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塵埃
」搜奇/死神星2029年進逼地球 威力逾11萬顆廣島原彈
美國太空總署(NASA)雖然有防禦措施,阻止其他星體或物體要撞擊地球,不過根據NASA公布的資料顯示,一顆直徑約1100英呎(約335公尺)的巨大小行星「死神星」正朝地球直奔而來,並將在2029年4月14日4時和地球擦肩而過。按照觀測數據,死神星普遍被認為不會撞地球,但若碰撞若發生,將釋放超過11萬顆廣島原子彈的能量。科學家透過掌握的數據認定死神星不會與地球相撞,但若撞擊真的發生,死神星撞擊地球將釋放出約1411萬4000顆廣島原子彈。(圖/Pixabay)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顆命名為99942的小行星,又被稱為「死神星」(Apophis),是一顆近地小行星,早在2004年就被專家發現,透過觀測數據顯示,死神星將在台灣時間2029年4月14日4點49分時最接近地球,並以1萬9千英里(2萬5749公里)的距離掠過,不過死神星與地球最近距離不斷上修,因此普遍被認為不可能上演「彗星撞地球」的戲碼。NASA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29年死神星掠過的難得經驗將有助相關研究進行,屆時科學家將出動光學望遠鏡與雷達望遠鏡對其加以觀測,而部分地區的民眾則可透過肉眼見證與「死神」擦身而過的瞬間。雖然科學家透過掌握的數據認定死神星不會與地球相撞,但若撞擊真的發生,NASA曾經估算,死神星撞擊地球將釋放出約1480兆噸TNT的能量,換算下來約合11萬4000顆廣島原子彈,可能造成種族毀滅等級的大規模浩劫。除次之外,地球的大氣層雖然看不到摸不到,卻有如地球的防護罩,將許多來自太空的有害物質隔絕在外,不過有研究指出,其實每年平均有多達5200噸外星塵埃到達地球表面。根據發表在《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期刊的報告中指出,來自南極中部冰穹C科學考察站「康宏站」(Concordia Station)的研究人員,針對當地積雪樣本進行微型隕石採集,最終獲得1280顆未熔化的微型隕石,以及808粒直徑在30至350微米之間的宇宙塵埃,研究人員利用電子顯微鏡進行分析後做出結論,顯示每年約有5200噸的太空塵埃落在地表,其中較大的微型隕石和宇宙塵埃分別占1600噸與3600噸,這數據並不包括較大體積的隕石碎片,另外,這些塵埃經過大氣層洗禮前,總重約為1年1萬5000噸,這也顯示大氣層稱職地扮演著守護地球的角色。巨大小行星「死神星」正朝地球直奔而來,並將在2029年4月14日4時和地球擦肩而過。(圖/翻攝自perfil.com)
韋伯太空望遠鏡公布 系外行星探測到水蒸氣行星
從古至今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發掘具人類居住條件的星球,如有大氣、水,美國航太總署(NASA)當地時間11日發布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拍攝的首張全彩照片,隔天又發布5張新圖像,包括1張顯示一顆行星(WASP-96b)有水蒸氣的頻譜圖、南環狀星雲(Southern Ring,NGC 3132)一顆年輕恆星及一顆垂死恆星、史蒂芬五重星系(Stephan’s Quintet)及船底座星雲(Carina Nebula)。WASP-96b為太陽系外行星,位於南天鳳凰星座(Southern-sky Constellation Phoenix)距離地球約1150光年,韋伯望遠鏡分析該行星有水蒸氣,屬於「氣態巨行星」。太陽系的的木星就是氣態巨行星,但WASP-96b的質量不到木星的一半,且直徑是木星的1.2倍。WASP-96b非常靠近其母恆星,溫度超過 1000°F,過熱不適合人類生存。儘管WASP-96b不適合人類居住,但這已是距2013年哈伯太空望遠鏡於系外行星探測到水,在探索宜居行星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出南環狀星雲的最新狀態,當中除了垂死的恆星還有顆年輕的恆星。(圖/NASA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韋伯號上兩台相機捕捉到南環狀星雲最新狀態,編號為NGC 3132,距離地球約2500光年。左邊的韋伯近紅外相機(NIRCam)拍攝到星雲中心一顆垂死的恆星噴發氣體及塵埃雲,右邊韋伯的中紅外儀器(MIRI) 拍攝到被氣體及塵埃雲包圍的另一顆年輕恆星,這顆處於早期階段的恆星未來可能會有自己的行星狀星雲。韋伯望遠鏡首次以新視角揭示史蒂芬五重星系,是迄今為止韋伯最大的馬賽克圖像。(圖/NASA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史蒂芬五重星系位於飛馬座(Pegasus),第一次發現於1877年,距離地球2.9億光年。這是韋伯望遠鏡首次以新視角揭示史蒂芬五重星系,是迄今為止韋伯最大的馬賽克圖像,覆蓋月球直徑約五分之一,超過1.5億像素,由近1000個單圖的圖像構成。該圖像對人們了解,星系相互作用如何推動早期宇宙中的星系演化,提供了新的見解。史蒂芬五重星系雖稱為「五重」,但只有4顆星系真正彼此靠近。韋伯望遠鏡發布船底座星雲中一個名為NGC 3324年輕恆星形成區域的邊緣圖。(圖/NASA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NASA發布的最後1張圖為船底座星雲,它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星雲之一,距離地球7600光年,是恆星孕育區。該圖是船底座星雲中一個名為NGC 3324年輕恆星形成區域的邊緣,由於韋伯望遠鏡能穿透宇宙塵埃的紅外線觀測能力,研究人員能辨別出新生恆星噴出的氣體,圖像中最高的「山峰」約有7光年高。
