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格
」 英特爾 季辛格 晶片 台積電 Intel英特爾股價一度大漲9%「有好消息」? 外媒:高通將收購部分業務
週五美股英特爾(Intel)收高3.31%,成交56.64億美元。股票尾盤拉升,一度漲近9.5%,最高報每股23.14每元,創8月新高。近期有報道稱,高通(Qualcomm)就收購事宜跟英特爾進行了接洽,這筆交易有可能會在晶片行業創紀錄。半個月前,根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高通已有收購英特爾部分股權的可能性。該公司正在尋求收購英特爾的設計業務,以豐富其產品組合。英特爾目前正努力創造現金流,並希望剝離業務部門並出售其他資產。根據《CNBC》報導,英特爾曾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但近年呈現「螺旋式下滑」,邁入2024年後,英特爾的處境更加艱難,在8月發佈了令人失望財報,並宣布裁員15%並停發股利,一度引爆股價單日大暴跌26%,創50年最大跌幅。該公司正在艱難應對銷售的疲軟和虧損的擴大。若雙方確實談成併購,將會是歷來最大科技公司合併案之一;英特爾目前市值超過900億美元,高通市值約1,881億美元。目前雖離達成協議還很遠,儘管被視為加強美國晶片競爭優勢的機會,這種超大規模的交易肯定會引起美國司法部門的反壟斷審查, 而據研調機構Omdia 18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預估今年Q3全球半導體產業總營收可達1758.66億美金,季增8.5%,而南韓記憶體大廠SK海力士(SK Hynix)在Q3的銷售額有望首次超車英特爾,成為全球第3。
全村挺一人4/矽光子專利大多握在美國手上 台廠「去年還在虧錢」未來路還長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預估,2030年全球矽光子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8.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25.7%,而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罕見攜手日月光投控(3711),在9月3日宣布組成矽光子產業聯盟,號召30家廠商一起制定矽光子產業標準,帶動近期矽光子族群,包括上詮(3363)、聯鈞(3450)、波若威(3163)、聯亞(3081)等股價強勢上漲。不過專家也跟CTWANT記者提醒,光跟電的結合在矽光子技術中非常困難,矽光子的專利數量最多的是在美國,英特爾在申請數量上排名第一,台灣要在這領域突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台積電副總經理徐國晉在矽光子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若能集結過往豐富的半導體經驗與資源,矽光子的研發製造量能會持續壯大,為台灣未來成為「AI科技聚落」奠定良好的基礎。過去幾乎不談客戶的台積電,也罕見直接在台上簡報點名他的矽光子生態系,以海外大廠為主軸,包括如博通、科希倫(Coherent)、SK海力士、新思科技等;台廠以OSAT、ODM/OEM為主,包括:封測廠日月光、矽品(2325),緯創(3231)、技嘉(2376),上詮則是做光纖陣列元件暨組裝。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4日出席國際半導體展的論壇時也提到,矽光子技術是鴻海目前積極投入的領域,主要針對光電融合的不同接點設計,著重於研究封裝與開發元件,這項技術預計將在未來的高階晶片應用中發揮關鍵作用。SEMI全球董事會副主席吳田玉表示,矽光子是半導體的前端製程,台灣有前、後段,與晶片設計與伺服器系統,也有光學元件、光電模組與測試的智慧財產與精密機器設備,未來矽光子產品的量產關鍵在於成本與自動化,若成功整合各領域資源,將成為台灣發展矽光子產業的優勢。訊芯布局CPO矽光子先進封裝,已掌握網通晶片大廠訂單。(圖/報系資料照)永豐金證券的分析報告提到,與光通訊有關的概念股,包括矽光子設計的光聖(6442),磊晶的部分有聯亞,交換器是智邦(2345),光收發模組有波若威、眾達-KY(4977),測試介面是旺矽(6223)和穎崴(6515),封測方面則有上銓、日月光投控、訊芯-KY(6451)、台星科(3265)和矽格(6257)。CTWANT記者整理比較多分析師提到的矽光子概念股,包括訊芯-KY布局CPO矽光子先進封裝,已掌握博通等網通晶片大廠訂單,400G的矽光子模組產品可望先行量產,也積極跟客戶開發CPO光電共同封裝模組產品。法人推估,2025年該技術將進入爆發期,有望為公司中長期營運增添動能。13日股價為220元。聯亞協助英特爾推展「矽光計畫」,主要負責供應矽光上游材料磊晶及相關元件,出貨給美系客戶的金額持續增長,該客戶下單的800G矽光產品將在今年升級為1.6T規格,預估5、6月將進入產品轉換期,去年至今已出現連六季虧損,累計上半年每股虧損0.77元,第3季起出貨動能將開始轉強。13日股價為209元。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曾主導該公司矽光子技術研發,擁有大量專利。(圖/黃鵬杰攝、翻攝自intel官網)聯鈞已具有矽光子技術,雖然2023年虧錢,但今年上半年轉虧為盈,EPS 0.78元,未來營運前景看好。該公司估計今年下半年將小量生產,並與主要客戶完成認證矽光子。13日股價為179.5元。整體而言,矽光子概念股還是圍繞在光通訊與先進製程跟封裝的相關公司,不過專家也提醒,許多半導體材料在光學特性上,沒辦法符合光子電路所有功能的需求,且電子晶片才從實驗室走到商業化的階段,離大規模量產還有一段距離,產業結構也可能大幅變動。
裁員縮減支出還不夠!英特爾傳停新廠計畫
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近期宣布全球裁員15%,藉以縮減支出,但光是裁員還不夠,傳出英特爾將進一步刪減成本,包括可能出售可編程晶片部門Altera,以及暫停或完全停止投資320億美元在德國馬德堡的建廠計畫。外界也關注,英特爾是否會把晶圓代工業務拆售給台積電。路透2日引據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將在9月中旬的董事會上提出計畫,包括如何透過出售業務來削減整體成本,但目前尚未敲定關於代工業務的計畫,包含是否要將英特爾分拆,及是否把晶圓代工製造業務賣給台積等買家。報導稱,英特爾2015年以167億美元收購的可程式化晶片部門Altera,因無力負荷,目前考慮出售部分股份,網通IC設計大廠邁威爾(Marvell)是潛在買家之一,以及可能在未來進行IPO(首次公開發行),具體日期尚未敲定。據悉英特爾的提案還包括縮減擴廠資本支出,有可能將暫停或完全中止在德國馬德堡蓋晶圓廠的計畫。消息人士表示,英特爾亦聘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就集團可以出售和保留哪些業務,向董事會提出建議。3年前,英特爾在季辛格帶領下重返晶圓代工領域。市場專家曾預測,光是來自美政府晶片製造訂單就可產生可觀的利潤。但由於通膨因素,建廠所需的資本支出不斷增加,而英特爾在處理器市場優勢也被輝達近乎壟斷的地位所掩蓋。摩根大通分析師在1日發出的報告中寫道,如果英特爾落實分拆計畫,供給縮減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有利台積電。但知名分析師陸行之坦言,英特爾晶圓代工的營業虧損率為-65%,等於賣一片1萬美元的晶圓會虧掉6550美元,成本達16650美元,即使晶圓製造業務是免費送給別人,也真的是誰接誰燙手。
