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性低血壓
」 中暑全台烤番薯!熱急症就醫人數暴增 急診醫揭「5分類」:這種最慘
進入炎熱潮濕的夏季,加上全球暖化影響,近年來台灣的高溫和極端高溫天數不斷增加。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張閎斌指出,最近因熱急症前來急診的民眾數量不斷上升,顯示高溫和高濕度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張閎斌醫師表示,人體會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等方式來維持體溫恆定。然而,當外界溫度高於體溫時,輻射、傳導和對流這些散熱方式會失效,加上在高濕度的環境下,人體透過出汗「蒸發」散熱的效率也會降低。因此當人體暴露在高溫、高濕度環境下,就可能會出現各種熱傷害。張閎斌醫師說明,在急診醫學裡,熱傷害急症可區分為5種:熱中暑:很多民眾會誤解中暑的定義,其實「熱中暑」是熱急症中最嚴重的一類,指的是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失效,出汗蒸發無法有效散熱,導致核心體溫升高超過攝氏40.5,引發中樞神經系統障礙,症狀包括躁動、迷糊、抽搐和昏迷等。如果延遲治療,可能會導致永久性損傷,且死亡率較高。熱水腫:常發生在手或腳,特別是老年人在經過長時間交通旅途後容易出現,也可能出現在從寒冷環境回到溫暖地區的年輕人身上。由於皮膚血管擴張和組織液滯留所致,通常幾天內會自然消退,但少數可能延遲至6週,建議可抬高腿部並穿彈性襪以促進回流。熱痙攣:容易發生於在濕熱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的人,因大量出汗導致水分和電解質流失,腿部、肩膀或腹部會出現抽筋,可能持續達15分鐘。這時應將患者移至陰涼處,並給予鹽水或運動飲料。若出現小腿痙攣,可抓住腳趾向上翹,腳跟下蹬,同時伸直膝關節。如抽筋持續不止,需立即送醫處理。熱暈厥:可能於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時發生,因下肢靜脈血液滯留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只需將患者移至陰涼處平躺並補充水分,通常短暫休息後症狀會很快消失。熱衰竭:常發生於高溫環境中,或因空氣不良而大量流汗,導致水分和電解質流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皮膚濕冷、虛弱、脈搏快而弱、姿勢性低血壓、暈倒和視力模糊;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超過40度,意識清醒。應迅速將患者移到陰涼處平躺,保持呼吸通暢,可慢慢補充運動飲料,降溫後迅速送醫。張閎斌呼籲,民眾應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長時間活動,隨時補充水分,穿著寬鬆、透氣且淺色的衣物,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此外,也要避免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獨自工作,最好能以團隊方式合作,以避免可能的不幸發生。在炎熱天氣中,定期休息並避免過度勞累也十分重要,以維護身體健康。
預防低血壓的四方法 適量喝咖啡和規律運動
一般而言,年輕女性的低血壓不是低於80/50 mmHg的話,對身體健康沒有立即性的危害,不需要採取積極性的治療,只要改變生活習慣,病情即會漸漸緩解。血壓是維持全身血液循環的原動力,由心臟收縮力的強弱、血液量的多寡,以及血管壁的阻力,來決定血壓的高低;然而在年紀大的人身上,這些調節機轉的功能逐漸退化,就容易導致血壓過低。 低血壓的3個威脅 1.增加心臟病風險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指出,目前醫界認為,60歲過後開始低血壓,很可能與血管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有關,因為血管內皮功能逐漸退化,血管硬化程度越來越明顯,收縮壓逐年上升,舒張壓反而偏低,收縮壓很高約150~160 mmHg,舒張壓約40~50 mmHg,發生心血管疾病比例高出2~4倍。2.增加腦中風機率由於舒張壓是反應血管彈性,特別是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如果血壓偏低的話,代表血流量不足,容易發生暈倒、心絞痛、短暫缺血性腦中風。研究發現,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落差越大,代表大動脈硬化越嚴重,腦中風的機率越高,當血管硬化、彈性差,血流從心臟衝出來時,血管無法以舒張或收縮來緩衝壓力,血流衝出的作用力大,反作用力也大,就會造成收縮壓偏高、舒張壓偏低,代表大血管硬化程度越厲害。3.增加失智症風險老年人容易出現姿勢性低血壓,也就是收縮壓在姿勢變化間,會大於20 mmHg,通常與調節血壓相關的神經系統退化有關,常會引起暈眩及跌倒。