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地斯山
」 秘魯可愛天竺鼠變佳餚! 秘魯歡慶基改品種問世20年 「這樣料理最對味」
許多小朋友喜愛飼養的寵物天竺鼠,在南美洲的秘魯可是拿來製作成佳餚,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五,還是秘魯的「國家天竺鼠日」,2024年的10月,當地正在歡慶基因改造的天竺鼠品種問世20年紀念,比起一般的天竺鼠,需要花上160天才能長到1公斤,這款基因改造天竺鼠只要約56天就可長到好壯壯,此外這款天竺鼠還有個相當特殊的稱號。可愛寵物天竺鼠被祕魯人當做佳餚。(圖/達志/美聯社)胖嘟嘟的天竺鼠,可愛模樣可是許多大小朋友都喜歡死養的寵物,不過這種小動物在南美國家祕魯,可是好吃的一款佳餚,從外電照片可見,天竺鼠就像一般肉品,被放到熱油鍋裡,整隻炸得酥脆,看在外國遊客眼裡相當殘忍,不過當地民眾卻是習以為常,直呼美味。可愛寵物天竺鼠被祕魯人當做佳餚。(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外媒報導,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五是當地的「國家天竺鼠日」,據祕魯官方統計,境內大約飼養約2500萬隻食用天竺鼠。巧的是,今年10 月正好是當地基因改造的天竺鼠品種問世20年紀念,當地人稱這款天竺鼠為「cuy」,發音近似台語「鬼」,這款基因改造的天竺鼠,平均56天就能長胖到1公斤,比起一般的天竺鼠約花上160天來得還快。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五是當地的「國家天竺鼠日」。(圖/達志/美聯社)據了解,秘魯人每逢節慶一定要吃的大餐正是天竺鼠,是印加原住民的傳統食物,據《美聯社》指出,天竺鼠原產安地斯山脈,祕魯、玻利維亞、厄瓜多和哥倫比亞等印加古國影響的國家,都會飼養食用天竺鼠。秘魯人每逢節慶一定要吃的大餐正是天竺鼠。(圖/達志/美聯社)在祕魯,有天竺鼠市場由專人飼養販賣,號稱零膽固醇,國內市場供不應求,秘魯人吃天竺鼠他們不切,直接半隻或是整隻拿來炸,可以看到牙齒、腳,整隻真的是很清楚,而且他們不是用刀叉,要直接用手掰開來吃,天竺鼠大餐甚至已經外銷到歐美國家,促部過對台灣民眾來說,依舊難以想像寵物居然會變成盤中菜餚。今年10 月正好是當地基因改造的天竺鼠品種問世20年紀念。(圖/翻攝自X)
穿越秘魯安地斯山脈發生意外 巴士墜落山崖釀24死13傷
秘魯安地斯山脈的阿亞庫喬(Ayacucho)近期發生一起死亡車禍事件,一輛巴士在穿越山脈的過程中發生意外,整輛巴士墜落山崖,至少造成24人死亡,另外還有13人受傷。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指出,整起意外發生於16日,當時一輛載有40人、從秘魯首都利馬開往阿雅庫喬的巴士,在過程中因不明原因,突然衝出既定路線,整台車墜落至200公尺深的山崖。秘魯內政部後續也在社群網站上發文,表示目前已經緊急派遣救援隊抵達現場,救援隊成員也成功在第一時間救出13名受傷的旅客,同時也確定現場至少24人死亡。秘魯公路保護部門負責人瓦爾德拉馬(Jhonny Rolando Valderrama)也表示,目前救援行動仍在持續中。報導中也提到,目前雖尚不知曉車禍發生的原因,但秘魯官方資料顯示,秘魯在2023年發生超過8.7萬起車禍,造成超過3130人死亡,當中有70%車禍原因是人為因素導致,像是司機的疲勞駕駛釀禍。而祕魯的山區巴士過往也曾多次發生意外,2023年9月時,阿亞庫喬地區西北部的瓦卡維利卡(Huancavelica)附近,一輛巴士在偏離山路後墜落,造成24人喪生。
全球唯一帶有清酒香氣的葡萄酒 「銀之雫」系列一次登台
談到新世界葡萄酒,智利當屬最知名產國之一,來自智利瑪帝酒莊的「銀之雫葡萄酒」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使用清酒酵母發酵的葡萄酒,而且這系列酒款的獨特風韻更獲得知名葡萄酒漫畫《神之雫》作者青睞,親自為酒款命名及設計酒標。日前酒莊莊主兼首席釀酒師巴斯卡.瑪帝(Pascal Marty)受台灣總代理商黑松公司邀約來台,揭密「銀之雫」最大亮點,也為台灣酒饕介紹微醺新選。智利瑪帝酒莊首席釀酒師巴斯卡.瑪帝日前受邀訪台,向台灣酒饕介紹銀之雫葡萄酒系列。(圖/黑松提供)釀酒功力與經驗深厚的瑪帝曾任職於法國知名酒莊集團多年,並推動OPUS ONE、ALMAVIVA等知名酒款,他表示「Goutte D’Argent 銀之雫」是其釀造生涯中的獨特之作,且身為「日本清酒釀造協會」唯一的外國成員,獲得協會同意將清酒酵母運用在葡萄酒釀製上,是世界上唯一使用清酒酵母釀製的葡萄酒,獨特的吟釀香氣展現有別於一般葡萄酒的雅致風味;說起「銀之雫」的命名由來,瑪帝提到當時他將新酒寄給《神之雫》漫畫作者亞樹直姊弟品酩,有幸獲得他們為這系列親自命名,因入喉後感受到如銀鈴般純淨與清脆,故以「銀」起名;而「雫」則是日文的水滴之意,用來形容帶有大吟釀香氣的酒滴滴落時的優雅風味。酒精濃度13.5%的「銀之雫白蘇維翁」深受日本女性喜愛。(圖/黑松提供)結合智利、日本與法國元素的「銀之雫」,酒標由知名葡萄酒漫畫《神之雫》作者亞樹直姊弟親自設計。(圖/黑松提供)目前「銀之雫」全系列共有三款葡萄酒—「銀之雫白蘇維翁」、「銀之雫莎當妮」、「銀之雫黑皮諾」。其中「銀之雫白蘇維翁」具有酸度適中的綿密酒質,圓潤風韻中蘊含柑橘與烤麵包香氣,在口中達成完美平衡;「銀之雫莎當妮」為不過桶的夏布利風格,經長時間低溫發酵,入喉富有迷人的中高酸度,尾韻縈繞著大吟釀般的稻花香氣,深邃又不失滑順;而作為系列中唯一的紅酒,「銀之雫黑皮諾」純淨輕盈的酒體呈現紅寶石色澤,單寧細緻又融合些許礦物風味,在新鮮果香中點綴花崗岩與皮革香氣,餘韻悠遠綿長。