財經網美影片嗆「誰只買一顆CPU」 慘遭瘋狂群嘲1天後道歉
財經網美Emmy(胡采蘋)在近期談論到Intel處理器的影片中吐槽「到底有誰會去光華商場買單一顆處理器回家?」、「你是有看過一顆 Intel 處理器擺在店裡面賣的嗎?」結果相關言論瞬間引發大量網友轉發、吐槽。該支影片馬上被下架,胡采蘋隨即在FB粉絲專頁上道歉,表示腳本是由一名不到30歲的研究員撰寫,但他自己確實沒有看過盒裝版本CPU。財經網美Emmy(胡采蘋)在「報應!【英特爾爛到變成習禁評?】被台積電張忠謀狠甩腦後,轉頭跪舔台灣。晶片良率淒慘股價崩盤!季辛格賣EUV廠出清ARM安謀股票」影片中提到Intel最新CPU的災情,後續甚至還偷偷修改退貨政策,將原本納入保固的「散裝CPU」取消退貨權利。為此,胡采蘋在影片中痛批「那如果你是買散裝的CPU的話,你跟誰買電腦麻煩你就跟誰去吵」、「這真的太荒謬了,到底有誰會去光華商場買單一的一顆處理器回家呢?我有看過一顆白菜擺在菜市場上面賣,我有看過一顆番茄、一顆蛋糕放在店裡面賣,請問大家,你是有看過一顆Intel處理器在店裡面賣的嗎?」(合成圖/翻攝自YouTube)胡采蘋甚至在影片中提到「誰不是買電腦的時候,裡面已經裝了Intel的CPU嗎,我這輩子,我就沒有看過一顆CPU躺在店裡面要賣給我的」。(合成圖/翻攝自YouTube)沒想到就是因為這些言論,意外引起不少熟悉電腦組裝的網友們的嘲笑。甚至有網友留言表示「各位當過工具人的brothers,我們真的沒有權力糾正Emmy關於沒有盒裝CPU的這件事,是我們太寵她們了。」而這段影片瞬間也引起不少網友關注、截圖,甚至是轉載,而影片本身也在短時間內被下架。(圖/翻攝自YouTube)後續胡采蘋也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過去的經驗裡,自己接觸到的大部分CPU都是散裝,並未見過盒裝版本。同學們組裝電腦時,多是直接給店家一個配置單,過幾天再去取機,從未單獨購買過盒裝CPU。胡采蘋也提到,這次劇本初稿的撰寫者年齡不到30歲,他的經驗與自己相似,因此未能充分考慮到多重查證的重要性,沒有在劇本中修正不精確的用語,結果引發了爭議。她解釋,影片中提到的「沒有一顆一顆賣」,指的是盒裝零售版,而非所有CPU。然而,網路討論顯示,許多人確實有購買盒裝CPU的經驗,甚至一些朋友也表示自己是買的盒裝版。這讓胡采蘋意識到個人經驗的局限性,也認識到自己和那位年輕研究員在這方面的閱歷不足。文末胡采蘋表示道歉,坦言內部多位成員其實早已察覺影片內容不夠精確,但當時認為問題不大,未及時提出異議,目前團隊也就這點在進行內部討論中。有在光華商場從業多年的銷售人員分析,如果以Intel的退貨政策來講,的確是指「盒裝CPU」與「散裝CPU」沒錯,但胡采蘋可能把「店家組裝完成的電腦」內的CPU當成散裝CPU。他進一步解釋,民眾在購買電腦時,也是一個零件一個零件購買後回去組裝,CPU的外盒包裝通常會放在主機板的盒子內,而這時候,電腦內的CPU仍然是屬於「盒裝CPU」。但在以前個人電腦需求量大的時候,光華商場的確有不少店家都曾進過「散裝CPU」販售,這類CPU與官方CPU最大的差異就是外包裝以及價格,官方的CPU有著完整的盒裝,而散裝CPU只有簡單的塑膠蓋保護著,價格上也是官方CPU偏貴,散裝CPU比較便宜。不過,如今的光華商場要找散裝的CPU,在只能去一些專營二手電腦零件的販售店,或是網路賣場才有。一般店家所呈列的,都是來自官方的盒裝CPU,即便是海外進口的水貨,也是有完整官方包裝的。玻璃櫃台內所擺放的藍色盒子就是Intel的CPU,黑色的則是AMD的CPU。(圖/翻攝自Google地圖 原價屋)
英特爾CEO「曾看不起台積電」 季辛格Computex態度大變網曝關鍵
COMPUTEX 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開跑,由於不少科技大佬前往舉辦演講,引起許多關注和討論。4日,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也發表演講,在演講中多次強調與台灣的深厚連結,直指「IT」就是Intel跟Taiwan,也強調佩服台積電的優秀技術,一改過去大砲性格。根據《路透社》報導,英特爾旗下製造部門2023年營運虧損達70億美元,報導示警,如果英特爾持續虧損,其市值損失恐超過120億美元,同時也意味英特爾若要趕上台積電的獲利能力,還需要一段時間。季辛格曾坦言,2024年將是英特爾晶片製造業務虧損最嚴重的一年,預計2027年左右才能達到損益平衡。對此,有網友在PTT發文表示,季辛格雖然是人才,不過人挺傲氣的,以前看不起台積電,前年對台積電還是很不客氣,結果今年訪台,整個身段都變軟了,講話也很客氣,還不斷吹捧台灣幾個供應商,怎麼跟之前的態度差這麼多,並疑惑詢問「這個操作對英特爾的業務有幫助嗎?」有網友則留言回覆,「公司虧大錢,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英特爾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製程太爛,害到IC設計」、「該認命把製造丟給亞洲了,成本差太多,繼續弄只會越燒越多錢」、「他能屈能伸」;也有人指出,「賠那麼多錢還不客氣些,他的供應商也都是台廠啊」、「Intel該認命把製造丟給亞洲了,成本差太多了,繼續弄只會越燒越多錢」。
AI教父感染力強!內斂蘇媽增設簽名會安謀執行長也跑去逛夜市
原本習慣「快問快閃」的AMD執行長蘇姿丰,罕見在3日的記者會後留下來幫粉絲簽名並合照,個性低調的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這次也親自宴請台廠供應鏈大老;而COMPUTEX的演講,每個國際科技大咖都要提一下夜市,不然就感覺落伍了,可見這次的COMPUTEX,在當前的AI浪潮下,不但要「固樁」,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黃式旋風」已感染企業界,成為一股流行。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到各大客戶攤位,感謝他們的支持。(圖/黃鵬杰攝)「幫大家簽名,其實是當CEO工作裡,最輕鬆的一件事」,黃仁勳1日在大巨蛋練球時跟旁人透露,做一點小事、可以讓大家開心的話,何樂而不為,所以他碰到粉絲要簽名、合照時來者不拒,因為他喜歡看到大家開心的樣子,這次訪台行程的各種「寵粉」新聞畫面也不斷放送,讓網友紛紛以「捕捉野生黃仁勳」為樂,也改寫了一般人對於企業大老闆的印象。其實去年蘇姿丰和黃仁勳都有參加COMPUTEX,但兩人風格大不同,被稱為「外放老黃、內斂蘇媽」,蘇姿丰在台灣的行程大部分不公開,記者會後也直接快閃離開,但因為蘇姿丰本身是嚴肅的專業經理人角色,跟身為創業家的黃仁勳不同,也不讓人感到意外。