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制
」 英國 奴隸 歷史陸電池大廠爆血汗!要求員工「日拚13小時」號召奮鬥100天
中國大陸又爆血汗公司!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近日被爆出,要求員工每天工作13小時、每周工作6天,並為期長達100天,消息曝光後,引來網上罵聲一片,抨擊寧德時代藐視勞工法,「這種公司真是毒瘤!」近日微博流傳一份「寧德時代」的員工公告,內容中寫道,有鑑於市場競爭越加激烈,為了更好完成任務,加快推進各項工作達成,因此號召員工自6月 12日起,實施「896」工作制度,意即上午8時上班、晚間9時下班、每周工作6天,且共要「奮鬥100天」,根本嚴重侵害員工權益。通知信中還提及,由於技術員有加班管控,因此不列入此規範,而外籍員工也可依照「自己的意願」不強制參加。對此,大陸網友紛紛不滿怒轟,「我們要勞動法幹嘛呢?」、「勞動法又被強暴了」、「人口紅利不就是奴隸制」、「100天後,人估計也廢了吧」另外也有人質疑,為何外籍員工成了「特例」,「51勞動節原來是洋節啊」、「就是對自己人下手狠」、「媽呀都解放了還在崇洋媚外」、「外籍員工不強制,因為怕勞動仲裁。」針對遭控剝削員工,寧德時代相關人士澄清,「此事為曲解造謠,公司沒有發出這樣的規定。」
子宮戰爭2/代孕惡果多!女星要求墮胎又棄養 作家狠批「性別歧視的慘案」
代理孕母因涉及人倫、親權、剝削等重大議題,國際社會屢傳爭議,衛福部日前公布「人工生殖法修改草案」竟納入代理孕母,惹怒婦女、同志及各界等民團,重提大陸女星鄭爽2021年便爆發代孕棄養事件,有人批評代孕比童養媳、奴隸制還不堪,大開人權倒車;作家盧郁佳也大罵「代孕是性別歧視的慘案」、「沒人該為上一代的血緣幻想而犧牲」!「從國外案例發現,幾乎都是貧窮或知識水平較低或單親的婦女為賺錢而接下代孕工作,甘願出借自己的子宮!」媽媽盟副秘書長單信愛舉例,墨西哥塔巴斯科(Tabasco)的赫南德斯(Hernandez)4姊妹就靠當「代理孕母」養家,每人每年約可賺得1萬英鎊(約48萬新台幣),足足是其他兄弟的20倍。單信愛說,即使目前公布草案規範為「無償代孕」,其所得仍可能遠高於平時所得,而且整個代孕過程都是以顧客為依歸,代母的健康狀況,除非影響到製成品(即胎兒),否則不會是代孕公司顧慮的一回事。即使是自願代孕,也非常傷身體,甚至付上自己的寶貴生命。試問,懷胎十月、24小時無休值多少錢?代理孕母身心耗損傷害絕非金錢所能衡量。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表示,代理孕母立法相當複雜,衛福部竟匆促預告草案,甚至草案中對於孕母費用、契約訂定等還採取空白授權,等同是未來一切就是行政機關說了算,非常不恰當,她認為應該要有更多討論,否則現行草案就是要加深階級不平等與性別歧視。婦女救援基金會則認為,代理孕母讓女性生育能力變成商業化或利他行為,儘管再怎麼的完備法律程序,例如用資格篩選確保代孕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家庭照顧,仍無法避免女性受到人情壓力而被「自願」成為代孕母。作家盧郁佳也在臉書公開批評「代理孕母制度本身就是性別歧視慘劇,無論孕母或小孩,妻子或丈夫,沒人該為滿足上一代的血緣幻想而犧牲。」也有許多網友認為代理孕母是父權血脈制度的延伸,比童養媳、一夫多妻妾、奴隸制還不如,沒有一個人的基因重要到要使用別人的子宮生子。更何況是衍生的諸多問題。2014年,一對澳洲夫妻僱請泰國代理孕母產子,懷孕時發現是一對龍鳳胎,且其中男寶寶患有唐氏症,澳洲夫妻要求代理孕母墮胎,但代孕母由於宗教原因拒絕,生產後澳洲夫妻只帶走了健康的女寶寶,造成跨海監護權風波。2021年,大陸女星鄭爽爆發代孕棄養醜聞,她與男友在美國偷偷結婚,再透過代理孕母產下2子,懷孕期間即吵著要離婚,因此一度希望代孕母墮胎,後來因為胎兒已6個月才作罷,孩子出生後,由於已經離婚,鄭爽便置之不理,後來前夫曝光惡行才被大眾所知,而鄭爽也因此遭封殺退出娛樂圈,如今鄭爽在美國與前夫共同扶養孩子,最近傳出虐待孩子的傳聞。墨西哥赫南德斯(Hernandez)4姊妹靠當「代理孕母」養家,雖被鄰居排擠,但她們也回嗆「不做代孕,就只能做妓女了」。(圖/翻攝自美日頭條)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執行長周明湧說,「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適用對象被擴大的情況下,胚胎與兒童的生存權所受到的威脅增加,他們可以隨意被人工流產(墮胎),孩子如果在尚未穩定的伴侶婚姻關係中誕生,棄養、疏忽與成為暴力目睹兒童的可能性大增。周明湧說,草案內容中,缺乏足夠保障、更無專責單位監督使用代理孕母的夫妻或伴侶關係是否融洽,沒有對其伴侶關係進行輔導,更無法追蹤這類孩子的生活品質與遭遇,因此這類孩子在發生重大虐待與家暴前不會被社會局關注,遑論他們遇到棄養如何自處或重建自我認同等問題。「『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第三十三條僅針對出生後之嬰兒,無視3個月至足月之胎兒人權,而受精到出生階段何時為「人」?這一點目前世界大部分國家與胚胎學均仍有爭議,我國社會在宗教界、民間與人權團體之間仍爭論不休,對於兒童的定義(受精開始為人?懷孕3個月為人?出生離開母體為人?)以及兒童權益保障均該有更清晰的對應條文說明與保障,草案的制定應有更謹慎的社會討論。)周明湧說。單信愛說,台灣為人權國家,不應用金錢把另一位女性的身體當路邊的自動販賣機,投入金錢購買嬰兒,代理孕母若冒然入法,對台灣社會秩序運作的影響將無以復加。婦女新知基金會呼籲520上任的新內閣應退回或修改草案內容,刪除代孕條文,與本次人工生殖修法脫鉤處理,也希望未來代孕制度的相關研擬,應廣邀各界團體參加討論,且須提出孕母及子女權利受到完整保障的配套,並於取得社會共識的前提下,才可進行代孕專法的討論。