其中「銀之雫白蘇維翁」更連續兩年榮獲日本女性葡萄酒大獎「櫻花賞」的肯定,關鍵在於嚴選來自智利少見的冷涼產區─利達山谷手工採摘的葡萄,加入日本清酒7號酵母,融合智利風土、法國釀酒技術與日本傳統文化於一體。不只風味出眾,「銀之雫」的酒標同樣由日本葡萄酒漫畫《神之雫》作者亞樹直姊弟親自設計,金屬水滴狀圖樣藏著日文「雫」字;酒標上方不規則的稜線,則以智利安地斯山脈的山脊輪廓描繪,左右兩側折線為臨海、靠山的國界,象徵「銀之雫」原產地;下方以法文寫上Goutte D’Argent,也就是「銀之雫」之意,表現出酒款結合了法國、智利及日本為一體的特色。「銀之雫葡萄酒」系列即日起於全台特約菸酒專賣店限定販售,更多詳情可關注「黑松酒聚」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ySongWineSake)。「Black Bottle黑瓶蘇格蘭威士忌」除了純飲外,亦可加冰、做High Ball或調酒。(建議售價720元,圖/Black Bottle提供)除了葡萄酒新選擇,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流傳至今的「Black Bottle黑瓶蘇格蘭威士忌」,調和魅力持續累積進化,以精純工藝打造出均衡花香、桶香、煙燻味與甜感,除了純飲,也適合加冰塊、蘇打水或製成各式調飲。1879年,來自蘇格蘭東北部的葛拉漢Graham三兄弟以大膽的調和方式創造出「Black Bottle黑瓶」,他們嘗試把多種穀物與單一麥芽威士忌按神秘比例混合封釀於大火烘烤過的橡木桶中,獲得市場肯定。儘管品牌幾經易主,但「Black Bottle黑瓶」打破常規、充滿個性的風味仍能滿足不同世代。如今的配方仍受1879年葛拉漢兄弟的混釀調和配方所啟發,調酒師調和出煙燻味均衡、花果香馥郁的酒體後,裝入重度火烤過的初次橡木桶中陳釀,深金色酒液散發出烈焰烘烤橡木桶帶來的木質焦香,入口能感受到溫潤的焦糖氣息,並有太妃糖、海鹽與柴火燃燒後的餘韻。即日起於全台量販愛買、大潤發、家樂福等通路可選購。更多資訊可見粉絲專頁(https://reurl.cc/8vlMg4)。※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全球暖化危機!秘魯安地斯山脈冰川快速消融 水資源儲備恐不保
全球暖化危機之下,冰川融解速度之快,引發各國政府警惕,南美洲的秘魯則在22日宣布,過去58年來境內有56.22%的冰川已經消融,這意味著該國已經失去了一半以上的水資源儲備。熱帶冰川恐怕要成絕響,擁有全球最多熱帶冰川的秘魯因暖化,在58年內失去了近56%的冰川。(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美聯社和法新社》等外媒引述祕魯國家冰川與生態系統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 of Glacier and Ecosystem Research)的報告,根據最新測量結果,自1962年以來,秘魯冰川已經消退了1348平方公里,在過去58年的時間裡,秘魯記錄到冰川覆蓋率已經消失了56.22%,超過一半,光是2016年至2020年間,就有175座冰川消失。這項冰川消融的研究,是在秘魯14個省分的20座冰川山脈進行。秘魯境內有25個省分,研究還使用了到2020年為止的衛星影像,同時指出1962年時,祕魯的冰川覆蓋面積為2399平方公里,但2020年卻剩下1050平方公里,有些山脈的冰川幾乎完全消失,以奇拉山脈(Chila)為例,自1962年以來已經失去了99%的冰川表面。全球暖化讓多國面臨冰川加速融解的危機,包含秘魯。(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另外,報告也指出,帕斯托魯里山(Mount Pastoruri)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覆冰面積已消融50%以上。帕斯托魯里山位於安卡什地區(Ancash region),海拔約5250公尺,是秘魯山地旅遊業重要景點之一。根據生態研究所官員表示,雖然冰川是以冰的形式被當作儲備水,能在乾旱時期提供用水。但全球暖化加劇,氣溫不斷飆高加速冰川消融,也將增加土石崩塌,危害居民安全的風險。另據報導,近2000萬的秘魯人,直接或間接受益於源自冰川的水,不過按照這最新的數據,顯示秘魯已經失去了一半以上的水資源儲備,該國環境部長魯伊斯(Albina Ruiz)表示,雖然最終可能無法阻止冰川消失,但若有採取動作仍可以減緩消失的速度,呼籲政府和民眾減少污染,增加綠化面積,認識到冰川山脈是如何維繫人民的生命。全球暖化讓多國面臨冰川加速融解的危機,包含秘魯。(圖/翻攝自推特)
登山遇少女埋冰雪中 竟是「500年前木乃伊」…專家驚:像活著一樣
以為遇到剛罹難的往生者,竟是500年前的印加木乃伊。考古團隊在阿根廷境內安地斯山發現被冰雪覆蓋的少女,由於遺體保存異常完好,一度以為少女在幾週前離世,直到觀察女孩身上衣物及一旁物品,才驚覺她是來自印加時代的木乃伊。據《鏡報》報導,美國人類學家萊因哈德(Johan Reinhard)回憶1995年在2萬英呎(約8230公尺)高山發現被埋在地下的少女時,團員們都以為目擊山難現場,少女包裹著毯子並以坐姿離世,加上遺體狀態極為良好,皮膚甚至還有彈性,看起來像還活著一樣,初判少女約在幾週到幾個月前死亡。專家重現少女生前的樣貌。(圖/達志/美聯社)但團隊很快察覺,少女身上的毯子擁有印加傳統元素,身旁還有4到5歲的小男孩、小女孩,加上他們身處印加帝國的勢力範圍,驚覺少女與幼童很可能是印加時代遺留的木乃伊。拜新科技所賜,研究團隊在少女出土28年後,利用斷層掃描及3D技術重現她生前樣貌與釐清死因。少女及幼童的頭髮都驗出古柯鹼,其中又以年約13到15歲的少女劑量最高,體內也有高濃度酒精反應,推測女孩離世前幾個月都在食用古柯葉,而古柯葉在印加擁有崇高地位,除了宗教儀式,僅限印加社會菁英使用。此外,團隊在少女頭骨發現一道約5公分裂縫,這個重擊直接導致少女死亡,傷害可能來自棍棒或印加武器。團隊綜合研判,少女可能是為祈求豐收或阻止天災,獻給神明的活祭品,死後因嚴寒冰封環境,使遺體保存相當完好。