然而今年蘇姿丰卻完全轉換風格,雖然在記者會上仍是「快狠準」,一個問題僅用2到3分鐘、極快的語速回答,女王氣場十足,但記者會結束後居然留下來,為蜂擁而上的媒體粉絲簽名與合照,儘管看起來有些靦腆和不自在,但仍順利完成這場「親民任務」。而4日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上,蘇姿丰也現身會場逛展,在廠商的產品上留下簽名,面對民眾非常擁擠的「熱情」,揮手微笑表示「謝謝大家的支持」;晚間在下榻的酒店宴請供應鏈夥伴,雖然名單仍舊保密到家,記者守在酒店門口,原本只是想拍攝賓客入場,沒想到卻看到蘇姿丰迎面而來,不但跟粉絲合照,也主動跟記者訴說這次是要宴請80幾位供應鏈夥伴,有媒體問對自己今天的表現打幾分?蘇姿丰笑說「應該是你告訴我」。說到宴請合作夥伴,一項低調的英特爾季辛格也在3日宴請供應商,雖然當日開會一整天,但得知有媒體在外等候,也親自出現發表短暫談話,提到台灣是科技業的中心,未來每間公司都會變成AI公司,更在4日的演講時直接提到,「IT」就是Intel跟Taiwan,並巡場簽名、跟供應鏈「搏感情」。業者私下跟CTWANT記者透露,大家都知道他個性低調,沒想到這次他整個豁出去、也走大遊行路線。其實季辛格過去曾多次提到,台灣與台積電在地緣政治風險上很危險,供應鏈相對脆弱,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氣得牙癢癢,但這次不但大力稱讚,還說要跟台積電多學習。另一家矽智財大廠安謀Arm執行長哈斯(Rene Haas)也在3日的演講時透露,就是因為黃仁勳太愛提夜市,讓他也很想去看看,儘管安全團隊勸阻,但他力排眾議終於踏上夜市之旅時,「居然沒有人找我合照」,他也在螢幕上放上他一人逛夜市的畫面,旁邊是黃仁勳受到群眾簇擁的照片,讓現場笑聲不斷。
蘇姿丰獲廣達最佳夥伴奬 雲達端上「AMD+QCT煎餅」奉客
超微(AMD)董事長暨總裁蘇姿丰4日下午參觀廣達旗下雲達科技QCT展位、簽名,受到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雲達總經理楊麒令接待,獲贈最佳夥伴獎盃。雲達科技委請小林煎餅製作印有QCT、AMD、Intel的煎餅。(圖/李蕙璇攝)蘇姿丰今天在台北電腦展所到之處人潮洶湧,原定下午觀展的行程也受到一些延後,現場人群仍是耐心等候久久未散。蘇姿丰一到QCT展埸即熱情和廣達副董梁次震打招呼,看到雲達準備給現場觀展民眾點心的煎餅印有AMD、QCT字樣,直呼貼心、可愛,捨不得吃。同樣地,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下午3點半來到廣達、雲達科技展區,參觀使用Intel的各項產品感到滿意之外,也收到雲達準備的印有QCT、Intel的四種款式字樣的煎餅,與龍的造型的紀念品。雲達總經理楊麒令跟CTWANT記者說,今年想說準備一些不同的紀念品贈送給貴賓,便委請頗受大眾喜歡的小林煎餅製作煎餅禮盒,公司團隊還別出心裁,請小林煎餅量身訂做特別印有QCT、AMD、Intel的產品型號字樣,表達雲達款待各界的心意。
季辛格演講問候「大家好」 發表Xeon 6晶片搶市秀台廠夥伴影片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今(4)日在Computex 2024發表演講,並發表Xeon 6晶片,是根據Intel 3的首款產品。季辛格開場說了中文「大家好」向在場聽眾打招呼,接著表示自1981年首場Computex開始,當時英特爾也發表晶片,現在電晶體數量已從10萬個暴增至上億個。他也播放合作夥伴影片,包括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研華總經理張家豪、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華碩執行長胡書賓、緯創執行長林建勳,微星董事長徐祥、英業達董事長葉力誠、技嘉董事長葉培城以及聯華電子總經理王石。不僅如此,在演講中也發表具有E cores的Xeon 6,是根據Intel 3的首款產品,運算能力更強,在伺服器機櫃也能省下更多空間。
繼黃仁勳全台颳旋風 AMD蘇姿丰與陳俊聖6/7台南AI世紀對談
繼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期在台灣趴趴走,逛夜市、宴請台灣AI供應鏈夥伴,為研華站台,成為中職史上最高身價開球,參加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等,美國半導體超微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也將於6月7日出席台南一場半導體論壇,與宏碁(Acer)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並由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擔任主持。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將於6月4日開展,今年包括輝達執行長黃仁勳、AMD執行長蘇姿丰、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都將來台,鎖定「AI PC」,正式宣告「AI PC」元年將正式啟動。據《富比世》(Forbes)報導,超微半導體執行長蘇姿丰於去年5月登上富比世雜誌封面時,她的財富為7.4億美元。從那時候算起,AMD股價已飆升超過 75%,今年年初以來更是上漲逾24%;更是美國第26位白手起家的女性億萬富豪,主要多因於她持有大量AMD股票。為慶祝臺南400並推動南台灣科技產業邁向新高峰,將於2024年6月7日在大臺南會展中心共同舉辦的「2024南方半導體論壇-南方矽島.人才永續」,聚焦討論南方半導體產業的創新與未來,其中這場AI世紀對談更邀請到全球半導體界重量級人物和臺南有淵源的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與會,與多名業界翹楚將探討科技、人工智慧(AI)與半導體生態鏈的新機遇,並分享他們的卓越領導經驗與洞見。本次論壇由臺南市政府、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國立成功大學半導體學院、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集思會展事業群及大臺南會展中心共同主辦;上午場論壇主題為「化合物半導體趨勢與應用」和「異質整合與3D封裝」,分別由成大智慧半導體及永續學院院長蘇炎坤和工研院電光所所長張士杰主持。下午場的活動則邀請到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辦公室副主任蔡松伯及南科管理局代表簡報世界臺南與科技臺南的政策發展方向;隨後則是重量級講者蘇姿丰博士和陳俊聖進行令人翹足企首的「AI世紀對談」。最後一場壓軸的論壇則以「人才永續,前進大南方」為主題,由104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兼職涯教育長王榮春博士主持,並與半導體業界先進們深入探討人才發展與永續議題。臺南市(人口約188萬)作為南台灣重要科技基地,近年來憑藉半導體產業規模與持續增強的投資力度,吸引了眾多半導體大廠進駐,為台灣發展AI提供重要基礎,並完善半導體產業擴大串連聚落,強化供應鏈韌性,持續提升台灣矽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競爭力。
