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合併
」 少子化網發起「中原大學與普渡大學」合併活動 破7千人響應:校慶定為農曆7月1日
受到少子化衝擊,不少大學不得不轉型、合併,甚至退場。一名女大生就發現,國外有一間大學名字叫做「普渡大學」,可以和她就讀的中原大學合併,看起來只是在開玩笑,怎料真的有網友發起活動,吸引超過7000人響應,討論十分熱烈。有網友在《Dcard》論壇以「你聽過最厲害的大學名字?」為題發文,他分享玻利維亞的公立大學,成立於1985年,名字叫「20世紀國立大學」。底下一名中原大學的女網友就回應:「國外有間叫普渡大學,建議可以跟我校合併」,因為如果2間學校合併,校名就會變成「中元普渡大學」,讓其他網友都笑翻。網友發文。(圖/翻攝自Dcard)更有趣的是,有網友4日在臉書發起「無限期支持中原大學與普渡大學合併」活動,直到今(6日)已有7695人響應,不少人留言討論:「肯定是要參加的,讓我大一的同學們參加中原普渡」、「舉雙手贊成!合併校慶日可為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支持中原普渡大學設立陽間陰間雙聯學位」、「身為中原大學的校友,其實我也很支持」、「那如果合併了是不是要改叫中原普渡大學,簡稱中普,那裡面的老師是不是要叫他總鋪師」。網友在臉書發起活動。(圖/翻攝自臉書)據了解,普渡大學是美國中西部印第安納州的一所大學,擁有6個校區,學生人數約4萬人,工學院最為人所知,經常被認為是全球頂尖的工程學校之一,排名全球第140名值得注意的是,中原大學同樣以理工科聞名,而且現與普渡大學的韋恩堡分校(Indiana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Fort Wayne),互為國際姊妹校。
花蓮縣4成5學校恐裁併…衍生問題無法貿然推動 縣府:正尋求共識
少子化影響,偏鄉學校人數逐年減少,面臨裁併校危機,花蓮縣125所國中小,符合裁併校比例高達4成5、共57所,不過,由於縣境狹長,加上多數小型學校地處偏遠,停辦或併校恐產生衝擊,不僅衍生學生通勤問題、社區走向凋零,資源整合也是一大考驗,縣府不敢貿然推動,正尋求地方共識。花蓮縣教育處統計,縣內125所國中小學校,112學年度有31所學校學生人數為50人以下、30人以上,24所學校人數低於30人,被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的瑞穗鄉奇美國小、富里鄉永豐國小甚至低於10人。依花蓮縣小型學校合併或停辦實施辦法,國中小學生人數在50人以下要辦理合併或評估停辦,原住民重點學校則需依《原住民族教育法》規定,於徵得設籍在學區成年原住民2分之1以上書面同意,才能合併或停辦。不過,裁併校難與社區達成共識不易推動,花蓮自2013、2014年陸續裁併學生人數僅剩約20人的鳳信、大富等2所國小後,迄今已有近10年未再推動。近年少子化日趨嚴重,教育處考量教育成效及經濟效益,今年2月曾開諮詢會議聽取各界意見,並邀少於30人以下的學校與社區討論,但意見均是希望維持現狀。奇美國小校長賴健雄表示,部落全村約300人,實際居住僅100餘人,大多是長者與孩童,學校是維持社區生機之處,未來若停辦或併校,家長帶孩子離開,村落只剩長輩將走向凋零,這是大家不樂見的。2年前轉型為「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的永豐國小,學生多為當地部落的阿美族人,族人認為,學校好不容易成為阿美族實驗小學,傳授耆老的傳統智慧,若併裁等同斬斷傳承文化的根,希望能維持現狀。教育處專員李佳玲坦言,花蓮地形狹長,大部分小型學校地處偏遠,未來若面臨裁併,學生得舟車勞頓跨村、跨鄉求學,且校內資源整合、師生安置與校區未來運用也是極大挑戰,社區民眾不想裁併,縣府也不敢貿然推動,一定會在取得共識下才會進一步推展。
少子化首當其衝!新北1/4小學不到百人 教育局:不輕易裁併校
