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病房
」 陳松勇 安寧病房 病逝 醫院 癌症汪建民病逝/馬國畢「上週才去探病」 聞汪建民死訊哽咽:他說自己很痛苦
藝人汪建民去年11月檢查出罹患肺腺癌4期,家人證實他已在7日晚間過世。好友馬國畢上週才去醫院探視他,聽到噩耗忍不住哽咽痛哭,表示汪沒有經濟能力進一步治療,「一直要求多打一點嗎啡止痛,但其實已經是最高劑量了」。馬國畢表示,汪建民因為癌細胞侵蝕骨頭,已經全身無法動彈,虛弱直說自己「很痛苦」。汪建民曾以《台灣靈異事件》「鐵頭警官」一角竄紅,之後也曾與大他14歲的藝人「寶媽」王美華談過姊弟戀。不過汪後來被朋友帶入賭場,欠下高額賭債,這段感情也因金錢糾紛而觸礁。據《鏡週刊》報導,汪建民這幾年的日子,因為負債其實相當難挨。被診斷出罹癌後,醫療費用更是讓他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好友馬國畢表示,上週到醫院探望汪時,他還能說話,只是全身痛到不能動,「但是握我的手很有力」。馬國畢說,上週見到汪建民時,他沒有特別交代什麼,自己如今也不能代替他發聲。上週汪只是住在普通病房,並非住進加護病房,但汪建民說自己「很痛苦」,因為沒有錢繼續治療。馬國畢表示,「當時有說要轉安寧病房,連看護都要靠補助,以及醫院專案處理。」他嘆氣表示,「也是早點解脫」。,
別花太多時間工作!醫師揭「病人臨終前最後悔5件事」:應該活在當下
每個人最終都將面臨死亡,沒有人知道自己在生命的盡頭時會想什麼。美國舊金山一名醫師曾在病房陪伴癌末患者多年,她便分享了病人「離世前最後悔的5件事」,希望藉此提醒大家應該活在當下。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44歲的肖莎娜(Shoshana Ungerleider)是一名內科醫師,多年來陪伴了許多病患,也目睹他們分享在生命即將結束時最悔恨的事情,而她也列舉了以下5點遺憾之事:1.沒有花足夠的時間陪伴所愛的人2.花太多時間工作3.讓恐懼左右你的決定,不敢承擔勇敢冒險的風險4.面對未知或機會時不夠勇敢5.過度關注未來,反而忽略當下肖莎娜表示,當人們意識到生命接近終點時,才會真正推動自己專注當下,「在我們的一生中,此時此刻便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她強調,無論是什麼年齡階段,只有讓自己每天過得很好,命才更有意義和目標。肖莎娜也提到,她除了給予病人與健康、飲食、運動相關的建議外,也會鼓勵人們應該在年輕多反思死亡的意義,以幫助他們能過上充實的生活。一位在安寧病房工作超過8年的護理師哈德利(Hadley Vlahos)也常在TikTok上分享經驗,發現許多臨終病人最大的遺憾之一便是,希望自己能少花點時間在工作上,多多陪伴親人。哈德利直言,「生命的最後一刻,最重要的是周圍照顧她的人。因為無論他們的經濟狀況如何,他們都快要死了」。
臨終前聽力最慢消失? 安寧病房護理師曝病人離世前「最令人震驚」3現象
美國加州洛杉磯一位負責臨終關懷的安寧病房護理師茱莉(Julie McFadden),近日於YouTube頻道分享了「人們逝世前最令人驚訝的3件事」,其中她就指出,由於大腦的聽覺系統是最後才關閉的,病人其實能在往生前聽到親人最後的話,「我確信他們能聽到我們的聲音」。根據外媒《每日星報》(Daily Star)的報導,41歲的茱莉時常在YouTube分享自己於安寧照護時的見聞,並擁有超過43萬粉絲訂閱,她希望能夠藉此來給予有關生命終結時的慰藉和知識教育。首先,茱莉提到,她曾與剛從昏迷中醒來的病人交談過,對方稱自己能在睡覺時「感覺」到外界發生什麼事,而她作為一名臨終關懷的護理師,總是會嘗試與快要失去知覺的病人說話,因為大腦的聽覺系統是最後才停止的,即使病人快要離世,她仍建議民眾多多與所愛之人交談,「生命最後階段真正需要的是安慰,請為他們創造舒適的氛圍和環境」。其次,有些病人會在臨終前看見已經去世的人,茱莉將其描述為「臨終幻象」(deathbed phenomenon);也有一群人會出現「迴光返照」(terminal lucidity)的現象,指的是病重的人突然精力充沛、像是痊癒了一樣,專家認為這可能是某種皮質醇或激素爆發而導致,但科學上還未能證實這種情況究竟為何會發生。最後,茱莉表示,「脫水」(Dehydration)反而可以幫助一個人更平靜地死去,由於垂死的身體無法正常處理水分,如果太多液體留在靜脈裡,可能使得身體腫脹,最終導致人體無法呼吸,「這是我作為一名臨終關懷護理師所見的,而當時在ICU上班的我根本不會相信」。
30年「康樂街牛肉湯」永久停業…竟是老闆癌末 闆娘淚崩:多看1天就少1天