長期血壓偏低的患者,可能較容易感覺到疲倦、暈眩、情緒低落等症狀,有些憂鬱症或老年失智症等精神問題,也被認為和慢性低血壓有關。根據美國的研究發現,75歲以上老年人,舒張壓每降低10mmHg,日後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約20%,舒張壓太低與阿玆海默症的發生有明顯相關;老年人如果持續性低血壓達2年以上,未來發展成失智症的機率便提高為2.19倍,推測原因可能與持續性低血壓,造成長期腦部血流灌流不足有關。預防低血壓4方法夏天比較容易發生低血壓,臨床上,高達8成患者因低血壓就醫。張嘉修說明,夏季的氣溫比較高,血管容易擴張,血壓本來就會低一些,再加上天氣炎熱,身體容易流汗加速散失水分,血壓更容易偏低,如果又沒有補充適當的水分,就會造成低血壓的情形。1.補充足夠的水分天氣熱容易流汗,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平時記得補充水分,尤其運動後,更要攝取時夠的水分,以免發生脫水。2.適度攝取鹽分增加鹽分攝取可提高血壓,因為鹽分中的鈉,可以使水分滯留在血管中,讓血管的總液體量增加,血壓就上升了,建議低血壓的患者每天適量攝取約12克的食鹽,可改善低血壓的症狀。運動大量流汗後,低血壓者可喝運動飲料,補充鈉離子。3.規律運動養成運動習慣可以增加肌肉量及肌肉強度,肌肉收縮能使靜脈的血液回流,增加心臟輸出的血液量,穩定血壓進而改善低血壓症狀,同時調節自律神經、增強心血管功能,促進血流循環。4.適量攝取咖啡因咖啡因能幫助血管收縮,使血壓突然升高,對於低血壓患者,可以適當喝茶、咖啡,將血壓稍微拉高。(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66歲老闆攝護腺肥大「排尿耗半小時」 水蒸氣消融術幫大忙
一位66歲企業老闆長期受攝護腺肥大之苦,因擔心傳統手術恢復期長及對後遺症疑慮而僅選擇吃藥。拖到後來,幾乎每次尿尿都要在馬桶前硬擠半小時才勉強排出一些。後來在兒子建議下接受水蒸氣消融術,術後三個月已從重度症狀減為輕度,更開心說道:「此生排尿沒這麼順暢過!」餘尿也明顯減少到剩約60ml,也不用再吃一堆攝護腺和膀胱藥物。此為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近期收治的病例。患者找上他求診時,經檢查已幾乎是膀胱無力,膀胱餘尿300ml,只能勉強擠出50~60cc,再不手術很可能隨時都得放尿管。顧芳瑜表示,病患之所以主動找上他做蒸氣消融術,是因為他兒子說在美國一起打高爾夫的老闆們幾乎都是做此手術。因水蒸氣消融術的術後恢復期短,後遺症少,可以快速恢復正常生活,深受許多無法輕易從公事抽身的企業主青睞。顧芳瑜解釋,「攝護腺水蒸氣消融(Rezum)」的治療原理是利用水蒸氣讓攝護腺組織消融達到排尿順暢的效果。好處是消融攝護腺體積,病患術後超音波檢測,體積有明顯縮小;缺點是需要放置大約7-14天尿管。所以通常會建議攝護腺體積較大或有中葉(median lobe)狀況的病患考慮使用此療法。該手術有以下幾項主要優點:1.手術時間大約30分鐘,術後免住院。2.免插管麻醉,麻醉風險低。3.可保留性功能,也不太會有逆行性射精。4.漏尿、尿道狹窄風險低,可維持生活品質。不過顧芳瑜也提醒,治療攝護腺肥大的方式有很多。輕症患者可透過藥物治療,像是甲型腎上腺素阻斷劑及男性賀爾蒙抑制劑,缺點是少數病人可能會有姿勢性低血壓或鼻塞情況。有些醫師則會開立一些抗男性賀爾蒙,透過減低患者體內的男性賀爾蒙讓攝護腺慢慢縮小。然而這樣的藥有個缺點,就是部分病人可能會有勃起功能障礙的問題。至於更嚴重的患者,則需要以手術治療。目前主要治療攝護腺肥大的手術包含電刀、雷射及近年來歐美新型的水蒸氣消融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時間,水蒸氣消融術連同麻醉只需要3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甚至可省去5-7天的住院期。只是此手術有條件限制,需經醫生判斷,並非人人皆合適。而攝護腺肥大若長期不處理,可能會併發性功能障礙甚至引起腎衰竭。建議如果有相關問題,還是得由醫師做出正確的判斷並與醫師討論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吃藥後頭暈易跌倒!尿不出來 長輩用藥注意3重點
65歲以上的長者,每6人就有一個人曾經發生跌倒。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跌倒是造成64歲以上長者住院跟急診的最主要原因。食品藥物管理署在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提醒,服用特定藥物可能會導致姿勢性低血壓、跌倒機率增加、排尿困難,可事先向藥師諮詢藥品風險,若感到不適請醫師評估是否更換處方,讓用藥更安心。這些藥物會增加跌倒風險 先諮詢醫師或藥師▲鎮定安眠類藥物,可能會增加如廁頻率、暈眩。(擷取自「藥博士 正藥說」)長者的跌倒風險會因為藥物的作用、副作用或是藥物交互作用而增加。「藥博士 正藥說」表示,這些藥物可能因為具有鎮靜安眠、增加如廁頻率、姿勢性低血壓、低血糖造成的暈眩、或是視力模糊等等的作用,所以會增加病人跌倒的風險。