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
」 中國AIT谷立言:台美半導體合作非零和遊戲 點名五大產業共創鑽石十年
「過去十年是台灣的黃金年代,未來十年是鑽石年代,希望台美共同開創未來」。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處長谷立言20日與眾多企業家座談,點名他看好未來台美合作的產業,包括電動車、電池、無人機、半導體和資通訊產品;他也提到美國的孔子學院已被禁止,但有大量學習華語的需求,台灣人可到美國設立華語教育機構,用繁體字的教科書來教美國人中文。工商協進會20日舉辦第272次公亮紀念講座,邀請AIT處長谷立言專題演講「安全: 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由理事長吳東亮主持。協進會多位會員以英文交流,關心的議題包括台海局勢、軍事戰備、產業發展、關稅與川普新政、以及半導體矽盾等議題。因為美國新任總統當選人川普將在明年上任,外界擔憂關稅壁壘,以及逼迫台灣半導體與其他產業出走、是否會削弱矽盾,谷立言表示,推動台積電在德州投資不是零和遊戲,美國不是要把全部的半導體移到美國,畢竟台灣有最好的供應鏈,他有信心最先進的製程與研發都會留在台灣,但畢竟台灣有土地、人力、水電缺乏等障礙,還有地震威脅,所以多元化佈局是趨勢,離美德日等客戶較近、也能一起設計晶片,有其他的商業效益。谷立言表示,台美雙方在半導體、AI應用上有很好的互補關係。他透露雖然AIT搬到比較大的內湖新家,但也增加100多位新成員、空間已經快不夠用,三年前有6州代表駐守在AIT,現在已有24州的代表,還有很多美國政府機關說要派人來,因為大家已經了解到台灣的重要性。谷立言表示,先前調查時,有92%在台灣的美國企業表示會維持投資或加碼,大部分都覺得台灣是好市場且有成長空間,不覺得有急迫性的威脅來影響投資,但若讓他們覺得很安全、有韌性且準備好,就會更有信心,他也透露,美國企業在台灣目前最關注的議題,第一是缺工、第二是能源,近來已有包括氫能與小型核能、智慧電網等廠商,希望來台合作。而近來美國對中國頻繁推出管制措施,恐影響到台灣業者供應鏈,谷立言表示,主要是聚焦在跟國安有關的領域,因為中國近來積極推動軍民融合,想用科技來強化軍事能力,因此AI、晶片、其他元件等,如果可能會應用到飛彈、衛星系統等,威脅國家安全的產業,就要特別注意。不過美國仍希望兩岸能進行對話,打造良好氛圍,目標是和平解決歧見,符合台灣民眾的最佳利益。
前英國首相特拉斯來訪演說 呼籲各國挺台加入CPTPP
前英國首相特拉斯來台,昨發表演說時主張,自由國家應致力維護自由的台灣,因為「你的未來,就是我們的未來」。她呼籲各國關閉「孔子學院」、支持台灣盡速加入CPTPP,且禁止中國加入,而盟國間也應建立機制,確保台灣擁有所需的防禦能力,同時在印太區域進行更多安全合作,並納入台灣參與。特拉斯昨天上午應遠景基金會之邀發表演說,隨後召開記者會接受提問。特拉斯表示,此行來台,是因為台灣是自由民主的燈塔,許多歐洲國家對台灣問題撒手不管,理由是與台灣距離很遠,這種想法錯得離譜,因為封鎖或入侵台灣會破壞歐洲的自由和民主,「就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樣」。特拉斯指控,中共正與自由世界進行意識形態的鬥爭,並和一些最糟糕的政權結盟,這是一場理念之戰。中國以驚人速度發展大規模的軍事建設,他們已做出選擇,而我們唯一的選擇,不是姑息就是要立即採取行動來防止衝突。特拉斯呼籲,英國立即關閉由中國主導的「孔子學院」,改由香港和台灣人經營的文化中心取代,並發展像是「經濟北約」或者類似冷戰時期抗蘇陣營成立的「多邊出口管制協調委員會」(COCOM),來對付中國。英國今年3月底已成功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她希望英國與主要成員能支持台灣快速加入,並公開表明禁止中國加入。此外,還需要更緊密地合作,以確保台灣擁有所需的防禦能力並能夠保衛自己。因為「你的未來,就是我們的未來」。而北約將在日本設立辦事處,特拉斯對此表達樂見,她說,面對當前區域威脅,北約參與太平洋相關安全事務也有必要性。除此之外,印太區域進行更多安全合作,並納入台灣的參與,進一步提升安全也很重要。
英國對北京態度轉鷹!外媒:將列大陸為「威脅國」