位於台南市的「康樂街牛肉湯」,在1993年開業,曾獲得米其林必比登殊榮,沒想到店家昨(11日)無預警宣布永久停業,原因是老闆身體健康問題,上個月住進安寧病房,老闆娘決定收店,專心陪伴家人。「康樂街牛肉湯」昨天深夜在臉書發文,告知大家必須永久停業,因為老闆身體狀況不佳,因此老闆娘決定把店收起來,「心中許多不捨,不捨不是一間店收,而是照片的場景,不會再有」,感謝客人的一路相挺,「祝福這30年來過的客人,你們一定要身體健康,時常感到幸福」。老闆娘不捨老公,認為沒有開店賺錢的意義。(圖/翻攝自康樂街牛肉湯臉書)老闆娘接受《三立新聞》訪問透露,原本預計在老公滿68歲時退休,但還沒來得及迎接生日,就先接到罹患肺腺癌的噩耗,治療過程中,有健保給付的化療,也有一次10幾萬的自費治療,為了確保有足夠的經費,她決定繼續開店做生意,然而老公的身體突然急速惡化,在上個月19日住進安寧病房。老闆娘難過表示,只要工作一結束,到醫院看到老公就忍不住掉淚,「我對他就是捨不得、非常捨不得,但我跟先生講一句話,如果有下輩子我們不要認識了,因為吵架好辛苦,但是這輩子,我願意跟你一起老」。老闆娘蠟燭兩頭燒,每天6點進店裡,下午3、4點去醫院,看著躺在病床上的老公,她覺得再這樣下去,也沒有開店賺錢的意義,才做出永久歇業的決定,「你會覺得多看一天就少一天,所以我盡可能在那邊(醫院)待」。
鼻酸…癌末準爸爸緊握孕妻手 安寧病房「做手模留念」:送兒子唯一的禮物
新加坡一名男子2023年初罹患肝癌,發現時已經是末期,但是他最放不下的就是有孕在身的妻子以及未出世的兒子。而他用最後的力氣與妻子在今年情人節一起做了「手模」,當作是給妻子的回憶,也是送給兒子唯一的禮物,並在完成作品隔日病逝。根據《香港01》報導,新加坡一名姚姓男子在去年初診斷出肝癌末期,但是因為腫瘤過大,沒有任何治療方式,因此姚男被建議接受善終服務,在1個月之後被安排住進阿西西臨終關懷中心(Assisi Hospice)。姚男確診時其實妻子已經懷孕,而他最牽掛的就是對方及未出世的兒子,因此他想要做些有意義的是為他們留下紀念。關懷中心的藝術治療時耳聞後,就建議夫妻倆可以製作手模。製作手模當天是西洋情人節,妻子感性地說,「雖然丈夫已經非常虛弱,但他還是堅持下來,甚至還拉着我的手做手模」。2人十指緊扣,將手浸入海藻酸鹽混合物之中,妻子眼中泛淚、深情的望向丈夫,這刻讓一旁的醫護人員是感到既溫馨又不捨。姚男病情急速惡化,在製作完成手模後隔天他就病逝,而關懷中心則將手模製作完成後交給姚男妻子,「手模看起來很真實,可以看見丈夫手上的紋路,如果想念他時,我就會看看他的照片,還有我們做的手模」。故事曝光後,引來許多網友慰問與加油打氣,「很感人,中心讓最後的日子對他和妻子來說更有意義」、「願死者安息」、「做得好,Assisi Hospice服務很貼心 」、「姚太太節哀,願他的愛和虔誠給你勇往直前的力量」、「保持堅強」。
快訊/《漢聲》雜誌創辦人辭世 楊渡哀悼:神仙回天庭了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4日凌晨辭世,享壽80歲。作家楊渡在臉書發文哀悼,「守護世間的神仙,功德圓滿,要回去天庭了。願天上神仙一起來守護他,伴著他遠行。」楊渡4日發文,「今天早晨,接到《漢聲》創辦人黃永松先生的兒子簡訊:『我父親於今晨四時三十分辭世』。」楊渡說,黃永松因肝昏迷住加護病房多日,3日本來要轉安寧病房,卻怕身體不能承受沒移動。楊渡跟黃永松兒子說,「我總感覺,永松兄是來這人世修行的神仙,修行圓滿了,要回去天庭。他為世間的神佛廟宇做了那麼多事,為民俗藝術的保存,奉獻那麼多心血,為文化的傳承創新,貢獻一生,我相信,天上神佛都會看顧著他的。」楊渡表示,「黃永松是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廟宇建築、古蹟保存、歷史真相等的傳承人,也是守護人。如今,守護世間的神仙,功德圓滿,要回去天庭了。願天上神仙一起來守護他,伴著他遠行。」
謊稱癌末母轉病房要25萬元 「酒國昆凌」包養網詐騙富商
「酒國昆凌」沈女曾詐騙恩客數千萬遭判刑,而後來她改名姓張,近日遭週刊爆料,她又加入剝皮集團,在包養網釣台商,詐騙數十萬元,台商報警提告。據《鏡週刊》報導,今年初,台商保羅(化名)在Sugarbook和甜心寶貝包養網找妹,沒想到卻騙詐騙。保羅表示,每次見面他花了2500到8000元,但赴約的都不是照片中的正妹,終於有次約到本人,他給了2萬元發生關係,對方卻不想再有往來,讓他覺得這跟嫖妓沒兩樣,還比較貴。有次,保羅遇到一個有極品外貌,性交易後又願意交往的妹,他原以為春天來了,沒想到張女曾用「酒國昆凌」名號詐騙。2015年她跟組頭男友設局騙富商4000萬,最後她被判1年,緩刑2年。張女跟保羅說,她本來要跟台中群園集團總裁呂崇民兒子結婚但最後沒成,呂現在也很照顧她,而前台中市議長張清堂是她三哥,一路看她長大。保羅表示,如果張女認識這些大人物,他多花錢也算划算。但上月1日,張女打給保羅,說癌末的母親要25萬元轉住安寧病房。而保羅不敵張女的淚水攻勢給了25萬,之後張女又盜刷他的卡,又要他花10萬元到牛郎店幫她弟做業績,這次張女被拒絕,而她冒用呂崇民兒子名義發簡訊給保羅,希望他先墊15萬。最後,保羅匯錢才發現被騙,而張女嗆,「你跟很多女生聊,為什麼要假裝對我認真?」而保羅在包養網聊天的那些妹,都是「代聊公司」的員工。目前,保羅已於2月中旬報案並對張女提告。