印加500年前陪葬品3D重現 少女五官驚豔疑死於祭神儀式
10月24日在祕魯南部大城阿雷基帕(Arequipa)一名少女的塑像被揭幕。該名少女的原型是一具1995年出土的木乃伊,現今科學家利用3D技術還原,將這位年約14、15歲的少女容貌重建,她身著彩色傳統服飾、頭巾、胸前別著飾品,一雙大眼凝視遠方,栩栩如生的塑像讓人讚嘆不已。1995年考古學家在安帕托火山頂附近出土這具少女木乃伊,獲得許多人關注。(圖/美聯社)該具木乃伊於1995年在安帕托火山頂附近的印加時代的陪葬品中被人發現,當時身旁還有其他陪葬品,據信已有500年歷史,來自秘魯和波蘭的科學家木乃伊進行了數位掃描,發現這具木乃伊頭上有重擊的痕跡。科學家原先以為是侵略者所致,但根據歷史,印加人原先統治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海和安地斯山脈大片土地,直至1532年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國才慘被滅亡,而少女早在西班牙人入侵時就已死亡,故科學家判斷她並非死於侵略者,而是因為當時居民祈求上天停止某種自然災害,因此舉辦祭神儀式讓她犧牲成為祭品。考古學家根據出土的地點為少女取名「安帕托女士」(Lady of Ampato)或「胡安妮塔」(Juanita),這座少女塑像從臉部的表情到身上的服裝,通通都是科學家利用3D技術重建還原的,考古學家約翰萊因哈德(Johan Reinhard)表示這次重建工作令人注目,因為這具木乃伊的臉原先被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沒有被妥善的保存,「這是以一種宏偉的方式完成的。」
神秘事件多!13號星期五詭異歷史巧合 是真是假信不信由你
好巧不巧今天正是俗稱的「13日黑色星期五」,說到這裡不少人可能會聯想到恐怖電影《13號星期五》(Friday the 13th),在西方,數字13一直以來就代表著不吉利,而星期五也是一樣,若兩者碰在一起就更加讓人驚恐,除此之外,歷史上也有不少黑色星期五發生重大災難!「黑色星期五」(13號星期五)被西方視為相當不吉利的日子。(圖/翻攝自每日星報網頁)根據《每日星報》報導,關於13號星期五有許多說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來自《聖經》中的最後晚餐,相傳當天耶穌被門徒猶大出賣,而猶大恰巧也是最後的晚餐中第13位客人,另外,美國80年代末電視劇《13號星期五》,以及同個年代就有的電影《13號星期五》更是不斷被翻拍,由此可見,這個迷信對西方人來說有多深,而歷史上許多個黑色星期五還真發生不少大事,以下就是發生在13日黑色星期五的歷史事件澳洲維多利亞黑色星期五森林大火1939年1月13日黑色星期五,澳洲一場森林大火造成71人死亡,57.5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成焦黑,成為當地史上第三起最致命的事件,這場大火燒了兩天,大火產生的灰燼非常濃烈,甚至飄到了紐西蘭。英國白金漢宮在二戰期間遭到轟炸1940年9月13日,二戰期間德國轟炸白金漢宮,在爆炸發生時,雖然對英國帶來創傷,但已逝世的伊麗莎白女王當時僅表示,「很高興我們遭到轟炸。現在我可以親自看到東區景觀」。瑞典航班DC-3失聯1952年6月13日瑞典航班在波羅的海上空飛行時失蹤,40年來,瑞典政府堅稱,這架飛機是進行例行訓練,不過據《國家地理雜誌》報導,90年代,機組人員實際上對前蘇聯監控,儘管瑞典在冷戰期間維持中立,而前蘇聯一名飛行員告訴瑞典外交官,是自己將飛機擊落。波拉氣旋襲擊孟加拉1970年11月13日的熱帶氣旋波拉(Bhola Cyclone)肆虐孟加拉灣,這場致命的風暴,死亡人數估計在15萬至55萬人之間。波拉氣旋甚至被認為是促成孟加拉獨立的原因之一,當時,孟加拉還被稱為東巴基斯坦,由於不滿巴基斯坦對救援工作的不善處置,導致孟加拉人努力爭取獨立。烏拉圭空軍571號班機空難1972年10月13日,烏拉圭空軍571號飛往安地斯山脈時墜入智利,在墜機事件發生後的幾天內,躲在飛機機身內的倖存者淪落到吃掉死去乘客的屍體。這次救援工作在事故發生後10天就被中止了,但72天後兩名男子才被智利空軍救援隊救出並告知,還有其他16人受困,此事件後來被改編為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美國嘻哈歌手圖帕克被謀殺圖帕克(Tupac)是一位非裔美國西岸嘻哈音樂人、詩人和演員,他的謀殺案是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懸案之一。1996年9月7日,圖帕克在拉斯維加斯被人連開4槍,6天後因呼吸道及心臟衰竭,不治身亡,得年25歲。歌詩達協和號在義大利海岸沉船歌詩達協和號觸礁事故(Costa Concordia disaster)發生於2012年1月13日,歌詩達協和號為知名沈船鐵達尼號的2倍,因為觸礁沉沒,當時4232名乘客中,有32人死亡,來自台灣的11人觀光團和2名自由行乘客則平安返台,船長則被判過失殺人罪。儘管許多科學家都將「13日星期五」的禁忌斥為無稽之談,但仍有許多西方人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害怕13日星期五的到來。
8歲男童想擁有蜘蛛人能力「故意被黑寡婦咬」 下場是毒發痙攣急送醫
