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顧問
」 美國 拜登 中國 台灣 以色列加拿大對陸電動車課100%關稅 中方:損人不利己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26日指出,加拿大也要對陸製電動車課100%關稅,新稅率10月起生效。對此,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言人說,中方強烈表達不滿,此舉損害中加正常經貿合作,損人不利己。據Deccan Herald報導,杜魯道說,加拿大將對陸進口電動車課100%關稅,對鋼鐵和鋁也要徵收25%關稅,新措施10月起實施。杜魯道指出,加拿大要確保跟世界其他經濟體一致。據CBC報導,杜魯道說,要替加拿大工人製造公平競爭環境,允許加國電動車業能在國內和全球競爭。據了解,加拿大的此舉跟進美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近日訪加國後和杜魯道會面,而蘇利文27日要訪問北京。據了解,新稅率適用於電動車和部分混合動力客車、卡車等,而上海製造賣給加拿大的特斯拉也要課稅。加拿大前駐華大使聖雅克(Guy Saint-Jacques)說,加拿大要支持美國的立場,他們75%的出口產品銷往美國,這也反映出大家對下任美國總統可能是川普的擔憂,加國要在這時表達立場。對此,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言人回應,加拿大政府不顧中方一再反對,一意孤行加徵關稅,中方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此舉破壞中加正常經貿合作,也不利於綠色轉型,損人不利己。
烏東旅館慘遭空襲釀1死2傷 《路透社》採訪團安全顧問不幸喪命
近期烏克蘭東部克拉馬托爾斯克市(Kramatorsk)的一家旅館遭遇導彈襲擊,導致《路透社》採訪團的的安全顧問埃文斯(Ryan Evans)不幸遇難,同時還有2名路透社記者受傷。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埃文斯與6名成員組成採訪團,當時眾人一起入住該酒店執行戰地報導任務。但是在24日當天,一枚導彈擊中他們所住的藍寶石酒店(Hotel Sapphire),這讓埃文斯當場命喪黃泉。襲擊發生後,2名受傷的路透社記者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其中一人傷勢嚴重。路透社表示,他們正在與克拉馬托爾斯克的當局合作,緊急調查此次襲擊的詳情,並全力支持受影響的同事及其家屬。報導中提到,埃文斯是一名前英國士兵,自2022年起為路透社工作,主要負責為全球各地的記者提供安全建議,特別是在烏克蘭、以色列以及巴黎奧運會等高風險地區。路透社在一份聲明中表達了對他的深切哀悼,並強調他在全球範圍內為許多記者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在一次講話中,指責俄羅斯對該酒店發動「有計劃、有目的」的襲擊,並表示此次襲擊是使用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Iskander)導彈,該導彈射程可達500公里。目前,俄羅斯國防部對此事件並未作出回應,而路透社也無法獨立核實這次襲擊是否是俄羅斯故意針對該酒店的行動。頓涅茨克省(Donetsk)的地區檢察官辦公室則在Telegram上發布消息表示,檢察官辦公室已經針對這次襲擊展開調查。
為「習拜會」鋪路? 美媒:蘇利文下周訪中會晤王毅
美媒引述美國官員透露,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將於下周首次訪中,並於27日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舉行會晤。綜合港媒報導,美國新聞網站Axios引述3名消息人士報導,蘇利文27〜29訪中國,期間將與王毅會談,預計將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今年稍後可能舉行兩人最後一次會晤奠定基礎。美國白宮及中國外交部暫時未有回應。習近平與拜登去年11月曾在美國加州舊金山舉行中美元首峰會。報到指出,拜登7月底宣布不尋求連任美國總統後,表示計劃在餘下任期花更多時間在外交事務上。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蘇利文的訪問是雙方為穩關係所做出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由於南海、台灣等問題、美國技術出口管制和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等分歧,雙方關係仍緊張。報導引述美國官員稱,蘇利文和王毅將討論一系列問題,包括台灣問題、與科技相關的國家安全政策,以及美國對中國支持俄羅斯的擔憂。美國還將對中國在南海對美國盟友菲律賓採取的咄咄逼人的行動表示擔憂。美官員預計,王毅將談及有關美國大選的問題。蘇利文則可能會說,他預計賀錦麗領導下的對中政策「將更具連續性,而非變化性」。這位官員還說,蘇利文和王毅將討論拜登與習近平在明年1月美國總統離任前,進行最後一次接觸的可能性,並說,面對面會談「並非不可能」。他指出,兩位領導人都有可能出席11月的亞太經合會領袖峰會和20國集團峰會。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川普喊台灣要交保護費 美國務院認「並非慈善」:台灣一直自費加強防衛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自從槍擊案發生後,聲勢看漲,然而他卻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台灣必須向美國繳交保護費」,不僅引起外界關注,也讓台股因此動盪。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也發聲強調,台灣一直以來是「自費」加強自我防衛,美國絕非出於慈善。據了解,川普在槍擊案發生及與拜登的首輪辯論之前,曾接受《彭博商業週刊》長達90分鐘的專訪,在訪談中,川普表達了對台灣的不滿,認為數十年來台灣依賴美國提供軍事安全保護,但卻「100%」搶奪美國的晶片事業,因此台灣必須向美國繳交保護費。此外,川普也4月時發表過類似觀點,當時他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提及「如果陸攻台,美國會保護嗎?」川普則回應,這問題被問很多次,而他都拒絕回答,因為不想掀底牌,中方知道他的回答,儘管他想表態,但不希望放棄談判機會,會讓人處劣勢。而川普在任時,也曾抱怨盟國吸美國奶水,給美國的錢卻很微薄,要盟國提高軍費。