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產婦
」 孕婦 產婦 懷孕 剖腹產 大陸孕婦愛滋篩檢計畫10月起將擴大! 人工流產者也納入公費篩檢
疾管署宣布自今(2024)年10月1日起,將擴大孕婦愛滋篩檢計畫,人工流產者也會納入公費愛滋篩檢服務對象,希望能降低愛滋病毒(HIV)母子垂直感染風險及強化女性愛滋篩檢。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預計每年將有約10萬人次受惠。女性愛滋感染者增幅達31% 近半數確診已達發病狀態近幾年國內愛滋疫情呈下降趨勢,不過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組長李佳琪指出,今年截至8月新增的愛滋感染人數為666人,相較於去年同期646人略微上升3%,進一步分析女性感染者發現,往年女性感染者人數相對較低,都在2-5%之間,但今年已經新增34人,相較去年同期(26人)上升達31%。疾管署進一步疫調女性感染者發現,她們其實在更早之前就已經感染愛滋,但是因為風險意識較低沒有進行愛滋篩檢。因此,34位新確診的女性感染者中有將近一半的人,在診斷為愛滋感染時免疫力已經降到呈愛滋病發病狀態。1愛滋寶寶母未定期產檢 過去人工流產也錯失篩檢另外,李佳琪組長表示,雖然國內母子垂直感染控制得非常好,但是去年新增1例愛滋寶寶,主要是因為媽媽在懷孕期間都沒有帶孕婦手冊就醫,沒有定期產檢,所以錯失了篩檢的機會,使寶寶出生後才發現感染陽性,來不及給予預防性治療,寶寶也因此而感染發生憾事,經了解後也發現這位媽媽過去曾有多次人工流產經驗,但是當時也沒有做愛滋篩檢,因此沒有及早發現。所以疾管署依此個案及國內疫情狀況,與婦產科醫學會及相關專家研議後決定,修訂「孕婦全面篩檢愛滋病毒計畫」支付作業規範,將人工流產者增列為計畫之公費愛滋篩檢對象,並自今年10月1日起實施,希望能強化女性愛滋篩檢,降低延遲就醫診斷與傳播風險,促進潛在感染者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消除母子垂直感染風險。愛滋篩檢採鼓勵篩檢 人工流產者通報比照一般民眾疾管署表示,愛滋篩檢服務採鼓勵篩檢方式辦理,會由醫事人員徵詢本人同意後再提供篩檢及衛教諮詢服務,而且考量人工流產者非屬孕產婦,通報處理流程將會比照一般民眾規定(現行孕產婦初篩陽性就須通報,以及早介入),初篩陽性後須儘速進行確認診斷,並於確診後通報。孕婦即使是選擇人工流產或未攜帶孕婦健康手冊,醫師都可以透過該計畫提供愛滋篩檢並進行申報,篩檢費用將由疾管署實支實付。疾管署提醒,其他民眾若經醫師評估,有進行愛滋檢驗之必要,也可經由健保醫療服務方式辦理,以避免延遲診斷,影響自身健康。
近2成孕婦貧血 妊娠高血壓風險增1.5倍
依據統計,我國懷孕婦女在孕期第24-28週的貧血檢驗,結果異常的比率為17.6%(以第二孕期血紅素<10.5g/dL判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孕期貧血可能增加妊娠併發症風險,影響胎兒未來發展與健康,應善用公費產檢,及注意孕期鐵、葉酸、維生素B12及蛋白質四大關鍵營養素的補充。孕期貧血可能造成胎兒過小、發生早產、發展遲緩、注意力不足、智力障礙及兒童時期罹患癌症的風險上升,甚至增加周產期死亡率等,貧血也會讓孕產婦心肺負擔加重,增加子宮收縮不良、難產、周產期憂鬱等發生機率。根據國外文獻指出,孕期診斷為貧血的孕婦,發生妊娠高血壓風險為孕期未患貧血孕婦的1.5倍、發生妊娠糖尿病風險為1.2倍。懷孕期間攝取足夠的鐵、葉酸、維生素B12、蛋白質等4大營養素,可預防貧血的發生。國民健康署提供營養攝取4招,幫助孕媽咪在日常飲食中攝取關鍵營養素,預防因營養素缺乏而發生貧血:1.深綠蔬菜補葉酸:孕媽咪們可以透過每日攝取1至2碗的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紅莧菜、空心菜等),來達到懷孕期間每日需攝取600微克(μg)葉酸的建議量,其他包括肝臟、豆類(如:黃豆、黑豆)、芭樂等,也是補充葉酸的選擇。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可以在懷孕前3個月就開始留意葉酸的補充,不僅有助於預防貧血,還能幫助胎兒正常發育與成長及神經系統的發展。2.肝臟海鮮富含鐵:肝臟類(如:豬肝)、海鮮類(如:文蛤、章魚)和紅肉類等富含鐵質,懷孕期間建議每日需攝取15毫克(mg)的鐵質,若在第三孕期(29週以後)及哺乳中的媽咪,則需要增加鐵質的攝取至每日45毫克(mg)。此外,在飯後2小時內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小番茄、芭樂等)也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3.充足攝取B12:懷孕時每日攝取2.6微克(μg)維生素B12能增進胎兒的神經系統健康。可以透過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如:肉類、海鮮類、蛋、乳品)或是紫菜等食物補充。4.豆魚蛋肉幫造血:豆魚蛋肉所提供的蛋白質為身體提供足夠的造血元素。懷孕期間孕媽咪應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比平時額外攝取10公克(g)的蛋白質,也要注意蛋白質的來源一半以上應來自優質蛋白質,如:黃豆、毛豆、黑豆與相關製品,或乳製品、魚、蛋、肉等。國民健康署提供14次公費產檢,其中包括在懷孕第24-28週補助的貧血檢驗,詳細的檢查項目和期程可以參閱「孕媽咪健康手冊」和「孕媽咪衛教手冊。
二寶媽喜提4胞胎 幸福8口之家「1原因」讓尪笑不出來:沒辦法了