槓上黑人賠了戲約...大牙揮別陰霾「接到新戲了」
大愛《生日快樂》正式開鏡,由蔡亘晏(爆花)、張翰、宋偉恩、周宜霈(大牙)、游君萍等主演,講述花蓮慈濟醫院創建東台灣首座安寧療護「心蓮病房」裡的醫護人員,竭盡全力圓滿每一段破碎人生的真實故事。大牙(周宜霈)去年因控黑人(陳建州)性騷擾,一度失去許多工作機會,她近日揮別陰霾,也終於開始拍戲。《生日快樂》百分之九十的場景都在大愛電視的「醫療棚」取景,蔡亘晏說以前拍醫療劇要跟一般醫院借場景,宋偉恩還曾經為了配合醫院時間,臺北、臺南一天來回跑兩次,張翰也說以往要拍醫院的戲非常困難又麻煩,拍門診、急診等特殊空間都要另外再借,對劇組是大的消耗,《生日快樂》在專業醫療棚拍攝,省掉不少麻煩。宋偉恩第一次進到醫療棚「驚為天人我像劉姥姥」,周宜霈(大牙)張大雙眼覺得:「甚至是可以跟韓劇、美劇急診室媲美!」大愛劇《生日快樂》開鏡。左起張翰、蔡亘晏、游君萍、宋偉恩。(圖/大愛電視)蔡亘晏飾演護理師陳美慧,劇中面對生死的議題,蔡亘晏回憶小時候外公生病時,她買一顆很大的鹽燈給外公,還去學靈氣治療,外公的回應讓她知道「他是有接受到孫女的關懷跟溫暖的」這種感覺在心中停留蠻久的時光,了解怎麼去照顧病人、家屬甚至是護理人員的心情,三個要齊頭並進。張翰飾演的是王英偉醫師,帶領充滿熱情的年輕團隊,推動安寧臨終前照護。張翰的外婆去年95歲高齡過世,最後的兩三年在家裡自己照顧有看護幫忙,臨終前這段相對「需要更有尊嚴的方式去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跟想要做的事」,跟《生日快樂》中他的一句台詞「安寧病房並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起點」相呼應。宋偉恩飾演臨終病房志工石世明,他第一次接觸到安寧病房,是八、九歲時「阿祖」癌症末期住進安寧病房,當時最淺層的認知是人生終點前會住進去的病房,「就算家人有機會跟安寧病房有連結,都不太會去感受理解到很深刻情感上的東西」,拍戲後引起他很大反思。
不是一群人等死、沒有消極治療! 「安寧病房」跟你想的不一樣
許多人認為接受「安寧療法」就是放棄治療,並將入住安寧病房與「等死」畫上等號。不過,柳營奇美醫院安寧緩和病房護理長楊雪玲表示,安寧病房並不是放棄治療,反而是積極的做症狀控制,希望病人能走出醫院回到家中。什麼是「安寧療法」? 哪些病人適用?民眾對於「安寧療法」常有很多誤解,首先「名稱」就是需要先行釐清的部分。楊雪玲護理長提到,現在其實沒有「安寧療法」這樣的稱呼,而是「安寧療護」,它關係到所謂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法》。由於醫療有其限制,即使用了最新的治療方法,患者也有可能無法獲得治療效果只徒增痛苦,因此安寧療護就是以這群病患所設立的。衛福部公告的適用對象包含:癌症末期病人末期運動神經元病人主要診斷為下列疾病,且已進入末期狀態者: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其他腦變質心臟衰竭慢性氣道阻塞,他處未歸類者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末期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MDS)末期衰弱老人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第14條第1項第2款至第5款所列臨床條件者罕見疾病或其他預估生命受限者安寧病房≠安養機構 積極急性控制、返家居家安寧另外,許多人會以為安寧病房就和安養機構一樣,但楊雪玲護理長強調,安寧病房並不是單純的養護機構,它和安養機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安養機構主要是「慢性」長期照顧,但安寧病房其實是做「急性」症狀處理,和入住其他病房一樣是處於住院的狀態。因此和其他病房一樣,病人有可能會病逝離去,但讓病患出院返家也是安寧病房的目標之一。楊雪玲護理長強調,安寧療護在家其實也可以做,這也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所以安寧療護中會有居家安寧團隊加入,當病人症狀控制後,可以返家做居家安寧,依團隊教導的知識、技能,急性症狀在家也能進行控制。