玻利維亞一名8歲男童因為想要得到和蜘蛛人一樣的超能力,竟然故意被黑寡婦咬傷,以為能藉此擁有超能力,但這名男童超級英雄當不成,身體反而出現劇烈疼痛和嚴重肌肉收縮,差點送命。男童故意給黑寡婦蜘蛛咬傷。(圖/翻攝自臉書)從網路照片可見,這名男童手上出現被蜘蛛「狠咬後」的傷口,根據《Reporte Indigo》等外媒報導,這名來自安地斯山脈地區的8歲男童在河邊玩耍時,發現一隻黑寡婦,因為他很喜歡蜘蛛人,居然將蜘蛛放在手背上,並刺激蜘蛛,導致蜘蛛咬他。這名男童被咬後將蜘蛛放在容器內帶回家,經過2、3個小時,男童突然出現不適,像是劇烈疼痛和痙攣,父母發現男童狀況並詢問,但他卻不願意說出身體不適原因,在父母堅持之下,男童才坦承是被蜘蛛咬傷,並展示了容器中的蜘蛛,家人於是立即帶孩子到醫院治療。醫院事後替男童注射血清半小時後,男童的狀況才穩定下來,被問及自願被蜘蛛咬傷的原因時,男童表示想要當蜘蛛人;母親則透露,男童是蜘蛛人的粉絲,並且十分喜歡看電影,而男童目前已經出院。根據專家表示,雖然被黑寡婦蜘蛛咬到致死的情況很少,但若沒有及時就醫的,仍有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呼籲家長要多注意孩童情況。男童故意給黑寡婦蜘蛛咬傷險喪命。(圖/翻攝自臉書)
史上最大天災再度來襲?5300公尺火山「可能噴發」 哥倫比亞當局下令民眾撤離
目前有消息指出,由於境內的哥倫比亞安地斯山脈(Colombian Andes)魯伊斯火山(Nevado del Ruiz Volcano)有即將噴發的跡象,哥倫比亞當局下令火山口附近15公里的城鎮居民盡速撤離。根據《法新社》報導指出,哥倫比亞災害風險管理辦公室表示,由於境內的魯伊斯火山有噴發的跡象,因此目前已經下令距離主要火山口15公里內的城鎮民眾急忙疏散。與此同時,哥倫比亞礦業部也在聲明中提到「近日探測到的地震活動有明顯的增加」,哥倫比亞地質服務部門也針對火山爆發一事表示「火山有可能在幾日至幾周內爆發」。報導中指出,魯伊斯火山高度5300公尺,是隸屬於哥倫比亞西部環太平洋火山帶(Ring of Fire)其中的火山,這條火山帶環繞太平洋盆地,過往就多次發生地震與火山爆發。而魯伊斯火山距離上次大爆發則是在1985年11月13日,在此之前火山已經休眠數十年之久。在1985年的火山爆發中,熱度融化了山頂的積雪,火山岩間與泥流順著河谷往下衝,一處名為亞美洛(Armero)的小鎮被火山岩漿掩埋,當時造成全村5萬人中過半人數罹難,這也是哥倫比亞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跌落5000公尺高山 20歲女登山客「失蹤42年」被找到已成木乃伊
終於能回家了。國外一名20歲女登山客與親友攀登安地斯山脈時,因不慎從海拔5千公尺高山的冰面滑落,就此失蹤長達42年,還因此成為當地的另類傳說,她的遺體上月底被發現時雖呈現木乃伊狀態,但已讓搜尋多年的親友終於落下心中大石。據《鏡報》報導,當時年僅20歲的「派蒂」(Patty)瑪莎(MartaEmilia Altamirano)與親姊妹柯琳娜(Corina)、資深登山者塞爾吉奧(Sergio Bossini)於1981年3月23日共同攀登阿根廷段的安地斯山脈,卻在行程第3天晚間單獨勘查海拔5千多公尺高山周邊環境時,不慎從冰面滑落失蹤,另兩人搜索一整夜未果後,終於在隔天早上於失蹤處數百公尺下方發現死亡的派蒂。然而,兩人受限天氣及地形只能先向最近哨所通報,並花了1天時間才抵達,但等當局組建的搜救隊到達回報地點時,遺體已被厚雪覆蓋而不知所蹤,隔年與之後幾次的搜索均以失敗告終。多年來派蒂的親人雖不放棄希望,但都無法找到遺體,讓派蒂父親因此含恨而終,這件登山悲劇多年來也一直是當地巴雷阿爾(Barreal)山村的傳說。直到42年後的1月28日,有登山者在Cordillera de la Ramada山脈最高峰和安第斯山脈第8高峰 Cerro Mercedario附近發現一具木乃伊,才終於讓派蒂有機會與親人團聚,儘管一度被誤認是2002年失蹤的德國登山者,但很快就被判定為年輕女性並大致確認身分。消息曝光後,曾參加搜索而與派蒂家人熟識的登山者轉述,她的家人正考慮飛到當地認屍,「但我擔心她們的情緒狀態」,而派蒂的驗屍結果則尚未公布。
《高原上的家屋》代表玻利維亞闖奧斯卡 演員扛40公斤駱馬吃苦頭
新銳導演亞歷杭德羅洛艾薩格里希(Alejandro Loayza Grisi)推出處女作《高原上的家屋》,全片在鄰近「天空之鏡」烏尤尼鹽沼的小村莊中拍攝,探討居住在安地斯山區,遭遇乾旱缺水的居民們面對棄留家園的議題,將代表南美洲的「玻利維亞」角逐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當地居民由玻利維亞的原住民族「克丘亞人」所組成,幾乎家家都飼有成群的「駱馬(Llama)」。特別的是,這些駱馬的耳朵上都綁著鮮艷顏色的耳飾,讓每位看完電影的觀眾皆留下深刻印象。導演亞歷杭德羅洛艾薩格里希就稱讚駱馬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只要帶著牠們做過兩三次動作,駱馬竟然就知道如何搭配情境「演戲」。不過在劇中一場駱馬病倒的戲卻也讓飾演孫子的演員「桑托斯喬克(Santos Choque)」吃足了苦頭。在戲裡他必須扛著病倒的駱馬徒步回家,原本導演希望能夠使用玩偶等相似的物品代替,不過桑托斯堅持要親自扛著駱馬上陣,就這樣扛著重達 3、40 公斤的駱馬拍了好幾場戲,最終導演也對呈現出來的效果非常滿意。當地居民飼養的駱馬耳朵上都綁著鮮豔的耳飾。(圖/佳映提供)《高原上的家屋》今年初於日舞影展亮相後便好評不斷,不只抱回了最大獎,更陸續在日本、中國等世界各地的影展上獲得獎項及好評。該片也曾入選今年「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擔任初選評審的《我的兒子是死刑犯》金馬獎提名導演李家驊大讚此片是「全世界都應該看見的影像詩」。演員桑托斯喬克親自扛著重達 40 公斤的駱馬拍攝。(圖/佳映提供)《高原上的家屋》描述玻利維亞的高原上大旱未解,老夫妻安住一方家屋不以為苦。天剛亮,老爺爺便趕著駱馬出門放牧,老奶奶則是遠道打水,備妥一日餐食。兩人相伴、勤懇度日,眼裡盡是無須言語的情意。某天,住在城裡的孫子來訪,殷殷苦勸兩老搬離這一片荒蕪之地。老爺爺堅持留守,老奶奶左右為難。在下一場雨來臨之前,乾涸的靈魂能否找到回家的路,電影現正熱映中。