大陸1名李姓二寶媽近日在深圳成功誕下4胞胎,從原本溫馨的4口之家,瞬間變成熱鬧非凡的8口之家。一家人雖然很開心,但同時又感到壓力山大,畢竟養育孩子的成本,對於經濟情況本就不太寬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大難題。綜合陸媒報導,距離預產期還有1個多月,李霞的4胞胎就迫不及待提前報到。由於是早產兒,4胞胎剛剛出生沒多久,就住進了市婦幼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在醫護人員的細心照料下,4胞胎的狀態好了很多。監護室外,李霞的身體也在逐步恢復。孩子的爸陳小波表示,今年1月發現妻子懷孕,3月檢查出4胞胎,夫妻倆充分考慮後,還是決定生下這4個孩子。李霞透露,「身體恢復得還行,心情比較激動,就是擔心經濟上面的壓力。」陳小波也坦言,「當時是很高興很開心,但是高興之餘,也有憂愁。孩子生下來之後怎麽撫養,是個很大的難題。」目前孩子需要在重症監護室治療1個月,預計需要人民幣20萬元(約新台幣89萬元),雖然之後可以報銷80%,可眼下2人怎麽也拿不出這筆錢。對此,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福強院區產科主任秦微稱,「我們醫院已經為孕產婦提供了優質的醫療和護理服務,同時我們的社工部已經介入,會在能力範圍盡可能提供幫助。」市婦聯介紹,陳先生每年可以申請貧困婦女兒童救助金最高人民幣2000元(約新台幣8967元)。陳男說,他和妻子都在龍華一家公司就職,每月收入加在一起,共有人民幣1萬元(約新台幣4.4萬元)左右。此外,夫妻倆原先已有2個孩子,4胞胎出生後,為了能夠照顧6個孩子,李霞不得不辭掉自己的工作,如今家庭的經濟重擔,就全落在了丈夫的肩頭。陳小波無奈地說,「我是一個打工族,收入方面比較微薄。如果後面養孩子有大量的支出,對於我們家庭來說會比較困難。希望社會能給予一些幫助,我真的是沒辦法了,生活壓力特別大。」
大型魚類應少吃!鮪魚、旗魚含汞量高 營養師:影響幼兒腦部發展
大家都愛吃各式海鮮魚類,尤其鮪魚、鯊魚和旗魚深受歡迎,不過這些大型魚類還是應該少吃,因為大型魚類位於食物鏈頂端,所以容易累積較高的甲基汞。營養師提醒「會影響到胎兒的腦部發育造成智力下降。」專家則建議可以轉吃中小型魚類。根據《TVBS》報導,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提到,由於環境汙染有一些深海大魚,像鯊魚、旗魚、鮪魚和鱸魚,甲基汞含量都很高,這些大魚壽命長,又因海洋汙染和位於食物鏈的頂端,所以體內的甲基汞含量會特別高。甲基汞是海鮮中最常見的汞形式,潛在危害高且影響任何年齡或健康狀況的人,海中形成的循環食物鏈,像鮪魚這樣大型魚類汞含量就會更高。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表示,甲基汞會有一些神經毒性,過去食藥署就曾發布指引,由於深海大魚的甲基汞含量很高,又容易被腸胃道吸收,針對這種深海大魚,建議是可以吃但要適量。另一方面營養師黃子雯則提到,甲基汞若從飲食攝取時,腸道吸收率高達90%以上,因此孕產婦或者嬰幼兒,應避免食用大型魚種,目前甲基汞已被證實會影響胎兒的腦部發育,導致智力下降等問題,現階段沒有可施打的解毒劑。食藥署魚類攝取指南也都建議,育齡婦女孕婦及6歲以下兒童,少吃鮪魚、旗魚、油魚、鯊魚等四大大型魚種。根據魚類攝食指南表示,1到3歲兒童每週攝取兩份大概70克中小型魚類,4到6歲兒童每週攝取三份105克中小型魚類,孕婦育齡婦女則每週攝取七到九份245到315克中小型魚類較為適合。連鎖量販店公關張君鴻說明,針對這樣的風險,其實我們都有設立檢查抽檢,不管是公單位或者透過第三方的單位,都會做相關抽檢。
孕婦產後大出血! 醫曝「4種誘發原因」需多加注意
31歲的新手媽媽林小姐孕、產期過程平安順利,卻在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休養時發生產後大出血情況,所幸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及時送往急診就醫,緊急安排生產後嚴重出血 緊急求助避危機林小姐指出,本身是經血較多的體質,懷孕期間也都遵守醫囑、定期產檢,生產後想說可以鬆一口氣,只要待在房內好好休養即可,但意外總是來得突然。「一瞬間感覺到下半身一片濕,低頭看整件褲子及地上都是血。」林小姐回憶起當下,原以為只是產後惡露、血塊自然排出,但沒想到情況會如此突然且嚴重,加上家人剛好不在身邊,房內只剩他一人,頓時不知該如何是好。透過房內緊急救護按鈕,讓林小姐能向產後護理之家求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留意孕產警訊 安心迎接新生命雙和醫院婦產科毛士鵬醫師指出,產後出血嚴重時可能會導致休克、器官壞死,甚至是植物人,更是孕產婦死亡的主因之一,在產後的24小時或2周內都有可能發生,只要陰道產出血量在1小時內總計超過500ml,或剖腹產超過1,000ml的情況都算是。由於無法預期,相關醫護人員、產婦及其家人都得格外留意。而引發的主要因素有子宮收縮不良、生殖道裂傷、殘留胎盤組織及凝血功能異常等因素,像林小姐就是子宮收縮不良的體質所導致。孕產婦死亡率不可忽視 孕期五大照護原則要牢記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最新統計資料,2022年孕產婦死亡率達10萬分之13.1人,守護孕產安全在少子化的當下刻不容緩。雙和醫院呼籲,除留意孕期的五大照護原則「落實定期產檢、孕期均衡營養、維持孕期健康體重、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多加留意早產徵兆」外,在產後護理照護方案選擇評估時,醫療資源完整度及就醫便利性也應是爸媽的關鍵考量。
全台逾4成女性缺少1維生素! 孕期恐導致寶寶早產、佝僂症
