺死剩餘的癌細胞為目標;第三階段則是藉由低劑量藥物避免復發。屬於高風險復發、難治或復發型的患者,則建議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較有機會長期穩定控制疾病。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多數患者在第一線治療後就可以達到完全緩解,但有半數可能在三年內發生復發。因此,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中,治療目標不僅僅是達到傳統的完全緩解,更建議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以降低復發風險、延長存活時間。「只要有費城染色體等基因變異就建議異體幹細胞移植,此外,若是發生復發、或是屬於高風險族群,也有移植的必要性!」,林口長庚血液科主任郭明宗說明:「儘管異體幹細胞移植很重要,但是對於醫師、患者而言,都是一個充滿挑戰且長期的『大工程』。移植前,要先透過高劑量化療殲滅癌細胞,才可接續植入異體幹細胞;植入後,也需住進隔離病房避免感染。為了不讓辛苦白費,醫師往往會在移植前盡可能的協助患者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爭取更長的存活時間、更穩定的疾病控制。郭明宗主任指出,今日已有多種治療方式,且健保有條件的給付相關療程,有機會在不同疾病階段,幫助各種需求的患者,盡可能地爭取更穩定的控制疾病、降低復發風險。舉例而言,在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前,除了高劑量的化療以外,也可以在藉由免疫治療藥物,爭取較高的機率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的目標,有望提升移植後的成效。若仍治療反應不佳或是發生復發,也無須過於恐慌,臨床上除了化學治療之外,已有許多不同藥品可以接續使用。鼓勵患者,若在療程期間有任何疑慮或想法,可與主治醫師討論,切莫因為恐懼而放棄治療。
罹癌醫師曾兩度瀕死 CAR-T細胞免疫治療救命「2個月後返職場」
最新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男性、女性癌症致死排行中,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疾病,分別排名第九與第十名,可見得這兩種癌症正嚴重威脅國人性命。去年起,我國臨床上已有CAR-T細胞免疫治療,可用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之後線治療。為了讓患者獲得適切的治療,健保署於今年11月正式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品Kymriah(祈萊亞)」納入健保,每年有望嘉惠近百位在生死關頭徘徊的患者。53歲的周紹賓,本身是放射科醫師,5年前確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合併血癌,在苦撐過高劑量化療與異體幹細胞移植後,成功控制疾病。豈料在今年2月癌細胞來捲土重來,經診斷後確診其致癌基因高達三種,屬惡性度最高的類型。過去,這樣的患者存活期可能僅有2%,大多只能選擇安寧緩和治療。周紹賓選擇接受CAR-T細胞免疫治療,並在5月16日回輸經過「武力改良」的CAR-T細胞,成為花蓮慈濟醫院第一位CAR-T細胞免疫治療個案。相較於傳統的異體幹細胞移植,CAR-T細胞免疫治療副作用大幅降低,且有更卓越的治癒率。周紹賓說,「5年前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後,身體變得相當虛弱,我幾乎休息了1年才可以重返職場。然而,本次在完成CAR-T細胞免疫治療後,我一個半月後就出院了,並在7月時就重返職場。」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免疫治療科黃威翰副主任表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都是相當常見的血液癌症,前者好發於3歲至5歲的兒童,平均每4位癌童,就有1人屬於此疾病,但成人仍有一定發病機率;後者則好發於高齡者,值得一提的是,平均約每2位淋巴癌患者,就有一位屬於此類別。兩者疾病致病機轉雖不同,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病程來的又快又猛,未及時採納正規治療,恐在短短幾個月就有生命危險;且治療難度高,存活期相對較短。儘管兩癌症的惡性度較高,但確診後患者與家屬也無須灰心,只要積極治療,在經過高劑量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的一線治療後,約有8至9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7至8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疾病可獲得長期控制。