素人夫妻攜手半世紀高原曬恩愛 主演電影闖關奧斯卡
新銳導演亞歷杭德羅洛艾薩格里希(Alejandro Loayza Grisi)在處女作《高原上的家屋》中深入安地斯山區,透過一對「克丘亞」原住民老夫妻的日常生活,深探當地居民因氣候變遷面臨家園棄留的議題,該片也將代表玻利維亞角逐競逐 2023 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選角過程中導演跑遍玻利維亞山區,在靠近「天空之鏡」烏尤尼鹽湖的城鎮中發掘到素人老夫妻路易莎奎斯佩(Luisa Quispe)和荷西卡爾奇納(José Calcina)。導演表示在劇組駕車經過他們的家門時,被站在門口的老奶奶所吸引,緊急停車前去攀談。起初他們對於演出電影毫無興趣,但經過導演的三顧茅廬以及兩老的姪子從旁遊說下,終於說動他們主演電影。導演透露老夫妻在戲外的互動比在電影中還要甜蜜好幾倍。(圖/佳映娛樂提供)由於老夫妻完全沒有演出經驗,導演找來表演指導讓他們在兩個月的時間內透過喊叫、即興演出、角色扮演和身體遊戲等方式進行排練,同時也有在片中飾演愛孫的專業演員桑托斯喬克(Santos Choque)加入引導。不過導演也透露,兩老在片中令人羨煞的深情款款,都是他們在生活中的真實樣貌,且在戲外的互動更是甜蜜上好幾倍。《高原上的家屋》描述玻利維亞的高原上大旱未解,攜手半世紀的老夫妻安住一方家屋不以為苦。天剛亮老爺爺便趕著駱馬出門放牧,老奶奶則是遠道打水,備妥一日餐食。兩人相伴、勤懇度日,眼裡盡是無須言語的情意。某天,住在城裡的孫子來訪,殷殷苦勸兩老搬離這一片荒蕪之地。老爺爺堅持留守,老奶奶左右為難。在下一場雨來臨之前,乾涸的靈魂能否找到回家的路。《高原上的家屋》將於12月16日在台上映。
謝忻酒後爬山高山症發作 倒在浴缸臉發紫險出事
謝忻日前上中天《小明星大跟班》暢聊「一出國就闖禍!旅遊驚魂記想起來都害怕!」主題,她曾到約旦旅遊,因不熟悉當地習俗差點鬧出人命:「我一去就發現飯店外都有鐵門很奇怪,當下也沒多想,突然有一天,隔壁鄰居在狂歡,吵到凌晨還有煙火聲,我受不了就把鐵門拉起來,語氣蠻不開心的說可不可以降低音量。」原來「對空鳴槍」是當地人的慶祝方式,但危險行為也導致常有民眾被流彈所傷,因此家家戶戶才會加裝鐵門自保。謝忻還曾爬安地斯山時,不幸患了高山症:「到了太開心,喝了祕魯國酒後一路衝到最高點,我興奮對著山大叫,發現有點喘不過氣,回飯店覺得好冷、頭好痛就去泡個澡,後來是根據我室友講的,我進去之後差點走不出來,我倒在浴缸裡臉色發紫。」鬼門關前走一遭,讓謝忻很後悔:「我犯了不該犯的錯,在5千多公尺的地方喝酒又尖叫,因為興奮就需要更多氧氣。」她也強調登山所需的裝備絕不能馬虎:「我貪小便宜不買氧氣筒,想說我運動的人應該用不到,結果就是沒有氧氣筒我才會這樣。」吳宗憲則勸謝忻一定要戒酒:「出外景她也是醉倒在浴缸,妳是多愛喝啊!」◎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ABV主廚團隊精心復刻秘魯傳統菜餚、探尋安地斯印加神秘文化
看遍了綠色、藍色、白色的山,你知道世界上還有彩色的山嗎?想體驗身在海拔2,400公尺山脊上,俯瞰烏魯班巴河谷,並一覽印加文化遺蹟「失落之城」馬丘比丘嗎?讓ABV加勒比海餐酒館帶您前往南美洲西部,這次尋味之旅的目的地---秘魯。品味傳統安地斯印加料理,並挖掘秘魯的神秘文化與國家故事。以石頭建造的美麗城市,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有「印加失落之城」、「天空之城」之稱的馬丘比丘;被安地斯山脈環繞,古老印加帝國首都,城市中的古城更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庫斯科、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且大船可通航的高山湖泊:的的喀喀湖;南美三大奇景之一,不僅聚集上千海鳥翱翔,更有無數海獅、海豹棲息的帕拉卡斯鳥島等,都是每個到秘魯的旅行者不能錯過的絕佳景點。 (圖/ABV加勒比海餐酒館提供)說到秘魯料理就一定要提到雞肉,你知道秘魯是全南美洲最愛雞肉的國家嗎?這道Aguadito de pollo,也被稱為“ Aguadito” ,是秘魯美食中的一種傳統雞湯,由雞肉以及雞內臟、香菜和蔬菜組成。ABV主廚團隊精心復刻,比照傳統,用大塊雞肉和雞心、雞肝和雞胗加上青豆、馬鈴薯、其他蔬菜、大米、香料,燉煮而成這道秘魯雞肉小粥“Aguadito de Pollo” Peruvian Chicken Porridge。在秘魯,食用 aguadito de pollo的部分原因是理論上具有緩解或減輕宿醉之用,也有一種說法是在寒冷的天裡,用來暖身暖胃之用。(圖/ABV加勒比海餐酒館提供)以秘魯特產黃辣椒Ají調味,搭配起司、碎核桃、浸泡過牛奶的吐司與蒜頭熬煮成鮮黃微辣的濃稠醬汁,再與手撕雞肉(Gallina)一同燉煮,最後放上切片水煮蛋與橄欖。簡單、迷人,卻能輕易吸引目光的一道秘魯佳餚:秘式核桃燉雞“Aji de Gallina (Pollo)” Peruvian Chicken in Creamy Walnut Sauce with Yellow Chili,奶香濃郁、香辣帶勁,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好味道。也適合搭配米飯或馬鈴薯一起享用。 炸木薯條佐辣乳酪醬(圖/ABV加勒比海餐酒館提供)層層堆疊,彷如手工蛋糕般精緻的鮪魚馬鈴薯塔“Causa de atún” Classic Peruvian Potato Cake with Tuna,ABV主廚團隊將馬鈴薯煮熟後壓成泥狀,混以秘魯黃辣椒醬Ají Amarillo調味,製作成似漢堡麵包般上下兩層,內餡以鮪魚拌入美乃滋,擺盤前再運用酪梨與刺芹(墨西哥香菜)加以妝點,最後再淋上些許檸檬汁。精緻手法創造的精緻口感,細膩與辛香在口中綻放!秘式檸汁生魚(圖/ABV加勒比海餐酒館提供)以及使用秘魯經典主食木薯製作,搭配獨特羊酪醬口感香辣濃郁!必吃的傳統小食:炸木薯條佐辣味羊酪醬“Yuca frita a la huancaína” Crispy Yuca Fritters with Huancaína Sauce;在秘魯有「湯類之王」的美稱!融合了多種食材的獨特雜燴湯充滿能量、豐盛的秘魯式鮮蝦濃湯“Chupe de camarones” Peruvian Shrimp Chowder等傳統佳餚,現在在ABV就能享用,不用出國也能輕鬆一品印加美饌!
