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非所用
」 失業率 學非所用近15萬人失業「有工作卻不就業」? 主計總處曝主因
主計總處28日公布「113年人力運用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今年5月失業人數約40萬人,其中,有近15萬人曾遇有工作機會,卻沒有就業,人數不僅比去年增加1.1萬人,也占總失業人數近37%,調查探究原因,高達近7成的理由是「待遇不符期望」,「工作地點不理想」、「工作時間長短不適合」亦分別占10.4%及9.11%。人資專家楊宗斌表示,失業者遇工作機會卻不就業以20至30歲的「年輕族群」最多,多是家庭環境優渥、沒有經濟壓力、不急著找工作者,甚至是眼高手低,最常發生的場景是,年輕求職者在人力銀行投遞履歷,面試後,卻發現學非所用,或者自認有大學、研究所學歷,僅能領32K薪水實在不符預期,只好再觀望看看。主計總處統計顯示,9月失業率若按年齡層分,20至24歲族群最高、達12.14%,其次是25至29歲,失業率為6.14%。楊宗斌表示,若是二度就業或家庭經濟主力者,為了分擔家計,通常不會遇有工作機會,把工作拒之於門外,讓自己長期處於失業狀態,這也說明了35至54歲家庭經濟主力,失業率長期處於2%多的狀態。雖然有近15萬人曾有遇有工作機會卻沒有就業,主計總處調查指出,有更高失業比例是未曾遇有工作機會者,合計多達25.3萬人,占失業人數的63.24%,探究原因多是本身資歷或個人條件不符有關,包括「專長技能(含證照資格)不合」、「年齡限制」等,分別占19.26%及14.57%較多。主計總處調查同步指出,5月失業人數約40萬人中,找尋職業以「生產操作及勞力工」計10萬人、占逾25%最多。官員表示,這類工作多是水泥工、水電工等粗活,而「技術人員」9萬人次之,「服務及銷售人員」8.5萬人再次之。楊宗斌表示,「生產操作及勞力工」的特性是日薪高,即使現在營建工地很缺工,但很多從業者的工作仍不穩定,體力不夠、年紀稍大者,在外勞引進下,很容易被淘汰。調查指出,今年我國就業人數達1158萬人,非典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80.4萬人。對於外送員滿街跑,非典型工作者卻年減2千人,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外送員只要周工時超過35小時,就會納入全時工作者的計算。
青年失業率為中高齡5倍 專家憂陷「一高兩低三不」
今年5月各年齡層失業率(%)一覽表最新5月失業率3.34%,創24年同月新低;不過,各年齡層中,20-24歲青年失業率卻仍高達11.33%,不僅是所有年齡層中失業率最高的族群,與45-64歲中高齡失業率2.13%相比相當是5.3倍;時序已進入畢業尋職旺季,由於應屆畢業生最多集中在這個年紀,主計總處官員預估,6至9月青年失業率還會持續攀升。若拉長時間來看,20-24歲青年失業率多介於11%至13%之間,官員分析,這個族群多為初次尋職,多處在職場探索期,不僅定性低、也需要多點時間來調適,工作較不穩定,失業率較高,相對應失業率最低的中高齡,多找到職場方向,更重要的是有家庭的經濟壓力,不會因為一點挫折,就有換工作或退出職場的衝動。有人資專家不諱言指出,青年就業問題原本是歐、美國家的隱憂,現在卻延伸到亞洲國家來;中國大陸疫情後,青年失業率曾一度飆升破20%,逼得官方一度蓋牌,韓國問題也相當嚴重,平均每5、6位年輕人就有一位不求學、不就業,也不找工作,直接當「躺平族」;人資專家表示,台灣即使沒這麼嚴重,但要回到過往6%、7%以下水準,坦言「回不去了 」。人資專家楊宗斌觀察,青年勞工欠缺方向是通病,即使出社會工作了幾年,仍有6成以上自評還在「職涯迷途中」,平均要花7.6年完成探索;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大學畢業生工作3至5年以後,失業率會明顯好轉,以目前25至29歲年齡層統計來看,失業率降至5.78%,30歲以後的族群,則降至3.31%以下。楊宗斌警示,求職最怕無方向感,一旦自認「入錯行」,最終將出現「一高、兩低、三不」的窘境;即擁有「高」學歷,但學非所用、有志難伸,導致工作成就感「低」、薪資滿意度「低」,後續陷入買「不」起房、「不」結婚、「不」生小孩的念頭,不易擺脫的「青貧化」生活。