楊雪玲護理長再次強調,安寧並不是等死、放棄治療,其實入住安寧病房前都會填「安寧住院療護同意書」,裡面就有明確表示所有的身心靈治療都會在安寧病房中發生,唯一不會發生的只有「化學治療」,所以也沒有所謂的消極治療,所有的治療都是積極治療,積極控制患者的疼痛、急性症狀讓他們能夠返家。一般病房VS.安寧病房 照顧、治療有哪些不同?不過,楊雪玲護理長表示,一般病房的醫療團隊跟安寧團隊之間,在照顧、治療上確實會有點不一樣,第一,在安寧團隊照護中,不再是以藥物為主,反而會多一層「輔助性療法」的介入,以水腫為例,團隊會教導家屬如何透過精油、按摩等來消除。第二,安寧療護會希望家屬一起參與照顧。楊雪玲護理長提到,家屬的陪伴很重要,不過臨床上常常說要陪伴,但要怎麼做家屬並不清楚,在這部分安寧療護的護理師、社工、心理師及靈性關懷者等,會帶領家人一起照顧、參與,營造一個能與家人互動、彼此感謝的氛圍,促進生活品質、提升身心靈安適。第三,安寧療護不只是照顧病人,整個家庭都涵蓋在照護核心中。楊雪玲護理長表示,像病人病逝離去後,雖然家屬離開了安寧病房,但在死亡這件事的處理上其實還是帶著失落、哀傷,病房會有所謂的「哀傷撫慰」,在病人住院期間會先找出高哀傷族群,團隊會延續照顧家屬直到病人離開後一年。安寧療護是致力於幫助末期病人,提供身心靈全方位的支持和關懷的專業醫療領域。在這個過程中,哀傷撫慰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團隊對病人提供支持、減輕痛苦與焦慮,使病人在此階段感受愛與被愛,同時也對其家人和照護者提供情感支持與安慰,持續不斷傾聽、溝通,並適時轉介及追蹤高哀傷族群。團隊不只會在病人住院期間給予家屬支持、關懷,在患者病逝後也會持續關懷、追蹤情緒反應,或透過追思活動讓家屬能互相連結、陪伴、鼓勵。楊雪玲護理長提到,許多醫院都持續努力在做「哀傷撫慰」,不希望家屬無法走出憂鬱、哀傷,或是因為對死亡的無助、害怕、不捨到後來變成長照悲歌。雖然過去常常會有「安寧就是等死」的汙名化標籤,但現在民風已經漸漸打開,也漸漸有更多人了解其實安寧療護在做的是不要延長受苦的時間,增進病人的生活品質,以全人的角度來照顧有末期照護需求的病人。希望民眾能更了解安寧療護、拋開誤解,選擇對自己、家人最適合的方式走完最後一哩路。
中鋼前總座陳振榮辭世享壽77歲 業界緬懷:生前海派人緣好
中鋼前總經理陳振榮參與公司從無到有個階段的擴建歷程,在業界享有很高聲譽,但晚年飽受癌症摧殘住進安寧病房,今(25日)凌晨辭世,享壽77歲,令人不勝唏噓。陳振榮出生高雄鳳山,成大礦冶系畢業後考進中鋼。其實他出身政治世家,叔叔陳義秋外號「鳳山虎」,政商實力雄厚,但他沒走政治一途,而在1990年代擔任中鋼總經理,是中鋼黃埔一期員工,從基層做起,一晃眼就是12年。中鋼民營化過程中,他憑著自己的人脈,帶領團隊和立法院朝野充分溝通,讓中鋼從國營轉為民營,也慢慢奠定基礎,成為台灣最大的鋼鐵企業。中鋼是台灣最的鋼鐵企業。(圖/報系資料照)陳振榮如今傳出病逝,各界紛紛緬懷不捨。中鋼幹部對他「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你兄我弟」的豪邁性格印象深刻,稱讚對方是性情中人,很喜歡交朋友,公司公關經他之手都很順遂,對公司基層非常親切,對幹部卻非常嚴格,要幹部以身作則。老中鋼鐵人回憶,陳振榮當年帶領中鋼民營化,最難能可貴的是「創造一個時代,又交棒給下一代」,在翁朝棟的帶領創下建廠50多年來最高營運與獲利績效,陳振榮退休後每次提到此事,都與有榮焉,中鋼不少傑出幹部也經常拍胸脯大聲說:「陳振榮就是我永遠的長官」。
昏迷5年男子在安寧病房聽周杰倫《雙截棍》 竟突跟著打節拍
奇蹟!大陸遼寧有位患有惡性腦膠質瘤的男子,已昏迷5年之久,豈料當他在安寧病房聽到周杰倫的歌曲《雙截棍》時,竟突然用手指跟著打節拍。消息一出,便立即引起網友熱議。據《齊魯晚報》報導,在遼寧大連市的第四人民醫院安寧病房內,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在21日為昏迷5年的小強過生日,在播放到周杰倫的歌曲《雙截棍》時,小強竟奇蹟般的用手指跟著打節拍,見到此景的人員們都瞬間嚇傻了。該科主任黃醫師稱,小強5年前患有惡性腦膠質瘤,做過幾次手術,但效果並不好,於是來到了安寧病房。而在十幾年前小強的父親過世了,媽媽多年來獨自帶著孩子長大十分辛苦。媽媽說兒子從小到大最愛聽周杰倫的歌,但自己以前從未給他放過周杰倫的歌曲,這還是第一次,大家都很開心。消息一出,便立即引起熱議。網友紛紛留言為小強送上祝福,「音樂可以撫慰人心」、「多給他放杰倫的歌,也許聽得到只是動不了,多聽能夠激勵人心,激發求生慾望」。
不能讓她孤單的走!相戀10年女友因食道癌進安寧病房 暖男迎娶共度最後時光