橄欖球員遇空難困雪地72天獲救 50年前倖存者揭死前約定「你可以吃我」
1972年「安第斯空難」的16名倖存者在 50 週年之際重聚,回顧這起重大空難事件,當時,一架載著烏拉圭橄欖球隊、乘載45人的烏拉圭空軍571號班機(Uruguayan Air Force Flight 571),從烏拉圭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飛往智利聖地亞哥(San Diego)參加比賽途中,竟意外於安地斯山脈遇上亂流,最終偏離航線不幸撞山導致機身斷為兩截,令人震驚的是,當時倖存者甚至還爆發「人吃人求生」慘況。冰天雪地之下,倖存者們選擇吃人肉,活著回去。時間回到1972年10月13日,這架載著橄欖球隊的班機,從蒙得維的亞出發前往聖地牙哥參加比賽,並飛越安地斯山脈,未料客機在安地斯山脈因遇上亂流,偏離航線撞山,機身斷為兩截,空難地海拔4千公尺、零下40度,機上總共45人,有12人在事故中或此後不久罹難,另有5人在翌日早上死亡,1人第8天傷重不治傷亡,其餘27人面臨著在高海拔冰凍山區倖存的嚴重困難。活下來的人在之後更經歷了心靈煎熬,由於能分配的糧食很少,雪溶後的水滴也不夠引用,白雪皚皚的山上更不會有天然植物或動物存活,斷糧的他們先啃行李箱上的牛皮、飛機座墊下的稻草,最後逼不得已,痛下永生難忘的決定─「吃人肉」。2個自願者羅伯特和佛南多就帶著「人肉乾」走下山到智利邊境求救倖存者們其實都心知肚明,他們若要活下去就必須吃人肉,所以倖存的27個人,他們將手擱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圓圈,然後立下了一個恐怖協議,「人類社會的規則不再屬於我們,雪山中的規則由大自然決定,我們為了生存必須適應這一規則」,他們看著彼此的眼睛說,「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吃掉我」。對這些橄欖球員們來說,飛行員就是個陌生人,他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啃食,但是吃光了飛行員,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他們鼓起了十足的勇氣去克服內心的懼怕和不捨,流著眼淚一口一口吃下回憶中的他。橄欖球隊員們在空難前的合照。(圖/IMDb)在度過了2個月的煎熬後,救援遲遲沒有抵達,他們心想在原地乾等不是解決辦法,因為惡劣的環境遲早會把倖存者們侵蝕殆盡,所以有2個自願者羅伯特(Roberto Canessa)和佛南多(Fernando Parrado)就帶著「人肉乾」走下山到智利邊境求救,歷經了10天的路程他們終於看到牧羊人的小屋,趕緊報警救回那僅存的同伴,這起空難事件還被翻拍成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這起空難事件還被翻拍成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圖/IMDb)在獲救當下,16個人彼此約好絕對不說出吃人肉的事情,但是在種種調查和輿論之下,有人忍不住道出真相,沒想到引發一陣激烈的道德批評,他們更因此被冠上了「食人族」的封號,如今邁入50週年,這16人或烏拉圭郵局邀約,共同發行這起空難紀念郵票,倖存者們坦言,要吃下同伴的肉「真的很難放進嘴裡」。根據70歲的薩貝拉 (Ramon Sabella)回憶,面對外界指控,他則坦然面對「我們已經習慣了」。他甚至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朋友是世界上最早的器官捐贈者,他們滋養了我們,讓我們得以存活」。倖存者面對外界指控坦然面對,甚至表示「我們的朋友是世界上最早的器官捐贈者」。(圖/翻攝自紐約郵報)
智利國家公園冰川崩塌 學者:頻率令人不安
受全球暖化影響,地球變得越來越脆弱。近日智利克烏拉特國家公園(Queulat National Park)的冰川發生崩塌,而遊客錄下影片上傳至社群。大氣學者說,冰川分離是正常的,但崩落的頻率令人不安。據《路透社》報導,12日有段冰川崩坍的影片在網路上流傳,地點位於巴塔哥尼亞的克烏拉特國家公園,有一座200公尺高的冰川,發出「隆隆隆」的斷裂聲。從影片中可見,大片的冰川崩落,有遊客一邊錄影一邊驚呼。聖地牙哥大學氣候科學家科爾德羅(Raul Cordero)說,冰川崩塌是因為熱浪或強烈降雨所導致,但現在這2種情況,在地球上越來越頻繁的發生,不僅出現在智利。根據科爾德羅的說法,在冰川崩塌前,巴塔哥尼亞地區出現了極端熱浪。科爾德羅說,他還記錄了一條由暖空氣組成的「大氣河流」,當河流和安地斯山脈和巴塔哥尼亞地形相遇,會形成大片雲層降雨。科爾德羅表示,智利發生的冰川崩塌事件,和喜馬拉雅山和阿爾卑斯山的狀況相似,「這是全球暖化的後果之一,是它正在破壞幾個冰川的穩定性,特別是一些不穩定的冰川壁。」科學家們說,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溫度急速上升,聯合國氣候科學小組今年早些時候表示,各國政府和石化產業應該減少化石燃料排放,以遏止暖化情況加劇。
5月人氣新品牌上架!這個阿根廷品牌包裝也太美,亞馬遜月銷百萬美金的美國TYMO SWAY 智慧造型夾和離子吹風機登台,母親節就選它們!