護國神山症候群2/學子瘋衝半導體拿「預聘」逼師放人 學者憂:「每天老鼠打洞」學非所用
除了工商業界示警台灣經濟發展「偏重半導體」,CTWANT記者訪查,教育界及學界也驚覺不妙,近來半導體產業的高薪與預聘制,已在高教界醞釀「逼師放人」歪風,再者博士搶進高中生就可做的事,學非所用,「每天像老鼠在打洞」,尖端人力偏重同一學科,造成其他學科斷層,不利其他產業育才。教育部數據顯示,自112學年起,大學 1 年級學生人數將跌破 20 萬人;未來 16 學年,大學 1 年級學生平均年減 3.4 千人,少子化讓學校經營困難,因此大學多盡量推出與「當紅炸子雞」半導體有相關的課程,能見度高、還有政府補助和產學合作案,讓家長與政府都喜歡的科系,看似皆大歡喜。但一中部的頂尖大學主管向CTWANT記者提到,台積電等「護國神山們」就像「人才黑洞」,把碩士班人才都吸進去,還沒畢業就被企業訂走,越來越少人想讀博士班,且一股腦往現在的「顯學」跑,其他學科出現人才斷層,未來若產業風向變動,對長遠的學術發展有巨大影響。尤其學生在畢業前被企業「預聘」後,為了獎金制度,包括台大、交大和成大,都陸續出現有學生無心上課與研究,明明論文研究還沒完善,就要求教授放水、照時間讓他畢業的個案,若不從、就以影響工作權為由,威脅要找律師和民意代表等到學校鬧。近期Dcard上也出現台大學生議論,碰到老師「不放人」,有人以死相逼,同一討論串裡也有人用生病為由要離開學校,也有其他學校的同學表示,為了準時上工,論文還沒完成就休學了。另一間南部頂尖大學的老師向CTWANT記者感嘆說,跟其他老師談起來,發現北中南的學校都出現這樣的「個案」,越來越多的學生急著去賺錢,用工作聘書逼老師「給畢業」的風氣,是高等教育想要的結果嗎?沒畢業就有工作聽起來很酷,然而一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所謂的『預聘』,就是一種『綁約』,業界因先前新人離職率太高,轉而在預聘合約中要求做滿一定時間才能拿到談好的高薪;且很多人就職後被鼓吹買房買車,屆時若不適應、想離開,就會發現百萬高薪還沒拿到手,跳槽後的薪水也負擔不起房貸,最後只能乖乖留在原位。」因此他提醒,拿到預聘資格先別高興,簽約前一定要搞清楚「遊戲規則」。從台積電退休的台大老師楊光磊,期盼科技人才們可以活得更自在。(圖/台積電提供、翻攝自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官網)「我稱這是台灣科技教育的美麗與哀愁。 」曾任台積電研發處處長、台大兼任教授楊光磊表示,美麗是因IC產業的高薪,能吸引全球人才,而哀愁就是台灣的升學主義文化,讓產學跟世代鴻溝越來越大。楊光磊曾面試過一些人才,發現他們對公司與產業沒有概念,只覺得台大畢業就該進台積電,然而「當你唸到一個物理的博士學位,卻去工廠做一些高中生就可做的事,就是學非所用。 」自稱是「地下員工關係部部長 」的楊光磊說,在職場時每周都有人跑來找他談心,九成因工作環境,都很不快樂,因為這一行分工很細,大部分枯燥無趣。儘管台積電有很棒的員工教育制度,會找優秀專家來上課,但他問員工心得時,回答卻是「我很喜歡這些老師來教我們,我知道他希望我們成龍成鳳,可是當我回到工作崗位,每一天都像老鼠在打洞。」 很多人嘲笑中國大陸做不出好的半導體,楊光磊說,因為他們的頂級大學畢業生,優先想去的是金融業,分析和投資半導體,不到工廠做苦工也能賺大錢,第二是去互聯網產業,像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其實這跟美國很像,美國很少人想做半導體,因為其他產業更好更有想像空間,「『百家爭鳴』才是一個產業發展最棒的時代。」