維生素D是懷孕期間重要的關鍵營養素之一,不過根據國健署107-111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20-49歲育齡婦女維生素D缺乏(血清維生素D濃度小於20ng/mL即視為維生素D缺乏)的比率為44.6%。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維生素D有助於胎兒骨骼及牙齒健康的發育,因此,鼓勵準備懷孕或已懷孕的準媽咪們應適度日曬,並在日常飲食中,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促進媽媽與寶寶的健康。孕期維生素D攝取要注意 缺乏可能有「這些」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維生素D是人體骨骼代謝的重要因子,可以經由食物(如:魚類、雞蛋等)、額外添加維生素D的食品來攝取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或是由皮膚接受戶外陽光的紫外線照射,讓人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若是懷孕期間缺乏維生素D,不只孕媽咪會受到影響,可能也會導致胎兒成長出現許多問題,國健署提到,懷孕時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引發成人骨軟化症及嬰幼兒佝僂症,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胎兒體重過輕、早產等風險也會因此增加。如何預防維生素D缺乏? 國健署授2招助維持健康孕媽咪的營養狀態與胎兒健康成長息息相關,因此,國健署提醒,孕媽咪們可以透過以下2招預防維生素D缺乏:適度日曬:建議孕媽咪於每天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2點以後,陽光充足但不是最強烈的時段,不塗抹防曬產品,露出臉部、手臂等部位適度日曬,每週3-4次,每次約曬太陽10-20分鐘,使身體生成足量的維生素D。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孕媽咪每日維生素D攝取量需達10微克相當於400IU(國際單位),日常飲食中可經由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鮭魚)、蛋黃、日曬過的乾香菇及額外添加維生素D的乳製品等來補充。此外,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飲食中若含有油脂可以增加32%人體維生素D吸收率,因此建議烹調食物時,可以添加油脂或與油拌炒,將有助於維生素D的攝取,若再加上鈣質的補充,不僅能擁有健康的骨骼,同時也能讓胎兒維持健康的發育。另外,必要時也可以諮詢營養師進行飲食評估,改善個人的飲食習慣,或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孕婦專用的營養補充品。若有孕期營養或孕期照護問題,國健署表示也可至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媽咪好孕館(https://health99.hpa.gov.tw/theme/5),或孕產婦關懷網站查詢相關資訊(https://mammy.hpa.gov.tw/)。
31歲新手媽媽坐月子突爆大出血 緊急送醫撿回一命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31歲的新手媽媽林小姐孕、產期過程平安順利,卻在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休養時發生產後大出血情況,所幸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及時送往急診就醫,緊急安排子宮內真空吸引術促進子宮收縮及輸血,經搶救後撿回一命。「一瞬間感覺到下半身一片濕,低頭看整件褲子及地上都是血。」林小姐回憶起當下,原以為只是產後惡露、血塊自然排出,但沒想到情況會如此突然且嚴重,加上家人剛好不在身邊,房內只剩他一人,頓時不知該如何是好。透過房內緊急救護按鈕,讓林小姐能向產後護理之家求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林小姐表示,當初坐月子選擇在醫院的產後護理之家,除地緣關係外,最主要的考量就自身健康及新生兒的照護、方便回診檢查等就醫便利性因素。林小姐指出,本身是經血較多的體質,懷孕期間也都遵守醫囑、定期產檢,生產後想說可以鬆一口氣,只要待在房內好好休養即可,但意外總是來得突然,所幸當初有堅持這個選擇。雙和醫院婦產科毛士鵬醫師指出,產後出血嚴重時可能會導致休克、器官壞死,甚至是植物人,更是孕產婦死亡的主因之一,在產後的24小時或2周內都有可能發生,只要陰道產出血量在1小時內總計超過500ml,或剖腹產超過1,000ml的情況都算是。由於無法預期,相關醫護人員、產婦及其家人都得格外留意。而引發的主要因素有子宮收縮不良、生殖道裂傷、殘留胎盤組織及凝血功能異常等因素,像林小姐就是子宮收縮不良的體質所導致。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最新統計資料,2022年孕產婦死亡率達10萬分之13.1人,守護孕產安全在少子化的當下刻不容緩。毛士鵬建議,除留意孕期的五大照護原則「落實定期產檢、孕期均衡營養、維持孕期健康體重、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多加留意早產徵兆」外,在產後護理照護方案選擇評估時,醫療資源完整度及就醫便利性也應是爸媽的關鍵考量。
少子化隱憂更嚴重…台灣孕婦死亡率為日本4倍、韓1.5倍