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對中國採取鷹派立場,上任剛滿月不久即傳出要調整對中政策。英媒報導,特拉斯政府將在近日正式把中國列為對英國的「威脅」,這較強森執政時期定調的「系統性競爭對手」更加強硬。此外,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持續對中關稅的強硬立場,指取消關稅對緩解美國通膨作用不大。英國《衛報》報導,英國政府原本打算年底才完成政策調整,但因英國教育部近期表態支持孔子學院、與特拉斯立場相左,英國政府決定現在迅速開始對中國進行戰略審查。一名英國政府內部人士透露,倫敦當局很可能在數天內正式調整對中立場。《衛報》指出,內閣對於如何與北京打交道感到困惑,特拉斯把中國定位成威脅,即是為了結束這種窘境;但這同時也是她企圖為岌岌可危的首相職位爭取支持的手段。唐寧街發言人則向《衛報》解釋,特拉斯委託政府對該報告進行更新,其中部分原因是為了應對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國,「俄羅斯仍是英國最大威脅,但中國對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構成嚴重的長期威脅。」報導指出,英國對中、俄立場的趨近,勢必引發北京反彈。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中國的發展給世界帶來機遇,絕非威脅和挑戰;中方希望英國新政府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英關係,抱守「中國威脅」的舊思維損人害己,沒有出路。同樣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參加美國全國企業經濟協會(NABE)年會時表示,影響美國及各國通貨膨脹的因素錯綜複雜,取消對中關稅對抑制通膨作用並不大。被問及當前台海緊張局勢,戴琪僅說兩岸都是美國的重要貿易夥伴,美國正在根據與這些經濟體的特殊關係,量身訂製經濟接觸計畫。
巴基斯坦再爆恐攻 孔子學院3名中國人死亡
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喀拉蚩(Karachi)26號發生一起汽車爆炸案,造成4人死亡,其中有3人是中國公民,當地分離組織俾路支解放軍,事後承認發動襲擊,還公開炸彈客的照片,中國駐巴大使館證實,遇難者是喀拉蚩大學孔子學院的工作人員,他們強烈譴責這一起恐攻,同時對兩國遇難者表達深切哀悼。
德國教育研究部長建議:認真審核中國影響力 全數關閉孔子學院
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長安雅‧卡麗切克(Anja Karliczek)近期致信德國大學校長聯席會議(HRK)與德國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KMK),要求關閉德國所有由大陸官方主導設立的孔子學院,並建議有關大學「審視與孔子學院的合作」、「認真審核中國的影響力」,甚至直指應與德國情報機構有更密切聯繫。在10月底前報導此事的德國《明鏡》週刊也表示,大學政策是各個聯邦州主管範圍,卡麗切克此舉如此明確干預大學工作,批評他們的合作協議,這是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據德媒報導,卡麗切克發出這封信的背景,來自德國杜伊斯堡、漢諾威大學的孔子學院,稍早在大陸官方代表介入下,取消兩場德國作家著作的《習近平傳》線上推薦朗誦會。後來兩所大學仍邀請作者舉辦活動,只是主辦並非孔子學院,改為其他科系。與甫卸任的德國前任總理梅克爾同屬基民盟的卡麗切克在信中明確要求,各大學應「重新評估孔子學院在德國高等院校網路中的作用,並得出正確結論」。卡麗切克表示,針對19所孔子學院對德國高等院校的影響,她很長時間以來就持有很大擔憂,建議有關大學「審視與孔子學院的合作」、「認真審核中國的影響力」。同時大學應與德國情報機構如德國憲法保衛局、德國聯邦情報局保持更密切的聯繫。此事也發酵在德國形成正反討論,德國《時代週報》引述魯爾孔子學院德方院長馬庫斯‧陶伯說,孔子學院的全部目的是交流,「關閉孔子學院對我們毫無益處,作為通往中國的橋梁,我們需要孔子學院」。而德文版《習近平傳》作者之一的奧斯特(Stefan Aust)所擔任發行人的德國《世界報》則批評孔子學院是「北京在德國的長臂」。
AIT處長盼台灣華語教師赴美 讓美國學中文生更瞭解精彩台灣故事