黃威翰進一步說明,雖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在前線治療就有極佳預後,但前者仍有1至2成的兒童與高達5成的成人患者發生復發;後者則有2至3成的患者治療反應不佳或是發生復發。這群治療反應不佳或是發生復發的患者,癌症的惡性度極高,就算咬牙撐過高劑量化療與異體幹細胞移植,仍有高機率再次復發。一旦再次復發,存活率恐大大降低。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復發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兒童患者不到半數可以存活超過5年、成人患者更是僅有1成的存活率;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存活期更是滑坡式下降,僅有2成患者可以存活超過2年。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李啟誠理事長表示,如今CAR-T細胞治療獲得健保給付,屬於「25歲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成人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經過兩線標準治療後,若治療反應仍不佳或發生復發,即有機會符合健保給付資格,大幅提升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可近性。這讓過去因為無法負擔千萬藥費而無法獲得適切治療的患者,也有機會在癌末階段力拼長期存活甚至治癒。
乳癌術後身體心像改變 患者該如何面對?術後心理照護怎麼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在面對乳癌的過程中,患者需要許多的支持、幫助,尤其是手術後不只有身體需要照護,由於身體心像的改變,患者更需要心理的調適與支持。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個案管理師林家甄分享術後心理照護,希望幫助民眾面對、接受乳癌疾病與治療。乳癌術後心理照護 團隊、親友支持與幫助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發生資料登記統計分析,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為乳癌,台灣好發年齡為40-64歲之間,約佔所有乳癌的7成左右,不過乳癌若早期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早期乳癌若沒有遠端器官轉移,通常手術是第一線治療。而乳房常常是許多女性相當在意的外觀,林家甄個管師提到,不管乳癌手術的術式是全切或乳房保留手術,術後女性個案心理都有可能會因為身體心像改變而產生變化、影響。所以術後照護除了生理之外,心理照護也相當重要。林家甄個管師表示,必要時醫療團隊會安排腫瘤心理師,教導患者放鬆技巧,由於心理接受時間因人而異,也會因時間環境不同,使得心理的變化反覆交叉,提醒所有患者當自己自覺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時,請CALL Help,尋求乳癌醫療團隊協助。此外,林家甄個管師也強調,患者應了解自己是可以適當說出自我感受的,甚至哭泣、生氣宣洩情緒都是允許的,而此時家人的擁抱、陪伴、傾聽、鼓勵相當重要,身邊的親友也可以和患者一同外出旅行、運動、曬太陽等,這些其實都可以舒緩焦慮緊張的情緒。乳癌確診到術後 個管師皆會作為窗口關懷乳房是女性最重要的第二性徵,患者除了要接受罹患癌症的打擊外,還要接受手術後乳房外觀的改變,勢必對心理會產生巨大衝擊。因此,患者在術前其實就會會診乳癌個案管理師,協助確認患者對於衛教是否了解,提供一個專屬諮詢窗口並給予身心靈之關懷。林家甄個管師呼籲,乳癌患者應盡早接受治療,只要能盡早接受治療都能有不錯的預後,雖然一開始總是會慌張害怕,勢必會經過一段震驚否認期,之後才能慢慢接受,但只要多一份認識、了解,試著接納與之共存,勇敢接受治療,配合專業團隊照護,相信一定能克服疾病。資料來源:國泰醫訊-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allphoto/1900/265-2-2.pdf
家族女性癌症命中率達80% 吳淡如揭「肺部20顆結節」健檢結果曝