花蓮63歲李姓婦人3年前罹患食道癌,積極治療仍不敵病魔,日前住進安寧病房,相戀10年的陳姓男友為給對方一個歸宿,不讓彼此留下遺憾,兩人本月1日在病房裡結為連理,結婚現場雖沒有華麗禮服、結婚鑽戒,卻充滿「洋蔥」,感動醫護及戶政人員,成為陳太太的李婦則含淚感謝丈夫願意與她共度最後時光。李婦與丈夫10年前因工作相識而相戀,兩人雖曾宴請親友吃飯,介紹彼此關係,卻始終沒有登記結婚,男方也將此事惦記心中。李婦身體在3年前出現異樣,就診發現罹患食道癌,期間雖在陳男陪伴下接受難耐的抗癌療程,最終仍不敵病情惡化速度,醫師評估無法再積極治療,住進門諾醫院安寧病房後,陳男毫不猶豫說「我要娶妳」,令醫護感動不已。兩人1日在病房完成人生大事,護理師也特地為李婦畫上淡雅妝容,穿上紅色毛衣,呈現幸福洋溢樣貌,木訥的陳男則由醫護幫忙別上「新郎」胸牌,露出喜悅又羞澀神情,最後在醫護團隊及戶政人員見證下完成結婚儀式,正式結為夫妻。李婦感動含淚說,與老公相戀10年一直能感受到對方的愛,且持續關心、照顧及呵護著她,謝謝老公在她將揮別人生最後階段時還願意與她共度所剩不多的餘生,不離不棄一路的照顧。「不只給她歸宿,更是一份愛的承諾!」陳男說,妻子在他人生落寞無助的時不離不棄,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開朗的她總是以笑容面對,眼見對方將走入人生最後階段,「不能讓她孤孤單單的走」,不管妻子未來變得如何,還是深愛著她,縱使時間有限,也要用最好的陪伴守護她。
送走2000臨終病患 安寧房醫師揭「看見祂出現」代表離死亡不遠
死亡總讓人畏懼,但英國一名從業20年、目睹2000名患者離世的安寧照護醫師,卻在悲傷的循環中看見死亡的另一面。她發現人在臨終前都看見了相似畫面,患者在生命最後一刻吐露的話語,也讓她更珍惜活著的每一天。目前任職於瑪麗·居里癌症護理中心(Marie Curie Hospice)的威爾斯(Sarah Wells)表示,人類恐懼未知,而那些親睹別人在痛苦中死去的人們,尤其害怕死亡,但不論是懼怕還是接受死亡,所有人在生命進入最後倒數時,都經歷了相同事件。人們會看見已逝或失散的親人,可能是媽媽、孩子甚至是寵物,而當事人的信仰很大程度影響他們看到的畫面,「病人最常跟我談的不是神明,而是看到已故親人來到他們身邊」。這讓自信無宗教信仰的威爾斯,更相信來世的存在,不過作為一名安寧病房醫師,她還是會以醫學角度安撫臨終患者。一名目睹父親死於心臟衰竭,自己卻也因為心臟衰竭住進安寧病房的女子,曾向威爾斯傾訴她非常害怕死亡,「我向她保證,這是一個非常平和的過程,人們會因為器官功能下降更加疲倦、陷入昏迷,但還是能聽到、能感受到被觸摸」。威爾斯透露,這份工作讓她意識到活著的時間有多重要,生活中的小問題有多微不足道,尤其安寧病房裡「不成比例」的年輕患者,更令她珍惜所有活著且寶貴的每一天。
廖柏雅飛德國參加古堡婚禮 曬10年前大學青澀照
廖柏雅日前飛往德國柏林參加大學同學的婚禮,這趟也成了暌違10年的同學會,婚禮上同學們各自演奏自己最擅長的樂器,彷彿回到了大學時期的組團生活,當年他們在各個醫院、安寧病房、精神病院及監獄做公益演出,大家都是透過音樂的連結聚在一起,至今合體表演回憶湧現,心中滿滿的感動。廖柏雅同學的婚禮在一座超過百年歷史的城堡「Schloss Dretzel Genthin」舉辦,新娘也在結婚前特別安排了一整天的單身派對行程,從早到晚相當充實。廖柏雅和同學相約組成柏林三隻小雞賣萌刺青團,一起紀念這段超過10年深刻又難得的友誼。(圖/喜鵲娛樂提供)此外,大家還相約組成柏林三隻小雞賣萌刺青團,除了圖案可愛賣萌以外,一起紀念這段超過10年深刻又難得的友誼,廖柏雅說自己在刺青圖裡面,就是中間打籃球的那隻小雞,「對我來說小提琴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所以我選擇了平時很喜歡的籃球,比較可愛,也象徵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婚宴席間同學曬出廖柏雅當年求學的青澀照,比較之下竟然與現在的體重相差了13公斤(當時83公斤),他也自嘲自己這幾年真的有吃比較少了。婚宴席間同學曬出廖柏雅當年求學的青澀照,比較之下竟然與現在的體重相差了13公斤。(圖/喜鵲娛樂提供)廖柏雅說:「很開心見到老朋友,大家已經相隔10年沒有合體表演,印象中上次合體是為了公益表演,10年後還能在好友的婚禮上一起演出大家最喜愛的音樂,內心真的特別感動。」最近除了籌備新專輯,廖柏雅11月底也將出席《T-KI無限∞偶像祭》活動,連續兩天帶來精彩的表演,與大家近距離同樂。
重點是聊天與陪伴 謝雨芝把媽媽當女朋友寵愛