龜瑞喬納森191歲了 獸醫驚曝:可活到300歲
說到長壽動物大家都會想到烏龜,而英國一隻塞席爾象龜喬納森(Jonathan)現在191歲了。獸醫表示,牠的身體狀況良好,依照目前跡象,活到300歲不是問題。據《金氏世界紀錄》報導,191歲的象龜喬納森是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陸地動物,據信牠出生於1832年,對於牠的真實年齡,現在都是保守估計,因為牠可能更老,該種象龜的平均壽命為150歲。之前有一隻射紋龜馬里拉(Tu'i Malila)活了188年(約1777-1965年),而喬納森走了歷史上最古老龜類的稱號。喬納森。長期照顧牠的獸醫霍林斯(Joe Hollins),喬納森失去了嗅覺,眼睛因白內障幾乎失明,但牠的胃口很好,現在有一個專門的小團隊每周餵一次,給牠吃水果和蔬菜。霍林斯強調,這位溫柔的巨人比陸地所有生物活得更久,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喬納森身體狀況良好,「我們希望他能夠活到300歲。」自從141年前,喬納森抵達大西洋聖赫勒拿島(Saint Helena),見證了1842年英國通過《採礦法》、1859年達爾文(Charles Darwin)出版《物種起源》、美國1865年廢奴隸制,喬納森的一生跨越8名英國君主、40位美國總統和26位曼聯總教練。霍林斯說,喬納森的一天「非常放鬆」,如果天氣熱,牠會躲陰涼處,也會做日光浴,寒冬時牠會躲到腐葉或草屑度過一天。現在喬納森跟3隻巨型陸龜住在一起,而身為老龜的喬納森也還是有性慾,有想交配的行為。
鳥類大改名計畫來臨! 上百種鳥將「切割爭議人物」修正種族主義傾向
負責統一制定整個美洲鳥類名稱的美國鳥類學會(AOS)於1日宣布,將會更改那些「具有排他性和有害性」的鳥類名稱,既有人名的飛行物種也會被重新命名、分類,以避免美化特定種族主義,並修正一些歷史性錯誤。根據外媒《紐約時報》、《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美國鳥類學會表示,這項計畫將在2024年施行,到目前為止,在美洲共有100多個物種已確定需要被重新命名,而這個變化將讓更多人能夠享受、保護和研究鳥類。美國鳥類學會指出,由於一些歷史人物的爭議性,部分鳥類將會被更改名字,像是由19世紀著名鳥類插畫家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命名的「奧氏鸌(Audubon's shearwater)」,即使他對鳥類學有極大貢獻,但因奧杜邦本身是堅決反對廢除奴隸制的奴隸主,並以白人主義至上,官方仍須糾正具有種族主義傾向的問題。另外,例如由南北戰爭將軍斯科特(Winfield Scott)命名的「布氏擬鷂(Scott's oriole)」,也因為斯科特曾經讓當地原住民強制遷移,而遭列入名單。多年來,賞鳥圈人士就曾向美國鳥類學會提出請願書,要求將具有「孤立和侮辱性的,讓人想起壓迫、奴役和種族滅絕」的鳥類英文俗名更變。而美國鳥類學會則回應,過去鳥類的命名方式可能存在歷史偏見,對現今的價值觀來說已經行不通了,因此會著重在修正具種族主義、厭女的部分,期望能與鳥類愛好者、專家們合作,共創能有包容性的命名結構,並將注意力集中在鳥類本身的獨特特徵和美麗上。
張孝全前進中美洲拍戲 重現19世紀苦力生活
張孝全接下跨國影集《苦力》,故事背景是19世紀古巴的中國「苦力」奴役歷史,由《初戀慢半拍》導演陳駿霖(Arvin Chen)執導。張孝全預計12月將前進中美洲多明尼加共和國和巴拿馬,在異國取景拍攝4個半月,與香港新生代演員王丹妮合體飆戲。將在中美洲拍攝4個半月,張孝全興奮表示:「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體驗,也一定是很棒的經驗,很期待趕快加入。」他跟導演陳駿霖相當有緣,曾合作過電影《一頁台北》及《10+10》中的短片《256巷14號5樓之1》,這次聯手重現當年「苦力」的世界,張孝全說:「距離上次與Arvin導演合作已是好多年前,能夠再合作非常開心!」他劇中將飾演政治流亡者。香港女星王丹妮因在演出電影《梅艷芳》知名度水漲船高,星途被看好。(圖/國泰電影有限公司)跨國製作的中英文迷你劇《苦力》是國泰電影公司旗下處女作,1800年代中期,古巴種植園主開始販運來自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契約僕人,俗稱「苦力」,並將他們當奴隸對待。《苦力》就以此為背景,講述來自中國的女孩遠嫁在古巴甘蔗園工作的政治流亡者,並結識一位反對奴隸制度的園主,在中國苦力和非洲奴隸幫助下密謀脫離西班牙帝國統治,爭取獨立︒近年在《梅艷芳》、《毒舌大狀》有亮眼演出的香港新生代女演員王丹妮,這次有不少英文對白,王丹妮興奮說:「很具挑戰性,自己嚴陣以待,花了很多時間做準備,英文對白對我來說有一定難度,特地找了語言老師練習。」她另外請了硬底子演員謝君豪指導演技,也為此劇減少工作量,花時間鑽研劇本,笑說:「雖然緊張又有壓力,但相當享受,有時會興奮到不想睡!」本劇預計12月前往多明尼加共和國和巴拿馬取景拍攝。
荷蘭國王為奴隸制黑歷史道歉!盼反人類罪獲寬恕 受害者遺族這麼看
