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至剛
」 姜至剛 米酵菌酸 寶林茶室寶林茶室案立大功!傳毒物專家將接任食藥署長 姜至剛:尚未接獲徵詢
衛福部食藥署雖然才於7月由莊聲宏接任署長一職,但由於法規限制,外界擔憂莊聲宏可能於2025年1月15日屆齡退休。目前外界也傳聞,屆時食藥署署長一職應該會由在寶林案協助調查人員的的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接任,姜至剛則回應,目前尚未接獲徵詢。根據媒體報導指出,由於食藥署作為負責食品、藥品、醫療器材及化妝品安全的關鍵機構,署長一職影響重大。莊聲宏當初上任10天時,曾坦言感受到巨大壓力,但其承諾將以1天當3天用的精神,全力推動食藥安全改革,守護全民健康。而在莊聲宏恐於2025年1月依法屆齡退休的時限越來越近時,署長一職由誰接任則成為關注的焦點。目前外界則流傳,屆時署長一職應會由台灣知名毒理學專家姜至剛接任。3月時,寶林茶室因粿條中毒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姜至剛應邀參與調查。後續姜至剛也表示,引發消費者不適的粿條並非純米製成,而是含有玉米澱粉,並建議將引發中毒的「米酵菌酸」更名為「椰黍菌酸」,以精確描述毒素來源,避免消費者誤解,同時保護台灣米製品產業免受不實影響。而針對外界的傳聞,姜至剛訪時表示,目前未曾接獲官方徵詢,強調自己現階段仍專注於教學與病患診療工作。
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致死率達4成!毒物醫洪東榮曝:可嘗試「1方法」救命
台北市遠百信義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案,導致2人死亡、5人重症命危,衛生福利部昨(28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解剖死者後發現,檢體中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而這也是台灣首次檢出該毒素,事實上米酵菌酸毒性相當兇猛,只要些許劑量就可能喪命,且目前仍無有效治療方法。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建議,或許可嘗試使用「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NAC)解毒劑來救治中毒患者。洪東榮表示,毒性十分猛烈的米酵菌酸,只要被人體攝入1至1.5毫克就能致命,當粒線體遭到毒素入侵,包括腦、肝臟、腎臟等器官及身體組織都會受到損害,無法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且一旦細胞壞死是不可逆的傷害,更沒有解毒劑能讓粒線體恢復功能,因此「米酵菌酸中毒」的死亡率高達4成以上。目前醫院救治肝腎衰竭的患者,大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或是採用血液透析(洗腎)、血漿置換術,移除體內毒素,醫界對於米酵菌酸中毒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只能仰賴身體器官自我修復,洪東榮認為,或許可嘗試使用「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NAC)解毒劑來救治中毒患者。他解釋,此種解毒劑通常用來治療「乙醯氨酚」中毒患者,像是服用過量普拿疼,由於乙酼氨酚與米酵菌酸有不少相似中毒症狀,嘗試用它作為解毒劑,可能對於搶救米酵菌酸中毒的患者有助益。針對使用NAC當解毒劑,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持不同看法,他指出以中毒患者的病況而言,只能透過血漿置換術清除毒素,緩解病程發展,要想使用NAC救命恐怕有一定難度。