挖掘「宇宙最深處」 韋伯太空望遠鏡拍下46億年前星系團照
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是人類目前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12日公布了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第1張全彩照片,據稱這將是太空望遠鏡拍攝迄今最清晰和最遙遠的宇宙紅外圖像,美國太空總署署長(Bill Nelson)先前也承諾這將是「宇宙最深處的影像」。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12日公布了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迄今最清晰和最遙遠的宇宙紅外圖像,該圖像顯示了46億年前出現的星系團「SMACS 0723」。(圖/達志/美聯社)價值100億美元的韋伯太空望遠鏡於去年12月25日成功發射至外太空,將負責承接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偉大任務。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紅外線觀測能力不但能穿透宇宙塵埃雲,還能偵測到來自最早星體發出的光,即135億多年前宇宙中第一顆閃耀的恆星。他的主要觀測目標將聚焦在氣體巨行星(gas-giant)和遙遠的星系,以觀察它們是否適合人居。12日首張曝光的照片據NASA稱是迄今為止宇宙最深、最清晰的紅外視圖,圖片為我們展示了飛魚座(Volans)中的「SMACS 0723」星系團,畫面中的光需要46億年才能傳達到我們這裡,等於拍下了46億年前的星系團。接下來NASA還會跟加拿大太空總署(CSA)、歐洲太空總署(ESA)一起合作,並公布恆星生命周期影像,以及太陽系外行星光譜等。對此,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看到這張照片後也表示「這些圖片將提醒世界美國可以成大事,並喚醒美國人民、尤其是我們的孩子,沒有什麼是超出我們能力範圍的,我們可以看到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我們可以到達沒有人去過的地方」。
NASA發現6個死亡星系 氫氣在110億年前消耗殆盡而停止發展
美國太空總署(NASA)日前對外表示,他們透過哈伯望遠鏡發現宇宙中有6個「死亡星系」,這6個星系內的氫氣在110億年前就完全消耗殆盡,缺乏動力的情況下停止形成恆星,最後變成死亡星系。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美國太空總署日前發表聲明,表示在宇宙中發現6個死亡星系,分別是MRG-M1341、MRG-M0138、MRG-M2129、MRG-M0150、MRG-M0454和MRG-M1423。NASA推測在宇宙在發展到30億年時,當時宇宙中許多星系正在大量生成恆星快速發展中,而這6個星系卻因為不知名的原因,星系內的氫氣被消耗殆盡,在缺乏生成恆星的燃料下,這6個星系就停止生成恆星,變成了死亡星系。NASA也表示,這6個星系各自有其特異之處,像是MRG-M2129星系中,只剩下成宇宙塵埃與氣體,而MRG-M1341則是呈現扭曲形狀,而NASA推測MRG-M1341之所以會成為扭曲形狀,很有可能是望遠鏡光學作用原理所導致的誤差。NASA觀察到的MRG-M1341星系呈現扭曲狀。(圖/翻攝自NASA)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天文學教授惠特克( Kate Whitaker)表示,我們的宇宙發展至今約莫140億年,而這些星系因為不再生成恆星,所以成為死亡星系。惠特克表示,恆星的生成是星系成長的關鍵之一,而恆星的生成又需要大量的氫氣,當星系停止生成恆星後,就會進入靜止狀態,雖然已經得知是因為氫氣消耗殆盡的關係,但目前天為學家仍在探索死亡星系靜止的原因。
外星塵埃不斷降落地球 每年重量高達5200噸
近日有科學家發表研究報告,推估每年約有5200噸、尺寸小於700微米的「外星塵埃」降落在地球上,這也變成地球表面上最大的外星物質來源。根據《Science Alert》報導指出,每年地球都會遇到彗星與小行星的塵埃,這些塵埃都會穿過地球的大氣層,有一些會成為大家所熟知的流星,而有一些則會變成「微隕石」的狀態到達地球表面。南極法意康科迪亞站有一個科學團隊,在過去的20年內就針對外星塵埃的降落進行詳細的觀察,而法意康科迪亞站位於南極的心臟地點,距離海岸有1100公里遠,不僅很少有雪花的堆積,陸地的塵埃也難以抵達該處,是個非常良好的觀測地點。科研團隊就在法意康科迪亞站進行觀測,根據他們的計算,假設這些宇宙塵埃是均勻分佈在全球各地,那每年大約有1600噸微隕石和3600噸宇宙岩石到達地表,總計約微5,200噸。其中也發現,抵達地球的宇宙塵埃中,其中有80%是隨著彗星的經過而降落的。科學家表示,這些宇宙塵埃是目前傳遞到地球表面上,外星物質的最大來源。而透過研究這些塵埃,有助於加快理解這些宇宙塵埃在地球上提供水和碳分子方面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