少子化浪潮不但衝擊高教,中小學更是首當其衝,其中新北市堪稱國教城鄉差距最大的縣市,有超過千人以上的大校,也有不到10人的「超迷你小學」,全市215所國小中,更有51校的學生人數在百人以下,幾乎占了1/4。對此,新北市教育局也表示,只要學區有學生在就絕對不會輕易廢校或併校,將持續推動小校轉型與混齡教學,保障偏鄉學生的受教權。根據新北市教育局統計,112學年度國小新生入學人數為3萬2722人,相較111學年度新生入學人數為3萬4409人,雖然減少了1687人,但每年仍有大量人口移入,使整體學生數達20萬8436人。其中,112學年度10人以下學校有9人的和美國小,以及8人的福連國小2校,11至50人則有22校,51至100人共27校。和美國小去年雖然還有11名學生,但由於今年暑假有2名6年級學生畢業,再加上連續2年沒有新生入學,因此學生人數僅剩9名。對此,和美國小校長張麗秋也表示,偏鄉小學沒辦法去糾結有沒有新生,畢竟難擋少子化衝擊、人口外移等大環境因素,學校利用山海地理優勢,推廣海洋教育,研發採集石花菜、浮潛、攀岩與社區共融等課程,多元豐富課程是都會區學校所望塵莫及。張麗秋強調,迷你小學的最大優勢就是有超高的師生比,全校教職員加校長有10人,只服務9名學生,均採個別化教學服務。此外,營養午餐、學費、課後照顧班的費用全部免費,還有交通車到府接送,近年也與貢寮區鄰近5所學校組成策略聯盟,學生可以「1校就讀,5校學習」。同樣位處東北角海岸、全校只有8名學生的福連國小,今年則有2名小一新生。福連國小校長梁均紘感嘆,少子化是全國各大專院校、中小學都面臨的招生困境,尤其偏鄉小學更是吃虧,但他們都試圖在生存保衛戰中力求生機,以福連國小為例,因緊鄰卯澳灣,校內推動浮潛特色課程,每年的浮潛畢典都會引起媒體關注,近年來也陸續吸引雙北都會區的家長和學生,移居貢寮就讀。對此,新北市教育局指出,為協助轄內偏鄉小校解決師資與招生困境,教育局已擬訂相關措施,在每年教師甄試增設偏鄉組,推動跨校巡迴專長授課教師及公費合格教師,並從非偏遠地區商借正式教師。新北市教育局補充,從104學年度起,就針對學生數50人以下的學校進行「小校轉型發展計畫」,105學年度推動「混齡教學計畫」,編印混齡教學相關教材。108學年度更是成立「貢寮區學校資源整合暨學生學習課程發展中心」,首創「一校就讀、多校共學」的概念,例如和美國小的「1校就讀,5校學習」。台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名譽教授吳清山則指出,面對少子化威脅,各級學校都要嚴陣以待,這時候首當其衝的國小就會先朝與鄰近學校合併發展,第2步再轉型成實驗學校,不得已才會選擇退場。吳清山還強調,他認同「一個孩子都不能少」的教育主張,但能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空間、完善的教育資源與文化刺激等也很重要。所以雖然教育部的「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合併或停辦準則」標榜一人都要成班,但此法已經公布5年,這5年教育現場的變化巨大,呼籲應該重新檢視法規的適用性。
女師「請假25年」連學校合併都不知 竟還提告要求恢復職位補發百萬薪
中國黑龍江1名女教師請了「25年」的病假,卻沒有覺得任何不妥,直到返校辦理退休時,才發現自己的教師職位早已被取消,認為權益遭到侵犯的她,遂向中級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恢復她的教師職位,且學校須補發她這25年來的薪水。這位名為姚志榮的女教師1983年從哈爾濱師範學院體育系畢業,隨後被發配到第12中學任教。1997年她請病假到北京就醫,沒想到,這假一請就是「25年」,在這期間她都因健康問題沒有返校工作。等到2020年已屆退休年齡時,姚志榮欲辦理退休,回到學校才發現她當初教的第12中學早已與第20中學合併,且對方還告訴她,她的職位很早以前就被取消了。姚志榮不滿的表示,明明在2002年時,她有向校方諮詢薪水遭停發一事(據相關規定,教師病假可領7成薪),當時對方僅回覆她表示病假期間沒有薪水,並沒有告知她的職位已遭到取消。還有自己在2008年要申請醫療保險補助時,社保局也告訴她因為她是教師身分、屬國家幹部,不能領醫療保險補助,除非離職,她當時也拒絕了離職的提議,因此,她的教師職位,應該一直都在才是。2021年9月,姚志榮向當地教育局反應關於她「教師職位莫名消失」一事,希望能恢復她的教師編制,然而教育局回函表示,早在2004年市政府將第12中學移交給市教育局管理時,學校的人事檔案裡就沒有姚志榮的資料,因此無法恢復她的教師編制。同年10月,姚志榮提出複查,信訪局於同年11月表示當初教育局處理此案不當,將會要求教育局重新辦理此案件。2022年5月信訪局正式回覆姚志榮,指出她所提出的恢復公辦教師身分、辦理教師退休手續、補發薪水等要求均不符合規定,且若姚志榮以後仍以相同事由提出投訴請求,各級單位將拒絕受理。信訪局回函姚志榮,指出她的要求不合理。(圖/翻攝自微博)氣炸的姚志榮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當地教育局、信訪局撤回給她的答覆,並且學校還要恢復她的教師編制、補發2001年1月至2022年7月共計90萬元人民幣(約台幣400萬元)薪水,以及讓她以教師身分完成退休手續。第20中學表示,當初與第12中學合併、接收該校的在編教師時,自始至終就沒有接收到姚志榮的相關檔案,雙方根本不存在任何雇傭關係,因此拒絕為姚志榮辦理退休以及補發她薪水。而法院也判定姚志榮所提訴訟不屬於法院行政訴訟的受理範圍,因此予以駁回,雖然姚提出上訴,但二審至今仍未宣布判決。