荷蘭國王亞歷山大(Willem-Alexander)1日出席位於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東公園(Oosterpark)的「廢除奴隸制160週年紀念活動」,並針對荷蘭的奴隸貿易黑歷史正式道歉,他還聲稱這件事對他造成切身與強烈的影響,「我請求這一反人類罪獲得寬恕。」綜合《路透社》、BBC的報導,荷蘭在17世紀初成為新興殖民國家,並在1650年左右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奴隸貿易大國,其地位一直到1700年左右才被英國取代。當時,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堪稱歐洲奴隸之都,光是荷蘭一個國家就擁有高達1萬艘奴隸船,共販運了超過60萬的人口。對此,荷蘭國王亞歷山大也在1日的演講中指出,奴隸貿易是恐怖暴行,「在我們紀念荷蘭廢除奴隸制歷史的這天,我要請求大家寬恕這一反人類罪。」他續稱,荷蘭社會仍然存在種族主義,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他為此道歉。然而,「時代已經改變,Keti Koti!(在荷蘭舊殖民地蘇利南的語言中,意為鎖鏈被斬斷了,現為荷蘭廢奴紀念日的別稱)」,國王的這席話也引起齊聚在奴隸制紀念碑周圍數千名觀眾的歡呼。此外,亞歷山大還在演講中承認,荷蘭王室「奧倫治-拿索王朝」(Huis Oranje-Nassau)的歷代君主和統治者都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反對奴隸制,「在承認和道歉之後,我們可以共同治癒歷史的傷疤,並為彼此尋求和解」。據悉,現場有數千名來自荷蘭舊殖民地蘇利南,以及加勒比海「ABC群島」阿魯巴(Aruba)、波納爾(Bonaire)、古拉索(Curacao)的奴隸後裔,他們雖然認同國王的舉措,但多數受害者遺族仍希望荷蘭政府和王室能提供賠償,而不是只有道歉。報導補充,荷蘭在17世紀征服了如今的印尼、南非、安地列斯群島和西巴布亞等大片土地,並成為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主要參與者,而荷蘭也透過這種慘絕人寰的貿易創造了巨額財富,並在17世紀開創了所謂的荷蘭「黃金時代」。據荷蘭研究委員會(Dutch ResearchCouncil)的統計,僅僅在1738年至1780年間的荷蘭西部省份,就有40%的經濟增長是由奴隸貿易所創造。而今年6月公布的最新研究更發現,光是在1675年至1770年間,荷蘭王室就從奴隸制度盛行的幾個殖民地中,賺取了相當於今天5.45億歐元(約合新台幣188億元)的收入。目前除了荷蘭之外,英國王室也在去年12月委託研究機構對王室在殖民歷史中扮演的角色進行獨立調查,預計結果將於2025年公布。
為國家貿易黑歷史首次公開致歉 荷蘭首相設65億教育基金助奴隸後代
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19日代表荷蘭政府,針對過去曾參與奴隸貿易的黑歷史進行公開致歉。呂特也表示,將會設置一個2億歐元(折合新台幣約65億元)的教育基金,用來協助殖民地奴隸制的後代與解決相關所延伸的問題,但這並不代表奴隸的後代人民可以因此來像政府索賠。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荷蘭首相呂特在19日在荷蘭國家檔案館發表演說時,直接表示要代表荷蘭政府為過去曾經通過、宣揚殖民地奴隸制度、參與奴隸貿易等相關歷史公開道歉。呂特也表示,在國家檔案館中紀錄了太多過去醜惡、可恥的歷史。但呂特認為,過去的傷害無法逆轉,但政府要正視,呂特在演說中表示「數個世紀以來,在荷蘭政府的倡議下,人類可以被當作商品販售,這些人受到剝削與虐待,人類的尊嚴被以最可怕的方式侵犯。」而呂特也認為,必須要立法將奴隸制度視為「危害人類最」處理。呂特也表示,荷蘭政府將會設立一個2億歐元的教育基金,用於幫助那些受奴隸制度引響的後代,以及解決延伸出來的相關問題。但呂特在演說後也向記者表示「荷蘭政府不會向奴隸制度受害者的後代提供賠償」。過去荷蘭政府多次被要求針對奴隸制歷史致歉,但過去荷蘭政府僅用「深表遺憾」來一筆帶過,呂特這次可以說是荷蘭政府首次針對奴隸制的事情公開致歉。據了解,荷蘭在16至19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曾佔領大量殖民地,同時也進行全球性的大規模奴隸販賣,而荷蘭於1800年代宣布結束奴隸制度,並訂定7月1日為「廢除奴隸活動紀念日」。阿姆斯特丹市議會也於2020年投票通過,成立一個執行委員會,以此督促荷蘭政府為奴隸制度的歷史公開致歉。而早在2021年7月1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市長哈爾塞馬(Femke Halsema)就曾公開為過去發生在阿姆斯特丹的奴隸制度致歉,在當時也是首個為奴隸制度致歉的城市。
世足/巴西為何被稱為「足球王國」 除奪冠最多外還有「歷史因素」
在每一次的世界盃賽事中,各國球迷基本上都會把巴西是為足球的絕對王者,甚至用「足球王國」來稱呼巴西。至於為何巴西能夠成為球迷口中的足球王國,除了他們得冠次數最多外,還跟一些歷史因素導致的全民狂熱有關。綜觀巴西在世界盃所締造的紀錄,其中他們曾在世界盃拿下5次冠軍,位居世界之冠。同時隊上成員也拿過5次金靴獎、7次金球獎,這兩個紀錄都是世界之冠。同時,他們總共參賽22次世界盃、其中拿下74次勝利、奪得240分誇張的分數紀錄,其中有13球自由球直接射破對方龍門,這些紀錄都是站在各國的排名之上。上述的是巴西在世界盃的戰績紀錄,但是怎樣的環境造就巴西能夠繳出如此漂亮的成績單呢?就有中國網友分析,足球對巴西民眾而言,除了是喜好外,也早已變成理想的投射與感情的寄託。早在19世紀末期,當時南美共和國剛建立、奴隸制度剛廢除,350萬名被解放的黑人急需一個「凝聚國人」的精神支柱,因此巴西政府就選擇當時窮人與黑人最喜愛的運動-足球進行強力的推廣。在政府的主導與推廣下,足球很快地就成為巴西民眾最喜愛的運動項目,而且由於全民瘋足球的關係,大多巴西球員都是街頭足球出生,這種不講究團隊戰術、重視即興發揮、創新與爆發力的足球風格,不僅有別於其他國家組織進攻型的風格,同時也誕生出一位位技巧華麗、極具觀賞性的球員們。巴西的街頭足球風格影響有多大呢?現如今大多數球員必學的射門招是「倒掛金鉤」,就是巴西足球員席爾瓦(Leônidas da Silva)所發明的。除了民眾自行發展出來獨樹一幟的街頭足球風格外,政府的的大力扶植也佔有很重要的因素,目前巴西球員輸出到全世界早已成為主流風潮,球員們的轉會費也成為巴西當地重要的資金來源,也為巴西政府帶來龐大的收入。