每個孩子都是寶,每位冒著生產風險的媽媽,同樣需要被守護。衛福部統計,台灣2019年孕產婦死亡率創23年來新高,雖然近幾年略降,仍遠高於日韓,少子化隱憂恐更為嚴重。醫師指出,政府對婦幼衛生重視不夠,若能投入更多資源,孕產婦死亡率有機會減半。孕產婦死亡率的定義是「每10萬名活產中,在懷孕期間或懷孕中止42天內的婦女死亡數」,排除外力事件。台灣在2019年創下23年新高,達10萬分之16,近3年下降到10萬之13至14。相較其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日本為10萬分之3.4,韓國則是10萬分之8.8,均遠低於台灣。紐西蘭和土耳其各為10萬分之13.6和13.1,與台灣相近。美國則高達10萬分之23.8。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王鵬惠說,台灣表現比日韓差,確實需要反省,但這牽涉到很多面向,例如對於活產定義不同。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詹德富則提醒,各國統計方式可能有些微差異,不建議和其他國家直接比較,但可參考。台灣孕產婦死亡率高,和生育高齡化、少胎次化有關。詹德富表示,孕產婦年紀越長,合併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肺栓塞等疾病風險越高。另外,初產婦出現併發症風險也高,而現代人多半只生一胎,也是影響孕產婦死亡率的因素之一。王鵬惠指出,台灣的高危險妊娠轉診流程還不夠成熟,衛福部自2021年推動「周產期照護網路計畫」,針對高風險的孕產婦,希望在產前轉診到醫療資源較完備的醫院。詹德富強調,現行產檢制度下,有很多產檢項目被忽略,因此有些疾病未及早發現,且有些孕婦為了顧全胎兒,往往犧牲或忽視不適感,例如子癲前症一旦發作,血壓飆高造成肺水腫或中風,就來不及了,若能及早處理,就有機會避免憾事。「一年若能減少3個媽媽的問題,孕產婦死亡率就可以降低10萬分之2到3。」詹德富表示,台灣去年新生兒僅13萬名,任何1個案都很容易牽動整體孕產婦死亡率,換言之,只要多做一點努力就會有很大的成果。他認為,政府對孕產婦和新生兒投注資源太少,若能提升投入並適度修正,估計一半的個案可及早發現問題並治療,孕產婦死亡率可望減半。
產婦「咳一聲」20多人緊張搶救6小時 醫護揭原因:像死神抽籤
正在分娩的產婦突然咳嗽一聲,這在很多人眼裡並不是什麽大問題。不過,大陸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產科的醫護人員卻因為這聲咳嗽格外警惕,搶救回了一名突發「羊水栓塞」產婦的生命。前不久,懷孕39週的王女在醫院待產室時自然破水,1分鐘後突然發出了一陣咳嗽,這引起了助產士的警覺。綜合陸媒報導,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產科主任醫師陳湘漪表示,「咳嗽是一個前驅症狀,因為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不是感冒就不會出現咳嗽的情況。」助產士第一時間想到了羊水栓塞的可能。羊水栓塞是產科突發、罕見且致命性併發症,可導致孕產婦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快速衰竭及全身性凝血功能障礙,病情兇險、死亡率高,有人形象地將它比喻為「死神抽籤」。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成人內科及ICU負責人吳攀指出,「我們要趕緊把胎兒分娩出來,因為產婦在出現了羊水栓塞的時候,會出現嚴重的缺氧,這個時候胎兒也會缺氧,胎兒缺氧時間過長的話,胎兒就保不住了。」產科5分鐘內啟動了緊急預案,一邊注射抗過敏藥物,一邊迅速將產婦轉入急診手術間,一場全院多學科聯合救治緊急啟動。4分鐘後,一個3320克的男嬰順利分娩出來。但隨後,產婦開始出現羊水栓塞的典型症狀。陳湘漪透露,「我們緊急把胎盤娩出以後,發現產婦的血是不凝的,而且出現了血尿,所以已經出現凝血功能障礙了。」手術台上,陳湘漪和婦科副主任段潔快速進行髂動脈結紮、加壓縫合等多種止血方法。手術台下,ICU、麻醉科等科室的醫生密切關注產婦生命跡象、調整用藥,「我們用紗布給她填塞止血,壓迫止血,減少她的出血。我們給她輸了一共大概4000多毫升的血,基本上血是換了一遍。」在大量持續輸血後,產婦情況開始穩定,血尿變清,所有人都忍不住歡呼起來。20多名醫護人員經過近6個小時的搶救後,產婦生命跡象基本恢復平穩。吳攀指出,「22個小時就給她脫機拔管了。」陳湘漪說明,「產婦子宮收縮也還可以,惡露也不是很多,也有乳汁的分泌,下床活動、大小便這些都挺正常。」
孕婦1夜死了3次…大血崩「開下去恐死在手術台」 台大仁醫心碎:全家痛哭跪刀房外
台大婦產科名醫施景中多次搶救狀況危急的孕產婦,近日他分享一個「死了3次的孕婦」案例,故事感動萬人。看著手寫卡片,施景中說,「我知道她離完全康復那一天也不遠了。」施景中在臉書表示,孕婦在醫學中心診斷重度植入性胎盤,7個月後產前大出血機會會增高,因此建議他們最好可以來台北住,怎料到在預定回診的前一天,半夜發生大出血,就近送到桃園當地的大醫院時,沒有多久心跳停止,搶救回來後,馬上用救護車緊急轉送台大。施景中提到,半個多小時的車程中,孕婦再度失去生命跡象,來到台大重症之後,由重症團隊再度搶救回來,沒想到麻醉科醫師正準備麻醉時,病人再度停止心跳,緊急手術後,病人恢復意識,送入加護病房觀察;然而大家發現,病人肝臟和腎臟出現多處壞死,接著發生嚴重凝血病變,由於病人死亡風險非常高,能不能救回來,他們也沒有把握。凌晨3時多,施景中接到電話,急診醫師說病人現在已經快不行了,可能必須再開進肚子裡去止血,ICU主治醫師提醒他,根據經驗「開下去病人大概就是死在手術台上,你確定要開嗎」。施景中認為,如果不做什麼,病人就是在加護病房死亡,這對家屬來講情何以堪。施景中透露,「到開刀房外,看見他們全家人,痛哭跪地向上帝祈求禱告,聽到孕婦的媽媽說,上帝啊,她小孩還這麼小,請不要帶走她,我心裡一樣在淌血。」手術過程花費好幾個小時,術中還發現病人的腸子壞死,而開刀後送到加護病房,沒有多久出現心房震顫,家屬最後簽下拒絕急救同意書,所幸經過許多加護病房醫師的悉心調養,病人居然慢慢活回來了。施景中說,近日突有護理師說以前的病人要來找他,「我看著她,但我想不起來她是誰。經過她自我介紹,還有看見後面進來的先生,我才想起來是原來是那位死了3次的孕婦。她的寶寶在她急救中走了,不過她還是在病危之際,找人在ICU幫逝去的寶寶,拍了第一張,也是最後一張的全家福,這張是她手寫的卡片,她微笑著,我知道她離完全康復那一天也不遠了。」