台美去年12月簽署教育倡議,期望擴展中英教學機會並維護學術自由。美國在台協會(AIT)與學術交流基金會今天共同舉辦華語教學論壇,AIT處長酈英傑致詞表示,在美國有許多中國孔子學院關閉了,現在正是時候讓台灣邁出步伐補上缺口,不只是要教中文、學英文,更要向學中文的美國學生講述精彩的台灣故事。酈英傑說,台灣故事精彩亮眼,犧牲奉獻的台灣人民打造蓬勃民主與健全經濟,其中更不能少了台灣防疫工作,這也是在全球數一數二備受肯定的一段。非常感謝台灣願意在疫情期間挺身而出,積極在華語教學扮演重要角色。現在是深化美台教育合作的大好時機,尤其是在中英文教學領域。中共在外設立的「孔子學院」遭美國要求關閉,使得美國中文師資需求量大增,台美去年12月簽署台美國際教育合作瞭解備忘錄,啟動教育倡議。教育部次長劉孟奇(左起)、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外交部長吳釗燮、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與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那原道16日出席華語教學論壇並合影留念。(圖/中國時報張鎧乙攝)酈英傑鼓勵準備前往美國教中文的助教:「你們肩負教導美國年輕人中文的任務非常重要,你們能趁這個機會介紹台灣,並講述一個和孔子學院不同的台灣歷史。雖然現在充滿了不確定性,我相信美國充滿迫不期待想和不同老師學習中文的學生,他們一定會歡迎大家。」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台美官方首次在教育領域建立制度化,也是台美雙方政府跨部會合作,意義重大。去年台美關係成果豐碩,除教育外,在安全、經貿、科技、醫衛等都有重要進展,尤其在疫情期間為台灣創造許多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的機會。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致指出,近年來各國逐漸體認到中國利用孔子學院滲透教育體系擴張影響力,美國政府因此警示各級學校與孔子學院合作的風險。台灣的民主自由成為各國學習華語的首選,相信未來能將優質的華語教學能量傳到全世界。
強勢抗中是「新共識」 專家悲觀:美中關係不惡化就好
民主黨籍拜登將於1月就職美國總統,大陸國關學者大多認為,至多中美關係不會進一步惡化,但難有期待。此外,橫在拜登國安外交團隊的面前有包括:對華強硬是新時期的華盛頓共識、以全面修復盟邦和夥伴關係優先、內政為先等三座大山,都會阻礙中美關係全面正常化。11月23日,拜登宣布自己外交顧問布林肯和蘇利文,分別擔任國務卿和國安顧問。兩人預計會讓美國外交回歸傳統與理性,在和大陸加大競爭的同時,展開在地區及全球問題上的合作。多維新聞報導,拜登政府短期內似乎不太可能改善雙邊關係,因為川普執政以來局部脫鉤的現實或傾向會持續一段時間,尤其體現在晶片、醫藥等高科技領域,以及文化教育領域的交流,比如在美孔子學院的遭遇。具體而言,還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起。報導認為,第一,對華強硬是新時期的華盛頓共識。和歐巴馬時代不同,經歷川普現象和川普執政後,美國菁英、決策者對中國挑戰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美國情報和國安系統在戰略上將中國認定為對手。極端右翼甚至將大陸認定為敵人。拜登執政後,可能會延續對手的定位,進入與大陸長期對抗和競爭的階段。但策略上可能會區別於川普時期的手法,在發布強硬舉措的同時,也會注重一些領域的合作,包括經貿上的互補合作和全球大流行、氣候變化及伊朗核等地區和全球議題上的配合。拜登也會注重和大陸在網路、海域、通訊技術、金融和貿易方面的規則的制定和話語權的爭奪。在經貿層面,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會馬上消失,兩國貿易對抗仍會進行,但不會採取關稅貿易戰的方式,而是聯合盟友共同施壓大陸,包括成立貿易聯盟或制定符合己方利益的貿易規則。第二,拜登外交以全面修復盟邦和夥伴關係優先。自由派上台後仍會在大陸周邊拉幫結派,對歐巴馬時期的亞太戰略或川普政府保守派提出的印太戰略進行一番整合。或者布林肯等智囊團隊,也會推出屬於拜登時代符號標籤的亞洲戰略,強化亞太軍事和政治同盟。但他們這樣做的一大前提是修復盟邦關係,以及重新入群。這也是拜登政綱所說的重振美國領導力的必然要求。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一方面,美國盟邦體系裂痕自歐巴馬執政後期就已開始加大,拜登也曾是見證者。這種體系在川普執政時期又加速瓦解;另一方面,美國這種體系裂痕的出現,很多情況下都被認為和大陸崛起有關。