AI PC來了1/COMPUTEX大廠對決!華碩攜手高通 估滲透率3年內翻倍
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將於6月4日開展,今年包括輝達執行長黃仁勳、AMD執行長蘇姿丰、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都將來台,鎖定的目標市場沒有其他,就是「AI PC」,也正式宣告,「AI PC」元年將正式啟動。AI話題從生成式AI機器人ChatGPT在2022年11月問世後,就持續引爆AI旋風,到了2023年12月中,隨著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推出NPU(神經網網路處處理器),台系電腦品牌廠也立馬推出首批搭載INTEL NPU的「AI PC」,基本以優化電腦使用模式為主,不過硬體到位了,軟體仍在等待微軟。「蘋果在台北時間5月8日推出新款iPad,儘管價格依然貴得令人咋舌,但外界普遍認為,蘋果希望用新款iPad來跟AI PC對決。這個狀況就有一點像之前的MAC,蘋果透過自行設計的處理器、系統軟體等所推出的MAC,從原本專供設計人員使用的電腦,硬是從微軟手中拿下了10%的個人電腦市占率。」一位電腦品牌廠高層告訴CTWANT記者。AI PC的定義是甚麼?「硬體廠英特爾認為,有了NPU的電腦,加上搭配CPU(中央處理器)跟GPU(圖形處理器),能夠滿足AI應用需求就算是;軟體廠微軟則直接定義,要滿足算力需求的才算,軟硬體廠商都有不同的定義。」華碩發表旗下首款AI筆電ASUS Vivobook S 15 (S5507),右為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左為華碩全球區產品行銷經理Kevin Wang。(圖/華碩提供)台灣筆電品牌廠對AI PC也給了不同定義。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之前指出,「AI PC的定義不一,但宏碁認為,生成式AI將PC使用『從search(搜尋)轉為ask(發問)』的行為模式改變才是重點,現在硬體方面,廠商各有規劃,接下來就是等軟體跟上。」華碩對於AI PC看法相當樂觀,13日的法說會上,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以網際網路(Internet)出現掀起PC產業一波龐大銷售潮來形容,AI PC將是PC發明以來一個非常重大的變革。另一位共同執行長胡書賓也認為,AI PC將會成為個人的隨身助理一樣,因為能夠在PC端執行一定程度的AI工作,幫助PC使用者提升工作效率及使用體驗,會成為非常優秀的個人助手。微軟在5月20日發布AI PC「Copilot+PC」,並採用高通(Qualcomm)的晶片。法人指出,微軟的目標很明顯,就是要展現生成式AI將對一般個人電腦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尤其跟高通的軟硬組合,也改變了以往的「WinTel」,儘管包括英特爾及超微也會推出符合算力要求的中央處理器,但也代表在AI時代,是一個人人有機會的新局面。一天後,也就是5月21日,華碩舉行「Next Level AI Incredible」線上發表會,推出搭載高通驍龍X ELITE處理器的筆電vivoBook S15,包括高通跟微軟都會參加。「華碩這次推出的AI PC應該就是接下來AI PC的產業規格,一場改變電腦發展史的變化即將發生。」該電腦廠高層說。蘋果(Apple)在5月中發表新款iPad,號稱將取代筆電。(圖/翻攝自apple YT)這一波AI PC新浪潮,風風火火打開來,AI霸主輝達(Nvidia)能否分到一杯羹?「耗能將是關鍵,高通用在AI PC的處理器,宣稱其電池續航力可以讓使用者從台北飛到洛杉磯的航程中正常使用,換言之,可以使用AI運算10多個小時。而輝達的GPU處理器耗能是一個關鍵,加上GPU還需要CPU來協同處理,光靠輝達本身應該很難競爭,如果跟其他IC設計廠合作推出更節能的處理器,才有機會一搏。」該電腦廠主管分析。
英特爾爭取美政府逾100億美元補助 21日大秀半導體製程新技術
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將在周三(21日)於美國聖荷西首次舉辦晶圓代工服務大會(IFS Direct Connect),展示半導體製程新技術,並積極爭取美國政府補助。本次大會與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2330)日本熊本廠2月24日開幕僅相隔3天,與其隔空較量的氣氛濃厚。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說法,英特爾長期維持垂直整合製造(IDM)營運模式,包辦晶片設計和製造,半導體產業有領導地位。美國政府正在討論補助英特爾超過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135億),包括直接撥款和貸款,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推動半導體製造後最大筆補助。不過,近年英特爾先進製程發展不順利,影響新晶片發表時間,市場呼籲分拆設計與製造部門的聲音也越來越高。英特爾自去年6月宣布拆分晶圓代工服務(IFS)為獨立事業體以來,積極對外宣示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的新技術。IFS Direct Connect大會除了展示半導體新技術,英特爾也邀請眾多供應鏈夥伴、合作廠商站台,展現生態圈軟實力。外界也關心AI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將現身,與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對談,從AI公司角度分享對晶圓代工服務的看法。季辛格日前揭露,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將親自出席IFS Direct Connect大會。外界認為,此舉象徵英特爾在美國半導體製造扮演重要角色。英特爾IFS大會結束後,接著台積電於24日舉行熊本廠開幕活動,是該公司近年建廠進度最快的海外晶圓廠,也是日本振興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備受各界關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都會出席熊本廠開幕典禮,見證歷史時刻。
英特爾股價26日慘崩12% CEO季辛格回應:市場反應「過大」營運有望逐季改善