半導體人才向下扎根,從高中職就開始訓練。(圖/翻攝自高雄大學官網)偏重半導體的產經政策下,就連非科班學生也「嫁接」導入,從校園開始搶才,吸走其他產業的育才能量。除台清交成大等傳統理工科系大學畢業生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半導體業績大爆發、台積電等業者爭相向南部擴廠之際,高雄大學與中山大學2021年就開始合作,針對高中職開設「半導體數位產業先修學程」,一開課就爆滿,高中職畢業就能做製程與生產技術員。勞動部與陽明交通大學也在2021年推動「產業新尖兵計畫」,短期訓練培養半導體廠的即戰力,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表示,結訓的學員近半數非資工、資管科系出身,其中包含行銷、休閒管理、法律、心理、經濟、語文等科系;後續的人力銀行記者會上,就有財務金融系畢業的林同學,表示很開心因此能成功進入IC公司就職。「產業主打『人海戰術』時,反而讓事情越做越窄。」楊光磊感嘆,具有專業知識的碩博士生做第一線的工廠工作,而卡位在上層者認為「我們已經很棒了,為什麼需要改變?」造成 「上駟下駟化」。也就是最優秀出色的駿馬,反而被低等使用,完全是浪費人才。前科技部部長陳良基曾發文表示,半導體業真正做技術突破的尖端人力非常少,只有幾個將軍在打仗,所以整個支援系統須動起來,教育上加強STEM,也就是Science 科學、Technology 技術、Engineering 工程、Mathematics數學,現在的IC設計需要以人為本,也會應用到社會學、心理學等知識。IC設計龍頭聯發科技資深副總經理陸國宏也認為,應鼓勵孩子上大學前就要開始關注STEM。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呼籲要重視數理教育,才是科技國力的基礎。(圖/周志龍攝)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早在2021年就投書喊出「本土科技人才荒」,他分析近來新興科技領域,例如人工智慧、量子計算、量子通訊,台灣的基礎研究能力與成果落後甚多,頂尖國際會議的論文發表數甚至還少於韓國及新加坡,據此呼籲政府,重視從高中教育到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奠定數理教育基礎,有效鑑別數理人才,否則將導致人才錯置,並將本土優秀學子推到國外,損及國際競爭力、動搖國本。
茶渣變身吸油棉 高中生團隊「KC」奪三星提案競賽冠軍獲20萬獎金
第四屆台灣三星Solve for Tomorrow「新思維,心技術,永續星未來」創意提案競賽於24日進行決賽與頒獎典禮。這場賽事最終是由9組高中生隊伍闖入決賽。而最終,是以「KC」團隊提出的「茶渣的再生之路」以高度可行性的紮實想法獲得評審青睞,拿下這場賽事的冠軍。在這次的三星Solve for Tomorrow創意提案競賽競賽中,冠軍是由「KC」團隊的「茶渣的再生之路」拿下冠軍,亞軍則是技術過硬的「軟體工程師改變世界」的「SightPath-專為國高中生設計的資訊整合平台」拿下,第三名則是以長照為主題的「Tech-Aided Elders」團隊所提出的「SMILE!」拿下。而獲獎的三組團隊也分別獲得新台幣20萬、15萬與10萬元的獎金。「防災小隊」團隊成員。(圖/廖梓翔攝)除此之外,「軟體工程師改變世界」的提案,還因為最獲學子的青睞,拿下賽事的網路人氣獎。而「防災小隊」團隊提出的的「『CAM』 you help me 魚塭監測即時預警系統」與「創能小組」提出的「新式綠能溫差風力整合發電裝置」則拿下賽事的佳作獎。「創能小組」成員與領隊老師。