台灣首次驗出米酵菌酸 專家揭「死亡率超過3成」曝症狀:發病數小時恐致命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2死5命危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衛福部今晚(28日)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解剖結果,表示呂姓死者的檢體驗出30%至100%的米酵菌酸,為台灣首次驗出米酵菌酸毒素。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經台大法醫學研究所實驗室檢驗,確定首名死者39歲呂姓男子體內有米酵菌酸。食藥署長吳秀梅則指出,米酵菌酸是很罕見毒素,不會因為洗滌、烹飪被破壞,更是第一次在台灣驗到。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米酵菌酸最嚴重會造成身體所有細胞失去能量、無法運作,患者都有嚴重肝臟衰竭、代謝性酸中毒等症狀,且因無法代謝使腦部、心臟、肌肉乃至全身癱瘓。姜至剛指出,米酵菌酸主要影響腦、肝、腎,並有全身無力、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症狀,或併發血便、血尿、少尿、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呼吸困難、瞻妄、休克、呼吸困難、四肢僵硬、昏迷。嚴重時發病1到20小時內死亡,國外報告的群聚致死率約在30%至100%之間。姜至剛進一步說明,米酵菌酸分子結構半衰期約102小時,以病患解剖檢體來看,相當於每4天減少一半的量,因此能造成患者在數小時、1天內死亡,與導致患者因肝臟衰竭在到院前死亡需急救。
安心調味3/紅棕櫚油才有蘇丹紅疑慮 醫師喊「免驚」食藥署將100%檢驗
蘇丹紅食安風暴發生已一個多月,至今仍餘波盪漾,食藥署3月19日公布最新數據,目前累計下架及封存辣椒粉及其產品共53萬7238.2公斤。另外,營養師吳映澄認為棕櫚油恐怕成為國人誤食蘇丹紅的隱憂,毒物科醫師認為有蘇丹紅食安疑慮的產品僅限紅棕櫚油,而台灣目前已無此種仍處於效期內的油品,食藥署也表示未來針對紅棕櫚油將採100%檢驗,民眾不必過於擔心。吳映澄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經查歐盟在2003~2024年的食品預警通報資料,發現蘇丹紅被驗出不合格通報共836件,品項包括棕櫚油、辣椒粉、調味醬料、辛香料、薑黃、咖哩等,其中棕櫚油就佔據207件,件數高於辣椒粉製品168件,為蘇丹色素不合格產品中佔據最大宗的食品類別。但比對食藥署邊境檢驗資料後,完全不見棕櫚油的查驗紀錄。吳映澄認為棕櫚油主要供應給食品加工業與餐飲服務業的油類,長期被使用於各種加工食品,尤其需要高溫油炸的品項幾乎都會使用棕櫚油,包括餅乾、泡麵、巧克力、冰淇淋等,所以建議有進口棕櫚油的食品業者,應將蘇丹色素納入必要檢驗項目,而台灣政府也應在邊境查驗納入食用油脂的抽驗項目,藉此加強稽查。冰淇淋泡麵等食品中含有的是棕櫚油,沒有必要再添加蘇丹紅增加顏色,專家認為沒有疑慮。(圖/報系資料照)營養師林世航表示,國外的確有許多棕櫚油食安事件,但都是紅棕櫚油,主要讓紅棕櫚油更加鮮紅,增加賣相。相較於紅棕櫚油,台灣食品業更常使用精煉棕櫚油作為烹調油,且具有高溫穩定的特性,所以精煉棕櫚油常見於烘焙用油、調合油與油炸用油。林世航說,精煉棕櫚油會經過脫色處理,市場上可能還會認為紅棕色的精煉棕櫚油是裂化的油脂,所以精煉棕櫚油何必再花成本添加蘇丹紅?所以精煉棕櫚油的蘇丹紅風險確實很低。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食藥署查自2021年至2024年3月17日僅輸入共7批紅棕櫚油,共1萬3051公斤,產品皆已逾有效日期,市售端已無效期內產品,但未來針對各國輸入的紅棕櫚油,都會採逐批抽驗蘇丹紅。台大腎臟科醫師姜至剛受訪時也說,有蘇丹紅食安疑慮的產品僅限紅棕櫚油,而台灣目前已無此種仍處於效期內的油品,也就是,摻雜蘇丹紅的油品並不存在台灣食品供應鏈中。
超狂通識課3/北中南學子最愛課程一次看 醫療比例高「貼近生活又實用」