對此,根據外媒《路透社》的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於當地時間17日,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雖然對於選戰言論必須謹慎拿捏,但他強調台灣一直以來是靠「自費」加強自我防衛,台灣通過向美國採購數十億美元的軍備,不僅關乎區域安全,還對美國經濟發展有助益,支持了美國的工業、製造業和相關技術發展,「近年來美國通過補充法案,從武器庫存中援助台灣。儘管這是一項新做法,但回顧過去數十年來美國提供給台灣的安全合作,一直都是台灣出錢購買,絕非美國在『做慈善』。」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也在被問及川普的評論時表示,他相信川普的意思是表明台灣應該為自己的防禦做出更多貢獻,「他們必須增加支出來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共,我們可以幫助他們,但我認為川普總統所說的是,他們也應該做出更多努力」,他建議台灣應該考慮將至少5%的國內生產毛額用於軍事開支,以跟上中國的步伐,不過奧布萊恩也暗示這個數字只是一個粗略的估計。
川普國安顧問要台添軍購預算 華府稱我軍購助美國經濟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17日表示,面對中國大陸潛在的侵略,台灣需要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以面對兩岸可能的問題。具體來說,台灣應考慮將國防支出,增加到國內生產毛額(GDP)至少5%,以能自我防衛。歐布萊恩是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的重要國防顧問,發言在川普團隊具有極高影響力。他說,台灣應該為自身的防衛做出更多貢獻,美國可以參與台灣自我防衛工作,但負擔不能像過去那麼高。他具體指出,自2017年到2023年,儘管台灣的國防支出自GDP的2%提高到2.5%,而2024年的國防預算粗估約新台幣6,200億元,相當於191億美元,占了近乎3%的GDP,但用在國防實有不足,應該考慮至少將GDP的5%用於軍事。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17日則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台灣多年來一直替自身防衛埋單,這對美國經濟也很重要,「台灣實實在在從美國軍購,可不是什麼美國做慈善」,米勒直言。米勒進一步表示,《台灣關係法》載明,美國持續確保使台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維持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米勒強調,台灣過去以來,一直替自身防衛埋單,台灣軍購美國軍品,也支持了美國的製造業與國防產業,「對美國經濟也很重要。」而我方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官員則說,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進一步符合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利益,是長久以來的目標,不容動搖。
川普賓州遭受遭遇槍擊 總統拜登已聽取相關簡報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籍總統候選人川普,於13日在賓州進行造勢活動的時候遭遇槍擊,雖然特勤局幹員保護得宜,但傳出川普還是耳朵有明顯受傷的情況。目前現任總統拜登以聽取整起槍擊案的報告。根據《國會山報》報導指出,在事發第一時間,美國總統拜登正在拜登特拉華州雷霍博斯 (Rehoboth, Del.) 的海灘別墅度假,在傍晚6點19分從當地的聖埃德蒙德天主教堂結束彌撒準備離開時,拜登就被媒體詢問到有關槍擊案的事情,但拜登第一時間表示,自己尚未收到任何槍擊案的報告。一直到晚上6點45分,拜登終於收到槍擊案的初步報告,而美國國務院秘書處(United States Secretary Service)主任奇特爾(Kimberly Cheatle)、國土安全部部長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和國土安全顧問蘭德爾(Liz Sherwood-Randall)則於7點10分進行資料更詳細的簡報。與會的除了有拜登本人外,另外還有總統幕僚長齊恩茨(Jeff Zients)、顧問里奇蒂(Steve Ricchetti)與副幕僚長托馬西尼(Annie Tomasini)。報導中也提到,美國特勤局後續也在社群網站X上發表聲明,表示已經對川普採取高度戒備的保護措施,目前川普的人身安全是沒有問題的。同時特勤局也對整起槍擊案展開調查。川普的競選團隊後續也發出聲明,表示目前川普狀況十分良好,正在接受醫療機構的治療與檢查。
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 NATO峰會稱基輔入盟之勢「不可逆轉」
前挪威首相、北約(NATO)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於美東時間10日在美國首都舉辦的北約峰會上發表聲明,強調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不可逆轉」之勢,更聲稱該軍事同盟對基輔的承諾「構成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橋樑。」據《基輔獨立報》的報導,史托騰伯格10日指出:「北約盟國發出了強烈的訊號,那就是我們確實希望烏克蘭加入,也正在與基輔合作以實現該目標。我們與烏克蘭達成的一攬子協議、長期承諾、更多武器的交付(包括更多F-16戰機),以及雙邊安全協議,都構成了加入北約的橋樑,這些具體行動將使烏克蘭更接近會員國資格。」在北約成員國10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NATO也確定了烏克蘭「實現歐洲-大西洋全面一體化的不可逆轉道路,包括加入北約」。北約盟國強調,在峰會與「北約-烏克蘭理事會」(NATO-Ukraine Council)上所做出的任何決定,以及盟國正在進行的行動,皆構成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橋樑。聯合聲明中寫道:「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烏克蘭與NATO的互通性和政治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歡迎烏克蘭自2023年維爾紐斯峰會(2023 Vilnius Summit)以來,在民主、經濟和安全改革方面取得的具體進展。當盟國同意,且烏克蘭滿足這些條件和要求時,我們就能邀請烏克蘭加入該聯盟。」