英特爾日前公佈2024年第一季業績指引,預估營收122至132億美元、每股收益0.13美元,遠遜於市場預期;相比之下,分析師預測營收142.5億美元、每股收益0.34美元。該公司股價上周五(26日)收跌12%,報43.65美元,為2020年7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執行長季辛格(Patrick Gelsinger)回應稱,市場對英特爾指引的反應過度,並稱業績將在2024年逐季改善。令人失望的指引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季辛格長期以來承諾的重振輝煌計劃已偏離軌道。雖然這家晶片製造商的個人電腦(PC)正在復甦,但利潤豐厚的數據中心處理器市場的需求正在減弱。英特爾還面臨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可程式設計解決方案和零組件業務趨緩的問題,而且為其他公司製造半導體的新興業務尚未起步。季辛格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承認,第一季的表現不如預期,但預計將於2024年剩餘時間逐季改善。同時也指出,市場對英特爾指引的反應「被誇大」,他表示,英特爾向重返製造業頂端的努力仍在進行中。這對提高產品質量和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且2023年第四季的營收和利潤都超過了預期;他還斷言,英特爾在PC和數據中心領域的銷售將不再輸給競爭對手。富國銀行分析師稱,業績發佈後的拋售是合理的,但隨著競爭對手從人工智慧熱潮中受益,英特爾何時能夠站穩腳跟仍是個問題。代工業務是季辛格重振計劃中最雄心勃勃的部分。英特爾承諾在世界各地的工廠網路上投入巨資,以進一步推動代工業務。但該公司尚未公佈參與該項目的大客戶名單。但迄今爲止,該公司獲得的訂單還不夠多。據了解,輝達和AMD一直是股市寵兒,主因是投資者預計它們將從人工智慧相關基礎設施支出激增中獲得最大收益。相比之下,對人工智慧硬體的狂熱投資並沒有給英特爾帶來多大幫助。但季辛格表示,英特爾將在所謂的人工智慧加速器市場上取得進展。他表示,人工智慧行業的增長也將增加對英特爾常規數據中心處理器的需求。但英特爾升級設施的行動,將對今年的盈利能力造成壓力,而預期回報要到過一陣子才能實現。
AI PC搶一波1/微軟英特爾開戰定義不清 台廠首發「商務客及內容創作者」
生成式AI機器人ChatGPT問世,2023年引爆AI旋風,AI伺服器搶盡科技產業風采,飽嚐營收及股價噴發利多,新科台灣首富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今年11月底在醫療科技展喊出,「AI PC可能在2024年夏天問世。」一舉將AI浪潮從雲端推向終端PC市場。美科技大廠早已摩拳擦掌。微軟以GPT為基礎開發AI助理Copilot,11月開始販售,提供Microsoft 365企業用戶在Windows 11上導入AI處理能力。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12月中也發表最新PC處理器Core Ultra,搭載AI加速器NPU(神經處理單元),讓PC實現AI運算效能,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宣示,「AI PC將是未來一年的主角,我們也預估,2025年可達1億台規模」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預期AI PC可能在2024年夏天問世。(圖/報系資料照)究竟AI PC如何定義?作業系統導入AI處理能力,還是搭載NPU晶片才算AI PC?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也分析指出,目前消費者使用生成式AI,還是要靠雲端,也就是由雲端來處理,但AI PC就是直接在你的電腦可以運算,節省等待時間。當使用者有AI應用需求,TrendForce表示,AI PC屬於新興細分市場,尚無明確定義,從軟體來看,微軟以GPT大型語言模型(LLM)為基礎,11月推出的AI助理Copilot,可讓企業用戶導入AI處理能力,但仍需要雲端伺服器的儲存與回應;從硬體來看,為要使用端更快速(即時回應、低延遲)、更安全(本機儲存)及更便宜(降低伺服器依賴),CPU廠商就需要強化終端裝置的AI處理能力。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指出,已經準備好『AI-Ready』的PC了。(圖/報系資料照)台灣筆電品牌廠對AI PC也給了不同定義。宏碁(2353)董事長告訴CTWANT記者,「現階段各方對AI PC的定義不一,宏碁站在第一線、面對終端用戶,生成式AI將PC使用『從search(搜尋)轉為ask(發問)』的行為模式改變才是重點。」「硬體方面,自己的路線可先跑出來,等軟體跟上時,我們會準備好『AI-Ready』的PC。」陳俊聖補充,「越來越多PC會整合NPU、Copilot、Adobe等生成式AI相關應用,這是一定看得到的。」。AI PC的定義是甚麼?「硬體廠英特爾認為,有了NPU的電腦,加上搭配CPU(中央處理器)跟GPU(圖形處理器),能夠滿足AI應用需求就算是;軟體廠微軟則直接定義,要滿足算力需求的才算,軟硬體廠商都有不同的定義。」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告訴CTWANT記者,「其實最後還是要看消費者,只要消費者認為是就算。」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直言,消費者的定義才是AI PC最終的定義。(圖/趙世勳攝)記者觀察目前台品牌廠在12月中甫推出的首批搭載INTEL NPU的「AI PC」,基本以優化電腦使用模式為主,隨時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調整到最適化狀態。例如華碩的ASUSZenbook 14 OLED,就可透過AI程式幫助內容撰寫、分析、製作簡報;亦可使用AI應用軟體進行圖像或影像創作。宏碁的AI-Ready筆記型電腦 Acer Swift Go 14也利用AI技術,推出Acer PurifiedVoice、Acer QuickPanel、Acer AlterView等相關功能,提高電腦的反應速度、降低耗能、快速切換模式,或利用AI生成的深度圖將2D圖像轉變為具3D效果的動畫桌布,並從多個角度觀賞。微星Prestige AI系列商務筆電則是搭載自家AI Engine,針對使用者情境,自動調整硬體設定,實現最佳效能表現。而AI PC的用戶在哪裡?集邦科技指出,綜觀AI PC發展初期,將聚焦於高階商務用戶與內容創作者,此族群對運用AI處理功能換取生產力效率有高度需求,能即刻受益於相關應用,將成為第一代使用用戶。至於消費型AI PC,需待更多元的AI工具及應用問世,以及價格門檻降低,才有機會普及,目前的消費型PC裝置已可提供雲端AI應用,滿足日常生活、娛樂所需。目前台灣品牌包括華碩、宏碁及微星都推出首批的AI PC。(圖/華碩、宏碁、微星提供)消費者現在需要換機或購買AI PC新機?3C通路商分析,目前市售AI PC因硬體規格提升,價位大約在3萬5以上,以平均單價約3萬,確實比一般PC售價還高,若加大記憶體跟硬體容量,就要4萬起跳,等到明年微軟推出新款Windows 12,價格就會再拉高,「對想要嘗鮮或有換機需求的消費者,價差其實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3C通路商指出,不排除微軟明年Windows 12推出,可能比照Window 10免費升級Window 11的模式,因此現在的機種或許有機會可以比照辦理。那麼「現在可能是買入AI PC的好時機。」胡書賓笑說。