美國名校耶魯大學三百年來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快樂學」,台灣的學子呢?CTWANT記者調查北中南大學最夯通識課的前三名,發現醫療相關課程居多,以中興大學為例,前三名包括兩堂不同指導教師的《生活與醫療科技》與《體驗生活中的醫學》。中興大學校方表示,前三名授課教師皆為彰基醫師,由於學士後醫學系去年才成立,錄取名額僅有23名,因此推測大多是其他科系學生選修。台大本學期最受歡迎的通識課是《國民法官必備之基礎鑑識科學》,總共有2592人登記搶修,其次是《鋼琴作品與演奏欣賞》2548人登記、《毒道之處~看不見的危機》2214人登記。南部的中山大學最受歡迎的通識課是《科學、媒體與文化》,指導老師李育諭認為台灣學生雖然仍屬被動,但已經愈來愈勇於發言,和過去大為不同,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並不脆弱。中興大學公關部門告訴記者,第一名的《生活與醫療科技》早在110學年度即已開課,授課教師王偉勛是彰基骨科部副主任,課程內容包含急診常見疾病如腦血管、發燒,以及骨科常見疾病如退化性關節炎、骨科常見手術等,「應是教授內容實用,所以很受學生歡迎。」中山大學最受歡迎的通識課前三名,領域也涵蓋非常廣,包含科學、人工AI、文學領域,第一名《科學、媒體與文化》的指導老師李育諭表示,這門課是希望從媒體、文化等各層面去研究科學領域,也讓學生了解科學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停電,有一段期間經常停電,造成許多人生活不便,我就發現不少學生對核能的立場突然轉變,原本是主張反核,現在卻不同了。」李育諭說,這顯示這些學生對科學不夠了解,所以才希望透過這堂課,讓更多學生對科學有個全面的了解,不至於發生一個事件,就瞬間改變觀點。中山大學最受歡迎的通識課是《科學、媒體與文化》,指導老師李育諭同時也是農業專家,曾教過《都市農業與永續發展》,帶著學生一起栽種農產品。(圖/翻攝自中山大學官網)為了讓課程內容更貼近學生,李育諭在開課初期會調查學生對於課程的喜好,雖然仍有一些課程設計,但中心思想是「學生想學什麼,我們就教什麼」,也盡量多元化刺激學生思考,例如會邀請《科學月刊》的主編與記者,讓學生了解一篇科普文章誕生的過程,同時自己也嘗試寫一篇科普文章。「我也鼓勵同學們將文章投稿到科工館,參加它們舉辦的《全國科學探究競賽》,結果去年學生們表現很好,分別得到第二、三名跟佳作。」不僅如此,李育諭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分組討論,避免從頭到尾都是老師講課,也從中更了解學生的想法。「例如我很驚訝他們對於AI的看法,現在網路詐騙這麼多,但學生們卻希望AI盡量開放,最好不要有任何限制,所以我就會經常提醒他們要多小心。」李育諭說,現在的年輕學子相當注重創意,所以總是希望刺激愈多愈好,「我也發現學生們愈來愈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只是還是比較被動,一定要被點名才會發言,但他們沒有那麼脆弱,所以大人們實在無須過度保護。」中山大學的學生也在PTT上發言,表示原本以為《科學、媒體與文化》是涼課,才會有這麼多人搶修,實際上課後發現課程內容豐富、教師幽默有趣,所以覺得這堂課實在是通識課的典範,鼓勵學弟妹們未來選修。
傳統燒香增中風機率 中研院研究顯示「影響胎兒腦部發育」
「有燒香有保庇」華人傳統信仰相信透過虔誠祭拜,將期望寄託於裊裊香煙上達神明,就能獲得保佑,然而過程中卻會吸入對人體健康與環境危害的因子。臺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指出,燒香產生的懸浮微粒(PM2.5)含有甲醛、乙醛等重金屬物質,高機率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氣喘甚至加速惡化慢性呼吸道疾病,對人體危害甚遠,而燒香時額外增加的二氧化碳,也助長了溫室效應危害,社會上因而出現新型態的「無火淨香」,其最大優點為可取代傳統煙香,讓宗教信仰也能用更時尚的方式體現。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指出,相較於不燒香的族群,長期暴露於煙香環境中的人群,中風死亡風險增加19%,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更有10%以上的致死風險,台灣「中央研究院」論文也提及,研究孕期燒香對嬰兒的影響,發現若婦女懷孕期間高度暴露在線香環境中,嬰兒出生的頭圍可能較平均值小,影響腦部正常發育。