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歡迎北約盟友進入白宮。(圖/達志/美聯社)不過與此同時,在與美國國會議員舉行的1場小組討論中,民主黨參議員沙欣(Jeanne Shaheen)也坦承,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發生軍事衝突」之際,「不可能加入北約」,「我認為目標是為加入北約提供一座橋樑,這是美國和烏克蘭簽署之安全協議的一部分。」在北約峰會的前幾天,北約盟國才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最低400億歐元基準資金的計劃,並在德國設立1個新的軍事指揮部以訓練和強化烏克蘭軍隊,同時更進一步提供防空承諾。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也表示,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將在基輔任命1名新的北約高級代表,以「深化烏克蘭與該聯盟的機構關係,並作為北約與烏克蘭高級官員接觸的據點。」基輔過去曾表示,希望今年的北約峰會能針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發出更明確的訊號。對此,美國官員則明確表示,該國不太可能收到正式邀請。負責歐洲和歐洲大西洋一體化事務的烏克蘭副總理斯特凡尼希娜(Olha Stefanishyna)聲稱,合作夥伴向基輔保證,該場峰會將確定烏克蘭在NATO中的具體地位,即烏克蘭不可逆轉性地入盟路線圖。
2024環太軍演登場!時隔10年再次用「兩棲攻擊艦」作靶艦 專家分析:劍指中國
美國及28個夥伴國家,將於6月27日起至8月1日止,在夏威夷群島周圍,展開例行性的第29次2年1度之202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軍演中將有來自29個國家的40艘水面艦艇、3艘潛艦、14國的陸軍部隊、150多架飛機和超過2萬5千名官兵參與。相較2022年的26國38艘艦艇的陣容,本屆環太軍演規模更為龐大。綜合私人非營利軍事協會「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以及《美國之音》(VOA)的報導,美國海軍第三艦隊(United States Third Fleet)的聲明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海上演習,環太軍演整合部隊在動態海上環境中的能力,以展示全方位軍事行動中持久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美國海軍還表示,參與本屆軍演的軍機包括F-35閃電II式戰鬥機、P-8海神式海上巡邏機,以及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等。它們將在「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Joint Base Pearl Harbor-Hickam)和「夏威夷海軍陸戰隊卡內奧赫灣基地」(Kaneohe Bay)外進行飛行演練。環太軍演由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主辦,剛上任不久的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司令、海軍中將韋德(John Wade)擔任聯合特遣隊(Combined Task Force)指揮官。在演習正式舉行前,從各自母港出發的幾個水面支隊將在指定地點集合,並以多國組隊的形式,航行前往夏威夷。根據第三艦隊提供給《美國之音》的新聞稿,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USS Carl Vinson CVN-70)6月26日抵達「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卡爾文森號航母是本次參加環太軍演的最大艦艇。這艘航母可搭載5千名船員和60多架飛機。據悉,始於1971年的環太軍演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上軍事演習,而今年是第29屆軍演。中國曾於2014年獲邀派遣軍艦參加軍演。但從2018年起,由於中國綜合國力崛起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停止邀請中國參與這項國際軍事演習。這次演習的項目包括反潛戰、多艦水面戰、多國兩棲登陸以及航母打擊群對抗實彈部隊的「多軸防禦」等一系列場景中的多領域戰爭。其中「擊沉」(SINKEX)課目是環太軍演最受關注的重頭戲,也就是參與者使用反艦武器對目標艦艇進行實彈打擊。每次軍演選擇的「靶艦」的種類及噸位都不盡相同。今年環太軍演的「擊沉」演習目標將是已退役的4萬噸「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Tarawa-clas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其將近4萬噸的規格,讓外界稱之為準航空母艦。根據美國軍事新聞網站「戰區」(The War Zone)的報導,這是環太軍演時隔10年再次使用兩棲攻擊艦作為靶艦,且美國海軍早在2022年就開始計劃將「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用於擊沉演習。這也是環太軍演2005年在演練中擊沉小鷹級航空母艦「美國號」後,時隔近20年後首次將類似航空母艦的巨型艦艇作為擊沉演練的目標。分析專家聲稱,環太軍演今年計畫將「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作為擊沉目標,是為了回應中國近年來在巨型兩棲攻擊艦和航空母艦方面的發展,以及將這些艦艇投入台海衝突的可能性。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雪(Richard D. Fisher, Jr.)向《美國之音》 聲稱,此次軍演意在向中方傳達重要的訊息,「中國計劃使用他們日益壯大的兩棲攻擊部隊。他們現在有8艘2萬噸以上、具備大型登陸平台的兩棲攻擊艦,並正在裝備第4艘4萬噸的直升機登陸平台攻擊艦。」費雪補充:「真正完成擊沉演習是一件大事。但為了威懾中國發起戰爭,所以盟友們需要考慮在一個非常大的周邊地區進行多次擊沉演習,以向中國證明,從衝突一開始就有能力立即擊沉大量中國船隻。」報導補充,儘管台灣多次表達了參與環太軍演的意願,也有美國國會議員長期呼籲邀請台灣加入環太軍演,但本屆軍演的29個參與者仍不包括台灣。美國前總統川普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最近也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發表文章呼籲,未來的環太軍演應該納入台灣。對此,中國國防部也在今年5月指出,「密切關注」有關本屆環太軍演的動向,「堅決反對相關國家拼湊有針對性的『小圈子』,破壞地區和平穩定。」