英女王逝世/販奴、資源掠奪、種族滅絕樣樣來!多國大肆慶祝女王之死 美國內爭議四起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於8日辭世,享耆壽96歲。但幾家歡樂幾家愁,在發達國家人民頌揚敬悼女王之際,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與發展中經濟體的民眾卻對此不以為然,甚至還有奈及利亞、愛爾蘭、印度人大肆慶祝,美國非裔移民教授近日更是嚴厲批判大英帝國在非洲、亞洲及加勒比海等地的暴力殖民,並痛批英王室從來沒有公開道歉或賠償。據《衛報》、《紐約郵報》的報導,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之死,再度引爆英國殖民時期犯下的奴役、強暴、資源掠奪及種族滅絕爭議,期間不只有印度、愛爾蘭、牙買加和奈及利亞等多國民眾大肆慶祝女王之死,英國「世仇」阿根廷的主播也在節目上開香檳慶祝,近期甚至有許多美國評論家、學者及前外交官等人,透過女王的逝世提醒世人,大英帝國在歷史上對各國的百年暴力剝削,造成數不清的悲劇,以及經濟社會的破壞,是時候充分反省並呼籲賠償了。但諷刺的是,美國的建國史基本上也是北美原住民的種族滅絕史,可以說歐美殖民大國在批評第三世界國家與發展中經濟體的人權問題時,卻從來沒有認真檢討、實行轉型正義及補償自己犯下的過錯,因此未來必將面臨國內和國外更大的反撲聲浪。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即位後最著名的種族屠殺事件便是1952年至1960年間的肯亞茅茅大屠殺,英國稱其為叛亂(Mau Mau Rebellion),這場反殖民政權的起義由自稱「肯亞國土自由軍」(KenyaLand and Freedom Army,KLFA)的民兵發起,最終他們被武器精良的英軍強力鎮壓,8年內約有9萬人遭到英軍殺害,16萬人遭到囚禁、刑求、鞭打、性侵乃至去勢等不人道對待。據悉,英國人不用「KLFA」,而是「茅茅」稱呼他們,目的就是為了顯現肯亞人沒有國際法理地位。有家人曾在茅茅大屠殺中遭英軍殺害的康乃爾大學教授古吉(Mukoma Wa Ngugi)譴責圍繞女王之死的「戲劇性」反應。他在推特表示,女王終其一生未曾替奴隸制、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道過歉,也並未督促王室賠償那些慘遭殺害的數百萬人命,作為一個肯亞人,女王之死的肥皂劇太過荒誕,他「毫無感覺」。奈及利亞裔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副教授安亞(Uju Anya)同為英國殖民時期的受害者遺族,她先前在推特發文表示,「聽說一個樂於偷竊、性侵、種族滅絕的帝國君主終於要死了,希望她不得好死。」結果推特以違反公司規則為由刪除了這條推文,該大學還在一份聲明中提出譴責,她的發言甚至引來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的批評,但截至當地時間12日,有4000多份由學者和在校生組成的請願書願意為她辯護。來自牙買加的紐約大學法律教授穆雷(Melissa Murray)也在推特上表示,女王的逝世將加速「關於殖民主義、賠償和英聯邦未來的辯論」。她認為相關的對話已經拖延太久,將不可避免地對過去進行清算。即使對那些尊重和崇敬女王的人來說,殖民主義的殘餘影響,改變了牙買加和其他國家的日常生活。劍橋大學後殖民研究教授戈帕爾(Priyamvada Gopal)則在新聞廣播節目「現代民主」中表示,英國君主制「代表了深刻又嚴重的不平等」。她將英國君主制與美國等地進行比較,美國在獨立前曾被英國君主制統治,但目前又對波多黎各、夏威夷和其他島國進行殖民統治,她指出,「權力、特權以及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其餘人則被邀請去崇拜,並視之為完全正常的。」
英女王逝世/英殖民記憶 一顆鑽石挑起印度血腥歷史
英國女王去世引發不少人的懷念,但對許多英國前殖民地民眾來說,英國女王的去世可能喚起了一些殖民時代血腥的歷史和不好的回憶,根據CNN和BBC報導,許多印度的年輕人將英女王和過去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暴力歷史相連結,另外,對一些非洲國家,她的去世重新喚起了他們對殖民統治時英國對原住民的暴行、偷竊雕像和文物、偷竊黃金和鑽石、以及奴隸制和壓迫等記憶。曾受英國殖民統治的印度曾是英王王冠上一顆明珠,女王去世雖然官方、印度首相莫迪很快致哀,但一般印度年輕人卻表現無感,他們認為英國女王在位70年,但她卻沒有對過去英國在印度和世界其他國家所作壞事,有過任何表態,一位印度人在接受CNN訪問時表示,「英國從印度拿走了一切。」目前印度和英國的爭議包括了一枚105.6克拉名為「光之山」(Koh-i-Noor)的大鑽石,這是英國皇室王冠上的一顆大鑽石,據說新王后卡蜜拉將佩戴這頂王冠。這顆鑽石在印度中南部出土,曾屬於統治印度次大陸的蒙兀兒帝國皇帝沙賈汗,後流入英王室,一位印度新聞記者梅拉指出,「很不幸,珍寶被奪,如現今印度領導人能將它取回,她一定鼓掌歡慶。」BBC報導,南非第三大黨的經濟自由鬥士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她作為女王的70年統治間,她從未承認英國和她的家族成員在世界各地所犯的罪行,事實上她是暴行的驕傲旗手。對我們來說,她去世提醒我們這個國家和非洲歷史上一個非常悲慘時期。」出生於奈及利亞的美國教授烏珠·安雅(Uju Anya)推文指出,「如果有人期望我除了對該君主表示不屑之外,還能表達任何其他東西,那麼你可以繼續向星星許願。因為該君主監管下的政府支持種族滅絕,屠殺了我的一半家人並使其流離失所,今天活著的人仍在努力克服其後果。」這推文顯然是指20世紀60年代末的比夫拉(Biafran)戰爭。
讓學生「體驗採棉花」教美國奴隸史 老師遭停課5周道歉