作家吳淡如多年前曾查出肺部高達20顆結節,由於家族女性成員罹患肺癌機率高達80%,讓她決定每年都要定期追蹤。所幸吳淡如最近透露,肺部舊有的20個小白點,「跟一年半以前一樣乖乖地待著,沒有擴張地盤。」吳淡如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自從發現肺部20個小白點之後,迄今已是第5年的安然度過,還被醫師告知「免疫力不錯」,讓她鬆了一口氣,並稱自己每過1年半都會去醫院做肺部的掃描,「可能是家族基因,我媽那邊的家族,得到肺癌的比例非常的高,尤其是女性幾乎都是。從我開始去做肺部攝影之後,我媽那個家族,跟我年紀相仿的親戚們也都去了,命中率大概是80%,還好早發現都早治療。」此外,吳淡如也感謝這些長在肺部的不定時小炸彈,「我後來只要生氣都沒有很久,我會想划不來呀!萬一跟你生氣我把這些小東西養大了怎麼辦?中醫不是也說,生氣很傷肺嗎?」她也提到,目前家族當中只有弟弟的肺部乾淨,但他曾做基因檢查,發現有心臟與膽固醇方面的問題。吳淡如表示,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因為大家都在跟時間賽跑。隨著檢查結果出爐,她也去吃剉冰慶祝,在此期間收到經紀人傳訊祝賀「我一直相信妳會很健康」。
「不菸不酒晨泳30年」健康教師竟罹肺癌 危險因子增!篩檢才能早期發現
今天是世界肺癌日,肺癌已連續13年成為男女性癌症死因之首位,以癌症死亡人數結構比來看,每5個癌症死亡者就有1人為肺癌;不僅每年有超過萬人死於肺癌,同時每年更超過16000多人被宣告罹患肺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說,肺癌因為初期無任何症狀,所以晚期發現比例高,導致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因此除了生活預防之外,特別強調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還有及早治療的重要性。台灣癌症基金會第15屆抗癌鬥士蔡勝進,服務教職29年,退休後從事志願服務工作15年,連續30幾年間每天晨泳不間斷,喜歡爬山,登頂百岳50座,還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東西大縱走一日行紀錄保持人,作息規律、不菸不酒,因一直沒有做肺部篩檢,在幾年前的例行門診做了檢查,竟確診發現罹患肺腺癌,在切除了左肺下葉以及積極治療後,已恢復穩定。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說,要遠離肺癌威脅,不只是生活預防,如避免致癌因子以及遵守正確飲食及規律運動之外,另外兩步驟也要同時遵守,包括定期篩檢,以及精準治療,唯有這三級預防同時強化,才能有效降低肺癌發生率、增加患者存活率。賴教授呼籲肺癌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篩檢,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尤其國人都有「吸菸才會罹患肺癌」的迷思,但在台灣,男女性有超過半數的肺癌病友不吸菸,女性甚至有約9成肺腺癌是不吸菸者,因此常常就會忽略篩檢的重要。根據國健署統計,肺癌第1期之5年存活率約9成,到了第2期接近6成以上,第3期則下降到近3成,但如果到第4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期別之間5年存活率差距很大,因此為了肺癌存活率倍增的目標,不只要定期篩檢,面對癌症更需要積極治療。一般人認為吸菸會增加肺癌風險,但是國內吸菸率逐漸下降,但肺癌發生率持續上升,賴教授指出,其實還有很多生活中隱藏的風險,包括廚房油煙、路上的廢氣、PM2.5和致癌工作環境等,也漸漸成為肺癌罹患的主因,讓人防不勝防。所謂高風險族群,都是從生活習慣、環境或是家族史的基因所建構之特徵。如果有一個或多個危險因子,並不代表一定會罹患肺癌,而是應該盡早進行正確的篩檢。賴教授說,近期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空污變成嚴重肺癌風險潛在因子之一,PM2.5暴露愈高的區域,罹患肺癌等肺部疾病的人數也會隨之增多。空污已經是全球公認的健康殺手,每年造成全球700萬人死亡,肺部、心臟、腦部的疾病都會受到侵害,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警告「空氣汙染是這世紀的新菸害」。 賴教授特別強調,從去年開始,國民健康署即啟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提供「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者」兩大高風險族群免費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 (LDCT)篩檢,可說是對國人的一大福音,而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與屈臣氏攜手推動「愛妳不肺力」公益計畫,宣導正確的肺癌防治觀念,幫助女性高風險族群遠離肺癌威脅,特別推動「女性弱勢家庭肺癌篩檢支持計畫」,只要年滿40(含)以上之具有低收、中低收入戶證明或清寒證明的女性,且符合高風險族群者皆可申請,名額僅限100名。
60歲婦人罹癌切除乳房 「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重塑胸部之美