被伊朗攻擊…以色列「傳統上零容忍」 近日必回擊
伊朗首次直接對以色列領土發動攻擊後,世界各國領袖紛紛敦促雙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採取可能加劇中東地區局勢緊張和不穩定的政策。以色列戰時內閣14日晚召開國安會議,據稱,贊成對伊朗進行反擊;但在回應的時間和規模上存在分歧。專家則認為,以色列的現實迫使鷹派總理尼坦雅胡「不能不做出反應」。聯合國安理會14日召開緊急會議,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警告各國不要報復伊朗,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高,他稱世界禁不起更多的戰爭。在會上,以色列與伊朗駐聯合國大使互控對方是中東和平的主要威脅,各自呼籲向對方實施制裁。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爾登求安理會將伊朗「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並「趁早對伊朗實施一切可能的制裁」。七大工業集團(G7)領導人也舉行視訊會議,會後聯合聲明稱,伊朗的行為進一步加劇地區不穩定,並有可能引發無法控制的局勢升級,「我們隨時準備採取新一輪措施,對破壞該地區穩定的新行動作出反應」。美國官員稱,G7領導人討論到協調一致對伊朗進行制裁之事,但各方在某些措施上仍存在尚未克服的障礙。至於以色列戰時內閣結束了數小時的國安會議,未就如何回應伊朗襲擊作出決定,但預計將在短期內重新開會。戰時內閣成員甘茨在聲明中說,以色列將「以適合我們的方式、在合適的時間,讓伊朗付出代價」。以色列總統赫佐格接受CNN採訪時也說,以色列並不尋求「與伊朗開戰」,但其襲擊「必須得到相應回應」。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勒納則對媒體表示,軍方向政府提交了「一系列廣泛的選項」。他稱,以軍的回應可能是「進行打擊或不進行打擊」,而「這兩者之間還有許多不同的情況」。勒納表示,以國政府將在15日當天或接下來的幾天內「決定下一步行動」,並強調不能因為以色列成功攔截了大部分飛彈,就輕視伊朗的襲擊。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美國不願捲入衝突等因素,以色列可能會推遲對伊朗的反擊,但也很難「忍氣吞聲」,或採取有限報復措施。法媒則引述安全顧問歐德宏指出,「當以色列國土遭他國攻擊時,傳統上均採取零容忍政策。」他說,以色列若要避免情勢進一步惡化,必須控制自己只能襲擊符合慣例的地點,例如飛彈據點或無人機工廠。
新一輪談判在多哈展開! 拜登:希望加薩走廊下週一實現停火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美東時間26日表示,他希望以色列和哈瑪斯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戰爭,能在3月4日前實現停火。據CNN的報導,拜登26日在紐約市的一家冰淇淋店與喜劇演員邁耶斯(Seth Meyers)一同出席時,被記者問到加薩停火協議何時可能開始,他回應:「我的國家安全顧問告訴我,我們已經接近了,但還沒有完成。我希望是在下週一(3月4日)前實現停火。」本月23日,最新一輪停火談判在法國巴黎舉行,以色列、美國、卡達和埃及的代表皆有出席。以色列官員表示,談判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哈瑪斯已放棄一些要求,使談判各方更接近初步協議,雖然距離達成協議還很遙遠,但已奠定堅實基礎。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報復性攻擊和無差別轟炸已涉嫌犯下「種族滅絕」。(圖/達志/美聯社)1位知悉談判狀況的外交消息人士證實,哈瑪斯在第1階段協議達成之前便軟化了立場。不過,稍後討論哈馬斯釋放以色列國防軍男性人質,以及永久結束戰爭等複雜問題時,將會出現更具挑戰性的障礙。參與討論的人士表示,協議可能會分多個階段實施,一旦達成初步協議,可能會先有長達6週的休戰,釋放一批以色列人質,包括老弱婦孺,以換取比哈馬斯最初要求的數量更少的巴勒斯坦囚犯。報導補充,23日在巴黎參與談判的成員將於26日在卡達首都多哈(Doha)再度舉行會議。對此,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不再像過去幾週那樣,對談判不屑一顧,目前證實他將派遣一個團隊前往多哈與會。「他們必須面對現實,」以色列總理在受訪時則表示,「我認為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將能夠達成我們當然想要的協議,也是我想要的。」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報復性攻擊和無差別轟炸已涉嫌犯下「種族滅絕」。(圖/達志/美聯社)自去年10月7日哈瑪斯偷襲以色列以來,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報復性攻擊和無差別轟炸已涉嫌犯下「種族滅絕」,導致近3萬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引發國際譁然。
美中最大風險是台海危機!蘇利文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月30日指出台灣在選舉期間沒有爆發重大事件,是因為華府、北京和台北都設法針對彼此的意圖,減少溝通失誤和誤解。但這不代表此一趨勢能延續下去,美中最大的風險是台海危機,風險確實存在,美國必須透過嚇阻與強力外交作為來應對。蘇利文30日晚在外交關係協會(CFR)就「美中關係的未來」發表演說時做上述表示。他指出,數周前台灣在兩岸未爆發重大事件的狀態下,舉行歷史性的選舉。當時多數人預期,台海局勢會如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前後一般,甚至更為緊張,而不是降溫。蘇利文說,美中密集對話有助於管控戰略競爭帶來的摩擦,雖然從南海、東海,到經濟和科技的舉動和反制措施,處處是風險,但最重大的風險是台海爆發危機,尤其是北京一直增加針對台海的軍事行動;若中方持續在南海、東海和台海挑釁,美國會與盟友夥伴密切合作反制,並強調維持全球最重要水道和平、穩定的重要。在演說後,主持人問及台灣大選議題時,蘇利文重申,美國沒有在大選中選邊站,不論公開或私下,美國自始至終保持中立,在大選後,美方祝賀勝選者,也祝賀完成一場有效的民主選舉,美方清楚表明希望看到政權平穩過渡,對美國而言,台灣展現充滿活力的民主特質是正面的事。蘇利文再次說明美國的對台政策不變,向來遵循「一個中國政策」、《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但他也對台海周遭軍事挑釁日增而憂慮,稱這無助於和平穩定,美方與世界各國一樣,都希望、並盡一切可能支持台海和平穩定。蘇利文說,中共中央外辦主任兼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與他均同意,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繼續對話,也應盡快通電話,因領導人間的對話無可取代,這對美中政策的有效管理至關重要。接下來,蘇利文說,美國希望可以與中方深化危機溝通機制,減少衝突風險。美國已準備好就氣候、公衛、安全、全球經濟穩定與人工智慧等新挑戰與中國對話,並與其討論紅海、朝鮮半島的區域與全球議題。