有著深邃混血臉孔31歲的謝雨芝,在主持和戲劇演出都受矚目。她的爸爸在她國中時就因病過世,和媽媽相依為命至今。爸爸剛走的那段時間,為了家中經濟,媽媽收起雙魚座的浪漫個性,清晨4點就到早餐店工作,中午再去快餐店上班到晚上,不管再怎麼辛苦也不讓女兒半工半讀,堅持讓她完成學業。謝雨芝說,爸媽以前經營餐廳,以往晚上9點打烊後,媽媽總會到她的房間併肩躺著,天南地北的聊,享受母女親密時光。但爸爸走後,媽媽忙做2份工,她則努力課業,希望考上公立學校,減輕家裡負擔,母女倆相處時間減少,「她半夜常在客廳偷哭,我也沒有打擾她,就默默把燈關了。」謝雨芝(左)即使再忙每天仍會抽空和媽媽通電話。(圖/謝雨芝提供)謝雨芝從小就和媽媽很親近,和爸爸相處有距離,「他長得太凶、像長官,會體罰,讓我有點害怕。」她形容爸媽就像歡喜冤家,愛鬥嘴、吵架,謝雨芝都站在媽媽這邊,爸爸總難掩失落。一次她為了替媽媽出氣,踹了爸爸一腳,爸爸3、4天不跟她說話,媽媽跳出來當2人潤滑劑。父女變得親近是在爸爸確定癌症末期,不想做化療、求生意志薄弱、住進安寧病房後,「那感覺很像是影片只剩最後5分鐘,必須要珍惜時間,我怎麼樣都要去醫院跟他講話、至少陪他吃一餐。」在爸爸生命的最後階段,謝雨芝才開始會向他撒嬌,當時爸爸能吃的東西不多,母女還偷帶他出病房吃巧克力蛋糕,那是父女最親近時光。謝雨芝(左)帶媽媽到日本玩,搞怪合影。(圖/謝雨芝提供)謝雨芝大學後開始打工,分擔媽媽的重擔,母女倆有更多時間相處。媽媽回歸久違的「少女心」,鬧脾氣時會上演離家出走的戲碼,謝雨芝也會陪她演,「只有媽媽可以對我這麼任性,這是她的特權。」她對待媽媽像對待「女朋友」般,給予極致寵愛,例如帶媽媽去日本玩,媽媽叮囑機票飯店不要訂太貴,看到想要的耳機還會放回去,她都會直接埋單,在旅程結束前,媽媽還很戲劇性落淚對她說:「這趟旅程有妳真好。」謝雨芝認為孝順除了物質的給予,最重要的是陪伴和聊天,「聊日常瑣事也好,1天抽出10分鐘就好。」一直都租屋的謝雨芝,希望未來能買房,「我想讓我媽有安全感,因為當年921地震的時候房子倒塌,建商逃走求償無門,在她的心裡一直有個遺憾。」
半數晚期肺鱗癌「存活期不到一年」 醫界呼籲放寬免疫藥物健保
48歲的賴先生,2020年因背痛而就醫,診斷為肺鱗癌。一開始,賴先生與多數肺鱗癌病友一樣,選擇電療、放療與化療等傳統療法。然而,傳統治療的治療頻率與副作用,讓身為家中唯一經濟支柱的賴先生不得不中斷工作,在與醫師討論後,考量到尚有商業保險可負擔,賴先生開始自費使用癌症免疫藥物,迄今已治療50多次,副作用對生活幾乎沒有影響,且隨時可以繼續工作。賴先生嘆:「晚期肺鱗癌免疫藥物沒有健保,如果沒有保險,要不化療化到死;要不換藥換到沒藥送安寧病房。」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患者中,以肺腺癌、肺鱗癌最常見9,這兩種型別的肺癌在目前的健保給付下,有著截然不同的治療命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肺腫瘤委員會副召集人何肇基醫師表示,相較於肺腺癌的治療資源豐沛,肺鱗癌第一線創新治療較匱乏,一半的患者存活期不到一年,可謂非小細胞肺癌當中的「癌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表示,國內每年肺癌確診及死亡人數已破萬人,蟬聯19年的頭號奪命腫瘤,逾半數癌友發現時已晚期,如何提升治療成效一直為醫界所關注的課題。即使近年來因癌症免疫藥物的問世,為肺癌治療帶來極大改變,但我國卻始終受限健保給付,癌症免疫藥物在肺癌的應用上仍與台灣晚期肺癌藥物治療共識、國際標準治療指引有落差,以肺鱗癌為例,一旦患者不符合健保給付標準,則只剩20多年前的傳統老藥可選,甚至約半數患者活不過一年。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指出,台灣和韓國同為健保國家,但在癌症免疫藥物的支出上,韓國卻比台灣高出近4倍1,且韓國去年初已將癌症免疫藥物搭配化療全面納入健保一線給付,不論是藥物支出、給付條件,台灣均不如韓國1。他進一步說明,根據健保署109年健保藥費統計,肺癌癌症藥費支出為83億元,其中癌症免疫藥物僅占5%,但本土研究顯示,有近37%的肺癌患者適用癌症免疫藥物或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換言之,使用健保給付的癌症免疫藥物對癌友而言就像「中樂透」,每8人約只有1名幸運兒能用到,顯示健保在癌症免疫藥物的投資上明顯不足。在健保體制下,外界很難想像肺癌當中,竟有一群肺鱗癌患者,欠缺標靶治療可用,健保給付的第一線治療仍為20年前的化療。立法院厚生會榮譽會長劉建國委員表示,台灣健保設立的初衷為提升國民健康、減少貧富間的健康差距,然目前健保的成本控制思維反而加大貧富健康差距,呼籲健保應加速給付肺鱗癌的免疫癌症藥物合併化療,幫助經濟弱勢的患者有活下去的機會。
安寧療護分3種…衛福部將擴大居家安寧 管制藥品可帶到家中使用