傳與華夏科大合併 北醫大否認「從未討論合併事宜」
台灣科技大學學生會在臉書發文,稱將與華夏科大併校,引起軒然大波,華夏科大今日嚴正否認此事,並提到將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併校,而北醫大晚間回應,強調從未與華夏科大討論合併一事。對於涉及這起風暴,北醫大表示,關於學校合併過程與法規,校方均遵守教育部相關規定,且學校內部及董事會從未討論過華夏科大與北醫大兩校合併一事。北醫大也說,學校以醫學專業領域為發展主軸,強調以「醫學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具社會影響力的創新型大學」為定位,永續發展邁向國際一流醫學大學。
少子化衍私校退場爭議 立法院三讀 : 學校解散清算後財產歸公
因應少子化衍生的私校退場爭議,立法院今三讀通過《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明訂學校解散清算後,賸餘財產僅能由學校法人捐贈退場基金、中央機關或公立學校,或歸屬地方政府;而遭列專案輔導的學校,可於2年內轉型發展其他教育、文化或社福事業,屆期未完成,依規定就須進行停辦、解散。受到少子化趨勢影響,高中職以上學校正面臨招生來源不足問題。依教育部推估,高中新生人數在110學年度約21.1萬人,但到了114學年度,人數將逐年遞減至18.3萬人;在大專院校部分,111學年度新生數將低於20萬人,到了117學年將剩16.2萬人。隨著學生數銳減,陸續有學校被迫面臨轉型、停辦狀況。為確保私校退場過程能維持公益性、保障師生權益,教育部於2017年已提出首部《私校退場條例》,但因爭議過大而未能完成立法。直至去年,政院再次提出《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經送立院審議,朝野黨團也各自提出草案版本,但今天所通過的三讀條文,大致仍以政院版為基底。針對教師工會最關心的「私校退場後財產歸屬」,新通過的條例明訂,學校解散清算後,除合併外,依董事會決議,捐贈予「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基金」、中央機關、公立學校,或歸屬學校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對於此次立法的「重中之重」,針對遭主管機關公告列入「專案輔導學校」者,得於公告日起算2年內,依據《私立學校法》規定,向主管機關或學校法人主管機關申請改制、與其他學校法人或學校合併,或停辦後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若屆滿2年仍未完成,主管機關應視辦理情形要求辦理停止全部招生、重新組織董事會、停辦及解散。同時,學校被列入專案輔導後,若超過2年仍無法免除專案輔導,顯示學校已無力改善財務或教學品質等問題,因此,條例明訂應停止辦學。但為避免對師生造成重大衝擊,主管機關應先命令「下一學年度」停止全部招生,並於該學年度結束後再停辦。至於何謂「專案輔導學校」?該條例規範,當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經主管機關提審議會認定後,應公告列為專案輔導學校,其中包括財務狀況顯著惡化,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事實或嚴重影響校務;經要求改善後,全校仍有50%以上院、所、系、科及學位學程,師資質量不符法規基準;學校積欠教師薪資,且經主管機關依教師待條例規定處以罰鍰;違反《私校法》等相關法規,情節嚴重影響學生或教職員工權益。此外,教育部為維護學生受教及教職員工權益,應設置「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基金」,協助學校退場;其基金來源,除政府預算撥款,也包括基金孳息、受贈、學校解散清算後賸餘財產捐贈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