常見會增加跌倒風險的藥物有:中樞神經藥物苯二氮卓(Benzodiazepines)類藥物、抗精神性藥物、抗憂鬱藥物等等心血管用藥包括降血壓藥物以及利尿劑降血糖藥物緩瀉劑抗癲癇藥物青光眼藥水造成跌倒的危險因子還有很多,除了藥物以外,也需要評估正在服用的其他中草藥或保健食品。此外,長者也可能因為肌力不足、視力不良、失智、外在環境或是不合適的服裝而增加跌倒風險。如果發現是因為藥物造成的跌倒,可以請醫師或是藥師協助評估並更換藥品,以減少再次跌倒的風險。服藥發生「姿勢性低血壓」 3步驟自我管理▲降血壓藥物、血管擴張劑、抗巴金森氏等藥物,可能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擷取自「藥博士 正藥說」)至於「姿勢性低血壓」,指的是改變姿勢站起來的時候,血壓突然明顯下降,常見症狀包含頭暈、輕微頭痛、視力模糊等等。年紀大的人常因身體機能退化,導致調節血壓的能力下降,加上糖尿病、飲酒、神經受損都有可能導致姿勢性低血壓。但藥物也可能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常見可能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的藥物如下:降血壓藥物特別是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與甲型受體阻斷劑血管擴張劑包括心絞痛藥物、勃起功能障礙藥物抗心律不整用藥抗憂鬱藥精神科用藥抗巴金森氏症用藥麻醉劑、鎮靜劑藥物引起的姿勢性低血壓,其原因可能包含藥物本身降血壓作用、擴張血管導致相對血壓降低、引響中樞神經的血壓調節等等。如果有懷疑藥物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可以先透過下列步驟進行初步管理:1確認高風險藥物以及調整藥物處方2評估液體、鹽、營養的攝取狀況3接受預防跌倒、暈眩的衛教防範藥物引起的姿勢性低血壓對於老人的跌倒管理非常重要,這個問題有可能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需要特別留意。「藥博士 正藥說」強調,藥物引起的姿勢性低血壓通常在服藥初期就會發生,如果持續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情形,就需要諮詢醫師是否需要對藥物處方進行更改。如果不清楚是不是因為藥物造成的姿勢性低血壓,也可以先諮詢社區藥局的藥師,評估藥物的風險。吃藥竟導致尿不出來 2患者當心「抗膽鹼效果」「藥師,我最近去看感冒,結果發現尿尿都尿不出來欸!你幫我看一下跟我吃的藥有沒有關係好嗎?」你知道藥物也可能導致排尿困難嗎?▲具有「抗膽鹼效果」的藥物常見的作用包含:尿滯留、口乾、視力模糊、便秘等。(擷取自「藥博士 正藥說」)「藥博士 正藥說」解說,具有「抗膽鹼效果」的藥物是常見的老人潛在不適當用藥,抗膽鹼效果常見的作用包含:尿滯留、口乾、視力模糊、便秘、精神錯亂、記憶障礙等等。患有某些疾病的長者會因為抗膽鹼作用而會加重疾病,因此這些患者在用藥時需要特別注意。1前列腺(攝護腺)肥大患者會導致尿滯留,難以排尿2狹角型青光眼患者可能會導致急性青光眼發作至於常見具有強力抗膽鹼作用的藥物有第一代抗組織胺肌肉鬆弛劑抗蕈毒鹼類藥物例如膀胱過動症用藥、解痙攣藥物抗精神用藥三環類抗憂鬱藥根據研究指出,隨著年齡的老化,人體內的膽鹼生成的數量會減少,膽鹼受體的敏感性增加,這些因素都會使老年人對於抗膽鹼藥物的敏感度增加。因此,如果因為服用藥物而導致身體不舒服的話,都可以諮詢身邊的社區藥局藥師協助,趕快發現問題的所在。
「走路」需三大系統完整 長輩走不穩原因多
隨著年紀增長,長者如何走穩每一步並預防跌倒,是年長者照護的一大關鍵。醫師建議,可就醫請神經內外科、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骨科、復健科及中醫傷科來協助全面評估。「走路」需三大系統完整 肢體運動、小腦平衡及感覺系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林志遠說明,一般而言,要能夠走路需要具備三要素,第一為肢體運動系統、第二為小腦平衡系統,以及第三部份為感覺系統的完整。身體結構性病變 中風、脊椎、神經病變與心臟疾病林志遠進一步說明,涉及走路的身體結構性病變的一些常見原因如下。1.在大腦方面,若病患有腦中風導致肢體乏力,腦脊髓液造成水腦症影響腳的運動神經元及運動皮質脊髓束,大腦因為長期高血壓、多次小中風、或一些大腦髓鞘因感染、營養維生素B12缺乏、甲狀線疾病代謝異常而白質病變,造成運動皮質脊髓束訊號傳導不佳。2.基底神經核退化所產生的巴金森氐症及相關症狀所導致的運動障礙。3.小腦中風或退化、甚至癌症引起的副腫瘤症候群(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產生抗體攻擊小腦等因素,導致平衡協調出現問題。4.脊椎部份常見的有頸部退化由外側壓迫到運動皮質脊髓束,脊椎嚴重側彎,脊椎狹窄及退化,另外因長期使用胃藥或吃素所引發的維生素B12缺乏,引發腳部無力或本體感覺不良,而走路不穩。5.骨骼肌肉相關的疾病則包括髖關節及膝關節等,另外肌少症或糖尿病所引起的肌肉肌萎縮。6.神經部份則有嚴重的本體感覺及周邊神經病變等,都可能造成走路不穩。7.心臟血管方面則包括了喝水不夠,瓣膜性心臟病及心律不整,心跳長時間暫停停頓超過3秒,或頸動脈及椎基底動脈狹窄等因素導致心臟輸出及大腦灌流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走路不穩。步態不穩也恐與藥物相關 就醫務必攜帶藥單!除了身體結構性病變外,不適當的藥物使用如安眠藥,利尿劑、心血管肌肉放鬆的鈣通道阻滯劑,泌尿科攝護腺α受體拮抗劑可以放鬆血管和前列腺的平滑肌,進而導致姿勢性低血壓或頭暈,一些抗精神用藥也可能導致類巴金森氐症狀,進而引發步態不穩。林志遠建議,就醫務必平常使用的藥物實體或藥單、藥袋給醫師參考,雲端系統雖然也可以查到病人用藥,但這些資訊字體很小,缺乏劑量等訊息,若有實體藥物及清單,則可以加速醫師找出走路不穩的原因,並立即給予調整藥物建議及衛教。