尋求更多高級外交!拜登擬今年與習近平通話 布林肯再訪北京
美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甫與中共中央外辦主任、中國外長王毅舉行會談,美媒即引述華府官員消息稱,美國總統拜登計畫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今年春天通話,美國務卿布林肯今年亦擬再次訪問北京,兩國同時尋求更多的高級外交,管理雙邊的競爭關係。蘇利文和王毅27日在泰國曼谷完成了兩天逾12個小時的會談。白宮表示,雙方都很坦誠,曼谷會談具實質性和建設性,共同討論全球和地區議題,包括俄烏戰爭、中東、北韓、南海和緬甸。大陸外交部發聲明稱,兩國將良好利用目前的戰略溝通管道,妥善處理敏感議題。美國之音28日報導,美國政府一名高級官員表示,兩人之間的「悄然低姿態管道」,是兩國「負責任管理競爭和緊張局勢的重要方法」。該名官員還證實,布林肯今年將再次訪問北京。布林肯是去年訪問大陸的首位美國內閣成員,而作為對口官員,王毅其後也應邀回訪美國。報導觀察指,蘇利文和王毅自2023年5月以來,大約每隔4個月就在美國以外地方舉行會談,包括兩人2023年5月在奧地利維也納、同年9月在馬爾他展開會談,及今年1月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談。在王毅2023年10月訪問華府期間,兩人也舉行了會談。此外,美中將在30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緝毒正式工作組會談,以停止加劇芬太尼危機的合成毒品和前體化學品(precursor chemicals)流入美國。美國官員認為,中國是墨西哥販毒集團合成芬太尼時,所使用前體化學品的主要來源;華府尋求在一些美國機場減少來自中國的前體化學品數量。在下周即將舉行的禁毒工作組會談之外,美中還準備在今年春季舉行人工智慧(AI)對話,並舉行「軍事海事協商協議」(MMCA)會談,以及國防部長和戰區指揮官之間的溝通。美中商務工作小組亦將在華府舉行首次面對面會議,但具體時間不明。
王毅曼谷會晤蘇利文 強調:台海和平最大風險是台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於26日至27日在曼谷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舉行雙邊會晤。王毅在會上向蘇利文強調,台灣選舉改變不了一中原則,台海和平穩定及中美關係的最大風險都是台獨。美方必須將不支持台獨承諾落實到行動上,支持中國和平統一;蘇利文則向王毅強調維護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示兩國都需要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或對抗。新華社27日晚發布通稿稱,王毅與蘇利文這兩天圍繞落實兩國領袖在去年11月於舊金山會晤的共識,就妥善處理中美關係重要敏感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富有成果的戰略溝通。中方提台灣大選 無法改變一中王毅在會上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台灣地區選舉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是台獨,中美關係的最大挑戰也是台獨。美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持台獨承諾落實到行動上,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王毅說,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雙方應以此為契機,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臨下,求同存異而不是凸出分歧,切實尊重而不是損害對方核心利益,共同致力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構建中美兩國正確相處之道;各國都有國家安全關切,但必須正當合理,不能搞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更不能藉此遏制打壓他國的發展。白宮27日晚發布聲明稱,雙方談及兩岸問題時,蘇利文向王毅強調了維護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蘇利文也強調,雖然美國和中國存在競爭,但兩國都需要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或對抗。經貿制度的國安界限 將進行討論聲明稱,此次會議是按照領導人指示,努力負責任地維持開放溝通管道,及管理美中競爭關係的一部分;雙方承諾維持這項戰略溝通管道,並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鍵領域開展更多高層外交和磋商,其中包括透過拜登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通話。新華社稱,雙方同意就國家安全和經濟活動之間的邊界進行進一步討論。同意兩國領袖將保持經常性聯繫,對雙邊關係進行戰略引領;推進中美各領域各層級交往,用好目前的戰略溝通管道及外交、兩軍、經濟、金融、商務、氣候變化等領域一系列對話磋商機制。並於近期啟動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及在今年春天舉行中美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機制首次會議;採取進一步措施,擴大兩國人文交流。中美恢復軍方溝通 取得進展白宮聲明稱,雙方認可近期在恢復軍隊間溝通方面取得的進展,並指出維持這些管道的重要性。雙方討論了春季舉行美中人工智慧對話的後續步驟,並歡迎在禁毒合作上取得的進展,包括1月30日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小組。雙方也就包括俄烏戰爭、中東、北韓、南海和緬甸等全球和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和建設性的討論。《中國日報》英文版27日報導,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表示,華盛頓迫切希望與北京合作,緩和當前以巴衝突和紅海危機的緊張局勢。如果美國在紅海問題上需要中國,華盛頓就必須拿出誠意,尊重台灣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相向而行,為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美國跨黨派資深代表團今抵台 外交部證實:明將晉見蔡英文總統