(圖/廖梓翔攝)獲得冠軍的KC團隊表示,他們最大的想法,就是將生活中放眼所及的茶渣進行回收、再處理,讓茶渣可以進入有效率的回收系統,盡可能地達成完成茶渣的循環經濟。成員學生也解釋,他們透過附帶重量檢測的裝置,當店家的茶渣到累積一定程度後,就透過合作的弱勢族群進行茶渣的回收,將回收的茶渣送到工廠,接著將這些茶渣製造成輕薄的「吸油棉」。KC團隊成員。(圖/廖梓翔攝)KC團隊也解釋,其實他們所搭配的裝置成本並不高、後續的茶渣再利用的技術早已存在,這套回收系統,除了讓茶渣得以在更進一步的利用,不僅減輕焚化爐的壓力,同時也能幫助社會上的弱勢族群。而他們也表示,這套流程也是得以運用在咖啡渣上。(圖/台灣三星電子提供)獲得第二名的「軟體工程師改變世界」團隊也說明他們所提出的提案「SightPath-專為國高中生設計的資訊整合平台」,該專案的用意其實就是「資訊整合」,先是透過軟體將許多高中生感興趣的資訊進行整合,接著透過AI人工智慧進行篩選,直接讓高中生們徹底認識自己,甚至是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喜好,甚至還能透過通訊軟體的推播,多鼓勵高中生去接觸那些他們「可能」感興趣的活動。軟體工程師改變世界團隊成員。(圖/廖梓翔攝)「軟體工程師改變世界」團隊表示,其實有55%的大學畢業生,認為自己就讀錯科系,導致出社會時變成「學非所用」。這套系統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高中生找尋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道路,在高中轉換大學,從廣泛領域轉換到專業領域的重要時刻,可以透過這套系統,為每一個人建立專屬的AI模型,幫助高中生真正有興趣、可以持續深入學習的領域,達成「學有所用」的目標,降低生涯探索時的門檻。(圖/台灣三星電子提供)獲得第三名優選的「Tech-Aided Elders」的所提出的專案是「SMILE!」,「Tech-Aided Elders」團隊表示,其實這就是一套屬於長輩的「貼身管家」系統,不擅長使用3C產品的長輩,可以透過內建AI系統的「SMILE鏡」進行互動,內建攝影機功能的「SMILE鏡」在獲取到長輩的神色、情緒、語調後,就會進行長輩身體狀況的判斷,並且將判斷後的結果傳入App「SMILE Go」中。「Tech-Aided Elders」團隊成員。(圖/廖梓翔攝)而「SMILE Go」所扮演的就是一個整合的腳色,不僅會記錄長輩的情況,同時也能在上面新增一些長輩的「代辦事項」,也能透過物聯網的功能,將長輩的行程傳回「SMILE鏡」中提醒長輩。「SMILE Go」甚至還能將長輩一些重要的情況、甚至是進行即時性的通知,將訊息透過LINE BOT傳到有家屬、醫師的群組中。(圖/台灣三星電子提供)台灣三星電子行動通訊事業部總經理陳啓蒙表示「三星從2010年開始在全球範圍舉辦Solve for Tomorrow競賽,號召青年學子運用STEM領域知識和創新科技,解決在地問題。而台灣2020年開始推行,截至目前已經累積近300個團隊,超過1,200名學生及老師參與,每一屆都讓我們深刻感受台灣莘莘學子對環境與社會的關心、改變現狀的熱情,還有世界共好的決心。」評審團代表、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副執行長黃詩妤表示「從同學們的提案中,看到他們對生活周遭問題的關心、對環境生態的在乎,從天馬行空的創意到收斂為具體應用,轉化成今日的最終提案,讓我們再次為年輕學子的創新想法與落實計畫感到驚艷!5% Design Action很榮幸再度獲邀成為輔導業師團隊,每次輔導過程中,觀察到同學們在協作、團隊溝通能力的成長;也在IxDA台灣互動設計協會的業師輔導下,讓提案更臻完善、科技應用可行性及論述更加完備。非常開心三星持續回應承諾,提供這樣的舞台讓高中職五專學生完整體驗『設計思考』的旅程,相信他們未來都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養分。」