傳統迷思延誤就醫! 醫曝「前列腺肥大」恐影響膀胱與腎功能
50歲以上的男性約有一半有前列腺肥大(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出現排尿困難、頻尿等問題。然而,不少患者為了維持傳統男性堅強形象而延後或拒絕就醫,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闕士傑指出,延誤治療可能導致膀胱退化,進而影響腎功能,新型「前列腺拉開手術」不會導致性功能障礙及射精障礙等術後併發症,可解決大部分男性不願意接受前列腺肥大治療的主因。Movember鬍子月關注男性健康每年11月的全球性慈善運動「Movember鬍子月」,是鼓勵男性關注前列腺癌、睪丸癌和憂鬱症等健康問題而發起的運動,因此也被稱為男性健康月,其中前列腺肥大是中年以上男性最常見的泌尿道生理變化。男性前列腺肥大的發生率與年齡成正相關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前列腺肥大的問題越來越需要重視。闕士傑指出,50歲以上的男性約有一半有前列腺肥大的問題,且發生率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年上升,家族有前列腺肥大的病史及肥胖男性,更是前列腺肥大高風險族群。由於初期症狀可能只有輕微頻尿,患者容易輕忽並延誤就醫,中後期可能引發夜尿、排尿障礙等症狀,除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外,也可能引發身體和心理等延伸問題。然而數據統計,男性即使在身體出現病痛,仍時常會因傳統男性需要維持堅強形象而延後或拒絕就醫[i]。根據衛生署統計,50歲以上的男性中,只有3成主動接受前列腺肥大的治療[ii],且還有些男性患者因擔心治療後可能出現長期併發症的風險而拒絕治療。闕士傑提醒,延誤治療可能導致膀胱退化,進而影響腎功能,因此掌握治療時機相當重要。前列腺拉開手術預後良好 維護男性雄風前列腺肥大治療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闕士傑說明,藥物治療能使患者改善排尿不順暢的症狀,但也可能出現頭暈、姿勢性低血壓、女乳症或勃起障礙等副作用。若藥物無法控制,就需要進一步的手術治療。而傳統手術以雙極電燒刮除手術或雷射剜除術為主,雖可以快速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困難,但術後恢復期需要2-3個月;術後可能會引起併發症,像是性功能障礙(1~3%)、逆行性射精(40~60%)等副作用。闕士傑表示,近年來前列腺肥大的治療趨勢為微創低侵入性治療(Minimal Invasive Surgical Therapy, MIST),其中包括「前列腺拉開手術」,透過微創手術將增生的前列腺拉緊,增加尿道內腔管徑達到有效且快速的治療效果。不用切開組織,出血量極低,可以減少尿道粘膜破壞,手術風險大幅降低,不會導致性功能障礙及射精障礙等術後併發症,可解決大部分男性不願意接受前列腺肥大治療的主因。一位患者長期受前列腺肥大所擾,但因工作忙碌無法抽出2-3個月時間進行治療及恢復。後來因患者準備與家人出國遊玩,為避免前列腺肥大症狀在出國期間惡化,不想擾亂家庭出遊興致,與醫師討論後,決定選擇前列腺拉開手術,術後恢復期短。最終患者不但如期出國遊玩,且不受排尿障礙及術後恢復所苦,成功找回原有的生活品質。定期檢測重要指數 勿輕忽前列腺肥大闕士傑提醒,前列腺肥大是每一位男性都需要注意的自然老化現象。若民眾懷疑有前列腺肥大症狀,建議可以使用國際攝護腺徵狀評分表IPSS症狀量表了解自身下泌尿道健康狀況,勿拖延夜尿、頻尿、排尿緩慢、滴尿等症狀。也建議中老年男性須安排定期去門診接受PSA指數檢測,期待有問題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便藥物治療已無法控制,也要積極且誠實地與泌尿科醫師討論病情,及早發現並積極諮詢醫師了解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i] Mahalik JR, Backus Dagirmanjian FR. Working Men's Constructions of Visiting the Doctor. Am J Mens Health. 2018 Sep;12(5):1582-1592. doi: 10.1177/1557988318777351. Epub 2018 May 23. PMID: 29790408; PMCID: PMC6142142.