正國會發布共同政見 推動3語、國家碳權銀行
民進黨正常國家促進會(正國會)多位立委及立委候選人今(27)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就社福、產業經濟、教育、永續環境、農業、交通、國防與人權等8大面向,提出13項政見主張,包括推動「3語教育」、建立國家級碳權銀行、物種基因資料庫。彰化縣立委黃秀芳指出,未來將推動在全台灣設立500個銀髮運動據點,以保有強健的身體、足夠的肌耐力;對於有長照負擔的家庭,應該推動互助喘息服務;每個孕產家庭能接受至少12小時的生產教育課程;並研議補助月子津貼、推動「孕產婦心理健康諮商」,並補助每一位產婦2萬4的心理諮商補助,陪伴產婦走出產後憂鬱的低谷。宜蘭縣立委參選人陳俊宇表示,台灣從2019年提出觀光立國願景,即以落實觀光主流化為目標,持續推動台灣成為優質旅遊觀光國家。下一步應整合台灣交通服務與各地特色觀光圈,促進地方創生產業發展,創造出從文化、商品及在地品牌、服務到行銷的完整供應鏈,提升觀光品質,讓觀光立國的效益回饋地方。新北市立委吳琪銘強調,台灣要成為世界的科技島,除持續強化半導體產業的AI晶片研發及異質整合封裝技術外,亦同步發展以低軌衛星和6G為基底的次世代通訊技術產業,配合軍工產業的無人機技術應用,全面佈建關鍵基礎設施安控系統。彰化縣立委陳秀寳認為,未來應結合母語、英語和程式語言教育等「3語環境」。在各級學校規劃程式語言相關教育內容;為深化母語學習環境,也推動一縣市一間母語實驗教育亮點學校,並將新住民語加入本土語言,除了本土化,也要國際化,強化雙語教學實用性、推動雙語生活化使用。高雄市立委林岱樺表示,台灣應建立「經濟物種及保育物種」種源及基因資料庫,選定台灣潛力農產品,從物種基因保存及改良,種植及養殖到加工行銷,整合產銷資源與流程、建立品質認證制度、並透過具效益的行銷資源,如同紐西蘭奇異果、夕張哈密瓜、青森蘋果等國際知名農產品為目標,於國內外打造台灣農產代表品牌,促使台灣農產躍上國際。新北市立委參選人李坤城表示,正國會主張應在《國土計畫法》中,增設「氣候變遷與永續國土專章」,在面對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時,政府應協助中小企業轉型,整合政府與國營企業的所有資源,建立國家級碳權銀行,將多餘的碳權販售予需較長時程轉型的中小企業。在其完全達成淨零目標前,先透過國家碳權銀行購買足夠碳權,同時接受政府輔導。桃園市立委參選人彭俊豪認為,未來應推動全國人本交通建設規章,從交通建設推動人本交通,改善道路的標誌、標線,配合調整道路速限、統一道路設計規範,搭配施作易肇事路口全面智慧示警化工程,創造安全的行人通行空間,達成2030行人零死亡的目標。桃園市立委參選人劉仁照認為,台灣應增加國防部常態預算,提高國防預至GDP 3%標準線,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投注足夠的經費與資源在國防科技工業上,整合民間技術,擴大國防工業產製規模,加速武器裝備生產與部署,特別是飛彈、國艦國造、無人機等重點發展項目,積極建立國防自主能量。
產後血崩危生命 剖腹搶救母子均安
依據衛生福利部生產事故救濟報告統計105-110年孕產婦死亡原因,其中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佔產婦死亡的第1位。前置胎盤又大出血 只能緊急剖腹產38歲小美是公司主管,有子宮肌瘤病史,晚婚的她因高齡不易受孕,後採試管嬰兒方式終於懷孕。然而,懷孕5個月時超音波發現有前置胎盤,約孕期8個月起,她只要走動多,就會有子宮緊繃感,甚至陰道出血,醫師雖建議少走動多休養,但她因放不下工作,選擇服用安胎藥暫緩宮縮。直到35週某天,小美睡到半夜突然覺得下半身濕濕的,一看發現整條褲子都沾滿血,緊急至國泰綜合醫院急診,婦產科醫師診斷為前置胎盤合併大量出血,須緊急剖腹產。好在寶寶平安出生,但隨即發現小美子宮收縮不良,且胎盤附著處及傷口出血不止,所幸經醫療團隊緊急搶救得宜,母子均安,也讓她慶幸自己在有專業設備及人員充足的大醫院生產。產後的大出血 分娩潛在風險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陳俐瑾醫師指出,產後大出血多發生於剛生產完24小時內的「立即性產後出血」,是一種無法預期的緊急情況,包括高齡產婦、前置胎盤、巨嬰、多胞胎、子宮腫瘤、前胎剖腹產、曾有肌瘤切除手術、曾多次人工流產、凝血功能異常或有產道撕裂傷嚴重及子宮收縮功能不良的產婦,都是高危險族群,嚴重可能造成休克、器官壞死,甚至是植物人,危及生命,醫護人員需特別謹慎留意,必要時事先做好預防及準備。為提升孕產兒安全,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積極針對妊娠、分娩和產後期間發生的潛在風險,進行辨識、預防以及因應措施,同時強調孕產婦及其家屬參與的重要性。
物理治療師邀民眾穿「孕肚裝」 體驗孕婦辛勞、了解孕產期物理治療方法