自學成大師3/把握年幼培養試錯勇氣 建築獎得主「這樣」教育下一代
全球環境在疫情、戰事及通膨動盪下,讓不少民眾職場或人生受挫,「不要認為全世界就自己最衰、沒有富爸爸所以做不了事,很多事都要嘗試才知道結果」,走過億元負債人生、中年半路出家今年拿到世界建築獎的屏東囝仔賴建志說,最重要的是勇於跨出第一步,「最難的都是自己的想法左右了自己。」賴建志接受CTWANT專訪時說,他年輕時花了大把時間在各行各業中,賺錢還債養家,中年後才以自學方式找到人生歸屬,成為建築家,讓他體悟到「自我探索越早越好」,他因此讓下一代在家自學,「培養生活態度及多方嘗試不同事物,比起接受學校填鴨式教育更重要。」賴建志僅高中文憑,透過自學拿到世界建築獎,他的太太大學讀的是心理學系,也在日後透過自學成為畫家,目前是全職家庭主婦,兩人的人生歷程告訴他們一件事,「一生只有一次,不應該自我設限,最好從小就能自由嘗試不同事物,找到興趣。」賴建志30歲開始工地管理生活,沒有相關學歷的他,靠著多問多觀察及自學,為日後跨界建築設計打下基礎。他認為出社會後很多事都需要自學,所以孩子應該要培養自學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圖/賴建志提供)因此在老三出生前,賴建志的兩個小孩,都以自學的方式成長。當賴建志各地追著安藤建築跑時,他也帶著孩子一起看世界,經常全家去日本自助旅行,一次爲了省錢去瀨戶內海看建築,他們搭夜船睡大通鋪,就為了省一晚飯店住宿費,小朋友也因為特殊體驗超開心,也曾邊旅遊,邊在日本的自學小學就讀了1個月,賴建志的大兒子因此相當喜歡日文,國小就能講一口流利日語。「我爸媽是體制內的老師,非常反對家自學,就怕失敗。」賴建志觀察,大多數人跟他一樣,出了社會才發現學非所用,最後也都是透過不斷的自學,走往自己想要的方向,「但往往出社會後沒有太多機會讓你試錯,小時候付出的成本與代價是最小的。」雖然因為生了老三,不得已在去年把兩個小孩送回學校,目前就讀5年級與2年級,學習成績與同儕有落差,但他認為無妨,「因為孩子成長最黃金的10年沒有浪費,就算未來沒有多大成就,也會感謝父母能親身陪伴給予很多體驗新事物的機會,他的人生閱歷及日後待人處事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在試錯中成長,未來碰到問題也較不容易放棄。」賴建志追雖安藤忠雄的腳步,也造訪位於法國東部柯比意的作品「廊香教堂」,他在看建築的當下,兩個兒子就在旁邊寫旅遊日記。(圖/賴建志提供)賴建志回憶小時候,最喜歡在河裡游泳抓魚,調皮又不愛念書,一班40個同學,他總是考倒數幾名,但是跑步是第一名,「每個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東西,第一名不是誰能去定義,我曾經也認為沒有大學學歷很自卑,日後也因為應付現實面問題,沒有補足大學學歷,但是這不代表我比別人差。」對於中年轉行,他也有一番心得,36歲遇到人生轉捩點時,腦中也曾不斷跳出「我不行啦!我年紀太大,會不會太晚了?會不會是看了安藤忠雄自傳後自我感覺良好以為會設計?」很多小聲音會告訴你「你不行」,但是骨子裡又會有另一種倔降喊著,「我一定要蓋出屏東最厲害的建築」。事實證明,勇於挑戰、努力不懈,中年轉行也能闖出一片天,現在在屏東看到清水模就會想到良悅建築。想跟他一樣跨行建築設計的朋友,他以自身經歷建議,畫設計圖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何讓師傅願意按圖施工才是重點,雖然沒有讀過土木建築專業,但他在擔任業務時學會溝通技巧,在做監工的過程,也透過不斷發問與觀察,了解房屋結構力學與施工上常有的困難,當他在挑戰建築設計時,勤於溝通、組織大家一起找出解決方法,就不是難事。「過去的經驗累積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賴建志說,很多人怕專長歸零,怕碰觸不同領域,最重要的是願意花時間學習、磨練、找出商機,並且勇於跨出第一步,「其實跨行很簡單,最難的都是自己的想法左右了自己。」高中學歷、家庭負債曾高達上億,賴建志大半輩子都在逆境中求生存,因為不甘於現狀,且有勇氣挑戰自我,才讓他的人生更精彩。(圖/賴建志提供)