天熱難耐送醫!中年打石工熱衰竭 常見5大熱危害一次看
王先生45歲,從事戶外重度工作、打石已有10年,近兩週從事連續磚舖地工程,包括剷沙與舖磚等作業。個案於室外工作,當日溫度約28~36度,相對濕度83%~85%,經連續性工作4~5小時後,感到胸悶、呼吸困難、肢體無力、全身不適,由消防局救護車送至區域醫院急診就醫,當時體溫昇高38.6度,無肌肉痙攣或中樞神經症狀,檢驗值顯示除鈉離子與CPK輕微昇高外,其它檢驗值無明顯異常,診斷為熱衰竭。熱急症5大分類 嚴重恐造成永久性神經傷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說明,熱急症按症狀嚴重程度區分為輕微症狀(例如熱暈厥、熱筋攣、熱衰竭)與嚴重症狀(熱中暑),節錄鄭天浚醫師等人所著之「熱危害引起之職業疾病認定參考指引」分類順序如下:1. 熱壓力症:熱壓力症是因外界的高溫使得個體感到不適和疲倦,但是個體本身的體溫卻極少有上升的情形。但如果病人本身有脫水的情形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或服用一些會導致血管收縮的藥物與乙型阻斷劑,則身體本身的散熱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加重熱症嚴重程度,最後可能演變至熱衰竭或中暑。2. 熱筋攣:熱筋攣的發生是因為大量流汗導致身體肌肉鈉離子、鉀離子等電解質缺乏所造成,顧名思義,症狀為骨骼肌不自主收縮所造成的肌肉疼痛,常發生於大腿與肩部。通常發生於活動當中,或長時間活動後休息時,在大量流汗後補充開水或低張溶液未同步補充電解質時發生。3. 熱暈厥:在熱暴露下,身體會出現相對性的體容積下降、週邊血管舒張與血管張力下降,且可能導致姿勢性低血壓。熱暈厥即是此類姿勢性低血壓的一種表現,好發在老年人的族群,不需嚴重的脫水即可導致個體出現熱暈厥的症狀,患者通常在移離熱源和適當地補充體液後,都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態。4. 熱衰竭:發生熱衰竭可能是暴露在高溫的環境中或是過度運動後造成身體過度產熱,或暴露於高溫環境或劇烈運動會導致身體水分或鹽分喪失,患者體溫可能正常或輕微上升,症狀包括,嚴重的不適感、口渴、噁心與嘔吐,熱衰竭一般會有輕微的脫水,熱衰竭的患者一般不會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症狀,神經系統症狀的有無可用來區分熱衰竭和中暑。5. 熱中暑:熱中暑是高危險性的熱危害,中暑患者預後較差,儘管患者通常可以從肝臟與腎臟的損害中復原,但常有永久性的神經傷害,患者體溫常會超過 40.6℃且合併中樞神經症狀,如譫妄、抽搐或昏迷。法規保障勞工健康 工作場所應設置休息、飲食設備游文茹表示,全球氣溫逐年顯著上升,暖化現象肆虐,勞工因戶外工作導致中暑的案例層出不窮,例如營建工程。因此勞動部遂於民國103年7月1日修訂「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以及「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規定雇主對於具有顯著之濕熱、寒冷、多濕暨發散有害氣體、蒸氣、粉塵及其他有害勞工健康之工作場所,應於各該工作場所外,設置供勞工休息、飲食等設備。
攝護腺肥大應盡速治療 擅自停藥恐有「這些」後遺症
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攝護腺肥大造成排尿困難已是中高齡男性普遍且長期的困擾,根據統計,至少超過半數以上的五十歲男性飽受之苦,所幸現今藥物治療的效果頗佳,需要手術的病人並不多,只是藥物治療需有耐心服藥,臨床上不少病人常因擔心藥物治療副作用而裹足不前。此外,若自行停藥反而會讓膀胱的情況越加惡化,甚至造成腎水腫、腎功能不全、膀胱結石等後遺症,而最後的治療選項恐怕只剩手術或導尿了。患攝護腺肥大 盡早服用藥物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翁偉哲主治醫師表示,攝護腺肥大可能會導致頻尿、急尿、夜尿、尿失禁等刺激性症狀,也會有排尿尿柱虛弱、排尿後滴尿、排尿時間延長等阻塞性症狀,所以當有明顯症狀時,可能導致睡眠困擾、不方便出門外,也可能誘發疝氣、痔瘡,建議民眾若有以上病徵應盡早開始服用藥物,防止膀胱功能退化,生活品質也會因此大幅提升。