結束雙首長制!魏哲家明年獨掌大權面對2大對手 專家曝首要課題
台積電今(19)無預警宣布,擔任5年多董事長的劉德音於明年股東會後退休,交棒給現任副董事長魏哲家。此象徵「雙首長制」時代結束,魏獨攬大權。專家看好其「務實」人格特質,可以帶領台積向前。只是如何再向上開創新商業模式,把台積電打造成「精品」等級,是最大挑戰。其次,過程中會面臨英特爾、三星這些競爭對手,在價格、技術的更劇烈競爭。對於劉德音退休想多陪陪家人說法,網路上有人質疑是因為美國擴廠一事負責下台,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嗤之以鼻。說地緣政治角力下,劉德音縱橫美日歐完成設廠佈局,利用疫情下車用晶片短缺提高台積戰略,甚且有功於我爭取到BNT疫苗。2018年6月,創辦人張忠謀第二次退休時,劉德音接下董印,魏哲家則出任副董事長暨總裁。這個「雙首長制」當時頗受質疑,認為會有「雙頭馬車」問題。但5年多下來,台積電市值暴增到如今15.2兆,比當時多出1.3倍,打破疑慮。對於台積電明年中交棒,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今在臉書發文下註解:「以後不會再看到雙頭馬車了」,CC(魏哲家英文名)以後大權在握,就要開始負全責。對於魏哲家表現,楊瑞臨稱許,說在公司、在客戶都博得好評價,其管理出眾、觀察深入,在技術開發、客戶服務到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雙首長期間,劉德音對外,負責政府關係。魏哲家對內,掌握營運方針,楊也讚許這種「分工非常好」。可他也認為台積此時結束雙首長是好事,劉德音基本已解決地緣政治的角力設廠佈局,接下來交給魏統一管理,可帶領公司繼續向前。可楊瑞臨指,台積電股價雖高,本益比卻並不高。所以魏哲家第一任任期,如何讓「台積再向上,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成為最大課題。新商業模式他認為會展現在兩處,一個是藉由跨國廠區提高供應鏈韌性,抬高報價,獲取更高毛利與本益比,有機會把台積做成獨一無二的「精品」。其二是深化設計的創新與高彈性,此藏在目前堆疊的小晶片技術,未來可滿足系統商更多應用價值。他說魏哲家講過,要了解學習LV,為何價格可以賣那麼高。這個藉由美積電、歐積電、日積電的在地布局,韌性提高,可以拉高報價。楊強調,能做到這樣,不只是技術問題,也不只品牌,攸關台積帶給客戶的信任、一絲不苟的品質。而台積電手握成千上百個積木矽智財,且都已標準化,是未來堆疊成樂高的本錢。例如比CoWoS更先進的封裝,還有小晶片,都可讓台積商業模式更上一層樓。尤其小晶片可以幫助到客戶,能讓很多系統公司進行創新應用,縮短進入市場時間。只是楊瑞臨也提醒,在美積電、歐積電強化供應鏈韌性,拉高價格時,將會面臨敵手英特爾、三星的挑戰,尤其要小心是英特爾,其在小晶片佈局上不容小覷。而且美國政府晶片補助,它可能拿的又比台積多,可壓低成本,這些都是台積想開創新商業模式的變數。但最後他仍看好,以魏哲家「務實」的人格特質,超出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甚多,加上10奈米以下開發一路由魏主導,這些都可望能克服上述挑戰。
龍年漲一波2/追AI科技股「怕買貴」 Nvidia股價天花板指標「這四檔有空間」
「你看我在2024財經趨勢論壇中沒有提到傳產、航運、觀光等類股,是我認為明年比較沒有亮點,還是以科技股為主。」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告訴CTWANT記者;中信投顧總經理陳豊丰、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也不約而同地鎖焦AI應用等相關科技股。蕭乾祥表示,市場看好生成式AI應用成長潛力,資金紛紛靠攏AI股,單看AI伺服器產值成長超越一般伺服器的20倍,AI下一步將由雲端走向終端,2024年AI PC需求可望興起。中信投顧總經理陳豊丰說,「我們也是看好熱門AI應用,包括以雲端服務商CSP為核心,AI模型、AI中下游供應鏈,高階半導體封裝業,以及AI PC可望明年亮相後、2025年放異采。」多名本土法人研究員也分析,「生成式AI可作為車輛的語音助理,應用於自駕車具有潛力之外,Intel現已偕同多家合作夥伴啟動AI PC加速計畫,從企業端發展到相關設備,而且大型語言模型GPT4、BERT等,Microsoft、Google、META、Amazon等CSP業者砸錢搶攻AI商機,進入戰國時代。」據此,像是世芯-KY(3661)、創意(3443)、聯發科(2454)與網通IC設計大廠博通(AVGO)、美滿電子(Marvell)概念股等ASIC代工業者,都可以多加關注。今年11月,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左)向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右)演示搭載於ASUS AI筆電上之大型語言模型FFM-Llama2。(圖/報系資料照)「尤其大型語言模型也積極應用於手機產業,從華為、VIVO、小米、OPPO到高通、聯發科的旗艦手機,可運作參數高達數百億、千億,「看好2024年手機市場需求回升,帶動接下來幾年的出貨成長量。」一名投顧研究員說。「從APPLE、OPPO、VIVO、小米、華為等品牌端來看手機相關類股,應用在手機的SoC、光學鏡頭、PA、PCB、摺疊軸承等都是可以關注的」,一名投顧公司主管分析說,相關個股包括聯發科(2454)、大立光(3008)、全新(2455)、穩懋(3105)、宏捷科(8086)、華通(2313)、新日興(3376)、富世達(6805)、兆利(3548)等。而且觀察AI發展,2024年是「Nvidia與非Nvidia(例如Intel等)」兩大陣營角力,以Nvidia相對支持包括DELL、Supermicro、技嘉(2376)、華碩(2357)等伺服器品牌廠來說,還有鴻海(2317)、緯創(3231)等GPU模組、基板廠,成為市場焦點。不過,AI概念股價已高漲,投資人跟進會不會買在最高點?這些概念股的營收獲利表現會否跟上?一名投顧主管跟CTWANT記者分析說,「市場會拿Nvidia股價在2024年預估EPS的22~25倍本益比,當作供應鏈評價天花板;而美超微Supermicro預估本益比約12~15倍,同時也做為評估ODM股價的參考標準。」進一步了解AI相關供應鏈的ODM,包括廣達(2382)、英業達(2356)、緯創(3231)、緯穎(6669)、技嘉(2376)、華碩(2357),到Network的智邦(2345),Power的光寶科(2301)、台達電(2308),與PCB的台光電(2383)、金像電(2368),Thermal的奇鋐(3017)、雙鴻(3324)與Chassis的勤誠(8210)等。2024年7月26日巴黎奧運登場,可望帶動國內運動、機能衣等相關成衣製鞋個股。(圖/翻攝自Paris 2024奧運臉書)「以上個股股價都漲,與最新報價預估相比的話,台達電、台光電、金像電、雙鴻還有空間。」一名研究員分析資料研判說。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則提到,隨著2024巴黎奧運將屆,可望帶動NIKE等運動製鞋成衣代工廠;「11月下旬,受到外資買超台股效應,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題材股帶量走揚,傳產紡織製鞋股也跟著起飛。」一名分析師說,像是紡織成衣雙雄儒鴻(1476)、聚陽(1477),製鞋廠寶成(9904)、豐泰(9910)也都有上揚震盪行情。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則指出,距離明年7月26日的巴黎奧運時間不到一年,國際運動賽事可望帶動相關品牌NIKE、Adidas、UNDER ARMOUR、Lululemond等供應鏈,包括聚陽(1477)、儒鴻(1476)、宜進(1457)、遠東新(1402)、廣越(4438)、光隆(8916)與製鞋業寶成(9904)、豐泰(9910)等,都是可以關注個股出貨量受惠情況。