阿根廷國民輕奢保養品牌Boti-K Pure來自南美阿根廷的美妝保養品牌Boti-K Pure(以下簡稱Boti-K)悄悄登台了!這個外包裝超吸引人,擁有復古花紋圖騰的包裝,讓人忍不住想認識它!“Boti-K”詞源自西班牙語,在當地文化中,意即傳統古老的藥劑房。隨著綠色保養成潮流所趨,加上敏弱性肌膚人口與日俱增,人們對回歸天然的需求大幅提升,Boti-K訴求堅持天然、有機、無添加、低敏感,選用與肌膚皮脂度最相近的有機果油原料,推出一系列品項,至今已獲取10大果油的國際有機認證;阿根廷坐擁地利之便,玫瑰果油中的玫瑰果就是萃取自當地境內純淨無汙染的安地斯山脈,明星商品Boti-K玫瑰果油孕育而生,百分之百來自此最佳產區。Boti-K Pure 有機玫瑰果系列,敏感肌專屬系列 (圖/品牌提供)在阿根廷爆紅的Boti-K,有機濃萃玫瑰果油是人手必備的熱賣單品,它在當地又有「天然橡皮擦」之稱,許多懷孕媽媽怕有妊娠紋就會用它! 除了人氣的有機玫瑰果系列,敏感肌專屬系列也是許多敏感肌救星,敏感肌專屬植物皂最熱銷,這也是Boti-K品牌的第一項產品。而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喜歡嘗鮮的人,不妨試試Boti-K的牛奶噴霧水凝乳,水凝乳是一種深層的保濕水凝乳液,牛奶般的溫柔質地,塗抹在肌膚上,立刻輕易吸收,不會在皮膚上留下油性薄膜,是其他品牌比較少見的保養質地!Boti-K有機濃萃玫瑰果油30ml/1,290元;敏感肌專屬系列中的植物皂85g/280元 (圖/品牌提供)包裝材質嚴守環保規範、友善環境;包裝設計是色澤鮮豔中帶有質樸的藝文感。其中推薦凝脂香膏,是源自古埃及的保養智慧,小巧方便隨身攜帶,不同成分有不同功能,有保養款、放鬆款、或緩解昆蟲叮咬款,關鍵時刻可隨時取出使用!Boti-K凝脂香膏共四款15g/380元 (圖/品牌提供)TYMO SWAY智慧造型夾和HYPERSONIC「高效能副離子吹風機」風靡全球,在亞馬遜網站熱銷排行榜冠軍的TYMO RING 直髮梳在台上市後引起搶購,加上疫情期間大家不太敢在外面洗頭,自己在家裡diy吹髮造型的機會變多,更需要這樣的工具幫忙!最近母親節檔期更推出全新 TYMO SWAY智慧造型夾和HYPERSONIC「高效能副離子吹風機」,運用專業奈米級奈⽶鈦板 、MCH 技術及液晶螢幕、超輕量抗噪⾼速旋⾵,並延續操作直觀 、便利、不需學習的簡易設計,讓⼿殘女孩或是沒時間好好造型的人瞬間打造柔順直髮或捲髮! TYMO SWAY 智慧造型夾有獨特的奈⽶鈦板能使髮絲均勻受熱,⽴即撫平⽑躁、蓬亂,賦予柔亮、絲滑的效果 ; 無需開關機,採⽤智慧體感晃動設計,拿起來即⾃動開機,靜置5分鐘後⾃動關機 ; MCH超導體則在 30 秒內快速完成預熱、準備就緒,造型時能防⽌髮質傷害。TYMO SWAY 智慧造型夾/2,580元。 (圖/品牌提供)TYMO SWAY 智慧造型夾/2,580元。 (圖/品牌提供)TYMO HYPERSONIC HC600 ⾼效能負離⼦吹⾵機堪稱 TYMO ⼩旋⾵,以實⼒呵護頭髮!內置每分鐘 11 萬轉速的超⾼速⾺達,讓乾髮速度⼤⼤增強 30%,⼤⾵⼒搭配熱能快速乾髮,既不傷髮,也能減少⾼溫導致的染髮褪⾊。⽽ 3000 萬超⾼濃度負離⼦,更 能減少⽑躁,去除靜電之外滋養柔順髮絲。TYMO HYPERSONIC HC600 ⾼效能負離⼦吹⾵機6,280元 (圖/品牌提供)以僅僅295公克的輕量性讓小孩也可以自己吹整,更長髮女孩在野不會覺得手痠,吹風機⽐罐裝飲料還輕 50 公克的極輕重量,搭配⼩巧時尚的極簡外型,絕對是商務出差、度假旅遊必備。HYPERSONIC 專業降噪設計將運作⾳量減低⾄⼩於80分⾙還有⾃動清潔功能,能深層清潔塵埃,既可減少故障機率也能延⻑吹⾵機壽命。 HYPERSONIC ⾼效能負離⼦吹風機提供 2 種吹風頭與烘罩,並配置 3 種實⽤磁吸式風嘴,造型風嘴能集中風⼒做局部造型、擴散風嘴能分散氣流更能深⼊髮根吹乾頭⽪,更適合捲髮造型維持捲度使⽤。TYMO HYPERSONIC HC600 ⾼效能負離⼦吹⾵機6,280元 (圖/品牌提供)
「世界閃電之都」馬拉開波湖每晚閃數千次 成當地居民導航「燈塔」