一般而言,針對輕、中度排尿困難症狀,藥物治療就能產生極佳的效果,無需考慮開刀,治療藥物常見甲型阻斷劑及5α還原酶抑制劑。以下將介紹攝護腺肥大排尿症狀的藥物治療,知己知彼,瞭解治療攝護腺肥大主要是保護膀胱功能、並延緩老化、退化,耐用、好用的膀胱才能在八、九十歲高齡,尿得舒暢!必須按時吃藥 還要定期追縱 甲型阻斷劑可用以放鬆分布在膀胱頸、攝護腺被膜、攝護腺段尿道的平滑肌,使得排尿時阻力減少,膀胱可以輕鬆地排尿,減少逼尿肌的過度使用。此藥一開始服用就會產生療效,服用一段時間後排尿症狀便可獲得明顯改善,尿流速也會增加25%,是目前治療攝護腺肥大藥物中效果最好的藥物。目前有第二代(可迅、定脈平)、第三代(活路利淨、扎特、優列扶)等製劑,第二代對血壓的影響有限,而第三代較不會降低血壓,其中活路利淨對血壓影響最輕。然而,甲型阻斷劑需要額外注意的是姿勢性低血壓、頭暈,當由臥、坐、蹲姿改為站姿時,此時心血管代償能力若不足,血壓會忽然降低而導致頭暈甚至跌倒,如果僅輕微頭暈,不必過於憂心,改變姿勢時動作緩慢些,如剛起床時慢慢來,等坐定頭不暈時再慢慢站起來,就可減低副作用。攝護腺肥大引起的症狀主要有儲存、排尿兩大類,但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並非自行購藥或請醫師「順便」開藥就能解決,還需檢查膀胱、腎臟以瞭解是否有結石、逆流、腎水腫等情況發生,以及定期追蹤排除攝護腺癌的可能。長期服藥雖然困擾,但只要持之以恆,定期追蹤,相信您的膀胱可以好好陪您吃百二!
獨家/水晶主播驚傳在家自摔 右腦重擊地板狂嘔
王宜安在節目中訪問過不少人物,分享他們面對病魔的經歷。(圖/取自王宜安臉書)「水晶主播」王宜安多年來飽受「姿勢性低血壓」所苦,不時就會暈倒,這幾年她謹遵醫囑,也盡量避免讓自己過勞,怎料現在卻傳出她本月18日在家暈倒,倒地時頭部直接重擊地面,事後更出現嘔吐,有疑似輕微腦震盪的症狀。本刊記者致電向王宜安求證,她還原事發當天正好寒流來襲,氣溫最低下探6度,近來她因回歸媒體業,工作業務繁忙沒空運動,也沒有回中醫診所調理身體,她怕身體過勞還特地排休假,沒想到當天睡足10小時,在屋內也有開暖的狀態下,竟意外在腳著地那刻重摔在地,加上床有高度,她形容「以往倒下來手會自動撐住防護,但那次完全來不及,右腦整個『ㄎㄧㄤ』一聲摔到地板,感覺像是有人推我一把一樣,讓我反應不過來。」因為重返媒體工作,王宜安時間及壓力經常讓她沒辦法有正常作息。(圖/取自王宜安臉書)沒多久王宜安出現嘔吐症狀,她連忙吃止痛藥休息,隔天起床發現右腦雖然沒外傷,但不只頭部兩側有痛感、右手受傷流血,連右側肌肉也在痛,她表示會持續觀察,若還不適會找時間就醫。但回想起倒地的驚險過程,王宜安仍心有餘悸,「我想說完了,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我會不會死掉啊?」王宜安解釋,她罹患姿勢性低血壓多年,以前當主播需要天天早起,又碰到天冷,經常在起床時從平躺的姿勢改為直立時暈倒,除了這次頭部直接撞擊地板,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她倒在公司廁所起不來,打電話向同事求救才獲救。王宜安坦言除了吃藥外,醫生建議她下床前先喝一杯熱水再下床,但她認為執行不易,最後靠按摩腿部讓血液流通、上工前喝較甜的奶茶提高血糖,才讓狀況稍有緩解。王宜安曾出書分享斜槓經驗。(圖/取自王宜安臉書)但長期攝取糖分,導致王宜安驗出重度脂肪肝,加上主持《健康我+1》擔心上鏡頭會顯胖,她透露已戒糖一陣子,不只身體變輕,脂肪肝更成功降至輕度。她表示受罹癌的爸爸影響,相當注重健康,每1至2年就會全身健康檢查,除了脂肪肝問題,她也有乳房鈣化,以及家族遺傳性偏頭痛症狀。王宜安分享她會以帽子保護頭部受寒,冬天時也會全副武裝把自己包緊緊,並在房間、浴室裝設暖氣,但在長時間的供應需求下電費直逼6000元,是夏季足足一倍。但她強調,維持運動、睡眠充足、做好保暖、不熬夜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
寒流索命3/防猝死!出現2警訊快就醫 臨時吃降血壓藥「恐更糟」