近年美國保守勢力要求學校,不得教授種族主義相關課程。一名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老師日前以棉花為教材,讓學生體驗過去黑人奴隸的艱辛,沒想到竟遭停課5周。消息一出,引發家長正反兩極評價。根據《todaynationnews》報導,3月3日,舊金山創意藝術特許學校(Creative Arts Charter School)的一位中學社科老師在教授「奴隸制和軋棉機對工業革命的影響」(slavery and the impact of cotton gin 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章節時,讓 8 年級的學生們以手指撿拾棉花外殼,體驗觸碰棉花的刺痛感。課程結束後,該師便缺席接下來整整5周的課程,對此,該校拒絕透露其停課原因是休假或遭處分。不過就在他4月15日返回學校時,便向當時參與課程的學生家長寄送了多封道歉信。由於德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法律明文禁止學生於課堂討論美國種族主義、白人至上主義等話題,此爭議在以自由派為主的舊金山創意藝術特許學校隨即引起家長的分歧。其中,具有非裔美國人和猶太人背景的學生家長魯貝卡·阿徹(Rebecca Archer)認為,藉由該類課程,學生可以在不經歷奴隸制度的前提下對歷史傷害產生同理心和罪惡感。另一位十分喜愛該堂課程的學生家長則惱怒痛批,老師當時的行為「極其殘忍」。相對地,許多老師就種族議題,「不要強調傷害」的教學方式感到為難。非營利人權組織南方貧困法律中心(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在其2018年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了美國教師教學上的困境,「我們要如何防止非裔美國學生在討論因奴隸制而導致的種族暴力問題時感到無助,且不讓白人學生感到內疚、憤怒或產生防禦性思維,教師其實很難就種族問題進行公開和誠實的交流。」對此,舊金山州立大學(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中學教育系教授吉爾達·布倫·雷瓦(Gilda Bloom-Leiva)說,過去幾年師培訓練規定轉變迅速,種族問題與種族主義儼然和「世代創傷」有關,現在實習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也被要求須具備思考課程將帶給學生哪些挑戰與傷害的能力;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歷史系教授哈桑·誇梅·傑弗瑞斯(Hasan Kwame Jeffries)指出,在講授美國種族的歷史課時,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但教師更不因此選擇無視議題或因教學而讓孩子心靈受創。傑弗瑞斯也強調,此次「棉花採摘」課程應該設計成一種學習體驗,而當老師因錯誤受到懲罰,或正在教授有關種族制度的歷史時,應給予更多寬容的空間。據美國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家長仍然希望他們的孩子學習歷史,並藉由歷史了解美國的困難與現狀,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搜奇/有錢人死後也要炫富 4千年古墓驚見活人殉葬臉部慘遭刀砍
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陪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其中,古代的活人陪葬,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僕被隨同埋葬,往往成為奴隸制或封建王朝壓迫百姓的一種殘酷手段。根據考古發現,中國的殉葬制度最早始於殷商時期。 商以後,周、春秋、戰國、秦朝也有殉葬惡俗。2020年,大陸陝西的寨山遺址就發現了約4千年前的石峁文化大型墓地,其中有3座古墓還發現有女性活人殉葬,有的陪葬者的臉部甚至出現被刀劈砍的痕跡。大陸陝西的寨山遺址就發現了約4千年前的石峁文化大型墓地,其中有3座古墓還發現有女性活人殉葬,有的陪葬者的臉部甚至出現被刀劈砍的痕跡。(圖/達志/美聯社)據陸媒報導,考古人員在寨山遺址當中,發現了距今4千年前的石峁文化大型墓地,從中還挖出21座墓葬,其中3座擁有2具遺骸,且墓葬內有木棺、壁龕和殉人,墓主以仰面筆直的模樣被葬於木棺中,不過在墓主木棺左側,則有女性殉人的遺骸,年齡大約介於30至40歲,姿勢為側身面對著墓主,且面部還發現被刀劈砍過的痕跡。殉葬女性上顎部分被人剖開。(圖/翻攝自陝視新聞微博)其中一名殉葬人下顎骨明顯錯位,另一人的上顎慘遭被人為剖開,一部分被放置在胸口處,專家研判,這些女性殉人可能是遭到「非自願性」的陪葬,過程中疑似抵抗甚至有脫逃情況才會遭到如此兇殘的手段,另外,根據壁龕、棺槨和殉人,共可以分成4個等級,分別代表不同身分地位的人群,體現出明顯的等級區分。考古團隊發現多處「活人殉葬墓」。(圖/翻攝自陝視新聞微博)在歷史記載上,史前時期就已經有殉葬文化,直到商周時期最為興盛,這些貴族諸侯們,不但在生前彰顯自己位高權重,就連死後也想要「炫富」,《墨子‧節葬下》就有記載,「天子諸侯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考古學家在商朝貴族的墓穴遺址也發現人殉的現象。殉葬亂象造成大量無辜人口死亡,甚至影響勞動力減少、百姓精神負擔大。(圖/達志/美聯社)殉葬亂象造成大量無辜人口死亡,甚至影響勞動力減少、百姓精神負擔大,直到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才改以製作兵馬俑陪葬,然而人殉制度一直到漢朝以後才逐漸式微,雖然使用人殉的數量減少,但這項殘忍的陪葬方式仍存在於社會中。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才改以製作兵馬俑陪葬。(圖/達志/美聯社)到了元明清時期,人殉制度死灰復燃,《元史》中就有記載,「順德馬奔妻胡閏奴、真定民妻周氏、冀甯民妻魏益紅以夫死自猛殉葬,並旌其門」;明朝的朱元璋,不但在兒子死後,命令兒子的王妃、小妾、奴僕殉葬,他自己過世後也有46名嬪妃殉葬;就算來到清朝順治、康熙年間仍有殉葬風氣,後來才頒布明令禁止殉葬。