20至24歲青少年失業率12.47% 到畢業季時會更高
本土疫情升溫,企業對職場新人用人態度趨於保守;根據主計總處2月失業率調查顯示,20至24歲青年族群失業率快速飆升至12.47%,較1月大幅上升0.37個百分點,是2月整體失業率3.65%、上升0.04個百分點的9倍;人力銀行估算,現在平均每8個失業人口中,就有1個是20至24歲的青年族群,畢業季還沒到,該族群失業率就快速走升。人力專家楊宗斌觀察,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我國青年失業率就居高不下,失業率約是平均值的3倍左右,與學非所用、非企業「即戰力」有關,加上年後轉職潮,當求職市場機會比較多、又覺得現有的工作沒發展前景,剛畢業的年輕人會想轉換工作,更推升該族群失業率的增加。隨著3月校園徵才展開,社會新鮮人將陸續投入職場,如果再遇上這波疫情爆發,企業主用人恐將趨於保守,人力銀行推估,今年6月以後,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恐怕會更進一步推升至13%。20至24歲是失業率最高族群,主計總處分析,這個年齡層多是初次尋職,且處於職場調適階段,在職場磨合階段,導致失業率較高,失業率次高族群是15至19歲、為8.35%,25至29歲者失業率為6.1%排名第三高,30至34歲者明顯降至3.48%,略低於整體平均的3.65%。除了高失業率外,青年族群還有低薪等問題;楊宗斌根據統計表示,年紀低於39歲的青年勞工,高達65%坦言目前有負債,負債原因最高比例是「學貸」,52%的青年族群曾領過22K,整體受訪者總存款平均只有13.2萬元,略少於去年的13.3萬元、前年的13.6萬元,更遠不及108年的17萬元,楊宗斌表示,青年財務狀況處於連續4年惡化的困境中。
70萬職缺找不到人1/職缺比失業人數還多 企業:學無所用是原因
春暖花開,3大求職網1111、104、yes123皆指出,許多公司看好景氣將回升,因此年後的徵才職缺高達70.2萬個,遠高於2月的總失業人口數44.3萬。然而,想跳槽的人發現轉職困難,企業也苦惱人才難尋,一切都因為「學用不合」。正值大學入學前,學子如何「超前部署」,讓自己成為「未來人才」?本刊盤點,目前職缺前3大為醫療專業、軟體工程及金融專業等,而未來10到20年將蓬勃成長的是電動車產業。人力專家王榮春特別提醒:「現在企業最愛用的是跨領域人才!」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後,許多高中畢業生仍不清楚未來該讀什麼科系。圖為學科能力測驗考場。(圖/趙世勳攝)新冠肺炎肆虐,對台灣經濟投下一記變化球,科技產業超前復甦,餐飲、旅遊、住宿及飯店等海嘯第一排淪為「慘」業,連帶使打工仔對前景失望而出走。yes123求職網二月底調查發現,「疫情年」想轉職的上班族,比例高達88.8%,創下近八年新高。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今年2月分失業率3.7%,比1月上升5000人,有趣的是,就業市場竟呈現「粥多僧少」的現象。日前南部1間五星級飯店徵才,即傳出只有10人面試,面試官比求職者還多的罕見場面。政府、教育界及業界曾對此研討,發現「學生在畢業後『學非所用』,引起人力市場供需嚴重失衡,使企業找不到高端人才,門檻低的職缺很多,但薪水相當低,這樣的情形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處理。」1名科技業人資私下透露。台灣進入老年化社會,使得醫療照護相關職缺大增,平均每位求職者有7.5個工作機會。圖為桃園市林口長庚醫院。(圖/王永泰攝)