門諾醫院物理治療師團隊在上週臺灣物理治療師節,舉辦快閃活動,於門診大廳邀請民眾穿著約7公斤的「孕肚裝」,實際體驗孕婦的日常,並針對婦女們在孕產期常遇到的困擾,分享孕產期物理治療方法,希望減緩媽媽們孕期及產後的痠痛、不適感。物理治療師節快閃活動 體驗孕婦辛勞剷除痠痛孕媽咪們挺著大肚子事實上生活相當不便, 因此門諾醫院物理治療師團隊討論後,決定將「物理治療師陪您『產』除腰痛來『孕』動」作為今(2023)年物理治療師節活動主題。門諾醫院物理治療師鍾佳臻表示,期盼藉此推廣孕產期及骨盆底肌失能的照護,同時藉由穿著孕肚體驗裝,實際體驗孕產期婦女的困擾與辛苦,也藉由衛教資訊的提供,讓更多民眾得知物理治療於孕產期間可提供的相關專業照護。活動不只有民眾參與,門諾醫院院長吳鏘亮、副院長莊永鑣、醫事部主任卓俊宏等也受邀體驗,模擬買菜、彎腰穿鞋及走路等日常生活。親自體驗的吳鏘亮院長認為穿鞋、彎腰是最困難的部分。孕期腰痠背痛、產後困擾 可尋求復健科物理治療此外,許多人也反映穿著孕肚裝會感到腰部不適、疲累,甚至有些腳步踉蹌,站著覺得有些吃力,但坐又坐不直,真的好辛苦。物理治療師鍾佳臻指出,腰酸背痛是許多孕產婦的共同經驗,建議孕婦在懷孕期間,若因腰痠背痛而感到不適,甚至影響生活品質時,可尋求復健科治療,透過專業物理治療師的幫助,針對個別化評估,進行適合的相對應運動,來達到身體痠痛的緩解。另外,物理治療師鍾佳臻也表示,若在產前就開始運動,並搭配產後復健,這些常見的不是症狀往往都會恢復、改善得更快。門諾醫院提到,若產後有漏尿、頻尿、媽媽手、下背疼痛等問題,也能透過物理治療改善,。門諾醫院表示,希望藉此讓更多民眾知道,就醫不是只有吃藥、打針,也能以物理治療、復健等方式,舒緩身體的不適,提高生活品質。
國人初婚年齡再往後延!晚婚、晚育衍生不孕 國健署提3招助生、降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內政部111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平均初婚年齡再往後延,而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1.43歲,35歲以上者占32.44%(110年為31.64%),顯示國人生育年齡也普遍延後。面對國人遲婚、晚育衍生的不孕問題,國健署提出3招鼓勵助生圓夢、降低母嬰懷孕風險,並希望民眾把握黃金孕期,及早尋求治療協助。初婚年齡往後延0.3歲 應把握黃金孕期、善用補助內政部111年人口統計資料指出,國人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6歲,女性為30.7歲,相較110年(男性32.3歲、女性30.4歲)增加0.3歲。由於生育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考量生育風險及胎兒健康、夫妻養育子女年齡等因素,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有生育規劃的民眾可儘早於25至35歲之間完成。目前,政府也有試管嬰兒補助,夫妻只要一方為我國國籍且妻未滿45歲,在沒有任何避孕措施,且有規律性生活經過一年以上仍未懷孕,經醫師診斷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者,可以到全臺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補助。3招添好「孕」降風險 及早尋求專業評估、協助而國健署也提出3招,提醒夫妻注意相關事項,才能添好「孕」並降低母嬰懷孕風險:正常性生活持續1年以上沒有好消息建議門診檢查:如果年輕夫妻沒有採取任何避孕措施且有規律性生活,經過1年以上仍未懷孕者,建議夫妻一起做生育檢查,透過專業生殖醫學的評估與診斷,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接受治療,把握黃金年齡的生育期。有試管嬰兒需求,可至特約人工生殖機構尋求協助:經主管機關許可之機構,並非所有的婦產科醫院或診所都可以進行人工生殖手術,且需要與國民健康署簽約之人工生殖機構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才可以申請政府補助。若不孕夫妻有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之需求,建議至特約人工生殖機構進行治療,經評估符合補助方案的條件,還可直接由機構代為申請費用補助,通過審查後會直接撥付至指定帳戶中,減緩經濟壓力,方便又快速。植入胚胎數不是愈多愈好:依據109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的資料顯示,植入單一胚胎之成功率為34.8%,植入2個或3個胚胎之成功率為35.1%,兩者之成功率並無明顯差異。國際研究也顯示,胚胎植入數越多,孕產婦發生併發症的風險,產下早產兒、低體重兒的機率亦會隨之提高,因此,國際趨勢皆鼓勵在療程中降低胚胎植入數,以維護母嬰健康。國健署也提到,民眾若想瞭解申辦流程及補助內容詳細資訊,可點選國民健康署官方網站「試管嬰兒專區」,或撥打試管嬰兒補助諮詢專線02-2558-0900洽詢。
南投大雨土石流警戒廬山下冰雹 馬赫坡10人簽切結書拒撤離
海葵颱風今天下午登陸,台灣東部和東南部陸地籠罩在暴風圈中,南投山區從下午開始風強雨大,仁愛、信義2鄉相繼宣布停班停課;水保署也發布土石流紅色警戒,廬山地區甚至短暫下起冰雹,塔羅灣溪溪水再度暴漲。由於日前卡努颱風撲台才遭重創,仁愛鄉如臨大敵,昨天公所人員已針對警戒區居民進行勸導,但目前仍有10人未撤離。日月潭氣象站表示,海葵颱風中心已在下午3時40分於台東登陸,最新風雨預報資料顯示南投山區累計雨量近150毫米,今晚8時前南投山區將持續有較強降雨發生;而農村水保署針對仁愛、信義2鄉發布土石流黃色警戒,預告晚間8時以後仁愛鄉可能會有紅色警戒。由於之前卡努颱風來襲仁愛鄉成為重災區,就怕海葵釀災,昨天下午仁愛鄉長和村長以及公所人員會同警方,針對廬山溫泉做安全性撤離勸導;鄉公所也公布防颱準備因應,確認各村及部落食物儲存量及品項足夠,也聯繫衛生局清查最新部落容易形成孤島的洗腎患者及孕產婦,依規定早期啟動勸導撤離,並協助安置,以防到時無法申請直昇機撤離。據了解,雖然警戒區居民大部分已撤離到安全區域,其中,馬赫坡有10人未撤離且簽下切結書,目前糧食無虞。