現代奴隸!58歲男被囚簡陋棚屋40年 遭迫每日勞動工資僅376元
英國一名56歲男子斯威爾斯(Peter Swailes)本週二在英國卡萊爾刑事法庭承認自己犯下現代奴隸制罪刑,他與他的父親,合謀在過去40年,囚禁一名現年已58歲男子,不但只提供他極其簡陋的居住環境, 還強迫他為他們的農場工作,每天只給10英鎊工資(約新台幣376元)。根據「BBC」報導,2018年10月,英國保密求助熱線接獲求助電話,緊急派員警前往英國卡萊爾(Carlisle)北部某住宅區,並從斯威爾斯家中庭院內一個高約2公尺的木製倉庫,救出一名被「囚禁」在此的58歲男子。警方發現,狹窄的棚屋內沒有電燈、暖氣,僅有一件髒汙的被子與簡單的床鋪,還有一台電視機,地板上則到處是垃圾;被囚禁在此的男子見到員警相當激動,表示他已經在此居住了40年,每天都被斯威爾斯與其父親強迫在他們的農場內工作,包括油漆、鋪柏油路面等,每日只能領到10英鎊工資。A man has admitted exploiting a vulnerable worker who was kept in a freezing 6ft (2m) shed for 40 years.#PeterSwailes, 56, denied conspiring to facilitate travel of another with a view to exploitation, but changed his plea at Carlisle Crown Court.#slavery pic.twitter.com/gy2xdH3Ifl— Seer Media (@Seer_media) January 18, 2022英國勞工虐待管理局(Gangmasters and Labour AbuseAuthority;GLAA)事後介入調查,表示該名遭囚禁的男子居住的環境甚至比狗窩還要髒亂,他從16歲開始,就在斯威爾斯父子的農場中工作,不但工資低得可憐,2015年7月底開始,斯威爾斯父子甚至要他住進殘破的木製倉庫內,直到58歲被救出,等於他幾乎整個人生都在被剝削中度過。警方隨後將斯威爾斯以及其父親一併逮捕,同時指控他們涉犯現代版奴隸制罪行,不過在審判期間,斯威爾斯與他的父親一直矢口否認犯罪,直到斯威爾斯80歲的父親於2021年去世後,他才在今年1月時,在法庭中承認自己的罪刑。
金正恩感謝青年「自願犧牲」 UN批強迫流浪童挖礦:現代版奴隸制
北韓本月28日慶祝青年節,領導人金正恩於慶祝典禮上特別感謝國家青少年「自願」到農場、礦場和工地工作,並且大讚他們是保家衛國的愛國青年。不過,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卻在官網對此痛批,北韓竟然動員未滿18歲的孤兒前往危險的礦場勞動。北韓官媒《朝中社》今年5月27日報導提到,從北韓養育孤兒的教育機構東海學院、西海學院畢業的院生,「為實現祖國富強奉獻上青春,其中東海學院80多名院生自願前往江原道的礦場與農村,西海學院20多名院生自願前往順川地圈青年礦場」。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今(31日)在官網公告,北韓人權特別報告專員昆塔納(Tomas Ojea Quintana),以及現代版奴隸制度實況報告專員等人,引述上述《朝中社》報導,表示曾接獲北韓當局動員未滿18歲孤兒進行危險勞動的情報,並且於今年6月29日去信給北韓。聯合國人權專員表示,雖然北韓官媒報導中提到,這些孤兒是「自願」前往礦場和農村勞動,但有情報顯示,當局常以「展現忠貞」的名義,強迫孤兒、流浪兒童進行具危險性勞動。人權專員也痛批,北韓動員中學生參加國家勞動項目已經成為常態,當局常強迫未滿18歲的兒童進入礦場等危險場所工作,此種情形已經構成國際法嚴禁的「現代版奴隸制度」!因此報告員在給北韓的信中,要求北韓回答該國童工現況是否遵守《國際人權法》等問題,並且敦促當局停止使用童工。
阿姆斯特丹市長發表聲明 為荷蘭買賣奴隸歷史致歉
荷蘭阿姆斯特丹市長哈爾塞馬(Femke Halsema)於1日發表聲明,正式對荷蘭過往的奴隸買賣歷史,以及過去曾發生在阿姆斯特丹的奴隸制度道歉,這也成為荷蘭境內首個為奴隸制度致歉的城市。根據《BBC》報導指出,阿姆斯特丹市長哈爾塞馬選在7月1日「廢除奴隸活動紀念日」這天發表演說,內容中表示,身為阿姆斯特丹的市長,哈爾塞馬為過去阿姆斯特丹在奴隸買賣上所扮演的角色,向全體市民致歉。哈爾塞馬表示,承認與面對過去的歷史是正確的舉動,但他也呼籲市民,「所有今天還生存在阿姆斯特丹的市民,不用把過錯攬在自己的身上,但作為執行委員會,我們則必須對此負責致歉」。報導中指出,荷蘭在16至19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曾佔領大量殖民地,同時也進行全球性的大規模奴隸販賣,而荷蘭於1800年代宣布結束奴隸制度,並訂定7月1日為「廢除奴隸活動紀念日」。阿姆斯特丹市議會也於2020年投票通過,成立一個執行委員會,以此督促荷蘭政府為奴隸制度的歷史公開致歉。對於哈爾塞馬的致歉行為,荷蘭首相呂特則認為他的行為是「揭開歷史的傷疤」,會導致社會極端化,也會讓部分荷蘭人民湧現痛苦的回憶。事實上,在呂特剛上任時,就曾揚言不會針對奴隸制度的歷史進行道歉,在佛洛伊德事件席捲全球時,也有民眾要求荷蘭政府為奴隸制度的歷史致歉,但呂特則以「時候未到」拒絕。
婦女「戴氧氣罩」煮飯是母愛? 印度輿論痛批「把女性當奴隸」!