美國政府循例在我國大選後指派資深代表團訪台,傳達對民主台灣的堅定支持與祝賀。這次美方由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利(Stephen J. Hadley)及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B.Steinberg)組成跨黨派資深代表團,由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陪同,於今(14日)至16日訪台。外交部表示,對美方代表團來訪表達誠摯歡迎。代表團在台期間將拜會我國政府高層及各界政治領袖,並預計於明天(15日)晉見蔡英文總統,除祝賀我國順利完成民主選舉,也將與我方就台美各項重要議題及未來展望深入交換意見。外交部指出,美國一向是台灣民主發展進程的重要夥伴,近來更多次在各式國際場域以公開聲明及具體行動展現對我國民主成就的支持與肯定。外交部北美司司長王良玉(左)代表外交部在機場歡迎美國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B. Steinberg)(右)訪台。(圖/外交部提供)外交部強調,美方在我國大選後的此一重要時刻,除由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代表公開致賀外,並指派跨黨派資深代表團來訪,不僅彰顯美方對台灣不分黨派且跨政府的一致支持,更說明我國政府與人民珍視且堅定捍衛的民主價值正是台灣持續走向國際、迎向世界的關鍵能量。未來我國將在既有的良好合作基礎上,持續深化與美國的全方位夥伴關係,共同捍衛民主價值與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
台灣大選落幕 AIT證實美高階代表團今抵台…大咖團員身分曝光
2024大選昨晚(13日)結束後,全球超過30國共400名政要均發文祝賀,美國在台協會(AIT)則證實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將在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Stephen J. Hadley)、前副國務卿史坦伯格(James B. Steinberg)等人抵達台北後,一同與台灣各政界領袖會面、傳遞美方祝賀。美國白宮資深官員在台灣大選前2日,便透露拜登政府將派非官方代表團訪台,直接與台灣總統當選人見面和溝通。AIT則在今天證實,美國將循過去先例,在台灣總統選舉後邀請前資深官員以私人身分訪台。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Stephen J. Hadley)。(圖/達志/美聯社)AIT指出,美方代表團將於明(15日)與台灣各政界領袖會面,傳遞美國人民恭賀台灣順利完成選舉,與表達對台灣維持繁榮、持續成長支持,及重申美方長久以來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切。對於美國前資深官員的慣例性訪台,外交部表示,若有進一步資訊將再提供,也規畫在適當時間發表新聞稿對外界說明。此外,美國眾議院院議長強生(James Johnson)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確定勝選後,在推特(X)祝賀並預告將在5月派代表團赴台參加就職典禮。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被媒體問及對台灣大選結果看法時,僅低調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美國白宮也曾在台灣大選前重申,美國的「1個中國」政策,與《台灣關係法》、美中3個聯合公報和對台6項保證,都沒有任何改變。
注意登機前後常見2大錯誤!專家警告:不要拍機票打卡 「這東西」千萬別丟
在滿心期待出國前,許多人都會做出以下這2種行為,首先是會興奮的拍下機票,並上傳到社群平台分享給好友,又或是會急著丟掉登機證。對此,專家則提醒其實這2種行為除了會讓你損失便利性外,又同時面臨更多風險。據《太陽報》報導,許多人在出國前,最喜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起飛前拍下機票,並將其發佈到網路上,然而,機票上登機證除了有航班號碼和姓名外,其實上面的詳細資訊比想像的還要更多。對此,網路安全顧問公司CynergisTek總裁兼執行長巴羅(Caleb Barlow)指出,駭客只需要姓名、航班預訂號碼和飛行常客編號,就能竊取個資,而這3個資訊登機證上通通有。網路安全公司NordVPN的專家沃門霍芬(Adrianus Warmenhoven)也表示,「即使照片中只能看到機票的條碼,駭客也可以掃描它並找到旅客的全名、預訂號碼、乘客姓名記錄等,有時甚至是聯絡資訊。」霍芬解釋,「駭客隨後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取消旅行者的回程航班,並從他們的支付卡中竊取錢財,甚至竊取他們的身份。」第2個錯誤則是太急著丟掉登機證,因為一些航空公司和飯店會提供出示登機證的折扣和福利。例如,英國航空的旅客可以享受多個品牌的折扣,以及飯店下午茶的折扣或免費雞尾酒。阿聯酋航空也會讓遊客在杜拜的餐廳、水療中心、購物中心以及一些景點享受折扣。
中美關係的重要推手! 回顧季辛吉「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百歲傳奇一生