2年少1.48歲 國人平均壽命「倒退嚕」跌破80歲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昨在醫療政策記者會指出,國人的平均壽命正在倒退,從2020年81.32歲,到2022年變成79.84歲,2年少了1.48歲,侯友宜直言,「執政黨不該感到汗顏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直言,醫療人力再不加速補足,國人平均壽命還會繼續下降至2025年。近10年國人平均壽命。(圖/林周義製表)內政部最新統計,台灣連續2年平均壽命減少,2022年死亡人數較上年增加2萬3672人、標準化死亡率上升9.5%,致國人平均壽命較2021年減少1.02歲,不僅在OECD國家中落後,也輸給日本、韓國。侯友宜批評,民進黨全面執政快8年,醫療環境下滑、健康品質劣化,病人及家屬背負沉重經濟負擔的痛苦吶喊,民進黨「醫師主席」賴清德,有聽到人民聲音?「是刻意選擇聽不見,還是害怕面對?」陳秀熙認為,台灣連續兩年平均壽命下降,與國際相同是受新冠疫情影響,但台灣又落後日本等先進國家,是因超額死亡數太多。陳秀熙表示,台灣戰後嬰兒潮世代在疫情間折損頗多,即使現在疫情已趨緩,因護理人員人力不足,導致醫院關病床,脆弱族群得到不到醫療照顧,超額死亡率還在升高,現在仍高達20%,估計會持續到2025年。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韓國1996年時,平均壽命落後台灣1歲,這2年則超車台灣2歲,台灣在新生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癌症5年存活率等健康指標,都輸給日韓,足見蔡政府執政8年,對衛生投資不足。洪子仁再以經常性醫藥衛生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做比較,台灣2021年僅占GDP6.6%,相比南韓的8.4%、日本的11.2%均大幅落後,侯友宜主張提高到8%,就是希望至少比照南韓。「如果總統把人民生命價值擺在最重要位置,就應該解決健康指標下滑問題!」洪子仁表示,近來出現30年最大缺藥潮、急診塞到爆、疫後醫護缺工造成關床,都與健康投資不足有關,總統參選人應該拿出魄力面對。
桃園高危產婦照護量能低 重度級急救醫院僅2家
桃園市審計處發現,桃園市通過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含早產兒)照護評定僅有林口長庚醫院、衛福部桃園醫院,其餘6家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都沒有,相比六都44家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其他五都共有17家通過該評定,顯示需要改善。桃園市衛生局表示,將積極輔導國軍桃園總醫院今年通過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含早產兒)照護品質評定,另規畫明年增加補助2間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輔導4年內通過評定。衛生局也坦言,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成本相當高,急診部需24小時有婦產科、小兒科醫師,除了醫學中心外,區域醫院很難負擔。市議員彭俊豪說,該問題凸顯桃園南北醫療失衡,南區不是沒有土地可以使用,市府應該審視有一定量能醫院服務大南區民眾。市議員陳治文也說,曾有大溪民眾陳情,產婦半夜急診,南區許多家醫院都不收,最後只好到林口長庚。審計處資料指出,桃園市急救責任醫院共11家,重度級2家、中度級6家、一般級3家。僅有重度級,也就是林口長庚、桃園醫院能提供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含早產兒)照護,中度級1間都沒有。審計處進一步發現,六都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共44家,桃園市僅6家,已是六都最少。其他五都中度級有17家通過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評定,桃園則掛蛋,顯示兒科及新生兒緊急醫療照顧環境待改善審計處又說,衛生局2020年至2022年補助醫院提升兒科及新生兒(含早產兒)緊急醫療服務品質計畫,每年補助以1家為上限,連續3年只補助國軍桃園總醫院,且2016年起就有相關類似補助,但桃園市6家中度級醫院都未能通過評定,需要滾動檢討及精進執行方法。
放冰箱也沒用!老夫婦吃隔夜蛋炒飯 活活拉到死
中國江蘇南通發生一起因隔夜蛋炒飯的命案,一對80多歲的老夫婦,近日2人一同吃了隔夜的蛋炒飯,突然上吐下瀉被緊急送醫,經搶救過後老奶奶宣告不治,而老爺爺搶救回1條命。據多家陸媒報導,老夫婦住在南通海門,2人雖已年過80歲,但身體依舊健康硬朗,日前2人將隔夜蛋炒飯享用完後,突然開始上吐下瀉,腹瀉多達10幾次,家人緊急將2人送醫急救。2人病情不見好轉,緊急安排轉院,但老奶奶仍不治身亡,老爺爺因乳酸值飆升,超正常值5倍,導致一度休克,最後救回1命。經醫師調查,2人在上吐下瀉前都吃了隔夜蛋炒飯,而醫師表示,「普通的胃腸炎不會這麼嚴重,患者目前炎症指標高,應該是細菌感染引發的膿毒症和感染引發的多臟器衰竭。」醫師判定蛋炒飯應該是在冰箱內,受到病毒的汙染,醫師提醒,冰箱只是「延緩」細菌的繁殖,加上冰箱內有1種「嗜冷菌」,對人體有害,而隔夜食物會產生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恐導致胃腸道損傷、誘發腫瘤,冰箱內的隔夜食物,需加熱2至3分鐘後才可食用,尤其老年人、孕產婦、孩子、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需要謹慎注意。
東部好山好水較短命?台東平均壽命少全國3.38歲 衛生局回應了