印度新冠疫情肆虐,不少病患必須倚靠氧氣設備才能順暢呼吸,網路社群上最近就瘋傳一張印度婦女戴著氧氣罩在廚房煮飯的照片,一旁還以文字附註「無條件的愛=母親」,照片曝光後,引發網友不滿,網友認為這是印度父權社會對女性的箝制。網路社群上最近就瘋傳一張印度婦女戴著氧氣罩在廚房煮飯的照片。(圖/翻攝自mr.khabri.official IG)據印度《Times Now》報引述了網路上瘋傳的一張照片,從這張照片看到,一名印度婦女戴著氧氣面罩,卻還是在廚房裡煮食物,文字還註解,「無條件的愛=母親,她從不下班」(Unconditional love= *MOTHER* She is never off duty.)。未料照片曝光後,讓不少網友們怒氣衝天,網友們表示,母愛不是被父權社會用來箝制女性的藉口,多數網友相當憤怒留言表示,「不是該讓她休息嗎?」、「停止將婦女描繪成永恆的犧牲者,並給予應有的支持與幫助」、「這不是愛,是酷刑和虐待」、「家人應該感到羞恥,竟讓母親看起來像一個奴隸」、「這很不人道」、「這簡直是奴隸制」。印度女歌手呼籲停止這種迫婦女不能休息的「無條件的母愛理論」。(圖/翻攝自@Chinmayi推特)包括印度女歌手Chinmayi Sripada也在推特發文表示,雖然不知道這位女士是否真的在瓦斯爐旁使用氧氣瓶,但就算這是虛構的場景,仍應該停止這種迫婦女不能休息的「無條件的母愛理論」,她還質疑,究竟有多少印度家庭的母親不能「請病假」。
是軍事性奴隸 婦援會籲課綱正名及日本為迫害道歉
昨天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長期投入慰安婦工作的婦女救援基金會表示,將要求國高中課綱與教育書中的「慰安婦」一詞,正名為「慰安婦─軍事性奴隸」,也要求日本政府為迫害女性成為慰安婦的史實道歉。蔡總統對阿嬤有承諾前總統馬英九昨日連續第3年到台南慰安婦銅像前追思這段傷痛的歷史,另在臉書發文呼籲蔡總統實現對阿嬤們的承諾,要求日本政府道歉,並將課綱與教科書「慰安婦」一詞,正名為「慰安婦─軍事性奴隸」。蔡英文總統曾向過世的阿嬤們承諾,要替她們向日本政府討公道,但不僅沒做到,反而在課綱中刪掉這段歷史,抹去下一代的歷史記憶。「歷史不能被抹滅、真相不能被遺忘、台灣課綱要正名、日本政府道歉賠償。」1992年起婦女救援基金會便投入慰安婦相關工作,當時調查時仍有50多位慰安婦阿嬤,但經過多年、目前台灣仍健在的「慰安婦」阿嬤僅剩2位,2人仍保持健康。日應承認歷史並道歉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表示,1995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已經明確把「慰安婦」定義為「軍事性奴隸」,但我國卻仍有學生認為阿嬤是自願的,「令人難以置信」;目前在12年國教新課綱中僅在高二、高三的課綱中提到慰安婦,部分國中教科書也提及「部分台籍婦女被迫充當慰安婦,成為戰火下犧牲者」,但僅有這段話。杜瑛秋說,婦援會也要求日本政府應負起歷史責任,承認參與慰安婦軍事性奴隸制度策畫、設立與管理,反省戰爭責任,並且為這段史實認錯道欺、賠償被害者。立委范雲說,將與教育部努力,讓台灣新世代認識慰安婦、軍事性奴隸所受的傷害;東京大審律師、前立委尤美女說,「慰安婦就是軍事性奴隸」,但歷史不該被遺忘,這些國家也應反省、改進;監察委員紀惠容說,應讓下一代瞭解「軍事性奴隸」,也要讓下一代記取教訓、終止這樣的制度。
謀殺案受害者「死而復生」 原來這5年都躲在叢林中
5年前曾有一名英國男子因為失蹤,遭到英國警方認為是死於殺人事件。結果英國警方在去年發現這名被害者竟然開設臉書,重啟調查後發現,原來這名男子在這5年內都躲在叢林中。根據國外媒體《每日郵報》報導指出,現年40歲的普伊西斯(Ricardas Puisys),在2015年11月27日時因為沒有去農場上班,被農場通報為失蹤人口,接下來警方以謀殺案的方向調查,並且逮捕了一名嫌疑犯,不過後來又因沒有證據釋放該人,由於一直都沒有找到普伊西斯,所以英國警方以「沒有屍體的殺人案」作收。而英國警方在去年11月時,在Facebook上發現了一個疑似普伊西斯的帳號,懷疑他可能還存活著,於是就展開調查,後來也陸續收到一些目擊到普伊西斯的消息,最後英國警方在7月1日時,於維斯貝希的叢林中發現了普伊西斯。英國警方解釋,有種種跡象顯示在2015年11月26日,失蹤的當晚,普伊西斯有明顯遭受攻擊的可能。他們堅信,普伊西斯很有可能是「現代奴隸制」的受害者,普伊西斯之所以要失蹤,主要是為了逃離重度剝削的生活,目前英國警方已經針對疑似剝削的案件展開調查。
曾受非裔團體抵制 《亂世佳人》加4.5分鐘教育片頭反歧視