據中新社報導,美國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季辛吉在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季辛吉一生傳奇,曾於上世紀70年代擔任美國務卿,對美國外交政策影響重大,被美國前總統福特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也為中美關係做出了傑出貢獻。如今,這位眼光犀利、看透世事風雲的「中國人民老朋友」,走完了傳奇一生。從學術界到政界,一炮而紅季辛吉1923年生於德國,為猶太人後裔,1938年因不堪納粹對猶太人迫害,全家遷居英國,同年轉到美國,1943年加入美國國籍。二戰期間,季辛吉曾在美國陸軍中服役,戰後在哈佛大學攻讀政治學,1952年季辛吉獲文學碩士,195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步入政壇之前,季辛吉專注於學術,他曾任哈佛大學國防研究班執行主任、防務研究計劃主任、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負責人等要職,經驗豐富。在1957年出版的《核武器與對外政策》中,季辛吉首次提出了有限戰爭的理論,從而使他在學術界和對外政策研究領域一炮而紅。在1968年的總統競選中,季辛吉曾擔任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顧問,但是後來尼克森卻戰勝了洛克菲勒,並最終贏得了大選。競選中,尼克森看中了季辛吉的外交才能,他決定聘請季辛吉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就這樣,1969年1月,季辛吉離開哈佛校園到華盛頓走馬上任,實現了由學術界到政界的轉變。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重磅人物從政之後,在1969到1974年,季辛吉任總統尼克森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這期間,1973年9月22日,時年50歲的季辛吉正式就任美國國務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原籍非美國人的國務卿,和第一個兼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國務卿。在尼克森和福特總統任職期間,季辛吉一直擔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要職,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具有重大影響力。在任職期間,他推行「均勢外交」,對當時的蘇聯實行緩和政策;並在中東問題上始創「穿梭外交」。在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期間,季辛吉於1971年7月9日秘密訪華,為中美建立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礎。1972年2月,季辛吉陪同尼克森總統訪華。季辛吉還是結束越戰談判中的美方主要人物。1973年1月,他在巴黎完成了結束越南戰爭的談判。1977年,季辛吉退出政府任職,當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福特授予季辛吉總統自由勳章,並稱贊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此後,季辛吉還在喬治城大學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國廣播公司顧問、大通曼哈頓銀行國際諮詢委員會主席、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分析員、美國—中國協會主席等職。「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普通中國民眾當中,提起美國政治人物,季辛吉是一個具有高認知度的名字。這位與中國打了40多年交道的「中國通」,被譽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7月9日,作為美國總統尼克森特使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季辛吉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執行代號為「波羅一號」的秘密訪問。當時,由於此次訪問全程保密,季辛吉悄悄從巴基斯坦伊斯蘭堡轉道北京。在北京,停留了不到48小時的季辛吉與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等展開會談。這次秘密會談,奠定了中美兩國進一步交流溝通的基礎。1972年2月21日,季辛吉陪同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迎來標誌性的重大時刻。季辛吉曾表示,第一次訪問中國後,他此後已有100多次踏上這片土地,「每次都會有新的收穫」。多年來,季辛吉關注中國,自稱專長是「認識中國的每一代領導人」,並對「中國思想和中國人民有濃厚的興趣」。正是基於這種瞭解,他重視美中經貿關係的積極作用。熟悉中國的季辛吉,在88歲高齡時出版了《論中國》一書,試圖從歷史的角度理解中國,包括理解美中經貿交往的漫長歷史。季辛吉不止一次強調,美中合作對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至關重要。他表示,「期待美中兩國都確認共同致力於建設一個和平與繁榮的世界秩序」,雙方應把友好與合作作為共同目標,並為此做出不懈努力。季辛吉在美國外交史上佔據了一個重要位置,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更是中美關係一路走來的歷史見證者。如今,這位老人走完了他將近百年的風雨人生,從此,外交界又少了一位傳奇人物。一個時代,也隨他的離去而逐漸遠行。
印度又想暗殺美籍「錫克教領袖」! 緝毒局特工臥底「諜對諜」活捉幕後黑手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今年9月才指控印度政府官員,涉嫌在6月18日派遣特工,暗殺2015年正式成為加拿大公民的錫克教領袖、卡利斯坦分離主義者尼賈爾(Hardeep Singh Nijjar)。如今美國檢方又在美東時間29日指控1名印度政府官員,密謀以1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12.4萬元)的價格,買兇殺害另1位在紐約的卡利斯坦分離主義領袖、美國公民潘努(Gurpatwant Singh Pannun),而且新證據更顯示該名官員便是尼賈爾之死的幕後黑手。綜合《美聯社》、《印度時報》、《印度教徒報》的報導,美國紐約曼哈頓首席聯邦檢察官威廉姆斯(Damian Williams)於美東時間29日公布起訴書,指控1名來自印度政府的官員,密謀以10萬美元的價格,招聘1位國際毒品走私犯,暗殺定居在美國紐約的潘努。不過美國緝毒局(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DEA)隨後便安排了1名臥底特工假扮殺手,設局實施誘捕。據悉,該份起訴書並沒有透露上述印度政府官員的真實身分,僅描述其為代號「CC-1」、負責「安全管理」及「情報」領域的「高階校級官員」,且據說以前曾待過印度最大的武警部隊「中央後備警察部隊」(Central Reserve Police Force,CRPF)。