60歲的陳女士(化名)是乳癌病友,曾接受右側全乳房切除,以及同步接受腹直肌皮瓣重建手術,術後持續化療及放射線治療,癌症病情控制穩定恢復良好。然而數個月後,陳女士乳房重建部分的皮膚,因為接受放射線治療後,產生疤痕及纖維化的現象,造成外觀的凸起和不美觀,於是陳女士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醫學美容中心,尋求黃宗君醫師門診諮詢。黃醫師運用「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的先進技術,先鬆解陳女士的堅硬疤痕,再抽吸掉硬化的纖維組織。術後陳女士順利恢復自然柔軟的乳房外觀,穿內衣及日常生活終於不再緊繃卡卡。乳癌18年來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在2019年共有1萬4245人接受健保給付的乳癌手術,其中8122名(56%)患者接受部分切除術(別稱乳房保留術),另6566名(44%)患者接受全乳切除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整形外科主任李建智醫師指出,台灣乳癌近6成(56%)可做腫瘤切除保留乳房;約4成病人必須做乳房全切除手術。黃宗君醫師說,隨著癌症治療科技不斷進步,病友們專注於辛苦戰勝病魔,然而因為減少運動而發福。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抽脂手術,但傳統的抽脂手術因破壞性較大,病人術後往往有嚴重疼痛、瘀青、腫脹、凹凸不平等結果;「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則能在快速塑型發揮功效,藉由超音波震碎脂肪的原理,能保留大部分的結締組織及韌帶結構,增進表淺脂肪的移除,減少出血,也因為保持了大部分的結締組織,術後疼痛感大大降低,輕度瘀青一般來說也能快速改善。所以能夠幫助病人在一個週末或連假期間,快速恢復上班,達到變美的目的。相較於傳統抽脂手術恢復期動輒以數月計算,「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比較能滿足現代女性既要完美又要快速復原的需求。李建智副院長表示,「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就是目前體雕手術中重要的一環,除了減少腫脹加速恢復期外,微創治療更可以減少疤痕產生。李醫師進一步分析,超音波抽脂系統的原理,是利用震盪脂肪周圍的抽脂藥水的方式,鬆解疤痕,抽吸出乳糜化的脂肪,這項技術不僅僅可以使用在醫學美容體雕手術外,還可以應用在癌症術後外觀的修復,包括在乳癌義乳、乳癌自體皮瓣、及口腔癌重建手術後等,療效跟外觀皆明顯改善。除了癌症治療,抽脂體雕手術也可以運用在肥胖導致脂肪堆積,或是減肥後體態鬆弛的治療。李副院長提醒,超音波抽脂雖然是微創手術,但依然有其風險及注意事項;除了需要在合格的醫療院所及由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操作外,如果是產後減重後進行體雕抽脂手術的病人,一定要均衡飲食多補充水分,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外、也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及餓肚子減肥等等,吸菸及二手菸也需要避免。當大量抽脂之後(例如:抽脂量超過3000cc),病人可能需要留院觀察。若是本身為癌症患者或是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等,一定要主動告知醫師相關病史,若是有服用抗癌化療藥物、標靶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相關藥物,更需讓醫師仔細評估,才能避免傷口癒合不良,或是出血、感染等等的風險。
7旬婦無性生活「下體異常出血」 檢查竟是癌症:整個子宮頸爛掉
根據統計,子宮頸癌發生率是女性癌症第一名,通常不會有症狀,有等到情況嚴重才會顯示出來。有一名70多歲的婦人,下體異常出血,但10多年沒有性生活,檢查竟是子宮頸癌。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在節目《醫師好辣》透露,有一名70多歲婦人,被媳婦發現內褲有血絲,有時候有但有時沒有,原本不太在意,不過在家人的堅持下,最後仍去醫院檢查,一問得知婦人10多年沒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因為老公也過世很久,認為沒有性生活,就不需要做抹片檢查。鄭丞傑醫師解釋,曾經有性生活,就要做抹片檢查,結果婦人檢查出來是子宮頸癌第二期B,「整個子宮頸爛掉,摩擦到私密處」,已經爛了3公分,就會掉東西出來。他一看搖頭,因為情況不建議開刀,已經轉移到側壁,即使開刀也不會乾淨,只能做化療或放療,兩者效果一樣好,並安慰婦人:「還是有救的,子宮頸癌現在存活率滿高的」。