臺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醫師指出:「室內燒香對身體造成較大的危害,不但沒有達到安神效果,反而會因為懸浮微粒甚至是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造成身體損傷。以電子香或是雙手祭拜等方式取代傳統煙香,可能是較妥適的一種方式。」事實上,包括台灣知名廟宇如「龍山寺」及「行天宮」都帶頭減少燒香,顯示只要誠心,信仰不需拘泥於傳統形式,符合現代人健康需求,環保、無汙染、不用點火等優點更為重要。環保供香品牌就推出「淨香明燈」,有別於傳統燒香,藉由水霧化的方式,利用健康無汙染的煙霧向神明祈福,此外更能搭配純天然精油成分,達到「純淨、便利、有心」特點,讓宗教用品也能充滿為觀賞和實用的質感設計。除了沒有室內燒香衍生的嗆鼻味、燻眼不適感,造型也很有特色,例如獨特的「白沙屯媽祖粉紅超跑」款式,媽祖粉絲更不能錯過。
食安連環爆2/越南牡蠣更毒!A肝病毒重金屬全都有 「混充本土」長期攝取恐致癌
越南牡蠣頻頻出包!除了A肝病毒,更被驗出致癌物無機砷,且超標5.4倍!越南牡蠣一斤比國產便宜20~30元,近年來進口量暴增20倍,已佔進口9成,也直接壓縮本土產量,例如受害最深的台南便減產5成。由於不需標示產地,因此部分不肖業者便將越南牡蠣「混充本土」銷售到市面上,長期攝取恐增加罹癌機率,蚵農表示進口、本土牡蠣難以分辨,建議從邊境時就要註明進口牡蠣產地,同時嚴格查驗,才能保障消費者食安權益。根據食藥署資料,今年1月以來,共輸入1142公噸的越南牡蠣,計有624批,其中2批被檢驗出重金屬「無機砷」超標,依照「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無機砷上限為0.5 mg/kg,而超標的2批越南牡蠣分別為2.7mg/kg、1.3mg/kg,等於超標5.4倍、2.6倍。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旭陽表示,2018年至今,有19批越南牡蠣不合格,其中諾羅病毒14件、重金屬4件、A肝病毒1件。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則表示,根據近兩年統計,越南牡蠣曾檢出重金屬鎘超標,此次檢出無機砷超標為近兩年首見。根據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資料顯示,砷是一種廣泛存在地殼中的自然元素。在大自然中,砷與氧、氯和硫形成無機砷化合物。在動物和植物體內的砷,和碳與氫形成有機砷化合物。其中無機砷毒性較強,會形成慢性中毒。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on Cancer,,IARC)已確認無機砷是人類致癌物,許多研究指出長期攝入無機砷可能導致皮膚癌、肝癌、肺癌,也會影響孩童智商發展與孕婦肚中胎兒健康,患者可能會皮膚暗沉,手掌、腳底與軀幹長出小型的繭或疣。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暨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曾受訪表示,牡蠣被檢出無機砷可能是因為飼養環境不佳,牡蠣成長過程中吸收累積有關。人體長期攝取砷會累積在骨頭,恐危害骨髓造血及免疫系統,建議不要吃超標食品。越南牡蠣短短6年進口量暴增20倍,也壓縮到本土牡蠣的生存空間,圖為嘉義縣東石鄉蚵農工作畫面。(圖/CTWANT資料照)根據財政部關務署資料,越南牡蠣從2017年進口150公噸,到2022年成長到3023公噸,短短6年暴增20倍,在進口牡蠣中占比高達9成,主要就是因價格低廉,一斤比本土牡蠣便宜20~30元,也嚴重影響本土牡蠣產量。其中受影響最深的是全國第三大牡蠣產地的台南,牡蠣年產量自106年到110年,從年產4,266公噸銳減至2,144公噸,減產50%,年產值也從近8億元減少到為3億元。