人工智慧掌中戲2/英特爾CEO半年二度來台固樁 全球AI PC 未來五年決勝負
喊水會結凍、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半年內二度訪台,為的是什麼?「AI無所不在!」,季辛格11月7日在「Intel Innovation Taipei 2023科技論壇」頻頻喊出這句話,「他這趟來就是為了12月將推出的IntelCore Ultra處理器,拉攏台灣產業鏈,打造他們的AI PC(電腦)新帝國。」與會的業內人士告訴CTWANT記者。季辛格宣布攜手台廠供應鏈全面佈局,未來2年推動超過1億台AI PC出貨。對於季辛格的新藍圖,記者現場追問包括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和廣達(2382)副董事長梁次震等,大多保守回應「談出貨還太早」。不過台廠都看好AI PC,畢竟AI已是避不開的基本配備,誰先做出解決方案,誰就能在下一世代的新機種搶下話語權。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表示,明年初會看到搭載像是NPU(神經處理單元)晶片這樣廣義的AI PC產品,但若要嚴謹定義、能順暢導入AI應用作業系統的AI PC,預計要明年6、7月才會問世,預計明年電腦市場,僅能看到個位數的滲透率。為什麼AI手機走在AI PC前?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因為AI PC屬新興領域,尚未有明確定義,若以網路連上雲端伺服器使用大語言模型,普通電腦就可用微軟(Microsoft)的Copilot,進行AI電腦助手,或是問問題、創作文字與圖像作品等,目前作業系統Windows 10可用,硬體要求也不高。電腦可用微軟Copilot進行AI相關協助或問答,但仍要連線使用。(圖/翻攝自英特爾官網、微軟官網)然而這種在電腦上使用AI的過程,大部分要上網,最近卻發生一件事,證實外界對於「上網使用AI服務的風險」,也就是WPS AI事件。這是大陸金山軟件開發出的WPS Office,在電腦上可以免費使用,很多人拿來取代微軟要付費的Office文書處理系統,今年推出生成式AI產品,號稱能幫你把文件寫得更好、或是自動做出表格或簡報,11月16日時,被人發現他在隱私權條款上提到「我們將對您主動上傳的文檔材料,作為AI訓練的基礎材料使用」,這顯示你只要用手機或電腦使用他們的AI文書系統,你的資料都會默默上傳變成他的「養分」,引發外界一片譁然,讓金山緊急在18日宣布「所有用戶文檔不會被用於任何AI訓練」。就是因為不少人對於上網連線的AI有質疑,特別是擁有大量公司機密的企業家們的電腦,遲遲不敢AI化,所以硬體業者們才會想內建在自己的設備裡。AI大聯盟會長、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跟CTWANT記者說,對AI來說,很多企業做下去發現有問題,像是不可靠的回應,一般人錯了就算了,但企業要導入,就會有相關的成本、資安風險等議題,需要做成終端的「自己的大腦」,把企業機密存在自己的家裡,所以不靠上網就執行的AI PC仍有空間。若要把生成式AI的系統直接內建到電腦硬體裡,卻沒有這麼簡單,集邦表示,必須要讓使用者感覺回答速度更快更安全,就要即時回應、低延遲,資料儲存在機器內,減少上傳雲端伺服器的風險,非常考驗機器處理能力,相關軟、硬體升級成本高,AI PC發展初期可聚焦高階商務用戶與內容創作者,一般消費者沒那麼迫切。研調機構DIGITIMES研究中心總監黃銘章表示,若要順利在PC上跑AI應用,需要更多記憶體、更優質的電池、規格更高的相機、與更好的散熱設計,「每一個環節,都代表著一個商機。」若要從雲端落地、轉而在電腦上跑AI應用,還需要許多技術性突破。(圖/翻攝自英特爾臉書)DIGITIMES數據顯示,今年的高階AI伺服器出貨約17.41萬台,年增415.1%,明年上看37.28萬台,年增114.1%;隨著明年科技產業庫存邁向正常,半導體市場回到正常軌道,其中,生成式AI應用將從雲端向邊緣端推進,將有利個人電腦、手機市場回升,看好AI PC有望在未來五年占據整體PC的六成水準。吳漢章表示,台灣在這方面其實很領先,因為國科會提早把AI運算為主的超級電腦商業化,包括華碩、廣達、聯發科等業者都以此來使用研發,加上台灣自有完整電腦供應鏈與品牌,早就與半導體業者合作,AI PC的發展速度會比其他國家快,「我們覺得這會是未來五年、十年的大起點,因為這波AI服務每天都在改變,一直有新的可能性出來」,吳漢章笑說,只要老闆們感受到它的威力,接下來就能看到各種銷售與研發等拚了命地推出各種功能與商品來。
集邦:全球筆電市場明年健康循環年增3.2% AI PC出貨再等等
英特爾10月宣布推出業界首個AI PC加速計畫,12月將發布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認為會推動2025年前在超過1億台個人電腦上實現AI應用。對此雄心壯志,台灣業界龍頭大多理性以待,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也認為,雖然因庫存降低,明年筆記型電腦可望恢復健康循環、預計年成長3.2%,但對於消費者是否會花高價買專門的AI PC還有待觀察。先前很愛酸台積電、以地緣政治風險為由揚言「台灣不是個穩定的地方」的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7日在台出席「Intel Innovation Taipei2023科技論壇」,表示要攜手台廠供應鏈全面佈局,未來2年推動超過1億台AI PC出貨。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會後表示,很多人已經使用智慧手機取代PC工作,但若要使用生成式AI,手機就不夠用了,所以生成式AI絕對會幫助PC使用並帶動需求;不過因為生成式AI可以在電腦上網使用,且生成式AI的應用會先發生在軟體,形成新的可用模式後才會改變硬體,所以這個需求是漸進式的,不可能突然一個時間出現業績大爆衝。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也直言「AI PC是很有powerful的產品」,但現階段談出貨還太早,目前還不清楚何時有辦法出貨、放量,目前只能繼續努力。