接著,鄭丞傑醫師整理婦科疾病的徵兆,供民眾參考。※經期或非經期大量出血: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停經後出血: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萎縮性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性交後出血:子宮頸癌、子宮頸息肉、子宮頸糜爛※月經過期後少量出血:子宮外孕、先兆性流產鄭丞傑醫師分享婦科疾病徵兆。(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
南山首創「不孕症特定試管嬰兒」納保給付 公司自爆尹崇堯催生
母親節前夕,南山人壽(5874)今天(10日)宣布在「婦嬰險」保單中新加一項創舉,而且還是由商品研發部一群男性團隊起心動念,新納入「不孕症特定試管嬰兒保險金」給付,資深副總經理陳維新還爆料說,這還是由董事長尹崇堯催生,是目前保險業界唯一的婦嬰險新創商品。南山人壽今天舉辦「不孕症特定試管嬰兒保險金」給付的新創商品「南山人壽媽咪寶定期保險(MOMMY CARE)」說明會,對於CTWANT記者詢問,為什麼南山人壽會腦力激盪出這一個給付項目?資深副總陳維新竟給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陳維新說,「最開始負責商品研發的團隊清一色都是男性,讓大家認識好多專業術語,像是卵巢檢測等……」,而這項新創商品也與董事長尹崇堯有關,「雖然董事長是沒有這個問題,他相當關心生育政策,對此也給予團隊鼓勵,還有一些建議,讓婦嬰險保障範圍也照顧到不孕症特定試管嬰兒部分。」陳維新進一步說,由於南山人壽積極導入精準數據分析,設計分群分眾的專屬商品,自許為「最懂女性的保險公司」;2021年,從女性癌症投保行為與理賠情況發現,罹癌族群年輕化且癒後時間延長及存活率高等現象,因而推出女性專屬「美力相守」保險服務計畫,提供保障及照護加值服務。2022年,因應少子化與高齡化趨勢,健康守護圈進一步提供「婦嬰服務」鼓勵女性保存卵實力,同時積極投入創新商品的研究。2023年,在南山60周年發表推出「南山人壽媽咪寶定期保險」,投保年齡限制為18足歲至43歲,繳費年期20年。新增的「不孕症特定試管嬰兒保險金」,包括投保第三保單年度以後因為不孕症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之胚胎植入給付,投保後生育嬰兒的「婦女關懷保險金」(無胎數限制),嬰兒先天性重大缺損保險金(7足歲前檢查出先天性重大缺損,例如唐氏症、黏多醣症、重度血友病,整筆給付100萬元),以及姙娠期特定併發症醫療保險金等。
疑淪矽谷銀行倒閉受災戶 莎朗史東自爆「財產少一半」淚崩
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日前突然宣布倒閉,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銀行倒閉案。由於事出突然,不少用戶的存款都在其中無法取出,如今連知名好萊塢女星莎朗史東(Sharon Stone)也疑似成為受災戶,出席活動時自爆受到銀行事件影響,財產幾乎減少了一半,一度難過到當眾淚崩。外媒報導,莎朗史東16日在比佛利山莊接受「女性癌症研究基金會」頒發的「勇氣獎」,致詞時突然哽咽道,「我知道你們必須想辦法弄懂如何透過簡訊捐款,這是很困難的。我是個科技白痴,所以我可以寫一張他X的支票就好,但現在這也是勇氣,因為我知道發生了什麼。我因為這起銀行事件損失了一半的錢」。根據「celebritynetworth.com」網站先前盤點,莎朗史東的淨資產約達6000萬美元(約18.3億元台幣)。雖然沒有具體說明「銀行事件」,但矽谷銀行不到1週前才剛倒閉,成為美國歷史上第2大的銀行倒閉事件,因此莎朗史東的談話也引發外界聯想,推測她很可能也是受災戶之一。矽谷銀行宣布倒閉。(圖/報系資料照)《路透社》的報導,矽谷銀行的倒閉進一步衝擊全球銀行股,美國13日主要銀行的股票市值損失了約900億美元,使它們在過去3個交易日的損失達到近1900億美元,美國地區性銀行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First Republic Bank的股價暴跌超過60%,原因是新融資的消息未能讓投資者放心,評級機構穆迪對該銀行作降級審查。亞洲銀行股14日延續跌勢,日本企業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更因為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引發了市場更廣泛的暴跌。在貨幣市場,美國和歐元區銀行系統的信用風險指標小幅上升。全球擁有矽谷銀行帳戶的公司則紛紛評估其財務狀況受到的影響。大量持有長天期美國國債的銀行或投資機構也可能成為危機的下個引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