在家善終是許多台灣人的期盼,但有高達8成病患最後人生都是在醫院度過,僅2成病患在家或機構死亡。面對少子化趨勢,衛福部規畫逐步將重心轉至居家,9月起擴大居家整合照顧計畫。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希望推動「Hospital at home(在宅住院)」,讓原需在醫院使用的管制藥品、抗生素帶回家使用。安寧療護分3種,包括醫院的住院安寧、安寧共照,以及社區的在宅安寧居家、機構安寧居家。據健保署統計,目前絕大多數病患在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住院安寧占70%,安寧共照10%,兩者共占8成;在宅16%、機構4%。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人口老化趨勢下,老人增加,醫療需求就會增加,未來不能把臨終病患都往醫院送,而應將重心轉移至居家。2015年台灣15至64歲工作人員達高峰,此後就一直往下,人力短缺將成定局,政府不能一味蓋醫院、加病床,居家安寧將是一大重點。有鑑於此,健保署預計今年9月擴大居家整合照顧計畫,力拚讓居家安寧的給付與醫院相同,做到「Hospital at home」。薛瑞元昨也透露,居家醫療過去適用對象除了就醫不便的長者之外,還有使用呼吸器的病患,有很多人都屬於末期病患,因管制藥品的管理非常嚴格,導致推動不順利。薛瑞元說,診所居家醫療團隊的醫師沒辦法開立管制藥品,或診所對管制藥品的管理未達可儲存的資格,健保署都在盡力克服。目前國際都希望推動在宅住院,讓原需在醫院施打的管制藥品、抗生素,帶回家使用。石崇良也表示,健保署正與食藥署合作,將管制藥品的開立納入會議,研議如何提高可近性,原則是醫院安寧病房能做的事,在家也能做到,預計明年上半年試辦。
協助有尊嚴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健保署翻轉臨終醫療 提升居家安寧
近6年安寧療護服務比率「不一定每位病患都要在醫院往生!」健保署統計,國人臨終有8成都在醫院接受安寧療護,在家裡與機構僅2成,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接受本報專訪表示,9月將提出「擴大居家醫療計畫」草案,「翻轉」醫院與居家臨終「8:2」比例,讓醫療團隊到府注射抗生素、開立死亡診斷,並提高社區嗎啡可近性,減少臨終病患來回送醫的折騰,最快明年試辦,盼居家安寧能做到「Hospital at home」。國人臨終的安寧場所大致分為醫院和居家等2大類,前者包括安寧病房及一般病房,兩者相加約占80%,醫院為國人最終死亡的主要場所。醫療送進家中 不必奔波就醫國際研究指出,癌末病人在自宅死亡較安詳,但在國內,家屬往往想盡辦法要把病患留在醫院。如病人若感染疾病,醫護雖不採取侵入性治療,而是供氧、注射抗生素等緩解不舒服,但這些服務只能在醫院進行,甚至死亡診斷的開立也須在醫院端執行,如果病患在宅靜養,一旦有事,家屬就急著往醫院送,人生最後一哩路在醫院和家中疲奔波,病患與家屬都很辛苦。因此,選擇在自宅或安寧機構死亡者,占比僅2成。石崇良透露,健保署9月將提出擴大居家醫療計畫草案,包含給付內容、額度都將調高,設法讓居家安寧的給付與醫院相同,做到「Hospital at home」,實現「在宅住院」讓病患在家中就能接受醫療服務。盼居家安寧 從2成提升到8成石崇良表示,只要草案通過,未來「在醫院可以做的,在家中都可以做」,包括可在家中施打抗生素、開立死亡診斷,病患不必到醫院折騰,協助他們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至於安寧機構也視同「居家」的延伸,由醫療團隊上門,「把醫療送進去」。在新冠疫情期間,已有長照機構與醫院建立「責任機構」的合作模式,由後援醫院協助開藥、與社區診所合作,石崇良說,可精進此模式,提高社區診所申請輸血、抗生素、嗎啡等可近性。另外,現行居家安寧的24小時緊急訪視的給付,費用、次數、時段都受限,石崇良坦言,目前服務是講一講電話,就讓病人送醫,「未來會讓醫護人員透過電話協助家屬照護」,減少不必要就醫。待爭取預算後 最快明年試辦「你沒辦法選擇怎麼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但絕對有權利選擇怎麼走」,石崇良說,擴大居家醫療後,健保署希望逐步翻轉臨終的場所,讓「居家多於在醫院」,有一天,讓8成病人採居家安寧、2成採醫院安寧,在熟悉的地方安度最後時光。待爭取預算後,年底將召集醫界討論細節,預計明年開始試辦。擔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的台大醫院家醫部主任程劭儀表示,礙於健保給付制度,1位醫生1個上午可看1、2百位病人,「出去跑,頂多1、2個地方,怎麼算都不合」,加上居家安寧挑戰高,沒有儀器設備、沒有嗎啡等止痛藥,光是抽血就很難,醫護怎會有意願?程劭儀說,台灣的臨終病人雖希望在家度過最後日子,但居家能善終者並不多,然而社區安寧是安寧療護的最後一塊拼圖,健保給付必須拿出誘因鼓勵、提高社區診所醫師取得藥物便利性,尤其應加強醫護訓練,才能讓病人好好的回家善終。