70萬職缺找不到人2/623萬上班族自覺學非所用 盤點5大需才職類
yes123求職網去年七月間調查發現,有高達68.2%的上班族認為自己「學非所用」,尤其是文史哲學與藝術等科系,除了薪水未達預期,職場成就感也相當低落,若以同期「全體受僱就業者」912萬人估算,有高達623萬的上班族自認「學非所用」。本刊找到先前在飯店業工作4年、擔任小主管的阿銘,疫情期間,他被要求共體時艱,面臨減薪的窘境,最後選擇裸退,待業3個月後,順利進入近年興起的網路金融業。「雖然薪水差不多,但至少網路金融業受景氣影響較低,且很有未來性。」大學讀新聞系的他說,換跑道後,得從頭學起。曾在飯店擔任小主管的阿銘,對前景相當悲觀,所幸順利轉換跑道。(圖/阿銘提供)每年3月到7月,是高中應屆畢業生選擇未來的關鍵期間,無論「選校不選系」或「選系不選校」,如何選擇「求職時不後悔」的科系,是大多數學子及家長的心聲。據此,本刊盤點目前熱門職缺及未來就業市場的人力需求。「職缺最多的第1名是醫療專業類人員(包括照護員、護理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與放射師等),主要是台灣已進入老年化社會,畢業後每個求職者平均有7.5個工作機會。」104人力銀行社會企業處副總經理王榮春指出。第2名為軟體與工程類人員,包括區塊鏈、網站維護設計及半導體相關,每位求職者平均有6.9個工作機會;第3名是金融專業,平均工作機會為6.7個;第4名為營建規劃類如建築師及結構師等,平均工作機會為6.6個,第5名為教育輔導類,但非公立學校老師,而是像「華德福」等新式教育機構所需的人才。
真「薪」苦! 四分之三新鮮人不滿平均月薪28,153元
yes123求職網25日公布最新調查指出,今年應屆畢業或退伍且曾經求職過的新鮮人,目前有40.9%已找到或正在從事正職工作,進一步調查薪資發現,這群職場菜鳥原本預期的月薪平均為29,244元,但實際領到的月薪平均落在28,153元,期望與實際落差1,091元。整體來說,高達四分之三(75.1%)的新鮮人不滿意現在的薪資。若跟去年相比,今年新鮮人期待跟實際的月薪也呈現「雙降」!yes123指出,今年新鮮人期望的月薪平均為29,244元,比起去年的29,655元,少了411元,等於調降1.4%;另,今年已上工的新鮮人實際領到的月薪,平均落在28,153元,比起去年的28,736元,也少了583元,等於下滑2%。yes123調查並指出,高達59.7%的新鮮人覺得自己「學非所用」,更有66.8%已上工的新鮮人對現在的工作內容「無成就感」,因此,在衡量「薪資滿意度」與「工作成就感」,目前新鮮人自評上工開心指數平均43.6分,不僅低於去年的45.2分,創下七年新低,其中打「零分」的也高占13.8%。觀察此次調查結果,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新鮮人身處「疫情年」,即使千辛萬苦找到工作,卻也碰上青年低薪化的大環境,一旦無法學以致用,又缺乏職場成就,想要真正開開心心去上班,其實有相當的難度。他並指出,點燃新鮮人離職的導火線,可能包括「工作報酬率過低」、「看不到自己的未來」、「現實與理想落差大」,以及「工作高壓,卻無法抗壓」。但楊宗斌也提醒新鮮人,換工作頻率太高,例如在一家公司總是無法待滿一年以上,容易被企業貼上「穩定度差」、「抗壓性低」的標籤,對後續求職恐有負面影響。上述「新冠世代待業痛苦與上工開心指數調查」由yes123求職網於2020年8月5日到8月18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今年畢業或退伍(免役)會員,且正在求職或(曾)有正職工作者,有效問卷共1,23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