第三,拜登執政以內政為先,外交政策也要更多地為內部中產及工人利益服務,從而體2024年大選積蓄資本。拜登就職後的第一要務是疫情防控、提振國內經濟、應對種族矛盾,回饋工薪選民。這也是從2016年希拉蕊敗選總結的經驗。川普打貿易戰,限制外部移民,其實就是在嘗試緩解這些內部矛盾,實際上也是一種內政行為。未來4年,支持川普的選民也不會走遠,底層對建制體系的不滿依然存在,他們4年前的焦慮並未緩解。尤其是共和黨掌控參議院的情況下,相關抗疫及經濟刺激計畫都將耗費拜登政府大量精力和時間。拜登不能像老布希那樣在國外發力過猛。如果選民訴求和焦慮得不到緩解和解決,4年後的2024年大選拜登和民主黨就可能被右翼反撲。所以,從這三個層面講,拜登在改善對華關係方面難有大的作為,至多是回歸正常,但也回不到過去良性的競爭常態。另外,美國兩黨和企業界所關心的中美經貿結構性議題,比如智慧財產權保護、強制性技術轉讓等問題,短期內也很難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不過,拜登團隊也不會和大陸打冷戰。一方面是大陸不打,美國盟友也不配合;另一方面拜登支援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一些內政和國際議題上,會有和大陸的合作空間。拜登也會利用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私交,把控好穩定雙方的大方向。
從親中變抗中!這三大因素 促使川普成為反中戰將
距美國大選僅剩10餘天,川普和拜登頻拋中國大陸議題。美媒報導,川普在過去3年並未將大陸視為最大威脅,但有3大因素導致川普政府對陸政策轉彎,包括新冠疫情、川普政府內對陸鷹派幕僚占上風、香港國安法等。據美方現任與前任官員說法,川普2017年1月上任後,並未將大陸視為美國最大威脅,且將美陸貿易談判視為優先施政,並未實施反陸政策。但今年川普態度大轉彎,3月以來,他批准一系列抗陸舉措,包括派航空母艦打擊群赴南海、防止中國科技公司掌握先進技術、增加對台軍售、下令關閉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試圖將抖音海外版TikTok逐出美國市場。前任與現任官員指出,這是因為三大因素使然:一,美陸1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川普改變政治算計,認為更強硬的對陸政策有利爭取連任;二,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後,川普身邊的對陸鷹派幕僚占上風。而川普因為防疫不力,飽受抨擊,遂從讚揚大陸減輕了疫情,一百八十度轉變為指責大陸必須為疫情擴散負責;三,北京當局在香港等地的強勢作為激怒了美方官員與國會。繼宣布關閉孔子學院後,多名官員表示,美方考慮使出更多手段,包括監視疑似在美國支援諜報工作的大陸國營航空公司員工、進一步打擊陸方企圖影響美國政界與商界的作為、把更多中國科技公司列入黑名單等。分析認為,無論是川普或拜登贏得選戰,中美對抗局勢都不可能降溫。
中小學納「漢語課程」 埃及政府坦言:想從合作中受益
大陸昨(7日)與埃及簽訂合作備忘錄,將漢語訂為中學、小學的第二外語選修課程,並對教學大綱、方式展開協商。原本埃及在體制內學習漢語的人數約為3千人,此一教學實施之後,將可預期學習人數激增,埃及方甚至坦言,希望能從兩國的合作領域中受益。據陸媒《經濟日報》報導,昨日陸方大使廖力強在埃及首都開羅(Cairo),與埃及教育與技術教育部長簽定《將漢語納入埃及中小學作為選修第二外語的諒解備忘錄》。漢語將在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之後,成會埃及中小學生可以選修的外語。雙方7日簽訂合作備忘錄。(圖/陸媒《經濟日報》)報導指出,兩國將在教材、教學方式、編制大綱方面合作,埃及方面認為這次的備忘錄「體現了兩國特殊的友好關係」、「兩國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的新起點」;部長也坦承,希望能從兩國的合作領域中受益。廖力強則承諾,將透過「語言教學、職業培訓、市場就業」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讓漢語教學能夠促進埃及的民生建設和經濟繁榮。目前埃及有2所孔子學院、3所孔子學堂,另外還有16所大學有中文系或提供中文課程,在校註冊學生約3千人,在孔院學習漢語的人數則已達5萬人,未來數字還將繼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