起訴書還指控另一名52歲的印度公民古普塔(Nikhil Gupta)涉嫌犯下僱傭謀殺罪和共謀僱傭謀殺罪,這些指控最高可判處20年監禁。起訴書指出,古普塔當時聯繫了1名犯罪同夥,要求他協助尋找1位殺手來執行暗殺計畫,但那名犯罪同夥實際上卻是DEA的眼線,而該名眼線後來也介紹了1名暗地裡其實是DEA特工的殺手給古普塔認識。起訴書續稱,「CC-1」在今年6月向古普塔提供了潘努的住家地址、電話號碼、日常生活習慣等種種細節,還包括了監控照片,隨後古普塔又將這些情報轉交給假扮成殺手的DEA特工,並要求他「儘快實施刺殺計畫」,同時還警告別在美國、印度高層官員會晤的期間展開行動。更扯的是,尼賈爾6月18日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溫哥華遭2名蒙面歹徒槍殺後的隔天,古普塔便向臥底的DEA特工表示,「尼賈爾也是目標之一」、「我們有很多暗殺目標」,他還補充,因為尼賈爾被殺了,所以在紐約刺殺潘努的行動「無需再等!」強調「殺死他就是現在的首要任務」。檢方也合理懷疑,古普塔及上述的「CC-1」,應該就是刺殺尼賈爾的幕後黑手。華府1名不願具名的高級官員也聲稱,白宮早在今年7月底便首次意識到新德里當局試圖殺害潘努的陰謀。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還為此會晤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Kumar Doval),強調印度需要調查、追究相關人士的責任,同時還要求對方必須保證,不會再引發類似的事件,否則可能會永久地損害美印2國之間建立的信任。匿名官員續稱,拜登隨後更要求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J. Burns)前往印度,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容忍此類暗殺活動,且希望印度政府能夠追究相關責任。拜登接著在9月於新德里舉辦的20國集團峰會上,也開宗明義地向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表達不滿。檢察官威廉姆斯事後在聲明中指出:「我們不會容許美國本土出現暗殺美國公民的行為,同時也會做好準備,隨時調查、起訴和挫敗任何試圖在國內外傷害和打壓美國公民的人。」不過,有鑑於拜登政府高度重視與新德里的關係,並試圖透過印度抗衡中國在印太及其他地區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因此也讓本案變得極其敏感,白宮對此也拒絕就古普塔的相關指控發表評論,僅表示政府官員迅速採取了行動。錫克教徒為尼賈爾的死發起示威。(圖/達志/美聯社)對此,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奇(Arindam Bagchi)也在29日的聲明中指出,「印度嚴肅看待美方發布的訊息,因為它們嚴重侵犯了我們的國家安全利益,相關部門已在研究此類議題。」他還補充,新德里將根據調查委員會的結果採取必要的後續行動,但巴格奇並未明確點名哪個機構或官員將領導相關調查。回顧歷史,錫克教(Sikhism)是印度次大陸的一神教,15世紀末發源自旁遮普地區。其在1799年至1849年間,曾在該地區建立過錫克帝國(Sikh Empire),然而該帝國最終在1849年第二次英國錫克戰爭結束後解體。1947年印巴分治後,印度錫克教徒掀起了卡利斯坦運動(Khalistan),試圖重新建立一個名為卡利斯坦的錫克人主權國家,因此被新德里當局視為恐怖份子。一直到1984年6月印度政府發動藍星行動後,錫克教民兵武裝才遭到瓦解。現今大部分錫克教徒都居住在印度的旁遮普邦(Punjab),而加拿大則是旁遮普邦以外最大的錫克教僑民所在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僑民支持卡利斯坦運動和分離主義,而尼賈爾和潘努就是其中2位著名的領袖。
快訊/均勢理論大師逝世! 前國務卿季辛吉享嵩壽100歲
美國猶太裔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個人官方網站證實,季辛吉於美東時間29日於康乃狄克州的住家中逝世,享嵩壽100歲。國際關係中的現實主義(Realism)均勢理論(Balance of power)大師季辛吉,於1970年代先後在美國2位共和黨籍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和福特(Gerald Ford)任內擔任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是中美關係破冰,以及華府「聯中制蘇」戰略的關鍵人物。季辛吉被公認為國際關係學中現實主義權力平衡的大師級人物,其理論主要聚焦在冷戰時期美蘇2強對抗的國際環境下,如何運用國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聯盟,對抗來自蘇聯的壓力;即在美國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聯合各種力量遏制蘇聯的強勢狀態,從而達到兩極力量的相對的平衡。 季辛吉一生獲獎無數,他在1945年被美國陸軍授予銅星勳章, 後來又與越南政治家黎德壽一同在1973年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同年還被美國蓋洛普民調列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已經百歲高齡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也曾在今年7月20日,以私人身份最後一次出訪中國,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習近平在會中強調:「中國人重情講義,我們不會忘記老朋友,不會忘記你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增進中美兩國人民友誼作出的歷史性貢獻……如今中美兩國又一次處於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需要雙方再一次作出選擇……希望你和美國有識之士繼續為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確軌道發揮建設性作用。」回顧2018年川普政府下的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當時95歲的季辛吉曾在會中示警,中國崛起是政策和歷史的必然,中美兩國在維持權力平衡上都有審視的必要,不計代價阻止大國間的直接對抗是世界運轉的底線,一個兩大強權對抗的世界不會讓人類得利,只會迎來全世界皆輸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