內政部11日公布「111年簡易生命表」,去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9.84歲,其中臺東縣為76.46歲,差距3.38歲,較前一年差距4.22歲,已逐步縮小中。臺東縣衛生局表示,提升台東平均餘命是饒慶鈴縣長施政重要的議題,從經濟、社會安全、健康等面向整合跨單位小組,針對台東的特殊性尤以意外事故、疾病醫療等整合發現問題,提出具體政策進行全面推動,已有初步之成效顯現,未來也將以強化醫療救護資源,多面相努力,來補足縣內偏鄉醫療不足的區塊。臺東縣衛生局表示,從各縣市平均餘命觀察,與110年比較,所有縣市平均壽命皆為下降的情況,台東縣去年受疫情影響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增加及人口加速老化,平均壽命持平,不過,綜觀東部縣市平均壽命皆較西部各縣市低,臺東縣與106年相較,近5年平均餘命增加0.97歲,增幅全國第二,差距正逐步縮小中。衛生局說明,針對提昇臺東縣平均餘命相關議題,在饒縣長積極帶領下,成立跨局處專案小組,進行問題探討,並就醫療資源提升、特殊疾病預防、意外事故防制、交通、水域安全、提升嬰幼兒及長者照護等面向列為優先解決議題。以「開放 整合 創新」應用方程式,引進高醫、義大、慈濟、馬偕等醫學中心醫療團隊資源前進南迴、偏鄉及離島,11家衛生所5G遠距看診突破偏鄉醫療困境,全國首創乳房X光攝影檢查由45歲提前至40歲、6項癌政篩檢、也提升消防緊急救護「打造行動急診室」,增加到院前的成功救護率等。另外,縣府也邀請專家輔導進行過死亡個案回顧,找出原因制定在地問題及可行方案,高風險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網絡即是針對減少類似死亡事件不再發生,進一步從預防面更有效的減少不良事件再發生。在臺東縣整體規劃推動下,平均餘命已逐年增加趨勢,由多面向共同努力,縮短健康不平等,讓臺東成為健康宜居的城市。
北市聯醫工會控訴遭追繳752萬防疫津貼 衛福部回應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與和平院區醫療人員今(10)日在醫院前召開記者會表示,衛福部遲未發放防疫津貼獎勵已延燒多時,近來更傳出北市聯醫和平院區遭衛福部追繳752萬津貼,即衛福部要求醫療人員返還在疫情期間已領取的防疫津貼,令醫療人員錯愕憤怒。北市聯醫工會吳承恩理事說明,依據「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第一線執行照護疑似或確診病例之專責醫事人員,可領取津貼。北市聯醫和平院區向衛福部醫事司申請津貼時,卻處處碰壁、遭百般刁難,醫事司更在審查過程中宣稱北市聯醫浮濫申請,認定衛福部已發給醫院的津貼為溢領,並要求北市聯醫和平院區返還衛福部752萬元。主要受影響的為急診與專責病房的醫師、護理師與專科護理師,也連帶影響清潔人員。吳承恩指出,被衛福部追繳的津貼為110年4月至111年4月期間,也就是萬華爆發的那一波疫情。由於當時疫情快速升溫、疑似與確診案量急劇增加,法定傳染疾病系統來不及消化這麼大量的通報,在校正回歸的爭議後,疾管署通知各醫院,疑似病例不須進行法定傳染疾病系統通報,通報確診病例即可。不料,醫事司在疫情後審查防疫津貼時,堅持疑似病例若未完成法定傳染疾病系統通報,便不能證明當日醫療人員進行防疫任務,因此不予補助津貼,令院方與醫療人員錯愕。吳承恩進一步質疑,6/30高嘉瑜委員曾在工會的請託下,協調北市聯醫與醫事司溝通,當時醫事司聲稱,只要醫院盡速向疾管署補通報這些疑似病例,便會通過相關津貼的審核。不料,當北市聯醫連夜趕工,在系統上通報了四千筆疑似病例,疾管署卻拒絕受理,並說明該署早已發多封公文給醫事司,告知醫事司自行進行疑似病例的審查,勿再使用法定傳染疾病系統作為發放津貼的依據。吳承恩痛批,醫事司與疾管署均為衛福部下轄單位,卻明目張膽的互踢皮球,為了省事,而一再踐踏第一線防疫醫療人員的辛勞。和平院區急診專科護理師林小姐表示,津貼申請的規則朝令夕改,也只能信任醫院會盡力達成衛福部的種種要求,林小姐沉痛表示,大量病患湧入發燒篩檢站,自然會多派一些醫療人力進去照護,醫療人員在發燒篩檢站專穿著三級防護、不能喝水上廁所,因此每四小時就會換一組人力;然而醫事司在審查津貼時,卻堅持每班(8小時)只能給一組人力的津貼。此外,北市聯醫和平院區其實包含「和平」與「婦幼」兩間醫院,相隔2公里,且婦幼院區專收幼兒確診病患,醫事司卻將兩處合併,只給一組人力的津貼。林小姐痛批「政治紅利都歸衛福部,疫情時的辛苦、疫情後的欺壓,都歸醫療人員,政府可以這樣過河拆橋嗎!」吳承恩強調,由於涉及中央政府特別預算關帳,和平院區已經先墊款,將752萬的「溢領津貼」還給衛福部,並將於下週向醫事司再次提出津貼審查的申覆。若申覆無法通過,醫院便只能將這些欠款分攤在醫療人員身上,要求醫療人員付錢。吳承恩理事呼籲,衛福部應排除一切行政障礙,來審查一院提交的四千多筆疑似病患資料,停止向醫院追討這752萬津貼、停止追殺醫療人員。對此,衛福部醫事司發表聲明指出,有關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之醫事人員津貼申請,自109年1月至112年4月,急診部門、專責病房、孕產婦、住院血液透析津貼等已全數完成核定,已撥付至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計4億2641萬2000元。衛福部也表示,此爭議個案,為該院急診部門110年4月、7月至111年4月之津貼申請,因無通報病例或以採檢獎勵個案申請津貼,衛福部多次與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溝通、安排專人諮詢輔導,請醫院確認資料正確性。經審查後,減列醫院不符合資格之費用。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於112年7月11日再次申請急診部門津貼申覆,已同意該院於系統中補正佐證資料,以利加速行政審查。預計於8月中旬完成覆審,如符合資格,核實撥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