TrendForce最新報告也提到,2023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將達1.67億台,年減10.2%,但隨著庫存壓力緩解,預期2024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恢復至健康的供需循環,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終端商務市場緩步釋出的換機需求,但因目前AI PC相關軟、硬體的升級成本高昂,所以不一定能刺激額外的採購需求,應該還是會在商務換機時自然的移轉升級至AI PC裝置。不過若是要做起來,台灣產業鏈還是相當領先。AI大聯盟會長、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表示,過去一年台灣各行各業開始關注AI,先不論相關產業的股價如何,這絕對會是未來五年、十年的大起點。吳漢章表示,以過去工業革命的經驗,一個新技術出來時,有些人會先賣武器、有人則是選擇落地賺錢,對AI來說,很多企業做下去發現有問題,像是不可靠的回應,一般人錯了就算了,但企業要導入,就會有相關的成本、資安風險等議題,需要做成終端的「自己的大腦」。吳漢章表示,台灣在這方面其實很領先,因為國科會提早把AI運算為主的超級電腦商業化,包括華碩、廣達、聯發科等業者都以此來使用研發,加上台灣原本就有自己的完整電腦供應鏈與品牌,早就與半導體業者進行合作,未來還是大有可為。
英特爾赴德設廠19日簽約 斥資270億歐元為戰後最大投資案
外媒報導,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在德國設廠補助一事,已與德國政府達成最終協議,總投資金額將擴大到270億歐元,補助金額可望達99億歐元,周一(19日)將進行簽約。英特爾上周五(16日)亦宣布,將投資最多46億美元,在波蘭興建一座新的半導體封裝與測試工廠,此為提升歐洲晶片產能計畫的一部分。據德國媒體商報(Handelsblatt)上周四(15日)引述官方知情人士報導,英特爾與德國政府的談判進入尾聲,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將在周一會晤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時簽約。知情人士透露,這將是德國戰後規模最大的投資案。為搶進代工業務,英特爾去年3月宣布將在德國東部馬德堡興建晶片廠,初期預估建廠費用約170億歐元,原先規劃今年上半年動工。但後來考量能源與營建成本攀升,加上英特爾打算採用先進製程,總投資金額將擴大到270億歐元。一開始由於英特爾要求的補貼金額太高,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先前已表明該國沒有多餘預算,最後因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認為,德國政府若不滿足英特爾要求,將難以吸引資金流入本國半導體產業,同意從特別預算支應才過關。另一方面,基辛格上周五(16日)也宣布,他們已決定在波蘭西南方的樂斯拉夫(Wroclaw)附近投資46億美元興建半導體組裝與測試設施。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稱讚該廠為波蘭史上規模最大的綠地投資。預計德國晶圓廠將在2024年動工,2027、2028年開始量產;波蘭新廠則預計2027年啟用,將雇用2000名工人,施工期間也將創造數千個工作機會。此外,弗羅茨瓦夫與馬德堡的距離不到500公里,觀察家相信,波蘭這座新廠顯然將為德國製造的晶圓進行封裝和測試。為了提升全球晶片製造實力,英特爾去年宣布將在歐洲投資至少330億歐元,投資領域涵蓋研發、製造與封裝各層面,含括的國家主要包括德國、法國、愛爾蘭、義大利、波蘭與西班牙。
英特爾示警 台灣晶片供應鏈危險了
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周一(24日)再度強調,美國需要把更多的晶片先進製程從亞洲帶回美國和歐洲,他並指出,「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但是台灣卻是岌岌可危(precarious),這個世界需要更多地理上平衡的彈性供應鏈。」季辛格在《華爾街日報》的年度科技論壇(Tech Live)大會上作了以上表示。外媒表示,台灣是台積電的主要生產基地,為蘋果、高通、超微、特斯拉、甚至英特爾等科技企業進行代工。但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曾針對台灣進行軍事演習,加上俄烏戰爭,都讓外界對其地緣政治環境進行重新評估,季辛格的發言反映出外界對中國是否試圖收回台灣威脅新的憂慮。不過,如果晶片製造從台灣移轉出去,英特爾也可以從中獲利。季辛格指出,就如同過去50年石油儲備在地緣政治上扮演的重要地位,晶圓廠將在未來50年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他強調,美國和歐洲需要製造更多先進製程的晶片,以因應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和電腦應用的需求。今天亞洲晶片製造占了全球八成,季辛格希望到2030年能降到五成,美國則是從目前的12%增加到3成,歐洲從目前的不到1成,增加到20%,「這是個長期的過程,」季辛格表示,他相信這個過程現在正在進行之中,過去花了30年時間讓電子供應鏈集中在南中國海周圍,而美國總統拜登先前所簽署的巨額政府補助法案只是逆轉過去這個趨勢的第一步。美國商務部於10月7日宣布對中國增加新的半導體限制措施,包括晶片和製造設備的對華出口等,對此,季辛格指出,他對美國向中國科技出口加諸的更多限制並不感到訝異,這個限制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美國希望在與中國的競爭中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台積電11月營收寫下史上第三高 股市表現不領情
半導體代工龍頭台積電公布11月合併營收為1,482.68億元,較10月成長10.2%,較去年同期成長18.7%,締造單月史上第三高紀錄,也是歷年同期新高。累計前11個月營收達1.43兆元,相較去年增幅為17.2%。不過,這樣的好成績並沒有反應在股市表現,以小跌3元,以每股605元收盤。根據台積電公布的數字,11月營收1,482.68億元較10月1,345.39億現元,成長了10.2%,較去年同期的1,248.65億元成長18.7%,1至11月累計1.43兆元亦較去年同期1.22兆元成長17.2%,成績斐然。至於第四季營收表現,台積電先前預估將在4,312億元到4,396億元間,季增約4.5%,單季營收預估將續創新高,推估毛利率在51%到53%間,營業利益率約39%到41%,獲同樣續創佳績。法人表示,晶圓代工市場仍持續供不應求,台積電第四季在5奈米製程需求強勁下,帶動全年營收成長,整體表現優於半導體業,展望明年,台積電2022年的產能維持吃緊。外傳近期炮口對準台灣與台積電的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下週將拜訪台積電高層,引發外界諸多想像,是否會討論到Intel的復興計畫及進一步的委外合作,目前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