今年首波冷氣團讓急性中風患者暴增5倍,許多醫院都出現猝死案例,醫師提醒,挺過第一波冷氣團,並不代表一定能安然度過第二波寒流,尤其氣溫將一天比一天冷,提醒民眾要注意胸悶、一動就喘這2個警訊,若發現疑似症狀,且發生頻率愈來愈高,最好趕緊就醫。另外,許多高血壓患者因為怕天冷導致中風,有時會自己多吃一顆降血壓藥「預防」,但研究證明這樣恐怕適得其反。三高、肥胖、抽菸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蘇彥伯醫師表示,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等猝死疾病都是日積月累而成的,所以不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心臟依賴分布於表面的冠狀動脈供應氧氣和養分,三高、肥胖、抽菸等危險族群,血管內會呈現慢性發炎的狀態並且累積膽固醇斑塊,逐漸讓血管硬化、狹窄,進而造成心肌缺氧。這時除了會並引發胸悶、痛的症狀之外。也會有活動就喘的症狀。蘇彥伯說,胸悶、胸痛是最典型的症狀,疼痛時會伴隨頭冒冷汗,並可能會牽連到下巴、肩膀或是手臂等處,胸悶痛的感覺通常時間不會持續超過15分鐘,休息後便會緩解。稍微活動一下就氣喘吁吁,許多人會誤認是肺部出了問題,實際上這也是心肌缺氧的症狀,建議趕緊就醫。(示意圖/林士傑攝)至於活動就喘,則是比較不典型的症狀,所以往往較容易被忽略,或是被誤以為是肺部疾病,但檢查肺部又發現沒有問題,這種症狀經常發生在老人家、女性、以及糖尿病患者身上,若是發現稍微動一下就喘不停,而以前並不會這樣,發生的頻率也愈來愈高,就建議趕緊就醫。蘇彥伯提醒,心臟持續的缺氧,不只會感到不適,也可能讓心臟功能逐漸變差。倘若血管內的斑塊不幸發生破裂,就會造成心肌梗塞,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30%以上。另外,許多高血壓患者擔心氣溫驟降讓血壓飆高,會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所以有時會「自作聰明」,預防性地多吃一顆降血壓藥。對此,蘇彥伯解釋,秋冬的血壓值原本就容易變高一些,但觀察血壓值的原則是長期的平均值,因為一顆降血壓藥吃下肚之後,大概2~3周後才能看出效果。蘇彥伯說,根據研究顯示,臨時性地多服用降血壓藥物,反而可能有害,恐怕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或可能導致姿勢性低血壓、跌倒等。如果發現血壓已飆高至190 mmHg以上,已達「惡性高血壓」定義,可能衍生出腎傷害等併發症時,千萬不要自行服藥,應該趕緊就醫,以免危及性命。
寒流來襲2日內有135人無生命跡象 心臟醫師警告「室內猝死居多」
近日入冬後首波寒流來襲,氣溫直線下降,讓不少民眾叫苦連天。而根據各地政府統計,單是在17、18兩日,全台就通報135起OHCA(無生命跡象)緊急救護案件。為此,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也表示,天氣寒冷或溫差大的時候,長輩、三高族群與心腦血管疾病等族群要特別留意。而他也提到,過往其實猝死的案件是發生在室內居多,並非是民眾想像的室外居多。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指出,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受訪時表示,在天氣寒冷時,長輩、三高族群與心腦血管疾病等族群要特別留意,要是一個血壓調控出現問題,容易導致血壓上升、心跳變快,這都有可能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腦血管意外。而林謂文也表示,其實民眾所擔憂的因為低溫而猝死,其實過往大多是發生在「室內」,並非是室外。林謂文解釋,尤其是在民眾剛起床、接觸到冷空氣的時候,最容易發生。他建議民眾要不是先在被窩內做好暖身運動來愈熱身體,高風險族群也可以在床旁邊放好保暖衣物,穿好衣服後再起床。除此之外,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起床時可能會發生姿勢性低血壓,林謂文件一這類的族群起床可以多喝溫熱開水,也可以稍微賴床5至10分鐘,讓身體適應溫度後再起床,避免意外的發生。
阿扁曝吳淑珍最新病況:有痰咳不出 目前與外勞輪流照顧