李坤城兒宣布和解「台中房產全歸林靖恩」 扣除貸款獲利空間近千萬
資深音樂人李坤城4月病逝後,兒子李卓軒出面槓上「繼母」林靖恩,控訴對方偽造文書、爭奪房產等,原本宣布休戰,卻突然公開一份錄音檔,指林疑似酒後在家中大鬧,雙方鬧得不可開交。不過,李卓軒今(20日)發文宣布和解,指台中房產將完全歸林靖恩所有,她未來只想當個普通人,盼外界別再打擾。李卓軒今日在臉書發文,「很抱歉這陣子打擾大家了,跟各位報告一下和解書結果如下:林小姐得台中房產完全所有權,扣掉貸款還有近千萬的獲利空間。林小姐的心願以後只想當個普通人,請媒體以後再也不要打擾她。我大兒子得著作權及所有收藏,雖不能馬上有收入,但是一旦有收入,我會替父親捐獻各種慈善機構,持續用這個帳號拍收據公開。」另外,李卓軒也曬出李坤城生前在安寧病房和他及林靖恩的合照,並透露「我爸說一生最愛的兩個人都到了,他很開心,也走的安心了,他說。再次抱歉打擾大家了。」另外,他也向捲入性騷風暴的主持人黃子佼喊話,「同樣是黑膠收藏家,父親請我再救你一次,幫你加減蓋一下聲量,加油!沒有過不去的坎!」據了解,李坤城與小40歲妻子的林靖恩交往10年,今年4月男方因大腸癌過世,讓這段「爺孫戀」黯然畫下句點。沒想到,就在完成李坤城的身後事後,李卓軒突然跳出來控訴林靖恩,批她企圖爭奪遺產,沒處理後事、拒出席海葬等,甚至酒後在家中大鬧,如今正式宣布和解,終於讓這段紛爭告一段落。李卓軒今(20日)發文宣布和解,指台中房產將完全歸林靖恩所有。(圖/翻攝自李坤城臉書)
《牯嶺街》幕後推手余為彥辭世享壽71歲 3天前才舉辦告別音樂會張小燕也到場
曾執導《月光少年》、《童黨萬歲》,以及《嫐》的導演余為彥,於今天凌晨因病逝世,享壽71歲。他是台灣新電影時期的關鍵人物,過去曾擔任楊德昌執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獨立時代》、《麻將》、《一一》等片的監製與製片,是經典作品不可缺少的幕後推手。據了解余為彥先前就因病臥床,住進安寧病房療養,17日特地舉辦告別音樂會,邀請好友們齊聚歡唱,包括藝人陶傳正、張小燕、黃仲崑,以及音樂人王治平都到場,他人雖未能到場,僅能透過直播觀看,但現場氣氛相當溫馨。陶傳正也透過臉書紀錄當天音樂會,並為余為彥的病情加油打氣,但遺憾的是,余為彥過幾天就告別人世,於20日凌晨離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預算吃緊,要還原故事中民國五〇年代的台灣頗有難度,余為彥竭盡一切的造就其場景氛圍。(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余為彥擁有編劇、導演、製片三項製作實力,他在1993年就以《月光少年》拿下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威尼斯影展的獨立單元,國際影評人週「最佳影片」的殊榮;而在1989年執導的《童黨萬歲》,更是獲得該年度金馬獎「最佳影片」的提名。余為彥和哥哥余為政都是台灣新電影時期的關鍵人物,兩位更曾在2022年一同出席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的「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臺灣新電影四十年回顧」影展,在《一九零五的冬天》電影映後與觀眾分享拍攝回憶。過去在受訪中,余為彥曾表示自己是篤信「道具就在身邊」的人。當初《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預算吃緊,卻要在這樣的製作條件下還原民國五〇年代的台灣,余為彥就從建中的倉庫挖出不要的課桌椅、教具、制服配件,竭盡一切的造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場景氛圍,讓他成功入圍1991年第28屆金馬獎的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兩項大獎。2017年余為彥推出極具爭議的作品《嫐》,用奇幻的敘事手法描述一對夫妻的婚姻關係,進而刻劃人心最深層的渴求。他同時擔任本片編導,利用傳說故事穿插描繪,遊走於寫實和虛幻之間,開創前所未見的愛情故事類型。余為彥導演曾說,「關於電影作品我只在乎大家想不想討論,我最怕的是沒人說你好,也沒人說你不好。」與其說要讓所有人都喜歡,他更期盼觀眾能在一、兩個小時的觀影期間,擁有全新的生命經歷。