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當街暴力致死的案件,前所未見地改變美國制度性歧視的陋習,百年電影業隨時光流轉,留下許多已難容於當下標準的歧視性作品,過去這些文化上無形的歧視像大眾集體不談論的房中大象,但時至今日,人們已經不願再撇過頭,業者也像翻倒的骨牌般,紛紛對數10年間留下的錯誤亡羊補牢。串流平台HBO Max在6月10日宣布,經典名片《亂世佳人》因歧視性的描繪而暫時下架,直到在片頭加入4.5分鐘的教育性影片,指出電影「並未反映奴隸制度的恐怖」後,才在6月底重新上架。迪士尼樂園則在6月25日宣布,將改編自帶歧視意味的電影《南方之歌》的熱門遊樂設施「飛濺山」改頭換面,主題將換成迪士尼首位非裔公主的動畫片《公主與青蛙》。2部作品在外人眼中乍看無傷,但其實都是針對非裔在文化層面上的無形歧視。在《亂世佳人》飾演保母的海蒂麥克丹尼爾(右)是首位贏得奧斯卡獎的非裔演員。(圖/資料照片)曾受非裔團體抵制《亂世佳人》名列影史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不僅當年橫掃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等10項大獎,若加上通貨膨脹的修正更是影史票房最高的電影,也讓男女主角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費雯麗(Vivien Leigh)享盡一生星光。但看穿表面情愛後,《亂世佳人》是部充滿宣揚美國南方蓄奴生活的電影,以極度淨化方式,處理黑白人種間不對等的主從與階級關係,該片在上映前即受到非裔團體抗議抵制,但要在逾80年後的現在,他們的聲音才真正被聽到。美國直到1964年的民權法案才正式終結種族隔離,1939年上映的《亂世佳人》確實屬於另一個時代的作品,背景設定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南方農莊上,毫不掩飾地宣揚蓄奴的聯盟國與聯盟旗幟,將戰敗的南方塑造為真正的英雄與正義的一方。片中的黑人奴隸被描繪成對白人主人忠心耿耿,樂於工作且天真愚蠢,極盡美化了當時奴隸所受到的虐待和惡劣工作環境。保母拿獎反成諷刺諷刺的是,片中飾演保母的海蒂麥克丹尼爾(Hattie McDaniel)贏得第12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成為首位在奧斯卡獲獎的非裔演員,但非裔「保母」的角色本身就是個極為歧視的刻板角色,只能永無止盡地付出關愛養育白人主人的孩子,毫無自己的人生。更諷刺的是,海蒂當年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因種族隔離關係,無法與其他入圍的白人演員坐在一起,被安排坐在宴會廳後方角落的「特別座」,她也無法參加《亂世佳人》的慶功宴,因慶地點選在一家禁止黑人進入的俱樂部。
經典電影《亂世佳人》被HBO下架 原因竟是涉嫌「種族歧視」!
改編自暢銷小說《飄》的內戰史詩片《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上映後引起影壇轟動,電影甚至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配角等10項奧斯卡大獎,包括女配角海蒂麥克丹尼爾(Hattie McDaniel)甚至成為影史上第首位拿下奧斯卡的非裔人士。不過受到近來佛洛伊德事件,引爆的全球「反種族歧視」浪潮,這部經典電影也遭抨擊美化美國的「黑奴奴役制度」,目前美國的串流平台HBO Max,已經把《亂世佳人》下架。反種族歧視下 HBO下架南北戰爭題材電影《亂世佳人》。(圖/報系資料照)《亂世佳人》被認為是美國的經典電影之一,該片拍攝於1939年,由男星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英國女星費雯麗(VivianLeigh)和海蒂麥克丹尼爾主演,故事描述美國南北戰爭前後,南方莊園主的女兒郝思嘉與商人白瑞德的愛情故事,而個人命運的坎坷,也反映出南部種植園在戰爭前後的風雨飄搖。《亂世佳人》早在1940年就曾被譴責,批評該片是「針對美國黑人的恐怖武器」。(圖/米高梅提供)不過《亂世佳人》中對黑奴的刻畫和看法一直被認為存在爭議,劇中黑奴的形像被批平單薄刻板,在劇中不是對白人莊園主忠心耿耿的女僕,要麼是存在感薄弱的奴工、暴徒,早在1940年電影上映前,就曾發生戲院遭全國黑人國會的譴責,批評電影是「針對美國黑人的恐怖武器」,認為影片將蓄奴制美化,甚至宣揚了「好好當奴隸才是黑人真正的宿命」的理念。這次受到佛洛伊德遭警跪頸窒息而死的事件,引發全球「反種族歧視」聲浪,曾憑《自由之心》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約翰萊德利就投書《洛杉磯時報》,呼籲HBO Max把《亂世佳人》下架,他認為「這部電影如果不是忽視奴隸制度的恐怖性,就是在塑造有色人種最痛苦的刻板印象」!HBO Max事後真的將電影下架,除了《亂世佳人》,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大英國小人物Little Britain》,這部帶有濃厚的英式幽默,甚至到了低俗程度的影集,也因為劇中對非裔人士的樣貌極度醜化引發批評,為了平息不必要的爭端,影集也確定在這波「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中暫時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