然而大量越南進口牡蠣進入市場卻沒有加以標示產地,一般民眾根本難以分辨所購買產品來源,嘉義縣東石鄉自產自銷蚵農陳宏聰曾受訪指出,東石、布袋沿海養出來的本土牡蠣,每到冬季便因東北季風而產量減少,中盤商就會進口越南牡蠣來混充,流向消費市場、小吃店。陳宏聰認為,政府除推行國內牡蠣產銷履歷及QRcode溯源,更應從進口端嚴格把關,提高進口牡蠣檢驗的量能,要標明產地,才能和台灣本產有所區別,讓消費者能擇優選購。越南牡蠣為何頻頻出包?熟悉海鮮市場的業者透露,主要是水源遭受汙染,因為越南並沒有嚴格稽查工廠廢水的處理,因此導致水源污染嚴重,因此才會有A肝病毒、重金屬鎘與無機砷的問題。食藥署回應,行政院的食品安全辦公室有召集農委會、衛福部針對標示部分,啟動市售牡蠣產地標示的聯合稽查專案,目前並沒有發現越南牡蠣混臺灣牡蠣的情形,未來會繼續督導業者落實。水試所目前有一套多重元素分析資料庫,若清楚標示為台灣牡蠣,百分之百不會判斷為進口,這可作為行政單位未來溯源管理的依據,藉檢測方法分辨進口和國產牡蠣。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牡蠣最厲害的就是鋅含量很高,而鋅是300種以上酵素的構成要素,可促進生長、神經發育、維持正常的免疫及生殖系統,與調節內分泌功能。如果對牡蠣有疑慮,可改吃淡菜、紅蟳、板腱牛肉,或是一些堅果種子如南瓜子、奇亞籽、白芝麻等,同樣含有豐富的鋅。
白喬茵爆料 核食風險評估計畫主持人拿530萬⋯台大醫回應了
行政院宣布解禁日本福島5縣市食品進口台灣,引用曾為政院辯護萊豬進口的台大教授姜至剛的研究報告,挨批公信力不足。高雄市前韓市府副發言人白喬茵昨進一步爆料表示,姜至剛自2018年到2020年收了政府530萬餘元,進行日本食品風險評估計畫,一手透過政府拿人民的錢,一手又幫政府說服國人,「很抱歉,這樣的研究我打問號」。政府近日公布6份日本食品風險評估及調查,涵蓋福島5縣,揭露最大風險暴露值均低於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所訂標準。白喬茵昨披露這6份評估計畫名稱、主持人、委辦金額、執行期間,她發現,在2018年到2020年政府公布的日本食品風險評估與調查,都是由台大教授姜至剛主持該項計畫,歷年計畫案金額為348萬6210元、91萬、91萬,合計共530萬又6210元白喬茵表示,核食的爭議沒有萊豬來得大,因為多數人認為不會衝擊本土產業,只要政府做好標示、有安全根據即可讓人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她指出,並不是說姜醫師的報告有問題,而是如果一手透過政府拿人民的錢,一手幫政府說服國人,「那很抱歉,這樣的研究我打問號」。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昨回應,國家的研究計畫本來就是國家出錢,不可能是拿自己薪水去做監測。專業人士只管做評估、分析,此事應回歸科學討論,才是專業存在的價值。
福食風險評估遭疑 白喬茵指學者拿政府近531萬做研究
行政院宣布開放日本福島五縣食品進口,但已完成的六份風險評估報告卻引發質疑,高雄市前韓市府副發言人、前主播白喬茵指出,其中三份都是由台大教授姜至剛擔任計畫主持人,姜三年內收政府近531萬元做日本食品風險評估報告,質疑「拿這麼多錢真的會有專業和良心的風骨嗎?」更大酸姜至剛應該會被提名下屆不分區立委。白喬茵指出,台大醫師姜至剛曾經在萊豬說明會上一戰成名,他用一些俐落又幽默的語言抓住網友的心,例如「你看過果蠅尿尿嗎」、「真那麼毒,毒販賣萊克多巴胺就好了賣什麼搖頭丸」,被稱「完勝蘇偉碩」。但網友一定不知道,姜醫師三年內收了政府530萬6210元進行日本食品風險評估相關報告。白喬茵強調,並非姜醫師做的報告一定有問題,但如果一手透過政府拿人民的錢,一手幫政府說服國人,這樣的研究,她不禁要打個問號。她認為,核食的爭議沒有萊豬來得大,因為多數人認為不會衝擊本土產業,只要政府做好標示、有安全根據即可讓人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白喬茵質疑,如果政府拿出來的安全根據,都是操之在同一批專業人士手裡,而這些專業人士在國人不知情的狀況下,收取政府的錢、在媒體上兜售政府要的觀點,這樣的專業還值得信任嗎?拿這麼多錢真的會有專業和良心的風骨嗎?