前總統陳水扁的妻子吳淑珍日前確診,陳水扁表示,吳淑珍是輕症卻因脊髓損傷,胸部以下下半身癱瘓,腹肌沒辦法使力,以致有痰咳不出來,他和外勞輪流拍痰貼壓腹部都沒辦法休息,他想到基層醫護人員和看護工平時所做的事就是這樣,也向他們致敬感謝。陳水扁日前確診,不久又透露吳淑珍日前經PCR 檢驗為陽性,目前居家照護遵囑按時服藥,但身體狀況不許可施打疫苗缺防護力,加上服用抗病毒和症狀治療藥物,副作用讓原本虛弱體質更加無力。他擔心下半身癱瘓的重殘太太,能否有效抵抗病毒?陳水扁今天在群組表示,他染疫感同身受確診病人的辛苦,吳淑珍確診居家照護見證更多的善舉。雖然她也是輕症卻因脊髓損傷,原本姿勢性低血壓常會癱軟昏倒。以致血氧濃度掉到94以下92、91。陳水扁睡覺時有使用氧氣製造機,剛好可推出來供吳淑珍使用來控制血氧濃度。但她胸部以下下半身癱瘓的病人,有痰咳不出來只因腹肌沒辦法使力。靠著外勞跟阿扁輪流拍痰貼壓腹部,好不容易咳了出來痰又生出來,就這樣一次又一次都沒辦法休息。他說,他和外勞二個人只掛個口罩照顧一位確診病人,如果送醫治療不知還要麻煩多少人?而在醫療院所第一線的基層醫護人員,和看護工所做的事不就是這樣嗎?「謹向基層醫護人員及看護工致敬感謝!」
米可白自爆「頭痛想吐」!粉絲急喊快篩檢 她親揭活動史…不適原因曝光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許多藝人和民眾為感謝站在防疫第一線的醫護、警消人員,紛紛捐贈餐飲及各種防疫物資。女星米可白日前自掏腰包向自家經營的「凰珍囍餅」訂購350盒蛋黃酥捐贈給第一線人員,不料她最近突然傳出身體不適,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噁心想吐,讓粉絲急得大喊「快去篩檢」。米可白10日在臉書透露,「這幾天突然覺得頭痛頭暈又噁心想吐還有一點姿勢性低血壓人懶懶的加耳鳴,肩頸難受~想了想,我根本就沒出門每天跟黑寶待在家裡~查了一下網路資料,我這些症狀就是『熱中暑』。我沒要省電費,只是想說沒很熱也沒流汗~身體還能適應~我鼻子過敏冷氣吹久鼻子又難受」。考慮到疫情嚴峻,外出恐增加染疫風險,米可白只好自力救濟,喝了濟眾水、綠豆湯,再泡熱水澡把汗逼出,但還是一直難受到凌晨5點,期間不斷感到噁心想吐,直到吞了2顆頭痛藥加上自己刮痧後,不適感才終於緩解;她提到,自己擔心病情加重,除了開冷氣還加電風扇,不敢像一週前一樣都不開冷氣。面對粉絲要她去篩檢,米可白表示,「謝謝大家這麼關心我⋯還一直要我去篩檢。我的旅遊史,就是『在家』、『在家』、『在家』還是『在家』。7~10天去一次便利店買零嘴,來回腳程加購買商品6分鐘內搞定(裝備:護目鏡&口罩)~回家後立馬洗澡洗頭~進出家門就是噴酒精,連商品也噴。」米可白強調,「我不敢出門也不去超市或市場…生鮮食品都是網購為主~我真的很小心,醫療人員真的很辛苦~我不想給他們增添負擔,所以防疫部分,我很嚴謹…昨天出汗加喝濟眾水&消暑綠豆湯~跟自己刮痧~我現在活蹦亂跳的」。
防疫殺菌偏方不可信 Terry遭熱水燙成紅蝦險往生
藝人江振愷(Terry)日前上衛視《請問你是哪裡人》,透露曾和朋友一起驗證偏方到底可不可信,差點就要往生。Terry說因為健身房裡有個老大哥常在公園打太極,從易經上體悟了防疫殺菌方法,還拉著Terry一起體驗,兩人戴上口罩進蒸氣室,差點因吸不到空氣缺氧昏倒。Terry說他經營的健身房有位70幾歲的大哥,整個人很精瘦還有肌肉。有次那位先生健身完沖澡出來整個身體紅的跟蝦子一樣之際,就說要教Terry面對疫情怎麼消毒,接下來就把他拉到淋浴間,然後拿起蓮蓬頭高溫熱水直接往Terry身上全身沖,還要Terry忍耐一下,說這樣才有效,讓主持人浩子笑說:「他有沒有突然有一塊肥皂叫你撿?」讓大家笑翻。原本以為這樣就結束,沒想到對方接下來拉著Terry進蒸氣室,還要他戴著口罩一起蒸這樣就能預防病毒,Terry苦笑說但在蒸氣室那5分鐘真的吸不到空氣,讓他差點往生,但因為對方是老客人也只能半推半就配合做完。而這幾個方法也被在場的急診室醫師打槍,說到淋浴間的蒸氣其實不足以殺菌;另外泡澡或沖澡時間太長,如果突然改變姿勢可能就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嚴重是會失去意識的,反而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