「世界閃電之都」委內瑞拉(Venezuela)馬拉開波湖(Lake Maracaibo),被一道又一道的閃電照亮了卡塔通博河(Catatumbo River)一帶的一個高腳屋社區。作為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World Record)中閃電最集中的地方,南美最大的湖泊每年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33次閃電,根據NASA的資料統計,整個湖區每晚有數千次閃電。根據科學新聞《Phys.org》報導,對於委內瑞拉西北部蘇利亞州(Zulia State)的水鄉社區來說,這種現象被稱為卡塔通博「燈塔」,幾個世紀以來,它幫助當地居民在黑夜中為湖中的船隻導航。沒有雷聲,只有閃電,每年約有300個夜晚可以欣賞到這樣的無聲奇觀,頻率在9月達到高峰。委內瑞拉(Venezuela)馬拉開波湖(Lake Maracaibo)保有全球閃電最密集地點的金氏世界紀錄。據NASA統計,當地每平方公里平均1年會有233次閃電,整個湖區每晚閃電達數千次。(圖/翻攝自《Phys.org》)在晴朗無雲的夜晚,閃電在滿天星斗的空中描繪出引人注目的圖案,橫跨整道銀河,人們不需要用望遠鏡來觀察星座,觸目所及的星星數量相當多。有些閃電的速度非常快,讓人用肉眼都看不清。有些閃電則悠閒地在天空中擺出「之」字形,或者與其他道閃電相撞。由於這裡幾乎全無光害,使得幾乎每晚都會出現的閃電秀看來更加壯觀,對於熱衷天文觀察者來說是一個福音,但對當地人來說卻是一個殘酷的現實。這裡沒有輸電網路,而且由於委內瑞拉的經濟危機導致燃料嚴重缺乏,少數仍能運作的發電機也處於閒置狀態。只有在罕見的情況下,才會有小型家用發電機的微弱光芒,或者漁民手電筒發出的光線。委內瑞拉(Venezuela)馬拉開波湖(Lake Maracaibo)保有全球閃電最密集地點的金氏世界紀錄。據NASA統計,當地每平方公里平均1年會有233次閃電,整個湖區每晚閃電達數千次。(圖/翻攝自《Phys.org》)由於COVID-19全球大流行和委內瑞拉的經濟問題,以往曾經會來蘇利亞州欣賞奇觀的外國遊客已經遠離了這裡。40歲的當地女漁民羅梅拉(Marianela Romera)臉龐飽經風霜,對這裡的閃電現象引起的科學好奇心無感,只說這些閃電能「讓我們知道該去哪裡」。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指出,馬拉開波湖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理想氣候條件,是發展閃電風暴的理想場所。這座湖泊位於安地斯山脈的一部分,當夜晚涼爽的山風與湖面上溫暖濕潤的空氣發生衝突時,風暴閃電就會在夜間大量形成。
極稀罕「陰囊蛙」棲息湖底 居民當成「壯陽藥」面臨滅絕危機
全世界各地有些稀罕生物正面臨滅絕危機,其中棲息於南美洲的「的的喀喀湖蛙」(Telmatobiusculeus)極度稀有,由於全身皮膚鬆弛且充滿皺褶,因此獲得「陰囊蛙」(Scrotum Frog)的稱號。如今5個科學機構正在聯手進行一項跨境合作,以保護的的喀喀湖巨蛙的生存為目標。綜合《BBC NEWS》、《每日郵報》報導,「的的喀喀湖蛙」長期以來都被當地居民誤以為是有效的壯陽食材,因此長時間面臨獵捕危機,也飽受棲地汙染、外來種威脅之苦,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的的喀喀湖蛙是世界上最大的純水生青蛙之一,生活在橫跨秘魯和玻利維亞邊境的「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水域湖底,也就是海拔3810公尺的安地斯山脈上,牠們奇特的皮膚則是吸收水中氧氣的關鍵。的的喀喀湖蛙的體型很大,僅牠們的身體就可以達到14.5公分,牠們受到採礦業污染的威脅,也因其在傳統醫學中的使用而受到威脅。科學家們將研究的的喀喀湖巨蛙的棲息地,並進行基因分析以找出保護該物種的最佳方式。
4千萬年前的痕跡 南極挖到南美洲青蛙化石
一般聽到南極,會想到的動物都是企鵝或海豹,不過最近發現這塊大陸是被溫暖的熱帶雨林覆蓋,確實有喜歡溫暖的動物存在過,最新的發現,就是找到4千萬年前的青蛙化石。根據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最新的研究,這次發現的化石,是第一次在南極發現「兩棲類」生物,而發現的化石,包含青蛙的頭及腰部的骨頭碎片,而且種類是現在生活在南美安地斯山脈的「智利頭盔狀牛蛙」。這次發現化石的地點,是南極半島前端的西摩島,由瑞典及阿根廷共同探險隊在2011至2013年所收集的樣本中發現的,原本以為是南極既有的哺乳類生物,沒想到竟然是青蛙的骨頭。南極在盤古大陸時(三疊紀時期,約2億年前)的確有兩棲類的存在,之後則一直呈現滅絕的狀態,直到這次出現5600萬至3390萬年前始新世時代的青蛙。不過南極大陸何時從岡瓦納大陸的南端分離、因而造成生態學的變化,至今仍是未知數,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的考證,至少現在能知道的是,4000萬年前的南極大陸,還是擁有森林及淡水系統的溫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