銫殘留量允許值曝光 台灣遠比國際寬鬆
日本福島5縣市食品即將輸台,國民黨智庫執行長柯志恩表示,蔡政府號稱台灣將採取「最嚴格的標準」,但以放射性元素「銫」的殘留量為例,台灣允許殘留量是「50貝克/公斤」,但國際權威機構IPPW則採取「8貝克/公斤」標準。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更揭露,在宣布開放前一晚,才由食藥署公布一份委辦風險分析報告,僅一家投標,評審委員也不對外公開,公信力恐怕也令人堪憂。蔡政府宣布開放核災區食品,蔡英文總統背書強調,會採取比CODEX等國際標準更嚴格的措施;食藥署長吳秀梅則說,10多年來已針對日本輸台食品檢測18萬件,輻射值均符合日本及我國標準。但2018年反核食公投領銜人、國民黨前副主席郝龍斌指出,他看到食安辦公室公布在台灣做了18萬份相關食品調查,發現都沒有輻射劑量存在,但據他了解,截至今天為止,台灣又還沒開放核災食品進口,試問這些調查是否摻雜福島5縣食品?如果有,就代表政府就是未經民眾同意就進口核災區食品;若沒有,就代表這份調查沒有意義。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強調,立委跟學者專家都多次要求,衛福部要去核災當地定期抽驗在地食品,才能確保安全,但是政府就是不做,「現在標準就是日本標準,日本標準就是蔡政府標準,日本說可以他就可以,都以日本為主」。各國銫容許值柯志恩則指出,蔡政府號稱台灣將採取「最嚴格的標準」,但以放射性元素「銫」的殘留量為例,台灣所允許的殘留量是「50貝克/公斤」,但國際上諸如俄國、烏克蘭等,採取了更嚴格的「40貝克/公斤」標準;而國際上另一權威機構IPPW則採取「8貝克/公斤」的標準。她質疑,「民進黨政府如何說服民眾台灣將採用最嚴格的標準?」柯志恩進一步指出,現在台灣許多的家長更好奇的是,核食進口是否依循萊豬的模式,將核食排除於孕婦、嬰幼兒、中小學生等敏感族群的食用範圍之外?面對這些疑問,蔡政府顯然就還沒準備好如何回答。江啟臣表示,在宣布開放前一晚,才由食藥署公布一份委辦風險分析報告,「報告未經各界檢視就直接強渡關山,與過去開放萊豬做法相去不遠」,而委辦計畫的得標單位是台灣大學,計畫主持人是姜至剛教授,即行政院參加反萊豬公投說明會的代表。計畫預算金額為96萬,只有一家投標,依法可以改採限制性招標,評定由該家得標,但評審委員卻不對外公開,公信力恐怕也令人堪憂。
公投意見發表會正反交戰 蘇偉碩指健康問題可能禍三代
公投意見發表會今(2)日舉行,贊成反萊豬的正方由精神科醫師蘇偉碩出席和反方代表則由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擔任。蘇偉碩表示,萊克多巴胺的毒性與安全性尚未有完整的評估報告,基於捍衛食安的立場,必須用公投讓政府的行政命令失效,用更嚴謹的方式驗證萊克多巴胺的安全性;姜至剛指出,萊劑只是多種動物用藥殘餘肉類其中1項,首先要以科學為基礎作風險溝通,否則會爭吵不休。蘇偉碩以DES(己烯雌酚)這種促進牛豬生長的賀爾蒙為例,指歐盟禁止賀爾蒙和畜牧業使用瘦肉精是有原因的,DES已經造成美國人禍延三代的健康問題,歐盟認為前車可鑑,1979年也禁止使用在畜牧業;雖然萊克多巴胺1999年才問世,但若我們輕忽萊克多巴安的問題,可能就會禍延我們的子孫。蘇偉碩說,藥是三分毒,我們因為要把病治好,必須忍受副作用把病治好,但萊克多巴胺並非用來治療疾病,目的只是增加畜牧業者的利潤,吃飯是為了補充營養,不是為了治病,檢視的要求當然要更嚴格。姜至剛則表示,萊劑一開始是開發為氣喘用藥,因此剛好有健康受試者,本來ADI(一日可接受攝取量)是每天、每公斤67微克,除以60後變1微克,再來要有更小的MRL(最大殘餘劑量),依此人類每天吃、時時吃、吃一輩子都不至於造成風險,是政府行政管制的量,台灣採取的標準為豬肉0.01ppm(百萬分之一)、肝0.04ppm也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嚴格。
健保10大燒錢疾病!前三惡占千億 腎臟糖尿病齒齦炎
健保署今公布2019年10大燒錢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再度居首,39.7萬人共耗費了533.16億元,其次是309.6億的糖尿病、180.03億的齒齦炎及牙周疾病等。受人口老化影響,近幾年來上榜項目都以慢性病居多,健保署估計,隨著醫療進步拉長個人壽命,未來慢性病的花費恐會繼續增多。10大燒錢項目,依序分別為慢性腎臟疾病、第二型糖尿病、齒齦炎及牙周疾病、齲齒、高血壓、抗腫瘤治療、呼吸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思覺失調症及支氣管及肺惡性腫瘤。根據統計,2019年共有39.7萬人就醫接受慢性腎臟病治療,耗費的資源破500億;糖尿病則有153.6萬人就醫,耗費的資源達300億以上;齒齦炎及牙周疾病耗費超過180億、齲齒超過160億,其餘包括高血壓、抗腫瘤治療、呼吸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臟病等上榜的前10名則介於約110到140億之間。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台灣人口老化嚴重,近年上榜的燒錢項目都以慢性病居多。以最新統計為例,慢性病佔了4項,癌症則有2項,但嚴格來說癌症也算是慢性病的一種,隨著長者人數增多,許多癌症藥物治療進步,病患的壽命也會拉長,預計接下來慢性病的花費還會繼續增長。對於高居首位的慢性腎臟病,蔡淑鈴表示,此處含括的是初期到晚期洗腎的病人,醫療費用高除了因為生活習慣不好造成患病之外,患者的及早醫療介入也是主因。健保署目前針對初期個案提供衛教,藉由生活習慣的改善恢復腎功能,對於3b到第5期者,則著重在腎功能的維持,避免走入洗腎這一步。台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姜至剛表示,民眾若年過40,腎功能每年平均會衰退1%,到了8、90歲還夠用,約會下降到40%左右,中間若出現糖尿病,且控制不佳,可能就會加速洗腎的速度。新洗腎的病人當中,有46%都是糖尿病控制不好造成。腎臟病的危險因子也包括過量用藥、空汙。姜至剛表示,有些止痛藥標榜不含類固醇,但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止痛藥反而傷腎,而空汙藉由肺部進入體內循環,其中的微粒、重金屬也含有發炎物質,不光是肺癌,也會增加腎臟、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於位居第2、第3的口腔疾病,衛福部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表示,民眾口腔的生態環境若沒有處理好,可能就會導致牙周病、齲齒等問題,建議用餐後清潔口腔,每半年洗牙一次。北榮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賴志冠表示,糖尿病、高血壓屬於慢性病,都與肥胖、運動不足、飲食西化有關,建議民眾多運動,男生腰圍控制在90公分以下,女生則是80以下,留意BMI,並避免高油、高糖、高鹽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